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间兴亡过手----郑国霸业兴衰录

@风姿物语2019 2020-08-10 10:56:01
今日巡山,楼主此文很有价值,希望楼主再接再厉,写好此文,楼主必定青史留名!
-----------------------------


不敢不敢,码字之徒,何敢妄称青史留名。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0 12:15:31 +0800 CST  
发了三遍了,都莫名消失,咋回事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0 16:16:38 +0800 CST  
再发一遍,希望这回不要玩消失

~~~~~~~~~~~~~~~~~~~~~~~~~~~~~~~~~~~~~~~~~~~~~~~~~~~~~~~~~~~~~~~~~~~~~~~~~~~~~~~~~~~~~~~~~~~~~~~~~~~~~~~~~~~~~~~~

68




鲁庄公本来想着不看僧面看佛面,自己这么个江湖地位,宋国人不会不给面子的。可谁知道,宋国方面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从此音信全无。但是郑国那边反馈的消息却是,宋国前来催债的使者络绎不绝,比原来来的还勤,完全没有把鲁国人的居中斡旋放在眼里。于是古道热肠的鲁庄公再次向宋庄公发起了邀请,在龟地再次举行两国双边会谈。

如果说上一次鲁宋盟会,宋庄公多少还是有一点儿期待,那么这一次盟会,就一点儿期待都没有了。鲁庄公想要说什么,宋庄公猜都能猜出来。于是,令鲁庄公没有想到的是,宋庄公在此次会晤中的答复堪称监督粗暴。宋庄公当场拒绝了鲁国世界和平的倡议,并且相当不客气的表示,这个事情是宋国和郑国之间的事情,请不相关的人等不要多管闲事。

一场以世界和平为名义的盟会不欢而散。

面子,对于混迹江湖的老炮儿来说,那是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安身立命之物。于是鲁庄公对于宋国的这种不给面子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必须要教训一下这个给脸不要脸的宋庄公。于是鲁国当即就知会郑国,在武父结盟。盟会之后,鲁郑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合兵伐宋。

公元前700年的这个冬天,是不平凡的冬天。郑国和宋国之间的债务纠纷,由于郑国引入第三方势力的介入,很快就像推到了多米诺骨牌一样,在中原大地上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一开始是郑国和鲁国联合起来打宋国,不久中原诸国根据自己的战略利益,哗啦啦的纷纷选边站队,形成了以齐国、南燕国、卫国和宋国的东方诸侯联盟,对阵郑国、鲁国、纪国西方诸侯联盟的世界大战的态势。很短的时间内,一场世界大战如箭在弦,不可遏制。

东周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参战的国家和人数最多的一场大混战即将开打。

东西两大阵营在公元前699年春寒料峭的中原大地上调兵遣将,我们来介绍一下现在随着郑国霸权的丧失,所引起的中原大地上的政治格局的变化。

如果我们翻开地图,可以看到春秋时代中原地区从西到东依次排列着当时华夏地区最重要的四个国家,郑国、宋国、鲁国和齐国。这四个国家两两接壤,形成了一个政治博弈和武力冲突的链条。当年在郑庄公的领导下,郑国的铁血军团跃马中原所向披靡。出于国家战略的选择,在郑庄公的倡导之下,齐僖公与遥远的郑国结成了紧密的东西联盟。不久,通过齐僖公作为中间人,鲁国也被郑庄公拉近了同盟,并且在后来的与郑国的军事行动中捞到了不少的好处。对于郑国来说,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鲁国这个盟友是天然的,因此重要性也是最高的。如果能够将鲁国发展为全天候的战略同盟,郑国可以直接对宿敌宋国形成两个方向上的打压。这从后来的“祊易许田”等一系列事件就能看出郑国的这种厚此薄彼,作为中间人的齐国的重要性不断下降
就像一个男孩看上了一个美女,但是这个美女十分的高冷,多次明确拒绝了这个男孩的表白。男孩转变策略,对美女的闺蜜大献殷勤,隔三差五的送些小礼物沟通感情。闺蜜在男孩的糖衣炮弹攻势下,很快和男孩打得一团火热,甚至感觉男孩在追求自己。有了闺蜜的神助攻,男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入了美女的生活。一来二去,美女跟男孩的接触不断增多,于是也就产生了好感。到了这个时候,男孩大功告成,但是由于某种误解,闺蜜产生了心里的落差,原来自己辛苦一场是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现在齐僖公就在这种关系中扮演了闺蜜的角色,最终他也意识到郑国人这种心态的变化。只不过当时郑国国力蒸蒸日上,维持这种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是必要的。如今,进入后庄公时代的郑国疲态尽显,郑国的联盟也大不如前,于是齐僖公便自然而然的重新调整了对外的战略。同时,齐国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如果能够联合宋国,对抗郑鲁联盟,齐国就有机会将触角伸向中原地区,成为新一代的中原主导力量。

到这里,前面齐僖公面对前来聘问的郑国使者表现的异乎寻常的愤怒就有了合理的解释,齐国面对逐渐衰弱的郑国,就表现出见了怂人就压不住火的一面了。而鲁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强化与郑国的同盟关系,共同打压宋国,阻止其与身边的齐国有所呼应。所以,鲁国积极的为了郑国的利益不辞劳苦的多次主动斡旋,并不是因为所谓的江湖道义和古道热肠,其实是为给自己减压。政治场面或者外交场合上许多冠冕堂皇或者荒诞不经的理由,都是为了掩盖真实企图的借口罢了。

一场大战渐渐拉开了帷幕,中原政治格局的大洗牌即将开始。

鲁国顺便也拉上了多年来饱受齐国侵扰的南燕国,郑、鲁、南燕三国完成了军队的集结,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宋国的国都睢阳。要账没要来,反而让人家打上门来,宋庄公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事情玩大了,于是一方面派南宫长万率军抵挡,另一方面派出公子游前往齐国请求援助。几个月之前还信誓旦旦的表示一定要出兵讨伐郑国的齐僖公,现在面对前来求援的宋使公子游,眉头紧锁的表示自己的难处。

公子游说,“大王,现在郑国罔顾我国拥立其继位的恩情,非但不表示感激之情,反而伙同鲁国悍然对我国发动攻击。现在两国兵临城下,请大王一定要救宋国于危难之际。”

齐僖公眉头一皱,一脸便秘的表情,说到:
“寡人前段时间缺失说过要攻打郑国的话,但是不巧的是,我最近正在厉兵秣马,准备解决我国的宿敌纪国。这个纪国之仇是齐国历代的世仇,先王当年就曾执寡人手,命寡人一定要灭了纪国。”

公子游说,“方今两国大军压境,不日就会对睢阳造成威胁,还请大王出手拯救宋国,我国必将感念挽救倒悬之恩。”

对于战局的严峻,齐僖公似乎能够体会到,思虑良久说道:“灭纪之战已经箭在弦上,宋国的危局也不容耽误了。这样吧,回去跟宋公说一声,请宋公再支持几日,一旦齐国攻下纪国,就去救援宋国。”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0 16:31:42 +0800 CST  







插一个百度的春秋诸侯图,请忽略秦晋楚等国,彼时这些国家还在努力的完成区域整合,跟各种戎和狄撕逼,无暇中原事物。

中原几个小国转着圈形成威胁,犬牙交错,动一发而动全身。、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0 16:45:56 +0800 CST  
郑国和齐国通过石门之盟确定了同盟关系

春秋小霸之态势可谓一时无两

卫宋许陈蔡这些国家抱起团来虽然挺唬人

但是有石门之盟,谁敢动郑国,齐国就在背后捅黑刀子。

郑庄公确实眼光有够毒辣。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0 17:18:59 +0800 CST  
额滴神,发的帖子又没了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1 17:17:20 +0800 CST  
~~~~~~~~~~~~~~~~~~~~~~~~~~~~~~~~~~~~~~~~~~~~~~~~~~~~~~~~~~~~~~~~~~~~~~~~~~~~~~~~~~~~~~~~~~~~~~~~~~~~~~~~~~~~~~~~~~~~~~~```


