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其入其事——秦桧,岳飞,赵构,李纲……

岳案(10)

1137年,罢刘光世,导致淮西兵变;1141年,罢免岳飞枢密付使,差点导致张宪兵变。就是这样严峻的形势,在历史事实面前,岳迷们从来不承认:已经形成了藩镇局面。
回顾绍兴初年,当时的宰相是范宗尹,就是提出“稍复藩镇”的哪一位,他提出整顿吏制——整顿徽宗朝以来的烂赏官员。范相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惜阻力太大,非常时期,道德与自利之间,如何取舍?取道德,伤了将军们的战斗力,士兵打仗是为了“道德”还是“自利”呢?取自利,又置纲常为何地?更何况,在非常时期,每个人的道德都存在问题,最后演变为内斗与争论。赵构最后站出来平息事态,说:我不想把责任推给父兄!用孝道来化解与平息矛盾。最后,范宗尹走人,秦桧入相。秦桧也是支持范宗尹的,秦桧只不过是站在范相的身后而已,有人说:这就是秦桧的阴面。我认为:这正是秦桧“知礼”的一面,是其道德高尚的表现。中国人讲究秩序与排辈,秦桧能够抢先与皇帝奏事吗?不可以,重大决定还是皇帝与宰相商定的,秦桧只不过参与决策与谋划而已,秦桧当宰相前,曾经说:我有二策,可以耸动天下,只是没有宰相。秦黑说:秦桧是为了相位吹牛逼。但您如果换一个思维:政出宰相,这不是秦桧知礼的表现?下面向宰相负责,宰相对皇帝负责。范宗尹离开后,宰相位空缺,没有宰相,何以议政?所以,秦桧在靖康年间直线提升,到皇帝的重臣——御使中丞,这绝不是偶然。从绍兴初年的这段经历可以看出:秦桧是一个非常有道德的政治家,他“知礼”。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4 20:33:11 +0800 CST  
岳案(11)

后来,秦桧第一次拜相,设立“修政局”,并在朝廷上引入多名道德名士,代表人物就是洛学名士胡安国,洛学就是二程之学,后来被朱熹继承与发扬光大,成为显学。而胡安国很执拗,过去朝廷多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拒绝了,却给了秦桧面子,史书记载:胡安国非常推崇秦桧,非常看高秦桧。秦桧能够得到胡安国这样的道德名士的推崇,秦桧的道德情操可想而知——秦桧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杆。从秦桧生前得到人臣的至尊,死后谥号“忠献”(南宋初最高的谥号),被封为唯一的异性申王,可以说死后哀隆至极。从靖康年的冒着生命危险上乞状,到得到道学名士的崇拜,再到高宗的信任与位及人臣之颠,死后哀隆至极,……秦桧可以说,从开始到结束,真正体现了“道德楷模”。就是这样的秦桧,被黑的……真是中国人的悲哀。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4 21:03:03 +0800 CST  
岳案(12)

我之所以回顾秦桧,是希望岳迷对秦桧的施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1141年,秦桧做为枢相,他有责任,也必须站出来维护赵构的权威。整顿吏制是秦桧第一次任相时就有这个施政方向,那时由于非常时期,道德败给了有缺点的战士,现在,他必须整顿了,所以,当韩大与岳飞哪军痞性格在朝廷流露,作为枢相的秦桧必然要帮助改造的。第二个就是削藩。把“知礼”与“削藩”相结合,确立一个有序的社会,这就是秦桧在1141年将要做的。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4 21:15:54 +0800 CST  
岳案(13)

啰嗦这些,是希望大家了解——1141年,朝廷的施政方向。整顿吏制与削藩。
我经常讲“知礼”,这是庙堂之高,最基本的礼节。高宗曾经跟岳飞说过:有功必赏,这是你们大将驾驭部下的手段,但对于你们,我必须以礼相待,如果你们有功就赏,我不和你们大将一样了吗?
这段话,通俗理解是:你们大将打仗,驾驭部下是利;我驾驭你们是礼,必须维护一种秩序(有道德,平衡等方面考虑)。赵构牛逼吧!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4 21:30:27 +0800 CST  
“《建炎》《三朝》等书,里面的“相公”“侯”“先臣”“穆武”等等,这些的句子,最好多思考下,这都是写史的毒药。”——0502

你知道不知道你大谈特谈的《王俊首告状》里面有多少“相公”二字?呵呵……继续装傻————泪痕春雨2020
——————
下面这段文字,没有什么恶意与不敬!

