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并非由地球生物进化而成》修正版之《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第三十二章、夏娃亚当剿灭华夏族


曾经地球上只有三色人种,分别为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自从体质人类学的深入,包括二十年前分子人类学的强势崛起,使我们明白到这个分类存在极大的疑问,于是“棕种人”横空出世,几乎已成为当今的共识,现代人由此变成“黑白黄棕”四色人种。

棕种人自从诞生之后,不断有开疆辟土的倾向,逐渐扩大统辖范围。原本棕种人特指南太平洋岛屿和澳洲的种族,因此又叫“大洋洲人种”或“澳大利亚人种”,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南亚多个民族、日本虾夷族、哈萨克斯坦的突厥语族等,这些曾经是黄种人的民族,竟然与棕种人的体质、基因更相似,因此无论是体质人类学还是分子人类学,都支持将他们归入棕种人。此长彼消,黄种人的范围被无限缩小。唯一庆幸“达雅克人”这个闻名遐迩的猎头族,终于不再是黄种人的范畴。

黄种人原本被称为“蒙古人种”,但这个称呼现在变得十分尴尬,如同上述“脱黄入棕”的民族一样,蒙古族也被认为属于棕种人。日本的主体民族“和族”,不少学者也将其划入棕色人种。放眼东亚大陆,朝鲜族依然保持黄种人的荣誉,不过朝鲜本就源自中国。现今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东亚大陆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人种,突然之间孤悬于世界,显得无比寂寞!我们到底从何处来?我们的根究竟在哪里?

“智商曲线”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现在尚未普及。通过对全世界的人种测试,现阶段的东亚人智商最高。当然这不能代表我们由此自终都聪明,仅代表了我们拥有不同于其它种族的遗传倾向。在上一世纪,白种人领先;在这一个时代,轮到东亚人稳执牛耳。至于黑种人,恐怕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科学家推测:这是因为黑种人的种群单一,没有“跨越式”混血的经历,致使近代素质每况愈下。

黑种人最大的民族集团“班图人”,迁移扩散相当积极,横贯整个非洲大陆。从民族特质上说,班图人温和平静、不好争斗,迁移路上遇到其他种族,采取通婚混血。和谐浪漫的民族同化过程中,产生了五花八门的班图语言。如果当地人不欢迎他们,班图人也只好以暴易暴,最终结果还是通婚混血。所以上述关于黑种人“种群单一”的假设,完全是“童话”,经不起推敲。黑种人的智商劣势,恐怕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成因。

至于智商如何遗传?在中国却是连“童话”都找不到,这并不是科普作者懒惰而忽略编写童话,而是我们的社会形态决定了这个“秘密”还未到公开的时候。事实上男同胞看到这里,必须坐稳一点,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智商遗传起决定作用的八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之上。所以,男性获得的核心智商遗传,全部来自母亲;由于女性的染色体组合是XX,女婴的智商兼有父母各一半的影响。这种遗传方式的典型后果是女性智力很平均,呈现“自然态”;男性智力走向两个极端,蠢材与天才均备。中华民族的“骨干”由华夏族构成,华夏族曾有文化辉煌的时期,也有愚昧落后的时代,这一条历史的曲线,并非仅由智力因素造就,但无疑与“智商曲线”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时至今日,黄种人几乎由华夏族后裔“垄断”,探询黄种人的起源与追寻华夏族的“根”是类似的课题。分子人类学引人注目,归功于线粒体DNA研究,即“夏娃假说”(Eve hypothesis)。该学说认为现代人均属二十万年前一名非洲妇女的后代。所谓“夏娃”,正是指这一名全球景仰的“非洲圣母”。通过细胞生物学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器,被誉为“动力之源”。原始生物时期,线粒体是“舶来品”,它的遗传方式,俨然“单性繁殖”,直至如今,风采依然。人类女性的线粒体DNA,可以通过母亲卵子传递女儿,绵绵不绝,代代相传。反观男人线粒体,仅仅伴随此生,当代终结,不传后代。

公元1987年,美国学者通过女性独有的线粒体DNA遗传特性,初步确认“非洲圣母”的神圣地位。科学家进一步论证:圣母后代冲出非洲的时间点,距今大约十五万年。“出非洲令”号角吹响,夏娃子民席卷欧亚,征服世界,取代土生土长的“原住民”,逐步发展成当今世上2000个民族。

倘若单纯与“夏娃假说”比较,更具说服力应是“亚当理论”。Y染色体的遗传基因,由亲代中的雄性,遗传给子代中的雄性。换言之,即父亲传给儿子。简单理解:线粒体DNA仅限“母传女”,Y染色体仅限“父传子”。由于线粒体DNA在传递过程中,大约两万年即发生自体变异,显得相对“自私”。因此,通过“不会说谎”的Y染色体,追溯人种和民族发源,更显得底气十足。分子人类学体系,“夏娃”与“亚当”并著于世,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论调。凭藉这两个先进的媒介,世界范围内的博士级学者,均对“华夏族起源”进行了精彩的模拟推演,当中最踊跃的还是中国科学家,他们收集了东南亚各民族的Y染色体谱系,为研究提供了便利。

素材足够了,但这幅“画”却始终描绘不出来,很多国外的学者选择放弃,惟有大量的中国学者在坚持,为了华夏族能够“冲出非洲”,各种想象力丰富的假设层出不穷。根据夏娃假说,非洲人理应在十五万年前离开非洲;但根据亚当理论,Y染色体的分叉点在距今五万年至七万年之间,这个差距如何调和?更何况非洲特使“矮黑人”是否拥有取代世界各地强壮人种的能力?必须注意这是“取代”,也就是说,即使有个别混血,最终也被矮黑人“融化”了,这是“以矮杀高”的征途,这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使命,矮黑人能胜任吗?当然他们必须胜任,否则,主流科学模型就彻底崩塌,现代人就不可能出现。

为了矮黑人更轻松完成任务,“印尼火山说”出炉——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沉积,矮黑人的南亚征程铺设了坦途。我们承认这个假设非常之有可能,但解释了某一方面,其它方面更费解。于是部分著名学者,提出了“非洲分化说”,意思是在非洲本土,“黑白黄棕”四个种族已完美分化,然后分批次冲出非洲,走向世界。当然路线不可以走乱,否则必定出现“杂交”,让Y染色体的“证供”失准。“非洲分化说”的好处是一步到位,无须烦恼。但我们应该清楚,非洲人走向世界,是以几百年走几百公里的方式“挪”动,绝对不是“旅游”,抑或“定向越野赛”……因此上述规划化设计,恐怕并不现实。

除此之外,让我们综合各大学说,特别是依照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指示,更客观地研究华夏族的起源,得出以下匪夷所思的场景。镜头转至距今十五万年前,“线粒体夏娃”发布“出非洲令”的年代,现在开始冲出非洲?不!矮黑人先在非洲再玩五万年。不想玩?不行,那么夏娃假说与亚当理论就无法协调。玩的同时必须单独玩,不能与其它黑种人偷欢,这是首要条件。当时的非洲是人满为患,因此奔赴其它大洲寻觅生存环境。既然如此,在人挤人的情况下,需要保持五万年的“纯洁”?当然,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夏娃”与“亚当”就要打架。几经辛苦,两种理论的矛盾被“和稀泥”,我们终于成功限制矮黑人乖乖留在非洲呆上五万年,然后在距今十万年前踏上征途。

出发后的矮黑人,必须沿着海岸线前行。不能远程游泳?不行!就算人类有海生经历,矮黑人恐怕也在陆地上呆太久了,只能选择步行!矮黑人无奈之下,惟有沿着沙滩缓慢推进。插句题外话:现代人直系祖先率先在海滩现身,唯独这一点,得到所有人类起源学说的一致公认……

我们回到虚拟场景,反复叮嘱矮黑人:切记!绝对不能干扰其它种族,你们必须静悄悄向前“挪”。海滩之上磨蹭了三万年,矮黑人在距今七万年前抵达东印度和南亚,并迅速“换皮”,形成棕色变种。变身太慢当然不行,那将影响人种的演化历程。我们的主角矮黑人,至此摇身一变,肤色的黑色素消退,成为“矮棕人”,然后再用两万年时间逐步扩散,放弃熟悉的热带环境,深入温带……矮棕人提出抗议,太冷了,不想去。惟有苦口婆心地劝说:你们必须要去,否则聪明的下一代就不会出现,人类就要绝种!幸好劝说有效,在距今五万年的“界点”,包括东亚、南亚、大洋洲海岛,由低至高的纬度,幅员广阔的领域内,星罗棋布“点缀”矮棕人——千辛万苦,第一幅构图宣告完成。

画外音:矮棕人不顾寒热温差,也不怕寂寞,散布在如此辽阔的领地,这一点相当难得。更为难得的是:分散聚居之后,却不会因为食物、气温等差异变成“地理亚种”,始终如一,确保血统纯正,矮棕人值得钦敬……

不容感慨,第二阶段的攻略现已展开,占领新大陆的号角率先吹响,一小撮矮棕人急匆匆北上渡海,通过白令海峡进驻北美,放弃温暖的中美,一刻不停,目标指向南美。矮棕人气喘吁吁,但我们不能心慈手软,惟有不断告诫:快些!再快些!若然跑慢了,将会影响后期人种的“科学配置”。幸好矮棕人服从安排,美洲军团不负重托。其它矮棕人原地候命,还有“混血”的任务,你们还要等待。另一名主角“大黑人”闪亮登场,大个子肩负的任务,不比小个子轻。大黑人同样属于夏娃子民,他们与矮黑人的遭遇近似,虽然“线粒体夏娃”已颁布“出非洲令”,却只是摆摆样子,必须暂缓行程,以“非法身份”潜伏非洲,“洁身自好”玩上八万年,然后在距今七万年前,静悄悄溜出非洲,花一万年时间抵达伊朗和印度,在这里分一批变成“白种人”,其它部队继续行军,通过中南半岛,绕开青藏高原,进入中国南部,并与前期占据此地的矮棕人混血,诞生“古百越族”——呕心沥血,第二幅构图勉强完成。

参考苗族人传说,根据地在珠江流域的古百越族,正是他们的世仇“炎帝部落”。那么,苗族的先祖“蚩尤”,是否也和大黑人存在关系?CUT!导演大吼一声!炎黄已经扯不清了,还扯蚩尤?无奈之下,我们惟有让蚩尤“滚一边凉快去”,继续将目标锁定炎黄二帝……

众所周知,华夏族是炎黄后裔,仅有炎帝是不管用的,必须有“黄帝”参与进来。至于黄帝如何出现?抱歉,实在搞不清楚,夏娃与亚当的指引当中,这是乱成一团麻花的终极之谜。由此催生的假说就太多了,按照Y染色体分析,黄帝部落肯定不是大黑人或其后代白种人的分支,那么,总不能说黄帝部落是凭空出现的?既然存在就是合理,于是我们假设黄帝是“非洲突遣队”暗中躲藏在这里的一支,并且心甘情愿放弃海洋理论,支持人类全部由陆地繁衍,至少这个时段不会出现“最迟的海返种族”这一说法——委曲求全,第三幅构图终于完成。

图穷匕见,错了,应是“图穷秘现”。三幅构图徐徐展开,人类历史顷刻翻天覆地!炎帝与黄帝都已现身,最精彩的融合立刻开始,华夏族即将横空出世,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一股重要势力!

亚当理论比夏娃假说的参考价值更高,也相对更准确,因为Y染色体不会提供“伪证”,真实描绘人种的融合变迁。原本以为炎黄二帝均已出现,以后的故事就简单了,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首先担纲主演的是黄帝,他必须迅速脱离中原,快速向北亚奔驰,演变成游牧民族。黄帝提出抗议:还没有马,扯什么奔驰?也没有猎犬,它们现在还是南方的狼,炎帝还未将之驯服交给我们,我们如何变身游牧民族?

相对于矮黑人及其后代矮棕人,黄帝这个“自己人”显然太不听话,但我们绝不可以偏私,既然循循善诱不管用,唯有掷地有声展开训诫:黄帝!你必须去,你必须拥有大量的“游民”特征,并迅速将小腿骨拉长!没有马骑,就每天骑树吧,否则,必定影响华夏族的“养成大业”,你将成为千古罪人!

黄帝终于服软,私下请求:能不能给一把非洲人已磨砺了几百万年的精致手斧?不行!别想了,你现在的身份是“潜伏者”,不能用非洲专属工具!黄帝垂头丧气奔向北亚,时光似箭,转眼之间已进入距今一万八千年的“近代”。我们再次叮嘱黄帝:虽然同处一地,切记不能与“阿尔泰语系”部落存在瓜葛,谨记你们是不同源的种族。最后关头临近,黄帝需要快速完成大量的前置任务,包括学会游牧和渔猎,再抽空与炎帝勾搭一下,创造一支特种部队冲出亚洲,奔向美洲,留在新大陆变身“印第安人”。与此同时,终极命令颁布,黄帝必须召集族人,由北向南翻山越岭,快速向炎帝靠拢,并交出女人!

——什么?交出女人?游牧渔猎俱佳、体格强壮更为高大的黄帝部落,不向其它部落抢女人就算了,还要交出女人?不能抗议!通过不会说谎的Y染色体,这是唯一的结论,否则华夏族根本无法出现。炎帝呢?他有什么任务?他必须交出所有男人,族中女子全部绝育,通过这伟大的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东亚人种的主体,他们智商领先世界,除了懂得水稻种植外,还迅速寻觅到适合温带的作物,例如小麦和黍,人口爆炸式膨胀,占据了世界上最好的作物种植区,推动了全世界的文明向前发展。一般外国学者,都懒得碰东亚人起源这个世纪难题。正如我们刚才的论述太过“神异”了,必须这样吗?一方交男人,一方交女人?而且必须是两个不同的种族?坚决不能相信!根据夏娃与亚当的指示,更由于Y染色体肯定不会说谎的特性,必须是这样!

综合上述,唯有无奈地宣布:夏娃亚当联合“剿灭”了华夏族诞生的可能性,恐怕我们真是由女娲以黄土捏成的另类……

新大陆印第安人的起源同样成疑,假如让黄帝麾下的特种部队翻山过海,从白令海峡散布美洲,首先是时间上不允许,美洲已消失的古文明与华夏文明出现的时间类似;此外,北亚与北极圈的环境,黄帝后裔绝对无法承受。但如果拓宽眼界,海洋纵然茫茫无际,分隔了新旧大陆,然而对“海人”根本不构成障碍,他们无须从陆路迁徙。依照这一观点使“华夏族起源”柳暗花明,黄帝部落根本就是最迟脱海登陆的一支,虽然不是常规意义的海人,仅属“浅海族裔”,但也拥有迥异的体质以及超高的智商。这一个母系氏族,女性众多男性稀缺,由于智商遗传是母亲占据主导地位,致使炎黄的后代——华夏族,拥有高出人类基准的才智。

进一步猜测:黑种人应是登陆时间较长的“陆人”。由此而论,“海人”智慧较之于“陆人”更高超——这其实与肤色无关。需知最聪明的是黄种人,但最“蠢”的人种,依然还是黄种人。非洲内陆的“科伊桑人”,显然是较早登陆的一批“陆人”,时至今日,尚处于原始部落状态。根据体质与基因探究,“科伊桑人”最贴近黄种人。

现代东亚人的智商出类拔萃,这个现实使我们沾沾自喜,但追溯到炎黄融合的年代,这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谁让我们拥有一批伟大的母亲呢?


【关键词:夏娃假说、亚当理论、矮黑人、非洲突遣队、四色人种】

跋语:
我的前度女友白鳝,参与本章的建设。她展现的英雌风范咄咄逼人,譬如让蚩尤“滚一边凉快去”,正是她的语法和创意。苗族同胞垂鉴:冤有头、债有主。
自此之后,“滚一边凉快去”这句口头禅不断出现,横贯整部长篇。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8-22 02:27:29 +0800 CST  
作者:灼眼的蕾 回复日期:2011-08-21 21:00:22  回复
谢谢回答,这么详细的解答真是帮我解决了很多思维意识上的漏洞。不过如果对称性后生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向是“纯化”,那么如果海猿与陆猿的杂交是否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另外,请问楼主是如何变得真么渊博的,想向雪焰同志学习,真是太让人羡慕了。
嗯,如果问题不合适,还请雪焰同志见谅。
=============================
谢谢关注,这个问题确实敏感。这部长篇以后会写到,但一般是侧面描写。
确实是有杂交情况存在。
对于一般物种这样的远缘杂交,当然会产生恶劣影响,但人类的情形相对复杂。
假如是“人母猿父”——这样的以人类母本为主线的杂交品种,还是会继续繁衍(这里不能理解成女人被公猿抢去,只能是一群勇敢的女人,成功劫掠公猿回部落)。其实在Y染色体研究大范围推广之前,部分学者就在非洲发现了这一事实,当然,猿的Y染色体未必能留到当世,但血型及一些遗传特征,对“人”这个种系有所影响,部分还相当明显。(这里不容易理解,可以参看下一章)

“杂交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便广泛宣扬。不过“试探式”的传播还是会见诸于报章,一般描述为“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曾出现基因交流”。
这部长篇以后会说到人类的“天使基因”,这不是一个明确的学术名词,大致能够转译这种情况而已。什么是天使基因?意思是人类和近缘动物杂交,必定被人类“融化”,最后杂交后代也逐渐变成了人。
为何人类拥有天使基因?可能由于相对于黑猩猩、大猩猩,我们属于更“原始”的品种,特化程度少,此外,人类的“母本主线”稳定。开句玩笑:即使地球上仅仅剩下女性,人类也不会灭绝,女人们能够找到办法继续繁衍。

当然,人类还保持着一种奇特的“原始真兽本能”,在人类的女性群体中,会有一些性染色体组合是 XXY 的“女人”,这类人以正常女人的状态生活在人群之中,假如有必要(例如交配对象的Y染色体残缺),“她”体内的Y染色体,将会变成“备选”,对残缺Y染色体进行部分替代或者修正。
上述这个说法未被完全证实,而且太过复杂,本文也一律不涉及。
其实当今生命科学,会基于人的伦理观念进行一定的修正,很多“内情”被掩盖——这一点可以理解。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8-29 00:18:36 +0800 CST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第三十三章、冲破俊男美女的黑幕


当今世纪,科学就如神学一般深奥。初次接触圣经、古兰经,正常人肯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科学家普遍矜持,潜修“象牙塔”不问世事,致使一些原本很直观的理论,如坠五里云雾中……譬如声名显赫的“夏娃假说”,发源于80年代末期,时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夏娃”驾临中国内陆,高擎“时尚科学”的大旗,宣称人类同属二十万年前一名非洲妇女的后代,颇具惊世骇俗、振聋发聩的声势。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神州大地今非昔比,奢侈品已变成日常用品,可惜众里寻她千百度,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国人接触这一假说,历时廿数载,仍普遍觉得太“假”。夏娃彷如阿拉伯少女,脸庞笼罩黑纱,教人难辨真容。如何形象比喻夏娃?为她挪去琵琶、揭开面纱?在此提出一个不算太恰当、但胜在传神的“对照”理解方案——

神慧人是本文虚拟的现代人祖先,绝对有义务协助探索人类起源之谜。我们幻想以下场景:丁巳和戊寅统领太空穿梭飞船——宇巡舰,在河外星系寻获一个与地球一模一样的行星,他们决定就在这里繁衍后代,并进行一次跨时空的“后裔竞赛”。参与竞争其实是他们的后代,规则相当简单:每名女性宇航员,交给女儿一样信物,传女不传男;二十万年之后,看谁的信物在人群中占据优势,即为胜利者。

既然是交给女儿的信物,当然以“饰物”作为首选。丁巳将“对决大白鲨”一幕中大放异彩的“合金手镯”传给女儿,并留下祖训:凡是后代女性生下女儿,即仿造一个合金手镯,以此代代相传。其余女性神慧人,交付女儿传递的信物分别是:碧玉戒指、钻石耳环……不一而足,每一名女性都留下独特的信物。竞赛正式开始,除了留下“抚育员”将第一批后代照顾至成年,其他人重新登上宇巡舰,继续展开星际漫游,并约定以这一个行星的时间为基准,在二十万年后,结伴重返该星球,通过“信物”的多寡来裁决胜负。

二十万年,在星球上是悠长的岁月。抚育员完成任务后,带着“神”的光环,亦已忍痛离开他们的后代。然而,二十万年在宇巡舰上只是弹指一挥间,丁巳和戊寅又再统领“众神”归来,最终的结果发现:全球女性,一律佩带金属镯子。虽然技术所限,仿造未必一致,但可以肯定“母本”均属丁巳那一款屠鲨利器——合金手镯。毫无疑问,丁巳正是跨时空竞赛的唯一优胜者。

