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本义》

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本义
天行健著

前言
这是我的旧作。2002年5月,由山西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当时此书排印质量很差,而且,错别字连篇,又有许多成段漏排之处,不能卒读。只印了一千册,发行到山西省内各地,并未在国内其它城市市场上发行。迄今为止,与当初的出版社版权合同已过期,考虑到这种完全按照史料写成的三国小说还从来没有过,而这又是广大读者需要读到的,为了普及历史知识、恢复三国历史的本来面貌,笔者不顾92岁高龄,把此书重新进行校订,占据天涯煮酒的一席之地,重新与广大网友见面。如果有出版社打算重出此书,请通过我的电子邮箱联系:[email protected]


答客问
——代序

盛夏伏案挥汗写作《三国本义》,有友人来访,坐在写字台旁边,好奇地翻阅着那一大叠原稿,然后向我认真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涉及到本书的写作宗旨和特点等等,这也是本书的读者首先需要知道的。因此特将这次主客问答之词追忆整理成文,缀于篇首,就把它作为本书的一篇序言吧!
问:“《三国演义》己经问世600多年,早已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你为什么还要写《三国本义》呢?”
答:“《三国演义》内容精彩,情节生动,600多年来颇为读者所喜爱。但它是小说,而不是史学著作。作为一部文艺作品,自有它的不朽的价值,但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它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也有消极的作用,这是我们必须明确认识的。”
问:“《三国演义》普及历史知识的功绩何在?”
答:“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各个朝代的事知道得并不多,甚至对一些朝代的名子也不是太清楚的,惟有三国时期无人不晓,三国时代的主要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鲁肃……等几乎是妇孺皆知;三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故事如火烧战船、刘备招亲、七擒孟获、斩马谡……等等,也一直是脍炙人口的。这主要不是通过历史著作传播的,而主要是通过《三国演义》以及取材于演义的戏曲、评书等渠道传播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各族人民,以及居住在海外的华裔所知道的历史故事,以三国故事为最多,这不能不说是《三国演义》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的不可磨灭的功绩。”
问:“那么《三国演义》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又有哪些消极作用呢?”
答:“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个方面是:作者所描写的故事有的并不真实,或者来源于长期流传的民间传说,或者出于作者的编造。例如:有关赤壁之战的故事,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盗书、诸葛亮草船借箭、苦肉计、阚泽献诈降书、庞统献连环计、借东风、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等等,都是历史上所没有发生过的事,其它不符合史实之处也很多,那只能算是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故事,而人们往往把它当做历史事实来看待了,这就在历史知识方面陷入了误区。当然,罗贯中写的是小说,是文艺作品,可以虚构情节,创造典型;但人们往往不能把文学和史学截然分开。这种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的客观的消极影响,到目前还是大量存在的。”
问:“你可以举些例子来说明吗?”
答:“例子很多,不胜枚举。例如:现在有些旅游景点,其解说往往是以演义为根据,而不是以历史为根据,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问:“这又有何妨呢?”
答:“我们现在讲提高民族素质,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而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又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问:“《三国演义》的第二个消极影响是什么呢?”
答:“是历史观点的陈腐。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距离现在600多年了;清初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三国演义》,距离现在也有300多年了。明、清是封建社会的后期,程、朱理学盛行,在今天看来,罗贯中和毛氏父子的历史观点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很深,有很多陈腐的部分,是需要认真清理的。”
问:“可以具体地谈一谈吗?”
答:“最突出的问题是封建正统观念。在魏、蜀、吴三国中,作者认为刘备、刘禅父子是汉朝皇室的后裔,因而是汉朝政权的合理合法的继承人,把他们看成是正统,而认为曹魏和孙吴政权都是伪政权,在描写中大力美化了蜀汉方面的人物而丑化了魏、吴方面的人物,其中被丑化得最厉害的是曹操。其次,《三国演义》中还有封建迷信观念,无原则的个人恩义观念等等,都是思想糟粕,需要加以清理。当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不同的意识形态,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但今天要普及正确的历史知识,不能不在历史观点方面有所更新。”
问:“关于本书与(三国演义》的不同之处,我明白了。那么,就请你进一步阐述写作本书的宗旨吧!”
答:“简单地说:本书就是要溯本追源,恢复三国历史的本来面目,普及正确的历史知识,从而为提高民族素质做出一些微末的贡献。”
问:“晋人陈寿的《三国志》是‘正史’,你的书是《三国志》的现代文翻译版吗?”
答:“本书的取材以《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为主,同时也利用了《后汉书》、《后汉纪》、《华阳国志》、《晋书》、《资治通鉴》、《诸葛亮集》、《曹操集》、《曹子建集》以及其它的文集、文选、类书等资料,也参考和吸收了当代史学界的一些研究成果,希望能尽量做到广为采摭,并不是《三国志》一书的简单改写。”
