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史说

蜀烈王:古蜀省冷,移居金沙邑,领地岷江以右,鸭子河以南,成都平原中西大部。
连蜀王也要列入划地盘的行列?是的,《诗经》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蜀是不存在的。古蜀王的尊崇彰显于供奉制,即地方向中央按时按量缴纳的税赋。自己的王无有财富和威严在货殖千余年的古蜀地是不可接受的,不论是诸侯还是平民都会觉得是种耻辱,这是中原与古蜀“称王”的一个重要区别;古蜀王是古蜀国大首领,而诸侯相当于各地的头人;
芒城侯:古彝杜氏,辖灌县、郫邑至鸭子河以西,王城以北区域,驻今芒城(都江堰),芒城道;这里是古蜀与西羌的交接之地(冉駹山道、松茂古道);
青衣侯:古羌后裔,辖天全、雅安、荥经、乐山的青衣江流域一带,驻今荥经,笮道(都),后称“严道”,汉之沈黎郡;这算是南丝绸之路上一个比较好的地方;
西充侯:柏氏后裔,辖嘉陵江流域,阆中以南、南充、广安、遂宁一带,驻今西充,嘉陵道;因阆中以北以东賨人已活动多时,为避免冲突故驻地西充;
冉侯:蚕丛后裔,辖茂县、汶川、理县、马尔康一带,驻今茂县叠溪,蚕陵道,后北移为湔氐道,后世汶山郡;自冉氏划地西羌,可面临了不少麻烦,另表;冉氏也算蚕丛部在古蜀地的代表了,蚕丛部另支已经移道氐羌地区(拢地),即后世氐人;
昔阝(音 xi fu)侯:箭鱼柳氏,辖德阳、绵阳大部、北抵剑阁,东临嘉陵江,驻绵竹,梓潼道;这里离祖地湔山也不远,有利于反省吗?
夏候:夏氏后裔,辖广元大部,宁强、旺苍、苍溪、剑阁,驻葭萌,葭萌道;夏后氏自入蜀地搬了两次家一次从三星堆搬到郫邑,二次从郫邑搬到彭州(殷商特使曾居于此),这次则要去葭萌了;
江原侯:玄嚣后裔,岷江左侧,辖崇州大邑全境,新津邛崃浦江,驻今崇州怀远,江原道;这是南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也是玄嚣部的根据地;
南安候:颛顼后裔,辖眉山、资阳、自贡、乐山一带,驻乐山,南安道,盖后世犍为郡北;此地南挨僰地,不太平,但接壤黔地朱提,可相互呼应;
邛候:笃慕阿热(糯部)、笃慕阿卧(恒部)后裔,辖滇东北至安宁河一带,驻西昌安宁河畔,牦牛道,这一支较为富庶,因为产砂金,汉时越嶲郡(孟获的祖地);
滇候:笃慕阿切(武部)、笃慕阿考(乍部)后裔,辖滇北,滇东,滇中,驻滇池抚仙湖石林一带,滇西道;这一支的发展给古蜀古彝长脸不少,后叙;
夜郎侯:笃慕阿克(布部)、笃慕阿齐(默部)后裔,辖毕节,东抵遵义,南挨黔西,西靠六盘水,驻黔西(竹王时代逐渐向东迁徙,牂牁郡)。在蜀王蜀帝时期还是比较辉煌的,但受到来自东面和南面诸多势力的考验,发展过程也是命运多舛,后表;
朱提侯:笃慕后裔一支,古蜀家支祖地堂狼山(洛尼山)一带,建朱提城(古堂狼城)。出土的铜制“堂狼山里手辖印”、“堂狼山里木手印”(统管堂狼印)是古滇国兴盛起来后的事,后文详述!《汉书》载:“堂狼县,因山得名也……刘琳注为 堂狼县 盖其地多螳螂也”,本文认为刘琳所注不确,堂狼山是古彝语对祖地的发音汉释,是为洛尼山,此山是彝族六祖的祖地。

