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绝密档案》----《山海经》全解密

看好的给我使劲的顶吧,后面有更精彩的!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30 20:00:18 +0800 CST  
@田景和9 165楼 2013-05-01 01:18:02
哈哈!请关注“东方伊甸园,酉阳桃花源”的历史神话以后,再发表您的高见吧!
-----------------------------商业广告的走开。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1 07:31:06 +0800 CST  
@zs59469629 167楼 2013-05-01 07:15:32
江西还是颛顼的同音通假?好像秦朝统一中国时建九江郡,到后面各朝各代也一直没用过江西这个名字。它是相对于江东这个地缘名词而言的。

-----------------------------
上古江西湖南是少昊颛顼帝的中心区域。颛顼时大洪水时,湖南、江西沦为洪州,颛顼族逃到两河流域,《山海经》均有记载。颛顼与江西是密不可分的。江西之名应由颛顼音变而来,同音通假的说法可能有不严谨的地方。
江东指哪,各说各异。或指安徽境内而言,或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甚至很多说法将江西也包括在江东之内-----所以,江西之名是相对于江东而言的说法是错误的。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1 07:48:49 +0800 CST  
那么“天不兼覆”呢?
天不兼覆,就是说天破了,所以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天会破吗?在古人看来,天确实是破了。为什么?因为天上有东西掉下来了。什么东西?陨星或慧星!天上有天体掉下来,不是天破了又是什么?所以才有女娲补天!

“地不周载”呢?大地不能完全承载万物。这是什么意思?大地承载不起啊。就是说有山川沉陷了,甚至可能有大陆沉没了!

“火爁炎而不灭”呢?火,可能指天火,也可能指地火,当然也可能是森林、草原火灾。天火,就是陨星燃烧降下的火;地火指火山爆发;有天火、有地火,当然免不了森林、草原火灾。所以“火爁炎而不灭”。从《淮南子》记载的“积芦灰以止淫水”这一句来看。芦灰是什么?一直不明。其实它可能是火山灰,当时可能出现了火山爆发现象。

“水浩洋而不息”呢,这就是大洪水了。不需要多解释。但从女娲洪水后尚能炼铜这一描述来看,这次洪水绝不是传说中的灭世大洪水,也绝不是《彝族源流》记载的大洪水。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呢。从《山海经》看,上古的兽、鸟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兽和鸟,有时是指民族和人。所以这句话中的猛兽和鸷鸟完全可能是指的上古民族 。

女娲是什么时期?考古学家认为是红山文化时期。红山文化是大约前4000年至前3000年的文化,集中在燕山以北、大凌河和西辽河上游,因最先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

从《山海经》来看,女娲主要活动范围却是在秦岭、汉水至甘肃、青海一带。前面《大荒西经》提到的“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十人就是陕人的图画表音,也就是女娲是陕人的意思,实际上上古陕人、秦人都是一个音。从女娲主要活动区域看,《山海经》的记载和学者们的看法是有区别的。

如果赤峰红山文化也属女娲文化的话,那它也一定是女娲文化的边区文化。从《山海经》和《淮南子》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中国陕甘、青海和汉水上游一带应该已经出现了铜器。

女娲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据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女娲氏……承庖牺制度。……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帝王世纪》说从女娲氏到无怀氏共15世,都是沿袭庖牺制度。庖牺,学者们说就是伏曦。
根据《帝王世纪》的说法,无怀氏之前世系为:
庖牺(伏曦)---女娲---庖牺氏15世。

另外根据《春秋纬》的说法:“彧温......号曰遂皇,冬则穴居,夏则巢处,燔物为食,使民无腹疾,治五百三十岁。忽彰次之,号曰庖羲。有人苍色大眉,名石年,戴玉理,始立地形,甄度四海。治五百三十年而流纥纪作。禅于谋泯,号曰榆罔,治五十四年。轩提次之,号曰帝寿鸿,即轩辕,有熊之子也。”
《春秋纬》说庖羲叫忽彰,庖羲之后是炎帝石年,炎帝治530年,禅位谋泯,即榆岡。榆岡(灵恝)治54年,然后是轩提,即帝寿鸿,也就是轩辕。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纬》说炎帝时“始立地形,甄度四海”,这意味着《山海经.五藏山经》很可能出于炎帝!
根据《春秋纬》的描述,其世系为:
遂皇(或温)--庖羲(忽彰)--炎帝530年---流纥纪谋泯(榆岡)54年--轩辕(帝寿鸿)