问:“本书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答:“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知识性,讲述正确的历史知识。二是严谨性,叙述史实实事求是,不虚构情节,不添枝加叶,所谈必有据,无据则不谈,力求保持史实的原貌。读者可以相信,所谈到的都是翔实的历史知识。三是哲理性,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多加以评论,或引用旧说,或阐发新义,使读者可以借古鉴今,有所启迪。四是通俗性,文字力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总之,作者写作此书,意在在雅与俗、提高与普及、专业化与大众化、象牙之塔与十字街头之间架起一道能够互相沟通的桥梁。为普及历史知识作出一些尝试,庶几使大雅之士不讥其浅薄,广大群众不觉其艰深。立意如此,能否达到这种境界,则限于作者的学识和笔力,恐怕就不一定作得很完美了。”
时间不早了,客人即将辞去,他最后风趣地,但也是不无担心地说:“旧时王谢堂前燕,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吗?”我没有回答,因为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广大的读者。



天行健
于嫩水之滨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2-24 21:24:10 +0800 CST  
几点说明
(一)三国的年代和本书的叙事范围
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开始,到晋武帝泰始元年 (公元265)司马炎篡魏建立晋国为止,是三国时代,共45年;这是传统的说法。
但当代史学家多认为:自汉灵帝光和七年 (中平元年、公元184)黄巾大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国家分裂,皇帝逐渐沦为权臣的傀儡,这个政权实际上己经不存在了。三国开始的年代,不应以曹丕篡汉为标志,而应以东汉政权实际上的崩溃为标志,因而这个年代尚应提前。而三国究竟应该从哪一年开始,目前史学界的意见还不统一,除了有的仍然沿袭传统的划法以外,大体上还有以下的一些划法:
1、汉灵帝中平二年 (公元185):黄巾大起义后一年,东汉政权事实上已经崩溃。
2、汉献帝永汉元年 (公元189):董卓入京、控制朝政。
3、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关东群雄讨董卓,军阀混战开始。
4、汉献帝建安元年 (公元196):曹操迎献帝定都于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是魏国政权的开始。
以上的划法虽稍有出人,但最多不过相差11年,都是以事实为根据,而不是以名义上的汉朝皇帝在位与否为根据的。按照这些说法,则三国的时间并不是45年,而是70—80年左右了。事实上,汉末,三国和晋初的历史有着有机的联系,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整个历史时期,很难截然分开。本书的叙事范围,上溯到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第一次“党锢之祸”,一直讲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西晋灭吴统一中国为止,共114年,以求始终连贯,首尾分明。
(二)关于古今地名对照
书中涉及许多古代的地名,读者往往想要知道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但如果在文后注解,那就显得太繁琐而影响阅读。因此我作了一个《古今地名对照表》附在书后,在这方面有求知欲的读者可以查阅。
(三)关于古文翻译
本书所引用的古文资料,如文章、诗赋、书信、诏书、奏疏、檄文、教令……等等,一般都译成了白话,以便广大的读者容易理解。
(四)书后附有大事年表,以便查阅。
年表是根据史书记载考订而成,许多地方采用了《资治通鉴》的编排意见。年表中著名历史人物的年龄,是根据史书的记载推算出来的;但有些重要人物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则只好付之阙如了。

复调西江月

里巷寇魏帝蜀①,妇儒拥刘抑曹。八卦仙衣偃月刀,道是古风旧貌。
官渡云遮雾罩,赤壁火旺烟高。千年往事耐推敲,岂止酒后谈笑。
锦城瓦断垣残,吴官玉殒香消。华夏豪杰卧荒郊,空有骚人凭吊。
梨园②瑕瑜互见,稗官③真伪杂淆。欲求青史真奥妙,为君开篇细表。

①寇魏帝蜀:以蜀为帝王,以魏为贼寇,叛逆,是一种封建正统观念。
②梨园:戏曲。
③稗官:演义小说。

目 录

第一回 袁绍侠胆救“党人” 许勋妙语论英雄
第二回 曹操铁腕抑豪势 灵帝苦心敛私财
第三回 设神道张角兴兵 受火攻波才殉难
第四回 黄巾浴血战两河 凉州聚义震三秦
第五回 鞭督邮刘备弃官 治济南曹操明志
第六回 刘焉献策立州牧 何进反手斩黄门
第七回 袁绍建议引外兵 何进喋血殉内廷
第八回 袁绍屠宫灭阉宦 董卓专朝立陈留
第九回 释曹操中牟疏网 讨董卓东土连兵
第一0回 董卓胁众迁长安 孙坚兼兵会鲁阳
第一一回 袁本初谋立新主 孙文台挺进旧京
第一二回 遁西京元凶肆虐 得冀州盟主勃兴
第一三回 公孙瓒界桥败阵 太史慈平原搬兵
第一四回 董太师万恶果报 蔡中郎一叹遭殃
第一五回 李傕攻陷长安城 曹操出任兖州牧
第一六回 伯珪矫命斩刘牧 孟德移师失兖州
第一七回 曹操中计败濮阳 陶谦遗命让徐州
第一八回 劫朝廷祸起西京 争车驾兵连古道
第一九回 曹孟德驱逐吕布 汉献帝返回旧京
第二0回 曹操移驾都许县 孙策请兵渡长江
第二一回 孙策转战定江东 吕布乘隙夺徐州
第二二回 吕奉先辕门射戟 袁公路淮滨登极
第二三回 曹孟德淯水败阵 袁公路九江丧师
第二四回 祢衡击鼓蔑权臣 曹操撤兵出险道
第二五回 曹操水漫下邳城 吕布命断白门楼
第二六回 祢正平埋骨荒洲 公孙瓒焚身高台
第二七回 刘备脱身走徐州 袁术呕血丧江亭
第二八回 华歆拱手让豫章 袁绍决计图许都
第二九回 曹操徐州驱刘备 关羽白马斩颜良
第三0回 丧元勋江东易主 争霸业官渡鏖兵
第三一回 袁绍骄兵败官渡 刘备落魄投荆州
第三二回 引曹兵袁谭失策 殉故主审配全名
第三三回 曹操擂鼓战南皮 高干倒戈败壶关
第三四回 曹操远征观沧海 刘备寄居访逸民
第三五回 酆玖灵山传秘籍 孔明沔上结良缘
第三六回 刘玄德隆中访贤 诸葛亮草庐对策
第三七回 孙仲谋拒送人质 曹孟德怒斩神医
第三八回 文姬相府救董祀 孟德闹市杀孔融
第三九回 曹孟德进取襄樊 刘豫州败走当阳
第四十回 刘备南逃逢鲁肃 孔明东游激孙权
第四一回 黄公覆大江纵火 曹孟德小路逃生
第四二回 刘玄德移师略地 孙仲谋嫁妹固盟
第四三回 借南郡刘备称心 图西蜀孙权失意
第四四回 求贤士孟德述怀 疑盟友马超中计
第四五回 法正卖主结刘备 赵云截江夺阿斗
第四六回 葭萌关庞统出谋 濡须口孙权借箭
第四七回 曹操挟君建魏国 刘备背友得益州
