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神坛之路》 (连载,定时更新)

胡昊是什么人?经常来,楼主得表示欢迎一下。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23 16:12:25 +0800 CST  
至于苏武,因为父亲属于中央领导层,按照当时法律规定的高干子弟可以享受的待遇,他和兄弟们都混上郎官一类的职务。因为出使匈奴的任务简单,汉昭帝在考虑人选的时候,其能力当是与才干相适应的。


班超因在讨伐匈奴的战斗中表现出杰出的才能,才被委任为出使西域的使者。班超曾率领一支非主力部队,与匈奴大战于普类海,消灭大批敌人,受到领导重视。但是,班超的外交才能,比起弱国的外交家蔺相如,还是略逊一筹。


赵惠王得到了楚国出产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就写信来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赵王犯难了,给吧,城不一定能拿到手,丢了和氏璧不说,还丢了面子;不给,秦王是还没说翻脸就会翻脸的人,马上大兵压境,后果很严重。有谁可以想出好主意?蔺相如的主人推荐了蔺相如。


蔺相如的态度很明确,秦国已是当今世界超强,惹不起。赵国不给和氏璧,理亏的是赵国,就会造成极坏的国际影响;如果秦国拿了和氏璧,不给城,理亏的是秦国,国际形象受损的是秦国。做事要有理、有利、有节。宁可让秦国的国际形象打折扣,也不能使赵国的国际形象受玷污。


赵王觉得有理。蔺相如自告奋勇出使秦国,并且立下了完璧归赵的军令状。


秦王拿到和氏璧,洋洋自得,递给身边的美女和大臣轮流欣赏。和氏璧光彩照人,大家齐声高呼“万岁”。这是一次兵不血刃就取得的伟大胜利。


蔺相如看秦王没有给城的意思,就说:“和氏璧有瑕疵,请允许我指给大王看。”


举世闻名的和氏璧居然有瑕疵?秦王很惊讶,就把和氏璧还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和氏璧,紧靠柱子站着,毛发倒竖,尽量用平和的语调对秦王说:“大王提出以十五城换和氏璧。我国大臣都认为这是空话。秦国是世界老大,怎么可能兑现自己的诺言呢?但我认为,老百姓之间还要讲诚信呢,何况老大?我们更何必因为一块石头让老大不高兴?于是,我王斋戒五天,然后命令我护送和氏璧到贵国。但是贵国的礼遇却如此怠慢。大王拿到和氏璧,随意递给美人把玩,无疑是戏弄我国。我看大王根本就没有划给赵国城池的意思,所以,我借故取回了和氏璧。大王如果把我逼急了,就让我的头和和氏璧一起碎在石柱上吧。”


蔺相如装出要撞柱子的样子,秦王害怕和氏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叫了管地图的官员,对着地图装模作样比划一通。蔺相如看透了秦王的把戏,将计就计:“和氏璧是稀世之珍。大王要,赵王不敢不给。赵王送和氏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大王接受和氏璧,也应当如此珍重其事。”


秦王考虑再三,强行夺取不是办法,而且,煮熟的鸭子料它也不会飞,同意了蔺相如的要求,并把他送到了国宾馆安顿。


蔺相如了解秦国历届最高领导人的信用记录,就让随行人员换上平民服装,怀中藏着和氏璧回国。


过了五天,秦国接见蔺相如。蔺相如说:“我查阅了秦国自秦缪公以来二十多届最高国家领导人的信用记录,没有一个是良好的。我怕大王公然违约,事先已经派人把和氏璧送走了,现在应该已经到达赵国了。秦国是当今超强,只要发个快递,赵国的王家专用快递马上送来。依我看,不如这样,大王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怎么敢不送和氏璧呢?当然,我也知道,今天我欺骗了大王,就该被煮成肉汤。现在,就让我下锅吧。只是我的建议还是请大王和大臣们考虑一下。”


煮熟的鸭子还真的飞了!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侍卫想拉蔺相如下锅。


秦王思考了一会,说:“现在杀了蔺相如,还是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断绝了与赵国的外交关系,于事无补,不如好好招待他,回去后赵王不会因为一块和氏璧和我们闹翻的。”


蔺相如回国后,被提拔为上大夫。事后,秦国没有割城给赵国,赵国也不提送和氏璧的事。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都获胜,还以胜利者的姿态发出邀请函,请赵王到西河外渑池举行两国峰会。赵王害怕,不敢去。廉颇和蔺相如觉得如果不去,就是把脸丢到国际上了。况且,能与秦国领导举行峰会是国际上许多国家领导人求之不得的伟大外交事件,有的国家把国家元首访秦列为不惜“银弹”和“肉弹”必须完成的政治和外交任务,只要与秦王举行过峰会,不管有无外交成就,即使赔本买卖,也是提高国际、特别是国内声望的最佳途径。更何况,秦王没有提出经济、军事、国土方面任何的要求。机不可失!


赵王只得硬着头皮,让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 ,与赵王告别时约定 :“如果一切顺当,大王来回三十天就够了。如果过了三十天不回来,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让秦国人断了在大王身上捞取好处的念头。”赵王自知凶多吉少,同意了。


赵王和秦王相会于渑池,举行盛大宴会。秦王喝得高兴,就向赵王提议 :“寡人私下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演奏一曲瑟 。”赵王不得已奏了一曲。秦国的御史就走上前来,挥笔写下“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


这是羞辱!蔺相如马上走到秦王眼前说:“赵王也私下听说秦王喜欢秦国的音乐 ,请奏缶 ,让大家娱乐一下 。”



(未完待续,周三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否则,立即停止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25 19:37:26 +0800 CST  
缶是一种盛酒浆的瓦器,大概是酒坛,击打时会发声。秦国人喜欢一面击打一面唱歌,普及程度超过今天的“卡拉OK”。秦王也有这样的雅好,而且,秦国不仅军事上强大,流行歌曲也十分发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之类都是秦国的原创。


秦王一看赵王表演之后的现场气氛很好,也想主动献歌一曲,只是一时想不好吼哪一首,正犹豫间,看见蔺相如递过来的玩意,非常恼火:一个赵国的部级干部也敢命令寡人唱歌?


蔺相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前进几步,跪在秦王面前,发出最后通牒 :“五步之内,相如就要把脖子上的鲜血溅在大王身上了 !”意思是要和秦王以命相博。


秦王的侍卫想刀砍蔺相如,蔺相如怒目直视,令侍卫不寒而栗。


秦王很不高兴地敲了一下缶。蔺相如马上叫来赵国御史,写下“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


秦国的大臣们一看处于下风,马上起哄 :“请赵国献出十五座城作为为秦王的生日礼物。 ”


蔺相如马上应答 :“请秦国献上首都咸阳作为赵王的生日礼物。”


吵吵闹闹到宴会结束,秦国没占到什么便宜。廉颇在边境严阵以待,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蔺相如因这次外交成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就是宰相),职务高于廉颇,让廉颇的心中老大不快。蔺相如作为弱国的外交使节,在对付世界超强时,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手段。但是,蔺相如的外交业绩,只是维护了赵国最高领导的面子,让赵国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有尊严地被书写在历史上,对于赵国人民,并没有实际的利益,在外交场合取得的成就,还不如曹沬。


曹沬随鲁庄公参加鲁齐两国峰会时,找机会劫持了齐桓公,要求归还被齐国侵占的土地,得到齐桓公的同意后,才释放了他。齐桓公回到国内想背约,但是管仲认为,这是一次向世界展示齐国的诚信形象的大好机会,能为成为世界霸主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齐国归还了原先属于鲁国的土地。


蔺相如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够以大局为重,充分肯定廉颇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廉颇虽然没有恢复失地的功勋,但有守卫领土的功劳,这是赵国实实在在的利益。蔺相如身居高位而谦逊有礼,廉颇亲自登门负荆请罪,其实是为蔺相如的人格所折服,同时也认识到一个道理:一个国家,既要有里子,又要有面子,而且对于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来说,面子往往比里子重要。


当然,曹沬虽然在外交场合取得了实际利益,但所采用的不是外交手段,而是恐怖活动。曹沬算不上外交家,而是一个早期的恐怖主义分子。作为弱国的使者,真正在外交场合,以外交手段取得实际利益的是孔子。


孔子担任鲁相时,齐景公邀请鲁定公在夹谷举行峰会,其真实目的是迫使鲁国成为齐国的附庸国。鲁定公准备出发时,孔子说:“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代诸侯离境,必有官员随从。请让左右司马随行 。”鲁定公同意了。


两国的最高领导人相见,相互客套了一番后,齐国的主持人快步跑到两位领导面前建议奏四方之乐,齐景公同意了。一声“ music ”,一帮演员持剑鼓噪冲了出来。


孔子一眼看穿齐国乘乱劫持鲁定公的阴谋,连忙快步跑上土阶梯,举手说:“贵我两国国君友好相会,为什么奏这种夷狄之乐 !请主持斥退 !”


