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绝密档案》----《山海经》全解密

@远离FAN矢 51楼 2013-04-26 20:26:34
楼主从文字表音切入,确实令人感觉是释疑古籍的上佳路径。这里有点疑问想向楼主请教:
粤语是否是秦汉先民为避战祸迁徙粤地带去的中原语言?如果是,说明自大禹至秦汉中原的文字读音一脉相承且变化不大,那地理位置更近的巴蜀、楚地先民在商周时代文字读音是否更应该接近现代粤语?后世为何变化那么大?
根据楼主文中描述,逻辑上粤语、西南某些土著语、古梵语及古波斯语在对图形的表音方面是否应该有......
-----------------------------
@十万昆仑 54楼 2013-04-26 22:09:46
你看来没有看全文,或者没有认真看。粤语就是粤语,不是中原语言,更不是从中原带去的。从《山海经》路线看,秦汉以前3000多年前,上古先民有一个从南向北扩张的过程,并且是从云南向北扩张到了山西五台山一带。此后,大概在秦汉以前的2000多年,北方又有一个从内蒙赤峰向南发展的过程。
-----------------------------
@远离FAN矢 64楼 2013-04-27 09:22:37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极其认真看的。楼主的叙述超出了我以前对历史的有限认知,继续期待楼主的更新,也许看到楼主比较全面的阐述后能解开我一些困惑,或者届时再提出来向楼主讨教。辛苦了
-----------------------------

谢谢顶贴。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7 16:06:36 +0800 CST  
第四,复原后的《山海图》路线和目前的考古发现的遗址是有内在联系的。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旧石器遗址与新石器遗址,如果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起来,它所呈现的路径与《山海图》的路径基本是一致的。

也许有人说,新、旧石器时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你这样将它们当时的聚居地不加区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吗?

其实,旧石器时代的人也好、新石器时代的人也好,其聚居区一般来说是相对固定的。除非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地质变化,其集聚居地才会有变化。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河流域的考古发掘中得到证明。在两河流域,考古学家发现文明总是一层一层地深埋在地底下,哪怕有的年代相隔几千年,人类总是习惯于在原居住区生活。在乌鲁克遗址的发掘过程中,总计发现了十二层文明,一层一层累积,最上层与最底层年代相隔四五千年。可见不管旧石器时代也好,新石器时代也好,人类聚居区总是相对固定的。考古学家就是根据这一现象开创了地层发掘法。
同时,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也看到,所谓的丝绸之路,其实从炎黄时期就开通了,以后周穆王西征时走的也是后世所说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走的也是这条路,我们现在到新疆走的也是这条路。茶马古道亦然。可见不管年代如何递延,交通线总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新旧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我们看一看我们中国目前发掘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看看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东北一线主要有:
黑龙江省呼玛十八站旧石器遗址
讷河市清和屯遗址11800年前
哈尔滨阎家岗遗址
阿城交界镇古人类洞穴遗址17.5万年前
吉林省榆树县周家油坊旧石器4万年前
吉林延边龙人沟1.5万年前
安图县明月镇安图人旧石器初期遗址
这些遗址,自北而南连起来,正好是《五藏山经.北山经》山系的一部分。

山西、河北的所谓旧石器遗址,主要有:
朔县城西北峙峪文化29000年左右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50万年至20万年
山顶洞人 2万年前
许家窑旧石器文化 10万年前
阳原县虎头梁旧石器文化不到20000年
马圈沟旧石器遗址
小长梁遗址
河北阳原东谷坨文化 距今约100万年
这些遗址,正好位于《五藏山经.中次二经》和《中次三经》之间。其走向是东西向的。

山西、河北南段至山东之旧石器遗址,主要有
甘肃镇原寺沟口旧石器遗址
甘肃镇原姜家湾旧石器遗址
庆阳旧石器遗址
陕西长武窑头沟及鸭儿沟旧石器遗址
山西丁村旧石器文化遗址 27000年左右
沁水下川旧石器遗址24000-16000年前
安阳小南海旧石器遗址13000-50000年前
新泰市乌珠台遗址2-5万年
山东沂源猿人遗址40-50万年
这些遗址,其东西连线,正好是《西次三经》起始线与《五藏山经.中次七经》路线。遗址就分布在此二线附近。

而山西苪城西侯度遗址至蓝田人遗址之连线正好是《五藏山经.西山经》首经之路线!

鄂西至安徽、江浙一线有:
陨西黄龙洞旧石器遗址10万年前
大治旧石器遗址28.4万年 剑齿象
巢湖市银山旧石器遗址20万年左右,
其东西连线正好在《中次九经》沿线。二者走向完全一致。

云贵一带旧石器遗址,主要有:
丽江旧石器遗址
元谋人 170万年前
呈贡县龙潭山昆明人遗址3万年前
富源大河旧石器遗址36000-44000年前
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文化
这些遗址按顺序连缀,其走向正好与《五藏山经.中次十一经》吻合,呈“V”字形走向。

所以,人类的聚居区和交通线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即人类总是趋向于在原有的聚居区生活,交通线一经形成,除非出现地质变化,否则不论年代相距多远,人类总是依照原聚居区和交通线活动。

下面我们再系统地看看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情况。下面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图。



(此图只是粗略划线,精确路线见《山海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山海经》各山路线与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具有相当高的吻合性。

如上图西北角,新疆天山至北疆至甘肃、内蒙所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其连线正好与《北次三经》路线之首吻合。

东北一线,自吉林到黑龙江,其新石器遗址连线刚好是《北山经》首经一部分。

而红山文化,更是《中山经》首经和《中次二经》路线;龙山文化则处于《中次六经》和《中次七经》之间;陶寺文化则在《中次七经》路线之西;彭头山文化在《中次九经》路线之中部,凌家滩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滨文化之连线与《中次九经》路线更是具有相当高的重合性;马家窑文化则在《西次二经》之东。

这说明《山海经》路线是符合考古结果的。这是从遗址分布来看的。

另外从文化的变迁来看,《五藏山经.中山经》的编次顺序实际上也是文化变迁的顺序。

从《五藏山经》之《中山经》经文顺序可以看出,在上古,中国北方文化有一个自北向南扩张的过程。即从内蒙赤峰一带向南发展,一直到云贵、两广。

那么这是否说明北方赤峰一带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之根呢?

