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他的答案是,完全有可能出现漏洞。因为他发现,秦国和燕国已经建立起外交联系,而且比较密切,它们结亲了。当然,他没有想到应该去追根究底地探查一下当初双方结亲的具体时机和含义,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他只是想到,在自己进攻燕国的时候,燕国将很可能向关系良好的秦国求救。从秦国前往燕国,秦军的道路是这样的:首先从河西地区的北部渡过黄河,这里水流湍急,渡口稀少,河对岸就是山西高原上仅此于太行山的大型山脉吕梁山,翻过吕梁山后,秦军横穿整个山西高原,再经过太行山中的陡峭山路下到平原,最后到达燕国。这条路相当遥远而且相当难走,但是如果有赵国的全力接应,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齐威王看到了这个漏洞,张仪也看到了。在这个漏洞被堵上之前,齐威王的注意力就会一直集中在秦国身上,如果这个漏洞长期无法弥补,齐威王有可能大幅度修改他的战略,这些都不是秦国想要的。为了防止齐威王这样做,张仪认为,秦国应该主动的帮助齐国把漏洞堵上,让齐国的战略显得是完善的。秦国应该自己去攻击赵国,和赵国成为敌国。于是史书中有了这样的记载,前328年,也就是张仪来到秦国后的第二年,秦国打败赵将赵疵,攻占了赵国的蔺和离石。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07 22:29:37 +0800 CST  
问题来了,弥补漏洞就要攻击赵国,攻击赵国就要得罪赵国,而且一直到齐国攻燕为止的长期时间里秦国都要和赵国表现出足以让齐国放心的强烈敌对关系,这很可能会让赵国对秦国产生真正的敌意。张仪又开始想象未来战争发生时的图景,楚国处于正南方,齐国处于正东方,而赵国处于正北方,秦国率领的联军将以韩魏为中轴,对楚国,齐国连续实施扇面形攻势,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赵国都将位于联军正后背的位置,所谓芒刺在背,特别是联军将对最大敌人齐国发起决战的前夕,背后的赵国近在咫尺,这很危险,不管赵国有没有楚国式的平衡意识,就算赵国只是想单纯的报复一下秦国,随便捅那么一两刀,对联军来说都是很难受的。

张仪希望的是,战争爆发后,秦韩魏三个国家都能把拥有的全部兵力投入前线和齐楚的对阵中,后方无需留下任何兵力,无论是后方的边境线,还是后勤运输路线,都无需使用一点点兵力来防守。所以,只能对赵国说抱歉了 ,秦国为了消除后患,准备在战争之前就预先打的它完全没有动弹之力,让它不能产生一丝一毫的威胁。这事听起来很麻烦,其实并不费劲,因为齐国已经决定尽量削弱赵国,秦国只需要助它一臂之力就行了。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07 23:24:01 +0800 CST  
等到齐国攻打燕国的时候,赵国肯定已经被削弱的差不多了,那个时候的赵国作为盟友并没有多少价值,既然秦国得罪过它,那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它当做后患处理掉。经过这么一连串思考,张仪最后给予赵国的定位是-打击对象。齐楚也是打击对象,不过齐楚是战略决战阶段的打击对象,而赵国是战略准备阶段的打击对象。

把燕国,赵国的部分加上去以后,就可以看出来,大战中的真正力量对比是这样的:战国七雄中的六个国家以四对二的形式展开搏杀,背后则留下一个双方都无需理会的瘫痪的赵国,秦国一方占有明显优势。而且还有额外福利,楚国的东方还有一个越国,越国是楚国看中的猎物,就如同燕国是齐国看中的猎物,在此前楚国的不断攻击下,越国亡国的前景已经清晰可见了。在这场大战中越国显然会希望秦国一方获胜,并且重创楚国,这是它挽救自己命运的难得机会,所以,到时候越国也很可能会全力出手牵制住楚国的部分力量。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08 17:59:40 +0800 CST  
根据地理条件细分后的对垒格局将是:对楚国,秦国和韩国展开正面主攻,越国进行侧后牵制。对齐国,秦国和魏国展开正面主攻,燕国进行侧后牵制,实力最强的秦国两场战争都是主力,在它从西往东的推进过程中,先和韩国一起对楚国进行重点打击,然后再和魏国一起对齐国进行重点打击。

