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我说,你听,或者不听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从古至今,道理都是人讲的,名人讲大道理,刻在书本上,供我们考试的时候摘抄用,小人物讲小道理,刻在各种野史传说中,供老一辈人苦口婆心的教导用,譬如我们常用的口头禅,俗话说……。可老子说,可以讲出的道理,并不是一般的道理,为何呢?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楚汉之争刘邦赢了,史学家赶紧总结道理,做领导人就要像刘邦这样,气度恢弘,忍人之所不能忍,别人打了我老子,我可以笑着说分我一杯羹,这才是领导人该有的气质。可如果楚汉之争项羽赢了,史学家也可以总结出一套道理,做领导人就要像项羽一样,光明磊落,出身好,力气大,还有虞姬这样的美人不离不弃,这才是领导人该有的气质。所以说,道理这东西,跟两口子吵架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真正的道,恒定不变,是天地之间的一杆秤,哦不是,是天地之间万物运行的规律,说不出,道不明,却一直存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美这东西,实在不是个东西。如果世间人人是西施,那忽然出现一个东施,基本上是被供起来的,世人仰望着她,迷离的眼神盯着她,说,世上怎会有这么美的人啊……所以,美丑都是相对的,丑的多了,不一样的那个就是美,美的多了,不一样的那个,呃,也许还是美。就如同善良和不善良一样,为什么一个人撞了人以后乖乖的报警打120,哪里都不去是善良呢?为什么一个人被撞了没有趁机讹人,只要了实打实的医药费也叫善良呢?因为这时代撞人逃逸的太多,漫天要价狮子大开口的也太多,这样的恶多了,不恶于是就叫做善良了。就如同扶着老太太过马路在以前根本不值一提,现在但凡你敢扶起摔倒的老太太,旁人是要给你竖大拇指的,这孩子真虎,家里肯定有钱,不怕讹……所以,善和恶只在一念间,不,应该是善和恶只在于你处在什么社会,如果你想当一个善良的人,去最恶的世界吧。如果你想当一个恶人,去最淳朴的世界吧。按照经济学的说法,这叫成本最小化。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推崇有才德的人,老百姓就不会互相争夺,为什么呢?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树典型,今天选举道德模范,明天评选感动中国的人物,这些有才德的人被社会推举,让我们这些思想不那么高尚的人好好的学习,这不是好事情吗?为什么老子好像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呢?其实,换一个思路想想,谁能当有才德的人呢?评选的标准是什么呢?当上有什么好处呢?没有当上有才德的人,我们是不是就不算是个好人呢?但凡有才德的人被捧得高高的,下面的人肯定会不要命的争夺。你说你孝顺,我说我忠心,你说你才高八斗,我说我学富五车,你说你被国君接见过,我说我见国君就跟串门一样的……最后,大家推举出有才德的人,肯定有不服气的,所以,老子才说,不上贤,使民不争。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就不去偷窃,为什么呢?现在大家很流行炫富,你在朋友圈发个豪车钥匙,我就在朋友圈发个豪宅外景,你说你月薪上万,我就说那是我五年前的水平,你说你住在二环内,我说一环我还有套房……按照我们的想法,但凡有了难得的财物,别说珍爱,疼爱还来不及呢,我们不仅珍爱,还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可是这样一来,盗窃就多了。就算是机关重重的博物馆,都有大盗来光顾,更别说我们家的保险箱藏着的82年的茅台了。但凡一件东西被人珍爱,那它的价值肯定上升,只要一件东西有价值,觊觎它的人肯定就会有,这样一来,偷盗就不可避免了。所以,老子才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刍狗,似乎是骂人的话,不,它就是骂人的话,但天地却把我们当成刍狗,似乎天地也太不仁慈了,不,应该说天地太不把我们当个人来看了,这对我们人也太不公平了,好歹我们自己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王呢。可是,反过来想一想,以万物为刍狗,恰恰是最大的仁慈,就像没有仁爱,恰恰是最大的仁爱。我们人很爱把自己当回事,珍稀动物灭绝了,人说,没关系,反正它们的肉也不好吃;环境污染,很多植物都不生长了,人说,没关系,反正还有很多能生长的。在万物面前,人很爱把自己当成主人,可是,老子说,天地把万物都看成刍狗,人也不例外。所以,人还是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人,那该多可怕。圣人把百姓当成刍狗,任凭人们自作自息,看似没有仁爱,其实是最大的仁爱。如果圣人用自己的标准来教养百姓,势必有一些让他很满意,另外一些让他很讨厌,即便圣人再公正,人也会自然的分成三六九等。所以,圣人以百姓为刍狗,是最大的公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大家都听过,但很多都不理解,譬如,上善为啥不若土,土能生万物,岂不更善?或者,上善若天,天能容万物,也很善?但老子说了,上善就是若水,你不服,忍着。老子接下来给我们解释,水能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最接近于道。道是什么?老子的道是不争,是无为,是简单,是自然运行,水最能接近道。水能滋润万物,这是功,是大功,既然有功必然要回报,这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真理,千万年间被世界各色人等奉为真理。可是,水对万物有大功却不求回报,不争,这就是上善。而且,水能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这就更善了,为什么呢?因为众人不喜欢的地方肯定不是啥好地方,若是好地方,众人为何不喜欢?既然都知道是不好的地方,也就没人愿意去了。水能停留在巍峨的宫殿,能停留在清澈的山泉,能停留在朴素的村庄,但,他也能停留在臭水沟,能停留在茅舍,水能去的地方,无关富贵,无关美丑,无关善恶,这就是最大的善。所以,老子才说,上善若水。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在当今的价值观,好不容易功成名就,似乎不炫耀的世界都知道就不算是一种圆满。功成身退似乎天然的带有一种难言之隐,总是不甘愿的。