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其入其事——秦桧,岳飞,赵构,李纲……

“朝散郎、试御史中丞致仕秦桧准元帅府指挥,如别有异见,具状申者。右桧窃以自古建国立王,非为率众庶以奉一夫,盖欲代天致理,使生灵有所依归,不坠涂炭也。 契勘张邦昌在上皇时,执政日久,伐燕败盟之计,皆所预知。今若册立,恐元帅大兵解严之后,奸雄窃发,祸及无辜,将不称元帅吊民伐罪之意。 若蒙元帅推天地之心,以生灵为念,于赵氏中推择其不预前日背盟之议者,俾为藩臣,则奸雄无因而起,元帅好生之德,通於天地。 桧虽草芥,亦被生成之数,无任待罪陨越、激切恳求之至。 谨具状闻,伏候台旨。 天会五年二月十四日朝散郎、试御史中丞致仕秦桧状。”

泪痕春雨2020,看看秦桧原状,看看秦桧从哪入手谈自己观点的!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2 09:27:15 +0800 CST  
秦桧南归之迷28

推戴会由东京新留守王时雍主持,有人说:东京留守不是孙傅吗? 我上面说了——主辱臣死。孙傅好歹也受过道统教育,当他看到立赵氏无望时,就决定与赵氏共存亡!做坚强的赵氏臣民!因为孙傅的“执迷不悟”,被金人军前处置。孙傅也预料到自己的结局,因此,就早早把东京留守给了王时雍。

推戴会是一场闭门大会!部队把门,推戴会没有结果,谁也别想出这个门。
《靖康纪闻》是这样记载的:
有人哭的,有人默默签名的,唯有秦桧投笔而起,数落张邦昌的不是,拒绝在推戴状上签字,并且说要给金帅上诉状。

《靖康纪闻》就说只有秦桧一个人反对,没有提马伸。而《大金吊伐录》里也只有逮捕秦桧的命令和秦桧的诉状。可一些人罔顾史实与逻辑,强行剥夺秦桧在靖康年间的义举,按在马伸头上,这种行为无耻之极。

送到金帅面前有两个状,一个是秦桧的乞状,一个是百官的推戴议状。一句话,推戴赵氏的就秦桧一个人。什么马伸写好议状,让大家签名后,秦桧掉包……纯粹是瞎扯淡!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2 22:22:41 +0800 CST  
希望大家理性探讨,不要骂人,拜托了!

我希望理性交流与学习,这是我发帖的初衷,再次请求:不要骂人,理性发言,拜托各位了!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3 11:08:18 +0800 CST  
泪痕春雨20202020-06-23 12:17
评论 水煮权力0502:你能不能把思路整理清晰一点啊?就连丁特起都写载着: “十二日,孙传、张叔夜赴军前,金人移文城中,令百官、耆老、军民共议立张邦昌治国事”、“十三日,御史中丞秦桧及百官所议状缴申军前”。中间有一天的时间呢....你说你还装什么傻?
——————
@泪痕春雨2020朋友,我希望通过这次解读,您不要迷糊了,也知道怎样读古籍。

解读:
“十二日,孙传、张叔夜赴军前,金人移文城中,令百官、耆老、军民共议立张邦昌治国事”
这段文字透露的时间是:十二日夜,再强调是十二日夜,泪痕同学,看清楚了吗?是夜里传达举行推戴会的,通知通知,结合结合,再起哄起哄,……所以,整个推戴会是:从十二日夜一直延续到十三日凌晨,可以说开了一个通宵。

解读2
“十三日,御史中丞秦桧及百官所议状缴申军前”
秦桧状是推戴赵氏;
百官议状是推戴张邦昌。
这两个状是一齐送到金帅面前的,时间是十三日凌晨,十四日,逮捕秦桧,还有孙傅与张叔夜,也就是逮捕了所有存赵派人员。

