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神坛之路》 (连载,定时更新)

草书就是这样炼出来的

是为的评。其实,各种书体都是这样练出来的。可惜,当代所谓名家、大师不知其中三味。天地同悲,万马齐叹。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29 11:41:58 +0800 CST  
解惑解惑 马超是如何定位为老板滴?

凡割据一方的军阀,都定义为老板。马老板的光辉事迹,后文将会叙及。敬请关注。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30 11:36:59 +0800 CST  
解惑解惑 马超是如何定位为老板滴?

凡割据一方的军阀,都定义为老板。马老板的光辉事迹,后文将会叙及。敬请关注。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30 11:36:59 +0800 CST  
ls,抱歉。我只能下班后干点私活,而且经常加班。能够按照当初的承诺定期更新,我已经很佩服自己了。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30 17:11:51 +0800 CST  
ls,抱歉。我只能下班后干点私活,而且经常加班。能够按照当初的承诺定期更新,我已经很佩服自己了。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30 17:11:51 +0800 CST  
当然,这样的部队是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的,问题是,刘备缺乏创业基地,也缺乏策划人才。


当刘备刚来荆州的时候,由于刘表的厚待,过的是休闲度假一般的日子,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这样悠闲过。但是,日子一长,腿上的肥肉不断增厚,想想年龄,也奔五了,心中不免郁闷。一郁闷,就容易回忆过去。一回忆过去,竟然全是失败。对失败回想多了,终于想到失败的原因在于人才缺乏。


就如同当今的明星们制造点绯闻、痛哭流泪承认养私生子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或者在网上播放一段自拍的与前男友的亲密视频都可以提高知名度一样,处于师奶杀手妙龄的刘备作为一个身无分文而百战百败的老板在荆州的名声如日中天,风头盖过了刘表。因为是超级名人,就经常出席各种应酬活动。应酬的好处就是能够使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以致N次方的朋友成为自己的朋友。通过这一途径,刘备和徐庶交了朋友。有一次,刘备问徐庶:荆州有什么人才?


徐庶毫不迟疑地回答:诸葛亮。


前几天,司马徽也曾向刘备提到过诸葛亮,刘备没在意,再次听到这个名字,就一脸疑惑:诸葛亮是什么人?


徐庶说:诸葛亮都不知道,真是OUT了。


刘备更加不解:诸葛亮很有名吗?


诸葛亮不仅有名,而且大概是史上最有名的农民。身在南阳耕种,“卧龙”的名气却在荆州大地家喻户晓。这就是诸葛亮需要的效果。一个人当隐士,不是真的要逃避尘世,让所有的人都忘了他的存在——那与“死士”有什么区别?当隐士,就是要让人觉得他很低调。当十三亿中国人民都知道他很低调的时候,要不出名也难了。


在汉朝,新名人大多是老名人制造出来的。操作办法就是老名人对新人点评一番。这个点评如果能得到其他名人的首肯,一位新名人就产生了。但如果老名人是国家级的权威,大约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了。这与我们今天的某些赛事非常相似。曹操年轻的时候因为出不了名,非常烦恼,想请国家级的点评大师许劭点评一下,经常带了厚礼去拜见,而且卑躬屈节地说尽好话,但许劭看不上他,始终不肯说话。后来,曹操失去了耐心,不知抓住了一个什么把柄(史书没有记载细节)要挟他,才迫不得已给出了评语:你呢,是清平世界的能臣,乱世的奸臣。曹操得到这个评语,满意而去。


但是,荆州地区大概没有国家级的权威,新人要出头,就要同时处理好与一批老名人的关系。诸葛亮的条件是具备的,他和庞统等人先拜了荆州名人司马徽为师,又经常向二姐的公公荆州名人庞德公利用探亲的机会请教学问。年轻人在认真地听完老名人的布道之后,虚心地汇报一下感想,在赞美老名人的同时,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谈一谈体会,并且不断地提到自己的点点体会都是来自于老名人的谆谆教诲。好在老名人的唯一爱好和用处就是发现新名人(许劭一辈子如同丧家犬一般活了四十来岁就客死他乡),当然更喜欢推出自己的学生,于是老名人就像被灌醉了一样喷出不同一般的评语: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卧龙凤雏得一,可以安天下。诸葛亮更胜人一筹的是,娶了黄承彦的丑女儿。这就是非同一般的精神境界了。查理王子抛弃貌若天仙的戴安娜,而找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师奶,支持者认为查尔斯是追求精神上的志同道合者。这在诸葛亮又何尝不是?而且,黄承彦也是荆州的老名人。诸葛亮在一帮荆州老名人的吹捧下,迅速成长为最受关注的人气王。


徐庶是诸葛亮当年在刘表创办的“学业堂”的同学,两人惺惺相惜,于是,把诸葛亮吹嘘一番。刘备动心了,就说;让他来上班吧。


徐庶说:这个人傲气得很,只有您屈尊当面恳请,才会出山。


南阳离荆州也就一、两百里地,刘备决定走一趟,就当郊游。谁知去了两趟,都没见到诸葛亮。面对吃不到的葡萄,会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吃不到葡萄,就觉得葡萄酸;还有一种是越吃不到葡萄,越觉得甜。刘备属于后一类,所以不顾关羽、张飞的反对,第三次出发了。


诸葛亮终于等到鱼儿来上钩了,激动万分,但不急于收线,而是要测一测鱼的分量,于是,就抛出了一杆标尺——论文《隆中对》。


这大概是史上发生的首次老板主动上门被面试事件。


准确地说,这也是史上发生的首次老板和打工仔的双向面试事件。


凡建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识非常之人,需非常之眼。刘备看完论文,一拍后脑勺,说:大哥革命大半辈子尚未成功,就是缺乏老弟的革命理论的光辉指引啊。


诸葛亮一听,愣住了:传说中的英雄所见略同,原来真有其事!


于是,史上最著名的常败将军和史上最著名的农民组成了史上最佳拍档。


这一组合,让天下多少英雄豪杰羡煞!


从此,一个年仅二十七岁的毛头小伙子登上了历史舞台。


诸葛亮和刘备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历史性机遇。第二年,曹操就率部南征了。


诸葛亮出山前,自比管仲、乐毅。其实,在选老板这件事上,诸葛亮就已超越了他们。管仲年轻时卷入了齐国接班人的夺权之争 ,招来杀身之祸,幸亏老友鲍叔牙出手相救。乐毅是赵国人,到了魏国,没有得到重用。燕昭王用黄金为郭隗打造别墅的消息传到魏国之后,乐毅谋了一个出使燕国的差事,到了燕国,经燕昭王面试合格,就留在了燕国。因此,乐毅投奔燕国,可能含有冲着富贵而来的意味。而且,在乐毅的选择中看不出有政治理想的因素。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要扶持汉室。这种提法不必当真。但是,诸葛亮希望建立一种较为开明的专制体制的目的,在对于老板的选择和登上历史舞台后的表现中是看以看出来的。刘备和诸葛亮也许是区别的。刘备只是借用“仁义”、“保卫以皇帝位核心的中央政府”的旗帜,做的是建立自己的政权的目的。诸葛亮则是不管借用什么旗帜,只要能够建立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权,就“借壳上市”了。


(未完待续,本周五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未经作者允许,一律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30 18:43:27 +0800 CST  
当然,这样的部队是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的,问题是,刘备缺乏创业基地,也缺乏策划人才。


当刘备刚来荆州的时候,由于刘表的厚待,过的是休闲度假一般的日子,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这样悠闲过。但是,日子一长,腿上的肥肉不断增厚,想想年龄,也奔五了,心中不免郁闷。一郁闷,就容易回忆过去。一回忆过去,竟然全是失败。对失败回想多了,终于想到失败的原因在于人才缺乏。


就如同当今的明星们制造点绯闻、痛哭流泪承认养私生子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或者在网上播放一段自拍的与前男友的亲密视频都可以提高知名度一样,处于师奶杀手妙龄的刘备作为一个身无分文而百战百败的老板在荆州的名声如日中天,风头盖过了刘表。因为是超级名人,就经常出席各种应酬活动。应酬的好处就是能够使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以致N次方的朋友成为自己的朋友。通过这一途径,刘备和徐庶交了朋友。有一次,刘备问徐庶:荆州有什么人才?