齐国的主持不理会孔子的要求,大家都看着晏子与齐景公。齐景公感到惭愧,挥手让演员下去。


过了一会,齐国主持请示齐景公奏宫廷音乐,齐景公点了点头,上来的却是一般帮歌舞伎和侏儒,孔子又快步登上土阶,说 :“匹夫惑乱诸侯的,当诛!请主持发布命令。”


在当时进行这种演出,比现在公开进行色情表演还不能让人忍受,齐国主持只得依法办事。


齐景公回到国内,感到自己的国际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对大臣们说:“鲁国人以君子之道辅佐他们的君主,而你们却以夷狄之道辅佐寡人,使寡人得罪于鲁君,怎么办呢?”


有官员建议 :“君子感到有过错,就以实际行动道歉 ,小人感到有过错,抱歉只会停留在口头上 。”于是,齐景公就归还了以前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三座城,以表示歉意。


这是司马迁的说法。司马迁和汉武帝在某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为李陵辩护而受了宫刑。但是,在对于孔子的态度上,两人高度一致。汉武帝搞独尊儒术,司马迁把孔子列入“世家”,承认孔子无冕之王的地位。但是,司马迁对于夹谷峰会中孔子的表现的记载有夸大的成分,因此有的历史学家补充说,鲁国国君回国不久,就收到了齐国起草的两国盟约的草案。孔子看到草案中有一旦齐国出兵与第三国开战,鲁国应当派遣三百乘兵力协助作战的规定。这等于把鲁国置于从属国的地位。但是,面对齐强鲁弱的国际形势,孔子无力挽狂澜于即倒,就提出了归还鲁国被齐国侵占的三城的要求。


这样的补充,比较符合史实。齐景公不会是一个像司马迁说的那样很有自知之明的人。齐景公时代,虽然有史上最著名的宰相晏子辅佐,但晏子在和叔向交谈时,流露出了末世之感,后来的史实也证明了晏子的先见之明。


孔子虽然生活在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但礼在一定的场合还是人们必须遵循的规则,是一种国际惯例。孔子利国际惯例的作用,在外交场合挫败了齐景公的阴谋,挽回了鲁国的面子,而且在两国结盟的问题上,孔子虽然无法改变两国的地位,但为鲁国争得了“里子。”而且,在这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中,对手中有著名的宰相晏子一流的人物,把孔子称之为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应该是名至实归的。



(未完待续,周五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否则,立即停止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27 18:15:19 +0800 CST  
胡昊的读后感,功盖三分国,名成隆中对。 前后出师表,千古一绝唱。

小朋友写得挺好。“千古一绝唱。”可再斟酌。“前后出师表”是“二”。请网友们出出主意。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29 12:43:27 +0800 CST  
今晚的更新因故将在十点钟以后。特此预告并致歉。请各位网友不要久等。晚安。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29 18:45:04 +0800 CST  
本次发帖较晚,赶不及周五更新,敬请各位网友谅解,祝各位五一快乐!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30 02:23:09 +0800 CST  
孔子在外交上的成就,还是有鲁国作为支点。他的学生子贡办外交,不需任何支点,就像生意人不用本钱也能获取丰厚的利润一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齐国的田常想篡权,但又害怕国内的反对力量。转移国内的反对派注意力的好办法就是对外用兵,这是古今中外政客都擅长的招数。田常就选定弱小的邻国鲁国作为牺牲品。


孔子得知情况后,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们的祖国。今天有危难,谁能站出来?” 子路、子张、子石三人先后表示愿意为国效力,孔子都不认可。后来,子贡表态愿意出力,孔子同意了。


如果让有一身勇力的子路去保卫鲁国,他一定会马不停蹄的赶往鲁国,开展抢修城墙、训练士兵等一系列备战工作。但是,子贡觉得如果他跑到鲁国去搞什么“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临战动员,口号还没喊完,鲁国的国君就已经成了齐军的俘虏。因此,他的首要任务是要稳住齐国。


子贡先到了齐国,对田常说 :“您决定进攻鲁国实在是个错误。鲁国,是一个不能进攻的国家,他们的城墙单薄而且低矮,土地狭小而且贫瘠,君主愚蠢而且不仁义,大臣虚伪而且不会办事,老百姓还非常讨厌战争,这种国家就不能和他作战。您不如讨伐吴国。吴国,城墙高大而且厚实,土地宽阔而且肥沃,武器装备精良,士卒训练有素,又有干练的将领守卫,这种国家容易攻克。”


田常一听,马上拉下脸来:“你认为难的,大家都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大家都认为难。跟我说这些,是什么居心?”


子贡曰 :“我听说,有内忧的君主要攻击强敌,有外患的君主就攻击弱小的敌人。现在您是有内忧。我听说,您三次请封都没有结果,是大臣中有人反对。您如果征服了鲁国扩大了齐国的领土,上面要归功于齐国国君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下面要归功于英勇作战的将领,那些反对您的将领由于战功,地位得到提升,您的功劳反而不明显。其后果就是国君的权威得到加强,群臣的威望得到提高,您的大事就不能成功了。国君的权威得到加强,就不会把您放在眼里,群臣的威望提高,就会和您竞争。而您,上面和国君有矛盾,下面又要和群臣争权夺利,您要在齐国立足就难。所以,不如讨伐吴国,如果战败,死的首先是那些反对您的将领和老百姓。这样,在朝中就没有反对你的大臣,国君就被孤立;在基层,老百姓也没有反对您的力量,掌握齐国大权的就是您。”


田常豁然开朗,说 :“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我已经发布命令进攻鲁国了。现在要调兵进攻吴国,大臣们会怀疑我,怎么办?”


子贡曰 :“好办。您先按兵不动。我马上去吴国,让吴王发兵救抗齐援鲁,您就有与吴国开战的理由了 。”


子贡总算暂时保住了鲁国,连忙赶去见吴王。


见了吴王,子贡对吴王说 :“我听说,王者绝不会眼看别国灭绝。世界上只能有一个霸主。当双方以千钧之重保持平衡时,会因为一方加上锱铢之重而发生倾斜。现在,齐国依仗万乘兵力而要攻打只有千乘兵力的鲁国,与吴争夺霸主地位,我私下为大王感到担心。大王抗齐援鲁,就成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保护神,可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讨伐齐国,更大的好处是,可以安抚泗水流域的诸侯,消灭残暴的齐国,使强大的晋国臣服。以出兵救援第三世界国家的名义,行围困潜在的超级大国之实。有智慧的人不会怀疑这个策略的正确性。”


吴王说 :“您说的虽然好,但是,我曾经和越国发生战争。现在,越王在会稽山训练士兵,可能要报复我。等我灭了越国,再按你说的办。”


子贡曰 :“越国的力量不如鲁国,吴国的强大没有超过齐国。等到大王灭了越国,齐国早已灭了鲁国了。大王原可以保卫濒临灭亡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名义出兵,现在被一个更弱小的第三世界国家拖住后腿害怕与潜在的超级大国交战,不是勇敢者的作为。勇敢的人不会回避困难,仁义的人不会爽约,有智慧的人不会失去机遇,王者不会眼看着小国灭亡。现在,留存越国向世界展示大王的仁义,保卫鲁国讨伐齐国,威加晋国,吴国一定能够赢得前所未有的国际声望,那时就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了。当然,如果大王一定顾虑越国,您让我出使越国,让他们出兵协同作战。越国国内兵力空虚,大王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子贡刚出马的时候,没有想到会遇到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好在马上找到了对策,于是,继续南下。


子贡没有国有企业改组时获得原始股成为公司大股东然后通过公司上市成为亿万富翁的捷径可走,以私营企业主的智慧而成为世界首富,是令人尊敬的财神。而且,子贡还是一位文化大师。子贡的口才比孔子好,孔子曾经问子贡:“与颜回相比,你觉得自己怎么样?”


