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很好看(长篇连载)

第八章 双面人

双面人是美国DC漫画旗下的超级反派,初始他为人刚正不阿,深受民众爱戴,但后来由于遭到黑帮分子报复导致半张脸全部毁容,所以导致了他人格分裂,内心邪恶的一面被激发出来,成为双面人。严格来说,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单面的,都有多面性。我们平时所说的双面人,就是这样好与坏并存的形象,而董卓正是这样形象的双面人。
废立了皇帝后,董卓掌控了朝政,自拜相国,成为朝廷的首席大臣,也成为了东汉王朝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
此时的董卓,已经位极人臣,重权在握,他可以满足多年来压抑在心中的欲望。
京都洛阳的繁华,让长期生活在西凉的董卓两眼发光,欣喜不已:如果老子一直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呆着,哪里知道中原花花世界满地都是金银!
当时京都洛阳城中帝王亲族的豪宅府第相连不断,一望不见头,金银财宝多得不可胜数,甚至就是普通市民家里的积蓄也不少。
满大街都是金钱,管他娘的,就从这里开始抢劫吧!
董卓一声令下,那些早已蠢蠢欲动的董家军,像一群疯子一样冲进那些皇家国戚的豪宅府第里,见钱抢钱,见人抢人,洛阳富豪们的家里被洗劫一空,此次抢劫行动还美其名为“搜牢”。
城门失火,尚且殃及池鱼!与此同时,早已抢疯了的董家军,双眼所见的只有财物与女人,连普通的洛阳市民也跟着遭殃。
整个京都洛阳被董家军洗劫一空,烧抢打劫,奸淫掳掠,这也是一个野蛮的胜利者的疯狂。
抢完了活人,董卓连死人也没有放过!董卓趁着死太后何妹妹遗体下葬的时候,开启汉灵帝陵墓时,派士兵偷取文陵的珍宝。人之缺德以至于此!
董卓生性残忍暴戾,不讲仁德,滥施酷虐的刑罚,上至皇帝下到满朝文武百官都人心惶恐,如履薄冰,朝不夕保。但更加缺德更加残暴的事情还在后面!
在阳城二月社时,当地老百姓正在土地庙前集会举行祭祀仪式,当时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百姓们载歌载舞祭祀神灵,祈求农业丰收。这些沉醉在欢庆之中的老百姓,全然不知一张充满邪恶的网正在向他们罩来。
董家军路过此地,董卓一声令下,派军队对这群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进行屠杀,把男人全部杀死,把砍下的一颗颗脑袋挂在车辕上,抢走他们所有的财物,谎称剿贼大胜而归。然后把掳掠而来的妇女分给士兵们为婢妾,将杀戮的人头堆积在阳城门焚烧,庆祝剿贼大获全胜。董卓的凶狂残暴程度已经达到了天人共愤的地步。
这一暴行,将是董卓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之一。
董卓知道,自己是一个外来户,并且是来自于荒凉的地方,是京城市民眼里的乡巴佬。况且现在自己刚来京都不久就干了这么多的坏事,肯定会有许多人不服他的,甚至恨不得把他杀死。
董卓可以把平民老百姓视为蚂蚁,想什么时候踩在地下就踩在地下,想什么时候捏死他们就捏死他们,但对于中原势力庞大的士族们,他还是很客气的。董卓为了实现他的治国理念,接受了周毖、伍琼的建议,为收纳名望和平息反对,重新任用党人。他不得不放下身阶,主动去拉拢中原的士族们,让他们在政治上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董卓为了让中原的士族能愉快地与他合作,他开始平反冤假错案,恢复被冤枉的士人的名誉,让那些在党锢之祸中受到牵连的士人出来当官。
于是董卓开始了拉人头的工作,一些沉沦埋没的士人多被提拔。
但是董卓却不明白,拉人头是一种艺术活。你只把人拉到你这边是没用的,只有把别人的心拉到你这边来才是有用的,可惜董卓是没有艺术细胞的人,当然就不明白这深层的道理了。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5 17:07:43 +0800 CST  
【拉人头是一种艺术活】
董卓为了在政治上取得士族的支持,开始大力提拔重用了大量士人,先来看看董卓提拔了哪些人去当什么官。
荀爽:司空(正国级干部)
周毖:吏部尚书(正部级干部)
郑公业:尚书(正部级干部)
蔡邕:尚书(正部级干部)
王允:太仆(正部级干部)
伍琼:侍中(正部级干部)
何显:长史(副部级干部)
韩馥:冀州刺史(副部级干部)
刘岱:兖州刺史(副部级干部)
孔佃:豫州刺史(副部级干部)
张邈:陈留太守(正厅级干部)
张咨:南阳太守(正厅级干部)
袁绍:渤海太守(正厅级干部)
甚至那些受党锢之祸受到牵连的陈纪、韩融等士人,都被董卓提拔做了列卿,成了正厅级以上的干部。
在京都里的一些士人不愿意接受董卓的封官赏赐,便纷纷跑路了,如袁术逃到南阳,曹操逃到陈留。这些出逃的和被外放到各地任官的士人,即将成为讨伐董卓的主力军。
其实被董卓提拔为官的一些士人中,有的人是逼不得已才出来当官的,比如大儒蔡邕。刚开始董卓征召蔡邕,蔡邕推病不能应召。董卓大怒,派使者给蔡邕带去一句话:我最大的嗜好就是灭掉不听命令的人的家族。
没办法,蔡邕只得出山,去京都应召。
当然接受董卓封官赐爵的士人,并没有全部与董卓诚心合作,他们当中有很大部分人与董卓貌合神离,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王允先生。
董卓废掉少帝立刘协继位后,王允被拜为太仆,官居九卿之一,继之迁任尚书令。不久董卓罢免司徒杨彪,王允替代杨彪担任司徒,同时兼任尚书令。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在汉朝时,司徒负责上至官员考核,下至基础教育,甚至内容和制度都由他说了算,全国的政务都由他来处理,可谓位高权重。
王允虽然是被董卓提拔为司徒的,但是这位王先生并没有与董卓同一条心。为了顾全大局,消除混乱,王允接受了这个任命,暗中却和朝中其他忠臣良将一道出谋划策,寻机除掉董卓这个乱政国贼。
对于这一切机密活动,董卓当然被蒙在鼓里,还傻乎乎的以为王允是他最亲密最得力的助手。
再来看看董卓给他的亲信们安排了些什么职位?史料记载说“但将校而已”——只是让他们担任将校这些并不处于显要的职位而已。
那将校是什么级别的官呢?
吕布是中郎将,类似于军区司令,相当于副部级干部;其他的亲信李傕郭汜张济等将领只是校尉都尉这样的职位,只相当于一个旅长,可以享受副厅级干部待遇,是远远无法和被董卓提拔的那些士人的官位级别相提并论的。
董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董卓只有这样做,国家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董卓任用这些士人官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明白管理国家光靠军队是不行的,要想让国家能正常运转起来,还是要靠有水平的管理者才行的。
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管理一个大企业一样,想让企业能正常运转下去,只得靠有水平的管理者才行,没有他们辅佐,这家大企业很难正常开下去。
董卓虽然是军人出身,没有读过帝国商学院,但他毕竟是接受过教育读过书的人,在长期管理军队的过程中,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不进行这些人事任免,就算他浑身是油也熬不出。
董卓明白他的部下那些将领,都是粗野的武人,这帮兔崽子打仗冲锋还有两把子,但他们很多人还是文盲,大字不识几个,会不会写自己的名字都是一个问题,怎么能提拔这样的人去当企业管理者?
董卓也心知肚明,他部下搞政治是绝对不行的,更不能给他们高官显爵,免得让他们以为自己了不起,否则的话,我怎样去管理这群粗野的武人啊。所以老董只授予他部下的将领一些武官职位,不让他们沾手政务方面的事情。
不读书、没文化就会被老板歧视啊!尽管老板表面很看重你的能力,但内心深处还是看不起你的!
董卓身为读书人,并且是学过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对同为读书人的士大夫集团有着天然的好感。董卓重用提拔士族,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与士大夫集团搞好关系,希望他们能够把他也当作这个集团的一员来对待。
董卓很自信,他只把军权和高层人事任免权抓在自己手里,而政务方面的事情全都交给士人官吏去处理。
你们办事,我很放心!
老董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用高官厚禄把这些有水平的管理者拉拢到了自己的身边,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是董卓错了,他只把这些管理者的身体拉到他的阵营,可却没有把他们的心拉到他的这边来。
这一系列的人事决策的失败,将会让董卓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5 17:56:45 +0800 CST  
第九章 董卓讨伐战

董卓重用提拔了士族后,就自以为是士大夫集团已经和他合作了,有这批高水平的管理者帮他管理国家,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的愿望虽然美好,但实际上却是错了,而且错的一塌糊涂。
无论董卓怎样拉拢士族,人家就是不买你的帐!
东郡太守桥瑁早就看不惯董卓的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他假作京城三公书信,发檄文传至各地,号召各镇诸侯起兵讨伐董卓。
战争不可避免,该来的总会来了。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董卓讨伐战正式开始!
打倒董卓!打倒董卓!
关东联军叫着响亮的口号,打出讨董的旗号,十几路诸侯组成的同盟军一时倒也声势浩大。
按惯例先来介绍战争双方领导人:
同盟军主要领头人名单: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山阳太守袁遗、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校尉曹操、行军司马张杨、破虏将军孙坚
以上就是倒董小组主要组员名单,其中曹操则属于张邈军下;孙坚率属袁术一路,至于张杨则是来凑热闹的。
同盟军主要指挥官:袁绍、袁术、孙坚、曹操、王匡
董家军主要领导人名单:相国董卓、中郎将吕布
董家军主要指挥官:董卓、吕布、胡轸、徐荣
这就是交战双方的阵容,这阵容也不可谓不豪华了,这些人都是当时主要社会精英。
各位读者看了同盟军主要领头人的长长的一系列名单,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想必读者应该记得,韩馥、刘岱、孔佃、张邈、袁绍这些人都是被董卓任命到外地去当官的,为何他们转眼就调转过枪头来打董卓呢?