徐庶毫不迟疑地回答:诸葛亮。


前几天,司马徽也曾向刘备提到过诸葛亮,刘备没在意,再次听到这个名字,就一脸疑惑:诸葛亮是什么人?


徐庶说:诸葛亮都不知道,真是OUT了。


刘备更加不解:诸葛亮很有名吗?


诸葛亮不仅有名,而且大概是史上最有名的农民。身在南阳耕种,“卧龙”的名气却在荆州大地家喻户晓。这就是诸葛亮需要的效果。一个人当隐士,不是真的要逃避尘世,让所有的人都忘了他的存在——那与“死士”有什么区别?当隐士,就是要让人觉得他很低调。当十三亿中国人民都知道他很低调的时候,要不出名也难了。


在汉朝,新名人大多是老名人制造出来的。操作办法就是老名人对新人点评一番。这个点评如果能得到其他名人的首肯,一位新名人就产生了。但如果老名人是国家级的权威,大约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了。这与我们今天的某些赛事非常相似。曹操年轻的时候因为出不了名,非常烦恼,想请国家级的点评大师许劭点评一下,经常带了厚礼去拜见,而且卑躬屈节地说尽好话,但许劭看不上他,始终不肯说话。后来,曹操失去了耐心,不知抓住了一个什么把柄(史书没有记载细节)要挟他,才迫不得已给出了评语:你呢,是清平世界的能臣,乱世的奸臣。曹操得到这个评语,满意而去。


但是,荆州地区大概没有国家级的权威,新人要出头,就要同时处理好与一批老名人的关系。诸葛亮的条件是具备的,他和庞统等人先拜了荆州名人司马徽为师,又经常向二姐的公公荆州名人庞德公利用探亲的机会请教学问。年轻人在认真地听完老名人的布道之后,虚心地汇报一下感想,在赞美老名人的同时,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谈一谈体会,并且不断地提到自己的点点体会都是来自于老名人的谆谆教诲。好在老名人的唯一爱好和用处就是发现新名人(许劭一辈子如同丧家犬一般活了四十来岁就客死他乡),当然更喜欢推出自己的学生,于是老名人就像被灌醉了一样喷出不同一般的评语: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卧龙凤雏得一,可以安天下。诸葛亮更胜人一筹的是,娶了黄承彦的丑女儿。这就是非同一般的精神境界了。查理王子抛弃貌若天仙的戴安娜,而找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师奶,支持者认为查尔斯是追求精神上的志同道合者。这在诸葛亮又何尝不是?而且,黄承彦也是荆州的老名人。诸葛亮在一帮荆州老名人的吹捧下,迅速成长为最受关注的人气王。


徐庶是诸葛亮当年在刘表创办的“学业堂”的同学,两人惺惺相惜,于是,把诸葛亮吹嘘一番。刘备动心了,就说;让他来上班吧。


徐庶说:这个人傲气得很,只有您屈尊当面恳请,才会出山。


南阳离荆州也就一、两百里地,刘备决定走一趟,就当郊游。谁知去了两趟,都没见到诸葛亮。面对吃不到的葡萄,会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吃不到葡萄,就觉得葡萄酸;还有一种是越吃不到葡萄,越觉得甜。刘备属于后一类,所以不顾关羽、张飞的反对,第三次出发了。


诸葛亮终于等到鱼儿来上钩了,激动万分,但不急于收线,而是要测一测鱼的分量,于是,就抛出了一杆标尺——论文《隆中对》。


这大概是史上发生的首次老板主动上门被面试事件。


准确地说,这也是史上发生的首次老板和打工仔的双向面试事件。


凡建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识非常之人,需非常之眼。刘备看完论文,一拍后脑勺,说:大哥革命大半辈子尚未成功,就是缺乏老弟的革命理论的光辉指引啊。


诸葛亮一听,愣住了:传说中的英雄所见略同,原来真有其事!


于是,史上最著名的常败将军和史上最著名的农民组成了史上最佳拍档。


这一组合,让天下多少英雄豪杰羡煞!


从此,一个年仅二十七岁的毛头小伙子登上了历史舞台。


诸葛亮和刘备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历史性机遇。第二年,曹操就率部南征了。


诸葛亮出山前,自比管仲、乐毅。其实,在选老板这件事上,诸葛亮就已超越了他们。管仲年轻时卷入了齐国接班人的夺权之争 ,招来杀身之祸,幸亏老友鲍叔牙出手相救。乐毅是赵国人,到了魏国,没有得到重用。燕昭王用黄金为郭隗打造别墅的消息传到魏国之后,乐毅谋了一个出使燕国的差事,到了燕国,经燕昭王面试合格,就留在了燕国。因此,乐毅投奔燕国,可能含有冲着富贵而来的意味。而且,在乐毅的选择中看不出有政治理想的因素。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要扶持汉室。这种提法不必当真。但是,诸葛亮希望建立一种较为开明的专制体制的目的,在对于老板的选择和登上历史舞台后的表现中是看以看出来的。刘备和诸葛亮也许是区别的。刘备只是借用“仁义”、“保卫以皇帝位核心的中央政府”的旗帜,做的是建立自己的政权的目的。诸葛亮则是不管借用什么旗帜,只要能够建立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权,就“借壳上市”了。


(未完待续,本周五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未经作者允许,一律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30 18:43:27 +0800 CST  
查理王子抛弃貌若天仙的戴安娜

“查理”应作“查尔斯”。特向网友致歉,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30 20:14:06 +0800 CST  
查理王子抛弃貌若天仙的戴安娜

“查理”应作“查尔斯”。特向网友致歉,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3-30 20:14:06 +0800 CST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就业渠道单一,除了给皇家打工,不太容易找到更好的岗位,因此《神童诗》就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是,给皇家打工的结局并不完全一样,就如同今日的打工仔,有的成了打工皇帝,有的只是窝居一族。古代的皇家打工仔们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帝王师,而诸葛亮是具有成为帝王师理想的打工仔们的偶像。


刘备和诸葛亮的相互面试,在历史上是个创造,但在现代人看来,带有太多的偶然性。于是在西方,就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集体面试打工仔的做法——总统大选。


一些论者认为,美国的大选没有意义。理由之一是,两个党派,谁胜了,都是搞资本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难道通过两党竞争,不能找到一条对人民、对国家好处更多一点的政策吗?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并没有改变刘备集团的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性质,但是,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方针后,迅速从丧家犬成为鼎立于国际的三足之一。


理由之二是,大选是一场浪费巨额资金的闹剧。其实,美国的选举虽然花钱很多,但资金来自于民间集资,而且差额选举,总比利用巨额财政开支,大家貌似异常认真地选举一位虽不能断定早已内定但是唯一的候选人好吧,更比一定要像曹操刘备那样动刀动枪杀个你死我活,争夺领导权的代价小吧。