从《山海经》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7 20:20:35 +0800 CST  
《中山经》经文顺序虽然是自北向南描述的,但是《山海图》之《中山经》路线却是自南向北迁徙的!而且是从云南向北发展,一直到达贺兰山和赤峰一带,甚至还有继续向北发展的迹象。

也就是说,《中山经》经次顺序和《山海图》路线指向顺序脱节了!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中山经》经文编译者没有看到完整的《山海图》。也就是说,经文编译者可能是陆续发现《中山经》路线的。他按发现的顺序编成经文,却没注意到经文路线的实际指向。

这也同时表明,在《中山经》经文形成以前,中国文化是从南向北发展的。而且是从中国云南起源的。这才是中国文化之根!

事实上据《山海图》,整个《中山经》的民族迁徙路线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北面的《中山经》首经(在赤峰一带)即红山文化向南迁徙至贺兰山和五台山一线的《中次二经》和《中次三经》;然后南面的龙山文化(即秦岭至山东半岛一线)的《中次四经》向北迁徙至《中次五经》、《中次六经》,与北面的红山文化交汇于山西五台山、贺兰山一线。由此可以推断,此贺兰山至五台山一线的文化必然是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碰撞的产物。

第二部分为山西北部的《中次六经》向南顺次从《中次七经》、《中次八经》并一直抵达云贵高原、湘鄂赣及福建一线的《中次十一经》路线。

第三部分为南面的云贵高原即《中次十一经》向北、向东迁徙至洞庭湖、九江、上海一线,进而到达秦岭---山东半岛一线,后继续北上,到达恒山至贺兰山一线,最后甚至到达了贝加尔湖和北冰洋。这支文化应该就是炎帝文化。因为据《山海经》,炎帝父族少典即《山海经》的囷帝,居于云南大理的帝囷山,即现在的点苍山。其后少典向北发展,建立鼬姓国,鼬姓国的中心区域就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一带。考古发现的彭头山文化就在鼬姓国范围之内。据《山海经》,炎帝文化曾经统治了整个亚洲和北非。这一点后面再谈。

从《山海经》来看,考古绝不应是零碎的发掘,各遗址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现在大型的主要的发掘工作,主要分布在华北一带。这是考古和历史学界将资源集中在华北发掘的结果。事实上据《山海经》,在商周以前,中国南方和大西北要比中原文化发达得多!自炎帝至黄帝,一直到尧舜禹,上古帝王都城一直在昆仑四墟!所谓陶寺遗址是尧帝都的说法是不靠谱的。非但如此,《山海经》中具有高度文明的遗址远未发掘。据《山海图》还有广阔的西北、西南及中国南方的相当重要的文化和文明未被发掘。其原因是什么?是专家们的思维定势所致。专家们以为中国文明的中心一直在华北,然而文明的中心难道一直是在华北的吗?文明的中心真的是一成不变的吗?

《山海经》或《山海图》提供的答案是否定的。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7 21:02:48 +0800 CST  
据《山海图》,中国人的迁徒范围其实覆盖了整个亚洲,甚至到达了北美和北非。据《山海经》,炎帝文化是世界文明之源。炎帝之子炎居当时就统治了埃及。事实上埃及这个名词,就来源于炎帝之子“炎居”的音译。

在《山海经》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名山越密集的地方,往往就是当时的文化或文明的中心所在。《山海经》中没有任何地方有贵州和湘西的名山密集。据《山海图》复原图,贵州和湘西一带的名山密密麻麻,那里绝对有上古时代的都城,并且是非常辉煌的都城。

第五,复原后的《山海图》与神话传说、科考发现、谷歌地球反映的内容是相吻合的。

据《山海图》复原图,我国山东半岛至朝鲜半岛远古本是连在一起的,现在竟然是汪洋一片了。
事实是这样的吗?
据《中国地理大发现》一书记载,1977年黄海70多米深的海底发现泥炭,点火即燃。经碳14同位素测定,泥炭的年龄大于或等于3.6万年,估计为4万年,表明7万----4万年前,黄海为大陆。
如果《中国地理大发现》一书所载没错,那就意味着《中次五经》一线至少形成于3.6万年之前!
同时据《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一书,在2万年前,全球海平面要比现在低120-140米。“东海大陆架几乎全部出露,古海岸远离现代海岸达600公里。长江入海口相应延长20-45米。”
《中国第四纪冰川》一书说2万年前,东海大陆架曾经是大陆。这一点,《山海经》中似乎没有相关记载。只有山东至朝鲜半岛一线,上古确实是连成一体的。

此外,据《山海经》记载,在今天的北极附近曾经有两座都城,一为帝都,一为幽都。《山海经.北次三经》:“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风力/力力]。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而据谷歌地图,它们竟然是存在的!

北极都城就在现在的北地群岛东西两侧,《山海经.北次三经》说它东侧有帝都,西侧有幽都。帝都在泰泽中,“泰泽 ”就是大泽。《左传.哀公九年》:泰者,大也。又《礼记.曲礼上》疏:泰者,大中之大也。可见泰泽就是大泽。《北次三经》说在泰泽旁边有一座大山,叫帝都之山,它的北面五百里有錞于毋逢之山,錞于毋逢之山的西边,有幽都之山。这两座山都是帝王都城所在地。帝都之山方圆百里。鸡号之山就是极号之山,也就是北极。

请你打开谷歌地图,下图中标记所在地,就是《山海经.北次三经》中的帝都之山,与《山海经.北次三经》的描述完全一致,而且正好位于一个无底深渊中,那个深渊,就是上古的泰泽!《山海经》说那是帝都所在。这会是帝都遗址吗?这个图布局如此整齐,方方正正,轮廓鲜明,不是人类文明的遗迹还能作什么解释?