第四八回 纵法正孔明束手 收伏后曹氏夺宫
第四九回 争荆州盟友陈兵 战阳平麋鹿闯营
第五0回 张文远误纵孙权 曹孟德枉杀崔琰
第五一回 魏公子争位斗智 汉臣僚勤王殉身
第五二回 黄忠威震定军山 刘备位跻汉中王
第五三回 关云长扬威北进 吕子明诈病东归
第五四回 徐晃力战救危城 吕蒙潜师取重镇
第五五回 关云长败走麦城 曹孟德病逝雒阳
第五六回 繁阳亭曹丕篡位 武担山刘备登极
第五七回 刘备衔恨伐吴国 孙权忍辱事魏君
第五八回 陆逊火烧连营寨 刘备遁守白帝城
第五九回 拒任子南北交战 通信使东西续盟
第六0回 曹子建洛水作赋 刘玄德永安托孤
第六一回 孔明刀笔斥魏臣 邓芝利口动吴君
第六二回 魏文帝征吴无计 武乡侯治蜀有方
第六三回 廖立放言徙北郡 孔明麾师定南疆
第六四回 诸葛恪名噪江左 魏文帝命丧东都
第六五回 孟子度谋画西归 诸葛亮筹措北伐
第六六回 孔明情寄《出师表》 孟达痛失上庸城
第六七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下发赚曹休
第六八回 取边郡孔明北征 贺帝号陈震东行
第六九回 追归师张郃中箭 传伪诏李平贬官
第七0回 陈思王鱼山埋骨 吴大帝辽水折兵
第七一回 张子布封门拒君 司马懿闭营免战
第七二回 孔明命殒五丈原 魏延魂飞褒谷口
第七三回 蜀相盖棺声名显 魏臣动本忧患多
第七四回 魏明帝拆迁国宝 司马懿平定辽东
第七五回 更遗命刘放欺君 弄权术曹爽专政
第七六回 曹爽沽名败汉中 陆逊含冤殁荆州
第七七回 访元老李胜中计 谒皇陵曹爽丧权
第七八回 司马懿诛除异党 夏侯霸遁走外邦
第七九回 魏太傅计擒王凌 吴大帝怒贬孙和
第八0回 孙仲谋下葬钟山 诸葛恪立功巢湖
第八一回 诸葛恪丧身庙堂 夏侯玄陈尸市井
第八二回 易新君东都惊变 讨权臣南疆起兵
第八三回 司马昭抗旨夺权 姜伯约兴兵败阵
第八四回 诸葛诞喋血寿春 司马昭树恩淮南
第八五回 吴景帝腊日锄奸 司马昭雨夜弑主
第八六回 司马昭迎立曹奂 钟士季突入汉中
第八七回 战绵竹葛生殉国 困成都后主出降
第八八回 魏将功成丧西土 蜀主国破羁东都
第八九回 夺神器新朝勃兴 立昏主故国沉沦
第九0回 青盖入洛成笑柄 铁锁拦江有忧思
第九一回 陆抗临终思御晋 羊祜至死念平吴
第九二回 小将请缨征河西 元戎献策取江南
第九三回 杜武库再次请战 司马炎六路兴兵
第九四回 一片降幡出石城 三分天下归晋国
古地名注释
大事年表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2-24 21:38:49 +0800 CST  
第一回 袁绍侠胆救“党人”
许劭妙语论英雄

话说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是光武帝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出身于南阳豪强地主家庭。在王莽统治的后期,参加了绿林起义军。王莽政权覆灭之后,他篡夺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建汉朝,定都雒阳,历史上把这个王朝称为东汉,也称为后汉。光武帝之后,下传明、章二帝,这三个皇帝的统治时间一共60多年,是东汉国力由恢复到强盛的时期。自和帝(公元88—105年在位)以后,东汉王朝便走向腐朽和衰落:经济衰退、政治黑暗,特别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并先后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我们讲三国的历史,溯本追源,必须从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的斗争讲起,因为这些事件与政治黑暗、军阀混战的发生以及三国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什么是外戚?外戚就是皇亲国戚,是后妃的家族成员,也就是皇帝的外祖父、舅父、表兄弟、岳父、内兄、内弟等等。在有作为的、开明的君主的统治之下,这些人往往在朝政中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而在昏庸君主的统治时期,他们却是对朝政影响比较大的一批人。什么是宦官?宦官又称寺人、中官、内侍、中涓、太监等等,是在宫廷中任管理职务和服役的一些人。他们在入宫时要把生殖器阉割掉,所以人们又称之为 “阉人”、“阉宦”或“刑余之人”。在东汉以前,宦官并不是全用 “刑余之人”,有一些没有被阉割的士人,也可以在宫中作内官;但自东汉以后,为了防止发生 淫乱后宫的情况,便专用“"刑余之人”了。他们是宫廷中的奴才,本来身份非常低贱,但因为他们经常接近皇帝,往往成为皇帝的心腹之人,所以常常有很大的权势。
东汉中期以后,每当皇帝死去,外戚或宦官为了控制朝政,总是要立一个小皇帝,这就形成了外戚或宦官专权的局面。在外戚专权时,当小皇帝长大之后,为了把权力夺回来,往往要依靠宦官的力量除掉外戚,又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皇帝主要是依靠宦官,太后则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娘家人——外戚,有时也依靠宦官,所以有时是外戚专权,有时又是宦官专权,如此循环不已,便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特点。无论是外戚专权或宦官专权,他们都飞扬跋扈、结党营私、上欺天子、下压群僚、贪污腐化、贿赂风行,致使政治非常黑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是东汉政权走向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
到了东汉末年桓、灵二帝统治时期,此时距东汉开国已有一百多年,除了外戚和宦官之外,又有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异军突起,便是官僚士大失集团。其中包括在职或下野的官僚士大夫、海内名士、以及他们的子弟太学生。他们议论朝政、品评人物,往往可以左右社会舆论。他们是头脑比较清醒的一些人,眼看外戚、宦官专权把国家搞得一团糟,眼看东汉政权的大厦将倾,不禁忧心忡忡。他们在外戚和宦官两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中,更倾向于站在外戚一边反对宦官,而成为外戚的同盟者。这是因为:官僚士大夫多是世家豪族出身,在经济上和社会关系上和外戚集团有着更多的联系,而且在他们的眼中,宦官不过是一些卑贱的“刑余之人”。而恰恰是这些人,竟然挡住了他们的仕进之路;所以便很自然地把斗争的主要矛头对准宦官了。而宦官呢,也把这些官僚士大夫视为眼中之钉,便称他们为“党人”。古人认为“君子不党”,“党人”的涵义是“结党营私之人”,是宦官集团送给士大夫集团的一个恶号。那时的所谓“党人”,和近现代的政党,根本就不是同一的概念。
