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雄——明熹宗、魏忠贤评传

(摘编自《明清家具的断代与辨伪》·朱宝力著,海天出版社出版)
话题先要从万历中期以后说起:明神宗朱翊钧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1592—1600)期间发起、筹划了著名的“三大征”战役,取得了巩固边疆、抗倭援朝的伟大胜利,但自古盛世往往潜藏着危机,明朝政府的财力也因此蒙受了极大的损耗,难以应付东北地区新近崛起的后金政权的节节入侵。明神宗要增加矿、工、商等业的税收以充实库藏,但却遭到了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僚利益集团打着为民请命幌子的极力反对和阻挠,收效甚微。明朝的国防实力并没有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经济繁荣而有所增强,就连举行朝会议政的皇极、中极、建极三大殿也无力灾后重建,自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因天灾失火以后,自午门以内直至乾清宫门之前成了一片废墟,内金水河也已坍塞干涸,蓑草丛生,满目凄凉,与东方第一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迈入老年的明神宗重病缠身,自述“足心疼痛,步履艰难”,没有精力再应对官僚集团的争权乱政。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在辽宁抚顺萨尔浒战役大败的沉重打击下,明神宗病重去世,历史从此揭开了风云激荡的天启朝篇章。
明朝立国二百七十六年,出了两位个性鲜明,“不务正业”的皇帝:一位是喜欢骑射游戏,纡尊降贵地封自己为“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另一位就是本文的主角天启皇帝朱由校。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06:43:00 +0800 CST  
说起朱由校来,真是个天才,绝顶聪明,生长在帝王之家,本来会在国家治理上大有作为的,可惜天不假年,一次人身意外导致他英年早逝,明王朝的复兴大业亦因此而遽然中断,身后又被无情毁谤,落了个荒唐昏君的恶名。笔者在潜心考证了天启朝的家具和相关的历史背景之后,为之感叹不已。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08:41:17 +0800 CST  
朱由校出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一月十四日。他的父亲朱常洛虽然是明神宗的长子,却因为母亲不受宠而连累受到了冷落,整天战战兢兢,无暇过多地顾及几个子女的培养教育。更加不幸的是,朱由校和他的生母王才人又受到了父亲宠妃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经常终日涕泣,在他虚岁十五那年,生母被李选侍殴打凌辱,含恨而死。直到明神宗临死之前,朱由校才被爷爷看好,指定册立为皇太孙,有了出阁读书的机会。没想到他的父亲泰昌皇帝登极才一个月就撒手人寰,于是,这个虚岁年仅十六的花季少年就被历史推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09:12:03 +0800 CST  
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朱由校正式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启”,史称“明熹宗”,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由于他还是未成年人,又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所以在心理上显得幼稚一些,对待从小照顾自己生活的乳母客氏(名印月,又名巴巴)和宦官魏忠贤有较强的依赖感,客氏和魏忠贤被他撮合成了一对“夫妻”——对食(太监和宫女搭伙过日子)。从此,客、魏二人就同心协力地守护少年时期的明熹宗,“忠贤告假,则客氏居內,客氏告假,则忠贤留中”。这对曾经是苦命人的“夫妻”关系被道貌岸然的东林党人肆意加以渲染和丑化,其实比起那些包养“秦淮八艳”的伪君子们,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09:25:14 +0800 CST  
明熹宗的精力旺盛,聪慧过人,性喜“椎凿髹漆”,有做木工油漆匠的兴趣爱好(这应该是他少年儿童时期的生活单调,经常看御用监师傅干活学会的),经常废寝忘食,耽误朝政。据说魏忠贤、王体乾等宦官不仅不加以劝谏,反而专乘他赤膊干得起兴时奏报国家要事,借以揽权擅政。在《酌中志》(明·刘若愚撰)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先帝(按:即明熹宗,下同)……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当其斤斫刀削,解服磐礴,非素昵近者不得窥视,或有紧切本章,体乾等奏文书,(先帝)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
明熹宗亲手造的床、梳匣等漆木器,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非一般匠人所及,在他的写真画像中,精美的家具和陈设也比明朝其他皇帝的画像要多。为了向世人显摆他的手艺,获得市场肯定,明熹宗让小太监把自己做的护灯小屏八扇和雕刻的“寒雀争梅戏”拿出去卖,叮嘱道:“御制之物,价须一万(按:应指铜钱)。”第二天,小太监如数把钱呈上,明熹宗非常地开心。
