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工总司北上告御状 王洪文卧轨截列车
1966年11月5日,上海西藏南路、金陵东路的几家布匹店、百货店遭了贼,不过人家盗亦有道,留下了欠条,台头照顾的非常全面,说的是“某某商店广大要革命造反的无产阶级战友们”,内容是“我们是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造反队员,为了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坚决批判上海市委所执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今天我们以革命的名义,向你们借用红布两匹,等我们彻底批倒上海市委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等上海的无产阶级真正掌握上海的大权之后,我们一定如数奉还。此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敬礼!!”,落款是“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
“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听这名头好吓人啊,可这么吓人的组织,怎么弄两匹红布,还学起红军来了,人家红军那是被“白匪”围追堵截没办法,你和平时期的大上海,不能光明正大买吗?问题是谁有空给你说这个理啊,不买不买就不买,红布是用于革命的,干革命脑袋都可以不要,还能要钱吗?
可这红布在革命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当然是写条幅,做大旗了。人家要在11月9日中午12点,召开“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成立大会。
到底是工人老大哥,比红卫兵那帮熊孩子靠谱多了,还没有正式成立,人家公章都做好了,发个什么命令啊通告啥的,那都得盖章有效。“西纠”成立的时候,没人授权,全凭自觉,那这家“工总司”连公章都有了,想必是政府授意成立的喽,倒也不是,那公章是十几个大小伙子逼着长江刻字社给做的,这年头谁敢反对革命啊。
“西纠”还有国务院的暗中撑腰,怎么看怎么有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意思,而“工总司”则完全不同,那是彻彻底底的造反组织,成立大会的前一天,潘国平、王洪文等人就代表“工总司”,大摇大摆的去了趟上海市委书记处,给上海市委下了三道命令:第一,市委必须承认工总司;第二,市委书记曹荻秋必须参加9日的大会,接受批判;第三,提供宣传工具。
潘国平、王洪文算干嘛地呢?现在看一些资料,对于这样的人,一般会称之为某某造反组织的“头头儿”,这个词显然充满了蔑视和讽刺,其实人家是有正儿八经的官衔的,你北京的纠察队头头都可以叫司令,我们有公章的总司令部的头,自然更应该是司令了。可惜,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上海市委就是不拿他们当干部,曹荻秋回复说“不参加、不承认、不支持”。
你上海市委胆大妄为啊,竟然不给我们造反派面子,面子这事都是相互的,既然你不给我好脸,我也就只能让你难堪了。11月9日,“工总司”成立大会后,潘国平、王洪文率领广大工人群众,组成了绵延数公里的游行队伍,直奔上海市委,摆出一副今天你曹荻秋不承认我们“工总司”,我们就砸烂你上海市委的架势。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7 13:30:18 +0800 CST  
《正文》

这潘国平和王洪文到底何方神圣,什么来头?怎么有这么大的鼓动能力?
其实这俩人什么来头都没有,就俩普通工人。
潘国平24岁,复原到玻璃机械厂当工人才两年,当工人的能力没看出什么来,但8小时之外还是有些道行,吹拉弹唱样样精通,长得也标致,口才极佳,可称的上风流倜傥英姿勃发。王洪文也是退伍军人,只有三个月私塾的学历,这时候不过是国棉十七厂的保卫干事,除了岁数比潘国平大七岁以外,似乎哪哪都不如小潘。其实也不尽然,二人虽然都当过兵,可小潘当的的是和平兵,到现在都不是党员,而王洪文作为虎狼之师27军的一员,血战过长津湖,火线入的党,又是贫苦农家出身,这些都是小潘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的。所以二人各展所长,各取所需,王洪文在下面鼓动,大会发言则有小潘完成,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十七家企业的造反组织被团结到了一起,王洪文被选为“工总司”筹备组负责人,潘国平则是成立大会的执行主席,对外露脸的工作基本都是潘国平在做,但内部管理上王洪文才是一把手。
这就奇怪了,红卫兵岁数小没阅历,一点就着,而且是伟大领袖亲自跑天安门上去点的火,所以红卫兵运动瞬间兴起比较好理解。可上海的产业工人,已经成为一个有口皆碑的群体,他们技术高超、工作敬业、纪律性强,不光平均年龄比红卫兵们大不少,而且很多拖家带口的,怎么被两个毛头小伙子忽悠的,连班都不上了呢?
究其原因,大约有两点,第一,中共进城之后,干部特权与日俱增,而与之配套的反腐机构和反腐措施几近于无,甚至根本不认为享受特权是腐败,逐渐引起了工人群众的不满。第二呢,就是国家宣传机构,连篇累牍的号召造反,既可以合法的发泄不满,又不用担陈涉吴广杀头的风险,何乐不为呢?这时候,不管是谁登高一呼,都会应者云集,潘、王二人算是英雄出乱世、英雄出少年、时势造英雄吧。
两个人率领的游行队伍,声势足够浩大,但也过早的暴露了行踪,当他们冲入市委大院的时候,已是人去楼空。接下来,工人同志们就毫不客气的把市委给砸了,然后学武松的样,留下了墨宝,内容却比武松丰富了许多,有对此次革命行动进行白描的,比如“砸烂上海市委”,“打倒曹荻秋”,“打倒陈丕显”,有对革命行动进行展望的,比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还有就是拉家常的,比如“毛主席万岁”,“林副统帅永远健康”之类的,总而言之,当家作主的非常过瘾。
潘、王领着大家满世界抓曹荻秋,却遍寻不到。革命到半夜,只来了个市总工会主席张祺,传达了两点精神,第一,天不早了,明天还得工作,都散了吧。第二,“十六条”没有规定你们工人可以在工会之外另立组织,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你们“工总司”。
潘国平气大了,当即决定上北京告御状,这事闹得,上海市委自始至终没招你没惹你,你把市委砸了,人家屁都没放一个,你们去找毛主席说点什么呢?总不能跟他老人家说,上海市委不服从命令吧?可那么热火朝天的时候,谁还想着去北京说什么啊,先拿下上海北站再说,别看都后半夜了,竟然还有好几千人跟着起哄。
造反英雄们,进市委大院如履平地,几个检票员岂能拦挡得住。跟之前的行动一样,出风头露脸的事,潘国平总是身先士卒抢在前头,这次他又是力压王洪文第一批冲进了车站,率众强行登上了一列北上的列车。等王洪文他们赶到的时候,只能目送潘国平他们绝尘而去,和历史上许许多多偶然一样,就这么一个阴差阳错,竟然铸就了潘国平与王洪文截然不同的命运。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7 13:31:06 +0800 CST  
《正文》

