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乱局---春秋时期各国乱局

4.庄公与崔杼之妻通奸
公元前548年,齐庄公六年。
春季,齐国的执政大臣崔杼率领军队攻打鲁国北部边境,报复上年孟孝伯攻打齐国。
鲁国国君鲁襄公很担心,准备派人向晋国报告,鲁国大臣孟公绰说:“崔子将要在齐国国内有大动作,心思完全不在攻打我国身上,一定会很快回去,担心什么?他来的时候不劫掠,使用民力不过份,和以前不一样。”齐国军队果然空手而归。
关于孟公绰这个人,在鲁国也是大大有名。在《论语。宪问》篇中,孔子对孟公绰有过评论: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白话是: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崔杼为什么会这样?连外国人都知道他准备杀齐庄公?这是有原因的。
齐国棠公(棠邑大夫,今山东省平度县)的妻子,是东郭偃的姐姐。东郭偃是崔杼的家臣。
有一年,棠公去世了,东郭偃为崔杼驾车去吊唁。崔武子看到棠公的妻子棠姜很美,便很喜爱她,让东郭偃替他把他姐姐为他娶过来。
东郭偃说:“男女婚配要辨别姓氏。您是我们齐国先君齐丁公的后代,下臣是先君齐桓公的后代,我们都是姜姓子孙,这可不行。”
但崔杼执意要娶东郭姜,东郭偃也只好答应帮忙,劝说他的姐姐嫁给了崔杼,于是崔武子就娶了棠姜。
齐庄公和崔杼的关系应该很铁,六年前就是崔杼帮齐庄公把公子牙一党的人全部清理掉,把他推到国君的位置上的。齐庄公上台后,崔杼大权在握,为执政大臣。
棠姜(也叫东郭姜)是个淫荡的女人,齐庄公和她私通,屡次到崔杼家去和东郭姜幽会,并且不把自己当外人,把崔杼的帽子作为礼物赏赐给别人。
庄公身边的侍者劝他说:“这样做不行,太伤人了。”
齐庄公说:“帽子上也没有写名字,难道只有崔杼有帽子?别人就没有帽子了?”崔杼由此怀恨齐庄公。
因为齐庄公乘晋国的动乱而攻打晋国,崔杼说:“晋国必然要报复。”想要杀死齐庄公来讨好晋国,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齐庄公鞭打了侍人贾举,后来又亲近贾举,崔杼就让贾举做自己的内应,让他找杀死齐庄公的机会。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7 11:53:57 +0800 CST  
5.崔杼弑庄公

齐庄公六年,五月,莒国由于上年且于战役的缘故,莒子到齐国朝见。十六日,齐庄公在北城设享礼招待莒国国君。崔杼作为执政大臣,理应参加这次招待宴会。崔杼推说有病,没有去参加。
十七日,齐庄公去崔杼家问候探病,乘机又想与棠姜幽会。
崔杼等的就是这个机会,骗齐庄公到他家里去,天罗地网已为他准备好了。
东郭姜进入室内和崔杼偷偷从侧门出去。留齐庄公一个人在屋子里。见东郭姜再也不出现了,庄公一个人等得无聊,拍着柱子唱歌。
侍人贾举禁止庄公的随从入内,自己走进去,关上了崔杼家的大门。
崔杼预先埋伏的甲士们一哄而起,要把齐庄公抓住杀掉。
齐庄公登上高台请求免死,众人不答应;请求和崔杼结盟,保证给他更大的权力,且保证不再和东郭姜见面,众人也不答应。请求回到太庙自杀,大家还是不答应。齐庄公实际上是想拖延时间等待救助兵,但阴谋没有得逞。
面对齐庄公的请求,大家回答说:“君王的下臣崔杼病得厉害。不能过来听您的命令。这里靠近君王的宫殿,我们根据命令巡夜搜捕淫乱的人,没听到有其他命令。”
齐庄公眼看谈判不成,准备跳墙逃跑。有人用箭射他,射中大腿,掉在墙内,大家一拥而上把他杀死了。
跟着齐庄公一起来的保镖们,共有八人,分别是贾举(和前面给崔杼做内应的贾举非是一人)、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八人都被崔杼的伏兵杀死。
齐国大臣祝佗父受庄公之命到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祭祀,完成任务回到国都,复命,还没有脱掉官帽,听说庄公被围困在崔杼家里,就赶去崔杼家里救援庄公,结果也被杀死。
申蒯,是一个管理渔业的官员,下班回家,听说庄公遇难,对他的家臣管家说:“你带着我的妻子儿女逃走,我准备为国君一死。”他的家臣管家说:“如果我逃走,这是违背了道义,会给您丢脸的。”就安排其他人护送家眷逃走,自己和申蒯一起到崔杼家里救助庄公,结果也被杀死。
崔杼又派人到平阴(今山东平阴县)杀死了庄公的死党,庄公的舅舅鬷蔑(庄公的母亲叫鬷声姬,鬷是庄公外公家的姓)。
汉代的刘向编著的《新序》这本书中,在《义勇》章中,记录了一个叫陈不占的人的故事,也是因庄公而死。原文:“齐崔杼弒庄公也,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匕,上车失轼。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遂往,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人曰:‘不占可谓仁者之勇’。”白话为:
“齐国的崔杼弑杀齐庄公,有个叫陈不占的人,听说庄公处于危难之中,打算去救庄公。去之前,内心害怕,吃饭时手握不住饭勺;出发前,上车时,站立不稳,手扶不住车上横木,浑身打颤。驾车的人说:‘你如此胆怯,跟着去有什么用?’陈不占回答说:‘为国君而死,是义;我没有勇气,是我个人的私事。不能因为我个人的私事而危害大义。’于是跟着大家一起去崔氏家里,替庄公报仇。到了以后,陈不占听到刀枪剑戟激烈的碰撞声音,见到血流成河的场面,不及战斗,惊恐而死。有人评论说:‘陈不占这个人真可称得上是仁者之勇。’”
这是一个为了大义而毅然赴死的人,虽然表现的比较胆怯,但他说的不“因私害公”的话,也流传千古。他能以死表达自己的意志,是所谓的“仁者之勇。”
齐庄公好勇,手下也聚集了一批著名的勇士,所以庄公遇难,齐国有很多勇猛之士,甘愿为庄公赴死。
刘向的《说苑。立节》篇中,也记载了从晋国流亡到齐国来的邢蒯的故事,原文如下:
“齐崔杼弑庄公,邢蒯瞶使晋而反,其仆曰:‘崔杼弑庄公,子将奚如?’邢蒯瞶曰:‘驱之,将入死而报君。’其仆曰:‘君之无道也,四邻诸侯莫不闻也,以夫子而死之不亦难乎?’邢蒯瞶曰:‘善能言也,然亦晚矣,子早言我,我能谏之,谏不听我能去,今既不谏又不去;吾闻食其禄者死其事,吾既食乱君之禄矣,又安得治君而死之?’遂驱车入死。其仆曰:‘人有乱君,人犹死之;我有治长,可毋死乎?’乃结辔自刎于车上。君子闻之曰:‘邢蒯瞶可谓守节死义矣;死者人之所难也,仆夫之死也,虽未能合义,然亦有志之意矣,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邢生之谓也。孟子曰:‘勇士不忘丧其元,’仆夫之谓也。’”
从晋国投奔而来得到齐庄公赏识的州绰,也有故事流传下来。
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写的《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五回“弑齐光崔庆专权 纳卫衎宁喜擅政”中,描述了州绰英勇战死的故事,摘录如下:
“州绰等在门外,不知门内之事。东郭偃伪为结好,邀至旁舍中,秉烛具酒肉,且劝使释剑乐饮,亦遍饮从者。忽闻宅内鸣钟,东郭偃曰:‘主公饮酒矣。’州绰曰:‘不忌相国乎?’偃曰:‘相国病甚,谁忌之?’有顷,钟再鸣。偃起曰:‘吾当入视。’偃去,甲士悉起。州绰等急简兵器,先被东郭偃使人盗去了。州绰大怒,视门前有升车石,磔以投人。偻堙适趋过,误中堙,折其一足,惧而走。公孙傲拔系马柱而舞,甲士多伤。众人以火炬攻之,须发尽燎。时大门忽启,崔成、崔疆复率甲自内而出。公孙傲以手拉崔成,折其臂。崔疆以长戈刺傲,立死,并杀偻堙。州绰夺甲士之戟,复来寻斗。东郭偃大呼:‘昏君奸淫无道,已受诛戮,不干众人之事,何不留身以事新主?’州绰乃投戟于地曰:‘吾以羁旅亡命,受齐侯知己之遇,今日不能出力,反害偻堙,殆天意也!惟当舍一命以报君宠,岂肯苟活,为齐、晋两国所笑乎?’即以头触石垣三四,石破头亦裂。”
当然以上为小说家言,不足为信史,但从一个侧面说明州绰等人愿为庄公死战,以报庄公的知遇之恩。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7 11:54:26 +0800 CST  
6.齐景公即位
听说庄公遇险,各路人马都纷纷赶到崔杼家的周围,庄公的死党参与战斗,也有一些大臣两不相帮,在观望形势。
晏婴站立在崔氏的门外边,也在观望。他的手下人说:“我们要加入战斗为国君而死吗?”
晏子说:“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凭什么去为他而死?”
手下人说:“我们逃跑吗?”
晏子说:“国君之死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要逃走?”
手下人说:“我们回家吗?”
晏子说:“国君死了,我能回到哪儿去?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用他的地位,来凌驾于百姓之上的?应当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是为了他的俸禄?应当保护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我就会为他而死;为国家而逃亡,那么我也会为他而逃亡。如果君主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不是他个人宠爱的人,有什么必要来担当这个责任?而且崔杼立了君主反而又杀死了他,我哪能为他而死?哪能为他而逃亡?但是又能回到哪里去呢?”
晏婴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念:君为社稷而死或流亡,为国家利益而死或流亡,则臣下也跟着去死或流亡;若国君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死而亡,则臣下大可以不必要跟着去死去亡,除非是他宠幸的人。这个观念和后代的愚忠绝对是两回事,也和后代的“朕即国家”是两回事。晏婴把国家和个人分得很清楚,即使你是国君,也不一定时时事事都代表国家。臣子只忠于国家,不忠于个人,这是相当先进的理念,和我们现代的观念相差无几。
在先秦著作中,这个观点很是流行。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中,有一段话: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真的有这些事件吗?’孟子答:‘史料中有这种记载。’宣王问:‘臣子犯上杀死君主,行吗?’ 孟子答:‘破坏仁的人叫做‘贼’,破坏义的人叫做‘残’,毁仁害义的残贼,叫做‘独夫’。(人们)只听说把独夫纣处死了,却没有听说是君主被(臣下)杀害了。’”
说明在战国时期这种思想还是很流行的。孟子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这样超前的观念,和后世的皇帝时代的专制思想相比不知先进了多少倍。
本书重点在于讲述各国的纷乱过程,对当时著名的思想家的思想的探讨、挖掘、总结、发挥、阐释、大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高大上的问题由熊某、刘某等人去完成,本人水平有限,本书就不过多的在这方面用心了,浅尝辄止,略加发挥,适可而止。
纷乱结束,庄公及其手下都被杀死,尘埃落定,崔杼家的大门打开了。此时晏子进去了,看见庄公的尸体,走上前去,把庄公的头枕在自己的大腿上而号哭,哭泣完毕,站起来,顿足三次以后才出去。这时当时的人对死人表示哀痛的动作,所谓“男踊女擗”,男人顿足,女人捶胸。
晏婴这样做,只是出于一个臣子对国君道义上的哀悼,并不表示晏婴支持齐庄公。
有人劝崔杼说:“一定要杀了他!”
崔杼说:“晏婴是百姓民心所向往之人,放过他,可以得民心。”
在《论语。公冶长》篇中,孔子曾经这样称赞晏子。“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白话为“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可见,后来的孔子对晏婴也是很赞赏的。
根据《论语。公冶长》篇的记载,庄公被杀后,齐国大臣陈文子(陈须无)也离开了齐国。
“子张问曰:‘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白话为:
“子张问孔子说:‘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可见陈文子也不满意崔杼弑君,也出国避难。明年,陈文子又回到了齐国,此是后话。
此事发生后,齐国的太史(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秉笔直书,记载说:“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崔杼弑其君),崔杼看太史这样写,很生气,命令太史作更改,太史不从,崔杼就杀死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还是这样写,崔杼又杀了这两人。太史还有一个弟弟又这样写,崔杼就没敢再杀了。太史的手下南史氏听说太史一家都被杀死了,拿着照样写好了的竹简前去,听到已经如实记载了,这才回去。
当时的史官据实而书,是有传统的。在59年前,公元前607年,晋国的大臣赵穿杀死了晋国国君晋灵公,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赵盾表示反对,太史说“你是我们晋国的执政大臣,要流亡出去而没有出越国境,回到都城以后又不把弑君贼治罪,不是你杀死国君还会是谁呢?”最后赵盾只得承担弑君恶名。后来孔子对此事也有评论。此事在晋国篇中有详细记录,可参看。
在《新序。节士》篇中,汉代的刘向记录此事说:
“齐崔杼者,齐之相也,弒庄公。止太史无书君弒及贼,太史不听,遂书贼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又嗣书之,崔子又杀之,死者二人,其弟又嗣复书之,乃舍之。南史氏是其族也,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将复书之,闻既书矣,乃还。君子曰:‘古之良史。’”
当时的史官都是世袭传承,能够坚持职业操守,不像后代的帝制时代,史官成为了皇帝手中的工具。
庄公的另两个宠臣卢蒲癸逃亡去了晋国,王何逃亡去了莒国。
齐庄公的宠臣闾丘婴用车子载着妻子,车厢用帷幔包裹起来,和庄公的另一个宠臣申鲜虞坐一辆车逃走。申鲜虞把闾丘婴的妻子推下车,说:“国君昏昧不能纠正,国君危险不能救驾,国君死亡不能以身殉,只知道把自己所爱的人藏匿起来,有谁会接纳我们?”