解读3

“中间有一天的时间呢....你说你还装什么傻?”————泪痕春雨2020

哪里存在您说的一天?整个推戴会横跨了十二日与十三日,是一个通宵推戴会。明白了吗?关于姚宏的疑问我后面解读。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3 14:11:21 +0800 CST  
泪痕春雨20202020-06-23 12:13
评论 水煮权力0502:不要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了自嗨了。这些东西写于十二日,而于十三日上缴,中间有一天的间隔。关于这一天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呢?秦桧说诉状让姚宏的爹拿跑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才拿回来。这可就好玩了。诉状让人拿跑了,这一夜,秦桧怎么办呢?
泪痕春雨20202020-06-23 12:15
评论 水煮权力0502:姚宏是亲眼看到这张原始诉状的,他是这样评论的:"今世所传秦所上书,与当来者大不同,更易其语,以掠美名,用此诳人。"——既然当场就上缴了,姚宏这又是咋回事?,秦桧是这样说的:““廷晖与某,靖康末俱位柏台。上书粘罕,乞存赵氏,拉其连衔,持牍去,经夕复见归,竟不佥名。”
泪痕春雨20202020-06-23 12:15
评论 水煮权力0502:既然当场就上缴了,又如何“持牍去,经夕复见归”?
————
这段文字体现了通宵!所以泪痕兄的“秦桧有一天时间”的说法是错误的。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3 14:24:46 +0800 CST  

是日晚开俦以二酋(改作帅)文字来留守司晓示榜今月十二日吴承旨莫内翰自军前来赍到大金元帅府指挥请疾速勾集在内大小官员不限巳未仕共。

识并僧道耆老军民等更讫说谕商议共并举张邦昌即便连署各於本衔亲书其名背後名下押字仍於年月纸缝用在上官印限十三日申上便与册立入京如别有异见别具状申只不许引惹赵氏。若别举贤人者亦不许阻敢有逗留不赴议所者当按军令是夜三鼓御史台告报文武百官不限大小使臣虽致仕在京宫观及僧道耆老军民班限十三日绝早并赴宣德门集议内省官员不来具状申元帅府依军法请勿住滞右录二月十二日夜元帅府指挥在前今晓示各令知悉。
————《三朝北盟会编》

也是说推戴会是十二日晚开始的,持续到十三日凌晨。

《靖康纪闻》没有显示具体时间,上面把张叔夜,分开了!抱歉。

不管怎么,我的结论是正确的,根本不存在一天时间。还有姚宏与秦桧之间的疑问,一会解读。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3 14:44:07 +0800 CST  
秦桧南归之迷29

秦桧大闹“推戴会”,而且还祈立赵氏的行为!让金帅非常恼火。从《大金吊伐录》的记载可以看出——秦桧行为对金帅的震撼!里面除了秦桧诉状外,还有金的惩罚书,还有王时雍就秦桧事件对金的谢罪书。可以看出,在金人看来,秦桧诉状比孙傅他们的诉状要恶劣的多!

靖康年间的东京,金动不动就以屠城而要挟,金人的底线在哪?他们杀个人就如踩死个蚂蚁一样,秦桧在哪个环境,能够做出如此之举,真的是感天地泣鬼神啊!是旷世之忠臣,是一个绝对大写的人。

张邦昌确立伪楚后,也向金人解救孙傅,张叔夜与秦桧,但金帅没有同意。金帅明白,把他们三个,即使其中的一个留在东京,张邦昌就不要安稳做皇帝了,把他们三个带到金国去!张叔夜死在北迁的路上,孙傅到金国后,不久去世,而秦桧却成为了赵宋皇帝与金国权贵之间的桥梁。

而让金国贵族,真正认识到秦桧的才华的是——张邦昌禅位给赵构。
需要强调的是禅位,重点是——禅位给赵构!
也就是赵构皇帝默认金在东京城下做的一切!
一句话:金的南侵就是吊民伐罪,错在汉人,错在他老爹与大哥。