子贡谦逊地回答:“我怎么敢和颜回比?颜回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子贡不是孔子学生中的头号得意门生,也算得上第二号。


财神兼文化大师访问经济、文化各方面相对落后的越国,是越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勾践亲自组织人员清理道路,率领中央高层领导到郊外迎接,还亲自到国宾馆问候 :“我们是一个蛮夷之国,大师怎么会屈尊光临啊?”



(未完待续,下周一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否则,立即停止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30 02:30:37 +0800 CST  
子贡回答 :“眼下,我正游说吴王抗齐援鲁,但他对越国有顾虑,想先灭了越国,再出兵北上,这样,越国就危险了。没有攻打别人的意图而让别人怀疑,很笨拙;有攻打别人的打算但被人家发现了,很危险;事情还没发生就被人家得知了,事情也就跟黄了差不多。”


勾践一听,真不失为来自中原的有识之士,连忙叩头拜谢:“孤曾经不知量力,与吴国开战,结果被围困在会稽山。回想起来,真是痛入骨髓,日夜唇焦舌干。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和吴王决一死战。”于是,请教子贡有何破敌良策。


子贡说:“吴王过于残暴,群臣不堪忍受;他又经常发动对外战争,士兵也无法忍受。百姓怨声载道,大臣不能同心。伍子胥靠边站了,太宰伯嚭受到重用。他办事,不过是顺从吴王的意思而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已。吴国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残破的国家了。现在,大王如果派遣士卒辅佐他实现愿望,送上重宝鼓动他的心思,用谦卑的语言把他捧上天,他一定会下定决心讨伐齐国。他如果不能取胜,是大王的福分。如果打胜了,他一定会北上和晋国争锋。我就去见晋国的国君,让他迎头痛击吴军。吴国的力量一定受到削弱。吴军的部分精锐部队将和齐军同归于尽,残留的部队又会陷入晋军的重围。大王乘虚而入,吴国一定灭亡。”


越王非常高兴,决定重赏子贡。但是,有财团背景的子贡自费从事外交工作,谢绝了越王的美意,向吴王报告:“我已经严正地把大王的意思告诉了越王,越王惊恐万状 ,对我说:‘孤很不幸,少年时代就失去了先人,长大成人后不自量力,得罪了吴国,导致全军覆没,自身受辱,被围困于会稽山上,国力空虚,幸好依赖大王的恩赐,让我可以奉俎豆祭祀祖先。这样的恩德,勾践没齿不忘,哪里还敢有其他想法!’”


过了五天,越国使者大夫种来到吴国,见了吴王就叩头,说:“东海的苦役犯勾践的使者文种,奉命恭敬地问候大王陛下。勾践私下听说大王要高举仁义的大旗,诛强救弱,围困残暴的齐国而宽慰周天子,我境内全部武装三千人只等大王一声号令,就可开赴前线。我王请求亲自被坚执锐,身先士卒。同时,送上战略物资一批,预祝吴军旗开得胜。”


吴王兴致很好,问子贡 :“越王请求随从寡人出征,可以吗?”


子贡回答 :“不可以。越国派出了这么多部队参战,国家已经空虚了,还让国君随军出征,不仁不义。不如接受他们的礼物和部队,让君主留在国内 。”


吴王被忽悠了,还向越王表示感谢。


各国领导先后走上子贡描绘的路线图:吴王大败齐军,俘获了大批士兵。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吴王不肯凯旋,继续北上和晋国一争高低,结果被晋军击败。越王得到消息,渡江袭吴。吴王听得国内告急,连忙回师救援,但是,抵挡不住越军的猛烈攻势,吴国终于宣告灭亡。吴国灭亡三年之后,越王成了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


子贡玩了一次空手道,保存了鲁国,乱了齐国,亡了吴国,晋国强大了,而越国成了霸主。十年之间,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子贡的外交手段虽然前无古人,但是最终的结果只是保存了鲁国而已。要数国将不“国”的外交家,运用外交手段,不仅保住即将不国之“国”,而且能够乘机发展综合国力,古往今来,唯有诸葛亮!


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的次年,曹操发动了南征。曹操一向视刘备为最大的威胁。当时,刘备寄生在荆州,如果和刘表集团紧密结合,力量不可低估,所以,曹操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占领荆州。


盘踞荆州的刘表拥有十几万部队,占地方圆千里。刘表一向优柔寡断,没有在两个儿子间指定接班人。他不喜欢大儿子刘琦,外派他担任江夏太守,把小儿子刘琮留在身边。对于刘备,只是当做一个客人,毫无使用的意思。曹操的部队刚出发,刘表就病死了,大臣们拥戴刘琮接了班。刘琦和刘琮公开分裂。


听说曹操的部队南下,刘琮原打算抗战,但是,部下主张投降。傅巽说:“曹操代表中央政府行使统一中国的权力,我们如果抗拒,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将军刚刚接任大位就和代表国家的曹操开战,力量悬殊太大;用刘备抵抗曹操,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刘备来说,如果不能抵挡曹操,自己将无处藏身,如果能够抵抗曹操,怎么会甘心居于将军之下呢?”


刘琮一听,有道理,这仗不论输赢,自己目前的位子都保不住,干脆投降曹操。


刘琮一投降,刘备只得逃命。当刘备逃窜到南阳长坂坡的时候,遇到了孙权派来的使者鲁肃。


孙权早就开始做皇帝梦了。他刚主持孙氏集团的工作时,鲁肃就告诉他:“刘家王朝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被消灭。只要立足江东,等待天下形势的变化。乘北方还有很多麻烦的事情,我们借机消灭黄祖,讨伐刘表,控制长江,然后称帝,进而统一中国。”


荆州战局的变化,使孙权意识到战火马上就要烧到江东了,但他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和刘琮一样,地方对抗中央,名不正,言不顺。在古代,所谓的“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理想、主义、路线、旗帜之类。曹操代表中央,谁反对他就是反对中央,曹操打着统一中国的旗帜,谁反对他就是反对统一。孙权不主动接受曹操的领导,就是“吴独”分子。孙权的战略规划是“先独后统”。但是,一旦公开独立,就会有很大的政治风险。最早称帝的袁术,成了众矢之的,连自己的兄长孙策都主动断绝了和老领导的关系。既要不被社会各界认定为“吴独”分子,又要和曹操对抗,宣传工作如何开展?二是力量问题。刘琮的十几万部队不战而降,让孙权感到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曹操的力量本来就强大,现在又凭空增添了十几万部队,那是什么样的战斗力?



(未完待续,周三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否则,立即停止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03 01:31:29 +0800 CST  
孙权考虑再三,还是派鲁肃以凭吊刘表为名,打探刘备的情况。


当鲁肃遇到刘备的时候,习惯于逃亡生涯的刘备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以前每次被敌人追得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时,前方总有一家收容所在等待,但这次不知道自己的落脚点在哪里。


曹操怕刘备占领了储有战略物质的江陵,派遣五千轻骑穷追猛打,在当阳的长坂坡,刘备抛妻别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逃到汉津,才遇到关羽的船队,度过沔江,与刘琦的一万多人会师,一起驻扎夏口。


鲁肃是个孙刘结盟的倡导者和积极推进者,刚见到刘备的时候,就向刘备宣传江东如何牢不可破,并鼓动孙刘联合抗曹。这时,诸葛亮毛遂自荐,建议刘备由他出使东吴,寻求与孙权结盟。


当时,孙权的部队驻扎在柴桑,隔岸观火。曹操预料荆州战役将马上结束,给孙权发来恐吓信,声称要率兵八十万与东吴“会猎”。当诸葛亮见到孙权时,孙权正陷入了投降派的包围之中。


