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史说

假设二:这种古老(25亿年等时线)高放射性铅在滇东黔西一带!
如上所述,金教授在这一带考察了五六年都无所获,仅仅只有年轻(16亿年等时线)高放铅,好像没有古老高放铅啊!
按朱炳权研究员的分析,古老高放射性铅可能在地表而没有在地下,那古老高放铅有没有可能在漫长的时间中被开采殆尽,只剩下年轻高放铅?因为从滇东北一带开采出来的铅要供应这么多地方使用,开采量是极大的,运输自然也就选择的长江水道顺流而下!
如果是在这一带开采的铅矿,铅矿是就地冶炼,还是运出去的是矿料没有冶炼,这需要考古遗址来证明,目前似乎也没找到殷商时期冶炼遗迹(或许找到了没公布)!
目前,是没有冶炼痕迹留下,没有找到古老高放射性铅,似乎滇东北这个选项也要划掉!
本着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想法,没有冶炼痕迹留下可能是不在当地提炼,只是运送的矿料,没有找到古老高反射性铅,有可能是经过漫长的采掘枯竭了!至少金沙遗址和东汉摇钱树可以给此假设做一个注脚,根据上古的发掘和运输条件,上古人的经济活动不太可能舍近求远!
据《汉书》和《后汉书》的记载,东川地区早在两汉时代就已经盛产铜,锡,铅了
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如此漫长的发掘过程中,上古痕迹想要留下来可能也是极难的!如此意见,且做一参!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5 17:43:41 +0800 CST  
第三个化学元素:锡
其实这个化学元素对寻殷商时期的矿料来源帮助是巨大的,因为1933年,李济发表《殷虚铜器五种及其相关之问题》,说:“(青铜)原料的来源大约来自南方,黄河流域一带无锡矿,这是已经调查出的事实,所以最近的供给只有南方了。”
不仅李济前辈做了这样的判断,就从今天锡矿的探测结果来看,锡矿60%多分布在云南和广西,15%多分布在湖南和江西,这两个地方加起来接近80%。其中远古开采条件比较好的是在云南的个旧和广西的大山,其次是湖南的在衡阳、长沙和常德,江西的在赣南和赣北。这里面有史料可见的开采时间最长的是云南地区,上古时期能够开采的一定是比较易于开采,易于运输的地方。
仅仅从锡矿来看,长江上游地区在上古时期开采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湖南和江西!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铜锡铅会不会从同一个地方采掘,这种可能是有的,但从需求量和铸造工艺来看,我认为铜锡铅分而取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5 17:55:29 +0800 CST  
为什么偏向于说铜锡铅是分而取之,见下图,殷墟张家庄晚商时期发掘出土的铅锭




