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神坛之路》 (连载,定时更新)

诸葛亮的神坛之路


目 录


第一章 初上舞台的诸葛亮

一、善于选择老板的毛头小伙子

二、为老板谋划“第一桶金”的打工仔

三、弱国外交的光辉典范



第二章 深居幕后的诸葛亮

一、刘备开拓疆土的人事安排

二、莫名其妙的荆州战役

三 、雪上加霜的夷陵之战



第三章 逼上前台的诸葛亮

一、树立第二代两代领导核心的权威

二、北伐的军事创造

三、掌控全局的杰出才能



第四章 后诸葛亮时代

一、诸葛亮的接班人们

二、曹操的徒子徒孙

三、孙权的晚年及其后人



第五章 世上再无诸葛亮

一、成就和局限

二、走上神坛

三、《三国演义》的悲剧意识



【正文】


第一章 初上舞台的诸葛亮


一 善于选择老板的毛头小伙子


本节助理推荐经典语录:


1、于是,一个史上超一流的打工仔就惨死在史上超一流的老板手上了。


2、通常,我们把“马屁精”作为骂人的话,其实,拍马屁而能成“精”的,都具有成为超世之杰的潜质。



一个时代,诞生一批杰出人才,在历史上并不是难得一见的景观。真正难得一见的是,这些人才横空出世了,而且,又在属于他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汉末和三国,就是一个这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产生老板和打工仔最佳组合的时代,这是一个优秀老板千方百计寻求卓越打工仔的时代,这是一个优秀打工仔努力寻找卓越老板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杰出的打工仔误入歧途的时代。


年轻人周瑜结识了孙策,从此成了孙氏集团最得力的战将;郭嘉游历北方阅人无数后,选择曹操当老板,名垂史册。但是,田丰的两任老板,却让他一事无成。


选老板,很重要,也很难。


史书上说,田丰天资英杰,权略多奇,大概智商和诸葛亮在同一档次。 当初,曹操还没有把皇帝接到许昌的时候,袁绍的谋士沮授就建议把皇帝接到袁绍的家中。袁绍当时可能以为供养一个只会消耗公款的家伙经济上不合算,拒绝了这项建议。但是,当皇帝在曹操规定的新首都安家落户之后,每次接到中央文件,心中就七上八下。他那顶乌纱帽不论多大,都是依赖中央的红头文件存在的。而这些中央文件不都是经过曹操圈阅才发出的吗?谁知道曹操会在中央文件里塞上一些什么私货呢?要是中央哪一天送来一张免去军政所有职务的纸片呢?袁绍越想越觉得毛骨悚然。而且,中央政府迁往许昌不久,袁绍就收到了中央的通报,批评他地广兵多而专门结党营私,不肯出兵保卫中央但擅自相发动对左邻右舍的战争。曹操得了便宜又卖乖。


谁的地盘谁做主。皇帝到了曹操的地盘,就得按照曹操制定的规则做游戏。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皇帝供养在自己的家里。于是,袁绍就派使者和当初的战略合作伙伴、今日的竞争对手曹操商量:过去的首都洛阳已经破落,严重损毁皇家的光辉形象。但你搞的那个临时首都许昌,地势低下,气候潮湿,不利于圣体健康,还是让皇帝住到我这儿来吧。 曹操只需要皇帝,根本不理会皇帝是否健康,何况,老皇帝死了,小皇帝又会产生出来,对于曹操这样的权臣,皇帝的年龄越小越好。这一提议无疑与虎谋皮,遭到了曹操理所当然的拒绝。


把皇帝接到家中,自己随便咳嗽一声就能成为最新最高指示漏夜颁行,要求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贯彻执行,天下还有比这更合算的买卖吗?田丰当初一定是支持沮授的建议的,只是因为袁绍的反对就不提起了。现在,袁绍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就乘机建议:革命当然不是请客吃饭。但是,革命有时候也许要请客吃饭。现在,咱们的兵马比曹操强壮,而且,也请过曹操的客,给足面子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现在不动手,咱们就要成为别人的俘虏了。既然曹操给脸不要脸,老板,咱们动手吧。


但是,袁绍说:“NO”!


袁绍实在是一个不可理喻的老板。迁都的设想是他先提出来的,他的办法没有可操作性,打工仔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他又不采用,到底安得什么心思?他没有像蒋介石一样留下一部日记,后人无法准确把握。猜测一下,袁绍是否一个武大郎式的老板?要处处显示比自己的公司里的打工仔聪明?未必,当初从韩馥手中轻而易举地取得冀州,正是逢纪的主意。当然,逢纪是自己的老部下,田丰是跟随韩馥被兼并的。看来,可能他不相信原韩馥的部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猜测有几分道理。


袁绍消灭了公孙瓒之后,就要进攻许昌。袁绍的主要参谋人员分成了一派,一派主张立即开战,以袁绍的老部下郭图为首,以为我强敌弱,可一战而定。但是,原韩馥的部下沮授反对开战,认为虽然对公孙瓒的战争胜利了,但仓储物质不足,老百姓深感疲劳。应该先给中央进贡一些物品,做一点跑部钱进的工作,搞好与中央各部委的关系;内部加大发展生产的力度,积极备战。一旦曹操发现了我们的图谋,不允许我们在首都开展工作了,就把我们不能效忠中央的责任推在曹操的身上而采取军事行动。当然,虽然宣战了,也不是摆开架势大干,而是组建许多机动部队,神出鬼没,进行骚扰。等到曹操疲惫不堪的时候,全力出击,一战定乾坤。对于沮授的建议,袁绍不屑一顾。


正当两军对峙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袁术在南方混不下去了,要北上与堂兄袁绍会师,还带了“皇帝”的称号和国玺作为见面礼。曹操处于受到两面夹击的局面。慌乱中,曹操派出了被自己视为一代英雄而暂时依附自己的刘备率军迎战。正当曹操后悔放虎归山的时候,刘备在徐州杀了拥护曹操的刺史车胄,公开反曹的消息传来。曹操决定先搞定刘备,再来收拾袁绍。