题外话:那些岳迷们还在迎回二圣,让二圣做皇帝,由于赵构害怕二圣回来争夺,所以媾和,这种认识是无知的体现!钦宗与徽宗,已经被汉人认为是罪人了!现代时髦语——已经被人民抛弃了。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4 12:30:19 +0800 CST  
秦桧议状考辨1

这几天,学习了天干地支计时的规律,也对部分史料进行了阅读。我想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着重谈《秦桧议状考辨》,应该不会太长的,这个话题完事后继续《秦桧南归之迷》。

关于时间:(下面没有特别备注,日期都是二月份)
十一日,太子被入金营,同时孙傅也跟随,意味立赵氏为皇帝的大门关闭,孙傅也正式把东京留守一职给了吏部尚书王时雍。
十二日,张叔夜被入金营,孙傅和张叔夜是两个乞立赵氏的朝廷重臣,他们两个与太子被入金营,也为立异姓扫清障碍。
十二日夜,吴开从金营回到东京,传达金帅命令:必须在十三日完成“举贤”,否则屠城。注意是“夜”,具体时间没有查到。
十二日”三鼓”时分(子时——23点到1点),御史台就行动起来,串联百官(当然,不排除有官员继续立赵氏的行动)。开封府告示:十三日卯时(5点——7电)集合开推戴会。
十三日酉时结束(17点——19点),秦桧回忆里有“经夕”,《三朝北盟会编》有“薄暮”,所以结束的时间是可以确定的,就是推戴会从早上6点一直开到下午6点(规定是上午六点开,集合,争吵,秩序,……应该会花一些时间,但真正推戴开始时间,没有查到)。但需要强调,推戴会持续十二个小时,有很多人来的更早,又是军队把门,只有推戴会结束才放行,大家可以想一下,期间肯定有很多故事,十二个小时没有吃饭,又是二月的天,他们应该饥寒交迫。我想:开始有很多人有反抗意识的,在这样的局面下,理想都屈服与生存本能。

这是,与推戴会有关的时间点。当我们知道了时间,下面谈故事与人物。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5 08:21:54 +0800 CST  
秦桧议状考辨2

谈历史,离不开古代文化习俗。主辱臣死,这是臣子对君的基本要求的,钦宗皇帝待秦桧不薄,秦桧能够做出义举,说明钦宗皇帝没有看错人。钦宗在二月初六被废,秦桧应该在这个时候就“致仕”了,还有很多官员也致仕,以表达忠于赵宋。这是基本礼节。正如父母去世,儿子要致仕丁尤一样,同样是礼节与习俗。所以,秦桧上书以“试御使中丞”表明自己已经致仕,也向金帅表明自己只做赵宋的臣子。
而在十一日,太子被入金营,孙傅也致仕,还有张叔夜,开始他们希望立太子,被拒绝后立赵氏后,二位也致仕。把所有的权力给了礼部尚书王时雍。也就是说十二日后,东京城主持与决断的是留守王时雍。

我说过,御使台是一群在道德上没有瑕疵的一群人,他们最起码要比其他人道德高尚的夺,而御使中丞就是整个官场的道德标杆。经过后来林林总总的史料,透露出,当时确实有御史台官员在“存赵氏”问题上有过行动!主要涉及人物有:秦桧,马伸,姚舜明等,下面将辨析这三个人在其中的角色。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5 11:18:27 +0800 CST  
秦桧议状考辨2

谈历史,离不开古代文化习俗。主辱臣死,这是臣子对君的基本道德要求,钦宗皇帝待秦桧不薄,秦桧能够做出义举,说明钦宗皇帝没有看错人。钦宗在二月初六被废,在二月十三日,秦桧单独上诉状后“致仕”,同时还有很多官员也致仕,以表达忠于赵宋。