累计出土铅块293块,总重量约3.3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铅块的造型还很有意思,都和龟壳一样,前宽后窄,中间凸起,长度最小的10厘米,最大的70厘米,有一些铅块上还有“X”和“十”的标记。
专家分析:如果有3.3吨的窖藏铅块,按照合金配比来估算应该还有53吨的铜块与之对应,至于有没有,不知找到没有。
但可以由此得出一道结论,晚商时期既然将铅单独储存,说明青铜器的原料铜、锡、铅应该是从不同的地方分而取之了!这里的取有直接采掘,有方国供应,有贸易取得。此处我个人比较关心的是贸易取得,因为古蜀地相对与殷商是远在几千里之外,殷商虽然可能征服过古蜀,但多半鞭长莫及管不了,顶多就是怀柔政策和暗中监视,跟对待周氏一样!然后在贸易过程中采取不平等方式破例获取。
这便是本文的思路由来和论述依据!古蜀地远远不是想象中的鼻塞,恰恰相反,古蜀地极有可能是上古时期比其他地方走得更远,更宽的地方。
这些情况我会在接下来详细论述,比如三星堆跟盘龙城,新干大洋洲的关联!!!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5 18:03:24 +0800 CST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描述不妥之处,望师友们海涵、斧正!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5 18:26:16 +0800 CST  
1997年,在三星堆遗址仁胜村墓地发掘出29座墓葬,表现的丧葬习俗在成都平原宝墩文化遗址中都不曾有过,有17座墓葬中出土了随葬玉器,玉器和用玉器随葬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典型特征,其中出土的玉锥形器,更是良渚文化的代表性器形。
可以推测,三星堆遗址的这29座墓葬表现的正是良渚文化因素。三星堆遗址仁胜村墓地时间约为4000年前左右,这个时间也正好与良渚文化消亡的时间大体相符,说明在当时良渚文化的影响已深入到了成都平原地区。
三星堆研究专家表示良渚玉琮这种代表纯观念形态的礼仪器,器形如此复杂,不可能出现在两个没有关系的文化中,这当中必然会有某种联系。
-----------------------------------------------------------
@逍遥子的历史 2020-09-06 14:15:25
川大历史宋治民、三星堆问题研究专家肖先进、吴维羲等都曾参与过研究讨论,因为文献和考古材料都太少, 对仁胜村墓地的一些问题还缺乏认识, 目前的结论都比较谨慎,他们寄希望于考古能有更多的发现!
楼主,请问您对三星堆遗址上这些带有良渚文化因子的墓葬有什么看法呢?
-----------------------------
逍遥君,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确有良渚文化的体现,比如三星堆玉琮!