从上面世系我们可以看出,《春秋纬》把《帝王世纪》中的庖牺--女娲--庖牺氏15世并称为庖羲了。

结合《帝王世纪》和《春秋纬》,其世系应该如下:
遂皇--庖牺(伏曦)--女娲--庖牺氏15世--炎帝530年---榆岡54年(流讫纪)--轩辕(帝寿鸿)

根据中国传统的说法,轩辕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人,我们暂且以此推算女娲所处时代。
轩辕为公元前3000年,则榆岡为公元前3054年,炎帝石年为公元前3584年,庖牺氏15世为公元前4034年。据此,女娲大约为公元前4050年左右的人,这个时间相当于红山文化的早期阶段,时间上与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大体吻合。

如果《淮南子》所记没有错的话,那么大概在公元前4050年左右,当有一次非常重大的与陨星相联系的天文地质事件,与此伴随的是四极位移,火山爆发、洪水肆虐和山崩地裂,甚至可能还有陆沉事件。

女娲其人,除了《山海经》记载外,有考古方面的证据支持吗?

下图的陶罐是在甘肃临洮发现的。陶罐上画的是一蛙形人,下面画有巨大的女阴,蛙人四围是上古之“巫”字,即后来出现在两河流域的所谓“上下四方之王”。这陶罐实际是“以图表音”的具体体现。蛙图表示“娲”之音,以女阴代表女性。也就是说该图代表的就是女娲。这是上古文字形成之初的图音符号。图音符号,这是我的专利,世界首创。以后有人借用,请务必偿还。


同样的陶罐还有一个,也是在甘肃发掘的。这与《山海经》女娲神是陕人的记载是相符合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山海经》的记载实实在在不是神话。

那么女娲时的极移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点以后再谈。我们先看历史。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1 13:35:16 +0800 CST  
八、伟大的炎帝建木

据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女娲之后还有庖牺氏15世,但这15世因相关资料阙如,莫可探寻。此后是炎帝,共传530年。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听沃是谁?就是《南次三经》令丘山的令丘。据《山海图》复原图,令丘山其地就在今湖南浏阳一带。令丘,也是粤语读法。令丘、听沃、浏阳也是同音互译词。令丘山、浏阳之名均来源于炎帝之妻天沃。天沃,本意是天女沃。粤语快读就成了天沃。
中国古籍说炎帝叫石年,也有说叫勖其的。其实勖其不是炎帝第一代,而是炎帝戏器的同音互译词,属天女沃的下三代后族。
炎帝石年,石年上古读少鵹,上古少、石同音,是鄂东南和湖南浏阳一带的语音;年、鵹同音,读lei,后音变为dei,典、德、帝、袋、丹上古也是同音字,在上古它们是可以同音互译的。《大荒西经》载:“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三青鸟,并不是三只青鸟,而是三支羌人的意思。青鸟、羌人同音互译。大鵹,即《山海经》中的帝台,少鵹就是石年,青鸟就是羌人。《晋书.束晳传》说:“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晋书》这是在瞎说!帝台始见于《山海经》,据《山海经》复原图,帝台的统治范围北自山西、山东,南至云贵高原。如果帝台和周穆王同时代,那意味着周穆王的地盘也在帝台统治之下。这岂不荒谬?帝台与炎帝石年是同时代的人。《晋书》说周穆王见帝台,明显是关公战秦琼了。
关于三青鸟,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当成了三只神话中的鸟,实在是误读。
《海内北经》载:“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qū)北。”取食是什么意思?取食就是驱使之音译。它说的是三支羌人都是西王母的子族,为西王母驱使,四处出征,争夺天下。可见在西王母时尚是母系社会。需要说明的是,《山海经》中的昆仑虚是帝都所在,非只一处。此处的昆仑虚在今新疆。陶渊明《读山海经》诗说:“翩翩叁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叁危山。”在陶渊明的诗中,三青鸟为西王母所使,正是“为西王母取食”的本义。陶渊明的理解一点也没错,倒是后世的学者们把三青鸟附会为三只神鸟了。