为何全球女性都带镯子?其它碧玉戒指、钻石耳环等首饰都跑到哪里去了?难道其余的女性神慧人,并没有留下后代?不能这样理解。戒指、耳环等首饰,在传递过程中,由于某一支系的女性只生下男婴,或是某一支系根本就未留下后代,导致“信物链”传递中断。同时丁巳的“手镯信物链”,因为后代中女儿众多,直接压缩了其它信物链的生存空间,最终奠定“手镯后代”一统天下的局面。

同理,为什么说现今地球人源自二十万年前的一名女性?这是因为保存在线粒体DNA的“信物”,证明了这一个事实。感谢神慧人鼎力相助,成功掀开美女夏娃的面纱,那么,能否用相同方式对付俊男亚当?答案是“勉为其难”。线粒体DNA相对单纯,研究Y染色体的“亚当理论”则庞杂无比。但既然本文自诩“勇者无惧”,于是再扯神慧人“蹚一趟浑水”……

回到前文虚拟场景,假设戊寅与男性宇航员中途折返河外行星,引导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后代分散聚居,同时也派发“信物”。风水轮流转,女性靠边站,男性成为主角。既然信物授予堂堂男子汉,首饰之类当然不适合,因此宇航员不约而同选择了“冷兵器”。戊寅留给后代的信物是“刀”,第二名神慧人是“枪”,第三名神慧人是“剑”,第四名神慧人是“戟”……依此类推,十八般兵器全部交由后代继承,目的不再是竞赛,而是为了研究分居各处的人群,最终如何迁移与融合。

仿如首饰“母传女”一般,十八般兵器遵循“父传子”的规则,一代一代向下传递。时光似箭,星球上诞生形形色色的部落,携带的武器千差万别,举例其中之一是“弯刀短戟帮”,不问而知,这一个部落的族人,属于“1+4”谱系,即戊寅(1)与第四名神慧人(4)——两者后代混合组成(1+4)。此处涌现一个疑问:为何戊寅好端端的一把刀,变成不伦不类的“弯刀”?那是在传承过程中,仿造时出了点小差错,将弧度弄得太弯曲。与之相类,“短戟”原始版本肯定是“戟”,却在岁月磨洗中变得越来越短……

大致了解十八般兵器的“前世今生”,也就对亚当理论有一个形象化的概念。人类的Y染色体,由父亲传递给儿子,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它会有微小的自体变异,情形就象上述兵器出现改版,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依然能够追本溯源,查探这一个种族的父系渊源……亚当理论的原理并不高深,真正困难在于“信物搜集”,必须对勤勉投入该项工作的科学家致敬!否则,我们无法轻松洒脱地“清谈”——刀枪剑戟并举,宛若纵论风花雪月。

支持“非洲单一起源论”的学者声称:当代所有种族当中,Y染色体都携带着非洲的“信物”,所有现代人的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均能在非洲寻获对应版本;至于非洲以外的居民,同属一支非洲远征军的后裔,他们的Y染色体,都带有M168的突变点……

本文一直螳臂当车,极力抗拒“非一论”,但不得不承认,上述说法符合真实情况。我们的Y染色体,悉数带有M168突变点。为了更形象地讲解,索性将M168比喻为戊寅的“刀”。地球幅员广阔,但无论亚洲、欧洲、美洲、澳洲,以及众多海岛上的居民,无一例外都是“带刀侍卫”,世界各地的佩刀形态有别,诸如“弯刀”、“朴刀”、“鬼头刀”、“柳叶刀”……不一而足,但刀就是刀,原始版本均可追溯到戊寅那一把普通的刀。反观非洲大陆的情况诡异复杂,武器种类五花八门,俨然一个巨型的“兵器库”,各个谱系的Y染色体一应俱全。这里不但有“带刀侍卫”,还潜伏“枪手”,藏身“剑客”……表面证据显示:非洲确是人类老巢!全人类的籍贯,一律都在非洲!

本文“神慧人传奇”篇章记载:神慧人通过基因改造,创造了新一代的地球人。参照非洲“兵器库”可以断言:假定“神慧人一父二母创造学说”属实,那么戊寅等宇航员的科研基地,肯定也设立在非洲!

这部长篇号称“横征暴敛”,横贯众多学科,全赖现实里各位好友,也象“神慧人”一般提供协助。其中“首席助理”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带点牛脾气,我一直尊称他为“黑牛”。他生于“海归”家庭,父母信奉基督教。虽然黑牛表面上没有明显的信仰倾向,但“上帝造人”的说法,从小就在他幼小心灵深刻烙印。进入二十一世纪,“非一论”如日中天,黑牛却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指夏娃假说与亚当理论的“时间性”无法协调。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传说中的“矮黑人”在何时展开远征?

事实上黑牛的疑问,现已成为众说纷纭的未解之谜。按照“非一论”的说法,夏娃在距今二十万年现身,夏娃后裔在非洲繁衍几万年,开启征服世界之旅。科学家原本设定在距今十五万年前,吹响“冲出非洲”的号角,亚当理论普及之后,为了避免亚当和夏娃“打架”,因此将“十五万年”直接减去五万年。全新的构图如下:距今十万年前,地球处于冰川期,大部分陆地被冰川覆盖,整个海平面比现在低一百多米,许多海床裸露形成“坦途”。东非各个部落拥挤在一块炙热“焦土”之上,抢夺有限的食物,频繁发生猎食同类事件,矮黑人被迫进行远征,战略目标直指欧亚大陆……

黑牛针对这一个“时间点”展开驳斥:“亚当”出现的年代是距今五万年至七万年之间,矮黑人在十万年前已扩散世界,“亚当”如何将父系信物交授世界各地的土著?似乎人类始祖真有“旅游”的癖好……

我不由得苦笑,这部长篇曾经有一个歪论“旅游说”,戏称无论远古人类或近古人类,一律热爱“旅游”……黑牛似乎在“借子之矛攻子之盾”,利用现实中的典型矛盾,对诸多支持人类自然演化的理论来一次“通杀”。参照Y染色体论证,“多地区起源说”也无法成立。推而广之,将会极其无奈地发现:众多学说都被“亚当”这名俊男逼入“死胡同”……

黑牛究竟在暗示什么?神创论?外星造人?概念相近的“神慧人创造学说”,虽是由我首创,但也明确否定人类是从自然环境进化而成,认为这种登峰造极的生物,仅仅是“神迹”……科学家一致公认:Y染色体是一个“不会说谎”的载体,能够如实反映现代人的起源、迁徙、融合,但越是真实越是可怕,Y染色体提交的证供,委实太过神异,逐步呈现颠覆传统理论的趋势。一些著名的外国学者,相继发表“黑暗咏叹调”——抱怨亚当城府太深,若然深陷其中,必定茫然失措,仿佛堕入一片黑暗中摸索……夏娃深受亚当牵连,也未能独善其身。当今一个事实是:“神创论”卷土重来,直指“亚当夏娃”这一对俊男美女,版权原属上帝,虽被科学家挪用,但绝不忘本,他们明显就是进化论的掘墓人!

这部长篇一直春光明媚,正所谓“莫道君行早,风景这边独好”。本文首倡的“海人说”,原则上也属于“泛进化阵营”,从诞生伊始,就与“神创论”不共戴天。然而,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面对亚当引发的重重黑幕,传统科学家选择装聋扮哑、躲避锋芒,我们索性调转矛头,联合“神创论”展开反攻,郑重发表声明:通过Y染色体证实,除了非洲人之外的每一名现代人,都是由地球生物演化而成;但非洲人非同凡响,他们肯定是由上帝创造!非洲大陆囤积大量兵器,不论质地优劣,一律兼收并蓄,明显违背生态定律!铁证如山,不容翻案!哺乳动物通过雄性竞争,实行“优胜劣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Y染色体必定归于一统——这无疑属于常识。《孟子》曰:“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非洲“兵器库”集结各款兵器,金声玉振,震耳欲聋!无怪乎“非一论”学者选择装聋扮哑,无怪乎科学家竞相弹奏“黑暗咏叹调”……

我在黑牛教唆之下,皈依上帝阵营,黑牛沾沾自喜,继续对“常识”展开讲解:哺乳纲俗称“兽类”,这属于两性繁殖相对严格的高级动物,业已摒弃低等动物“随意变性”的伎俩,兽类传统机制是通过“生物化学”发挥威力,雄兽受体内激素刺激,奋勇争夺交配权。表面上这是“自私的基因”作祟,力争个体基因能够遗传后世,但站在“种系”的高度,这项机制将促使品种优化,保证物种的竞争力。现代人原本就是兽类,可称为“人兽”,男人誓死争夺交配权的“兽性”根深蒂固,相比于平凡哺乳类“有过之而无不及”。参考其它物种的情形,优势“兵器”必定脱颖而出。那么,身处非洲的“人兽”,为何漠视生物法则,成为当今的异类?

面对黑牛的说辞,我逐渐陷入迷茫,原本希望借助神慧人揭开亚当的奥秘,反而作茧自缚……事实上“皈依上帝”的说法,只是一时意乱神迷,但黑牛打蛇随棍上,彻底将水搞混!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一刹那,决定再次请出神慧人指点迷津——不再相信戊寅,转而请出丁巳。她的性格不象戊寅“温吞水”,心直口快指出:“地球人原本就是‘海人’,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哼!不着边际,东拉西扯,都绕到哪里去了?!”

一言惊醒梦中人,我们祖先原是“大海的宠儿”!无论这款超级生命是在自然环境进化,抑或是由神慧人通过基因改造而成,其本质必定是海人!籍贯非洲纯属无稽之谈,浩瀚大海才是我们真正的故乡!

黑牛见我重整旗鼓搬出“海人说”,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顺势发表宏论:假定“海人说”属实,人类的海生历程悠久,脱海登陆之后,生存环境骤变,“谋生”顿成第一要素。如果人类由始至终是陆生动物,非洲“兵器库”集大成的情形当然无解,然而非洲人的先辈也是“海人”,由海至陆并非轻而易举,生态鸿沟导致境况凄凉,缺乏浅海生涯的磨练,甚至连直立行走都相当困难,日常状态无疑是步步维艰,可以想象任何雄性在这一阶段,都呈现“弱不禁风”。既然如此,谈何竞争?能活下去就已很不错……

略一思索,黑牛继续说:第四纪人类的发展史,分为“海陆两路”,我们率先从“陆路”解构。分批次登陆非洲的“新陆人”,置身陌生环境打拼,几经辛苦适应某处陆地,却已心有余悸,不敢再向前迈进——这种情形仿佛“画地为牢”,从此之后,不再踏出牢房半步。岁月流逝,各处“地理亚种”困守各自牢房,造成生殖隔绝——龟缩一隅的最终结果,使各种“次品兵器”得以保留,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非洲的特异情形,既可视之为“世外桃源”,但称为“人间监狱”似乎更合适。

黑牛的议论略带偏激,但也在情在理。我们将Y染色体比喻为“兵器”,非洲大陆除了M168之外,尚隐藏着M60、M91之类的“远古兵器”,可以这样理解:M60年代,海人开始在非洲登陆;到了M91时期,海人又再前赴后继登陆非洲。“远古兵器”留存后世,形成“非洲监狱”的奇幻特色……次品兵器理应被时代淘汰,却潜伏这一片热土,寻觅到苟延残喘的空间。何况“幼体睾酮”这种海人本能,在陆地上已完全失去效用,男女比例趋向一致,雄性的竞争难度增加,竞争压力却相应下降。种种因素纠合之下,无论M168这把刀如何锋利无匹,也难以在“非洲监狱”杀出一片天!

我紧接黑牛的话题,转而从“海路”解构:远古时期“女多男少”的海人群体,赋予“极品亚当”一统天下的机会。何况茫茫大海覆盖全球,只要时间足够充裕,岁月足够漫长,必定可以取代劣质兵器!父辈未能遂愿,儿孙继续拼搏,利刃总能出鞘,金子总会发光。手持M168这把刀的俊男,无论手中刀变成“弯刀”、“朴刀”、“鬼头刀”、“柳叶刀”……总有机会扬刀出鞘,留下优质后代——彷如丁巳的合金手镯一般,最终压制其它兵器,成为横贯天下的第一神兵!

科学家一直困惑,夏娃假说与亚当理论的“时间性”差异颇大,殊不匹配,“亚当”至少比“夏娃”年轻十万岁!按照最新研究显示:现代人的“共祖”——Y染色体亚当,出现的年代距今五万九千年。假如上述属实,亚当和夏娃的差距更加明显,俊男几乎比美女年轻十四万岁!追溯远古时期,海人群体大致“一男十女”,后代中“同父异母”的情形最为普遍。何况雌性海人挑选夫婿,“择优录取”的倾向性也相当明显。因此“亚当周期”比“夏娃周期”更短,新陈代谢更为神速。遵从海洋理论,十四万岁的差距顺理成章。皈依“海人说”的俊男美女,不再水火不容,相反呈现珠联璧合之势!

为了进一步打击“神创论”,我继续发挥想象力,综合“海陆两路”,为“非一论”添砖加瓦,隆重推出“非一登论”。当然该理论与“拉登”无关,但与“恐怖主义”有关。非洲大陆是海人早期唯一的登陆地点——因此称为“非一登”。若问个中原因,必须感谢非洲狮。相比于东北虎、美洲虎、金钱豹等矫健杀手,狮子占据的非洲,“恐怖主义”并不严重。何况非洲海岸没有巨熊、巨鳄巡狩,这是危险系数最低的大陆。此外,非洲海岸线平直,陆地面积虽是欧洲的三倍,但海岸线的长度竟然还不如欧洲!更兼半岛、海湾极少,这是一个典型“赶人上岸”的大陆。非洲人率先开启脱海登陆的宏伟乐章,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人的确起源于非洲!总之,人类是在自然环境千辛万苦进化而成的超级生命,上帝造人绝对是谬论!

世事如棋,在本章结束之际,“海人说”与“非一论”携手将“神创论”踩在脚下,化干戈为玉帛,展现珠联璧合的和谐景象!


【关键词:线粒体DNA、Y染色体、首饰、十八般武器、非一登论】

跋语:
“黑牛”在本章粉墨登场,但仍“犹抱琵琶半遮面”。随着“海人说”逐步成长,“黑牛”这一个介乎于正邪之间的角色,也逐渐清晰……
以下篇章再度出现转折,针对人体的结构,分门别类解析现代人的生物特征。
回顾这部长篇的“分拆型”章节,首先由“头”开始,已完成脑袋的大部分;下一章换一个方向,从“脚”解构,率先从“尾趾”展开论述……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8-29 01:16:11 +0800 CST  
絮语:
这部长篇永不终结,呵呵。原稿是网络上临屏作品,线程经常变换,关键是文风相当杂乱,哈哈,或许这也是特色之一。现在尝试每33章为一个段落,从第34章开始,启动第二卷。当然,“卷”的划分,仅仅为了条理清晰,读者朋友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第二卷从“脚掌”开始描述,首先选择的人体装置是“尾趾”。
事实上本文的很多章节我都不满意,但似乎不包括第34章,由于本章侧重写汉族特征,读者大部分是汉族人,阅读时更有代入感。因此,本章也是被转载最多的章节之一。
闲话少说,更新第34章“双钩传奇”。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9-01 18:13:33 +0800 CST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第二卷☆★☆

第三十四章、纵横沧海之双钩传奇


插序:
第一卷的“分拆型”章节,选择由“头”开始,已完成脑袋的大部分;第二卷更换一个方向,从“脚”解构,率先从“尾趾”展开论述。
回顾第二十六章,曾经提到“动物安理会”的竞选,本章继续……


动物界组建类似联合国的组织,并特设“理事会”解决纷争,这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机构,因此被命名为“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人类与“十大悍兽”竞争“常任理事”席位,掀起轩然大波。芸芸众生都变成了政治家,开口不离“选票”,闭口不离“黑幕”,较之于当初人类“独裁”的年代还要混乱。

有鉴于此,“黑白黄棕”四色人种推举汉族人收拾烂摊子,该民族的“兵法谋略”天下无双,儒家思想“一视同仁”有口皆碑……汉族人果然不负厚望,最终选举结果出炉——在汉族代表倡议之下,“常任理事”设置十一个名额,所有候选者均自动当选,真正做到皆大欢喜。世间恢复和谐景象,汉族人功勋卓著,自此成为“安理会”常驻代表。中国世代尊奉儒家,然而儒家倡导的“仁”,纯属理想境界,真正讲究的是“人治主义”——意即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核心精神依然是“人”!在汉族人的观念里,设立“动物安理会”,正是为了更好地推行“人治”。

天下众生缺乏高超的理解能力,难以一步到位领悟“人治”的精髓。更何况汉族代表辞锋犀利、寸土必争,致使动物们的权益受到损害。忍无可忍之下,十大悍兽召集其它“非常任理事”,闭门会议达成共识,郑重对人类委派的代表提出“弹劾案”。虽然世界上2000个民族,均对汉族人的表现相当满意,但众怒难违,于是“黑白黄棕”四色人种,惟有各派代表,齐集天下众生面前,希望能消解这一场纠纷。

十大悍兽踊跃发言:“汉族人过于尖酸刻薄了……”四位人类代表,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由得苦笑,需知“尖酸刻薄”正是人类外交家的优秀素质——禽兽毕竟还是禽兽,简直是井底之蛙。当然这句话不能说出口,青蛙作为“安理会”一员,正在一旁瞪着大眼,由于汉族人损害其名誉权,在网络上将丑陋的男性比喻成“青蛙”,它正要讨回公道。青蛙的亲戚——癞蛤蟆却幸灾乐祸,它想既然汉族人将丑男喻为青蛙,那么潜台词就是“俊男宛如癞蛤蟆”,然而这一阵窃喜一闪而过,还有正事要办。癞蛤蟆联合天鹅,正式向大会提出控诉:汉族人经常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乃是一种双重污蔑,既诬陷癞蛤蟆“涉嫌谋杀”,也暗示天鹅“出卖肉体”,严重损害两者清誉!说至激愤处,癞蛤蟆与天鹅齐声嘶叫:“汉族人不配坐这个席位,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人!”

此时此刻,四色人种的代表与汉族人,无一例外象青蛙一般瞪圆了双眼——汉族不是人?汉族不属于人类?证据呢?黑猩猩一直力争加入常任理事,为了捞取“政治加分”,它越众而出,发表宏论:“地球上的大多数民族,和我们黑猩猩,都属于‘黑猩猩属’……”响起几声轻咳,十大悍兽的稳重派发声暗示,黑猩猩随即醒悟——决不能因为旁枝末节而影响大局,它很快改口道:“……都属于‘人属’,但汉族人不能归于‘人属’,他们顶多是‘人科’之下的‘六趾属’!”

——六趾属?意思说我有六只脚趾?汉族人骤生当初“脱裤露械”一般的冲动,迅速甩脱鞋子,在天下众生面前展示:“你们看,哪有六只脚趾?”然而,四色人种的代表却是面沉如水,似有难言之隐。黑猩猩阴险一笑,嘣出了三个字:“莫——须——有!”

“莫须有”是南宋大奸臣秦桧诬陷岳飞的说辞,历代对这三个字应如何解释众说纷纭,各种所谓“正解”层出不穷——典型的文人陋习。“莫须有”就是“或许有”的意思,再去钻牛角尖毫无意义。黑猩猩竟然指出汉族人“六趾嫌疑”是“莫须有”,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隐晦的内情?

“五趾构造”最早出现在原始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这是符合力学的生物设计,被众多高级动物所延用。汉族人明明是两只脚十只脚趾,一只脚五只脚趾,何来“六趾”一说?难道是指“六个趾甲”?

趾甲与“爪”同源,均为角蛋白构造,由表皮细胞演变而成,可以直接理解为一种含钙的“硬毛”,属于一款普遍性的体表装置。平凡动物五趾五爪(甲),汉族人标新立异,虽然只有五只脚趾,偏偏却有六个脚趾甲——兼且华夏世代相传“洪洞大槐树”这魔幻传说,使该项特征陷入重重迷雾之中。朋友们可以脱掉鞋袜观摩自己双脚,以求获得“切身体会”。我们脚掌扁平前置五趾,位于最外侧的最后一只脚趾,俗称“尾趾”;它在各趾中体积最小,也习惯称为“小趾”。汉族人的小趾有两套“甲母基”,因此可以长出“正甲”与“辅甲”。通常情况下,小趾的“正甲”较为完整,面积也较大,近似于四只“大趾”的甲片。与之相反,“辅甲”则缩成一团,形状不规则,甚至隐匿不见。无论如何,汉族人每只脚必定有六个趾甲,环顾世界上2000个民族,“六甲”可是独一无二的特征?