另外《山海经》说北地群岛的西侧有幽都,遗憾的是北极被冰雪所覆盖,不能一窥究竟。但荷兰科学家在北极发现了一座城市的遗迹。另外俄罗斯科学家也在北极圈内的克拉半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人类文明的遗迹,其时间在1万多年前,科考的结果表明1万多年以前克拉岛附近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多了。克拉岛就在北地群岛的西侧,应该离《山海经》所说的幽都不远。从《山海经》来看,幽都也沉到海底了。

此外, 关于蓬莱山,《山海经》只有《海内北经》一句话:“蓬莱山在海中。 大人之市在海中。”《史记》中有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出东海寻找蓬莱山的记载,没找到,最后连徐福也消失了。事见《史记》: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夫﹑瀛洲,僊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汉书郊祀志》也说:“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曾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至,三神山乃居水下;临之,患且至,风辄引船而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蓬莱山在哪,一直不明。

但《列子.汤问》却给出了蓬莱山的具体细节。据《列子.汤问》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日归墟。八絃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赢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禹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是神话。然而,请你据《列子.汤问》的线索找一找,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列子.汤问》说,蓬莱山在渤海之东极远的地方,那里有一大壑,是个无底谷,名叫归墟,大壑附近有五座仙山,分别叫岱舆、员峤、方壶、赢洲、蓬莱。五座大山上有仙人,每天飞来飞去。这五座仙山处于不断漂移之中。这里提供了至少四个重要信息:一是蓬莱距渤海非常远;二是蓬莱山在海洋无底之谷附近;三是蓬莱五座仙山一直在漂移!四是蓬莱山有高度的文明,那里的人能够飞翔。

海洋中的无底谷,只有马里亚纳海沟才称得上真正的无底谷。打开谷歌地图,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现在有塞班岛和关岛。《列子.汤问》说那五座仙山曾经不断漂移,那就将塞班岛和关岛平移,看到了吗?关岛、塞班岛一线漂移到西边,那里有帕劳群岛!帕劳?蓬莱!帕劳是蓬莱的译音!而这里正好是《山海经.东次三经》路线。在《东次三经》时代,现在的帕劳群岛向北至冲绳岛一线曾经是大陆!《列子》说它是从现在的关岛一线漂移来的,现在的谷歌地图还留下了它漂移的轨迹:一共漂移了四次!在漂移到今帕劳一线后整体下沉了。详见下图。


《列子》说蓬莱五大仙山“台观皆金玉”,那里的人能“飞相往来”,真的如此吗?不知道。但是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在琉球群岛和"与那岛"南岛发现了海底文明遗迹,包含被珊瑚覆盖的方形结构物、巨大的带棱角的平台、以及街道、楼梯和拱门状的类似祭坛状的建筑物。



与那岛的位置和《东次三经》的中父山所在位置比较接近,它是否是和蓬莱五大仙山一块沉到海底的,不知道。但海底下面有台观却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记载、神话传说、谷歌地球、海底科考,五者竟然如此吻合!

面对这结果,我们瞠目结舌!

传说原来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的帕劳群岛一线竟然曾经是大陆,而且是由关岛、塞班岛到日本富士山一线之岛链漂移而来的!在漂移到现在的位置时整体下沉了。据谷歌地图显示的漂移痕迹,它在漂移四次以后才沉入太平洋中!想一想,《东次三经》路线的形成年代该有多么古老!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7 21:35:15 +0800 CST  


漂移的蓬莱五大仙山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7 21:46:42 +0800 CST  
@远离FAN矢 101楼 2013-04-27 22:02:00
不知楼主会否论及抚仙湖和琉球与那国岛海底的考古成果?某种程度上它们都印证了楼主的研究,仔细看了楼主绘制的"亚洲公牛"后,确实被沧海桑田所震撼。
耐心恭候楼主更新,对楼主慢慢展现的上古以亚洲为中心的宏大历史画卷以及华夏文明根源的探究充满期待。
-----------------------------
《山海经》记载的历史地理非常厚重,它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8 07:25:39 +0800 CST  
@枫林赏雪 106楼 2013-04-28 10:10:51
LZ理论的所有前提都是建立在过去所有的语言都是同一语系上 似乎说不通啊~
-----------------------------
不是过去所有的语言都是同一语系,而是中国人迁徙范围遍及亚洲,他们迁到了新的地区说的仍然还是中国民族语。他们记录的材料自然也是用的中国民族语。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8 10:47:11 +0800 CST  
@枫林赏雪 106楼 2013-04-28 10:10:51
LZ理论的所有前提都是建立在过去所有的语言都是同一语系上 似乎说不通啊~
-----------------------------
@十万昆仑 107楼 2013-04-28 10:47:11
不是过去所有的语言都是同一语系,而是中国人迁徙范围遍及亚洲,他们迁到了新的地区说的仍然还是中国民族语。他们记录的材料自然也是用的中国民族语。
-----------------------------
@枫林赏雪 108楼 2013-04-28 10:55:26
但是按照你的理论,中国人的先祖应该是来自中东和埃及地区,一步一步迁徙过来,按照语言变化的路线是中东-印度(中亚)-藏巴-云贵川-关中地区-疆蒙 这和江南土生土长的客家语言系又是冲突的 这个怎么理解?
-----------------------------
呵呵,我并没有说中国人是从埃及迁徙过来的。我只是说在炎黄时期,炎帝族有一支迁到了西亚,后来该支到达埃及建立了法老国。到了尧帝时,尧帝率领埃及和亚述人又迁回了中国。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8 10:58:37 +0800 CST  
@枫林赏雪 106楼 2013-04-28 10:10:51
LZ理论的所有前提都是建立在过去所有的语言都是同一语系上 似乎说不通啊~
-----------------------------
@十万昆仑 107楼 2013-04-28 10:47:11
不是过去所有的语言都是同一语系,而是中国人迁徙范围遍及亚洲,他们迁到了新的地区说的仍然还是中国民族语。他们记录的材料自然也是用的中国民族语。
-----------------------------
@枫林赏雪 108楼 2013-04-28 10:55:26
但是按照你的理论,中国人的先祖应该是来自中东和埃及地区,一步一步迁徙过来,按照语言变化的路线是中东-印度(中亚)-藏巴-云贵川-关中地区-疆蒙 这和江南土生土长的客家语言系又是冲突的 这个怎么理解?
-----------------------------
@十万昆仑 109楼 2013-04-28 10:58:37
呵呵,我并没有说中国人是从埃及迁徙过来的。我只是说在炎黄时期,炎帝族有一支迁到了西亚,后来该支到达埃及建立了法老国。到了尧帝时,尧帝率领埃及和亚述人又迁回了中国。
-----------------------------
@枫林赏雪 110楼 2013-04-28 11:02:37
这也说不通啊,类比少数民主语言和汉语之间的融合来看,不应该存在拉丁语系和通古斯语系并存而且互联的情况啊,还是觉得中间牵强附会的东西太多了~不是很严谨~
-----------------------------请注意,尧帝时期,古埃及语言并非拉丁语,而是古埃及壁画上的象形文。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8 11:06:50 +0800 CST  
五、九鼎《山海图》与神秘的罗赛利地图