王洪文挤不上第一趟车,就招呼大家上了一辆空车。潘国平那趟车挤的满满当当的,怎么王洪文这趟车竟然没人呢?原因很简单,王洪文上的这趟车是开郑州的602次,晚上11点才发车呢。王洪文就给列车长下命令,必须马上开车,往北京开。
我们经常看见有劫机的,也有劫汽车的,就是没有劫火车的,为什么呀?因为火车需要有铁轨啊,一条铁轨上一天得走过无数的车次,谁先走谁后走,你走哪它走哪都是事先定好的,不是你想去哪就去得了的,你跟列车长下命令顶个屁用。可王洪文是准文盲啊,哪懂这些,我要上北京见毛主席,你们不让我去,就是反革命。列车长没办法,只能报告调度室,调度室竟然同意了王洪文的无理要求,马上给你开车。7点钟,这车出发了。调度室疯了吗?调一趟车就意味着整个运行图的改变,这么短的时间里,怎么可能完成如此浩大的调图任务。
真多虑了,铁路方面根本没打算调图,车没开出多远,就拐进了一条岔道,在离安亭站三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安亭现在属于上海市嘉定区,也就是说按现在的视角看,连上海市区都没出去,这还用调什么图啊。不过当时,安亭还是冷僻的荒郊野外,热情洋溢的造反派们,被撂在了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别说吃的,连口热水都没有。不光是王洪文他们这一路着了道,潘国平他们在南京也被拦了下来,还有一路在上海站就没发车。
不得不佩服上海市委的老谋深算,当天工总司成立大会上的绝大多数工人已经回家,死硬骨干分子又被分割于三处,首尾不能相顾。趁此机会,上海市委发动了数万由老工人、劳动模范和各级干部组成的队伍,分兵多少路,坐着汽车向安亭开进。安亭被困的就千八百人,是头一天中午就出来革命的,这都一昼夜了,可算是饥寒交迫,只要市委大军一到,劝说一下给个台阶,估计马上就顺坡下了,就算是有不从的,生拉硬拽也能把他们弄回来啊。留在上海这路更好对付,不给吃喝,他们自己就溜达回家了。解决了这两路,南京那点人根本就不足为虑。
就在上海市委的小算盘接近成功的时候,一直被潘国平光环掩盖的王洪文做出了一件令所有人始料不及的事情,他带人冲上了安亭站,用卧轨的方式,逼停了14次特快,不让我们去北京,那咱们大家都别走。安亭段当时还是单轨,堵上一趟车,京沪铁路历时被切断,全国的铁路运行图都被搞乱了,其影响一下就超出了上海市委的控制范围,直达天听,瞬间惊动了国务院和中央文革。
自文革以来,一直是中央文革负责点火,国务院负责灭火,可灭火必须以点火的名义进行,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野火终归是野火,一处一处的连不成片,这次可不同了,王洪文这次几乎是点在了死穴上。所以,难得一见的场面出现了,陈伯达第一个冲出来灭火。
陈伯达原来是国民党员,“四一二”国共反目,脱党叛党不计其数,可陈伯达,却在这个时候跑到上海,申请加入中共,这要多不容易有多不容易,所以都没走后补党员程序,直接就成了中共正式党员。他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为人记住的职位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秘书,这个职位他干了31年,另一个就是中央文革小组组长,这个职位他干了4年。这个几乎经历了中共从弱小到强大直至夺取全国政权全过程的书生,一直是一个不从属于任何山头的小人物,在小人物和排名第五的政治局常委之间,竟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过渡。
大家可能发现了,虽然陈伯达是组长,但文革小组的工作似乎和他关系不大,跑前跑后忙着张罗的是副组长江青。江青是风风火火的性格,外有毛夫人的金字招牌,内有张春桥、姚文元两杆铁笔辅佐,康生又是她打小相熟的老相识,自觉自愿的能者多劳,呼风唤雨的底气十足,有老夫子之称的陈伯达却实在跟不上革命的节奏,以至于这次和“一贯落后”的周恩来达成了一致,决定强力干预安亭事件,陈伯达亲自打电话给中共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告诉他们,绝不承认“工总司”是革命组织,并且派文革小组副组长,原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张春桥火速赶往安亭处理此事。
结果张春桥到了安亭,毫不犹豫的签字同意了王洪文的五项要求,即:承认“工总司”合法;承认119大会和北京告状是革命行动;安亭事件后果由华东局和上海市委负责;曹荻秋公开检讨;对“工总司”活动提供方便。被扔在二股道上的周恩来、陈伯达尚未反应过来,毛泽东已经在常委扩大会上公开表扬了张春桥。从此,年轻的王洪文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7 13:31:42 +0800 CST  
《正文》

