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汉、魏、吴(最真实的三国)五部连载

原先老盼着生儿子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现在接连来了两个皇子,灵帝刘宏高兴得嘴都合不上了,自己终于后继有人了,可在刘宏是好事,到了皇后何氏那里就未必是好消息了,这个女人气坏了。因为她有了一个劲敌王美人。
女人的嫉妒心是很强的,尤其是在后宫这种上千个女人围着一个男人转的地方,相互之间争风吃醋是免不了的,美女们为了争宠绞尽脑汁。
偏偏这位何皇后的嫉妒心不是一般的强而是超强,整个皇宫没人敢和她抢男人,现在看着王美人也生了儿子,看样子要跟自己争宠,这还了得,一定要解决这个威胁自己的敌人。
关键时刻,何皇后又想到了在皇宫里无所不能的宦官们,于是找来几个心腹的宦官头目几个大太监,商量对策,会上,大家一致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毒把王美人毒死。
不久,王美人暴死宫中,出了这么大的事,想满是瞒不住的,刘宏很快就知道了。凶手是谁,宫里的人一清二楚,刘宏虽然昏庸但也不傻,他知道准是何皇后干的,除了她这个既得利益者,没有别人。大怒之下就要废了何皇后,何皇后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也没料到这回皇上真动了真格的,也傻了、
何皇后虽然心狠手黑,但论智商搞谋略的水平比街头大妈强不了多少,她哥哥何进跟她半斤对八两,一堆草包,也就是个卖肉的个体户水平,指望他是不靠谱的。
于是,何皇后又去找几个掌权的亲信太监,要说还是这些太监了解皇帝,在灵帝面前苦苦哀求,又送了一大批金银哄皇帝开心,要说这个汉灵帝刘宏也真是个不长进的东西,见了金子比见他爹还亲,有了钱,火气就消了一大半,再加上周围的太监们左哄右劝,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何皇后靠着太监们闯过这一关也就此欠了太监们一个大人情。
189年,汉灵帝刘宏其实才34岁,正是壮年,但因为沉迷酒色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30岁的人却长着50岁的脸,刘宏也清楚自己这么折腾怕是就要去见列祖列宗了,于是开始考虑继承人问题。他能选择的皇子只有何皇后生的刘辩和王美人生的刘协。
按刘宏自己的心思,他比较喜欢刘协而不喜欢何皇后生的刘辩,但何皇后经过这些年的奋斗已经有了一大批亲信追随,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她的周围已经形成了势力庞大的后党,特别是何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妹妹的关系当上了大将军兵权在握。
刘宏想立刘协,但考虑到何氏兄妹的势力,也不敢轻易决定,难下决心,本来刘辩是皇后的儿子年龄也大,作为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名正言顺,但刘宏就是迟迟不立太子,直到快要咽气了,还没有决定太子的人选。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0 16:21:40 +0800 CST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0 17:00:22 +0800 CST  
看帖留言是美德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1 09:12:00 +0800 CST  
外戚何进VS宦官蹇硕
刘宏在最后时刻还是想立自己喜欢的小儿子刘协,但他很清楚,何氏兄妹决不会答应,尤其何进还掌握军队,搞不好就会弄出乱子来。
其实,刘宏为自己的后事也提前做了一些安排,就在前一年188年的8月,刘宏设立西园八校尉,统管禁军,让自己的亲信太监健硕掌管这支军队,以便必要的时候对抗何进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
说起这八个校尉,都是当时的名人,后来的风云人物,大太监健硕是灵帝的亲信也是后面七个校尉名义上的领导,奉刘宏的命令统领这支禁军,当然那七位爷听不听他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其他几人分别是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等,这里面袁绍和曹操都是三国的主角,大腕级人物。