明熹宗心灵手巧,喜欢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削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圆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般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坠,视为戏笑,皆出人意表。”
暑天时,明熹宗喜欢看木傀儡戏。“其制用轻木雕成海外四夷蛮王及仙圣、将军、士卒之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余,止有臀以上,无腿足,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人之下平底安一榫卯,用三寸长竹板承之。用长丈余、阔数尺、深二尺余方木池一个,锡镶不漏,添水七分满,下用凳支起,又用纱围屏隔之。经手动机之人皆在围屏之内,自屏下游移动转。池内用活鱼、虾、蟹、螺、蛙、鳅、鳝、萍藻之类浮水上。圣驾升殿,座向南,则钟鼓司官在围屏之南,将节次人物各以竹片托浮水上,游斗顽耍,鼓乐喧哄。另有一人执锣在旁宣白题目,赞傀儡登答,道扬喝彩。或‘英国公三败黎王故事’、或‘孔明七擒七纵’、或‘三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之类。”
到了冬季,当西苑的湖面封冻以后,明熹宗便命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设计制作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朱漆拖床,仅容一人,上有一顶棚,周围用红色的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他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前引后推,滑行速度飞快,瞬息之间便可往返数里。暑去寒来,明熹宗和嫔妃、宦官们就这样在开心嬉笑之中打发着日子。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09:40:08 +0800 CST  
以上这些只是明熹宗为世人熟知的一面,硬币另一面的明熹宗又是怎样的呢?当笔者一一剔去沉积的历史污垢以后,发现真实全面的明熹宗绝非是一个昏庸的傀儡皇帝,而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位英明之君。《酌中志》是太监刘若愚在崇祯朝入狱之后所撰写的揭发和自辩书。刘若愚博学多才,在内直房经管文书,是所谓“阉党”的智囊人物。他为了活命,不得不在书中大力称颂崇祯皇帝的新政,渲染明熹宗的荒嬉贪玩和罗列魏忠贤的罪状,说了不少违心的话。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09:42:28 +0800 CST  
然而,通过《酌中志》一书的字里行间,笔者发现刘若愚无意或有意地透露出了一些历史真相。明熹宗在少年时期虽未正式出阁读书,但也并不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他从小喜好诵书习字,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还在髫龀之时,他就有父亲的伴读吴进忠“教习书仿”。此外,在宫中还有太监刘良相“私自答应诵书习字””(按:明朝自宣德年间起,由司礼监设立内书堂,选十岁左右的少年宦官二、三百人进行教育培养,故明朝有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太监)。他写的斗方大字也并不算差。登极以后,他的老师(日讲官)更是一代名臣孙承宗。因此,日常批阅奏章明熹宗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0:06:34 +0800 CST  
青年时期的明熹宗英气勃发,崇敬抗敌英雄,喜欢骑马射猎和观看武戏,“多点岳武穆戏文”。他的个人品性优良,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善待发妻,友爱兄弟。在铸造新钱时,仰思父亲明光宗的泰昌年号尚未铸钱,遂命与天启钱分铸,流通同使,以资纪念,“民间有恭睹泰昌钱而堕泪者”。
明熹宗“留心大体”,每天早晨都要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每晨奏先帝览文书”,“先帝御笔亲改”,进行拍板决策。即使明熹宗在忙于椎凿髹漆的时候,对国事奏报也不忘“倾耳注听”。当后金入侵期间,明熹宗“日夜焦思”,“愤激深虑”,经常命东厂遣人诣山海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直接掌握辽东前线的动态和情报。他曾经御笔亲书“辅朕为仁明之主”七个大字赐与臣下,以此来表达求贤和励志之心。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元年(1621)十二月,内阁首辅叶向高在奏疏中称赞说:“我皇上聪明天纵,朝讲时临,真可谓勤政好学之主矣”;“尝见皇上发拟本章,每多传谕,以此仰窥圣心留神庶政”;“皇上尤于燕闲游豫之时,览观经史,深戒怠荒,此宗社苍生之大幸也。” 这些史实足以令那些污蔑明熹宗一心贪玩、不理朝政的谎言不攻自破。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0:31:05 +0800 CST  
