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常量与世界的根本秘密

云何住的问题,既包含心云何住,也包含行云何住。心云何住指的是如何发菩提心以及如何守住菩提心不令迷失,行云何住指的是如何正确修行而不偏离正道。

降服的是什么心?降服的自然是思维分别之心。

谁来降服?当然不是佛来帮着降服,而是自己来降服。

什么是自己呢?身是自己?心是自己?

显然心是自己,身不过是一具躯壳,一副臭皮囊而已。

那代表自己的心究竟是什么心呢?

如果代表自己的心就是思维分别之心,那么降服其心就是用思维分别之心降服思维分别之心;如果代表自己的心是其它的心,那么降服其心就是其它的心降服思维分别之心。

所以这里让大家先思考一下:究竟是用什么来降服其心。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27 11:32:50 +0800 CST  

须菩提的问题详细些说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应该如何发菩提心、如何守护菩提心、如何修行才能不忘失或违背菩提心,如何才能降服我们所熟悉的思维分别之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陀告诫我们,降伏其心的方式有两种:

1、用普度众生的行为降伏其心。真正理解“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的前提条件是有普度众生的行为,没有普度众生的行为,光去想一想,背诵一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画饼充饥,不会有多少实际效果。

2、用般若智慧来降服其心。般若智慧通达一切境界,不要以为思维分别之心就一定没有般若智慧,思维分别之心也可表现出般若智慧。降服思维分别之心也必须要从思维分别之心入手(即用思维分别之心来降服思维分别之心),只不过要用到思维分别之心所表现出的般若智慧的部分,而不是贪嗔痴的部分。

普度众生是降伏其心的行为;知道普度众生的行为本身也是虚妄不实的,这是解悟;明白普度众生本身也是虚妄不实的,但仍会坚持不懈地去普度众生,积累功德,这就是般若智慧的显现,就是正确的修行方式。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28 11:03:42 +0800 CST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什么是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音:duo3)的简称,菩提的含义为觉悟、智慧的意思,萨埵的意译为有情众生。菩萨就是走上觉悟之道的有情众生。

一旦有情众生发心踏上觉悟之道,虽然也会(甚至必然会)受到各种邪知邪见的试探,但如来总会适时地、以各种方式点化、教导这些众生。很多初心菩萨由于往昔业障深重会走许多弯路,甚至会一度忘失菩提心,但如来一定会以各种善巧方便使他们回归正道,这与“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是相通的。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28 11:22:51 +0800 CST  


四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很多人对佛法有误解,认为佛教经论中将苍蝇蚊子等归为湿生之列,是因为佛陀不知道苍蝇蚊子是卵生的。其实这不是佛陀的问题,是他们自己因逻辑不清晰而造成的问题。

语言文字会随着时间而演变,年代越久远演变得越厉害。现代生物学所说的卵生是重新定义过的,其含义已经与古代卵生的定义不同了。现代生物学所说的诸如受精卵、鱼卵、苍蝇卵、蚊子卵之类的卵,只不过是借用了古代词汇而已。

在佛陀的年代,卵生的卵仅仅是指外表蒙着一层碳酸钙硬壳的蛋,并没有将外表仅有一层薄膜的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卵包含在内,外表包着一层膜的“卵”在古代通常被称为籽,比如鱼籽。我们很难说这两种划分方式哪种更科学。

如果凡外表包着一层膜的都可以称为卵,那么人类是否应该被划分为卵生之列呢?毕竟婴儿在母亲的子宫中也是包着一层胞衣的。婴儿在成形之前完全就是受精卵,我们总不能因此就认为人类也是卵生的。

所以,外道以佛教四生(卵、胎、湿、化)的所谓不科学来指责佛法,甚至认为佛陀不知道苍蝇蚊子是产卵的,这完全没有道理,是他们自己逻辑混乱的表现。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28 11:48:00 +0800 CST  

什么是无余涅槃?