69






前面我们介绍过,纪国的问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了。

就像前面提到的从东到西的四国战略博弈的链条,现在的纪国在齐国的东边,使得四国博弈链升级成为五国博弈链。纪、齐、鲁、宋、郑,这五个国家的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的平衡,只要其中一点被打破,整个链条都将发生激烈的动荡。如果在战略平衡的状态下,齐国是不敢悍然发动对纪的战争的。

前面我们说过齐僖公八世祖的时候跟纪国的宿仇,算起来这是一本两百多年的陈年老账了。固然这里有真实的国仇家恨,但是放在胶东半岛的地缘政治的战略格局上看,就能看出齐僖公早不报仇晚不报仇,偏偏挑这个节骨眼儿上兴兵伐纪,多少有些怪异。而齐鲁大地上这么多年形成的战略平衡,齐国尽管对纪国占尽优势,但始终无法放手一搏将其吞下的原因是,纪国的背后有同等体量的鲁国的鼎力支持。也就是说,如果有鲁国在,齐国是不敢全力攻打纪国的。现在由于鲁国为郑国出头合兵一处攻打宋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无法全力支持纪国,于是在确认了鲁国军队的动向之后,齐僖公下令启动征伐纪国的战车。这一切都是政坛老司机齐僖公漂亮的组合拳,从一开始怒斥郑国使臣,到后来跟宋国公子游谈条件,一步一步将水搅浑,从而使齐国能够从中渔利。

出兵纪国,毫无疑问是一着好棋。因为纪国是山东半岛的枢纽,齐鲁两国的必争之地,所以打纪国,鲁国必救。而且,从另一方面,也会使宋国所承受的压力有所缓解,堪称一箭双雕。

果然,鲁国在得知了齐国联合其附庸南燕正在大军压境大举进攻纪国的时候,迅速放弃了对宋国的围攻,前来救援纪国。而宋国之围,得到了彻底的缓解。

齐襄公这一着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攻其必救。百年之后的战国时代,魏国攻赵国都邯郸,围城之下的赵国无奈向齐国求救,齐国没有劳师袭远去救援赵国,而是大兵出动攻打魏国。魏国本土受到攻击,在外野战的魏军只好回援,赵国解了围,而且齐军在桂陵设伏大败魏军,魏军主将庞涓被杀,自此魏国一蹶不振,退出争霸。这一战在历史上叫做桂陵之战,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成语围魏救赵。其实,齐襄公在春秋时代就主导了一场攻其必救的战役,发明围魏救赵的孙膑应该是直接照抄了齐襄公当年的成功战例。

于是公元前699年,东西两大阵营开打。东边是齐国、南燕国、卫国,西边是郑国、鲁国和纪国,春秋时代战争规模最大的一场群殴马上就要开始了。

但是后来的事实说明,这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儿小的战争。翻看了各种春秋时期的史书,对于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都没有记载,只有《左传》中一句话带过。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三月,葬卫宣公。夏,大水。秋七月。冬十月。
《左传-桓公十三年》

也就是说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从二月开始,三月卫宣公死之前,这场大战就结束了,其过程堪称草草。对于战争的过程没有任何记载,只是记载了战争的结果,“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对于一场牵涉多国的大战来说,没有反复,没有拉锯,似乎两军对垒之后几个回合下来战争就结束了,这多少有些不正常。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以齐国为首的东方军事集团惨败结束。原因是齐国的这些猪队友的神助攻。

我们来分析一下齐国的这些盟友,南燕迫于齐国压力才来参战,跟鲁郑没有任何撕破脸的必要,因此无心恋战,典型的出工不出力。一看势头不好,不久就撤兵回国了。另外一个盟友卫国正在经历政权交替,国内政治斗争形势严峻,所以卫国不久也就撤了。齐国独自对抗三国联军,其结果可想而知,遭遇惨败。

而作为直接引发这场世界大战的宋国,竟然在六个国家大战的时候没有参加,一直到齐国、南燕国和卫国被打败。宋军眼看局势恶化,才出兵为齐国助阵,这个时候真是黄花菜都凉了。等宋国军队赶到战场的时候,连齐国人都收拾残兵败将撤了,正好被得胜的郑、鲁、纪三国联军一顿痛打,又逃了回去。

并且作为战败国,宋国还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光郑国的割地赔款一笔勾销,自己还要给三国奉上大量的财货谷物,堪称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典范。

其怪异之处从一个细节就可以说明,作为引发这场世界大战的宋国,竟然没有参战。

此战以鲁国、郑国、纪国为首的西方军事集团胜利告终,东方强国齐国虽然拉上宋、卫、南燕参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突破西方三国的封锁。齐国虽然在军事力量上占有优势,但无奈盟友太坑,卫、燕两国一触即溃,宋国姗姗来迟。信心满满的齐僖公遭遇这样的败绩,回国之后就抑郁成疾,不久就卧床不起。弥留之际的齐僖公拉着世子吕诸儿的手,只交代了一句话。一定要灭掉纪国。然后就带着满腹的不甘心,撒手西去。