看到上面的《山海图》,可能你会想起著名的皮瑞.雷斯地图。皮瑞.雷斯地图发现于1929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王宫。该地图由两张非洲羚羊皮纸制成,上面有奇怪的图形与文字。其中一幅是由16世纪的土耳其海军上将皮瑞.雷斯绘制的。皮瑞.雷斯地图上画着拉长的美洲、变形的欧洲以及线条零乱的南极洲。
众所周知,人类只是在1818年才发现南极州,而皮瑞.雷斯生活于16世纪上半叶,时间相隔300多年,他是如何知道南极洲的地形的。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皮瑞.雷斯地图上面,还标示出了南极洲的内陆地形:山脉、高峰、河流以及海岸,而这些都是在冰雪覆盖之下的。地球上的人类,直到1952年借助回声探测仪,才发现了南极大陆上那些皮瑞.雷斯地图上早已标明的东西,两相对照,竟然一点差错也没有。皮瑞.雷斯是如何画出几百年后的我们才知道的南极地形的?难道皮瑞.雷斯穿越到了几百年后?
根据科学家在南极洲的罗斯海海岸附近所进行的一次冰川测量的结果,表明南极洲被冰层覆盖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时间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皮瑞.雷斯画的至少是6000年前的南极大陆地形地貌!

有的科学家经研究认为,皮瑞.雷斯地图是以开罗为中心绘制的航拍图,它与现代在开罗上空拍摄的完全一致。

这张图就是举世闻名的皮瑞.雷斯地图。

事实上,目前发现的令人震惊的地图远不只止此。

在16世纪,还有一幅著名而神秘的地图,这就是弗兰科.罗赛利地图。现保存在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洋博物馆里。这幅地图有28厘米长、15厘米宽,绘制于1508年。

罗赛利地图绘出了1818年才发现的南极洲的地形(如下图右侧所示)。据欧洲一些学者研究,学者们说罗赛利地图关于北半球的地理是错误的。

其实罗赛利地图并没有错,错误的是我们的观念和认识。皮瑞.雷斯地图也并非航拍图。罗赛利地图、皮瑞.雷斯地图、大禹九鼎《山海图》,它们表现的并不完全是当时的地理,而是当时的地理和远古地理的混合图。他们的成图方法和大禹的九鼎《山海图》一样,是根据当时地图和远古地图资料加工整理出来的。之所以看起来像航拍图,只是因为他们采用了球面投影绘图技术而已。

从大禹的九鼎《山海图》可知,既然远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大禹能画出这样的球面图,皮瑞.雷斯和罗赛利没道理画不出来,所以那些说皮瑞.雷斯地图是外星文明的航拍图的说法实在是没根据的。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皮瑞.雷斯地图和罗赛利地图是真实的地图。虽然这个“真实”是历史错位的真实。

下面我们来比较罗赛利地图和大禹的九鼎《山海图》。


此图亚洲部分与《山海经》的表述惊人地一致,


并且与复原后的《山海图》惊人地吻合。

其表现在如下

方面:

一是北极地形惊人一致。
据复原后的《山海图》,《山海经》之《北次三经》自北冰洋附近的碣石之山至錞于毋逢之山计900里(古里),到达泰泽,此地有帝都之山,在复原图上此山正在北冰洋中,又500里达到錞于毋逢之山。此时可北望鸡号之山,西望幽都之山。其地形正与罗赛利地图北极区域相合。
又《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有钉灵之国,其民从厀以下有毛,马蹄善走。”《海内经》的幽都之山也在北冰洋内,在复原后的《山海图》上,此处之北海非日本海之北的北海,而是北冰洋。日本北海只是人类后来迁徒时将北冰洋的北海地名移植到了日本北海而已。可见上古北冰洋其实原来是有大陆的,只不过后来下沉了。这与罗赛利地图的标示是完全相同的。
二是罗赛利地图对中国长江以南的描绘与《山海经.海内四经》的记载吻合。
《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山海经》明确指出浙江、福建上古时曾在海中,福建西部上古也为海即“闽西海”。长期以来,学者对闽浙处于海中一直怀疑。现罗赛地图上浙江、福建地区只有星星点点,大部分地区被海水包围,其露出部分只是高山,此正与《海内南经》的表述一致。
又《海内南经》:“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ú)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此郁水即今广西之郁水。上古在此郁水流域有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ú)国四国,并在高山之上,流域附近有湖南湘陵,而湖南湘陵亦为南海之一部分。在罗赛利地图上,除云贵高原和桂粤的高山外,南方并在海中,为南海之一部分。它与《海内南经》的表述也是一致的。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8 11:31:51 +0800 CST  
三是罗赛地图对中南半岛描绘与《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表述一致。
据《山海经.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据后面的《大荒经》方国复原图,此融天山在缅甸和云南交界处,海水从这里由南而入,正是缅甸北部为海水所淹之记录!

四是罗赛利地图关于中国南方的地理与《山海经》的描述是吻合的。
据《大荒南经》载“有人曰张宏,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鸟。”前面已说了张宏国,实为帝喾子族的封国,即仲康的封国,张宏是仲康的音译。据《大荒经》,张宏国实际在江西一带,上古就是江西国。《大荒南经》说江西国在海上捕鱼,可见江西当时是沿海国家!
而《大荒南经》亦载“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有驩头之国。”据《大荒经》复原图,驩头国也在南岭一带。南岭南部先民当时正在海中捕鱼,可见南岭以南亦在海中。
此外《大荒南经》又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南]入焉。”据《山海图》和《大荒经》表述顺序和《大荒经》复原图,此天台山即湖北大悟之天台山,海水南入,则湖北亦为海水所淹!
由上可知,上古湖北、江西、南岭以南其实处于大海边。

五是罗赛利地图关于华北的地理与《山海经》描述的地理也是一致的。
据《海外北经》载:“聂(shè)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xuán)居海水中”。据《海经》复原图,聂耳国在今山西或山东丘陵。山东悬居海水中,还可以理解,如果山西也在海水中那简直不可想像。那意味着大洪水接近海拔1000米左右!
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据《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句,海水[北]入焉。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xiàng)。”据袁珂先生校注,不勾山之“勾”为“周”字字形之误。如果不句山为袁珂先生所说的不周山,则今宁夏和甘肃一带也为海水所淹。那里现海拔在1400米以上!
关于不句是不周,袁珂先生可能有错。不句,上古读fou ju, 也就是《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中的不周负子。其地就在今秦岭山脉以北之渭河平原。那里现海拔400米左右。也就是说大洪水时的洪水超过了海平面400米。

