[于迈说史]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从盛唐到弱宋,到底发生了什么?(长篇连载中)

于迈说历史之《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

【第十九节 分道扬镳】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1]他人之意见、志趣或价值观,若与己不同或产生较大分歧,则不仅难以与之共事,有时甚至连表面上的和睦也难以维持。这不单是俗世之人的脾性,连神话中的人物亦是如此。
一条道走到黑的黄巢和心存幻想的王仙芝,隔阂一旦产生,便注定分道扬镳。
蕲州之战后,草军一分为二,一支由黄巢率领北返曹、濮地区,另一支由王仙芝带领继续在江北活动。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二月,王仙芝陷鄂州;黄巢陷郓州,并诛杀天平军节度使薛崇。
三月,黄巢又克沂州。
眼见形势不妙,僖宗急忙发布《讨草贼诏》(即《招讨王仙芝等诏》)[2],对以王仙芝为首的草军将领进行威逼利诱(语气稍显强硬)。
至于这份诏书的意义,崔瑞德(Denis C.Twitchett)总结得很到位:这样一种公开的政策声明是朝着希望恢复原状前进的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但是它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3]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意义很重大,但是没啥用!一如某些组织机构里的某些高层领导,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诏书下达后不久,在宰相卢携[4]的支持与推荐下,宋威又重新被认命为诸道行营招讨使,一时风光无两。

【注释】
[1]语出《论语·卫灵公篇》。
[2]参见《全唐文》卷八十七。
[3]参见崔瑞德(Denis C.Twitchett):《剑桥中国隋唐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Vol.3:Sui and T'ang China,589-906,Part 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西方汉学研究课题组译,74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这个卢携,早年也是正直小愤青一枚,可惜后来贞操早泄,没坚持多久,就向黑势力投了降。唯权宦田令孜马首是瞻,深计个人利害得失。后官至相位,又拉拢宋威、高骈等大将,从而牢牢地巩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3 13:10:14 +0800 CST  
@黑夜2099 2016-12-13 16:17:52
博学多才,出口成章,难得好贴。
建议:
1、稍稍减少用典。
2、注释能否采用夹注形式(字体能调小就更好了),不然老是要上下滑动鼠标看下面注释有点头晕,呵呵!
小建议,无关痛痒。
-----------------------------
嗯,用典会尽量减少。前面十几万字恐怕都得用文后附注的形式,后面争取用夹注形式,以使一气呵成,便于阅读。谢谢您的宝贵建议。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3 19:42:43 +0800 CST  
@Kewelln 2016-12-13 16:45:57
楼主涉猎实在太广,旁征博引,有点跟不上节奏。
颇喜玩三国志11华夏风云,里面唐朝势力有王仙芝,只觉得名字很熟悉,看帖子才想起来是农民起义领袖,流动式作战的那位,中学历史书里面有。难怪特技是”强行”,就是跑得快。原以为是哪位破虏的将领,因为远征得”强行”的特技,原来,是有点讽刺意义,哈哈。
-----------------------------
王仙芝有心而无胆,终究也只是想闹一场,然后乞求朝廷重视的那种,骨子里还是没有英雄气概。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3 19:44:23 +0800 CST  
@夏时季 2016-12-13 16:12:15
朱温有做皇帝的命,没有那点德行。不要说多大,如刘邦、朱元璋他们的一半也就足以安天下了。比如无上源驿事件,就不会那么早就树立那么强的死敌,动则屠城,天谴之。强势时勉强过去,弱势时必是死局。
-----------------------------
树敌太早,然后成功了本身的雄心壮志也就慢慢衰减,一心耽于享乐,运气在其妻张惠死后也是出奇的差,几乎就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怎么衰怎么来。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3 19:47:03 +0800 CST  
于迈说历史之《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