开战后齐国的主力部队会集中在北方以攻击燕国,而楚国是南方国家。楚国面积辽阔,联军如果选择从楚国的西线开始发起攻击,比如商於之地,远方的齐国根本无法插手。所以,尽管齐国和楚国是盟国,却不能联手迎敌,只能各自为战。而联军享有充分的战略主动权,可以按照顺序各个击破,先集中优势力量把楚国击败后,再把优势力量转移过去攻击齐国。还有,联军可以投入所有兵力,全力以赴地出击,不用担心任何后顾之忧,齐楚却被多方牵制。把这些因素都计算在内,得出的结论是:秦国一方占有巨大的优势,齐楚败亡在即。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08 18:47:31 +0800 CST  
张仪战略计划的全貌介绍完了,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它:"借力打力,请君入瓮“。这个瓮是一个陷阱,张仪给齐国布了一个陷阱,这个陷阱的特点是什么呢?它的墙壁上安有反弹装置。一旦齐国决定开始攻击燕国,它就掉进了这个陷阱,然后齐国就会发现自己打出去的力量经过反弹又打了回来,打到了自己身上。秦国借助齐国的力量,给自己增添了一个盟友,又借助齐国的力量,消除了来自战线后方的威胁,这些结果都使得秦国可以更加有力的去打击齐国。

尽管张仪考虑的非常之详尽和完善,但是在这个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比如由于公孙衍的存在,拉拢魏国的工作变的出奇的困难。比如燕国的内乱实在是过于严重,以至于它几乎没有经过抵抗就被齐国给灭掉了。再比如楚国冒险在蓝田发起的反击。不过,经过一些有效的修补工作之后,这个陷阱最终成功地套住了齐国,如果不是秦惠王正好在那个时候去世,如果不是后任的秦武王决定解除这个陷阱,齐国当时就被憋死在里面了。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08 21:51:56 +0800 CST  
关于这个战略的优点,可以用这样一些词语来形容它,宏伟,周密,严谨,简捷,巧妙,有效。在其中我想专门谈一谈简捷的具体含义,因为简捷是这个战略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所谓简捷,是指它在实施过程中操作起来特别简单。直到决战来临之前,秦国需要做什么呢?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去和韩魏结盟,由于韩国是魏国的小弟,秦国可以把工作重点放在拉拢魏国这一个国家身上。二是去敲打赵国,齐国已经承担了这个任务的主要部分,秦国可以在旁边悠闲的看着齐国做事,觉得它做的不够的时候自己再上去加把劲就行了。

需要做的事情少,除了让大家可以多休息以外,还有什么优点?还可以减少秦国的行动轨迹,让其他国家难以察觉秦国的意图。很长一段时间里,别人看到的就是秦国在拼命的和魏国套近乎,或者过了很久才攻击一下赵国,谁又知道秦国这是在给远方的齐国布陷阱呢?张仪的战略真的很难很难识破,实际上,很可能最终只有一个人识破了,因为他是齐国人,他知道齐国的战略,并且把齐国的战略和秦国的行为联系在了一起。他是个绝对聪明的人,可是就算是他,也是在张仪战略即将发动的最后阶段才识破的。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08 22:57:02 +0800 CST  
通过张仪的战略,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崭新的争霸天下的思路。假设现在有两个正在相互竞争的,实力差不多的强国,它们都在暗中计划着超过对手,成为最强国,独霸天下,最后统一天下。它们应该怎么做呢?传统的思路是,先在周边地区找一个比较弱的国家,把它吞并掉,用这一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实力,拉开和竞争对手的差距,由于对手力量已经弱于自己,无法阻止,它就可以由近及远,步步推进,占领越来越多的土地,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直到最后占领全天下。

比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是当时的强国魏国分别发动的,试图吞并周边国家赵国和韩国的战争。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再比如齐威王的战略,是想首先吞并掉近邻燕国,为下一步的扩张计划打下基础。甚至后来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也是这种思路。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5 23:14:40 +0800 CST  
自始至终,秦惠王和张仪表现出来的思路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秦国面对着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竞争对手,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集中精力去击败这些对手,削弱这些对手,让对手变成普通的弱国,在自己实力不变的情况下拉开双方实力差距,完成这个阶段性任务后,再开始扩张秦国的领土。这种新思路有什么好处呢?有两个好处,一是最开始,秦国不会表现出任何会让其他国家担心的扩张倾向,这有利于秦国去争取和团结尽量多的盟友,借助这些盟友的力量来打击主要对手,这就是为什么张仪的战略可以使秦国拥有四比二的优势的原因。二是,到了秦国真正准备扩张的时候,其他国家实力都比较弱,就很难以一个足以服众的国家为核心,联合起来反抗秦国。