据《春秋纬》,炎帝“始立地形,甄度四海”,可见《山海经》的前身---图画书要追溯到炎帝时。
炎帝时就划分天下为九州。九州,在炎帝时叫九丘。丘,不读qiu,而是读粤语的jau,九丘即后世所谓的九囿,也就是九州之义。“九丘八索,帝王之书”,这里的九丘就是《海内经》所说的九丘。

《海内经》载:“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zhǔ),下有九枸(jǔ),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tài)皞(hào)爰过,黄帝所为。”
按《海内经》的意思,九囿实来源于炎帝节并。这段经文讲得很清楚,惜乎前人没有看懂。
其实它也要用粤语解读。经文意思是说:有九囿(九州),以大河绕之,名叫陶唐州、叔得州、孟盈州、昆吾州、黑白州、轩辕州、三危州、武夫州、神民州(三曼、三苗)。有巫(上古巫、木同音,发音同今粤语),为羌人节茎(青叶紫茎),炎王黄山(玄华黄实),名叫建木,蕃人(巴人)巫建(建巫、建木实为一),他上拥有九州(九欘),下拥有九子(九枸),建立了三曼国(实麻、寿麻、三苗),称阎王【木炎】木(叶芒)。太皞曾从此地路过,黄帝就打造了“建木”神木(以示纪念)。
《海内经》说节茎名曰建木,而建木上古音同节并(郭璞说上古木、伯同音,而伯、并又同音,所以木、伯、并上古是同音的)。此外据《路史》说:“炎居生节茎。节茎生戏。戏生器。”可见节茎是炎居之子,同时据《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这里《海内经》也说节并是炎居之子,可见节并就是节茎,也就是建木。
经文说建木上拥有九州,下拥有九子,居于黄山,建立了三曼(三苗、神民)帝国,称阎王(炎王)。黄帝打造了建木神树,以示纪念。
从《海内经》看,炎帝节并统一上古大九州之时间远在黄帝以前。而且炎帝的都城在黄山,即《西山经》首经》中的黄山。据《山海图》复原图,黄山就在今天的横断山脉或川西!时间远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
另据《春秋纬.命历序》:“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谓之九囿,囿各居其一而为之长,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辅。”人皇,上古实读炎王。结合《山海经》可知,炎王时确有九州。可见《春秋纬》并非虚构。大九州早在炎王节并时就有了。
据《海内经》叙事顺序,炎帝建木出现在川西一带。此建木就是三星堆发现的青铜神树!青铜神树的九株,实为九州的图音,九桔实为九子之图音。青铜神树上古叫建木,本是一种树的名称,但由于炎帝节并的名字读音与建木相同,故祖先就以建木代表节并。《海内经》说这棵青铜神树是黄帝为纪念炎帝节并而打造的。可见三星堆为黄帝文明,并且当地就是黄帝都城之一!


三星堆完全被学界误读了!它的时间远在宝墩文化之前!并且远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三星堆所在地当时为世界的中心,也是黄帝的都城之一。宝墩文化实际上是黄帝后期大洪水后才出现的文化。
并且三星堆的祭祀坑是为祭祀炎帝建并而设的。
炎帝节并是谁?说出来要震惊世界!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1 14:04:44 +0800 CST  
@飘飘小生 184楼 2013-05-01 17:27:16
上古时期的文化确实不应该用现在的思想语言来解读,楼主另辟蹊径,竟然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大才,没有毅力和广博的学问很难有此成就。话说楼主与宫玉海是何关系?
-----------------------------
不好意思,无缘见识宫先生。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1 19:44:11 +0800 CST  
@fyj9898 186楼 2013-05-01 20:36:16
回复第175楼(作者: @十万昆仑 于 2013-05-01 14:04)
八、伟大的炎帝建木
据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女娲之后还有庖牺氏15世,但这15世因相关资料阙……
==========
学习