还有金沙比较知名的十节玉琮


从形制上和制玉理念上看,古蜀地确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关于这一点我在当初思量《柏灌卷》时有过考量,因为我的时间推算是依据文献上的五帝记载及《夏商周断代工程》来核算的。文中我有提到过如果把五帝当做五个时代来推算的话,上古时代的时间误差可能有200年左右,但我能力有限,确实无法做到精确推算五帝时间,只是做了大致时间的参考!
言归正传,《柏灌卷》里的柏灌,为了是文章叙述流畅和好理解,我将古蜀柏氏暂列为东夷做帝师的“柏皇氏”后裔,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考量?因为我觉得柏氏应该是来自于东部的文化,或许是文献中太昊,也或许是良渚文化的分支,比如防风氏。《竹书》里有载,大禹杀防风氏,而防风氏在文献中的依稀记载显示此族 善治理洪水,教民稼穑和助禹立法,究竟历史是不是这样,无从考究。但从这些讯息中大致可以知道处在良渚文化范围的防风氏算是上古比较有文化的部落。另外从安徽凌家滩出土的一些含山玉版也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在远古时代有着丰富的文化积累。
所以我将古蜀时存在感不强但对古蜀历史贡献巨大的柏灌氏原型设为了来自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代表。因为我没有确切的文献资料,也没有考古证据来证明此点,所以只能将柏灌氏作为“柏皇氏”来论述,但我文中设定的柏灌氏一直是古蜀时期的“智者”和古蜀文化的推动者,驯家禽,种稻粟,研药材,行商贾,观天象等等。
我个人倾向柏灌氏是来自东部文化区域,但不能确定是长江中下游,因为我确实拿不出文献资料也拿不出考古证据来证明柏灌氏来自良渚文化!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7 18:31:24 +0800 CST  
师友们,我尽量争取每天都到坛子看看,及时回答大家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互通有无!如果确实事情比较多,没有及时回复,还望大家海涵!!!
因为三号坑及其周边祭祀坑的发掘,大家都对三星堆充满了期待,问题也比较多!我不能说我的回答就是对的,此贴和我个人的回复都是一家之言,仅供朋友们参考,我没有在考古一线,也没有掌握第一手资料,帖里有许多老师掌握的资料或许比我多得多,如果哪里没说对的,还望不吝指出,万望指正!拜谢啦!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8 17:45:15 +0800 CST  
@燕塘湾1955 2020-09-08 10:53:17
王巍表示:三星堆两大祭祀坑之外还有没有祭祀坑,原本就一直困惑着学术界。祭祀坑周围情况如何?有没有神庙等高等级建筑和墓葬?这片区域是不是一个神圣的祭祀区?新的科学发掘尤其是科技考古,还会解开三星堆青铜神树怎样制作、铜矿来自哪里等学术问题?
楼主,请问您对王所长的见解有什么看法?
-----------------------------
燕塘君,你好!关于这些个问题一直是学界一直比较关心,但又无从下口。考古知识我知道的肯定没有王所长知道的多,我只是就我自己理的思路来就这些问题作出一些认知,不当之处还请多理解!
祭祀坑周围情况如何?
答:据我文中所述,一二号坑是有外来突变事件引起的大规模的“诀别”和“告别”,二者在时间上大概有百来年的时间差异。古蜀的神王时代应该超过200年,鱼凫神王不少于8位,我坚持我个人的说法,火葬是神王时代最高规格的葬制,只有神王和贵族里的长老或族老等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资格享有,所以另外的祭祀坑要么是神王,要么是德高望重的祭师(萨玛,萨帕)的常规祭祀。
因为二号坑之后,没有神王,所以我估计另外几个祭祀坑的年限应该在二号坑之前,里面的器物也不能与二号坑,甚至一号坑相提并论。
有没有神庙等高等级建筑和墓葬?
答:高等建筑应该是有的,但高规格(火葬)墓葬可能是没有的,我文中有述原因,但可能有土葬(竖穴,无人殉),文中我也有述,土葬是次一级的丧葬规格,要么是社会等级比较低的王族或贵族,要么是迁徙而来的部落游群。即使发现有土葬,里面要么没有陪葬物品,即使有,规格也不会高。
这片区域是不是一个神圣的祭祀区?
大型祭祀区在三星堆所在的西北边“神殿”所在,这个地方相当于今天做“丧葬法事”的地方,祭祀和缅怀的地方,不是进行大规模祭天祭祖的地方。
新的科学发掘尤其是科技考古,还会解开三星堆青铜神树怎样制作、铜矿来自哪里等学术问题?
答:历史的还原确实依赖科技考古的技术和方法,铜料的来去又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我暂时没有比我文中叙述的来源更好的选择处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8 17:59:33 +0800 CST  
@燕塘湾1955 2020-09-08 10:59:10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表示:听闻三星堆祭祀区即将展开新一轮考古发掘以后,学术界对此寄予厚望,期待未来能够解决诸多学术问题。三星堆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历史信息此前主要来自34年前发现的1、2号祭祀坑,然而,这两大坑只是三星堆现有发现的8个坑的八分之二,露的信息并不完整。
孙华表示:最为困扰研究者的是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问题,它们是同时埋藏还是有先后?埋藏时间跨度多大?当时这里是......
-----------------------------
孙教授是比较关心三星堆的,提的问题也比较具体和实在。

困扰研究者的是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问题,它们是同时埋藏还是有先后?
答:三星堆的目前发现的八个祭祀坑,已发掘的两个,另外六个目前已经开始发掘,我个人估计一、二号坑及即将发掘的三号坑时间比较靠后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1150年,不会早于公元前1200年。另外六个还未发掘的常规祭祀坑时代却极有可能比这一、二、三靠前一些,但应该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我个人以为最早不会超过公元前1500年(希望坑里有清晰有机物能做碳14测年)。所以这些祭祀坑埋藏时间是有先后的。
另外我坚持认为,神王时代的祭祀坑不止这八个,数量可能不少,不知道是后来被毁了,还是至今没有发现!!!