要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就是今日的世界超强美国也不敢轻易下决心。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17 20:20:00 +0800 CST  
未完待续,本周六更新。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17 20:23:33 +0800 CST  
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出了昏招看不出,最可怕的是看出了天才的昏招不出手。田丰看到了千载一时的战机,建议袁绍:老板您最强悍的竞争对手就是曹操。现在,曹操亲自率领部队东征刘备,一时半会不能了断。我全军出动,攻击曹操的后方,可以一战成功。发动战争,就是要看准机会,眼下正是时候。但是袁绍说,我的宝贝儿子生病了,没有心思。这是可以理解的,打下天下总是要传位给儿子的,如果儿子的小命保不住,打下天下还有什么意义呢?袁绍有三个儿子,田丰不理解袁绍把小儿子袁尚看作自己的心肝肺脾肾的行为,用拐杖敲着地板狂叫:“完了!遇到千载难逢的机遇,却以儿子生病为借口坐失良机,可惜啊!”


曹操击溃了刘备,就摆开了和袁绍决战的架势。田丰看透了曹操的阴谋:曹操和袁绍相比原本就处于劣势,现在和刘备打了一仗回来,虽是胜仗,但杀敌一万,自伤三千,力量受到削弱,唯一的优势就是因胜利的鼓舞,士气高昂。曹操要扬长避短,唯有速战速决。于是,田丰向袁绍建议:曹操善于用兵,变化多端,不可琢磨。他的部队虽然少,千万不可小看。我们应该采取打持久战的策略。老板凭借山河的险要地势,拥有四个州的兵源,对外结交各路英雄,结成反曹统一战线;对内鼓励农耕,训练士兵,组建精锐部队,分多路奇兵,避实就虚,进行骚扰。敌救援右侧,我就袭击左侧;敌救援左侧,我就袭击右侧,使敌军疲于奔命,民众没法过日子。我方不觉得疲劳敌方就已经困苦不堪了。不用两年时间,老板,您就坐在家中等待捷报吧。如果不能从长计议,拿出所有资本赌一把,万一输了,连反本的机会都没了。


田丰不仅提出了以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取胜的战略和战术,而且提出了建立统一战线,多头夹击曹操的战略思想。这与后来的诸葛亮所采取的一些重大的战略战术异曲同工。仔细研究中国的军事思想史,田丰可能是有些战略战术原则的首倡者。但是,袁绍看不上这种偷鸡摸狗式的战略战术。在他看来,运动战和游击战之类的战术,是农民的伎俩。农民并非天然喜欢这些战术,只是因为刚起义时,敌我双方力量过于悬殊,想攻城,攻不进;好不容易攻下一座城,想守,又守不住,只得到处运动,到处游击,甚至游而不击。现在,袁老板的兵比人家多,马比人家强,粮比人家广,一句话,本钱比人家厚,人家要摆开阵势真刀真枪决一雌雄,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当缩头乌龟?而且,还要去请什么外援,就算赢了,将来谁是江湖上的老大?老板怎么在江湖上混?袁绍决定出击。


田丰预见到了这场战争的严重后果,多次恳求袁绍重新考虑作战方案。但是,军号已经吹响,部队就要出发。一个打工仔反复提出同样的建议,在老板看来就是一种低估老板的智商的行为,不仅有损老板的权威,而且必将动摇部下对老板的信任,最终导致军心动摇。于是,袁绍就把田丰投进了监狱。


官渡之战的结局一如田丰预料,有的同事以为田丰将受到重用。因为,与田丰同样智慧超群的沮授,已经成了曹操的俘虏。沮授一被俘,声称决不投降,但曹操还是想给他留条生路,对他说,我如果早遇见你,天下还有什么值得我操心的事情呢?袁老板输就输在不能听从你的建议。说完,把他释放了,而且待遇从优。但是,沮授是坚贞不渝的袁派,寻找时机出逃。曹操只得杀了他。


田丰已经看透了袁绍而且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老板外表宽厚而心胸狭窄,又不理解我一片忠心,而我又多次不能与老板在思想上保持一致。这次,老板如果得胜而归,心情舒畅,一定能够释放我。但老板吃了败仗,心中不爽,嫉妒心一定会发作,我的老命保不住了。


一个老板拼不过别的老板,失败的原因恰恰又在于没有听从自己公司里的打工仔的意见,而且,这个打工仔就在公司里等着看老板的笑话。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打工仔的冷眼。一个被打工仔视作无能的老板,别说想在江湖获得尊严,就是在自己家里也没法混。老板回到公司,先把比自己聪明的打工仔解决了。


从对自己的结局的预见性来看,田丰看人很准。但是,田丰怎么不跳槽呢?打工仔不能改变老板,但可以选择老板。而且,田丰已经在一个失败的老板手下打过工。这个老板叫韩馥。


韩馥是一个太守。当年,十八路盟军讨伐董卓的时候,就是一个方面军的总司令。讨董战争中,他出工不出力,不仅的实力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取得了舆论的支持,一直占据着中原冀州,袁绍只是占据了边远的渤海郡。


袁绍看上了冀州,但是没有实力拿下,就听从了逢纪的建议,派人联络北方的公孙瓒,相约夹击冀州。当公孙瓒以讨伐董卓的名义率兵南下逼近冀州的时候,袁绍派出了由外甥高干为团长的访问团出访冀州。团员荀谌是张仪、苏秦一流人物,而且早就看透了韩馥是一只庞大的菜鸟,到了冀州,就吓唬韩馥:公孙瓒乘胜南来,各郡纷起响应。袁老板率领部队往东来,虽然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但是,我替韩老板你感到担心啊!


韩馥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惊吓。一听荀谌的话,六神无主。就问;我该怎么办呢?


荀谌来了一个欲擒故纵:老板不要着急,可以先衡量一下。比方说,在宽厚仁义,受全国粉丝的拥戴程度方面,与袁老板比,怎么样?


韩馥谦虚地说:我不如袁老板。


荀谌又问:在临危决断,智慧和勇敢方面,与袁老板比,又怎么样?