昭化古城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12-24 18:30:27 +0800 CST  
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僰人、僰地和僰国。这是一支在殷商时期表现很突出的但被忽视了的种族。前文有提到过僰人和僚人曾滋扰过成都平原,后被鱼凫王铉鸓打得抱头鼠窜。僰(国)人跟原来的武僰系(见前述)有着一定的渊源,在阿普笃慕北上蜀地的时候掠取了滇东北一带的矿山,随着后来殷商对矿料需求不断加大,僰人凭借此赀势力逐渐壮大,称雄滇东黔西,是为僰侯,号僰国。古蜀国在昭通一带设立朱提侯,对当地的僰人产生了极大的压制和排挤效应,自此僰人(殷商 僰国 僰侯)不得不沿着长江向东南移动,慢慢游居在川南、渝西和黔北一带,僰地与古蜀地积怨由此越来越深。
随着巴荆之地的攻伐和巴人、楚人的迁徙集聚,僰国人员成分便愈发复杂起来。又如《史记•司马相如传》说:“南夷之君,西僰之长”;《主父偃传》引严安上书说:“今欲招南夷,朝夜郎,降羌僰”;《集解》引徐广说:“僰,羌之别种也”;等等皆为谬误之言,本文强烈认为僰人并非羌人种,实乃南中(黔为主)地区土著、巴荆西进长久混合而成,如此后的二百年,这一带逐渐融入了来自汉水中下游与楚国争雄失败的小国如罗,卢等,楚国的强大就是渐渐蚕食或排挤汉水中下游的各个小国而来的,略过不表!
古蜀之所以置南安候于乐山、犍为一带,主要是为了监视和防备僰人,南边主要是朱提侯和夜郎侯自南而北压缩着僰国(宜宾泸州江津以南昭通毕节遵义以北的区域)的空间。在矛盾不可调和的蜀武王吉克时代,也就顺其自然的以武力强行征服了僰地,僰人由此臣服于古蜀地直至蜀帝末期。古蜀氏衰,开明时,复叛,开明王再次南征,后设兵栏于南安,此处略过不表见后文详述。
相对中原偏于一方的古蜀称王对其没有多少影响,周氏正经历着宫廷巨变,纷纷扰扰。周平王宜臼在申侯、晋文侯及郑武公等的帮助下迁都络邑意图振兴周氏,无奈夹在已经势如中天的诸侯中间无力回天。西边被虢公翰拥立为王的姬余臣(幽王之弟)也没闲着,他在河北、山西一带,交好少数民族(犬戎),南盟荆楚,拉拢燕国,东连齐国,西友旧晋,姜还是老的辣姬余臣之举甚得诸侯之心,势力逐渐强大。
约公元前750年,在平王和携王中间左右逢源的晋文侯作出了选择,选边无权无势的周平王,击杀逐渐崛起的携王。晋文侯这样做周平王显然是很高兴的,还做了《文侯之命》以表彰晋文侯姬仇,同时将其叔父姬余臣的谥号“惠王”(诸侯议定)改为“携王”以贬其不正。二王并立结束,西周彻底结束,中原从此进入了周天子为虚诸侯争霸为实的春秋时代!春秋时代不好的是,华夏再次进入混战模式,好的是华夏文明开始了文化复兴(知识下移的好处)。
此期间古蜀国雄踞西南,风头无两,鲸吞吸水,海纳百川,羌人、彝人、濮人、巴人乃至荆楚之人都纷纷慕名而往古蜀地谋食,进一步繁荣了《山海经》里所言之都广之野。古蜀国内的大族封侯于各地,迁族筑府,开荒种地,古蜀国境慢慢的朝着盆地的东部、南部拓展。金沙邑祭地每年春种秋收依旧有大型祭祀,东边望川台既做观测也用作祭祀,祭祀用的天鸡改为了白色大公鸡,不再用文翰(青铜鸡)做“天鸡”。
望川台一直在不断拓宽和加高,逐渐修缮改进,其透露出的建筑结构为由内而外的“回”字形。建在土丘之上的望川台此时长有约80余步,宽60余步,高近三丈,蜀王后渐用作诸侯每年一度的祭天会盟之地。
烈王十年,省冷传位于其子古蜀冷波,任族内大族长,四年后,冬,崩于金沙,谥 蜀烈王。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12-25 18:16:56 +0800 CST  
古蜀冷波,省冷长子,生于前795年,前758年冷波继任第二任蜀王。其身长丈余,天庭方正,眼大有神,高鼻挺直,性坚毅果敢,最大之作为乃固王权迁诸侯,拓四野扩国境。
蜀王冷波上任之初,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先王制定的“散势”分诸侯之策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在古蜀地经营了几百上千年的望族大族,基业都在这里平原上,加之封地偏僻荒凉,一切都得重头开始,根本没有多少族系主动搬迁,时有违背王命之举。故土难离不可强行迁之,大家族的抵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但不迁地,古蜀国又难言拓地发展。
威王元年,迁族之事无有进展,蜀王冷波遂召集诸侯和百官商议计策。议事殿内,诸侯立右侧(无座皆立),食官列左侧,埋首肃立,气氛压抑。威王端坐堂首(有别于中原的席地而坐),大马金刀,神色威严,环视一周后曰:“继先祖之志,谋万民之福,建都立国以开疆拓土。今人多而地狭,乃封侯设官以拓四野。未料阻逆颇盛,尔等可有计议?”诸侯百官皆默言,也不知该如何言也不敢言,气氛压抑沉闷,落针可闻。
几乎每次蜀王问话都要从柏氏开始,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因为此时的大宰就是柏骞。于是冷波转头望着柏骞道:“西充侯,可有良策?”
西充侯柏骞出列作揖,曰:“禀王上,我国诸族居故地时日久矣,苦心经营方有今日,皆有情系,一时无以为弃,可否缓徙之?望我王恩准。”
羌侯姜离(萨巴)出列一揖,接曰:“王上,故土难舍乃人之常情,望假时日缓徙,望我王怜之!”
冷波环顾众人,神色颇为不悦,曰:“其余诸侯,皆以为如此?”
又是一阵难受的沉默,冷波腾的一下站起来,厉声曰:“先王之训犹在,国人之愿待哺,尔等怜惜羽翼不思进取,我地何以震四方?”
冷波话落片刻,冉侯冉骠出列,一揖朗声曰:“我族愿奉王号令西进羌地,其余诸族确也有难,还望我王恤之!缓之!”封侯西羌的冉氏一族后来在羌地遇到了大麻烦,此处暂略过不表!
又过了会儿,夏侯姒逊出列一揖曰:“我族亦奉王号令,望恤他族!”
随后,昔阝侯柳飨出列一揖曰:“我族亦奉王号令”
江原侯刘安和南安候华焱所封之地就在祖地周边,毋需长途迁徙,邛候,滇侯,夜郎侯亦是如此,皆纷纷表态愿奉王令。
威王见诸人如此表态,神色稍缓,起身曰:“诸位深明大义,乃国之幸,望为诸族表率。着司土司工往诸侯封地,勘量辟地,为后徙界限之裁。”
“嘚”
此次议会后,在大族带头示范下,其他各族(其他诸侯之附属)见状不好再做冷对抗,唯有陆陆续续往相应地域搬迁。同年,司工前行筑府邸,司土于后勘量诸地,科民画地为质。为了尽快推动拓地之策,冷波虽有下了王命,但有不从王命迁徙者,要么按条例惩戒,情形严重者交由刑人问罪下典狱。
磨磨蹭蹭大半年后,次年夏时,诸侯虽不情愿但王命难违,都陆陆续续开始动身迁居封地,其余大族则怨声载道时有纷扰,期间有不少因争地抢物斗殴,致人死伤的状况频出,整个古蜀国上下鸡飞狗跳、场面颇为混乱。
威王三年,老天爷好像对蜀地称王也有点意见,从该年起蜀地大旱三年,五月天不雨,九月地不湿,林木枯黄江河水浅,百里地荒粮食欠收,蜀民生存艰辛,饿殍遍野,为了生计偷盗抢掠时有发生。天干水患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不过切身实地的说,哪个时代遇上这样的极端天气都不好过。为了活下去发生恶性事件也是必然的,这样的情况各种流言蜚语和揣测臆想更是少不了的,比如质疑称王的合法性问题!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12-28 18:17:51 +0800 CST  
重发的又被删了,涯叔搞神马呢?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12-30 13:53:43 +0800 CST  
不知道哪里犯了忌讳,或者有什么敏感词汇,第三次补发,大家帮我看看