东汉的第十任皇帝桓帝刘志 (公元146一167在位)是外戚梁冀扶立登位的,登位时年仅15岁,由外戚梁氏在朝中专权。延熹二年 (公元159),桓帝28岁,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消灭了梁氏的势力,从此又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延熹九年(公元166),宦官的党羽牢脩(xiū)诬告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太掾(院,yuàn)①范滂等“与太学生勾结,结党营私,诽谤朝廷”,桓帝在宦官的示意下,下诏在全国拘捕“"党人”,李膺等200余人被扑下狱,与“党人”有联系的太傅陈蕃被罢了官。第二年,由于外戚大将军窦武上表营救,桓帝才下诏将“党人”赦归故里,“禁锢终身”。这里所说的“禁锢”,并不是囚禁的意思,而是指禁锢他们的仕进之路,终生不许做官,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开除公职,永不录用”的处分,这就是东汉晚期历史上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且说这大将军窦武,乃是桓帝的岳父,他的长女窦妙是桓帝的皇后。窦武学识渊博,洁身自爱,嫉恶如仇,是外戚中少有的正派人物,好结交海内名士,和太学诸生往来频繁。就在发生“党锢之祸”这年的12月,桓帝死去了,没有儿子,窦武便和女儿窦皇后商定,派人到河间把解渎亭侯刘宏迎来,给桓帝和窦皇后过继为嗣子,扶立他即了皇位,就是灵帝。灵帝即位时只有12岁,窦皇后被册立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窦武以大将军的身份辅政,起用被禁锢的“党人”李膺、陈蕃等共参政事,一时颇有一番正气上升,邪气下降的势头,朝野上下人心为之振奋。不料窦武和陈蕃等人密谋铲除宦官,事机不密,宦官曹节、王甫、朱瑀等人反而先下了手,利用南军进攻窦武,窦武失败自杀,陈蕃也被杀害,二人的门生故吏以及公卿以下曾经为他二人所举荐之人,都被免官禁锢。宦官的权势又大大地膨胀起来,又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宦官曹节、侯览等人又发动了一场对“党人”的严重打击,历史上称为第二次“党锢之祸”。“党人”的首领李膺、范滂等都被杀害,“党人”被杀者100多人,受株连而被免官禁锢者不可胜数。凡天下豪杰之士和德高望重之人,只要是不与宦官同流合污的,不管他们与“党人”有无瓜葛,也往往被指为“党人”而加以迫害。有些人只因为和宦官有一点小小的摩擦,也被扣上“党人”之名。由于这些情况而死,徙、废、禁者,又有六、七百人。一时之间,朝政更加黑暗,宦官更加专横和为所欲为了。
熹平元年(公元172)6月,窦太后卧病于南宫云台,不久便突然死去。官内外流传着一种传言,说窦太后是宦官曹节、王甫等人害死的。一天夜里,有人在宫门外的朱雀阙上写了几行大字:
“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白吃傣禄),无忠言者。”
曹节、王甫闻知此事,非常惊慌,一面命人赶紧把这些字洗刷掉,一面授意灵帝诏命司隶校尉刘猛抓获写字的人,限10日内破案。而刘猛破案不力,被贬斥免官,曹节和王甫又推荐自己的亲信段颎(同炯,jiǒng)任司隶校尉。段颎上任后,也不管有无证据和线索,便随意到处抓人,太学生和游士被抓的竟达一千多人。一时之间,一些比较正派的太学生和士人,又感到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了。在“党人”和很多士人受迫害的黑暗日子里,有一位出身显赫的社会名流常常出来营救这些人,这个人便是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官僚世家。所谓“四世三公”,是说他家一连四代都有人作三公之官。东汉以司徒、司空、太尉为三公,袁绍的高祖父袁安,章帝时为司空、司徒,以后有曾祖父袁敞为司空;祖父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叔父袁逢为司空、袁隗(伟,wěi)为司徒。袁绍本是袁逢的儿子,过继给伯父袁成,称生父袁逢为叔父。袁成曾任左中郎将,在袁绍幼年时便死去了。袁绍在生父袁逢和叔父袁隗的提掖之下,少年时便入朝为郎②,弱冠(20岁)出任濮阳县长。到任不久,因为母亲去世,便辞官还家,在父母的墓旁搭设了一个简陋的草庐,为母亲守孝三年。三年期满,又为早已死去的父亲袁成补行了守孝之礼,在父母的墓旁又住了三年。虽说大好的青春年华在墓旁浪费了六年,却因此赢得了一个“"孝子”的美名。守孝以后,就在雒阳隐居不仕。
袁绍生得健壮威武,以礼贤下士而远近闻名。去拜访他的士人,不管贫贱富贵,他都以礼相待,从无怠慢。在他家的门前,有豪华的车并 (平píng)③ ,也有简陋的柴车,各种车辆填满街巷,家中整天都坐满了宾客。袁绍又有游侠之风,好豢养死士,抱打不平,扶困救危。名士何颙(yóng),与陈蕃、李膺等人交往甚密,和袁绍也结为挚友。第二次“党锢”时,何颙被朝廷追扑、改名换姓,藏匿于汝南郡各地,常常潜行到雒阳,和袁绍暗中筹划营教“"党人”的办法。有的人逃亡在外,处境艰难。他们就设法在经济上进行接济,并且为这些人寻找避难的场所;有的人上了被收扑的黑名单,而本人还不知道,他们就设法通风报信,敦促他逃跑;有的人被扑,他们就设法为之开脱。袁绍凭借他的家族在朝廷中的权势和关系网络,也凭借他所结识的士人,游侠等各类朋友。营救了不少“党人”和涉嫌的士人脱离了险境,因此他的威望便愈来愈高。
在袁绍所结识的朋友中,有一个身材矮小的年轻人,二目炯炯有光,神态中透露出聪慧与机灵,又隐约地流露出几分狡猾,这个人就是曹操。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桥,qiào)县人。父亲曹嵩,字巨高,本姓夏侯,因为作了宦官曹腾的养子,改为姓曹。桓帝时。曹腾为中常侍,又作过大长秋④,封费亭侯,权倾内外。曹腾死后,曹嵩继承了费亭侯的爵位。曹嵩在桓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灵帝时任大司农、大鸿胪。
曹操在少年时胆略过人,10岁那年,人们纷纷传说谯水中出现了大蛟⑤,谁也不敢在里面游泳了。曹操硬是不怕,仍然照常去游。有一次,果然在水中见到了一个很大的怪物,两个眼睛又红又亮,张着大嘴,吐出长舌,至于身躯是个什么样子,在水中也看不太清楚。曹操想:“这大概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那个大蛟吧?听说蛟是要吃人的。”,而他这时却临危不惧,用力地击打着水,竟然把那个东西赶跑了。那究竟是个什么动物,虽然一直弄不清楚,而从此阿瞒这个小孩子,却以勇敢过人而名闻远近了。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2-26 19:52:41 +0800 CST  
曹操稍大一些,家搬到雒阳居住。父亲希望他能用功读书,而他却放荡不羁,喜欢和一些无赖的少年们在一起飞鹰走狗,曹嵩因为朝务繁忙,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对他进行管教。他的叔父经常把他的放荡行为报告给曹嵩,曹操因此经常受到父亲的责骂。
后来他突然心生一计,有一次在门外看见了叔父,便故意装作脸歪嘴斜的样子,叔父感到很奇怪,忙问:
“你这是怎么了?”