刘宏安排蹇硕统领这支精锐部队,就是想让蹇硕在自己死后辅佐小儿子刘协继承帝位,这支军队就是保障他顺利登基的武力后盾。
汉代的校尉是直接领兵的最高军事长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师长,掌握实权,只要是官名上带校尉的基本上手下都有兵,而比校尉级别高的将军就不一样了,将军有点像军长军区司令之类的,官虽大,不一定带兵,而且有些将军完全是名誉上的,根本就是个虚衔,手下一个兵都没有。
大太监蹇硕虽然也只是八校尉之一,但权力却比其他七个大,这是灵帝刘宏的有意安排,本来刘宏的意思是想直接让蹇硕当将军统领八校尉,但因为蹇硕是个太监,之前已经有了加封太监赵忠而引起朝野攻击的先例,为了不惹麻烦,刘宏才这么安排。
尽管刘宏想的不错,但他忽略了一点——身份。何进的身份是国舅,也就是贵族,虽然这小子以前是个体户,但现在人家发达了,身份高贵,手握大权,自然有一大群官员士大夫聚集到他的周围,而且,一些年轻的后生晚辈,为了自己的仕途也是千方百计找门路搭关系想进入何进的圈子,每天怀揣着简历等着接见的士子们,可以从城门一直排到将军府。所以何进身边人才济济,他不愁没人给他捧场。
但蹇硕就不一样了,虽然皇帝宠着,但说到底还是个太监,好说不好听,尤其是在标榜气节崇尚节义操守的东汉,士大夫们但凡有点名气骨气的都不肯同太监有往来,觉得丢人,至于说投靠太监靠着这些人混饭吃就更不可能了,偶尔有几个肯来的也都不是什么好鸟,而且还要偷偷摸摸遮遮掩掩,搞得跟做贼似的,因为但凡混得下去的都不会跟着太监混饭吃。所以蹇硕手下都是些什么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1 09:32:40 +0800 CST  
第一部稍后会做全面修改,敬请期待,感谢支持回帖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3 09:19:56 +0800 CST  
何进那边每天家里都是高朋满座,门庭若市,蹇硕就只能跟自己身边的几个小宦官打打牌消磨消磨无聊的时光,对国舅那边的火爆沙龙也只能干瞪眼看着。
蹇硕心里很清楚,在宫外何进的势力是自己不能相比的,在外面自己决不是何进的对手。但在宫里就不同了,皇宫在汉灵帝时代简直就是太监们的天下。所以蹇硕并不准备到宫外找何进决斗,而是希望把国舅“请”进宫,“内部”解决问题。就在蹇硕想着怎样才能解决何进的时候,汉灵帝刘宏已经不行了,这位老兄等不到儿子刘协当太子的那一天就急着到地府去见他老爸去了。
公元189年4月的一天,荒唐了一辈子的刘宏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在嘉德殿顺利“升天”,终年34岁。刘宏临死之前把儿子刘协交给了蹇硕,让他辅助自己心爱的儿子继承帝位。
蹇硕觉得机会来了,皇帝死了,只有自己在身边,何进又不在,就趁这个机会把他骗进来解决了,一劳永逸。说干就干。蹇硕指派自己的亲信们埋伏在皇宫里何进的必经之路上,专等猎物上门。
每逢老皇帝归位新皇帝还未登基,就是帝国最为微妙的时刻,无数人的命运,一生的奋斗,往往就取决于这短暂的几天甚至几个时辰。
这个时候各派势力争斗最激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阴谋阳谋,就要在这时赌输赢,成功就大权在握位极人臣,权力、金钱、美女都向你招手;失败就人头落地,而且黄泉路上通常不会是一个人,一般胜利者都会展示自己最人性最温暖的一面,让自己的政敌跟亲戚朋友们一道上路以保证自己的敌人黄泉路上不会寂寞。
蹇硕想收拾何进的心思已经很久了,灵帝还活着的时候,作为宦官队和外戚队的代表选手,蹇硕和何进就整天掐架。见了面就吵,见不着的时候也会互相“惦记着对方”。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3 09:20:52 +0800 CST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3 14:55:34 +0800 CST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4 10:27:48 +0800 CST  
历史上像这种遗诏辅政的事,很难说清楚,当事人不久之后都被干掉了,记录这些事的人也不是道听途说,或是根据自己的猜测推理,只能从事情的发展去推测分析,或是根据以往历代的经验做结论
老兄勤思好问的精神,值得尊敬,各抒己见,越辩越明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4 15:03:54 +0800 CST  