这说明中原士族从骨子里都看不起董卓,也不希望董卓这个外来户来京都掌控朝政,即使与他们分享权力也不行!
你亮出枪我就拔出剑,大战与然不可避免!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6 10:21:01 +0800 CST  
【大战的序幕】
董卓无论怎么与士族妥协,怎样给予他们高官厚禄,但这批人还是把他当成敌人来看待。
这一刻,董卓终于愤怒了!
去你娘的,老董也不是吃醋长大的!你们这帮兔崽子,老子在西凉与羌胡人打仗的时候,你们还在你娘肚子,小孩们竟然敢如此欺负到老子的头上!胡须花白的董卓终于忍不住咆哮起来。
看我不把你们宰了!
这不是一句恐吓话。闻讯大怒的董卓,认为周毖、伍琼是韩馥袁绍等人的同党,互相勾结起来造他的反,于是大手一挥把周伍两人当众斩首示众。
用人血祭完军旗后,董卓喊道:出发!
多年的戎马生涯,董卓清楚的明白,只有先夺人声势,才能后从容进军。
于是老董玩了一个诡计,先派一支疑兵到平阴县境内的黄河边上,大张声势假装从此渡河,而派遣精锐主力悄悄从洛阳北面的小平津渡口渡过黄河,绕到河内太守王匡部队的背后。董卓的精锐部队露出了獠牙,恶狠狠痛揍了一顿泰山兵马!
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王匡部队在河阳津北被董卓精锐主力打得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
行军作战,一剑见血封喉!董卓用了声东击西之计,就把这个出头鸟打落在地,同时挫了一下同盟军的声势。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6 16:55:20 +0800 CST  
【火烧京都】
虽然打了一个胜仗,此后董卓看到崤山以东黄河流域的各地诸侯豪杰,纷纷起兵讨伐自己,心中不得安宁,害怕在洛阳继续呆着没有安全感,于是便胁迫皇帝和百官把朝廷迁到长安。
于是董卓召开了一个百官会议,会议主题:迁都长安
董卓给出了迁都长安的理由:
一、关中肥饶,所以秦国得以吞并六国,崤函险固,迁都长安可以让关东联军不敢轻举妄动。
二、汉高祖定都关中十一世后中兴,如今从光武帝又历经十一世,所以适宜复还都长安。
董卓的这两条迁都长安的理由,都是漏洞百出的,司徒杨彪和太尉黄琬一一指出了其中的缺点,但董卓一意孤行,当场罢免了杨黄两人的官。文武百官看见两个正国级干部被撤了职,也不敢再吭声了。
老子迁都去长安了,但繁华的洛阳也不能留给你们这群兔崽子!
董卓大驾西行迁都去长安的时候,便放了一把大火,把京都洛阳烧了个精光,洛阳城里外火光百里不绝!
趁火打劫也是免不了的了,董卓令部队把洛阳的富豪们的家产全部没收,又以通敌的罪名把他们杀光,无辜而被杀死的人,不可胜数。为了搜刮更多的财物,董卓又指使吕布当了一回摸金校尉,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恶狠狠的发了一笔死人财。
与此同时,董卓又派遣部队火烧南北宫、帝皇宗庙与官府仓库以及市民房屋,整个洛阳城变成了一片废墟。
大火过处,繁荣的京都洛阳满目疮痍,威严的皇宫也变成了一堆土砾。历经几百年时间精心修建的京都洛阳,在狂妄的烈火和野蛮的抢掠之下,瞬间化为乌有,整个京都顿时轰然倒塌了,这也标志着东汉王朝倒塌了。
董卓又动用铁甲部队驱赶洛阳市民,强迫他们搬家到长安。一时之间,上百万老百姓流离失所,大批老百姓在搬迁途中纷纷丧命,“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饿殍遍野无人哭!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灾很难避免,但人祸更加恐怖!
这场人祸的到来,死伤数十万老百姓。这是真实的历史,也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一幕之一,估计连抗战神剧的编剧也不敢这样编,但这却是真实的历史!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往往很难相信,它不会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就不相信就是这样的,但事实就是这样的!很多事情会超越人们所理解的范畴,但历史就是历史,真实的历史不会因为人们所不理解而改变它的真实性,历史就是当时事件发生后如实记载的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想篡改历史的想法都是可笑的。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6 18:12:12 +0800 CST  
【愤青的愤怒】
董卓火烧洛阳,凶暴残忍、倒行逆施的行为让曹操很愤怒,但更让曹操愤怒不已的是同盟军都不作为。作为盟主的袁绍看见董卓兵强马壮,虽然他手握重兵,但还是害怕的当缩头乌龟,不敢派军追击西逃的董卓。
愤青曹操愤怒了,激动的对同盟军头头脑脑分析道:“我们举义军是讨伐凶暴,为国除凶,如今各路义军都已会合,诸位还有什么疑虑的?如果是董贼先前获知太行山东起兵的消息,他仰恃朝廷的威严天子的圣威,占据洛阳一带的险要地方固守,然后遣兵东进就可以控制天下,尽管他的行动是不道义的,对同盟军来说仍然是很大的忧患。如今他焚烧宫殿,挟持天子西迁,天下惊恐,海内老百姓受到很大的震动,不知依附何人。现在天下万民惶恐不知所归,这正是上天要灭亡董贼的契机。一战就能安定天下,机不可失!”
曹操声情并茂的演说,并没有打动盟主袁绍,也没有打动其他各路诸侯,他们面面相觑,有的人甚至装聋作哑,一言不发。
你们不敢干,那老子就去单干!
热血青年曹操便带着自己的数千人马西进,准备攻占成皋县。因为曹操属于张邈军下,张邈派部将卫兹带一部兵马协助曹操,权当作为他的后援军。
曹操的部队到了荥阳汴水,与董家军的将领徐荣的部队相遇。
仇家相见,双眼格外分红,双方都懒得问“对方来将何人”,便展开了激战。
马嘶声、人喊声、刀枪声、拼杀声,双方杀得人翻马倒,人喊马嘶之声响彻汴水。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曹操部队在双方撕咬中逐渐失利,士卒伤亡惨重,而且曹操在激战中被流箭射中挂彩了,更加严重的是坐骑也光荣牺牲了。
没有了座驾怎么跑路啊?
战败后的曹操,差不多把家底都输光了,现在连跑路的工具都没有了。
前有汴水,后有追兵,光脚的曹操叫苦不迭。
疲惫不堪的曹操,明白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了。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曹操的堂弟曹洪从自己的战马上跳下来,把自己的跑路的工具让给他。曹操推辞不受:“没有了跑路的工具,你怎样跑路啊?”
曹洪慷慨激昂说道:“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这一号英雄人物啊!”
既然如此说,曹操也不好意思再推卸了,双眼噙着泪花坐上了跑路工具上。
曹洪也是够兄弟,让了自己的跑路的工具后,便拼命撒开双脚丫,紧跟在曹操马屁股后面。
当他们狼狈不堪来到汴水边,心中暗暗叫苦:没船怎么过河啊?
此时水深流急,不能光脚涉水过河,曹操只得又大叫一声:苦也!
曹洪急忙扶曹操下马,脱去他的铠甲,深一脚浅一脚背大哥渡河,才得以连夜逃离险境。
徐荣看见曹操带着这丁点兵战斗力都这么强悍,还坚持了一天才被打败,便误以为关东联军的总坛酸枣不易攻克,也领兵返回大本营去邀功请赏了。
曹操挂彩回到酸枣大营,见到各路诸侯们领着十多万部队在大吃大喝,终日设筵聚会不思进取。曹操十分不满,教训完他们后,还为各路头头脑脑们出谋划策,提出了高瞻远瞩的作战计划:
一、盟主袁绍率河内郡的部队到孟津;
二、酸枣的各路将领驻守成皋,控制敖仓,封锁頧辕、太谷二关,占据所有险要之地;
三、后将军袁术率领南阳的军队进军丹水县和析县,挺进武关,威震三辅地区;
四、各路大军都高筑墙、深挖沟、广聚粮,避免与敌人交锋,多设疑兵,迷惑敌方。
这绝对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计策,敖仓是当时联络关中和中原的重要粮道,控制敖仓这个中枢纽带,截断董卓部队的兵粮,平定天下未尝不可。
但再好的计策没有去执行也等于零,好计策只有在实战中才显示出它的价值来。袁绍张邈等人鼠目寸光,没有采纳曹操的计谋。
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评价董家军说:“这种无谋的主帅,这种无纪律的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的。最多经过一两次战事,就平定了。”(《三国史话》)
实际情况上差不多也就是这样,西行的董家军一路烧杀掳掠,实行“三光政策”,大多数部队战斗力根本不强,但想歼灭董家军的前提必须是:关东联军要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怀着共同的目标坚定不移去完成任务。
关东联军能做得到吗?
当然做不到。
曹操望着这一群醉眼迷离的头头脑脑,知道他们在终日的酒宴上已经喝的神经麻木了,自己再提出什么好建议,他们也不会接受了,便懒得理他们了。
竖子不足与谋!
曹操在心中骂了一句,便带着他的曹家班到扬州募兵,为自己的事业做好下一步的准备。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7 09:33:01 +0800 CST  
【江东好青年】
关东联军的头头脑脑各怀私心,包藏鬼胎,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谁都想坐享其成,甚至有人乘机吞并盟友做强自己。
起初曹操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参加董卓讨伐战,在挂彩付出热血的代价之后,他看清了这帮人的真面目,失望地走了。
曹操的离开,不仅没有唤醒沉醉在醉乡之中的同盟军的头头脑脑,而且他们有人还火拼了起来。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积怨很深,刘岱借私仇杀死桥瑁,让他的部下王肱兼任东郡太守。
曹操走了,也意味着关东军联盟关系破裂了,关东联军就犹如一盘散沙一般,在历史的大风的吹拂之下,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的浪潮之中。
这次董卓讨伐战中,关东联军就没有什么战果吗?