泪痕童鞋,比如我给您父亲写传记,在记事时,我直呼其名。但我写到您自己与您父亲对话时,该怎么写?

王俊告首状,是以对话的形式写的,当然对岳飞是尊称了。而在历史记事时,应该直呼其名,这是惯例。您应该明白我说什么吧!

我还是那句话:过过脑子。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5 13:11:02 +0800 CST  
《挥麈后录》卷之十一 汝阴王明清
姚宏,字令声,越人也。父舜明廷晖,尝任护侍。令声少有才名,吕元直为相,荐为删定官,以忧去。秦会之当国,屡求官,不报。张如莹 【澄】 与令声为中表,令声托为扣之,秦云:“廷晖与某,靖康末俱位柏台。上书粘罕,乞存赵氏,拉其连衔,持牍去,经夕复见归,竟不佥名。此老纯直,非狡狯者,闻皆宏之谋也,繇是薄其为人。”如莹以告令声,令声曰:“不然。先人当日固书名矣。今世所传秦所上书,与当来者大不同,更易其语,以掠美名,用此狂人。以仆尝见之,所以见忌。”已而言达于秦,秦大怒,思有以害之。会令声更秩,调知衢州江山县,这当亢旱,有巡检者自言能以法致雷雨,试之果然,而邑民讼其以妖术惑众,追赴大理,竟死狱中。初,令声宣和中在上庠,有僧妙应者,能知人休咎,语令声云:“君不得以令终。候端午日伍子婿庙中见石榴花开,则奇祸至矣。”令声初任监杭州税任三载,足脚不敢登吴山。将赴江山也,自其诸暨所居,趋越来访帅宪。既归,出城数里,值大风雨,亟愒路旁一小庙中,见庭下榴花盛开,研甚可爱,询祝史,云“此伍子婿庙。”其日乃五月五日。令声惨然登车,未几遂罹其酷。弟宽,字令威,问学详博,注史记行于世,三乘九流,无所不通。绍兴辛巳岁,完颜亮举国寇淮,江、浙震恐,令威云:“木德所照,当必无它。”故诏书云“岁星临于吴分”者是也。高宗幸金陵,以其言验,令除郎,召对奏事之际,得疾仆于榻前。徐五丈敦立戏云:“太史当奏:客星犯帝座甚急。”上念之,亟用其弟宪于朝。宪无它材能,不逮二兄,后登政府,命也。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5 16:42:20 +0800 CST  
岳案(14)

了解了1141年宋朝廷的施政方向,在谈下三大帅——韩大,岳飞,张俊。韩大抗金最积极,不管是对金还是伪齐,都是拒绝和平的,在1141年,最先被举报部下叛乱的,就是韩大心腹部将——耿著(可以说,韩部张宪版),韩大是随龙派,救过赵构的命,与赵构有大恩,最后韩大罢枢密使,耿著被刺配了事;张俊也是随龙派,是赵构最信任的大将,也是最听话的大将,历史证明——赵构没有看错人。张俊一直是距离赵构最近的家军,是南宋初年跟随赵构最紧的大将,与赵构的感情可想而知,他支持削兵权;岳飞是新兴崛起的新生代将领,是赵构拉拢的对象,赵构与岳飞有大量的书信来往,里面有太多的溢美之词,可以看出赵构对岳飞的厚望。这种和谐局面在淮西并军后,有了分歧,原因是岳飞并军失败后,耍起了脾气,擅自离职丁尤,让赵构非常愤怒,史载赵构对岳飞说:犯吾法者唯有剑尔。如果皇帝当面对某大将说这样的话,这意味什么?而到了1141年,朝廷要削藩,如果岳飞部发生叛乱,这种不信任关系会不会失控到杀人呢?在绍兴初年,岳飞部在赵构的眼里就是叛军(不受赵构控制的军队),他与李成部一样对待,后来岳飞向赵构靠拢,才成为南宋五大战略部队。从经历可以看出,岳飞无法与韩大与张俊比的,犯错代价比韩张要大很多的。而岳飞在绍兴十一年,从“楚州言论”到“张宪事件”,楚州言论已经让赵构很愤怒了,张宪事件无疑是压死岳飞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6 07:41:26 +0800 CST  
岳案(15)