从上述经文可以看出,大洪水时,华北平原至长江中下游平原、直到南岭,整个中国南方,除少数高山外,无不在汪洋大海中。

这和罗赛利地图对中国东南、华北的绘图是完全一致的!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8 11:55:54 +0800 CST  
说实话,我没有给历史下结论。前面所说的历史,是从《山海经》解读出来的,我只是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具体的考证,那是考古学家的事。
我的目的是复原《山海图》和《海经》方国图,并释读《山海经》。而释读的基础,必须首先要保证《山海图》的准确性,否则释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此外对《山海经》反映的大洪水、极移等等事件,也将作力所能及的分析和探讨。
现在夏朝之所以没有被证实,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当前中国历史学界和考古界陷入了认识的误区。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8 16:15:27 +0800 CST  
在罗赛利地图中,华北平原、整个中国南方,除了云贵高原和少数高山外,都在大海中。


恐怖吧?
罗赛利会不会画错了中国的地图?
不可能画错。
为什么?因为既然欧洲科学家肯定了罗赛利画的南半球地图,那么说明罗赛利的绘图技术是没问题的。他既然能画出16世纪的人尚不知道的南极地形,他又能画错自已所在的北半球地形吗?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罗赛利画的是大洪水时的地图,为什么大洪水又没有淹没南亚次大陆大部分地区和东欧平原呢?
唯一的解释是,罗赛利地图和大禹《九鼎山海图》一样,表现的不尽是当时的地理。这些地图实际上出现了时空错位。也就是说,他们是将远古时期,不同时代的地图资料拼接在一起了。罗赛利地图应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形图和后来不同时期的古地图拼接加工而成,其中就有大洪水时中国的地形图。

我们知道,罗赛利所处的时代为16世纪初,正是中国的明朝时期,当时《马可.波罗游记》早已风行欧洲200多年,明朝和欧洲交往频繁。在罗赛利绘成地图50年后,利玛窦甚至还到明朝传教。在罗赛利时代他不可能不知道中国,更不可能不知道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之所以在他的地图中,中国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岭以南出现在大海中,就是因为在罗赛利收集的资料里,只有关于中国远古大洪水时的资料,他的地图表现的本来就不是16世纪时的地理。

他的图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时空。时空错位,是罗赛利地图的唯一解释。

在罗赛利地图中上,北极圈内曾有广大的大陆存在。而据《山海经》,远古北极确有大陆存在,它与罗赛利地图描绘的有吻合。
另外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中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被大海淹没的。当时中国南方除了云贵高原、大巴山脉、武夷山脉以外,几乎完全淹没。这一点,《山海经》的描述和罗赛利地图也有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自然地理》一书,大洪水时中国被淹的范围远远超过《山海经》描述的范围。它描述的应该是大洪水鼎盛时的地理情况。远古有这么大的洪水吗?因为它超出了《山海经》的描述,先暂持保留意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然地理》关于大洪水时的地理竟然和《海内经》表述的地理有很大的相似性。从这一点看,大洪水似乎出现在炎黄时期!
炎黄时期会有这么大的洪水?炎黄时期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事,这一点后面再解读。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8 21:07:54 +0800 CST  
六、大洪水、灵恝与耶和华、挪亚

上面我们谈到,《山海经》中的大洪水至少超过了海平面400米!这可真是人类的灭顶之灾!
这是什么样的洪水? 据科学家研究,即使全球的雪山和两极冰山全部融化,也只能使全球海平面上升200米左右。而《山海经》中的大洪水竟然超过了海平面400米,而且这个400米还是最保守的数字。这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大洪水?这是传说中的灭世大洪水吗?
不知道。
据考古发现,人类目前发现的有记载的有年代的灭世大洪水是两河流域《苏美尔王表》上发现的大洪水记录。“苏美尔王表”是现在的学者取的名字。不一定就是苏美尔的帝王,只是说明发现于苏美尔而已。《苏美尔王表》共发现有16份,内容基本相同。在《苏美尔王表》中,大洪水以前的记年单位是sars,1sars为3600年。另一记年单位是ner,1ner 为600 年。这有点类似于《周髀算经》中的记年单位。《周髀算经》说:“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
《苏美尔王表》中的sars与《周髀算经》中的“首”,不仅读音相同,而且都是天体运行的记年单位,只不过一个是3600年,一个是4560年。另外《苏美尔王表》中的ner,发音也与中国的“年”相近,其计年时间与史迁的“五百年一大变”的500年也相近,只不过《苏美尔年表》的上ner是600年。这二者之间肯定是有渊源的。事实上从《山海经》来看,苏美尔文明就是中国的三苗文明。这一点后面再谈。

现在我们分析《苏美尔王表》。前面我们说了《苏美尔王表》大洪水前的记年单位与中国的纬书中的记年单位非常相似。读音也相近。不仅如此,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发现的泥板书记录的《苏美尔王表》实际上与中国的《春秋纬.命历序》有着纪年上的相似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苏美尔王表》中,大洪水以前的历史共分十期,有二期纪年不明,除去这纪年不明的二个时期,其记录的大洪水前的历史共241200年。然而根据中国的《春秋纬.命历序》,《命历序》记载的一纪的历史就是267000年,它和《苏美尔王表》所谓的大洪水以前的历史时间相近。如果《苏美尔王表》加上记年不明的二个时期,其大洪水以前的历史应该和《命历序》一纪的时间相等。也就是说《苏美尔王表》上的大洪水前的十王时期实际上是《春秋纬.命历序》上的最后一纪即流讫纪的时间。


既然《苏美尔王表》上的大洪水前十王时期就是《春秋纬.命历序》最后一纪,即流讫纪的时期,那么也就意味着大洪水在是流讫纪时期发生的,大洪水和流讫纪密切相关。

流讫纪是什么意思?流讫,粤语音读就是lau ngat(拉甲),而恝字的粤语却是多音字,一读a,一读ngat。也就是说灵恝既可读作lau aat ,也可读作lau ngat。灵恝是谁,就是《海内经》中的炎帝之孙灵恝,也就是到埃及建立了法老国的那位。那么这么说来,大洪水是炎帝之孙灵恝时发生的?

确实是。

为什么?因为灵恝实际上就是《圣经》中的耶和华和挪亚!

有没有搞错啊?耶和华和挪亚是炎帝之孙??

兹事体大,不可不谨慎。

据经典解经典,灵恝确实就是耶和华和挪亚。

为什么?