走到弇中(齐国都城临缁西南山中狭道),准备停下来休息。闾丘婴说:“崔氏、庆氏可能会派兵追我们。”申鲜虞说:“一对一,谁怕谁?”就停下来休息,头枕着马缰而睡,先喂饱马然后自己才吃饭,套上马车继续赶路。走出弇中,对闾丘婴说:“快点赶路,崔氏、庆氏人多,是不能抵挡的。”于是二人就逃亡到鲁国来。
齐国国内安定后,闾丘婴又回到了齐国。申鲜虞逃到鲁国后,在鲁国都城郊野外,雇人为齐庄公举办了盛大的悼念仪式。二年后,楚国人把他请到楚国,做了楚国的右尹之职。
崔杼杀死庄公后,没有把齐庄公的棺材殡于庙,放在北城门外。五月二十九日,草草安葬在士孙之里(非齐君祖坟地),没有按一个国君的礼节给他下葬,葬礼仅用四把长柄扇遮盖棺材,不清道,不警戒,陪葬用的是破车七辆,也没有用武器盔甲随葬。
五月十九日,崔杼作主,拥立了齐庄公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杵臼继任齐国国君,这就是历史上的齐景公。
崔杼自己出任宰相,让其死党庆封做左相,和国内的大臣们在齐国的祖庙---太公庙里结盟,说:“有不依附崔氏、庆氏的—”,此时,晏婴仰天长叹说:“婴如果不依附忠君利国的人,有上帝为证!”于是大家就歃血,共同拥立公子杵臼做国君。
五月二十三日,齐景公和大夫以及莒国国君结盟。莒国国君上月来齐国朝聘,正好赶上齐国的这次事变,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
齐景公的母亲叫穆伯姬,是鲁国大臣叔孙侨如(亦称叔孙宣伯)的女儿。二十七年前从鲁国流亡至齐国,在齐国的时候,齐国大臣叔孙还做介绍人,将叔孙宣伯的女儿嫁给了齐灵公,受到齐灵公的宠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公子杵臼,就是现在的齐景公。
这年五月,晋国国君晋平公带领大军渡过泮水(一说今山东省泰安县,一说今山东省聊城市),和十二国国家的国君在夷仪(今山东省聊城市西)会合,攻打齐国,以报复二年前齐国侵占朝歌(今河南省淇县)的那次战役。齐国人用杀死齐庄公这件事情向晋国解释,派隰鉏出面和晋国请求讲和。晋国人听说齐庄公已被杀死,同意讲和。
齐国大臣庆封带着大批的奴隶作为送给晋国的贿赂,来到诸侯联军中,将奴隶们男男女女分开排列、捆绑。除了送了大量的人口给晋国外,齐国还把宗庙里的祭器和乐器送给晋平公。从六卿、五吏、三个师的将领、各部门的首长、属官和留守的人都赠送财礼。齐国这次大出血,给晋国上上下下的官员都送了好处。
晋平公看到齐国这次服软的比较彻底,也就痛快的答应了齐国的求和。派大臣叔向给各诸侯国通报此事。
这年七月,晋国组织诸侯国君在重丘(今山东省聊城市)结盟,齐国新国君齐景公参加,齐国再次被迫臣服于晋国。
在这次会议上,晋国新上台的执政大臣赵武(亦称赵文子)对鲁国大臣叔孙豹(叔孙穆叔)说:“从今以后,战争恐怕可以稍稍停止了。齐国的崔氏、庆氏新近当政,将要和诸侯国改善关系。我和楚国的令尹子木(亦叫屈建,字子木)相熟悉。如果我们晋国恭敬地依礼行事,恰当地使用外交辞令与楚国往来,用来安定诸侯,战争可以是可以停止的。”果然两年后,在宋国大臣向戌的撮合下,晋、楚两国终于签订了和平盟约,北方战事渐消。
齐庄公也算是一代枭雄,网络了大批勇士。庄公遇难,众多勇士为他赴死,报答他的知遇之恩,难能可贵。但终因行事荒唐,最终落得个被乱军杀死的下场,也很悲哀。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7 11:55:16 +0800 CST  
六:崔杼被杀
崔杼杀死齐庄公后,把持了齐国的朝政。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庆氏家族的庆封和庆佐兄弟俩。崔、庆两家族是在二十七年前(公元前574年)共同对付国氏(国佐)、高氏(高无咎)两大家族中联手的,双方合作了二十多年,至齐景公上台时,两大家族已彻底的控制了齐国的朝政。一山不容二虎,权力到顶后两家开始互相倾轨,崔氏家族先被灭亡。
1.齐景公初登国际舞台
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元年。
七月份,齐景公、郑简公为了卫国国君卫献公的事情去到晋国替卫献公说情,(详情见卫国篇)晋国国君晋平公同时设享礼招待他们。
齐景公为什么会替卫国国君求情?
卫国国君卫献公十二年前从卫国流亡,齐国国君齐灵公对他进行了大力支持,把他安置在齐国的莱邑(今山东省龙口市),现在卫国的情况有所变化,卫献公于上年复国成功,但回国后又得罪了晋国,所以晋国把他抓了起来。齐景公刚刚上台,急于在国际上有所表现,并且卫国国君还是其父齐灵公扶持的人,所以才会和郑国国君一起到晋国替他求情。这样做还可以趁机和晋国多套套近乎,一举两得。
在这次享礼上,三个国家的国君和大臣一起上演了一出好戏,一出在春秋时期非常经典的“礼与诗”的外交大戏。
晋国国君晋平公做为主人,首先对齐、郑两位国君的到来表示欢迎,首先赋诗一首。这首诗叫《嘉乐》,是《诗经。大雅》中的一首诗。这首诗在今天的诗经中也叫《假乐》,全诗共四章,其中第一章云:“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意译为:丰度翩翩而又快乐的君子,拥有万众钦仰的美好政德。您顺应老百姓也顺应贵族,万千福禄自会从上天获得。上天保护您恩佑您授命您,更多的福禄都由上天增设。
清代研究诗经的学者魏源在《诗古微》中说:“《假乐》,美宣王之德也。宣王能顺天地,祚子孙千亿,卿士多贤,皆得获天佑所致也。”。这是晋国国君借此诗赞美齐、郑二国国君,把二国国君比做嘉乐君子(周宣王),会获得上天的福佑。
晋平公赋诗表达自己欢迎二位嘉宾的好意,在这种气氛融洽的外交场合中,显得文雅得体又风度潇洒。
齐国的大臣国弱(亦称国景子)做齐景公的傧相,看到主人赋诗,立马站起来代表齐国国君齐景公进行答谢。当然也是赋诗。他边唱边舞,赋了一首叫《蓼萧》的诗。
《蓼萧》,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该诗共四章,其中第三章云:“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恺)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恺)。”
意译为: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润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快乐非常心悦畅。如同兄弟情意浓,美德无瑕寿且长。
民国时期的学者吴闿生在《诗义会通》中评论此诗说:“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西周初年,国势昌盛,诸侯纷纷来朝,表示归附。周王也设宴招待,此诗就是在宴会上歌颂周王的乐歌。
这是齐国的大臣国弱以此诗来表示见到盟主,如同见到周天子,并且晋国和卫国是兄弟之国,应该看在周天子的面子上释放卫国国君。国弱赋此诗,一个意思是答谢,一个意思是替卫国国君求情,一箭双雕。
郑国的子展做郑国国君简公的傧相,待齐国的国弱下去后,立马上前,代表郑国国君郑简公发言,也赋了一首诗,这首诗叫《缁衣》。
《缁衣》是《诗经。郑风》中的一首诗。子展是郑国人,赋自己国家的诗歌,自然另有一种自豪感。该诗共三章,其中第一章云: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意译为:
“黑色朝服多合适啊,破了,我再为你做一袭。你到官署办公去啊,回来,我就给你穿新衣。”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关于此诗主旨历来有很大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此诗所要表达的是好贤、礼贤,反映出一种极强的矢志不回的精神;
一种认为这是写家庭亲情的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体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
不管是哪种说法,郑国的子展赋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希望晋国国君能看在齐国国君和郑国国君亲自来求情的面子上,同意两国所请,释放卫国国君。
两国的大臣表演完了,该晋国的大臣上场了。
面对两国的请求,晋国并不想马上释放卫国国君,但也不能当面拒绝,不然大家的面子上都不好看,怎么办呢?
晋国的大臣叔向有办法。
叔向此时是晋平公的傧相,他要晋平公向两位国君下拜,说:“寡君谨敢拜谢齐国国君安定我国先君的宗庙,谨敢拜谢郑国国君没有二心。”
叔向这个处理办法,简直是神来之笔。太经典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齐国的国弱赋《蓼萧》这首诗,其中第一章有这么几句:“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叔向故意把国弱赋诗的主要意思理解为第一章中的这几句,意在赞美晋国国君晋平公,言“晋侯有声誉,常处盟主之位,使晋国宗庙得安。”所以他才说“拜谢齐国国君安定我国先君的宗庙”,根本不理会齐国替卫国求情的意思。巧妙地把齐国国君求情的意思给挡回去了。
反正一首诗,你可以这样理解,我可以那样理解,所谓“诗无达诂”。
对郑国的子展所赋的《缁衣》,叔向也故意的理解为“郑国欲常进衣服、献饮食给晋国,以示郑国对盟主无二心。”所以他才让晋国国君拜谢郑国无二心,也巧妙的把郑国国君求情产意思给挡回去了。
在当时的享礼上,这样的互相赋诗对答可能不只一次,可能要进行好几个回合。
正式公开的享礼搞完后,齐国和郑国的两位大臣觉得没达到目的,还不甘心,又进行私底下的外交沟通。
齐国大臣国景子派晏婴私下找到叔向,对他说:“你们晋国国君在诸侯之中宣扬明德,担心各国的忧患而补正各国的过失,纠正他们不合礼法的做法,治理他们的祸乱,所以才能作为盟主。现在倾向臣下而逮捕国君,这怎么能行呢?”
叔向把晏婴的话又告诉了执政大臣赵武(赵文子),赵文子把这些话又转达给晋国国君晋平公。
晋平公列举出卫献公的罪过,派叔向又告诉齐、郑二国国君,解释晋国抓捕卫献公的理由,希望二国国君理解。
在另一次晋国国君给齐、郑两国国君举行的招待宴会上,齐国的国景子又在宴会上赋《辔之柔矣》这首诗,子展赋《将仲子兮》这首诗,晋国实在没办法,为了不伤二国国君的面子,晋平公于是就答应二国国君,同意让卫献公回国。
这真是一次艰苦的外交工作,二国国君总算没有白跑一趟,晋国终于同意释放卫献公。
齐景公第一次在国际活动中露面,就博得了一个好名声,也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
但晋国也没有痛快地就把卫国国君给放了,而是又向卫国收受了大量的好处,卫国还给晋平公送去了几个美妾,晋国在这年冬天十一月,才最终释放卫献公回国。此是后话。
公元前546年,齐景公二年。
春天,齐景公派大臣庆封(字子家)到鲁国聘问,他的车子很豪华漂亮。庆封可能是爱车一族,明年,他流亡到鲁国来,送给鲁国执政大臣季武子一辆马车,也很漂亮,“美泽可以鑑”,车身上的主要部件光滑的可以当镜子用。
鲁国的大臣孟孝伯(仲孙羯)对叔孙豹说:“庆封的车子,不也太漂亮了么!”叔孙豹回答说:“豹听说:‘衣饰和人品不相称,必然最终会得到恶果。’(原文‘服美不称,必以恶终’)漂亮的车子有什么用?”两人私下里对庆封评头论足,可能很是看不惯庆封的作派。
九十年前郑国国君郑文公杀其子公子臧时,左传的作者评论说“服之不衷,身之灾也。”并引《诗经。曹风。侯人》“彼己之子,不称其服”来评论公子臧穿着不恰当。和叔孙豹的评论意思差不多,看来当时的人对不合身份的穿着也是很反感的。事见郑国篇。
叔孙豹当年在齐国居住过一段时间,和齐国的很多大臣都是好朋友,这次庆封来鲁国访问,除了公开的国家间的活动外,叔孙豹作为朋友,设便宴招待庆封,庆封表现得很不恭敬。在宴会上,叔孙豹为他赋《相鼠》这首诗,他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相鼠》,是《诗经。鄘风》里面的一首诗。这首诗大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有人说此诗“嫌于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语言暴力,是《诗》“三百篇所仅有”。
原诗:“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意译:
“老鼠都有皮,人却不讲礼仪。人若没有礼仪,不去死还干什?老鼠都有牙齿,人却不知廉耻。人若不知廉耻,不去死还等什么?老鼠都有肢体,人却没有礼教。人若没有礼教,为什么还不快死?”
