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本义》


再说平原相刘备,一天正在帐中与诸将议事,忽报有东莱太史慈求见,忙命人请太史慈进来,太史慈向刘备见过礼之后,自己申明来意,原来是请求刘备出兵,为北海相孔融解围的。
提起孔融这人,倒颇有一些名望。他字文举,鲁国人,是孔子的20世孙。共有兄弟七人,他是老六。幼年聪慧过人,而且有礼让之风。4岁时,和哥哥们在一起吃梨,别人都挑大的,他却专挑小的。大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
“我年龄小,按照规矩应该吃小的。”
宗族和乡人听说这件事,都感到很惊奇,这就是有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父亲孔宙,曾任泰山都尉。孔融10岁时,曾随父亲到京师雒阳。孔融久闻河南尹李膺是天下名士,想瞻仰一下此人的风采,但听说李膺不随便接待宾客,除非是名士或通家(世交),概不接见。孔融到了李府,对守门人说:
“烦劳通报一声,有通家子弟求见!”
李膺听到守门人的通报,忙说:
“有请!”
孔融进门后,只见堂上高朋满座,便对众人拱了拱手,然后上前拜见李膺。李膺一见进来的这个孩子自己并不认识,便问:
“你是谁?”
孔融回答说:
“孔子二十世孙,鲁国孔融。”
李膺又问:
“你自称通家子弟,难道你我两家有什么旧交吗?”
孔融从容不迫地回答说:
“有的。我的先人孔夫子曾向你的先人李老君问过礼,有师友之谊,难道我们两家不算是累世通家吗?”
李膺听了连连点头,在座的名士们也都赞叹这个小孩子的聪明,于是李膺满面笑容地请孔融入了座。正在这时,太中大夫陈炜(伟,wěi)进来了,座中的一个人把方才孔融的一番妙语告诉了他,并连连称赞说:
“这个小孩子太聪明了。”
陈炜不以为然地说:
“小时候聪明,大了未必出奇。”
孔融顺口回敬了一句:
“如此说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了。”
只说得在座之人哄堂大笑,弄得陈炜十分尴尬。李膺笑着说:
“这位后生,将来必成伟器。”
孔融13岁丧父,与母亲、哥哥在一起生活。16岁时,原山阳郡东部督邮张俭被宦官诬陷为“党人”,逃亡在外。到鲁国时,来投奔孔融的哥哥孔褒,恰值孔褒离家外出,孔融接待了他,禀知了母亲,留他在家里住下了。没过几天,被地方官发觉,孔融只好设法让张俭逃走。孔褒回来了,地方官把孔褒、孔融兄弟二人拘捕起来。在审理中,要确定一个人抵罪,兄弟二人便争了起来。孔融说:
“留张俭在家住的是我,我应当抵罪。哥哥外出未归,这事和他毫无关系。”
孔褒说:
“张俭是我的朋友,他是来求我的,应该由我抵罪。弟弟与张俭素无交往,有什么罪过?”
官吏问他们的母亲,她说:
“妾身是一家之长,自应由妾身抵罪,与我的两个儿子无干。”
就这样,一门争死,郡县无法判决,只好上奏朝廷,最后由皇帝裁定,把孔褒处死了。孔融从此名声大振,成人之后,博闻强记,满腹经纶,是名士中的佼佼者。献帝即位后,历任侍御史、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议郎等职。董卓听说黄巾军在青州兵势甚盛,而北海国是军事上的要冲,便以孔融为北海相,命他到那里去剿灭黄巾军。孔融到了北海,被黄巾首领张饶打败,又被另一黄巾首领管亥包围于都昌,处境非常危急。他忽然想到:人称平原相刘备是个仁义的君子,惯于扶困济危,何不请他来解围呢?但城池被包围得像铁桶一般,将吏们没有敢突围的。夜里,孔融面对孤灯,一筹莫展,忽有一人走了进来,孔融抬头一看,这人是太史慈。
这太史慈乃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人。少年好学,青年时为郡吏,因事得罪了州里,逃亡在外,北海相孔融对他母亲照顾备至,他非常感恩戴德,听说孔融被围,溜进城中,要为孔融效力。这时听说没有人敢突围出城向刘备求救,便进帐拜见孔融,愿意承担这项使命,并说已经想好了突围出城的办法,孔融大喜,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天刚刚亮,太史慈换上轻装,带上箭囊,提着弓上了马,有两名骑兵跟在后边,每个人都拿着一个箭靶子,打开城门冲了出来。外面围城的黄巾军见城里有人冲出,都很吃惊,大队人马立在稍远的地方准备截杀。不料太史慈并没有突围,而是骑着马走到城墙下的壕沟旁,下了马,两名士兵把靶子立起来,太史慈便搭箭张弓,向靶子射去。他的箭法高超,每次都是正中圆心,黄巾军们看得呆了,心里都暗暗叫绝。看到这人箭法如此高明,百发百中,谁也不敢向前靠近,只是在一定的距离观望着。太史慈把箭囊里的箭都射完了,便上了马,和两名骑士走进城门。第二天仍然是如此。到了第三天,仍然这样出了城门。黄巾军们仍然认为这人不过是练习射箭,对他都失去了戒备。所以在他出城以后,黄巾军有的坐着,有的躺着,甚至都没有人起来了。这时,太史慈突然用鞭子猛力打马,飞快地向前冲去,当黄巾军的脑子刚刚转过弯子的时候,太史慈已经冲出了包围圈,跑得很远了。一群黄巾军从后面追来,太史慈用箭射死数人,都是应声而倒。其他人不敢再追,都打马回去了。就这样,太史慈单骑飞驰到平原,见了刘备。正是:东莱壮士多智勇,单人匹马闯重围。欲知刘备是否出兵,请接看下回。

①簋:古代盛食物的容器。
②8尺:约合今184厘米。
③汹汹:喧扰貌。
④牙门:插着牙旗的营门。牙旗是以象牙为饰的大旗,大将的旗帜。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4-19 09:27:35 +0800 CST  



第一四回 董太师万恶果报
蔡中郎一叹遭殃

话说太史慈到平原搬兵,对刘备说:
“我太史慈,是东莱的乡鄙野人,和孔北海亲非骨肉,近非同乡,只是因为志同道合,有分灾共患的情义。如今管亥作乱,北海被围,势孤无援,危在旦夕。因为明公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所以区区的北海,正在延颈翘首,仰望明公的救援,派遣我冒着白刃,突破重围,从万死一生之中来到这里,把希望都寄托在明公的身上,北海能否保存下来,就全靠明公了。”
太史慈的一番话,使刘备的心灵大为震动。既为太史慈的侠肝义胆所感染,又为孔融这样大名鼎鼎的人在危难时能想到自己而感到荣幸,便情不自禁地说:
“想不到孔北海还知道世上有个刘备啊!”
便立刻派出精兵3000人,跟随太史慈前往都昌。围城的黄巾军久攻不下,军粮发生了危机,看到救兵来到,便撤围退走了。孔融脱离了困境,很感激太史慈,也很感激刘备,从此便与太史慈成为忘年之交。
再说朝廷里的情况。董卓入关以后,专横残暴的气焰日甚一日,稍有一些正义感的公卿百官无不恨之入骨。黄门侍郎荀攸、尚书郑泰和侍中种辑等,曾在暗中谋划诛除董卓之事,但被董卓发觉,荀攸被捕入狱,郑泰和种辑逃出长安,到南阳去投奔袁术去了。司徒王允虽然在表面上是董卓的亲信,实际上对董卓恨之入骨,在暗中与司隶校尉黄琬、护羌校尉杨瓒、执金吾士孙瑞等密谋诛除董卓。王允表荐杨瓒行(代理)左将军,士孙瑞为南阳太守,想要让他们以讨袁术为名,率禁军主力出武关,实际上是想让他们与关东诸将联合讨伐董卓,然后把天子迁回雒阳。但董卓产生了怀疑,取消了二人的任命,王允只好把杨瓒和士孙瑞留在朝廷里,又表荐士孙瑞为尚书仆射,杨瓒为尚书,伺机图谋董卓。
这年春天气候很不正常,关中一带连下了两个月雨,到处都成了水乡泽国,灾情非常严重。王允率领百官登台祈晴,在台上和士孙瑞、黄琬、杨瓒等人会了面。仪式结束后,王允邀三人在台旁的帐篷中小坐。他们见附近无人,便在帐篷中伴随着外面的风雨声,又重提诛除董卓的前议。士孙瑞说:
“两个多月以来,太阳不照,淫雨连绵,白天下雨,晚上放晴,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月犯执法①,慧星屡见,天象很失常。这都告诉我们:董贼的气运已尽,内发可胜之(从内部发动,可以除掉他)。机不可失,应该早日行动。”
士孙瑞以善观天象而知名,他的话大家都很相信。王允反复地叨念着:“内发可胜之……内发可胜之……”忽然灵机一动,拍案叫道:
“有主意了。可以结交吕布,借刀杀人!”
杨瓒说:
“吕布和董卓誓为父子,是董卓的忠实走狗,怎么能从他那里借刀杀死董卓?”
王允说:
“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吕布是个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小人。当年很受丁建阳信任,不是把丁建阳杀了吗?他和董卓虽说恩若父子,但二人的裂痕愈来愈深,吕布对董卓的怨恨日甚一日了。我有办法去说服他,诸位就等着听我的佳音吧!”
王允见大家都表现出困惑不解的样子,就把吕布和董卓之间近来所发生的摩擦,向大家做了介绍,在风雨交加的时刻,他们定下了一个借刀杀人之计。
原来自从吕布杀了丁原,归附了董卓,董卓对他非常信任,他也趋炎附势,心甘情愿地作董卓的鹰犬,为董卓做了不少坏事。吕布武艺高强,行动敏捷,经常护卫在董卓的左右。但二人都是无义之徒,时间长了,他和董卓之间便出现了很深的裂痕。董卓性情暴烈,有一次对吕布稍不如意,便用手戟②向吕布掷去,幸亏吕布眼神快,动作敏捷,急忙躲闪过去了,不然吕布便没命了。吕布赶紧向董卓赔罪,董卓的怒气也就渐渐消了。而从此以后,吕布便在内心深处恨起董卓来了。董卓怕有人刺杀他,常常让吕布守卫内阁。董卓有一侍婢(陪房丫环),长得娇美艳伦,吕布本来是个好色之徒,乘守卫内阁之机和她私通,二人的情意愈来愈深,达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侍婢经常向吕布哭诉董卓的残暴无情,希望吕布能把她从苦海中拯救出来,和吕布结为夫妻。这样一来,侍婢对董卓的恨也就转化为吕布对董卓的恨了。吕布怕他和侍婢的事,早晚会被董卓发觉,心中非常不安。这个侍婢,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而在后来的传说中却被称为貂蝉。这是因为传说她曾被汉灵帝选作宫女,因为掌管貂蝉冠而得名。汉代武官的帽子以蝉形为装饰,上面还插着貂尾,所以称作貂蝉冠。貂蝉和西施、王昭君、杨贵妃齐名,被称作古代的四大美人。但她在历史上的影子,却是很模糊的,《三国演义》所着意刻画的“王司徒巧使连环计”的故事,就是根据这个侍婢的故事衍化而成,但却是与历史事实相距甚远的。
且说王允为了实现他的借刀杀人之计,便设法去交结吕布。王允是太原郡人,吕布是五原郡人,二郡都属于并州,王允就以同郡老乡的名义,对吕布格外表示友好。吕布因为王允在朝廷中总揽朝政,权势很大,威望很高,也愿意和他在朝中互相依托。有一天,王允把吕布请到家中饮酒,两个人互相敬酒,气氛非常热烈。当吕布喝得有些醉意时,王允便屏去左右,和吕布交心密谈起来。王允假意地说:
“将军很为太师所倚重,如今正在得意之时,将来更是前途无量,贵不可言。”
吕布一听这话,长叹了一口气说:
“唉,前途茫茫,吉凶难卜,说什么贵不可言!董太师为人残暴寡恩,司徒也是知道的。在他手下做事,谈何容易!兔死狗烹,我汉朝早有先例。我有难言之苦,只是别人不知道罢了。”
王允故作吃惊地问道:
“将军何出此言?”
吕布感到酒逢知己,便把董卓掷戟以及他和侍婢私通之事,都毫无掩饰地向王允说了出来。王允对此本来早有耳闻,却故作声色地说:
“如此说来,将军的处境实在是太危险了!董卓耳目甚多,将军和侍婢之事,他总有一天会知道的。将军你想:为了一点小事,他都可以掷戟,想置将军于死地,和侍婢私通这样的大事,一旦被他知道了,还有将军的活路吗?”
吕布说:
“我也是这么想,所以近来心中一直不安,只是苦无良策啊!”
王允见时机已到,便因势利导地说:
“董卓欺君祸国,国人皆曰可杀,何不除去这老贼。将军这样做,既可报效皇恩,为国除害,又可使自己化险为夷,摆脱困境,何乐而不为呢!”
吕布听了这话,有些为难地说:
“我和他誓为父子,怎能下此毒手!”
王允正颜厉色地说:
“将军姓吕,他姓董,算是什么父子?天下哪有父亲掷戟要杀儿子的?他既无情,你又何必有义!将军身处险境,眼看就要有杀身灭族之祸了。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就要当机立断,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吕布终于被王允说服了,答应和王允共图董卓,信誓旦旦地说:
“不杀董卓,誓不为人!”
转眼到了4月,献帝患病初愈,王允和士孙瑞、黄琬等人便秘密入宫,向献帝奏明了诛除董卓的计划。这个小皇帝早已对董卓恨入骨髓,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士孙瑞便起草了一道诛除董卓的诏书,由献帝封印,下殿后授给吕布带好。第二天便以天子病愈听政为名,大会群臣于未央殿。这时董卓对别人要谋杀他的事一无所知,在家中穿好朝服,上了车,前往朝堂。从府第到皇宫,沿途都布满了他的军队,左边是步兵,右边是骑兵,几乎把道路全都堵塞了,还有吕布等人骑着马在车子后面护卫。走出不远,拉车的马忽然滑倒,车子陷入泥中,董卓弄得满身都是泥污。只好回去换衣服。他的一个年轻的小妾认为今天太晦气了,劝他不要上朝了。董卓心里也很犯忌,也想不去了。吕布在一旁说:
“太师洪福齐天,什么事都可以逢凶化吉,况且还有我的保卫,何必犯疑呢?”
董卓听了吕布的话,才在朝服里面套上铠甲,继续向皇宫进发。到了宫殿的侧门北掖门,吕布已经事先让他的亲信同郡人骑都尉李肃和勇士秦谊、陈卫等10余人,换上宫廷卫士的服装,正手持长戟,守在那里等候董卓。董卓的车子一到,他们便用长戟夹住了车马,李肃随即用长戟向车上的董卓刺去,但因为董卓身上套着铠甲,没有刺进去。李肃又补上一戟,董卓臀部受伤,坠下车来。急忙高声喊道:
“吕布何在?”
吕布在一旁赶紧拿出诏书喊道:
“有诏书在此!命我诛杀贼臣董卓!”
董卓见此情景,对吕布大骂道:
“你这条癞狗,怎敢如此!”
吕布二话没说,便用矛去刺董卓,其他勇士们也一拥而上,立刻便把董卓刺死了。董卓的主簿田仪和两个苍头(家奴)向董卓的尸体走过来,吕布也立即把这三个人都刺死了。吕布举着诏书对吏士们说:
“有诏书诛董卓,余皆不问!”
吏士们一见诏书,都正立不动,高呼“万岁”。
事后董卓的弟弟董旻和侄儿董璜等从郿坞回来,都为他们的部下所杀。吕布又带兵到郿坞,董卓的90多岁的老母走到坞门对吕布说:
“我这么大年纪了,请免我一死吧!”
吕布二话没说,马上把她杀了。董卓的家属、宗族等,完全被吕布杀光。从郿坞中抄出黄金2-3万斤,珠玉、锦绮、奇玩、杂物等堆积如山,难计其数,都被没官输入少府。董氏的苍头、婢妾等都没为官奴婢,只有那名为吕布所钟爱的侍婢,即传说所谓貂蝉者,被吕布纳了妾,两个人的这笔风流债,总算如愿以偿。笔者有诗曰:
司徒妙计戮元凶,何须东方起刀兵。了却内阁风流债,英雄翻手亦关情。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4-21 09:15:54 +0800 CST  
阿拉棒2019、穿越天山、yongjiegs、天开海岳1976、谷草168、朱越强、24k云母白、李春霆2014、greystone2018、易水愚公:感谢顶帖!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4-22 17:06:37 +0800 CST  