埋藏时间跨度多大?
答:这些祭祀坑埋藏的时间在200年~300年间之间。三星堆有青铜器的历史可能会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三星堆具备铸造青铜器的优良技术难以超过公元前1500年,我认为三星堆的青铜器技术可能不是自己积累的,而是外地输入的,我个人偏向于破败后的夏后带来的。

当时这里是专门开辟了祭祀区还是只在河边划了一块场地?
答:我个人认为是专门开辟的祭祀区,相当于今日农村丧葬“做法事”的地方。

祭祀区究竟有没有城墙和壕沟围绕?
答:祭祀区可能没有想象的那种城墙和壕沟,但不排除会垒台地或做隔水墙。

三星堆是土台还是城墙?更北面的地区是否还有相应的宗教祭祀遗存?
答:我个人倾向于是土台,更北面看指哪里了,如果说鸭子河北面的话,可能没有三星堆这样规格的祭祀遗存了,顶多就是彼时大族的族内祭祀,规模小。

尽管现在三星堆考古发现了一些疑似城墙残垣的土埂,我认为三星堆不太可能有我们想象的内外回字形那种宫殿式城墙,不太可能有的。但可能有在鸭子河、牧马河沿河做挡水墙或者给“三星堆坊市”搭边界墙(形式上的),不是城墙。

以上只是我个人浅见,供师友们参鉴!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8 18:17:28 +0800 CST  
@古蜀史爱好者 2020-09-09 12:38:45
三星堆的未解之谜实在太多,
请问楼主三星堆是否与中亚北非文明有联系?
金杖是来自埃及北非西亚这些地方吗?
青铜立人像和面具是西亚文化吗?
青铜神树是建木吗?那若木,扶桑又是什么?
三星堆人是西亚人吗?黄帝是白人吗?
三星堆文化是本地文化,还是外来文化?
三星堆的文明比中原和其他地域高级吗?
三星堆与中原文明的关系如何?是怎么发生的?
三星堆人是如何创造出高超的青铜......
-----------------------------
三星堆是否与中亚北非文明有联系?
答:三星堆时代的古蜀人可能没走到中亚北非,但三星堆的产品走到了,不仅如此,中亚北非的产品也到了三星堆,二期以时间为桥梁跨越万水千山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交流。或许有些许中亚北非的人到了中国境内,但三星堆时代不太可能有大量的中亚北非人。

金杖是来自埃及北非西亚这些地方吗?
答:一号坑出土的金杖绝对不可能来自埃及北非或西亚,这跟金杖我坚定的认为是鱼凫王曾经南下东出的竹仗显化,金杖是头首(首领或神王)权力的显化,上面的纹饰说明了一切。

青铜立人像和面具是西亚文化吗?
答:青铜立人像和面具或许跟西亚文化有相似点,但绝不是西亚文化在中国的再现。这二者只是古蜀时代特色鲜明的祭天敬祖的神权显化产物,我在文中多次阐释“尸文化”,青铜立人和面具是中国文献记载“尸文化”最直观的展现方式。

青铜神树是建木吗?那若木,扶桑又是什么?
答:青铜神树大概率是《山海经》中建木的想象原型,若木和扶桑是神木的另一种版本,当然也是有原型的,这一点请允许我卖个关子,后文会叙述到。

三星堆人是西亚人吗?黄帝是白人吗?
答:三星堆时代,开放的古蜀地或许有西亚人来交流学习,但三星堆人绝对不是西亚人,三星堆人是由蜀山氏,氐、羌、东夷、濮越、古彝等等融合而成的,不是哪一个族氏的简单迁徙也不是哪个部落的简单复制。
黄帝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时代,我个人无法定论,但我认为黄帝一族大概率是从黄河上游一直迁徙到黄河中下游的。所以说黄帝是不是白人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真要我回答,我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黄帝是白人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9 21:41:55 +0800 CST  
三星堆文化是本地文化,还是外来文化?
答:三星堆文化是一个复合文化,既有黄河中上游的特点,也有长江中下游的特点,我认为三星堆文化就是古蜀地特有的不断融合外地文化的本地文化。简而言之,三星堆文化就是盆地独具特色的本地文化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9 21:44:27 +0800 CST  
三星堆的文明比中原和其他地域高级吗?
答:三星堆说有文明目前来说还有点牵强,但三星堆一定具有着自己特色的文化。三星堆文化不比中原和其他地域高级,其他地方的文化也难言比三星堆文化高级,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各自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无所谓高低上下。