韩馥虚心地说;比不上袁老板。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19 12:02:40 +0800 CST  
未完待续,下周一更新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19 12:04:57 +0800 CST  
未完待续,下周一更新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19 12:04:57 +0800 CST  
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关于更新问题,本人正在考虑当中。本人以打工为生,疲于应付公务,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19 21:43:16 +0800 CST  
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关于更新问题,本人正在考虑当中。本人以打工为生,疲于应付公务,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19 21:43:16 +0800 CST  
荀谌继续问:请再比较一下。在向全国人民布施恩德,人民群众从两位老板的身上得到好处方面,韩老板比袁老板又怎样?


韩馥完全没有了底气。袁家四代有三人担任中央高层领导,学生、部下遍布全国。韩馥本人就是袁家的老部下和学生,沾了袁家的光,坐上了现在的位子。于是,韩馥说:比不上袁老板。


荀谌不失时机进行威逼利诱:那还犹豫什么?韩老板在三个方面都不如袁老板,就应该和袁老板联手,实现强强联合。别看渤海只是一个郡,实力如同一个州。袁老板是当世英才,肯定不会长期屈居人下。现在。公孙老板已经大兵压境,势不可挡,如果袁老板落井下石,两军夹击,胜负立决。韩老板如果和袁老板联合,把经营权交给袁老板,韩老板尽可坐享红利,地位如同泰山一样安稳,而且,还会赢得让贤的好名声。


韩馥被说动了心,部下沮授等人却不同意,认为:冀州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可以动员的兵源在百万以上,并且拥有十年的粮食储备。袁绍当初从洛阳逃亡到渤海,也就十来个人,七八条枪,至今依赖冀州生存。他就像放在我们股掌之间的婴儿,只要我们主动断了他的奶,就会立马饿死,哪里有向他投降的道理?


但是,韩馥一意孤行坚持投降路线,荀谌只用了三个思考题就让拥有百万兵源的韩馥缴了械,比墨子用游戏的方式打消公输班进攻宋国的念头还省事,也是战争史上的奇事。当然,究其原因,不是荀谌的口才非凡,而是韩馥的窝囊举世无双。所以,这一段奇事,反倒不如墨子的非攻故事让史家们津津乐道。


袁绍兼并了韩馥之后,为人正直、颇有才华而原来不受重用的田丰、沮授等人,都被提拔到了重要领导岗位。官渡战役前夕,田丰担任参军。但是,韩馥却过得很不自在,名义上是个将军,手下却没有一兵一卒,就辞别袁绍,投奔张邈。后来,袁绍派使者拜会张邈,双方商议事情,两个人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竟至于交头接耳。当时韩馥在座,因听不见两人说些什么,怀疑袁绍派使者逼张邈杀死自己,心中害怕,就跑到厕所里自杀了。


打工仔找到一个好老板,没有票子,会有票子;没有房子,会有房子;没有车子,会有车子;没有位子,会有位子。换了老板之后,田丰的待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提高待遇,是老板爱惜人才的标志性动作。战国时的燕昭王就是用为郭隗以黄金打造别墅的方式,吸引了乐毅等一干人才。而且新老板雄心勃勃,身体力行反对董卓的暴政——曾出任讨董同盟军的带头大哥;对待百姓非常宽厚——袁绍死后,辖区内大街小巷哭成一片,像死了自家亲人一样。这些可能就是田丰追随袁绍的原因。但是,袁绍也许是一个好人,但肯定不是一个好老板。袁绍对老百姓宽厚,但是对于功臣不宽厚。生性窝囊、主动交出经营权的韩馥落得走投无路的下场,一方面和韩馥胆小怕事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袁绍的安抚工作不到位有关。而且,袁绍在骨子里是先看打工仔的出身成分,再决定是否采用打工仔的建议的老板。而非常不幸的是,他的智囊团中最有才华的两位成员田丰和沮授都来自于原来的韩氏集团,以至于他们在关键时刻提出的正确主张一个也没有得到采用。晏子说,“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袁绍即此类乎!最后,田丰到手的一切利益都化为灰烬,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一个具有诸葛亮一样才干的人物,没能成就诸葛亮一样的事业。


但是,会选择老板,而且,选中了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老板,也未必能成就事业。与诸葛亮年龄相当的杨修就是一个例子。


杨修虽然没有像田丰一样提出过过人的见识,但是一个智商超群的人物。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子,就知道曹操嫌门太阔了;在盒子上写句“一盒酥”,就每人一口分吃了。别小看这种文字游戏。这是考验打工仔对老板的心理判断能力的考试。对老板的心理的把握能力非常重要,有时决定战争的胜负。


官渡之战前夕,对于是否和袁绍展开决战的问题,曹营内部意见不一。孔融就是反对派,他认为 :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国内顶级的策划人才,作为袁绍的参谋;审配、逢纪,忠心耿耿的大臣,为袁绍担任行政工作;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帅部队。结论是:难以战胜!


荀彧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袁绍的士兵虽然多,但执法不严。田丰性格刚强但经常违抗领导的意图,许攸贪婪但不能严于律己。审配独断专行但缺乏谋略,逢纪处事果断但刚愎自用,这些人的结局可以预料。如果许攸家属违反法律,袁绍必定不能纵容,不纵容,许攸一定叛变。颜良、文丑,有勇无谋,可一战而擒 。


曹操同意荀彧对于袁营干部队伍的评估,但是忧虑孙策从南方袭击自己的后方。


郭嘉说:孙策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他这个人,百战百胜,拥有江南,但年少气盛,目中无人。外出的时候,不用护卫,迟早死于仇人的暗杀。


事后证明,两人的判断完全正确,而两人做出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对各个评估对象的心理揣摩的基础上。


官渡对峙时,曹操决定先征服刘备,他手下的大将都说:和老板争夺天下的是袁绍。现在,袁绍的部队已经集结,而老板却要先去对付刘备,一旦袁绍从后方乘虚而入,怎么办?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1 19:25:43 +0800 CST  
荀谌继续问:请再比较一下。在向全国人民布施恩德,人民群众从两位老板的身上得到好处方面,韩老板比袁老板又怎样?