威王四年,自然灾害和大氏族之间的争斗搞得古蜀地是一片混乱,冷波着大司刑昝阳入议事殿议强化法纪之策。冷波端坐堂首,面色不虞,语气沉重道:“今诸侯诸族外迁势在必行,然徙之未毕,天变无常,谶言纬语,甚嚣尘上,大司刑可有良策?”
大司刑昝阳恭立拱手一揖曰:“诸侯居此地日久,外迁事之从头,难矣,缓以时日即可。然迁之未毕,民之不逊者不服王令,欲鸠占鹊巢者,当刑之,以威王命肃纲纪。”
“昔议事以制,因事制宜,不为刑辟,法令宽矣!”
“今流言四起蜚语遍布,恐乱日久祸之至也!无刑罚纲纪则无以止。”
“善,章程几何?”
“我地之五刑:抹、缚、奴、囚、赎,抹训宵小蟊贼,缚乃刑作奸犯科、奴乃驭寇犯不逊、囚乃置牖里囹圄、赎乃以贾物代刑(即算命金)。今之势当严刑以肃速罚以断,若行杀戮损天威者,行诛辟天罚,不可赎也。”
“用刑乃为止罪,制多囿国兴,当宽?”
“非常之时,非常之行,望我王圣断!”
冷波有些语塞,不知如何决断,手掌拍大腿拍了半天,大司刑昝阳屏气凝神,肃立一旁。半晌后,冷波狠狠的拍了一下大腿,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待迁徙毕,宽刑!”
昝阳听后,拱手一揖,曰:“我王圣断!”
辛苦做了决断后,冷波叹了口气,缓声曰:“我地历经千载至今,民何其难矣,何其苦矣!天不仁刑民以天威,若王不恤民,则民不能活也!”
昝阳深深一揖,曰:“嘚”
整个古蜀王至古蜀帝时代,在刑罚这一块都不如夏《禹刑》商《汤刑》周《九刑》为了维护王权执行的那么严苛狠厉,两地所处国情民风有异,当分而论之,无所谓高低前后,因地制宜罢了。这就是此时古蜀地的民生状态,虽说小型争斗不断,但大型争端少,氏族或家支之间解决争斗的方式也比较多,有调和的如族老,神公(毕摩),士人等等,再不济还有个蜀王来出面斡旋。这样的情况好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古蜀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内耗,算得是藏富于民,不利的是疏于征战杀伐,军政之道涉猎有限,缺少武备观念。如果把眼光放在整个华夏大地上来看,古蜀地不论在行军作战的经验,器械储备的水平,征伐将才的历练等方面是相对落后的,蜀地的财富足以让其他地方垂涎三尺,这在大争之世可不是什么优点!直到蜀王后期受到南中开发的需要和巴国西进的刺激才慢慢重视起来,开明时代有了较大改观,无奈开明后期不济,此处暂略过不表!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12-30 17:59:56 +0800 CST  
再发
关于刑罚,蜀王蜀帝时期都极少行诛杀、大辟之形,更没有夷三族诛九族之类的做法,唯抹、缚、奴、囚等,其中“赎”(算命金)用的比较多,比如女抹艳为美而男抹艳则为辱,刑罚适用各有特点,以缚刑最盛,后因势增设鞭打、断肢等较为苛刻刑罚。金沙遗址出土的裸体跪立石像充分的体现了当时缚刑的盛行,若损天威怠王令违纲纪,当抹其颜面绑缚其身跪地述罪服法于天。在古蜀时代除了罪不可赦的可能会被用来修路筑桥建宫时作为生祭,其他绝大多数犯了法人要么在祭祀时做代罪人祭,要么为奴为仆,要么赎以贾物。
关于已出土的12尊男性裸`体石像今人不必过度解读,一般是俘获的战俘、获刑的囚犯和祭祀代身的三种形象代替。将这12尊石像解读为贵族是不妥的,不论是面部表情的刻画还是反缚跪地的造型,因为这样的形象是很明显的戴罪之身。本文以为这12尊石像出土地点和同时出土的石蛇、石虎、石壁等器物来看应是用于祭祀代身助萨巴连通天界的替身,反缚跪地是为赎罪以身祷神,石蛇、石虎等是萨巴的伙伴。所以说,三星堆和金沙跪立石像都只是古蜀祭祀理念的缩影体现,不足以说明蜀王时期出现了和夏商周一样的奴隶制,况此形象与夏商之奴隶有着极大的区别。古蜀王乃至古蜀帝时代都是酋邦联盟制而不是奴隶制,或有些许奴隶制特点(实为契约之童仆),跟是否奴隶制关系不大。
古蜀地前后经历了蚕丛柏灌有神无王、族长为首的聚落时代,鱼凫时有神有王、神权王代的大首领时代,古蜀王时期神王并行诸侯并立的酋邦时代,蜀王称帝后帝为神祇藩王逐雄的神权时代,再到开明慢慢弱化神权行开明之治的半神权半封建时代,此处略过不表见后文详述。