这位仁兄看来也是一个严谨的历史学家,我写的是一个系列从184到280年年,预计写一百余万字,我依据的基本是正史,这一点随着后面篇章的陆续刊发,您会清楚的,但水平有限,加上,通俗的原因,也有个别的地方有自己的推测,但个人认为不影响整体的效果,当然,您说的很有道理,有不严谨之处,我会稍后修改,多谢指正,还请继续支持。
我随后写的很多都是正史中都难以发现的,比如曹植的七步诗,决不是小说演义中所说当着曹丕的面写成,而是在曹睿时代写的,小说家为情节的需要而篡改,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好多,我会陆续写出来,初次尝试,还杂修改,目前已经写到第四部。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4 17:04:08 +0800 CST  
第一部书稿,有部分会做修改,自我感觉,后面的还是越写越好,有些进步,哈哈。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4 17:08:26 +0800 CST  
西北韩遂、边章造反,朝廷几次派兵征剿都被灰头土脸给打回来,蹇硕就怂恿灵帝让何进去,他明知道西北那帮人不好对付,连名将皇甫嵩都搞不定,更别说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大草包何进了,蹇硕明显是不怀好意,何进虽然头脑简单也知道这不是个好差事,西北去不得,就找各种理由,打死也不去。
一想到这个总算计自己的死太监蹇硕,何进就恨得直磨牙。汉灵帝刘宏死的时候,何进不在宫中,听说皇帝病危(这时候皇帝早就归天了,蹇硕要把何进弄进来,就骗他说皇帝还没死)想见他,也没多想,急急忙忙就来了。
何进刚走进皇宫大门,迎面就碰见了老熟人潘隐,在这中时刻这种地点遇见熟人自然要上前寒暄寒暄,顺便问问宫里的情况。
何进正要上前搭话,却见潘隐表情严肃,一个劲冲他挤眉弄眼,好在潘隐的眼睛小,眼睛再大点眼珠子就飞出来了!看着潘隐丰富的面部表情,在确认他不是抽风之后,何进马上就明白了——这里有事。
这场面傻子也看出来了,何进虽蠢,但这次反应还算快,发觉事情不对头,马上向后转,开溜。他刚走,蹇硕的伏兵就闻风赶来,好在他跑得快,要不然他的追悼会就会跟他妹夫刘宏一块开了。
何进跑回家后,推说自己有病,再也不敢入宫。蹇硕的阴谋破产,他的地盘只有皇宫,外面是何进的天下。
不久何皇后的儿子刘辩正式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少帝,蹇硕失败了,本来汉灵帝临死前是让他立刘协,当然也有可能是他自己想这么干,刘辩是何进的外甥,他跟何进是死敌,刘辩即位何进得势,他就死定了。
忙了大半天,到底还是让刘辩即位了,蹇硕倒是也想挑事,毕竟自己还有兵权,但事到临头,他才发现自己根本指挥不动手下的军队,像袁绍、曹操这些人根本就不鸟他。那些官僚士大夫更不用说,都在看热闹,很多人更是何进的死党,不帮忙打他就算不错了,想让这些人帮他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虽然何进也不是什么好鸟,但人家好歹算个贵族,新天子的舅舅,他蹇硕就是个失宠的太监,加上平日里,太监们在京城乃至全国飞扬跋扈,干尽坏事,名声极臭,所以到了这个时候除了几个死党基本没人理他。
密谋政变失败了,想闹事又闹不成,蹇硕只有等死的份了。何进自从上次皇宫受惊后,就发誓要灭了蹇硕,这时部下袁绍,三国知名人物,关于这位兄弟的身世履历后面还要详细介绍,他是下场戏的主角。
袁绍作为士大夫子弟跟宦官们可谓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早就想收拾这些嚣张跋扈的死太监。
外甥当上皇帝,才十四岁,还是个孩子,朝廷大权全掌握在何进手里,何进俨然就是一个太上皇。袁绍看出何进想收拾掌权太监的心思,在旁边煽风点火,自己劝不算,还拉上何进最亲信的门客张津一起组团忽悠。
张津在何进身边多年,就是何进肚子里的蛔虫,何进心里想什么他一清二楚,所以劝起来也是对症下药:这些黄门常侍(太监的官名)们以前仗着有皇帝宠着大权在握牛得不行跟董太后(汉灵帝真正的老妈,董太后跟何皇后婆媳不和,这也是生物界固有的矛盾)勾结在一起,要是不早点铲除,恐怕到时候会给您带来麻烦。何进听了,不住地点头,对啊,必须收拾他们,越快越好。
凭借多年的宫廷斗争经验,蹇硕觉察到了危险,虽然他自己也知道事到如今自己不是何进的对手,但还想垂死挣扎,毕竟求生是人的本能。