美国的总统,是一位首席打工仔。作为候选人就要反复地向老板们阐述自己的治国纲领,争取被老板聘用。老板们出于对自己的利益的关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候选人要在各州飞行,要举行各种演讲集会,要对付各路记者和选民的提问,要和无数的选民热情握手……一个候选人在智慧、精力上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没有关羽一样的身体,杨修一样的智商,诸葛亮一样的口才,要胜出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获胜的候选人,不仅智慧和精力的付出,犹如参与了一场战争,而且,精神和智慧的收获,也犹如打赢一场战争。所以,美国人把选举也称为“选战”。


当然,美国的选举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事实上,西方从来没人说过民主是一个完美的制度,甚至没有人说过民主是个好东西,只有人说过民主是一个不坏的东西。它的不坏,就在于把选择打工仔的权利,交给了每一个老板;它的不坏,就在于政权的更迭不需流血;它的不坏,就在许多打工仔是通过公开的竞争程序上岗的。公开是公正的前提。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只有万恶不赦的制度。即使共产主义时代,也非十全十美。毛泽东说过,人们只能解决矛盾,不能消灭矛盾。



二 为老板谋划“第一桶金”的打工仔


本节助理推荐经典语录:


1、领袖发现,山珍是有限的,饥民是无限的,以有限的山珍喂养无限的饥民,殆矣。


2、《孙子兵法》是拥有“第一桶金”的老板的圣经,《隆中对》是老板挖掘“第一桶金”的绝学。


《孙子兵法》已经被一些国人神化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天下神器。最著名的神话有两个,远的是拿破仑当了囚徒之后对《孙子兵法》的读后感是:若早研读此书,不至于如此下场。近的神话是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将士人手一册英文版《孙子兵法》。这种神话,看似抬举了老祖宗,其实贬低了老祖宗。孙子是当时的兵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居功至伟。但是,孙子之后,中国的兵学研究就没有任何创新了?难道孙子之后的祖宗们只会炒冷饭?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本事是不仅会炒冷饭,还能把冷饭炒成“热饭”,让美军将士人人把《孙子兵法》当做克敌制胜的唯一法宝,如同文革时期能够指导我们的一言一行的《遇到困难怎么办?》一类的红宝书。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作者在第一篇中就指出了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的话中的另一层含义是:我所提出的战略战术适用于已经拥有“国”的老板们——有了“第一桶金”的老板,可以利用我的办法谋求更多的利润。没有捞到“第一桶金”的老板如何创业?孙子没有说。不是孙子不想说,而是孙子压根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孙子那个时代,老板都是拥有“第一桶金”的。


孙子时代,绝大部分老板的“第一桶金”来自大老板。周武王代替商纣王成为全国最大的老板之后,就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给参与夺权的功臣们分红;二是如何才能保证公司永远不改姓。思前想后,最好的办法就是继承商朝的优良传统,把全国划分为一些子公司,分给功臣和自家子弟经营。按照当时的交通和通讯能力,总公司直接全面管理所有事务,能力不够。姜太公得到的封地内,少数民族占多数,社会经济、教育水平全面落后不说,风俗习惯也与内地不同。如果中央实行一刀切的政策,必定对地方的治理带来难度。美国人在建国之初决定采用民主制度的理由就是,国家面积较大,人口较多,民族成分较复杂,如果实行中央集权,不能照顾到各地区、各民族的特殊性,不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因此,规定各州拥有除外交、军事、征税、发行货币等权力之外的立法权。州的政治地位,犹如国中之国。


周朝采用分封制,也是搞国中之国。按照制度设计者的想法,可谓一举三得。一是摆平了功臣和王室成员。二是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三是有利于保卫姬家政权。在设立的子公司中,自家子弟占了多数。自家子公司经营好了,一旦有小老板要造总公司的反,只要自家子公司团结一致,一定能够保卫政权。当然,如果自家子公司夺权成功,总公司没有改姓,还是自家的,这就是俗话说的“肉烂在锅里”,公司也算是永续经营了。于是,自家兄弟中功劳最大的周公旦分封到了鲁国,功臣中功劳最大的姜尚分到了齐国。


(未完待续,下周一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未经作者许可,一律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01 20:43:51 +0800 CST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就业渠道单一,除了给皇家打工,不太容易找到更好的岗位,因此《神童诗》就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是,给皇家打工的结局并不完全一样,就如同今日的打工仔,有的成了打工皇帝,有的只是窝居一族。古代的皇家打工仔们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帝王师,而诸葛亮是具有成为帝王师理想的打工仔们的偶像。


刘备和诸葛亮的相互面试,在历史上是个创造,但在现代人看来,带有太多的偶然性。于是在西方,就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集体面试打工仔的做法——总统大选。


一些论者认为,美国的大选没有意义。理由之一是,两个党派,谁胜了,都是搞资本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难道通过两党竞争,不能找到一条对人民、对国家好处更多一点的政策吗?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并没有改变刘备集团的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性质,但是,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方针后,迅速从丧家犬成为鼎立于国际的三足之一。


理由之二是,大选是一场浪费巨额资金的闹剧。其实,美国的选举虽然花钱很多,但资金来自于民间集资,而且差额选举,总比利用巨额财政开支,大家貌似异常认真地选举一位虽不能断定早已内定但是唯一的候选人好吧,更比一定要像曹操刘备那样动刀动枪杀个你死我活,争夺领导权的代价小吧。


美国的总统,是一位首席打工仔。作为候选人就要反复地向老板们阐述自己的治国纲领,争取被老板聘用。老板们出于对自己的利益的关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候选人要在各州飞行,要举行各种演讲集会,要对付各路记者和选民的提问,要和无数的选民热情握手……一个候选人在智慧、精力上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没有关羽一样的身体,杨修一样的智商,诸葛亮一样的口才,要胜出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获胜的候选人,不仅智慧和精力的付出,犹如参与了一场战争,而且,精神和智慧的收获,也犹如打赢一场战争。所以,美国人把选举也称为“选战”。


当然,美国的选举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事实上,西方从来没人说过民主是一个完美的制度,甚至没有人说过民主是个好东西,只有人说过民主是一个不坏的东西。它的不坏,就在于把选择打工仔的权利,交给了每一个老板;它的不坏,就在于政权的更迭不需流血;它的不坏,就在许多打工仔是通过公开的竞争程序上岗的。公开是公正的前提。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只有万恶不赦的制度。即使共产主义时代,也非十全十美。毛泽东说过,人们只能解决矛盾,不能消灭矛盾。



二 为老板谋划“第一桶金”的打工仔


本节助理推荐经典语录:


1、领袖发现,山珍是有限的,饥民是无限的,以有限的山珍喂养无限的饥民,殆矣。


2、《孙子兵法》是拥有“第一桶金”的老板的圣经,《隆中对》是老板挖掘“第一桶金”的绝学。


《孙子兵法》已经被一些国人神化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天下神器。最著名的神话有两个,远的是拿破仑当了囚徒之后对《孙子兵法》的读后感是:若早研读此书,不至于如此下场。近的神话是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将士人手一册英文版《孙子兵法》。这种神话,看似抬举了老祖宗,其实贬低了老祖宗。孙子是当时的兵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居功至伟。但是,孙子之后,中国的兵学研究就没有任何创新了?难道孙子之后的祖宗们只会炒冷饭?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本事是不仅会炒冷饭,还能把冷饭炒成“热饭”,让美军将士人人把《孙子兵法》当做克敌制胜的唯一法宝,如同文革时期能够指导我们的一言一行的《遇到困难怎么办?》一类的红宝书。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作者在第一篇中就指出了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的话中的另一层含义是:我所提出的战略战术适用于已经拥有“国”的老板们——有了“第一桶金”的老板,可以利用我的办法谋求更多的利润。没有捞到“第一桶金”的老板如何创业?孙子没有说。不是孙子不想说,而是孙子压根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孙子那个时代,老板都是拥有“第一桶金”的。