正所谓世事如棋局局新,七国之战的硝烟逐渐散尽之时,中原大地的博弈形势正在发生着变化。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1 23:54:58 +0800 CST  




昨天晚上更新的一段终于没有消失

为了巩固一下疗效

上一张齐鲁纪三国的形势图

齐襄公吕诸儿虽然私生活不太检点

但是毕竟完成了灭纪的国家愿景

当得上一个襄字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2 10:45:51 +0800 CST  
~~~~~~~~~~~~~~~~~~~~~~~~~~~~~~~~~~~~~~~~~~~~~~~~~~~~~~~~~~~~~~~~~~~~~~~~~~~~~~~~~~~~~~~~~~~~~~~~~~~~~~~~~~~~~~~~~~~~~~~~~

70


这场规模浩大的七国之战,表面上看,似乎是以郑国为参战国的西方军事集团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这场胜利背后埋藏着巨大的阴影。

一场大胜掩盖不了的事实是,郑国国力的不断衰弱和周边政治格局的恶化。此战胜利,一方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对方仅齐国算是大国,其余要不是战力渣,要不就是心不在焉。另一方面,作为参战国的郑国已然不是不是战争的主导者,不过是跟在鲁国的后面,唯鲁国的马首是瞻,这已经跟郑国小霸的地位不相符了。这种情况就像,在某一场西方军事集团的军事行动或者哪怕是演习中,作战总指挥是法国或者德国人而不是美国人一样。郑庄公领导下的郑国,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呼风唤雨,都是以老大的姿态颐指气使,何时当过老二跟在别人的后面鼓与呼。现在一个郑国曾经拥立的宋庄公,就能强势介入郑国的政权更迭,并要求郑国赔款割地,不由得让人感慨,今夕何夕。

七国之战结束以后,刚刚涉险度过严重的执政危机,郑厉公立刻找来祭足商议郑国下一步往何处去的问题。

郑厉公满脸愁容的提起了话题,“方今我国虽在大战中获胜,然则周边危机四伏,与齐国开战,先君所经营的郑齐石门之盟已然不存在。而宋国战败,其所主张的割地和赔款虽已一笔勾销,但宋庄公必不会善罢甘休。此事如若筹划失当,必会动摇国本,危及社稷,请问卿士有何妙策?”

祭足思考良久,答道:

“齐国与我国相隔千里,即使关系恶化,也不用过于担心。不过宋国、卫国等国与我国接壤,几天之内大军就可开到新郑城下,实乃肘腋之患。方今之周边事态恶化,只能与鲁国交好,如此则可以抵御宋卫等国之侵扰。非如此,则郑国将永无宁日矣。”

郑厉公说,“如今我国周边危机之深重,乃二十年来未有之危局,如今也只有如此了。寡人将遣使往鲁国,表我国结交之意,何如?”

“此事乃当前最重要之国政,一定要审慎处之。君上不要忘了,当年因为礼仪争序之事,先君曾经联合齐国发动郎之战,大败鲁国。如今出使鲁国,一定要注意卑辞厚礼,方能将郑鲁两国之盟付诸实现。”

郑厉公无奈,也只能唯唯应诺。

于是,为了结交鲁国,郑厉公郑重其事的派出使者,带着满车的财货谷物向着鲁国出发。在鲁国的朝堂之上,郑国使者一方面对鲁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际,维护世界和平的义举表示了感谢;另一方面,向鲁国对于当年郎地之战的事情表示了歉意,请鲁国不再计较郎地之战的仇怨,表示两国应该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且郑国使者还递上郑厉公的亲笔信,相约两国国君不日召开双边盟会。

鲁国作为春秋诸国中著名的老炮儿,笑纳了郑国的礼物。鲁桓公表示两国应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当前的困难时期,对于郎地之战,大度的表示那只是一场误会。是啊,如果鲁国还在意郎地之战的话,这回就不回替郑国出头了。春秋时代一百多年,从初期的将近两百个国家打到战国时期七个国家,两个国家打完架就结盟的事几乎天天发生,一切都是政治利益使然。

于是,第二年春天,郑厉公和鲁桓公在第三国曹国举行盟会,郑鲁两国正式结盟,并共同发布了联合公告。为了趁热打铁,巩固两国的战略同盟关系,郑国再次派出使臣,重申了曹国会盟中确定的两国的结盟关系。几年前还在郎地耀武扬威的郑国,如今竟然卑躬屈膝的讨好起鲁国来,真不是郑厉公贱,实乃国力的衰弱和周边战略环境的恶化使然。

如果说到现在为止,郑国的国势的衰微只是理论层面上的,毕竟郑厉公上台以来就成功挫败了宋国的讹诈,并且取得了一场世界大战的胜利。但是很快,更大的危机接踵而来。就在郑鲁两国确认同盟关系的这一年的冬天,窝了一肚子火的宋国联合齐国、卫国、陈国和蔡国四国讨伐郑国。

这一战,宋国下了血本,宋庄公发誓一定要血洗郑国,一雪前耻。而刚刚即位的齐襄公也是压上了全国之兵,誓要为因战败而病故的老爸齐僖公报仇。可以说,这一次的危机远比一年前因为利益引发的混战要严重的多,战争的诉求很简单,不要钱不要地盘,只要郑国付出代价。郑国赶紧向刚刚结盟的鲁国求援,结果政坛老司机鲁桓公见五国来势汹汹,恐怕打不过,就缩头不吱声了。

没有了外援,那就只能靠自己了。郑国国内关于主动出击迎敌还是坚守城池,形成了相持不下的两派。刚一上台就面临来犯之敌,郑厉公觉得必须要主动出击。于是召开紧急御前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郑厉公神色凝重的说道,“以宋齐为首的五国发动对我国的侵扰,乃前所未有之危局,寡人决定主动于新郑郊外伏击来犯之敌。”

大将高渠弥认为五国联军来势不可阻挡,应该先避其锋芒,劝说道。

“来犯之敌兵势汹涌,而宋齐两国更是精锐尽出,正面交锋恐怕胜算不大。依下官之见,还是固守坚城,待几日之后师老兵疲,其军必退。”

郑厉公郁闷之极,主政以来连续的几件事情都相当窝囊,满心想着办件漂亮事情确立执政的权威,于是怒斥道:“宋国佬这是欺人太甚,寡人登基以来该赔的财货也赔了不少,还这么不依不饶的。这是欺负我郑国无人了。当年先君也曾以面对五国来袭的局面,不也最终取胜么?寡人心意已决,必倾全国之兵击退来犯之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群臣哑然。

祭足劝说道:“宋国为大国,且有齐国等四国兵马,势不可挡,正面迎敌实乃胜算不大。当年五国伐我之时,宋国意图只在公子冯一人,其余诸国国内不稳,因此涉险过关,当今危急非当时所能比。依老夫之拙见,上策为固守坚城以逸待劳,待他们师老兵疲之际便会撤军,决不可轻言决战。如果获胜还好说,如果失利,则恐怕有丧国之下场。”