诸葛亮办外交,既不用“银弹”,又不用“肉弹”,甚至连卑躬屈节、阿谀奉承都不用,而是开门见山,要孙权在战与和的问题上明确表态 :“现在天下大乱,但是,有资格争夺天下的也就是将军您、刘豫州和曹操。眼下,曹操的势头最猛,许多英雄豪杰死在了他的手下,荆州已经被曹操占领,再有本领的英雄也没了用武之地,刘豫州只有逃命。将军您衡量一下,如果能够和曹操抗衡,就和曹操干一场,如果不行,投降曹操算了。犹犹豫豫,当断不断,大祸就要降临了。”


古人的称谓极其复杂,刘备已经拥有一长串的官位,投靠曹操期间,曹操先安排他担任豫州牧,后为他争得了左将军的位置。左将军是刘备曾经的最高职务,属于中央高层领导,诸葛亮在孙权面前他刘豫州,大约是为了表示和孙权平等,大家都是封疆大吏。孙权时任讨虏将军,会稽太守。


当时,东吴集团的文官们几乎都是投降派,连孙策临终前任命的内事总管张昭都公开主张投降,孙权面前空前的压力。投降派的心理都如同鲁肃说的一样:投降曹操,曹操一定量才录用,最起码弄个小官干干,混上几年,弄个省部级也不是难事,有的可能会进入中央层。一旦开战,胜了,前途与在曹操手下当差差不多;败了,恐怕小命都要搭上。投降是最佳选择,毫无风险。但是,我孙权的位置怎么摆?谁替我考虑啊?孙权一听诸葛亮的话,很不高兴,就反唇相讥:“按你这么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啊?”


诸葛亮回答:“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还能坚守大义,宁死不受侮,何况刘豫州有皇家血统,英才盖世,能人志士仰慕他,如同百川归海,如果不能成大事,也就是天意了。”


孙权比诸葛亮小一岁,是个火气很大的年轻人,一听诸葛亮的说法,果然被激怒了:皇家血统怎么了?老子还是孙子的后代呢!就回答 :“我不能以一个拥有十万部队的统帅的身份,给别人当属臣。我下定了决心,只有联合刘豫州才能抗击曹操者。但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怎么能抗得过这次灾难呢?”


诸葛亮一听,有门了,就开始做形势报告了 :“刘豫州军虽然在长坂坡战败了,但战士生还的加上精锐水军有一万人,刘琦的兵力不下一万。曹操的部队从远方来,一定非常疲劳。我听说,为了追击刘豫州,部队一日一夜急行军三百余里,这种严重透支体力的做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强弩飞到最末的时候,连一块鲁缟也穿不透。’这是兵法上的大忌,肯定会让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摔跟斗。而且北方的士兵,不擅长水战; 荆州的士兵不是真心归附曹操,完全是形势所迫。现在将军您如果能够任命猛将率兵数万,与刘豫州协同作战,必定可以给予曹军沉重的打击。曹军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曹操一定率残部向北撤退。这样,荆州、东吴的势力就会增强,鼎足三分的形势就形成了。成败与否,在此一举 。”


诸葛亮的一番分析,让孙权明白,所谓危机,往往是转为危机的历史性机遇。眼下正是三强瓜分中国的大好时机。后来,在周瑜和鲁肃的进一步辅导下,终于下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


诸葛亮的外交能够成功,一是主张共享政治利益。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集团中,孙氏集团在政治上处于最尴尬的地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代表中央政府,师出有名。刘备有皇家血统,而且接受了皇帝的秘密命令,要诛杀曹操,并且,从几十万难民紧跟他逃命一事来看,还是很有号召力的。而且,从历史上看,挟了天子令不了诸侯得事情也是发生过的。当初,董卓控制中央政府,曹操倡议讨董,十八路诸侯奋起相应。刘备高举“保卫汉室”的旗帜,具有一定的政治作用。但是,孙氏集团提不出什么合适的政治主张。孙氏集团的第二代领导人孙策,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一方面反对袁术称帝,另一方面又想利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的时候偷袭曹操,迎接皇帝到东吴。只是部队还没有出发,自己就被许贡的家丁暗杀了,失去了高举伟大旗帜的最后机会。与刘备结盟,就可借用刘氏集团的旗帜,破解政治难题。


二是诸葛亮对战局的客观全面的分析。诸葛亮的分析中,回避了让东吴的投降派们惊恐万状的曹操的兵力问题,集中指出了曹操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及人心、天时、地理方面的不利因素,顺便提到了孙刘联军的优势,打消了孙权兵力不足的顾虑。



(未完待续,周五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否则,立即停止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04 18:46:54 +0800 CST  
“所谓危机,往往是转为危机的历史性机遇”,应为“所谓危机,往往是转‘危’为‘机’的历史性机遇”。严重机误。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05 09:24:12 +0800 CST  
作者:回不去的194天 回复日期:2011-05-05 08:57:29
回复
记号,顺便说一句。在这个盗版猖獗的时代。楼主是怎样抵触盗版的呢?

一、寄希望于网友换位思考。有一天,您也会成为楼主,您希望什么样的局面?希望网友都来《天涯论坛》看原帖吧?二、寄希望于网友尊重留言的网友。有的网友议论之精辟,观点之新颖、手法之高超、语言之优美,很能启迪读者的心智,也使楼主深受启发。看原帖,相互启迪,参与讨论,分享阅读的乐趣,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乐趣。三、寄希望于网友为楼主出出主意。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05 12:14:12 +0800 CST  
作者:smiletlz 回复日期:2011-05-05 21:16:22
回复
梁柏梧 = 两百五, 不就是 250 吗 ? 蒙古大夫不愧为大夫,诊断应该没错,问问LZ。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楼主希望至少在两百五十个网友心目中有两百五十个不同的梁柏梧。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06 12:09:31 +0800 CST  
三是让孙权明白,刘孙两家有相同的价值观,都主张“先独后统”,当前的任务则是“拒统”。诸葛亮预言战后将是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就是向孙权宣示刘备集团的价值观,相同的价值观是建立战略联盟的基石。冷战时代两大阵营的形成,就以价值观为分野。


诸葛亮的外交成果,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刘备,战前一个无处安身的流浪汉,不仅成了胜利者,而且,拥有了创业基地,挖到了第一桶金,从此,走上了通向职业生涯巅峰的光辉道路。


这一年,诸葛亮二十八岁。


中国历史上有些著名的外交家,有外交手段而无外交成果,如张骞、苏武之辈;有的外交家有外交成果但并非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手段,如蔺相如、班超之流;孔子、子贡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外交原则至今仍有生命力,诸葛亮不仅坚持了“利益外交”的原则,还发展出了“价值观外交”的原则,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孔子、子贡和诸葛亮办外交比今人聪明之处,在于并不把“核心利益”和“价值观”挂在口头上,一套说辞让人咋一听,以为是为对方着想。



第二章 深居幕后的诸葛亮



一 刘备扩张领土的人事安排


本节助理推荐经典语录:


1、法正提出的战略,是《隆中对》的升级版。


2、适当场合吹吹适当的牛皮,称之为鼓舞士气,是领导和同志们都喜欢的,会场上应声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和雷鸣般的欢呼声。



赤壁之战的最大获益者是刘备,战前的流亡政府,现在有了四个郡的地皮。刘琦名为荆州一把手,大权已经落在了刘备手上。不久,刘琦病死,刘备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孙权一看刘备同志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中年,就把妹妹嫁给了他。


孙刘一联姻,就是“同志加兄弟”了,刘备乘机提出了租借荆州的要求。刘备借荆州,并不是指“荆州”的全部。经过赤壁大战,荆州已经被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家集团瓜分。曹操占有了襄阳以北地区,孙权占领了南郡(含江陵)和江夏两郡,刘备拥有武陵、长沙、桂林和零陵四郡。刘备拥有的四郡,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不足以让刘备大展拳脚。


刘表的老部下大多归顺了刘备,刘备就以周瑜划给自己的地皮太小,住不了部下为借口,亲自上门找小舅子孙权,要求借荆州。


对于刘备势力的发展,孙权在感到担忧的同时,又觉得是一支可以拉拢利用的力量。孙权心中明白,凭自己一家的力量,难以与曹操抗衡,当刘备提出要在适当的时候对东吴进行友好访问时,孙权还没有确定对刘政策的基本原则。