而在十一日,太子被入金营。之前,孙傅和张叔夜希望立太子,被拒绝后立赵氏后,他们把所有的权力给了礼部尚书王时雍。也就是说十二日后,东京城主持与决断的是留守王时雍。

我说过,御使台是一群在道德上没有瑕疵的一群人,他们最起码要比其他人道德高尚的多,而御使中丞就是整个官场的道德标杆。经过后来林林总总的史料,透露出,当时确实有御史台官员在“存赵氏”问题上有过行动!主要涉及人物有:秦桧,马伸,姚舜明等,下面将辨析这三个人在其中的角色。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5 20:30:22 +0800 CST  
秦桧诉状考辨3

《挥麈后录》卷之十一 汝阴王明清
姚宏,字令声,越人也。父舜明廷晖,尝任护侍。令声少有才名,吕元直为相,荐为删定官,以忧去。秦会之当国,屡求官,不报。张如莹 【澄】 与令声为中表,令声托为扣之,秦云:“廷晖与某,靖康末俱位柏台。上书粘罕,乞存赵氏,拉其连衔,持牍去,经夕复见归,竟不佥名。此老纯直,非狡狯者,闻皆宏之谋也,繇是薄其为人。”如莹以告令声,令声曰:“不然。先人当日固书名矣。今世所传秦所上书,与当来者大不同,更易其语,以掠美名,用此狂人。以仆尝见之,所以见忌。”已而言达于秦,秦大怒,思有以害之。会令声更秩,调知衢州江山县,这当亢旱,有巡检者自言能以法致雷雨,试之果然,而邑民讼其以妖术惑众,追赴大理,竟死狱中。

解读:

第一,姚宏入大理寺,是因为“而邑民讼其以妖术惑众”,与秦桧的诉状无关。而一些学者在谈姚宏的经历时,都不谈他下大理寺的原因,只谈秦桧诉状与姚宏死于大理寺,给人的错觉是:因为这个诉状的争论,所以秦桧把姚宏杀死在大理寺。是不是很有传说中的“秦桧付书狱卒致飞于死”?这种记录历史的手段很卑鄙的。

第二,重点谈诉状,秦桧回忆说:自己与姚舜明在御史台工作时,曾经拉姚宏他爹姚舜明共同上诉状,姚舜明拿着诉状出去,直到傍晚才回来,也没有签字。姚舜明是实在人,他当天之所以这样做,是姚宏的主意。
秦桧的这段话透露信息:一确实存在联名状;二谈到“傍晚”,这与推戴会开到十三日酉时吻合,也与吴开”薄暮”带着推戴状赴金营吻合;三姚宏说见过那个推戴状,看来秦桧所言非虚,姚舜明应该拿着这个诉状让姚宏看了。

第三,秦桧说,姚舜明没有签,姚宏说签了,这个不好结论,但为什么姚舜明“傍晚”才回来!?我认为,开始秦桧是想联名上状的,可是那个联名状迟迟没有回来,所以秦桧单独上状。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5 23:40:07 +0800 CST  
秦桧诉状考辨4

王明清《挥麈录余话》载:秦会之靖康末议状全篇,比见表姪常保孙言,尝闻之於游定夫之孙九言云,乃马伸先觉之文也。
初,会之为御史中丞,敌人议立张邦昌以主中国,先觉为监察御史,抗言于稠人广坐中曰:“吾曹职为争臣,岂可坐视缄默,不吐一词?当共入议状,乞存赵氏。”会之不答。
少焉属稿,遂就呼台史连名书之。会之既为台长,则当列於首。以呈会之,会之犹豫,先觉帅同僚合辞力请,会之不得已,始肯书名。先觉遣人疾驰以达敌人。所以秦氏所藏本,犹云桧等也。
先觉中兴初任殿中侍御史,以亮直称于一时,为汪、黄所挤,责监濮州酒税。后高宗思之,以九列召,示以大用,而先觉已死。
会之还自敌中,扬言已功,尽掠其美名,遂取富贵,位极人臣,势冠今古。

解读:

第一,王明清写这段,开始就是“道听途说”。他从表侄常保孙哪里听到的,常保孙又是从游定父的孙子哪听到的,“孙子”从何而来没有交代,……作为故事听就算了,而一些学者居然把这段文字当信史料,这就哈哈哈了!