有。他的指挥官叫做孙坚。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他就是后来的大牛人孙策和孙权的老爸,也是江东集团的第一代创业者。江东好青年孙坚将是这次董卓讨伐战中的主角。
此时的孙坚35岁,年轻气壮,正是一个热血的年龄,也是一个和曹操同龄的愤青,同样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参加这次战争,准备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孙坚少年成名,他17岁时就敢单挑海盗群,设计斩首一级安全返回。英雄出少年,这话用在孙坚身上是再也适合不过了。
孙坚在起兵相应讨伐董卓不久,便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逼荆州刺史王睿吞金自杀;一件是兵到南阳设宴杀掉了太守张咨。孙坚又给我们演绎了一遍鸿门宴,让我们体验到宴会的精髓的确是博大精深。孙坚斩了南阳太守张咨后,南阳郡的官员便老实了。从此,孙坚的部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把南阳当成了自己的后勤保障基地。
孙坚率兵前进来到鲁阳,与后将军袁术会师,所以孙坚率属袁术这一路。
袁术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于是孙坚就在鲁阳一带休整部队,厉兵秣马,摩拳擦掌,准备进军洛阳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冬天,孙坚部队在鲁阳稍事休整后想进军讨伐董卓。
出发前,孙坚派长史公仇称带兵回郡州催促军粮,为此设帐在鲁阳城东门外为公仇称饯行。而在此时,恰好董卓派胡轸带领数万精兵赴鲁阳迎战孙坚。
乍听到这个消息,孙坚部属吓得脸无颜色,欢乐的气氛顿时凝结。
是迎战还是逃跑?这是一个问题。
迎战呢,自己身边就是几个人,都不够人家数万精兵塞牙缝,迎战是死路一条;逃跑呢,跑不了几步就会被人家追上砍死,逃跑也是死路一条。
是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想一辈子都想不明白的事情,孙坚一秒钟就给出了答案:当然选择生!
既然选择了生存,那有什么好的活法呢?无论是迎战还是逃跑,都是死路一条,在我们吃瓜群众看来,实在是除了死别无选择。
孙坚玩了一个诡计,那就是摆空城计。
孙坚令部队整顿阵容,众人不得轻举妄动,违者斩首!自己则与部属谈笑自若饮酒。等到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多,快要到自己的身旁时,孙坚这才慢吞吞起身离席,带领着身边一丁点士兵有条不紊雄赳赳大摇大摆地进入城内。
胡轸望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以为孙老大是故意诱敌深入,不敢趁机攻击,只得撤兵失望地离去。
孙坚这一招玩得真漂亮,手段就是高啊,不战而屈人之兵!领导就是领导啊,他的水平就是比我们正常人高出很多倍,这也就是有水平的领导和普通员工的区别。
孙坚能从草根到名将,其胆略和才能是我们普通人远远无法想象的。
孙坚继续坚定不移讨伐董卓,转眼间又来到了第二年。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二月,孙坚屯梁东准备进军洛阳,不料被董卓大将徐荣包围,寡不敌众,孙坚部队溃败,情状狼狈。
打了败仗后的孙坚,并没有心灰意冷。他一路收集残兵败将,进占阳人城,一边招兵买马,一边励志图强,准备伺机再战,以雪耻辱。
董卓知道,关东联军里只有孙坚是一块硬骨头,如果把孙坚彻底打败,就可以震慑关东联军,让其他造他的反的人吓破胆子,这样其余的关东盟军就不足以为虑了。
董卓在孙坚前脚刚攻占阳人城,后脚就赶紧派猛男指挥官胡轸带领五千精兵去攻打阳人城,想揍死孙坚,让他永远翻不过身来,最好能让他在棺材里睡一辈子。
这次军事偷袭行动的正指挥官是胡轸,副指挥官是吕布。董卓却不知道,胡轸和吕布早已经矛盾重重了,谁也看谁不顺眼,让这两个猛男搭档产生的效果不是1+1>2。其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吕布的捣乱,不仅偷袭不成功,而且胡轸部队全军溃败,在搭上几千条鲜活的生命的同时,还搭上部下督华雄的生命。
阳人城一役,孙坚大获全胜,出了一口恶气,报了前仇。
于是孙坚名声大起,威望更著。有小人乘机挑拨后将军袁术不给孙坚发放军粮,让他饿死就算了,免得以后自己又增加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袁术听了这番话,就真的不给孙坚部队发粮凉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就是部队的命根子。
没粮了,自然就没饭吃了;没饭吃了,自然要饿肚皮,空着肚子都没有力气拿起武器来,还怎么去砍人,打什么鸟仗啊!
孙坚听见袁术断了他部队的口粮,想饿死他们。当夜他就骑快马狂奔一百多里来到袁术驻地鲁阳,拜见袁老大。
孙坚慷慨激昂的对袁老大说道:“我所以如此献身不顾讨伐董卓,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孙坚与董卓并没有什么仇恨,而您却听信小人拨弄之言,对我起怀疑之心!如今大功即将告成,然而军粮却供应不上。这形势,跟吴起、乐毅功败垂成完全是一样!请将军明察深思,早做决断!”
袁术听了孙坚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觉得对不起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孙坚,当即给孙坚部队调发了军粮。
董卓听见孙坚部队有了口粮,又要拿起武器雄赳赳开往前线和他作战。董卓也忌惮孙老大的勇武威猛,打仗不怕死,现在又知道了孙坚和袁术闹矛盾,觉得有机可乘,便派部将李傕前去劝降。
李傕来到孙坚营中,两人见面后,李傕开门见山表达了董卓的意思:孙老大,我家主人想和你强强合作,双方结为秦晋之好。你大把可以开列出要任刺史、郡守的家族中子弟的名单,我家主人答应上奏皇帝,保举任用他们去当地方的一把手。
李傕以为,草根出身的孙坚,在如此让绝大多数人无法拒绝的利诱面前,他听了这话,准会高兴得跳起来,满口答应。
他想错了,因为他不了解孙老大的为人。
孙坚不屑一顾,义正辞严地说:“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残害天下万民,如今我不诛他的三族,斩首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我还要与这样的祸首和亲吗?”
李傕听了孙坚的话,知道劝降之策是泡汤了,屁股还没有在板凳上坐热,便灰溜溜走了。
夫大丈夫者,为国为民,替天行道。
孙坚就是这样的一个大丈夫。
当天道无常,万民命贱如草时,谁人敢为天下先?
孙坚敢。他站了出来,敢单枪匹马去挑战董卓。
关东联军会盟时虽然有十几路人马,但到现在只有孙坚这路人马还在坚持讨伐董卓,可谓是孤军作战了。
出发!
孙坚又吹响了进军的口号,再次进兵大谷关。
孙坚部队一直挺进到距离洛阳九十里的地方,准备收复京都。
他娘的,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我不把你头颅砍下来当尿壶!
董卓看见孙坚竟敢上门来挑战,不禁怒火冲天,大骂起来。于是他亲自率兵出战,与孙坚交战。
交战结果是董卓遭到孙坚重创,大败而走。
董卓在逃跑的过程中留下吕布作掩护,认为吕布这个猛男能挡住孙坚这个猛男。
猛男PK猛男,又是一场精彩的战斗。但这不是一场拳击赛,擂台上的比赛只有两人,其余的跟班随从只能当旁观者给老大呐喊加油。
如果是一场拳击赛的话,擂台上只有吕布和孙坚这两个猛男单挑,可能吕布的胜算大一点。但这是一场真刀真枪相见的真正的战争,没有旁观者,所有的人都是参赛者。当有勇无谋的吕布碰上了有勇有谋的孙坚,结果可想而知:吕布不敌败走。
这就是名将与猛将的区别。名将不一定要个人的武力指数有多高,但他能打胜仗。而猛将个人的武力指数是很高的,适宜冲锋陷阵,但不一定适合当独领一面的指挥官。
孙坚打败吕布,顺利的进入了京都洛阳。
此时的京都洛阳,满目疮痍,令人泪下。
作为东汉王朝精心修建数百年的繁华京都,现在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剩下,数百里内没有一点烟火,静的让人感到可怕。映入眼帘的,只有暴露在坟穴外的白骨,皇家宗庙里残破的列祖列宗牌位,以及整个洛阳城的断壁残垣。
这一切,都是董卓的罪状。
孙坚见此惨状,无限惆怅,潸然泪下。
京都如此破烂了,孙坚也无能为力修复好整个洛阳了。他只得命令部队清扫汉室宗庙,用太牢之礼祭祀汉朝的列祖列宗,尽力修复各座皇陵,将暴露在坟穴外的白骨放回墓穴,将被挖掘的坟墓填充好。
在孙坚做完了这一切后,在积到阴德的同时,他还意外得到了一件珍贵的礼物。
这件珍贵的礼物就是——传国玉玺!
“受命于王,既寿永昌。”
这传国玉玺的八个纹字,自古以来让多少想称王称帝的人垂诞不已啊。
孙坚完事之后,便引军离开洛阳,再次驻扎鲁阳,待时而动。
在董卓讨伐战中,孙坚部队是同盟军中唯一一支数次正面交锋且战胜董卓的部队,但由于关东联军的不作为,孙坚孤军奋战也没办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而被孙坚带走的这块东汉王朝的传国玉玺,在不久的将来,将引发了很多事情,为这个纷乱的时代,增添了很多传奇的色彩。
董卓讨伐战,到此时就告了一段落。但在这次战役中,关东联军的头头脑脑大多结下了仇怨,由盟军转为对手,开启了三国割据战乱弱肉强食的局面。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7 17:41:08 +0800 CST  
第十章 储蓄资本

董卓讨伐战落下帷幕后,关东诸军化作鸟兽散。
此时关东联军的头头脑脑各有各的打算,有的人进入了个人事业的发展期。
对于盟主袁绍而言,最让他无法忍受的不是联军的解散,而是他没有一块能够发展事业的地方。
做为“四世三公”名门之后的袁绍,出身显赫,家族威震天下。袁氏家族门生古吏满天下,堪称东汉第一名门。但现在的他,只有一个车骑将军的头衔,并且还是自封的。关东联军解散了,他的这个盟主经营证也自动过期了。
看着其他的关东联军的头头脑脑混得风生水起,生活的很滋润时,袁绍这个过期盟主的生活水平就相形见绌。
袁绍虽然自身没有什么水平,但他绝对是一个有志向的人。我们知道,一个有志向的人,他的心中就会隐藏着干一番大事业的愿望。此时的袁绍,没有大块地盘,没有多余粮食,也没有多少士兵,可谓是诸侯中的一个“三无人员”。
乱世之中,没有一点硬实力怎么去干大事业?袁绍不是白痴,虽然自视甚高,虚骄恃气,但这时候的他还清楚的明白,他还是董卓的头号通缉犯,手中没有一块大地盘来立足,谁保准他哪一天不被人逮捕回长安?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8 10:12:01 +0800 CST  
【袁绍的第一个根据地】
为了自身安全的需要,也为了干一番大事业的需要,一个小小的渤海郡已满足不了袁绍的需求了。
而翼州牧韩馥唯恐袁绍做大做强事业,故意减少袁绍的军需供应,企图饿散拖垮袁绍的军队,减少一个对自己有威胁的竞争对手。
他娘的,你韩馥算什么东西?