假设齐威王的战略顺利实施,成功地吞并了燕国,剩下的国家发现齐国已经成为最大威胁,它们很可能以楚国为核心,团结在楚国周围来对抗齐国,因为楚国是它们当中明显最强的国家,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这会增加麻烦。而张仪的战略目标达成后,就不会出现这种麻烦,可以为秦国将来统一天下创造最好的条件。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5 23:17:57 +0800 CST  
这种思路也适合秦国具体的时空环境。齐国选择的扩张目标是燕国,楚国选择的扩张目标是越国,燕国和越国有个共同特点,它们都处于偏远的,其他国家难以到达,特别是强国难以到达的地方。燕国其他国家比较难以到达,越国其他国家几乎不能到达。而秦国没有类似的扩张目标,义渠国太小了,把它吞并了也不能给秦国增加多少实力,秦国想要有效地增加实力,它的扩张目标只能是东方的三晋国家。可是三晋国家处于中间地带,它们之中位置最靠边缘的赵国也号称“四战之国”,由于地理的原因,它们很容易向其他强国求援,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也很容易互相联合起来,秦国的扩张行动开始的时候可能比较顺利,但是渐渐地秦国就会发现没有什么好果子可以捞到,只是平白地和三晋各国成为关系很紧张的敌国。

秦国想扩张,其他强国也想扩张。秦国和三晋纠缠在一起的时候,齐国和楚国正好完成它们各自的扩张计划,等到秦国回过神来,齐国已经吞并了燕国,楚国已经吞并了越国,结果齐国独占东方,楚国独占南方,无主之地只剩下三晋地区。如果这个时候秦国还不放弃,还在攻击三晋国家,成为超级强国的齐国挥挥手就可以把它打退。统一天下?这种事情秦国就不用想了,别人不来统一它就谢天谢地了。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6 22:32:15 +0800 CST  
简单来说,传统的战略思路是先弱后强,先打弱国再打强国,而秦惠王和张仪的思路是先强后弱,先打强国再打弱国。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秦惠王和张仪提出的战略思路是那个时期最适合秦国的思路,也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思路。

在离我们如此久远的古代就能产生这样先进的,或者说是超前的战略思维是了不起的。可能是因为他们太先进,太超前了,以致于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并且愿意继承他们的那一套办法。据我所知,除了秦惠王和张仪,那个时代也就只有一个孟尝君表现出了同等水平的战略思维能力。无论秦惠王怎么从小灌输,秦武王就是始终不能理解打败远方的齐国对秦国有什么好处。无论孟尝君怎么解说,齐闵王就是始终不能理解打败远方的秦国对齐国又有什么意义。不过,秦惠王和张仪组成的是一个很罕见的,天才政治家加上顶尖战略家的恐怖组合,他们合作的这段时间内做出的明智决策,已经足以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坚实基础。为什么最终统一天下的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关键因素就在这里。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6 23:34:39 +0800 CST  
张仪取代公孙衍之后,马上紧锣密鼓的按照既定的战略计划开展一系列动作。前329年,张仪刚刚开始掌权,这时楚国的楚威王去世,楚怀王继位,魏国想趁着楚国内部政局有些不稳的机会去攻打楚国。张仪把一批准备好的军事物资送给魏国,结果魏国在陉山一场大战,打败了楚国。本来秦国和魏国处于互相交战的敌对状态,张仪向魏国示好,是想为两国将来改善关系埋下伏笔。需要专门指出的是,这是300年来秦国第一次对楚国表现出敌意,第一次帮助楚国的敌人。秦楚持续通婚长达300年时间,它们是关系非常亲密的姻亲之国。可是在战略计划中秦国已经把楚国预定为敌人,未来的双方关系将要发生剧烈变化,张仪很早就开始打预防针,是想给大家一个心理准备和缓冲期,免得到时候大家感觉秦国太冷酷,翻脸不认人的速度太快。

第二年,张仪命令秦军攻击赵国,打败赵将赵疵,占领了蔺和离石,前面已经说过,这是为了弥补齐国战略上的漏洞,让齐威王放心。同时,这也是继续向魏国示好的行动,因为当时的赵国和楚国一样,是魏国的敌人。