中国科普作者最早针对“六甲”的“童话”提到:人原本有六只脚趾,后来“缩编”成五只,因此尾趾遗留了两片趾甲。由于“六趾说”符合“进化论”,显得颇具科学性,一直都挺有市场。既然人类祖先有六只脚趾,那么其它民族也应该是“六甲”才合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女真族入主中原期间,清兵在城门设关,强令脱靴查验,通过尾趾是否有“双甲”来甄别汉人,这或者能说明满族不存在“六甲”。南方各省一直流传,认为是蒙古族将“六甲”带入中原,但元朝史册记载,更兼当代的蒙古人脱靴避嫌,可以证实:蒙古族也没有“六甲”,这是汉人别具一格的标志。

再将眼界扩宽至全球,黑种人与棕种人的尾趾,趾甲与其它各趾没有区别,是完整的一片。白种人呢?南亚人呢?问题相对复杂,这些人当中部分拥有“六甲”,但该特征与人种无关,是散布式存在。“六甲”突然成为难以破解的进化之谜。

关于“六甲”的传说,南方有“河洛起源说”、“匈奴起源说”等,但不及“洪洞大槐树”传说影响深远。“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该典故源自明代。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泛滥,中原、江淮百姓十亡七八,明朝为了巩固新政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半个世纪之内,组织山西百姓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洪洞城北的大槐树下,全副武装的官兵,集结百姓登记,强迫“后备移民”脱掉鞋袜,举刀在每只脚的小趾上狠砍一下来作记认——此为“移民印鉴”,防止“避迁”和逃窜。从此,但凡移民后裔,小趾的趾甲一律呈现“复形”,据说正是砍了一刀的缘故。当年汾河滩的鹳雀,在古大槐树垒窝哺育幼雏,老鹳朝出觅食、夕返归巢的情景,成为散居各地乡民割舍不断的情结——“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悠悠愁绪,寄托于“鹳窝”与“骈甲”。

诗仙李白有一首千古流传的五绝,勾画游子思乡之情,是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唐诗,名叫《静夜思》,原作是“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明代学者篡改为“举头望明月”。为何“山月”要变成“明月”?或许这是学者一片好心,为了照顾“俗人”,因为普罗大众难以理解“山月”的冷酷清新……无论如何,现代已习惯使用“明月版本”。既然“大槐树传说”也出现在明朝,学者完全可以再觅佳句:举头望鹳窝,低头看骈甲……

勇敢的学者连诗仙的绝句都敢改,还有什么不敢编造?因此,必须理智看待大槐树传说。我们的“骈甲”果真源自尾趾被斩一刀?这倒符合拉马克的理论,虽不是典型的“用进废退”,却是“斩进基因”。恐怕明朝官兵所使用的是“超级基因刀”,一刀下去,连基因都被修改……

穿梭时空,野史钩沉。翻查“河洛起源说”等更古老的传说,得知中原人士原本就是“骈甲”,再被斩上一刀,不过是“受伤的骈甲”。众所周知,山西洪洞方圆千里沃土,在春秋时代属于“晋国”,所以山西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赵国疆域偏北,赵武灵王为了提升军队战斗力,推行“胡服骑射”,证明山西与匈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匈奴”这一民族正式进入我们的视线。

当今匈奴没有留下“纯种”的后代,使我们误以为“胡人”必定是“外人”。古今中外的典籍清晰记载,匈奴人肯定是“华夏族裔”——他们出自“黄帝血脉”,兼且还是“苗裔”。黄帝竟然与蚩尤搅和在一起?顿时使“炎黄子孙”潜生醋意。

端正态度研读史册,详加考虑并发挥想象力,我将匈奴定性为:黄蚩支系。远古时期,涿鹿决战黄帝击败蚩尤之后,部分有功的女将,抢夺了蚩尤部落的男人,形成了一支以游牧为主的支系。游牧与私奔,一举两得,相得益彰。匈奴的确是黄帝后裔,却与炎帝无关。因此汉朝时匈奴人自命“黄帝子孙”,却对炎帝不屑一顾,以此来与泱泱大汉的“炎黄子孙”划清界线。

匈奴人英勇善战,横贯北亚,席卷欧洲,最终融入欧亚各个民族,自此“骈甲”不再是华夏独享,但汉族人“骈甲”的概率冠绝全球,简直就是百分之百。我们当中部分人的“骈甲”相当明显,部分人只残余一条细线,或者是遗留一毫米宽的“甲刺”;个别人的“正甲”则压制着“辅甲”,使之不能生长,几乎全无痕迹。如果你属于“个别人”,可以做一个实验,前提是你不怕痛——

人体生理学常识得知:脚趾甲的生长速度只有手指甲的一半,且有自限的现象,意思是它会自觉控制,不会长得太长,但尾趾的趾甲独具特色。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有单甲,求学时期踢球掀开了尾趾甲,血流如注,校医经验老到,一下帮我将“废甲”扯掉。然后我终于发现自己有“辅甲”,没有“正甲”妨碍,它快速生长,比手指甲长得还快,几乎填满整个甲面。十天半月即可重返球场,欣喜方过,正甲萌芽又出麻烦了,两片甲扭在一起。纠缠了十年之后,还是“正甲”占据上风,“辅甲”隐形归于沉寂。

“骈甲”肯定是一种强势基因,按照染色体生物钟原理,这无疑是一种“母钟遗传”——可以理解成这是妈妈强行塞给你的,你不接受也不行。本文的“母钟”概念,与科学家描绘的不同,为何“偷换概念”?这并非“偷”,只是借用名词,务求方便理解。就如“窃书不算偷”,借用“母钟”也不能算偷。

既然“骈甲”属于母钟遗传,但近况却是日益退化的无效装置——如此尖锐的矛盾,使我们不禁疑惑重重,“骈甲”这东西究竟是什么?难道汉族人的祖先真有六只脚趾?如果按照脚掌的神经、肌肉、筋腱、骨骼等“制导系统”分析,一直都是“五趾体系”,第六趾的假想根本就是扯淡。若然第六趾子虚乌有,那么,尾趾长两片趾甲有何意义?它们是如此顽强,以至成为华夏族裔的徽记?

曾几何时,为了解决人类直立行走的难题,部分支持“湿地演变”学说的科学家,亲自来到浅水滩涂实验,他们认为人类始祖是用强壮的大拇趾“钳”住淤泥水草,从而获得“直立”姿势,逐渐形成双足行走的习惯。上述假设相当脆弱,是以现代人的脚趾构造去“置换”古人,当初“湿人”是否拥有“现代版本”的大拇趾?这确实值得商榷。本文推崇“海洋理论”,但“海人”与“湿人”遇到相似难题。试想一旦海人潜入海底,由于海水浮力的存在——他们能否运用双足站立的姿势,“落地生根”于海底觅食,并且一步一步走上沙滩?在这一个场景,大拇趾起到的帮助相当有限。

参照达尔文率先提出的“融合遗传”概念,本文借此论证:“骈甲”现象出现,极有可能是差异较大的不同源器官,通过“合并”之后的产物。进一步推测:混血杂交的两个民族,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迥异,因此尾趾各具风采。“融合遗传”备受当今科学家“摧残”,由于它是直接观察得出的简单推论,被认为不具“科学性”。我旗帜鲜明支持达尔文,包括不成熟的“融合遗传”,矛头所指,是学术界“非此即彼”的幼稚观念——须知最高深的论调,也未必能“白璧无瑕”;最显浅的道理,亦有可能“沧海遗珠”。

诚然,我所定义的“融合遗传”,属于“新时代升级版”。但前文都已“偷换母钟”,自然可以“升级融合”。本文并非正规学术文献,既然无需倚仗基金资助,也无须发表在指定期刊,因此无牵无挂,该偷就偷,该换就换,一切为了方便读者理解。

言归正传,现代人尾趾“附庸式”制导系统,能够揭示什么?陆生人类的脚掌用来走路,尾趾如同“废物”,但脚掌挥舞的力度十足,足以带动尾趾……思维跳跃一下,直接跳到男人的性器官,勃起的“金刚钻”不具备伸缩性,必须运用全身劲力来带动——这是典型的海洋特征。假如将尾趾视为人体另一款“金刚钻”,但它实在太小巧了,难道这“小钻”……从“钻”字着眼,轮廓初现。

继续探讨,汉族尾趾别具一格,最初的“骈甲”如何组装?前文明确这是一款“合并式装置”,必然源自混血杂交。汉人既为炎黄子孙,因此决定分头找炎黄二帝的麻烦——假定炎帝部落拥有陆生化“可有可无”的小趾,黄帝部落曾经的“尾趾”呈现何种款式?具备何种功能?迅速将重点锁定黄帝,随即想起《黄帝内经》。按照中华世代相传的“经络学说”得知:名列十二正经的“足少阴经”,循行起于尾趾,斜出涌泉;直行腹腔,由肾上行,穿肝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细加琢磨,与进食、呼吸相关的是何种装置?一幅构图逐渐清晰。

海水含有大量盐分,浮力比淡水更强,现代人在海底活动,必定举步维艰,恐怕要象《射雕英雄传》描述的一般,以双手环抱巨石,才有可能在海底行走。抚今追昔,当初海人的双手需要觅食,撬下紧贴于海底岩礁的贝壳类并非轻易,俯身捕捉岩缝中的梭子蟹、龙虾也相当困难,他们如何对抗海水浮力施展“定海神针”这一高难动作?如果脚趾上长两个“钩”多好!趾甲与“爪”同源,由此推测,海人的尾趾强劲,呈现粗短弧状,并兼有两枚如弯钩的利爪,协助他们稳稳地站于海底——凭藉“双钩”固定,使“采食”这一日常行为,不需要变成“深潜往返”这般劳累。海人的“屏气”自然强于现代人——事实上现代人的屏气能力并不弱,几乎就是陆生动物的冠军。

综合骈甲在“近古”的遗传表现,它是位列于“母钟”的强势遗传,因此我们设想它的“履历”肯定更为悠久。海洋人类原本就缺乏引以为傲的“武器”,除了“足少阴经”之外,还有什么经脉与尾趾暗通款曲?忽然之间想起人体最长的经脉——十二正经当中的“足太阳经”,结束点正是在尾趾外侧。前文提及,海人犀利的“眉刺”隶属“足太阳经”。有鉴于此,我们更愿意相信,“尾趾双钩”曾是海人对付凶猛鲨鱼,在危急关头扭转乾坤的“夺命暗器”。继续发扬浪漫主义精神,进一步假设:尾趾外侧更为粗壮尖锐的“外钩”,是海人围猎凶鲨,实施“开膛破肚”的一款利器……

无论如何,“少阴”、“太阳”齐集的“尾趾双钩”,必定在生态竞争当中功勋卓著,伴随海人度过漫长的进化历程——锋芒毕露,纵横沧海!


【关键词:尾趾、骈甲、超级基因刀、定海神针、六趾属】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9-01 18:49:43 +0800 CST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第三十五章、手电筒映照三寸金莲


动物界“安理会”万众瞩目,“弹劾案”即将举行公决,汉族人获得最后的陈述机会,危急关头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挑选一名美女出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上2000个民族,不约而同派遣代表前往观摩。

汉族美女款款登上演讲台,一颦一笑,风姿绰约,倾倒众生……可惜凡事总有例外。俗话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青蛙眼睛也有一种特性:被手电筒照射立即变得通红。然而会场哪有手电筒?青蛙难道患了红眼病?好事者左顾右盼,发现光彩夺目的“手电筒”赫然竖在台上!众所周知,网络流行把丑男贬作“青蛙”,始作俑者就是这支“手电筒”。

汉族男人惯称丑女为“恐龙”,那是明知恐龙已灭绝几千万年,不会再找他晦气;但女人用“青蛙”来作暗喻,确实有欠考虑……“手电筒”近在咫尺,青蛙双鳃暴涨,义愤填膺,不断将前肢高举,向大会提请发言。站它身后的“军师”黑猩猩,附耳叮嘱一番。“呱——”一声长鸣宛如开场白,青蛙张开大嘴,直插主题:“汉族人面皮太厚,反复说自己没有六只脚趾,只肯承认尾趾‘双甲’……基于‘疑点利益归于被告’这一个大原则,我们不打算追究,建议取消‘六趾属’提案,改称‘六甲属’……”

芸芸众生颌首称许,青蛙话锋一转:“汉族必定是人科动物的‘孑遗品种’,明显属于‘旁支生物’,为了公平起见,‘六甲属’理应纳入一个新设的亚科……”

青蛙娓娓道来,头头是道,始终紧扣“汉族不是人”这一主题。人类各族代表窃窃私议:坐井观天的家伙,何时变得如此博学?孑遗、旁支等高深术语层出不穷!黑猩猩躲在一旁冷笑,使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原来“黑军师”暗中支招……

汉族美女涵养极佳,一派外交家风范。只见她未语先笑,诚恳向青蛙讨教:“敢问阁下,新设亚科应如何命名?”青蛙冷冷吐出四个字,美女立刻眉头紧皱,娇躯颤抖,满脸涨红,戟指青蛙!一时之间,仿似失魂落魄!

青蛙到底说了什么?竟似十八层地狱传出的咒语,诡异莫名,阴森可怖!芸芸众生也听得不仔细,纷纷交头接耳。黑猩猩越众而出,鼓足中气重复了一遍:“缠——足——亚——科!”这四个字在全场回响,反复轰击众生耳膜。人类各族代表尽皆低头沉默,神情愧疚,他们均在自责:确实不该让汉族出任安理会常驻代表……

——“缠足”究竟是什么东西?具备如此超乎想象的杀伤力?!

曾几何时,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缠足名列头等罪状。这一项传统习俗,既让汉族女性不堪回首,也令华夏文明深受其累,直至背负了“变态”的恶名……谨此收拾心情,简约化描述缠足:女性从幼年开始,即用“裹脚布”捆扎双足,限制骨骼肌肉正常生长,追求病态的娇小玲珑;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强迫脚掌“进化”成新型性感器官……平心而论,“性感”本身并没有错,现代女性悉数为罩杯、胸围而殚思竭虑,甚至不惜以身犯险,借助手术刀和硅胶改善体形。然而缠足毕竟不象“隆胸”,皆因脚掌属于移动、支撑的重要装置,况且男女均备——如此矫情“创造”性感,绝对有违人伦。

但凡人类,均有逆反心理。既然缠足严重影响汉族的声名,现代汉人对缠足的鞭挞可谓不遗余力,同时科研考证也完全违背事实,仅以清末民初的“暴虐缠足”或少数民族的“东施效颦”来作罪证,所列举的“历史图片”悉数惨不忍睹……不期然想起自然界生长的罂粟花,婀娜多姿,娇嫩炫目,亦名“百般娇”、“赛牡丹”;人类无法抵御毒汁的诱惑,却迁怒于罂粟花的妖艳迷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女性居于弱势地位,但就此认定她们是被男人武力威逼而缠足,变成弱不禁风的玩偶——这种选择性倾斜的渲染,无疑是自欺欺人的“成人童话”。元明清时期,针对小脚的变态癖好,不断开枝散叶,文人骚客乐此不疲。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说:“缠足与造淫具何异?”但必须阐明一点:缠足与“性福”,原本就深有渊源,并非汉族男人的“创造力”惊世骇俗。古往今来,“性”必定是双方面的事情,近代缠足变得狰狞,男人不能置身事外,女人同担其责,这是拴在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

从生物学的角度观察,缠足确实具有一定的“生理贡献”。当代科学家建议女性强化锻炼PC肌(耻尾肌),并且威胁道:如果你不锻炼,丈夫将会变成性无能……这句话足以让男同胞汗颜。事实上,现代男人大部分是“弱者”,因此上述的说法,不能说全无道理。古代缠足带来的卓著功效,远胜现代女士趋之若鹜的“高跟鞋”,它能改变女性行走时的受力点,通过反复锻炼盆底肌群以及大腿内侧的肌肉,增进“紧握感”,使男女双方得以享受“宛如处子”的性欢愉。忽然间想起一个成语:削足适履,令人哑然失笑——原来妇女剥削双足,潜在意义却是为了塑造合适的“小履”。遵照本文的海洋理论,人类具有辗转海陆的经历,陆地男人号称“三足动物”,只是出于对海洋生涯的怀缅。实际上在“陆人时代”,男同胞胯间“小足”相当细小;因此女同胞的“小履”,绝不能太过宽敞。否则,存在“歧视弱者”的嫌疑。

如此说来,缠足具备“舍己为人”的生物学价值?借鉴古代名妓的纤足盈盈可握,而风尘女子正是“舍己为人”的楷模……暂停说笑,继续论述。华夏文明汉唐鼎盛,可惜盛极而衰,近一千年来,战乱频乃,中原几度易主。外族少女崇尚汉人文化,跟随中原仕女缠足,视之为“时尚潮流”。由于大脚变小的难度倍增,缠足的过程混入血腥的伤害肢体行为——远观被施暴的双足,依稀可见一个翘起的巨型大拇趾,其它部位轮廓莫辨;稍近一点,只见脚背拱凸、脚跟臃肿,除大拇趾以外的四只脚趾,扭曲压在脚底;再近一些,清晰目睹“断掌”惨况,脚掌从中间断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触目惊心,血肉模糊,脓液飞溅……够了!别再靠近,皆因这恐怖“畸足”,时刻散发熏人欲呕的恶臭……

如果你是正常男人,你认为这样的脚掌性感吗?这其实并非它的原始形象,也绝对不是缠足的初衷。古人倾慕莲花美态,将女性小脚比喻为“莲”,按不同尺寸划分等级,三寸尊为“金莲”,四寸则称“银莲”,大于四寸贬作“铁莲”,依此而论,当世少女的尺码,悉数是“泥莲”……凡事总有例外,客家妇女就对“泥莲”情有独钟,她们一双大脚,始终散发清新的泥土芳香。客家人祖籍中原,辗转千里迁居南方。虽境遇艰难,但自强不息。客家妇女原本就不是仕女,也并非风尘女子,在“社会分工”上,并没有缠足的义务。她们清楚一缠之下,非但不能获得“三寸金莲”,还会变成一对散发异味的“咸肉棕”,同时丧失劳动能力,一举两失。客家人是典型的汉族,幸好有他们,为汉人挽回了一些面子。

悠长的历史过程中,缠足也曾温文尔雅。宋代之前的山西小脚,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律,从中确实看不到过分的变态,充其量就是脚掌娇小,符合中国传统仕女的审美标准。只不过到了清代,山西小脚也晋升狰狞可怖的鼻祖,但当时已是“全民皆棕”的年代,席卷神州的风潮谁能抵挡?提到山西不能不说匈奴,确实不知道匈奴女性可有这种癖好,但马背民族进行缠足,是否会象其它游牧渔猎民族一般,出现极之恐怖的异变?