这么简单的一首诗,庆封都听不明白,可见庆封此人不但不学无术,还没眼色,可能平时颐指气使惯了,不会察眼观色,只会我行我素,大大咧咧,对别人的劝告和厌恶无感。
庆封在明年流亡到鲁国,还是叔孙豹宴请他,在宴会上为他赋诗,他还是照样不懂,简直是无可药救。此是后话。
这一年,晋国和楚国在宋国大臣向戌的奔走努力下,签订了全面的和平盟约,齐国做为一个大国,也在和平协议上签了字,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稳定时期,国际间的战争减少了,各国国内的矛盾迅速爆发,首先就是齐国发生了家族间的火併事件。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7 13:52:08 +0800 CST  
2.崔杼被杀,崔氏灭族
齐景公二年这一年,齐国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崔杼被杀,崔氏家族在齐国终被除名。
齐国的崔杼生下崔成和崔强二个儿子后,妻子就死了,又娶了东郭姜,生了一个儿子叫崔明。
关于崔杼娶东郭姜,还有一个有关占卜的小故事。
当初,在棠公去世后,崔杼执意要娶棠公的遗孀棠姜,也叫东郭姜,于是就进行了占筮。占筮的结果,得到《困》卦变成《大过》卦,齐国负责占筮的官员们为讨好崔杼,都说这个占筮结果很“吉利”。
崔杼不是太放心,又把这个占筮结果拿给齐国大臣陈文子(陈须无)看,陈文子看后,替崔杼断卦说:“丈夫跟从风,风坠落妻子,不能娶的。而且它的繇辞说:‘为石头所困,据守在蒺藜中,走进屋,不见妻,凶。’为石头所困,这意味前去不能成功。据守在蒺藜中,这意味所依靠的东西会使人受伤。走进屋,不见妻,凶,这意味无所归宿。”
崔杼说:“她是寡妇,有什么妨碍?死去的丈夫已经承担过这凶兆了。”于是崔武子就娶了棠姜。
陈文子断卦的依据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困》卦的第三爻,即《困》卦六三爻辞,此爻的原文是:“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这是一个很不吉利的卦,陈文子给他解释的也很清楚,但崔杼不信这个邪,被东郭姜的美貌所迷惑,非要娶到家中。
东郭姜是一个淫荡的女人,和齐庄公通奸,给崔杼带了绿帽子,前文已做过介绍,此不赘述。
在汉代刘向编著的《列女传。孽嬖》章节中有《齐东郭姜》一篇文章。兹录如下:
齐东郭姜者,棠公之妻,齐崔杼御东郭偃之姊也。美而有色。棠公死,崔子吊而说姜,遂与偃谋娶之。既居其室,比于公宫,庄公通焉,骤如崔氏,崔子知之。异日,公以崔子之冠赐侍人,崔子愠,告有疾不出,公登台以临崔子之宫,由台上与东郭姜戏,公下从之,东郭姜奔入户而闭之,公推之曰:“开余。”东郭姜曰:“老夫在此,未及收发。”公曰:“余开崔子之疾也,不开?”崔子与姜自侧户出,闭门,聚众鸣鼓,公恐,拥柱而歌。公请于崔氏曰:“孤知有罪矣,请改心事吾子。若不信,请盟。”崔子曰:“臣不敢闻命。”乃避之。公又请于崔氏之宰曰:“请就先君之庙而死焉。”崔氏之宰曰:“君之臣杼,有疾不在,侍臣不敢闻命。”公逾墙而逃,崔氏射公中踵,公反堕,遂弑公。先是时,东郭姜与前夫子棠毋咎俱入,崔子爱之,使为相室,崔子前妻子二人大子城、少子强。及姜入后,生二子明、成。成有疾,崔子废成,而以明为后。成使人请崔邑以老,崔子哀而许之。棠毋咎与东郭偃争而不成,成与强怒,将欲杀之,以告庆封。庆封,齐大夫也,阴与崔氏争权,欲其相灭也。谓二子曰:“杀之。”于是二子归杀棠毋咎东郭偃于崔子之庭。崔子怒,愬之于庆氏曰:“吾不肖,有子不能教也,以至于此。吾事夫子,国人之所知也,唯辱使者,不可以已。”庆封乃使卢蒲嫳帅徒众,与国人焚其库厩,而杀成、姜。崔氏之妻曰:“生若此,不若死。”遂自经而死。崔子归见库厩皆焚,妻子皆死,又自经而死。君子曰:“东郭姜杀一国君而灭三室,又残其身,可谓不祥矣。”诗曰:“枝叶未有害,本实先败。”此之谓也。
颂曰:齐东郭姜,崔杼之妻,惑乱庄公,毋咎是依,祸及明成,争邑相杀,父母无聊,崔氏遂灭。
以上所引为汉代刘向替东郭姜作的传,供读者参考。
东郭姜嫁给崔杼,带着前夫的儿子,名叫棠无咎,一起到崔家来,这是典型的“买一送一”。棠无咎年纪也大了,可以工作了,就和他舅舅---东郭偃(东郭姜的哥哥)一起辅佐崔氏,做崔杼家的管家,深得崔杼的信任。
崔杼的儿子崔成是长子,应该被立为崔氏家族的继承人。但因为身体有病,崔杼就把他继承人的地位给废掉了,而立了小儿子崔明(东郭姜所生)做继承人。
崔成请求在他们崔家的祖邑---崔邑(今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退休,崔杼答应了他的请求。
东郭偃和棠无咎不同意,说:“崔邑,是崔氏宗庙所在的地方,一定要归属于宗主。”他们当然是想把这个崔邑留着给崔明。毕竟崔明才是东郭偃的亲外甥,是棠无咎的异父同母弟弟。
崔成和崔强这亲哥俩很生气,要杀死这两个外来的家伙。
他们去找庆封帮忙,因为庆封和崔杼是死党,崔氏和庆氏合作了二十多年了,彼此很信任,所以这哥俩有困难去找庆封,告诉庆封说:“我们的父亲,他老人家的为人,您是知道的。现在在家里只听棠无咎和东郭偃的话,父老兄长们都说不上话。很怕有害于他老人家,谨敢向您报告。”
庆封说:“您哥俩先回去,我先考虑一下,看怎么帮你们。”暂时把这哥俩给打发走了。
庆封把这哥俩要求帮忙的事,告诉了自己的手下管家卢蒲嫳。征求他的意见。
卢蒲嫳说:“他崔杼,是国君的仇人。上天或者将要抛弃他了。他家里内部出了乱子,您担的什么心?崔家的削弱,就是庆家的加强。(崔之薄,庆之厚也)”庆封也就把此事丢下了。
过了几天,崔成和崔强又对庆封说起这件事。庆封说:“如果除掉这两个人有利于他老人家,一定要除掉他们。如有什么困难,我来帮助你们。”向兄弟二人拍胸脯保证一定会帮忙除掉二人。
得到庆封的保证,兄弟二人回家就开始准备动手了。
九月初五日,在崔氏家族的议事大庭里,崔成、崔强兄弟二人组织人手,把东郭偃和棠无咎二人给杀了。一时间崔氏家族内部乱了套,这二人的同党展开反击,崔家成了战场。
崔杼见自己家里内部发生内哄,很生气,但对自己的儿子也没办法,就负气出走。他的手下人都逃了,司机也跑了,找人套车,找不着。只好让养马的圉人负责套上车,让一个太监驾着车子出门,崔杼边走边说:“崔氏如果有福气,祸患仅仅停留在我身上还可以有救。”也去找庆封。
庆封说:“崔、庆是一家。这些人胆子怎么这么大?敢这样随便杀人?您先在我家住下,让我替您讨伐他们。”得到崔杼的点头许可,庆封明正言顺、大张旗鼓的组织人手去插手崔氏家族内部事务。
庆封就让管家卢蒲嫳领着甲士攻打崔氏家族。
崔强崔明兄弟俩加筑院墙据以防守,卢蒲嫳暂时没有攻下。
庆封发动国内的人们帮着一齐攻打崔氏家族,就一鼓作气灭亡了崔氏,杀了崔成和崔强,夺取了他家里全部的人口奴隶和财物。崔杼的妻子东郭姜也上吊自杀了。
卢蒲嫳回去向崔杼复命,并且为他驾车把他送回家。
崔杼到家一看,家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已空无一人,家不成家,自己已经无家可归了,于是也就上吊自杀。
这一切完全应验了当初占筮时所得出的结论:“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神奇,不由你不服。
崔杼的小儿子崔明在夜里躲在墓地里。
九月初六日,崔明逃亡到鲁国,从此在鲁国札下根来。
一年后,阴谋灭亡崔杼家族的庆封也被齐国大臣联合赶出齐国,崔、庆二大家族彻底覆灭。齐国人为齐庄公讨还公道,在国内发布悬赏求取崔杼的尸体,准备戮尸,但一时半会没有找到。
鲁国的大臣叔孙豹听说这件事情后,发表评论说:“一定能找得到。当初周武王有十个治世之臣,崔杼手下有这样的人吗?没有十个人的同心协力,不足以把崔杼妥善的安葬,不能安葬就一定能得到崔杼的尸体。”
过了不久,崔氏原来的一个家臣说:“把他的大玉璧给我,我献出他的棺材。”齐国果然找到了崔杼的尸体。
齐国人用崔杼的棺材装着崔杼的尸体放在大街上示众。崔杼虽然已去世一年多,但崔杼的尸体还没有完全腐烂,都城的人们都还能认出他来,都说:“这是崔杼的尸体。”
崔氏家族灭亡后,齐国朝堂的大权从此由庆封一人独掌。庆封又成为众矢之的。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7 13:53:04 +0800 CST  
七:庆封出逃
1.庆封当国
公元前545年,齐景公三年。
夏季,根据上年签订的和平盟约,晋国和楚国做为北、南方的盟主,分别接受两边的从属国的朝拜。
夏天,陈哀公、蔡景侯、北燕伯、杞文公、胡子、沈子、白狄等从属于楚国的南方小国国君到晋国朝见,这是根据在宋国结盟的盟约要求去晋国朝拜。
齐国国君齐景公也准备到晋国去朝拜。出行前,在朝堂上,庆封对大家说:“我国不从属于楚国,为什么要到晋国朝见?”庆封的意思一是没有必要,二是耗费钱财。因为前年已经去晋国访问过了。
齐国大臣陈文子(陈须无)反驳他说:“先考虑事奉大国而后考虑财货的消耗,这才是合于礼的。小国事奉大国,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就要迎合大国的意图,这也是合于礼的。我们虽然没有参加结盟,岂敢背叛晋国呢?三年前在重丘的结盟,我国可是参加了的,不可以忘记啊。您还是劝国君出访晋国吧!”
庆封做为齐国的执政大臣,不学无术,生活奢华,喜欢豪华马车,除了这些,还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打猎,二是嗜好喝酒,生活穷奢极欲。
他把朝政大权交付给他的儿子庆舍(亦称子之),带着他的妻妾财物,到他的管家卢蒲嫳家里,交换妻妾而没日没夜的喝酒。
在现代,有些人喜欢玩所谓的“换妻游戏”,好像是八十年代从国外传入中国的一种代表“自由、个性”的“先进”理念,殊不知,早在二千多年前,当时的贵族就已经在玩这种游戏,这只能是一种无耻、毫无道德底线的行为,早就被中国人所唾弃,何来的先进?人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可道德水平反而没有怎么发展,甚至是有所倒退,这也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困惑。
《左传》一书中,不但记录了庆封和卢蒲嫳二人玩“换妻游戏”,还记录了晋国的大臣祁盈家族的二个管家祁胜和邬藏二人也玩“换妻游戏”,最后二人也被祁盈处死。此事见晋国篇。
几天以后,齐国的官员们就改到卢蒲嫳家里来找庆封请示工作,卢蒲嫳家成了办公的朝堂。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庆封毕竟是执政大臣,有什么国家大事还得来请示庆封。
庆封发布了一项新的政策,就是让三年前因崔杼弑庄公受牵连而逃亡在外的人,如果能够检举揭发崔杼的馀党,前来投靠效力庆封,就允许他回国。
新政发布后,自然就有人来投靠。
第一个来投靠的人就是卢蒲癸。卢蒲癸是卢蒲嫳之兄,是齐庄公的拥虿,三年前因庄公被弑流亡去了晋国。他回来后做了庆封的儿子庆舍的家臣,受到庆舍的宠信,庆舍就把女儿嫁给了卢蒲癸。
卢蒲氏和庆氏的祖先都是齐国的公族,也就是说都是姜姓的后代。在古代同姓不婚是常识,所以庆舍的家臣对卢蒲癸说:“男女结婚要区别是否同姓,您却不避同宗,为什么?”卢蒲癸说:“同宗不避我,我为什么要避开同宗?比如赋诗时的‘断章取义’(原文:赋诗断章),我取我所需要的就是了,哪里知道什么同宗不同宗?”