他呻吟着说:
“中了恶风。”
叔父赶紧去向曹嵩报告,曹嵩大惊,命人把曹操唤来,却看到曹操还和平时一样,面目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样子。曹嵩问道:
“你的叔父说你中了恶风,已经好了吗?”
曹操回答说:
“我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只是因为叔父不喜欢我,他才常说一些无中生有的坏话。”
从此以后,叔父再向曹嵩反映曹操的什么情况,曹嵩便不相信了,曹操因此也就更加为所欲为了。
曹操在少年时代还好搞一些恶作剧。有一次,他和一个小伙伴听说有一家娶了一个新媳妇,生得非常标致,他俩便决定前去一观丰采。到了那家的门口,主人家因为不认识这两个小孩子,说什么也不让他俩进去,他俩只好扫兴而归。回来之后,曹操忽然心生一计,对小伙伴如此这般地叮嘱了一番,小伙伴心领神会,到晚上便依计而行。他俩趁着夜色,偷偷地钻进那家的花园中,曹操高喊:
“有小偷!有小偷!”
那家听到喊声,全家人都跑出来抓小偷,连新郎也跑出来了。他俩乘着这个机会潜入新房,见屋里点着灯,新娘坐在床上。曹操拿出匕首来,朝着新娘说:
“不许喊叫!”
新娘吓得混身颤抖,不敢出声。曹操一看,这个女人果然生得异常美貌,加上那又惊又羞的神态,更显得格外动人。他俩逢场作戏,说了几句调皮的话,便跑出来了。等到主人家的人们从外面走回来时,他俩早已溜出了这家的院子。因为到处一片漆黑,他俩找不到道路,竟踏入枸(勾gōu)桔丛中。枸桔是一种小乔木,枝上长着许多硬刺,曹操被扎得不太重,赶紧挣扎出来了,他的小伙伴却被扎在那上面,不能动弹了。曹操在急迫之中,眉头一皱,又计上心头,急忙大喊道:
“小偷在这里,快来人啊!”
小伙伴怕别人出来把他抓住,非常惊慌,这时也顾不得疼痛,猛一用力便从枸桔丛中挣脱出来了。曹操拉着他的手,两个人终于安全地跑了回来。这件事,后来传说是他和袁绍两个人干出来的,但袁绍比曹操大十来岁,而且二人又不是同乡,少年时是不可能和曹操在一起游玩的。
过了几年,曹操进入太学学习,因为年龄渐长、他的行为也就逐渐收敛了。从此不再调皮胡闹,而是产生了博览群书的兴趣,凡是经、史、百家、辞赋之书,几乎是无所不读,特别是爱读兵家之书,其中尤其爱读《孙子兵法》。到了十七八岁以后,曹操开始进入社交界,以太学生的身份,在社会上广为交游,特别是急于攀结名士,以便提高自己的身价,作为步入仕途的阶梯。他和袁绍的交结,大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曹操在少年时的放荡,而且又出身于宦官的家庭,有不少名士轻薄他的为人,不愿意和他交往,而袁绍却能折节下士,接纳他为座上之客,虽说只能陪坐于末席,他也是非常感激的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曹操在南阳郡结识了仰慕已久的名士何颙。二人虽然是初次相逢,却谈得非常投契。何颙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胸怀大志,满腹韬略、绝非等闲之辈,因而对他非常器重,在临别时,嘱咐曹操:“一定要去拜访桥玄,桥公位至三公,却能折节待士,提掖后进,如能结识此人,自可提高你在士林中的地位。”
曹操回雒阳之后,休息了几天,便去拜见桥玄。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县人。桓帝时,官至度辽将军。灵帝时,曾任司空、司徒等三公之职。他看到汉室衰微,感到自已无力挽救时局,便托病辞去司徒之职,这时任光禄大夫。桥玄早就听说过曹操的名字,知道这个年轻人很有抱负,见面之后,经过一番交谈,觉得曹操确是名不虚传。这年是熹平二年 (公元173),曹操19岁,而桥玄已经65岁了,从此二人便成了忘年之交。桥玄曾经对曹操说:
“天下就要大乱了,非有经邦济世的奇才,是不能拯救天下的。以后能安天下的,不是像你这样的人吗!你应当很好地把握自己。我老了,愿意把妻子托付给你,今后你要好好地照料他们。”
有一次,桥玄请曹操在家中喝酒,在酒席间恢谐地说:
“我死去以后,如果你路过我的墓前。不用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我的话,我会让你在车子走出三步便要肚子疼的,那时可不要怪我呀!”
说完,两个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桥玄又一边劝酒,一边对曹操说:
“你必须去结交许子将,他是品评人物的权威人士,对舆论影响很大,不经过他的门,你是很难出名的。”
原来这许子将名叫许劭,子将是他的字,是汝南郡平舆县人。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以道德名节自励,在士人中威信很高。曾在郡中当过功曹,后来看到宦官专权,朝政昏暗,便隐居不仕。许劭的哥哥许虔,也是一位名士,汝南人把许虔和许劭兄弟二人称为平舆渊中的“二龙”。许劭的堂兄许靖,也很有名气,他和许劭好品评乡党人物和国内名士,每月都要更换一批题目,汝南人称为“月旦评”。经他们品评过的人,实际上就是得到了一份权威性的鉴定,为舆论界所承认。如果谁能得到他们的好评,便会立刻在士人中声价十倍。所以士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都愿意和他们交往,以便得到一个好的评语。
且说曹操备了一份厚礼,骑着马走过漫长的路程,到平舆去拜会许劭。许劭早就听说过曹操这个人,对他自有一番评价,但因为和他原来没有交往,有些话不便直说,便以敷衍的态度接见了他,并拒绝收他的礼物。许劭比曹操只大5岁,这年才24岁,但要比曹操老练多了,看上去俨然有长者之风。曹操冒昧地请求许劭给自己下一个评语,许劭却说:
“在下德薄才疏,无知人之明,又与足下素昧平生,怎敢妄下评语,亵渎令名呢!”
曹操毕恭毕敬地再三请求,许劭却坚决不肯,曹操万般无奈,最后竟以强硬的口吻相威胁,看来许劭如果要把“金人不开尊口”的态度坚持到底的话,曹操就要动武了。许劭只得说:
“既然如此相逼,我只有不揣冒昧,把你纳入我的‘月旦评’了。但我许劭的为人,你想必是知道的,我不会谄媚取容,从来是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你可不要见怪。”
曹操忙说:
“学生孜孜以求的,就是先生的直言,岂能见怪?先生不必有所顾忌,只管说吧!”