第九十章 “红革会”围攻解放报 “工总司”打垮“赤卫队”
“红卫兵上海市大专院校革命委员会”(简称“红革会”)自己有份报纸,叫《红卫兵战报》,这天他们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名曰《<解放日报>是上海市委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忠实工具》,然后要求《解放日报》的发行部把《红卫兵战报》一起发,说是给《解放日报》消毒。《解放日报》不干,我们是堂堂党报,发一份自己的报纸,同时再发一份骂自己的报纸,岂不儿戏。红卫兵们更不干了,直接就占领了《解放日报》社,不给我们发你们也别发。这天是1966年12月1日。
“红革会“玩儿的跟真事似的,还成立了个“火线指挥部”,声称为恢复《解放日报》的革命青春而造反。此前,在造反先驱聂元梓亲自指导下,“工总司”和“红革会”实现了联合,相约共同造反,誓要打掉反动的上海市委,夺取上海的领导权。所以,“红革会”这边一闹,王洪文司令员马上率领大批工人前来增援,直接叫停了《解放日报》的正常工作。
就在大家僵持不下的时候,一支新兴的工人组织“捍卫毛泽东思想工人赤卫队”(简称“捍卫队”或“赤卫队”)闪亮登场。上来就发表了四点意见,
一、“红革会”封闭《解放日报》社的做法是错误的;
二、上海人民要看《解放日报》;
三、先撤出,后面的事由华东局、上海市委、“红革会”、“工总司”、“赤卫队总部”一起协商;
四、“红革会”如无视我们的声明,我们将采取必要的行动。
把王洪文气坏了,马骥,你跟我找别扭没完了?
这个马骥也是国棉十七厂的保卫干事,和王洪文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当初王洪文在十七厂成立“永忠”的时候,马骥就成立了“赤卫队”。“永忠”忠于的是“造反夺权”的毛泽东思想,“赤卫队”捍卫的是“抓革命、促生产”的毛泽东思想,大家分歧很大,原本关系不错的两个人越来越不和睦,以至于水火不容。即便在王洪文任职“工总司”,势力大增后,马骥反对王洪文的立场依然不变。后来,在上海市委曹荻秋的支持下,“工总司”之外的工人组织联合了起来,马骥不光参与其中,还把自己的知识产权贡献了出来,“赤卫队”成为了这个新兴上海工人组织的名字。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7 13:32:56 +0800 CST  
《正文》

曹荻秋曾秘密参加了“赤卫队”筹委会的成立会议,说来可笑,中共夺取政权十好几年了,堂堂上海市委书记,参加个活动还得跟地下党似的。别看号称“捍卫毛泽东思想工人赤卫队”,但曹荻秋捍卫起来,小心翼翼,偷偷摸摸。他也真是没办法,没人撤他的职,却也没人表态支持他,国务院和中央文革该听谁的,他闹不清,国务院和中央文革谁大,他也不知道。可作为老党员,上海市的一把手,他总得做点什么。反对“文革”,他没那个觉悟也没那个胆量,但反对王洪文还是可以试试的。正好,“赤卫队”要扩容,曹荻秋很高兴,这完全可以成为一支抗衡“工总司”的队伍。
他在会上表态说:
如果中央最后查下来,说不让我们成立这样的组织,那我们只不过是个筹委会,能有什么大事。等你们正式成立的时候,我们上海市委肯定承认你们,成立大会市委也会派人参加,你们需要做红袖章,市委给你们批红布。张春桥代表不了上海市委,我们虽然签字承认了“工总司”,但那是被迫的暂时的,“工总司”的人员很复杂,组织严重不纯,其中有些人是社会渣滓!
曹荻秋说这话是有底气的,“工总司”扩张太快,王洪文又没有管理经验,难免良莠不齐,不少好吃懒做、好勇斗狠之辈混迹其中,而“赤卫队”则不同,他们中的党员、共青团员多,老工人多,劳动模范多,先进工作者多,工厂的基层干部多,比起“工总司”,要理性和内敛。
他们不冲击政府机关,不影响正常生产,只是利用业余时间上街游行,以前喊的最激进的口号不过是马骥编的“火烧张春桥”、“取消双五条!”(“双五条”指张春桥在上海和苏州两次签署的“五条”。),诉求再清楚不过,不能纵容破坏生产的行为,不能承认破坏生产的“工总司”。这一次,“赤卫队”前后组织了上百万人上街游行,反反复复就喊两句口号,“我们要看《解放日报》!”、“《解放日报》是党报!”。
王洪文可没这么温和,他先是学着“红革会”的样,也弄了个“火线指挥部”,亲任总指挥,针对“赤卫队”的四点意见,直接回击了四条命令:
一、《红卫兵战报》第九期与《解放日报》同时发行,发到每个订户;
二、《解放日报》社党委交出文革中的黑材料;
三、《解放日报》社党委公开检查和交代错误;
四、《解放日报》事件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由上海市委负责。
之前的安亭事件毕竟是在偏僻小镇上,虽然搞乱了全国列车运行图,但大部分老百姓根本感觉不到,可这次不同了,《解放日报》社在闹市区啊,大家白天黑夜的喊口号,对普通百姓的影响远远大于安亭事件了。
新晋的政治局常委陶铸坐不住了,指示上海市委要坚持原则,要顶住。这不废话吗?真要是顶的住,还能让他们把事情闹这么大?面对两派工人剑拔弩张,时有冲突的局面,上海市委只好派人屈尊去和王司令员谈判,谈了两天两夜,王洪文寸土不让。你不让我让,“赤卫队”还在外边声援市委呢,这边曹荻秋已经举了白旗。不光将王洪文的四条命令予以印发,还写了一份降书,大意是:
一、市委公开承认错误,市委支持革命造反派批判市委。
二、造反派工人利用上班时间参加革命行动,以公假论。
三、曹荻秋亲自向伤员及其家属公开道歉,伤员的一切医疗费用均由市委负责。
四、市委支持“红革会”的革命同学下厂同工人结合,参加工厂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至此,历时八天八夜的“解放日报事件”宣告结束,也宣告“赤卫队”和曹荻秋的决裂。12月23日,感觉被出卖的“赤卫队”召开批判大会,大会上要求曹荻秋承认“赤卫队”是合法组织,曹荻秋毫不犹豫,妈的承认就承认。
赤卫队这段时间,踢开党委闹革命,也弄得风生水起,这会儿又强迫曹荻秋承认了他们一系列条件,大有和“工总司”分庭抗礼之势。王洪文大怒,我们是有中央文革支持的正宗的造反派,你们不过是市委羽翼下的“保皇派”,派人把曹荻秋给控制住,命令他必须废除对赤卫队条件的承认,并宣布赤卫队是“保皇组织”,曹荻秋的立场已经来回来去变了好几遍,也不在乎再变一次,让我宣布我就宣布呗。
“赤卫队”那边对曹荻秋的“叛变”行为实在是忍无可忍,28日夜,组织了上万人包围了位于康平路的上海市委书记处,曹荻秋你必须把事情给我们说清楚。曹荻秋这个冤啊,你们谁都不把我当回事,就自己刻章自己签字不就完了,我他妈都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代表了,你们翻来覆去折腾我干啥玩儿啊。
王洪文哪有那闲功夫揣摩过曹荻秋的心思,总之不能让“赤卫队”占了先,于是调动人马,出兵康平路,29日夜,“工总司”十万大军将“赤卫队”三万人包围,30日凌晨,王司令员下达总攻命令。
战斗从凌晨两点打到了六点,十几万人四个小时的战鼓喧嚣,最终只有91人受伤,这仗怎么打的?
估计情况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工总司”喊杀阵阵,声震九霄:“赤卫队是保皇队!”、“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有功!”。
“赤卫队”那边也不甘示弱,高喊“火烧张春桥”、“工总司是非法组织”。
双方你来我往对骂了3小时59分钟,“工总司”仗着人多,终于进行了一下试探性进攻,一分钟后,“赤卫队”全体投降。
上海男人的打架方式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独树一帜的,可他们却开创了大规模武斗的先河。
“工总司”缴获袖章六大堆,饼干数百箱,声威大振。王洪文宜将剩勇追穷寇,将全市“赤卫队”的据点全部捣毁,骨干分子全部抓获,上海市委正式瘫痪。史称“一月革命”。在打垮了所有反对派后,造反司令王洪文成为了上海滩新的主人。
(以上内容,由《“文化大革命”简史》、《党史》二卷,叶永烈关于文革的作品,汇总而成)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7 13:33:35 +0800 CST  
《正文》