后代经常讲的赋诗断章、断章取义的出处来源于此。
第二个回来的人是王何。王何与卢蒲癸是好朋友,三年前王何与卢蒲癸一起流亡,但王何没有去晋国,而是流亡去了莒国。现在卢蒲癸傍上了庆舍,就对庆舍说起王何而让他回来。
王何回国后也受到了庆舍的宠信。庆舍让他们二人拿着寝戈作为随身警卫,天天不离左右,非常信任二人。
实际上二人回国是想为庄公报仇。虽然崔杼已被杀,但庆封家族也是杀害齐庄公的帮凶,二人在等待机会。
第三个回来的人是闾丘婴。就是带着老婆和申鲜虞一起逃到鲁国的那个人。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7 16:19:00 +0800 CST  
2.齐国大臣联合反对庆封
齐国朝堂上,国家给卿大夫办公提供的福利之一,每天有公务餐,伙食标准有两只鸡。卢蒲癸和王何二人偷偷让主管伙食的官员把鸡换成鸭子。送饭的人知道了,把肉都拿掉而只将肉汤送上给官员们吃。卢、何二人正是想通过这种办法让大臣们对庆封有意见。
果然,子雅、子尾二人对伙食被克扣很有意见,在朝堂上公然鼓动大家反对庆封,齐国朝堂上暗流涌动。
子雅,也叫公孙灶,其父叫公子栾坚,他们家族也被称作栾氏。子尾,也叫公孙虿,其父叫公子祈高,他们家族也被称作高氏。他这个高氏和齐国的老牌贵族国氏、高氏不是一回事。子雅、子尾都是齐惠公的孙子,所以也把他们二人称作“二惠”。
庆封听说了子雅、子尾二人在朝堂上发布不满的话,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手下管家卢蒲嫳。
卢蒲嫳轻蔑地说:“这两个家伙,若把他们比成禽兽,我早就睡在他们的皮毛上了。”(食其肉而寝其皮矣)
庆封准备收拾子雅、子尾二人及其家族,派其党羽析归父(字子家,亦称析文子,十年前平阴之战时接到晋国大臣范宣子书信的那个人)联络朝中大臣,期望能够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析归父首先找到晏婴。晏婴不愿和庆封一伙走的太近,但也不想得罪庆封,就推脱说:“我手下的一批人不堪大用,我的聪明才智也帮你们出不了什么主意。但是,我也决不敢泄露你们的秘密,可以盟誓。”析归父见晏婴不愿合作,只好回去告诉庆封。庆封大度的说:“他已经这样说了,哪里还用得着盟誓?”
析归父又去联络另一个大臣北郭子车(亦称北郭佐)。子车也拒绝了,说:“各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事奉国君,这不是佐所能做到的。”
陈氏家族的陈文子(陈须无,陈氏家族的族长)对其子陈无宇(陈桓子)说:“祸难将要发生了,我们若是参与,能得到什么好处?”陈无宇回答说:“可以在庄街上得到庆氏的木头一百车。”陈文子说:“能谨慎地保住我们家族的地位就行了。”陈氏家族是子雅、子尾一伙的人,是共同反对庆封的,灭亡庆封后,陈氏家族也异军突起,趁机兴盛。
反对庆封的家族和人员有子雅、子尾、卢蒲癸、王何、陈氏家族、鲍氏家族,后来还有北郭氏、晏氏家族。已经形成了一个广泛的联盟。
卢蒲癸、王何在准备动手前,进行了占卜。他俩把占卜的结果拿给庆舍看,说:“有人为攻打仇人而占卜,请您给掌掌眼,看看结果会如何。”庆舍帮他们断卦说:“能够攻下,但必见血。”
一时齐国都城气氛阴沉,大家都觉得要有大事发生。反庆氏联盟已经秘密制订计划,决定要在国家举行的秋季大祭中展开行动。
面对严峻的形势,庆封全不在乎,这年十月,庆封居然带着一帮人到莱(今山东省龙口市)地打猎,陈氏家族的陈无宇(陈桓子)跟从。
十七日,陈文子秘密派人召唤陈无宇回去。反庆氏联盟准备趁着庆封不在国都里对庆氏家族动手。陈无宇向庆封请求回都城,说:“我的母亲病了,请求回去。”
庆封很关心陈无宇,替陈无宇为他母亲的病占卜,把占卜的结果拿给陈无宇看,陈无宇说:“这是要死的兆像啊。”捧着龟甲假装哭泣,庆封只好让他回去了。
庆封的侄子庆嗣(字子息)也跟着在莱地一起打猎,听到这件事,感觉陈无宇此时找理由回国都,有点奇怪,仔细一啄磨,感觉不对劲,自言自语地说:“大事不好,我们庆氏家族的祸难将要发生了。”他马上找到庆封,对他说:“我们得赶快回去,祸难必然发生在秋祭的时候,现在回去还来得及。”庆封觉得他大惊小怪,没把他这个侄子的话当回事,更没有改悔的意思。
庆嗣无奈地说:“完了,家族要灭亡了。能够逃到吴国、楚国就是侥幸。”
陈无宇带领自己的手下,快速的赶往都城。每到渡口,渡过河后,就破坏渡船,撤毁桥梁,阻止庆封随后的回城速度。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7 16:28:41 +0800 CST  
3.庆舍被杀
卢蒲姜是卢蒲癸的妻子,是庆舍的女儿,她觉得自己的丈夫最近行踪有点诡异,可能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可自己的丈夫瞒着不让自己知道,她对卢蒲癸说:“有事情而不告诉我,必然不能成功。”卢蒲癸拗不过她,就把他们的计划告诉了卢蒲姜。
卢蒲癸的这个行为是很危险的。让自己的老婆知道自己准备要杀她的父亲,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明智的行为。《左传》中记载过一个郑国的故事,当时郑国国君郑厉公要杀大臣祭仲足,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手下一个信任的大臣雍纠,雍纠回家就把这个事告诉了自己的老婆,他老婆正是祭仲足的女儿。最后女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祭仲足得到消息反而把雍纠杀死,郑厉公也不得不出逃国外。事见郑国篇。
卢蒲姜说:“我父亲性情倔强,如果没有人劝阻他,他可能反倒不会出来。请让我去劝阻他。”卢蒲癸说:“好。”
这又是一个奇葩的女儿。居然和丈夫一起谋害自己的亲爹。
十一月初七日,齐国举行国家的例行季节大祭---秋祭。典礼在齐国的始祖姜太公的庙里举行,庆封作为国家的执政大臣应该亲自主持,但他只顾享乐,正在外地打猎。祭祀仪式由其子庆舍主持。
女儿卢蒲姜告诉他,有人要在祭祀仪式上发动祸乱,而且劝他不要去参加。庆舍不听,说:“谁敢这么干?”(谁敢者?)
庆舍果然如他女儿所料的那样,不信邪,不听劝,非要去到太庙参加祭祀。
在这次祭祀活动中,麻婴充当祭尸,庆奊(绳)充当上献。这二人都是庆氏家族的党羽。
尸,是古代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子孙看不到已经仙逝的祖先的容貌,因此就用活人来扮演祖先,接受祭拜。这个扮演祖先的人就叫做尸或尸主。选择什么人做“尸”。在《礼记•曾子问》这篇文章中有记载:“孔子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同姓可也。’”在《仪礼•士虞礼》这篇文章中记载:“男,男尸。女, 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对于“尸”的人选,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此不赘述。
上献即上宾,亦叫宾长,是祭祀活动中的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负责在祭祀活动中洗爵,敬酒等事项,一般在国家官员中遴选。
卢蒲癸、王何手拿寝戈跟在庆舍的身边,庆氏家族的管家带领着庆氏家族的私兵身穿铠甲,全副武装,把太庙所在的王宫团团围住,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国家祭祀大典,也是一次全民狂欢的活动。反庆氏联盟的陈氏、鲍氏两家组织他们的养马人表演滑稽节目,把武装人员和武器装备偷偷藏在表演队伍中,闹哄哄地跟着表演团队在都城内巡演。
庆氏的私兵们怕战马受惊,战士们都脱下铠甲,把马腿系住,喝酒狂欢,同时跟着巡演队伍看戏,一直跟到鱼里(离王宫不远的一个街道名字)。
栾氏、高氏、陈氏、鲍氏四家的徒兵就趁乱穿上了庆氏家族的私兵脱下的的皮甲。
外面都准备好了,四家的战士都到了指定的位置,约定的时间也到了,子尾(公孙虿,高氏家族族长)从太庙的屋顶上抽出一根椽子,在门框上敲了三下,给在庆舍身边的卢、王二人发出信号。
卢蒲癸从后边用寝戈刺庆舍,王何用戈对他猛击,砍下了庆舍的左肩。庆舍在仓促间受到攻击,手上没有武器,他只能把祭桌上的俎和壶当武器,投向叛乱者。他用一只手攀着庙宇屋顶的椽子,想拉下来当武器,把整个屋顶都差一点掀翻,屋梁错位。可见庆舍此人的力气很大,可惜,双拳难敌四手,英雄无用武之地,地方狭窄,他虽然杀死了几个人,但与事无补,最终被杀死。
卢蒲癸等人就杀死了庆绳(祭尸)、麻婴(上献)。
齐国国君齐景公也在现场,看到打起来了,搞不清是怎么回事,非常恐惧,齐国大臣鲍国安慰齐景公说:“臣下们不是叛乱,是为您除去权臣,尊崇公室,恢复您的权利。”陈须无(陈文子)带着齐景公迅速离开现场,回到王宫,脱去祭服进了内宫,派人把齐景公保护起来。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7 16:29:05 +0800 CST  
4.庆封出逃
都城叛乱的消息,过了几天才传到莱地。庆封不得不中止打猎,匆忙赶回国都,在路上碰到报告动乱的人。
动乱发生十二天后,十一月十九日,庆封才赶回国都,但反庆氏联盟此时已牢牢的控制了都城,庆氏家族城内的势力已被清理干净。庆封进不了城,组织兵力攻打都城西门,没有攻下。回过头来又攻打北门,攻下了。
进城后,庆封组织兵力攻打王宫,没有攻下。此时反庆氏联盟的几大家族都集中在王宫,以王宫为据点坚守。
庆封从王宫中撤出来,列阵于大街上,请求和几大家族决战,几家没有同意。
庆封眼看大势已去,党羽尽除,回天无力。就回到家中,收拾细软,逃亡到了鲁国。
到鲁国后,庆封贿赂鲁国的执政大臣季武子,把一辆漂亮的马车献给季武子,这辆车子美丽光亮可以作镜子用。(原文:美泽可以鑑)
鲁国的大臣展庄叔见到这辆车子,发表议论说:“车很光亮,别人必然很憔悴,无怪乎他要逃亡。”意为庆封收刮民力,聚敛财富,不得人心,所以才会落得个逃亡的下场。
叔孙穆子(叔孙豹)又一次设便宴招待庆封。这次庆封是做为一个逃难者来到鲁国,和上年不一样。上年庆封来鲁国访问,代表着齐国,身份尊贵,是鲁国的重要贵宾。可他并没有一个逃难者的觉悟,在宴会中,不讲规矩,遍祭诸神。
在古代,在宴会举行前,一般都要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但在这种场合,叔孙豹是主人,要祭祀的话也要由主人来祭祀。庆封不知礼,越俎代庖,作为客人去行祭礼。另外,就算是作为客人祭祀,也要先祭祀叔孙家族的祖先,最起码的礼貌。可庆封还是一惯的大咧咧,遍祭诸神,完全没有祭祀的诚意。
叔孙豹大为不高兴,这个客人实在无礼。但也不好发作。老办法,让乐工为他诵诗,讽刺他,可庆封还是听不明白。叔孙豹又一次对牛弹琴。
上一次是为他赋诗,庆封不懂,叔孙豹事后想想,可能觉得是自己的声音太小,或者是自己的吐字不清,或者是庆封的耳朵不好使,庆封没听清楚。这一次,叔孙豹是把乐工---国家歌舞团的职业演员请来,特为他“诵”,不是“赋”哦。诵是大声的朗诵出来,不是唱出来,为的就是让你听的清楚明白,可结果才明白,他是真听不懂。做为一个贵族,在当时不懂诗,可是天大的笑话。
这次为他诵的是《茅鸱》这首诗。这是一首逸诗,不在今《诗经》三百首之中。但是意思就是讽刺一个人没礼貌。
不久以后齐国派人前来责备鲁国收留了庆封,庆封不得已,又从鲁国逃亡到吴国。吴国国君勾馀(也叫余祭)把朱方(今江苏省镇江市)这个城邑赏赐给了庆封,他聚集了族人住在那里,比以前更富有。
看来庆封此人有特殊的才能,在理财方面是个高高手,水平绝对超过现在的理财专家。
听说庆封在吴国又富于以前,鲁国的大臣子服惠伯(子服椒、孟椒)对叔孙豹说:“上天大概要让坏人富有的,庆封又富有起来了。”叔孙穆子说:“好人富叫做奖赏,坏人富叫做灾殃。上天恐怕是降灾于他了,将要让他们聚集而一起被杀尽吧!”
崔氏那次动乱,公子们各自逃亡,所以公子鉏逃到鲁国,叔孙还逃到燕国,公子贾在句渎之丘。等到庆氏灭亡,齐景公把他们都召了回来,为他们准备了器物用具并且发还给他们封邑。
齐景公还对齐国的大臣进行了封赏,封给晏子邶殿(今山东昌邑县)边上六十个城邑(指村落或居民点,非是大城大邑),晏婴不接受。子尾说:“富有,是人人所期望的。为什么您不要?”