原因如下:

一、据《旧约》英文版,耶和华的英文名字叫LORD GOD(有时也称LORD),而灵恝上古粤语读音有二种,一读lau ngat,一读 lau a。耶和华的名字LORD GOD和灵恝的读音LAU NGAT相同。
二、据考古发掘的苏美尔泥板书《苏美尔王表》和《春秋纬.命历序》的记载,流讫纪时期发生了大洪水,而流讫实为灵恝的同音互译词,均读粤语的lau ngat(拉甲),也就是说灵恝时发生了大洪水。
据《旧约》, LORD GOD 吩咐挪亚进入方舟,然后降雨40昼夜,大洪水泛滥。可见大洪水是在LORD GOD时发生的。
三、据《山海经》,灵恝到埃及建立了法老国,炎帝之孙出现在上古埃及。而《旧约》中的LORD GOD和挪亚也出现在西亚和埃及一带。

灵恝(拉甲)lau ngat与LORD GOD,读音相同,地点相同,大洪水事件相同。灵恝的另一读音la a 与挪亚Noah的读音相同,地点相同,大洪水事件也相同。
可见《旧约》中的耶和华LORD和挪亚实际上就是灵恝一人。《旧约》把灵恝的二种读音当作不同的两个人了!

由此看来,西方的上帝耶和华和挪亚就是中国的炎帝之孙灵恝。历史真是给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中国人不信神,原来原因就在于此!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8 23:23:53 +0800 CST  
既然《旧约》和《山海经》关于大洪水中的人物记载有异,为什么独独采信《山海经》呢?

因为据学者们研究的结果,一般认为《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虽然学者们的研究并不一定见得准确,但是从《旧约》的语言和文字看,其成书远在《山海经》之后是非常明显的。《旧约》的希伯来文字完全是文字成熟之后的产物。而《山海经》却是伯益所著,伯益远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伯益的《山海经》又源于更为古老的图画书。二者出现的时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从时间上看,采信《山海经》要比采信《旧约》要可靠得多。

二是从内容上看,《旧约》关于创世和大洪水的记载,明显来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神话传说。而传说是会走样的,《旧约》的创世神话和大洪水传说虽然不能说完全是假的,但它相关内容会失真是毫无疑义的。
而《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即使是最保守的学者,恐怕也不能认为它是神话。《五藏山经》记载的山脉走向、里程、物产、河流、民族都是实录。所以,《山海经》记载的内容肯定要比《旧约》记载的可靠得多。

三是从犹太人的族源看,犹太人源于希伯来人,据《圣经》记载,希伯来人的先祖最初生活在两河流域以北。只是到了公元前1900年以后才开始迁到现在的地中海东岸的。希伯来人的英语复数是ibrim。而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据《山海图》复原图和《海外西经》复原图,一臂国就在今叙利亚东北一带。而ibrim恰恰与中国北方话“一臂人”同音。由此可见,《山海经》中的一臂国实在就是ibrim,即希伯来人的祖族所在之国。“一臂人”其实就是ibrim的图画表音。《山海经》的记载和《旧约》的记载在这一点上是吻合的。
另外据《大荒西经》:“有一臂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据《大荒经》复原图,此一臂民也在地中海东岸之西亚和埃及一带。而“三面一臂”实为“闪米特ibrim”之图画表音。据西方研究的结果,希伯来人属于古代闪米特族。而《大荒西经》也说闪米特人和ibrim为一族!可见《山海经》的记载是符合史实的。《大荒西经》说“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可见闪米特人就是颛顼帝的后代。这也就意味着犹太人是颛顼帝的后代。
这就是犹太人的族源。
而颛顼帝是黄帝之后族。所以犹太人有关于炎帝之孙灵恝大洪水的传说就无足于异!只是由于年代的久远,犹太人的记忆出现了错误。
不仅如此,《旧约》中的“上帝”这一名词的表述其实是很不清楚的,在英文版《旧约》中,上帝一会儿是GOD,一会儿是LORD GOD,一会儿是LORD,一会儿又成了耶和华JHWH。名称的不确定性,表明《旧约》中的上帝的不确定性,也表明了“上帝”本身就是来源于民间传说。传说各异,《旧约》莫衷一是,只好兼收并畜。
为什么上帝后来成了耶和华呢?这实在是因为《旧约》中的“上帝”本身就是来源于中国上古史中的帝王。
“上帝”之音,本来源于《山海经》中的“囷帝”,上帝、囷帝、少典上古其实也是同音互译词。囷帝(少典)为中国的炎帝和黄帝的父族。据《山海经》,囷帝最初就在云南大理,后发展到云贵高原,是为鼬姓国的少典。
据中国古史,大洪水不只一次。女娲时有大洪水、黄帝时有大洪水、颛顼帝时有大洪水、尧帝时有大洪水。而黄帝在《山海经》中又称帝江或称江帝,江字上古读gan,所以西亚的人就将江帝读成了GOD,少典读成了上帝,灵恝读成了LORD GOD,灵恝之另一读音读成了挪亚,至于“耶和华”这一音的由来,更是来源于鱼凫王。
为什么耶和华又来源于鱼凫王呢,因为颛顼帝时“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中国南部发生了大洪水,颛顼帝死里逃生,逃到了西亚,这就是两河流域《苏美尔年表》上的“鱼夫”,《山海经》中称之为“鱼妇”。《大荒西经》说:“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这就是《山海经》记载的颛顼帝时的大洪水事件。据《大荒经》复原图,此鱼妇就在西亚地中海一带。颛顼帝逃到西亚后,此一族就成了三面一臂,即闪米特人ibrim一族,此即犹太人的祖族。
时代递延,犹太人记忆失真,传说各异,颛顼帝后族之犹太人就将少典、江帝(黄帝)、灵恝、鱼凫王的名字音译,都写进了《旧约》,所以出现了上帝一会儿是GOD(江帝),一会儿是LORD GOD(灵恝),一会儿是耶和华(鱼凫王),一会儿是LORD(尧帝),至于挪亚,就完全是灵恝的另一读音。

这就是《旧约》上帝的真正出身。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9 14:54:02 +0800 CST  
七、女娲大洪水与极移

从上文我们知道,《旧约》中的大洪水传说,实在是几次大洪水的模糊记忆。

从中国典籍看,有记载的大洪水,首推女娲时的大洪水。

女娲真的存在吗?