【第二十节 单舟赴任】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四月,大批官军突然“造访”嵖岈山,手足无措的尚让,四处告急、求援。黄巢闻讯后,二话不说,急率部众开赴嵖岈山,与尚让合兵。一番鏖战之后,官军仓惶西去。
西谚云:利益是首要的,兄弟是次要的。[1]相比西方brother[2]的龟毛,黄巢之举,可以称得上是“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兄弟之急”[3]。仗义如斯,自然引得天下豪杰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
同月,王仙芝的部将柳彦璋[4]进入江西一带烧杀抢掠。
六月,柳彦璋攻克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接下来的戏码,轻车熟路,算是王仙芝蕲州谈判的2.0版:活捉刺史陶祥,命其上疏皇帝,柳彦璋本人也附呈奏章,陈请招安。
只可惜柳彦璋名气不及王仙芝的大,所俘刺史陶祥更是无甚靠山,僖宗看人下菜,只给了他一个右监门(“十六卫”[5]之一,掌宫门禁卫及门籍)将军的职务,并要求柳彦璋原地解散部队,只身前往京师当差(同时任命左武卫将军刘秉仁为江州刺史)。
接到敕令后的柳彦璋,气怒难当:想我堂堂七尺男儿,每自比孙武、吴起,不说有经天纬地之才,也算有万夫莫敌之勇。到头来,竟只配做个皇宫门卫队三把手!
遂杀陶祥,以示不满(并集结战舰百余艘,封锁江面,围成水寨)。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Seneca)曾言:“愤怒犹如堕落之重物,它将自碎于摔落之处。”[6]仿佛已预料到八百多年后柳彦璋“破罐子破摔”式的作风和“破碎成渣”的命运。
及至年末,江州刺史刘秉仁走马上任,驾着一叶小舟就闯进了柳彦璋的水军大寨。煌煌乎,如关云长的“单刀赴会”。众人大感意外,一时没了主意,只得出迎拜谒。
还没等大伙儿反应过来,柳彦璋已被刘秉仁斩于刀下。麾下兵士,遂作鸟兽散。

【注释】
[1]关于中西方友谊观的差异,参见胡元江,陈海涛.在汉英谚语中探讨中西方道德观念之共同点[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1):72-74。
[2]兄弟。
[3]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原句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4]晚唐时期,"彦"字是世人取名时常用之“时髦字”;五代时尤为风行。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劄记》中曾感叹道:“彦本美名,故人多以之为名,然未有如五代时之多者。”
[5]十六卫:隋唐禁军机构,亦称南衙。掌管宫廷宿卫。隋初设置十二府以统领禁军。隋炀帝时,去“府”而称“卫”,并扩充为十六卫。唐亦置十六卫,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除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外,其余十二卫均遥领天下府兵。每卫均设上将军一人、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总其事。中唐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土崩瓦解,十六卫只剩名号,作为仪饰之用。
[6]转引自培根(Francis Bacon)《论愤怒》(Of Anger)一文。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3 20:01:48 +0800 CST  
@大家快点过来看 2016-12-14 10:15:11
啊啊啊啊
-----------------------------
是要唱《星月神话》的节奏么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4 10:22:04 +0800 CST  
@大秦威武2016 2016-12-14 00:37:38
唐宋之交属于社会转型时期......以科举选拔为例在唐朝出现过“诗佛”王维找太平公主还是玉真公主“行卷”这一类典故,反观从贵族政治步入官僚政治的宋朝实行糊名跟誊录的隐蔽阅卷,诚然唐朝末年充满人性泯灭弱肉强食的社会基调(姑且不说黄巢、秦宗权)即使代天牧民的军政大佬也多数唯利是图(乐从训乐衙内收买路钱收到王铎王相公头上)然而抛开情感进行分析这未尝不是转型期的阵痛,中国的贵族社会持续时间起码可以上溯至圣......
-----------------------------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4 10:23:05 +0800 CST  
@XIONGMEI998 2016-12-13 22:12:44
好看
-----------------------------
嗯,第一次有人夸我长得好看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4 10:24:01 +0800 CST  
@Kewelln 2016-12-14 11:07:01
小时候历史课上,对农民起义领袖都是满满的崇拜,而且课本也有意抬高他们。长大后发现,虽然草莽中也走出了朱元璋这样的,但大多数终归是草莽,胆大妄为之徒,大多残暴不仁,胸无大志,除了勇气值得钦佩之外,更无英雄气概可言。陈胜吴广,黄巢,朱温,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宋江方腊,隋朝的十八路反王等人都在此列。
-----------------------------
是。很多仇视权贵的,自己翻身之后所作所为其实并不会仁慈多少,甚至会变本加厉。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4 11:14:21 +0800 CST  
@qad_wan 2016-12-14 11:16:19
还没更?楼主快起床!!!!
-----------------------------
楼主6点就起来了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4 11:32:54 +0800 CST  
@lq刘琴 2016-12-14 11:29:57
楼主,可以转载么。
-----------------------------
嗯,最好不要哈,感谢~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4 11:38:11 +0800 CST  
@a没事叼根烟 2016-12-12 17:31:09
留名
-----------------------------
@a没事叼根烟 到此一游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4 11:42:35 +0800 CST  
@459701711 2016-12-12 10:26:04
留名
-----------------------------
到此一游,养肥再看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4 11:45:08 +0800 CST  
于迈说历史之《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