韩馥完全没有了底气。袁家四代有三人担任中央高层领导,学生、部下遍布全国。韩馥本人就是袁家的老部下和学生,沾了袁家的光,坐上了现在的位子。于是,韩馥说:比不上袁老板。


荀谌不失时机进行威逼利诱:那还犹豫什么?韩老板在三个方面都不如袁老板,就应该和袁老板联手,实现强强联合。别看渤海只是一个郡,实力如同一个州。袁老板是当世英才,肯定不会长期屈居人下。现在。公孙老板已经大兵压境,势不可挡,如果袁老板落井下石,两军夹击,胜负立决。韩老板如果和袁老板联合,把经营权交给袁老板,韩老板尽可坐享红利,地位如同泰山一样安稳,而且,还会赢得让贤的好名声。


韩馥被说动了心,部下沮授等人却不同意,认为:冀州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可以动员的兵源在百万以上,并且拥有十年的粮食储备。袁绍当初从洛阳逃亡到渤海,也就十来个人,七八条枪,至今依赖冀州生存。他就像放在我们股掌之间的婴儿,只要我们主动断了他的奶,就会立马饿死,哪里有向他投降的道理?


但是,韩馥一意孤行坚持投降路线,荀谌只用了三个思考题就让拥有百万兵源的韩馥缴了械,比墨子用游戏的方式打消公输班进攻宋国的念头还省事,也是战争史上的奇事。当然,究其原因,不是荀谌的口才非凡,而是韩馥的窝囊举世无双。所以,这一段奇事,反倒不如墨子的非攻故事让史家们津津乐道。


袁绍兼并了韩馥之后,为人正直、颇有才华而原来不受重用的田丰、沮授等人,都被提拔到了重要领导岗位。官渡战役前夕,田丰担任参军。但是,韩馥却过得很不自在,名义上是个将军,手下却没有一兵一卒,就辞别袁绍,投奔张邈。后来,袁绍派使者拜会张邈,双方商议事情,两个人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竟至于交头接耳。当时韩馥在座,因听不见两人说些什么,怀疑袁绍派使者逼张邈杀死自己,心中害怕,就跑到厕所里自杀了。


打工仔找到一个好老板,没有票子,会有票子;没有房子,会有房子;没有车子,会有车子;没有位子,会有位子。换了老板之后,田丰的待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提高待遇,是老板爱惜人才的标志性动作。战国时的燕昭王就是用为郭隗以黄金打造别墅的方式,吸引了乐毅等一干人才。而且新老板雄心勃勃,身体力行反对董卓的暴政——曾出任讨董同盟军的带头大哥;对待百姓非常宽厚——袁绍死后,辖区内大街小巷哭成一片,像死了自家亲人一样。这些可能就是田丰追随袁绍的原因。但是,袁绍也许是一个好人,但肯定不是一个好老板。袁绍对老百姓宽厚,但是对于功臣不宽厚。生性窝囊、主动交出经营权的韩馥落得走投无路的下场,一方面和韩馥胆小怕事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袁绍的安抚工作不到位有关。而且,袁绍在骨子里是先看打工仔的出身成分,再决定是否采用打工仔的建议的老板。而非常不幸的是,他的智囊团中最有才华的两位成员田丰和沮授都来自于原来的韩氏集团,以至于他们在关键时刻提出的正确主张一个也没有得到采用。晏子说,“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袁绍即此类乎!最后,田丰到手的一切利益都化为灰烬,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一个具有诸葛亮一样才干的人物,没能成就诸葛亮一样的事业。


但是,会选择老板,而且,选中了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老板,也未必能成就事业。与诸葛亮年龄相当的杨修就是一个例子。


杨修虽然没有像田丰一样提出过过人的见识,但是一个智商超群的人物。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子,就知道曹操嫌门太阔了;在盒子上写句“一盒酥”,就每人一口分吃了。别小看这种文字游戏。这是考验打工仔对老板的心理判断能力的考试。对老板的心理的把握能力非常重要,有时决定战争的胜负。


官渡之战前夕,对于是否和袁绍展开决战的问题,曹营内部意见不一。孔融就是反对派,他认为 :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国内顶级的策划人才,作为袁绍的参谋;审配、逢纪,忠心耿耿的大臣,为袁绍担任行政工作;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帅部队。结论是:难以战胜!


荀彧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袁绍的士兵虽然多,但执法不严。田丰性格刚强但经常违抗领导的意图,许攸贪婪但不能严于律己。审配独断专行但缺乏谋略,逢纪处事果断但刚愎自用,这些人的结局可以预料。如果许攸家属违反法律,袁绍必定不能纵容,不纵容,许攸一定叛变。颜良、文丑,有勇无谋,可一战而擒 。


曹操同意荀彧对于袁营干部队伍的评估,但是忧虑孙策从南方袭击自己的后方。


郭嘉说:孙策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他这个人,百战百胜,拥有江南,但年少气盛,目中无人。外出的时候,不用护卫,迟早死于仇人的暗杀。


事后证明,两人的判断完全正确,而两人做出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对各个评估对象的心理揣摩的基础上。


官渡对峙时,曹操决定先征服刘备,他手下的大将都说:和老板争夺天下的是袁绍。现在,袁绍的部队已经集结,而老板却要先去对付刘备,一旦袁绍从后方乘虚而入,怎么办?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1 19:25:43 +0800 CST  
未完待续,周三更新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1 20:00:26 +0800 CST  
未完待续,周三更新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1 20:00:26 +0800 CST  
本书写作材料均取自正史。袁绍死后盛况,取自《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谢谢关注。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2 07:42:44 +0800 CST  
曹操笑着说,这个袁老板,我最了解了。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缺乏雄才大略,下决心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我出趟差,不碍事的。至于那个刘老板,你们就不知道有多厉害了。今天不灭了他,后患无穷。


作为打工仔,摸透老板的心思,而且能投老板之好,是最重要的工作。通常,我们把“马屁精”作为骂人的话,其实,拍马屁而能成“精”的,都具有成为超世之杰的潜质。许多秘书能够成为政治新星,原因大致如此。