岳飞因“楚州不可守”言论,而被弹劾,正如某人在庐山挨批,居然旧帐也翻了出来,岳飞也一样,他援淮西不力就是弹劾的一项内容。其实,这个时候,朝廷只是整顿与削藩,把兵权收到赵构手里,赵构并没有要杀大将的想法,因为事后对岳飞的惩罚是最严重的,是赶出朝廷,到衢州与婺州做官。
而那些要杀岳飞了,为了和谈必须杀岳飞了,秦桧阴谋要杀岳飞了,……都是站不住脚的。岳飞的死,是岳飞希望再次掌握兵权,这与赵构想法相悖的情况下,岳飞的一系列冒险操作而导致的恶果。岳飞的死,就是挑战皇帝权威的结果。

为什么韩大的部下叛乱,目的是让韩大重掌兵权呢?为什么岳飞也是让张宪叛乱,来得到重掌兵权的目的?二位为什么会有相同的思维呢?我认为,这是朝廷对淮西兵变处理错位导致的。淮西兵变的部队,是刘光世部,丽琼叛乱后,赵构立即启用刘光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招安他们。我认为,韩大与岳飞都应该自己也适合这个模式,其实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了。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6 10:15:25 +0800 CST  

岳案(15)

岳飞因“楚州不可守”言论,而被弹劾,正如某人在庐山挨批,居然旧帐也翻了出来,岳飞也遇到同样的处境,他过去援淮西不力就是弹劾的一项内容。其实,这个时候,朝廷只是整顿与削藩,收兵权而已,赵构并没有要杀大将的想法。御史台弹劾后对岳飞的惩罚是最严重的,是赶出朝廷,到衢州与婺州做官。

而那些说: 赵构开始就想要杀岳飞,为了和谈必须杀岳飞,秦桧阴谋要杀岳飞,……都是站不住脚的。岳飞的死,根本原因是岳飞希望再次掌握兵权,然而这与赵构想法完全相悖,岳飞却做了一系列冒险操作,一句话,岳飞的死,就是岳飞挑战皇帝权威的恶果。

为什么韩大想重掌兵权,要部下叛乱呢?为什么岳飞也是让张宪叛乱,来得到重掌兵权的目的?二位为什么会有相同的思维呢?这是巧合吗?不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思维,我认为,这是朝廷对淮西兵变处理错误导致的。淮西兵变的部队,是刘光世部,丽琼叛乱后,赵构立即启用刘光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招安他们。给人的错觉是:部下做乱,老大出面维稳。韩大与岳飞也应该有这样的错觉,二位都认为自己也适合这个模式,其实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了。

埋红包0评论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6 11:10:40 +0800 CST  
岳案16

绍兴十一年四月份底,张俊韩世忠任枢密使,岳飞任枢密付使。
绍兴十一年五月上旬,张俊与岳飞视察淮南东路,布防与战略部署,韩世忠留在临安。六月张与岳来到淮东战区大本营——楚州,“楚州不可守”言论就是在这期间发布的。(当然岳珂给他爷爷用另一种方式辩解,这里不说了)
绍兴十一年七月初,岳飞与张俊回到临安。不久被弹劾,八月九日,岳飞被罢免枢密付使。高宗在罢飞制词中说了关键两点:第一保全功臣;第二不要导致君臣猜忌


罢官期间,赵构把供职于枢密行院的岳飞幕僚团队,分散到各地,以防聚众而导致不安;而岳飞申请“一在外宫观差遣”,高宗没有批准。岳飞索性请假,回江州了(庐山),与张宪的信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吧!岳飞回江州,举例鄂州也不远,这怎么能够让赵构放心呢?我认为,岳飞走这一步,真的是往绝路上走啊!
如果从整个布局看:岳飞在江州,基本已经摆脱了高宗的控制;江州距离鄂州也比较近;只要张宪动静闹大,就立即回鄂州。
我读这段历史,认为:岳飞真的渴望回鄂州军团。从他千方百计回到江州看,张宪叛乱不是秦桧污蔑,而是岳飞所为。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6 23:09:18 +0800 CST  
岳案(18)