于是许劭便从容不迫地说:
“在我看来,你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许劭说完,满以为曹操会生气,不料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心满意足地再三道谢,然后辞别而去。许劭对曹操的这个评语,古书上记载不一。还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总之,不管是哪一种记载,都有“奸贼”,“奸雄”一类坏字眼,而曹操对此却并不在乎,因为在他看来,“"奸贼”与“英雄”本来没有泾渭之分,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只是在于你从哪个角度看罢了。历史上的创业之主,从前朝的角度看,不都是 “奸贼”、“奸雄”吗?而一旦取得天下,便都由“奸贼”变成“英雄”、“英主”了。由此看来,“奸贼”又有什么不好呢?正是:如能拨乱成大业,奸贼自亦是英雄。欲知曹操从平舆回来后还有哪些活动,请接看下回,

①太尉掾:太尉的属吏。
②郎:皇帝的侍从官。
③车并车:一种有帷幔的车。
④中常侍是皇帝的近侍,大长秋是皇后的近侍。
⑤蛟:传说中的一种龙。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2-28 17:40:15 +0800 CST  
刘秀是汉高祖的九世孙,父亲是县令,家庭是南阳豪强大地主。“刘秀获得了农民战争的果实,重新建立起汉朝的统治。”(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176页)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02 07:28:43 +0800 CST  
第二回 曹操铁腕抑豪势
灵帝苦心敛私财

话说到了第二年,便是熹平三年(公元174),曹操20岁,被他的家乡沛国举为孝廉,进入朝廷被任为尚书台的尚书郎。他进一步看到了宦官专权,朝政昏暗的情况,非常为国事忧心。有一次,凉州刺史孟佗入朝办事,曹操和他有过一些接触,觉得这人性格狡诈,作风轻浮,非常可憎。曹操向其他郎官打听这人的来历,对方便向曹操作了介绍。原来这孟佗,字伯郎,是右扶风郡人。家资富饶而不学无术,是从巴结中常侍张让的家奴而发迹的。张让手下有许多监奴,给他管理家事。这些人倚仗主人的权势,在社会上飞扬跋扈,无恶不作,在百姓的眼中一个个都如狼似虎,人人都惧怕他们。孟佗打算巴结张让,就先去交结这些监奴们,经常给他们送去重金厚礼。后来家奴们问他说:
“你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做吗?”
孟佗说:
“说起来我想求你们做的事很简单,过几天我来拜见张常侍,到时候只要求你们在众人面前拜我一拜就行了。”
监奴们满口答应了。过几天,孟佗就去拜见张让。当时在张让的门前,停着的车子不下几百辆,人来车往,好不热闹。有许多人没有机会进去,想不出什么好办法,都急得要命。孟佗来了以后,监奴们“唰”地一声都跪在地上,向孟佗的肩舆下拜,然后大家一哄而上,把肩舆抬了起来,前呼后拥地把他抬进了大门。其他客人都被这场面惊呆了,心里都在想:这个人和张让的关系真是非同一般啊!从此以后,想要巴结张让而巴结不上的人就纷纷去巴结孟佗,给他馈送的珍宝财物何止车载斗量,孟佗就把其中的一部分送给张让,受到了张让的宠信和器重,举荐他作了凉州刺史。
曹操听到了孟陀发迹的一段简史,真是非常气愤,不禁击节长叹说:
“宦官专权之祸,竟到了这种地步!”
回家之后,气犹未消,睡到半夜,心血上涌,忽然产生了刺杀张让的念头。于是穿上衣服,带着手戟,乘夜色走到张让府第的门口。只见深深的庭院,树影迷离,眼前那些高大而豪华的建筑,真不啻是一座座宫殿。他不知张让住在那间屋子里,见有几间屋子还闪烁着烛光,便在窗前逐个察看。恰巧这时有巡夜的更夫从这里走过,见窗前有一个游侠式的蒙面人在活动,便高喊:“有刺客,来人啊!”话音刚落,便有几名手持武器的部曲出现在曹操面前,曹操挥动着手戟左右招架,冲出重围,飞身越墙,逃离张让的府第。对于这次鲁莽的行动,曹操事后想起来很后悔,也觉得很好笑。《三国演义》有一个“孟德献刀”的情节,说的是曹操行刺董卓之事,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大约就是从这个谋刺张让的故事演变而来的。
曹操在尚书台作了几个月郎官,每天只是例行公事,感到没有什么意思。这时司马防在尚书台任尚书左丞,和曹操相处得非常投契。此人是河内郡温县人,是司马懿的父亲,比曹操大6岁,这年26岁。曹操和司马防无话不谈,便把自己不愿在朝中作尚书郎的想法告诉了他,请他为自己另搞到一份职务。司马防答应为曹操想办法,问曹操愿意出任什么职务,曹操说愿意作雒阳令。这时作吏曹尚书的是梁鹄,他善于书法,灵帝因为喜欢他的书法才提拔他作了官。司马防和梁鹄的关系还不错,便向他推荐曹操作雒阳令。梁鹄说:
“曹孟德的年纪还轻,雒阳是帝都之所在,情况复杂,应该由更干练的官员来作县令。现在雒阳北部尉出了缺,可以调他出任此职。”
司马防把这话转告给曹操,曹操对这个职务也很有兴趣,便欣然同意了。按照汉朝的官制,县的长官大县称县令,小县称县长,令长之下有县丞,掌管文书仓狱,相当于副令长;有县尉,掌管军事及察禁盗贼,维持治安。雒阳是大县,是都城所在地,有尉数人。过了几天,曹操接到了文书,马上便去上任。到了尉廨(谢,xiè)①,见里面一片杂乱,员吏和武士们一个个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曹操把这些人召集到一起,向他们询问这里的情况。一个年龄较大的人说:
“雒阳是天子脚下帝都之地,遍地都是王侯将相、官僚豪势之家,我们敢管谁?敢得罪谁?长期以来,我们这个小小的尉廨,不过是形同虚设罢了。”
曹操听了这话,愤愤地拍着几案说:
“岂有此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国家有法令,任何人都要遵守。我们居其位,便要谋其政,不然的话,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今后不管什么人,敢有骄纵枉法、扰乱治安者,一律依法治罪,绝不轻饶。你们都必须恪尽职守,凡是玩忽职守或徇私受贿者,绝无宽贷。”