长安的百姓和官员,听说董卓被诛,无不欢天喜地,置酒相庆。有些人手头没有钱,便变卖了家中的东西购买酒菜,大大庆贺一番。长安城中万人空巷,到处都载歌载舞,欢声雷动,好像是盛大的节日一样。王允命人把董卓的尸体拉到市场上,暴之于众。这时天气已经热起来了,董卓身躯肥胖,被太阳晒得直流油,守尸的吏士在夜里点着了肚脐中的油,比灯还亮。在长安的袁氏的门生故吏们,为了给被杀的袁氏宗族报仇雪恨,把董卓一族的尸体都收集在一起,烧成了灰,扬在道路上。因为王允和吕布诛杀董卓有功,黄琬和士孙瑞等人便表奏献帝,以王允兼录尚书事,吕布为奋威将军,仪同三司③,封温侯,与王允共同主持朝政。凡是阿附董卓的官员,都被王允投入监狱,不久都被杀死。只有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因为有不少人为他说情,说他阿附董卓是出于被逼无奈,而且也没有帮助董卓干过什么坏事,又因为蔡邕是个名士,王允就没有马上杀掉他,但对他还是耿耿于怀的。有一天,王允会集一些官员商议国事,其中也有蔡邕在座。在谈到董卓时,蔡邕在谈话中无意地发出感叹之声,在表情上还有一些激动的样子。王允勃然大怒,呵叱蔡邕说:
“董卓乃祸国之大贼,几乎倾覆了汉室。你身为王臣,应该同仇相疾,却怀念他的私遇,忘掉了大节,董卓罪恶滔天,如今受到了天诛,你反而产生了伤痛之情,岂非和他共同为逆吗!”
说着便要把蔡邕交付廷尉治罪。蔡邕说:
“我虽然算是一个不忠之人,但古今之大义,是耳所常闻,口所常言的,岂能背弃国家而倾向于董卓呢!我的难言之隐,司徒是应该明白的。我死不足惜,只恨一生辛勤,汉史未成。望司徒能留下我这条老命,情愿黥(情,qíng)首刖(月,yuè)足,续成中兴以后的汉史(后汉史)。”
公卿百官们大多数都很同情蔡邕,纷纷为他说情,而王允却执意不答应,便把蔡邕锒铛入狱,想要处以死罪。当时太尉马日磾(低,dī)没在场,事后听到消息,不禁大吃一惊,马上驰往司徒府,对王允说:
“蔡伯喈乃旷世奇才,熟悉汉代的史事。应该宽恕了他,使他续成汉代的后史,成为一代经典。而且伯喈素以忠孝著称,仅仅因为叹息一声就要处以死刑,这罪名是难以成立的,实在是有失众望。”
王允说:
“当年汉武帝没有杀司马迁,使他写成谤书流传于后世⑤。如今汉室中衰,社稷不稳固,不能让佞臣执笔追随在幼主左右,既无益于人君之进德,我们也难免要受他的诽谤,使恶言流传于后世。”
无论马日磾怎样说,王允还是执意要杀蔡邕。事后马日磾对别人说:
“王公是要无后(断子绝孙)的。善人,是国家的纲纪(楷模);修史,是国家的典章;灭纪废典,怎么会长久呢!”
不久蔡邕便被害死在狱中,年61岁,过了一些日子,王允又感到后悔,但已经来不及了。
对于蔡邕之死,朝野上下正直的公卿百官和广大的百姓,无不为之流泪。在他的家乡陈留郡和兖州的其它地方,有不少人画像祭祀。当时流行着两句话,常常作为上下联写在蔡邕画像的两侧,就是“文同三闾,孝齐参骞”。上一句是赞美他的文才可以和三闾大夫屈原相媲美;后一句是说他的孝行可以和孔子弟子曾参和闵子骞相提并论,二人都以孝行名闻于世。他所续的后汉史遗稿,后来大部分佚失了。传世的诗文共有100多篇,主要收集在《蔡中郎集》中。一代硕儒郑玄,听到了蔡邕被杀害的消息后,叹息着说:
“蔡邕死了,还有谁能把后汉的历史说清楚呢!”
董卓死后,王允认为再也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遇事非常坚持已见,对同僚们也不够谦虚了,所以公卿百官们都渐渐和他疏远,不怎么拥护他了。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策略问题,就是怎样对待董卓的部曲。士孙瑞认为:应该由皇帝下诏,明确宣布对董卓的部曲一律赦免不问,以安定他们的情绪,防止发生暴乱。但王允却说:
“部曲都是按照主人的命令来做事的,他们本身并没有罪。如果公开下诏赦免他们,那就表明他们是作为叛逆而被赦免的,反而会使他们不安心,增加顾虑。既然不是叛逆,就不存在什么赦免不赦免的问题。”
王允决定不公开发布赦免凉州将士的诏书,又要把凉州兵完全解散,让他们各自回家。他认为:这些凉州兵,原是董卓为了防御关东诸将而用的,如今董卓已除,朝廷和关东诸将本是一家人,没有必要闭关防守了,这些兵也没有必要保留了。有人对王允说:
“凉州人素来是惧怕袁氏和关东将领的,如果一旦解兵开关,凉州将士必然要人人自危,害怕关东诸将入关之后会对他们报复。凉州人素以骁勇著称,如果他们因疑惧而造反,后果便不好收拾了。不如以皇甫嵩为将军,由他统领凉州的将士,驻守在陕县,以安抚他们。”
王允说:
“不然。关东的义兵都是我们的人,如果我们以凉州兵据守陕县的险要地区,虽然可以安定凉州人的心,却使关东对我们产生怀疑,以为我们还继续与他们为敌。只有解散凉州兵,撤防开关,与关东连通在一起,才是上策。”
这时社会上有一种传言,说朝廷要把凉州将士斩尽杀绝。董卓的将校们都非常恐慌,他们互相商议说:
“蔡伯喈本来没有什么罪,只因为董公待他甚厚,仅仅在座位上叹了一口气,便被杀了。现在朝廷不下诏赦免我们,却想让我们的军队解散,我们今天解散,明天就要成为俎上的鱼肉了。”
在董卓被杀时,他的主力部队并不在长安,而是由他的女婿牛辅率领,驻扎在陕县。吕布派李肃捧着诏书,率领着军队,前来收捕牛辅。牛辅不想束手就擒,率军和李肃的军队大战了一场,李肃败走弘农,吕布大怒,把李肃杀了。牛辅虽然击退了李肃,但怕吕布来进攻,心里恐惧不安,士兵们也都惊慌不安,夜里有不少人叛逃,牛辅以为军队都叛变了,便带着珠宝,率领平时最亲信的随从月支胡人赤儿等五六人,越城逃走。赤儿等贪图珠宝,在城北杀了牛辅,夺了珠宝,把牛辅的首级送到长安。
在董卓被杀以前,董卓手下的重要将领李傕、郭汜(四,sì)、张济等人率大军离开陕县,去劫掠陈留、颍川诸郡,这时满载着金银、珠宝、粮食和妇女等回到了陕县。因为牛辅已死,士兵们感到没有倚靠,很多人都想散去。李傕等人摸不清朝廷将要怎样对待他们,心里没有底,就派人出使长安,请求朝廷赦免凉州将士。王允回答说:
“今年正月已经发布过大赦令,按照汉朝的制度,一年之内不能进行两次大赦。况且罪魁祸首是董卓,凉州将士们并没有罪,谈不到赦免不赦免。”
使者回来,把王允的话传达给李傕、郭汜等人。尽管王允说的是心里话,而李傕、郭汜等人却不相信,以为不发布赦免的明诏,分明是要消灭我们凉州的将士,反而更加怀疑与恐惧了。他们商量的结果,准备解散军队,各自回家。而这时军中却有一个将领提出了异议。此人姓贾,名诩(许,xǔ),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人。为人很有谋略,少年时就有人说他有“良平之奇”,⑥现任讨虏校尉。他对李傕、郭汜等人说:
“传说朝廷正在议论要杀尽凉州将士,诸君若是弃军单行,一个亭长就能捉住你。不如率兵西进,在沿途多收士兵,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幸而成功,就可以利用国家的名义征服天下;如果不成功,再逃走也不迟。”
李傕、郭汜等人听了这话,如梦方醒,便和诸将校祭天盟誓,大家都表示:“协力同心,进攻长安,讨伐王允,如有二心,甘受天诛!”。然后率领几千名士兵,昼夜兼程西进。正是:只为斯人一席话,一场大乱要来临,欲知将要发生什么大乱,请接看下回。

①执法:太微南四星曰执法,月亮侵入执法,被认为是一种异常的天象。
②手戟:一种护身的小戟。
③仪同三司:是一种加官,仪制与三公相同。
④黥首: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就是黥刑,又称墨刑。刖足,即刖刑,古代一种把脚砍下的肉刑。
⑤司马迁写《史记》,不虚美,不隐恶,善恶皆书,本是良史,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该直书当权者之恶,诬为“谤书”。
⑥良平:指西汉初年的谋士张良和陈平。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4-23 09:18:48 +0800 CST  