当今世界,如果一个功成名就的人低调一点,似乎可以说的过去,但是,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功成身退,总会有人笑话他,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老子却说,功成身退,是天之道,为什么呢?所谓月圆则亏,一个人功名富贵都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自满自骄,这时候如果不适时地停止,灾祸就会来了。一个人锋芒毕露,总不会永远保持长久,所以,我们要学会藏。金玉满堂,无法守藏,所以要隐,要退,这样才是真的藏。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就是为以后的自己埋下了祸根,就像一件事做的圆满,并不是一件多好的事,要学会收敛,学会含藏,这才是人世间运行的规律。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我们的观念里,“有”才是有用的。什么是有呢?一切看得见摸得着,有价的,无价的,能为我们所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武侠中的招数就是有,至刚至猛,至柔至软,都是“有”。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空洞里,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的作用。换言之,三十根辐条并不能让车行走,能让车行走的恰恰是车毂中空的地方。陶土做成了器皿,能用的不是陶土,而是器皿中空的地方。我们建了一所房子,有门有窗有墙,但门也好,窗也好,墙也好,根本不是一个房子发挥作用的地方,门窗四壁内空虚的部分,恰恰是一个房子根本的作用。所以,一个东西,“有”让人便利,无才是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老子告诉我们,无为比有为更重要。就像九阴真经一样,无中生有,无才是内力源源不断的源泉。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当今世界,人们追求声色之娱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追求口腹之欲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追求奇珍异宝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人们说,这是社会的进步,说明人会享受了,享受的东西更高级了。可是,老子说,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让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让人舌不知味,稀有的物品,让人行为不轨。我们现在追求极致的享乐,色彩越丰富越好,音调越繁杂越好,食物越丰盛越好,似乎这是现代人进步的标致。就像黑白电视机不能满足人们的观感,现在的彩色电视机也要退出历史舞台,人们不满足2D,要3D,4D,或许有一天,5D都不能满足我们的观感了。可是,在老子看来,圣人吃饱肚子即可,不追逐声色之娱,摒弃物欲的诱惑,最终选择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按照老子的观念,我们今天大部分人都是不合格的,我们追求物质,追求享乐,追求声色之娱,为此不惜牺牲健康,牺牲自尊,牺牲情感,在我们看来,安定知足是一个人没有追求的表现,是懦夫,是不合时代潮流的。所以,当代最畅销的书是成功学,是财富学,人们最向往的,是马云,是比尔盖茨……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0 18:08:06 +0800 CST  
1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0 18:16:05 +0800 CST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在世间,宠辱不惊没几个人能做到,但凡做到了,必然是楷模般的存在。于我们一般人而言,宠辱若惊应该是常态。老子说,你为何会宠辱若惊呢?根本的原因是,把宠辱看的过重,有时候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但凡一件东西比自己的生命还重,那必然会患得患失,得到惊喜,失去惊恐。宠这东西,自古是由上而下的,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被宠爱,那双方的关系一定是不对等的。换言之,你的地位是卑下的,这种地位是你心理的定位。如果你觉得自己卑下,那得到对方的宠爱必然是十分惊喜,一旦失去,必然会惊恐不安,联想各种可能和可怕的后果,譬如,他不宠我了,是不是我做的不够好,是不是我让他生气了,是不是他宠别的人了,没有他的宠我以后要怎么办……这种宠辱若惊,是人性的常态,并不只专属于皇帝的后宫。对于宠辱,老子说,这就是大患,要想除去大患,必然要下重药。何谓重药?老子说要去除自身,即没有身体,就没有了祸患,没有了祸患,何必在乎什么宠辱?当然,老子说的没有身体并不是让你去死,反而要珍重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身体。珍重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身体如果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你必然还会在乎宠辱,还会宠辱若惊。如果珍重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为了天下,为了他人,为了苍生,当然,为了天下,为了苍生看起来有点虚无缥缈,不过,老子说了,珍重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咱没有老子的宏愿,但也可以说一句,珍重自己的身体是为了让社会更美好,家庭更和谐,生活更顺遂,工作更有意义也是可以的。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1 12:09:46 +0800 CST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古之善为道者,我们不清楚,但当代善为道者,倒可以说说一二。善为道者,有几个特征,他们微妙通达,同时又警觉戒备;他们懂的道理深刻玄远,同时又淳朴厚道;他们旷达,他们谨慎,他们洒脱,他们小心,他们恭敬,他们不拘小节……好像有些自相矛盾,豁达的人怎会小心谨慎,恭谨的人怎会洒脱不羁?其实一点都不矛盾。