这时,周瑜送来一份软禁刘备的计划书:“刘备是一代枭雄,手下有关羽、张飞之流的如熊似虎的将领,肯定不会长久屈居人下。我的愚见,把他请到东吴,给他建造豪华的别墅,配备成群的美女,送上珍稀宝物,让他生活在温柔富贵之乡,和关羽、张飞两人长期分开。然后,派出像我周瑜一样的将领挟持刘备展开进攻,事情马上可以搞定。”


孙权考虑:曹操盘踞在北方,已经占有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不论孙权还是刘备,以一个集团的力量对付曹操,恐怕力不从心。但是,如果把南郡出借给刘备,刘备就可能做大做强。从眼前看,是合作伙伴强大了;从长远看,是又一个敌人强大了。


当刘备率领访问团到达东吴时,孙权还在犹豫。东吴集团中最具政治远见的战略家鲁肃,极力主张出借荆州。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


当刘备的部队进驻荆州的消息传到许昌时,正在写信的曹操一哆嗦,手中的笔掉在地上了。他没有想到,东吴集团中有这样高超的谋略家。孙权出借荆州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刘备占据南郡,就和曹操直接对抗,缓解了曹操对东吴的压力,又使曹操增加了一个对手,而且,是一个始终不敢让曹操大意的老对手。


孙氏集团的第一号战将周瑜却不是这么想。这位同志,军事考核可以得优秀,政治考核可能过不了及格关。特别是在他亲自指挥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之后,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以为依靠东吴的力量就可以和曹操抗衡了,他的目标始终是要先把刘备拿翻,再来对付曹操。于是,亲自向孙权提出一项建议:“眼下,曹操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不会马上对我方采取军事行动。我和奋威将军可以乘机夺取四川。占领四川后,马上进军汉中。达到初步的军事目的后,留下奋威将军留守,并且和相邻的马超结盟,互相支援。我立即返回,协同将军您夺取襄阳,向北进攻,北方就可归入我们的版图。”周瑜提到的奋威将军是孙权的叔叔孙瑜。


孙权一听,这个计划一旦完成,自己就是成就统一中国大业的千古一帝,而且,周瑜的计划非常缜密,让自己的叔叔镇守四川,没有独立的后顾之忧。周瑜一发烧,孙权也被感染了。而且,孙权作为一把手,只擅长于做判断题和选择题,不会做思考题。赤壁之战前夕,孙权选择了“战”;刘备到访,他选择了“放人”;这次的判断题,他选择了“正确”,马上派使者与刘备商议共同作战。


刘备集团中有人支持这项动议,也有人反对。支持者认为,一旦作战取胜,吴国总不能越过荆州而拥有益州这块“飞地”,最后得利的一定是刘备集团。如果不出兵,怎么答复孙权呢?


反对派代表、荆州主簿殷观提出了对策 :“如果我部作为孙刘联军的先头部队,一旦前进不能攻克益州,后退又可能被吴军乘虚而入,真正叫做进退失据,处于被‘包饺子’的地步。不如告诉东吴,我方赞同伐蜀,但我们刚刚占了一些地盘,不安定的因素很多,维稳是当前第一要务,不敢出兵。东吴肯定不能越过我们而拥有四川。”


事有凑巧,周瑜在回江陵准备伐蜀的途中得病去世了。死得好!死得及时!否则,周瑜的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



(未完待续,下周一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否则,立即停止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06 19:45:10 +0800 CST  
作者:杖剑不知名 回复日期:2011-05-06 21:37:14
回复
我不明白江夏郡什么时候变成孙权的。江夏从黄祖到刘琦都有很明确的说明,但什么时候并入东吴?
曹刘的汉中战役爆发前夕,孙刘约定:湘江以东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于孙权,湘江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属于刘备。长沙、桂阳、零陵和武陵四郡在赤壁之战后向刘备投降,《三国志》有明确记载。以此推定赤壁之战后江夏属东吴。不知网友有其他解释否?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09 11:51:07 +0800 CST  
从刘备和曹操的战斗经历来看,占领四川和汉中并非易事。


刘备攻打雒城用了一年时间,而且是在在四川呆了一年,搞到了大量情报,得到了相当多的当地地主集团的支持,斩杀了刘璋手下的两员名将的情况下突然发动战争。


曹操占领汉中,纯属偶然。曹操率领部队到达阳平时,张鲁打算投降,他的弟弟张卫不同意,带领几万人坚守关卡,沿着山坡筑起长达十多里的永久性防御工事。起先,曹操听别人说:“张鲁容易拿下,阳平城下的南北两座山,相拒很远,无法守卫。”曹操信以为真,到实地一考察,发现并非像他听说的那样,就感叹 :“别人的看法,很少会符合自己的意思 。”曹操同志的讲话精神,用现代人的表述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命令部队进攻。


山坡很陡难以攀登,士卒伤亡惨重,战事旷日持久,眼看就要断粮了,曹操决定撤军,派遣夏侯惇、许褚去传达命令。谁知,攻打山头的队伍迷路了,误打误撞闯进了张卫的军营,张卫的士兵以为遭到了突然袭击,吓傻了,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狼狈逃窜。当有人告诉夏侯惇、许褚已经占领了张卫的重要营地时,两人还不相信:这是撕开了张鲁防线的口子!夏侯惇亲自前往战场证实了战果,才报告曹操。曹操立即命令部队发起攻击,张卫抵挡不住,乘着夜色逃跑。张鲁听说前线战败,弃城逃命。曹操得以占领汉中。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操,依靠的是擅长水战的部队,他忘记了一个事实:赤壁之战后,他想乘胜占领南郡,结果和曹仁的拉锯战打了一年多,曹仁才被逼走。现在,要越过刘备的防区进行无后方作战,面对的又是处于地形如此复杂、防守如此严密的强大对手,能有几成把握?


周瑜绘制的蓝图最新、最美,但是不能成为现实。周瑜生得伟大,永远“雄姿英发”,永远“羽扇纶巾”,永远是“曲有误,周郎顾”的风流大将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成为历史画卷中光彩夺目的一幕。周瑜死得正当其时!历史上的许多能人,未能在该死时及时死去,失去了成为历史伟人的机会。嬴政如在统一中国时及时死去,不会落下“暴君”的千古骂名;刘邦在创建新中国时及时死去,不会成为屠杀功臣的刽子手;吕雉在更年期前死去,留给历史的将是协助丈夫缔造新中国的巾帼英雄的光辉形象。周瑜死得光荣,已经成为狂人,但还没有做出疯狂的行为,没有把东吴集团拉到灾难的深渊,没有成为孙刘集团之间的麻烦制造者。周瑜之死,深感遗憾的是曹操,他老人家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最后机会。


周瑜一死,孙权的高烧也就退了。


周瑜突然去世,引起了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的一连串人事安排的重大变化。


周瑜临死前,向孙权推荐了与自己的战略观点并不一致的鲁肃作为接班人。周瑜的这种安排,可能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鲁肃政治上可靠。当年,周瑜缺乏军粮,找到了鲁肃。当地首富鲁肃储有两仓粮食,每仓三千斛,见周瑜求援,随意指了一仓,送给周瑜。二是周瑜可能认为,他那套策略,只有他那样的人杰才能实施。他去世后,孙权集团内部一下子找不出有能力实施他的宏伟战略的人才,为东吴集团着想,不如退到鲁肃的战略方针上来。鲁肃的政治才能高于周瑜,军事才能虽然有限,但在周瑜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孙氏集团内部也算首屈一指了。


其实,在当时的东吴集团像周瑜一样的人才是有的,这个人就是庞统。


庞统是荆州名人庞德公的侄子,经司马徽先生鉴定成名。庞统曾在少年时代拜访司马徽。当时司马徽爬在树上采摘桑叶,就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聊天,一上一下,一老一少,竟然从白天聊到天黑。司马徽对庞统的学问深感惊奇,称庞统为南方各州知识分子中的翘楚,于是名气逐渐大起来,后来被称为“凤雏”,与“卧龙”齐名。