缠足起源众说纷纭,缠足结局却显而易见。自从南宋覆灭,汉人政权灭亡,真正的“小脚风情”也随之殉葬。缠足原属贵族传统,甚至在怡红院,唯独悉心培养的名妓,才有资格缠足。外族统治下,人民趋向平等,反正都是“贱民”,也就无分贵贱。底层妇女追求更为“尖弯细窄”的“极限型小脚”,这种“誓比贵族更贵族”的意淫,导致缠足踏入“不归路”。据史籍记载,宋代以前仕女缠足,只是把脚掌裹得“纤直”,决不追求病态“弓弯”——弧度恰如现代人正常的足弓。健康纤足活力无限,当时称为“快上马”,适合踩踏马镫,纵马驰骋。我们宁愿相信匈奴女子同样健康活泼,她们之所以缠足,也是为了“快上马”。

缠足已被近代舆论绑在耻辱柱上,再花大力气“文过饰非”,仍有“欲盖弥彰”之感。然而,本文自诩“勇者无惧”,索性让思路纵马飞驰,从骑马引申至“骑兵”。北宋国力绝不逊色于唐代,可惜国境内骏马贫乏,平原步兵的血肉之躯,难敌北方铁骑。宋、辽、金持久混战,谁是螳螂谁又是蝉?最终蒙古这只“黄雀”称霸中原。元朝统治者欣赏汉人纤足,非但不加禁止,塞外少女还与汉人展开“小脚竞赛”,三寸金莲几乎成为汉文化的象征——这段历史让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哭笑不得。明末起义领袖张献忠攻占四川,大刖愚妇小脚,直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你我皆为汉人,观此有何感想?之后清兵入关,明令严禁缠足。然而,让男人削发容易,让女人放弃小脚?甭想!最终禁令被迫取消。上述典故,号称“男降女不服”。自此,妇女的双足越小,代表“反清复明”的意志越坚决。三寸金莲成为反抗强权的象征,也逐步变成文人雅士的精神鸦片……

缠足是否远古传统?迄今已成难以破解的疑案。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境内的文化遗址灿若繁星。曾经有华裔学者,针对几千年前汉族先民的体格特征分析:缠足风俗历史悠久。如此论调当然是洪水猛兽,从此,中国的考古研究,对境外人士关上大门,成为中国学者自娱自乐的伊甸园。本文既非学术文献,无视各种条条框框,因此继续策马飞奔,到达终点之前,先以“推理”方式,探讨缠足的起源——

华夏文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在崇尚理性的神州,突然窜出一只畸形的小脚?绝对不可想象!人类乐于“包庇”世袭传统,这种特性覆盖各色人种与各个民族。依此而论,缠足必定属于远古技法,由于挂着“世袭”的徽号,一直被默默容忍。宋代“快上马”小脚,是否继承先人?翻遍唐代以前的典籍,查找不到相关的文字记载,然而,这或许只能证明:古人更看重隐私而已,决不能成为我们勒马收缰的理由。彻底放尽缰绳,一直追溯到炎黄时代。试想在一万多年前,突然窜出一匹鞍辔齐备的骏马,炎黄二帝会有什么反应?恐怕他们对“马镫”最感兴趣。既然当时连“马镫”都没有,缠足初衷似乎与“快上马”无关——难道,它是起到“鞋子”的功用?捆扎双脚是为了“快走路”?

遵照炎黄的指引,索性将缠足视为一款另类的鞋子,再一次让想象力撒腿狂奔。中国古代至少有两项“小履传统”,是为了“快走路”。必须明确,此处“小履”是真正意义的“穿小鞋”,不是前文的“小履”,读者联想能力切勿太强。封建时代贫困人家惯穿草鞋,这是依照脚型打造的“勒脚草绳”。鉴于草鞋有“防滑消声”性能,适合野外奔走,黑道常以“着草”一词形容秘密潜逃。不屑于“着草”的富贵人家,脚穿一双紧窄布鞋,究竟有多紧?换成现代人习惯来形容,就是“小一码”。特征是严密包裹双脚,再配以硬底。“小一码”频繁和脚掌斗争,使用寿命不超过一个月。郑和七下西洋,依照惯例船上不能带妇女,但郑和另辟一船装载一批中年妇女,她们的任务就是日以继夜制作“易耗品”布鞋……

参详上述“布草案例”,似乎我们祖先一直保持“压迫双足”的癖好——这是为了培养“脚气”?恐怕另有玄机。相对于“布草”,缠足无疑是对脚掌更为严厉的压迫……忽然之间,曙光骤现。追溯远古时期,黄帝部落久居海岸线,这些“亚海人”在深入陆地之后,因为山路崎岖,碎石扎脚,黄帝为了保护脚掌开始缠足?

可以预见,读者看到这里必定质疑:论证似乎已误入歧途,变成探索鞋子的起源……说什么缠足等于鞋子?黄帝部落就算为了“快走路”而捆绑双脚,也无须用此手段对付女童,况且还咬牙切齿用力扎紧,导致双足变形……

——变形?双足变形?仿佛一言惊醒梦中人!且看世代相传的“金莲肉棕”,究竟如何捆成?首要步骤是将四趾限制,主攻目标是小趾,然后将大拇趾固定向前方……不断探索之下,逐渐接近问题的关键。汉族祖先被称为“六甲属”动物,拥有“尾趾双钩”,兼且小趾呈现“弧状”,略显“变形”……既然如此,绝对有必要将“畸形尾趾”严加控制。除此之外,登陆海人的脚掌形态,与典型“陆人”存在差异。进化本是缓慢的渐进过程,高超智慧却能够借助外力加快演变,为了尽快适应“由海至陆”生态竞争,裹扎双脚成为“必然”选择!该项由幼年实施的“小手术”,既可强纠足趾,也可让足弓定型,使成年之后更从容奔走,炎黄后裔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壮丽辉煌的中华文明!

任凭思路纵横驰骋,终于找对了方向:远古缠足术原是一种纠正脚掌的“科学方法”。事实上,元明清逐渐发展的“淫具型缠足”,充其量起到一支“手电筒”的功用,为我们照亮“人伦”这一条阴暗的甬道,获得一些新鲜的启示。虽然华裔学者振振有词,认为汉族先民存在缠足风俗,但“淫具型缠足”必定与远古缠足术一脉相承?绝对没有那么简单。近一千年来,缠足渗入太多“潜在意义”,例如限制妇女的活动范围,为少女的贞洁增加保险系数,以及拱卫堂堂男子“齐家”思想……本文无意从“社会学”的方向探讨,让我们将视线继续投向远古……

中华民族拥有一批伟大的“母亲”——甚至连脚掌也与别不同!这批海岸线种族,长年累月在浅海谋生,“黄帝脚型”属于生态环境赋予的“种内演变”,虽然不至于变成孑遗品种、旁支生物那么严重,但一双脚掌“宽扁平软”颇具特色。深入陆地的女性,选用植物纤维和野兽皮毛尝试“裹脚”,原始动机单纯为了“快走路”,根本就没有“纠正畸形”的用意;通过不断摸索体验,逐步掌握缠足技法……

时光似箭,炎黄子孙在神州大地持续繁衍,遗传性状终于得以改善,缠足不再局限于“矫形”,而被赋予全新的涵义。纤足少女走姿曼妙,健康纤足“暗中支持”闺房之乐,风情万种的“小脚旖旎时代”正式启幕,这才是真正属于华夏文明的“金莲盛世”!辗转几千年之后,男性抢班夺权,缠足风俗似断还续,依然潜伏上层社会,成为秘而不宣的“保留项目”。又再过几千年,中原混战,人民混居,外族“东施效颦”,愚昧男人推波助澜,使“金莲文化”畸变,小脚越扎越小,敲骨拆肉损害肢体,直至泯灭人性,最终迷途难返,缠足成为炎黄子孙不堪回首的惨痛!从汉语的演化得知:但凡“过了”即等同于“错了”,因此“过错”连称。三寸金莲的履历也印证一个至理:任何美好的事物过度追求,必然错得一塌糊涂,最终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这部长篇就不怕过错,胆敢拆开渗满血泪的裹脚布,谋求一辨真容。我们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远古缠足术与后世的“淫具型缠足”,存在必然的传承关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汉族伟大的“母亲”,历经浅海“软地”熏陶,一副“拖泥带水”的走姿,明显缺乏“脚踏实地”的本钱,值得夸耀则是远超同侪的智慧,她们思考如何在山林原野等“硬地”行动迅捷,最终选择捆扎脚掌,奋力抗争,并且率先发明了禁锢软足、垫厚脚板的鞋子!

——谁说鞋子是你们母亲发明的?“地球村”嘘声四起!撇开“民族自豪感”,我们公平论证:鞋子的发明权,无法限定某一个民族。试想“人”这种动物,既有一对娇嫩脚掌,也拥有高超智商,远古时期的“鞋子设计师”,必定在各个民族争相涌现,脚掌从此“升级换代”,人类极速奔驰在文明发展的康庄大道……望望井底之蛙,再看看闪躲一隅的黑猩猩,人类就如同光彩夺目的……什么?手电筒?不错!这支手电筒足以令万物嫉妒、众生眼红!


【关键词:脚掌、三寸金莲、罂粟花、矫形手术、缠足亚科】

跋语:
这部鸿篇钜制,采取“逐步深入、请君入瓮”的谋篇布局。
遥远的将来,经过六十章之后,第九十五章隆重推出“脚掌Ⅱ”,继续对缠足刨根问底……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9-16 02:29:30 +0800 CST  
作者:灼眼的蕾 回复日期:2011-08-21 21:14:41  回复

嗯,成为进化的急先锋,也是好的,M168的后代几乎取代了之前的雄性后裔,应该与大规模的生存竞争有关,这是否意味着,“纯化的物种”同类后裔间,在进化分支时,拥有了不同进化方向后,相互的倾轧会更加残酷?进化的压力远大于一般的纯化程度的物种?嗯,如果这样时候真的话,那么进化的关节突破在于Y染色体上吗?嗯,如果这样的话,xx个体是否可以看作是物种的稳定剂和基因储存池?那么,超雄的YY个体如果能批量产生,是否会加快某一种系的进化速度?
嗯,这个话题真是太有趣了,真是喜欢。
---------------------------------
我晕,这是你自己想的吗?那真是奇迹。
你想对了。
当然,不是超雄YY,而是超雄XYY,三条性染色体,这是进化急先锋。
理论上来说,人类远古祖先,也只有超雄个体,有机会成为一群女性中的唯一男性。

当然,这个超雄个体,不可能批量产生。
现代也多超雄个体,有个不大可靠的特征:“断掌”。这些个体其实我们基本难以发现,因为不可能去大范围检查染色体(何况一般办法查不到)不过他们肯定是军中精英,犯罪分子,国家元首,商家巨鳄……此外,都是淫棍……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9-16 02:41:45 +0800 CST  
作者:现实主义摄影大师 回复日期:2011-08-27 22:19:05  回复

不愧为天涯第一贴,太精彩了。楼主知识渊博,旁征博引,考古究今,信手拈来。请容许小弟道一声“佩服,佩服”。
------------------------------------------
晕,谢谢关注。
你这样称许,我不敢不回啊。

不过我始终认为,对于人类起源,其实真相不重要。
各位的开开心心更重要。

这部长篇可能更新很慢,但不会完结,会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逐步修正一些谬误。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9-16 02:54:07 +0800 CST  
作者:Tequila_Sunrise 回复日期:2011-09-06 10:20:28  回复

楼主所说的让人耳目一新,眼界大开。但是有个疑问:如果人类是海洋生物种,为何初生婴儿生下来时,头部天灵盖那里有两块头骨是开放的没长合,粤语称为“脑笋都毛生埋”,这种情况大约一直到2岁左右才长合并。在此期间,那地方是很脆弱的,碰也不能碰大力点儿,试问,在坡涛汹涌的海洋里,头部天灵盖正是人体迎水冲击的地方,那脆弱的头骨接缝恐怕不能经受一个大浪的冲击啊,那么人如何迈过这一关?希望楼主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再次打开一个新的视界,千万不要说那时候的人一生下来就头骨紧密的,那样太无趣了。
==============================
谢谢关注,你提出了最有价值的问题。
人之所以是人,关键还是脑部。当然有太多因素促进脑部发展,但“容积”肯定是首当其冲的要素。

关于你说的那些,全部很有趣味,我是希望等我儿子出生,再来逐一论述(其实我孩子已出生了,但文章里,还未写到)。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9-16 23:16:33 +0800 CST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第三十六章、远溯重洋之蛙式三趾


动物界“安理会”如火如荼,“弹劾案”进入关键环节。由于青蛙从中作梗,汉族美女五指紧握,挥拳向前!黑猩猩眨眼之间无影无踪,青蛙身旁只剩下一个身影——癞蛤蟆依然寸步不离,鼓起毒腺,凝神戒备……芸芸众生不由感叹:此乃血浓于水的表现!

汉族美女挥出的左拳,突然在半空中停顿,右手五指虚拢,宛如“龙爪手”,徐徐划出一道弧线……人类各族代表,深知中国功夫厉害,一阵惊呼此起彼伏:双龙出海!现场不乏精通武学的行家,不断大摇其头:非也,非也,这明显就是太极拳法——双峰贯耳!

说时迟那时快!汉族美女伸出的龙爪手,扶着左手拳头,略退半步弯腰躬身……眼镜碎了一地!美女摆出一个汉人表示敬意的标准姿势——抱拳作揖!难道她慑于癞蛤蟆的毒液?非也!超强的心理素质,使她懂得自我控制,况且中华武术讲究“武德”,只见她微微一笑,风采依然,继续发表演说——

“汉族被归入‘六甲属’,但毕竟也是人科动物,模样和正常人区别不大……”美女所说当然是事实,但暗中留下伏笔。“汉族脚掌的五趾构造,的确与别不同,源于汉族祖先水陆双栖的经历;因此但凡汉人,对‘两栖纲’都相当崇拜……”青蛙、癞蛤蟆神情迷惑,低头望了望足趾,戒心大大消减。

汉族美女越说越兴奋,索性脱掉高跟鞋,露出一只白嫩纤足,向芸芸众生展示:“请看我们的脚掌,除了尾趾‘双甲’,还有一项‘特长’——中间三只脚趾,特别的长!这是汉族擅长‘蛙泳’的证据,蛙泳无疑是天下间最优美的泳姿……”

汉族美女为了政治目的,鼓动巧舌如簧,通过汉族的“特长”扯到蛙泳,并且赋予蛙泳“天下第一”的神圣地位!事实真如美女所言?汉族擅长蛙式,难道汉人身体构造最象青蛙?

青蛙和癞蛤蟆均属“无尾目”,习惯统称“蛙类”。它们拥有一双强而有力的长腿,泳姿一律采用“蛙式”。从宏观角度而论,人类也应归入“无尾目”,放眼天下万物,但凡拥有矫健长腿的动物,如果再挂条尾巴,完全就是脱裤子放……呃,必须检点用词,意思是“多此一举”。

无尾目品种繁多,足趾数目不等,三只足趾或四只足趾居多,不过这种“异变”,属于适应性“退化”。蛙类和人类一样,都起源于“四足五趾型”。读者朋友可从以下三种动物,选择两款划上等号:人、螃蟹、青蛙,相信你绝对不会选错。无论从科学还是从感情上说:人类都象青蛙不象螃蟹!距今三亿七千万年前的泥盆纪,人蛙共祖——简称“蛙人”,模样就象长有四只脚的怪鱼,从沼泽中爬上陆地,展开陆生化进程。反观人和螃蟹,则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

青蛙无论有几只足趾,总有三趾比较突出——这也是汉族特征。历数脚掌五趾,大拇趾愚钝粗圆,略输文采;尾趾弯曲短小,稍逊风骚;惟独中央三趾,俊秀挺拔,媲美青蛙……数风流脚趾,还看中三!本文冒昧借用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词句,极力推崇“蛙式三趾”。可惜科学家不解风情,坚决不同意“蛙人”说法,直指这三只脚趾等同“废物”,认为人类脚掌以大拇趾为尊,维系正常步姿;甚至尾趾都比它们重要,可以感受脚掌边缘的方位,为躲避障碍物提供帮助。

如此说来,中央三趾毫无意义?它们位于脚掌前端,是否具有类似尾趾的功用,能够协助定位?科学家不以为然:这三只脚趾的长度一律不如大拇趾,因此也失去“感触定位”的价值。科学家如此武断,身为汉人必须反驳,索性甩脱鞋袜,将脚掌伸到科学家的鼻尖:请仔细看!我们的第二趾,长度超过大拇趾……科学家无言以对,确实汉族存在“二趾长”的生理特征,甚至个别汉人的第三只脚趾,长度也超过大拇趾!汉族“蛙式三趾”举世无双,如此说来,汉人天生精擅蛙泳?

人类擅长的游泳姿势五花八门,动物界无出其右,蛙式仅为其中之一。科学家认为:这得益于人类大脑勇于创新,绝不拘泥所谓经验……不过除了“想得出”,还要“做得到”,必须身体构造密切配合。举例就如一只黑猩猩,你始终无法教它学会蛙泳,它的脊椎、盆骨、四肢关节,不支持模拟青蛙的“创意”,黑猩猩自有一套独特的“浮泳”姿势,它双臂压水的“势能”,甚至超过下肢拨水的功率。蛙式泳姿究竟由哪个民族率先发明?正如本文宣称“鞋子发明家”遍布各族一样,蛙式在世界各地独立起源,无论哪个民族都不能独享“发明权”。遵照“比较形态学”分析,人类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远超青蛙和癞蛤蟆,但身体构造却是“形似而神不似”——人体无论“随意肌”组合,关节的“扭力”和复位,都非常适合蛙式!难道蛙泳正是“造物主”精心为人类设计的泳姿?

无意之间扯到“创造学说”,科学家嗤之以鼻。传统理论坚称:现代人是由“树猿”演变而成……我们不禁质疑:栖身大树之上,学习飞行、滑翔,都比游水更有现实意义!科学家白了我们一眼,继续讲述:远古时代气候变迁,森林变成“疏树草原”,树猿被迫离开树枝……我们继续抢白:草原毕竟也是陆地,如何能够游水?应该研习“滑草”!幸好科学家颇有定力,不厌其烦解释:人类祖先智商超群,他们在池塘边观察青蛙和癞蛤蟆,模拟蛙类的姿势,通过手臂“划压水”、双腿“蹬夹水”,得以在水中畅游!

我们发扬打岔到底的精神,以科学质疑科学:细致分析人体构造,综合四肢与躯干,无论肌肉、关节、韧带、神经,似乎更适合游泳,而不适用于攀援树枝,这又当如何解释?更何况,你敢说青蛙泳姿可以和人类相提并论?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人类俨然游泳技法的大巫师!勿论其它泳式,单就蛙式而论,人类擅长青蛙姿势“平蛙式”,还可以通过脚掌“拉水后退”,实现“倒退式蛙泳”……除此之外,宛如波浪起伏的蛙式,节奏明快,前进过程“涌”出水面,顺势露头呼吸——这种气势磅礴的“波浪蛙泳”,绝对没有动物能够模仿,正是人类独享的绝技!

科学家瞠目结舌,我们不再沉迷意气之争——科学实验习惯用青蛙作为牺牲品,上述“雄辩”纯粹为我们的朋友出一口恶气。平心静气分析:蛙类在地球生存的历史悠久,现生品种“新蛙亚目”,三叠纪已获得“地球居留权”,迄今超过两亿年。科学家认为人类祖先偷学青蛙技术,确有一定道理;始终青蛙是前辈,总不能说青蛙偷学人类的游泳姿势。“新蛙亚目”绝大多数形态近似,可以参考田野里常见的黑斑蛙——北方俗称“大青乖子”。它们到底乖不乖?见仁见智,但个头不能算大。虎纹蛙的体形更健硕,南方俗称“田鸡”。近年来“南风北渐”,田野里的大小乖乖,一律叫成“田鸡”。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一双粗壮健美的大腿,善游善跳,动力强劲,使人想起……读者朋友想起什么?红烧田鸡腿?法式大蒜黄油田鸡腿?中国法例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因此只能对嫩滑大腿想入非非……

人类假如拥有青蛙大腿的动能,按照体形比例相应放大,那么我们一蹦之下,可以蹦上十五层楼,不用搭乘电梯直接回家。青蛙长腿功率强大,能够为划水装置提供充沛动力。仔细观察蛙类的划水装置,发现它们无论拥有几只足趾,趾间一律联结皮膜状组织。

这层皮膜习惯称为“蹼”,或称“掌蹼”。游泳时将足趾撑开,“蹼”也随之扩展,有效增加足掌面积,提高前进速度。此外,它能适当限制足趾,防止拉伤和扭伤,对于湿地行走也有一定帮助。掌蹼遍及自然界,不枚胜举,属于水栖物种以及具有水栖习性的动物,普遍装备的一项常规装置。我们熟悉的一些水鸟,例如家养的鹅鸭,趾间也有这层皮膜……读者朋友又再想到什么?麻辣鸭脚?鲍汁鹅掌?

人类属于哺乳纲,即俗称的“兽类”,一些水陆两栖兽,例如河狸、海獭等,也拥有发达程度不一的掌蹼。最为奇特的原始兽类——鸭嘴兽,擅长游泳和潜水,它的掌上同样有蹼。朋友或许会问:猿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它们可有掌蹼?答案是肯定的,低等原始猴类,例如眼镜猴,趾间也有蹼。由此可见,“蹼基因”源远流长,这是隐藏在“进化主线”的基因宝藏——至于是否“启封”?各个物种各有不同的选择。按照传统理论,人类是纯陆生动物,脚掌有蹼当然是怪谈!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人类由此至终都没有激活“蹼基因”?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下论述决定采用“外星人”的视界,站在“地球”的高度发表议论:“人”这种动物的脚掌,无须“蹼”的辅助,道理很简单:皆因这原本就是一双适合游泳和潜水的顶级装置!环顾动物界,也难以找到如此优化的设计!现代潜水员脚上套有协助潜游的工具,俗称“蛙蹼”,但即使是蛙类,也不敢说这是模仿它们的“仿生设计”;综观天下万物,唯一与之近似的生物装置,无疑正是人类自己的脚掌!