举个成功者的例子,譬如马云,他是商人,却有豁达的一面,把公司当成金庸的江湖,到处都是桃花岛,光明顶,成立个实验室还被叫做达摩院;他有微妙通达的一面,也有小心谨慎的一面,几年前他提出要改变中国金融,如今顺应潮流,加入云闪付,算得上一个善为道者。当然,老子说的善为道者要深远的多,他能让浑浊安静下来,慢慢的澄清,这种说法可能有些玄,其实换一种说法就明白了。你处在一个恶劣的环境,周围都是可以上监狱一日游的恶人,如果你能让这恶劣的环境变得清明,那恭喜你,你是一个善为道者。善为道者可以让安静如死水的状态慢慢的焕发生机,就如同在抗日战争中,一盘散沙的中国最后赢得胜利,这就是善为道者的功劳。最后,老子说,善为道者不自满,不自傲,永远走在去故更新的路上,这跟一个国家不是一样,只要我们中国永不自满,永不自傲,永远走在去故更新的路上,那就是一个善为道的国家。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1 19:21:50 +0800 CST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致虚极,守静笃,这在武侠小说里常常遇见,往往武功练到一定境界,内力勃发之时,旁边的高人就会提点一句,致虚极,守静笃。什么是致虚极,守静笃?就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坚守清静不变。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想静静。当然,此“静”非彼“静”。老子说的静不是我们理解的静,他说万物蓬勃生长,循环往复,返回它的本根就叫清静,这清静换一个说法,就是复归于生命。用我们能听懂的话来说,就是万物的根本就是生命的起源,是静。我们人类,穷极一生,追求不过是懂得自然规律,只有懂得自然规律才能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包容,包容之后才有公正,公正之后才有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规律,符合自然规律才会长久,而天道是长久的,换言之,符合自然规律就是符合天道。自然规律是什么?先不说自然规律是什么,先看看我们近些年是怎么违反自然规律的。竭泽而渔是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是违反自然规律,种族歧视是违反自然规律,动物灭绝是违反自然规律,贪婪成性是违反自然规律,胡乱规划是违反自然规律,人自以为万物之主更是违反自然规律……违法自然规律有什么后果,老子说了,妄作凶。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1 19:23:24 +0800 CST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管理学是一门大学问,学问大到什么程度,其分支之多,流派之广,出书之多,演讲之频繁,受众之广泛可窥见一二。人们为什么对管理学如此情有独钟?大概是因为管理者太多了吧。小到一个部门经理,大到一个公司总裁,小到一个地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嗯大家族,小到一个微信群,大到一个大微信群,都需要管理者,而管理者想要管的好,就需要管理学。于是,各种管理学的讲座应运而生。如果一个管理者能让下面的人亲近并称赞他,这应该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了吧?可老子说并不是。当然,让下面的人畏惧,或者轻蔑的更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了。好的管理者是什么,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就是说,好的管理者,下面的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这种说法很多人不理解,举个例子就理解了。古代的例子是包青天和海瑞,这是广受人民亲近爱戴和称赞的人物,他们是好的管理者,但并不是最好的管理者。最好的管理者是,人民觉得这个衙门真公正公平,这个地方治安真好,这个地方的权贵和屁民都和谐相处,融洽共生,他们喜欢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定居,但这个地方的管理者是谁,他们压根一点不了解。现代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算是好的管理者,提起他,很多大佬都奉为偶像,更别说我们这些无足轻重的屁民了,都把他封为神一般的人物。可是,乔布斯是最好的管理者吗?并不是。最好的管理者就是,人们只知苹果,不知乔布斯,就算乔布斯死去,苹果一样像他在时繁荣昌盛,而不是现在让人诟病。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信任,老子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意思就是,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现在网络上沸沸扬扬的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广东十三行男子坠楼案,一个是刘强东强奸被不起诉案。两个案子,看得出网民的信任度南辕北辙。广州十三行案件,公安调查取证,发声说这男子是自己坠楼,没有什么黑恶势力殴打,可网民不信。刘强东被美国检方不起诉,网友说这是美国法律深思熟虑的结果,看得出人家的法度就是严谨,一片好评。两个声音,都是中国网民,反映出的只有两个字,“信任”。在这里,我不诟病中国网民崇洋媚外,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我只说老子的话,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但事情办成功了,人民也不会称赞他,给他起一座祠堂来供奉,更不会给他编一本史记世世代代来称颂,大家只会说一句,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老子说,这才是最好的统治者。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4 17:41:01 +0800 CST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孔子历来被我们奉为神一般的存在,几千年来,统治者靠他统治万民,甚至有人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是,老子却实名diss了一把孔子,是怎么diss的呢?