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再投,结果还是一样,杰弗逊8票,伯尔6票,马里兰、佛蒙特两州支持两人的票数依旧一样多,只能投空白票。
再投,一样;
再投,一样;
再投,一样;
……..
投票从当天上午投到下午,结果都是一样,两党都不罢休,挑灯夜战,一直投到深夜,一共19轮,结果还是一样。
大家都倒抽一口冷气。两党神经高度紧张。联邦党只有这次机会,不可能让步。共和党都以杰弗逊马首是瞻,更不可能让步----只有斗到底。
有人善意地询问伯尔,是否愿意让一下,伯尔回答:争取到底,决不退让。他已经和联邦党联络,得到对方的绝对支持。
共和党人傻眼了,想不到伯尔竟会把自己说出的话吃回去。可见,此人连起码的品格和原则也没有。
大家觉得,无论从资历、地位、声望和贡献来看,伯尔都无法与杰弗逊比肩,现在却厚颜与杰弗逊争,完全不知轻重。
同时,共和党的本意是推杰弗逊为总统,伯尔为副,如果不是为了保证伯尔当选,伯尔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票的。伯尔却见机起心,完全不知天高地厚。
共和党原以为引进了一头老虎,现在才发现,他们引进的是一条毒蛇。共和党上下全力支持杰弗逊,不敢有丝毫闪失。
最愤怒的当属杰弗逊和麦迪逊。麦迪逊轻信人言,没有少投一票给伯尔,导致陷入这样一个惊险难局,后果已经不堪设想,只有全力护主。杰弗逊者把伯尔看做一个食言而肥的骗子、无赖和敌人,从此恨死了伯尔。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4 23:31:33 +0800 CST  
第二天,再投票,还是一样!再投、再投、再投……又投了9次,结果没有一点松动的迹象。
两党都紧张,不敢有丝毫大意,都在寻找突破的办法。
杰弗逊和共和党死命力保。但心里也清楚,除此之外,再也没人帮他们。
可是,他们错了。有一个人,早就在帮杰弗逊,而且不遗余力。这个人,杰弗逊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他的死对头----汉密尔顿。
早在1800年12月中旬,各州大选结果初步汇总出来的时候,大家知道,联邦党失败。杰弗逊和伯尔票数相等,汉密尔顿就行动起来了。
杰弗逊、伯尔,都是他人生的对手,谁上台,都不愿意。反过来讲,谁上台,都一样,不会给他好脸色,他大可以不管。
可是,他管了。因为他认为,伯尔人品差,不可靠,一旦当上总统,会给国家带来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
汉密尔顿虽然与杰弗政见相左,但不得不承认,杰弗逊品德还是不错的。
汉密尔顿认为,决不能把总统职位交给伯尔这种人。
知道这点的人不多,他觉得要站出来告诉大家。他广泛写信给联邦党的关键人物,揭露伯尔的为人,说伯尔是一个挥霍放荡的人、一个骄奢淫逸的人、一个毫无原则的人、一个傲慢无礼和危险的人、一个腐化的破产者……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4 23:31:54 +0800 CST  
总之,就是一个品行恶劣、不择手段的人,是美国的加蒂蓝(古罗马的政客和叛徒),一旦登上总统大位,一定会以权谋私,为了私欲置国家和人民于不顾,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相比之下,杰弗逊虽然是个“卑鄙的伪君子”和“狂热的激进分子”,但至少“他的品行配得上他的名声”。
结论:伯尔,是社会中最危险的敌人!