第一五回 李傕攻陷长安城
曹操出任兖州牧

话说李傕和郭汜在进军途中,原来董卓的部下纷纷响应加入,他们在路上又招募和裹胁了许多新兵,兵力不断扩大。王允听说凉州叛军即将逼近长安,急忙派遣董卓的故将胡轸、徐荣等人率兵在新丰迎击。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了李傕、郭汜。及至打到长安时,凉州兵已有10多万人。驻守在长安城外的原董卓部将樊稠、李蒙、王方等也反叛了朝廷,和李傕、郭汜等合兵,包围了长安。由于长安城高峻难攀,叛军一连攻了八天,也没有攻进去。到了第九天,守城门的吕布军中的蜀兵反叛了,把叛军放了进来。吕布率部在城中和叛军展开了激战,由于寡不敌众,终于支持不住了,把董卓的首级挂在马鞍上,率领数百名骑兵逃走。走到青琐门。遇到了王允。吕布让王允和他共同逃走,王允说:
“若是蒙受社稷的威灵,能够安定国家,这是我的愿望。如果做不到,我将把生命奉献给社稷。天子年少,全靠我扶持;临难而苟免①,我是不忍心的。请代我向关东诸公致意,要多以国家为念!”
吕布见王允执意不走,对他说了一声“珍重”,便长揖而去了。走了不远,迎面遇见了郭汜领兵在那里拦住了去路。郭汜一见吕布,直恨得咬牙切齿,火冒三丈。横矛高叫:
“吕布!太师待你恩重如山,竟翻脸无情,杀害了太师。你这衣冠禽兽,还不下马求死!”
吕布说:
“郭汜!休得胡言!你若是英雄好汉,就命士兵们闪开,我们两个人一决雌雄。你敢吗?”
郭汜并不示弱,气急败坏地大叫:
“难道还怕你不成!”
就命士兵们闪在一边,二人便撕杀起来。郭汜不是吕布的对手,险些被吕布一戟刺中,后面的骑兵忙跑过来救援,吕布便乘机逃开了。
李傕、郭汜等率兵入城后,纵兵烧杀虏掠,长安吏民被杀死一万多人,尸横遍地。王允为了暂时躲避兵祸,扶献帝登上了宣平门的城楼。李傕、郭汜等率兵来到城楼下面,当皇帝在城楼上出现时,将士们便在城楼下伏地叩头,口呼万岁。这个12岁的小皇帝站在城楼上对李傕等人说:
“卿等放兵纵横,究竟要干什么?”
李傕在下面回答说:
“董太师忠于陛下,无故被王允、吕布所杀。臣等只是要为太师报仇,并不敢反叛陛下。等到事情完结以后,我们任凭廷尉治罪。”
这时凉州兵愈聚愈多,把城楼包围得水泄不通。李傕等向城楼上高喊道:
“贼臣王允!赶紧出来见我们!”
王允在城楼上站了出来,李傕问道:
“太师有什么罪?”
王允回答说:
“董卓欺君误国,罪恶滔天,为国人所共愤。杀了他,是罪有应得的。”
郭汜接着问道:
“我们凉州将士都有罪吗?为什么要把我们斩尽杀绝?”
王允回答说:
“朝廷并没有这个想法,民间的流言是不可相信的。只要你们退兵出城,我可以保证你们平安无事!”
李傕喊道:
“那就请你走下来和我们谈谈!”
王允见事已至此,躲也躲不过去,只好走下了城楼,李傕、郭汜等立刻命人把他捆绑起来,押在军中。他们又命士兵上了城楼,把献帝架了下来!簇拥着回到宫中,胁迫献帝下诏:赦免凉州将士,以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张济等都为中郎将。收捕了司隶校尉黄琬,马上斩首。这时王允的亲信宋翼和王宏二人分别镇守着左冯翊和右扶风,二郡是长安的门户,惟恐二郡为患,没敢马上杀王允,把他二人召回京师后,才把二人和王允一同杀了。王允死时56岁,他的妻子、儿子和宗族10余人都被杀害。献帝对王允之死非常难过,禁不住痛哭失声,公卿百官和百姓们,也有不少人为之流涕。
李傕等因为贾诩献策有功,表荐他为左冯翊太守,还打算表请封侯。贾诩说:
“我不过是献了一个救命之策,何功之有?”
固辞不受,又想用他作尚书仆射,他说:
“尚书仆射一官,乃是百官之师长,天下之所望,我的名声不大,是难以服人的。纵然我昧于名利,也要考虑到对国家是否有利。”
仍然固辞不受,只好任他为尚书,不久因母丧去官,回朝后又拜光禄大夫。他是凉州军事集团中比较正派的一个人物,经常对李傕等人据理进谏,李傕等人既尊重他,又畏惧他。在李傕、郭汜等人专权的混乱政局中,起到一些好的作用。但古代史家对他劝说李傕等人发动兵变一事,却进行了严厉的谴责。认为董卓元凶既除,天下已有清平之望,贾诩的献策,起了“一言丧邦”的作用,再一次酿成大乱!使社稷动荡,百姓遭殃,贾诩实为千古之罪人。这种评论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凉州人原来并不想反叛,反叛是因为王允对于赦免凉州将士之事态度暧昧而逼成的。贾诩的献策固然要负重要的责任,而作为决策人的王允,也是有重要责任的。另外,从当时的形势看,关东军阀拥兵自重,互相混战,既或凉州军阀不造反,国家也不会因为董卓之死而出现清平的局面。所以说:把兵变和天下大乱的罪过都扣在贾诩一个人头上,过分强调他“一言丧邦”的作用,是不全面的。
到了这年9月,李傕任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这几个人都封了侯:李傕为池阳侯,郭汜为郿阳侯,樊稠为万年侯,张济为平阳侯。李傕、郭汜和樊稠掌管朝政,张济率大军驻守在弘农。这种局面可以说是董卓专权的继续,皇帝和朝政仍然在凉州军阀的控制之下。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4-25 09:48:21 +0800 CST  

再说东郡太守曹操,屯兵在顿丘。于毒等农民军乘东郡郡治东武阳兵力空虚之际,大举前来进攻。诸将向曹操建议:应该还师东武阳自救。曹操说:
“不然。你们不是听说过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吗?我们只要去进攻他们的营寨,他们必然要回军自救,东武阳之围便可以解除了。”
于是曹操便领兵西行,进入山中,攻打于毒等军的营寨,于毒等人听说营寨危急,果然放弃了东武阳,回兵西山自救。曹操在西山布下了军阵,打败了农民军,迫使他们退入营寨自守。不久曹操又出兵内黄,大破眭固起义军和于夫罗的匈奴军。
这年4月,青州黄巾军大举攻入兖州。首先攻入任城国,杀了任城相郑遂,然后攻东平国。兖州刺史刘岱率军征剿,结果是吃了败仗,刘岱也战死了。这时曹操在东郡得到一名得力的幕僚,姓陈,名宫,字公台,本郡人。为人正直刚烈,少年时就广泛结交天下名士。他对曹操说:
“刘岱已死,兖州无主。如今王命断绝,强者为雄。我想到州里去游说一番,请州中之人迎接明公做兖州牧。如能据兖州以图天下,乃王霸之业也。”
曹操大喜,便命陈宫前去游说。陈宫到了兖州州治昌邑,对州里的治中、别驾说:
“如今天下分裂,而州中无主。曹东郡乃命世之才,若是能迎接他做州牧,必然能使兖州民众安居乐业。”
济北相鲍信一向非常拥护曹操,也在兖州的官员中盛赞曹操的才干,做了不少说服宣传工作。州里的治中、别驾们经过反复地商议,认为如今青州黄巾军兵势甚盛,能够抗击黄巾军,安定本州的,唯有东郡太守曹操和济北相鲍信而已,而鲍信也力主迎接曹操为兖州牧,大家便不能不从了。于是便决定由鲍信和州吏万潜等到东郡去迎接,曹操就率军进入兖州州治昌邑,作了兖州牧。他上任不久,便和鲍信率兵到寿张之东出击青州黄巾军。黄巾军人数众多,非常剽悍,曹操和鲍信的军队寡不敌众,初战不利,鲍信也战死了。曹操在战场上没有找到他的尸体,便命人用木头刻成鲍信的形象,痛哭流涕地祭祀了一番。曹操加强了军事训练,对士卒严明赏罚,又在战场上采取了许多出奇制胜的战术,才逐渐打了胜仗。到了12月,曹操打败了青州黄巾军的主力,追击到济北,他们终于投降了曹操,共有士卒30多万人,随军的家属和百姓100多万口。曹操选择了其中的精锐编入了军队,从此曹操的军事力量便开始强大起来了。
曹操在兖州,选聘毛玠(介,jiè)为治中从事。毛玠,字孝先,陈留郡平丘县人,避乱荆州。听说曹操才干过人,才到兖州投靠了曹操。他向曹操献策说:
“如今天下分崩,天子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没有一年的储备,百姓没有安居的希望。生逢乱世,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袁绍和刘表,虽然地广兵多,却都缺乏远虑,都没有树基建本的大志。战争靠正义取胜,保持军事上的优势需要财力。当今之计,应该奉天子以令不臣(利用天子的名义,号令不归附的势力),修耕植(发展农业生产),畜军资(积贮粮食和军事物资),这样便可以成就霸王之业了。”
毛玠的献策,在曹操以后的活动中,成了纲领性的指导思想。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为“奉天子以令不臣”,一为“修耕植,蓄军资”。前者是取得政治优势,后者是取得经济优势,具备了这两个优势,自然便会在群雄角逐的环境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了。
曹操为了能和献帝取得联系,为奉迎天子准备条件,便派遣王必为使者,到河内去联络河内太守张杨。张杨原归附袁绍,后来于夫罗叛离袁绍,胁迫张杨归附了董卓,被任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董卓被杀后,他仍然率兵驻守在河内。王必到了河内拜见张杨,张杨对曹操上通天子并不支持,张杨手下的骑都尉董昭认为曹操这人很有作为,将来必成大器,便说服了张杨,张杨这才写了一道奏章,向献帝推荐曹操,说曹操身在兖州,心存王室,有勤王护驾之志。王必到了长安,通过李傕、郭汜,朝拜了献帝。献帝大悦,下诏对曹操安抚和嘉奖。从此以后,曹操便架起了一道从兖州通向朝廷的桥梁,为他以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霸业,初步铺平了道路。
这时候,关东的军阀们正忙于互相火并,不能联合起来讨伐李傕,郭汜等凉州军阀。这年冬天,袁术联合公孙瓒、刘备和徐州刺史陶谦,发动了对袁绍、曹操的进攻,公孙瓒在龙凑津被袁绍打败,退回幽州,从此便不敢再出来了。
荆州刺史刘表在这年10月向朝廷通使进贡,他上通天子比曹操还早两个月,献帝任命他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袁术占据了荆州的南阳郡,是他的心腹之患。为了把袁术赶出荆州,他断绝了通往鲁阳的粮道。袁术的生命线被断绝,只好撤离鲁阳,进入陈留郡,屯兵封丘,又派部将刘详分兵驻屯匡亭。陈留属于兖州,乃是曹操的地盘,曹操焉能坐视不理?初平四年(公元193)正月,曹操率军到匡亭进攻刘详,袁术带兵来救,被曹操打得大败,一路南逃,一直逃至寿春。寿春属于九江郡,是扬州州治所在地。扬州刺史陈瑀(禹,yǔ),本是袁术派去的,但他在紧要关头叛离了袁术,紧闭城门,拒绝袁术入城。袁术攻下了寿春,陈瑀逃跑,袁术就自己作了扬州刺史,还兼称徐州伯,表明他对徐州还有野心。李傕想以袁术为外援,就表荐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
朝廷为了使关东诸将和解,派太傅马日磾和太仆赵岐到关东去作劝说工作。二人从长安出发,走到雒阳便分了手,马日磾到南方去劝说袁术,赵岐到北方去劝说袁绍与公孙瓒。马日磾到了寿春,首先代表朝廷授与袁术左将军和封侯的印绶。袁术虽然接受了印绶,却没有和袁绍、曹操等和解的意思。马日磾在寿春住了多日,没能劝说袁术罢兵,心中非常烦闷。他是持节而来的,节,代表王命。有一次,袁术把节借过来看一看,就没有归还给他,而且还把他软禁起来,不许他回去。马日磾忧愤成疾,竟死在寿春。
公孙瓒所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和袁绍交战了二年,公孙瓒退回幽州后,青、冀二州的交战仍然在继续着。双方打得筋疲力尽,两败俱伤。粮食吃光了,就互相掠夺百姓,使青、冀二州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人民饥馑流亡,饿殍遍地。同时,黄巾军在北方很活跃,他们都有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有息兵停战的要求。袁绍听说赵岐前来为双方和解,甚为欢迎。他会同曹操,到数百里之外去迎接赵歧。赵岐是一位著名的儒学大师,所著《孟子章句》一书,至今仍在通行。当时已经80多岁,白髯横飘,很有长者的风度。赵岐见了袁绍和曹操,向他们宣示了天子要他们和公孙瓒、田楷“罢兵息民”的敕命,袁绍和曹操都表示“惟命是从”。赵岐到了袁绍营中,当即给公孙瓒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幽州。过了一些日子,公孙瓒派使者来到袁绍营中,拜见了赵岐和袁绍,转达了幽州方面愿意和解的意思,还带来一封公孙瓒写给袁绍的信。信中说:
“赵太仆以周、邵之德②,衔命远来,宣示天子的圣恩,要我们双方和睦相处,恍如拨开云雾重见阳光,怎能比这个更使我高兴的呢!我是边鄙之人,能与将军交好,实在是将军对我的照顾,也是我的莫大的希望。”
袁绍和公孙瓒的使者又和赵岐约定:定期会师于雒阳,奉迎天子车驾东迁。而赵岐毕竟是年龄太大了,经过长途跋涉,身体难以承受,回去时走到陈留郡,一病就是二年。在这个期间,袁绍和公孙瓒会师雒阳的诺言没有实现,但二人却有一个时期没再交战,维持了一段和平共处的局面。
再说吕布。从长安逃出来之后,自以为杀了董卓替袁氏报了仇,袁氏一定会对他感恩戴德,便到鲁阳去投靠袁术。但袁术认为吕布是一个反覆无常的小人,很讨厌他,拒而不受。吕布又北上投奔袁绍,袁绍总算收留了他。初平四年(公元193)三月,袁绍率主力驻守在薄落津,魏郡却发生了兵变,叛军和黑山黄巾军于毒等部联合,攻占了邺县。起义军10余部,共有数万人。袁绍考虑到这时叛军和黄巾军的兵势甚盛,应该暂时避其锋芒,就没有马上去收复邺县。到了六月,听说黑山各部转移到朝歌的鹿肠山,认为出击的时机已到,便和吕布率大军进入鹿肠山苍岩谷口,进剿于毒。围攻了5天,击溃了于毒部,斩杀了于毒和起义军一万多人。袁绍和吕布又率军沿山麓北行,陆续击溃了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部,斩杀了各部的首领和起义军数万人。然后又乘胜进入常山,进讨黑山军张飞燕部及四营屠各③、雁门乌桓等。张飞燕率步兵数万,骑兵数千,作战非常英勇顽强。双方连战了10多天,死伤都很惨重。袁绍的军队长期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只好下令退兵,回到邺县。
吕布本来就很骄纵跋扈,这次出征又立了很大的战功,便更加不可一世了。还纵容他手下的将士们到处掠夺,在百姓中怨声载道。袁绍觉得吕布品质恶劣,反覆无常,把他留在身边,日久必将为患。吕布也发现袁绍对他愈来愈冷淡了,便要求带兵回雒阳。袁绍立即表示同意,还答应把自己兼任的司隶校尉的头衔让给他。在吕布临行前的头一天晚上,袁绍送给吕布甲士30人,实际上是让这些人在夜里杀死吕布。吕布猜透了袁绍的用意,就把这些人安排在大帐旁边的帐篷里休息。吕布命人在大帐里鼓筝,睡在旁边帐篷中的甲士们,听到大帐中筝声悠扬,不绝于耳,以为吕布还在那里听鼓筝,就没有怎么介意。而这时吕布早已离开了大帐,到其它地方休息去了。到了半夜,甲士们听筝声已经消失,便悄悄溜进大帐,在黑暗中向吕布的床被乱刺一通。都以为把吕布刺死了,便向袁绍作了报告。但到了第二天早上,袁绍听说吕布并没有死,已经带领士兵离开了这里。他派出骑兵去追,虽然快要追上了,但将士们都很惧怕吕布,没有人敢靠近,追了一程便回来了。吕布离开袁绍后,到河内去投靠了张杨。
当幽、冀二州暂时和解,双方基本上不再作战的时候,兖州和徐州之间却爆发了非常残酷的战争,那里的形势空前地紧张起来了。徐州刺史陶谦,字恭祖,丹阳人。少年时好学,性情耿直,又有些古怪,人称他有“痴病”。灵帝时曾任车骑将军张温的司马,西讨边章、韩遂。中平五年(公元188),青徐黄巾军又起,朝廷让他出任徐州刺史,征剿黄巾。他把黄巾军赶出徐州,徐州境内比较安定。董卓被杀后,陶谦派遣使臣前往长安朝贡,献帝大喜,下诏拜陶谦为徐州牧,加官安东将军,封溧(lì)阳侯。
再说曹操的父亲前太尉曹嵩,在董卓之乱时,把全家迁到琅玡国避难。初平四年(公元193)六月,曹嵩全家离开琅玡国,到曹操那里去,向兖州州治昌邑进发。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在路上接应护送。应劭接到命令后,便率领几百名士兵上路,去接应曹嵩一家。曹嵩的辎重车有100多辆,满载着金银、珠宝、细软、行李、家具等,再加上上百名家属和家丁,走在路上形成了一道长长的车骑队伍,非常惹人注目。陶谦的别将张闿,得知这个消息后,贪图曹嵩的财物,便和不久前在下邳起义的阙宣的军队联合,去劫取这批财物。正是:只为贪夫生邪念,一场浩劫降徐州。欲知徐州有什么浩劫,请接看下回。