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爱”,仁义和孝慈是孔子的两个绝招,是他教化世人的核弹,可是这两个绝招却被老子一一攻破了。老子说,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家庭出现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换个说法就是,你说仁爱孝慈是治理国家最高的境界,可我说,其实仁爱和孝慈都是大道被废弃了才开始流行,如果大道还在,仁爱和孝慈就是最不应存在的东西。这种说法很多人不理解,仁爱和孝慈都是好的,为什么好的东西却不该存在呢?老子说了,何谓仁义?何谓孝慈?都是相对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都有仁义,那何谓仁义?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的人都和和睦睦,何谓孝慈?所以,仁义和孝慈的出现肯定是因为,有人不仁义,可能是很多人不仁义,有人不孝慈,可能是很多人不孝慈,所以,仁义和孝慈才显得那么可贵,这不是大道存在的合理现象。老子又说了,智慧出,有大伪。意思就是,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形容一个人聪明智巧,实在是夸人的话,但聪明智巧的现象多了,伪诈就流行了,为何?一个人聪明智巧,那本没什么,但两个人,三个人,很多人聪明智巧,势必会让这聪明智巧不值钱,于是,为了维持住自己的聪明智巧,不得不作伪,不得不行诈。换一种说法就是,大家都是聪明人,不行点伪诈之术,哪能出人头地呢?在老子看来,聪明智巧根本不是一个好现象。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思是,国家陷于昏乱,才能见出忠臣。并不是天平盛世忠臣不存在,更不是国家昏乱没奸臣,忠臣奸臣并不随国家强盛衰败而存在,他们存在都是概率论,有时候多,有时候少,但,都是存在的。可是,老子说,国家陷于昏乱,才能见出忠臣,为何呢?忠臣这东西,哦,不能这样说,忠臣怎么会是东西?也不能这样说,应该说忠臣这种人要想见于世人,让世人都记住,势必要做出一番作为,譬如敌人来犯,他站在城楼以身殉国,或者,皇帝昏聩,他以死进谏,或者为保正义,跟强权血拼……总之,忠臣必然有一番作为,而这作为在国家昏乱的时候最容易做出,所以,国家昏乱,才能见忠臣啊。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老子提倡无为,无为的国家不需要聪明智巧,不需要忠臣,这才是大道。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4 17:43:09 +0800 CST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法家用条例治理国家,儒家用礼法治理国家,阴阳家用五行机巧治理国家,商人用巧诈和货利治理国家,但老子认为,这些都不足取。他说,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老子为何这样说?其实,老子认为人天性为善,之所以会民不聊生,盗贼横行,全在于人过分追求和崇拜圣智、仁义和巧利,追求的多了,人就失了天性,人失了天性,恶就出来了,伪诈也就出来了,这个社会就不那么美好了。换一种说法,人追求什么,其实是缺少什么,看似在追求仁义,其实是仁义不在了,看似在追求巧利,嗯,他应该真的在追求巧利。老子说,要想思想有所归属,就得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什么意思呢?意思很简单,我们的天性是纯洁的,是朴实的,那就保持住这种天性,不要欲望泛滥,要减少私欲杂念,抛弃那些教导你遵守礼法,遵守圣人教诲的浮文,努力活成一个最简单,最淳朴的人。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4 18:41:27 +0800 CST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委曲求全在如今这个时代可不是什么好词,在这个时代我们讲究快意恩仇,但凡有仇,当场就报了,连等一等都觉得很吃亏,更何况还要自己委曲求全,这可是要了各位的亲命。可是,老子说,曲则全,意思是委屈便能保全,这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若想保全,就请各位委屈一下。大家很不理解,为什么老子会这样说呢?因为在老子看来,屈枉必会伸直,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屈和直,洼和盈,旧和新,少和得,都是天平两端的词,看似没有关系,实际上关系很大。试想一下,一根弹簧,只有先屈才会出现直,一个洼地,只有先洼才会被充盈,一棵树木,只有先凋敝后来才能欣欣向荣,少取才会获得更多,贪多只会被现实迷惑。所以,得道的人就知道,自我夸耀,自负,自我表扬,自以为是都是大忌,它们会让人是非不分,道理不明,功劳被失去,而且这自负,自我夸赞都不会长久,总会有害了你的一天。不过,当今世界,受西方文化影响,自我夸赞被当成自信的表现,很多成功人士不仅享受别人的夸赞,时不时还要自我夸赞一下,这被他们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表现。可是,老子说了,自矜,自负的人都不会长久。他说,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什么意思呢?此“争”非彼“争”,老子说的不争,不是让你什么也不求,整天混沌度日,换个说法就是做个佛系青年,这不是老子说的不争。老子说的不争是指,不要有与人一争长短的心,如果有争斗必须决出个输赢的心,那你就输了,因为总有人会赢过你,而你自己,永远处在一个输赢的位置,得失心会很重。所以,老子说,委屈便会求全。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5 12:15:26 +0800 CST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又不信焉。秦朝于二世而亡,为何?有人说是秦二世胡亥太蠢,有人说秦末的英雄太多,而且还都很有抱负,有人说是秦朝气数尽了,继承人再优秀也枉然,有人说……但,按照老子的说法,当然,老子没有活在秦末,他说,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为何呢?因为狂风暴雨属于天地的狂暴,就像海啸和台风,也属于天地的狂暴,天地的狂暴不能长久。你见过海啸,见过台风,但你肯定没见过海啸呼啸一个月,台风刮了一整年,这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天地的狂暴不能长久。