金沙19号遗迹 与石虎同出的石雕人像



石跪像可能的骑虎形象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12-30 18:01:44 +0800 CST  
威王八年 ,北地汉中平原发生了一件大事,无依无靠的褒国终究是被秦、申、庸三国联合给瓜分了。(《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载,褒国亡于庸(约周平王二十至三十年间)。汉中府志和方志等史料载,周平王二十一年(前750),褒国灭)
褒国属地自此以城洋为界一分为二,东边归了庸,以西则归了秦。古蜀地北大门自此暴露在了秦、庸面前,北地防御情势变得愈发严峻。《史记•货殖列传》载:“及秦文德穆居雍,昔陇蜀之货物而多贾”,此载说明自褒北出的陇西之地是古蜀商贾重要的北出通道。今日褒国被秦庸瓜分,商道受阻氐人(蚕丛之后)活动必受影响,北道就不畅。此时古蜀志不在北出,而在东出南下,但氐人部落与古蜀地关系莫逆来往频繁,岂能不顾?
威王九年 在氐人部落首领的央求下,在褒君的哀求下,威王冷波和诸侯的仔细商议后决定介入褒地,并做了几手准备:一,着大司马杜荡增两师驻防北地葭萌,表明古蜀态度,夏侯与大司马军政分工协防北地;二,秦申庸给褒君保留其治地(大致为凤县、留坝、勉县和略阳),不得干预;三,北与秦修盟好之誓,秦不可袭扰氐人之地,东与庸互不侵犯,彼此礼尚往来。前有周蜀之盟,今有秦蜀之好,任何一种盟好的前提都取决于实力。此时继承了巴(方)遗产的庸国与古蜀国实力在伯仲之间,二者没有刀兵相见的必要,况且都还是西土八国的重要成员,大家一起助周伐过商的;秦国则相对弱于二国,庸蜀实力对等是可以相对友好的,而蜀秦则不具备“友好”的前提,限于地理的隔离和蜀人心思在南不在北,此时蜀秦也就盟好了。此时盟好并不代表会一直盟好,比如后来帝卢就去“拜访”过秦君赢伯剌,然后惠王来“拜访”蜀霸(末)杜芦,此处略过不表后文详述。
陇西之地(古梁州)在上古时期从来都没安静过,不论先秦时期还是秦汉三国时期,远不是今天认为的这么偏僻荒凉和默默无闻!古蜀与庸国在古蜀地东北和汉中两地之间时有接触,虽有纷扰但还算能克制,秦则扰于东无暇南顾。无暇并不代表不眼馋,秦蜀两地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并不是不可跨越。
威王十六年 ,陆陆续续的搬迁工作已经完成大半,成都平原及周边人口也慢慢减少到10万户左右,威王冷波着司土领水工、农工堪地量土拓东之地,另重新布局和规划王城及周边各区,大力拓展助滇侯、朱提侯和夜郎侯在南中扩张势力。随着青衣侯姜氏,邛候古蜀氏陆续到了封地,西南丝绸之路上人烟增多,驿站林立,商贾来往便利,原来以打劫为生的僚人讫人僰人等或主动或被动的渐渐进入封地区域,与古蜀人共生共栖。随着大氏族的迁出和他族的迁入,古蜀地的风貌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婚配制,多为一夫一妻,支系无男丁可一夫多妻,氏族之间的等级婚配,姑舅表婚,表亲优先通婚(算近亲),门当户对的封建婚配,同家支不婚,不同家支选婚,抢婚等等,这里面最热闹最有争议的莫过于抢婚了,因为这个习俗导致氏族家支间摩擦和争端是数不胜数。古时自由婚配永远是一种向往,喜剧很少悲剧很多,这不仅涉及到等级观念还涉及到非常实际的礼金、婚配和一些特有习俗等等!
经过二十余载的休养生息和外来人口的迁入,平原上渐渐增至12万余户,众诸侯在各自封地也渐渐站稳脚跟,开垦拓地,繁衍生息,各诸侯中表现最亮眼的是冉侯,进展最迅速的是滇侯和夜郎侯,古蜀国账面国力与日俱增。冉侯本蚕丛部(含西羌支)的后裔,自到了茂汶一带后,不断强化自身势力拓展活动范围,北及松潘九寨,西触黑水金川,动作幅度不可谓不大。同时和古蜀地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家底逐渐殷实,俨然有一种将成西羌诸部落之首的趋势。西羌其他部落岂能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摩擦、抵触、争端乃至仇恨的种子渐渐生根发芽。