对于韩馥减扣军需物品,袁绍也只能无可奈何的骂娘,谁叫你要依仗人家的救济呢?
落魄的袁绍看着附近的韩馥就来气,这个废物凭什么坐拥富庶的翼州,我每天都要接受他的施舍?当他这个想法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时,心中的不满就越来越强烈,思想中的劫夺就要付诸行动。
袁绍这个人,他的心里有什么想法,必会溢于言表的。他的这个想法出现不久,他的手下已经有人知道他的图谋了。
谋士逢纪对袁绍说:“将军做大事业而依仗人家救济资助,不占据一个州,没有根据地就无法站住脚根。望将军多做打算。”
袁绍答道:“翼州城池坚固,兵强马壮,如今咱们吃饭都成问题,我军饥饿乏力,实在是没有能力去强夺翼州啊。我也日夜忧愁没有根据地站住脚根。”
逢纪听了袁绍这话,笑着说:“冀州强大富庶,但韩馥才不配位,对付这样平庸之辈,可采用智取。”
袁绍问道:“如何智取翼州?”
逢纪胸有成竹的说:“暗中密约公孙瓒率领军队南下,唆使他攻击翼州。韩馥得知消息后必会恐惧,这个时候我们就派能言善辩的人向韩馥讲述利害关系、陈说祸福。在这样大难当头之际,韩馥必然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迫,主动拱手相让翼州给将军。趁此机会,我们一定可以占据他的位置。”
袁绍听了谋士逢纪的有条有理的分析,大望过喜,立即给公孙瓒写信。在信中写上类似的话:公孙兄,近来可好?翼州正值打猎之时,韩馥才不配位,早晚必会失其地,仁兄雄才大略,请速率军南下,与我会猎翼州,不要走漏消息,切记,切记!
袁绍一边给公孙瓒写信,一边把这个消息透露给韩馥。
此时的公孙瓒在北方打拼,威震辽东,正是势头凶猛的时候。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不会放弃任何的有利于扩大他事业的机会,即使就是明知道这个机会有一定的风险,也会去赌博一把的。
公孙瓒接到袁绍的来信,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翼州,我来了!
对富庶的翼州早已垂涎三尺的公孙瓒,接到袁绍的会猎翼州的来信,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出兵袭击安平,击败韩馥部队。紧接着公孙瓒打着讨伐国贼董卓的旗号,引兵进入冀州地盘,想干掉韩馥,吞并冀州扩大自己的事业版图。
就在公孙瓒这位仁兄沾沾自喜之时,他却想不到袁绍已经派人去做韩馥的思想工作了。
适逢董卓退回关西,袁绍率领部队驻守延津。看见这种局势,韩馥再弱智也明白公孙瓒想干嘛了,董卓已经迁都去长安了,你却来翼州打董卓?
韩馥惶恐不可终日,知道自己不是打仗起家的公孙瓒的对手。就在韩馥无计可施之时,袁绍派出了以高干、荀谌等人组成的外交团到了翼州。
主客见面后,照例自然要寒暄叙旧。叙完交情后,自然就话入正题。
于是我们看到了东汉末年诸侯外交史上的一番精彩的对话。
袁绍外交团:公孙瓒挟持着胜利的势头南来,而且各郡都响应他。袁将军率领部队向东而来,其意图也难以预料。我们真担心您的安危啊。
韩馥:既然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荀谌:您自己估量一下,在宽厚仁爱容纳众人,使天下人归附这方面,您比起袁绍来怎么样?
韩馥:我不如他。
荀谌:面临危难出奇制胜,智谋勇气远超常人,这方面您比起袁绍来又怎么样?
韩馥:我不如他。
荀谌:世代普施恩惠,使天下各家得到他的家族的好处,这方面您比起袁绍来又怎么样?
韩馥:我不如他。
看了这些对话,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看看精彩在哪些方面。袁绍外交团首先开门见山就指出了公孙瓒的厉害,又说袁绍驻兵延津意图不明,其实是暗指袁绍也有意翼州,这是一种恐吓。恐吓完了,再假惺惺地作态我们实在为您目前的处境感到担心啊!
韩馥闻言后,自然是赶紧向他们求教:先生既然这样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这就是一种让求教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掉进陷阱的策略,看似是帮你想办法,其实是让你主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袁绍外交团看见韩馥果然中计,不慌不忙的抛出了三个提问。通过各方面的相比较,旨在从心理方面击溃韩馥。
韩馥经过三连击后,早已精神崩溃,我一切都不如人家,如果袁绍与公孙瓒联手的话,我就没有了抵抗之力,只能束手就缚了。
袁绍外交团要的就是韩馥的这个心理效果,让他从心底下产生只有袁绍才是他的救世主的意念。
韩馥在袁绍外交团的循循诱导之下,已经把脚伸进了他们的圈套。但此时的高干、荀谌他们不急于相劝韩馥把翼州逊让给袁绍,反正猎物已经进入了圈套,再也跑不掉了。如果急于表现出欣喜来,反而会让韩馥起疑心。
袁绍外交团看见韩馥中计,心中涌现出一种老猫耍老鼠的快感,用一种同情的眼光看着韩馥。在韩馥失神落魄唉声叹气之时,他们不失时候充满同情之意的对韩馥说道:“现在您处在三方面均不如袁将军的形势,但长期居于他之上,况且袁将军是当代的豪杰,肯定也不愿居于您之下。如今公孙瓒统率燕、代二地的精锐之师来犯,锋不可当,势不可挡;冀州是天下的重镇,而您所拥有的冀州,恰是天下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公孙瓒、袁绍两支军队合力进攻,兵临城下,那冀州的危亡就是眼前的事了。袁将军是您的朋友,而且又是关东联军的盟主。眼下为您打算的话,我们看不如把整个冀州都逊让给袁绍。他得到冀州后,公孙瓒则无法与他争夺,您也就没有危险了,这样袁将军对您必然感恩戴德。而您把冀州逊让给可靠的亲密朋友,也留下了让贤的美名,自身地位比泰山还要稳固。从此可确保您一生平安无事,请您早作决断,希望不要有疑虑。”
韩馥素来性情怯懦,大难临头已经乱了方寸,并且他也没有干大事的气魄与欲望。他听了袁绍外交团头头是道的分析,又看见他们是一副都为自己着想的样子,因而同意这条建议。
此时打死韩馥他也不会相信,这居然是袁绍集团的一条反客为主的计策。
看来事情的一切进展尽在袁绍外交团掌握之中。
韩馥愚蠢,但他的手下之人并不好蒙骗,他们一眼就看穿了袁绍外交团的把戏。韩馥手下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等人得知后劝阻韩馥,并为他分析道:
一、冀州的处境虽然不妙,但能披甲上阵的有上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我们可以打持久之战。
二、袁绍一个外来户带着正处穷困的军队,远离后方打仗,全靠我们供给才能吃饭,这恰如一个婴儿在我股掌之上,断了他的奶水,立刻可以将其饿死。
结论:袁绍部队饥寒交困、军无斗志,断了他们的口粮供给,我们即使只守不攻,旬日之内,袁军必会土崩瓦解,自行崩溃,为什么要拱手把冀州送给他呢?
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分析,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此时的袁绍孤客穷军,要依仗韩馥的救济才能勉强生活下去,这样的军队还有多少战斗力?
但是韩馥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他听了这些分析后,竟然这样说:“我韩馥先前就在袁家做过部属,而且我的才德各方面都不如袁绍,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和德行而让贤,本是自古美谈,诸位为什么觉得不好呢?”
韩馥,请你醒醒,这是什么时代了?
乱世: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你现在还讲什么才能和德行?兵强马壮,手握重兵,家里有粮,就是四书五经,就是仁义道德,就是才能和德行!
可惜韩馥一根死脑筋,经过袁绍外交团心理三连击后,已经认准死道理:我什么都不如人家,为什么还要坐在这个位置?
韩馥根本不听劝阻,说完了这话,赶紧让出官位,搬出官邸到中常侍赵忠从前的家中居住,并且派儿子给袁绍送去印绶,恭请袁绍入主翼州。
就这样,袁绍不费一兵一卒,如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黄金地块——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冀州。从此袁绍拥有的第一块根据地,从根本上解决粮草短缺的窘况。
袁绍借助公孙瓒率军南来震慑韩馥,自己趁机游说韩馥逊让翼州,这计谋实在是高啊,不费一兵一卒就可白得富庶的翼州!
公孙瓒真后悔没有与袁绍签下一个出兵合同。在合同上白纸黑字写上:事成之后,以黄河为界,翼州以北属于公孙瓒,翼州以南属于袁绍,立据为证,不得反悔诸如此类的契约条例。
但是即使签下瓜分合同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当时并没有仲裁机构,也没有机构有能力仲裁得了这个合同。所以公孙瓒签不签这个合同还是一个样子,反正你公孙仁兄就当作带部队出来旅游吧,衣食住行费用自理,休想分掉我袁绍翼州的一寸土地!
就这样,公孙瓒被袁绍结结实实的忽悠了一回。
袁绍,你太狠了,做人不能这样背盟败约!我们大老远跑过来帮你打韩馥,你连一口水都不舍得请我们喝一杯,还叫我们滚蛋,岂有此理?
公孙瓒在翼州城下气急败坏的叫道。
公孙兄,你不服气啊?我什么时候说过我吃肉一定要给别人喝汤?