无余涅槃是相对有余涅槃而言的涅槃境界。无余是圆满、究竟的意思。有余涅槃是化城,是供修行之人中途歇脚的地方(比如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有余涅槃虽然也可远离诸苦,但毕竟不是最终的归宿。无余涅槃是真实的解脱境界,是究竟的彼岸,是如来的真实境界。

我们发愿普度众生,应该发大愿,应该将众生灭度至无余涅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这就是佛陀所发的菩提心,我们也应该这样发菩提心。这也是具体的修行目标,发菩提心后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甚至可以认为,这是成就如来法身的唯一途径。

在末法时代,众生的精进力不足,因此先发愿将众生灭度至有余涅槃也是可以的。比如令众生了解西方极乐世界,往生阿(音:e1 或 o1)弥陀佛的国土,再由阿弥陀佛将众生灭度至无余涅槃,这也是好的。但我们需要记住,佛陀付嘱诸菩萨,是告诉诸菩萨要将众生灭度至无余涅槃,我们不该忘失这一层意思。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28 12:28:31 +0800 CST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想真正理解为什么菩萨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有必要先弄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含义。

在《金刚经》中,佛陀并没有解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含义,但是在《圆觉经》中,佛陀对净诸业障菩萨详细讲解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真实含义。

下面的内容取自《圆觉经》中的净诸业障菩萨品。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音:dan1)证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29 10:42:29 +0800 CST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圆觉经》

什么是我相?诸众生心所证者就是我相。

笛卡尔曾说过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能够具有“我思故我在”的认识已经很不简单了,但相对于佛陀还是差距很大。佛陀所给的解释是“心有所证即我在”。心有所证的具体含义,既包含了思维分别的因素,也包含了对其它种种(色、受、想、行、识)感受的因素,可见佛陀的解释更为全面。

比如一只草履虫,我们很难想象草履虫是否具备思维的能力,但草履虫肯定具备生物学中的应激反应,肯定会感受到外界刺激,这种外界刺激就是草履虫之心所证,正因为如此,一只草履虫也会有我相。

再比如无想众生(即“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中的无想众生),这种众生是没有思维的,但仍会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无想众生也会有我相。

在《圆觉经》中,“清净涅槃皆是我相”的含义需要重点关注。其一、这里的清净涅槃是有余涅槃,并非前文所提到的无余涅槃。其二、这里的我相指的是众生所熟悉的那个我,而不是大乘佛法中的真我。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这里其心的含义非常很明确,显然指的是诸众生心,诸众生心就是众生所熟悉的思维分别之心。思维分别之心包含思维心与分别心,思维心即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思维之心,分别心即类似草履虫或无想众生那种感受外来刺激的心。另外,这里“了知”清净涅槃的也是诸众生心(其心了知),同样是思维分别之心,而不是佛法中的真心。

思维分别之心也可以证得(或对应)某种清净涅槃。严格来讲,思维分别之心所对应的是有余的清净涅槃,这只是无余清净涅槃的一部分。因为无余清静涅槃必然是无穷维的,所以无穷维的无余清静涅槃中的任意三个维度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就是一个有余的三维清静涅槃境界,这种三维清净涅槃就是三维假我或三维思维分别之心所了知的清净涅槃,所以佛陀才会说,其心(思维分别之心)所了知的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如果读者还是不太明白,那就记住一句话:我相指的是众生自己直接体会到的我。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29 11:45:15 +0800 CST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音:dan1)证理,皆名人相。===《圆觉经》

我相指的是心所证者,人相就是心悟证者。注意心所证与心悟证的区别。

什么叫心悟证者?心悟证者指的是思维分别之心推测、推理出来的东西,这里的推测或推理未必指的是正确的、符合逻辑的推测或推理,错误的推测结果也可以是心悟证者。

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众生虽然知道“我思故我在”,但大多数众生并不愿意将思维分别之心认作是我(即使这个我仅仅是假我),而是将所谓“自己的”身体、大脑等认作是我。这里的推测推理指的是,众生通常会经过推测而得到思维是大脑的功能、感觉是身体神经系统的功能等结论,这都属于心悟证者。因为心悟证者是人相,所以人的身体、大脑以及种种器官或器官的功能等内容,都是人相。