郑厉公火冒三丈,自己虽然名义上是国君,竟然国政大事都决定不了。气急败坏的说道:“到底你是国君还是我是国君?”

祭足不卑不亢的怼了回去:“当然您是国君,但当年老夫率群臣拥戴您做国君之时,您承诺过朝中大事交付于老夫,老夫需要为君上和先君负责。此事,请恕老夫无法遵命。”

作为郑武公时代就在郑国朝堂上为官的重臣,祭足门生故吏众多。祭足此言一出,满朝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劝不可轻举妄动。郑厉公已经出离愤怒了,但是拿祭足却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好就范。

御前会议结束后,祭足亲自领兵到边界设防,根据联军的动向随机应变的调整,将联军死死的拖住。一个多月下来,联军虽然攻势如虹,但始终无法突破郑国防线。联军总指挥宋庄公见一时之间无法突破,利用己方人多的优势,下令分兵多路向新郑进发。这一招果然奏效,郑军被多头作战的联军搞得自顾不暇,终于一路联军攻破了新郑的渠门。

祭足听说新郑危急,安排好布防之后,急忙率领精兵回援。此时,一路宋军已经用火攻烧掉了渠门,前锋冲进了新郑。此时,郑国军队在高渠弥的带领下收缩进皇宫进行防御,宋军久攻不下,担心后路有失,遂拆了郑国祖庙的椽子作为战利品带回了宋国。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4 17:21:34 +0800 CST  
在天涯发帖子一定要备份,昨天发了两段又特么没了

没了!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9 09:46:57 +0800 CST  
再发一遍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19 09:57:30 +0800 CST  
昨天发的又尼玛没了,额~~~~~~~~~~~~~~~~~~~~~~~~~

天涯疯了么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21 09:29:53 +0800 CST  
71

此战虽然表面上看郑国国都都被攻破了,郑国无疑是败了。

无论如何,国都新郑被攻破,这个国家已经称得上国破家亡了。虽然由于祭足作战方略得当,联军骚扰一番而去,郑国损失不大,没有输光家底,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郑国不要说霸业了,连生存下来似乎都变成一种需要付出极大的艰辛才能争取的奢望。而郑庄公主政之时,郑国的战火一直是燃烧在别国的土地上,这样命悬一线是不可能出现的。郑庄公用了二十年的事件,基本上是以一己之力,把郑国这个春秋时代最年轻的诸侯国的影响力提升到同时代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是这波澜壮阔的霸业,随着郑庄公的离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骤然失去,令人扼腕叹息。

但是无论如何,祭足的老成持重使得郑国保留了立足的基础,并没有一战亡国。但是郑厉公不这么想,他认为就是因为祭足的胆小怕事,才导致曾经雄霸天下的郑国竟然沦落到国门被攻破的境地。太庙的椽子被抢走,这让郑厉公非常没有面子。面子问题只是一方面,更最重要的是,郑厉公觉得自己虽然是郑国的国君,但是处处受制于祭足。自己执政根基不牢,又不得不依靠祭足执政。

现在对于郑庄公来说,他已经进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重用祭足则有君位旁落的可能,而不重用祭足就有亡国的危险。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21 22:37:31 +0800 CST  
郑厉公陷入了长久的左右为难的选择中,他在等待一个机会,让他坚定而决绝的做出选择,那是一个能够让他将心中的怒火全部倾泻出来的借口。

很快,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

第二年,当年周郑繻葛之战的时候,被郑国军队射中肩膀的周桓王驾崩。郑厉公觉得自己登基以来还没有朝觐过天子,虽然老爸跟周桓王关系闹得比较僵,但那都是上一辈人的事情了。现在天子驾崩,自己作为诸侯去洛邑吊唁一下也是诸侯的本分,另外借此机会去跟其他诸侯见见面,和新的天子搞好关系为以后自己执政根基的稳固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能够和周王室冰释前嫌,那么郑国利用与王室关系正常化的机会,重振郑国国势,那么改善孤立的国际地位就指日可待了。于是,郑厉公计划前去周王室吊唁先王,同时朝觐新立的周王,但是祭足竟然又一次出来阻拦。

“先君与王室的过节并没有过去,紧张关系尚未得到实质性的缓和。况且周王昭告天下的公文并未正式送到郑国,君上您此去恐怕不会受到礼遇,难免自取其辱。”

自郑厉公政变上台以来,这已经是第三次祭足对于他的决策动用否决权了,而且是一票否决。究其原因可能并不是他有什么弑君篡位的野心,而是值此多事之秋,事关国家存亡,不可不慎重。而且作为三朝老臣,祭足也责无旁贷。但是郑厉公并没有这么想,他只是看到祭足在朝野的权势的进一步放大,自己心中越来越感到的惶恐和不安。



郑厉公已经深刻的感觉到,祭足的存在已经成为自己的障碍。他开始反思,从自己登基以来的所有重大事项,自己没有决策的权力,处处都在受到祭足的掣肘。在不久前宋国主导的五国伐郑中,就是由于祭足的保守策略,才使得宋国攻破国门,连祖庙都被拆了。郑厉公觉得这种耻辱已经无以复加了,而且祭足还在处处与自己为难。

是可忍孰不可忍。郑厉公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权衡,他已经想明白了,如果不能保有自己的绝对权力,那么失去权力和失去国家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自己的君位也是通过发动政变从哥哥手中抢过来的,再失去也没有什么好惋惜的,大不了就是再去做一个流亡的公子。就像南朝梁武帝萧衍面对健康城破大势已去之时,慨叹的那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一样。

郑厉公和千年之后的梁武帝的想法竟然如此的一致。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21 22:37:53 +0800 CST  
~~~ 72 ~~~~