在《明熹宗宝训》(卷四)中,记载了一段天启四年(1624)明熹宗给内阁大臣们的训示,“上谕内阁:‘朕览登莱巡抚塘报,准平辽总兵官毛文龙揭。前事为屡获活夷、斩首级,得获鞑马、夷器等件,虽功微小,实挫贼锋,其复辽之基,端在斯乎?朕心岂不嘉悦?(毛文龙)外呈称,奴酋(按:指后金的首领天命汗努尔哈赤)与亲信奸人李茂隆等昼夜商议,欲以贿买西虏(按:指蒙古部落),更换旗帜,借路潘家口(在今河北迁西县北部)等处,进攻谋逆。朕思奴酋所谋,其志不小,更甚于昔也,倘以假道长驱,为害非浅,是以朕不无东顾之忧。卿等传示兵部,作速马上差人前去传与枢辅、总督、镇巡,当详计塘报,作何料理?作何策应?筹度周全,务保无虞。其沿途各路并东征将士,俱要仔细防御,谨慎备尝。及各隘口守把将官,都要昼夜不时防守。还仔细盘诘进贡出入夷人,其中恐有奸细夹带情形。仍传户工二部并专督辽饷等官,详确毛帅如果缺粮乏器真情,并拨船及应用器械,一并速发解去军前应用,不得迟滞,有误军机,责有所归。特谕。’”
明熹宗的这段训示句句切要。此后仅仅过了五年,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皮岛(位于鸭绿江口东的海湾之内,也称东江,今属朝鲜,更名为椴岛)总兵毛文龙被崇祯皇帝朱由检委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利用御赐尚方宝剑杀害,此举不仅为后金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也使明朝丧失了敌后情报的来源。后金主天聪汗皇太极闻讯大喜,置酒高会,密议攻明方略。同年十月,皇太极即亲率十万大军绕道蒙古,袭破潘家口一带的龙井关(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部)等长城隘口,围攻北京,大肆屠戮劫掠畿辅百姓,从此拉开了明朝灭亡的历史序幕,史称“己巳之变”。由此可见明熹宗的深谋远虑、识见之高,崇祯皇帝与之相比,不啻于天壤之别。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1:26:43 +0800 CST  
@淡紫花瓣深紫的心 12楼 2014-10-12 11:30:10
百年难得一见的好贴
老师继续更新啊
-----------------------------
谢谢鼓励!吃完午饭后就更新,请关注。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1:36:24 +0800 CST  
贫民出身的宦官魏忠贤在兄弟之中排行老四,故初名魏四,后从继父姓改名为李进忠,河间府肃宁县人,隆庆二年(1568)出生,长得身材颀长、面皮白皙、眼大口阔。他“目不识字”,“憨猛好武”,“笃好花木,夏则茉莉、栀子花簪戴满头,冬春则牡丹等花罗列满堂”,因为其个性憨直,与众不同,曾被旁人讥笑为“傻子”。李进忠在成年娶妻生女以后,才以自宫的方式进入大内,充当了一名底层的太监,后服侍于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蒙王才人赐复原姓。魏进忠于歌曲弦索、弹棋蹴鞠无所不能,又会讲市井间的奇闻佚事和乡俗里的鬼怪神祗,曾给童年时期的朱由校带来了许多乐趣和知识。在督管御厨期间,魏进忠行事公平,不论大小贵贱,“每啬于己而丰于人……众悉颂之”(《玉镜新谭》明·朱长祚撰)。天启元年(1621)四月,明熹宗因其侍卫有功,“赐魏进忠名‘忠贤’,荫侄二人”,年末又破例擢升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开始进入明朝的内廷决策机构。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2:56:19 +0800 CST  
由于魏忠贤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对当时明朝的社会弊端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又任事果敢、公平,而这些正是辅佐自幼养在深宫,不谙世事民情的少年皇帝所需要的,天资聪慧的明熹宗也懂得这一点。天启初年是清朝编撰的《明史》一书所谓的“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时期,实则却是朝内狼狈勾结,党同伐异,关外一溃千里,国破在即。在屡发上谕而训诫无果的情况下,天启三年(1623)十二月,明熹宗睿智果断地斥退东林党势力,加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总督东厂”或“提督东厂”),重用朝中的“阉党”(按:摒弃生理歧视的偏见,其实质应为“天启帝党”)人才,迅速地扭转了危局。他在谕旨中评价魏忠贤说:“朕用是耳目四达,政事肇新。皆赖尔任劳任怨于一身,展经展纶于三事,苦心茂绩,轶古冠今。”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3:02:22 +0800 CST  
@真的想起来了 18楼 2014-10-12 12:47:55
不知道楼主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还是说反话
明熹宗朱由校对政治军事经济一点都不感兴趣,最喜欢的做木活,以此为乐,乐此不疲
国家大事基本交给太监魏忠贤去办理
大权在握的魏忠贤如果是一个象张居正一般的有才华有抱负的能人志士,皇帝不管事倒也是一件对国家大大有益的好事
可惜目不识丁.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穷凶极恶的魏忠贤跟秦朝的赵高一路货色,国家好坏与他没有关系,只想到自身利......