汉密尔顿力劝大家不要冒险。他劝莫里斯:“如果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我应该恨的人,那就是杰弗逊。我与伯尔一直有良好的个人关系。但是,公众利益必须胜过一切私人考虑。”
特拉华州只有一名议员,名叫詹姆斯.贝阿德。只要劝转他,就可以改变一个州的选择。汉密尔顿精明地主要到这一点,就写信劝告贝阿德:伯尔是个不择手段的人,是个会为了享受和还债而贪污的人,不要支持他。
但是,内阁成员、联邦党国会领袖、国会联邦党议员们,只有极少数人同意他的观点,但没有一个听他的去改投。
大家都在为伯尔夺取总统职位而竭尽全力,汉密尔顿却插这么一竿子,有点不是时候。
汉密尔顿哀叹:自己的时代过去了,没人听自己的了。
汉密尔顿不会这么久轻易认输的。他再次大量写信,力劝莫里斯、贝阿德等人,看清伯尔的嘴脸。
没几个人理他。
13日、14日继续投票,票数,还是一样。
两党都紧张到了极点。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4 23:32:15 +0800 CST  
共和党人听说联邦党有个计划,想把这种僵局维持到法定总统就职日(3月4日),到时候没总统,就可以要求组织重新选举,或者让参院临时主席担任亚当斯的继承人。
面对如此咄咄逼人计划,共和党人终于爆发了。共和党人警告联邦党:别妄想篡权,无论如何,不可能让一个得票低的人当总统;如果坚持闹事,共和党将不惜诉诸武力,内战将不可避免。
杰弗逊的助手告诫共和党占优势的州,不要服从“篡权总统”的领导,要组织民兵,随时开赴首都,为防止政变流尽最后一滴血!
同时,共和党告诉对手:如果联邦党一意孤行,中部支持杰弗逊的州,团结起来,退出联邦,宣布独立,即使面临战争也在所不惜。
历史,突然间走到危急关头。
在当时的世界,政权的转手,往往是在暴力和战争中完成的。从华盛顿到亚当斯,属于党内继承和转移,并不需要暴力。现在,政权真正要从一方政治力量转手到另一方,能不能和平交接,是检验宪政体制是否适合美国的试金石。
共和体制,面临真正的挑战。
在这一巨大压力下,联邦党开始考虑如何体面地打破僵局。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4 23:32:40 +0800 CST  
联邦党曾经和伯尔谈过条件,希望伯尔公开承诺。伯尔不敢。伯尔很精明,如果公开承诺,就会丧失共和党的支持,他可不愿意“从刚被美国选民抛弃的过时的政治家手里接受王位”。
联邦党人终于发现,伯尔果然如汉密尔顿所言,是个没有政治原则的人,联邦党人支持伯尔的心,渐渐变凉。
他们看到,共和党高度团结,始终支持杰弗逊,伯尔提高得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联邦党支持伯尔,并无取胜的把握,闹下去也看不到结果。如果真的走向战争,那将没有意义。
但联邦党也不可能就这样退场,那也太没面子了。
莫里斯等联邦党人开始与杰弗逊非正式接触,提出只要杰弗逊答应当总统后做到以下几点,联邦党就妥协:
1.不将联邦党公务人员大批革职;
2.保留海军;
3.平等对待债权人,按期清偿债务;
4.不干涉控股机关;
等等。
意思很明白,要我联邦党支持你,很简单,你只要答应上台后延续联邦党的主要政策就行。
杰弗逊回答得很干脆:“我绝不会象投降一样地去接收这个政府,也不会捆住双手进入这个政府。”
正派的人,耻于搞政治交易!