【第二十一节 合围宋州】
王仙芝、黄巢长期分散作战,虽各有所获,但始终无法对朝廷造成有效性的威胁与打击。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了战略要地——宋州(今河南商丘)[1],以图切断运河通道(汴渠[2]),扼住朝廷命运的咽喉(同时也可补给军需)。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七月,宋州城外,黄巢与王仙芝兵合一处。
僖宗闻讯,速派平卢、宣武、忠武三路人马前去拦截,不料交战失利。宋州被围。
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战争论》(On War)中讲道:“指挥官的职位越高,胆量就越小”。[3]驻守此地的老油条宋威,不敢有违兵圣的论断:一见草军汹汹来袭,便向北而遁,躲到了曹州。[4]
失去主心骨的宋州将士,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想死的心都有了。虽说想死,却又不想自杀而死,更不想被杀而死……于是只好选择等死。
数日后,耍大牌的死神迟迟未到,左威卫(“十六卫”之一,掌宫禁宿卫)上将军张自勉却领着七千忠武兵赶将而来。
张公字敏文,精韬略,善骑射。从来抗敌少败绩,一颗红心向太阳。有此猛人领头,将士们自是豁出命来干。一向以打秋风为主业的草军,军纪涣散,人心各异。遇此虎贲之师,难免阵前露怯。
一番激战后,草军大败,死伤数千人。王仙芝、黄巢等人乘夜解围逃走。

【注释】
[1]宋州乃宣武节度使属郡,濒临汴渠,是唐代南北大运河的咽喉要地。关于晚唐时宋州的战略重要性,可参考白茹冰.宋州在唐代中后期的地位与作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7):70-73。
[2]唐代汴渠即为隋代的通济渠,是京师长安与扬州之间的交通要道。东南各地的漕粮贡赋大多经由汴渠运往洛阳和长安,因此这一运输动脉对有唐一代尤为重要。
[3]参见[德]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战争论(上卷)》(On War),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160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4]诗人罗隐曾致书宋威(即《与招讨宋将军书》),称其做法比草贼更为可恶,最后又寄望宋威拿出诚意,戮力杀敌,以报朝廷。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4 12:19:47 +0800 CST  
于迈说历史之《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

【第二十二节 朱温登场】
时光回拨到宋州之战前,那是往后一切故事的起点。野心勃勃的黄巢,急于速取宋州,便大肆招兵买马,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本来再寻常不过的一次募兵,却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彻底地改变了黄巢的命运、草军的命运,乃至整个大唐帝国的命运。
此人大名朱温,小名阿三,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月二十一日生于宋州砀山县(今安徽砀山县城东)午沟里,故又称“砀山无赖”。
据传,朱温出生时,屋顶上红光满漫,邻居们看到了,还以为他们家着了火,纷纷提着水桶去救火。[1]为什么用“据传”两个字呢?因为具体情况谁都不太清楚,朱温的母亲王氏一直以来也没跟旁人提起过。后来史官要这么写,朱温也不好不给他面子,于是白纸黑字一记载,朱温那“伟大的出生”便在后世流传开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看后,好不羡慕,竟然把朱温出生的这一“盛况”照搬照抄,据为己用。[2]