杨修不仅擅长文字游戏,而且从曹操发布的“鸡肋”的口令中,听出了撤军的命令即将马上发布的意味。这更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也不单纯是对老板的心理揣摩,而是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综合力量以及战况进行分析后,做出的判断。


曹操被杨修的过人才华惊呆了。但是,曹操决定杀杨修并不是嫉妒杨修的过人才华。当年,曹操和杨修一起路过曹娥碑时,杨修一眼就看出了蔡邕题词所隐含的意思,但曹操走了三十里之后才想到那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一点都没有嫉妒的意思,反而心悦诚服地说:我的才能和你差了三十里啊。


曹操高于袁绍之处,就在于不仅自己多谋善断,而且总是认真地从打工仔身上吸取智慧和勇气,一见郭嘉就赞叹:使我成就大业的就是这个人啊。官渡之战处于胶着状态时,曹操粮草不济,而且公开和私下响应袁绍的人越来越多,曹操受到空前的精神压力,就写信给后方的荀彧,打算撤军。荀彧在回信中对曹操进行了一番心理辅导之后,建议曹操:顶住!寻找战机。后来荀彧被自杀,不是曹操妒贤嫉能,也不是曹操卸磨杀驴,更不是荀彧江郎才尽,而是荀彧和曹操之间发生了路线之争。曹操要称王,荀彧认为曹操称王就是曹氏集团篡班夺权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坚决反对。曹操终于明白了,荀彧表面上是为曹氏集团打工的,心底里是为刘家王朝打工,这是不能在政治上与自己保持一致的表现。曹操杀杨修也是出于类似考虑。


在专制时代,老板的接班人的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且,被接班的老板生前关于接班人的决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如果老板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或者指定的接班人不能得到大多数业务能力最强的打工仔的支持,就会发生混乱,甚至内战。曹操在挑选接班人的时候,犹豫了很长一个时期。论才能,曹植高于曹丕;论接班序列,大儿子早已战死,曹丕排在首位。由于曹操久久不能确定自己的接班人,曹氏集团的一些打工仔们选定了自己未来的老板。


杨修选择了曹植。杨修选曹植的理由,一是曹植的才能为杨修所折服;二是曹植对杨修的信任。作为天才型的人物,杨修每次都能事先猜透曹操的考题,曹植每次应考之前就已经把杨修拟定的答案背得滚瓜烂熟,以至于曹操曾一度惊叹曹植的才能——曹操当然不会出开心辞典之类的题目——一定都与安邦治国有关。


如果从继承和发展曹氏集团的事业的角度考虑,选接班人当然应当能力至上,杨修的选择无可非议。而且,老板当然喜欢自己的接班人拥有一个智力超群的智囊团。但是,曹操发现曹植的答案全由杨修操刀。因为这个捉刀人是袁绍的外甥。如果让曹植接班,曹氏集团的大局就有被杨修控制的可能,后果实在不堪设想。而且我国历史上具有长子优先继承的传统,废长立幼,自古以来就是政局动乱的原因之一。曹操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定曹丕为接班人。


曹操选定曹丕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处置曹植小集团的成员问题。袁绍生前,曾在接班人的选择上产生过犹豫,暴病身亡前,没有指定接班人,于是,袁绍一死,两个儿子手下的能人就拥着自己的新老板大打出手,使本来就因经历了官渡战败而虚弱的袁氏集团变得不堪一击。前车之鉴不远,曹操不能不考虑后果。曹植集团中如果只是一些碌碌无为之辈,曹操是不会花费心思的。曹丕的才能虽不如曹植,但接班人的地位和资源优势,可以使他轻而易举地解决难题。但是,这个集团里如果有智力和曹操相当的人物,就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曹操非亲自解决问题不可。生命诚可贵,人才价更高,若为政权故,两者皆可抛。于是,一个史上超一流的打工仔就惨死在史上超一流的老板手上了。


杨修的错误在于过早地选择了未来的老板。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处于一个雄心勃勃的集团当中,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是不用当心前途的。郭嘉英年早逝,曹操痛哭流涕:你比我年轻多了,为什么比我早死了呢?我还想把儿子托付给你呢!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如同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一样。杨修怎么就听不出曹操的弦外之音呢?郭嘉死了,曹操一定想寻找一个新的郭嘉。杨修本来可以等待被选择,成为新的郭嘉,可惜,杨修操之过急。
诸葛亮和杨修属于同一时代,本来可以演出精彩绝伦的对手戏,但是,由于杨修过早出局,这个节目也就遗憾地缺失了。


诸葛亮没有杨修幸运。杨修生长于曹氏集团的势力范围之内,天然有一个好老板在等待。


诸葛亮生在山东,长在荆州。荆州的老板刘表大约像袁绍一样,算得上是一个好人,但算不上一个好老板——至少不是一个能够与时俱进的老板。

(未完待续,本周五继续更新)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3 19:59:36 +0800 CST  
作者:高级打工仔123 回复日期:2011-03-23 21:20:09

请教楼主,曹操为什么让那个野心勃勃的司马懿当曹丕的老师,他难道不担心他百年之后,没人能控制他。


在《曹操的徒子徒孙》一节中会有答案。敬请关注。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4 11:41:23 +0800 CST  
在荆州当老板,实在不容易。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物产丰富。孙氏集团第一代领导人就开始打荆州的主意,第一代领导核心孙坚就因开拓对荆州的业务以身殉职。而且,刘老板刚到任时,荆州地区黑帮横行,民不聊生。刘老板亮出铁腕,打黑反腐,发展生产,很快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市场繁荣,经济发达,人丁兴旺,各路人才相继涌入荆州。大概在当时的中国,只有曹操在故乡建立的谯县模范区可以一比。谯县是曹操利用中央的优惠政策扶持起来的特区。荆州的发展,完全是刘老板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地方资源,而且,也没有破坏环境和依靠推高房价增加GDP之说。刘老板号称“八俊”。