从《山海经》看,女娲是存在的。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这是什么意思?
经文前面说“十人”,可后面谈到的却只有一人,可见“十人”并不是十个人的意思。那“十人”是什么?这段经文要用上海话读。十人,上海话就是陕人。女娲之肠,上海话就是女娲之葬。肠、葬上古同音互译。栗广之野就是栗广之阳或栗广之岩(崖)。经文的意思是:有神,陕人,名叫女娲神,逝后为神,处于栗广之岩,困倒而逝。
从经文意思来看,女娲是累死的。
女娲是怎么累死的?
因为大洪水。
据《淮南子.览冥训》说:“昔者黄帝治天下……然犹未及虑戏氏之道也。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这是中国最早的大洪水----女娲时大洪水。
大洪水的原因是什么?
《淮南子》实际已点明了女娲时大洪水的原因。只不过前人都没有看懂。
原因是什么?
是极移!
为什么?
我们看《淮南子》怎么说的。《淮南子》说,从前黄帝治理天下,......然而还是不及虑戏氏治国之道。往古之时,南极、北极、东极、西极四极紊乱,九州分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大地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火灾炎炎而不熄灭,洪水汤汤而不停息,凶兽到处吞食人民,猛禽到处扑食老幼。于是女娲炼红铜以补苍天,斩断大鳌的四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救冀州,积芦灰以止洪水。
四极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都将它附会为四根天柱。那是后人不理解而附会的产物。天哪有什么柱子。四极就是东南西北四极。四极废就是说东南西北四极易位。也就是说原来的东方不是东方了,西方也不是西方了,南、北也不是从前的南、北方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太阳不是从以前的东方升起了,太阳可能从原来的南方升起,也可能从原来的北方甚至西方升起。
太阳会从西边升起吗?
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且慢。
先让我们看一看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说:“埃及人和他们的祭司所告诉我的事情就是这些了。他们跟我说,从第一个国王到最后的那个海帕伊司托斯的祭司,中间总计是三百四十一世,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也就有相同数目的国王和祭司长。三百世是一万年,三世等于一百年。不把三百世计算在内,剩下的四十一世则是一千三百四十年。这样算来,全部时间就是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年;他们说,在这全部时期当中,他们没有一个国王是人形的神,而在这段时期之前或之后的其他埃及国王当中,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因此他们告诉我说,在这一段时期里,太阳逆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两次它是在它现在下落的地方升起的,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的;虽然如此,埃及现在却没有经受任何变化,不管是在河流和土地的生产方面,还是在疾病和死亡的事情上面都是如此。”
希罗多德说,埃及的祭司告诉他,从埃及第一个国王到海帕伊司托斯祭司时埃及共有341世,341个国王。在这341个国王期间,“太阳逆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两次它是在它现在下落的地方升起的,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的。”太阳逆反常规地升起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太阳是东升西落的。“逆反常规”,说明太阳不是东升西落!埃及祭司也正是这个意思,他说有两次是在它现在下落的地方升起。现在下落的地方不就是西方吗?可见太阳有两次是从西方升起的。但后一句不好理解。太阳有升就有落。后一句“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这与前一句不是同一个意思吗?如果是同一个意思,那就只是从西方升起了两次啊。可它又说逆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当然这可能是埃及祭司在表达上有问题。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以现在的方位作参照的话,应该是太阳西升东落,再东升西落,又西升东落,最后东升西落。这样就是四次。每一次太阳运动和前一次比较起来就是逆反常规了。
不管实际是怎么样,希罗多德的《历史》表明,太阳曾经有两次是从西方升起的!又有两次是从我们现在的方位升起来的。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29 17:31:00 +0800 CST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误传吧?
且慢!
《山海经》里恰恰就记载了太阳异乎寻常的运动。
从《南山经》首经招摇山来看,据《山海图》复原图,底格里斯河在上古是向西注入大海的,而现在却是东南流注大海。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上古太阳是从现在的西北方升起来的!当然,也可能是底格里斯河在《山海经》形成后改道了。原来是西流,现在改道为东南流。好。姑且放过招摇山,暂且承认它可能改道了。
请再看《南次二经》柜山和长右山。《山海经》作者可能也估计到后人会以为是河流改道。在这里《山海经》提供了名山的方位信息。《南次二经》说:“南次二经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囱比](pí),东望长右。”这一句没有问题,意思也非常明白:长右山在柜山的东面。关键是后面经文又说:“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在这里长右山却是在柜山的东南面!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二座山不是同一个时期记录的。在记录柜山时,长右山是在柜山东边的;而记录长右山时,长右山此时却是在柜山的东南方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原来太阳是从东南方升起来的!现在却是从东方升起来的。太阳改变了运行轨迹
!由原来的东南方运行到现在的东方了!
再看《中次十一经》翼望山:“翼望之山。湍(zhuān)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kuàng)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据《山海图》复原图,此翼望山就是今云南的高黎贡山。其西面的伊洛瓦底江之名就来源于翼望山。伊洛瓦、翼望同音互译。伊洛瓦底江在中国古称丽水。此山之大河现在都是南流,而上古却是东流或东南流,可见上古太阳是从南方或东南方升起来的。
再看《西次三经》:“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摇-手](yǎo)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虫焉](yān)渊。”这里崇吾山就在现在陕西长武附近。长武之名来源于崇吾。冢遂,就是今同心,也是同音互译。[摇-手](yǎo)之泽就是渭河平原,上古为泽。[虫焉](yān)渊就是今延安。据此方位,当时此山成图时,太阳是从今东北方升起来的。
再看《海内经》。《海内经》载:“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子]高,柏[子]高上下于此,至于天。”华山即今陕西华山,肇山在山西河北之间,山已不存在了。上古肇山在华山的东面,据《山海图》复原图,肇山所在的位置却在现在华山的东北面。这也表明《海内经》形成时太阳是从现在的东北方升起来的。这是什么时代的事?后文解读经文时再谈。附带说一句,柏子高中间的子字是后世注家所加。注文实际上是误注了。原经文根本就没有“子”字,也不是“子”字脱落之故。后世注家误注的地方不少,后面解读经文时再谈。
还有一些,此不一一列出。具体见后面经文详解。

由此我们看到,太阳曾经从我们的东北方、西北方、南方、东南方升起过!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的东南西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既然东南西北在不断变动,南极、北极也一定在跟着变化!东极、西极也一定在跟着变化!这不是极移又是什么?