又陷入僵局。
16日投票,还是一样。
两党近乎窒息。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5 23:33:29 +0800 CST  
两党头面人物斗得义正词严,下面的人再也挺不住了,快疯掉了。
这种投票,每次都命悬一线、惊心动魄。越到后面越紧张无比。大家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35次投票就是35次要命的折磨,这种虐心,已经达到极限。
杰弗逊的手下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大胆私下和联邦党联系,答应了联邦党的部分条件。他们认为,联邦党的条件有些还是有利于国家的,答应也无妨。
联邦党以为是杰弗逊答应的,立场马上开始松动。他们开会商讨解套方式。贝阿德、莫里斯等人起了关键作用。贝阿德宣布,他将支持杰弗逊。他一个人代表特拉华一个州,只要他支持杰弗逊,杰弗逊就达到9票,过半当选总统。
贝阿德一表态,联邦党其他人就知道局势难以挽回。在莫里斯、贝阿德等人做工作下,联邦党决定妥协。
17日进行第36次投票。原来投空白票的马里兰和佛蒙特两个州,在内部投票中,联邦党让共和党议员的有效票超过自己,使这两个州支持杰弗逊。杰弗逊就得到10个州的支持。原来支持伯尔的特拉华和南卡两州,投了空白票,伯尔只剩下4个州。
10:4,杰弗逊赢得总统之位。
一趟失控的列车,在悬崖边上惊险地拉回来了。
回过头来发现,那几个带头转变态度的联邦党骨干,都是收到过汉密尔顿信的人,汉密尔顿的劝说,无疑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可以说,扭转这一局势贡献最大的人,依然是汉密尔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5 23:33:52 +0800 CST  
伯尔后来知道汉密尔顿在其中起的作用,对汉密尔顿的恨又增加几分。
整场选举,最难过的是亚当斯。四年总统任期,是在波涛汹涌中度过的。亚当斯虽然一直处于革命的第一线,但遗憾的是没有担任过有实权的行政职务,在打官司、谈判、辩论方面是一等一的高手,在治民理政方面,却没有多少实践经验。经过竞选突然担任总统,要应付国家级的复杂局面显然猝不及防,因而手忙脚乱。他的内阁被汉密尔顿牵着鼻子走,非但不帮忙,反而净添乱,杰弗逊还在暗中下绊,导致政策错误连连,亚当斯的这个总统,当得真憋气。他醒悟过来之后,凭着自己的良心,力挫联邦党备战阴谋,派出使团求和。1800年11月,法国传来喜讯,和谈成功,美国结束了准战争状态,这是亚当斯的巨大成功。但消息来得太迟了,否则大选到底谁赢,还真不知道。
亚当斯的痛苦,在12月3日达到顶峰。这天,他得知竞选彻底失败,晚上,他得到消息,他最深爱的儿子查尔斯去世,双重打击几近击溃了他。亚当斯一夜老去。
亚当斯是第一个到新首都华盛顿特区办公的总统。大选正热之时,亚当斯于11月1日下午1点,到达白宫,成为第一位住进白宫的总统。
从投票结果揭晓到众议院决定总统的几个星期里,亚当斯坚持工作。
但坚持工作不一定就是任劳任怨。亚当斯这段时间做的事情,令他的形象大打折扣。
他抢时间,利用联邦党在国会还占优势的机会,任命了一大批自己和联邦党要员的亲朋好友当官。联邦党也好,亚当斯自己也好,竞选和履职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为了报答他们,就任命他们为官。大选之前,亚当斯怕社会议论,有所顾忌,不敢做。大选之后,再也不顾了。反正自己失败了,再不利用权力就来不及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7 01:00:06 +0800 CST  
他的女婿被任命为纽约港的海关检查员,岳父任命为哥伦比亚特区邮政局长,都是“油水”岗位。还把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以后称小亚当斯)从海外召回。
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年老体衰,杰弗逊设想上任后,等此老法官一退,就可以任命一位共和党人做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可这老法官突然宣布辞职,故意把机会给了亚当斯和联邦党。亚当斯任命国务卿马歇尔为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
马歇尔是华盛顿、汉密尔顿、亚当斯、杰伊之后,硕果仅存的联邦党大佬。他与杰弗逊是老乡,政治上却是对手。