褒国故里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12-31 18:12:13 +0800 CST  
元旦节到了,祝师友们在新的一年,烦恼去福运来,快乐不竭,工作圆满!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12-31 18:16:24 +0800 CST  
@古蜀史爱好者 2021-01-01 17:18:32
从此贴开帖就一路跟来,有一年了吧。大家新年好!
以我对古蜀有限的研究来看,此贴楼主显然是对古蜀过往有着深刻的理解,但不知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却没能落了俗套,是隐晦?还是避讳?不知朋友们发现没,鱼凫之后楼主的行文和见地有了明显的发力表现,风格也有了些许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
楼主,可否解解惑?
-----------------------------
古蜀君,这个问题我解释一下。开帖之初我确实有个人的考量和一些顾虑,有些东西不敢碰信心不太够,后面的行文有差异也是师友们的一些建议和指导,我考量的稍微多了一些。本来只想着写一些自己对于古蜀的看法,没曾想涉及的面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崩盘,所以比较谨慎。我前面有说要拆解上古史,一些古蜀过往的答案也在上古史里面,在这里写的时候因为个人因素写的比较保守,个中原因我会在写完开明卷的时候说个清楚,还望古蜀君和诸位师友多理解。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04 18:22:40 +0800 CST  
这期间滇侯古滇氏已是滇西滇中地区的绝对翘楚,古彝(夷)热情随性又与滇侯本为同族,对其势力的扩张排斥之意不大,滇地的其他氏族虽有异议,但势力跟古彝系不是一个量级,所以也就只有默认了。从蜀主时期起,滇侯经营滇地二百余载,其势力范围已经西抵大理,东及滇北,北接邛地,南挨玉溪,尤其货殖触角触及藏缅之地,在南丝绸之路上影响颇大。洛尼山的朱提侯势力也慢慢扩大到整个“若水地区”,西抵楚雄、东至六盘水、北到昭通、南及曲靖,这里是古蜀古彝的祖地,在古蜀古彝地位甚高;东边的夜郎侯则将势力范围往北紧邻僰地,西挨朱提侯,往南推进触及黔西,与此时的古卢夷国分庭抗礼(战国时期才到,僰阿迤一支,位于昭通到宜宾一带,彝语叫 吐俄阿着仇国)。
提到南中之地,就不能不说下滇中地区的青铜器。鱼凫神王时代青铜制作和青铜技艺达到了一个高峰,因为给蜀地带来巨大的负担不为古蜀先民所容最后黯然收场,加之后来铜料来源被武僰系所占,古蜀的青铜制作便是遭到了滑铁卢。因为原料不易,加之金沙时期的砂金来源比较多,金器相比三星堆更为丰富,所以青铜器相比显得逊色许多。一代金匠换铜匠,铜匠在平原的待遇大不如前,金沙青铜器不仅数量相比三星堆少,连造型和理念都跟三星堆差异明显,略过不表。
随着滇侯、朱提侯、夜郎侯在南中势力的扩大,矿山的控制权自然也抢了回来,但此时矿山经过僰系简单粗暴的开采,优质矿愈发的少了,开采条件也大不如前,不过好歹是有了。除了滇东北,在川南地区也发现一些铜矿来源地,如拉拉铜矿,古蜀和南中地区的铜矿料供应比起以前多了一些。因为滇地与藏缅地区相接,此区域处在对象征财富和地位的铜器、金器一直比较偏好的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滇侯自然也不例外,以致在蜀地没有多少用武之地的铜匠陆陆续续南下南中。春秋时期,云南地区的青铜文化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并稳步攀至顶峰,其青铜器的制作思路和理念有着古蜀的写实风格,有着极强的纪实意义,比如记载社会制度的“领粮”、“上仓”和祭祀的贮贝器。要说与三星堆青铜器的区别就在于三星堆的青铜器偏神性,而滇地的偏人性。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云南青铜器风格也跟传播带上的其他地区青铜文化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如同样鼎盛于春秋时期的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因此本文推测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一条从河套、甘青一直到川西南的“狄羌彝青铜走廊”,这条走廊可能是中华上古时期青铜器文明发轫很关键的一环。商周时期,在行政半集权、物质财富和制陶技艺的支撑下,中原地区青铜文明的耀眼光芒遮盖了“狄羌彝青铜走廊”昔日的光辉,略过不表。

云南青铜器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04 18:24:03 +0800 CST  
威王十八年,滇地滇侯发展顺风顺水,黔地夜郎侯日子可不是那么好过。从荆山(季连)走出来的楚国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气势一统汉水中下游和江汉平原。公元前741年,楚厉王熊洵(楚蚡冒)去世,楚武王熊通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征南阳灭权国,动作幅度不可谓不大。其他汉水流域的小国在楚国的强烈进攻下瑟瑟发抖,要么被兼并,要么被迫出逃,奔逃的方向向西往巴地蜀地,要么向南往湘西黔中。春秋战国时期是巴蜀和南中最为纷扰的时期,尤其是黔中面临北边僰人的滋扰和东来的压力,夜郎侯东进势头受阻力不能支,不得已向威王求援!威王遂令司马帅二师,令南安候一起南征僰地,镇服僰人后,顺嘉陵江北上肃清川东一带的滋扰势力。川东地区的滋扰涉及廪君的崛起,见后文详述!
古蜀地周边偶有滋扰,但规模都不大,蜀王虽然在诸侯国内的话语权低了些,但面对异族滋扰还是很有决断力和领导力的,时间就这样在纷纷扰扰中一天天,一年年度过。
威王三十四年(前725年),已七十古来稀的威王冷波让位于其子古蜀波吉。三年后,崩,魂归祖地。