第二,“先觉为监察御史,抗言于稠人广坐中”,从这句话得出,当时应该有很多人,有很多大人物的,这些大人物有谁?当时完全可以证实的。然而,王明清却拐了好几个弯,道听途说得来这段文字。就连岳飞的迷弟李心传都看不过去了!(后面谈)

第三, ”会之还自敌中,扬言已功,尽掠其美名,遂取富贵,位极人臣,势冠今古。”
王明清这段话,立场太明显,而且不客观。秦桧南归,“我是御使中丞秦桧”一句话就救了自己的命,回到行在,受到前所未有礼遇,立刻拜礼部尚书,不久拜相。这是秦桧自吹自擂的吗?还是整个社会都认为是秦桧一人上状呢?秦桧的美名是整个社会的高度认可,绝不是秦桧自己欺世盗名。
”位极人臣,势冠今古。”这句话很有意思,说明秦桧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圣相”。也就是以拯救者出现在历史长河里。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6 10:03:41 +0800 CST  
秦桧诉状考辨5

《玉照新志》卷四是这样记载的:明清《挥麈录余话》载马伸首乞立赵氏事,后询之游诚之,凡言与前辈说有异同者,今重录其所记于后:靖康初,秦桧为中丞,马伸为殿中侍御史。一日,有人持文字至台,云:敌军前令推立异姓来。未及应语之间马遽云:“此天位也,敌人安得而易?舍立赵氏,其谁立?”秦始入议状,连名书之。已而二帝北狩,秦亦陷焉。

解读:
这段文字的记录就严谨的多,作者王明清去问当事人游诚子(我没有查,这个应该就是理学家游定夫的孙子吧)。游诚之讲了一个与之前“道听途说”完全不同的版本。
《挥》版,马伸是一个忠烈之士,秦桧是一个投机不忠之人;而《玉》版,恰好相反。
我们来看《玉》版中的马伸,【有人持文字至台,云:敌军前令推立异姓来。未及应语之间马遽云:“此天位也,敌人安得而易?舍立赵氏,其谁立?”】——《玉》。”未及应语之间马遽云”——马伸”慌忙”,“急忙”,……抢话了。后面有个“其谁立?”原来马伸抢话的重点在急切知道立谁。如果是这样的马伸,还是忠烈之士吗?是不是邪恶呢?我认为,马伸这个举动与宋齐愈有一拼,宋齐愈是被李纲腰斩的。
王明清改正了之前的记录,说明王认同后面的记录,可是学者们把之前的拿来当信史,却忽略明清更正后的说法,说明什么?学术邪恶依然在祸害中国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6 11:24:14 +0800 CST  
泪痕春雨2020 2020-06-26 15:27
评论 水煮权力0502:是不是马伸写的,不个不敢说,我没有证据。但“马伸大义凛然”,首倡立赵,却是真的,而且他还很聪明。“未及应语之间马遽云:“此天位也,敌人安得而易?舍立赵氏,其谁立?””——一句话就把秦桧给逼住了。
——————
《玉》版的,地点应该是台院,也就是十二日夜吴开带回来的金帅的命令!
而《挥》版,地点是推戴会现场,在哪个场景下,如果是马伸表演而非秦桧,那么多人,……这能够隐瞒吗?只要不是朱头,我觉得都能够想得通。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6 17:39:22 +0800 CST  
秦桧诉状考辨6