三星堆与中原文明的关系如何?是怎么发生的?
答:三星堆与中原的关系其实很早就有了,黄帝时代取西陵嫘祖,二子居江水,若水,鲧禹出自西羌,似乎这些都不可考,但我觉得黄帝也好,大禹也罢,历史上一直流传的人物必然有流传的道理。既然不可考,那为什么不能先假设就是这样呢?然后按照这个思路往下看是不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表现,如此检验即可。
所以本文的思路和师友们的讨论都认为蜀夏同源,甚至蜀周都有关联,夏周也有关联。所以三星堆与中原的关系在上古时期或许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只是中途点同源异流的发展,不过后来又殊途同归,夏侯氏入蜀,不是来当殖民者的,而是融入了古蜀,此点文中有详述,后文也有相应的叙述。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9 21:51:22 +0800 CST  
三星堆人是如何创造出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答: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前面也有做过详细讨论,高超的冶炼技术和丰富的思想表达是两个概念。我认为三星堆有青铜器的历史或许比夏朝还早,但三星堆铸造青铜器的技术有着外源性的强烈特征,这些从考古表现就可窥视一二。或许一二号坑的时间偏晚,但里面的青铜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里岗时期,不过难说达到了二里头时期。

三星堆时代有文字吗?
答:三星堆时代难说有系统的单体文字,但已经诞生了用图文或符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意识和做法,这一点我个人是坚信的,并在文中做了详述。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9 21:56:04 +0800 CST  
@蜀秀清风 2020-09-09 14:19:24
当下业界将三星堆文化分为四期
三星堆一期文化,距今约4800~4000年;
宝墩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
三星堆二三期文化:距今约4000~3200年;
十二桥文化:距今约3200~2600年;
晚期巴蜀文化:距今约2600~2316年;
十二桥文化和晚期巴蜀文化的分期和断代基本无有疑义,三星堆文化的断代和分期是否有讨论的空间?三星堆文化会不会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你认为三星堆青铜器4000年前就有吗?会不会超过......
-----------------------------
三星堆文化的断代和分期是否有讨论的空间?
答:三星堆文化是泛地域的概念,简单的说包括了三星堆及周边相关的遗址。当下业界对三星堆文化的断代是经过几十年,许多专家学者如陈显丹,孙华,赵殿增等前辈通过实际考古所得,根据地层,器物及科学测年的方式来推导出来的,或许有着一些误差,但也不大了,所以我觉得当下学界的断代和分期没有什么问题。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断代和分期可以更加细化,细分,但大致框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三星堆文化会不会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
答:我觉得古蜀文化肯定超过5000年,三星堆文化不一定。要论文化,首先得要有明确的社会分工,三星堆时期的成都平原可以大致推算出有着早期文化的是什邡桂圆桥和宝墩遗址,前者的时间可以超过5000年,后者则可以触及到4500年前,三星堆遗址所在可以触及4800年,但是真要论文化,三星堆可能超不过4500年。

你认为三星堆青铜器4000年前就有吗?
答:我认为三星堆4000年前就有青铜器,但不一定具有冶炼青铜器的能力,即使有恐怕也找不到铜匠和铜矿来冶炼,我个人认为三星堆的青铜技术是外来的,比如夏后氏,或长江中下游因为战乱带入蜀地的,大概率是夏后氏带入蜀的,因为这些在三星堆和二里头的玉器和铜器山有很多要素关联可以参考,这个时间应该在3500年左右。我认为三星堆在4000年前可能有青铜器,但多半没有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