不可忽视的汉水流域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04 18:28:01 +0800 CST  
古蜀波吉,冷波长子,身长九尺六寸,面白无须,天庭略窄,眉眼下垂,其性谨而恭,于不惑之年继任蜀王,后谥“恭王”。然身有恙,其子吉克敏而巧悍而勇,颇受冷波喜爱。波吉之胞弟波阿尚武而悍,冷波传位时颇费了些思量,终在耳顺之年把次子波阿南放到邛滇一带。威王冷波后为稳古蜀王室,一直到古稀之年才传位于长子波吉,随着古蜀地的发展兴盛,似乎已经有了王位之争的苗头。
恭王元年,波吉任蜀王后中规中矩勉励治国,推行轻赋养民之政,其德颇受古蜀百姓爱戴。古蜀地的包容性一如既往,自东周时起有不少经受不住中原纷争的他族经由“狄羌彝走廊”和川东渝西地区进入蜀地。外来的他族带来了他地的习俗丰富了古蜀地的文化生活,如跳歌,跳月,锅庄舞等,同时也在成都平原上留下不少存在过的痕迹。古蜀地也渐渐有了习成的各种礼,如诞生礼、成人礼(换筒裙)、迎亲礼(泼水)、丧葬礼(火葬、土葬、招魂)等等
恭王九年(前717年),波吉之子古蜀吉克年过弱冠即领百夫长之位,协助夏侯驻防北地。吉克不是王子吗,身份这么高贵怎么还做百夫长?在古蜀地会因出身而受到家支的庇护,但一切荣誉和地位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去挣,即便是王子也不例外,若是平民得靠农耕糊口,若是商贾得靠货殖聚赀,若是卫士得靠戍边累功……
自褒地被秦、申、庸联合灭国瓜分后,汉中平原中东部在庸国的控制之下,蜀庸在川东北地区是时有摩擦,波吉善机变相断,审时度势,北地倒也还安稳,五年后升任千夫长,与賨人部(髳人之后 板楯蛮)颇为交好。世代居住在达州巴中安康一带的髳国(西土八国之一)被从清江流域的长阳恩施北上经利川万州进入川东渝西一带的廪君给打的苦不堪言,賨人(板楯蛮)跟巴人以后一直不太对付,廪君尚虎,賨人那就射虎。东边的斯巴达庸国(西土八国之一)对髳国也时有滋扰,髳国的一些小部落渐渐被廪君和庸国打散和蚕食,只剩下賨人部在苦苦支撑。最后賨人无奈求助于古蜀王,恭王慑于廪君兵强,左右权衡后决意交好廪君而弃賨人部。不仅如此还将恭王还将川南和川东一部分不服从蜀王号令的地区和部族让于廪君,见郑樵《通志•氏族略》引盛弘之《荆州记》载:“昔蜀王栾君王巴蜀,王见廪君兵强,结好饮宴,以税氏五十人遗廪君”。廪君自此在汉水以南长江以北的大巴山周边立国,是为巴国,后来迁到重庆地区也是被楚国势力西进给逼迫的,此处略过不表。
廪君(巴王)北上侵髳西进扰蜀便是《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巴蛇吞象”的故事原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巴国在春秋时期强盛的一种体现。这个故事也是巴蜀之争的一个历史折射,而非巴蜀友好的表现,川东渝西地区从此便成了巴蜀两国角力之地。春秋时期,巴国想要交好的是东边的庸国、楚国和其他诸国,如邓国。言及此处,不得不说说“廪君”是谁?和巴国又有什么关系?廪君是不是巴王?

廪君雕像



廪君祠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06 18:31:23 +0800 CST  
因为有部分内容涉及到上古史的变迁我会在上古史中叙述到,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叙述。
“巴国”的叙述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由此可以看出巴人似乎和大皞有关(伏羲《礼记》《左传》),不然也!其实巴地最早的称呼是“臷(读zhi)地”,巴人叫“臷民”。山海经 大荒南经》载: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爱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里是产盐之地,不用辛苦耕种渔猎就能过的很好!当然巴人也不是帝舜之后,因为巴人还有更早的祖先,是谁?曰城背溪文化(6000BC~5000BC)、大溪文化(4000BC~3000BC),相应的遗址有:清江下游的石板巷子、鸡脑河、茶店子、王家港、花庙堤、城背溪等遗址和清江中游的香炉石遗址等等,其时代大致为新石器时代末至夏商时期。巴人的最大依仗就是产盐和贩盐,关于这一点古蜀地与此处的联系前文有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任何时期盐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存物资,所以产盐地一直以来都是必争之地。巴地就是产盐地,故有“盐巴”这个久远的称呼。巴地在城背溪时代是长江中游的力量掌控,自大溪文化起,中原地区的力量就介入了,开始是东夷的伏羲氏,后来是黄帝系的颛顼,再后来尧帝“伐丹浦”,再后来舜帝“征三苗”,再后来夏启时期的“孟涂如巴莅讼”,再后来武丁伐巴方,再后来周王置巴子(始有巴国称,实为盐),再后来廪君入巴地,再后来楚灭巴,再后来蜀地介入巴地,再后来五溪蛮归巴等等,其中族属或有交叉变更,但源流大体如此。一切都是为了盐,控制盐道和盐业经济。
巴方(汉水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的重大变化大概自武丁伐巴方(一网打尽)始,巴地和汉水流域的势力慢慢出现分化。自商晚期到春秋时期,汉水及其支流大大小小共分布着约18 个方国,汉水中上游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大致是髳、庸、麇、绞、鄀、谷、邓、卢、鄢、罗、吕、申12 个方国。西周起,汉水下游支流涢水流域便新增了6个姬姓(巴子)方国:唐、厉、曾( 随) 贰、郧、轸。随着楚国的崛起,巴地的诸部落方国或被驱逐或外逃的慢慢从南阳汉水丹江南下活动于鄂西清江一带,逐渐形成了巴,樊、相、郑、覃等五氏。此五氏到了鄂西清江后的主营业务毫无疑问是盐业,最开始也仅仅是参与了盐道建设(也就是贩运),并没有生产基地(盐池)。古蜀有“西南丝绸之路”的“头首”,这里自然也有了最早盐帮的“盐老大”,这个称呼好像有点江湖气,不雅!那就取一个斯文一点的称呼,叫“廪君”。 “廪”是“虎”的方言发音,“君”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对氏族部落首领的敬称,如称秦国之君为“秦君”(未称王),所以“廪君”的真正含义为“虎王”,这是一个非常符合巴人气质和作风的称呼。