孙子时代,绝大部分老板的“第一桶金”来自大老板。周武王代替商纣王成为全国最大的老板之后,就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给参与夺权的功臣们分红;二是如何才能保证公司永远不改姓。思前想后,最好的办法就是继承商朝的优良传统,把全国划分为一些子公司,分给功臣和自家子弟经营。按照当时的交通和通讯能力,总公司直接全面管理所有事务,能力不够。姜太公得到的封地内,少数民族占多数,社会经济、教育水平全面落后不说,风俗习惯也与内地不同。如果中央实行一刀切的政策,必定对地方的治理带来难度。美国人在建国之初决定采用民主制度的理由就是,国家面积较大,人口较多,民族成分较复杂,如果实行中央集权,不能照顾到各地区、各民族的特殊性,不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因此,规定各州拥有除外交、军事、征税、发行货币等权力之外的立法权。州的政治地位,犹如国中之国。


周朝采用分封制,也是搞国中之国。按照制度设计者的想法,可谓一举三得。一是摆平了功臣和王室成员。二是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三是有利于保卫姬家政权。在设立的子公司中,自家子弟占了多数。自家子公司经营好了,一旦有小老板要造总公司的反,只要自家子公司团结一致,一定能够保卫政权。当然,如果自家子公司夺权成功,总公司没有改姓,还是自家的,这就是俗话说的“肉烂在锅里”,公司也算是永续经营了。于是,自家兄弟中功劳最大的周公旦分封到了鲁国,功臣中功劳最大的姜尚分到了齐国。


(未完待续,下周一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未经作者许可,一律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01 20:43:51 +0800 CST  
话说,LZ有二十多年的书法功夫,在出书时,序言不妨用毛笔书写,也让我们见识以下LZ的书法功底。同理,LZ的书法功底这么深厚,想来中国画的水平也不至很差,出书时,不妨来几幅插图,以开我们的眼界。


这些事,还真要等确定出书时考虑。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02 12:17:45 +0800 CST  
话说,LZ有二十多年的书法功夫,在出书时,序言不妨用毛笔书写,也让我们见识以下LZ的书法功底。同理,LZ的书法功底这么深厚,想来中国画的水平也不至很差,出书时,不妨来几幅插图,以开我们的眼界。


这些事,还真要等确定出书时考虑。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02 12:17:45 +0800 CST  
按照这种“大包干”的制度安排,各子公司只要好好经营业务,交足大老板的,留下全是自己的,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没有问题。但是,小老板们经营不久,就开始不安分了。有老板觉得天地太小,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拳脚了,看上了大老板的位置。周朝的制度到底与美国的制度有本质区别,美国人看老大不顺眼,可以用举手的办法把他赶下台,美国还规定,每四年老大必须被赶一次,八年必须被赶走。周朝的小老板看老大不顺眼,千万不能举手,举手就是找死。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忍气吞声,拍好老大的马屁,寻求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另一个办法就是动手,拉开小鱼吃大鱼的架势。后一个办法风险很大,但是如果成功了,收益远远大于第一个办法。而且,小老板们有时会陷入囚徒困境,举手是找死,不举手是等死,动手也许不死。


与美国的州的政治地位不同,周朝的封国可以拥有军队,具有发行货币和决定税收政策的权力,有与大老板PK的资源。有的小老板抗拒不了巨大收益的诱惑,铤而走险。但是,大老板实力雄厚,只动了一下小指头,小老板就倒地身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几个小老板倒地之后,幸亏没有动手的小老板明白了一条真理,要吃掉大老板,任重道远。于是就采取了先吃兄弟公司,壮大实力,再来考虑其他问题的策略。恰好,各公司间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的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实力一步步增强;有的公司经营不善,陷入破产的边缘,只有等待被兼并。鲁国开国时,是所有子公司中综合国力最强的。翻开《诗经》,可以读到《鲁颂》,这是鲁国祭祀祖宗时歌唱的歌词,其政治待遇尽仅次于中央政府。周公旦受封后没有到封地任职,留在首都辅佐大哥的儿子。鲁国的第一代老板周公旦的大儿子伯禽,是个卓越的领导人,姜太公担心自己的后代臣服鲁国。伯禽在保卫中央政权,平定造反派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起到了别人无法代替的作用,在《鲁颂》中留有辉煌的纪录。但是,昔日超强鲁国,在长勺之战时就要以弱胜强了,到了孔子时代已经要仰齐国的鼻息过日子了。当然也有打工仔反客为主,自己当老板的。齐国的田常,祖先陈完是陈国贵族,在齐桓公时代政治避难到了齐国,改姓田。到了田常时代,羽翼丰满了,就杀了姜太公的后代,表面上立了个姜太公的后代当老板,实际上自己掌控公司。这样又玩了几代之后,田家人干脆当了老板。


在所有的老板中,楚国的老板是个例外。他的“第一桶金”不是来自于周天子。在商朝时,中国大地上还残存一些原始部落。部落首领一看周边的公司经营得不错,就模仿起来,把原先的组织改组成了现代公司模式。楚国的老板,在周文王的时代就经营得有些规模了。所以,后来很自豪地以“蛮夷”自居,拒绝周天子的封号。


各公司兼并反兼并折腾了几百年,终于被一个姓赵的老板通吃了。新老板翻翻历史,知道全国人民闹腾了几百年,就是由于小老板太多。于是,决定在全国开通同一宽度的高速公路,并按照李斯首创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这样,总公司就可以把各项指示快速、准确地送到全国各地,管理水平和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几百年的边折腾边开发,边远地区已经甩掉了落后的帽子。春秋时代曾经出现“五霸”,战国又有“七雄”。“五霸”和“七雄”,都是综合国力达到相当水平的产物。地处海滨的齐国,曾一度与秦国并立,分称“东帝”和“西帝”。蛮夷楚国,出现了屈原这样的国际级伟大诗人,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废除子公司,实行总公司统一领导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已经具备。但是,这个把自己任命为“始皇”而且希望皇位千代万代传给自己后人的老板死了才几年,公司就破产了。


一家公司倒台了,就会有一家或几家公司产生。新创建公司的老板叫刘邦。刘老板的心思和秦始皇一样,都希望自家的所有权千代万代传承下去。他翻了翻历史,心中纳闷,一个没有小老板的公司怎么比有很多小老板的公司还短命呢?看来,没有小老板不行,小老板太多也不行。于是,创立了一种新的公司模式,就是只有刘家子弟才能设立子公司,否则,就是人民公敌。这样,就可以保证“肉”切切实实“烂在锅里”。但是,好景不长,狗可以不咬狗,手上有兵权的大人物却不能不咬大人物,尽管都是刘家血脉,还是相互咬成一团。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一群疯狗在世上互咬,大多情况下是咬不死对手的,但是一群疯子互咬,不仅能够咬死对手,而且让人民痛苦不堪,国家也就不像国家的样子。于是,有个打工仔推出了“安乐死”计划,不断增设子公司。原来小老板死了,产业由长子继承,现在改为所有儿子均分。这样,长子不一定高兴,但原来没有继承权的小儿子们一定很高兴。经过几次裂变,小老板越来越小,自行消亡。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祖先大概也是这样的原因破败的。