王明清挥麈后录云秦会之靖康末议状乃马先觉建议会之不答少焉藁就呼台吏连名书之会之既为台长则当列为首会之犹豫先觉率同僚合辞力请会之不得已始肯书名所以秦氏藏本犹云桧等也绍兴中先觉甥何珫上其藁会之大怒窜珫岭外此叚实毁桧太甚按珫录桧独具单状而首词云某身为禁从职典台谏则必非连名也后录又云姚宏尝托张澄从秦会之求官秦云廷晖与某靖康末俱在台上书尼玛哈乞存赵氏拉其连衔持牍去经夕复见归竟不佥名此老纯直非狡猾者闻皆宏之谋也繇是薄其为人宏曰不然先人当日固书名矣今世所传秦所上书与向来者大不同更易其语用此诳人以仆尝见之所以见忌语泄宏坐事死狱中按此又与何珫所云不同然当时金人独取秦桧而不及姚马则未尝连名可知或者马伸尝怂恿之今略修润令不抵牾明清挥麈第三录载桧议状全文乃孙傅第三状明清误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李心传,一枚超级岳粉,一枚秦黑。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史家,也对王明清的记载看不过去了!对于《挥》中马伸哪大义凛然的记录,李心传很不屑!

他是这样说的:”此叚实毁桧太甚!按珫录。桧独具单状而首词云:某身为禁从职典台谏,则必非连名也。”分析这段话:李心传开门见山就说,这诋毁秦桧也太过了吧!(一个岳粉都看不过去了),按照何珫说的;李心传又说,秦桧上的状只有秦桧的名字,何以是联名状?

关于《挥》中记载的姚宏,李心传也是无情否定,为秦桧鸣不平,姚与马说法不同,他们当中至少有一个撒谎,对吧!金人事后只取秦桧不取其他人,显然秦桧上的是单状——秦桧独自上状。李心传最后怂了一下马伸——也许马伸当时怂恿秦桧上状了!考,这马伸是什么人品?把同事,把领导,把朋友,……推到危险禁地,自己却退缩,溜之大吉,这叫什么事?更可悲的是,千百年来,为马伸唱赞歌,还有今天的一些人,这都叫什么东西啊!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7 12:33:49 +0800 CST  
秦桧诉状考辨7

王明清在《玉照新志》里记载,秦桧回忆说:(胡舜明)“经夕复归”,没有签名。重点是“夕”,这是时间;而《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吴开带着推戴状离开东京去金营的时间是“薄暮”。
“暮”是傍晚,“夕”是夜晚。也就是说,胡舜明拿着御使台的联名诉状回来时,推戴会已经结束,推戴状已经送往金营。而很多史料都记载秦桧单独上诉状,所以这就明白为什么是秦桧单独上诉状的原因——联名诉状直到推戴会结束,还没有到现场,秦桧只好以自己的名义上了一个诉状。
这应该就是历史的真相。

至于哪个联名状,谁写的,我写到这里时,自己突然想起这个问题,以后读史再辨析吧!不管是秦桧,还是胡舜明,疑惑马伸,还是其他人,他们有足够的文采去完成这个任务。我相信,在听到立异姓取代赵氏的消息后,御使台那些道德名士应该个个大义凛然的。

《三朝北盟会辨》记载:吴开带回来的命令是十二日夜,而御使台是三鼓(十二日二十三时——十三日一时)召集百官。可以看出御使台对立异姓的反映很强烈,当然是说“不”!哪个联名状就是在这个时候经过大家反复讨论酝酿而成的。比如:马伸说的话,胡舜明也应该是坚决的上状者,……这些就是在这个时刻,在御使台发生的插曲。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7 21:17:31 +0800 CST  
秦桧诉状考辨7

王明清在《玉照新志》里记载,秦桧回忆说:(姚舜明)“经夕复归”,没有在存赵的诉状上签名。重点是“夕”,这是时间;而《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吴开带着推戴状(推戴张邦昌)和秦桧乞状离开东京去金营的时间是“薄暮”。