庞统不像诸葛亮一样当宅男等待老板上门被面试,有了上班的机会就去打工。第一份工作是郡功曹,大约是个总务长。


庞统恪守传统美德,尽心尽责养老抚幼(这也许是他需要打工捞点外快当不了宅男的原因),夸奖别人的时候,喜欢夸大其词。人家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庞统回答 :“这年头,道德崩溃,好人少坏人多。要改善风气,增强道德观念,不把好人说得更好一点,就不能让其他人仰慕效仿,仰慕效仿的人少了,好人就更少了,大家就会对社会失去信心。比如现在推举十个模范,那怕其中五个失当,还有一半恰当的。通过这些人起到了表率作用,让那些有志做好事的人激励自己,不是很好吗?”看来,庞统是个赏识教育的先驱,把新闻联播之类的节目办成好人好事宣传栏,一定符合庞统的想法。


周瑜担任南郡太守后,庞统在周瑜手下任职。周瑜去世,他把周瑜的遗体护送到东吴后,就辞职了,跑到刘备集团来上班了。


庞统的境遇非常离奇,虽然早就被称之为“凤雏”了,在东吴集团也上了一段时间的班,但是,没有受到重用。他辞职后,东吴的一流人才陆绩、顾劭、全琮全部前往送行,但是没有人挽留。


东吴集团中的老一辈革命家很多,不搞一点论资排辈不能安抚人心。程普曾经不服周瑜,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庞统年纪轻、资历浅、功劳无,要进入孙氏集团的中央决策层是不可能的。



(未完待续,周三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09 19:28:58 +0800 CST  
鲁肃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但开不出药方,就向刘备推荐庞统。于私而言,是英雄相惜;于公而言,是为了增进孙刘两个集团之间的友好关系。


不可思议的是刘备,“卧龙”已经为他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凤雏”主动找上门来了,却让他到赵子龙治下的耒阳挂职锻炼,大概有了“龙”,对“凤”之类就不感兴趣了。


庞统大约是看到诸葛亮所受到的礼遇才决定跳槽的,就如同乐毅看到郭隗得到的优厚待遇主动投奔燕昭王一样。没想到刘备和燕昭王是两回事,深受打击,上任之后,心情抑郁,不理公事。


刘备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予庞统就地免职的处分。好在鲁肃的推荐信到了,称赞庞统不是当县官的料,把他安排进中央决策层,才能发挥作用。诸葛亮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刘备这才醒悟,任命他担任和诸葛亮一样的职务,为军师中郎将。其实,庞统未必能当好当好县官。现在的领导迷信逐级提拔,大约是受到“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名言的蛊惑,事实上好士兵要成为元帅的希望万分渺茫,让一个元帅去当士兵也未必一定称职。庞统的经历也许能证明这个道理,好在刘备并不迷信逐级提拔的胡话。


庞统进入中央决策层后,马上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他的作用可以与诸葛亮互补。按照诸葛亮的规划,刘备集团取得荆州之后,就应该夺取益州。但是,制定规划是一回事,如何实施规划又是另一回事。正当刘备集团对益州无从下手的时候,机会找上门来了。


当年,曹操攻克荆州时,四川的刘璋感到曹操统一中国的日子不远了,派遣州长助理张松到曹操处搞感情投资。张松个子矮小,智力超群但不拘小节,曹操眼看统一中国在望,处于从事职业生涯以来感觉最好的时期,对于来自蛮荒之地的小矮人看不上眼。


面对大规模的战争就要结束的大好形势,曹操同志给各级领导出了一个思考题:我们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正在组织大讨论。思考题的标准答案是:我们要建设一个女公务员的乳房要对称的社会,要建设一个组建美女骑警在花园城市巡逻的社会,要建设一个社区警务室的文员必须是规定身高以上的美女的社会。四川的高级公务员居然如此丑陋,面目可僧,干部选拔一定出了严重问题。尽管杨修提出了重用张松的建议,曹操不予理睬。


在四川呼风唤雨的人物,深感用自己的热脸贴曹操的冷屁股的郁闷,自尊心受到严重摧残,回到四川,就劝刘璋和曹操断绝关系,邀请刘备抗张援刘。刘璋觉得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而且,曹操连四川的人中之龙都看不上,其他人在他手下还会有什么前途?就采纳了张松的建议。


公司经营不善,打工仔就会有想法,特别是怀才不遇的打工仔。刘璋手下有个叫法正的伙计,是张松的好朋友,心里一直在打找个好老板的小算盘。刘璋决定派人去荆州向刘备求援,问张松有什么合适人选。张松推荐了法正。法正假意推辞一番,带了四千士兵和许多珠宝上路了。


法正此行的目的就是卖四川,到达荆州,就对刘备说 :“以将军您的才干,乘刘璋柔弱无能,又有作为刘璋的股肱的张松做内应,占领四川,易如反掌 。”


刘备拿不定主意。


庞统对刘备说 :“荆州经过战乱,田地荒芜,人口减少,财力下降。东有孙权,北有曹操,我们无法施展拳脚。如今四川人口百万,土地肥沃,财富丰厚,如果能够作为创业基地,就可成就一番事业 !”


刘备说 :“与我水火不相容的是曹操。曹操采用急迫的方法,我就采取宽厚的政策;曹操以残暴著称,我用仁义做旗帜;曹操使用诡计,我就表现忠义。只有采取和曹操争锋相对的策略,事业才能成功。如果因为蝇头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如何是好?”


刘备同志早就对中国各社会阶层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算计好了为他的政治事业出钱、出力、甚至出命的人群。现代市场行销学的精髓是市场细分和锁定目标客户。刘备堪称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祖师爷。


庞统说 :“天下大乱,不可以死守一定之规。兼并弱小,讨伐愚昧,逆时事者灭亡,顺时事者生存,也是古人推崇的道理。我们夺取四川之后,给予刘璋优厚的待遇。打个比方,我们占领了整座楼房后,留间总统套房给刘璋,这也算对得起他了。谈得上什么失信义于天下!四川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我们的敌人占领。当我们的敌人占领四川时,刘璋可能连个普通套房都拿不到。”


对于出兵四川,毛泽东予以断然否定的态度:“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二分兵力。其终则刘备、关羽、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毛泽东是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这种战略战术胜算率高一些。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如果真有什么绝对的真理,就是一条:一切以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刘备虽然拥有了荆州的部分地区,实际上四面都被敌人包围。如果当初曹操善待张松,促成刘璋和曹操的兼并,困在荆州的刘备有生路吗?统一中国的大业可能在曹操手上就完成了。历史因为一些阴差阳错的事件而闹出颇具喜剧效果的结局。一直把刘备视为最大威胁的曹操,偏偏为刘备留了一个“活眼”。刘备不能坐等强敌围困,在庞统为他解决了政治层面的问题之后,决定主动出击。而且,刘备一旦决定出兵四川,并不意味者要主动放弃荆州。放弃荆州,刘备的战略后方在何处?



(未完待续,周五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11 18:04:22 +0800 CST  
分兵入川,刘备也是反复考虑了风险的,担心失去荆州。没有根据地的日子,就如同丧家犬,而且,现在丧家犬可以流浪的空间已经被大大压缩了。刘备年轻时,曾有两次建立根据地的机会。一次是陶谦受到曹操的围攻,陶谦向孔融求救,孔融能力有限,情急之中居然想到了刘备。那时的刘备年轻而且没什么名气,得知大人物居然知道天下有刘备,激动异常,舍得一身剐,率部前往。陶谦一见刘备,赞赏有加。后来,陶谦病危,就把徐州交给刘备了。刘备原来就是个县团级干部,现在一下成了战区军政一把手,不免手忙脚乱,被吕布乘虚而入。和吕布战战和和斗争了几个回合之后,刘备终于自觉不是对手,就投奔了曹操。当曹操在官渡摆开架势准备和袁绍大干时,刘备受曹操派遣阻击袁术。刘备打垮了袁术的部队,袁术病死。刘备乘曹操忙于对付袁绍,乘机夺取徐州,公开反曹。没想到,曹操居然把自己看得比袁绍还重,在百忙中抽出身,杀奔徐州而来。刘备的队伍还没在徐州站住脚跟,就被曹操冲了个稀里哗啦。所以,刘备一读《隆中对》,就想起了到处流浪的原因。