天地的狂暴尚不能长久,人就更不能了,所以,秦二世而亡,归根到底,是暴政这东西不能长久。再说个人物,王莽,都说他是个穿越人,社会主义好青年,分田到户,办银行,控物价,守礼法,可是,他的新朝没有长久,为何呢?不同于道啊。老子说,统治者按道施政,就同于道,按德施政,就同于德,失道或者失德的统治者,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把道当成好朋友,道也会把你看成知己,就像令狐冲,练得都是华山派的武功,那华山就承认他并接纳他,有一天,他要自立门户,于是华山派就把他开除了。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那些失道或者失德的人,也并不孤单,失也乐于得到他。做个简单的解释,失德的统治者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失德的国家,你失德,下面的人肯定不会守德,你失德,人民必然不会对你唱赞歌,于是,失德到最后,人民不会信任你,有人就会想着推翻你。就像骗术一样,骗人久了,自己就会被骗,因为骗很乐于得到你。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5 18:09:19 +0800 CST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人这种生物,总是自以为是的,别说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就算你一无所长,也会觉得风景这边你独好。老子说,自见者不明,意思是,你自逞己见,就算道理都在你这边,也不会让人好好的接受的。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人,就算在某方面强出众人许多,也不会得到彰显的。自伐者无功,自我夸耀的人,就算孙膑在世,张良再生,也建立不起功勋。自矜者不长,自高自大的人,就算项羽出世,哦,项羽就是个自高自大的人,所以,他不能做众人之长,国家之长。对于自高自大,自我夸耀老子为何如此厌恶呢?这还要从一个形象的例子开始。大家都一排排的站着,不管是干什么,或许是等着吃饭,或许是为了接受领导检阅,总之,大家都站着,你为了显示自己个高,于是踮起了脚跟,想着鹤立鸡群,可是,不一会,你就站不住了,为何?因为企者不立。踮起脚跟想要站的高,反而站立不住。有两个人在竞走,哦,是走路,路途很远,其中一个迈起大步想着赶超,当然,他很顺利的超过另一个人,可是,不一会,他累了,而另一个反而越走越远,这就是跨者不行。迈起大步想要前进的快,反而不能远行。所以,在老子看来,那些急躁炫耀的行为,一点也不符合道,跟剩饭肿瘤一样,让人厌恶。当然,老子厌恶不等于你厌恶,从古至今,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层出不穷,人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为何呢?因为大家都是半瓶子水,要是不晃一下,别人怎么知道我脑子进水,哦不是,应该是肚子有墨水呢?但是,老子说了,有道的人绝不会这样做的。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6 12:22:55 +0800 CST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位科学家说过,当然是有名的科学家,有名到我忘记了他的姓名,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科学越研究的深入,不懂的就越多,越能理解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浩渺不可思议,于是,大多数有名的科学家都有信仰,相信世上有神。而老子就给我们解释,神是何物?神就是道。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看不到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外力而独立生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是万物的根本。老子把他称作“道”。你肯定很疑惑,既然看不到摸不着,为何会这么肯定它存在呢?一般看不到,摸不着,听不见的东西,我们都会自动把那东西归纳为不存在。所以,只有在雾霾天的时候,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空气真的是存在的。老子为何肯定这“道”就存在呢?是因为天地的运行生生不息,万物生长的恰到好处,山川河流都按照既定的方式运转,人类的繁衍,朝代的更迭,都有既定的规律,这规律是谁定的呢?是“道”。道的另一个名字也可以叫“大”,为何叫“大”呢?因为“大”形象啊。道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天大,地大我们理解,道因为广大无边,运行不息称作道大,我们也理解,可是,人怎么也大呢?人不是渺小的一粒沙,空气中的一粒尘,宇宙中的一个碳原子,怎么称得起人大,在四大中占据一席呢?嗯,我们有理由怀疑,之所以把人大列为宇宙四大之一,和天大,地大,道大并列,是因为这本书是人写的,但是,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就这样,人和“道”扯上了关系。就像我和你不认识,但我认识你姨妈家二表妹的邻居的同学,我就和你扯上了关系。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个笑话,你不必当真。其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跟老子所处的时代有关,人在土地上生老病死,生生不息,土地运行的规律就是人的规律,而土地运行的规律要看天时,天运行的规律就是土地运行的规律,而天运行的规律和道有关,道纯任自然,是不是个循环?是不是回到本原?就是这么的神奇!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6 17:41:52 +0800 CST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的思想很多都提到厚,此“厚”非彼“厚”,我们现在所说的厚大多是脸皮要厚,心要黑,学一学刘备,学一学曹操,脸厚心黑终成一方霸主。做销售要脸皮厚,不厚怎么跟陌生人开口,做公关的要脸皮厚,不厚怎么赔笑脸,做下属的要脸皮厚,不厚怎么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做领导的也要脸皮厚,不厚怎么压榨员工,做名人的要脸皮厚,不厚怎么让星路一路飘红,做屌丝的同样脸皮要厚,不厚别人一骂就会想着要跳楼……似乎脸皮厚有诸多好处,但是,我们这里不说脸皮,只说老子的“厚”。