小老板走向消亡了,大老板的权力被王莽控制了。王莽不善于经营,民不聊生,公司不久倒闭了。创立新公司的老板,还是姓刘,还是个刘邦的后代,叫刘秀。刘秀把新公司命名为“东汉”,以示与西汉既有区别又有继承的关系。刘秀的公司,到了诸葛亮年轻的时候还在苟延残喘。刘秀设立公司之初,并没有分设子公司,但是,诸葛亮看到的是,刘秀的公司已经被各家事实上的子公司瓜分了。曹操正打着加强中央集权的旗号,忙于兼并各地的子公司。



(未完待续,下周三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未经作者许可,一律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04 12:02:55 +0800 CST  
按照这种“大包干”的制度安排,各子公司只要好好经营业务,交足大老板的,留下全是自己的,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没有问题。但是,小老板们经营不久,就开始不安分了。有老板觉得天地太小,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拳脚了,看上了大老板的位置。周朝的制度到底与美国的制度有本质区别,美国人看老大不顺眼,可以用举手的办法把他赶下台,美国还规定,每四年老大必须被赶一次,八年必须被赶走。周朝的小老板看老大不顺眼,千万不能举手,举手就是找死。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忍气吞声,拍好老大的马屁,寻求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另一个办法就是动手,拉开小鱼吃大鱼的架势。后一个办法风险很大,但是如果成功了,收益远远大于第一个办法。而且,小老板们有时会陷入囚徒困境,举手是找死,不举手是等死,动手也许不死。


与美国的州的政治地位不同,周朝的封国可以拥有军队,具有发行货币和决定税收政策的权力,有与大老板PK的资源。有的小老板抗拒不了巨大收益的诱惑,铤而走险。但是,大老板实力雄厚,只动了一下小指头,小老板就倒地身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几个小老板倒地之后,幸亏没有动手的小老板明白了一条真理,要吃掉大老板,任重道远。于是就采取了先吃兄弟公司,壮大实力,再来考虑其他问题的策略。恰好,各公司间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的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实力一步步增强;有的公司经营不善,陷入破产的边缘,只有等待被兼并。鲁国开国时,是所有子公司中综合国力最强的。翻开《诗经》,可以读到《鲁颂》,这是鲁国祭祀祖宗时歌唱的歌词,其政治待遇尽仅次于中央政府。周公旦受封后没有到封地任职,留在首都辅佐大哥的儿子。鲁国的第一代老板周公旦的大儿子伯禽,是个卓越的领导人,姜太公担心自己的后代臣服鲁国。伯禽在保卫中央政权,平定造反派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起到了别人无法代替的作用,在《鲁颂》中留有辉煌的纪录。但是,昔日超强鲁国,在长勺之战时就要以弱胜强了,到了孔子时代已经要仰齐国的鼻息过日子了。当然也有打工仔反客为主,自己当老板的。齐国的田常,祖先陈完是陈国贵族,在齐桓公时代政治避难到了齐国,改姓田。到了田常时代,羽翼丰满了,就杀了姜太公的后代,表面上立了个姜太公的后代当老板,实际上自己掌控公司。这样又玩了几代之后,田家人干脆当了老板。


在所有的老板中,楚国的老板是个例外。他的“第一桶金”不是来自于周天子。在商朝时,中国大地上还残存一些原始部落。部落首领一看周边的公司经营得不错,就模仿起来,把原先的组织改组成了现代公司模式。楚国的老板,在周文王的时代就经营得有些规模了。所以,后来很自豪地以“蛮夷”自居,拒绝周天子的封号。


各公司兼并反兼并折腾了几百年,终于被一个姓赵的老板通吃了。新老板翻翻历史,知道全国人民闹腾了几百年,就是由于小老板太多。于是,决定在全国开通同一宽度的高速公路,并按照李斯首创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这样,总公司就可以把各项指示快速、准确地送到全国各地,管理水平和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几百年的边折腾边开发,边远地区已经甩掉了落后的帽子。春秋时代曾经出现“五霸”,战国又有“七雄”。“五霸”和“七雄”,都是综合国力达到相当水平的产物。地处海滨的齐国,曾一度与秦国并立,分称“东帝”和“西帝”。蛮夷楚国,出现了屈原这样的国际级伟大诗人,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废除子公司,实行总公司统一领导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已经具备。但是,这个把自己任命为“始皇”而且希望皇位千代万代传给自己后人的老板死了才几年,公司就破产了。


一家公司倒台了,就会有一家或几家公司产生。新创建公司的老板叫刘邦。刘老板的心思和秦始皇一样,都希望自家的所有权千代万代传承下去。他翻了翻历史,心中纳闷,一个没有小老板的公司怎么比有很多小老板的公司还短命呢?看来,没有小老板不行,小老板太多也不行。于是,创立了一种新的公司模式,就是只有刘家子弟才能设立子公司,否则,就是人民公敌。这样,就可以保证“肉”切切实实“烂在锅里”。但是,好景不长,狗可以不咬狗,手上有兵权的大人物却不能不咬大人物,尽管都是刘家血脉,还是相互咬成一团。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一群疯狗在世上互咬,大多情况下是咬不死对手的,但是一群疯子互咬,不仅能够咬死对手,而且让人民痛苦不堪,国家也就不像国家的样子。于是,有个打工仔推出了“安乐死”计划,不断增设子公司。原来小老板死了,产业由长子继承,现在改为所有儿子均分。这样,长子不一定高兴,但原来没有继承权的小儿子们一定很高兴。经过几次裂变,小老板越来越小,自行消亡。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祖先大概也是这样的原因破败的。


小老板走向消亡了,大老板的权力被王莽控制了。王莽不善于经营,民不聊生,公司不久倒闭了。创立新公司的老板,还是姓刘,还是个刘邦的后代,叫刘秀。刘秀把新公司命名为“东汉”,以示与西汉既有区别又有继承的关系。刘秀的公司,到了诸葛亮年轻的时候还在苟延残喘。刘秀设立公司之初,并没有分设子公司,但是,诸葛亮看到的是,刘秀的公司已经被各家事实上的子公司瓜分了。曹操正打着加强中央集权的旗号,忙于兼并各地的子公司。



(未完待续,下周三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未经作者许可,一律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04 12:02:55 +0800 CST  
这样的局面,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事件演变而成的。大凡一个朝代,总是要经历一个创立——兴旺——衰退直至灭亡的周期,当然,有的朝代从来就没有兴旺过就灭亡了,有的经历了衰退之后又会中兴一阵。诸葛亮出生前,整个社会已经暗无天日了,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中央政府无力应付,就通令全国,要求各地自行组织部队参加讨伐农民军的战争。刘备就是响应中央的号召,组织民兵参加讨伐黄巾军起家的。于是,各地涌现出许多打着拥护刘氏集团旗帜的分公司。


这些分公司理应在黄巾被剿灭之时就解散,但是,中央政府被宦官控制的局面没有解决,爆发了宦官和外戚的夺权之争。外戚的首领叫何进,原先是个屠夫,因为妹妹被立为皇后,他也得了个大将军的位子。东汉的皇帝怕外戚太聪明就要干政,知识越多越反动,立条规矩,在平民中挑选皇帝的老婆。杀猪出生的何进虽然不太聪明,而且可能是个文盲,但还是得到曹操、袁绍等一帮有志青年干部的支持。在曹操看来,对付几个宦官并不难,只要设个局,派几个士兵把他们抓起来,交给最高法院判个死刑就可以了。但何进不像曹操是一个读过很多书又亲自上过战场杀过人的有见识的人,只会杀猪,不会杀人,以为抓人、杀人都是大事情,是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下令驻守在西部边境的董卓率部人京,执行任务。