采用“外星视界”得出的结论带点偏激,事实上运动员使用的工具,正规名称应是“脚蹼”。它是现代人深研“流体力学”,通过不断实践逐步优化的科学产品。最初脚蹼形状,的确就象青蛙足掌,如今已被淘汰,皆因“蛙型脚蹼”功效不佳。当代改良方向,逐步朝“人型脚蹼”靠拢——依照现代人脚掌的形态,适当弄得大一点宽一点。此外,人类脚趾之间存在缝隙,特别是汉人脚趾,更是疏落有致,近代脚蹼也有留缝的设计,这是根据流体特性与“运动生物力学”的相关原理,刻意留下“漏水”的间隙。本文曾经论述:黄帝部落的一双脚掌“宽扁平软”颇具特色。读者如果希望切身体会,可到商店购买一对塑胶脚蹼,套在脚上再用布条拼命勒紧——模仿远古“缠足”,尝试在地面扑腾,即可感受黄帝当初深入内陆,举步维艰的境况……

远古海人的脚掌,理应比现代人更大。这一个“大”字,着眼于“比例”。皆因现代人“块头”大于海人祖先,当代脚掌却停留在“远古尺码”。更重要一点是:海人时期的游泳与潜水,均为日常行为,与现代人的竞技或表演不能划上等号,因此“合理”才是第一要素。当代运动员进行的“蹼泳”,相当耗费能量。当初的海人,若弄一双过大的划水装置,并非理性选择。综上所述,海人的趾间连结皮膜?似乎没有必要,这或许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猜测……

尽量将目光放得更远,追溯至人类和大猩猩分手的“界点”。国际海相断代标准“阿基坦阶”,代表“海侵时代”又再开始,海水侵入内陆,地球遍布浅海,人类与黑猩猩彻底“分手”,正在这一阶段,距今约530万年——基因研究印证了这个“界点”。当其时海人已拥有长条型脚掌?恐怕未必。参考黑猩猩的下肢,足趾颇长,关节强韧。由此可以推断,“阿基坦海人”只有小巧脚掌,并且足趾细长——形态近似“手指”。那么,小脚海人的趾间可有皮膜?“蹼之猜想”至此柳暗花明!

直至如今,汉族脚掌中央三趾,依然残留“蹼”的遗迹,该处皮肤较为低级,极易感染真菌,神经末梢……唉,不说它了,一句话说,就是比较“神经”;毛细血管茂密,却呈现静脉有余、动脉不足……凡此种种,无一不是“蹼”的特性。此外,趾间缝隙明显,与其它民族比较,汉族脚趾确实另类别致。假定人类始终是陆地生物,一直采用双足奔走,脚掌构造不会参差不齐。何况汉人压迫脚掌早有前科,就算把“缠足”撇开不论,汉人“穿小鞋”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小一码”的紧窄鞋子,长年累月施加压迫,却无法让三趾变得紧凑贴服,依然疏落透风……

中国民间传说“二趾长”非常恶劣,包括贫穷和不孝等多种罪名,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认为:“二趾长”的人无论智慧与美貌均高人一等。脚趾原来颇有内涵,不由得想起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参详世代相传的“经络学说”,历数十二正经,能够与中央三趾扯上关系,无非“足阳明经”——循行起于鼻翼,夹鼻上行,沿鼻入上齿……读者无须懂得“运气”,就凭上述寥寥数字,也会下意识张大嘴巴,以口鼻协同“深呼吸”。且慢,脚趾竟然扯上呼吸,这也太玄妙了吧!

检索足阳明经的下行支脉,沿喉咙转向后颈,左右交会,与督脉在大椎穴汇合(大椎穴?)……直行主干从上至下,直至足背,结束于厉兑穴(厉兑穴?)……尝试循行足阳明经,感觉就象在陆地上模拟青蛙,更为确切地说,映射人类专属泳姿“波浪蛙泳”——这无疑就是“波浪蛙泳经”,甚至潜游过程的细节,譬如腰胯起伏、出水仰头、口鼻吸气……都模拟得惟妙惟肖!

大椎穴为人体要穴,位置在颈部下端第七颈椎。从解剖学得知:大椎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当中;且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拱卫;脊神经的第八对颈神经潜伏支持……凭什么颈后大椎穴如此讲究?难道是因为古人习惯仰观星座?绝大多数运动姿势,都不用劳烦此处穴道,唯独“波浪蛙泳”例外——不断斜出水面,以最大倾角,仰面呼吸。

足阳明经的终点,位于脚掌第二趾与第三趾之间,具体为厉兑穴——蛙式三趾的重要性显露无遗。人体有三处厉兑穴……什么?三处?读者必定深感困惑。的确如此,这种情形相当特别。第一厉兑穴位于食指;第二厉兑穴,位于足部第二趾外侧,靠第三趾的方向;第三厉兑穴,位于足部第三趾,稍微靠向第二趾。汉字起源于象形字,“兑”字看起来,就似人在水中蛙泳。三处厉兑穴,双手双脚六个穴位,清晰揭示蛙式要点。不由得感慨,既然《黄帝内经》都推崇蛙泳,汉族美女将蛙泳誉为“天下第一”,并不为过……

追忆往昔,“阿基坦海人”彻底与黑猩猩分道扬镳,翻波逐浪远涉重洋,高擎掌蹼三趾,强夺“生态位”。几百万年转瞬即过,海人归返浅海,已不再是“蛙人”,天下众生一律“刮目相看”。惊涛骇浪的锤炼,划水装置更新换代,蛙式三趾压缩规模,人型脚掌初步定型。黄帝部落的浅海履历最为悠久,三趾的“改造”出现反复,日积月累奠定“种内演变”——“黄帝脚掌”宽扁平软,拨水动力强劲,甚至可以“反拉水”,实现水中倒退;趾间存在缝隙,适合湿地迈步,皆因滩涂容易打滑,“疏趾”具备防滑性能。时至今日,汉人三趾依然亭亭玉立,趾缝呈现疏落透风,彰显“最迟登陆海人”之旷世风采……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生态竞争的核心意义,正是适应环境、寻觅空间。“人”本是“兽”,趾间有蹼。中央三趾清晰映射,东亚大陆正是人类进化的中央地带!华夏先辈不平凡的履历,对后世影响殊为深远,迄今尚未消散……我们不应抱残守缺,也不应怨怼先人,坦然接受“蹩脚”的现实。遐想当年,最迟登陆的海人,凭藉高超智商,揭开人类文明的帷幕,从此“人”与“兽”划清界线……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切,发生在地球纪元“显生宙”,具体年代是新生代第四纪……不,新生代人类纪!


【关键词:中央三趾、掌蹼、阿基坦海人、波浪蛙泳、无尾目】

跋语:
第四纪也被称为“人类纪”,人类诞生正是地球历史“举足轻重”的大事。
经过六十章之后,将在第九十六章,继续“举足轻重”,针对“蹼基因”进行深入剖释……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9-27 22:45:13 +0800 CST  
作者:Tequila_Sunrise 回复日期:2011-09-17 17:44:08  回复

还有一个问题,当人潜入水中的时候,是如何防止水进入耳内的?有人说耳内有空气,潜水时可以利用它的气压来保证不会进水,但是也有人说,如果角度变化,水很容易漏入。还有据说老虎潜水时,外耳可以折过来盖住耳洞,我觉得这个防水开关可是比空气来得要保险得多啊。请楼主继续解惑。
----------------------------------------------
谢谢关注,你的知识面很宽阔,呵呵。
老虎潜水?我问过一位相关的朋友,他认为不是亚洲虎。例如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等亚洲虎,它们比较少潜水,搏杀鳄鱼也是水面搏杀。这类老虎觅食不难,可以击杀亚洲象,因此潜水并非合理选择。亚洲虎外耳能够动,但无法盖上耳洞。美洲虎(其实是豹属另一种动物,是老虎亲戚,但不是同种)要潜水觅食,耳廓也盖耳洞,关键是“外耳道”能够粘连,因此能防水……美洲虎出生后很畏水,需要由成年美洲虎教授游泳和潜水。这不难理解,凡是对水生有依赖的动物,反而幼兽很畏水(例如人类)。

人体有一组肌肉——动耳肌深刻基因组,至今尚存。以前人类能否盖上耳朵潜水,呵呵,不得而知。但外耳壳后期已担任其它职责,以后还会有好几篇与耳朵相关的。耳朵构造很复杂,容后慢慢细说。(一句话说,人类耳朵几重防御,进不了水的,最大不了是外耳道进水)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9-29 21:11:57 +0800 CST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第三十七章、辗转海陆之独锁乾坤


动物界“安理会”盛况空前,世界上2000个民族,悉数派遣代表前往观摩。汉族美女随机应变,甩脱高跟鞋,举赤脚为证,情真意切,观者动容。青蛙和癞蛤蟆的态度,发生微妙改变,“弹劾案”峰回路转。

“汉族源自东亚大陆,但凡东亚人种,都有类似的起源……”所说虽是事实,却隐含外交智慧。中华民族旗下的满、壮、苗……等几十个民族,以及日本和族、朝鲜族等“外族”,都不禁莞尔——美女为何将东亚人拖下水?难道隐藏深意?

汉族美女步伐优雅重返演讲台,高跟鞋已被“粉丝”留作纪念品,她却不以为意,翘起圆润的大拇趾,继续发表演说:“东亚人擅长蛙泳,习惯将男性比喻为青蛙(日本男人瞪大双眼),皆因青蛙游水风度翩翩(青蛙抿嘴假装矜持),正所谓:爱之越深,恨之越切,所以规劝男同胞:切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意思是告诫爱侣专心游水,不要好高骛远(癞蛤蟆咧嘴露出笑意)……”

世界各族代表彻底松了一口气,知道大局已定——不愧为智商第一的民族。美女的清亮嗓音,此刻更是响彻全场:“东亚人经常说‘打草惊蛇’、‘打蛇打七寸’,证明我们和‘无尾目’的蛙类都是好朋友,拥有同一阵线,视毒蛇为仇敌……”毒蛇由于精擅恐怖主义,已被驱逐出本届安理会,因此上述言论,符合大会的品味,芸芸众生纷纷点头,美女“打蛇随棍上”慷慨陈词:“——东亚人对蛙类万分景仰,小朋友最初学习的游泳姿势都是蛙式……”

“不!”突然响起一个声音打断了美女的陈述,天下众生转头一看,发言的原来是狗。美女闷哼一声,狗是沾了人类的光,才得以列席成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知恩不报确实可恨。众目睽睽之下,美女依旧笑容可掬:“不是蛙式,那是什么?”只听见狗怯怯回答:“是‘狗刨’……”天下众生一阵哄笑,美女神色不变,斩钉截铁说道:“东亚人最擅长的泳式,天底下最美妙的泳姿,绝对就是蛙泳!我们对蛙类的热爱毋庸置疑!为表诚意,人类打算退出‘哺乳纲’,与青蛙、癞蛤蟆共同组建‘无尾缺毛两栖纲’……”

青蛙、癞蛤蟆激动得一跃而起!但娃娃鱼好象表现得心事重重,这种两栖类动物的大名原为“大鲵”,娃娃鱼只是它的外号。美女何等机灵,马上改口:“经过仔细考虑之后,认为‘无尾’限制不合情理,因此定名为‘缺毛两栖纲’,欢迎加入——”娃娃鱼转愁为喜。美女这一急中生智,引发意想不到的连环效应,位列“常任理事”的犀牛、大象、河马,踊跃申请加入新设的“缺毛两栖纲”,由于得到三名重量级理事的鼎力支持,人类轻松夺回动物界的掌控大权!

汉族美女破釜沉舟,赤脚上阵,勇气殊为可嘉。东亚人最擅长的泳式可是蛙泳?历数“蝶仰蛙自”四种竞赛泳姿,蛙泳属于速度最慢的一种,但假如屏气潜游,速度劣势将大大改观。曾几何时,蛙式比赛一律被“潜蛙”垄断。中国男运动员采用长程潜蛙,在二十世纪50年代屡创世界纪录。第十六届奥运会之后,国际泳联忍无可忍,重新修定规则,宣布取缔潜蛙——现代竞技蛙泳才最终定型。最新的世界纪录由日本人创造,证明东亚男士擅长蛙式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奥运会不设“蹼泳”项目,除了潜水不便观赏,还因为这是借助工具的运动,容易被高科技左右,不能充分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蹼泳运动员的双脚,按规定必须套有“脚蹼”。时下最流行的脚蹼,并非两只,而是一只。难道运动员只有一只脚?当然不是,皆因这是单片脚蹼,形状仿如鱼尾——双腿并拢套上“鱼尾脚蹼”,腰胯起伏用“尾”打水,远观宛若一条美人鱼,使蛙式潜游自叹弗如。

现代人的游泳姿势花样百出,“狗刨”这种低级泳姿,类同于黑猩猩的“浮泳”,陆生动物普遍采用。少年儿童无须学习,通过自己摸索,也能轻松掌握。假设地球举行“混合泳穿梭大赛”,限定必须采用四种以上泳姿,赛程设计为“穿梭模式”——首先是浮在水面比试速度,然后换成“半浮不沉”,紧接着进行屏气潜游,最后是深潜和上浮的特殊赛段……若然存在这样的比赛,人类绝对独孤求败,打遍天下无敌手!

必须承认上述桂冠,几乎就是“因人而设”,但本文的宗旨是不顾一切,提升人类的自信心。单论陆生哺乳动物,人类游泳技能相当出色。举例如北极熊,典型的游泳健将,常年累月在海中觅食,但也无法和人比拟。可惜人类一贯谦虚,敬畏大自然的神奇,因此通常不敢肯定“老子天下第一”。须知过分谦虚等同于虚伪,何况这种态度,也严重挑战本文的“海洋理论”——人类不具备在海洋里“猎杀潜航”的能力?那么“海人说”就会变成:海人“假”说……

站在绝对公平公正的角度,如何评价现代人的游泳速度?一个字,就是“慢”。但即使再慢,至少能够力压北极熊。既然笨熊都可以在海中捕鱼——人类的手臂更灵巧,神经传输的效率更高!需知捕鱼并不讲究游泳的绝对速度,首要条件是预判准确,出手快捷。当代东亚大陆的渔民最能说明问题,他们潜水捕鱼,双手各握一条,口中早已咬住一条……此情此景,你能认为人类游泳速度比鱼还快?追忆当年,远古海人熟习水性,擅长的泳姿必定也是五花八门,决不可能独沽一味只懂蛙式。按照生理学分析,还有什么泳姿符合人体构造?

事实上无论“蝶仰蛙自”,都与人类生理构造交相辉映。东亚女性协调能力上佳,技巧力量结合完美,最适合她们的不是蛙泳,而是姿势更优美的蝶泳——双臂翻飞如蝶,双腿并拢鞭状打水。当今蝶泳世界纪录,正是由中国女将保持……本文反复论证,雌性海人属于人类进化历程的关键,依此而论,远古海洋里的娇娃,理应拥有更为卓越的运动能力。茫茫大海之中,她们是象母熊一般笨手笨脚,还是象一只母鹅……且慢,什么母鹅?!女性读者强烈抗议!切勿误会,以上均为简称。“母熊”即雌性北极熊,至于“母鹅”是指雌性企鹅……对了,就是腾讯QQ那只家伙,明白了吗?陆地上的QQ,走路姿势仿如家鹅,一摇三晃、憨态可掬;但在海洋里,试问还有什么动物的潜游,能够比美QQ?姿势曼妙、速度凌厉!

说到姿势曼妙,再度想起汉族美女翘起一只大拇趾,从容不迫,侃侃而论,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最终力挽狂澜。针对这只可爱的大拇趾,能够得到何种启示?参详脚掌构造,现代人的中央三趾仍可撑开,这属于“海生遗传”;大拇趾却不能凭意志向左右两侧移动,仅仅可以“上翘下屈”。本文曾论证,海人趾间有蹼。历数五只脚趾,大拇趾的强壮程度是“首屈一趾”。那么,大拇趾是否有蹼?

通过研究发现,大拇趾与第二趾的连结部位,根本不存在蹼的遗迹。包裹大拇趾的皮肤,也绝对不象中央三趾那么低级。恰恰相反,此处属于最高级的皮肤组织,触觉相当灵敏。除却“呆头呆脑”的形象稍欠雅观,大拇趾的敏锐反应,几乎达到手指的水准。东亚医院惯例,假如某个人的手掌拇指,因意外缺失,医生就会建议:施行手术切割大拇趾,移植到手掌,让它替代拇指。这只巨大的新拇指,足以完美“顶班”。西方学术界对“东亚惯例”颇有微词,认为大拇趾是行走的重要装置,但事实证明,东亚人失去脚掌大拇趾,对日常走路的影响,并没有西方学者预言的那么严重。深入追究,这是因为东亚人的走姿,不能算太“正统”。综上所述,无法回避一个悖论:最具手指潜力的大拇趾,人体偏偏限制它的移动,导致“首屈一趾”变成只能“屈”的装置,试问还有什么比这更委屈?

从神经生理学分析:大拇指备受神经中枢的重视,即使最简单的屈伸动作,大脑发号施令也不能作准,必须由小脑过滤指令。由此可见,“大拇趾悖论”的确存在。相比于黑猩猩的机制,人类系统更为严格周到,怪不得西方学者刻意抬举大拇趾,认为它对行走的作用巨大,并且进一步论证东亚人不按常规走路,习惯“拖泥带水”的步态,以至于“快走”与“慢跑”难以区分。事实上,东亚人在“竞走”项目获得冠军无数;当然“违例”的次数,也是世界冠军。

论及大拇指的乖僻,可参考东亚人一种怪疾:大拇趾不明疼痛。经验丰富的医生处理该症,立刻指示腰部拍X光片,认为是腰椎受损。这两者竟然相关?相隔也太远了吧!深究其因,原来是人体最粗的“坐骨神经”造成影响。大拇趾的原始功能,恐怕与腰椎运动密切相关。探寻“经络学说”寻找启迪——“尾趾双钩”齐集“少阴”、“太阳”,完美宣示海生装置的性能;足阳明经更是明目张胆,甚至被我们称为“波浪蛙泳经”。那么,大拇趾在经络体系中,归属哪一路神仙?

历数十二正经,率先进入眼帘是“足太阴经”,启动位置在大拇趾外侧之“隐白穴”,绕足踝前缘,沿小腿内侧中线上行,经“冲门穴”入腹穿膈……隐白穴是十三鬼穴之一,源自该穴的足太阴经也不遑多让,岂是一个“鬼”字了得!循行足太阴经,预兆何种姿势?感觉是将足部力量积聚,旋转向上急冲!翻查典籍得知,冲门穴也非泛泛之辈,它是膝下部位所汇聚的能量构成,此处穴道的运行,恰如热力上冲之状,因此获得命名。我们不禁哑然失笑,冲门穴确实太过“无厘头”!难道史前人类是“飞人”?能够凭借小腿与脚掌的爆发力,形成“火箭冲天”之势?足太阴经究竟在搞什么鬼?完全颠覆我们对十二正经的良好印象!

毫不犹豫让足太阴经“滚一边凉快去”,继续搜寻理想中的经脉,终于眼前一亮,“足厥阴经”闪亮登场。按中医理论,足厥阴经是最麻烦的经脉,极易引发病患——既然它最麻烦,我们更要找它麻烦。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当今人类的生存状况,似乎与足厥阴经格格不入,导致它经常惹祸。足厥阴经的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内侧向上……且慢,“足大趾”当然就是大拇趾,那么“甲后丛毛”究竟是什么东东?

“甲后丛毛”其实就是趾背细毛,这属于东亚人一项颇为奇幻的遗传特征。东亚大陆初生的幼婴,大拇趾背面的“趾毛基地”,从小就搭建成型——奇异“趾毛”跃跃欲出。幼童即使手指和其它脚趾的细毛欠奉,但大拇趾的“甲后丛毛”,必定已长成!随着儿童逐渐发育,此处皮肤逐步增厚,导致细毛难透厚皮,生长变得困难,呈现扭曲或折断……疑问不断涌至:奇特的“厚皮”,混杂“扭毛”和“断毛”,蕴含何种深意?此处并无穴位,为何足厥阴经发源于此?