①临难苟免:在危难时,不顾全大局,苟且偷生,使自己免祸。
②周、邵:周初的贤臣周公和邵公。
③屠各:和匈奴同种的一种少数民族。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4-27 09:28:19 +0800 CST  



第一六回 伯珪矫命斩刘牧
孟德移师失兖州

话说曹嵩的车骑队伍,正在泰山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市东25公里)的华、费二县之间的驿站里休息,应劭前来接应的队伍还没有到,张闿和阙宣却率领人马先到了。曹嵩一家人还以为是应劭率人马来接应,丝毫也没有什么戒备。谁知人马走到近前时,便开始抢夺和杀人。曹操的弟弟曹德被杀于门内,曹嵩从后墙逃走,先把他的妾往墙上推,这位如夫人生得非常肥胖,推不上去,耽误了时间,张闿的兵冲上来,曹嵩逃到厕所里被杀。他的妾也被杀了,曹氏一家包括部曲奴婢在内完全被杀,大量的财物由张闿和阙宣等人瓜分了。事后,张闿收拾财物,逃到淮南。应劭怕曹操见罪,逃到袁绍那里去了。陶谦镇压了阙宣起义军,阙宣在军阵中牺牲。
曹操在陈留郡(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打败袁术之后,这时已经回师,屯兵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听到父亲和全家被杀消息,不禁泪如泉涌,悲愤交加。在军中摆设了灵堂,穿上孝服,遥祭了一番。他把这一切都归咎于陶谦和徐州人,发誓不杀了陶谦,不把徐州人斩尽杀绝,誓不罢休!于是加紧训练士卒,筹措粮草,到了秋天,便率领大军进攻徐州(治郯县,今山东临沂市郯城县)。当曹兵攻入徐州境内时,陶谦非常惊慌恐惧,因为徐州兵力寡弱,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挂孝出征,燃烧着复仇的怒火,一连攻下了徐州的10多个城池,一直打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徐、兖二州的军队,在彭城城下进行了一场大战,陶谦率兵败走,退保州治郯县。曹操受复仇怒火的冲动,在彭城一带杀死了士兵和无辜的百姓数十万口,有的被斩首,有的被活埋,大量的尸体被投入泗水,竟使泗水为之不流。曹操的残酷屠杀政策,激起了守卫郯县的全体军民的无比愤怒,他们万众一心,严密防守,誓与城池共存亡。曹操猛攻了几天,没有攻入郯县,只好撤离这里,又攻取了下邳国(治下邳县,今江苏睢宁西北)的取虑(今睢宁西南)、睢陵(今睢宁)、夏丘(今安徽泗县)三县。城破之后,纵使士兵屠城,不仅把人都杀光,连鸡犬也不留。到处是尸骸枕藉,炊烟断绝,在道路上再也看不到行人。徐州经过曹操的这番洗劫,元气大伤,到处呈现出一片残破凄凉的景象。到了第二年春天,曹操因为军中缺粮,便从徐州撤回兖州。
这次曹操进攻徐州,表面上笼罩着一层浓重的血亲复仇的色彩,而从更深的层次来看,乃是他战略上的需要。徐州北有曹操和袁绍,南有袁术,西有刘表,为各家所必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曹操既已据有兖州,是必然要去争徐州的,而且动手晚了,唯恐别人会捷足而先登之。恰巧这时曹嵩一家被杀,曹操就抓住了这个把柄,以“行孝”、“复仇”为口号,大举攻入了徐州。但徐州百姓何罪?曹操竟采取了如此残酷的灭绝人性的屠杀政策,实在是令人发指!曹操是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既是乱世中拨乱反正的英雄,又有劣迹和罪恶,单从屠灭徐州这一点来说,是他最阴暗、最暴虐的一面,青史昭昭,是不能抹掉的。
再说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大兴)牧刘虞,他和州中的主将公孙瓒之间,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着意见分歧,二人长期不和,怨隙愈来愈深。在公孙瓒和袁绍相攻时,刘虞是坚决反对的。他认为:关东结盟,是为了讨贼勤王,不应该自行火并。而刘虞虽然几次下令禁止,公孙瓒却我行我素,根本就不听。刘虞为了削弱公孙瓒的力量,对他减少了粮饷的供应。公孙瓒非常气愤,就更不受刘虞的节制了,而且还以缺乏粮饷为名,纵使士兵四出劫掠百姓,使幽州百姓横遭涂炭,怨声载道。刘虞无计可施,便通过驿传向朝廷呈递奏章,陈述公孙瓒劫掠百姓之罪。公孙瓒也向朝廷呈递奏章,陈述刘虞扣发军粮之罪。二奏交驰,互相攻击,朝廷难以判定谁是谁非,而且也没有力量处理地方上的事,只好听之任之了。由于二人水火不能相容,公孙瓒便在蓟县东南另筑了一个小城,率军屯驻在那里。刘虞几次召公孙瓒来蓟县议事,公孙瓒总是托病不来。刘虞觉得公孙瓒屯兵小城,不听调遣,好像在自己的心窝中钉了一颗钉子,不把他拔去,怎么会睡好觉呢!于是便暗中谋画讨伐公孙瓒的事。到了冬天,刘虞把各地的屯兵调回,亲率10万大军,到小城去讨伐公孙瓒。在大军出发的前一天,从事程绪在练完兵之后,免胄(摘下头盔)而前,向刘虞进谏说:
“公孙瓒虽然有过错,但罪名并不充分,明公不先告诫他改悔,却突然兵起于萧墙之内,自相火并,对国家是不利的,更何况此行胜负难料呢!不如把大兵驻屯在蓟城,用武力来威胁他,他必然前来悔过谢罪,这就是所谓不战而服人者也。”
刘虞闻言大怒,对程绪呵叱道:
“大军还没起行,你就前来阻止,动摇军心,破坏我的大事,岂能容得!来,推出去斩了!”
话音刚落,便有几名军士把程绪架了出去,霎时之间,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呈了上来,将士们无不战栗。刘虞命人传令各营将校和军士:
“有敢扰乱军心者,都和程绪的下场相同!”
刘虞又下令:
“此次出兵,只杀公孙伯珪一人,不许伤害他人。同时不许拆毁民房,骚扰百姓。”
州里的从事公孙纪,因为和公孙瓒同姓,二人平时非常要好。便在这天夜里偷偷地潜入小城,把刘虞要来讨伐的消息告诉了公孙瓒。公孙瓒闻言大惊,因为他的士兵大部分还驻扎在外面,小城里的兵力不多,很难抵挡刘虞的10万大军,打算在夜里率兵逃走。公孙纪说:
“刘虞虽有10万大军,多是从外地调来的,缺乏训练,没有作战经验,实际上乃是乌合之众。而且刘虞下令不许破坏民房,小城外民房栉比,只要遇到一个刮风的天气,因风纵火,一定可以将他击破。将军只要督率将士,严守城池,等待起风就是了。”
计议已定,公孙纪便偷偷地回去了。公孙瓒下令紧闭城门,加强防守。第二天拂晓,刘虞率大军来攻小城,10万大军把一个小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但里面的防守甚严,一直攻到早饭的时候,还没有攻下小城。正好天起了大风,愈刮愈大,公孙瓒便选择精锐之士数百人,手持引火之物,冲出城去,乘风纵起火来。城外尽是茅屋草舍,见火就着。刘虞的10万大军,列阵于这些茅屋草舍之间,拥挤不堪,进退非常不便。这些茅屋草舍起了火之后,火借风势,愈烧愈旺,小城之外顿时就成为一片火海,烈焰冲天,浓烟弥漫。十万大军本来已经拥挤不堪,起火之后,想跑也跑不开了。有的被烧死,有的被践踏而死,到处是呼叫之声和焦臭的气味。居民有的已在事前转移,那些恋家不动的,也遭受了回禄之灾。刘虞带领官属和一部分骑兵,总算是逃出了这片火海,逃奔到居庸县(今北京市昌平西北)。公孙瓒率兵赶来,用3天的时间攻下了居庸城,活捉了刘虞,把他带回蓟县,仍然让他掌管州里的政务,而把他的兵权剥夺了。
正赶上这时献帝派遣使者段训到幽州,向刘虞和公孙瓒宣读了天子的诏命:增加刘虞的封邑,命刘虞督管六州之事;拜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授与符节,督管幽、并、青、冀四州。公孙瓒见朝廷对刘虞的封授超过了自己,大为不满,怕以后刘虞还要寻衅报复,便产生了一个念头,要假借朝廷使者之命,杀死刘虞,以绝后患。他对段训说:
“刘虞以前与袁绍等合谋,要废掉 ,自称帝号,现在不以朝命除掉他,以后必然是个祸患!”
段训说:
“称帝号的议论,本来是袁绍提出来的,刘牧已经严辞拒绝了。在这件事上,他是没有罪过的。刘使君一贯忠于王室,是朝廷在东方的台柱。望将军不要计较个人的恩怨,和刘使君戮力同心、匡扶社稷,这才是做臣子的本分。”
公孙瓒哪里听进这些话?闻言大怒,就把段训软禁起来,假借段训的命令,把刘虞和他的妻子绑到市场上,要斩首示众。这天天气晴朗,没有一点风。公孙瓒在刑场上摆放了皇天后土的神案,上前祷告说:
“如果刘虞应当作天子,请上天在午时以前降下风雪来救他,我要作他的臣子,北面以事之。否则就表示上天已经抛弃了他,到时辰就要斩首弃市。”
但这么晴好的天气,怎么会有风雪呢!到了午时,天气晴朗如故。公孙瓒狂笑着对刘虞说:
“这是天不保佑你,并不是我公孙瓒和你过意不去,使君只可怨天,不能尤人。”
原常山相孙瑾、刘虞的掾属张逸、张瓒等三个人,怒不可遏地从人群中站了出来,指着公孙瓒骂不绝口。公孙瓒喝令左右:
“把他们三个人绑了,和刘虞共同斩首!”
三个人在临死之前,神色自若地说:
“能和刘使君同死,算是死得其所了。”
于是刘虞和妻子以及孙瑾等人,都被斩首于市。刘虞待民宽厚,甚得民心。他死后,百姓们都说:
“刘公败在公孙瓒的手下,是因为他爱惜百姓,不许拆除民房所致。”
所以幽州人民对他非常怀念,有不少人家还画像或立木主祭祀。不过,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刘虞的作法是不足取的。你爱惜百姓,可以事前组织百姓转移,对战争有妨碍的民房可以拆除,以后不妨加以妥善安置补救。现在却因为爱惜民房,使10万大军覆灭,也有许多百姓死于浓烟烈火之中。可以说:刘虞虽然有儒者之仁义,却没有大将之谋略,他的失败是好心人的悲剧,或者说:他的作法是过于迂腐了。
刘虞被杀后,公孙瓒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派人带上奏章和刘虞的首级赴长安。奏章中说:
“逆贼刘虞,图谋自称尊号,叛变陛下。现已伏法,传首京师,谨上闻圣听。”
刘虞的故吏尾敦,听到了这个消息,便带着自己的部曲,宗族等,在路上劫下了刘虞的首级,妥善地安葬了。
公孙瓒又上书朝廷,表荐段训为幽州刺史。段训觉得公孙瓒假借自己的名义杀了刘虞,自己回朝去不好交待;又料到如果自己坚持不就,公孙瓒也不会轻饶了自己;便只好留了下来,在公孙瓒的卵翼之下,作一名傀儡刺史了。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4-29 16:36:12 +0800 CST  
飞越天山:老夫在齐齐哈尔大学退休,现居沈阳。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4-29 19:42:16 +0800 CST  
回三国2019、yongjiegs、穿越天山、辛妮妮、谷草168、24k云母白、凡益之道、天开海岳1976:感谢顶帖!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4-30 12:09:41 +0800 CST  