绍兴十一年,十月前后,岳飞应该是在江洲老家渡过的,王曾瑜说是“岳飞告家”回到老家江州,告假的理由是什么?时间多长?之后怎样?我现在没有答案!但我从现有的史料做一个大致的推断:请假的理由应该与孝道有关,这是让高宗不疑心的和不能够拒绝的唯一理由——祭母;被罢枢密付使后,他将被贬到衢州任职,岳飞很不乐意,应该是祭母后会赴任。……
当然,这只是现有史料的合理推理而已。但可以确定:岳飞在江州老家,发生了张宪事件。这就让事件很严重,如果岳飞在临安那是令一种情形——可以解释是偶然事件或类似“韩案”。可现在是在岳飞老家发生的,江州距离鄂州又是如此的近,让赵构认为是蓄谋已久的事件,肯定让赵构与秦桧虚惊一场的!

有朋友说:为什么岳飞不直接回鄂州呢?
因为蒋世雄已经告知了岳飞,在鄂州军团发生的一切:王俊王贵举报张宪,也包括岳飞;鄂州军团的政令系统已经完全控制在枢密院,也就是秦桧张俊手里;王贵已经赴镇江枢密行院述过职,史书说被张俊收买,这个说法有倾向,但王贵应该认识到家军时代已经结束;王贵是岳飞的左膀,已经叛变了,右臂张宪也被下狱;……所以,岳飞清楚,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对鄂州军团的控制。如果岳飞冒险会鄂州就是自投罗网,不仅不能够救自己,还会连累家人。
岳飞只有一条路,就是回临安,因为赵构承诺保全功臣,这是岳飞求生存的一线希望,也许他认为,自己也会像韩世忠一样安全着陆的。但……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7 13:41:30 +0800 CST  
岳案(19)

绍兴十一年,如果像小说那么解读,宋国存在三条线,一条明线和两条暗线。

一条明线就是:皇权与将权的博弈。
大家都知道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就是说从太祖开始,宋国的将军已经没有什么权力了,形成重文轻武的社会。但宋金战争爆发后不到两年北宋灭亡,在赵构建立南宋后,基于军弱的现状,宰相范宗尹反对太祖国策,提出“稍复藩镇”战略,被赵构采纳,各家军的崛起就是基于此,而各大帅之所以对收军权反抗就是基于“稍复藩镇”的契约——守土之地可以世袭,在土地上具有决断权,权力世袭。可现在要收兵权,其实是赵构违约,可士大夫他们一直对各大将看不惯,现在已经演变为——文官集团剥夺大将权力的斗争——恢复太祖国策。当然赵构是站队文官集团的。说白了就是赵构食言要削藩。

两条暗线就是:
一条是高宗加强对各家军的控制,另一条是军头利用自己在军队的影响力迫使高宗继续执行藩镇局面。
史书都有记载,韩世忠部耿著谋变,以耿著刺配而结束;岳飞部张宪谋变,高宗大怒,岳飞张宪岳云被杀,多人被流放。
拿岳家军来说吧!高宗经过半年时间,把政令系统都收到枢密院,军队的调动与任命等文书,都是枢密院专人传送,枢密院还约谈高级将领,就这样,高宗已经掌控了这支队伍。这就是为什么王贵等将领背叛岳飞的原因,他们明白:家军时代结束。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7 21:57:14 +0800 CST  
岳案(20)

下面正式探讨岳案,过去总是笼统谈论之,结论是岳飞冤枉。为什么笼统,为什么不提判决书,就是不希望毁掉高大全的岳飞。
岳飞死的冤吗?冤!因为赵构违背了“稍复藩镇”时的诏书承诺;但就判决书看,生活在帝王时代的岳飞,死的真不冤,有时我常想:如果不是在宋代,此案会死多少人呢?
岳案其实是两个案件:张宪案与岳飞案。分水岭就是老御使中丞何铸走人,新御使中丞万俟卨接管岳案,何铸审的是张宪案,而万俟卨审的是岳飞案。中间为什么御史台要换中丞呢?从何铸说“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戳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从何铸的这段话,可以看出,有人要岳飞死!秦桧说:上意也!所以要岳飞死的人是高宗。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8 20:18:25 +0800 CST  
岳案(21)