【注释】
[1]《旧五代史·梁书一·本纪一》:“是夕,所居庐舍之上有赤气上腾。里人望之,皆惊奔而来,曰:‘朱家火发矣!’及至,则庐舍俨然。既入,邻人以诞孩告,众咸异之。”
[2]《明史·本纪第一·一》:“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4 20:37:52 +0800 CST  
@tangxi1030 2016-12-15 08:26:59
李存勖在军事上主要依靠河东宿将的战斗力和郭崇韬等人的谋略,经济和政治上靠的是张承业的辛苦经营,本人的才华够不上军事天才,也没有下到政治白痴的程度。
-----------------------------
李存勖登场,还要等一等~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5 08:33:47 +0800 CST  
@鸢尾凉凉 2016-12-15 09:16:56
李存勖既不是军事天才,也不是政治白痴,只不过与时代走向稳定相克而已。”
-----------------------------
李存勖还是走向了灭亡,妻子和宠臣都约束不了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5 10:54:50 +0800 CST  
@九九丫丫丫 2016-12-15 09:45:42
五代帝王可称英雄者,唯郭威、柴荣二人耳!
-----------------------------
我写五代十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想写柴荣。但要写柴荣不交代背景不行,于是只好重头开始写。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5 10:55:37 +0800 CST  
于迈说历史之《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

【第二十三节 家庭背景】
朱温的父亲朱诚,落第秀才一个,无甚长处,只得以教书为生。因其所教内容,以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主,故人送外号“朱五经”。
朱温的大哥朱全昱,行为举止简直就是朱诚的2.0版,明明一张张飞脸,偏偏一颗黛玉心,张口一来便是之乎者也。所谓“长子如父”,竟然还有这样一种解释:思想较保守的父亲通常会对长子有更多期盼……对于父亲而言,长子等于是自己的一种延伸。[1]
朱温和他二哥朱存虽然生的也是一张张飞脸,但是内心却住着一个孙行者,而且还是金装升级版——整天不是舞枪弄棒,就是上房揭瓦。其行为与朱全昱相比,可谓大相径庭。弗兰克·萨洛韦(Frank J.Sulloway)生怕朱诚误以为这俩孩子基因突变,花了26年时间写就《天生反叛》(Born to Rebel)一书,试图解释这一现象:由于父母常常偏爱长子,一般来说长子都较为保守,更有可能维持现状。但是,次子(指晚于长子出生的子女)却很难通过维持现状的结构来获得资源,所以他们需要依靠反叛行为才能达到目的。[2]
朱温还有一个妹妹,但史书上谈及朱温家人时都习惯性地选择忽略,全然不畏得罪女权组织。幸好史料中还留有一些蛛丝马迹,不至于让朱诚痛失爱女:《旧五代史·袁象先传》和《新五代史·袁象先传》口径一致,皆谓袁象先为朱温之妹与宋州下邑(今河南夏邑县)人袁敬初的爱情结晶。

【注释】
[1]弗朗西斯科·阿尔贝隆尼:《看透人性的弱点》,刘均韵译,82页。
[2]李慧静.出生顺序与性格关系的进化心理学观点[J].改革与开放,2009,(8):113。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5 13:16:42 +0800 CST  
@我爱红楼梦2010 2016-12-15 14:36:16
这次不是写一个名将了,写一个时代。
-----------------------------
写一个时代,自己沉浸其中乐趣有,但是更多的是坚持写作的痛苦~
楼主 zuoan770  发布于 2016-12-15 15:40:51 +0800 CST  

楼主:zuoan770

字数:226916

发表时间:2016-12-01 08: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9 20:36:04 +0800 CST

评论数:3821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