-----------------------------
明熹宗“留心大体”,每天早晨都要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每晨奏先帝览文书”,“先帝御笔亲改”,进行拍板决策。即使明熹宗在忙于椎凿髹漆的时候,对国事奏报也不忘“倾耳注听”。当后金入侵期间,明熹宗“日夜焦思”,“愤激深虑”,经常命东厂遣人诣山海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直接掌握辽东前线的动态和情报。
以上引号中是刘若愚的亲笔记载,明熹宗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早上定时办公,当外敌入侵之时,更是日夜焦思军事对策。你不要被抹黑的所谓明史蒙蔽了。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3:35:43 +0800 CST  
魏忠贤在揽权之后,能够知人善任,顾全大局,处以公心。虽然在回击东林党猖狂围攻的时候显得有些心狠手辣,但观其大节,他对于大明王朝和朱由校一直忠心耿耿,殚精竭虑,是明熹宗制约官僚利益集团和抵御后金势力的得力臂膀。辽东巡抚袁崇焕曾经上疏为魏忠贤表功,并且为他建立生祠供奉,曲意亲附之。但魏忠贤在发现了袁崇焕畏敌避战,不顾大局的行径之后,仍然果断地罢免了他。从袁崇焕复出以后的表现来看,此人确实不堪大用。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4:01:25 +0800 CST  
魏忠贤本人并不识字,他又是如何处理政务的呢?笔者把《酌中志》一书所透露的支言片语衔接理顺以后得知:每日到申时(下午3点至5点)以后,由内阁封来票本,魏忠贤“请本至乾清宫大殿内,付王体乾、梁栋、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分投互看。凡有要紧处,即钤阔一寸许白纸条复于本上,下空纸处用指甲捏一痕。有应关白逆贤(按:指魏忠贤)者,永贞三人争先朗诵,体乾助为讲解”。魏忠贤听毕,“公同商量区处”,“以便次早奏请施行”。这个行政班子在明熹宗的寝宫之内进行办公,与后来的清朝军机处的功能约略相似,在明朝的江山社稷处于兴衰存亡的危急关头,有效地解决了皇帝和内阁之间的扯皮怠政现象。从“阉党”智囊刘若愚在《酌中志》书中展示的才华来看,魏忠贤所任用这些宦官的素质能力实际远胜于那班东林腐儒,精英人才到底应该怎样评判?值得今人深思。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4:37:26 +0800 CST  
@淡紫花瓣深紫的心 27楼 2014-10-12 14:48:33
从“阉党”智囊刘若愚在《酌中志》书中展示的才华来看,魏忠贤所任用这些宦官的素质能力实际远胜于那班东林腐儒,精英人才到底应该怎样评判?值得今人深思。
======其实明朝的宦官在中国 历史 上是最有文化的 ,比如冯宝。甚至很多宦官写的文章完全可以和 大学士的媲美
-----------------------------
是的,明朝的太监和其他王朝的不一样,不少都很有文化,明熹宗小的时候就是缠着太监刘良相学习读书写字的。奇怪的是,这些文化水平很高的太监却对不识字的魏忠贤心服口服,可见其必有过人之处。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5:29:54 +0800 CST  
@真的想起来了 18楼 2014-10-12 12:47:55
不知道楼主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还是说反话
明熹宗朱由校对政治军事经济一点都不感兴趣,最喜欢的做木活,以此为乐,乐此不疲
国家大事基本交给太监魏忠贤去办理
大权在握的魏忠贤如果是一个象张居正一般的有才华有抱负的能人志士,皇帝不管事倒也是一件对国家大大有益的好事
可惜目不识丁.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穷凶极恶的魏忠贤跟秦朝的赵高一路货色,国家好坏与他没有关系,只想到自身利......
-----------------------------
@日月河山 21楼 2014-10-12 13:35:43
明熹宗“留心大体”,每天早晨都要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每晨奏先帝览文书”,“先帝御笔亲改”,进行拍板决策。即使明熹宗在忙于椎凿髹漆的时候,对国事奏报也不忘“倾耳注听”。当后金入侵期间,明熹宗“日夜焦思”,“愤激深虑”,经常命东厂遣人诣山海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直接掌握辽东前线的动态和情报。
以上引号中是刘若愚的亲笔记载,明熹宗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早上定时办......