蹇硕找到大太监中常侍赵忠等人说:“何进现在执掌朝中大权要跟被禁锢的党人合谋害我们,要不是我手握兵权,他们一时还不敢动手,刀早就架在大家脖子上了。不如,我们先发制人免除后患,大家觉得怎样。”
蹇硕本以为自己的提议会得到积极响应,谁知道,根本没人搭理他。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4 17:17:02 +0800 CST  
谁说外戚跟宦官不能和平共处,中常侍郭胜就是典型,郭胜跟何进是老乡,双方一见面,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关系自然就近了,何皇后和何进能发达有今天,郭胜是出了大力的,现在何氏兄妹当政,自己的好日子就在眼前,跟这个过气的太监对抗自己的合伙人,除非脑子进水,郭胜的脑子没进水,所以他不仅没答应蹇硕还把蹇硕给他的信交给了何进。
其他几人像赵忠等也有恩于何皇后,当年何皇后毒死刘协的母亲王美人,要不是他们求情,何皇后早就被废了,所以赵忠几个人觉得自己也是何氏的恩人,何进总不会拿自己的恩人开刀吧。抱着这种想法,赵忠等人满心期待着跟何进的合作,对蹇硕的邀请,嗤之以鼻不予理睬。
蹇硕这回真的死定了,连自己的同类都把自己抛弃了,混到这步田地怎一个惨字了得。不久,蹇硕就被何进找机会给灭了,蹇硕的部队也被何进收编。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5 10:26:16 +0800 CST  
嗯,是的,太监中掌权的张让、赵忠曾力挺何皇后,双方关系不错,所以他们不搭理蹇硕,何皇后跟太监关系不错,但何进想揽权,想拉拢士大夫,而士大夫主流是跟太监势不两立的,袁绍就是这些人的代表,他来到何进身边,想借何进之手除掉自己的政敌,何进自己也想效法窦武,而把袁绍当做陈蕃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5 13:54:19 +0800 CST  
收拾完蹇硕,何进的下一个目标——董太后,这个死老婆子总跟我妹妹过不去,这回一定要好好收拾你,死老婆子,你儿子死了,看谁还能给你撑腰。
董太后跟何皇后婆媳不和早已是全国皆知的秘密。何皇后有了儿子就容不得别人生儿子,王美人被害死后,为了跟刁蛮儿媳对抗,董太后毅然担负起抚养刘协的责任,很明显,董太后抚养刘协就是要跟何皇后的儿子刘辩争皇位的。
两个女人在皇宫里上演了婆媳大战,宫里斗得不亦乐乎,宫外同样也没闲着,何皇后有哥哥大将军何进撑腰,董太后有自己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做后盾。汉灵帝刘宏没死的时候,两伙人就经常对骂。
但现在形势变了,何氏兄妹掌权,董太后再想参与朝政就不行了,董太后只要想干点什么,何皇后就必然出来阻挠,完全没把婆婆放在眼里,这下董太后不干了,一次两人在宫中相遇,董太后一见到何皇后就破口大骂:“小贱人,嚣张什么,你不就是有你哥哥做靠山吗,哼,告诉你,我让我侄子杀你哥哥易如反掌。”
董太后确实被激怒了,放出这种狠话,脸已经撕破了,虽然董太后一直都很牛,但她明显是吹牛了,易如反掌是真的,不过主语换成了她自己。虽然痛骂了儿媳妇一顿出了气,但她这个儿媳妇却不是个省油的灯。
失去儿子这个大靠山的董太后在大将军何进面前不堪一击,何皇后被董太后痛骂了一顿,回去就跟自己的哥哥说了,何进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189年5月,就在汉灵帝死后不到一个月,何进派兵包围了董太后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的将军府,董重被迫自杀。
6月,董太后在宫中突然神秘的死去,虽然官方极力说明董太后是自然死亡,但全国人民都知道凶手是谁。不错,人家是骂了你几句,但人家儿子刚死,你就对人家老妈下手,实在干的不地道。何进这个蠢人因此大失人心。
7月,汉灵帝刘宏被安葬在文陵,他老兄脚一蹬走人了,留下一个不能再烂的烂摊子,偏偏接手的是比他还蠢的何进,烂摊子加蠢人,这回想不乱都不行了。
本来,何进收拾了蹇硕又解决了董太后,志得意满,也不想再多事了,偏偏有人想找事。这个没事找事的人就是袁绍,三国第一公子哥。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5 16:02:15 +0800 CST  
出身名门 三国第一公子袁绍
袁绍,(153—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真正的名门。
从袁绍爷爷的爷爷开始,这家人就不再从事其他工作,他们的职业就只有一个——当官,从儿子到孙子再到重孙子,而且官当得还特别大,连续四代人都当到了东汉界别最高的三公,三公就相当于后来的正一品,已经是最高级别了。