“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指的是众生(由思维分别之心)推测推理出存在一个我,这已经不再将思维分别之心认作我了,而是将推测推理出的诸如身体、大脑等认作我。实际上,众生推理推测的身体等等,连假我都不是,只不过躯壳而已。虽然思维分别之心可以看作是假我,但推理推测本身并非是我。

“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指的是,经过推测推理得到的内容,只要是超越一切心(可以是真心,也包含思维分别之心)的,都是人相。哪怕证得涅槃境界,只要尚存些许推测推理的因素,由此推测出来的内容都是人相。

简单地说,可证之心代表我相,由心推测出的内容代表人相。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30 11:17:19 +0800 CST  

在理解了心所证者与心悟证者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就需要将推测推理这样的词汇拿掉,重新用“悟”来表示。“悟”这个词本身是比推测推理更恰当的词汇,因为我们找不到与之相当的词汇来解释什么是“悟”,所以需要暂时用推测推理之类的词汇来描述,使读者能够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描述佛法的大意,经常会遇到词汇量不够的情形,这是因为佛法本身精深微妙,我们平常所用的词汇根本无法与之相匹配。

悟与推测推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微妙的差别,悟有灵感的因素在其中,往往可以指在推理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到某些东西,而推理或推测就有些机械,无法凸显出灵感或类似灵感的精神层面的内容。

这里将推测推理这样的词汇拿掉,也是因为下面的内容仍然需要借助这两个词汇来理解,而接下来所使用的推理推测与“悟”所对应的推理推测是有些许差别的。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30 17:19:00 +0800 CST  
@柔道龙虎榜 2015-08-30 17:43:15
楼主你讲的都是书上的东西。这些都是外壳不是精髓。我不读经书,但如果只有这些,你的水平还差些。
-----------------------------

那你不妨讲讲什么才是精髓。

我刚刚大致讲完我相与人相,要不你说说什么是众生相与寿者相如何?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30 18:01:50 +0800 CST  
@柔道龙虎榜 2015-08-30 18:09:00
你有了对错的分别, 对概念定义的判定便是产生了分别心,而运用逻辑既偏离更远。你的文字中充满了对错定义逻辑,所以并非精髓。
所以说讲佛一讲就错,就是这个道理。这句本身做了对错的判断也是错的!
-----------------------------

请问,佛有分别心吗?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30 18:19:06 +0800 CST  
@柔道龙虎榜 2015-08-30 18:40:48
你抱着分别心来讲佛
-----------------------------

既然讲佛,当然要抱着分别心来讲,否则讲什么?讲给谁听?

你若无分别心,就应该无言无说,为何还要在这里评价什么精髓不精髓的?

请问;佛有分别心吗?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30 19:10:49 +0800 CST  
@柔道龙虎榜 2015-08-30 23:18:57
所以说一说就错, 这句话也是错的,因为做出了 对错的判断。
-----------------------------

命题(必须是陈述句)才有对错(真假)之分,疑问句不是命题,根本就无所谓对错。

请问;佛有分别心吗? === 这是典型的疑问句,不是命题,可你竟然认为一个疑问句是错的,可见你缺乏基本的逻辑常识。

你既不理解逻辑,又不理解佛法,却自以为很懂,这又是何苦呢?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30 23:50:21 +0800 CST  
回复第117楼, @善欢喜王
@柔道龙虎榜 2015-08-30 18:40:48
你抱着分别心来讲佛
-----------------------------
既然讲佛,当然要抱着分别心来讲,否则讲什么?讲给谁听?
你若无分别心,就应该无言无说,为何还要在这里评价什么精髓不精髓的?
请问;佛有分别心吗?
--------------------------
@柔道龙虎榜 2015-08-30 23:52:00
评价?有评价就有他有我,又入了分别心的境地。
-----------------------------

你似乎很讨厌分别心,这又何必呢?