联邦党清楚,总统大选已经输了,国会即将换人,联邦党也处于劣势。三权分立中,两权已经失去优势,只剩下司法一权还有机会。于是,联邦党控制的国会与亚当斯密切配合,大批任命法官,作为与共和党斗争的战略部署。
亚当斯和联邦党做这些事,自己也觉得不地道,所以尽量低调。为了减轻议论,避免阻力,他们把许多任命拖到了亚当斯任期的最后几天。国会3月1日通过任命法案,2日亚当斯提名,3日参议院批准,配合得十分默契。
当晚马歇尔才急忙在任命状上盖上国务院的大印发出。忙完的时候,恰好是亚当斯任期的最后一天的最后时刻----1801年3月3日午夜。
总共任命了42名低级法院法官。由于过于匆忙,最后有17份任命状没有及时发出,拖到了第二天。杰弗逊听说后,义愤填膺,命令麦迪逊扣留这些委任状,并 “视同办公室的废纸、垃圾一样处理了”。
3月4日凌晨4点,亚当斯在月色下,乘坐公共马车,静悄悄地离开了白宫和华盛顿市,没有与杰弗逊告别,没有人送行,甚至没有人知道他离开。
亚当斯时代结束了。8个小时以后,杰弗逊在国会大厦宣誓就职。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7 01:00:29 +0800 CST  
作者:@烟雨迷蒙的春江夜 时间:2013-11-27 22:36:58
前不久东北的一场大雪
老少爷们在推车
---------------------------------
多么希望有这么一场大雪降临江南,重温童年雪仗时光
谢谢妹妹的精彩图片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7 23:20:18 +0800 CST  
第九章 民主总统杰弗逊
第一节 法国革命
大约就在美国立宪建府的同时,大西洋对岸的盟国法国,突然间爆发了一场革命。
当时美法两国,一个以和平手段追求民主共和体制,一个以暴力手段追求民主共和体制,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革命,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发生的,没有几个人的杰出贡献,要让革命发生,是不太可能的。
第一个做出贡献的是法王路易十四。这是一位与康熙同时代、同命运、同著名的国王。他4岁即位,青年亲政,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以其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使法兰西王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使法语在整整两个世纪里,成为整个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自己也成为法国史上最伟大君主,时人尊称“太阳王”。
但在光鲜的外表下,其实是一副惨不忍睹的实景。
他连年征战,率领法国参加了四次大的战争:1667至1668年与西班牙争夺荷兰的遗产战争(The War of Devolution),1672至1688年与荷兰的战争(法荷战争),1688至1697年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九年战争,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些战争耗尽了法国的国库,国家陷入高负债之中。
他还大建凡尔赛宫,晚年一半国家税收用于凡尔赛宫的建设和消费;相当多的财政款项,装进了贪官污吏的口袋,致使国王钱不够用。路易十四只得加重税收,可教士和贵族阶层不收税,负担全落到农民和工商业者身上,广大群众不堪其负。
战争、穷奢极欲、贪污、重税、特权横行,有这么几个词,够了----革命的要素已经具备了,只等合适的时机。
路易十四心知肚明,临死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对接班人路易十五说:“我的孩子,你将是一位了不起的国王。不要像我一样喜欢建筑和战争。相反,设法与你的邻居和平相处。给上帝你所应该给的。总是遵循好的建议。设法免除人民的痛苦,而这正是我所没能做到的。”
自己做不到的要别人做到,这是很多人的通病。路易十四讲得这么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语重心长、遗憾终生,不知道他的继承人是否听懂了,因为继承人路易十五,当时只有5岁。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8 00:56:50 +0800 CST  