关于太阳改变运行轨迹的记录不仅《山海经》有记载,《彝族源流》也有记载,据《彝族源流》:“远古的时候宇宙忽然颠倒了一次,日月都沉没了,天翻地覆之后,日月倒着出。鸭子头碰到天顶,蝌蚪在天边游玩,凡是有生命的一天之内都消失了。…只剩下笃米俄住在洛恒山。”洛恒山在哪?如果用粤语读,就是《南次三经》的鹿吴山,其地在拉萨附近!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30 09:11:02 +0800 CST  
@Fruit荔枝1 145楼 2013-04-30 09:26:06
回复第28楼(作者: @十万昆仑 于 2013-04-26 08:08) 成吉思汗打欧洲 从导火索到结束、、大概用了近十年、但他也是一步一不的,太阳汗、、乃蛮部,才到花喇子莫、、、最后才到欧洲、 也只打到中部、、 更何况、、蒙古高原到欧洲也是一马平川、、
夏朝时有马当成作战武器吗、、、 华夏作为楼主陛下的夏时的分支、、多多少少也会骑马吧、、我们到战国末年赵王易服才会骑马、、、我喜欢上古的历史,但我不希望......
-----------------------------
看完再发言好吗?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30 09:39:28 +0800 CST  
此外西方神话中也有。但也没人看懂。

请看下面这则希腊神话:

法厄同向父亲要求
驾驶带翼的太阳车
任性的年轻人
驾车狂奔改变了故道
狂喜中手足无措
太阳车失去了控制
大地受尽炙烤
大火蔓延耕地烧毁
人的皮肤烤成了黑色

乱窜的烈焰烧着了
法厄同的头发
一团火球飞旋而下
水泉女神埋葬了法厄同
福玻斯陷入深深的后悔

这则神话明确指出,太阳“改变了故道”,也就是说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法厄同“驾车狂奔”,表明太阳是在加速运行!这也是当时发生了极移的记录。千万不要以为仅仅是神话,相传几千年的神话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在文字没出现之前,历史就靠口耳相传,口头传说是先祖向后代传授知识的载体。后人看不懂,附会解释之,就成了后世的神话。

所以希罗多德的记载并没有错,《淮南子》的记载也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观念和认识!

从《淮南子》来看,极移会引发火山爆发,会引发陨星坠落,会引发地球的板块运动,会引发大洪水,还会由于社会动荡而引发战争!

有这么恐怖吗?

我们先来分析《淮南子》上面那段话。

四极,前面已经解释了。就是东南西北四极。四极废就是说原来的东南西北乱了,不起作用了。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废时乱日”。

九州裂呢。是说九州分离,也就是说出现了地裂或板块运动。地裂好理解,但当时会出现板块运动吗?板块运动不是非常遥远的地质时代的事情吗?非也。板块运动其实一直在进行,只是相对缓慢,人类感觉不到,但极移时板块运动会变得非常明显。
你怎么知道上古曾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板块运动?
因为先民告诉了我们。可惜后人没看懂。

请看古希腊神话《欧罗巴》。《欧罗巴》神话说,腓尼基国王的女儿欧罗巴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世界的两大部分亚细亚和对面的大陆变成两个女人的模样在激烈地争斗,想要占有她。其中一位妇女非常陌生,另一位妇女亚细亚非常热烈渴望得到欧罗巴。天亮后女伴们把欧罗巴引诱到海边的草地上,海神波塞冬有一件漂亮的长襟裙衣,以前她把它送给了热恋中的利比亚,现在又送给了欧罗巴。欧罗巴非常高兴,跑在同伴的前头,奔到了海边的草地上。宙斯迷恋上了欧罗巴,就化作一头漂亮无比的公牛引诱欧罗巴骑上了他的牛背。欧罗巴骑上公牛后,公牛慢慢向海边走去,最后加快了速度奔跑前进,突然跳进了大海。海水从公牛身旁缓缓流过,欧罗巴生怕弄湿了衣衫,竭力提起双脚,公牛却像一艘船一样,平稳地向大海的远处游去,不久海岸消失了,公牛驮着欧罗巴向远处游去,周围永远是无边无际的海水,后来他们来到了远方的海岸,公牛爬上陆地,来到一棵大树旁,公牛让欧罗巴下来,自已却突然消失了。这时一个陌生的男了出现在她的面前,说他是克里特岛的主人,请姑娘嫁给她。姑娘答应了,宙斯实现了自已的目的,又像来时一样消失了。姑娘后悔失身于陌生的男子,女神阿弗洛狄忒告诉欧罗巴说把她带走的是宙斯本人,此后欧罗巴将成为女神,收容她的这块大地从此就以她的名字命名,叫欧罗巴。
欧罗巴默认了自已的命运,与宙斯生下了三个强大的儿子:米诺斯、拉达曼提斯和萨耳帕冬。米诺斯和拉达曼提斯后来成了冥界判官,萨耳帕冬则成了小亚细亚吕喀亚王国的国王。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简单地把它当成神话。祖先可没有兴趣和你讲神话,他们其实是在向后人传递信息,之所以被当成神话是因为后人不理解、误读的缘故。

这则神话说的并不是一个女人的爱情故事,而是说的亚、非、欧三大板块的运动!故事说妇女亚细亚和一位不知名的妇女想要得到欧罗巴,这表明亚洲和非洲当时在和欧洲板块碰撞,特别是亚洲板块,远古时其地形就是公牛的形状,公牛指的就是亚洲,它事实上是隐喻上古亚洲板块曾挤压欧洲板块向西南移动,使欧洲滑近了非洲板块,致使美女欧罗巴出现在“陌生的男子”克里特岛面前。这意味着克里特岛远古时离欧洲要远,同时海神波塞冬的那件连襟衣裙其实就是一狭长的岛屿,上古它与北非利比亚是连成一体的,后来整体下沉了。而亚欧板块运动时出现了大洪水,地中海北部岛屿下沉了。米诺斯和拉达曼提斯也下沉了。
奇怪吧?希腊人如何知道欧亚非三大板块的运动的?
如果当时的人类没有明显感觉到地球的板块运动,他们能杜撰出一个这样的我们现在才知道的地球板块运动的神话吗?所以,我们要么相信这是先民的亲身经历,要么就是上古本就有高度发达的科技。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30 16:05:39 +0800 CST  
@天山一枝花 154楼 2013-04-30 17:34:29
楼主把思想再放大点,结合《月球是外星飞船>>中的推论,相信本论更有看点。
-----------------------------
呵呵,你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没有推论出有外星人的意思。
楼主 十万昆仑  发布于 2013-04-30 18:13:22 +0800 CST  

楼主:十万昆仑

字数:164553

发表时间:2013-04-26 04: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2:44:08 +0800 CST

评论数:57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