佛可不讨厌分别心,只不过将分别心看作般若智慧。比如妙观察智就一定是由分别心所转,否则一切都没有分别,还观察什么?

你说别人又进入分别心的境界,你又何尝脱离过分别心的境界?

你有没有分别心可以不必告诉别人,但希望你不要自己骗自己才好。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31 00:15:46 +0800 CST  
@柔道龙虎榜 2015-08-30 23:21:03
判断佛有没有分别心,又入了对错分别的判断,一回答就错。
-----------------------------
@柔道龙虎榜 2015-08-31 09:33:42
在佛法里讲逻辑,一讲就错!
-----------------------------

那我对你也就无话可说了。

请好自为之。

再见!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31 09:50:13 +0800 CST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圆觉经》

前面说过,心所证者是我相,心悟证者是人相,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内容虽属于众生思维分别之心的逻辑范畴,但既非心所证者又非单纯的心悟证者,这些内容被称为众生相。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真正意义上的推测或推理(相对于悟而言)所概括总结的结果。

说得更通俗些,我相就好比心我,并不包含身体躯壳,而人相就好比身我,指的就是身体躯壳,这具躯壳是心我悟(推测推理)出来的。还有一些东西既非心我(与思维感受无关),又非身我(与悟无关),比如除了自己身躯之外的其它生命的身体等等,都属于众生相。

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这句话也需要解释一下。

可以将众生看做一个集合,我看作集合中的元素,那么“我是众生”的含义就是我是众生集中的一个元素,说到众生,则一定是指众生集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彼人说众生者”显然说的是众生集,既然是众生集,当然不是我、你、他等众生集中的元素,所以佛说“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

简单地说,众生相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是以我相或人相为元素概括总结出来的。

“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这里的“存有所了”,实际上就是在说概括总结为集合的意思。

“存有所了”并非“存有所知”或“存有所证”,如果是“存有所知”或“存有所证”,则所存所知所证的就是人相,而“存有所了”中的“了”指的是概括总结的结果,是一个集合,因此“存有所了”的内容只能是众生相。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8-31 11:03:41 +0800 CST  
@柔道龙虎榜 2015-08-30 23:21:03
判断佛有没有分别心,又入了对错分别的判断,一回答就错。
-----------------------------
@柔道龙虎榜 2015-08-31 09:33:42
在佛法里讲逻辑,一讲就错!
-----------------------------
@善欢喜王 2015-08-31 09:50:13
那我对你也就无话可说了。
请好自为之。
再见!
-----------------------------
@柔道龙虎榜 2015-09-01 10:27:55
不多说了:
经文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
[觉遂同策来参],这玄觉跟玄策来参六祖。[绕师三匝],绕六祖三匝,就象对佛一样恭敬,但是有点习气。[振锡而立]。就是不顶礼,反正,佛门什么怪事都会发生。绕了三匝以后,把那......
-----------------------------

最难度的就是你这种不懂装懂一知半解的增上慢者。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9-01 10:41:42 +0800 CST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圆觉经》


什么是寿者相?寿者相就是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用今天的话说,寿者相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间隔属性。

在佛经中是找不到时间这个词的,时间作为一个专有词汇出现得非常晚,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从佛法中了解时间的本质。

什么是时间?时间是观察者对变化的主观感受结果,因为这一定义可以经得起严格的物理实验检验,所以时间的这个定义逻辑蕴含物理学中时间的定义。既然如此,时间的这个定义与佛法中的寿者相有何关系呢?下面详细分析。