第九十一章 造反夺权陈永贵出仕 勾心斗角刘少奇辞官
1967年1月11一份贺电发给了上海造反派,号召全国党、政、军、民向上海学习。这份贺电是毛泽东指示中央文革起草的,发出的时候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联署,算是第一次以官方名义明确了中央文革在政权中的地位。《红旗》、《人民日报》自然不甘人后,不失时机的展现了他们“永远向权势低头,绝不为正义昂首”的坚定立场,他们高调的为“文革”站台,为“夺权”呐喊,声势之浩大,行文之猛烈,一如他们十几年后对“文革”的批判。于是乎,全国上下旌旗猎猎,战鼓声声,古今中外都未曾见过的权力更替游戏由上海波及全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许你半文盲王洪文夺权,就许文盲陈永贵上位。陈永贵是山西昔阳县大寨村一个贫苦农民,没上过一天学,42岁那年在扫盲班毕的业。
不过,别看陈永没文化,却是一个能人,他口才非常好,出口成章,群众中的威望更是没的说,日本人来了,维持会代表老百姓选了他,共产党来了,村支书老百姓还选他。50年代初中期,他发动群众“首战白驼沟”、“三战狼窝掌”,愣是把“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坡地,改造成了大量的水平梯田,大寨村当时就几百口人,这些个新增耕地,竟然使得这个昔日的最贫困村,躲过了60年代初的大饥荒,不要说饿死的,就连挨饿的都没有。
在“大跃进”失败的背景下,陈永贵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取得的成功,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大名传出了山西,传到了北京。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陈永贵作为实至名归的全国劳模,受邀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与国家领导人一起观礼。1963年,毛主席更是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此时陈永贵已经率领村民战天斗地了十年。之后,陈永贵走出了大寨村,走出了昔阳县,开始了他的另类仕途。
1967年,受上海“一月革命”的鼓舞,陈永贵作为造反主力军,与山西省委负责人之一的刘格平联合夺权,一举推翻党委,成立了革委会,老农民陈永贵成为了山西省二号人物。
与此同时,青岛市副市长王效禹与康生的儿子张子石联手夺权成功,在山东建立革委会;贵州省军区副政委李再含率众瘫痪了贵州省委和贵阳市委,夺权成功。
最聪明的是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他联合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一举推翻了自己领导的黑龙江省委。造自己的反、革自己的命、夺自己的权,然后宣称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窃据的党权、政权、财权、文权夺回来了。
省委的夺权游戏一般,下面的地、县、各部门、各单位的夺权就等同于儿戏了,看哪个领导不顺眼,就可以组织一帮人,以革命的名义进行夺权。劳动人民在打倒了剥削阶级后,发现自己不光可以成为领导阶级,而且看到了成为真正领导的希望,底层人民的上升通道被彻底打开了,你的上升不需要学历、不需要资历甚至也不太需要智慧,只要你野心勃勃或雄心勃勃就够了,儿戏的特点是一会儿一局,一般情况下几天就打一局,有时候一天打几局,大家你争我夺、力争上游,玩儿的别提多开心了。
1967年的春天,是一个搞笑的季节。只不过,与中层的混乱和底层的狂欢不同,高层多了几分葛优式的冷面幽默,是那种大师般的举重若轻,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尽显搞笑功力。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7 13:34:55 +0800 CST  
《正文》