“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戳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何铸

何铸的这段话透露出怎样的信息呢?
“区区一岳飞”,这是什么语气?非常鄙视的,说明何铸对岳飞没有好感,这与看到岳飞后背的四个字后被感动的泪流满面的何铸,是不是两个人呢?更何况,何铸是参与弹劾岳飞的,正是何铸的弹劾,岳飞才不得不辞去枢密付使。所以何铸对岳飞没有好感,区区一岳飞,情感跃然纸上。

御使中丞是台谏事实上的主管,他直接服务的对象是皇帝。台谏与百官勾结是皇帝非常忌讳的事情,所以,作为御使中丞的何铸应该直接对皇帝汇报案情,这段话的场景应该是何铸向上级汇报时谈的自己观点。他只是从“无故杀大将”这个层面谈对宋的政治军事的影响,什么影响?“寒士卒的心”导致军力衰弱。在何铸的眼里,岳飞只是一普通大将而已,可到了岳珂笔下:他爷爷就神人也。几百年来,中国就活在这个神的意淫中,每当外敌欺负,就把岳飞搬出来,意淫一番,长久的意淫,已经让这个民族很少反省了,从来没有反省:为什么这个民族多灾多难呢?

从何铸“无故杀大将”中的“无故”,说明这段话是审理张宪案后,赵构问何铸:能否杀岳飞?何铸说不可以,然后谈了上面那段话!史书说,这段话是给秦桧说的,韩世忠也是找秦桧说,……这不客观!宰执干预诏狱大案是大忌。

何铸从御使中丞升任签枢密院事,不再主管岳案,说明何铸说的有道理。所以赵构让万俟卨任御使中丞,主审岳飞案,强调:万俟卨主要是岳飞的罪证,就有了指责乘御与逗留,这两条才是岳飞死亡的罪证。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9 12:12:29 +0800 CST  
岳案22

癸巳岳飞赐死于大理寺飞既属吏何铸以中执法与大理卿周三畏同鞫之飞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其子合门祇候雷视之至是万俟禼入台月余狱遂上及聚断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言飞不应死众不从于是飞以众证坐尝自言已与太祖俱以三十岁除节度使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敌犯淮西前后亲受札十三次不即策应为拥兵逗遛当斩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有很多人质疑:楼主是否信口开河呢?
我可以用我人格担保——我尽量做到求真务实。如果我错了,大家可以批评,我也坦然接受,在这里都是学生,我也一样,我渴望能够获得新的东西。
为了让大家了解楼主是怎样看待历史材料的,我就试着解读上面这段话。
第一,先从出现的审判人员说起,有五位:何铸,周三畏,万俟卨,李若朴,何彦猷。除了万俟卨之外,都是同情或认为岳飞不死罪的。当李何二人认为岳飞“不应死”时,后面是“众不从”,李何二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官,那些“众”,应该有很多大佬,为什么没有提及他们的名字呢?
一个“众”,可以看出,这段文字的记录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在可以隐瞒什么?如果岳飞案,就两个微不足道的大理寺丞认为岳飞“不应死”,在加一个“众”,可以推断:大佬及大多数人,认为岳飞死罪。
在这里,没有写大佬的名字,却写了几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名字,就因为这两个小人物说岳飞“不应死”,……明显是代节奏,作者倾向性明显。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9 21:54:48 +0800 CST  
岳案23

第二从含糊其辞的“众”说起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言飞不应死众不从于是飞以众证坐”
其中,“飞以众证坐”,这里的“众”,又没有名字,还是那句话:可以留下两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名字,也不让大家知道重量级的大腕名字!为什么?
这里的“众证”,才是让岳飞崩溃的根源,应该是岳家军中很多重量级的人物都出来做证了,比如在庙里,当时对话的人就五个人:岳飞,张宪,王贵,董先,王俊。岳飞与张宪有罪,其他三位高级别将领都参与作证,直白说:都参与对岳飞落井下石。
从司法审判系统到军队,都在指向一个方向——岳飞犯了死罪。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9 22:14:33 +0800 CST  
岳案24