晏子回答说:“庆氏的城邑很多,能满足他所有的欲望,所以才逃亡。我的城邑不能满足我的欲望,若加上邶殿,就能满足了。满足了欲望,离逃亡就没有几天了。若逃亡在外边连一个城邑都不能主宰。不接受邶殿,不是讨厌富有,而是恐怕失去富有。而且富有,就像布帛有一定宽度。给它规定幅度,让它不能改变。百姓,总是想生活丰厚,器用富饶,因此就要端正道德,而加以限制,让它不要不够,也不要过多,这叫做幅利。私利过了头就会败坏。我不敢贪多,就是所谓幅利。”
齐景公赐给北郭佐六十个城邑,他接受了。
赐给子雅城邑,他婉辞了大多数而接受了少数。
赐给子尾城邑,他接受之后又奉还了。齐景公认为子尾忠诚,所以子尾很得宠信。
把庆封的管家、死党卢蒲嫳流放到齐国北部边境。
十二月初一日,齐国人迁葬齐庄公,停棺在正寝。明年二月初六日,齐国人在北城外按照一个国君的礼节把庄公重新下葬。
庆封在吴国的庇护下,居住在朱方,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一待就是七年。
七年后,公元前538年,这年七月,楚国国君楚灵王在申地(今河南省南阳市)召开了一次有十三个国家参加的诸侯大会,过了一把当诸侯盟主的瘾。会后,楚灵王带领诸侯联军攻打吴国,派大臣屈申包围了庆封的朱方城邑。八月甲申日,攻下了朱方,抓住了庆封,把他的族人全部杀死,庆封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楚灵王准备当着诸侯联军的面,公开羞辱并诛戮庆封。楚国大臣椒举(伍举,伍子胥的祖父)劝阻说:“臣听说没有缺点的人才可以诛杀别人。庆封就因为违逆君命,才流亡到这里,他肯不吭一声地被杀戮吗?他有这么老实吗?如果他在临死前胡说八道,将我们楚国的丑事在诸侯中宣扬,到时候怎么办?为什么要公开处死他呢?秘密地把他杀了就完了。”楚灵王不听劝告,坚持要公开行刑。
楚国人让庆封背上大斧头,在诸侯军队中游街示众,并且让他喊话,自诉自己的罪行,要求他说:“大家不要学习我庆封,我杀死了我的国君,欺负国君的孤儿,越权和齐国的大夫结盟!”
庆封哪有这么老实?在游街示众时,他高声喊的话是:“大家不要学习楚共王的不孝儿子、并且还是庶子---公子围,他杀死了他的国君——他哥哥的儿子公子麇而取代他国君的位置,装模作样地来和诸侯盟会!”庆封把楚国国君楚灵王的老底给当众揭出来了,楚灵王本来想羞辱庆封,结果自己反受辱。
楚灵王赶快让人把他杀了,游街活动草草了事。
庆封出逃后,齐国的政权由子雅、子尾二人掌控,陈氏家族也乘势兴盛,齐国朝堂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的斗争。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7 19:56:46 +0800 CST  
八:栾氏、高氏二族被灭
庆封家族被灭亡后,齐国的执政大权则由“二惠”即 子雅(公孙灶、栾氏)、子尾(公孙虿、高氏)二人掌管。此时齐景公刚上台不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对国家大事还不能做主,所有的事由“二惠”做主。
1.高氏叛乱
公元前544年,齐景公四年。
景公时期,齐国的高氏有两支,一支是前面提到的子尾的后人(十年后和栾氏一起被灭族);一支是和国氏齐名的老牌家族。
老牌高氏的祖先叫高傒,谥号敬仲,为齐国上卿(春秋时期诸候的上卿是周天子任命,负有守国重任,有点类似今天的中央特派员)。高傒逝世后,其子孙世袭上卿之职,并兼守国之重任。
高傒生高庄子虎(庄为谥号,虎为名),高庄子虎生高顷子(顷为谥号),高顷子生高宣子固(宣为谥号,固为名)。
高固是齐惠公、齐顷公时的上卿。齐惠公五年(公元前604年),高固娶鲁宣公女叔姬为妻;
高固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高无咎,一个叫高厚。
齐灵公八年(公元前574年),因遭灵公之母声孟子谗言,高无咎被灵公驱逐,七月逃奔到莒国(今山东莒县)。高无咎的儿子高弱,为报父仇,在卢地(今山东长清西南)叛齐,后于十二月又降齐,事见前面文章。
高厚为齐灵公后期主政大夫。齐灵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54年)秋,庄公使崔杼杀死高厚。
高厚的儿子,就是高止。
夏天,高止(亦称高子容)代表齐国,参加晋国组织的公益活动,替杞国修筑杞国的都城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因为杞国是晋国国君晋平公母亲的娘家,也就是晋平公的舅舅家。所以晋国组织十一个诸侯国家为杞国筑城。
在工程进行间隙,有一天,高止和此次来参加筑城的宋国的大臣司徒华定一起去拜见晋国的大臣荀盈(亦称知伯盈),荀盈是这次筑城工程的主管。晋国大臣女叔齐(亦称女齐、女叔侯、司马侯,“女”同“汝”)作为傧相主持这次会见。
会见结束,客人出去后,女叔齐对知伯说:“这两位将来都不免于祸。齐国的高子容专权,宋国的司徒华定奢侈,都是使家族灭亡的人物。”知伯说:“为什么这么说?”女叔齐回答说:“专横之人就会很快及于祸患。奢侈之人将会仗着财力强大而胡作非为,最后会被反噬而死。专横别人就会要他的命,他将要及于祸患了。”果然,今年秋天,高止流亡到燕国;二十二年后宋国的华定流亡到陈国。此事见宋国篇。
九月,齐国的执政大臣公孙虿、公孙灶把高止流放到北燕国。初二日,高止离开齐国。《春秋》经是这样记载这件事,“齐高止出奔北燕”,说“出奔”,是由于高止有罪。高止喜欢生事,而且自己居功,同时又专横,所以才会祸难上身。
由于高止受到放逐,其子高竖在卢(今山东省长清县)地发动叛乱。
十月二十七日,闾丘婴(五年前庄公被杀时,闾丘婴和申鲜虞二人流亡至鲁国,前年回国)带兵包围了卢地。高竖说:“如果让高氏在齐国有后,我可以投降,把封邑交还给国君。”齐国人立了敬仲(高氏始祖高傒)的曾孙高酀(亦称高偃)为高氏后,以承高氏之祭祀,这是齐国人认为敬仲贤良,不应绝祀。
十一月二十三日,高竖归还了卢地而逃亡到晋国,晋国人在绵(今山西省介休县)地筑城,把他安置在那里。
公元前542年,齐景公六年。
执政大臣子尾(公孙虿)惧怕闾丘婴,想杀死他,春天,派他带兵攻打鲁国的阳州(今山东省东平县)。鲁国派人到齐国质问,为什么要无故出兵攻打鲁国?国际和平大会才刚过去三年,齐国为什么违约?
这年五月,子尾以鲁国来问罪的理由杀了闾丘婴,以此来向鲁国解释。闾丘婴的同党工偻洒(复姓工偻,名洒)、渻灶、孔虺、贾寅四人逃亡去了莒国。子尾又趁机驱逐了一批不听话的公子(齐景公的众兄弟)。十年后,子尾家族衰败,其子高疆被迫流亡,这些公子们才又回国。此是后话。
《左传》一书中,出现过很多只是一现的人名。比如上面提到的工偻洒、渻灶、孔虺、贾寅四人。没有事迹,没有留下语言。但把他们的名字记载下来也很有意义。后代的人修家谱,很多姓氏都把他们的祖宗上推到春秋时期,和《左传》里面的人物攀上关系,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姓氏流传久远,有着光辉的祖宗。《左传》作为正史,里面记录了大量的人物和姓氏,能够在《左传》里留下姓名,自非一般,更遑论在《春秋》经上留下姓名!比如说敝人姓牛,在《左传。文公十一年》传文里,宋国有一个大臣叫司寇牛父,我大可把此人当成我们牛姓的祖宗,说起来够源远流长。汉高祖和唐太宗也都从《左传》里面找祖宗。
公元前541年,齐景公七年。
三月,齐国大臣国弱(亦称国景子)代表齐国参加晋、楚两国在虢(今河南省荥阳市)地举行的和平会议。在这次会上,国弱的表现一般,郑国的大臣公孙挥评论他“心太软,替别人担忧”,将来也可能有祸上身。三十九年后,国弱的儿子国夏流亡鲁国。
齐国的国氏,和前面的高氏一样古老。据《左传》、《世本》所载,从公元前685年一直到公元前478年,齐国国氏共传了七代。
第一代国子,名叫国懿仲,与高傒是同时代的人。
第二代国子,名叫国归父(谥号庄,即国庄子),为国懿仲之子。
第三代国子,名叫国佐(谥号武,即国武子),亦称宾媚人(“宾”为别氏,“媚人”是媚邑大夫,媚邑在今山东禹城西北,国佐的封地),为国归父之子。历齐惠公、齐顷公、齐灵公三代。齐灵公九年(公元前573年)春,国佐被齐灵公指派的士华免杀死于内宫之朝。
第四代国子,名叫国弱,为国佐之幼子(国弱之兄为国胜,被灵公杀死)。其谥号为景,即国景子。齐景公元年(公元前547年),他作为齐景公的傧相,陪同齐景公出访晋国。在出访活动中,他两次赋诗,充分施展外交手腕,使晋侯答应释放被晋囚禁的卫侯。
第五代国子,名叫国夏,为国佐之孙(或为国胜之子,或为国弱之子)。其谥号为惠,即国惠子。为齐景公后期主政大夫之一。69年后,齐景公去世,国夏与高张(高昭子)立齐景公的幼子――孺子荼为君。公元前489年夏,陈乞(陈僖子)联合鲍牧及诸大夫发动政变,率领甲士杀入孺子荼宫中。国夏、高张率军救驾,被打败。国夏逃奔到莒,后又奔鲁避难。
第六代国子,名叫国书,为国夏之子,生活于齐悼公、简公时期。
最后一代国子,名叫国观,为国书之子,约生活于齐简公、平公时期(春秋结束于齐平公十三年,公元前468年)。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8 08:48:51 +0800 CST  
2.晋平公娶少姜
公元前540年,齐景公八年。
春天,晋国新上任的执政大臣韩起(亦称韩宣子)到齐国访问,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同时两国也将要结为婚姻国家,晋国国君晋平公要娶齐国国君齐景公的侄女儿---少姜,韩起此行兼行“纳币”之礼。(关于婚姻“六礼”的解释,见宋国篇)
韩起作为晋国的执政大臣,也是一个饱学之士,对《易经》深有研究,访问鲁国时,在鲁国国家图书馆里研究过鲁国收藏的原版《周易》,看人相面的水平享誉国际。访问齐国期间,齐国执政大臣子雅(公孙灶)私下和韩起见面聊天。子雅把儿子子旗(亦称栾施)叫来,让他拜见韩起,并请韩起给自己的儿子子旗相面。韩起看了子旗后,评判说:“这不是个能保住家族的人,行为不像个臣子,其言语动作很做作。”
子尾(公孙虿)也和韩起私下见了面。子尾同样把自己的儿子高强叫来拜见韩起,并请韩起给高强也相相面。韩起对他的评价像对子旗的一样。
齐国的大夫们听说韩起的相面后,大多讥笑他,认为他完全是在胡说八道。此时子雅、子尾都是齐国的执政,大权在握,他们的儿子前程万里,怎么可能保不住家族呢?只有晏婴相信韩起说的话,对大家说:“韩先生是个君子。君子之人讲诚信,他之所以这样说,一定有他的道理。”果然,十年后,子雅、子尾去世,他们的儿子子旗、高强接班,行事混乱。陈、鲍家族联合,将二人逐出齐国。此是后话。
四月,晋平公派大臣韩须(韩起的儿子,为晋国公族大夫,即中大夫,不是卿位的大臣)到齐国代晋平公迎娶齐景公的侄女儿少姜。
齐景公派大臣陈无宇(亦称陈桓子,此时也是齐国大夫,是上大夫,但非卿位的大臣)护送少姜,一直把她护送到晋国。
少姜嫁到晋国后,甚得晋平公宠爱,晋平公称她为少齐。
在当时,对女人的称呼,一般是称呼她娘家的姓。现在晋平公喜欢少姜,特意给他起个名字“少齐”,以国名为称,这是表示恩宠异于其他小妾。
晋平公认为齐国派来护送的人---陈无宇不是卿位的大臣,怠慢了少姜,就把回国途中的陈无宇在中都(今山西省介休县,一说榆次县)抓了起来。
少姜为他请求,说:“送亲的人地位应当相同于迎亲的人。由于害怕大国,我们齐国还是做了一些改变,派上大夫来护送。因此才发生了误会。”这个少姜很会说话,话说的也很委婉,他把晋国抓住陈无宇的事当做是误会。难怪晋平公会喜欢她。
这年十月,刚刚嫁给晋平公的少姜,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很不幸去世了。她一个年轻姑娘家家的,刚嫁过去就死了,去世的原因嘛,大家自可发挥想像。
晋平公作为霸主,这么喜欢的一个小妾去世了,连鲁国国君鲁昭公都准备到晋国去吊唁,走到黄河边上,晋平公可能觉得这样惊动一国诸侯,影响实在不好,就派大臣士文伯到半路上迎接并辞谢,说:“不是正式的配偶,请您不必光临了。”鲁昭公就半路回去了,但鲁国派执政大臣季孙宿继续前往晋国吊唁,送了很多助丧的礼品。郑国也派大臣吊唁且送葬。
晋国大臣叔向对晋平公谈论起陈无宇,说:“他有什么罪?君王派公族大夫迎亲,齐国派上大夫送亲,还说不恭敬,君王的要求也太过分了。我国自己不恭敬在先,反而把齐国的使者抓起来,君王的刑罚太偏了,这样怎么做盟主?而且少姜曾经为他说过话的。”
这年十月,晋国释放陈无宇回国。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8 08:53:30 +0800 CST  
3.晏婴论齐政
公元前539年,齐景公九年。
少姜深得晋国国君晋平公的喜爱,这对齐国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说明晋国国君喜欢齐女。少姜虽然死了,可齐国的女儿多的是,为发展两国关系,再嫁一个女儿过去,自然是齐景公的不二选择。
春天,齐景公派晏婴到晋国访问,请求继续嫁齐国女儿到晋国。晏婴在晋国的朝堂上,对晋国君臣以正式的外交辞令,说了如下一通话:
“寡君派遣我来晋国访问,让我带话说:‘寡人愿意事奉晋国国君,朝夕不懈,很希望能够按时节到晋国朝聘,然而由于国家多难,此次不能亲自前来。先君的嫡女(指少姜)有幸在晋君的内宫充数,照亮了寡人的希望,但她没有福气,过早地去世了,寡人很失望。君王如果不忘记先君的友好,加恩照顾我们齐国,使我们国家安定,求福于我们的先祖太公、丁公,让您的光辉照耀敝国,镇定安抚我们的国家,那么我们现在还有待嫁的先君的嫡女和其他姑姐妹若干人。君王如果不抛弃敝国,请派遣使者慎重挑选,作为您的姬妾,这是寡人的希望。’”
当然,这是当时正式的外交辞令,原文更精彩,备录如下,请读者参考。
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曰:「寡君使婴曰:『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不腆先君之適,以备内官,焜耀寡人之望,则又无禄,早世殒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顾齐国,辱收寡人,徼福于大公、丁公,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犹有先君之適及遗姑姊妹若而人。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嫔嫱,寡人之望也。』」
晋国执政大臣韩起派叔向作答,也以正式的外交辞令,说:“这正是寡君的愿望。寡君不能单独承担国家大事,还没有正式的配偶,由于在服丧期间(指为少姜服丧),因此没有敢向齐国提出请求。齐君有如此美意,这是对我们晋国的恩惠。如果加恩顾念敝国,安抚我们晋国,赐给我们一个内主(指未来再娶的齐国女儿将被立为正夫人),岂独是寡君,我们晋国所有的臣下都将受到她的恩赐,从我们晋国的始祖唐叔以下,都会尊崇赞许她。”
两国就这样敲定了联姻。订婚的事情确定以后,晏婴接受了晋国为他举行的宴礼,在宴礼上,叔向陪他饮酒,两人聊天,交谈甚欢。
叔向问晏婴说:“你们齐国的情况怎么样?”