袁绍的爷爷的爷爷袁安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司徒,袁安的儿子袁京后来官至蜀郡太守,另一个儿子袁敞当了三公之一的司空。袁京虽然没有做过三公但他的儿子袁汤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而袁家的光荣还在延续,袁汤的两个儿子,袁隗做到了太傅,另一个儿子袁逢也当了三公之一的司空,而这个袁逢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袁绍,另一个叫袁术。
现在有些人仗着自己的老爸当个县级的公安局长还是个副的,就以官二代自居满世界嚣张,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干部子弟,看看人家袁绍兄弟,人家才叫真正的干部子弟。
东汉一朝,一门四代都做过三公的,用十个手指都能数过来,袁家地道的贵族,如家包换的官僚家庭。
作为袁家公子的袁绍和袁术,从小锦衣玉食自不必说,长大了也不用去求职投简历,只要在家里坐着就有官位自动送上门。想想就让人羡慕死啊!
从爷爷的爷爷开始,就在朝廷里混,要知道人家在朝廷上班除了干工作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交朋友,官做到了三公,想跟领导交朋友的人自然很多,一代又一代,都是如此,到了袁绍这一代,袁家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从中央到地方到处都有袁家的门生,关系网遍布全国。
人脉就是资源、人脉就是财富。这么通俗简单的道理,现代人明白,古人也懂。
袁绍出身名门而且长得也仪表堂堂,标准的帅哥,按现在的流行说法,袁绍是个典型的高富帅,而更重要的是,人家还有官方背景,将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家里有权有势,自然不会穷,本身又是个大帅哥,这么好的条件要是不出去威风威风,实在对不起自己。但袁绍却没这么做,虽然他的出身在同时代几乎无人能比,但他却比谁都低调,当然,很多人都看出来了,袁绍在装。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6 10:04:44 +0800 CST  
袁绍对前来拜访的士大夫礼貌周到,在士大夫圈子里口碑极好,朋友也多,袁绍在京城属于一线人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交际圈的扩大,名声也越来越大。
在洛阳,袁大公子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风度翩翩的袁公子成为无数闺中少女的崇拜对象和梦中情人。少女杀手的绰号,袁大公子是当之无愧的,但袁公子属于事业型男人,暂时对漂亮妹妹并不感冒,毕竟对于男人,事业更重要。
对于出身名门的袁绍来说,当官根本不算事,不需要考试,也不用去面试,只要袁绍想做官,官随他挑,人家就是这么牛。
这里有必要介绍时代大背景,东汉是一个崇尚儒学的王朝,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一改老祖宗刘邦往儒生帽子里尿尿的坏习惯,特别重视儒学,这跟刘秀本人早年的经历有关,因为刘秀年轻的时候也曾到当时的京城长安求学,虽然水平不咋地,但对外总爱以学者型老板自居,这个风气一开,手下人不论文武都特别“爱学习”,特别是一些武将有事没事到哪都夹着本书,以显示自己的儒将风度。
一些读书读的特别好的人,受到朝廷的特别重用,尝到了实惠就用心狠抓下一代的教育,从小就《论语》、《尚书》的学,时间一长就成了家族传统,这些人拿儒家经典当成了官场上的敲门砖,高官厚禄,活得那叫一个滋润,父亲再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儿子的儿子,这些人常年做官,积累的人脉就相当可观,于是就形成了东汉极具特色的世家大族。
这些家族的特点都是“诗书传家”、世代为官。在地方和朝廷都具有相当的势力跟人脉。这些人利用关系和权力刻意培养自己门下的门生,为自己效力。这些家族之间还彼此勾结,结成儿女亲家,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东汉王朝说穿了就是这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士大夫们在支撑,他们是帝国的支柱,但上天偏偏安排了外戚和宦官两个利益集团来“抢戏”,三家为了抢蛋糕,打成了一团,有时候,外戚和士大夫为了对付宦官经常合作结成统一战线跟宦官们死掐,这就是东汉末年的政治。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6 15:21:00 +0800 CST  