什么是清静觉?清静觉就是如来藏,就是清静的阿赖耶识,就是诸佛的法身。清静觉是无穷维的,是连续的。

什么是诸众生心?诸众生心就是众生的思维分别之心。思维分别之心源自于意识,意识是三维的,是离散的。

用离散的三维意识去观察识别连续的无穷维如来藏,其结果必然会观察识别出一系列离散的、三维的点。虽然这些点确实也属于清静的如来藏,但所有这些点组成的集合并不等价于如来藏,它们仅仅是如来藏本身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由此可知,“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实际上就是意识对如来藏的主观感受结果。

什么是“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业就是众生所做诸业的统称,即众生的业行;智指的是四种妙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命根指的是众生寿命能够延续的根本,即意识的妄想执著。因为在诸众生心(三维离散意识)的层面上,业与智都是相对真实的,所以一切业智所自现的都是连续的内容,而一切业智所不自现的(被意识所识别出的内容)都是离散的点。

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这实际上就是在说,意识可以将观察识别出的一个个离散点联系起来,成为一段间隔,这段间隔并非业智所自现的,而是意识的虚妄分别所生起的妄念或妄想。

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众生心(三维意识)所观察到的如来藏是一系列孤立的离散点,所有这些离散点都如同微尘一般,(意识)觉查到的所觉者(如来藏)无非是一些尘埃一般的孤立点。如汤(热水)消冰,汤比喻为如来藏,冰比喻为意识识别如来藏所分辨出的诸多离散点,并没有什么如来藏之外的离散点,一切都是如来藏本身,只不过意识的识别能力有限而已。存我觉我的道理是一样的,我的本质源自于如来藏,但并不等价于如来藏,我是意识对如来藏识别为一系列离散点之后,又将这些离散点联系为间隔的结果,正因为如此,众生才会体会到时间与空间,才会体会到存在一个三维宇宙。

时间是由一个个时刻组成的,任何时刻都是孤立的点,但意识会将孤立的时刻联系为时间间隔,这是一种错觉,时间不存在连续的间隔;空间也是由一个个孤立的点组成的,意识会将空间点联系为空间间隔,这也是一种错觉,在本质上空间并不存在连续的空间间隔,否则将出现芝诺悖论。

所以,寿者相就是意识所构造出的时间与空间的间隔属性,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妄想执著。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9-01 12:10:32 +0800 CST  
@bindu2013 2015-09-01 12:48:01
楼主以现代逻辑科学定义来解释四相,非常佩服。有一疑问,您认为“心照清净”那个心是意识吗?
-----------------------------

并非“心照清静”,而是【“诸众生心”照“清静觉”】。


诸众生心一定是意识,清静觉一定是如来藏。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9-01 12:54:49 +0800 CST  
@bindu2013 2015-09-01 12:48:01
楼主以现代逻辑科学定义来解释四相,非常佩服。有一疑问,您认为“心照清净”那个心是意识吗?
-----------------------------
@善欢喜王 2015-09-01 12:54:49
并非“心照清静”,而是【“诸众生心”照“清静觉”】。
诸众生心一定是意识,清静觉一定是如来藏。
-----------------------------
@bindu2013 2015-09-01 13:19:33
心照觉?说不通啊。应该是心照清净,觉所了者。如果心是意识,怎么能照呢?如在定中,就是要意识不起作用,用心观照,才会有所觉。
-----------------------------

“心照觉”为什么说不通呢?

“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就是【若“心”照见“一切觉”者】,这与“诸众生心照清净觉”在句式与含义上都是类似的。这里的心就是诸众生心,照见就是因照而见,一切觉就是清静觉,就是如来藏。有何不通?

心照清静才说不通呢。“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总不能翻译为:若“心照”见“一切觉”吧?


楼主 善欢喜王  发布于 2015-09-01 13:35:28 +0800 CST  

楼主:善欢喜王

字数:85719

发表时间:2015-08-18 18: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2-18 12:14:23 +0800 CST

评论数:14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