老子说的厚是厚重,淳厚,跟轻率是反义词。淳厚换一个说法,就是老实人,老实人换一个说法就是二傻子,似乎是骂人的话。淳厚这个词也挑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诚信经营,到处做公益不留名,人家说他淳厚,是夸他的话。一个小青年,没钱没房没车,诚信经营,到处做公益不留名,人家说他二傻子,这是骂人的话。有一个段子,以前出门碰上老太太,顺手扶一把,自己的台词是,老奶奶,我们都是雷锋。现在出门碰上老太太,顺手扶一把,自己的台词是,老奶奶,我月薪三千,有资格扶您吗?厚重在这个时代凋落,走下褒义词的神坛,可谓是让人唏嘘的很。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7 12:35:24 +0800 CST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人之所以轻率,之所以忘乎所以,之所以冲动冒失,皆因为忘了根本。为何会忘了根本,皆因为轻率是最容易做的事。一个人骂了你,马上回骂回去,不管谁对谁错,一个人做了坏事,马上判刑杀头,不问事情缘由,这都是轻率。为什么轻率会流行,还被当成真性情,概因为很容易做。急躁的人很少,但很多人做急躁的事,为什么?因为急躁也最容易做。当初拆了老北京,盖起高楼大厦,就是急躁,现在为钱不顾一切,也是急躁,为了发展污染环境也是急躁,感冒了挂瓶水更是急躁,为什么会急躁?因为失去了主宰,而静定就是躁动的主宰。古时候君子出行,外有美景和美食,或者还有美人,可君子不离开装行李的车辆,安然处之,这就是静定。君子不被诱惑吗?他们也被诱惑,谁不喜欢看美景?谁不喜欢吃美食?谁不喜欢看美人?哦,美人是不喜欢看美人的,尤其是比她美的。可是君子能不受诱惑,安然处之,这就是让静定成了自己的主宰。现在中国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可谓是烈火烹油,其实,说到中国的发展,很多人会给出一个字,“快”。是快啊,有多快?跟高铁的速度一样快。大家觉得很好,很对,甚至觉得还不够快,还在加速。大家想想,一辆不断加速的列车,最终的下场就是脱轨啊。当然,我不敢置喙大人物的想法,但是,治理天下还是不要轻率急躁,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7 19:09:44 +0800 CST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善于做一件事情,可以做到极致,什么是极致呢?就是人所不能想,想也不能到,违反约定俗成的某些规律。只要行走就会留下痕迹,这痕迹肉眼可见或者不可见,但痕迹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但是,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只要跟人言谈,总不会跟写论文一样,滴水不漏,每个字都可以推敲,每句话都可以被论证,这基本上不可能,但善于言谈的,可以做到。善于计数的,根本不用任何工具,只要眼睛一打,就知道真假,不,应该是就知道数量。善于关闭的,不用插销,不用横梁,不用桌子顶,不用钻头钉,人却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麻绳,不用钢丝,不用打个蝴蝶结,更不用套个头套,人就是不能解开。因为,他们把事情做到了极致,极致是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圣人经常挽救人,此挽救人并不只是扶贫,也不只是半路一声吼,到处行侠仗义,见义勇为,圣人把挽救人做到了极致,世上就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物尽其用,我们常理解成压榨,这其实很不对。举个例子,屎尿是垃圾,可以当肥料,这就是物尽其用,垃圾可以生沼气,沼气可以发电,这也是物尽其用,物尽其用跟我们现在说的生态循环经济差不多,只有物尽其用,才没有被废弃的物品,换个说法,才没有垃圾。如果想做到没有垃圾,把物尽其用做到极致吧。善人可以作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对于恶人们来说,善人就是他们作恶的对象,别说把善人当成老师来尊敬,不在背后骂他们二傻子就不错了,可是,如果恶人一直不尊敬善人这个老师,一直作恶,这就是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糊涂到最后,有什么后果就可知了。善人并不是天生的善人,如何才能称之为善?行医救人是善,扶持弱小是善,有教无类是善,不咄咄逼人也是善,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不善这个做衬托,所以,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一个人,如果不爱惜这种借鉴作用,也是大大的糊涂。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8 12:57:32 +0800 CST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古时候的皇帝,声名传千古的那几个,大多穷兵黩武,爱好开疆拓土,雄壮强势是他们给后世皇帝的标签。一般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别人欺负了也忍气吞声的,大多被称作怂包软蛋皇帝,虽也留名,留的是恶名。似乎天下的强者都是被敬重的,外国的拿破仑,现在的普京,都是雄强的代表。但老子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行就不会离失,这是为何呢?老子要让我们做怂包软蛋吗?当然不是。武侠小说里武功排名,第一位好像是少林寺的扫地僧,乔峰多厉害,他爹更厉害,慕容复的爹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仨都打不过人家,这人应该多雄强啊,声名该有多高,武林中该多有名头,可是,他只是一个扫地僧啊。虽然他雄强,但是他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水,这样的人才拥有永恒的德行,因为他已经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同样的例子还有张三丰,也是一个知其雄,却安守雌柔地位的人。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就会不相差失。