第三,岳飞案
“何铸以中执法与大理卿周三畏同鞫之飞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其子合门祇候雷视之;@——至是万俟禼入台月余狱遂上及聚断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言飞不应死众不从于是飞以众证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整段文字,都是说岳飞案的,没有提张宪岳云等,所以,这是针对岳飞个人的案件——岳案中的岳飞案。(因为,我在写岳案时,是包括张宪岳云等等人在内的案件,但随着写作的深入,发现应该是两个案——张宪谋变案与岳飞案。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就分开了,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有什么疑问可以继续问)

从这段文字,主要谭岳飞案的过程。@之前,是何铸与周三畏主神,只提到“鞠”,就是收集岳飞犯罪材料,岳飞表现出了抗争,没有提到判决。所以何铸的那段话应该是向高宗汇报案情时说的。何铸应该从高宗的语言中感觉到杀气,就对高宗说:根据目前证据,岳飞不应死,如果您现在杀岳飞……。何铸是作为一个臣子如实反映情况,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
@之后,就换了御使中丞,由万俟卨主审,大理寺卿依然是周三围,这段文字就有了事实取证(岳飞的犯罪材料),又有了判决(死罪)。
所以,一位朋友问:何铸是岳飞案的主审吗?我说:是!正因为何铸不能够结案,所以后来改为万俟卨。需要说明:周三畏一直是此案的第二主审。岳迷很纠结,历史事实是,周三畏是蘸着岳飞的血吃人肉馒头的,却成为刚正不阿的红脸,本来是秦桧一党的,却变成秦桧的对立面,真是好笑!也许是在审判岳飞案的第一阶段(何铸与周三畏主审),何铸说了那段话,周三畏也跟着沾光了,可在第二阶段,主审是万俟卨与周三畏,判岳飞死刑。这就明白为什么第二阶段不提周三畏的原因了吧!再提就露馅了。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29 22:54:29 +0800 CST  
岳案25

1岳飞为因探报得金人侵扰淮南前后一十五次受亲札指挥令策应指置坐观胜负逗遛不进及因董先张宪问张俊军马怎生地言道都败了回去便指斥乘舆及向张宪董先道张家韩家人马你将一万人蹉踏了及因罢兵权后令孙革写书与张宪令措置别作擘画令看讫焚之及令张宪虚申探得四太子大兵前来侵犯上流自后张宪商议待反背据守襄阳及把截江两头尽劫官私舟船又累次令孙革奏报不实及制勘虚妄等罪
2除罪轻外法寺称律临军征讨稽期三日斩及指斥乘舆情理切害者斩系罪重其岳飞坐拥重兵私罪上定断合决重杖处死
3看详岳飞坐拥重兵于两军未解之间十五次被受御笔并遣中使督兵逗遛不进及于此时輙对张宪董先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又说与张宪董先要蹉踏张俊韩世忠人马及移书张宪令指置别作擘画致张宪意待谋反据守襄阳等处作过委是情理深重敕罪人情重法轻奏裁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以上是岳案中,对岳飞的判决书全文。分三部分,1部是审理事实与取证结果;2部是议刑判决,在取证结果的基础上量刑判决;3部是看详,是写给皇帝的裁定建议。
1部主要谈岳飞犯罪事实,有三点——逗留不进,指责乘舆,奏报不实与制勘虚妄。
2部是根据犯罪事实,量刑判决。违诏逗留不进——斩;指责乘御——斩;后面的罪较轻。在判决中,真正导致岳飞死亡的不是“张宪案”的取证,而是其他,所以岳飞的死,张宪案只是引子,判岳飞死罪依据是另外案件。
3部是看详,是写给赵构的裁决意见,从措辞看,倾向于从重惩罚。

从整个判决书看,岳飞案不是冤案,更不是“莫须有”,而是实打实的罪证与严谨的司法程序。就是孝宗恢复岳飞爵位,诏书也是写“飞坐事以殙”。孝宗私下里对岳家人说:岳飞冤枉。但为什么又在诏书说岳飞坐事而死呢?