既然入川是最优选择,为了确保后方的安全,只有在人事安排上做文章。诸葛亮和庞统都是杰出的人才,但是要独挡一面还需要进一步打磨。现代人以为“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源自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和火烧赤壁。其实,火烧博望坡的是刘备,那时诸葛亮还没有参军。新野并没有被火烧过,当曹操率部抵达新野时,刘琮已经派人向曹操递交了投降书。当时刘备的驻扎地是樊城,当曹操的部队到达宛城时,刘备在出差途中才得知发生了什么情况,连忙率部逃跑。至于火烧赤壁,策划者是周瑜,执行者是黄盖,压根和诸葛亮没有关系。因此,在刘备入川之前,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都没有直接指挥战斗的经历。相反,诸葛亮在表现出杰出才能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还需锻炼的一面。


当刘备逃跑途经襄阳时,在城门外喊话,要刘琮出来相见。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不敢露面。诸葛亮建议刘备乘乱夺取荆州。刘备说:“我不忍心。”这是刘备一贯擅长的政治宣传。多次失败的历史经验告诉刘备,眼下保住领导的生命比夺取地盘更重要。刘琮手下十几万人,稍一抵抗,襄阳就不易攻克,如果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时,曹操从身后包围,如何脱身?好一点的结果,占领襄阳,追赶而来的曹操的部队一合围,自己就成了瓮中之鳖。攻城是自找死路。刘备虽然不知道逃到什么地方可以保住性命,但是,他知道只有逃命才有可能活命,只有活命,才算留住了青山。这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历史上成功的领导大多善于逃命。刘邦率领五十六万部队和项羽交战,占领了徐州,项羽率军三万发起反攻,从早晨激战至中午,刘邦损失了十多万部队,项羽命令部队乘胜追击,刘邦部被赶到睢水岸边,仍然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十余万人掉进睢水淹死,睢水为之断流。项羽把刘邦层层围住,忽然从西北刮来大风,天黑如夜,飞沙走石,树木折断,房屋倒坍。项羽的部队四处逃散。刘邦带了十几个骑兵逃命,逃到老家沛县,路上碰到了一双儿女,就把他俩拉上马车。


项羽的骑兵发现目标,立即追赶,刘邦一看追兵在后,急了,把儿子、女儿推下车。随行的夏侯婴看不下去:领导的命值钱,难道领导的子女的命就不值钱?把两人拉了上来。刘邦觉得这时候就要领导先走,哪里还管得了子女?又把两人推了下去。三个来回之后,夏侯婴说 :“虽然我们的处境危险,但怎么可以扔下孩子呢?”大约项羽的骑兵终于发现前面的老头小孩没啥油水可捞,主动放弃了追击,大家才脱险。


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时,无法突围,就武装了两千女人,乘夜色从东门冲出,将军纪信打扮成刘邦模样随后跟出,刘邦乘项羽的部队混乱时,从西门溜了出去。


不善于逃命的项羽,一生中唯一一次逃至乌江边,江边有船,船上有艄公,艄公愿意为项羽服务。但是,没有逃命习惯的项羽拒绝了最后的机会,在乌江边进行了几次反冲锋后,自杀了,还落了个被刘邦的部下因争攻而分尸的下场。


在外人看来,刘表刚死不久,荆州政局不稳,刘琮是个未成年人,能力有限。曹操就是冲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仓促出兵的。刘备如果和刘琮开战,一定胜券在握。所以,刘备的“不忍心”说,就成了他高举“仁义”旗帜的最好注脚。领导逃命,是政治的需要,但是,刘备能够逃出如此政治效应,前无古人,天才如诸葛亮也略逊一筹。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任务是管理桂阳、长沙、零陵三个郡的行政事务,办理税收,充实军用物资,负责征兵。荆州是刘备最重要的产业资本,又是战略后方。东吴驻守江陵的鲁肃不仅一贯主张孙刘友好相处,而且与诸葛亮有很好的私交。鲁肃与诸葛亮首次谋面,就自称是诸葛瑾的好朋友,拉拢诸葛亮的意图十分明显。把诸葛亮留在荆州,一方面可以加强荆州的防务,妥善处理好与东吴集团的关系;另一方面筹集战略物资。




(未完待续,下周一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13 22:48:21 +0800 CST  
荆州还面临北方的曹操的压力。刘备决定留下关羽、张飞和赵云。这几员大将不仅有极强的战斗能力,而且政治上经受过严峻的考验。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吕布是当时的第一号战将,但是,按照史书的记载,关羽和张飞才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战将。周瑜称关羽、张飞是“熊虎”之将,曹操的谋士程昱称两人为“万人敌。”到了东晋南北朝时代,两人居于战神地位,凡赞扬勇猛的将领,大都称之为当代关羽、张飞。这样的记载应该是符合史实的。常常被人追杀的刘备,没有两位战神掩护,怎能每次都成为漏网之鱼?赵云的战斗能力不如关羽、张飞,但作为一代名将,曾在乱军之中,单枪匹马救出阿斗。而且,在重大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水平和战略素质,远远高于关羽和张飞两人,
刘备把自己的老班底留在了荆州,组建了新的团队前往四川。新团队由庞统任参谋长,黄忠和魏延为主要将领。 黄忠原是刘表的部下,任中郎将,协助刘表的侄子刘磐守卫长沙攸县,刘琮投降曹操后,任代理裨将军,大概算被提拔了一下,但还是在原来的岗位上。曹操北撤后,归顺刘备。


魏延来历不明,《三国演义》中说他打开襄阳大门,招呼刘备进城,遭到文聘的反击,两人大打出手,于史无据。文聘是刘表集团中最后表示投降的将领,还非常惭愧地对曹操说,我还是认为自己投降得太早了。《三国志》中魏延的历史是从作为刘备的部属入川开始的。


刘璋见自己的同宗兄弟率部来替自己撑腰,非常高兴,赶忙前往迎接,并举行盛大宴会。庞统建议在宴会上拿下刘璋,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占有四川,刘备否决了这个方案,认为刚刚到了人家的地面上,威望还没有树立,不能干这种事情。


以玩政治而论,这个时期的诸葛亮、庞统和刘备都有差距。一进入四川就拿下刘璋,眼前的军事上的成本节约了,但是,政治上会有很大的成本支出,而且,如果处置不当,造成拥护刘璋派采取军事行动,发生内战,还要付出军事成本。所以,刘备采取的政策是先收买人心,分化刘璋阵营,再采取军事行动。这种事情,对刘备来说,只是把老剧本搬到新舞台上重新表演一番而已。当年,刘备的流亡政府在荆州安了家,就大肆收买人心,弄得刘表心理很不舒服。虽然谁当一把手不是老百姓说了算,是手中的刀把子说了算,但太多的老百姓拥护刘备,就是麻烦事,火候到了,老百姓就会拿起刀把子加入到争夺领导权的行列,就派了刘备去北面抵挡曹操的部队。


在同志加兄弟的热情洋溢的气氛中,刘璋和刘备进行互相提拔,刘璋向中央政府推荐刘备担任大司马兼司隶校尉;刘备推荐刘璋担任镇西大将军兼益州牧。中央的权力早已被架空,推荐就等于提拔,一经推荐,就可以刻制相应的公章,印制新头衔的名片,布置相应的排场,不用理会中央有无批复。其实,在刘璋向中央发出推荐书之前,中央政府就已经取消了“大司马”的职务。互相提拔,反映了那个时代高层领导的自娱自乐精神。


刘备按照原先的约定驻扎葭萌关后,当然不会和张鲁开战。有的论者对此不理解,认为先占领汉中,再回来收拾刘璋,不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吗?当然,这样的战略意图能够实现是最好的。问题是,刘备原是流动商贩出身,现在手头拥有的资本比流动商贩多不了多少,经受不了挫折,务求百战百胜。而且,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一旦与张鲁的战争处于对峙状态,刘璋的立场发生变化,刘备就陷入无后方作战的窘境,与当年的流寇生涯就没有区别了。遥想当年,刘备第二次占领徐州,正是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之际,如果袁绍在曹操攻打刘备之时,从后面包抄,天下形势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战场上的盟友,到了关键时刻,就摸不透脾气。而且,战争就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刘备即使占领了汉中,是否还有能力进攻四川?如果不能占领四川,荆州和汉中就成了两块孤立的“死棋”。因此,刘备的首要目标是在益州站住脚。