晏婴回答说:“到了末世了,保不齐,我们齐国最后有可能属于陈氏(指陈敬仲陈完的后代,133年前从陈国流亡至齐国)。国君不爱护他的百姓,让他们归附陈氏。我们齐国过去有四种量器,豆、区、釜、钟。四升为一豆,各自再翻四倍(四豆为一区,则一区,十六升,一斗六升),以成为一釜。十釜就是一钟(就是六石四斗)。陈氏的豆、区、釜三种量器都加大四分之一,钟的容量就大了(五升为一豆,依次递加,则一钟就是八石,比公家的多出一石六升)。他用私家的大量器借出,而用公家的小量器收回。以此收买民心。山上的木料运到市场,价格不高于山上。鱼盐蜃蛤,价格不高于海边。我们齐国百姓的所得如果分为三份,两分归于国君,只剩一份维持衣食。国君的积蓄腐朽生虫,而老人们却挨冻受饥。国都的市场上,鞋子便宜而假肢昂贵。百姓有痛苦疾病,陈氏就厚加赏赐。他爱护百姓如同父母,而百姓归附如同流水。想要不得到百姓的拥护,哪是不可能的?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四人皆舜帝之后,陈国的祖先),他们跟随着胡公(陈国立国之始封君)、太姬(胡公之原配夫人,周武王之女),已经在我们齐国享受祭祀了。”
叔向也向晏婴讲述了晋国的末世景象,两人英雄所见略同,都为各自国家的公室势力衰弱担忧。
当初,齐景公要为晏婴更换住宅,说:“您的住房太靠近市场,低湿狭小,喧闹多尘,不适合居住,给您换到高爽明亮的房子里去。”
晏婴辞谢,说:“我的祖先就住在这里,下臣不足以继承祖业,住在这里已经很奢侈了。而且小人住的地方靠近市场,早晚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很方便,这是小人的利益,岂敢麻烦邻里大众为我造新房子?”
齐景公笑着说:“您靠近市场,知道物价的贵贱吗?”
晏子回答说:“既然以它为利,哪能不知道呢?”景公说:“市场上,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
当时,齐景公滥用刑罚,市场上有出卖假肢的,所以晏子回答说:“假肢贵,鞋子贱。”晏子已经将这个情况告诉过国君,所以跟叔向聊天的时候也谈到这个事。齐景公听后大为惊醒,就减省了刑罚。
《左传》的作者评论说:“仁人说的话,它的利益多么广大啊!晏子一句话,齐侯就减省刑罚,千万人受益。《诗》说,‘君子如果喜悦,祸乱庶几乎很快停歇’,(《诗经。小雅。巧言》,原诗‘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情况吧!”
晏婴来晋国访问时,齐景公为他扩建原来的住宅,迁移周边的邻居,将其住宅院落扩大。从晋国回来,新屋已经完工。晏婴拜谢齐景公后,就拆毁了新房,重新为邻居建造房屋,恢复如原来的一样,让原来的邻居都搬回来,并且对大家说:“俗话说:‘不是住宅需要占卜,惟有邻居需要占卜。’大家都已经占卜过邻居了,违背占卜不祥。君子不去做不合礼(指去俭即奢)的事情,小人不去做不祥的事情,这是古代的制度,我敢违背这个原则吗?”最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齐景公一开始不同意晏婴的做法,晏婴托陈无宇(陈桓子)代为请求,齐景公最终才同意。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8 13:47:52 +0800 CST  
4.偷梁换柱
根据晋、齐两国商定好的婚约,五月,晋平公派韩起到齐国迎接齐女。由于晋国此次是把齐女作为正夫人迎娶,所以派执政大臣韩起亲自去齐国,以示重视。
齐国执政大臣公孙虿(子尾)知道晋平公此次是娶正夫人,而且少姜此前也受到宠爱,齐国此次嫁过去的女儿一定会地位尊贵,所以他瞒着齐景公,把自己的女儿更换了公室的女儿,而把原来定下的公室的女儿另外出嫁到其他地方。来了一招偷梁换柱,瞒天过海。
晋国人当然知道这个事情,但也没有提出异议,韩起还是按计划迎娶了齐国的女儿。
有人对韩起说:“子尾欺骗我们晋国,您为什么接受欺骗呢?”
韩起说:“我们想要得到齐国的支持,而疏远齐国的权臣,齐国能够来和我们晋国交好吗?”
作为晋国当然可以睁一眼闭一眼,娶的是哪一位姑娘不重要,重要的是齐、晋两国通过结婚姻,能够巩固两国关系,这就足够了。
秋天,齐景公到齐国东部边境莒地打猎,七年前被流放在这里的庆封的管家卢蒲嫳进见,对着齐景公哭泣,请求说:“我的头发这么短了(余发如此种种),我老了,还能做什么危害国家的事情?”
齐景公说:“好。我回去和那两位(指子雅、子尾)商量商量,看能不能赦免你的罪过。”齐景公此时还是受制于“二惠”,对有些事情并不能完全做主。
齐景公打猎回去以后,把卢蒲嫳的事情告诉了子尾和子雅。子尾想要让他回到都城养老,子雅不同意,说:“他的头发虽短,心计却长,他也许还想着要睡在我们的皮上。”七年前卢蒲嫳说过“食其肉寝其皮”的狠话,到今天还被子雅记恨。
九月,子雅把卢蒲嫳又流放到北燕国,以绝后患。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8 13:49:57 +0800 CST  
5.齐景公纳燕简公
北燕国国君燕简公姬款有很多宠爱的人,想要废掉大夫们而立宠臣为大夫。这年冬季,燕国的大夫们联合起来杀死了简公的宠臣。简公害怕,逃亡到了齐国。《春秋》经记载说“北燕伯款出奔齐”,这是说他本人有罪。
北燕国,也是一个姬姓国。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的前身。春秋时期有两个燕国,一个是南燕国,姞姓,在今天河南省延津县一带,是个从西周以前就存在的古老的国家。北燕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今北京地区)后才成立的国家,始祖称燕召公。《左传》一书中对北燕国的事情记录的比较少。在《史记》一书中,有《燕召公世家》一篇文章,记录的内容与《左传》也不大相同。
燕简公在齐国住了三年后,齐景公谋求以武力把他送回燕国重做国君,此是后话。
冬季,执政大臣,“二惠”之一的子雅(公孙灶)去世。
齐国大臣司马灶和晏婴聊天,感概地说:“我们朝堂上失去了子雅,朝政将会更加混乱了。”
晏子说:“可惜啊!子旗(子雅之子)将来恐怕不能免于祸患,栾氏家族危险啊!姜氏一族越来越弱了,而妫氏(指陈桓子家族,陈国的国姓是妫)将要开始昌盛。惠公的两个子孙刚强明白(二惠竞爽),还可以维持姜氏,现在又丧失了一个,姜氏恐怕危险呀!”
子雅去世后,由其子子旗(亦称栾施)继承权力,继续做齐国的执政大臣。但子旗的行事作风霸道,与其父相差甚远,所以晏婴为公室担忧。陈氏家族在齐国越发得人心,缺少姜氏一族的制约,最后一定会削弱公室。
公元前538年,齐景公十年。
这一年楚国国君楚灵王攻打吴国,占领了吴国赏赐给庆封的城邑朱方,然后把庆封灭族。事见前文。
公元前536年,齐景公十二年。
十一月,齐景公到晋国访问,请求晋国同意齐国发兵攻打北燕国,把燕简公送回国内。
晋平公派士匄(范宣子)辅佐士鞅到黄河边上去迎接齐景公,这是合于礼的。晋平公同意了齐国对燕国动武。
十二月,齐景公发兵攻打北燕,打算把燕简公送回去。
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对此事的记载完全不一样,摘录如下:
“(燕)惠公元年,齐高止来奔。六年,惠公多宠姬,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大夫共诛姬宋,惠公惧,奔齐。四年,齐高偃如晋,请共伐燕,入其君。晋平公许,与齐伐燕,入惠公。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
《史记》里把燕简公当做燕惠公,把去晋国访问请求的人当做齐国大臣高偃,并且齐、晋共同出兵,终纳燕惠公回国,与《左传》完全不一样。未知孰是。
晏婴对齐国大臣议论说:“我们不会成功的。燕国已经新立了国君,百姓对新君没有二心。我们的国君贪财,身边左右的人阿谀奉承,办大事不讲信用,所以是不可能成功的!”
公元前535年,齐景公十三年。
正月,北燕国和齐国讲和,这是由于齐国的要求。齐国为什么反而主动求和?是齐景公接受了燕国的贿赂。
十八日,齐景公率领齐军驻扎在虢(今河北省任丘县)地。
燕国派人来齐军中求和,说:“敝邑知道罪过,岂敢不听从你们齐国的命令?请求用我们燕国先君的一些不太好的器物用来抵罪。”
齐景公身边受宠信的大臣公孙皙说:“接受他们的归服而退兵,等有机会再来攻打他们,这样也是可以的。”
二月十四日,齐、燕双方在濡水岸边结盟。
燕国人嫁了个女儿给齐景公,并送给齐国玉瓮、玉匣子、玉杯。齐国没有取得胜利而回国。送燕简公回国做国君的事也不了了之。齐景公为惠不终。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8 15:38:32 +0800 CST  
6.子旗、高强奔鲁
公元前534年,齐景公十四年。
七月初八日,执政大臣“二惠”之一的公孙虿(子尾)去世。
由于子尾的儿子高强(字子良)年纪不大,子旗(子雅之子,亦称栾施)想要代为管理高强家的家政,干涉高强家的内部事务。
七月十一日,子旗派人杀了高强的管家梁婴。
八月十四日,子旗在朝堂上驱逐了子尾的同伙公子成、公子工、公子车,这三个人都逃亡到了鲁国。三年后子旗被驱逐,陈无宇又将这三人接回齐国,此是后话。子旗做主为高强家立了新的管家。
高强的家臣说:“高强这孩子已经长大了,子旗却要帮忙管我们的家事,这是想要兼并我们。”把武器分发下去,准备攻打子旗。
陈无宇(陈桓子)以前和子尾关系相亲近,也把武器发下去,准备帮助高强的家臣们一起对付子旗。
有人把高强家准备发难的消息报告给子旗,子旗一开始不相信,又有几个人来报告。子旗有点相信了,准备去高强家里问个明白,又有几个人在路上向他报告,吓得他不敢再去高强家,转道去陈无宇家里,想问问陈无宇的意见。陈无宇穿好戎装正准备带领家兵出发,突然有人报告说子旗来访,就赶紧把武装散去,换上便服迎接子旗。
子旗问陈无宇对高强怎么看。
陈无宇回答说:“听说高强在家里把武器发下去准备攻打您,您听说了吗?”