郑厉公已经动了杀心了,但是祭足在郑国朝廷经营多年,各种眼线和门生故吏遍布朝堂之上,其对于朝野的控制能力远远超过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国君,如果明火执仗的对着干的,那简直是自取其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所以,郑厉公需要一个可靠的帮手,一个绝对对自己忠心的帮手。郑厉公没有考虑多久,就想到了一个绝对可靠的人选,这就是自己的表哥雍纠。当年与祭足相约拥立自己为君的时候,宋庄公强迫雍纠娶祭足的女儿为妻,一方面是用血缘关系实现紧密捆绑,另一方面也是达到监视和监控祭足的作用。于是当郑厉公大功告成之后,拜祭足为卿士,而雍纠则为右卿士,为郑国朝臣中仅次于祭足的第二号人物。而这场婚姻,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夫妻之间都没有什么感情,更不要说翁婿之间了。而对于郑厉公来说,雍纠却是货真价实的表哥,血浓于水。凭借雍纠在朝堂上的位置和与祭足的关系,直接屏蔽一众卫士而接近祭足干些不足与外人道的事情是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郑厉公假托叙旧,差人把雍纠找来,约在后花园中。一番虚头巴脑的嘘寒问暖之后,郑厉公看到园中群鸟嬉戏,上下翻飞,若有所思的长叹一声。

雍纠赶忙上前问道:“眼前春光明媚草长莺飞,君上理应心旷神怡才是,不知为何长吁短叹,莫非有何烦心之事么?”

郑厉公目光向上三十度仰望天空,语带哀怨的说道:

“这正是天高任鸟飞,而寡人虽忝为一国之君,却没有一个鸟儿自由,因此郁郁寡欢。”

雍久说,“君上所虑,莫非事关卿士?”

郑厉公若有所思的转头看了一眼雍纠,又是一声长叹。

雍纠上前一步,低声道:“臣闻“臣事君犹子事父”,若君上不把臣作外人,臣愿为君上分忧,虽死而无憾。”

郑厉公看了雍纠一眼,摇了摇头说道,“寡人不是不信任你,只是你是卿士的女婿,此事还是还是从长计议吧。”

雍久说道,“臣下与祭足之女婚姻之事,乃是当年宋庄公强令安排的,纯粹是国事为大无法违抗,并无多少感情可言。祭足作为卿士在朝堂之上几次顶撞君上,臣下也是恶其逆行,早有为君上清君侧的念头了。”

郑厉公大喜过望,说道:“爱卿若能为寡人除掉祭足,寡人一定让你接替他的卿士之位。只是祭足为卿士,位高权重,不知爱卿有何妙计。”

雍纠说,“宋军烧毁渠门,城外民舍也遭涂炭,君上可命人先去加固城门并修葺民舍,再令祭足代表君上前去慰问。臣下设宴相送,席间用鸩酒毒杀之,大事可成。”

郑厉公说,“此事关重大,务必周密安排。”

雍纠跟郑厉公讨论了一天如何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毒杀祭足,回家后看到老婆雍姬的时候,脸上多少有点儿不太自然。雍姬知道今天老公去见郑厉公了,怎么这一回来就神色慌张,这里边肯定有事儿。雍姬打听几句,雍纠死活就是不说,左右而言他指望着能搪塞过去。但是女人的好奇心这个东西可能是与生俱来的,雍姬本来也没想打听,但是雍纠越是紧张兮兮的不愿意说,雍姬就越是感兴趣。于是雍姬展现出了女人柔媚的手段,温上一壶热酒,同时甜言蜜语的招呼着:
“夫君啊,有道是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们夫妻二人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夫君您的事就是妾身的事,事无大小,妾身都应当知晓。”
估计这之前二人夫妻感情一般,雍姬可能也没给过什么好脸。现在雍姬一番温柔攻势之下,雍纠惊异于自己老婆还有这么温婉的一面。特别是喝了几杯米酒的之后,感觉一下子掉进温柔乡,话多了,戒备也放下了。心里想着,郑厉公答应灭了祭足之后,就让自己取代祭足作卿士,那么妻子雍姬也就成了卿士夫人,那也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于是,雍纠最后的防线也被攻破,搂着老婆一番恩爱之后,将和郑厉公谋杀祭足的事情和盘托出。最后,留下一句老婆你就等着享尽荣华吧,就一滩烂泥般的醉倒在雍姬的怀里。

看着倒在自己怀里的雍纠,雍姬却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是应该给父亲通风报信,还是假装不知道让丈夫杀死父亲呢。反复思量之后,连夜跑回了娘家,屏退旁人,拉着母亲的手神色凝重的问出了一句千古之问,老爸重要还是老公重要?

三千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有无数的男朋友和老公在面对这样的死亡逼问,堪称如假包换的千古之问。我和你妈同时掉到河里,你救谁?所不同的是,雍姬问的是老妈,而千年之后提出问题的是女朋友或者老婆。而雍姬的老妈穿越千年,给出了终极的答案。

“傻孩子,这有何可纠结的,老公死了可以改嫁,老爸死了你就没爹了。”

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对话不仅宣布了老公雍纠生命的终结,还留下了一个现在还耳熟能详的成语,人尽可夫。

老妈虽然是无心之言,但是却点醒了迷茫中的女儿,雍姬顿时泪流满面,将雍纠要加害父亲的事情和盘托出。惊恐万分的老妈赶紧把已经就寝的祭足叫起来,添油加醋的告诉了这个惊天的密谋。

尽管老辣如祭足,在得知了厉公和女婿的秘密行动之后,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强压住恐惧,冷笑道,“老夫早就料到他们有如此谋划,你们且不要声张,老夫自有安排。”

祭足把惊魂未定的女儿打发回去,让他好生回去稳住雍纠,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然后另一方面将计就计,开始准备第二天发动先发制人的政变。

第二天,雍纠出现在渠门之下,在他的安排下,宴会已经准备停当,只等祭足莅临。

此时,正在做着升官发财美梦的雍纠不知道,祭足早已把他安排在渠门四周的刀斧手拿下,换成了自己的亲兵。日上三竿之后,祭足率领着群臣姗姗而来,并且对雍纠视而不见,命将士将人将宴中的酒水拿来检验。

检验结果很快出来了,酒水有毒。这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人赃并获,证据确凿。

祭足就开始表演痛心疾首了,“我们这班老臣一心为国,现在君上竟然要害死我们。”

其实祭足带着满朝文武来参加这个莫名其妙的宴会,就是为了拉群臣来给自己做个证人,是郑厉公先不仁的,就不要怪我不义了。在群臣的激愤之下,祭足以三朝元老的身份再次发动政变,下令将女婿雍纠杀死,抛尸池塘边。

紧接着,祭足率领满朝文武和甲士前去朝堂之上,逼宫。

郑厉公正在焦急的等待着雍纠的消息,不想等来的却是暗杀失败的报告。眼见大势已去,郑厉公只好收拾家当带领着亲兵慌忙出逃。跑吧,再不跑自己的命就没了。宋国是不能去了,宋庄公现在恨不得能杀了自己。想了半天,周边的这些大国都让自己得罪遍了,也只能投奔蔡国了,虽然国家小,最起码远日无怨。

公元前697年,成为郑国国君不到三年的公子突,慌不择路的逃到了蔡国,再次成为流亡公子。临行前,公子突把泡在池塘里的雍纠捞起来,放在车上,拉到蔡国埋了。在逃亡的路上,公子突一声长叹,“真是个蠢货,这么重要的计划竟然告诉老婆,死的真是不怨啊!”