-----------------------------
知道15世的名字没多大作用,关键是要有事迹。《路史》不可谓资料不多,但采信不容易。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1 20:42:03 +0800 CST  
@肉酱意粉 190楼 2013-05-01 22:47:41
好构思,只是请问楼主按照你的说法,上古当时这么辽阔的领地如何进行交通运输、通信、物资调度、政令传达?放到现今,这么大的区域也是无法有效进行统治管理的。
最最开始大地的统治者及其下层九大地区统治者,会不会贴近现在很流行的说法,是蜥蜴人?
-----------------------------
请不要低估祖先的智慧:分封制!万字符形式的分封制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1 23:00:33 +0800 CST  
@苍凉夜奔 192楼 2013-05-01 23:12:39
夹带私货好多
-----------------------------
法官先生请出示证据。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1 23:52:52 +0800 CST  
@肉酱意粉 190楼 2013-05-01 22:47:41
好构思,只是请问楼主按照你的说法,上古当时这么辽阔的领地如何进行交通运输、通信、物资调度、政令传达?放到现今,这么大的区域也是无法有效进行统治管理的。
最最开始大地的统治者及其下层九大地区统治者,会不会贴近现在很流行的说法,是蜥蜴人?
-----------------------------
@十万昆仑 191楼 2013-05-01 23:00:33
请不要低估祖先的智慧:分封制!万字符形式的分封制
-----------------------------
@麦粒哥001 210楼 2013-05-02 20:01:15
请问楼主,山海经里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
血缘抑或别的利益基础?
在下对图腾制比较感兴趣,曾试用图腾解读山海经。惭愧未能完成十之一二。楼主下文是否会论及图腾?以及对图腾又如何评价?望不吝赐教!
-----------------------------
其实图腾文化只接触到上古文化的表象。
上古文化是图音文化----以图表音的文化。信息就是通过图音传播的。
图腾文化侧重在形,图音文化侧重在音。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2 21:27:20 +0800 CST  
谢谢各位支持。三星堆的问题太大了。我不得不慎重。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2 22:41:54 +0800 CST  
@肥大叔 212楼 2013-05-02 21:26:37
楼主,出书吧,一定支持!我在网上看到的几个帖子,一个说江西是夏都,一个是说云贵是上古文化发源地,还有一些说古埃及和中国上古的联系的,三星堆是夏文化的,都被你这个帖子全部连起来,真的太令人惊讶了,觉得越来越接近历史的原貌了。佩服,继续顶。我是广东的,你说的个别字词的粤语好象与现时的读法有点差异。另外建议把上古各族按时间列一下图谱,可能会方便大家学习。
-----------------------------
正有此意。不过工程非常浩大。这本书几乎花了我一辈子的心血。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2 22:48:15 +0800 CST  
对不起各位,这几天很忙,得偷闲写。现在更新。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3 17:25:01 +0800 CST  
九、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如何理解三星堆,这就要涉及到炎黄大战的历史。而炎黄大战是以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为导火索的。

我们都知道,炎黄时期发生了著名的炎黄大战。交战的双方,一方是黄帝族,一方是炎帝族。
黄帝族是谁为代表?是黄帝孙族韩流,不是黄帝本人。炎帝族谁为代表?传说是蚩尤,从《山海经》看,实为炎帝孙族的祝融(伯陵--巴人,二者同音互译)。它们不是神话吗?
它们是真实的历史!