在一个大鱼吃小鱼,强鱼吃弱鱼的时代,老板一定要有“吃鱼”意识,否则就会被吃。当老板,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开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决不能一手软,一手硬。但是,刘老板抓生产,维持安定团结这一手很硬,对外开拓的另一手就太软。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杀得天昏地暗的时候,刘表却隔岸观火。诸葛亮明白,这是一条等待被吃的大鱼。在太平时代,刘表可以当一个出众的省长、省委书记之类,但生逢乱世,在超世之杰曹操同志的眼里,他的智商也就是猪狗的水平。


具有助人为乐品格的刘表当然欢迎诸葛亮去他的公司上班。诸葛玄带了诸葛亮、诸葛均兄弟来到荆州,刘表给予了一定的帮助。诸葛亮如果去上班,刘老板给解决个位子、票子、房子、车子什么的,应该不成问题。但诸葛亮对不会“吃鱼”的老板不敢兴趣。


诸葛亮往北看,曹操已经雄踞北方多年。曹家本来就是个人才辈出的大家族,曹氏集团的著名战将曹洪、曹仁都是自家人。据说曹操的父亲曹嵩原姓夏侯,后过继给中常侍曹腾。不管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反正夏侯家的兄弟夏侯惇、夏侯渊成了曹氏集团的中坚,另加张辽、于禁、乐进之流,战将如云。谋士方面,郭嘉已经病故,许攸已经被杀,但荀彧、荀攸、程昱等老一辈曹氏事业的开创者还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新生代的杰出代表司马懿,到诸葛亮出山的次年,才混到文学秘书级别。人才成群,职务不好安排。曹老板业余特别喜欢写诗,著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类。曹老板也确实像周公一样爱惜人才。公司兼并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才集中的过程,活下来的人才已经全部进了曹氏集团,但是,曹老板还是不满足,日夜害怕闹人才危机,一旦发现人才,马上命令前来上班。


曹操还是司空的时候,听说司马懿是个人才,就请他出来帮忙——如果不愿意,帮闲也可以。但是,司马懿已经预见到刘家王朝将被曹氏集团取代,不愿屈居在曹氏集团,就谎称中风。他料到曹操会派人暗中查看,就一动不动地在床上躺着,全家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大约日子久了,司马懿有些不耐烦了,某日,突然下起暴雨,司马懿想起晒在院子里的书,怕人手不够,一跃而起。此事被一个奴婢看见了,司马懿的老婆张春华害怕泄密,亲手杀人灭口。从此,由她本人亲自下厨做饭,照顾司马懿的饮食起居。曹操听暗探汇报司马懿果真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无计可施。


曹操当了丞相后,发布了一道命令:不出来帮忙或帮闲的,一律坐牢。司马懿害怕了,出来帮闲——当个文学秘书。不过,也常能见到老板并且说得上话——老板是个虽然没有混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头衔而热衷于写诗的文学中年。如果诸葛亮去曹氏集团任职,大约排名在司马懿之后吧。而且,曹老板的做派,诸葛亮也看不大上。


诸葛亮上初中时,曹操刚刚在兖州建立了根据地,百废待举,一身衣服补丁加补丁,还要靠老婆织布过日子。但是,曹操不愿吃的是比猪狗略好的饭食,干的是比牛马还脏的活计,住的是贫民窟不如的工棚,过的是妻离子散、人未亡家已破的日子,就派人去迎接在琅琊郡避难的父亲曹嵩前来共享天伦之乐。途经徐州,徐州老大陶谦能力有限,眼看前中央大员的养子,现隔壁暴发户的父亲要过境,想到以后可能仰人鼻息过日子,现在正是讨好邻居的大好时机,就派部将张闿沿途护送。张闿看见曹嵩有一百多车的金银珠宝,眼睛都绿了,就动了杀手。


噩耗传到兖州,曹操执意认为是陶谦策划了谋杀抢劫案。冤有头,债有主。曹操既然认定陶谦是主谋,找陶谦了断也就罢了。但曹老板觉得这样既不过瘾,又不能显示自己的威风,就一路砍杀百姓,先后两次在徐州实行大屠杀。诸葛亮的老家就在曹军的屠场内,诸葛玄带了诸葛亮和诸葛均逃命。杀人,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瓦解敌人斗志,树立自身权威的有效手段。所以,越会杀人的人往往被认为越有才干。但是时代进步了,到了现代,能不能想一点智商高一点的办法?当然,中国人办公司,多少都带有原罪。曹氏集团刚刚起步,违法经营也可理解。但是,官渡之战,曹操又活埋了八万袁军俘虏。怎么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智商还是没有提高呢?韩非子曾经感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难道在韩非子死了五百多年之后,还要诸葛子哀叹:现在流行的就是杀人比赛吗?


诸葛亮再往东看。东边坐着孙权。孙权算不上史上超一流的老板,但是当代一流的老板。孙氏集团,历史悠久,人才济济。大哥诸葛瑾早就来信说,在集团里,外事周瑜说了算,内事张昭说了算,大哥我怎么说也不算。你来了,恐怕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未完待续,下周一继续更新)

此文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5 18:34:18 +0800 CST  
诸葛亮只能向西看,汉中蹲着个张鲁。张鲁的祖父张陵,早年在鹤鸣山中学道,后来创立了五斗米道。凡是入教的,以五斗米为会费,要求会员以诚信为本。为了扩大五斗米道的影响,在路上设立旅舍,放置米肉,供路人免费食用,仿佛共产主义时代已经来临。五斗米道最具吸引力的是包治百病。生病了,不用寻医吃药,只需检讨自己的错误,喝下张陵创制的符水。如果毛病不治而愈,说明病人信教虔诚,否则,就是不虔诚。在缺乏社会医疗保障的时代,老百姓因病致贫、坐等死亡之事多如牛毛。入会可以治病,会众数不胜数;而且,一定要虔诚才能治病,于是大家都努力虔诚。虔诚到一定的程度,就是崇拜了。


张陵死了,传位给儿子张衡。张衡死了,再传位给儿子张鲁。张鲁为继承和发展祖先的事业,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自称“师君”,以师父和君主的双重身份发号施令,进一步神化和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朝政府无法控制当地局面,干脆封张鲁为军政一把手。五斗米道分明是一个邪教组织,一个依靠说谎掌握领导权的总头目,却要求会员诚信的组织,会有前途吗?