同年,张仪开始亲自指挥作战,他和公子华一起进攻魏国的蒲阳城。张仪装作很费力的样子,用了很长时间才把蒲阳打下来。为什么我认为张仪是在那里装模作样呢?因为一整年秦国就攻下了蒲阳这一个地方,和前几年的战绩比起来差的太远。这是做给齐威王看的,表示秦国攻击力的极限到此为止了。齐威王看到之后,给秦国的实力下了一个最终结论,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由公孙衍来指挥就是中等偏上,由张仪来指挥就是中等,秦惠王重用张仪,弃用公孙衍,识人不明,没那么聪明,无论是秦国还是秦惠王,都不用特别重视。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7 14:04:45 +0800 CST  
经过评估后,齐威王认为,突然出现的秦国带来了一些意外情况,但它还不足以破坏现有战略,用不着劳心劳神的去修改这个战略。齐威王松了一口气,他不再把秦国列为特别关注对象。秦国也跟着松了一口气,总算把齐威王给糊弄过去了。从此一直到齐威王过世,他都没有认识到秦国对齐国的潜在威胁,这说明齐威王的智商比秦惠王和张仪差很多吗?其实也不是。秦国刚刚才加入多国博弈体系,此前连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它都不能参加。“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在齐威王的眼里,秦国是个缺乏经验的国家,漫无目标,四处出击,莽撞冲动是秦国这个阶段应有的行为模式,谁能料到秦国一开始就出了个天才政治家,而且他还任用了战略家张仪呢?齐国是公认的最强国,它在明处,秦国在暗处,齐威王先出手,张仪后出手,秦国的行为一开始就非常之老练,而且专门针对齐国制定政策,这是齐威王根本想不到的,他被完全瞒过去并不令人奇怪。事实上,齐威王活着的时候,秦国的行为一直都比较老实,尽量不做任何可能引起齐威王注意的多余事情,秦国从来就不敢低估齐威王的智商。

上述三个军事行动当中,攻占蒲阳是为了给公孙衍过去捅的篓子打一个补丁,赵国和楚国都是张仪的战略打击对象,赵国是现在的打击对象,所以秦国直接攻击了它。楚国是未来的打击对象,所以秦国借魏国的手间接攻击了它。一旦战略计划开始启动,张仪做的都是一些必要的,计划中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他没有把一点点力量浪费在不必要的,计划之外的事情上,而且他做事往往是一举多得的,我们看到的是张仪在应付当前任务的临时要求,实际上这些事也完全满足长远的战略需要,充分体现了他的思维周密性和战略家素养。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7 18:49:57 +0800 CST  
秦国攻击了一次楚国和赵国后,接着就没了下文,这又是为什么呢?楚国现在是牵制齐国的重要力量,秦国不希望它过多的卷入其他战事。秦国也不希望赵国的实力被削弱的速度太快,这是因为秦国自己的战略刚开始执行,还有很多工作没有来得及做,齐国的战略推进的太顺利的话秦国有可能跟不上,而且秦国也等的起,齐威王在位时间已经比较久,他的年纪老了,秦惠王还很年轻,所以把两国决战的时间往后推一推对秦国更有利。

没了战争可打,接下来的几年秦国度过的是轻松的日子。这段时间里忙碌的只有外交部门的工作人员,秦国正在使用他们可以想到的一切办法去拉拢魏国。这些办法除了前面提到的主动攻打魏国的敌国之外,还包括送人质,公子爵被作为人质送到了魏国。还有和魏国联姻,秦惠王的王后是来自魏国的贵族女性,后来秦惠王给太子娶的太子妃也来自魏国。还有和周国断交,从秦献公时期开始,周国和秦国已经是半个世纪的老盟友了,由于周国和魏国的关系很差,秦国决定切断和它的外交联系。还有就是签订对魏国有利的条约。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7 22:40:24 +0800 CST  
没错,我认为这是一个对魏国很有利的条约,经常听到有人说这是一个对秦国有利的条约,魏国居然相信张仪的一番花言巧语,把整个河西都割让给秦国,它难道不是被张仪给忽悠了吗?我的看法不同,河西战役之后,河西地区已经在秦国的实际控制之下,魏国不过是承认既成事实而已。条约中规定秦国把河东占领的魏国领土都还给魏国,包括张仪刚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的蒲阳城,双方以自然分界线黄河为界。连河东的魏国本土都需要秦国发善心,主动还给魏国,魏国哪里有能力自己去收回河西呢?河西原来就是秦国领土,对秦国很重要,秦国再怎么善良,也不可能把河西也还给魏国的。这个条约的实质是,魏国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就可以收回大片领土,遇到这种好事的机会在战国时代可不多。