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左传》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24 17:20:36 +0800 CST  
@风姿物语2019 2020-08-26 15:29:33
楼主辛苦了,写的不错,
-----------------------------

哈哈,写的不辛苦。
关键天涯老是抽风,让我很辛苦。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27 12:12:43 +0800 CST  
@风姿物语2019 2020-08-30 17:42:43
今日巡山,
-----------------------------
哈哈,大王叫我来巡山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31 15:04:08 +0800 CST  
~~~~73~~~~


郑厉公逃亡到蔡国之后,痛定思痛,深刻的意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意识到抢班夺权这种事情还是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依靠外部力量虽然能迅速取得成效,但是最终会被掣肘。就像公司上市圈钱虽然容易,但是资方进入公司后创始人的股权就会不可避免的被稀释,话语权越来越旁落,最终会被踢出董事会。于是,郑厉公在进入蔡国的第一天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为反攻大陆积极做着准备。而蔡国作为老牌的反郑势力对扶持郑国反对势力兴趣也很大,也给郑厉公大开方面之门。

郑厉公仔细权衡了一番,决定选择栎城作为反攻的突破口。栎城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因相传大禹在此治水而得名。此城在横穿郑国全境的颖水的南岸,是郑国南大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栎城与郑国国都新郑隔河相望,俨然是郑国的一块飞地。当年郑庄公将此城交给他最为倚重的公子元驻守,就是让他为郑国守住腹背之地。而且更重要的是,栎城靠近蔡国,蔡国作为战略支援,就可源源不断的策动对于郑国本土的威胁,一旦战事不顺也可以据守以自保,堪称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完美解决方案。

于是郑厉公利用蔡国和栎城频繁的贸易往来,伪装成商旅,将忠于自己的势力不断渗透入栎城。郑厉公多次托人给栎城守将檀伯带话,想策反檀伯配合自己反动郑国本土,遭到檀伯严词拒绝。于是,郑厉公授意在栎城中的内线,买通檀伯身边人,迅速发动攻势,杀了檀伯,占据了栎城。从此,栎城成为郑国本土的腹背之患,郑厉公也就在栎城扎了下来。

而此时,郑国对于厉公攻占栎城没有立刻做出反制的原因是,再次成为郑国国君的郑昭公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首先,虽然祭足对于上次把他推翻表示歉意,但是裂痕已然形成,两人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开诚布公。其次,首席武将高渠弥害怕自己与郑昭公的宿怨会引发祸端,因此积极筹备着第二手的方案。还有,卫惠公不满郑昭公对于卫国的冷淡,也在找机会转嫁国内矛盾。这些内外交困,使得郑昭公处于各种力量博弈的漩涡的中心,还来不及腾出手来料理栎城危机。

为了能够守住栎城这个反攻郑国的战争策源地,郑厉公积极的在各反郑国家之间东奔西走,争取各国对自己的支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表示支持他的国家中还包括郑厉公的老冤家宋庄公。在郑厉公巧舌如簧的恭维和许诺下,宋庄公决定尽弃前嫌,再帮一次他,因为郑厉公答应如果这一次成功夺位,一定将上次赖掉的补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诚如斯言。于是,在周边反郑势力的干涉之下,郑国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国家分裂的状态。而这种分裂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最终郑厉公熬死了所有的兄弟重新回到郑国的时候这个分裂的状态才告终结,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郑国国力的持续衰落。

在郑厉公的主导之下,公元前697年,宋、卫、蔡三国的大军集结在栎城,一场旨在颠覆郑国现政权,拥立郑厉公回国夺回大位的大战已经如箭在弦了。一代雄主郑庄公辞世不过几年的时间,当年那个纵马中原的霸主之国郑国就成了一个谁都能拿来捏一下的小角色了。郑昭公终于回过神来,让祭足赶紧调兵遣将,将大军集结在栎城和新郑之间的战略要地大陵,采用据城固守的战略,成功的阻挡住了多国联军的进攻。冷兵器时代,如果守方凭借坚固的城池坚守不出,那么攻方除了陷入旷日持久的攻城战之中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尤其是,大陵就卡在栎城和新郑之间,要打通栎城与新郑之间的进军路线,大陵是必须要拔下来的钉子。

现在的多国部队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进攻战事不顺,突袭战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主动权就渐渐的被郑国所掌握。

就在这个时候,打算通过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的卫国,国内先乱了。已经死去的世子伋和公子寿的同情者趁着卫惠公带兵在外,联合卫国的公族共同拥立卫惠公的另一个表哥公子黔牟为卫国国君。公子黔牟虽然也是庶子,但年纪更长,说起来比卫惠公更有资格成为卫国国君。而且公子黔牟有一个更重要的优势,那就是他还是现在周王的驸马,于是向周王汇报之后取得了周天子的授权。

在大陵城下陷入苦战的卫惠公听到了这个消息,不啻为晴天霹雳,当时就吓尿了。想着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矛盾是没错,但是错就错在在这个存亡之际卫惠公不应该自己带着大军出去作战,万一国内出事连回国处置的时间都没有。这不卫惠公刚一走,国内就推举公子黔牟为君,而且其合法性还取得了周天子的认可。卫国是回不去了,走投无路的卫惠公只好带着残兵败将离开战场,往齐国而去投奔他舅舅了。