首先登台的是新鲜出炉的政治局常委,中央排名第四的陶铸,时间是1967年1月4日傍晚,地点是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江青、陈伯达报的幕,说陶铸是最大的保皇派,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执行者。陶铸当时就蒙圈了,他来中央工作才半年多,主要是顶替靠边站的邓小平辅佐周恩来的,还处在新角色的体验生活期间,尚未正式开机呢,怎么就突然间宣布让自己演反派呢?和我经纪人商量了吗?片酬谈好了吗?我长得浓眉大眼的,像资产阶级吗?再者说了,你陈伯达排名在我后面,江青常委都不是,凭什么改我的戏啊?大腕就是大腕,有范儿,当即拒演,继续跟着周恩来接见群众,举手投足间还是一派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风范。
可是陶铸的戏霸作风没延续多久,就发现不对了。群演全他妈换了,你跟人家和蔼可亲的招手,人家朝你扔臭鸡蛋,你说这个正派人物还怎么演?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都是打倒陶铸的标语,然后陶铸就下台了。
陶铸之前的履历并不耀眼,工作不能说多么出彩,却也没有大的差池,总体来说属于四平八稳的官僚,高层中的小人物。他的迅速升迁也许和下列因素有关,首先他是黄埔五期毕业,南昌起义的时候就已经是连长了,让他顶替邓小平的位置,作为赤黄埔系领袖,周恩来容易接受;其次,副统帅林彪不光是陶铸的师兄,还是他的老首长,二人在四野时期共事多年,关系不错。还有第三点,也许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当年高饶事件时,陶铸显得相当义气,为了维护老领导高岗曾公开向刘少奇放炮;1959年,陶铸对刘少奇的当选国家主席又一次公开表示过异议。总而言之,这个小人物不是刘少奇的人。
可没想到的是,陶铸虽然不是刘少奇的人,但也并不想成为任何人的人,他傻呵呵的特立独行,对于江青积极揭批刘邓路线的鼓励,他置若罔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认为“大跃进”之后的所谓刘邓路线是正确的。你不趋炎附势,又不肯落井下石,还想当政治家,做梦吧。
本来呢,中央一号、二号、五号、七号都是积极的文革派,按照事先的设想,四号陶铸受主席知遇之恩,又在刘少奇如日中天时公然叫过板,理应是文革派,这样裹挟一个八面玲珑的三号周恩来,推进文革当不会有任何的障碍,可陶铸不光公然抵制批刘邓,还当面指责江青管的太多太宽,你江青什么官职什么履历什么年龄,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竟然把江青同志给气哭了。
所以,不论是从文革大计还是从个人感情上考虑,剧本必须得改,陶铸必须是反革命。在灰溜溜的离开中国政坛两年后,年仅61岁的陶铸悄无声息的死了。
这个过程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陶铸调任中央虽然是破格突击提拔,但好歹走了个程序,但从中央四号打到地狱,就是一巴掌的事。这中间,没有比陶铸更大的官参与,仅仅就是第一夫人没有任何预兆的宣布了一下,这事就坐实了。这样的过程让很多人感觉到了恐怖的意味,自然也就有了唇亡齿寒的感慨。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刘少奇,他当面向毛泽东当强谏,路线错误的责任我来承担,我辞去一切职务,带着老婆孩子回延安或者回老家务农,从此不问政事,只请你尽早结束“文革”。
毛刘的这次会面发生在1967年的1月13日,刘少奇靠边站有些时日了,毛的这次召见也许是主动示好,可刘的表态更加明确了他反对“文革”的立场,又表现的如此大公无私,恐怕难合圣意。但没有资料显示毛当时是如何考虑的,只知道他亲自把刘少奇送到了大门口,只知道他并没有批准刘少奇的辞职,当然,也没有结束文革,结束的只是刘少奇的政治生命,政治生命都结束了,生命的结束还远吗?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7 13:35:29 +0800 CST  
《正文》

第九十二章 保稳定林彪斥江青 勇担当大闹怀仁堂
毛家湾是北京西城区一处大宅子,清朝时候,它是庄亲王府,解放后成为高岗府邸,但现在它的主人是林彪。
从外表看这处宅子灰头土脸,其实内部却拥有那个年代的顶级奢华,除了家庭成员各自的住所、起居、会客室外,还拥有两间电影放映厅、一间电视室、三个图书馆、两间文物室、两间唱片室、两间照相暗室、台球室、面积达几百平方米的室内恒温游泳池、能容12辆以上专用车的车库等。
林彪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年,他不善交际,甚至恐惧交际,就喜欢在家歇着,不常出门,很少与人聚会,不串门,也少有人串他的门,哪怕是高调力挺毛泽东,成为副统帅后,他依然是深居简出,与窗外的喧嚣格格不入。与其他行伍出身的干部不同,林彪极少发怒,对下属从来没有疾言厉色,甚至他的警卫们晚上打牌吵的一贯失眠的林彪不能入睡,也仅仅是林夫人叶群去和颜悦色的请小伙子们小声点,可今天,1967年的1月20日,林彪发怒了,他告诉秘书,去,把江青给我叫来。
原来就在前一天,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全军文革共同在京西宾馆召开一个小型会议,陈伯达在会上大骂总政治部主任萧华是“资产阶级政客”,军队的“文革”搞得冷冷清清,就是你的责任,责令你今天晚上参加批斗大会。这个方式和干掉陶铸一模一样,直接定性,都不给你解释的机会,
老陈说的正来劲,叶剑英已然拍案而起,陈伯达你胡说八道,把地方搞乱又想搞乱军队,你想干什么?由于用力过猛,叶帅的掌骨竟然骨折了。中央文革自上位以来,想打倒谁就能打倒谁,从未遇见阻力,自然也不相信叶剑英能够阻挡历史的车轮。当天晚上造反派就去纠斗萧华,堂堂上将军跳墙而逃,躲到了叶剑英家里。叶帅怒不可遏,当即打电话给毛泽东,毛泽东听罢也是一惊,叶剑英虽然在元帅中排名末席,但其资历却相当的老,抛开当年救驾孙中山不提,人家北伐的时候就已经是师长了,就光他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的名头,就已经使得众多高级将领只能成为他的学生辈,因为门生故旧遍布军界,其话语权远远高于他的元帅排名,别说陈伯达江青,就是毛泽东也不敢把叶帅的话当耳旁风啊。这些人,都是枪林弹雨几十年过来的,能怕了你们几个人几声口号几贴标语,造反派敢跑他家里抓人,他就敢下令开枪突突了你们。所以当即向叶剑英表示,抓萧华、抄家和抢档案都是不对的,别着急我派人去处理。然后马上找到江青,别废话,你亲自去萧华家,把事摆平了。
叶剑英哪这么好打发,第二天又向林彪说了这事,我们军队什么时候轮的上他们中央文革插手,他们有什么资格说抓人就抓人?林彪闻言,勃然大怒,这才有了前文说的,召见江青的事。
林彪的发怒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陶铸的无程序下岗,令包括林彪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了些唇亡齿寒的感觉,如果任凭这种风气下去,任何人都有可能死的不明不白,国家不能这么乱下去。其次,红一军团时期,十四五岁的萧华候就跟上了林彪,一直跟着打完了三大战役,是林彪最信赖的部下,军队不许乱本来就是林彪的部署,萧华不过是执行自己的指示,别说本来就没错,就算是错了,打狗你还得看主人呢。
江青是女人身子张飞的心,粗粗拉拉直来直去,有毛主席为后盾,她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遇到敌手,想的就是飞马过去一枪取了对手性命,根本不懂也没考虑过军队里面盘根错节的关系,昨日晚间,主席连夜把自己派过去保护萧华,才让她有所警醒。今天林彪召见,情知不好,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过来。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7 13:36:37 +0800 CST  
《正文》