为什么继承人只有这么一点?这要怪欧洲宫廷互相通婚,近亲结婚,在维护血统纯正高贵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遗传病。路易十四的王太子等了很多年要当国王,但做爹的太长寿了,太子先挂了。路易十四的孙子年纪轻轻也挂了,只剩下5岁的曾孙一个男性继承人。
据说5岁的孩子听了还很感动,到底懂了没,按道理懂了,否则怎么会感动呢。
如果你真这么以为,那也没什么办法。5岁,5岁,回忆回忆自己5岁时大人说过的话看看。
不管怎样,小路易接手的是一个盛名在外的巨大烂摊子。
十年后路易十五亲政,任命老师红衣主教弗勒里担当首相。弗勒里倒是按照路易十四的遗愿行事,保持和平,节俭办事,与民生息,大力发展经济,稳定货币,平衡预算。整个法国实现了和平和秩序,国力得到逐步恢复。这期间,路易十五广受国民喜爱。
法国,从革命的边缘爬回来了。
变化发生在弗勒里死后,路易十五大权独揽。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独裁让人得意忘形、欲望膨胀,路易十五很快变得像其他独裁者一样:
一是意志狂妄,发动七年战争(1756年到1763年)。法国和奥地利、 俄国结盟,与英国、普鲁士同盟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战火烧遍欧洲、北美、印度和海上。可惜的是,法国失败了,英国一跃成为海上霸主。
战争的耗费是巨大的,英国都承受不了,向北美收税,导致美国独立。法国更加变穷,恢复期获得的一点财力,在战争中消耗殆尽,路易十五变成“大负翁”。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8 23:27:02 +0800 CST  
二是沉湎女色,花费很大精力和美女们玩爱情。他有一大批情妇,有贵妇名媛,有小家碧玉,有青楼妓女,甚至串烧一家五姐妹。情妇与老婆最显著的区别是----老婆喜欢钱,情妇喜欢花钱。路易十五的女人太爱花钱了,即使宫廷举债也花钱如流水。
乱花钱有什么严重后果?情妇们知道得比任何人清楚。有一次情妇蓬巴杜夫人得意洋洋地对国王说:
“我们死后,一定会洪水滔天”。
后人以为这句话是国王说的,中国还翻译为:“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这句译文,把路易十五的形象破坏得一塌糊涂,国王其实没这么无责任心。浪费钱肯定不是个好习惯,国王和情妇门也知道,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权力不受制约,人就管不住自己----谁叫人是欲望的动物呢?
三是爱慕虚荣,喜欢用文艺装点门面。路易十五喜欢用艺术往自己脸上贴金,他的一些情妇文艺范特足,艺术修养不低,经常和艺术家们聚会,扶持国家艺术发展。蓬巴杜夫人主导形成了洛可可风格,法国艺术处于欧洲艺术的最高水平。幸运的是,启蒙思想也借文学、戏剧大行其道,深受各个阶层喜爱,不知不觉就武装了人民的头脑。
法国战败让人们看到英国政治制度的优越,穷奢极欲快让国家破产,启蒙思想鼓动人民要反抗…..一切的一切,都在挖坑,挖坑,挖坑,准备埋葬封建制度。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1-28 23:27:25 +0800 CST  
路易十五由于顽固独裁,没有与时俱进改革,又屡战屡败,失去了民心,后得天花而亡。他的儿子也死了,接位的是孙子,是为路易十六。
1775年6月11日,路易十六于坐马车去阿尔图瓦省阿兰斯城的大教堂加冕,人们夹道欢呼。可有个年轻人一直跟随,马车到哪里,他追到那里,国王看窗外,总能看到这个头颅出奇地硕大、脖子分外粗壮的男生。国王跟王后说:“看,一个多有趣的人,一直跟着马车跑,难道我长了两个脑袋吗?”
玛丽王后看了一眼,满脸轻蔑:“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个乡下佬吗,瞧那模样,简直是个魔鬼”。
这个年轻人叫乔治.丹东,他一生的业绩就是,以实际行动对国王夫妇讲:我叫你们好看!!
国王加冕回程视察法国最著名的天主教学院----路易大王学院,院方安排一个成绩最好的学生,代表学校到国王面前致颂词----歌颂国王美德,歌颂太平盛世,拍拍马屁,让国王高兴。
这学生背完颂词以后,本应退下,可是,这学生直接向国王说出一番话来:“……国王知人善任,杜尔哥(财长)想均摊徭役,取消特权,不知陛下圣意如何,草民希望陛下赞同,法国再不改革,前途堪忧。首相莫儿帕年事已高,抱残守缺,恐难当辅政大任,治天下唯在得人,望陛下圣鉴!”