这种人的特征有两个,一是安于暗昧的地位,二是深知什么是明亮。什么人会这样呢?一个背负着骂名却心怀天下的人,一个忍辱负重为了天下苍生的人,一个委身敌人却救了同伴性命的人……这样的人现代也有,就是那些卧底的警察们。我们一般歌颂魏征的直谏,歌颂包拯的刚正不阿,但我们很少歌颂他们,但他们,拥有永恒的德行。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行才得以充足。知荣耀,守卑辱,这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别说常人,就是历史上的名臣也不能达到。有人说勾践卧薪尝胆就是这样的人,其实并不是。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自己的权势,他顶多算是一逆袭的典范,但远远不是知其荣,守其辱的人。真正知其荣,守其辱的人也不是那些隐士,他们顶多是怀才不遇,或者跟官场不和,或者就是想当隐士了。现代的人更加达不到了,为了荣耀他们使尽各种手段,一旦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洗白,让他们守卑辱,人家会送你两个字:“做梦!”永恒的德行充足了,就会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制作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这里的器物当然不是把玩的器物,它是各种法度,各种规则,各种社会形态,各种治理天下的方式,不管是什么,都是朴素本初的东西。就拿法度来说,秦朝的严刑峻法肯定不是朴素本初的东西,那我们现在的法度和规则一定是朴素本初的东西了?其实不然,如果是朴素本初的东西,那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社会问题呢?一方面人人平等,一方面阶级固化,一方面人人都有机会,努力就会成功,一方面上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一方面教化,一方面毁坏……真正的完善的政治,是有道的人和朴素本初的器物,两者不可分割。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8 17:44:16 +0800 CST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历史上残暴的王朝通常亡的比较快,不说秦,先说元。元朝大一统不过百年,就被朱元璋推翻,为何?是他们不再兵强马壮,是他们的继承人昏庸无能,是某些贵族趁机叛乱?都不是。是他们治理国家的方式出现了问题。同样是外族入侵,清朝就做的比较好,但也只是比较好。有个名人说过,夺天下易,坐天下难。坐天下就是治理国家,软了不行,没人听你的,硬了又不行,有人会想要造反,好不容易不软不硬,还有各种贵族军阀出来捣乱,譬如隋朝。所以,治理国家可谓是难上加难。为何?因为人太多,人一多,各种心思就多,人一多,各种想法就多。有人想出头,有人想退缩,有人是急性子,有人是慢性子,有人刚强,有人羸弱,有人没有什么野心,想要安居乐业,有人吃饱喝足偏要造反,叛逆的无以复加……所以,治理天下,君主很喜欢用强制的手法。你不服,我打,你叛乱,我杀,你想出头,我就打爆你的头,你想安居乐业,就好好的呆着,哪里也不许去……但是,一般强制的办法根本没法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别说治理天下,就是一个班级,用强制的办法也没法治理。老师威严,同学顶多胆寒,但不会敬服。天下的人民都有自己的意愿,并不都是想造反,他们活着是为了活的更好,有君主按照他们的意愿和本性去统治,他们自然不会想搞叛乱。若是用强力违反他们的意愿和本性加以统治,就一定会失败,进而失去天下。不说古代,说一说现代。前段时间看个新闻,说西方对我们搞“奶头乐”,想要让我们娱乐至死,不关心国家和时事,不去思考,整天做白日梦。先不说这个新闻是真是假,但娱乐活动的确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奶头乐似乎真的存在。如果把“奶头乐”当成一种治理人民的方式,根本不会长久,为何?“奶头乐”根本不是强力统治啊,是软的,是甜的,是根本不会激起人民反抗的,为何不会长久呢?因为这是一种极端的措施,是不符合人民的意愿和本性的,人民的意愿和本性难道就是做白日梦,难道就是陷进虚荣和虚幻中不能自拔?不是吧。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从不妄为,不妄为所以不失败,不妄为,所以不会被世人抛弃。对于那些极端的措施法度,譬如富人更富,穷人更穷,那些奢侈的措施法度,那些过度的措施法度,譬如搞小镇经济,有的搞成了房地产开发,害国害民,这些都要去除。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9 12:44:53 +0800 CST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穷兵黩武这件事,老子历来是反对的,甚至给出诅咒,穷兵黩武必然会得到报应。其实,老子对穷兵黩武这么痛恨,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靠的是什么,仁德?不。威望?不。靠的是拳头,靠的是长矛,靠的是武力。老子说,军队到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荒年。荒年来了,贵族仍然可以载歌载舞,但百姓,却要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大地一片哀鸿。穷兵黩武这件事被后世的皇帝们篡改,认为是展示武力,展示强盛,让邻国俯首帖耳是他们永恒的追求,但,他们错了,不过,人家并不认错,反而在史书上大书特书,当成功绩流传千古。善于用兵的人,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譬如,你用兵抵御外侮,把敌人打跑了就可以,不用趁机把人家的地盘给占了。你占了他的地盘,他必定会报复,后面又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争。肯定你会有疑问,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如果谁都不穷兵黩武,那如何实现大一统呢?其实,历史上实现大一统的王朝,靠的是穷兵黩武吗?你肯定会回答,是的。的确,秦朝大一统,元朝大一统,都是靠武力。可是,这些王朝活了多少年呢?最多不过百年,最少只有几十年。大一统不光靠武力,还要靠道义,别国无道,可以伐,但,若只是抢地盘,逞强好斗,大一统也没有多少功绩可言。