此时的林彪,江青完全不认得了,平时阴郁的略显木讷的林帅,此时如同一个暴怒的话唠,连珠炮般话语狠狠的砸向江青:
你们说解放军已经走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已经被我们带到了资产阶级轨道上去了,什么根据?
你们说“三座门”(军委所在地)是阎王殿,你们一见“三座门”就有气,放肆!
解放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是毛主席指挥的,军队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何解释?你们这是仇视军队,仇视军委领导。
你们不同我商量,就大骂萧华,鼓动抄家、抢档案,为什么?
你们不通过军委,就直接插手军队的工作,想搞掉总政,这符合毛主席的指示吗?
林彪可是杀人如麻的大帅,面对他这难得一见的咆哮,任何人都会后背发凉,可江青还真不是寻常女子,虽然从来没有人敢于对她如此疾言厉色,但她却在这突如其来的风暴中保持住了风度,趁林彪火力稍弱之时,江青平和的说道,林副主席息怒,昨天的会我没有参加,你说的这些我都不知道,再说了,陈伯达是文革小组组长,我只是副组长,他要说什么,我有权制止吗?
林彪说你快拉倒吧,中央文革不就是你把持的吗?陈伯达不经你的允许敢随便瞎说?
江青沉稳而坚定,昨天会议上说了什么,我确实不知道,不过,陈伯达对总政、对萧华有批评是可能的,中央军委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清规戒律多一点也是真的。
话音未落,林彪已经将身前的茶几给掀翻了。叫警卫备车,走,咱们俩面见毛主席,我辞职不干了。叶群听到动静跑了过来,拉住林彪不让走,林彪这个样子她也是第一次见,这样怒气冲冲去见主席,估计在主席面前也搂不住火。可林彪哪里肯听,叶群见劝不住林彪,干脆一面跪在地上抱住林彪的腿不让他走,一面反过来跟江青说好话,林总脾气不好,现在正在气头上,你别介意,等气消了再慢慢谈,千万不要去影响主席休息啊。
江青深知主席对林彪的倚重,又有叶群在做和事老,于是放缓了语气对林彪说,你是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我有错误,你就直接批评我、斥责我,甚至骂我,何必一定要到主席那里去呢?那些话的确不是我说的,骂萧华、抓萧华、抄家,都是不对的,绝对不是我支持的,也不是主席支持的。
一贯高调张扬的江青如此平和内敛,令人始料不及,但却好解释,毕竟林彪的职位远高于她,连主席都会给足了他面子。可林彪此次的表现却只能用失态来形容,一向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的林帅这是怎么了?
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这不过是林彪导演的一出“蒋干盗书”,他就是要借枕边人之口,将自己不方便直接表达的强烈不满传达给主席,第一,中央文革不许插手我军队事务;第二,我军内部不允许象地方那样随随便便的夺权;第三,我的条件得不到满足,我就给你撂挑子。
历朝历代,有两个最著名的忌讳,后宫干政和武人干政,可如今江青的咄咄逼人与林彪的绝不妥协,已使得后武之争变的极其明朗,谁胜谁负都已犯忌。权衡之下,毛泽东选择了对武人的退让,1月28日,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周恩来等人共同拟定的军委《八条命令》出台,明文规定军队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允许用对待敌人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军事机关、军队内部战备系统保密系统不准冲击和串联。紧接着,毛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着众人的面痛批陈伯达和江青,你们怎么能没有任何手续就把陶铸给打倒了呢,这不对嘛,这是一个常委打倒另一个常委嘛,下不为例啊。
毛对中央文革的打压并没有换来武人集团的退让,文革开展半年多了,造成的混乱绝不是如此轻描淡写的批评就能说的过去的,既然有林帅的支持,主席又是这态度,那还等什么呢?乘胜追击呗。2月16日,中南海怀仁堂,本来是讨论“抓革命、促生产”的,可一群军人或军人出身的干部出现在会议上,跑题是必然的,生产是没的谈了,直接说说革命的事吧。
叶剑英挑的头,徐向前、聂荣臻、陈毅、谭震林、李先念、余秋里一起向中央文革发了难,说你们这文化革命搞的是什么玩意儿啊,党乱了、政府乱了、工厂农村都乱了,现在还想把军队搞乱了,你们安的什么心啊。一贯沉稳的聂荣臻还爆了粗口,说你们不能为打倒老子,就揪斗孩子,株连家属啊。谭震林干脆给文革下了个定义,说这一次是党的历史上斗争最为残酷的一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
不光会上说,会下接着说,当天晚上,身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得陈毅对归国学生代表发表了长篇讲话,说:不要拿别人的鲜血去染红自己的顶子……八大政治报告是政治局通过的,凭什么叫刘少奇一个人负责……朱德、贺龙都被说成是大军阀大土匪,这不是给我党抹黑吗?这样一个伟大的党,只有主席、林副主席、周总理、伯达、康生、江青是干净的,承蒙你们宽大,加上我们五位副总理,这样一个伟大的党,就只有这十一个人是干净的?如果只有这十一个人是干净的,我陈毅不要这个“干净”,把我揪出去示众好了!一个共产党员,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敢站出来讲话,一个铜板也不值!
这就是名动江湖的“大闹怀仁堂”,不过,陈毅虽然说的慷慨激昂,但未免过于乐观了,十一个人的干净并没保持多久,五个副总理就相继下岗甚至下狱,陈伯达被开除了党籍,林副主席最为壮烈,来了个折戟沉沙,陈大帅回首往事时,会否为自己的大言不惭哑然失笑呢?
相比于后宫干政,毛应该更怕的是武人集团的做大,急忙出手弹压,2月19日凌晨,毛召集会议,对几位带头闹事的老帅老将严厉斥责,说你们这不仅仅是针对中央文革,分明是针对我和林副主席的,你们请假检讨去吧。毛的出手真是很快,但打一巴掌揉三揉,就在同一天,毛泽东要求军队分批对大学、中学、小学高年级实行军训,实现“复课闹革命”,紧接着,下令对广东、云南、江苏实行军管,到3月19日,中央军委发布“三支两军”命令,就是支左、支农、支工、军训和军管,林副帅,我这算给足面子了吧?
虽然“大闹怀仁堂”被定为“二月逆流”,但军队不能乱的目的达到了,意外之喜是获得了介入地方事务的权力,事后也证明,原本已经瘫痪的地方政权,在“三支两军”后,生产秩序、教学秩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林彪顺水推舟,发表了“320”讲话,为文化革命唱了一通赞歌,说“损失是最小最小最小,而得到的成绩是最大最大最大”,在外人看来,毛林联盟依然是坚不可摧。
(以上内容来自邱会作《心灵的对话》,《党史》二卷和《文革简史》)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7 13:37:16 +0800 CST  
《正文》