刘备是一个善于进行政治动员的天才。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在葭萌关作了哪一些政治秀,但是,手段之高明,后人自可想象。赤壁大战前夕,刘备把一支没有明确目的地的逃亡部队,打造成了一支鼓吹他的“仁义”思想的宣传队,一台为他还乡“摘桃子”做准备的播种机,一部宣扬他的“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宣言书。在这种强大的政治动员力量的感召之下,十几万难民如同跟随救星一样,紧跟在他的后面。由于逃跑速度缓慢,有人对这一做法提出疑义,刘备还是一副不忍心抛下难民的样子,提出了一套“以人为本”的理论,到了长坂坡,追兵逼近,才露出“领导必须先走”的真实目的,别说难民,连老婆儿子都抛下了。大半辈子积累的逃命经验,博大精深。


刘备在葭萌关呆了一年,所有的传统保留节目都表演一过,经评估也达到了预期的政治目的,恰好曹操和孙权发生了战争,就以回援孙权之名,向刘璋提出了回荆州的要求。


按理,曹操得知刘备分兵四川,就应该进攻荆州,使刘备不能首尾相顾,但是,曹操却选择了孙权作为打击目标。大约刘备在荆州留下的团队,让他不敢掉以轻心。


刘备回家,正中刘璋的下怀。刘璋原以为刘备是国际主义战士,为了抗击邪教分子的侵略,不远千里来到四川,就积极做好保障供给的后勤工作。不久,刘璋发现,刘备跑到四川只作秀,不做事,后果不堪设想,而且,经过中央高层领导的帮助,提高了思想觉悟,深刻认识到请虎拒狼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决定礼送刘备出境。


(未完待续,本周三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16 17:11:32 +0800 CST  
作者:胡诌ABC 回复日期:2011-05-18 08:23:52  回复
天涯文学也在发表楼主的诸葛亮的神坛之路,似乎小有改动,改动后效果似乎差了一点,不知楼主有留意否?

楼主已于《天涯文学》签约,上传作品略有改动,有兴趣的网友请比较、留言。感谢主持。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18 12:33:37 +0800 CST  
庞统提出三个方案,供刘备选择 :“暗中挑选精锐部队,昼夜奔驶,直扑成都。刘璋不懂军事,又没有防备,大军突袭,定能一举成功,这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依仗兵强马壮,坚守关卡,多次建议刘璋礼送将军您出境。在您到达他们的关卡前,派人告诉他,荆州情况紧急,前往增援,并做回师状。这两个人既佩服将军,又喜欢将军归去,一定会带少量部队前来送行,将军乘机杀了他俩,整编他们的部队,兵指成都,这是中计。退回到白帝,与荆州连成一片,逐步进击,这是下计。”


庞统提出的上计,与后来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率领五千精锐部队突袭长安的战术是一样的。奇兵突袭,成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也可能失败。即使成功了,仍然有陷入重围的可能。对于这样的结果,刘备和诸葛亮都是不愿看到的。对于他俩来说,不论与盟友还是竞争对手相比,经营的都是小本买卖,一旦突袭部队陷入重围,缺乏救援力量,反而会造成重大损失。对于庞统提出的下计,虽然是稳扎稳打,但是,见效太慢。刘备选用了中计,杀了杨怀、高沛,引兵直指成都,攻无不克。刘备担心陷入前后受敌的状况,命令诸葛亮、张飞、赵云兵分三路,驰援四川,实施中心开花的战术。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刘备的先见之明。当刘备的部队进攻雒县时,守卫雒县的是刘璋的儿子刘偱。庞统在组织进攻时,被流矢射中身亡。刘备的部队攻城一年,才结束战斗。如果不是刘备提早发出驰援的命令,后果无法预料。


刘备占领益州后,碰到创业史上极为罕见的局面。土地从来没有这么广,人员从来没有这么多,队伍从来没有这么大,国库从来没有这样空虚。广阔的土地要派人镇守,归顺和没有归顺的百姓都要进行安抚,政府要赚钱进行政权建设。正忙着,孙权派人来要荆州了。


刘备租借荆州,当然不会有归还的打算。如果实力不能扩大,没有地方可去,就要千方百计赖在荆州。实力扩大了,孙权要拿回荆州,就要凭真本事了。两边说不拢,只有兵刃相见了。


刘备的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当初,刘备刚刚率部离开荆州,孙权就派人与孙尚香里应外合劫持刘禅,幸好被张飞和赵云在长江上截获。


孙尚香和刘备结婚后,一直不把正处师奶杀手妙龄的刘备放在眼里,卧室门口站着百把全副武装的迎宾小姐,威风凛凛,让刘备浑身不自在,夫妻生活没有多大情趣。但是,不经男人同意,连个招呼也不打,就擅自回娘家,而且一去不回,太不给男人面子了,何况,这个男人还是有国际影响的大人物。所谓同志加兄弟的鲜血染成的传统友谊,早就已经打了折扣了。于是,刘备率部返回荆州。


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规划均来自荀彧,荀彧不出主意,曹操的战略部署乱了套。发动南征,是得到刘表病重的消息仓忙行动的;赤壁大战前夕,因为怠慢了张松,失去了与刘璋结盟的大好时机;眼看一直被自己视为最大威胁的刘备入川扩大根据地,无动于衷,反而和孙权较上了劲。赤壁之战后不久,曹操就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大概赤壁失利后,曹操没有对失利的原因进行认真总结,以为孙权是侥幸取胜,所以,心中一直想和东吴再次交手。但是交了两次手之后,才发现以前小看了孙权,恨不得自己有一个孙权这样的儿子,于是主动撤军。


曹操回到许昌后,大概想到自己小时候的地理课学得不够好,西南的一大块版图中除了刘璋还有张鲁,怎么一直没有列入工作日程呢?张鲁应该比孙权好对付,于是决定征讨张鲁。


进攻汉中,就要走关中这条路,不料,曹军的行动惹恼了路边的马超和韩遂,两人率部拦截。曹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拾了这两个悍将,继续前进。


曹操占领汉中时,刘备正与孙权对峙。双方一听这个消息,连忙议和罢兵。


刘备回到四川不久,曹操平定汉中,留下夏侯渊、张郃守卫,自己班师回朝。


法正对刘备说:“曹操一举降伏张鲁,平定汉中,没有乘胜进击,攻占巴西和益州,不是智慧不足,而是力量不够,可能内部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从夏侯渊和张郃的才能看,担任战区军政一把手是不能胜任的。您率众出击,定能一战成功。汉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攻克之后,积极储存粮食,等待时机,最理想的状态,可以消灭曹操的势力,保卫刘汉政权;其次,可以蚕食雍州、凉州,开拓领土;最次,可坚守险要关卡,争取打持久战。”法正提出的战略,是《隆中对》的升级版。


显然,长期生活在四川的法正比诸葛亮更加了解汉中的重要性。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提到了汉中,但没有纳入根据地的规划。可能当时的交通条件有限,诸葛亮未能到此一游,不知道地理的险要。法正的提醒使刘备认识到汉中的重要性,当年,刘邦就是在汉中起家的,于是率部进军汉中。


在定军山,黄忠采用法正的奇谋袭击夏侯渊,夏侯渊兵败身亡。


曹操接到战报,率部从长安赶来和刘备争夺汉中,刘备据险坚守,曹操的部队久攻不下,士气下降,士兵逃亡日见增多,只得撤军。


刘备占领益州和汉中,庞统和法正表现出杰出的谋划能力,张飞和赵云都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方面军司令,原先的无名之辈黄忠和魏延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名将,黄忠更是成长为国际名将。

(未完待续,本周五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转载本文,请向楼主支付每字人民币一元(含标点符号,含已转载部分)。接受此条件者向楼主发站内短消息,留下联系方式,楼主将告知结算方式。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5-18 17:28:31 +0800 CST  

楼主:梁柏梧

字数:199767

发表时间:2011-03-18 04: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5 03:42:38 +0800 CST

评论数:467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