本楼至4月份总点击7355次。本月点击3856次,回复顶帖25人。其中回帖较多网友的排行榜是:
1、yongjiegs:67
2、谷草168:18
3、穿越天山:13
4、24k云母白:6
5、天开海岳1976:4
向所有点击和顶帖的网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01 09:44:08 +0800 CST  



再说曹操。他因为缺乏军粮,在2月撤离徐州,回到兖州,屯兵鄄(卷,juàn)城。到了4月,补充了粮草,命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玉,yù)留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又亲率大军到徐州去进攻陶谦。曹操再次进入徐州后,一连拔下了5个城,一直打到了琅玡郡(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市北)和东海郡(治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北)。所到之处,仍然是大肆屠杀,到处都被洗劫得满目荒凉,残破不堪。
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告急,田楷便和平原相刘备率兵前来援救。刘备手中有兵1000余人和一部分乌桓、杂胡骑兵,又招集了饥民数千人。到徐州后,陶谦又把丹阳兵4000人调拨给他,他手中就有兵一万人左右了。陶谦以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今江苏沛县东)。从此刘备就脱离了公孙瓒和田楷。在曹操攻东海郡时,刘备率军去迎击曹操,在郯县之东被曹操打得大败。这次曹操来攻,陶谦更为恐惧,打算逃归丹阳故里。恰好曹操听到了陈留太守张邈背叛他、迎接吕布入兖州的消息,便引兵匆忙地撤回兖州。陶谦听说曹操撤了兵,才打消了逃回乡里的念头。
曹操和张邈的关系本来是非常亲密的。曹操上次出兵徐州时,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临行前对家属说:
“如果我回不来的话,你们要去投靠张孟卓,他是我的最可靠的朋友。”
但曹操竟在徐州打了大胜仗,安然地回来了。他见到张邈,真是感慨万千,不禁对着他热泪交流,恍如在隔世相逢一样。曹操和张邈如此知己,他万万没有想到,张邈竟会叛变了自己!殊不知:张邈有一块心病,曹操却一直不知道。吕布从袁绍那里逃出来要去投靠张杨时,路过陈留郡,曾在张邈处小住。两个人都怨恨袁绍,谈得很投机,他们商定要找机会共同除掉袁绍,临别时把手共誓,表示不除袁绍,绝不罢休。后来这件事被袁绍知道了,他非常愤怒,发誓要除掉吕布和张邈。张邈想:“袁绍和曹孟德结盟,他早晚是要让曹操除掉我的。虽说我和曹操非常知己,但人心难测,在错综复杂的群雄角逐的局面中,又有什么信义可言呢!”正在张邈心不自安的时候,曹操血洗了徐州,使曹操赢得了一个暴虐残忍的坏名声,又加发生了曹操杀边让一事,都增加了张邈对曹操的反感和疑心,促使他终于叛变了曹操。
边让,字文礼,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人。才华横溢,曾写过脍炙人口的《章华赋》,论者认为可以和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相媲美。灵帝时官至九江太守,董卓之乱后,辞官回家。曹操听说他很有才华,多次派人礼聘,而他自恃才气,坚决推辞不去,没把曹操放在眼里,还口出轻侮之言。曹操恼羞成怒,便指使郡县杀了边让和他的妻子。这件事在兖州士大夫中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人们把屠徐州和杀边让两件事联系起来,认为曹操为人暴戾,不能和他共图大事。过去很拥护曹操的陈宫,也对曹操不满了。他觉察到张邈也对曹操有了疑心,便想联合张邈,迎接吕布进入兖州。对张邈说:
“如今天下分崩,雄杰并起,府君拥有千里的大郡,人口众多,地势冲要,抚剑顾盼,也足以成为人中豪杰,却反要受制于他人,岂非可悲吗!但等曹孟德率军东征徐州,州中空虚时,正可乘这时机迎接吕布入兖州,吕布乃是一代英俊,刚勇善战,所谓‘马中有赤兔,人中有吕布,’绝非虚言。我们可以和吕布共同主宰兖州,窥伺天下形势,等待时势的变化,也可以纵横于一时了。”
陈宫的这番话,果然和张邈一拍即合,他二人就和从事中郎许汜、王楷以及张邈的弟弟广陵太守张超等,共同图谋叛变曹操,迎接吕布。这时陈宫正受曹操之命守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市南),他们就偷偷地把吕布从河内张杨处迎到东郡,乘东郡太守夏侯惇离开濮阳去鄄城的时机,吕布便被推戴作了兖州牧。兖州各郡县都相继叛离曹操,归附吕布,只有鄄城、范(今山东梁山西北)、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三城不动。荀彧、程昱和东阿令枣祗、范县令靳允等通过艰苦的努力,算是把这三个县保全下来了。
再说曹操。他从徐州回师,必须经过亢父(今山东济宁南)。一路之上,他忧心忡忡,很怕吕布会在亢父一带阻击。因为这一带山路险要,战国时的游说之士苏秦说过:“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车马都不能并排走)。曹操派出侦察骑兵在前面探信,回报说:
“现在吕布屯兵濮阳,并没有出兵亢父的迹象。”
但曹操仍然很不放心,过亢父时提心吊胆,小心翼翼,连大气也不敢喘。心想:“万一吕布的伏兵从两侧居高临下而出现,我就要和全部人马同归于尽了。”但曹操的担心是多余了,吕布确实没有来。曹操率领人马顺利地通过亢父之后,不禁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对左右说:
“如果吕布进入兖州之后,能够据守东平(治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切断亢父的通道,凭依泰山之险来阻断我的归路,我就不能回兖州了。而吕布并没有这样作,却去屯守濮阳,可见他是个无能之辈。”
曹操回到鄄城,对荀彧和程昱非常感激,深情地对他们说:
“如果不是你们的力量,我就要无处可归了。”
曹操休兵数日,便投入了与吕布争夺兖州的战斗。吕布有一支别部,驻扎在濮阳西四五十里的地方。曹操在一个夜里率兵去突袭,交战到天亮时,曹操便把这支队伍击溃了。对方死伤惨重,余下的残兵四下逃奔。曹操缴获了全部辎重①,下令放火烧了军营。正当曹操得胜收兵的时候,吕布率领数万大军前来,从三个方向向曹操的军队压来。吕布手持长戟,亲自冲锋陷阵,骑着赤兔马,左右突驰。他手下的将士们,在主帅的拼搏精神的激励之下,作战都非常英勇。从清晨一直到太阳偏西,双方仍然相持不下。曹操以重赏募取敢死之士去冲锋陷阵,司马典韦第一个主动应募,接着便有几十人应募了。典韦是陈留郡已吾人,身躯魁梧、膂力过人,有游侠之风。曾在张邈军中当兵,几个人都立不起来的又高又长的牙旗,他用一只手便立了起来,军中传为佳话。这时典韦的几十名敢死之士,都穿着双重铠甲,丢弃了盾牌,只拿着长矛和戟,眼看西面的形势非常危急,典韦就率领这几十人冲了上去。敌人弓弩乱发,箭下如雨,而典韦却如入无人之境,毫不在乎。他叮嘱大家都不要动,等敌人走近了再冲锋。对大家说:
“敌人离十步远的时候,说一下。”
少顷,同伴们说:
“敌人离十步远了。”
典韦又说:
“离五步远时,说一下。”
同伴们说:
“离五步远了!”
眼看敌人已经临近,大家都惊呼:
“敌人到了!”
只见典韦手持双戟,大喊一声,便冲了上去,敌人无不应声而倒。几十名同伴也都勇猛冲杀。硬是以少胜多,把西边的敌人击退了。
典韦因为这次战功,被曹操任命为都尉。把他作为自己的亲兵的首领,他率领亲兵数百人,经常围绕在大帐附近,作侍卫、警戒的工作。典韦不久又升为校尉,他忠诚勤奋,常在曹操左右侍立终日,晚上则睡在大帐附近,很少回家去休息。饭量酒量特大,一次可以吃掉几个人的饭菜,喝酒如同喝水一样。作战时常常手持大双戟或长刀,军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帐下壮士有典君,持一双戟八十斤。”(约合今20公斤)
吕布胜不了曹操,想出了一个反间之计。濮阳有一大姓田氏,吕布迫使他派人和曹操联系,邀曹操前来攻城,约定届时由濮阳新兵打开东门,接应曹兵入城,然后把他们歼灭。曹操求胜心切,不辨真伪,便率兵去进攻濮阳。正是:设下擒虎牢笼套,准备金钩钓海鳌。欲知曹操中计的情况,请接看下回。

①辎重:军用物资,包括粮草、器械、盔甲等等。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01 19:30:12 +0800 CST  


第一七回 曹操中计败濮阳
陶谦遗命让徐州

话说曹操率兵到了濮阳。吕布率兵出城迎战。战了几个回合,濮阳新兵打开了东门,曹操率兵冲进城去,命人烧了城门,以表示断绝归路,拼死一战的决心。吕布事先已将大批精兵留在城中,对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曹兵大败,曹操见自己身边的人马已经所剩无几,又冲向东门,准备逃出。这时吕布的一队骑兵从后面追了上来。他们一心要捉住曹操,但又不认识曹操。一个将领赶上来问曹操说:
“曹操在哪里?”
曹操灵机一动,指着前面说:
“骑黄马的便是曹操!”
这些骑兵便放弃了曹操,到前面去追那骑黄马的人了。这时东门的火势很旺,曹操勒马从火海中驰出,马被火烧得一阵狂跳,把曹操摔下马来。他身旁的司马楼异,急忙下了马,把他扶上马去。曹操突火而出,烧伤了左手。幸存的诸将和士兵分散地回到了营地,却久久不见曹操回来。大家以为曹操一定是死在城里了,都非常担心,一时军中人心浮动,议论纷纷。但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却和楼异回来了。大家看到曹操满面烟污,狼狈不堪的样子,都忍不住要发笑。曹操洗沐更衣之后,在帐中和诸将会见,对大家说:
“不料中了敌人的反间计。看来诸事都要多加戒备,不可疏忽大意。不过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不足为念。吕布竖子一时以诡计取胜,虽然战胜了我的军队,却不能战胜我的意志。我们要迅速准备攻城之具,近日再去攻城。”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03 10:02:47 +0800 CST  
然后曹操便强打精神,到各营中去慰问军吏和士卒。
曹操和吕布在濮阳相持了100多天,曹操几次攻城,都没有攻下。时间已经到了9月,田野里起了蝗虫,百姓极端缺粮,饿殍遍地,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曹操军中的粮食也吃光了,只好撤离濮阳,回到了鄄城。
这时曹操失去了兖州的大部分城池,军食已尽,处境非常窘迫。10月,曹操率军到东阿,希望能搞到一些粮食。但东阿也不比别处强,老百姓也挣扎在死亡线上,哪里有多少粮食可供军用!袁绍知道了曹操的困境,便派人来见曹操,希望他把家属迁到邺县,并率领军队到冀州就食。来人说:
“袁冀州对明公现在的处境非常关心和同情。愿意竭尽盟主之谊,帮助明公摆脱困境,以便共图大业。冀州之心,苍天可鉴,望明公不必推辞。”
尽管来人舞动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天花乱坠,而袁绍的本意是想乘机把曹操和他的军队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的,曹操当然不会不知道,但这时曹操正处于一筹莫展的地步,万般无奈,只好同意接受袁绍的安排,通知家属、军队、僚属们收拾一下,准备择日启程。恰好东平相程昱从范县来,听说了这件事,便问曹操说:
“听说明公想要把家属迁到邺县,并且率军到冀州就食,不知为何出此下策?”
曹操叹了一口气说:
“如今形势困迫,军中挨饿,只好如此。”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03 10:32:50 +0800 CST  
我想明公大概是临事而惧吧?不然的话,为什么考虑得如此浅肤呢!袁绍据有冀州之地,有吞并天下之心,而他的才智却不足以成就大事,明公能甘心屈居于他的下面吗?明公以龙虎之威,能重蹈韩信、彭越的覆辙吗?如今兖州虽然受到摧残,还保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荀彧)以及我程昱等人齐心协力,广收人才,是可以成就霸业的,望明公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曹操听了程昱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也很有远见,自己的想法是太肤浅了,便打消了原来的念头,召见了袁绍的使者,对于去邺县的事,婉言谢绝了。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03 10:38:18 +0800 CST  
刪去了程昱所说田横不降汉一段,系统说不合法律和政策,发不上来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03 10:43:39 +0800 CST  