8月5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百万人大会,批判走资派,中南海内,刘少奇、邓小平和陶铸在自家院内接受批斗。说是批斗好听,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凌辱。刘少奇的双手被扭到背后,强迫他做出低头认罪的、卑躬屈膝的造型,这种姿势有一个学名,叫“喷气式”,在当时非常流行,是批斗会的规定动作。可刘少奇毕竟是国家主席,只用规定动作,显然不能体现出对大人物的重视,所以,造反派们把刘、王押到会场一角,按着脑袋,让他们向两幅巨型“红卫兵”漫画鞠躬,胜利者的傲慢显露无疑。
气愤已极的刘少奇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拿出了一本《宪法》,高呼我是国家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就算我不是国家主席,我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你们无权侮辱我。
风中凌乱的白发、鼻青脸肿的老脸、佝偻着的身躯,赤着的双脚,加上一本屁用不顶的《宪法》,构成了一幅滑稽的图画。不要说当年,就算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也还没有任何人因为违宪而受到过追究。
从此,刘少奇彻底失去了自由,他被剥夺了所有的权力,在一个本该被人照顾的年龄,开始重新自力更生。可是被打伤的腿,使得他前往饭厅那30米的距离,成为了长征;被扭伤的胳膊,让穿衣成为了一件艰巨的任务;他用仅有的七颗牙,与粗茶淡饭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很久以后,他才知道妻儿已被驱离了中南海,如今的家,只有他孤家寡人。刘少奇当然明白,打倒陶铸、纠斗邓小平、软禁刘少奇这样的事,早已超出了江青、陈伯达、戚本禹的能力范围,他们有此胆量,不过是狐假虎威。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消磨着这位古稀老人本就不很昂扬的斗志,他坚持活下去,也许仅仅是因为死不了,他的皮带被抽走了,他的安眠药被限量了,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监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那个虚无缥缈的信念——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
这句话是在第一次挨打后,他对夫人王光美说的,没想到一语成殱,竟成永诀。此时的王光美已身陷囹圄,她重获自由竟漫长的12年后,支撑他坚持下来的也是这句话——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
不管如何坚持,老人就是老人,一个备受摧残的老人,一个没有亲情眷顾的老人,一个在冷漠中苟延残喘的老人,注定到了向人生的终点发起冲刺的时候了,而冲刺的口令是由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发出的,时间是1968年10月。
八届中央委员有97人,除了去世的10人外,应到会人数是87人,可只来了40人,原因很简单,剩下的人和刘少奇一样,被打倒了,只不过罪名各有不同,大体分四类,即“叛徒”、“特务”、“反党分子”、“里通外国分子”,就这参会的40人,还有好些个是刚从被监禁的地方解放出来的,可这也凑不够法定的半数啊。情急之下,现从参会的候补中央委员里增补了10人。可把中央委员凑够了,候补委员这块,就更捉襟见肘了,本来有98人,去世了12人,增补了10人,结果实际参会人数才9人。真是触目惊心,原来在党内高层几乎没好人啊,当年就是这群人把国民党打的丢盔弃甲的,可见国民党的窝囊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不过这也没什么,想进高层的人有的是,大家造反不就是为了夺权吗?轻轻松松找了74个人列席会议就把缺给补了,于是会议顺理成章的胜利召开并且约定俗成的胜利闭幕了。不管是瑞金还是遵义,不管是延安还是北京,只要我党开会,就必然胜利,虽然没人搞的懂开个会怎么会有胜负,但大家早已习惯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议绝对是中共所有会议中战果最辉煌,过程最酣畅的。不仅因为会议通过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边倒的态势,大家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批判,争先恐后的举手,简直是势如破竹,没有人替刘少奇说话,也不需要刘少奇自辩,将高高在上的国家主席打落到十八层地狱,就如笤帚扫尘埃般轻松、随意。
当然,我用了“几乎”这个词,那就是说还有例外。历史就是这样的,即便历史的车轮轰轰烈烈排山倒海,却总会有些宵小之徒,做螳臂当车之举,这个人叫陈少敏,是个老太太,现在是全国总工会的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是一个级别不低却无实权的闲职。但是,别小看了这个老太太,想当年那也曾叱咤风云过,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跨马抡枪、报打前敌女将,早在“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时期,她就已经是李先念的政委了,排名尚在黄埔军校毕业生陶铸之前。后来挺进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五师,李先念师长兼政委,陈少敏做了副政委,从38年到49年,她始终是一线战斗部队的主要领导。毛泽东曾评价陈少敏“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解放战争时,蒋介石更是亲自下令“活捉李先念、王震、陈少敏”,可见她的地位之高。后来,新四军时期的所有师长政委,除了文职高就的以外,不是大将就是上将,论军中履历,55年授衔时的李贞女将军,还真差陈少敏一大截呢。
陈少敏这次是临时被“解放”出来凑人数的,本应该感恩戴德好好表现,争取彻底解放,就算不好意思骂刘少奇,别人骂的时候你叫声好也行啊,可她偏偏就不。在小组会上,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刘少奇的丑陋形象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勾画的栩栩如生。可陈少敏却来个一言不发。康生质问她为什么不表态不说话,陈少敏回答身体不舒服。气的康生说不舒服就请假出去。
小组会上的历次简报,记录了陈少敏的“不识时务”。
10月23日的《简报》:陈(少敏)至今对中央专案审查小组的报告没有明确态度,她今天在会上做了个很不像样子的所谓检查……
10月24日的《简报》:小组同志对陈少敏今天的发言东扯西拉、对审查报告始终不表示明确态度,两次提出批评,指出她政治上、思想上堕落到惊人的地步,一个农村老太婆的政治觉悟都比她高得多。
这还不算完,10月31日,集体表决“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时,陈少敏紧闭双眼,拒不举手,投出了唯一的反对票。
想当年如日中天的彭大将军,在有总长黄克诚、前总书记张闻天的支持下,尚且败的凄凄惨惨,今时今日,陈少敏的存在,自然也不会有任何作用,可是她却告诉我们,什么叫大义凛然。数年以后,当有人提起“开除刘少奇出党是全会一致通过的”时,陈少敏回应道:“一致个屁!表决时我就没有举手。”,我能感受到她说这话时候的自豪。
1968年11月24日,这天是刘少奇70岁生日,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没有长寿面也没有生日蛋糕,有的只是近一个月前就已经生效的判决: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
过了一年,1969年11月,在开封一个地下室里,老卫士李太和看到了地板上刘少奇的尸体,一尺多长的白发蓬乱着,嘴和鼻子已经变形,下颌一片瘀血。  李太和为刘少奇修剪了长发和胡须,找一身普通的衣服给他穿上……
刘少奇被火化了,用一辆吉普车拉走的,车厢太小,刘少奇的两只脚不得不露在车厢外……
骨灰寄存证上,死亡人姓名是刘卫黄。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7 13:39:22 +0800 CST  
前面重写的部分,兄弟们帮着看看,可读性是否有所提高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18 09:08:03 +0800 CST  
又准备歇歇了,不写了,希望这个帖子能够保留住,谢谢大家这么多年的支持。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2-20 18:53:35 +0800 CST  
@yidao021122 2016-03-03 16:02:34
敢问楼主还打算继续吗?意犹未尽啊!
-----------------------------
当然会继续,只不过时间需要长些而已,慢慢来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3-04 08:21:26 +0800 CST  
感谢这么多朋友依然在帮我顶贴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6-06-27 07:59:20 +0800 CST  
谢谢大家,还在帮我顶贴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7-06-08 14:14:03 +0800 CST  
作者:堂堂正正证人 时间:2017-04-11 10:13:56
@剑气豪情 12308楼 2011-09-22 14:45:00