袁绍在翼州城上得意洋洋的应道。
就这样,公孙瓒与袁绍结下了仇怨。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8 11:49:10 +0800 CST  
【韩馥的结局】
在这里,顺便交代一下韩馥的结局。
厚道人韩馥让翼州给袁绍后,真正成了翼州集团的一个孤家寡人,也成为了被欺负的对象。之前翼州集团的老员工朱汉,因加薪升职问题对原老板韩馥不满,现在他想讨好新老板袁绍,自作主张,擅自带兵私闯韩宅,想干掉韩馥以便去新老板那里邀功请赏。
韩馥看见朱汉气势汹汹带兵过来算账,知道大事不好,急忙逃上楼闭门躲避。
朱汉找不到韩馥,捉到来不及逃跑的韩馥的大儿子,将他的双脚打断,用行动告诉他,什么叫做父债子还!
我的地盘我做主,你朱汉算老几!
袁绍听闻此消息,勃然大怒,立即逮捕朱汉,将其处死。
但这件事对是韩馥产生了很大的刺激,见此非常猜疑害怕,整日生活在忧虑惊恐之中。于是韩馥请求袁绍让他离去。
袁绍巴不得这个累赘离开翼州,满口同意了韩馥的请求。
韩馥卷起包袱离开翼州,投奔陈留郡太守张邈,想在那里平安的混口饭吃,度过余生。
不久,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机密时,使者与张邈附耳而谈,悄声细语。韩馥在座见状,怀疑是袁绍派人来与张邈共同谋害他,感到走投无路,于是起身到厕所中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了。
门生故吏的模范韩馥,恪守社会准则的一方霸主,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在厕所中用书刀自杀的韩馥,我想此刻的他非常懊悔。如果世上有后悔药卖的话,无论多么昂贵,就是需要去银行贷款的话,韩馥应该也会毫不犹豫去买上一瓶回来吃。
韩馥的错误抉择,也为他的错误行为买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8 18:16:13 +0800 CST  
【翼州版“隆中对”】
袁绍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翼州,从一个外来户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大户人家。当了冀州牧的袁绍,非常高兴,以天子的名义任命过期的冀州牧韩馥为奋威将军,领着一份工资,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干,更不用说让他沾手军政事务统率军队了。
就这样,韩馥被彻底架空了。
当然韩馥手下的人不是白痴,看见韩馥已经丧失翼州集团的话语权,一点股份也没有了,纷纷办理跳槽手续,到了新老板袁绍那里办理入职手续,并且签下一个保证一辈子绝对忠诚袁氏集团的合同。
反正都是打工,给谁打工都是一样,只要钱给到位就可以。
连原先反对韩馥拱手相让翼州给袁绍的骑都尉沮授,也去袁老板的办公室办理了入职手续。袁绍选拔沮授为别驾,当了他的秘书长。
欢喜,皆大欢喜!
翼州集团换了一个新老板,员工升职加薪了,旧董事长韩馥也回家休闲了。
该干嘛还是干嘛。一个集团不会因为换了一个董事长就垮掉的。
我们知道,一个集团更换新的老板,他总会进行一番人员更换的。魏郡人审配、钜鹿人田丰,他们胸有谋略,但均因正直不被韩馥重用。袁绍当了翼州集团的董事长后,就提拔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对他们很是信任和器重。
我在前文已经说过,袁绍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他当了翼州集团的新老板,当然想有一番作为,便问秘书长沮授:“现在奸臣董卓作乱,朝廷迁都,皇上四处流浪无家可归。我家历代蒙受皇上恩宠,立志尽自己的力量和生命来振兴恢复刘汉天下。然而齐桓公没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业,越王勾践没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国。现在我想与您同心合力,安定国家,您用什么计策匡正帮助我呢?”
袁绍秘书长沮授向他进言说:“董事长您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被朝廷重用,入朝做官,名扬四海;后来董卓入京废立皇帝,导致朝政混乱奸臣当道,又是您正义刚直主持公道,阻止乱臣贼子的胡作非为。您单骑奔出洛阳,只身振臂一挥,诸侯讨伐董卓,使得奸臣终究怀有恐惧之心;您渡黄河北行,勃海郡吏民百姓诚挚欢迎您的到来。如今您拥有渤海郡的军队,又新增加了冀州的土地和百姓,统率着天下的精兵强将,真是威震河朔,名重天下。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您啊!”
接着沮授又向袁绍逐一分析道:
一、虽然现在黄巾反贼到处袭扰,黑山草寇猖狂,但只要您挥师东征,则青州的黄巾反贼可以一举歼灭;用胜利之师扫荡黑山,可以轻松干掉黑山贼头子张燕。
二、掉转兵力向北,锋芒指向幽、燕,公孙瓒必会覆灭;武力威胁戎狄地区,匈奴也必会俯首称臣。
三、扫荡完草寇和干掉公孙瓒后,这样您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幽、翼、并、青四个州的地盘,然后借此广纳天下英才,麾下拥有百万雄师,到长安迎接天子,把天子和文武百官从长安接回来,在洛阳重建都城和恢复宗庙。您就可以朝廷的名义,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那些不肯归附的叛将乱臣。凭藉这样的条件争决胜负,如此之气势,天下谁人敢与您为敌?
战略结论:建立功业指日可待,用不了几年,这样的盖世功业就要在您的手中完成了。
袁绍听了沮授的话大为高兴,对他说:“这正是我心里所想的,你说出了我心中的报负和志向啊!”
于是袁老板马上启奏皇上,任命沮授为奋武将军,提升了沮授职位,让他督察众将。
这样看来,沮授不愧为一流的谋士与战略家,翼州这个黄金地段实在是人才济济,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才逊色,何翼州之多才邪!
沮授为袁绍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三步走”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
(1)近期战略目标:提出先剿灭翼州黄巾余贼,解除后顾之患;
(2)中期战略目标:然后干掉公孙瓒,夺取北方四州为根据地,威震戎狄地区,让匈奴俯首称臣;
(3)远期战略目标:“挟天子而令诸侯”,凭借军事优势和政治优势,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光复汉室,一统天下,建立盖世功业。
该战略构想为袁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事业蓝图,先打扫干净屋子解除后顾之患;然后立足北方幽、翼、并、青四个州,巩固内部统治;最后“挟天子而令诸侯”,光复汉室,一统天下。这是一个长远的的战略,符合袁绍干大事业的想法,并且还是一个可行之策,这堪称翼州版的“隆中对”。
沮授这个战略比诸葛亮后来的“隆中对”早提了十六年,不知道孔明先生有没有借鉴沮授这个战略?但可以肯定,诸葛亮一定没有给沮授付过专利借鉴费,因为沮授在官渡之战兵败被俘,拒绝投降后欲回河北,事败被曹操所杀了,离孔明先生出山还早的呢。
当然,以上这段话是削皮话,我相信以诸葛亮这种天才来说,“隆中对”是他的研究天下局势的成果。在当时传媒落后消息堵塞的时代,他一个十岁的小学生不可能像现在一样通过网络了解到沮授这个战略,自然就不太可能借鉴沮授这个战略来构建他的“隆中对”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小龙女跳断肠崖留下的十六年之约的叮嘱。十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也就是一个人的青春的时间长度。估计沮授也想不到,十六年后,居然有一个青年在南阳乡下的一间茅草屋中,提出了与他这个战略相似的“隆中对”出来。这并不是天意,可以看做是一种战略思想的传承与完善。
但可惜的是,袁绍并没有真正按照沮授这个战略来大展宏图。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9 10:02:47 +0800 CST  
【曹操的第一桶金】
袁绍坐拥了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冀州,家里有的是粮,成了真正的大户人家。而儿时的玩伴曹操,自董卓讨伐战之后,带着他的曹家班到扬州募兵,回到龙亢县时,大部分兵士都叛逃了,到了轾县、建平县,又重新招募一千多名士兵。此时的天下像着了火的柴草,这丁点士兵可谓杯水车薪。
自己只有这点兵力,能解决得了什么问题?。
曹操真实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感受到了自己力量的单薄。但没有办法,只得暂时进驻河内郡,等待机会的到来。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曹操很快就抓住一个机会。
于毒、白绕、眭固等黑山贼头子率领十多万人到魏郡、东郡抢劫,面对着气势汹汹的草寇,东郡太守王肱无力抵抗。于是曹操领兵赶往东郡救援,在濮阳碰到了白绕。对付白绕这种草包贼头,曹操没有和他硬碰硬,而是设计大破贼兵,把白绕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曹操顺利的进入了东郡,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见此情形,袁绍做了一个顺水人情,上奏朝廷,举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至此,曹操才有了立足之地,再也不用带着部队露宿街头。
更让曹操欣喜的是,他得到了一个大人才。这个大人才的名字叫荀彧。
荀彧早年就负有盛名,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被称为“王佐之才”。这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辅助帝王成就霸业之才,张良这一类人啊。
此时的袁绍骗取了韩馥的冀州,袁老板正当重用人才之际,所以他对人才给予厚待。荀彧做为袁绍的座上宾,袁绍待之甚厚。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当荀彧听说曹操来东郡了,他便连离辞职报告也懒得向袁老板打一个,就屁颠屁颠跑到曹操那里当差了。
荀彧时年二十九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自然,家无余粮曹操不可能像财大气粗的袁老板一样,付得起那么多的薪水给荀彧的,但荀彧就是不在乎这一点。
谁人去给老板打工,不是看重高工资好待遇?养家糊口就得有钱啊,但荀彧就是一个例外。
其实荀彧去曹操那里当差的原因很简单:预料袁绍最终不会成就雄图霸业。(原话:“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
荀彧这个举动无疑就是表明:曹操一定会成就雄图霸业!
但在此之前,荀彧与曹操并没有什么交集,凭什么能判断曹操能成大事?
凭的就是他的内心判断与看人眼光,仅此而已!
如此看来,王佐之才就是为明主而生的。
当曹操听到荀彧放弃高薪跑到他这里来当差了,大喜过望的说:“荀兄弟就是我的张良啊!”