一个学生伢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突然打乱国事程序,在国王面前针砭时弊,直言进谏,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2-02 00:01:14 +0800 CST  
国王诧异,无言以对,倒是旁边的王后马上厉喝:“这学生太大胆无礼了!”校方吓得半死,迅速把学生拖走。只有旁边的丹东跑向学生。
这个学生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他一生的业绩,就是解释了什么才叫做“太大胆无礼了!”。
路易十六父母早亡,祖父安排一个高度负责的老师教育他。这老师十分严厉,以凛冽之威管理小王子,什么都管得死死的,把王子对国事的兴趣磨灭殆尽。王子自小失去了活泼自由的天性,变得无主见、懦弱,无男子汉气概。
一个人总有点爱好。王子把兴趣转移到了两样事上----打猎和制锁。王子不笨,兴趣所致,这两项达到了非同一般的高水平。他精通骑术,枪法极准,曾经一天之中,射中燕子200多只。骑马开枪,竟然命中这么多,很罕见哦。
他制锁达到顶尖水平。他把锁制成松鼠状,扭动钥匙,“松鼠”会点头,摇尾乞怜;他制的 “蝾螈”锁,把钥匙转动三圈,“蝾螈”就会喷水。无人不对他的制锁水平表示惊叹。
他的幸福生活,就是打猎和制锁。至于政事,那是小事。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2-02 00:01:55 +0800 CST  


路易十四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2-02 12:11:25 +0800 CST  


路易十五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2-02 16:41:38 +0800 CST  
虽说是小事,可加冕继位那天,连一个大学生都痛陈国事,可见国事一定有问题,得抓一抓。
该怎么抓呢?路易十六不知道。他毕竟只有20岁,还是个小青年。他决定,启用路易十五时代老臣莫尔帕为首相,主持国事。此人17岁出任宫廷大臣,精明干练,干过很多职务,特别是整顿海军卓有成效,后因得罪蓬巴杜夫人遭流放。
路易十六把国事委托给莫尔帕首相,授予莫尔帕任命大臣、主持国务会议的巨大权力,期望能臣革故鼎新,开创新局。
莫尔帕确实想干点事。可还没等他动手,政敌就暗示:你干事可以,但是不能触犯贵族权益,如若不然,我们联合起来,把你赶下台,即使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
莫尔帕曾经被蓬巴杜夫人赶下台,受尽凄苦,个中滋味,冷暖自知,他再也不想被人赶下去。
莫尔帕的事业心,就这样废了。保官,是他首要任务。他任命大臣,全是他的亲信或者没有靠背山的寒门人士,确保以他为中心。他开展工作,小心翼翼避开贵族的利益。
他启用的财政总监为杜尔哥,寒门子弟,才学非凡。杜尔哥发现国家财政一团乱糟,立志改革。
当时的法国,国民分为三个等级,教士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其他人为第三等级。教士掌握精神权力,贵族掌握世俗权力,第三等级没权力。第一、第二等级有很多特权,其中有一项特权是最不公平的----免税权。教士和贵族掌握大量土地和财富,反而不需要纳税,负担全部落到农民、商人和工业老板身上。
杜尔哥发现,法国人民的苦难,主要是税负不均所致,应当废除贵族、僧侣、大地主等的免税特权,实现国民平等纳税。否则,财源十分有限,无法应付国家的巨额开销。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2-02 23:49:18 +0800 CST  
路易十六上台后,关心民生,新建了一批水利、道路、学校等民生工程,百姓普遍认为他是一位仁慈之君。
可惜的是这只是表面光。因为这些工程都是举债建设。国家财政本来债台高筑,路易十六这么一来,债务窟窿更大。
就好像一个穷人装富翁,偏要大搞慈善事业,债务越背越重,把自己往死里整。