-----------------------------
@真的想起来了 30楼 2014-10-12 15:27:35
不管你从谁的亲笔记载中,还是 历史 文献中真实记载,
是非真假.善恶忠奸,都需要自己冷静地分析和判断,而不是听风就是雨,自欺欺人
大跃进的浮夸风,文革的大字报红宝书,到如今的人民日报新闻联播,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有的,但是内容你会相信吗
读书是让人进步,而不是让人愚昧
-----------------------------
崇祯倚靠东林党对天启帝党进行了血腥镇压,人人箝口。刘若愚在狱中写《酌中志》的时候,把真实的记录打碎,安插在字里行间,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史料,留待有心人来发现,他终于等到了。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6:17:47 +0800 CST  
@淡紫花瓣深紫的心 27楼 2014-10-12 14:48:33
从“阉党”智囊刘若愚在《酌中志》书中展示的才华来看,魏忠贤所任用这些宦官的素质能力实际远胜于那班东林腐儒,精英人才到底应该怎样评判?值得今人深思。
======其实明朝的宦官在中国 历史 上是最有文化的 ,比如冯宝。甚至很多宦官写的文章完全可以和 大学士的媲美
-----------------------------
@日月河山 31楼 2014-10-12 15:29:54
是的,明朝的太监和其他王朝的不一样,不少都很有文化,明熹宗小的时候就是缠着太监刘良相学习读书写字的。奇怪的是,这些文化水平很高的太监却对不识字的魏忠贤心服口服,可见其必有过人之处。
-----------------------------
@淡紫花瓣深紫的心 32楼 2014-10-12 15:36:05
这有什么奇怪的
我信仰佛教
而六祖惠能大师也是不识字的
有时候人的智慧跟识字与否关系不大。
识字太多了有时候反而是满脑袋浆糊,蔽塞了智慧
-----------------------------
社会也是一所学校,崇祯小时候就缺这魏忠贤这么个“大伴”获得社会知识,书读了不少,反倒成了愚昧迂腐的书痴。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6:41:12 +0800 CST  
@淡紫花瓣深紫的心 26楼 2014-10-12 14:46:27
楼主老师说的在理 袁督师确实不堪重用
-----------------------------
他不是当督师的料,守一城还行,当督师则误国害己。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6:51:39 +0800 CST  
@淡紫花瓣深紫的心 27楼 2014-10-12 14:48:33
从“阉党”智囊刘若愚在《酌中志》书中展示的才华来看,魏忠贤所任用这些宦官的素质能力实际远胜于那班东林腐儒,精英人才到底应该怎样评判?值得今人深思。
======其实明朝的宦官在中国 历史 上是最有文化的 ,比如冯宝。甚至很多宦官写的文章完全可以和 大学士的媲美
-----------------------------
@日月河山 31楼 2014-10-12 15:29:54
是的,明朝的太监和其他王朝的不一样,不少都很有文化,明熹宗小的时候就是缠着太监刘良相学习读书写字的。奇怪的是,这些文化水平很高的太监却对不识字的魏忠贤心服口服,可见其必有过人之处。
-----------------------------
@淡紫花瓣深紫的心 32楼 2014-10-12 15:36:05
这有什么奇怪的
我信仰佛教
而六祖惠能大师也是不识字的
有时候人的智慧跟识字与否关系不大。
识字太多了有时候反而是满脑袋浆糊,蔽塞了智慧
-----------------------------
@日月河山 35楼 2014-10-12 16:41:12
社会也是一所学校,崇祯小时候就缺这魏忠贤这么个“大伴”获得社会知识,书读了不少,反倒成了愚昧迂腐的书痴。
-----------------------------
@淡紫花瓣深紫的心 37楼 2014-10-12 16:57:56
那老师觉得冯保这个大伴怎么样,我感觉还不错
-----------------------------
培育幼年明神宗和支持张居正改革他有可取之处,但他太贪财,也不如魏忠贤忠实和有才干。
楼主 日月河山  发布于 2014-10-12 17:28:38 +0800 CST  

楼主:日月河山

字数:561

发表时间:2014-10-12 14:4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24 00:42:59 +0800 CST

评论数:31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