荀彧的到来,带给曹操的惊喜超乎他的想象。荀彧推荐了一大批的人才给曹老板,开始为曹操组建了智囊团,这一举措,为曹操的雄图霸业奠定下人才基础。
无论哪朝哪代,人才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
于是荀彧成了曹操的大管家,为他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卓识远见的战略方针,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顺其自然,荀彧也成为了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士和功臣。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曹操驻军顿丘县。黑山贼头于毒等人进犯东武阳,曹操没有正面与他们交锋,反而统兵向西,袭击于毒在黑山的老窝。
于毒闻讯大本营被袭击,急忙放弃东武阳回师救援。曹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于毒这种土包子果然中计了。曹操部队轻松大败于毒部队。曹操又伏兵阻击了另一个黑山贼头眭固,把他的部队打败了。
曹操在东郡连续大败黑山贼首白绕、于毒、眭固,所向披靡,一时名声大噪。
紧接着,曹操又在内黄县击溃匈奴人首领於夫罗,把所有威胁东郡安全的势力全部击溃。这个时候,曹操完全平定了东郡,遂以东郡做为根据地,开始自己的伟大事业。
伟大事业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它前进的步伐!
曹操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前半生贡献给了国家,后半生开始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前进,前进!一切障碍都不会阻止我前进的步伐!
这一年,曹操三十八岁。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9 18:11:46 +0800 CST  
第十一章 恩怨难了

袁绍白得了冀州这块肥肉,而出工出力的公孙瓒却连汤都不得喝一口,被袁老板结结实实的忽悠了一回。
虽然公孙瓒对袁绍有怨气,但他还不能公开向袁老板叫板,因为他还缺少一个出兵的借口。
古时讲究名正而言顺,出师则有名。
公孙瓒对袁绍的不满,只能暂时压抑在心中,他还需要等待一个出师有名的机会,光明正大的和袁绍打上一仗。
谁也别想玩阴谋诡计,战场上见分晓吧!
不久,公孙瓒就得到了一个出兵攻打袁绍的理由了。
这个理由是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在战争中被流矢射死了。
是袁绍射死公孙越的吗?不是,是周昂部队。
但这个周昂是袁绍部将,扯上了这层关系,也等于是袁绍杀死了公孙越。
欠债还钱,杀人还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既然有了出兵的理由,公孙瓒就拿袁绍来开刀。其实,公孙瓒打着为弟报仇的旗号不过是一个幌子,真正的意图则是干掉袁绍,占据北方四州,进而称霸天下!
于是公孙瓒出兵驻扎磐河,虎视冀州,时刻准备着进攻袁绍。
袁绍看着军事实力强大的公孙瓒,心中有点害怕。袁绍这个外来户不久之前才获得冀州的户籍,在北方还没混个脸熟,不如公孙瓒长期在北方经营,家大户大,出门都可以碰见外族的邻居。
有话道:强龙不压地头蛇。袁绍刚当上几天大户人家,自然是不敢主动去惹公孙瓒这个地头蛇的。上次忽悠公孙瓒打韩馥,那也是袁绍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欺骗手段,不让公孙瓒来威胁韩馥,自己怎能让韩馥拱手相让冀州呢?况且,那次的忽悠并没有让公孙瓒损失什么,至多是让公孙老板多花了一些旅游费而已,这点事儿就像是自己和公孙老板开了一个愚人节的玩笑罢了。袁绍在心里嘀咕着,不如自己给公孙老板一点补偿,给他报销了上次的旅游费,让他退兵好了。
袁绍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
于是袁绍将自己的勃海太守印绶,交给公孙瓒的另一堂弟公孙范,让他到勃海郡当太守,交代道:勃海郡的税收就相当给公孙瓒报销了上次的旅游费。
袁绍此做法无疑就是想通过与公孙范拉关系,作为援手,让公孙范劝公孙瓒退兵。
但让袁绍万万想不到的是,公孙范却带领勃海的士兵去帮助公孙瓒,击败了青、徐二州的黄巾军。由此公孙瓒的兵力更加强大,士气更加旺盛了,一鼓作气向界桥进军,直逼冀州。
面对着气势汹汹的公孙瓒部队,冀州有些意志不坚强的官员,纷纷望风归降。
这个时候的袁绍,知道和谈已经没有希望了。
谈不拢,那就战场上相见吧。
虽然此时公孙老板的综合实力是大于袁老板的,但别无选择的袁老板也不得不出战了。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29 21:21:21 +0800 CST  
【克星】
袁绍,你赔我弟命来!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公孙瓒亲自带领精锐部队,展开了对袁绍的攻击。
该来的总会来了,逃也逃不掉。那就选择这里决一雌雄吧。
决斗地点:界桥以南二十里处
在这里,我先来介绍一下公孙瓒的精锐部队——白马义从。
《后汉书》记载: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于是公孙瓒组建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轻骑部队。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极为强悍,有着强大的机动性和射程优势,威震塞外,并让匈奴人闻风而逃,“白马义从”无愧是东汉末年的第一轻骑机动部队。
战争一触即发!
双方都感受到了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息。
冲锋!
公孙瓒双头铁矛一举,发出了进攻的命令,界桥之战打响了。
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分别配备五千多骑兵,自己居中率领主力“白马义从”,指挥大部队向袁绍部队发起攻击。
但是公孙瓒却想不到,他将遭遇了噩梦般的惊悸,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
这个克星的名字叫做麴义,袁绍的先锋大将。
公孙瓒起初看见麴义带着八百士兵前来迎战,不屑一顾,认为对方不堪一击。袁绍用这么少的部队来与我的精锐部队打仗,我就是不用攻击,只要千军万马冲过去,就可以把他们踩成肉酱了。
公孙瓒沾沾自喜的看着他的部队冲上去,在他的想象中,应该是虎入羊群,把袁绍的八百先锋部队一个不漏的吃掉。
但眼前出现的画面让他傻眼了,当他的部队冲到离袁绍先锋部队几十步时,对方伏盾下忽然冒出数千弩弓手。他万万想不到,袁绍的八百先锋部队用伏盾来遮掩,底下隐藏了专克他的轻骑的数千弩弓手。这画面有点像《倚天屠龙记》中的殷野王在地下挖坑,提前隐藏了大批弩弓手对付六大门派。
公孙瓒绝对想象不到他的部队竟然成了活靶子,成了对手的猎物。这画面实在是不敢想象,成千上万的骑兵在辽阔的平地上,乱成了一锅粥,成为弩弓手的猎物,成为被屠杀的牲畜。
一时间箭如雨下,所中必倒,公孙瓒部队兵败如山倒,先锋大将严纲也被干掉,无数士兵狂奔逃命。
麴义乘胜追击,斩将拔旗,把公孙瓒指挥部门前的大旗也拔掉,当做胜利品。公孙瓒部队溃不成军,斗志全无,纷纷弃营逃命。
这一战,麴义创造了一个经典战例——以步兵和弩兵战胜骑兵。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30 10:05:56 +0800 CST  
【袁绍的勇气】
先锋大将麴义在前线打败敌军的消息传到袁绍那里,他大喜若狂,令大军先行,他带着亲兵在后面跟随去界桥。
这时候的袁绍身边没有留下多少士兵了,只有百余名亲兵跟随。谁也想不到,恰好在此时,发生了一件意外。
袁绍还未到界桥在中途稍事休息时,公孙瓒另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部队看见这支袁绍部队只有区区几个人,觉得好欺负,便重重包围了他们。
《孙子兵法•谋攻篇》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用兵的原则是,人数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应战击败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敌人各个击破;兵力少于敌人,就避免作战;当敌我双方过于悬殊时,就要设法躲避敌人。所以,弱小的一方假如固执坚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总而言之:用兵的方法,十倍围攻打,五倍冲着打,两倍分开打,一样挑着打,能打得过就打,人少打不过就跑,不如人家就远远闪避,千万不要逞英雄,当人家的俘虏。
所以,公孙瓒二千人的骑兵部队包围袁绍百余人的小股部队,就是按照孙子兵法谋略来实施的,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公孙瓒骑兵部队本以为可以轻松吃掉的这丁点士兵,却不料遇到了殊死的拼斗。
此时的袁绍,在敌我双方兵力过于悬殊时,并没有躲避敌人,或者说他根本不可能有突破重围逃跑的机会。
唯有死战,才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敌军弓矢雨下,天空下起了让人恐惧的箭雨。随行秘书田丰想扶持袁绍进入一堵空墙里躲避,却想不到袁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袁绍生气的脱下头盔,掷在地上,说出了一句符合自己身份的豪言壮语:“大丈夫应当在战场上壮烈拼死,怎么能躲入空墙?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就是当缩头乌龟也不一定能苟活!”(原话:“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入墙间,岂可得活之?”)
袁绍表现出了他的勇气,这种勇气是一个男人隐藏在心底下的勇气。一个男人被激发出来的勇气,往往是超乎常人所能理解的勇敢。
袁绍血管里的贵族血液沸腾了,老子是四世三公之后,我岂能丢老祖宗的脸面?