循行足厥阴经的第一反应,仿佛是以“丹田”为枢纽,收腹掀腰……然而,感受极不连贯,决定从“甲后丛毛”的启动位置重新开始,随即有以下体验:踮起脚尖,脚跟离地,膝部微曲,夹紧大腿,力贯丹田,翘起屁股……晕,这是跳芭蕾舞!原来足厥阴经竟然是“芭蕾舞经”!论证彻底陷入死胡同……

暂时放下芭蕾舞,换一个角度进行探索:距今530万年前的“阿基坦阶”,海人与黑猩猩依依惜别,当时大家的脚掌都相差无几——灵动大拇趾与其它四趾分离,位于脚掌内侧,几乎接近脚掌的中段。正如现代黑猩猩的足掌,更象现代人的手,而不象现代人的脚。我们将双手的掌心朝下,并列摆放桌上,大致能模拟黑猩猩足掌形态……

人猩一家亲的时代,近似长方形的脚掌,尚未进入演化大舞台。“阿基坦海人”的大拇趾特立独行,缺乏“蹼”的支持,它的存在有何意义?难道是与第二趾配合,模拟“蟹钳”捕鱼?奇幻的“甲后丛毛”,难道是一根根针状利刺?不由慨叹:海人大跳芭蕾舞,姿势曼妙,又钳又刺,如此捕鱼,轻松写意!

平心静心进行分析:芭蕾舞的姿势,虽然也将双腿夹紧,但更多情况是分腿……到底何种运动姿势,必须一直双腿紧贴?忽然之间“鱼尾脚蹼”闪现眼前!正所谓:踏破芭蕾舞鞋无觅处,得来鱼尾脚蹼全不费工夫!足厥阴经带来的体验,根本就不是什么“芭蕾腿”,而是蝶式泳姿的“海豚腿”!穿梭古今,辗转迂回,论证终于透露曙光……

“厥”字何解?“气闭”也。是否可理解为“无氧状态”?延伸至海里潜游的无氧运动。蝶泳双腿姿势酷似海豚,也被称作“海豚泳”……轮廓毕现,直接用数学符号“=”,来为经脉定义:足阳明经=波浪蛙泳经,足厥阴经=潜游海豚经!依照“阴阳”字义分析,“阳明”应指海面泳姿,波浪蛙泳与之丝丝入扣;“厥阴”意即略近阳气,但依然不见天日,无疑正是海面之下潜游的真实写照。

“厥”字古义,还有“摇动、触碰”之意;《黄帝内经·素问》:凝于足者为厥。“凝”字何解?且让我们以发散式思维,肆意碰撞一番:摇动……触碰……凝固……固定……“啪”的一声扣上了!没错,这是“锁”,一定就是“锁”!什么“蟹钳”、“鱼针”尽可滚一边凉快去,“拇趾锁扣”隆重登场!

追思往昔,黑猩猩的先辈登陆谋生,“阿基坦海人”依然情牵大海,也正是大海的熏陶,拨水的顶级装置,近似长方形的脚掌,逐渐演变成型,但可以预见这个过程足够漫长。脚掌仍似黑猩猩的年代,远涉重洋的“深海人”,如何在潜游时进一步提升速度?毫无疑问,双腿并拢鞭状打水,腰腹发力辅助——“美人鱼”泳姿必然成为追捕猎物的第一选择!设想以下场景:远古海洋波涛翻涌,海人身处风口浪尖,中央三趾=趾间带蹼的“蛙足”,大拇趾=脚掌内侧的“锁扣”;海人将一对大拇趾相互锁定,“蛙足”合二为一,青蛙变海豚!大场面清晰呈现,但有一处小问题需要解决:茫茫大海暗流潜涌,拇趾锁扣极易打滑,海人又是如何应付?

时至今日,大拇趾“甲后丛毛”微不足道,既无生理意义,也在不断弱化;但追溯海生时期,无论“厚皮”还是“怪毛”,效用显而易见,功能相辅相成。举例就如一张“砂纸”,能够有效增强摩擦力。简单易行的“趾背砂纸”,既可“防滑”,还可协助神经系统“感应定位”。人类始祖凭藉加固的“锁”,锁紧辛苦争夺的“生态位”!岁月如飞鱼,光阴似冷箭……躲过生态战场的一支又一支“冷箭”,人类盛世越来越近……

几百万年飞闪而过,黄帝部落成为最迟登陆的海人。他们肯定已拥有长条型脚掌,划水装置早就更新换代,但大拇趾的接触,仍是“海豚腿”的关键,因此大拇趾依然触感敏锐,媲美手指。近海生涯相对复杂的生态环境,使脚趾演变出现反复,甚至发生“返祖现象”,完全情有可原。东亚常见病“拇趾外翻”,在东亚民族出现的频率最高。这一种遗传征状,就象“二趾长”一般顽固,虽然不至于是“强势遗传”,但却难以磨灭,成为炎黄后裔的身份象征。这部长篇曾经论证“远古缠足术”,认为畸形尾趾必须捆扎,但恐怕“海产大拇趾”也需要严加约束……

脱海登陆的至尊生命,顶天立地开创盛世,虽然进入“立地”阶段,“锁扣”已是明日黄花,十只脚趾不复当年之勇,现代人奔跑速度,唯有一个字形容:慢!但人类拥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冠绝动物界的神经传输效率,超出同侪的脑部运转速度……又岂是一个“快”字足以形容!抚今追昔,艰苦搏杀生态战场,立下赫赫功勋的“十大元帅”,值得我们深刻铭记……首当其冲的大元帅,正是委屈求全的“首屈一趾”!辗转海陆,独“锁”乾坤;破“锁”飞驰,快意人生!


【关键词:大拇趾、鱼尾脚蹼、拇趾锁扣、趾背砂纸、缺毛两栖纲】

跋语:
本章“滚一边凉快去”的足太阴经,滚过五十章之后,将在第八十七章再次滚出场……
朋友或许早已猜到,足太阴经隐喻“深潜上浮”,唯有如此,方不负“太阴”之名……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09-30 01:23:09 +0800 CST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第三十八章、顶天立地之绝世武功


“白鳝”是一位女性的外号,她是我的前度女友,曾在本文几度出场。按照原计划,本章论述的主题是“足弓”,为人类一双脚掌,勾画阶段性的句号。这部长篇在“头部”的分拆描述中,由于白鳝的缘故,导致“牙齿”被无限期押后,想不到足弓的遭遇与牙齿一样。然而,“三八”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女性化数字,因此惟有终止计划,将三十八章留给白鳝。

寒暑易节,场景未变,依然是这一间清雅的咖啡厅。回想当初,研究“黄帝的性别”,我们斟酌清淡之茶白毫银针;争论“男人稀缺”,品尝产于非洲的摩卡咖啡。这一次对话,则选择中国传统之“功夫茶”。稍觉遗憾是欠缺煽火的道具,无法领略一下轻摇羽扇的感觉:超凡脱俗、仙风道骨……使我们的谈话进入“中华文明”这一领域时更富代入感。

虽说功夫茶让人想起功夫,但白鳝提出的话题相当突兀,或者只有中国人才听得明白。
“你打通任督二脉了吗?”她笑着问。
我哈哈一笑,摇了摇头。
举目四顾,紫檀木雕刻的屏风,古色古香,恍惚之间,犹如“穿越”回到古代;白鳝皓腕戴着一串绿檀木手链,香气幽雅,更能催化幻觉。
我喃喃说了一句“小龙女……”她俏面一红。
始终是前度女友,不能让她有所误会,我接着解释——

网络流行将长相极具特色的女子命名为“恐龙”,这类女子当中,强悍倨傲兼使你一见之下深感后悔,是为“亢龙有悔”;如果在搭乘飞机时遇到这类女子,是为“飞龙在天”;假如在郊野看见耕种的农妇属于该类型,则是“见龙在田”;如果仅仅具备少许“特色”,还不算太丑陋,那就是“小龙女”……由于我们均属于二十万年前,一个长相很“非洲”的女子之后代,因此称为“龙的传人”……

话未说完,白鳝已恼羞成怒,尖叫着:“乌——”
我笑问:“乌什么?”
她忍住不说,面如寒霜。

“乌龟”是当年她帮我改的外号,代表一种亲昵,起源于“灵龟八法”。这是一种运用古代哲学的九宫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奇经相通的八个穴位,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通过相加、相除的方法,作出按时取穴的一种针刺法。年轻时沉迷于“内功点穴”,因此对“灵龟八法”有所研究。

中华历代相传的“经络学说”博大精深,人体元气主干称为“经”,因此有“十二正经”之说,它们也成为这部长篇经常引用的经脉。不过比较而言,自小受武侠小说熏陶的我们,对于“奇经八脉”的兴趣更大。武侠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通常是打通奇经八脉获得高深武功。其中“任、督”二脉,更是大受追捧,是否“冲破任督二脉”,成为超级高手“养成过程”的第一关键要素。

冲破任督二脉究竟有何神异功能?我和白鳝回想起中学时的一段经历。白鳝与我不是同一届,她年纪比我小。除了跨年级混搭的游泳课之外,我们不在一个课室上课,但可以一起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当时给我们指导的是一位精通中华医理的教授。一名同学向教授提问:“如何才能够打通奇经八脉,特别是任督二脉?”教授兴致盎然,口沫横飞开始解释: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所谓“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它们以督脉为首,任脉次之,与惯常所说的“任督二脉”正好次序相反;督脉承接十二正经中的“足厥阴肝经”……教授在黑板上草绘了任督二脉的走向图。直至多年之后,我仍对这位教授极之钦佩,因为当时虽说电脑普及,但还没有计算机模型来模拟经脉走向,然而他所画的竟然与当今电脑图谱丝毫不差。

教授详细讲解之后,他向学生提问:“依照你的见解,你认为打通任督二脉的功用是什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均是支吾以对。教授望向我,微笑着请我回答。我盯着黑板的图谱,思考了一分钟,犹豫不决说道:“如果打通……这个人就可以……”停顿了一下,我再仔细看了看黑板,然后满怀信心地回答:“打通任督二脉,他就可以站起来,拥有直立行走的姿势!”课堂上轰然大笑,某些同学更夸张得捂住腹部笑得直不起腰。但有两个人没有笑,其一是白鳝,另一个是教授——我分明从他眼镜背后的深邃目光中,读出了一丝肯定。

“经络学说”犹如深藏的瑰宝,这是炎黄时代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分为《灵枢》九卷,《素问》九卷。《灵枢》本名“针经”,顾名思义,它是中医经络学、针灸学的理论渊源。然而,更受推崇却是《素问》。何谓“素问”?常规解释是:“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于岐伯也。”岐伯是何等神圣,能让黄帝屈尊下问?原来他是黄帝的健康顾问,又兼黄帝的特别助理;既是天下黎民敬重的太医,也是遨游四海的神仙……身份绝对复杂,原来医生也可以演绎得如此浪漫多姿。

《素问》以黄帝和岐伯的问答形式编篆而成,如果以白鳝和我的闲谈辑录的篇章,可称之为《白问》。
“你打通任督二脉,修炼成灵龟八法了吗?”白鳝不依不饶,还在扯这个话题。
我依然打着哈哈,摇了摇头。
“为什么?”她象当初教授一般兴致盎然。
我略一思索,开始阐述——

曾经认为奇经八脉隐藏的“玄理”:是指从爬行状态转变成直立行走的姿势,属于我们的祖先演变成“人”的关键。任督二脉承接十二正经中的“足厥阴经”,循行起于大拇趾。既然科学家认定大拇趾是行走的重要装置,那么奇经八脉暗喻直立行走,似乎也说得通。此外,任督二脉内外支撑脊椎伸展挺直,其它六脉也支持“直立”的假说,同时兼顾小脑及内耳这两处平衡器官,证明原先的猜测有一定道理。但后来研读经典,并经过亲身试验,随即发觉,这根本就是幻想。循行八脉不可能是由爬行状态变成直立,更象是胸腹贴地趴在地上,再转为直立的写照;当初古人不可能象乌龟一般匍匐地面。何况……人类远祖在懂得站立之前,就已经拥有如此深邃的智慧?

我断断续续发表见解,还藏着话没说。求学时期,我必须相信“猿人”是在草原研习双足行走,否则考试肯定不合格。但后来发现“草原进化”,仿佛一部大型的“童话剧”……
白鳝似笑非笑:“你可知道当初的教授,为何听到你‘直立行走’的回答,竟然可以忍得住笑?”
我微微一愣,正要回答,她却抢着说:“——是被你气晕了!”
“那你当时为何不笑……”我悻悻说道。
“我是可怜你啊!”说完之后,她再也控制不住笑声,我心里暗骂“小龙女”,面色却沉静如水。

“乌龟——”白鳝见我默然不语,轻轻叫了一声。
“你叫我乌龟?”我下意识问道。十年来,她早就不再使用这个称呼。
“你刚才不是说,象乌龟一般四肢伏地,然后变成直立行走吗?”她忍住笑意,努力控制着才将话说完:“……既然我是‘白鳝’……你就是‘乌龟’……正好……天生一对!”
我不希望触碰那份曾经的亲昵感觉,决定不理睬她,继续保持沉默。
她以为我真的生气了,于是柔声说道:“其实你说的直立行走也有道理……”
我望向她,等她发表高论……

“传统理论描述的从猿到人,是由四肢着地到双足行走,这幕场景不可能符合‘奇经八脉’。首先是古猿并不具备高超智慧,此外,古猿也不可能象乌龟一样胸腹帖地、四肢爬爬……”说到“爬爬”二字,她又忍不住笑,几经努力才止住笑声,继续讲述——

创立经脉学说的,其实是拥有高超智慧的海洋人类,他们从俯身趴在海面的姿势,转为直立海滩之上。打通任督二脉,必须按照“逆脉”循行,即督脉上行而任脉下行。督脉起于“会阴穴”,经背脊三关到达头顶“百会穴”,再由身前任脉直下丹田,此称为“周天”——正是以下腹、盆骨为枢纽,挺直脊椎,抬头挺胸的姿势!与此同时,经脉联系人体两处平衡装置,其中“内耳平衡”由海洋锻炼而成,“小脑平衡”则是陆生的关键。此外,经脉还关系到眼睛,由海至陆,无论是视界与视网膜焦距均需调整。“督脉”既为八脉之首,它经鼻线直至上唇“人中”,主要体现的是现代人已不复存在的攻击武器——上唇之角。

我静静地望着白鳝,叹服她的奇思妙想。督脉承接的足厥阴经,我比喻为“潜游海豚经”,这种泳姿平行于海面,与趴下何异?……打通任督二脉,正是平趴转为直立的写照。其实我早已参透,至于为何“隐忍不发”?纯粹为了表示一种风度。除却“三十八章”需要对“三八”谦让这一理由之外,我的性情禀赋可归类为“善良一族”;既然能让别人开怀一乐,“日行一善”又有何妨?

白鳝最后提到“上唇之角”,曾几何时,她执意与我争论:女人的上唇是否有角?纯属意气之争。可以预见:海人归返浅海的阶段,上唇之角早被岁月消磨,不复存在。不过可以相信,仍有一份“感受”亘古流传。正如现代人的眉毛早已“雌伏”,但现代人遭遇危机时的“皱眉”神态,依然根深蒂固。凡此种种,正是人类的传统本能,有助我们追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无限精彩……

我的思绪飙飞,不能自拔,将白鳝晾在一旁。
她忽然提出一个疑问,立刻将我从遐想中拉回尘世。
“无论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我们现在只能依稀感应……远古时期的经脉,原本就是这么虚无缥缈,还是……”

白鳝没有将话说完,但意思已很明白。
我身躯一震,良久无语。
——经脉究竟是什么?远古海洋里,“眉刺”、“唇角”无疑是“实体”;那么,海生时代的经脉,究竟是不是实体?

时至今日,经络学说已成为现代科学难以破解之谜,究竟经脉是什么?你不能否定它存在,正如我们通过“生物电”可以得知脑部运行,同样通过现代仪器,能够探寻经脉痕迹——难道这是存在我们体内的“暗能量”和“反物质”?因此它和人体构造、运动机能、健康状况……等等密切相关?

暗能量与光能量对应,反物质与正物质对应。顾名思义,“暗”与“反”,颠覆现代人传统的物理法则。科学家通常假设在遥远的外太空,存在暗能量与反物质。其实不必舍近务远,人类的躯体仿如“小宇宙”,隐藏着诸多自然之谜……

我抬头欣赏紫檀木屏风——明知这是“山寨紫檀”,但凡事太较真,必定影响心情。
阳光从屏风射入,闪烁在白鳝眼帘。浓密卷翘的眼睫毛,吸引我的视线。
“你带着假睫毛?”我突然问了一句。
白鳝淡淡一笑:“真的假的又如何?”
我突然一凛,真的又如何?假的又如何?

“——如果人类由始至终都没有睫毛,为什么要戴假睫毛?”
耳边回荡清雅声线,白鳝仿佛一个哲人向苍生传达至理,又似一个得道高僧唱诵佛偈……错了,应是“得道神尼”……
我微笑回应神尼:“天人合一?”
难得神尼能够忍住笑,神色端庄频频点头:“嗯,混沌……”

无论“天人合一”或者“混沌”,在汉语的涵义里,均指一种含混不清但又超凡脱俗的情形。既然经络学说由中国人始创,也只有中文能够传达神髓……正如白鳝的“睫毛论”,如果人类由始至终都不存在实体经脉,为何至今我们仍有感应?现代人当中,大部分人不经过锻炼,完全无法感知经脉;不过仍有少数人,对经脉相当敏感。中国科学家先后发现经脉具有低电阻、高声振动,良好的声光热传导、同位素迁移等物理学特性;以及元素含量百倍增加、离子齐集、微细血管与经脉平行等生物学特性;但即便如此,也无法解释经脉的实质……

中国文明鼎盛,春秋汉唐赫赫有名,然而历代医师的智慧与理解能力就必定超过现代人?这种假设并不属实。可以肯定三千年来,国人对经脉了解甚少,所懂的纯属皮毛……谨此发一句牢骚:经络学说乃是中华文明的“奇葩”,无奈后世医师“辣手摧花”,对其穿凿附会、增补删改,使之陷入重重迷雾之中……现代科学家究竟是“摧花”还是“催花”?见仁见智。

诚然,“雾里观花”体现朦胧美感,或许这般比喻,能够略减遗憾。《黄帝内经》留传至今,依然还有十八卷;据考证曾有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可能已永远失传。“外经”流传民间的关于施救溺水者的描述——如何让窒息者心脏重新搏动的手法,竟然与今天压胸技巧完全一致,从中使我们大致了解“外经”风貌。后世神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发明的“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河。华佗无师自通,主要是钻研经书,可以想象他对《黄帝外经》有深刻研究。

遥远而神秘的经络学说以及中华医理,传承于炎黄后裔,进一步深究其起源,可追溯至智慧的海洋人类。“十二正经”使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摩海人有别于现代人的各项特征,而“奇经八脉”则揭示脱海登陆时的经脉变迁。原来“打通任督二脉”,不但可以获得“绝世武功”,还可以主宰地球,成为万物之灵!“八脉循行”完美宣示海人如何站起来——顶天立地的生涯从此展开,一步一个脚印,一发不可收拾,一统天下,舍我其谁!


【关键词:任督二脉、小龙女、白问、得道神尼、雾里观花】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10-02 22:03:32 +0800 CST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第三十九章、足弧如弓则挺身为箭


汉族美女在动物界“安理会”的精彩表现,震撼了人类社会。她关于东亚人种的说辞,更在东亚大地卷起狂澜。日本男人表示敬仰之情,顺势将“东亚论”发扬光大,妄想让“东亚共荣圈”借尸还魂——即使与中华民族分享“东亚圈”统治权也在所不惜。表面看来,一片和谐景象。偏偏汉族美女不受这一套,天下众生面前,她向日本男人冷冷说道:“你们不具备东亚人种的资格,日本人祖先是‘矮棕人’,与东亚民族差异极大,事实上,你们不属于黄种人,而是‘棕种人’!”

汉族美女所言,绝对是不容辩驳的事实。日本民族确实与矮棕人息息相关,中华民族拥有的Y染色体“信物”,倭人没有资格继承。本文一直力捧的“不会说谎的Y染色体”,终于在关键时刻使中国与日本划清界线。日本男人大庭广众之下深受奚落,面子上挂不住,哼了一声说道:“你们的伟大母亲?那只是海里守寡的海猿,爬到岸上向‘矮棕人’献身,有什么了不起!”