下面我们来看这段几乎湮灭了的历史。

据《山海经.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zhāo)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zhuó)首、谨耳、人面、豕(shì)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此处的流沙,就是《西次三经》之流沙。据《山海图》复原图,就在今新疆。黑水,即今甘肃之黑河,黑河北段为今之弱水。《海内西经》说:“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qū),西南入海,黑水之山”正是对这一带地理的描述。
此处的司彘国,粤语即西极国,也即西姬国,即黄帝族所在国。黄帝和雷祖生昌意,昌意迁到若水,此若水即今甘肃之弱水。昌意于弱水生子韩流。

朝云国,即祝融国,也即蜀人国。由于语音的流变,又可指为洞穴国。如粤语的“洞穴”就与北方话的“朝云”读音就非常接近。此实属民族间语音辗转翻译的结果,上古实指一国,即蜀人(音yin)国。当时炎帝并有九州,为世界领袖,黄帝和祝融都是炎帝下面的次一级统治者“神”。这类似于周代的分封制的诸侯。诸侯之间虽然打得不可开交,但只要不危及周天子的核心利益,周天子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搞搞平衡,互相牵制。

黄帝当时为司彘国首领,祝融(蜀人)是炎帝之孙,黄帝地位甚至比祝融还要低。为什么?因为《西次三经》说了:“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栗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西次三经》说黄帝要把峚山的玉瑛送到钟山之南,为什么要送?“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原来是进献天地鬼神的。天地间哪有鬼神,只不过是大大小小的统治者而已。钟山之神当时是祝融,也就是说黄帝是要向祝融进贡玉瑛的,可见黄帝族当时地位的低下。

为什么说祝融当时是钟山之神?因为《海外北经》说了:“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啟/月)[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说的正是祝融居钟山。前人都把烛阴当成一个怪物,或把烛阴当成极昼、极夜。实错。
此经的“物”,就是“巫”之音,属北方语言;人面 ,表明烛阴是人,而不是别的其它东西;蛇身,中国南方语即蛇山、双双、三桑、猩猩,实指族属籍贯;赤色,粤语即黑水也。经文说的是烛阴为巫,为蛇山人,地处黑水之钟山,而蛇山在《山海经》中则为巴人地段,而巴蜀是一体的。可见蜀人发源于巴山,后发展到四川最后到达内蒙之钟山(即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附近)。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3 17:26:35 +0800 CST  
黄帝族迁到钟山一带后,与炎帝祝融族(祝融、蜀人实为同音互译词)开始交汇。

从此,炎黄大战的序幕拉开了。

祝融族当时比黄帝族强势。祝融在《山海经》中又叫朱厌一族。《山海经.西次二经》记载:“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据《山海图》复原图,小次山就在今青海南部四川交界处。蜀人(祝融)就是在这里遭受灭顶之灾的。
经文此处的兽同族,前面已说过,不再多述。白首,其粤语就是巴蜀。由于民族读音的不同又可称般度,或称BOD。赤足,闽南语即夏族。而南方话z、c不分,朱厌就读成了蚩尤。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朱厌(蚩尤)的神话也出现在两河流域神话中。在两河流域苏美尔神话中,炎黄大战成了恩里尔与朱妖之战,二者情节也非常相同。而恩里尔,实为神雷的音译,而黄帝正是雷神。朱妖则完全是《山海经》中的朱厌的音译。可见蚩尤就是朱妖。既然蚩尤是朱妖,那么上古“蚩”肯定就读“朱”之音。蚩尤、朱厌、朱妖、蜀人jan、祝融五者完全是同音互译词。也就是说黄帝与蚩尤之战实际上是黄帝与蜀人之战!大战主战场就在今酒泉、贺兰山至甘肃南部、阿玛卿山这一地区。

昌意迁到钟山一带后,还得给祝融开采玉石,供奉钟山之神祝融。昌意进献的玉瑛就是白玉膏。《西次三经》说:“峚(mì)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fèi)汤汤(shāng),黄帝是食是飨(xiǎng)。”可见当时大小统治者都喜欢服食白玉膏。

这白玉膏是什么东西?当时大小统治者为什么喜欢?
这白玉膏有点类似于晋代的五石散或赤石脂。古人认为服食赤石脂可以长生不老。如晋代的名士稽康、阮籍就经常服用,并自认名士风流。殊不知这玩意类似于现在的春药,吃了就会身体发热,性情亢奋。