亲兵们看见袁老板都这样奋不顾身,立即士气大涨,呼叫呐喊,用帐下仅有的数十张强弩反击,暂时抵住了公孙瓒二千骑兵的攻击。
公孙瓒的二千骑兵看见这微不足道的小股部队还有这么强的战斗力,都觉得有点诧异。袁绍靠着百余名亲兵拼死抵抗,一时之间也能坚持得住。
遇见拼命三郎,你是很难轻松干掉对方的,即使你比对方强大得多。
不久,在前线追杀敌军的先锋大将麴义听说袁老板被包围了,急忙率军回来救援。
公孙瓒的二千骑兵部队看见对方有援军过来,便撤开包围圈自行退走了,袁绍成功解围。
袁绍得以解围,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勇敢,鼓舞士兵拼死抵抗坚持等到援军的到来;另一方面归功于他的幸运,对方并不知道这小股部队中竟然有袁绍在里面,否则的话,袁绍很难逃过一劫。
所以,在实际作战中不要照搬经典,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尽信书不如无书。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30 18:03:25 +0800 CST  
【兄弟反目】
界桥之战后,“白马义从”元气大伤,公孙瓒实力受损。
“白马义从”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像一颗流星,辉煌过后就是坠落。后来公孙瓒被袁绍消灭后,“白马义从”就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在浩瀚的历史中,大浪淘沙,洗尽铅华,留下真实。
公孙瓒界桥之战的失败,还让另一个大佬对袁绍产生了不满。
这个大佬就是袁术,司空袁逢嫡次子,袁绍的同父异母弟弟。
袁术是司空袁逢正房大老婆所生,而袁绍则是老爸的小老婆所生,并且后来袁逢还把袁绍过继给他们的伯父袁成,这样袁绍庶出,所以袁术常常看不起他的这个同父异母哥哥袁绍,认为他自己才是袁氏家族的荣耀。
袁术举孝廉出身,而曹操也是举孝廉入仕的,这个举孝就是地方长官公推的有名声有水平的人才入仕的。可见袁术并不是浪得虚名的无学无术之辈。
公孙瓒是袁术的盟友,他的失败对于袁术来说,实在是一个损失。因为这样,袁术就不能借助公孙瓒的力量来帮助他扩张势力,扩大他的地盘。
让袁绍袁术两兄弟反目的导火线不是界桥之战,而是因为这件事。
董卓讨伐战之时,韩馥与袁绍看见天子已经被董卓把持,曾经有意立刘汉宗室刘虞为皇帝。袁绍派人通知袁术,希望得到袁术的支持。但袁术是一个精明人,看见汉室衰微已不可逆转,早已心怀异志,不愿意拥立刘虞为帝。立一个成年人当皇帝,那我以后还怎么去称帝啊?
于是袁术托辞公义,表现出一副义正辞严的样子,斥责袁绍等人不把汉朝天子当国家领导人,自然不赞同韩馥与袁绍的提议,因此兄弟两人积怨翻脸。
袁术对袁绍的不满,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相互争霸过程中,袁绍占据了上风。
当时群雄大多依附袁绍,袁术怒不可遏的说:“这些竖子不跟随我,反而跟随我家的奴仆吗?”(原话:“群竖不从吾而从吾家奴乎!”)
在袁术的眼里,袁绍是庶出的,根本不配当群雄的领袖,只有他才有资格以四世三公之后领导群雄。并且袁术还扬言:“绍非袁家子也。”严重诋毁袁绍不是袁氏家族的子孙。
对于袁术的种种非常不友好的举动,袁绍闻而愈怒,于是联合刘表,想南北钳制袁术。
但袁术也是不好惹的角色,联合公孙瓒以及陶谦,结成统一讨绍联盟,公开向袁绍叫板,两兄弟关系彻底破裂,成为了一对死敌。从此,袁氏兄弟二人各打算盘,都想把对方往死里整,欲除之而后快。
这个世界上只有永远的利益关系,为了利益,哪怕是亲兄弟也可以反目。有很多事情在利益的面前不堪一击,袁氏两兄弟的反目就如同旋转的硬币,无论最终哪一面向上,最终结果还是一样:利益至上,其他的往一边靠。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31 10:17:20 +0800 CST  
第十二章 一代军阀的谢幕

为防止江东猛虎孙坚卷土而来,董卓在败退回长安后,他留下牛辅、李傕、郭汜、张济、董越等西凉猛男将领布放在三辅各地,守住险要关隘,制衡山东群雄,阻挡孙坚部队继续西进。
而此时,关东群雄早已将讨伐董卓这事置之脑后了。各路诸侯为了扩大自己势力地盘,做大做强个人的私企,纷纷兼并火拼,谁还有精力去管中央企业的经营状况?
关东联军的头头脑脑各自去发展个人的私企了,同盟关系已然破裂。董卓讨伐战也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纷闹中结束了。
退回长安的董卓,位居太师,以姜太公自比,号称“尚父”,位置在诸侯王之上。整个东汉王朝就是董卓一人的天下了,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
权倾朝野的董卓,更加变本加厉了,索性把国家机关的办公地点搬回他的家,传令让中央公务员到他家中商议国家大事,在冬暖夏凉的相府里办公。这才是真正的家天下啊。
不仅如此,董卓还大力修建私人城池,打造个人王国,在叫做“郿坞”的城堡里储藏足够吃上三十年粮食,沾沾自喜的说道:“我的大事业成功,整个天下都是我的;即便不成功,我也可在郿坞里享受一辈子。”
董卓并非大放厥词,大户人家有的是粮,遇到什么灾难都不用怕。
老子家里有的是钱粮,你能奈我何?
在长安,董卓继续实行高压政策,延续着他的恐怖统治。烹煮降兵、鞭杖重臣以及割舌剜目等等严罚酷刑不能一一见诸笔墨。
董卓却不知道,多行无义必自毙。
董卓专权期间,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枉死者不计其数,天下民怨沸腾。
有权势了,当然可以为所欲为。
董卓凭借权势将宫中铜人和悬挂钟磬毁坏,随意改变市场的流通钱币,发布新货币:五分小钱,没有人愿意去使用这种粗造滥制的货币。
董卓殊不知,市场是不受他的权势的调控的,他想以他个人之力改变是市场规律是不可能的。
此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是:钱币贬值,物价猛涨!据史书记载“谷一斛至数十万”!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斛谷可以卖几十万钱”。
先来科谱一下,一斛谷究竟有多重?
《汉书•律历志上》说:“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也解释:“斛,十斗也。”这个斛准确来说是容量单位,古代常用于称量未脱壳的谷物类。
据有的考古学者们的考证,秦汉时期一斗谷物折算为现代单位约合二点七市斤,一斛约合为二十七市斤。
在市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一斛谷就是卖几十钱,也像我们现在老百姓去农贸市场买几十斤谷一样只需花几十块钱。
但自从董卓这个经济学不及格的人发布五分小钱后,市场秩序已经被严重扰乱了。物价就像升空的火箭一样,狂飙了10000倍。
物价涨这么高,普通老百姓当然没有钱去买东西,从此以后商业凋敝,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崩溃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董卓当然没有学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明白市场的经济规律,转行去当经济学家只能把市场搞乱。
由此可见,改业跨行是多么难的。
社会的经济基础崩溃了,生产力下滑了,大批老百姓没饭吃饿死了。
老子不管这些,反正我储藏了三十年粮食,足够我吃上一辈子。
董卓扰乱了市场,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反正饿死了再多的老百姓也饿不到他。
董卓在长安过着滋润的日子,而广大老百姓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更让董卓想不到的是,传来了一件让他欣喜若狂的事——死对头孙坚挂掉了!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部将黄祖迎战孙坚。孙坚击败黄祖在乘胜追击时被黄祖部将放暗箭射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老祖宗的话果然不错。
董卓以为,江东猛虎孙坚死了,天下再也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了,就可以高枕无忧睡大觉了。
董卓想错了。不仅孙坚想杀他,而且天下人都想要他的命。
董卓在幸灾乐祸孙坚的死,但他万万也想不到,过不了几天,他也会被干掉了。
这一天,很快就会来临了。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8-31 19:41:44 +0800 CST  
【王允的计划】
当机会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唯有耐心的等待,等待那个最好的时刻的到来,等待是最好的时机。
司徒王允等中央高级干部,虽然早就有心思要除掉董卓,但还没有找到一个最好的机会,所以不敢贸然出手。因为这次出手的赌注是:
甲方赌注:司徒王允等中央高级干部以及他们三族的头颅;
乙方赌注:董卓以及他的三族的头颅;
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赌博,绝无翻本的机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务必一举成功。
司徒王允正在张开他的那张罗网,只等待好时机一到,就设法让董卓一头钻进来。
王允在策划诛灭董卓的时候,就知道想成功干掉董卓并非易事,所以就早早的做足了功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就在王允苦恼如何才能绕过董卓贴身保镖这一关的把守,顺利干掉董卓时,他却自动找上门来了。
这人就是董卓的贴身保镖吕布。
吕布为什么要找上门来去找王允那个糟老头呢?难道是无事可做串门拉家常?
显然不是。
吕布去见王允是因为他遇到麻烦了,想王允帮他拿主意渡过难关。
那吕布遇到了什么麻烦呢?
这麻烦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
吕布遇到的麻烦是——与有夫之妇私通了。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说,才多大点事嘛,不就是偷情这点破事。
但吕布偷情对象的老公却是他的主子——董卓!
我们都知道董卓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人,现在吕布上了他的美女小老婆,给他带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那还了得!
吕布作为董卓的贴身保镖,董卓自然放心让吕布负责家里的安保工作。但过不了几天,英俊潇洒的吕布就和董卓的美丽小老婆勾搭上了,干了男女之间无法描述的事。(《三国志》记载:“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
家贼难防啊,隔壁小吕就在老董的家。
如果董卓知道了这个狗血的剧情,估计会吐血的。
董卓头上顶着一片呼伦贝尔大草原尚未知情时,吕布就总感到惴惴不安,每当想起曾经因为一件小事惹董卓很不高兴,他随手拔出手戟掷向自己就感到心寒。吕布心想:董卓生性刚烈又心胸狭窄,而如今,自己惹了这么大的祸,被董卓发现还不要了他的命!
老谋深算的王允自然知道吕布无事不登三宝殿,看见郁闷的吕布进来了,就知道他肯定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天助我也!
王允看见惴惴不安的吕布,就知道他计划即将大功告成。
王允给吕布倒了一杯酒,小心翼翼的问道:“将军近来可好?”
吕布听了王允这话,气得差点把酒水吐出来:好个屁啊,老子近段时间烦死了!
吕布没有好气的说道:“司徒大人在取笑我吗?”
王允连连摆摆手,急忙说道:“岂敢,岂敢!老夫不知道将军遇到什么麻烦事,若有需要帮忙,老夫万死不辞。”
吕布就在等王允这句话。听了这话,吕布紧皱的眉头舒缓了下来,便把董卓因小事生气掷戟差点杀他的经过,详细向王允述说了一遍,再稍微提一下他与董卓小老婆的私情,并请求王允帮他解决眼前的所遇问题。
王允看见吕布详细地说出了心事,料定吕布已经与董卓离心了,大喜过望,连连说道:“董太师也是太不像话了。”
吕布沮丧的说道:“那我有什么办法呢?”