子旗说:“我没有听说。”
陈无宇说:“您何不也把武器发下去?我愿意跟从您一起对付高强。”
子旗说:“您为什么要这样说?他还只是个孩子,我教导他,还恐怕他不能成功,我又宠信他为他立了管家。如果和他互相攻打,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先人?您何不去劝一劝他?《周书》上有话说:‘施惠于不惠的人,劝勉不受劝勉的人’(《尚书。康诰》,原话‘惠不惠,茂不茂’),这是说康叔能够作事宽大。高强虽然年轻不懂事,不惠不勉,但我不能和他一般见识,请您去劝一劝他吧。”
陈无宇听了很受感动,觉得有愧于子旗,对子旗行了叩头礼,真诚地说:“希望我们的先君顷公、灵公的在天之灵保佑您,我也希望您赐惠于我。”
在陈无宇的从中调解下,栾氏、高氏两家又和好如初。
齐惠公生了齐顷公、公子栾、公子高;齐顷公生了齐灵公,公子栾生了公孙灶(子雅),公子高生了公孙灶(子尾);齐灵公生了齐景公,子雅生子旗,子尾生了高强。所以齐顷公是子雅、子尾二人的伯父,齐灵公是二人的堂兄弟,所以陈无宇才说“顷、灵福子。”
公元前533年,齐景公十五年。
六月,齐国嫁了一个女儿给晋国的大臣荀盈(亦叫知盈,知悼子)。荀盈亲自到齐国去迎娶,但在回国的路上,荀盈却因病在戏阳(今河南省内黄县)去世,喜事变丧事。
冬天,鲁国大臣孟僖子(仲孙貜)到齐国聘问,这是两国关系冷冻二十年后的首次破冰。
公元前532年,齐景公十六年。
子旗、高强二人都喜欢喝酒,听信女人的话,招来了很多怨恨。三年前二家和好后,势力比陈氏、鲍氏强大,又讨厌陈氏、鲍氏。
夏季,有人告诉陈无宇说:“高强、子旗将要联合起来攻打陈氏、鲍氏。”同时把消息也告诉了鲍氏。
陈无宇为以防万一,把兵器分发给部下并且亲自到鲍氏家里联络,路上正好遇到高强喝醉了酒,在撒酒疯,驾车狂奔。
陈无宇到鲍氏家族见到了鲍国(鲍文子),鲍国也已经把武器发下去了,和陈无宇一样的打算。
两人派人去侦察高强、子旗两人的动向,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说这两人又准备喝酒。
陈无宇说:“他们将攻打我们的传闻看来不实。但即使不真实,一旦他们听说我们聚集了人手,分发了武器,也一定会找我们算帐,会驱逐我们。趁着他们在喝酒,抢先攻打他们怎么样?”鲍国自然点头同意。
这时候,陈氏、鲍氏两家关系非常和睦,共同进退,遂决定一起攻打栾氏、高氏,先发制人。
子旗、高强两人听说陈、鲍家族起兵,赶紧商量对策。高强出主意说:“先控制住国君。若得到国君的支持,陈氏、鲍氏还能蹦达到哪里去?”
于是子旗、高强就率领家兵攻打王宫的南门---虎门。想占领王宫,控制住齐景公,以号令齐国。
高强出的可真是一个馊主意。年轻人少不更事,不知道占领道义的制高点。攻打国君,只会引起更多人的反感,失去人心。他们这样做,正好给陈、鲍家族提供了机会,把陈、鲍两家推向国君一方,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
听说四大家族火併,晏婴穿着朝服带领着家兵,站在虎门外边保护国君。
四个家族都召唤他,他都不理睬。他的手下人说:“帮助陈氏、鲍氏吗?”晏婴说:“他们有什么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帮助?”“帮助栾氏、高氏吗?”晏婴说:“他们难道比陈氏、鲍氏更好吗?”“那么回去吗?”晏婴说:“国君被攻打,回哪里去?”
齐景公召见晏婴,晏婴进到王宫,和一批大臣保护着齐景公。
齐景公派大臣王黑打着国君的大旗---灵姑鉟,领兵和陈、鲍家族私兵一起去抵抗栾、高的军队。王黑出发前,齐景公进行了占卜,结果很吉利。
国君或大臣的旗帜有专用的名字。《左传》记载,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大旗叫蝥弧,晋国大臣赵简子的大旗叫蜂旗。齐景公的大旗叫灵姑鉟。
王黑作为一个大夫,使用国君的龙旗,有点不敢。为表示对国君的恭敬,请求将旗杆砍掉三尺,然后才敢领军出战。
五月庚辰日,在齐都城的西门---稷门作战,栾氏、高氏战败。
联军在齐都城大街---庄街又第二次把他们打败。
国内的人们追赶他们,又在齐都城东南门---鹿门再次击败他们。
子旗、高彊二人战败,被迫逃亡。
二人流亡到鲁国,陈氏、鲍氏两家分了他们的家产。
战后,晏婴对陈无宇说:“一定要把获得的栾氏、高氏家产交给国君。谦让,是德行的根本,对别人谦让叫做美德。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所以利益不能强行夺取,做事情想着道义,这才高人一等。道义,是利益的根本。积聚不当的利益就会产生妖害。不要让妖害积聚!可以让道义慢慢地生长。”
陈无宇听从了晏婴的话,把陈氏、鲍氏的家产全都交给齐景公,并请求在齐国东部边境城邑莒地养老退休。
齐景公把莒地旁边的城邑赐给陈无宇,他也辞谢了。
齐景公的母亲穆孟姬出面为他请求,请将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赏赐给陈无宇。陈氏在齐国开始进一步昌大。
陈无宇召回了十年前子尾杀死闾丘婴时被子尾逐出的群公子,以此来取得齐国公族的支持。
首先召回了公子山。陈无宇私下准备了帷幕、器物、从者的衣服鞋子,并把他流亡前的采邑棘(今缁博市境内)地还给了子山。
召回的第二个人是公子商,把他以前的封邑也还给了他。
召回的第三个人是公子周,把夫于(今山东省邹平县)给了他。
让三年前被子旗逐出的公子城、公子公、公孙捷回国,并且都增加了他们的俸禄。凡是公子、公孙中没有俸禄的,私下把陈氏自己的封邑分给他们。对国内贫困孤寡的人,私下给他们粮食。
他说“《诗经》中有诗说,‘施予賞賜奠定周朝。’(《诗经。大雅。文王》句,原诗‘陈锡载周’)这就是能够施舍的缘故。齐桓公因此而成为霸主。”
陈氏家族的举措在160多年后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陈氏家族最后取代姜姓的齐国,兵不血刃地把一个国家窃为己有。所以后来庄周在《庄子•胠箧》这篇文章中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冬季,鲁国的大臣叔孙婼(叔孙昭子)从晋国访问归来回到鲁国,鲁国的大夫们在朝堂上都上前向叔孙婼问安,刚从齐国流亡来的高彊也上前问好,进见以后就退了出去。
叔孙婼看到高强离开后,趁机对鲁国的大夫们上了一课,说:“做一个人的儿子不能不谨慎啊!十三年前,齐国的庆封逃亡,子尾接受城邑之后,又稍稍奉还给了国君一部分,齐国国君认为他很忠诚,因而很宠信他。三年前子尾临死时,在王宫中得病,坐上车子回家,齐国国君亲自给他推车。他的儿子高强不能继承父业,因此今天才在我们这里。忠诚是美德,他的儿子不能继承,罪过就会延及到他的身上,怎么能不谨慎呢?丧失了他父亲的功劳,丢掉德行,宗庙闲旷而无人祭祀,罪过也延及到他的身上,不也是祸害吗?《诗经》中有诗说,‘祸乱不生于我前,祸乱不生于我后。’,(《诗经。大雅。瞻卬》句,原诗‘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说的就是这个吧!”
高强后来从鲁国去了晋国,投靠了晋国的中行氏家族,在中行氏叛乱时,高强和晋国的籍秦二人被晋国军队在潞之役中俘虏处死。当然,这是38年之后的事情了。
这一年,晋国国君晋平公于七月去世。齐景公派大臣国弱代表齐国参加晋平公的葬礼。
栾氏、高氏衰败后,齐国的政治大权终于回到了齐国国君齐景公的手中。齐景公任用大臣晏婴、陈无宇、鲍国等人,开创了齐国政治的新局面。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8 15:39:18 +0800 CST  
九:齐景公理政当国
齐景公做国君十六年后,掣肘的大臣终于被消灭,从此,齐景公开始真正的执掌齐国,在位时间前后长达五十八年。此后四十二年间,齐景公做了不少享誉国际的大事。景公后期,齐国搅动地区风云,拉拢卫、郑、宋、鲁诸国一起反抗晋国的霸权,齐国俨然中兴,可惜终归也是昙花一现。
1.景公聘晋
公元前531年,齐景公十七年。
这年秋季,国弱代表齐国参加了晋国人在厥慭(今河南省新乡市)组织召开的诸侯大会,晋国为此会的目的是商量救援蔡国。最后也不了了之。
这一年,晋国新国君晋昭公上台。
公元前530年,齐景公十八年。
春季,齐景公派大臣高偃率领军队把燕国国君北燕伯款送到唐(今河北省完县)地,这是国因为唐地的人愿意接纳他。燕简公在齐国待了十年,此年终于回国定居,但再想回燕国都城坐上国君的宝座就不太可能了。
这一年齐景公、卫灵公、郑定公到晋国去,朝见晋国新国君晋昭公。
晋昭公举行国宴招待齐景公,晋国大臣荀吴(亦叫中行吴、中行穆子)作为傧相赞礼。在这次宴会上,两国国君举行了投壶游戏。
在当时的宴礼中,不但有献酒、赋诗、酬酢、侑酒等正式活动,有时还安排娱乐活动,如射箭、投壶等游戏。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的传文中,记载了鲁国国君鲁襄公举行宴礼招待晋国大臣士鞅(亦称范鞅、范献子,范宣子士匄之子),在宴会上双方玩射箭游戏。此次,晋、齐两国国君玩投壶游戏。
春秋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投壶既是一种礼仪,又是一种游戏。《礼记》、《大戴礼记》都有《投壶》篇专门记述。投壶礼举行时,宾主双方轮流以无镞之矢投于壶中,每人四矢,多中者为胜,负方饮酒作罚。
在这次游戏中,晋国国君晋昭公先投,荀吴在一旁加油鼓劲,说:“有酒像淮水流,有肉像山丘。寡君投中壶,统帅诸侯。”(原文:“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晋昭公投中了。
实际上,在投壶的游戏中,是不需要编诗加油,更不需要以此来愚意什么,这只是纯粹的娱乐而已。
轮到齐国国君齐景公投。他看到晋国的大臣为他的国君大拍马屁,他举起矢,自己给自己鼓劲,也编了一首诗,说:“有酒像渑水流,有肉像山陵。寡人投中壶,代君兴盛。”(原文:“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也投中了。
晋国大臣伯瑕在旁边观看,见到这种情况,对荀吴说:“您说的话不恰当。我们本来就是诸侯霸主。投壶中与不中,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更没什么了不起,与是不是诸侯霸主一点关系也没有。齐君认为我们国君软弱可欺,回去以后不会再来我们晋国朝聘了。”
荀吴说:“我国军队统帅强而有力,士兵在战场上争先恐后,我军现在和从前一样强大,齐国有什么可怕?”
齐国的大臣公孙傁听到了晋国大臣之间的对话,恐怕时间长了会闹出什么不愉快,就快步走到齐景公身边,说:“天晚了,国君您也很累了,可以结束了!”就和齐景公一起出去了。
本来是一场快乐的游戏,可由于晋国的傧相(主持人)荀吴说出不恰当的祝福语,导致齐国国君心生二心。在外交场合一定要慎言慎行,自古皆然。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9 09:02:07 +0800 CST  
2.平丘之会,齐国叛晋
公元前529年,齐景公十九年。
秋天,晋国组织十四个国家在平丘(今河南省封丘县)召开诸侯大会。齐国国君齐景公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会议是晋国国君晋昭公上台以后第一次召开诸侯盟会,目的就是重温以前的盟约,威胁有二心的诸侯,巩固晋国的霸权。
在这次会议上,晋国人提出要重温过去的盟约,齐景公不同意。
重温过去的盟约,就是把以前签订的盟约拿出来在祭台上当着神灵再重新读一遍,各国再签一次字认可,是一种简化版的结盟仪式。
这次会议晋国人请动了周天子派人参加。晋国还是打着“尊王”的旗号行事,占据着道义制高点。
晋昭公派叔向告诉周王室的大臣刘献公,对他说:“齐国人不肯结盟,怎么办?”晋国想用周天子的名头压齐国人同意。
刘献公回答说:“结盟是为了让各国都讲信用。晋君如果讲信用,诸侯又没有二心,有什么好担心的?用正义的文辞告诉他们,用武力监督他们,虽然齐国不同意,晋君的功绩也会很多。天子的卿士带领天子的军队,‘大车十辆,在前面开路’(《诗经。小雅。六月》句,原诗“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只听凭晋君决定。”刘献公的意思很清楚,齐国若不肯听从,就以武力教训他们,我们周朝是坚定的支持你们晋国,有什么好怕的?