当然,现在穷兵黩武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展示大国实力。中东连年战乱,都是某国展示大国实力的结果。中国说不称霸,别国以为是谎话,其实,按照老子的思想,称霸就是逞强,如果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所以,我们不称霸其实是想活的长一点而已。德国称过霸,日本称过霸,苏联称过霸,美国还在称霸,哦,忘记了,英国也称霸了很长时间呢,但是,称霸的后果就是衰朽,中国只是引以为戒而已。用兵达到了目的,不能骄矜,不能炫耀,不能骄傲,不能自以为是,不能接着逞强,因为,用兵都是出于不得已,并不是多值得普天同庆的事。既然穷兵黩武不行,那怎样才行呢?老子说了,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8-12-29 20:17:39 +0800 CST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在老子看来,兵器是个不祥的东西。既然是不祥的东西,有“道”的人不使用它。为什么君子要抵触它?因为君子平时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以右边为贵,就像你说男子顶起整个天,另一个人非说,女子顶起的天比男子面积大多了,你们两个,一个以男子为天,一个以女子为天,必然不会互相喜欢。君子既然不喜欢兵器,但也不一定不会用到它,譬如,隔壁的国家都杀过来了,君子一定要拿兵器来抵御的,这都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既然是万不得已,所以,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说自己兵法多么娴熟,用兵多么如神,敌人是多么的闻风丧胆,顺便再著书立说,教教别人怎么打仗,这都是君子所不为的。如果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并且蠢蠢欲动,期待接下来的每一场战役,那只有一个原因,这个人喜欢杀人,以杀人为乐,凡是喜欢杀人的人,都不可能得志于天下,譬如希特勒。像历史上的名将,岳飞喜欢打仗吗?他喜欢杀人吗?当然不是,他只是把打仗作为收复失地的一个手段,并不会在每一场胜利之后都沾沾自喜,更不会在打败了敌人之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他知道,这都是不得已的。名将尚且如此,何况不名将乎?古时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何意?明明左为贵,为何要让偏将军居左,难不成一个副将比将军更尊贵?就像是在说你的秘书比你还尊贵,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偏将军居左是和为贵,杀伐实乃下策,上将军居右主杀伐,杀伐是凶事。就跟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边为上的原理一样,用兵打仗这件事就是凶事,既然是凶事,就要用丧礼仪式来处理。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你肯定会说,打仗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全靠一股气顶着,都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那还打什么仗,都跪下哭得了?其实不然,哀痛的心情跟能使多大劲没关系,就像李逵喜欢杀人跟他兴不兴奋也没关系,他就是喜欢杀人,哀痛不是悲悯,不会让你在战场上手下留情,更不会让你坐以待毙,这是一种对打仗的态度,因为兵器不祥,所以,不必热爱打仗。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9-01-03 18:08:52 +0800 CST  
捭阖术
事物的变化无穷无尽,但都各有各的归宿。判断一个人的虚实,获取他最真实的想法,首先要分析他们的嗜好和欲望,嗜好这东西,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意愿。譬如你喜欢蹦迪,肯定不会是一个封闭的人,你喜欢爬山,肯定对健康很重视,你喜欢奢华,肯定骨子里有自卑的一面,你喜欢见谁都给名片,肯定现在不是很成功,你喜欢住在山里,大概率不是要隐居,而是因为城市的房租太贵……而欲望,可以揭示一个人的志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渴望拥有什么,从欲望里看的一清二楚。你渴望权力,必然志向跟官场分不开,你渴望金钱,偶像不是李嘉诚就是马云,你渴望名气,志向肯定是登上cctv,你喜欢美色,必然女朋友换的格外多……总之,嗜好和欲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志向和意愿,分析一个人的嗜好和欲望,可以看穿他最真实的想法。譬如王思聪,嗜好是游戏和美色,欲望是金钱和成功,这样的人,以后的志向绝对离不开金钱和美人,而名声,应该是他不太在乎的东西。要想了解一个人,不是跟他说的越多越好,而是让他打开言路。譬如,你想了解一个比你地位高的人,他肯定不会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你却想知道他真实的想法,可以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打个比方,他说今天天不错,你说一会会有大暴雨,他说这里空气都是甜的,你说旁边的化工厂马上会开业,当然,适当的贬抑不是这样,这是脑子短路了。适当的贬抑是,他谈起一个很推崇的大家,你说一点那个大家的坏话,他说一个得意的观点,你对这个观点说点相反的话,这样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会打开言路,反复强调自己,并大力的反驳你,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他最真实的想法了。当然,这样或许不够,或许他反驳你只是因为他是一个辩论家,或许他并不会为了证明自己而反复强调自己,如果想要他真实的想法,还要反复的考察,以便探察实情。
楼主 晓月听澜  发布于 2019-01-04 13:08:17 +0800 CST  

楼主:晓月听澜

字数:108021

发表时间:2018-12-21 02:08:0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6 22:49:36 +0800 CST

评论数:35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