杜尔哥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他知道,如果财政问题不解决好,就会动摇国本,后果不堪设想。他的办法,就是打破教士和贵族的免税特权,与第三等级平等纳税,财政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莫尔帕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不敢这么做。他自己也不愿这么做,因为他家是7代世袭贵族。
贵族纳税不只是个钱的问题,还有一个面子问题。那个时候,等级分明,贵族不屑于做平民的事情,拉不下面子去纳税。
莫尔帕采取的办法就是拖,不向国王禀明实情,杜尔哥催他,他打马虎。杜尔哥发现以后,想办法直接向国王汇报。国王听了他的主张以后,大为激赏,连连夸奖莫尔帕启用了一位人才。
杜尔哥推行改革。
国王没高兴多久,就收到“国情会议”奏报,说杜尔哥在上年举措失当,导致粮食价格狂涨,导致市面发生“面粉战争”。
国王愣住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收到内阁官员、法院大法官奏报,指出了杜尔哥政策的谬误。
国王犹豫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2-02 23:49:40 +0800 CST  
不久,宫廷贵族联名上书,说杜尔哥误国,应该撤换。路易十六问莫尔帕,莫尔帕说杜尔哥确有不行的地方,撤换也可以。
杜尔哥下台。
路易十六不知道的是,所有打击杜尔哥的动作,都是莫尔帕一手策划的。
自杜尔哥越过他面君之后,他就决定要让杜尔哥下台。他深知杜尔哥才华横溢,一旦与国王直接联系,必然会危及他的地位。
莫尔帕赶走杜尔哥后,推荐寒门出生的内克担任财政总监。
内克1777年上任后,吸取杜尔哥教训,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人。但是,财政问题不是夹一夹尾巴就能解决掉的。内克还得象杜尔哥一样,提议要教士纳税,减少贵族年金。
除此之外,再无办法。
国王同意他的方案。
很快,内克也被阴下台,原因和过程与杜尔哥一样。莫尔帕兼任财政大臣职务。
1781年,莫尔帕也离职了。因为阎王喊他去旅游,终年73岁。
国王失去了依靠,问玛丽王后咋办,玛丽推荐了卡伦。卡伦由一名小小的巡按使跃升为财政大臣。有王后罩着,卡伦稳如泰山;有心腹谋划,王后尽情花钱。一对黄金组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2-03 00:04:40 +0800 CST  
还有一个很花钱的事业,弄得法国大失血,那就是美国独立战争。富兰克林等想尽办法要法国出兵出钱,法国打肿脸充胖子,借钱满足美国要求,自己有苦说不出口。
王后生性放荡,给国王戴绿帽,花钱又没有节制,法国人民亲切地称她为“赤字夫人”。比如1785年圣诞节,玛丽就要卡伦筹钱300万锂过节。国库早已空空如也,卡伦靠出卖官职和律师职务,才凑齐这笔钱。
对外战争、公共工程、宫廷花销,一律失控。到1785年,国王公债已达16.4亿锂,政府每年赤字1.4亿锂,寅吃卯粮不知道吃到了那一年。
卡伦当财长4年,不敢再提改革,只筹钱供王后花,供宫廷挥霍,又提高贵族补助金,搞好关系,把保官作为第一原则。
钱再多,也经不起这般挥霍。财源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直到枯竭。卡伦再也找不到钱了。
没有办法,卡伦只好如实报告路易十六:国王,没钱了,再也找不到钱了。
在此穷途末路之际,还得捡起财政改革的稻草。除了向一、二等级征税,再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当时一二等级人口只占全国10%,土地占有将近40%。只要向特权等级一开土地税,国家财政困难立马缓解。
改革税制,并不是国王一个人说了算,按照传统,还得高等法院注册批准。高等法院那帮人,都是贵族,不可能同意。
卡伦冥思苦想对策,建议国王绕开高等法院,召开显贵会议。显贵每年从国库得到巨额津贴和国王赏赐,占政府年度预算的四分之一。显贵依赖国王,按道理会服从国王指令,赞同纳税。只要他们同意并带头,高等法院也就没办法。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12-04 00:00:25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