恩施土司城九进堂前的白虎塑像



巴人军乐器虎钮錞于(春秋时期)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07 18:28:57 +0800 CST  
交作业
廪君(虎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当得上的,在经过一番武力(射箭)和智力(浮土船)的比拼后,巴姓部落最终胜出成为五氏的首领。廪君领着五氏苦心经营盐道实力慢慢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流域一带的盐业经济,廪君的威名威震武落钟离山。之后他们干了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沿清江流域溯江而上去抢盐的生产基地:“盐池”。这个合理不合法的行为,不论神话故事还是遗址都有迹象。神话故事就是“盐水神女”,其故事原型就是廪君自清江(《水经注》称夷水)西进,与在长阳县渔峡口镇“夷城”(香炉石遗址)经营了上千年的“盐水神女”相遇了。于是有了后世没有的故事传说。
廪君与盐神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08 18:30:08 +0800 CST  
很明显,廪君不是来相亲的,此处省略无数字………不论过程如何,结果廪君终究成主。好在廪君此了夷城之后用心经营盐业,在峡江地区也是闯出了一番名头(向阳天王),与西边的古蜀和东边的荆楚时有商贸往来,文化交流颇为频繁。
题外话,在巴蜀鄂三地考古体现出的文化相同特点应理解为三地文化的相互交流而不是文化的单向输出,如圜底釜!三星堆和十二桥的研究学者们还请不要将巴地鄂西具有的一些蜀地文化特征归结为蜀文化的影响,更不应曲解为古蜀国对长江流域清江流域的控制。
十二桥和鄂西都出土了的圜底釜,两地文化交流见证: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08 18:30:28 +0800 CST  
廪君在夷城(香炉石遗址)经营盐业经济获得了巨大成功后也没闲着,扩大领地势力范围是每一个首领都要做的必修课。西边古蜀太远(打了秋风),不划算!东边荆楚太狠,惹不起!南边除了崇山就是峻岭,苗人、僚人也不好相处,没意义!于是廪君决定北上,经北上盐道入巴地,与髳国(賨人)争雄,与庸麇楚等交好,不断侵占汉水流域诸国的疆域。公元前611年廪君联秦楚灭庸后,廪君成为巴地之主,是为巴王。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巴国巴地就是这么一点点“挣”来的,这便有了后来巴蔓子的“刎首留城”,见后文详述!
巴蔓子


巴地,臷国,巴族,巴人,巴方,巴子,巴国,廪君这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对今川东、重庆和鄂西一带的称呼,巴地的成分极为复杂,如《华阳国志•巴志》载:“其属有濮、賨 、苴、共、奴、獽、夷蜑之蛮”!
在上古时期,似乎每个地方的成分都是极复杂的,唯血统论唯支系论怕是行不通!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08 18:31:43 +0800 CST  
上文说到恭王见廪君兵强遗廪君以税氏五十人(数量待商榷),果真如此吗?明显,身处行伍的吉克对其父这样的做法虽颇为不满,考量蜀国在川东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颇为有限,情绪相对比较温蒂,但听闻其父要放弃髳(賨)人部,这下坐不住了。髳(賨)人部与夏侯和充侯领地相交,彼此往来也是频繁,本来賨人部在势大的庸国排挤下活动空间已经被压缩了许多,现在廪君北上则是直接要把嘉陵江以东占为己有的意思。髳(賨)人部与廪君抗衡时多次向蜀北驻地求援,吉克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给予了髳(賨)人部几多方便,二者颇有交情。蜀恭王因为廪君的缘故要放弃髳(賨)人部,吉克不明所以火急火燎地从北防地赶回金沙邑直入王庭宫榭,气咻咻的询问道:“王上,何弃髳人?”
波吉见其子面色难堪,并未做声仔细的整理了几案,半晌后,轻声曰:“稍安勿躁,今北地防务难矣!褒地之东为庸所据,我国与庸国时有纷争!今虎君兵强,意在髳地,若护賨以拒,合盟犯我边境,为之奈何?遗賨人地于巴,北地防务可缓!”
吉克对北地防务自然清楚的紧,虽觉其父王所言在理,但久居行伍自然也就有了行伍作风,昂首曰:“我国兵弱否,何惧庸巴,来者,便战!”
波吉悠悠一叹,曰:“行事义气何以为王,先祖放波阿于外,何故?”
吉克一听,无言以对。见吉克愣住,波吉轻声道:“我国志在南中之地,南中之地之财千百倍于賨地,何拘于髳地乎!髳人乃敢战之族,虎君必不能轻取,而后向东!我地固守江西,则可!”
“何遗税氏?”
“税氏非我族属,自治已久,少尊王令。非遗也,是为取也!”
此时川东南地区有好些游群异族不遵王令,更谈不上听侯令,遗税氏于廪君其实是向这些游群异族敲个响,若不遵王令就得不到蜀王的庇护,不听侯令侯亦可攻之取之。吉克听完若有所思,对着父王拱手,曰:“阿爹好生休息,孩儿告退。”
在波吉的谆谆教导下,能文能武的吉克四年后升任北防师长,其心智渐熟。此时古蜀国各地已有争斗之苗头,古蜀王室也有了争权夺利,若不是吉克体现出来的王者气质抑制住了波阿北上争王之心,古蜀王室就该起风浪了。古蜀地西部的西羌地,也有一位和吉克一样的生猛之人曰冉聃,尊“羌王”(岷山庄王),其以坚忍不拔的性格,悍不畏死的武力吞駹国盟青衣一统西羌,即:“冉駹羌国”。冉聃,蚕丛与羌族后裔(亦蜀亦羌),历史上第一位一统西羌诸国的传奇君王。川西羌地处在“狄羌藏彝走廊”的中间节点,一直是西北与古蜀西南各种族群和文化的交汇之地,势力错终复杂一点都不太平,比如前文叙述的“羌戈大战”和后来的“禹出西羌”都有着相应的历史背景。“禹出西羌”的真实历史原因不是出川治水那么简单,在上古史中我会详细叙述,此处略过不表!