得到周天子这边的支持,晋昭公心里底气更足,又派叔向到齐国人的驻地展开外交斡旋,叔向说话软中带硬,有理有节,暗含威胁,逼迫齐景公不得不同意重新结盟。
叔向说:“各诸侯国请求结盟,已经都明确表态了。现在只有齐君以不结盟为有利,寡君请求你们齐国人也同意。”
齐国人回答说:“诸侯霸主讨伐三心二意的国家,这才需要重温过去的盟约。如果都能听从命令,哪里需要重温旧盟?”
叔向说:“一个国家的衰败,有了确定的目的而没有贡赋的标准,事情就不能正常。有了贡赋标准而没有一定的礼节,就会失去上下的次序。有了礼仪而没有威严,虽有次序也不能恭敬。有了威严而不能显著,虽有恭敬也不能昭告神明。不能昭告神明而失去了恭敬,各种事务没有结果,这就是国家败亡的原因。因此上古明王的制度,让诸侯每年聘问以记住自己的职责。每隔三年朝觐一次以演习礼仪,六年而一会以表现威严,十二年而结盟以显示信义。使各国在友好交往中记住自己的职责,用等级次序来演习礼仪,向百姓表现威严,向神明显示信义。从古以来,一直没有缺失。存亡之道,常常由这里开始。晋国按照礼仪而主持结盟,惟恐不能办好,谨奉结盟的牺牲而展布于齐君之前,以求得事情的良好结果。齐君说‘我一定要废除它,何必结盟呢?’请齐君再考虑一下。寡君好做最后的决定。”
叔向讲的这一套上古的朝聘制度,在当时来说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执行。但不妨把它拿出来说事,以做为晋国要求结盟的理论依据。
齐景公听了叔向的话,感觉到如果不同意晋国有可能动武,有点恐惧,派人回答说:“小国说了话,大国加以决断,我们岂敢不听从?已经知道了你们的意思,我们会恭恭敬敬地前去,时间迟早听任晋君的决定。”
叔向对晋昭公说:“诸侯国对晋国有嫌隙了,不能不向他们显示一下威力。”
八月初四日,晋国检阅军队,建立旌旗而不加飘带。
初五日,受阅部队又加上飘带。军容更加威武。诸侯都感到畏惧。
初七日,各国诸侯在平丘一起会盟,这是由于齐国顺服了。
这次齐国想和晋国叫板,但在晋国强大的武力面前,齐国暂时屈服。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9 09:02:45 +0800 CST  
3.齐景公伐徐国、莒国
公元前528年,齐景公二十年。
春天,鲁国大臣季孙氏的家臣南蒯在鲁国发动叛乱,最终失败而带着鲁国的一个城邑费(今山东省费县)逃亡到齐国。
有一天,南蒯侍奉齐景公喝酒,齐景公骂他说“你这个叛徒!”南蒯回答说:“下臣是为了想要重振鲁国公室。”
齐国大臣子韩皙说:“你一个家臣,却干涉鲁国公室的事情。这不是你一个家臣该管的事,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
齐景公不义南蒯所为,派鲍国(鲍文子)送还费地给鲁国。
这一年十二月,莒国发生动乱,莒国大臣蒲馀侯(亦称兹夫)杀死莒国国君莒郊公之弟公子意恢,莒郊公逃亡到齐国。莒国大臣公子铎又从齐国迎回此前流亡到齐国的另一个公子---公子庚舆做莒国国君,这就是莒共公。
齐景公派大臣隰党(隰朋之后)、公子鉏二人率军帮助送莒共公回国。莒共公回国后向齐国割让了大片土地。
公元前526年,齐景公二十二年。
春天,齐景公发兵进攻徐国。
二月十四日,齐军到达蒲隧(今江苏省睢宁县)。徐国人求和,徐国国君和郯国、莒国二国国君一起朝见齐景公,四国在蒲隧结盟,齐国在东方小国中确立霸权。徐国贿赂给齐景公甲父之鼎,齐国退兵。
公元前523年,齐景公二十五年。
五年前由齐国帮助回国做国君的莒共公对齐国不礼貌,这年秋季,齐景公派大臣高发率军攻打莒国,莒国国君莒共公从都城逃亡到纪鄣(今连云港市赣榆区)。
高发派孙书(陈无宇之子,字子占)带领一支军队进攻纪鄣。
当初,莒国有个女人,莒国国君杀了她丈夫,她就成了寡妇。等到年老,寄居在纪鄣,一直等机会报复莒国国君。她偷偷的纺线搓绳,量了纪鄣城城墙的高度然后把绳子收藏起来。等齐军攻城时,就把绳子一头拴在大树上,一头扔出城外。齐国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主帅孙书,孙书派士兵在夜里攀绳登城,登上城墙的有六十个人,绳子断了。军队击鼓呐喊,城上的人也一起呐喊。莒共公害怕,打开纪鄣城的西门逃跑。
七月十四日,齐军进入纪鄣。齐国教训完莒国后退兵。
这个老夫人为替丈夫报仇,隐忍几十年,终于大仇得报。清朝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这本书中,把莒国的这个老夫人列入上品---有节行的女人之列。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9 09:03:21 +0800 CST  
4.公孙青不辱使命
公元前522年,齐景公二十六年。
秋天,齐景公派大臣公孙青(字子石)到卫国聘问。已经走出国境,此时卫国发生了动乱,卫国大臣齐豹杀死了卫国国君的哥哥孟絷,卫国国君卫灵公也从国都逃亡到了一个叫死鸟的地方。
公孙青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是继续访问还是掉头回国?派人回去请示齐景公。齐景公说:“卫侯还在卫国境内,还是卫国的国君,继续完成你的使命。”
于是公孙青就直接到了死鸟。虽然卫国国君此时比较狼狈,但公孙青还是按照正常的聘问礼节完成了这次外交事项,得到了卫国国君卫灵公的赞赏。
卫国国内的事情平定后,卫灵公特地派人到齐国,对齐国国君齐景公表示感谢,并对公孙青也进行了表扬。当时齐景公正和齐国大臣们在一起饮酒,听说此事,很高兴,有点飘飘然,提议所有人共饮一杯,并对大家说:“我们齐国有这样能干的官员,都是你们大家的功劳啊,请满饮杯中酒。”
此时,一个叫苑何忌的大臣站起来唱反调,批驳齐景公说:“大家参与了对公孙青的赏赐,必然会涉及对他的责罚。在《康诰》上说,‘父子兄弟,罪过互不相干’何况在群臣之间?下臣岂敢贪受君王的赏赐来干犯先王的教导?”齐景公听后觉得有理,也只好作罢。
此事详情见卫国篇。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9 17:39:42 +0800 CST  
5.晏婴谏景公
这一年,齐景公得了一种怪病。
实际上就是两日一发的疟疾,后来又恶化成每天发作一次,一年都没有痊愈。
作为一个大国国君身体有恙,各诸侯国派来问候疾病的客人,络绎不绝,大多都居住在齐国国家迎宾馆中,国家迎宾馆人满为患。
齐景公身边的宠臣梁丘据(字子犹)和裔款对齐景公说:“我们事奉鬼神很尽心,祭品很丰厚,比先君时期增加了很多。现在您病得还是很厉害,成为各诸侯国的忧虑,这是我们齐国负责祭祀鬼神的大臣祝固、史嚣这两人的罪过,他们不能尽礼荐美,以致鬼神发怒。各诸侯国家不了解这个情况,恐怕会认为我们不敬鬼神,何不诛戮祝固、史嚚两人以辞谢各国客人?”
齐景公很高兴,准备按这两人的提议,杀掉祝、史二人,可能会使自己的病好的快些。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了晏婴。
晏婴劝谏说:“二十五年前,各诸侯国在宋国盟会,楚国的令尹屈建向晋国的赵武询问,晋国的大臣范武子的人品德行在国际间这么显赫的原因。赵武回答说:‘他老人家家族中的事务治理得井然有序。在晋国朝堂上说话,竭尽自己的心意而从不为个人打算。他家的祝、史祭祀,向鬼神陈说实际情况一点也不感觉有愧。他的家族中没有可猜疑的事情,所以他的祝、史也从不向鬼神祈求。’屈建回国把这些话告诉了楚君康王。康王说:‘神和人都没有怨恨,他老人家所以能够辅助五位国君,晋国作为诸侯盟主很是应该呀。’”
齐景公本来是征求晏婴的意见的,晏婴一上来就给齐景公讲了过去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所以,晏婴的谈话技巧不是盖的,就是要齐景公提出质疑,然后再给予一击。
齐景公说:“梁丘据和裔款二人认为寡人能够事奉鬼神,所以要诛戮祝、史。您和我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晏子回答说:“如果是有德行的君主,国家和内宫里的事情都没有荒废,上下没有怨恨,举动行为没有违背礼仪的事,他的祝、史向鬼神陈述实际情况,也没有惭愧之心。所以鬼神享用祭品,国家受到鬼神降福,祝、史也有一份。他们所以繁衍有福、健康长寿,由于是诚实的国君的使者,他们的话忠诚信实。如果他们恰好碰上一位放纵的国君,里外偏颇邪恶,上下怨恨嫉妒,举动邪僻背理,放纵欲望满足私心,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浪费民力,掠夺百姓的积蓄,以满足自己的无穷欲望,而不体恤后人,暴虐放纵,恣意行事,无所顾忌,不考虑怨谤,不害怕鬼神。天怒人怨,还不肯改悔。如果他的祝、史陈说实际情况,这是在向鬼神报告国君的罪过。如果他们掩盖过错、专谈好事,这是虚诈欺骗。真假都不能向鬼神述说,只好陈述一些不相干的空话来向鬼神讨好,所以鬼神不享用他们国家的祭品,还给他们降下灾祸,祝、史也有一份,他们所以夭折患病,是因为做了暴君的使者,他们的话对鬼神欺诈轻侮。”
齐景公说:“那么怎么办?”
晏子回答说:“没法办。在我们齐国,山林中的树木,有守护山林的官员看守;沼泽地里的芦苇,有舟、鲛等官员看守;山野中的柴禾,有官员虞侯看守;大海中的盐蛤,有官员祈望看守。偏僻地方的人,到都城来办事,邻近国都的关卡,会被征收重税。世袭的家族,利用权力,强买强卖货物。国家发布政令没有准则,征收赋税没有节制。国君您本人,宫室每天轮换着住,荒淫作乐不肯离开。您宫内的宠妾,打着您的名义在市场上肆意掠夺;外边的宠臣,在边境上假传圣旨。为满足私欲,下边的人不能满足就立即治罪。百姓痛苦困乏,我们齐国的男男女女都在诅咒。祝祷有好处,诅咒也有害处。聊地、摄地以东,姑水、尤水以西,我们齐国的人口多得很呢。虽然祝、史善于祝祷,难道能胜过亿兆人的诅咒吗?君王如果要诛戮祝、史,只有您自己先修养德行然后才可以。”
齐景公听了晏婴的话很受震动,同时也为齐国有这样敢于说真话的大臣而高兴。让官吏放宽政令,毁掉关卡,废除禁令,减轻赋税,免除穷苦百姓对官府所欠的债务。
晏婴不放过任何机会对齐景公进行劝谏,齐景公也能接纳晏婴的劝谏,景公时期,齐国政治一度清明。
十二月,齐景公的病可能有些好转,带人在沛地(今山东省博兴县)打猎,用弓招唤虞人,虞人没有过来。虞人,是主管山林沼泽、田猎的官员。
齐景公派人扣押了他。
虞人辩解说:“从前我们先君打猎的时候,用红旗招唤大夫,用弓招唤士,用皮冠招唤虞人。下臣没有见到皮冠,所以不敢进见。”齐景公于是就释放了这个官员。
孔子后来读历史读到此处,对虞人能够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发表评论说:“坚守道义,不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道莫如守官)。君子认为说得对。”
在前文《齐桓称霸》一章中,陈国的公子完(敬仲)流亡到齐国,齐桓公当时要给他封高官,他予以拒绝,曾引用过一首逸诗,原诗是“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说明在当时招呼不同身份的人,所挥舞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招士以弓,看来这种说法是可靠的。
在《孟子。万章章句下》这篇文章中,孟子讲述了齐景公田猎以弓招虞人的事,并对此事进行了评论。原文节选如下:
“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 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厎,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白话为:
“齐景公田猎,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召唤管理山泽的官员,他不来,便准备杀他。有志之士不怕身死沟壑之中,勇敢的人不怕掉脑袋。孔子对管理山泽的官员取他哪一点呢?就是取他不是自己应该接受的召唤之礼,便不去应召这一点。万章问道:‘请问召唤山泽的管理官员应该用什么呢?’孟子答道:‘用皮帽子。召唤老百姓用赤色的曲柄旗,召唤士用带铃的旗,召唤大夫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用召唤大夫的礼节去召唤管理山泽的官员,他死也不敢前往;用召唤士的礼节去召唤老百姓,老百姓怎么敢前往呢?更何况用召唤不贤之人的礼节去召唤贤人呢?所以,想接见贤人却不遵守礼节,这就像要他进来却关闭着大门一样。义好比是大路,礼好比是大门。只有君子由这一条道路行走,由这处大门进出。《诗经》中说:‘大路平如磨刀石,笔直犹如箭之杆;此路只有君子走,小人随后所效法。’”
楼主 牛应举2020  发布于 2020-03-09 17:40:38 +0800 CST  

楼主:牛应举2020

字数:244479

发表时间:2020-02-29 06:2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03 18:01:21 +0800 CST

评论数:3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