曹操料到天下从此就要大乱。果然这个命令泄密了,宦官抢先下手,杀了何进。曹操、袁绍得知大事不好,立即起兵诛杀宦官。以曹操和袁绍的兵力杀光宦官绰绰有余,顺便还把一些没长胡子的男人当做宦官杀了。但是,接到中央命令的董卓率部进京的进程不能逆转。


董卓不论外战还是内战都是外行,对边境少数民族作战,从来没有获胜的记录,讨伐黄巾打了败仗。只是因为在边境时打的败仗比别人少,才步步高升。对付敌人毫无章法的董卓,对付京中大员很有一套。


和董卓同时进京的部队不多,后续部队一时跟不上,董卓怕控制不了局面,就让士兵半夜出城,白天进城,三番五次,京中大员以为董卓兵强马壮,就把权力拱手相让。


大概董卓之前一直打败仗,士兵总是处于被追杀的状态,而这次的胜利又来得太容易了,没过完杀人的瘾,于是,就对老百姓大开杀戒。董卓一看士兵玩追杀老百姓的游戏很有趣,自己的手也痒痒了,就对京中大员下手。曹操、袁绍一看情况不妙,逃跑了。


逃到陈留的曹操已经积累了一些创办子公司的经验,就变卖家产,召集队伍,伪造中央文件,广发英雄帖,号召全国人民讨伐董卓。他的倡议受到了广泛的响应。毕竟,大家都是在讨伐黄巾的战争中一起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于是,一时英雄云集,十八路豪杰共同推举袁绍为盟军一把手。


但是,在各方面军司令员中,有的是来混个脸熟的,有的是来露个脸表示自己牢牢地掌握着辖区的主导权的,有的是来捞点政治资本的,有的大概是来取经的吧,因此,天天举行讨论会,然后是盛大宴会。只有曹操和孙坚等少数几个方面军司令真抓实干。孙坚的部队受袁术指挥,孙坚斩杀了华雄之后,袁术害怕部下功高震主,不供应军粮,节节胜利的孙坚部因缺粮临阵哗变,孙坚差一点被董卓的部队活捉。曹操自身力量不足,向总部提出了一些建议,总部不予理睬,自己率部冲了上去,结果被董卓的部将徐荣打败,损失惨重,自己也中箭负伤。


讨董大业不了了之,但是,各路小老板创办子公司的经验倒更加成熟了。各路老板本来多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官,于是都回去经营自己的公司了。袁绍回到渤海郡,韩馥回到冀州,袁术回到南阳。曹操是从中央逃出来的,没有被委任为地方官的简历,就几乎成了盲流。因受挫于讨董战役,损失惨重,好不容易到丹杨招了一些人,走到半道,大部分逃跑了。到了建平等地,部队才扩展到千把人,就驻扎在河内。当时,黄巾余党十多万人在魏郡、东郡一带非常踊跃,地方官没有办法对付,曹操率部进入东郡,打了个胜仗,占了块地皮。袁绍看见老同事立了大功,就向中央政府推荐他出任东郡太守。不久,黄巾军来进攻了,还好,黄巾军的军事素质实在不敢恭维,曹操取得了胜利。后来,曹操还和匈奴干了一仗,也胜了。


但是,和其他老板相比,曹操还是势单力薄。这时机会来了,一百多万黄巾余部大闹青州,兖州老大刘岱战死,部下鲍信派人请求曹操增援,并向中央政府推荐曹操担任兖州牧。曹操完胜,前来投降的士兵有三十多万,人口一百余万。


曹操对投降的黄巾军进行了整编,组成精锐部队,号称“青州兵”,在兖州建立了根据地。为了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曹操把皇帝弄到了许昌,开始了借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的政治生涯。


经过十来年的混战,大大小小的老板倒下了一批,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


孙子主张,老板能听我的意见,战之必胜,就留下来打工。如果不听我的,必定失败,马上走人。在孙子时代,兵法是热门。玩兵法虽然投入多,但见效快,获利比当今包装公司上市还丰厚,因此,玩兵法的大概比今天玩经济学的找工作还容易。善玩兵法的吴起,是个卫国人,先后在鲁、魏、楚三国都找到了很好的职位。当然,鼓吹要先用“仁义”或“天人合一”的思想武装君主的头脑再来争夺天下之类的理论家就不太好找工作了。



(未完待续,周五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未经作者许可,一律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06 17:49:50 +0800 CST  
这样的局面,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事件演变而成的。大凡一个朝代,总是要经历一个创立——兴旺——衰退直至灭亡的周期,当然,有的朝代从来就没有兴旺过就灭亡了,有的经历了衰退之后又会中兴一阵。诸葛亮出生前,整个社会已经暗无天日了,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中央政府无力应付,就通令全国,要求各地自行组织部队参加讨伐农民军的战争。刘备就是响应中央的号召,组织民兵参加讨伐黄巾军起家的。于是,各地涌现出许多打着拥护刘氏集团旗帜的分公司。


这些分公司理应在黄巾被剿灭之时就解散,但是,中央政府被宦官控制的局面没有解决,爆发了宦官和外戚的夺权之争。外戚的首领叫何进,原先是个屠夫,因为妹妹被立为皇后,他也得了个大将军的位子。东汉的皇帝怕外戚太聪明就要干政,知识越多越反动,立条规矩,在平民中挑选皇帝的老婆。杀猪出生的何进虽然不太聪明,而且可能是个文盲,但还是得到曹操、袁绍等一帮有志青年干部的支持。在曹操看来,对付几个宦官并不难,只要设个局,派几个士兵把他们抓起来,交给最高法院判个死刑就可以了。但何进不像曹操是一个读过很多书又亲自上过战场杀过人的有见识的人,只会杀猪,不会杀人,以为抓人、杀人都是大事情,是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下令驻守在西部边境的董卓率部人京,执行任务。


曹操料到天下从此就要大乱。果然这个命令泄密了,宦官抢先下手,杀了何进。曹操、袁绍得知大事不好,立即起兵诛杀宦官。以曹操和袁绍的兵力杀光宦官绰绰有余,顺便还把一些没长胡子的男人当做宦官杀了。但是,接到中央命令的董卓率部进京的进程不能逆转。


董卓不论外战还是内战都是外行,对边境少数民族作战,从来没有获胜的记录,讨伐黄巾打了败仗。只是因为在边境时打的败仗比别人少,才步步高升。对付敌人毫无章法的董卓,对付京中大员很有一套。


和董卓同时进京的部队不多,后续部队一时跟不上,董卓怕控制不了局面,就让士兵半夜出城,白天进城,三番五次,京中大员以为董卓兵强马壮,就把权力拱手相让。


大概董卓之前一直打败仗,士兵总是处于被追杀的状态,而这次的胜利又来得太容易了,没过完杀人的瘾,于是,就对老百姓大开杀戒。董卓一看士兵玩追杀老百姓的游戏很有趣,自己的手也痒痒了,就对京中大员下手。曹操、袁绍一看情况不妙,逃跑了。


逃到陈留的曹操已经积累了一些创办子公司的经验,就变卖家产,召集队伍,伪造中央文件,广发英雄帖,号召全国人民讨伐董卓。他的倡议受到了广泛的响应。毕竟,大家都是在讨伐黄巾的战争中一起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于是,一时英雄云集,十八路豪杰共同推举袁绍为盟军一把手。