张鲁的隔壁还有一个刘璋。刘璋的父亲刘焉是一个有理想的皇帝本家。当年看到政府腐败,建议皇帝向各地派遣有名望的官员,整顿地方秩序,加强中央集权。眼看天下将要大乱,自己原打算去交阯任职躲避动乱,后来听风水先生说,益州可能会出皇帝,就要求到益州任职。当时,益州的赋税异常繁重,到处是农民暴动,皇帝同意他的请求。他率部镇压了起义,后来,刘焉和马腾密谋偷袭长安兵败,他在首都做官的儿子被杀。屋漏偏遭连夜雨。城中又发生了大火,许多战略物资被毁。刘焉悲愤难禁,背上长了个毒瘤,不治身亡。刘璋继位后,因隔壁的张鲁不服从领导,几次派兵攻打,均以失利告终。屡战屡败,实力受损,反而害怕邪教分子打上门来。


诸葛亮再往……再往哪儿看呢?对,西北还有一个叫马超的老板。据说,这个老板兵强马壮,一身好武艺。可是,当公孙瓒、袁绍、曹操等大老板在中原大地相互厮杀的时候,他在干什么呢?他一定和刘表一样,是个不“吃鱼”的角色。


想当年,吕布、曹操、袁绍、公孙瓒、孙策、张绣、袁术、孔融……多少老板粉墨登场!那是一个充分自由竞争的时代,诸葛亮没能赶上,现在,是由几个寡头分片垄断的时代,找个好老板,还真不容易。还剩下谁呢?对,还有刘备。


刘备是和曹操一样的资深革命家,成名于消灭黄巾的战争中。黄巾被剿灭之后,曹操的事业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已经拥有了大半个中国,而刘备则屡战屡败,沦落到了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地步,只得依附本家大哥刘表过日子。


一无所有的刘备,倒是人见人爱。徐州老大陶谦一见刘备,就表示要把徐州送给他。刘备丢了徐州,厚着脸皮去找抢他地盘的吕布,吕布居然划了块地皮让他呆着。吕布那儿呆不下去了,就投奔曹操。曹操把他当做招纳天下英雄的顶级品牌,陪他喝酒聊天,把天下的英雄挨个拉出来评头品足一番。但他天生当老板的料,坐着曹操给的位子,住着曹操的房子,化着曹操的票子,用着曹操的车子,居然和董承等人谋划暗杀曹操。从曹操那儿逃出来了,就躲到袁绍处,袁绍还真把他当回事,让他带兵。袁绍还没战败,眼看形势已经不妙,就投奔刘表。刘表还是把他当做贵宾。如果把刘备的生存的本领,转化为发展的才能,结局会怎么样呢?


刘备集团虽然规模极小,但是聚集了一批当代精英。刘备是一个天才型的政治精算师。当曹操以暴力席卷中国北方的时候,刘备高举起了仁义的大旗。搞政治和做买卖也没什么大的差别。玩政治的人,首先要找到支持者,让支持者为自己出钱,出力,出命,就如同做买卖要有人为自己的产品买单,甚至在开发期还要卖命一样。民众对于暴力,既有恐惧感又有厌恶感。一些政治玩客,就是准确地把握了这种心理,驾轻就熟地运用暴力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当曹操用这种手段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的时候,刘备不能亦步亦趋,而要创新模式,要寻找敢于反抗暴力的英雄,组建以仁义为旗号的团队。这种模式在当时是一种小众文化,只是吸引了像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不贪图高官厚禄具有杀身成仁的精神的精英。当然,刘备这样做,也是有思想基础和客观条件的。刘备十五岁的时候,就和公孙瓒们在儒学大师后来成为讨伐黄巾名将的卢植门下学习。后人只知道刘备是一个走街串巷贩卖草鞋、草席的个体户,不知道他还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卢植是东汉大儒马融的学生,与郑玄是同学。刘备从小向往逗狗遛马、听音乐、穿时装的小资生活,对读书不太有兴趣,虽说不一定接受了多少儒家理论,但对于儒家的常用词“仁义”之类,一定非常熟悉——在群雄纷争的时代,只要有一个概念就能翻江倒海——今日的股市上还不是经常涌现出“概念股”吗?而且,与出生于贵族的曹操不同,刘备据说是个破落的帝王后代,从小过着贫民生活,创办公司之初,就和与关羽、张飞同睡一张床,情同兄弟。特别是依附曹操时期,利用和皇帝接近的时机,和皇帝认了本家。皇帝也有常人一样的想法:“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给他秘密下达了消灭曹操的任务。这样,刘备又多了一面旗帜,拥护以皇帝为领导核心的中央政府,反对以曹操为核心的窃取中央领导权的分裂行为。



(未完待续,本周三更新)


此贴定时更新的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及周五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8 19:25:33 +0800 CST  
诸葛亮只能向西看,汉中蹲着个张鲁。张鲁的祖父张陵,早年在鹤鸣山中学道,后来创立了五斗米道。凡是入教的,以五斗米为会费,要求会员以诚信为本。为了扩大五斗米道的影响,在路上设立旅舍,放置米肉,供路人免费食用,仿佛共产主义时代已经来临。五斗米道最具吸引力的是包治百病。生病了,不用寻医吃药,只需检讨自己的错误,喝下张陵创制的符水。如果毛病不治而愈,说明病人信教虔诚,否则,就是不虔诚。在缺乏社会医疗保障的时代,老百姓因病致贫、坐等死亡之事多如牛毛。入会可以治病,会众数不胜数;而且,一定要虔诚才能治病,于是大家都努力虔诚。虔诚到一定的程度,就是崇拜了。


张陵死了,传位给儿子张衡。张衡死了,再传位给儿子张鲁。张鲁为继承和发展祖先的事业,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自称“师君”,以师父和君主的双重身份发号施令,进一步神化和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朝政府无法控制当地局面,干脆封张鲁为军政一把手。五斗米道分明是一个邪教组织,一个依靠说谎掌握领导权的总头目,却要求会员诚信的组织,会有前途吗?