再说徐州。原来本是很富庶的地方,各处的流民多来此避难,人口数直线上升,经济也是一片繁荣;而由于曹操的屡次进攻和屠杀,损失非常惨重,人口大减,到处是一片残破和萧条的景象。徐州牧陶谦忧愤成疾,终于卧床不起,病情日见严重。到了冬天,他料到自己要不久于人世了,便把别驾麋竺(竹,zhú)召唤到身边,对他说:
“我快要与世长辞了。此时我别无所念,只恨我身为一州之主,不能保境安民,使百姓几次受到曹操的洗劫,生灵惨遭涂炭,山河残破不堪。曹操凶狠残暴,野心勃勃,必然还要来进犯徐州。必须有一位大智大勇之人来治理徐州,才能使徐州立于不败之地,使百姓不再遭受劫难……”
陶谦说到这里,气息逐渐微弱,下面的话便听不太清了。麋竺含热泪说:
“商、应二位公子都已成人,使君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位立为嗣子,接管州务,我一定会带领州中的百官诸将,戮力同心,辅佐公子镇守徐州。”
这时陶谦的气息又恢复了一些,他摆了摆手说:
“商、应二子都平庸无奇,在此风云莫测的乱世,无能而担负重任,只能成为他人俎上的鱼肉,不仅身家性命难保,恐怕还会使徐州百姓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依我看来,非刘备不能安定此州,一定要到小沛(今江苏沛县东)去迎接刘备,推举他做州中之主。”
陶谦不久便病死了,麋竺和典农校尉陈登按照陶谦的遗命,到小沛去迎接刘备。他们对刘备说明了来意,刘备感到很为难。因为徐州为曹操和袁术所必争,是个多事之地,刘备手中并没有多少兵,怕保不住徐州而遭灭顶之灾。同时,刘备到徐州不久,根基尚浅,也怕州人不服,无法治理。他想到这里,便推辞说:
“刘备不才,又是初到此州,在州中没有什么威信,怎敢居此重任?况且陶公的二位公子已经成年,自可继承父业,治理此州。”
陈登说:
“汉室陵迟,海内倾覆,建功立业,在于此时。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有建立功业的好条件。陶公临终时谆谆嘱咐,说是二子平庸,非使君不能安定此州,望使君不必推辞了。”
刘备说:
“袁公路(袁术)近在寿春(九江郡治,今安徽寿县),此公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望族,蜚声海内,何不把徐州交给他治理?”
陈登说:
“袁公路骄悍贪暴,不是治理乱世之主,鄙州可为使君集合步骑10万,镇守此州,上可以安国利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我们到这里来,已经下定了决心,使君不答应抚临州事,我们是不会罢休的。”
刘备见他们言辞恳切,不便再推辞了,便说:
“二君旅途劳累,请先去休息。容我斟酌一下,再作答复。”
二人辞出之后,恰好北海相孔融来拜访刘备,在谈话中间,刘备谈起这件事说:
“曹操虎视眈眈,袁术近在寿春,如果我据有徐州,恐怕会成为祸端啊!”
孔融笑着说:
“古人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曹操血洗徐州,徐州父老恨之入骨,是不会屈从他的。况且他正和吕布争夺兖州,也无暇东顾。袁公路岂是忧国忘家之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家庭又怎样?他的先人已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既是百姓选贤与能,也是天命所归。天与而不取,是悔不可追的。”
关羽、张飞等人,也劝刘备答应此事,不可错过良机。于是刘备在第二天便召见麋竺、陈登二人,答应了他们。然后率兵移屯于徐州州治郯县(今山东郯城),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典礼,出任了徐州牧。麋竺和陈登二人又给袁绍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信中说:
“天降灾难,祸临鄙州,州牧殂殒(死亡),生民无主。惟恐一旦有奸雄乘机前来进攻,使盟主犹虑不安。现在共同尊奉原平原相刘备为宗主,监理此州,使百姓永久有所依归。因为军务繁忙,没有闲空解下铠甲亲自去报告,谨派遣手下的官吏,奔告于盟主。”
袁绍读过了信,又听到来人的叙述,不禁皱起眉头,权衡利害,思考起来。他本来也在觊觎徐州,刘备领有徐州的现实,自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他最怕的还是袁术乘隙进入徐州,而刘备作了徐州牧,毕竟可以阻止袁术的北上。所以就给麋竺和陈登二人写了一封回信,内称:
“刘玄德宏雅有信义,如今徐州官民乐于拥戴他,也很符合我的愿望。”
这样,刘备作了徐州牧,总算在名义上得到这个所谓“盟主”的认可了。
再说朝廷的情况。这年春天,发生了马腾、韩遂之乱,一时沸沸扬扬,震动了京师。原来马腾、韩遂自从中平六年(公元189)在三辅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郡称为三辅,辖区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地区)被皇甫嵩击败后,便退回了凉州(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拥兵割据一方。董卓入关后,派人到凉州,劝说他二人归附朝廷。他二人觉得凉州是荒瘠之地,想要乘机向中原地区发展,便同意归附朝廷。二人率军到了长安,见了董卓,并朝见了献帝。不久董卓被杀,李傕等以韩遂为镇西将军,遣回金城郡(治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以马腾为征西将军,屯兵于关中的郿县;这是有意识地把二人的兵力拆散了。到了这年春天,马腾因为私事有求于李傕,李傕没有答应,马腾恼羞成怒,便整顿大军,要进攻李傕。由于韩遂和马腾已经结为异姓兄弟,所以韩遂听到消息以后,以调解为名,领兵东来,到郿县和马腾会师,共同进兵长安。他们进至长平观,离长安只有50里。李傕派郭汜、樊稠和侄儿李利,率兵到长平观,去迎击马腾、韩遂。马腾、韩遂兵败退走,郭汜、樊稠等一直追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樊稠和韩遂都是凉州人,两个人平时有过交往,他们在阵前相遇,韩遂在马上一拱手,向樊稠喊道:
“樊将军别来无恙?”
樊稠在马上欠了欠身子,高声回答道:
“多蒙关注,尚望韩将军珍重!”
二人互相搭讪着,不觉两匹马便走在了一起。韩遂对樊稠说:
“世事反复无常,今后的变化,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在战场上相见,并不是为私怨而争,不过都是为了国家的事。我们都是凉州人,如今虽有小异,尚应求其大同。如果相见之后都不能心平气和,今后还怎么再相见呢!”
他们在一起谈了好久,才各自拨转马头而别。在这次出征中,李利贪生怕死,作战不力,樊稠斥责他说:
“别人要斩你叔父的头,你还不卖力气打仗,你以为我不能斩你的头吗?”
李利受了樊稠的责骂,怀恨在心。恰好樊稠与韩遂在战场上交谈的情况被他看到了,便对叔父李傕说:
“樊稠和韩遂两个人,在战场上交马而谈,看样子非常亲密。不知他们谈了一些什么”
李傕听了侄儿的报告,便对樊稠产生了怀疑之心,成为朝廷中凉州军阀集团分裂的一个先兆。
韩遂和马腾失败之后,又退回了凉州。李傕和郭汜等怕他们继续反对朝廷,便对他们采取了怀柔政策,在这年的4月,通过献帝下诏,赦免了他们的罪过,以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
5月,献帝在郭汜等人的胁迫之下,以扬武将军郭汜为后将军,安集将军樊稠为右将军,都开府治事,就是设立官署,配置僚属,有自己的一套办公人员和机构,权势和三公相同。再加上原来李傕以车骑将军开府,与三公府合称六府,这六府都有选拨官吏之权。李傕等人都要求先任用自己所选拔的人,如果主管人员不同意,便大发雷霆,甚至进行威胁、恐吓。主管人员感到非常棘手,只好按照次序来任用他们所荐举的人。先从李傕的人开始,郭汜次之,樊稠又次之。至于三公所荐举的人,则根本就排不上号,始终得不到任用。因为长安的治安情况很混乱,李傕、郭汜和樊稠便把全城划分为三个区域,由三个人负责分片治理。但他们并不能制止自己的军吏、士兵和子弟的胡作非为,分片治理变成分片劫掠,治安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来愈坏了。
从这年4月到7月,三辅一带一直没有下过雨,旱情严重,粮价飞涨。一斛(胡,hú)①小米高达50万钱,豆麦20万钱。长安城内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百姓大批饿死,到处是白骨累累。14岁的献帝命侍御史侯汶用太仓储存的米豆,在皇宫外面设灶做粥,每天向饥民发放。但发了几天,饿死人的情况依然如故。献帝怀疑侯汶贪污了粮食,便召见太仓令,询问每天有多少米豆出仓,然后取米豆各5升②,亲自看侍者在御前做粥,结果是做成了两盆粥,还比侯汶所发放的粥稠得多。这么一算,肯定是侯汶贪污了大量的粮食。于是献帝便命侍中刘艾会同有关官员,共同调查这件事。他们很快便查清了侯汶贪污太仓粮食的事实,向献帝回奏,奏请收捕侯汶,按律问斩。献帝看过了奏章说:
“侯汶平时没有别的劣迹,念及这次是初犯,不忍心将他按律治罪,可以从轻发落,追回所贪污的粮食,打50大板,命他戴罪立功,继续掌管放粥之事。如再敢贪污一粒粮食,定斩不赦!”
这样处理以后,侯汶再也不敢贪污救灾的粮食了。长安城和附近的百姓,靠每天所发的粥得以活命,饿死人的现象大量减少了。古代史学家胡三省③评论说:
“从这件事来看,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知的君主。然而终于丧失了天下,是因为自己失去了权威,而小恩小惠不足以取得民心的缘故。”
献帝又下诏:卖掉御厩(救,jiù马棚)中的马100多匹,又命大司农拿出缯帛2万匹,要把这些钱物赐给正在困境中的公卿百官和无法生活的贫民。李傕说:
“我的邸阁(仓库)中储备太少。”
便把钱和缯帛都运到自己的府中。光禄大夫贾诩对他说:
“将军不能违背天子的意思而独吞这些东西。公卿百官已经长期拿不到俸禄,有许多贫民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了。”
而李傕并没有听贾诩的话,还是把这些财物私吞了。在董卓被杀时,三辅的百姓还有数十万户,由于李傕、郭汜等人纵使士兵掠夺,再加上因灾荒而饿死的,被别人吃掉的,经过二年的时间,人口已经十不存一了,三辅一带到处是一片荒凉和残破的景象。
李傕、郭汜和樊稠等人互相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他们之间的裂痕日益加深。兴平二年(公元195)正月,樊稠要带兵出关,防守关东诸将,请李傕给他增加兵力,李傕怀疑樊稠有二心,特别是去年和韩遂在阵前私语那件事,他一直记在心里,便没有答应给樊稠增加兵力,而且下定了决心,要伺机杀掉樊稠。二月的一天,李傕请樊稠到帐中商议军情。樊稠事先喝了酒,有些醉意,在座上质问李傕:
“头些日子我要带兵出关,你为什么不给我增拨兵力?”
李傕说:
“如今关东已经不足为虑,不必增兵防守,只有凉州的韩遂、马腾未除,才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樊稠说:
“韩遂、马腾和我们都是凉州之人,我们应当和他们联合,不应该互相敌对。”
李傕一听这话,勃然大怒,站起来喝道:
“有人说你是韩遂、马腾的同党,果然一点不错。如此扰乱军心,岂能容得!”
李傕的话音未落,一个斩字还没有出口,他的外甥骑都尉胡封便在座上一跃而起,拔出宝剑,当场就斩了樊稠,在座的将领无不恐惧。从此以后,各将领之间更加互相猜疑,人心更加浮动。
李傕和郭汜的关系原是很好的。李傕经常请郭汜到家中饮酒,他家的侍婢很多,生得如花似玉的颇不乏人。李傕总是让这些美人罗列在席前劝酒,莺声燕语,粉黛飘香,使郭汜为之神魂颠倒,恍如置身于温柔乡中。李傕还常常留郭汜在家中止宿。命美人侍寝。郭汜的妻子本来就是个生性嫉妒的女人,她逐渐知道了这些情况,不禁醋意大发,心里很不平静。怕郭汜会爱上别人而使自己失宠,便设法离间李、郭之间的关系,以免他们经常来往。有一次,李傕派人给郭汜送来食物,郭汜不在家,由他的妻子收下,她把豆瓣炒糊了,放在食物当中。郭汜回来时,妻子说:
“李将军派人送来食物。”
郭汜说:
“我感到有些饿,赶快拿来给我吃。”
妻子便命婢女把食物端上来,郭汜刚要吃,妻子说:
“别人送来的食物,一定要多加小心!”
说着,就用筷子拨着食物,夹出几个黑色的豆瓣,故作惊讶地说:
“这里面有毒药!我早就说过:一个鸡笼里不能放两只公鸡,而你却总是相信李傕,但我早就怀疑他没安什么好心!”
郭汜愤怒地说:
“李傕愈来愈不像话了!他头些日子斩了樊稠,将领们都疑惧不安,不想又打我的主意了,走着瞧吧!”
过了几天,李傕又请郭汜去饮酒,他不得不去。喝酒回来之后,觉得肚子里不大舒服,怀疑李傕在酒里下了毒药,赶紧命人搅一盆大粪汁,喝了下去,把肚子里的食物和酒都呕吐出来,这才有些放心了。正是:常言疑心生暗鬼,总为醋海起波澜。欲知李傕和郭汜的矛盾怎样发展,请接看下回。