多国部队苦战日久,人心思变,现在卫国又退出了战斗,剩下的几国只好一拍两散,各自回国。

我们前面说到过,卫惠公的老妈就是那个被公公霸占了的苦命的齐国公主宣姜。齐国齐僖公已经死了,现在齐国国君是他的儿子齐襄公,也就是宣姜的弟弟,这么算下来齐襄公是卫惠公的舅舅。

卫惠公逃亡到齐国之后,齐襄公收留了自己这个落难的外甥,并表示一定要替他主持公道。主持公道不一定是真的,想要通过控制卫国参与中原逐鹿才是真的,于是齐国立刻调整了对卫政策,宣称将讨伐卫国为外甥讨个说法。甚至在一年后,齐国还煞有介事的和鲁国在黄地会盟,一本正经的讨论起攻打卫国的事情来。


现在国际局势本来由于卫国突然政变,使得齐国和鲁国的势力强势接入,卫宋等国无暇对郑再次施压,对于郑国的外部压力骤减。这对于郑国来说本来是一个局势向好的契机,郑昭公完全可以集中力量一举将盘踞在栎城的反政府武装消灭。但是实在不巧的是,郑国又一次发生了政变,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终于死人了。

大将高渠弥公然弑君,郑昭公死了。

这一次政变纯粹是一场个人恩怨,这笔陈年的往事要从郑庄公时代说起。作为郑国崛起的重要见证人和参与者,高渠弥几乎主导了全部的重要战争,在繻葛之战中高渠弥甚至还发明了鱼丽阵,使得郑军防守能力陡增,以非常克制的姿态一举击败周王率领的联军。为了嘉奖高渠弥为郑国崛起做出的杰出贡献,郑庄公想擢升高渠弥为卿士。当时还是世子身份的郑昭公对这个人事变动表达了反对,但是郑庄公并没有听从世子忽的意见,还是把郑国群臣之首卿士的职位给了高渠弥。也许是世子忽表达反对的方式太过激烈,自此以后高渠弥和世子的仇就算是结下了。

此后,高渠弥一直在致力于影响郑庄公,使其废掉世子忽储君身份。要不是祭足对于世子忽的拼死支持,这种努力险些成功。最后,世子忽还是继位郑国国君,成了高渠弥的上司。高渠弥很憋屈,他意识到自己的好日子已经终结了。果然,郑昭公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个人事安排就是,改变老爸崇武抑文的传统,罢免高渠弥的卿士之职,拜祭足为卿士。

但是还没有等郑昭公和高渠弥的矛盾爆发出来,出使宋国的祭足就被宋庄公逼着和流亡的郑厉公合作,推翻了郑昭公政权。但没消停几天就有出意外了。为了摆脱祭足的控制,郑厉公谋划暗杀祭足,不想消息走漏被反杀,自己只能再次踏上流亡的道路。于是在祭足的安排下,郑昭公竟然阴差阳错的复辟了。

高渠弥现在和郑昭公现在的关系已经不是矛盾那么简单了,当年老道的祭足征求群臣对于废昭公立厉公意见的时候,高渠弥可是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表示了支持的。现在郑昭公重新成为国君,如果对当年的事情反攻倒算,那么高渠弥是难逃一死。

高渠弥武将出身,没有兴趣去玩什么运筹帷幄,此人平生最崇拜的就是暴力美学。武夫高渠弥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处境思考了半天,决定采用最为简单直接,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解决目前的生存危机,因为他认为死人是不会给别人穿小鞋的。于是,从郑昭公回国的第一天开始,就积极蓄养死士,准备干一票大事。

就在四国联军退军之后不久,郑昭公举行冬季大典,高渠弥安排死士埋伏在去往祭坛的路上,当着群臣和随行人员的面,弑杀郑昭公。虽然春秋时代到此已经多次出现弑君恶性事件了,但是第一次敢于当着群臣公开弑君的,称得上是性质特别恶劣了。

高渠弥来不及擦掉刀剑上的血迹,率领部众向祭足做了汇报,假托是因守备空虚被呼啸而至的盗贼所杀。不知道沉稳如祭足这样的老江湖面对这样的说辞是何反应,不过就在当天,祭足就代表朝臣与高渠弥一起,请回流亡在外的郑庄公的另外一个儿子公子亹,做了新的郑国国君。

至于祭足对于高渠弥公然弑杀国君的行为有没有做出回应和行动,史书中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一方面,郑昭公依然被做成了熟饭,办了高渠弥,他也活不了了;另一方面,高渠弥作为武官集团的领袖,如果法办,将会导致郑国更加严重的分裂。基于此,我推测作为政坛老司机的祭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大抵也只能做出这样的反应,先隐忍不发,再从长计议。

想来郑忽其人,也真算得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范。

作为一代霸主郑庄公最宠爱的儿子,还是长子,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起点非常高。郑庄公为了历练自己这个最喜欢的儿子,多次把郑国的军队交给他,让他去建功立业。郑忽也不负众望,率领郑国铁骑多次参与诸侯之间的战争,在中原诸国之间声名鹊起。一方面政治资源雄厚,另一方面还特别帅,基本上属于公孙子都那种级别的旷世帅哥。

优点不少,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吹捧的人太多,忘了自己几斤几两了,所以比较自负。

郑忽几次拒绝齐僖公想把公主嫁给他的请求,郑忽不仅几次拒绝,而且用“齐大非偶”这样的成语对于齐僖公老爷子冷嘲热讽。郑庄公也劝自己这个宝贝儿子,你娶了齐女为后,将来齐国就是郑国的血浓于水的姻亲,对巩固日后的执政地位是大有裨益的。政治婚姻么,不必谈什么感情,以后该玩玩一点儿不影响。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郑忽还是听不进去。

天予不取自遗其咎,也许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埋下了他人生悲剧的种子。接着就是虽然顺利继承君位,但几年不到就被祭足率领一帮朝臣赶了下来,逃亡卫国。后来风云际会被第二次推到郑国政坛的前台,但是又被武夫所杀,结局堪称凄凉。

郑昭公的人生悲剧,是郑国命运的写照。

郑庄公死后不到十年时间里,郑国政坛在内部和外部的相互绞杀之中频繁政变,而郑国也从一个号令天下的霸主之国迅速衰败为一个人尽可欺的角色。而郑国所处的天下之枢的地理位置,也让它强盛之时可以成为天下中心,一旦势弱,则必将成为各种力量绞杀的血腥之所。成为春秋时代秩序持续崩塌的集中爆发点。

至此,郑国国势的加速衰败已经无法避免。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8-31 16:30:47 +0800 CST  
~~~ 74 ~~~