会不会超过中原和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
答:会不会超过要看在什么时段,三星堆在消化了外源性的青铜技术后,对青铜器的冶炼,对矿料的选择,对合金配比的运用可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不排除在三星堆中后期(殷墟一二期)对外输出过改进后的青铜技术和矿料,有可能输出到长江中下游及中原的殷商之地。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9 22:11:43 +0800 CST  
@铁马冰河781 2020-09-09 17:54:18
楼主,你好!现在学界有观点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从长江中游经三峡西迁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土著文化后形成的,同时西迁的还有鄂西川东峡区的土著民族。后来也有二里岗文化经由同样的路线入成都平原。
这样的观点你怎么看呢?
-----------------------------
从具有文化迁移指针的陶器、玉器和青铜器等器物来看确实具有这样表现,这个观点在考古学上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但何时发生,怎么发生,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这是可以讨论的。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09 22:15:38 +0800 CST  
楼上有朋友有提到三星堆文化的历史定位和在华夏文明中究竟处在怎样一个位置?实话说,这个话题好大,我手上的资料着实有限,无法思虑周全,只有根据我自己的思路和有限的材料提出一点浅见,供师友们参鉴!
我觉得要论三星堆文化定位,首先要看看三星堆的地理位置和远古地域文化的传播特点。先分享童恩正前辈提出的一个假说叫: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也叫“中国弧”(杰西亚 罗森提出)
所谓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即北起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赤峰地区,经内蒙古河套、陇东、青海东部、川西,连接西藏东部与云南。在“中国弧”的西侧,古代文化发展的步伐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区趋同,在其东侧,远古中国以独特的面貌示人,踏着不同于欧亚“草原”的发展步伐。
可见欧亚地区地区的文化、习俗、动植物要进入中国地区,首先要经过这个中间地带。考古出土材料告诉我们一个现实,但凡通过“中国弧”要进入中国的新技术几乎都会被中国本土化,远古的华夏先人对外来技术似乎有天生的转化能力,只要是可以本土化的新鲜事物或技术都加于运用和转化,比如在欧亚作为武器原材料的青铜器,到了华夏大地后,直接被改造为祭祀礼器、生活炊具和酒器,对那些无法转化和改变的事物和技术则拒之门外。
四川盆地刚好处在缓冲带右侧,是远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成都平原(三星堆所在)刚好是中国南北(河套陇西与云贵高原)的中间节点,东西方文化和南北文化都在这里contact and learn,但不是influence and copy。不同的文化不断向盆地汇聚,经过漫长的接触、交融和发酵,最后衍生了古老的古蜀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在远古时期四川盆地不但不是封闭的偏僻之地,反而是东西、南北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西来文化在这里缓冲和过滤,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不断向盆地汇聚,最后交织出拥有东西方远古文化特有的古蜀文化。
如上所述,本文认为四川盆地古老的文化是东西方、南北向文化交融而成的,此地是百汇之地,古蜀文化是交融文化,古蜀文化不是靠外来势力(不论是西亚北非还是良渚中原)的影响、迁徙、复制或控制而衍生的文化,它完全是经过漫长时间融合各方文化独立成长起来的极具区域性特征的文化。
这就是曾经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前沿阵地的三星堆在华夏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拥有巨大研究价值最根本的原因!
不论业界怎么研究,民间怎么掰扯,都无法改变当今看似偏于一隅的四川盆地在华夏远古时期作为东西方文化前沿阵地的事实。
不论三号坑及其他祭祀坑,甚至还没发现的遗址中出土什么样的器物,都无法改变三星堆文化在华夏文明演变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独特的历史地位。
本人坚信:三星堆文化不是什么西来文化,也不是简单迁徙文化,它是由古蜀人汇聚了各方文化用漫长的时间一点点建立起来的,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
这个观点本文现在坚持,将来也会一直坚持!!!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11 18:33:23 +0800 CST  