张鲁的隔壁还有一个刘璋。刘璋的父亲刘焉是一个有理想的皇帝本家。当年看到政府腐败,建议皇帝向各地派遣有名望的官员,整顿地方秩序,加强中央集权。眼看天下将要大乱,自己原打算去交阯任职躲避动乱,后来听风水先生说,益州可能会出皇帝,就要求到益州任职。当时,益州的赋税异常繁重,到处是农民暴动,皇帝同意他的请求。他率部镇压了起义,后来,刘焉和马腾密谋偷袭长安兵败,他在首都做官的儿子被杀。屋漏偏遭连夜雨。城中又发生了大火,许多战略物资被毁。刘焉悲愤难禁,背上长了个毒瘤,不治身亡。刘璋继位后,因隔壁的张鲁不服从领导,几次派兵攻打,均以失利告终。屡战屡败,实力受损,反而害怕邪教分子打上门来。


诸葛亮再往……再往哪儿看呢?对,西北还有一个叫马超的老板。据说,这个老板兵强马壮,一身好武艺。可是,当公孙瓒、袁绍、曹操等大老板在中原大地相互厮杀的时候,他在干什么呢?他一定和刘表一样,是个不“吃鱼”的角色。


想当年,吕布、曹操、袁绍、公孙瓒、孙策、张绣、袁术、孔融……多少老板粉墨登场!那是一个充分自由竞争的时代,诸葛亮没能赶上,现在,是由几个寡头分片垄断的时代,找个好老板,还真不容易。还剩下谁呢?对,还有刘备。


刘备是和曹操一样的资深革命家,成名于消灭黄巾的战争中。黄巾被剿灭之后,曹操的事业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已经拥有了大半个中国,而刘备则屡战屡败,沦落到了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地步,只得依附本家大哥刘表过日子。


一无所有的刘备,倒是人见人爱。徐州老大陶谦一见刘备,就表示要把徐州送给他。刘备丢了徐州,厚着脸皮去找抢他地盘的吕布,吕布居然划了块地皮让他呆着。吕布那儿呆不下去了,就投奔曹操。曹操把他当做招纳天下英雄的顶级品牌,陪他喝酒聊天,把天下的英雄挨个拉出来评头品足一番。但他天生当老板的料,坐着曹操给的位子,住着曹操的房子,化着曹操的票子,用着曹操的车子,居然和董承等人谋划暗杀曹操。从曹操那儿逃出来了,就躲到袁绍处,袁绍还真把他当回事,让他带兵。袁绍还没战败,眼看形势已经不妙,就投奔刘表。刘表还是把他当做贵宾。如果把刘备的生存的本领,转化为发展的才能,结局会怎么样呢?


刘备集团虽然规模极小,但是聚集了一批当代精英。刘备是一个天才型的政治精算师。当曹操以暴力席卷中国北方的时候,刘备高举起了仁义的大旗。搞政治和做买卖也没什么大的差别。玩政治的人,首先要找到支持者,让支持者为自己出钱,出力,出命,就如同做买卖要有人为自己的产品买单,甚至在开发期还要卖命一样。民众对于暴力,既有恐惧感又有厌恶感。一些政治玩客,就是准确地把握了这种心理,驾轻就熟地运用暴力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当曹操用这种手段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的时候,刘备不能亦步亦趋,而要创新模式,要寻找敢于反抗暴力的英雄,组建以仁义为旗号的团队。这种模式在当时是一种小众文化,只是吸引了像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不贪图高官厚禄具有杀身成仁的精神的精英。当然,刘备这样做,也是有思想基础和客观条件的。刘备十五岁的时候,就和公孙瓒们在儒学大师后来成为讨伐黄巾名将的卢植门下学习。后人只知道刘备是一个走街串巷贩卖草鞋、草席的个体户,不知道他还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卢植是东汉大儒马融的学生,与郑玄是同学。刘备从小向往逗狗遛马、听音乐、穿时装的小资生活,对读书不太有兴趣,虽说不一定接受了多少儒家理论,但对于儒家的常用词“仁义”之类,一定非常熟悉——在群雄纷争的时代,只要有一个概念就能翻江倒海——今日的股市上还不是经常涌现出“概念股”吗?而且,与出生于贵族的曹操不同,刘备据说是个破落的帝王后代,从小过着贫民生活,创办公司之初,就和与关羽、张飞同睡一张床,情同兄弟。特别是依附曹操时期,利用和皇帝接近的时机,和皇帝认了本家。皇帝也有常人一样的想法:“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给他秘密下达了消灭曹操的任务。这样,刘备又多了一面旗帜,拥护以皇帝为领导核心的中央政府,反对以曹操为核心的窃取中央领导权的分裂行为。



(未完待续,本周三更新)


此贴定时更新的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及周五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8 19:25:33 +0800 CST  
以后出书可以更改题目,草稿如果用毛笔写能赚大钱

原先也这么想,方不负我二十余年书法功夫。但顾虑速度太慢,有淹没在网友的口水中的危险。真是:
电脑码字诚可贵,草书手稿价更高;若为更新速度故,两者皆可抛。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9 11:38:00 +0800 CST  
以后出书可以更改题目,草稿如果用毛笔写能赚大钱

原先也这么想,方不负我二十余年书法功夫。但顾虑速度太慢,有淹没在网友的口水中的危险。真是:
电脑码字诚可贵,草书手稿价更高;若为更新速度故,两者皆可抛。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9 11:38:00 +0800 CST  
草书就是这样炼出来的

是为的评。其实,各种书体都是这样练出来的。可惜,当代所谓名家、大师不知其中三味。天地同悲,万马齐叹。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9 11:41:58 +0800 CST  

楼主:梁柏梧

字数:199767

发表时间:2011-03-18 04: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5 03:42:38 +0800 CST

评论数:467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