昌意到弱水后,生子韩流。韩流长大后娶了一个小四-----美女阿女(读娥女)。祝融族的后人此时是伯陵。伯陵此时成为了钟山的统治者,是为钟山神。他与韩流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伯陵可能是吃白玉膏吃多了,脑子发热,身体也发热。终于把持不定,趁韩流开采玉石之机和韩流的小四-----阿女发生了婚外情,并生下了三个私生子,是为鼓、延、殳三子。

你这是写小说吧。

绝对不是。

因为《海内经》后面说了:“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shū)。”
《海内经》前面说阿女是韩流之妻,后面说阿女是吴权之妻,可见吴权就是韩流。也就是说伯陵和韩流的小四----阿女发生了婚外情。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3 18:20:41 +0800 CST  
为什么说阿女(娥女)是韩流的小四呢?
据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黄帝)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
据《帝王世纪》,彤鱼氏为黄帝第三妃。彤鱼氏是什么意思?就是朝云氏,也就是祝融氏。同音互译而已。
祝融氏不是祝融的老婆的意思吗?怎么又成了黄帝的小三?那是因为黄帝(实为韩流)的小三阿女(娥女)跟祝融私奔了。所以娥女(阿女)就成了祝融氏,也就是彤鱼氏。
《帝王世纪》的记载大体是正确的,但这里它把夷鼓当成一人了。事实上据《山海经》,鼓、延(上古读夷)、殳是三人;并且《帝王世纪》把黄帝和黄帝之孙韩流混为一谈了。事实上阿女是韩流的老婆,私奔祝融后才叫彤鱼氏的。

阿女既然是阿缘之妇,那么阿缘自然就是吴权了。可见阿、吴上古同音,读ngo或e.如阿房宫的阿,就读e,闽南话的吴就读ngo。但《山海经》没有直说,而是拐了一个弯。为什么?为尊者讳也。《山海经》称吴权为贰负。贰负,阿夫之同音互译词也。
吴权老婆娥女与伯陵通奸,吴权自然不甘心戴这个帽子,就与“危”杀了伯陵。危是谁?就是羿。为什么?因为在粤语中,危与羿是同音字,都读ngai。

由此我们发现 ,昌意之子韩流在东迁过程中,他的妻子娥女跑到了炎帝之孙伯陵怀抱,由此引发战争。

据《海内西经》说:“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系之山上木。” 贰负即阿夫之音译。窫窳,就是祝融(朝云)之音译。而危呢,粤语就是羿,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后羿。

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嫦娥,就是娥女。月,古指蟾蜍,而蟾蜍、窫窳、朝云、祝融古音为一。所以嫦娥奔月实指娥女私通祝融!但民间传说把嫦娥说成了后羿的妻子。这就是民间传说不能全信的原因。

所以,从《山海经》看,娥女私奔祝融,韩流就与羿联手杀了祝融。炎帝见韩流杀了祝融,大怒,起兵活捉了韩流与羿,并将他们绑在疏属之山的大树上,饿死、晒死。

战争最终以祝融族失败告终。据《海内经》:“祝融降居江水。”一个“降”字,说明祝融族失败了,退守到了今赣江一带。注意,上古江、赣同音。《海内经》此处的江水指湖北、江西一带的长江。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黄帝族占据了巴蜀一带。

这段历史就是《蜀王本纪》所记的望帝私通鳖灵老婆的故事。但《蜀王本纪》的记载也有错误。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3 19:23:26 +0800 CST  
@加群04 242楼 2013-05-03 22:37:36
这贴和20年前那个什么,喔,对了,吉林四平有个师范学院一个老师叫个宫玉海写了本书《山海经与中外历史地理》有什么联系。