袁绍就是世家大族士大夫的新生派代表,所以外戚大将军何进看上了袁绍的身份也看中了他本人,就极力拉拢袁绍入伙。
虽然大将军非常热情,多次发出邀请函,但袁大公子反应冷淡,人家戏还没演够呢。东汉特别崇尚气节、忠孝节义这一套,但这个说起来比较虚,为了表现自己混个一官半职,很多人热爱上了表演事业,袁绍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表示自己非常孝顺,在给母亲服丧三年之后,又追加孝期,为自己死了多年的父亲又服了三年的孝,这样一来,袁绍的光荣事迹经过手下朋友们的吹捧,名气更大了。
但袁绍面对一堆堆肉麻的吹捧,并没有自我满足,觉得这还不够,又拼命结交其他世家大族的知名人物,朝廷多次让他出来当官,都被拒绝。这时候中常侍赵忠汉也就是灵帝他“老妈”不干了,赵忠看出来了,袁绍不是不想当官,而是为了给自己增身价在那里沽名钓誉。
赵妈妈不高兴,那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袁绍的叔叔老官僚袁隗知道后把袁绍找来臭骂了一顿:“臭小子,你要干嘛,整天不上班,就在家里胡混,赵公公已经对你很有意见了,你再这么折腾,我们全家都得被你连累,赶紧上班去。”
袁绍被臭骂了一顿,也不装了,乖乖地去何进那里报到,正式上班。
三国的主要人物袁绍正式出场。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9 09:21:55 +0800 CST  
@zlzxs 123楼 2014-04-29 17:33:51
何进是184年当大将军的,袁绍服丧六年是在此之前,如果是在此时,184+6=190,袁绍可不是190年才登场的,这时候何进都死了。
-----------------------------
我并没有说袁绍服丧是在何进招他之后,他的这番表演是在早期,博取名声,可能是我写在这里,引起您的误会了,正因为他早年的表演给他带来的名气,何进当上大将军后才要用他,也是看中了他的名气跟家族背景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9 18:20:11 +0800 CST  
士大夫代言人袁绍与太监们的博弈
袁绍主动投怀送抱让大将军何进喜出望外,袁绍在何进的大将军府开始了自己的公务员生涯。先是侍御史、不久升到虎贲中郎将。公元188年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佐军校尉。
汉灵帝刘宏“西游”之后,何进执掌大权,袁绍身为亲信自然也跟着升官,当了司隶校尉,相当于首都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前文说过,宦官跟官僚士大夫这对死敌经常斗得你死我活,现在何进跟张让赵忠几个大太监不和,袁绍认为机会来了,趁这个大好时机借刀杀人,借何进的手消灭张让这些害虫。
何进是个优柔寡断又没主意的人,虽然他也跟张让、赵忠有矛盾,但真让他操家伙动手,一时半会还真没这个胆。
为了说服何进,袁大公子使出了浑身解数,把自己的口才发挥到了极致,但对袁绍一向言听计从的何进这回却一反常态,任凭袁大公子说出花来,就是不表态。
跟了领导这么久,袁绍对何进还是比较了解的,作为外戚的何进当然也不喜欢太监跟自己抢权分蛋糕,但真让他翻脸动手还是缺乏胆量跟自信。
虽说这时何进已经是大将军,兵权在握,但说到底何进也就是个个体户水准,面对表面嚣张实际毫无实力的宦官,何进充分表现出了自己饭桶加草包的本色。
何进迟迟不愿不动手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他的前任同样是外戚的大将军窦武就是被宦官们害死的。何进的能力还不如窦武,对于这一点,何进先生是认可的,既然窦武都搞不定太监连命都搭进去了,自己又何苦折腾。
楼主 宿巍  发布于 2014-04-29 18:24:38 +0800 CST  

楼主:宿巍

字数:504959

发表时间:2014-03-05 16:4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1 09:24:53 +0800 CST

评论数:30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