芸芸众生一阵喧哗,汉族美女临危不乱,微微一笑:“根据Y染色体提交的证供,我们的父系祖先‘炎帝’,与‘矮棕人’有天壤之别,不能混为一谈,兼且……”汉族美女话锋一转:“矮棕人的后裔即为‘猎头族’!日本人拥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纯正矮棕人血统!”芸芸众生一片鼓噪,“原来日本人百分之四十是食人族……”“简直是衣冠禽兽,不,禽兽不如……”日本男人有口难辩,灰溜溜地逃离会场。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汉族美女“选择性倾斜”的论述,虽然成功将倭人“一本”击倒,但也使天下众生出现误解。自此有关中华民族的母系祖先是“海生猿猴”的说法甚嚣尘上,并且出现了“海猿登陆抢男人”的各个版本,日本人出于自卑与泄愤的心态,东瀛AV女郎一概扮成猿猴模样于海滩出镜……

海洋人类竟然成了猿猴?这恐怕不单单是中华民族的事情,全世界有理智的民族,均对此表示愤慨,皆因在悠长的历史过程中,海洋人类曾经数次登陆,足迹遍布世界,并最终奠定了人类的文明基础——他们当然是人,也只可能是人!“海生猿猴”之说,根本是别有用心的污蔑!

豪迈激昂之后,心情逐渐平复。“他们肯定是人”的结论,既是我们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敬心情。抛却感性因素,我们用理性思维分析:他们究竟是人还是猿?按照科学家的“人猿甄别法则”,一致公认的重要标志是“挺直身躯”。相对而言,“智慧”是一个弹性标准,现代黑猩猩的特定智商,例如“图像记忆”,比人类还要优胜。由此,学术界确认:能否挺起胸膛才是人与猿的分水岭。

考古学家如何从琳琅满目的化石,界定“类人生物”是四足爬行还是两足站立?当然,严格来说,象大猩猩与黑猩猩这些偶尔能站起来走路的家伙,不能授予“人”的桂冠。它们弯腰驼背,脑袋向前倾斜,一副与人类迥异的尊容。比较人和猩猩的盆骨、四肢等,可以发现明显的差异。此外还有一个评判的重要标准,那就是颅底的“枕骨大孔”位于中央。在曾经发现的化石里,被认为是两足行走的人类祖先,一概具有该项特征——这也直接成为颁发“人类桂冠”的标志。

头部枕骨位列顶骨之后,延伸至颅底,其下有个窟窿,名叫“枕骨大孔”,脑和脊髓在此处相续。枕骨大孔在中央位置,代表脊椎挺直——“挺起胸膛做人”,原来可以这样解释。按此标准,我们的海洋祖先,百分之一百、千分之一千、肯定、必定、绝对是人类。

海中谋生的海人,头颅与身躯成一直线,这一点毫无疑问。或者有质疑的声音:海人是否能站起来?当然这种质疑并非指向我们的祖先“黄帝”,因为经历了漫长的近海生涯,黄帝部落有足够的理由可以“挺起胸膛做人”,更何况这是高智商的种族,通过“缠足”改善脚掌形状,实属“雕虫小技”。主要的疑惑还是低智商的远古海人,几十万年以前,深海返回的种族假如在近海的经历太短,他们又是如何站起来?即使是当世的“近海型”海兽,譬如海象都不能轻松爬行——海人竟然能够“未学爬先学走”,一步登天傲立尘世?

钻研能否站起来的关键,由下往上看,首先关注足部形态。人足的主要特色是“足弓”,弧弯如弓的设计,迄今已成科学之谜。从构造上分析:人类五趾连结的“跖骨”,一律伸展拉长,这是奠定足弓的基础。然而,跖骨独木难成林……哦,错了,与五趾对应,共有五根跖骨,从脚掌内侧到外侧,第一跖骨数到第五跖骨。可惜这五根建材,依然无法搭建足弓。四肢同类项比较:跖骨对应手掌“掌骨”,但人类的跖骨与掌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跖骨斜斜向上,再配合“大后方”的楔骨、足舟骨、骰骨……等异形骨骼,形成人体一道“彩虹”,同时与彩虹相配的肌肉、神经、血管悉数调整,特异化的“足底筋膜”,更是重中之重。群策群力之下,整合成一个前端略宽、跟部略窄,近似长方形,并且中间带拱弧的“高级器械”——这就是现代人踩在脚板底的美妙虹桥。

至于为何说骨骼异形、筋膜特异化?皆因动物界缺乏先例,人类勇于创新,勇气殊为可嘉。现代人和黑猩猩,以及各种猿猴,无论从基因或体质方面考究,均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依照“虹桥”而论,现代人足以和猿猴划清界线,事实摆在面前,“虹人”才是凌云直上的世间主宰!

我们俯瞰天下众生,傲然发问:你们哪一个拥有弓型脚掌?谁有这款近似长方形,弓弧玄妙,既适合游泳,又适合走路的器官,请你出列,我与你分享万物之灵的荣誉!众生哑然,天地间一片静默。原来人类高高在上的原因,正是天赋足弓,环顾动物界是仅此孤例、绝无仅有……上述这段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部长篇第三章“头发”,即采用以上“宏论”,来证明头发的卓尔不凡。由此可见,人体最“低下”的装置——足弓,其实拥有和头发一般“高高在上”的至尊地位。综观人体从上到下,无论顶部头发,还是底部弓足,互相呼应,出类拔萃,同属“人”这种至尊生物的徽记!

学术界通常只关注“陆地进化”,曾经科学家通过计算机输入参数,设计了一个“足部演变模型”,试图追溯远古人类的走姿与足部形态。人类足弓稀奇古怪,研究的结果可想而知。按照“常理”推度,弓型脚掌根本不可能出现。电脑程序模拟的结论相当幽默,认为史前人类最有可能是“树栖猿类”,由于终日站在树枝上,日积月累导致“弓足”形成;因为需要“高瞻远瞩”提高警惕,所以脊椎伸直并挺起胸膛。可惜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不具备幽默感,最终一名科学家沮丧地认为:恐怕是“上帝”创造了“人”这款动物,人类不属于“灵长目”,应该属于“弓足目”。

的确如此,试问灵长目的各类猿猴,谁拥有足弓装置?凭什么它们与人类同处一目?人类理应单列“弓足目”,彻彻底底摆脱猿猴!庆祝“独立”发表“感言”,我们是应该感谢上帝,还是应该感谢遗传基因?

“计算机模型”失效的事实,至少证明:现代人的电脑不如“基因计算机”高深莫测,不过在这把“弓”的设计上,“基因计算机”也显得蛮横无理,为何要弄出这不明不白的器官?关键是如此另类的设计,无法“标准化”,每个单独的个体,皆有可能由于“参数”不同,适合采用不同款式的“弓”——基于这相当无奈的事实,人类各个动力装置中,足弓荣膺“调试排行榜”首位,成为被“基因计算机”反复试验的重点项目。

足弓获奖似乎也应发表“感言”,这个任务唯有交给嘴巴。领奖台上大嘴一张,滔滔不绝:首先为足弓获得殊荣热烈鼓掌!必须明确,这是一项集体荣誉,感谢跖骨,感谢……(省略一大段)最后感谢足底筋膜!足弓这个“实验小组”必须倍加重视——它既是人类站起来的关键,也是支撑与奔走的基础。足弓囊括大量异形骨骼,按高深的建筑原理搭建,各个单位无私奉献,协力构成复合装置——该项破天荒的壮举,必定名垂史册!虽然现阶段尚未完善,但足弓已展现美好的蓝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嘴巴越俎代庖发表感言,连篇累牍颇为繁琐,但最后提出“革命尚未成功”,让我们深受启发。简单扼要论述:足弓犹如“弹簧”,既能支撑人体,也是动力装置,兼具减震性能。过分高耸的“中空脚”,只剩下前脚掌与后脚跟这两处支撑点,动力提升至极限,动能却不能持久,震动缓冲性能相应削弱。如何综合平衡?这是交给“基因计算机”的一项难题。通常“变异”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因此推测:人类的陆生历程短暂,为了使“逃跑”加重砝码,追求动力成为优先选项,“高弧弓”率先进入人类演化大舞台。

假如人类不是通过智慧,以“离弦之箭”的速度成为万物主宰,人类各个种族的“足弓缺憾”,将是一个严重的隐忧。直至如今,遗传基因仍象有意识一般,频繁进行着“足弓实验”。足部形态不能用“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简单推度,各个地域不同种族的“足弓现状”五花八门。可以预见,在没有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世界各族的“足弓”,在遥远的未来必定趋向一致,最终变异消失,“款式”雷同,这对于生物类群可能是灭顶之灾,但人类的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万物之灵拥有超高的智慧,足以抵御自然界的各种巨变。退一万步说,纵使人类已不能走路,但也无法动摇其主宰地球的至尊地位。

遗传基因当然不具备“长远的眼光”,否则高等动物的眼睛,就不会有“盲点”。地球纪元“显生宙”至今,数之不尽的物种灭绝,也有数之不尽的新品种强势崛起。物种通过进化不断改善,但受到一定的制约,我们无法遗弃足弓,惟有继续探索足弓的后续演变。对于一个物种而言,适应环境的优化设计,最终是“殊途同归”。当今东亚人的足弓与黑种人的足弓,经过大规模的研究发现:宏观的状况是分别不大,但从“微观”的视角,其轨迹截然不同,甚至是南辕北辙。当然“背道而驰”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反正地球是圆的,总有一天能够碰面。

非洲大陆的足弓,进化趋势类似,却与东亚人截然相反。事实上非洲大陆“黑白黄棕”四色人种齐备,各种族之间的差别极大,比起东亚人与白种人的差异,还要大上一截。因此他们足弓状况的雷同,显得比较特殊。唯一解释这些都是早期离开海洋的种族,登陆非洲经历无数岁月,携手晋升典型“陆人”。其后则必须感谢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班图人,名副其实的“浪子”,四处流浪,积极进行混血杂交,在非洲大陆广泛散播优秀基因。黑种人的足弓,堪称“迷途知返”的典型。经过综合测定,估计在数十万年前,非洲民族大多数属于“高弓”一族,脚掌的弧度较高,奔跑及“弹射”能力上佳。必须明确“弹射”并不等同于弹跳力,当今黑人运动员跑步速度冠绝世界,但跳高项目却连门槛都未摸到。动力强劲的“高弓”优势明显,正所谓“过犹不及”,最终引致塌陷型扁平足的病态基因。如何将脚掌变成更合理的装置?黑人脚掌的进化方向是“由高至低”,按部就班将过高的足弓,调整至稍低的弧度。

典型的东亚人则相反,我们的扁平足更多是“原始型扁平足”。这种足型具有普遍性的遗传,是东亚人特殊履历的独特印记。最“扁平”的民族是朝鲜族,其次是日本人。不过日本人已被“强行”驱逐出东亚人种,因此我们对其忽略不计。大致上东亚人的足弓,进化方向是“由低至高”,逐步演变成更趋合理的“拱弧”。在这一个“微进化”历程,男性获得意外“奖品”,那就是经常被误诊为扁平足的“低弧状强力足弓”。

抛开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正常发育的中国人当中,但凡弹跳力最好,速度最快的男性,竟然千篇一律是“轻度足弓塌陷”?当然这是医学思维的一种滞后,现今已被纠正。不过“低弧弓”确实是神奇的足弓,它所遵从的并不是医学“规定”的正常弧度,具有更巧妙的设计,更强健的足底筋膜构成“弓弦”,侧面看来略显“平”,确实有“扁平足轻度患者”的嫌疑,然而效率最高,速度更快,弹跳上佳。中国功夫之王李小龙正是“低弧弓”,现今白种人及混血种族,也有强悍的“疑似平足”涌现——纵横NBA的“白巧克力”威廉姆斯,打破刘翔110栏世界记录的古巴人罗伯斯,皆拥有低弧状足弓。

东亚人种当中,中华民族仿佛“人为”缩短了足弓的演变历程。最初的估计是游牧民族的血统参与,事实上这是误解,无论古代的匈奴,近代的满人,骑在马背的民族,出现扁平足的几率更高。国外研究认为:扁平足概率是女多于男,符合遗传机理;而从台湾学者的统计得知:中华民族的扁平足是男比女多。中国近代当然只有女性“缠足”。我们重新关注“三寸金莲”,这一种绮丽与丑恶均走极端的千古风俗,通常是强硬性地创造高弧度足弓。“揠苗助长”的办法,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仔细参详足部结构,将目光投射向远古海洋:早期的海生人类,重视的唯独“中央三趾”,因此传动系统、骨骼构成偏袒“蛙式三趾”——皆因这三只带蹼的脚趾,属于初涉远洋的重点。时光穿梭,海人持续演化,海生历程锤炼的“脚蹼状”划水器械逐渐成形,大拇趾“归位”,足底筋膜强健,足弓展现雏形。茫茫大海赐予人类的“礼物”,却为日后人类踏足世界、解放双手奠定基础。虽然不能一步登天,快速转换成十分合理的陆地奔走装置,但这绝对不是足弓的过错。时至今日,成年人的足部骨骼难堪重负,百分之一百呈现变形,相当无奈之余,更促使我们对足部异形骨骼,致予由衷敬意……

神奇的“基因计算机”,不懈探索优化的解决方案。足弓演变需要其它细节的配合,“统筹”殊为不易,过程实在漫长,即使非洲人陆生历程悠久,仍在“实验”当中,未有标准化的定案。黄帝部落是最迟脱海登陆的一支,通过“缠足”这歪打正着的办法,使中华民族的足弓呈现跨越式的进化表现。不过无论如何,足弓距离“天下一统”的目标尚远。人类这一种穿梭海陆的动物,仍需为当初的经历“埋单”,我们确实还是“在路上”……

遵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可以得出以下的演绎:正是足弓这一把“弓”,使人类站起来之后,拒绝再度俯首甘为孺子牛,既然空余一双手,因此不断伸手,向自然界乞讨施舍,最终变本加厉、予取予夺——当然实力强横才有资格成为强盗。笔直挺秀的这款动物,思维迅捷行为复杂,称为“侠盗”更合适。足弧如弯弓,挺身如利箭!“侠盗”彻底摆脱自然规律,宛如离弦疾矢,一往无前,飞速抢夺世间主宰的宝座!


【关键词:足弓、跖骨、足底筋膜、扁平足、弓足目】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10-09 14:42:00 +0800 CST  
作者:valo911 回复日期:2011-10-03 02:10:20  回复

有种观点认为DNA双螺旋结构太过复杂,不可能是自然产生的,更像是工业设计的产物
=======================================
呵呵,谢谢关注。
“智能创造论”永远不会消逝,在我个人立场,我也希望它存在。
或者以后有机会,写一写这些颇为有趣的故事。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10-11 08:27:17 +0800 CST  
作者:传奇中的雪焰 回复日期:2011-10-04 11:56:12  回复

我刚看完了一所外语大学毕业生对英语科学文献的译文,那个感觉……唉。
我怀疑那是不是汉字,是不是汉语,是不是中文,唉。
宁愿错,也不希望是那个模样。

感谢楼主给我们看易懂的文字,不管楼主的观点是不是真理,看起来也是乐趣。
作者:传奇中的雪焰 回复日期:2011-10-04 12:55:37  回复

我注册的这个号,送给楼主,你要不要?

=================================
谢谢关注。
你注册的这号,送给我?
留言在33923298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10-11 08:28:11 +0800 CST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第四十章、东胡血脉玄武门之变


遵循神话探索,人类是如何起源?巴比伦文明的演绎是:水神的儿子马杜克杀死了一只海妖,名为“提阿马特”,然后用它的肢体残片创造了人类。海妖究竟是什么呢?有可能是“三国争锋”中的咸水鳄。如果用一种新颖的方式解读,旋即变成:生于大海的英雄马杜克,杀死了鳄鱼,海人获得新生,从此占据海岸线,马杜克被尊为巴比伦的守护神。

埃及文明认为世界原始状态是一片茫茫大海,万能之神名为“努”,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并从大海中呼唤出男人和女人,从此尼罗河住满了埃及人。我们可以假定“努”是海生人类的英雄,后来他让族人跟随他来到尼罗河生活,人类成为淡水种族再逐渐变成陆地生物。

希腊神话记载,泰坦巨人普罗米修斯用粘土捏了一个人偶,雅典娜赋予这个躯体神圣的灵魂和生命。由此得知,雅典娜才是“造人”的关键,没有她的话,人类只是一个土偶。证明“女性关键”的例子太多,世界上众多“泥人”神话中,无疑是中国文明的“女娲传说”最为精彩,让我们再次重温——

天地开辟之初,苍茫大地并没有人类,女娲倍感寂寞,于是捏黄土塑造玩物。她并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样子来捏,由于她长着蛇尾巴,为了方便将“人”平稳放在地上欣赏,她将人类的下半身安装了两个支架,这就成了两条腿。然后这些泥人都活了,拥有了生命。生蹦活跳的人儿为女娲驱散了寂寞。但既然有生就必定有死,女娲的玩具长睡不起,她很伤心,惟有继续捏……可惜人的寿命太短,女娲竭尽全力也维持不了供需平衡,她把心一横,拿起一条绳索投入泥浆中,再举起绳索拼命挥甩,点点泥浆洒落尘世,变成一个新的人种。“泥浆人”与前面捏的“干泥人”互相合作,产生感情,男欢女爱,繁衍后代……女娲终于可以功成身退,无须再继续忙碌,也有空闲收集“五色石”,欣赏与消遣之余,兼为日后的“补天工程”做好准备。

女娲的“蛇尾巴”,极其可能是大拇趾紧扣的“海豚状鞭腿”,这样的假想更符合本文首倡的“海洋理论”。但即便如此,假借神话来佐证人类始祖是“海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需知道从宏观上说:地球表面无非水陆两态,不是江海湖泊就是高山平原。因此人类的传说,无碍乎就是“水”与“土”,这并不能证明什么。事实上对古代神话兴趣浓厚是“白鳝”,由于她已数度出场,我这一位“过去式”女友,已无须多作介绍。她的“刁钻”众所周知,但绝不能怀疑白鳝的学历,她拿到的文凭让你叹为观止,更兼她生于书香世家,因此她的假设颇具“杀伤力”。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贵族气质”。

上一章“足弓”之后,按照原计划,本篇应该轮到“脚跟”,为人类的足部,勾画阶段性的句号。这部长篇在“头部”的分拆描述中,由于白鳝的缘故,导致“牙齿”被无限期押后,想不到脚跟的遭遇与牙齿一样……

白鳝对“足弓”一章相当感兴趣,主要是痛快打击日本人符合她的感念。“日本人百分之四十是食人族……”“简直是衣冠禽兽,不,禽兽不如……”干脆决绝,直接将日本人“排挤”出东亚集团!然而痛快之余,却有隐忧。检阅中国历代各个民族,“胡”即匈奴,他们当然是黄帝子孙。“西胡”位于匈奴西面,东汉之后范围限定葱岭之西,即“帕米尔高原”往西,已进入波斯与天竺地界,我们不可以将“大中国”扩展得如此之大,因此忽略不计。但与西胡对应的“东胡”,却肯定在中国的世袭领土,鲜卑、乌桓、夫余、肃慎等部族,他们究竟是不是黄帝后裔?北方游牧民族一度被认为类似日本“和族”,属于“棕色人种”;按照这一思路,鲜卑及所有“东胡”,均陷入同样“危险”的境地!