这些日子忙的,顾不得更新,看看大家辩论也受益匪浅,我的观点如下:

1.蒙古独立,国共两党均有责任,论责任大小,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2.国民政府卖国,卖亏了,交了货没收回货款,顶多算是送出去了。新中国政府是实实在在的卖国成功。

3.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没有哪个当权者是心甘情愿卖国的,一般都是多重利益的考量结果。
—————————————————
外蒙古61年加入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71年加入
======================================================
那叫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另外,这个责任划分,与何时加入联合国有什么关系?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7-06-08 14:22:44 +0800 CST  
@ywnf 2017-06-26 01:52:07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这些都是有定义的,古代和近代好像以乾隆嘉庆为分界点,这个没查,但是五四运动是近现代的分界点,新中国成立是现代和当代的分界点,有不同定义的请给指正。
-----------------------------
我没查凭记忆说啊,好像1840年鸦片战争是古代和近代的断代点。近现代是哪分的不知道,如果是我分,我会定在辛亥革命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7-06-29 08:54:51 +0800 CST  
@剑气豪情 2015-08-25 14:08:41
上一节定名《第八十八章 红卫兵啸聚天安门 毛泽东赐名宋彬彬》
-----------------------------
@zswwylwsx 2017-06-28 17:11:46
红卫兵啸聚天安门 毛泽东赐名宋要武
-----------------------------
我的意思是,毛为宋彬彬赐名,你的意思是毛泽东给送赐名宋要武,都可以吧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7-06-29 08:55:38 +0800 CST  
@karon1975 2017-05-31 20:19:22
快一年了,不更了吗?其实不是很赞同楼主建国后的部分,没有剖析为啥一步步远离共和,没有分析毛怎样从人变成了神,高饶事件毛的威望已经高高在上,应没有舍车保帅的说法。评价毛也不公允,没有看到毛时代建立的工业基础和两弹的卓越功勋,没有看到毛时代完成的大型工程,多是水利工程,如红旗渠,也只有那个年代能完成,且不说社会风气官场清白撇开,这些成就都是毛的伟大之处。改开后,经济上是有很大成就,但一样带来很大......
-----------------------------
建国后的部分确实难写,原因是资料不全。
至于你说高饶事件,毛的威望高高在上,我谨慎接受,但相比于66年以后还是差远了。不然也就不会有7000人大会后毛被架空了。事实上,解放初期,我们实行的,或者说还在努力实行共和体制,但却一步步偏离了共和轨道,至于为什么一步步偏离出去,真的挺复杂,我没有自信说清楚,不是涉及一个人一伙人,而是好像所有人,包括深受皇权思想影响的普通群众,都为出轨添砖加瓦了。
建设工业基础和两弹我都写了呀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7-06-29 09:02:55 +0800 CST  
@tuoniaoe 2017-02-14 23:31:04
不管楼主还更不更
表示感谢
清末民初的混乱史大概弄清楚脉络了
毛林决裂后面的不写也罢,已经有太多人研究
只能说心疼林彪
邓小平可称有大智慧的人
先前的历史楼主写的很通顺,是建立在前人大量的研究基础之上
再往后太难写,首先因为太近,很难看清楚局势;而且受上面的控制,各界学者对近30年的历史不可能进行精确和清晰的研究
我认为必须掌握海量资料,同时对中国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
-----------------------------
深以为然
楼主 剑气豪情  发布于 2017-06-29 09:18:25 +0800 CST  

楼主:剑气豪情

字数:1834151

发表时间:2010-02-23 01: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2 14:30:23 +0800 CST

评论数:319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