但是,在各方面军司令员中,有的是来混个脸熟的,有的是来露个脸表示自己牢牢地掌握着辖区的主导权的,有的是来捞点政治资本的,有的大概是来取经的吧,因此,天天举行讨论会,然后是盛大宴会。只有曹操和孙坚等少数几个方面军司令真抓实干。孙坚的部队受袁术指挥,孙坚斩杀了华雄之后,袁术害怕部下功高震主,不供应军粮,节节胜利的孙坚部因缺粮临阵哗变,孙坚差一点被董卓的部队活捉。曹操自身力量不足,向总部提出了一些建议,总部不予理睬,自己率部冲了上去,结果被董卓的部将徐荣打败,损失惨重,自己也中箭负伤。


讨董大业不了了之,但是,各路小老板创办子公司的经验倒更加成熟了。各路老板本来多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官,于是都回去经营自己的公司了。袁绍回到渤海郡,韩馥回到冀州,袁术回到南阳。曹操是从中央逃出来的,没有被委任为地方官的简历,就几乎成了盲流。因受挫于讨董战役,损失惨重,好不容易到丹杨招了一些人,走到半道,大部分逃跑了。到了建平等地,部队才扩展到千把人,就驻扎在河内。当时,黄巾余党十多万人在魏郡、东郡一带非常踊跃,地方官没有办法对付,曹操率部进入东郡,打了个胜仗,占了块地皮。袁绍看见老同事立了大功,就向中央政府推荐他出任东郡太守。不久,黄巾军来进攻了,还好,黄巾军的军事素质实在不敢恭维,曹操取得了胜利。后来,曹操还和匈奴干了一仗,也胜了。


但是,和其他老板相比,曹操还是势单力薄。这时机会来了,一百多万黄巾余部大闹青州,兖州老大刘岱战死,部下鲍信派人请求曹操增援,并向中央政府推荐曹操担任兖州牧。曹操完胜,前来投降的士兵有三十多万,人口一百余万。


曹操对投降的黄巾军进行了整编,组成精锐部队,号称“青州兵”,在兖州建立了根据地。为了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曹操把皇帝弄到了许昌,开始了借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的政治生涯。


经过十来年的混战,大大小小的老板倒下了一批,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


孙子主张,老板能听我的意见,战之必胜,就留下来打工。如果不听我的,必定失败,马上走人。在孙子时代,兵法是热门。玩兵法虽然投入多,但见效快,获利比当今包装公司上市还丰厚,因此,玩兵法的大概比今天玩经济学的找工作还容易。善玩兵法的吴起,是个卫国人,先后在鲁、魏、楚三国都找到了很好的职位。当然,鼓吹要先用“仁义”或“天人合一”的思想武装君主的头脑再来争夺天下之类的理论家就不太好找工作了。



(未完待续,周五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未经作者许可,一律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06 17:49:50 +0800 CST  
孔子先后亲自上门被十几个老板面试,始终没有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孟子活了八十四岁还是个无业人员,老子一辈子安心于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庄子就在漆园里度过一生。孙子写成了《孙子兵法》之后,随意找了个实力雄厚的老板,把自己的兵法在实战中检验了一番,就结束了职业生涯。诸葛亮和孙子不同,实力雄厚的老板看不上眼,心目中理想的老板身无分文,就面临一个难题:如何为老板赚到“第一桶金”,再和实力雄厚的老板PK。


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孙子的书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于是,诸葛亮只有到历史和现实中去发掘。


秦朝以前的历史不必看了,所有的玩法都已囊括在孙子的著作中。 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是在秦朝末年,一帮既不是打工仔又不是老板的体制外年轻人,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开始了创业生涯。这次创业活动的带头人叫陈胜。


陈胜原先是个雇工,应征去北方当农民工。秦朝是一个讲效率的政府,正因为它的高效率,成就了兼并战国六雄的事业。它事事规定完成期限,而且不准有任何不能完成任务的借口。当陈胜和九百应征人员走到大泽乡的时候,天下大雨,道路被冲毁,肯定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按照规定,大家都要被杀头。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法律,但是,法律严酷到了连发生天灾还要处分受害人员的时候,老百姓只有造反了。陈胜、吴广一合计,反了。


陈胜凭着九百人拿着竹竿就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让有志青年热血沸腾,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席卷全国。


陈胜的公司开张不久,以身殉职了。不过,受陈胜的精神鼓舞迅速开办起来的项羽、刘邦等人的公司共同合作,让赵氏公司破产了。


项羽集团成为当时最大的公司。当时的组织结构非常古怪,虽然各家公司成立时并无相属关系,但大家都谦称自己只是子公司。大家都是兄弟,办事效率一定受影响。项羽想当大老板,但是,他的参谋长范增说,现在的流行语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国人品牌崇拜日甚一日,大家只认楚王子孙。陈胜之所以那么快破产了,是因为没有聘请楚家王朝的后人当老板。于是,外聘了一个楚王子孙、现任放羊娃当老板,称之为“楚怀王”。


楚怀王还算是个有见识的青年,他发现项羽过于残暴,一方面发布命令:“谁攻下咸阳,谁当关中王”。一面积极支持刘邦进军关中。当项羽忙于和秦朝的主力决战的时候,刘邦偷袭咸阳成功。项羽当然意识到关中是天下要害,也率领部队赶到咸阳,擅自废除楚怀王的命令。楚怀王属于空降部队,没有多少权力,刘邦敢于私下兼并他的部队,项羽在关键时刻当然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项羽同志可能是个半文盲。据司马迁说,项梁早年要求项羽学写字,项羽说,学那玩意干吗?一个人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不够吗?于是,要求学剑术,学了几天,又说:剑术只是一人敌,要求学万人敌。于是,学兵法,学了一半,又失去耐心。项羽天生胆略、力气超人,这样的领导,在争勇斗狠的时代可以一时占上风,但要长期经营,就可能缺乏战略规划了。果然,当刘邦进入关中与百姓“约法三章”收买人心的时候,他却放任士兵杀了几天人,烧了三个月的秦皇宫,最后,对破烂不堪的咸阳失去了兴趣,就载着到手的财富和美女向东方进发。有人劝他: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正是建立霸业的合适地段。但是,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同黑夜中穿了时尚衣服走路,有谁看见呢?那个年代,没有电视,不可能搞个新闻联播之类的节目,把自己的光辉形象传送到故乡人民的心目中。项羽同志这样想,也属正常。


项羽把楚怀王捧上皇帝的位置,打算自立为王。但是,各家义军的总司令意见很大,推翻秦朝是大伙的功劳,凭什么只有项羽可以称王?于是,把各路义军的总司令都封为王。刘邦功劳大,野心已经暴露,就把他封到了道路难于上青天的汉中,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这里也属于关中地带。而真正的关中地带,一分为三。秦朝的降将章邯被封为雍王,驻扎在刘邦的隔壁,防备刘邦偷袭。项羽在彭城也就是当今的徐州,建立了首都,任命自己为“西楚霸王”,认为自己不是兄弟们的领导,只是带头大哥。兄弟们高高兴兴地回到封地不久,项羽暗中派人杀了义帝——楚义帝的作用就是灭秦,现在秦灭了,还养他干吗?