中国历史值得炫耀的朝代,无非汉唐。我们伟大的唐朝皇帝——“天可汗”李世民,其实是汉族与鲜卑的混血后裔。不过,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原因。由于我的母亲姓“李”,乃是唐朝李姓皇族的直系后代,我本人恐怕也继承了鲜卑的基因,这个问题更为关键。假如我妈妈不姓李,我才懒得管李世民。俗话说“爱屋及乌”,务必将鲜卑等“东胡”,导入“东亚人种”这一个系统。

首先分析一下“东胡四系”,白鳝采用简单粗暴的办法,率先出列的是“夫余”,农耕文化加上世袭王位与中原法典,分明是炎黄子孙进入东北建立的政权,可以“滚一边凉快去”(白鳝的口头禅)。然后是“乌桓”,这可算真正的东胡,却被魏国曹操率领中原野战军,凭藉麾下张辽、张郃、徐晃等猛将,尽破于白狼山,其后乌桓与汉族混居同化,也可以“滚一边去”。再接着是“肃慎”,这是女真族的始祖,从宋代开始,女真族与汉族不断争锋,金将清兵耳熟能详,当世称为满族,也直接“滚一边去”。于是,仅剩下孤零零的“鲜卑”。

其实,鲜卑原本也可以“滚一边去”,但都“滚”完了,也就缺乏追溯其源的对应版本。白鳝决定用鲜卑来作为东胡“坐标”,探索其神秘起源。如果按照分子人类学的观点,那是一片大混乱。东胡与白种人有一定渊源,但只是藕断丝连那种“联系”;同时与“国产”北极圈人种“苗族”有一定的勾搭;至于东北沿海的“肃慎”,则与矮黑人有明显的关联。矮棕人和矮黑人,其实都是一回事。日本人喜欢说满族和他们一个祖先,就是基于这个缘故。既然无法“正面突破”,我们惟有侧翼出击,引出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堆石记事。

以炎黄子孙为首,东亚大陆多个种族都流行“堆石记事”。东胡的先祖也擅长此道,这是一个相当神异的现象。曾有假说认为这是奔赴东北的中原人士,例如“夫余”的统治者一类,将“堆石”传授给东胡人。然而,思维定势很难逆转,堆放石头的记事方式,仅仅适用于抽象思维,别说当年智力相对低下的东胡人,即使是今天,我给各位一大堆石头,让你通过堆砌码叠来“写日记”,你恐怕也会不知所措。中原已有成熟的汉字系统,为何不教文字,却去教“堆石”?这自然解释不通。

堆石记事这种手段,在陆地出现的几率太少,脱海登陆过久的种族,并无这种“文明”。为什么要堆石?刻石不行吗?刻不了石块就刻木片,这样多轻松。在陆地“堆石”其实相当痛苦,所用的石块太小不行,风吹雨打、飞禽走兽会破坏你的“日记簿”;石块太大当然也不行,就算可以召集全族人来搬,但也无法垒得更高……凡此种种,证明最原始的“堆石”思维是出自浅海种族——堆放在海底的“日记簿”,初衷是记录鱼汛地点,或者虾蟹“狩猎场”,之后逐渐产生记事功能。可以设想以下场景:两名雌性海人在争论,其中一名海人说:你欠我八只龙虾三只梭子蟹!另一名海人摇头:不,是八只梭子蟹三只龙虾!不信?潜入海底察看“日记簿”!于是两位“三八”,立刻潜水求证。海底堆石简单易行,细小石头由于密度较大,堆放海底也不容易移位;即使是巨型大石,基于海水浮力,一个人也可以轻松对付。

至此,我们借助“堆石记事”这种海洋习惯,继而展开“想象之翅”,对现代人的起源作一个大体的规划。新生代第四纪,地球上生存的人类,首先是以非洲黑人为代表的“陆生族裔”,此外便是散布海洋的“海生族裔”。由于海人生活在不同的纬度,根据“遗传漂变”的原则,体型分别有大有小,基本规则是寒冷海域身材高壮,热带种族相对纤巧,他们均属于共同的祖先。控制身高的基因属于调控型基因,相对比较活跃,受到气候的熏陶,也被食物“加成”。人类适应环境变换体形的潜力极大,当今世上,中国南方的华人移民到北美或者北欧,总之是靠近北极圈的地区,只需要两三代人的工夫,即可增高十余公分,增肥几十公斤,虽然仍是黑头发黑眼珠,但体形与当地居民已经惟妙惟肖,都象一只“北极熊”……

按照这部长篇的语法,“北极熊”的比喻实属褒义。高大白净的人,才堪当“白熊”这个称誉,至于又矮又黑的矮黑人,你绝对无法将他们与白熊挂钩。本文曾经提出“非一登论”,认为非洲大陆是早期海人唯一的登陆地点,但到了后期,登陆地点不再局限于非洲,而是遍布全世界。

欧亚大陆最早脱海登陆的前辈,无疑就是热带矮黑人,其中一支由于残酷的竞争,演变成食人族,后代即为日本人以及南亚海岛的“猎头族”。《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注意这里的“人”,其实是指“海人”,他们登陆之初都是善良一族,后期变成食人族只是“习相远”。

参考中国地质史“大理亚冰期”(距今1.65~11万年前),十万年之间穿插五次强冷时期,一般称“副冰期”,中间相对温暖时段,则称“副间冰期”。矮黑人登陆时间,距今约10万年前,即第一次“副间冰期”,这一个时间点,符合分子人类学的论断。在此之后的“副间冰期”,气候变暖,大地复苏,扶老携幼,登陆谋生,正是温带的海生族裔——身形比矮黑人显得“高大威猛”。假如以浪漫主义的演绎,可视之为“伏羲、女娲”两兄妹统率的子民……

插一句题外话:海水最冷就是零度,处于“副冰期”即强冷时期的北方,陆地上是零下几十度。冰天雪地的阶段,仓促上岸等于自杀。现代人过于温室化,认为呆在水中必定冷,其实是一种“想当然”的误解。

智慧人类的“母亲”这一荣誉,原本仅仅属于女娲,但在女娲登陆之前的“副间冰期”,已有海人率先登陆东亚。至此,我们隆重推出传说中的“伏羲”。神话故事里,伏羲与女娲原是兄妹,为了繁衍后代无奈结为夫妻。由此得知,伏羲与女娲血脉相近,系出同源。这一对兄妹,可视为遍布世界的浅海族裔,他们属于最后生活在海洋的人类。率先登陆是作为“兄长”的伏羲,欧亚大陆都能寻觅到他的踪影:在巴比伦,伏羲被称为“马杜克”,力劈咸水鳄成为守护神;在埃及则被称为“努”,带领人类成为陆地生物;至于在欧洲,情形稍微复杂一些,创造希腊文明的是“希腊女娲”——雅典娜,但早期登陆的还是“希腊伏羲”——被誉为“盗火贼”的普罗米修斯。

为什么史前人类懂得用火?这是世纪之谜。纯陆生动物相当畏惧看似能毁灭一切的“火”,更勿论使用。海洋自然是烧不着的,“火”在海人眼中不构成威胁。勇于使用火,是海人的标志。女娲与伏羲虽然都是现代人祖先,但其中也有典型的差异。女娲既然是妹妹,因此她是镶嵌现代人的最后一环,一定要拖到最后一次第四纪大冰期结束,才离开浅海,因为登陆太晚,所以她们男性稀缺,可以认定“中国女娲”正是“黄帝”的直系祖先。按照本文的叙事风格,女娲就是黄帝的妈妈。至于遍及世界的“伏羲系”则让人不忍下笔描述,由于他们登陆时间太长,所以是男人过剩,因此“谋杀男人”成了他们的主要特征。英国的“巨石阵”如是,“东胡”也不遑多让。

东胡系统里,靠近东海岸的“肃慎”,属于“伏羲系”与矮黑人的混血后裔。矮黑人拥有更领先的陆地生存技巧,中国台湾千余年前的山林深处,依然生活着纯种的矮黑人,身材矮小,但热情可爱,台湾的原始民族,均受到矮黑人关于生存技能方面的指导。距今10万年前,矮黑人遍布东南亚海岛及近海山林,几万年过去,随着地球变暖,逐渐被北迁移。东北海岸的原住民,无疑就是“中国矮黑人”,他们引诱“伏羲系”登陆容易理解。与“肃慎”比较,鲜卑与乌桓的祖先处于西面,贴近渤海湾,海生基因占据上风,品种更纯粹一些,所以这一侧的“东胡”,几万年来,仍固守着典型的海人恶俗。

对于海生人类而言,久居陆地之后,“男性太多”是难以忍受的一件事,英国的“巨石阵”正是以男性作为祭祀牺牲品。东胡部落缓慢地向着“文明”进展,直至中原西汉年代,仍保留“母贵父贱”风俗——部落内的大事,除战争之外,一切由妇女说了算。更恐怖的习俗是“贵少贱老”。少年杀父兄,并不算有罪,只要你不加害母亲,皆因母亲有传宗接代的荣誉;而父兄既已为“种”,杀之不算可惜,所以无人过问。

幸好同属“伏羲系”的炎帝部落,并没有遗传这样的传统。否则,男同胞们难免一身冷汗。炎帝为什么与别不同?因为炎帝的祖先除了“伏羲系”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支先辈,他们属于较早登陆的“中国盗火贼”,习惯使用火,因此被称为“燧人氏”。古时称“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三皇血统构成了炎帝支系——属于中华民族的“父系”,最终携手黄帝支系,创造出“炎黄子孙”这一个光辉民族。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大部分与炎帝有瓜葛。越南人也奉“炎帝”为始祖,参照Y染色体,越南人是典型的“炎帝”与南亚矮黑人的融合产品。至于与汉族关系密切的臧族,则是燧人氏后裔与炎黄子孙的“第二期”组合——古羌人。汉臧文化一脉相承,但在分子人类学研究中却是一片迷雾,其原因是后期古羌人融入了南亚矮黑人血统,即以古羌人为文化主体,矮黑人为“农奴”,共同演化出现代藏族。

论述至此,中华民族的大型构图终于完成,无论哪一个学科,都可在此构图找到对应的答案。回过头说属于“东胡”的鲜卑,由于他们具有“少年杀父兄”的传统,因此李世民联合长孙无忌与尉迟恭,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兄长李建成等,并不构成“罪孽”。之后再派尉迟恭披甲持矛,直入皇宫威胁父皇李渊……这种种行为,彰显东胡血统的遗风。或者有疑问,秦王麾下名将如云,担当重任的为何不是秦琼、程咬金?因为他们是纯种汉族。反观尉迟恭的先祖在北魏拓跋部,属于鲜卑后裔;长孙无忌更是名门之后,标准的鲜卑皇族。东胡传统杀父兄无过错,所以李渊也相当畏惧,因此索性传位给李世民,退而求次做“太上皇”。

以上的“历史说法”纯属调侃,无意为李世民开脱。现实里全赖白鳝的协助,将鲜卑重新归入中华民族以及东亚血统,确实大快人心。白鳝却淡淡一笑:“我才不关心鲜卑的起源……”我愣了一下,正要发问,她继续说:“我的妈妈又不姓李……”话锋一转,她低声说道:“我更关心的是……起源!”由于瞬间的分神,我没有听清楚是什么东西,是人还是动物?是一个种族还是一种神兽?如果这是难以解开的谜底,无疑令人深感遗憾,错过了恐怕就一生错过……幸好,这只是短暂的“谜”,欲知详情,请关注第四十一章。


【关键词:东胡起源、神话传说、堆石记事、盗火贼、贵少贱老】

跋语:
子曰:四十而不惑。本文直到四十章,终于勾画了大致的“宏图”。从第四十一章开始,进入一段“迷途难返”的歧路……朋友可能会问:那么严重,究竟是什么路?
——当你离开家门,无论开车还是步行,都要经过什么路?你肯定不会猜错……是的,就是“马路”。
这部鸿篇钜制,原本是“人源探索”,一不小心踏入“马源探索”,惟有将错就错,畅快走一趟“马路”,希望能有意外收获。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1-10-11 10:43:38 +0800 CST  
@里福特汉子 403楼 2012-05-27 11:59:00
虽然楼主有些啰嗦 打岔技能全开
但毕竟想法很有意思
别三天两头弃楼
不带这么玩的%>_<%
-----------------------------
哈哈,谢谢你的赞誉。

我唯一想说自己的就是:打岔技能全开

其实本文还未真正细改,看不惯的地方,请帮忙指点一下,让我有机会改善它。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3-03-22 11:00:30 +0800 CST  
《人类,并非地球生物进化而成》2013年新版《人类进化史略·波澜壮阔逆天旌》卷二

第五十三章、恐耳彪悍而凌驾万物


人类眼睛特色明显,导致“白目目”与“彩目目”的分类提案横空出世。然而,天下众生一律不以为然,认为无论白目、彩目,均系自然界可以容忍的变异;人类特立独行的缘故,始作俑者是一双耳朵。资深动物竞相发言:“人”这一个另类,虽与猿猴十分酷似,却凭着两只凌驾万物的耳朵,在生态竞争中脱颖而出……动物界“安理会”经过紧急磋商,达成一致方案:人类与灵长目的基因吻合度极高,单独列为一目并不现实;因此在灵长目内特设一个小目,命名拟定为:恐耳小目。

“恐”字代表敬畏,包含了特殊含意。一亿年前,压制哺乳类的地球主宰,名叫恐龙;一亿年后,一种恐耳小怪兽,接替其统治地位。人类欣然接受分类提案,私底下更是偷着乐,懒管什么暗藏讥讽,单列于“恐耳小目”,立刻从混沌不堪的分类中挣脱——“人”的定义变得无比清晰:拥有恐耳者,就必定是人;否则,一概“非我族类”。

自此在人类社会,耳朵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红十字会倡导全球各色人种,一律禁止佩带耳环,避免对恐耳造成一丝一毫的伤害。人类载歌载舞,大张旗鼓庆祝独立,黑猩猩顿生被遗弃的感觉,振振有辞提出申诉: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达到98.8%,差别微乎其微!黑猩猩绝对应该追随人类,划入恐耳小目……

面对黑猩猩的“入恐”倡议,人类选择装聋扮哑,秘密组织大量的科学家,针对人类和黑猩猩之间1.2%的分歧,仔细加以对比,不断深入钻研,并由此诞生了一个新型的学科——比较基因组学。

这门缘于黑猩猩的现代科学,借助染色体图谱和序列分析的基础,对已知的DNA结构进行类比,深入了解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继而延伸至物种进化的历程模拟。人类与黑猩猩的DNA测序均已完成,搜寻两者之间差别明显的基因,与耳朵、听力密切相关。经估算在距今250万年前,人类耳朵在进化中涌现巨变,恐耳初步雕塑完成,其后不断加以完善,成为当今人类的显著特征。表面看来,这仅仅是指人耳构造、听觉能力进化得出类拔萃,相比黑猩猩更为先进,并能够将这种变异优势传递至下一代。然而,环顾动物界,人类的听觉并没有值得骄傲之处,耳朵缘何成为恐耳?这或许隐藏了更深层次的原理,亟待探索。

毋庸讳言,人类对黑猩猩这个“兄弟”早有不满,黑猩猩无疑是灵长目内最厚颜无耻、最滥交的物种——当然这类指责,只是基于人类社会的伦理观念,放在自然界的角度显得毫无道理。深入追究,人类无疑是在吃醋。黑猩猩的某些特定智商,例如“图像记忆”高人一筹,况且黑猩猩还是自然界公认的灵长目“正进化冠军”。

在纯生物的角度,人类并非灵长目翘楚,雄壮的大猩猩也无法染指桂冠。科学家指出:进化历程里,但凡对生物体倾向于有益的突变,定义为“正选择”。倘若基因实施“正选择”的次数越多,无疑就更适应生存环境。人类作为万物之灵,一直以为自己才是当之无愧的首冠,但通过DNA比较测定,发现黑猩猩经历正选择的基因,比人类还多三分之一!其遥遥领先的势态,让人类望尘莫及。

——是可忍、孰不可忍!决不能让黑猩猩得逞,恐耳小目绝不可以给这个家伙留下位置!否则,万物之灵的地位堪虞。事实上,人类相当彷徨,听觉平庸的恐耳,被裁定具有“反构造”的嫌疑,它的玄妙何在?既然学术界定义的正选择,是以陆地为“生存模版”;那么,将人类演化环境置换成海洋,釜底抽薪之计,是否可以维护“恐耳人”的声誉?

本文首倡的海洋理论,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全世界注目的这条“草”,能否起到扭转乾坤的决定性意义?让我们拭目以待。

单纯从形态学或者美学的角度探讨,恐耳似乎属于正选择,至少人类耳廓比起黑猩猩丑陋的耳壳,形态上高出不止一个档次;但在生理学家眼中,耳朵却是典型的“反构造”,人类听觉平平无奇——进化论在此显得自相矛盾。无奈之下,惟有暂时遗忘学科之间的分歧,平心静气探讨,提出最显浅的问题:人类与黑猩猩的最大区别究竟在哪里?假如你不是一名科学家,不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恐怕一定会冲口而出:黑猩猩不会说话!确实如此,语言是人类智慧提升的关键,也是社会化的先决条件;由于我们掌握了语言,所以我们是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

曾经科学家坚决认为:只要给予黑猩猩一定的“帮助”,它们就可以开口说话。这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几乎被认定为真理的推论。当时即使是著名科学家,也无法免俗。他们相继指出:黑猩猩如果在初生期,处于与人类婴儿相同的语言环境里,接受和人类婴幼儿一样的口语熏陶和训练,反复的语音刺激,不断形成模仿冲动,它的神经和口腔肌肉便会像人一样,得到拉伸和培育。语言能力的基础形成,潜能若再深度开发,黑猩猩就能运用语言,像人类一般发表演讲。

上述是基于人猩构造类似而虚拟的“童话”,广泛传播,幻变成进化论的基石。时至今日,我们才如梦初醒,得知“黑猩猩说话”纯属幻想,可谓相当典型的谬论。科学当然会错,否则,就不是科学。今天我们通过物理生物学、比较发生学等联合探索,获悉黑猩猩至少在几个方面,不具备说话的基础。但由于本章主旨锁定恐耳,因此搁置其它有力证据,单纯针对两只耳朵,冀望一针见血。

追忆一亿年前,达到一定高度的爬行类,我们称之为恐龙;依此而论,只有达到相当高度的耳朵,才有资格称为恐耳。语言是人类标志,人耳和语言是否渊源深厚?我们放弃一切明星学科,遵从最简单的原理,通过“耳、语”实施奇袭——

现代人习惯“聋哑”联称,已是约定俗成的词汇。为什么凡聋必哑?为什么聋哑“孪生”?实际上,聋、哑是两回事。“聋”指失聪,即耳朵的听力丧失。“哑”的情形相对复杂,无法发声当然也是哑巴,但并非常规意义的“哑”;惯常所说的“哑”,是指语言功能丧失,可以模仿黑猩猩“咿呀”发声但无法说话。假如患者先天性失聪,自然听不到父母的语音,这一辈子肯定就是聋哑人。凡聋必哑,绝无例外。聋哑联动的案例,揭示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先决条件,不可或缺。

地球芸芸众生当中,精细化语言为人类独有,这是一种可被同类模仿的“声波密码”,由耳朵接收并传送至脑部解密。假如耳朵听不见,等于密码无法接收,自然谈不上“破译”,更无法模仿和互动。婴儿牙牙学语的日子,正是潜心钻研,谋求破译密码的过程。及后“言语中枢”破土动工,声音与信息建立“默契式联系”,日积月累矫错,最终巩固完善。因此,先天失聪者就算智力正常,也难以“凭空”掌握发音。人类语言绝对是一种先天本能,但必须经历“后天研习”。黑猩猩非我族类,退一万步说,就算它具备了“说”的基础,假定其口腔、舌头、声带、吸气抑制……全部准备就绪,但耳朵与人类的构造迥异,也必定无法实施开口说话这样的精湛技艺。

人猩之间的基因差异甚微,耳朵与听力成为当中关键。生物体由蛋白质构成,各种器官的蛋白质建设蓝图,均由DNA掌握。人类的独特基因创造了恐耳,从内至外的蛋白质组构程式、调控机制,与黑猩猩完全不是一码事。原本人类的精致耳廓,已令黑猩猩高呼“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但在“基因魔术棒”指挥之下,彻底将黑猩猩击溃的还是——内耳。

恐耳划分成外耳、中耳、内耳,独具特色的外耳和中耳,原本也是“海人说”的有力证据。然而,海人之所以是海人,首要条件必须是人!大海也曾培养出海牛、海豹、海狗……带个“海”字,算不上奇迹,不值得惊讶。所以,塑造“人”这种至尊生命的内耳,重要性无出其右。在内耳映衬之下,拥有神奇构造的外耳和中耳,也显得轻如鸿毛……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3-03-22 11:13:36 +0800 CST  
@传说中的雪焰 2011-07-14 17:31:04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第二十九章、武侠传奇之玉树临风
......
-----------------------------
@fcxj85 409楼 2012-07-16 15:26:48
哪一种运动需要长而有力的下肢?
答:足球!
LZ写的太幽默了,我忍不住加点料...
-----------------------------
哈哈,我最初确实是这样写的。

足球是我的最爱,同时也是海人后裔才有机会事实的绝技。

平凡动物没有长腿,也缺乏长腿的“模拟定位”、“延时定位”的卓越功能。如果我们不是源自大海,根本连球都踢不中,哪还可以踢出弧线球、落叶球?那是基于脚腕的超凡控制力,
楼主 传说中的雪焰  发布于 2013-03-22 11:18:02 +0800 CST  

楼主:传说中的雪焰

字数:197162

发表时间:2011-05-21 1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2 06:04:43 +0800 CST

评论数:45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