然后他下命令:第一,缮治四门,城门必须按时开闭,严加把守。第二,用木板书写各项禁令,悬挂于四门、市场和尉廨之前,务使人人皆知,共同遵守。第三,制造几十条五色棍棒,分别悬挂在上述各地,有犯禁者,无论何人,打死勿论。
禁令悬挂出去以后,一般百姓奔走相告,互相约束,没有人敢去触犯,而有些贵戚豪势之家,平时骄纵成性,并没有把这个小小的县尉放在眼里,仍然是我行我素,毫不知收敛。哪知曹操铁面无私,不避豪强,竟把敢于触犯禁令的达官贵人的子弟,棒杀多人。宦官小黄门蹇(俭,jiǎn)硕的叔父倚仗他侄儿的权势,一向骄纵成性,欺压百姓,无人敢管。他听说曹操不避豪强,非常厉害,心中甚为不服,断定他不敢把自己怎么样,因而也就没把曹操的禁令当作一回事。他在一天夜里提刀夜行,触犯了禁令,曹操领着人巡夜,正好遇见了他,便把他绑回尉廨,用棍棒活活打死了。这件事立刻传了出去,在雒阳一带成为家喻户晓的头号新闻,百姓听了,无不拍手称快,觉得曹操为他们除了一害;而一些骄纵成性的豪势之家,却为曹操的威势所震慑,不得不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检点起来,不敢随便触犯禁令了。于是雒阳一带的治安情况大为好转,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出现了多年来所没有过的奇迹。朝廷中一些正派的官员,对曹操的作法交口称赞,也影响了18岁的灵帝,他对曹操的作法也很满意;而宫中的近幸、宠臣以及那些骄纵成性的豪势之家,却无不对曹操恨之入骨,蹇硕更是怨气难平。但那些反对曹操的腐败势力,都怕引火烧身,还都不敢马上弹劾曹操,然而却都在磨刀霍霍,暗中酝酿着一个把曹操赶出雒阳的阴谋。
熹平五年(公元176)闰五月,年已90岁的永昌太守曹鸾向灵帝上书,要求解除党锢,大赦“党人”。灵帝在宦官集团的怂恿之下,下诏给益州刺史:马上收扑曹鸾,用槛车(囚车)押送到右扶风郡的槐里狱。益州刺史接到诏书后不敢怠慢,奉诏而行,曹鸾被押送到槐里狱不久,便被活活打死了。宦官们又怂恿灵帝下诏:各州郡要查明: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等等,现在作官的,都要免官禁锢,一直株连到五服以内的亲属。由于皇帝的昏庸和受控于宦官,这次宦官集团又对“党人”进行了一次严重的打击。曹节、张让、蹇硕等人在洋洋得意之余,又想起了曹操,积极筹划着把曹操驱逐出雒阳的办法。
转眼到了熹平六年(公元177),正值顿丘县令出了缺,曹节等人便启奏灵帝说:
“顿丘县人民剽悍,盗贼丛生,非曹操不能治理。”
灵帝听信了他们的话,敕命尚书令和吏曹,调任曹操为顿丘令。曹操接到文书后,心里十分明白:这是调虎离山,是当权的宦官们用这个办法把自己赶出雒阳。但天子差遣,不能抗拒,只好到顿丘去上任。在顿丘仍然执行他那严明法令,打击豪强的政策,把当地的豪强之家都整肃得销声敛迹,谁也不敢飞扬跋扈了。在顿丘的百姓中间,曹操有了一个严峻公正的好名声。这年曹操23岁,后来在他60岁那一年,正值他的儿子曹植23岁,他教导曹植说:
“当年我出任顿丘县令时,正是二十三岁,我至今回想起那时的所作所为,还是没有什么感到后悔的地方。现在你也是二十三岁的人,怎能不经常勉励自己呢!”
曹操任顿丘令不到一年,由于桥玄和另外几位正派大臣的推荐,灵帝下诏把他调回朝廷,任议郎之职。但曹操在仕途上仍然是非常坎坷,宦官们仍然寻找排挤他的机会。光和元年(公元178)十月,灵帝的宋皇后受到宦官们的陷害,在暴室②中忧愤而死,她的父亲不其乡侯宋豐阝和兄弟们都被杀死,其中有一个兄弟讠隐(隐,yǐn)强侯宋奇,是曹操的堂妹夫,宦官集团抓住了这个把柄,曹操受株连而被免了官。他被免官不到二年,到了光和三年(公元180)六月,灵帝下诏:命公卿举荐能通《尚书》、《诗经》、《左传》、《谷梁传》者各一人,拜为议郎。桥玄等老臣又乘机推荐曹操“能明古学”,曹操便又被起用为议郎。当他再次入朝时,想起几年来的宦海浮沉,自有无限的感慨。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03 20:04:22 +0800 CST  
且说这时朝政的昏暗日甚一日,不仅宦官集团腐败残暴,贪官污吏都在千方百计地搜括民脂民膏,灵帝本身也非常奢侈贪婪,竟在西园公开卖官,各种官职都有定价,如二千石之官定价二千万钱,四百石之官定价四百万钱等等。古代以粮食为标准计算俸禄,所谓若干石之官,就是每年享受若干石粮食为俸禄的意思③。东汉官吏的俸禄已改为一半给粮,一半给钱,二千石之官指中郎将,太守等官员,所以当时在习惯上称太守为二千石。灵帝还规定:因德行高尚被推选上来的官员,可以享受优惠的待遇,按定价交纳一半或三分之一;愿意当县令、县长的,可以向朝廷上书自陈,根据该县面积之大小,人口之多少,土地的肥瘠和物产之多少来议价。富者先交钱,贫者可以在到任后再交,但价格便要翻一番了。灵帝还授意他的左右之人卖公卿,凡朝官想要升任公卿的,可以私下向灵帝的左右交一笔钱,公千万钱,卿五百万钱。
灵帝卖官原来是他的生母董太后的主意,灵帝在作解渎亭侯时,家里常常苦于钱不够用,所以现在董太后让他卖官敛钱,灵帝也常常叹息桓帝没有私房钱,所以这回要大捞一把。他命人在西园立了一个库,专门贮藏这些卖官的钱。灵帝卖官的消息传开以后,一些正直的官僚和士人无不摇头叹息,有人说:
“皇帝卖官,廉耻扫地,汉朝的大厦将要倒坍了。”
光和三年 (公元180)这一年,居于深宫中的灵帝,已经28岁了,对处理朝政仍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每天只知吃喝玩乐,国家大事主要是听任一些宦官、宠臣去主持。他曾在宦官的保护下,微服出宫冶游,看到市场上店铺、货摊和酒楼饭馆鳞次栉比,人流熙攘喧闹。觉得比宫廷里好玩得多了。回宫之后,和宦官们筹画了一番,便模拟起市井来,在宫中布置了一个商业集市,有商店、酒楼、饭馆、货摊等等,让一部分嫔妃、宫女扮作老板娘贩卖,另一部分嫔妃、宫女以及宦官、近侍们,则打扮作顾客前来购买。灵帝也穿着商人的服装。眉开眼笑地穿梭于其间,这里看看,那里望望,好像自己就是一个大老板,觉得非常心满意足。感到疲倦了,就拉上几个嫔妃,进人“酒楼饭馆”,在美女的陪伴下,连吃带喝,尽情取乐。但见那些扮作买卖双方的人们,为了讨价还价。唧唧喳喳地争吵不休。彼此还互相盗窃货物,有些人还因此拳脚相加,打了起来,真是宫廷中的一场闹剧!