在秦国的密集外交攻势下,它和魏国的关系很快就到达了蜜月期。前325年,魏国和韩国的君主到秦国推尊秦惠王为王,同时秦国也承认韩魏两国的王号。到了这个时候,拉拢魏国的工作完成了吗?远远没有。魏国和齐国还是盟国,他们还在共同进攻赵国。秦魏关系确实变的很亲密,但是这个时候的秦国还不敢暴露它的真实意图,要求魏国疏远齐国,更不用说要求魏国和自己一起去攻击齐国了。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8 13:29:58 +0800 CST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齐国很满意,秦国也很满意,它们的战略计划都在以恰当的速度向前推进着。可是,齐国和秦国不久以后就发现,事物的发展正在逐步脱离它们预先设计好的轨道和方向,而且发生这种重大变化的原因还和它们自己的行为密切相关。魏国开始产生不同的想法,前323年,它发起了五国相王运动。

徐州相王以来赵国连遭攻击,它当然不准备就这么等死,于是改变策略,想躲进一个联盟以寻求安全,很明显,周边国家里,齐国和秦国都不可能收留它,只有魏国和它有一些老交情,战国前期,它们都是三晋联盟的成员,而且在一起做盟友的时间还不短,所以它开始向魏国不断示好,表示愿意服从魏国的领导。我们已经看到,这些年来,秦国一直都在努力的讨好魏国,而齐国的做法也差不了多少。齐国对赵国和魏国采取一打一拉的政策,它攻打赵国,拉拢魏国,企图用这种方法来分裂两个国家的关系。北边的赵国,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同时都在奉承魏国,连一向桀骜不驯,对魏国不服气的赵国都低头求饶了,南边的韩国本来就是魏国的小弟,这就让魏国的感觉异常良好起来。魏国接着又想到一个问题,和齐国一起攻打赵国,打了这么多年了,好像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好处。既然魏国的地位这么高,这么受到各国欢迎,那我干嘛还需要听从别人的指挥棒行事呢?不如把新小弟赵国收下来,自己组建一个联盟,自己做老大,这是不是更好呢?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8 17:34:31 +0800 CST  
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在位时间很长,他开始做国君的时候魏国还很强大,当初就是他发动了桂陵,马陵之战,想让魏国独霸天下,看的出来,他是个不甘寂寞,雄心勃勃的人,而且还是个做老大做惯了的人。如果有机会,他的选择会倾向于重新做一个威风八面的联盟老大,而不是做其他强国的跟班。由于近来的遭遇,魏惠王觉得魏国的真实号召力可能比自己以前保守的估计要更高一些,所以他派出公孙衍四处活动,看看魏国的号召力到底能高到什么程度,能够把多少国家拉进一个以魏国为首的联盟,结果魏惠王发现以前的自己还真是过于保守了,公孙衍的外交活动效果非常之好,韩国,赵国马上表示愿意加入联盟,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一向不怎么搭理人的燕国也愿意参加,甚至公孙衍还成功地挖了齐国的墙角,把它的附庸国中山国争取过来,这就真的是意外惊喜了。

新联盟包括战国七雄中的四个国家外加中山国,也就是说,秦,齐,楚三大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都积极响应了魏国的号召,其声势之浩大令人生畏。如果这五个国家组成联军发起攻击,秦,齐,楚中的单个国家显然都不是对手,它们不得不开始考虑联手了。张仪和齐、楚大臣在齧桑相会,商讨怎么去应付这一即将出现的严重威胁。对于五国相王,齐国的感觉是既出乎意料又令人震惊,这个事件完全破坏了它的既定战略,把燕国,赵国和其他三个国家绑在了一起,现在它不能再继续去攻打孤立的赵国,将来它也不能指望去吞并孤立的燕国,而且它还失去了一个很有用的附庸国,这实在是太糟糕了。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8 22:49:37 +0800 CST  
齐国的战略从根本上被破坏,秦国也一样,秦国的战略是借力打力,借着齐国战略的势头来牟取自己的利益,齐国的战略进行不下去,秦国的战略也就被终止了。所以,即使五国联盟不去进攻齐国和秦国,这两个国家也不会容忍它的存在。齐国跑去联络魏赵燕三国,看看有没有可能和它们一起迫使中山国又把王号废除掉。它对外公开宣称的理由是,中山国只是一个千乘之国,实力弱小,没有资格称王。其实齐国的目的是想在五国联盟内部制造分歧,挑起矛盾,瓦解这个联盟。它的不良用心最终被各国所看穿,没有获得什么效果。