①一斛,即一石,10斗,约合今20公斤。
②5升:约合今1公斤。
③胡三省: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这是《资治通鉴注》中的一段话。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05 10:04:42 +0800 CST  
24k云母白、yongjiegs、谷草168、天开海岳1976、:穿越天山:感谢顶帖!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05 20:53:44 +0800 CST  



第一八回 劫朝廷祸起西京
争车驾兵连古道

话说由于郭汜妻子的挑唆,郭汜把李傕恨之入骨。郭汜的火气愈来愈大,誓与李傕不能两立,便亲自带领军队去攻打李傕。当郭汜的军队包围了李傕的军营时,李傕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急忙集合军队守住营门,站在门楼上对郭汜喊道:
“郭将军,你兴师动众,究竟为了什么?”
郭汜在马上指着李傕说:
“你自己心里明白,何必问我?”
李傕说:
“我心里明白什么?简直是叫人摸不着头脑!我们二人亲如手足,我一向对你没有二心,你一定是听了什么人的谗言了。”
郭汜说:
“你两次下毒害我,还说对我没有二心?你为了独揽大权,杀了樊稠,这回又轮到我的头上了。但我郭汜不是好惹的,今天定与你见个高低!”
无论李傕怎样解释,郭汜只当耳旁风,根本就不听他那一套。终于也激起了李傕的怒火,对郭汜喊道:
“郭多①!一定是因为我杀了樊稠,你心中不服,才无中生有地罗列一些罪名来反对我。我平日待你不薄,想不到你今天竟如此无情无义!你以为我怕你吗?”
郭汜在马上咆哮道:
“我又何尝怕你!”
说着便命士兵们进攻营门。李傕命士兵在门楼上弓弩齐发。郭汜没有攻下营门,反而有不少人马中箭倒下。他只好整顿人马,收兵回营。从此以后,李傕和郭汜便经常以兵戎相见。献帝非常忧虑,命侍中、尚书等游说于二者之间,劝说他们和解,但这些官员们几乎磨烂了舌头,二人就是不听。
3月,郭汜打算把献帝劫持到自己的营中,以便利用皇帝来压服李傕。郭汜营中的一个军吏是李傕的奸细,在夜里偷偷地溜了出来,把这消息报告给李傕。李傕闻言大惊,决意先下手为强,把天子先劫持到自己营中。贾诩进行劝阻,李傕根本就不听。第二天,李傕便命他的侄儿李暹(先,xiān)率领数千名士兵包围了皇宫。太尉杨彪出来问李暹说:
“李将军包围皇宫,惊动了圣驾。你们究竟要干什么?”
李暹说:
“郭汜造反,天子处境危险,李车骑命我奉迎天子入营,以便保护。”
杨彪说:
“自古帝王没有住在人臣营中的。做事应该符合天人之心,你们这么做,就是劫持天子,必然使天怒人怨,还是赶快收兵回府吧!”
李暹说:
“车骑将军大计已定,太尉不必多言。”
李暹说着便带兵冲进了皇宫。他们带来的三辆车,让天子坐一辆,贵人伏氏坐一辆,朝臣贾诩、左灵共坐一辆,其余群臣和宫人们在后面跟随,在军队的监押下,进入李傕的营中。李傕又派出大量的士兵和车子,把御库中的金银、缣帛、珠玉、简策等都拉到自己的营中,然后放火焚烧了宫殿。大火一连烧了多日,不仅宫殿、官府被烧毁,还延及民房,长安城内到处都成了一片瓦砾废墟。献帝为了使李傕、郭汜和解,派出太尉杨彪、卫尉士孙瑞、大司农朱儁等十余人到郭汜营中去劝说。郭汜断然拒绝和解,还把这些公卿扣留在营中,作为人质。朱儁性情刚烈,而且年事已高,当天就气死了。
15岁的献帝,在李傕营中,每天都是忧心忡忡,以泪洗面。伏贵人整天服侍在他的身边,对他百般安慰,总算使他在困窘的环境之中,有了一个贴心之人。伏贵人名伏寿,琅玡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人.父亲伏完,官居侍中之职。这年4月,献帝在李傕营中立伏贵人为皇后,仪式当然是非常简单的,气氛也是抑郁的,不过是正其名分罢了。
郭汜为了打败李傕,暗中和李傕的部将张苞、张龙等相勾结,让他们里应外合。一天夜里,郭汜带兵进攻李傕的军营,在营外弓弩齐发,箭射进献帝住处的幔帐中,还射中了李傕的左耳。张苞、张龙想要乘机打开营门,但没有得手。他俩又放火烧营门,在忙乱中也没有点着火。屯兵在别处的李傕部将杨奉闻讯带兵赶到,在营门外把郭汜的队伍打退。张苞、张龙因为事情已经败露,便率兵投入郭汜的军营。
事后李傕感到皇帝住在军营中很不安全,便在当天夜里,把献帝和伏皇后以及侍臣、宫人们迁移到北坞。北坞是李傕在长安城中的堡垒式的私宅,墙高院深,很难攻入。李傕命校尉率兵把住坞门,使内外隔绝,到了第二天中午以后,献帝和伏后吃了一点东西,侍臣和宫人们却没有人管饭,甚至连水也喝不上。献帝向李傕索要5斗米和5具牛骨,以便给左右之人做饭吃。李傕说:
“刚刚吃过了饭,还要米干什么?”
只命人拿来一些腐臭不可食的牛骨头来。献帝大怒,要把李傕召来斥责。侍中杨琦进谏说:
“李傕是边地之人,有夷狄之风,不懂礼仪。还是不要激怒他,先忍耐一下吧!”
献帝听了这话,也就只好忍气吞声了。
献帝见李、郭二人相持不下,皇帝和公卿被劫持,朝廷已经瘫痪,便命谒者仆射皇甫郦去劝说李傕和郭汜和解。皇甫郦是皇甫嵩之侄,很有口才,和李、郭二人同为凉州人,素有来往。他先去劝说郭汜,郭汜同意接受诏命,与李傕和解。皇甫郦很高兴,接下来便去见李傕。李傕却不同意和郭汜和解,表现出一付非常傲慢的神情说:
“我有讨吕布之功,辅政四年,天下清静,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郭多不过是一个盗马贼而已,足下也是凉州人,难道还不知道他的底细!他怎么能和我相比呢!凭着我的兵力和谋略,难道还不能战胜郭多?他劫持公卿,目无王法,我一定要杀了他,决不能与他和解。”
皇甫郦见李傕很狂妄,觉得很难和他理论,但君命在身,还是耐着性子,谈古论今地开导他说:
“过去有穷氏的首领后羿,自恃善于射箭,篡夺了夏朝的王位,最后落了个不得善终。这段历史故事,我们都是知道的。拿近年之事而论,董公的强大,是将军亲眼所见的:内有王司徒以为谋主,外有吕布、董旻、董璜等人以为爪牙,而王司徒和吕布却反目为仇,顷刻之间,头悬竿顶。这是因为他有勇而无谋啊!如今将军身为上将,把钺仗节,子孙握权,宗族受宠,占据了国家显要的官职,可称皇恩浩荡。而将军却不以国事为重,与郭多互相火并,使朝廷动乱,百姓不安。郭多不过是劫持了公卿,将军却劫持了天子,究竟谁轻谁重呢?郭多和张济、杨定要好,又为士大夫所拥戴,他不是孤立的。而将军的部下杨奉,原是白波军②的将帅,他也认为将军做得不对,将军虽然对他恩宠有加,他也不会为将军尽力的,将军还有谁可以倚靠呢?一旦众叛亲离,悔之晚矣。”
尽管皇甫鹂口若悬河,说得合情入理,无奈李傕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他对皇甫郦呵叱道:
“赶快出去!我的宝刀是不认识人的!”
皇甫郦只好走出李傕的大帐,向皇帝覆命去了。
李傕非常迷信巫术,常常在营中设立神坛,供奉六丁神,请道人和女巫击鼓歌舞迎神。还常常搞一些厌胜之术,通过画符、念咒等手段,诅咒郭汜早日倒霉失败。又在献帝住处的门外,供奉董卓的神主(牌位),常常用牛、羊、猪三牲来祭祀。献帝对此非常讨厌,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忍气吞声,装作看不见而不闻不问。李傕常在祭祀完毕之后,身上带着三把刀,手里拿着一条鞭子,一把匕首,进来问候天子的起居。献帝见到这种情形,总是吓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侍中、侍郎们为了保护皇帝,常常手持刀剑先走进去,侍立在献帝左右。李傕看见近臣们带着刀剑,心里很不高兴,问侍中李祯说:
“这些人为什么都手持刀剑?”
李祯回答说:
“天子在军中,近臣必须持刀剑护卫,这是汉朝的惯例。”
李傕听了这话,多少解除了一些疑虑。
李傕的部将杨奉,对李傕的倒行逆施非常反感。6月,杨奉和军吏宋果等合谋,要伺机杀死李傕。但事机不密,被李傕发觉了。杨奉和宋果等感到处境危险,就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率所部士兵叛变了李傕。经过杨奉等人的叛变,李傕的兵力大为削弱了。杨奉等人拉出来的这部分军队,成了勤王之师,站在朝廷方面,与李傕、郭汜相对抗。
再说另一个凉州军阀镇东将军张济,驻守在弘农郡的陕县(今河南陕县)。他从陕县回朝,要劝说李、郭二人和解,同时打算把天子东迁到弘农郡(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北)。这一方面是考虑到经过李、郭几个月来的交战,长安的宫殿、官府和民宅已经大量毁坏,已不适合天子居住;更主要的是张济打算乘机把皇帝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张济到长安后,首先到北坞朝见了献帝,述说了要和解李、郭与迁都弘农的意思。献帝很高兴,他愿意先东迁弘农,因为那里比较邻近雒阳,可以逐渐从那里回到雒阳,靠近关东诸将,摆脱凉州军阀的控制。接着张济便穿梭般地往返于李傕和郭汜之间,劝说他们罢兵和解,放出被劫持的皇帝和公卿。献帝也派使臣持诏书敕谕李、郭罢兵,使臣一共跑了10趟。这时李傕因为兵力已经衰弱,不再那么硬气了;郭汜早就同意和解,他这方面更没有什么问题。他们终于都作了和解的表示,要互相以爱子为人质。但因为李傕的妻子非常疼爱儿子,不愿意让儿子到郭汜的营中作人质,和议又暂时搁浅起来。
在李傕营中,有一批召募来的羌、胡士兵,李傕原来答应赐给他们财物和宫女,但并没有兑现。这些士兵经常集合起来,到献帝的住处去骚扰,一进门便大喊:
“天子住在这里吗?李将军曾答应赏给我们财物和宫女,至今也没有实现诺言。你这里有宫女吗?快交出来!”
献帝对这事很伤脑筋,怕这些士兵会造反抢劫,便对宣义将军贾诩说:
“卿过去一向忠心尽职,所以才身登荣宠之位。如今羌胡满路,骚扰于御前,望卿能设一方略退之。”
贾诩就把羌、胡的大小首领请到府中,设盛宴招待,在席间劝告他们说:
“如今长安乃是战乱之地,你们久居在此,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各归部落,以观时变。现在天子和公卿百官都在穷困潦倒中生活,哪有财物赏赐给你们?等以后朝政有了头绪,天子对你们定会重加赏赐,先回去等候吧!”
这些人听信了贾诩的话,便各自领兵离开了长安。贾诩的作法,起了一个釜底抽薪的作用,这些羌、胡士兵离开后,李傕的兵力便更加削弱了。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07 09:46:39 +0800 CST  