王允也在等着吕布这句问话。
王允看见吕布向他求教,故做沉吟,摸着花白的胡子在沉思。
吕布看见王允这副样子,更加确定他的这个难题,只有足智多谋的王允才能帮他解决,便又问道:“王先生想出什么好计策助我?”
王允看见吕布逐渐的掉进他的圈套里,故意的说道:“说不定董太师还会给将军赏赐美人呢。”
吕布连连摇头,恨恨的说道:“他知道这件事就会杀掉我的。”
王允听见吕布说了这话,知道吕布恨透了董卓,便也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并让吕布作内应。
吕布听了王允的计划,有些犹豫的说:“我与董卓有父子之名,怎么好意思下手呢?”
王允冷笑的说:“你姓吕,他姓董,本来就没有父子关系。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关系!”
吕布想了一下,觉得王允所说的话也很有道理:董卓那厮掷戟想杀我的时候,父子之情何在?
于是吕布答应了王允的提议,点头同意加入刺董协会。
王允乘机把吕布也拉下水了,现在来看看刺董协会主要成员名单:
会长:司徒王允
副会长:仆射士孙瑞
秘书长:太仆鲁谦
组织部长:尚书杨瓒
监察部长:司隶校尉黄琬
执行部长:中郎将吕布
外联部长:骑都尉李肃
从这些刺董协会主要成员的职位来看,可以看出协会的实力。
司徒就不必说了,正国级干部;太仆是负责皇家车马及兵器制造的,是董卓的司机班成员;中郎将类似于军区司令,骑都尉是皇家骑兵团的首领。换句话说,这个刺董协会主要成员是国家各个机构的头头脑脑,只要董卓落单了,他就死定了。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这个最好的时机到来了。
此时正巧汉献帝刘协患病新愈,因此传诏文武百官在未央殿相会,大摆宴席庆祝皇帝龙体安康。
司徒王允马上意识到,这是诛灭董卓的最好时机。
只要董卓踏进未央殿,就等于是——关门打狗,请君入瓮!
董卓,你的死期到了。
王允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欣喜,在心中默默地喊出了这一句话。
董卓脚踏未央,就等于一脚踏入了鬼门关。
董卓,韩信就是你的榜样,你快去阴曹地府和他聚会聊天吧!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9-01 09:26:47 +0800 CST  
【为民除害】
王允派刺董协会外联部长李肃拿着请柬去请董卓前来赴宴。作为首席大臣的董卓,听见朝廷为皇帝举办庆宴,二话不说就满口答应,开玩笑的对使者说:你回去给司徒大人回话,我准时去蹭天子一顿免费的午餐哦。
大鱼终于上钩了。
我已经忍你很久了!
隐忍了数年的王允,要的就是这个时机,现在终于可以放线钓这条大鱼了。
王允让吕布派他的同乡亲信李肃等人带着十几个亲兵,打扮成宫中卫士的模样,把守未央宫大门,只等待董卓一来赴宴,就立刻把大门关上,准备行刺。
董卓如时赴约,但他却想不到,他这次是去和死神赴约的。
董卓一脚踏入未央宫,大门 “吱呀”一声关闭了。
还没有等董卓缓过神来,李肃率伏兵拿着明晃晃的大砍刀走了过来。
看此情状,经常砍人的董卓瞬间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今天有人来砍他了。
李肃用戟刺董卓,但董老大里面穿着销甲刺不进,只是手臂受伤掉下车来。
董卓知道他遇到袭击了,急忙喊他的贴身保镖吕布过来救驾:“吾儿奉先何在?”
董卓不知道,他急忙喊来的不是儿子,而是要他命的死神!
吕布一手捧着大黄圣旨,一手握着方天画戟,应声说道:“有诏讨贼臣。”
董卓听到了他一生中最恐惧的话,也是他人生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直到这个时候,董卓才知道吕布背叛了他。
但说什么都迟了!
吕布一戟刺死董卓,动作干净利索。
养儿千日,用儿一时。董卓豢养吕布近三年,差不多一千日,终于自己用上了——这一戟,是我还给你的!
杀了董卓的吕布,心里说不出的痛快淋漓,仰头长啸:我终于可以出师了。
当初董卓唆使吕布杀丁原,如今吕布又把这一招还给他,把从他那里学来的东西又还回去了。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看来这话不假。
是的,吕布终于可以毕业了,授予厚黑学士学位。
东汉末年的一代大军阀就这样谢幕了,虽然不是最窝囊的一种死法,但也是一种憋屈的死法——死在自己最信赖的人的手里。
“伏诛首犯,从犯不问!”在场的部队高呼万岁谢恩!
听闻此讯,天下百姓们在街道上载歌载舞,长安万人空巷,男女卖掉珠宝衣服买酒买肉疯狂庆贺,比过年还热闹百倍。
天下老百姓不是不痛恨董卓的残暴统治,而是没有表达的机会。残暴的统治只是一时的,终究会被推翻的,这就是历史的一个规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董卓死后,被暴尸于市,膏脂流得满地都是,守尸士兵将点燃的捻芯插入董卓肚脐眼里,当作油煤灯来照明,想不到这盏天灯比油煤灯还亮。
董老板肚子里的油水可不少啊!
董卓死后,被诛三族,董家的男女老少不分年龄大小,全部被处死。
董卓个人城堡“郿坞”里的财产也被没收了,上缴国家当作国有资产了。据抄家小组统计:黄金有二三万斤,白银有八九万斤,珠玉锦绮谷米珍奇玩物堆积如山,不可胜数。
大批流失的国有资产终于又回归了中央政府。
董卓至死都不明白:他明明也是一个读书人,为何中原的士大夫从内心深处根本看不起他?
笔者的看法是这样的:董卓长期在凉州与羌胡人交往作战,自小就养成了粗犷、野性的武人作风,与中原士大夫们文质彬彬的性格特点是格格不入,再说董卓骨子里带着武人冷酷残暴的基因,并且还干了那么多暴虐无道的事情。虽然他也读过儒家经典,但理论研究水平毕竟不如皓首穷经的中原士大夫们,所以老董也被士大夫们另类来看待,不被接受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各位读者先试想一下:当一个体型庞大、须发戟张的武人站在一群文质彬彬的读书人的面前,这群读书人就会因为这个武人也读过书就会接受了他吗?
人死了,一般可以盖棺论定了。董卓死了,但从技术层面来说,还远远没有盖棺定论。一千八百多年来,关于董卓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众说纷纭,争议比较大。
董卓既有行侠仗义的一面,又有残忍好杀以严刑立威的一面;既有年轻时戌边平叛的赫赫战功,又有年老时权倾朝野的不臣之心; 一边亲近士人选拔名士为党锢之乱的党人平反,一边放纵士卒劫掠富户挖掘帝陵搜刮财物奸淫妇女……
纵观董卓的一生,他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差距太大了,所做的一切事情简直就是对立面!
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董卓其实挺复杂的,我们还是秉持谨慎的态度,要辩证的看问题,不该把人一棍子打死。举个例子:比如一些高官没落马之前,拉泡尿都能被吹捧成是为大地施肥,但一旦落马之后,就能被黑成污染环境了……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来写的,谁愿意把自己的黑史写在历史里呢?
作为现代人,我们只能参考历史,不要被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请尊重历史,请尊重前人,我们才能给出董卓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判。
由于诛杀国贼有功,王允任命吕布为奋武将军,授符节指挥军队,在军权方面类似国家军委 ,威慑各方,享受中央正国级干部一样的待遇;接着又封为温侯,这是顶级的侯爵了,还与司徒王允共同处理朝政,成为中央的“两驾马车”。
刺董行动的成功,让吕布拜将封侯,收获了极大的荣耀。此时的吕布,成为国家二号人物,声望上仅次于王允,深受到全国上下的拥戴。
有一种成功叫做吕布,拿老板的钱,睡老板的老婆,住老板的房子,不爽了还可以亲自干掉老板!
而吕布以后也因为这种毫无原则的处事作风,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做人嘛,还是要厚道点讲原则为好。
经过这次政变,以王允为主的士族重新掌握了国家政权,国家政务及人事安排都回到了官僚阶级的手里。
但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结束,只是开端,更大的祸乱还在后面。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9-01 18:37:08 +0800 CST  
第十三章 可怕的西凉集团

一个董卓死了,但可怕的西凉集团还存在。
西凉集团是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这个集团里最可怕的战争机器就是西凉军。
西凉军,其实就是凉州军队的另一种称呼。西凉军有两支,一支是董卓的凉州部队,另一支是马腾、韩遂的凉州起义军。
在当时,西凉军是一种可怕的军队,是天底下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
为什么说西凉军是一种可怕的军队呢?
古代在行军作战中,为了更好的给对手给予重创,远射程的进攻性武器就成为部队的一个必需武器。但在冷兵器时代,火药未发明或火药还没有广泛使用于战争的这段时期,根本没存在远射程的进攻性武器。
那怎么办呢?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
我们睿智的古代人想到了一种动物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动物就是战马。
在战马的帮助下,士兵可以骑在快马上边放连环箭边快速来回跑动,弩箭就成为了远射程的进攻性武器,漫天飞射的弩箭的杀伤力绝对不亚于现代的机关枪的杀伤力。所以骑兵就是当时的火枪手,最具威力的兵种之一。
在古代骑兵就是最灵活的机动性部队,进可攻退可守,即使打不过对方还可以从容的逃跑,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创意啊。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男孩子自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而西凉军队,就是以骑兵为主的部队。自古陇右精骑纵横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西凉兵卒从小养成的悍不畏死的作风,让他们在战斗时非常凶勇,野蛮粗暴,一上战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可见西凉军战斗力之强非同小可。
正是如此,西凉铁骑“来如风雨,去如绝弦”,来去自如,足可见其马匹速度之快。西凉军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和精准的弩箭,难逢敌手,具备了傲视天下群雄的战斗力,这是一种可怕的军队!
西凉铁蹄,无往不利,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用这句话来形容西凉骑兵的骠勇和残酷,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贴切的。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09-02 10:15:40 +0800 CST  

楼主:蓝水飞舟

字数:332432

发表时间:2019-08-19 21:49:0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06 16:50:56 +0800 CST

评论数:859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