义帝时代,国家体制类似西周。义帝一死,国家体制在半文盲项羽看来,可能以为是制度创新,实际上显得不伦不类。义帝在,大家虽然心中不和,但面上还保持了和气。天下没有共主,类似只有子公司没有总公司,维稳工作就更难做了。项羽虽然地皮最广,实力最强,拥有子公司老板级的粉丝最多,但是,缺乏作为大老板的合法性。只有带头大哥,没有领导,一些小老板发现又进入了自由竞争的时代。


最早动手的是刘邦,他率部偷袭了关中,并且越过函谷关与项羽争夺天下。论打架,刘邦显然还不是项羽的对手。这大概也是项羽当初敢于放弃关中的原因。在一次战役中,项羽只用三万人,打败了刘邦五六十万人。刘邦屡战屡败,士兵大量逃亡。好在函谷关是一道天然屏障,战事都在函谷关以东展开,驻守关中的萧何,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补充兵员和粮草。同时,刘邦利用项羽杀死楚义帝一事大造舆论,把自己包装成为楚义帝报仇的英雄,支持率持续上升。反观项羽,虽然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冷面杀手,但长年累月东征西战,战争资源不断被消耗,加之盟友不断反目成仇,终于无法支撑,以身首异处而告终。



(未完待续,下周一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未经作者许可,一律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08 17:29:00 +0800 CST  
孔子先后亲自上门被十几个老板面试,始终没有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孟子活了八十四岁还是个无业人员,老子一辈子安心于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庄子就在漆园里度过一生。孙子写成了《孙子兵法》之后,随意找了个实力雄厚的老板,把自己的兵法在实战中检验了一番,就结束了职业生涯。诸葛亮和孙子不同,实力雄厚的老板看不上眼,心目中理想的老板身无分文,就面临一个难题:如何为老板赚到“第一桶金”,再和实力雄厚的老板PK。


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孙子的书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于是,诸葛亮只有到历史和现实中去发掘。


秦朝以前的历史不必看了,所有的玩法都已囊括在孙子的著作中。 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是在秦朝末年,一帮既不是打工仔又不是老板的体制外年轻人,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开始了创业生涯。这次创业活动的带头人叫陈胜。


陈胜原先是个雇工,应征去北方当农民工。秦朝是一个讲效率的政府,正因为它的高效率,成就了兼并战国六雄的事业。它事事规定完成期限,而且不准有任何不能完成任务的借口。当陈胜和九百应征人员走到大泽乡的时候,天下大雨,道路被冲毁,肯定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按照规定,大家都要被杀头。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法律,但是,法律严酷到了连发生天灾还要处分受害人员的时候,老百姓只有造反了。陈胜、吴广一合计,反了。


陈胜凭着九百人拿着竹竿就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让有志青年热血沸腾,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席卷全国。


陈胜的公司开张不久,以身殉职了。不过,受陈胜的精神鼓舞迅速开办起来的项羽、刘邦等人的公司共同合作,让赵氏公司破产了。


项羽集团成为当时最大的公司。当时的组织结构非常古怪,虽然各家公司成立时并无相属关系,但大家都谦称自己只是子公司。大家都是兄弟,办事效率一定受影响。项羽想当大老板,但是,他的参谋长范增说,现在的流行语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国人品牌崇拜日甚一日,大家只认楚王子孙。陈胜之所以那么快破产了,是因为没有聘请楚家王朝的后人当老板。于是,外聘了一个楚王子孙、现任放羊娃当老板,称之为“楚怀王”。


楚怀王还算是个有见识的青年,他发现项羽过于残暴,一方面发布命令:“谁攻下咸阳,谁当关中王”。一面积极支持刘邦进军关中。当项羽忙于和秦朝的主力决战的时候,刘邦偷袭咸阳成功。项羽当然意识到关中是天下要害,也率领部队赶到咸阳,擅自废除楚怀王的命令。楚怀王属于空降部队,没有多少权力,刘邦敢于私下兼并他的部队,项羽在关键时刻当然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项羽同志可能是个半文盲。据司马迁说,项梁早年要求项羽学写字,项羽说,学那玩意干吗?一个人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不够吗?于是,要求学剑术,学了几天,又说:剑术只是一人敌,要求学万人敌。于是,学兵法,学了一半,又失去耐心。项羽天生胆略、力气超人,这样的领导,在争勇斗狠的时代可以一时占上风,但要长期经营,就可能缺乏战略规划了。果然,当刘邦进入关中与百姓“约法三章”收买人心的时候,他却放任士兵杀了几天人,烧了三个月的秦皇宫,最后,对破烂不堪的咸阳失去了兴趣,就载着到手的财富和美女向东方进发。有人劝他: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正是建立霸业的合适地段。但是,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同黑夜中穿了时尚衣服走路,有谁看见呢?那个年代,没有电视,不可能搞个新闻联播之类的节目,把自己的光辉形象传送到故乡人民的心目中。项羽同志这样想,也属正常。


项羽把楚怀王捧上皇帝的位置,打算自立为王。但是,各家义军的总司令意见很大,推翻秦朝是大伙的功劳,凭什么只有项羽可以称王?于是,把各路义军的总司令都封为王。刘邦功劳大,野心已经暴露,就把他封到了道路难于上青天的汉中,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这里也属于关中地带。而真正的关中地带,一分为三。秦朝的降将章邯被封为雍王,驻扎在刘邦的隔壁,防备刘邦偷袭。项羽在彭城也就是当今的徐州,建立了首都,任命自己为“西楚霸王”,认为自己不是兄弟们的领导,只是带头大哥。兄弟们高高兴兴地回到封地不久,项羽暗中派人杀了义帝——楚义帝的作用就是灭秦,现在秦灭了,还养他干吗?


义帝时代,国家体制类似西周。义帝一死,国家体制在半文盲项羽看来,可能以为是制度创新,实际上显得不伦不类。义帝在,大家虽然心中不和,但面上还保持了和气。天下没有共主,类似只有子公司没有总公司,维稳工作就更难做了。项羽虽然地皮最广,实力最强,拥有子公司老板级的粉丝最多,但是,缺乏作为大老板的合法性。只有带头大哥,没有领导,一些小老板发现又进入了自由竞争的时代。


最早动手的是刘邦,他率部偷袭了关中,并且越过函谷关与项羽争夺天下。论打架,刘邦显然还不是项羽的对手。这大概也是项羽当初敢于放弃关中的原因。在一次战役中,项羽只用三万人,打败了刘邦五六十万人。刘邦屡战屡败,士兵大量逃亡。好在函谷关是一道天然屏障,战事都在函谷关以东展开,驻守关中的萧何,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补充兵员和粮草。同时,刘邦利用项羽杀死楚义帝一事大造舆论,把自己包装成为楚义帝报仇的英雄,支持率持续上升。反观项羽,虽然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冷面杀手,但长年累月东征西战,战争资源不断被消耗,加之盟友不断反目成仇,终于无法支撑,以身首异处而告终。



(未完待续,下周一继续更新)


此文定时更新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


未经作者许可,一律不得转载!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08 17:29:00 +0800 CST  


作者:胡诌ABC 回复日期:2011-04-04 08:45:51

评完诸葛亮后,在来评西游记。


忙着呢。下班后天天像个向学生似的被逼着写字、画画,完成字画作业之后,才能点评一下诸葛亮。LZ此生的规划,是依次点评诸葛亮、西门庆、宋江、孙悟空、王守仁五大名人。预计耗时十年以上。鲁迅先生曾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LZ希望点评还没发出就OUT了。
楼主 梁柏梧  发布于 2011-04-11 11:56:47 +0800 CST  

楼主:梁柏梧

字数:199767

发表时间:2011-03-18 04: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5 03:42:38 +0800 CST

评论数:467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