7月,张济乘机再劝李、郭二人和解,李傕不得不从。双方各以女儿为质,言归于好。被他们劫持的天子和公卿,也都被放了出来。张济对李傕说:
“长安的宫殿已经烧毁,天子、宫中人等以及公卿百官,没有地方可住,请将军拨出几百名士兵,护送车驾东迁,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李傕答应了。准备了几天,献帝的车驾便在李傕派出的几百名士兵的护送之下,启程东迁。车驾出了长安城东的宣平门,将要过桥时,郭汜的士兵几百人在桥上拦住了车驾。他们手持武器大喊道:
“这是天子吗?要往哪里去?”
李傕的士兵数百人都手持大戟走在乘舆的前面,眼看两支军队又要打起来了。侍中刘艾大喊道:
“天子在此,你们还不赶快走开!”
他让侍中杨琦掀起乘舆的窗帘,献帝露出了脑袋,喝叱道:
“你们怎敢逼近天子的乘舆!”
郭汜的士兵这才纷纷退走。过桥以后,护送的士兵们都高呼万岁。
这天夜里,车驾到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就暂停在这里。过了两天,李傕、郭汜、杨定、杨奉等都来见驾。献帝以郭汜为车骑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都封为列侯。又以牛辅的部曲董承为安集将军。董承是献帝的祖母董太后的侄儿,按照辈份,是献帝的表叔,后来他的女儿入宫为贵人,又是献帝的岳父。后来献帝称他为“舅”,就是岳父的意思。当时诸将领商定:由郭汜、张济、杨定、杨奉、董承等护送车驾,李傕出屯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
将领们在议论车驾去向时,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争论也非常激烈。张济主张东去自己的驻地弘农郡,取得了公卿们的支持;郭汜却主张先去长安东北的高陵(今陕西高陵),他的目的是由此逐渐西行。双方各持已见,事情连日定不下来。献帝同意去弘农郡(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北),派遣使者晓谕郭汜说:
“弘农接近庙陵,去那里最合适,还是不要犹豫了。”
但郭汜不答应,献帝便终日不吃饭,表示抗议。郭汜无奈,只好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先幸临附近的县,以后再商议去向。但其他将领对这个方案都不发生兴趣。8月,车驾由郭汜率军护送,到了新丰(今陕西临潼东),杨定、董承、杨奉等仍然屯兵在高陵,张济则因失望而回到了陕县。
车驾在新丰,住在一个学校里,作为临时的行宫。原来郭汜护送车驾到新丰,乃是一个金蝉脱壳之计。他打算到新丰暂住后,再胁迫献帝还都郿县(今陕西眉县西北)。侍中种辑知道了郭汜的阴谋,便派人通知了杨定、董承、杨奉等人,这些将领便马上率军去新丰。郭汜听到了消息,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败露,对他手下的将领夏育、高硕说:
“现在势头不妙,他们这些人来了,是不会放过我的。我必须离开这里,你二人率军在这里驻守,以后有时机可乘,你们便胁迫车驾西行。”
于是郭汜只带数骑从行,逃到了终南山一带。不久,到池阳去投奔李傕,他们两个又结合在一起了。郭汜走后,杨定、董承、杨奉等人便率军来到新丰,保护天子。
10月的一个晚上,献帝的临时行营忽然起了大火,原来这是夏育、高硕二人指使手下的将领伍习带人放的,他们二人便以新丰不安定为理由,胁迫车驾西行。侍中刘艾闻讯赶来,看到夏育和高硕正在指挥人们准备车马,搬运行李和物资。刘艾问夏育说:
“这是准备干什么?”
夏育回答说:
“天子住在这里很危险,车驾准备迁移。”
刘艾问:
“你们这样作,有天子的诏命吗?”
夏育冷冷地回答说:
“天子年少,需要我们替他作主。”
刘艾又问:
“和公卿们商量了吗?”
夏育还是冷冷地回答说:
“事情紧迫,我们只好当机而断了。”
正在他们说话中间,杨定、杨奉和董承等将领闻讯带兵赶到,刘艾对他们说:
“行宫已经起火,请天子先出幸一营以避火。”
大家商定出幸杨奉营中,众将领率兵簇拥着车驾刚向前走,夏育、高硕二人愤怒地要拦截车驾,杨定等将领怎能容他,两方面的军队便交起战来。夏育、高硕战败,被斩5000余人,二人率残兵逃走了。
第二天,杨定、董承、杨奉等人率军护卫着车驾,向东进发。到了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驻守在这里的宁辑将军段煨早已准备了许多粮食和物资,准备奉迎天子住在他的营中。杨定平素和段煨不和,诬称段煨要造反,阻止献帝住在他的营中,只好临时搭设帐篷宿营。过了几天,杨定又联合杨奉、董承等人向段煨发动进攻,一连攻了10多天,也没有攻下段煨的军营。在这段交战的日子里,段煨仍然每天派人供应献帝以及宫人、百官的膳食、衣物等,供应无微不至,从未间断过。献帝认为段煨不会有造反之心,命侍中,尚书等持诏书到阵前,命杨定等赶紧收兵。他们因为连战不利,兵力损失惨重,也只好奉诏撤兵了。
车驾东行之后,李傕和郭汜对皇帝失去了控制权,他们很后悔。听说杨定、杨奉等人进攻段煨,便以援救段煨为名,又合兵前来,打算乘机胁迫车驾西行。杨定听说李、郭又带兵前来,非常恐惧,便率兵逃离华阴,想要逃到蓝田去,不巧在路上遇到了郭汜的军队,估量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对抗郭汜,便弃军单骑逃往荆州去了。他的军队被郭汜兼并,使郭汜兵力大增。张济素来和杨奉、董承不和,这时从陕县率兵前来,和李傕、郭汜合兵。
12月,车驾走到弘农境内,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在后面紧紧追赶,在东涧和车驾相遇,便和杨奉、董承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杨奉、董承战败,士兵和百官死者不可胜数,遗尸满路,随车驾迁移的符策、典籍及其它御物,大批遗落在道路上,所剩已寥寥无几。随行的妇女,包括宫人、百官和将吏的妻女等等,大部分被李傕等人的将士劫掠,财物被抢夺一空。士兵们看见妇女身上穿着好衣服,也叫她们马上脱下来。脱得慢一些,便立刻被杀死。头上长着美发的妇女,她们的美发也被士兵割断抢走。妇女和婴儿冻死的很多。河里也充塞着大量的尸体。献帝的乘舆总算没有被李傕、郭汜等劫去,但献帝看到关中古道上的这一场惨剧,早已吓得魂飞天外了。
杨奉、董承等率残兵保护车驾走到曹阳(今河南陕县西石桥沟),李傕、郭汜、张济等率兵追了上来。杨奉、董承无力抵御,便急中生智,派人去见李傕等人,表示要和他们联合护驾,车驾先在这里休息几天,然后和他们引车驾西行。李傕、郭汜乐于引车驾西行,相信了他们的话,便驻兵相持,不再发动进攻了。杨奉、董承等人便利用这个休战的空隙,秘密地派人到河东,联络了原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和南匈奴右贤王去卑等军。他们率数千骑前来,和杨奉、董承共同进攻李傕等军,李傕等军被一举打得溃不成军,被斩首数千级。杨奉、董承决定乘新胜之机,保卫车驾东行。由董承、李乐护卫乘舆,杨奉、韩暹、胡才、匈奴右贤王等率兵走在后面,防止李、郭等再来进攻。走了不远,李傕等补充了兵力,又追了上来,双方又展开了一场激战。杨奉、韩暹等军大败,死亡的人数超过了东涧。正是:天子漂泊关中道,一路杀声梦魂惊。欲知车驾到哪里去,请接看下回。

①郭汜一名郭多。
②白波军:黄巾军的一支。一部分黄巾军屯兵白波谷(今山西临汾东南),准备进攻太原,这部分黄巾军称为白波军。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09 09:22:22 +0800 CST  



第一九回 曹孟德驱逐吕布
汉献帝返回旧京

话说李乐护卫着车驾前进,道路坎坷不平,车走得很慢。李乐牵过一匹马来对献帝说:
“形势很危急,李傕、郭汜要杀上来了,陛下赶快骑马奔逃吧!”
献帝摆了摆手说:
“百官们陪着我遭此大难,我怎么能舍弃他们而独自逃走呢!”
古代史学家评论这件事说:
“看到献帝的这番话,是发自身临危难的时候,怎么能以亡国之君看待他呢!不过是因为受制于强臣,才成为亡国之君的。”①
这时两军相接,边走边战,断断续续地连接了40里。经过了非常艰险而又恐怖的旅程,车驾到了陕县(今河南陕县),便在这里结营据守。一路上经过几次大战的消耗,随从皇帝的近卫军虎贲、羽林等营已经不满百人,李傕、郭汜的士兵经常围绕行营大喊大叫,使献帝、百官和宫人们无不心惊胆战,军心也大为动摇,士兵们多有分散回家的想法。李乐的心里很焦急,主张车驾从陕县坐船顺流而下,过砥柱山,直趋孟津(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州西南的黄河边上),然后由孟津回雒阳。太尉杨彪反对这样的走法,对献帝说:
“臣是弘农人,对这一带的山川地理形势很熟悉。从此往东,黄河有三十六个险滩,水流湍急,船只走到那里,很少有不覆没的,万乘之主怎能冒这个险呢!”
侍中刘艾也说:
“臣过去作过陕县令,也知道这段河道的危险,太尉所言甚是。”
于是便打消了东下孟津的设想,决定过河到河东去。
李乐带上几个人,先游过河去寻找船只,约定找到之后就在河北岸举火为号。李乐等人走了大约有一个时辰,在河边上守望的军吏回来报告说:
“河北起了火光了。”
于是车驾便开始出发,献帝、伏后和公卿百官等在士兵的保护下匆匆地走出营门,伏后夹着几匹绢,她的哥哥伏德搀扶着她。董承看到这些绢很眼红,就想把它抢下来,指使符节令孙徽在人群中挥刀砍去,左灵一见大怒道:
“你还算是人吗?”
急忙用刀来挡,孙徽砍死了伏后旁边的侍者,鲜血溅红了伏后的衣服。由于左灵的保护,绢没有被抢走。
一行人到河岸一看,岸高足有十多丈,异常陡峭,很难下去。大家商量着办法,想把马缰绳接起来,先把献帝和伏后系下去。伏德说:
“这里有几匹绢,比马缰绳好多了!。”
于是便用伏后带来的绢,接成了长长的带子,行军校尉尚弘力气大,他背着献帝,手里攀援着绢带下去,伏后和其他人也都陆续攀援而下。也有人因为着急,从上面跳下来,摔死的和摔伤的不计其数。李乐等人划着几只小船靠岸了,献帝、伏后、杨彪、董承等先上了船,其余的人随后便争着上船,船少人多,秩序大乱,几只小船已经人满为患,还有不少人扒着船帮要上来,董承就用戈砍刺船帮上的手,许多手指被砍断在船里,扒船的人都落在水里,最后能乘船过河的只有数十人,士兵和青壮的公卿百官们很多人游水而过。
李傕看到河北有火光,猜想是一种什么信号,便率兵来到河边上。当他们找到这里时,献帝等人所乘的几只船只已经划到河心了。李傕站在岸上大喊道:
“你们抢走了天子,走着瞧吧!”
董承在船上怕李傕下令射箭,便抓来一床被挡住了自己。但李傕怕伤了皇帝,并没有下射箭的命令。留在岸边的宫女都被李傕掠去,公卿百官则被扣在营中作人质。在这次渡河中,因为抢船被砍死的,溺死的,互相践踏而死的,也不在少数。
献帝一行人过河以后,首先到了大阳(今山西平陆西南)。这一带的百姓非常缺粮,百官和士兵们因为没有粮食而处在挨饿的状态中。不久,河内太守张杨派出几千人担米前来,才解决了眼下的吃粮问题。休息了几天,车驾又启程了,终于到了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河东太守王邑前来见驾,贡献了缣帛,分给公卿百官和宫人们作衣服。献帝就以安邑为临时都城,拜王邑为征北将军,领并州牧,封为列侯;李乐为征西将军,领凉州牧;韩暹为征东将军,领幽州牧;张杨为安国将军;都授与符节,开府理事。军队里的其他大小将领,军吏等,都纷纷要求升官提职,献帝只好胡乱地授给他们不同的官衔。这时居住的条件很差,献帝住在一所很简陋的房子里,四周围着有刺的酸枣木的篱笆,门户很不严实。当天子在院子里会见群臣时,士兵们纷纷聚集在篱笆外面观望,还互相打闹取笑。将领和军吏们常常派遣自己的婢妾来问候天子,有时还带着酒肉来找天子共同宴饮。这些事都是不合礼制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加以制止。不管什么人来见天子,如果侍中不给通报,便在外面吵闹叫骂不休。各个将领都非常专横跋扈,有时擅自打死尚书或侍中,献帝对他们也无可奈何。
过了一些日子,献帝派遣太仆韩融到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去,提议与李傕、郭汜等和解,他们同意了,归还了扣押的公卿百官以及所掠夺的宫人,器物等。又过了一些日子,粮食吃光了,百官和宫人们只能煮一些野菜和野果吃。人心浮动,谁也管不了谁,上下之间更没有规矩了。正在这时,张杨从河内郡的野王(今河南沁阳)来朝见天子,打算奉迎天子回雒阳。但和公卿百官以及诸将领们商讨了几天,大家七嘴八舌,意见分歧,始终定不下来,张杨便回野王去了。
自从车驾离开长安之后,长安城便空了,因为缺乏粮食,强壮的人都四散流亡,老弱之人则彼此相吃,以后在2-3年之内,关中一带几乎看不到什么人烟了。
袁绍在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听说天子在河东,便派遣郭图为使者,到安邑去朝见天子。郭图回来以后,向袁绍报告了天子在河东的困窘之状,奋武将军沮授劝告袁绍,要乘这一大好时机,赶紧奉迎天子,定都于邺。他说:
“将军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显赫家族,累世辅弼天子,竭尽忠义。如今天子播迁,太庙毁坏,各州郡动辄以兴义兵勤王为名,实则不过是彼此相图,扩充自己的实力,并没有真正为社稷和民生着想的。如今冀州各城粗定,应该奉迎大驾,安宫都邺,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廷②,谁能够抵御呢?”
袁绍听了这话很高兴,打算按照沮授的意思,率大军到河东去迎接车驾。但郭图和将领淳于琼二人马上便表示反对。郭图说:
“汉室陵迟,时日已经很久了。如今想要兴复汉室,不是太难了吗?而且现在群雄四起,各据州郡,动辄拥兵上万。昔日蒯通说过:‘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秦朝失去了国家政权,天下群雄像在猎场上追逐一条鹿一样,能力高超的人能够先得到它。)在目前的形势下,天子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
淳于琼接过郭图的话头说:
“是的。天子虽然不起作用,却使人感到麻烦。如果把天子奉迎在身边,无论作什么事,动辄要表奏于天子。顺从他,自己的权力就轻了;不顺从他又算违命,所以奉迎天子并非善计。”
沮授说:
“奉迎天子是忠义之所在,又是合乎时宜的大计,如不早图,别人就会走在前面了。权③,在于不失时机;功,在于行动敏捷;将军应该早作决断。”
袁绍是一个缺乏决断力的人,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便犹豫不决起来。他考虑再三,终于听从了郭图和淳于琼的意见,打消了奉迎天子的念头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5-11 09:09:31 +0800 CST  

楼主:天行健1927

字数:644020

发表时间:2019-02-25 05:24:1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5 09:31:22 +0800 CST

评论数:36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