从这个判决书可以看出岳飞案的走向,其实要不是张宪案,岳飞还可以到地方做官,赵构已经承诺既往不咎了(保全功臣),所以在岳飞被弹劾罢去枢密付使起,岳飞可以从新开始生活。是张宪案让赵构愤怒,要杀岳飞,到这个时候,岳飞案才被炮制出来,从判决书可以看出,导致岳飞死亡的两大罪证都是军头时期犯下的,在当时,岳飞的死与范琼的死相提并论,可以看出在当时是很少有人反对的。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30 21:52:14 +0800 CST  
岳案26

岳案讲到现在,有基本阅读能力的,已经能够知道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了。我总结几点:
第一点,岳飞案与岳飞的死,与秦桧没有多少关系,真正的操纵者是赵构,但在岳珂谈他爷爷的冤案时,回避赵构,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向秦桧,这是违背史实的。如果岳珂为了道统文化,刻意回避赵构,那么今天的我们就应该纠正这个错误——岳飞是赵构要杀的,与秦桧无关。
第二,我们读绍兴十二年左右的历史,没有看出秦桧架空赵构,更不是什么权臣,任何大事裁决都是赵构做出的。可是为什么岳迷要把杀岳飞的责任强加給秦桧呢?秦桧议和岳迷不爽,可是议和的真正后台也是赵构啊!不管是议和还是杀岳飞,真正的人是皇帝赵构,可千百年来,为什么大家要罔顾事实栽赃于秦桧呢?为什么?不值得中华民族反思吗?为什么到现在还是骂臣子,不骂皇上?
第三,岳飞案,我在前面就说了。他冤,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31 03:07:08 +0800 CST  
岳案27

第三,岳飞案,我前面已经说过:他冤,是因为赵构食言;他不冤,是因为他挑战皇权,这在任何朝代都是死罪,而且血流成河。
我前面也交代了一些背景,比如岳飞做大做强的国策依据是什么——稍复藩镇的国策,而岳飞的防区就是藩镇区域;再比如万俟卨在绍兴十一年弹劾岳飞,其中就有淮西逗留不进,后来御使中丞何铸弹劾岳飞,也有淮西逗留不进,岳飞被罢枢密付使。按道理说,岳飞的这些过错,罢官后一个一笔勾销。事实上,赵构也是这样想的,在制罢辞中也强调:保全功臣和不要君臣猜忌。也就是说,后来岳飞案,是由于君臣猜忌导致的,所以淮西逗留不进被重提。在君权高于一切的时代,岳飞任何让皇帝猜忌的行为,都会有严重后果,这样看,岳飞的死难道不是必然吗?
第四,我再次强调,张宪案与岳飞案是两个案件,可是很多岳迷总是把两个案混为一谈,其实是错误的。何铸是审的张宪案,当然作为张宪的上司岳飞被牵连进去了,而何铸说的那段著名话就是“张宪案”完结后,向赵构汇报时说的,可以看出赵构要杀岳飞,从史料看,如果就此结案,岳飞是“徒”刑,这与赵构的预期相差很远,所以由更狠的万俟卨来主审岳飞案。淮西逗留与指责乘御就是在万俟卨主审时,炮制的罪证。史料记载:岳飞部将董先是最后指证岳飞的,应该是作证“指责乘御”罪,岳飞也画押认罪的。
第五,关于证据是不是伪造,有没有胁迫,……这个可以探讨,但把“伪造证据”的罪强加给秦桧等,我认为这种认识与行为都是太监行为,是指鹿为马行为。如果证据是伪造的,指使者也是赵构,强调:是赵构!
第六,岳飞案,不是传说中的“莫须有”,更不要与秦桧联系。是诏狱案,是御使台与皇帝督办的案子,秦桧有什么能力左右?更可笑的是岳粉把秦桧吹成曹操那样的人物,把赵构损成汉献帝那样的人物,你们信吗?摸摸自己的良心再回答!

还是那句话:追求真相,就是我的人生。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31 03:54:24 +0800 CST  

楼主:水煮权力0502

字数:64162

发表时间:2020-05-13 23:21: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16:10:10 +0800 CST

评论数:87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