春秋的时代到了这个时候,自上而下的王权约束更加羸弱,欲望与沦丧的烈度和影响范围也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各诸侯国之间传染。如果说卫宣公公然霸占儿媳妇引发的公室丑闻,其影响范围还仅限于卫国国内的话,那么后来发生的齐襄公和妹妹的乱伦甚至演变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丑闻。

而郑国作为天下之枢的战略位置,国际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对其产生影响。从这一丑闻后来的发展来看,它不仅进一步撼动了郑国本已危如累卵的形势,甚至深刻的影响了春秋战略格局和历史的发展。

让我们来看一下齐国的这一段桃色丑闻。

当年,齐僖公的世子诸儿和女儿文姜暗通款曲,除了没闹出人命其他该做的都做了。齐僖公得知后大惊失色,赶紧安排准备将文姜嫁出去,免得生出什么事端,影响世子诸儿的政治前途。齐僖公放眼天下,郑国世子郑忽英气逼人兼之政治前途无量,想要把闺女嫁给郑忽。但是两次都被拒绝,郑忽为了断绝齐国人的念想,甚至还发明了一个成语齐大非偶。齐僖公真的是憋了一肚子火,齐国好赖也是个大国,而且自己这个宝贝女儿在春秋时代也算是数一数二的美女,竟然如同拿不出手的破烂货。

正当齐僖公为了闺女的婚姻大事愁容不展的时候,鲁桓公因仰慕文姜的盛世美颜,亲自向齐僖公提出迎娶文姜的请求。齐僖公闻言窃喜,未来的国君哪里比得上现任国君含金量高,当场就答应了,并且定下了婚约。为了赶紧把生米做成熟饭,在齐僖公的安排下,同年秋天,鲁桓公就派出最重量级的权臣公子翚前往齐国迎亲。为了郑重起见,齐僖公甚至亲自将女儿一直送出了齐国国界,之后才远远地看着迎亲的队伍消失在地平线。齐鲁两国是对等的国家,根据周礼,国君嫁女送出国都就好,更不要说一直送到了鲁国境内。就是齐僖公的这种爱女心切的行为,被《左传》白纸黑字的定为“非礼”的行为。

齐侯送姜氏于欢,非礼也。《左传.桓公三年》

也许就是因为新婚之时的这种不合于礼法,成为这段婚姻的凶兆。

两年后,文姜给鲁桓公生了儿子,鲁桓公龙颜大悦,立刻将这个儿子立为世子,同时文姜也被确定为鲁后。至此,结局完美,一切正在朝着王子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生活的路子而去。但是,文姜偏偏觉得欲求不满了,生活的富足让她觉得空虚和无聊,她始终难以割舍那些年和诸儿哥哥那些缠绵和疯狂的时刻,那些刻骨的感觉已经镌刻在灵魂的深处,让她魂牵梦萦,欲罢不能。也许是人永远无法忘记初恋,哪怕是不被礼法和世俗所接受。在遥远的齐国,已经成为齐襄公的诸儿在阅尽后宫佳丽之后,也在无数次的回味着那最初的感觉。

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向周王室请婚,并请求由鲁桓公作证婚人。此时周桓王已经过世,周王室更加捉襟见肘,新继位的周庄王甚至连给老爸下葬的钱都凑不出来,面对齐国主动请婚,简直是求之不得。周庄王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和齐国的联姻,并派出使者请鲁桓公前去齐国主婚。

不知道是不是齐襄公已经派人发来了鸳梦重温的密信,文姜以归宁的名义,要求一同回娘家。归宁这个事情,父母在的话还说得过去,但是现在齐僖公已经过世,齐襄公执政都好几年了,这个时候归宁是不合理法的。鲁国大夫申繻当时就站出来对于王后归宁的合法性表示了质疑。作为周礼唯一官方传承的鲁国国君,鲁桓公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但是也许是因为确实爱老婆,也许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大度,还是同意文姜随行。要说鲁桓公没有一点儿警惕性也是错怪他了,鲁桓公跟文姜已经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夫妻,连儿子都已经被立为储君,标准的老夫老妻了,还能出什么事?

还真就出事了。

要说齐襄公也是一个念旧的情种,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他对于妹妹文姜的感情一点儿都没变。一见到朝思暮想的文姜,就像是沙漠中快要渴死的人看见了绿洲,一发不可收拾,当晚就安排进了寝宫。小别胜新婚,这对野鸳鸯有小十年没见了,于是一番浓情蜜意之后,便发生了不可描述的鱼水之欢。

说好了叙旧的文姜,彻夜未归。

那边清风玉露一相逢的不亦乐乎,这边鲁桓公独自渡过了难熬的一个夜晚。自己老婆本来说出去见个朋友,结果整晚上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还夜不归宿,就算鲁桓公再是老实人,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怀疑。鲁桓公连夜派出鲁国驻齐国的谍报人员打探消息,这才知道自己的这个老婆当年就和自己的哥哥眉来眼去,现在虽然十几年没见,但是再续前缘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齐襄公名义上请鲁桓公来为自己和周公主大婚做主婚人,但是传回来的消息是,周公主跟鲁桓公一样,也是渡过了一个空虚寂寞冷的夜晚。

等到文姜日上三竿后才衣冠不整面容憔悴的出现在鲁桓公面前的时候,事实已经印证了他的猜测,鲁桓公什么都明白了。这是摆明了被带了绿帽子了。面对着怒气冲冲的老公,文姜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能对夜不归宿给出一个完美的解释,索性变被动为主动,先哭个梨花带雨再说。鲁桓公想着身在齐国,而且自己还有主婚人的政治任务在身,家庭纠纷弄不好就能演变成国际政治事件,大吵一顿之后也就隐忍下来。

被戴了绿帽子的鲁桓公同志还真是如假包换的厚道人,他到现在想到的还是怎么把组织上交代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岂不知宫闱之事处理不好,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羞愧难当的文姜一分钟都没有耽误,向她的情郎齐襄公哭诉。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省得自己的妹妹兼情妇在鲁国的日子不好过,齐僖公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让鲁桓公永远的留在齐国。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9-09 11:53:56 +0800 CST  
多少年了,天涯抽风的毛病还是没好。

有病得治,多少大神都因为受不了发的帖子莫名其妙没了离开天涯


心里没点儿逼数么

当年火爆到现象级的天涯现在衰败成这个样子

能不能担得起不思进取四个大字
楼主 子非嘉澍  发布于 2020-09-09 12:01:38 +0800 CST  

楼主:子非嘉澍

字数:177882

发表时间:2019-11-20 18:30:2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07 12:53:42 +0800 CST

评论数:8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