“暮”是傍晚,“夕”是夜晚。也就是说,姚舜明拿着御使台的联名诉状回来时,推戴会已经结束,而推举张邦昌为帝的推戴状已经送往金营。而很多史料都记载秦桧单独上诉状,所以这就明白为什么是秦桧单独上诉状的原因,因为联名诉状直到推戴会结束,还没有到现场,秦桧只好以自己的名义上了一个诉状。

这应该就是历史的真相。

至于哪个联名状,谁写的,我写到这里时,自己突然想起这个问题,以后读史再辨析吧!不管是秦桧,还是姚舜明,抑或马伸,还是其他人,他们有足够的文采去完成这个任务。我相信,在听到立异姓取代赵氏的消息后,御使台那些道德名士应该个个大义凛然的。

《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吴开带回来的命令是十二日夜,而御使台是三鼓(十二日二十三时——十三日一时)召集百官。可以看出御使台对立异姓的反映很强烈,当然是说“不”!哪个联名状就是在这个时候经过大家反复讨论酝酿而成的。比如:马伸说的话,姚舜明也应该是坚决的上状者,……这些就是在这个时刻,在御使台发生的插曲。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8 07:22:48 +0800 CST  
秦桧诉状考辨8

对于这段历史的认识,现代学者很机械,就如苏轼说的:每听到曹孟德大败就拍手称快,每次听到刘皇叔新败就胸口哇凉,现代学者解读,没有跳出苏轼描述的情景,一句话:情感与立场主导了那段历史,而非透过史料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

我对历史解读有四个要求:第一史料甄别;第二符合逻辑;第三符合常识;第四在整个历史中能够闭口。如果做不到这四点,任何历史解读都是失败的。南宋初的这段历史,很多学者的认知也是在评书层面 ,不要说“历史闭口”,就存在很多违反常识与逻辑的史料,被他们引用来引用去,当作信史,是中国史界可悲的事情。

金与宋在东京城下的博弈,孙傅与张叔夜入职枢密院,而主导宋决策的也是军方。孙傅与张叔夜多次上诉状乞立赵氏,当金帅决定废赵立异姓后,相当于宋亡,有很多人指责孙傅误国,可以想想——作为帝国最后的两大执政,他们将背负怎样的“道德”重负!靖康二年张叔夜死去,建炎二年孙傅死去,(只隔了一年,帝国的两大执政相序去世)他们的死,还是道德重负导致的,他们配的起“忠臣”的称号。

当立异姓的消息传到东京后,首先反映强烈的是御使台!因为他们的职责是:绳奸佞,正纲纪。立异姓取代赵氏,对于御使台的职责看,必须说不。军政时代,枢密院定国策与方向,现在帝国存亡之时,必须维护“纲纪”。御使台就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准备给金帅上书,乞立赵氏。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8 11:27:22 +0800 CST  
评论 泪痕春雨2020 ;又如唐诗:向朝阳兮发秀,经夕露兮增华。便是指早晨之露水。这本是三岁幼儿皆知之事,你竟然让我给你解释。。。
——————
我还真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断句都不会,还瞎扯淡,还趾高气扬,……真恶心!

我告诉你怎么断句的;经/夕露兮/增华。

你给我闭嘴吧你!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8 12:08:32 +0800 CST  
秦桧诉状考辨10

经过大家讨论,最后的结果是上一个联名诉状,我认为这个结论应该是真实的历史。秦桧也承认有联名诉状,野史也是有很多记录都指向存在联名诉状。 从逻辑看,联名上状,人多力量大,成功的可能性高!如果整个官僚阶层有一多半人不支持张邦昌,他能够当皇帝吗?所以,这种情况下,上联名诉状才是正确的维护赵氏利益的唯一途径,个人上状虽然是乞立赵氏,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是殉道的因素。而最后的诉状是秦桧单人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6-28 14:36:41 +0800 CST  

楼主:水煮权力0502

字数:64162

发表时间:2020-05-13 23:21: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16:10:10 +0800 CST

评论数:87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