@尔东信王 2020-09-13 19:25:57
楼主您好,当下学界考古界对三星堆异常重视,您认为三星堆文化对我们上古华夏文明究竟意义何在?
-----------------------------
信王殿下,您好,因为三星堆文化相对中华大地其他地域而言,从约公元前5000年一直到信史时代,考古学上一直没有断代,这对我们研究华夏上古文明有着极好的参考意义,对厘清上古历史有着很好的帮助。
公元前841年之前,很多上古史都是不确定的,即使卜辞记载也有脱档和断档,夏商周工程推导的断代应该没有太大的误差,但对构建历史框架来说,还是有局限,于是我们的上古史特别需要一些补充和斧正,加之三星堆熠熠生辉的青铜文化如此醒目,很多目光便被吸引过来了。
前面我个人的分析认为,三星堆文化处在“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是上古时期东西方文化的桥头堡,是前沿,这里有多重文化汇聚交融的现象,研究三星堆文化有利于我们厘清东西方上古文化交融和变化的过程,对今日的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都有极大的正向意义。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14 18:05:27 +0800 CST  
@大明宫xue 2020-09-13 20:52:21
对三星堆的异常重视可能还是那不明所以的神秘青铜器,楼主请教一下,您对当下是什么原因把三星堆放到如此之高的位置?这样做法有什么利弊?
-----------------------------
毫无疑问,三星堆的青铜器的艺术造型是华夏上古文明首屈一指的,艺术造型往往与精神世界直接相关,中原地区也好,长江流域也罢的器物往往缺乏这么折中浪漫和飘逸的气质,我认为把三星堆青铜器的艺术造型和精神世界放在一个高的位置,三星堆还是受得起的。
但是不能仅仅因为艺术造型就将三星堆各方面的影响力乃至控制力无限放大,我们还是要客观的看待和认知,我个人认为三星堆文化对华夏上古文明有着相当大的贡献,就影响力而言,应该集中在西南地区,秦岭以北,巴山以东或有影响,但不大的。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14 18:09:22 +0800 CST  
@三山岳 2020-09-13 21:57:28
楼主,蒙文通说《山海经》是巴蜀地的产物,请问《山海经》与巴蜀有关系吗?现在的《山海经》热您怎么看?
-----------------------------
我个人以为《山海经》中好些内容是与巴蜀相关的,不仅如此,《山海经》的波及范围是极为宽阔的,其覆盖区域可能跟成吉思汗跑过的面积那么大!但我个人不认为是华夏文明能覆盖这么宽,而应该上古时期的人口迁徙,神话传播和传说加工不断综合而成。简言之,《山海经》是各种要素集合的民间产物,我后文有对《山海经》由来的一种分析和推断,届时请诸位师友检验!
《山海经》热了有好一段时间了,今天我们对上古时期充满了好奇心,其实古人对他们的以前好奇心比我们犹有过之!好奇心是一种极好的品质,为什么不保持呢!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14 18:15:30 +0800 CST  
@2020的沉思 2020-09-14 15:51:41
楼主,请教一下425,426在考古学科里是什么意思呢?
-----------------------------
老师提了一个跟考古关系不大,但跟考古学科直接相关的话题,你说的425,426是报考川大考古学研究生的科目代码。
2001年,2002年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 的科目代码是426
2003年,考古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 的科目代码是432
2004年,考古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 的科目代码是445
2006年,考古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 的科目代码是425
2007年,以后科目代码是649

其他大学的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 的科目代码是635,比如武大,南大,厦大等等。
一般用的教材是张之恒的《考古学通论》,其他大学也有用 段小强版的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14 18:28:14 +0800 CST  
各位师友大家好,我有时间一定到帖里看看,大家的问题我看到后能回答的尽量回答。不能说我说的都是对的,都是有理的,我只是就我所知所想发表一点见解,仅供大家参考,说得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海涵和指正!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9-15 18:04:06 +0800 CST  

楼主:cdnwpu2019

字数:435842

发表时间:2019-11-13 01:10:1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23 09:43:33 +0800 CST

评论数:4168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