岷山庄王其实不是这样的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11 18:06:46 +0800 CST  
在冉聃成为西羌之主后,松茂地区到成都平原的冉駹山道(松茂古道 开通时间比三国时期要早)也就变得繁忙了起来。此道成为了西羌地和古蜀地的经济动脉一直持续到蜀帝末期,开明时代虽然渐渐没落,但从未断绝。
备注:岷山庄王是“羌王”的羌语发音,不是指在岷山王姓“庄”,《艺文类聚》、《焞煌纪年》里记载的“岷山庄王”应是“羌王”的理解和代称。所以“岷山庄王”( 羌王)与 “庄蹻”( 滇王)之间没有关系,臣服于楚地的庄蹻或与邛国、古滇国存在关联,或本身就出自楚地。
恭王二十年,波吉以身体欠佳为由将蜀王之位传给吉克,蠢蠢欲动的波阿(恭王之弟)彻底的绝了心思安心待在邛地和滇地一带。
又六年,深秋,恭王波吉崩于金沙邑,魂归祖地。

松茂古道的记忆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11 18:10:15 +0800 CST  
古蜀吉克,波吉长子,其性勇武善机变,公元前706年继任蜀王。其身长一丈五寸,面黑有髯,浓眉大眼,器宇轩昂,声雄力壮。经过波吉近二十年的养民息民、韬光养晦,古蜀地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平原及人口数量增加到近14余万户,人口近70余万,整个古蜀国辖地人口超20万户,人口近百万,渐呈中兴之像。历史上勇武的君主似乎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开疆拓土特别的情有独钟,所谓财大后气粗文治后武功,大概就是这意思吧。
武王三年,南下的既定之策已延续多年,现在是时候亮出獠牙展示力量了。在洞悉了滇侯和夜郎侯在各自领地范围内所处之情形后,吉克直接派出了三师先是敲打了一下叔父波阿(邛笮以东,青衣江以南朱提侯以北的地区(甘洛、越西、喜得、美姑、马边),而后南下助(古)滇侯直取滇中,将势力向西抵近滇西大理向南触及红河,滇地原住民本居住散乱成分复杂,以致不到两年就让滇侯成为滇中、滇北乃至滇西一带的绝对王者,为以后古滇国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古蜀国称霸西南的重要助力。
武王五年,古蜀三师在几无损伤的情况下挥师东进到了黔西一带助夜郎侯破古卢夷国,征土家、三苗。黔东湘西这里虽然成分复杂,但战斗力和历史遗留比起西边滇地强了许多。古蜀军士和夜郎侯在这一带战斗是不轻松的,前后足足花了五年时间,才把势力向南拓展到安顺向东到遵义。最终夜郎侯的势力范围稳固在毕节、遵义、六盘水、安顺、贵阳大部,北临僰人巴人,东爱土家三苗。这样的地缘形势,有这样的邻居注定夜郎侯以后的日子可能不如滇侯那么好过,正因为不好过才有了后来的夜郎国。历史上的夜郎国可不是什么摇曳灯火,而是真的很大,“夜郎自大”纯粹是汉使的傲慢偏见。古蜀三师虽有折损,但建制尚全,助力夜郎侯拿下黔中后,在朱提国修整了一段时间,顺便接受了祖灵的洗礼熏陶,而后挥师北上到宜宾泸州一带拜会了僰人为首的百濮,迫使僰人俯首称臣,经宜宾犍为过乐山眉山,回到成都平原。
古滇国


古夜郎国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13 18:40:16 +0800 CST  
武王十年,在古蜀三师南下取南中之地大功告成之时,西边的冉侯却是遇到了大麻烦。上文说到,西羌之地风云诡谲形势迷蒙,冉氏虽奉蜀王之令尊为冉侯,这并不代表西羌诸族都会封蜀王号令听命于冉侯。西羌地本就在藏羌彝的大通道上,山高皇帝远,蜀王又能把他们如何,再说蜀王的“羁縻”做法也让西羌诸族有恃无恐。什么时代都奉行一个道理,谁的实力强拳头硬那谁说话就好使,这个道理在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体现的简直不要太明显,身为中华文明之一隅的西羌怎能免俗。冉氏在冉骠苦心经营之下实力大涨为诸羌所忌,正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不出意外的遭到了诸羌的联合反击,其子冉珲(冉聃之父)在争斗中不幸身亡。冉氏所处形势急转直下,此时冉骠老迈已不能策马,冉聃虽血气方刚斗劲儿十足,奈何诸羌实力颇盛步步紧逼,在一次剧烈的冲突中败回到古蜀地………此处暂略过不表,另起文详表。
既然古蜀国都出兵占了南中之地,那直接出兵攻西羌不就得了,西羌的情形比起南中可是麻烦多了,南中本来就是古彝起家之地,但西羌不是。早前昌意部族在“羌戈大战”中就被诸羌给撵走了,后来经过一千多年的两地交往交互,彼此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怪异的默契和平衡,二者是不臣也不主。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精神认同的层面,这从大禹“出川治水”和“夏侯入蜀”就可以看出一二,此处暂不深究。总之,西羌之地的事得西羌人自己决定,谁是头领那得看个人本事。
前后近十年间,古蜀国取得南中雄霸西南诸地。东边巴地的廪君(虎王)照样发展的有声有色,虽说攻賨地收获不大且让髳人对廪君恨得牙痒痒,但在实力决定一切的原则下廪君还是侵吞了不少髳人之地,迫使髳人不断北移甚至越过嘉陵江寻求古蜀国的庇护。廪君一度在嘉陵江东畔试探性的侵入充侯昔阝侯的驻地,以观古蜀国的反应。此时腾出手来的武王吉克显然不如其父那般将就和隐晦,直接在西充地增三师驻防,只要廪君敢越过嘉陵江就果断回击。廪君试探几次无果后,便在阆中置下驻地与驻西充的古蜀军对峙,与昔阝侯崇侯之地相望。吉克的强势让廪君觉着西进无益北通受阻,于是往东经营渝东鄂西交好楚国和汉水诸国。廪君苦心经营渝地二百多年,建立巴国(此后称巴王,不称廪君),与古蜀国划嘉陵江而望,直到后来的开明氏东出西进时打破这个平衡,后文详表。

西羌地 川西高原



巴国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1-01-13 18:44:04 +0800 CST  

楼主:cdnwpu2019

字数:435842

发表时间:2019-11-13 01:10:1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23 09:43:33 +0800 CST

评论数:4168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