但是,感觉最紧张的是楚国。楚国发现老对手魏国现在领导着一个巨型联盟,它认为,等到魏国把这个联盟的庞大军队组建完毕后,最有可能第一个遭到攻击的目标是楚国,到时候楚国就遭殃了。毕竟在五国相王之前,齐国,秦国和魏国的关系都还是比较良好的,而楚国和魏国的关系一直是对立的。既然如此,先下手为强,楚国抢先对魏国发起了攻击。楚国军队在襄陵打败魏军,并且占领八个魏国城池。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8 23:38:52 +0800 CST  
@纳兰七少2 2015-01-18 23:57:48
@xajh2001 支持一下。
-----------------------------
感谢朋友。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19 21:49:52 +0800 CST  
魏国被楚国打败不奇怪,奇怪的是,魏国是独自被楚国打败的,眼看着魏国丧师失地,没有一个国家来支援它。下一年,魏国又遭到秦国的进攻,它丢失两个城池,秦国进攻的时候,魏国也只能独自抵抗。

在一阵忙乱中,秦,齐,楚都做出了各自的反应,然后它们才愕然发现,原来是虚惊一场,根本就没有什么以魏国为首的五国联盟,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盟,自始至终就只有魏国一个国家在孤家寡人的战斗。这时人们不禁感到很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魏国的众多盟友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想要知道魏国为什么被这么多国家放鸽子,需要先知道为什么这些国家会参加五国相王。我们先来看看燕国参加五国相王的目的。早在春秋时期,楚国最先称王,前334年,齐国和魏国在徐州相王,前225年,秦国,韩国,魏国互相承认王号,而这一次魏国发起的相王运动,韩国和赵国都已经确定会参加,如果燕国再不参加,战国七雄里面就只有它没有称王了,别人都晋升王国,只有它还停留在侯国的级别,以前大家都是同等待遇,现在燕国见到谁的面都要平白无故的低人一等,这是划不着的。所以我估计,燕国参加五国相王只是想搭上末班车而已,它并没有改变传统国策的意思。燕国的传统国策就是闭关自守,不和任何国家为敌,也不和任何国家结盟。在这种国策的指导下,燕国不可能成为魏国的真正盟友。直到后来燕国被齐国灭掉,有了一次刻骨铭心的亡国教训之后,燕国才会去改变它的传统国策。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22 17:01:41 +0800 CST  
再来看中山国,中山国出身于戎狄游牧部落联盟,它是一个自己慢慢地发展起来的国家,而不是由周王分封所建立的国家,从建国到现在,它都没有一个正式的身份和等级,公侯伯子男,它哪一级都不是。和过去的秦国一样,中山国一直都被华夏各国当做夷狄另眼看待,几乎没有参加国际外交活动的机会,但是秦国至少还有一个周王给的合法身份,中山国连这个都没有。而中山国后来又引进了儒家思想,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就让它对名分的渴望变的越来越强烈。同样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它对跻身于各国所承认的文明国家行列也产生了强烈渴望。

五国相王给了中山国难得的机会,参加一个有许多国家参加的热闹的外交大Party,在会上它将以平等身份和魏,赵,燕这些大国交往,它还可以获得一个名分,并且是可能获得的最高级名分。同时,它也可以享受到高规格的华夏族传统礼仪,比如称王时举行的“乘夏车,称夏王"之类的仪式,这就等于默认它的文明国家身份。五国相王一举满足了中山国的全部梦想,所以它不惜冒着把宗主国齐国惹恼的风险,不惜和齐国暂时断交,也要来参加这个活动。
楼主 xajh2001  发布于 2015-01-22 18:21:37 +0800 CST  

楼主:xajh2001

字数:249773

发表时间:2014-12-31 06: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03 23:37:04 +0800 CST

评论数:15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