-----------------------------不好意思,没看过他的书。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3 22:46:41 +0800 CST  
@长头发人 164楼 2013-05-01 00:40:45
最近在撸山海经,下的电子版本, 岳麓书社版本的,最后又附录地图,打开其中一张图,当时就震惊了。。。。
根据图注,山海经描述的故事包含了欧亚非大陆,澳洲大陆南美大陆五个大陆,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三个大洋的故事,我们熟悉的流沙、昆仑根据山海经的描述划分其实应该再非洲.......
真是不敢相信 真是半真半假地看过了......
-----------------------------
郭璞说“图亦呈牛形”;希腊神话中,亚洲也是公牛;佛教中的西亚则处在牛尾洲。
从这些信息看,上古人类早就认识到亚洲地形是公牛形。
所以如果复原的《山海图》不是公牛形状,那就必错无疑!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4 08:28:01 +0800 CST  
《蜀王本纪》说:“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望帝去时子圭鸣,故蜀人悲子圭鸣而思望帝。”
《蜀王本纪》明显采自民间传说,但民间传说完全走样了。望帝与鳖灵实际是黄帝和伯陵(巴人)的方言音译,杜宇也是祝融的方言音译。《蜀王本纪》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事实不是黄帝本人,而是黄帝孙子韩流与炎帝孙蜀人(yi)伯陵(巴人)间的战争;不是黄帝族的韩流私通伯陵的老婆,而是伯陵私通黄帝族韩流的老婆;杜宇不是望帝而是朝云伯陵;故事的结局并不是望帝跑了,而是伯陵被杀了。
所谓的杜宇、朝云、窫窳、朱厌、洞穴、朱妖、蚩尤,都是源于不同民族对“蜀人”一词的音译。
虽然如此,但民间神话也不是空穴来风的。至少它表明了黄帝(望帝)与伯陵之间有一场关于女人的纠葛,而且望帝(黄帝)占据了巴蜀。从这一点上看,《蜀王本纪》与《山海经》的记载是相符的。只是在具体细节上出了纰漏。

从《海内西经》看,韩流与羿杀了朝云国(祝融国、蜀人国)伯陵后,显然是触犯了炎帝的核心利益。炎帝大怒,就出兵攻伐韩流和羿,最终将羿与贰负吴权(韩流)绑在疏属山的大树上。这一点,似已得到部分证实。汉宣帝时,陕西上郡采石,岩石崩塌,下面现一石室,里面壁画有反缚盗械人。刘秀在《上山海经表》时说:“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以此史实来看,《山海经》所记实不为谬。

祝融被杀,身负重伤,炎帝很是伤心。《海内西经》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zhá)窳(yú)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海内西经》说有六巫造不死之药以图抢救窫窳(祝融、伯陵)。在上古,巫的地位非同一般,地位不在“神”之下,也就是说此六巫之地位至少是与伯陵、韩流相当的。祝融(窫窳)的战伤能引起六巫重视,并环绕祝融,造不死药以图抢救。此六巫是谁?彭巫,即橎木也;抵巫即帝巫也;阳巫,即阳木也;履巫,即雷巫也;凡巫,即黄巫也。相巫,即湘巫也。谁有能耐吩咐六巫?此非炎帝莫属。从这一点亦可以看出祝融(伯陵)当时声威的显赫。

《山海经.海内经》对这场炎黄大战完全是白描手法,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其实这场大战相当残酷。整个战争持续了至少五代人,从祝融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共工、术器、噎鸣和夸父时期,历时100多年。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4 13:27:22 +0800 CST  
@十万昆仑 19楼 2013-04-25 23:03:21
关于周鼎在洛邑,事见《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又见《史记.周本纪第四》:“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另外周灭商迁九鼎时,九鼎曾经公开展出过。事见《史记.周本纪第四》,《史记》记载得很详细:“(武王)到纣死之处,亲自射击他的尸体,连发三箭然后下车,以轻剑刺其尸体,用黄钺砍下纣王之头,挂在大白旗上。然后到纣王宠爱的二妃之......
-----------------------------
@楚留香客 254楼 2013-05-04 16:45:46
秦武王举周鼎而死,难道此时周鼎不是在洛阳吗?
-----------------------------洛邑就是洛阳。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5-04 17:04:09 +0800 CST  

楼主:十万昆仑

字数:164553

发表时间:2013-04-26 04: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2:44:08 +0800 CST

评论数:57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