灵帝又非常喜欢玩狗,在西园养了许多各式各样的狗,还给他最喜爱的狗戴上“进贤冠”④,封以官爵,佩带印绶,大家戏耍以为笑乐。灵帝又好玩驴,西园里也养了很多驴。他常常坐着四个白驴拉的车子,亲自赶车,在宫中驰骋周游。雒阳城里的人,听说皇帝坐驴车,便争相仿效,坐驴车者有之,骑驴代马者有之,一时之间,雒阳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驴,使驴的价格暴涨到和马一样了。一些正派的士君子听说皇帝如此荒唐,无不为皇帝的玩物丧志而痛心疾首,认为这是在宫中出现的一种 “妖异”,是亡国之兆。后来西晋的史学家司马彪评论说:灵帝卖官鬻爵,还宠用小人为官,真是 “狗而冠也。”又说:
“在天上飞行的莫如龙,在地上行走的莫如马。驴本是一种迟钝的牲畜,如今却把它看得贵重起来,好像是上天告诉人们:国家将要大乱,贤愚倒置,执政者都像驴一样。”
灵帝又下诏:各地要贡献珍宝,存入私库。各郡国接到诏书后,就乘机向下属官员和人民群众大肆搜刮掠夺,除了贡献给皇帝外,还可以将其大部分据为己有。于是在皇帝的带动之下,贪污搜刮之风日甚一日。各郡国向皇帝贡献珠宝时,要先向由宦官主管的内署献纳一笔财物,称为“导行费”,纳费之后,宦官们才给他们通报皇帝,收纳贡物,宦官们也由此大饱私囊。
中常侍吕强是宦官中少有的正直清廉的人物,他对皇帝和宦官以及各级官僚的贪婪之风忧心如焚,便向皇帝上疏说:
“天下之财,莫不禀阴阳而生,都属于国家与陛下,岂有公私之别?而今陛下别立私藏,与国家异财,实在是违背了祖制。而宝货输入内府,又要先纳‘导行’之费,使中官得以饱其私囊。取于民者多,献于君者少,层层盘剥,处处扣留,怎能不把民脂民膏搜刮殆尽?贪吏服轻食肥,百姓啼饥号寒,他们求生无路,就要被逼造反。况且,此风不止,便是助长贪污,奖掖阿媚之臣,使忠良侧目,志士寒心,朝政何时能有澄清之日?臣为此痛心疾首,惶恐不安,因而冒死陈词,请陛下明察。”
灵帝看过奏章之后,•毫无悔悟之意,就把他放在一边了。但吕强的上疏,却激怒了当权的宦官们。必欲伺机除掉这个中官当中的“内奸”而后快。
光和五年 (公元182)正月,灵帝听说各地的谣谚很多,内容多是对社会和朝廷不满的怨言,他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心里甚为不安。但他却不来寻找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却认为:哪个地方谣谚多,就说明哪个地方的刺史和二千石 (太守)贪暴害民。于是便向三府⑤下诏:根据谣谚来查办刺史和二千石。司徒陈耽是一个老实正派的官员,认为光凭谣谚来查办地方官吏并不合适,所以司徒府接到诏书后采取了慎重的态度,按兵未动;而太尉许彧(玉,yu)、司空张济二人,却乘机收受了大批的贿赂。凡是给他们行过贿的地方官或者是宦官的子弟、亲属、党羽,虽然贪赃枉法,民愤极大,也不加过问,却纠举了边远州郡清廉奉公、甚孚民望的刺史和二千石二十六人,把他们免官征召到京师加以审查,有的还马上被收扑入狱。不料这些人刚刚被免官征召进京,后面马上就跟上来各州郡的代表数十人,跪在宫门之前,头顶文状,进行请命,要求赦免这些清官。这时曹操在朝廷里做议郎,每天优游无事。看到各州郡代表伏阙请命的情况,颇受震动,自以为身居议郎之职,有责任对皇帝拾遗补阙,迸献忠言,便和司徒陈耽联名上疏,内称:
“陛下诏命三府以谣谚纠举地方官吏以来,司空、太尉二府承受中官意旨,且又收受贿赂,营私舞弊,回避贵戚,专门诬陷廉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真所谓放鸱 (吃,chi)枭⑥而囚鸾凤。现在有各州郡的吏民伏阙上书,朝野上下为之震动。陛下如不加明察,必将激起民变。”
灵帝这几天也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对头。阅读了陈耽和曹操的奏章之后,感到他们说得不无道理,特别是“必将激起民变”的话,使他觉得很害怕,左思右想,终于颁下诏书,对司空、太尉二府进行谴责,把被审查的刺史、二千石等都留在朝廷,拜为议郎。这个事件从此算是平息,请愿的吏民也都回去了。这次曹操会同陈耽上书,他们的意见总算被采纳,解救了26名无辜被诬陷的官员,他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但此后曹操看到朝政日益昏暗,宦官集团的权势日益膨胀,阿谀奉承的小人纷纷得势,正直的官员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知道汉朝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从此就不再向皇帝献言了。
这时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发展到非常尖锐的程度,一场农民大起义的风暴即将来临了。东汉中期以后,豪强大地主的势力日益膨胀,他们通过巧取豪夺的手段,兼并了大量的土地,,拥有大量的佃客、部曲 (武装的佃客)和奴婢,正像东汉的政论家仲长统所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 (指房屋甚多),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⑦万计。”豪强地主的封建庄园,往往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以农业生产为主,还经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的还经营商业和放高利贷。这些豪强大地主,也往往拥有很大的政治势力,有的世世做高官,门生故吏布满天下;有的本身就是外戚;有的是宦官的家属或亲戚;有的是与外戚、宦官相勾结的势力;他们横行一方,为所欲为。各地的豪强地主还修筑坞堡 (军事性的堡垒),组织私人武装,强迫农民当他们的部曲、家兵,所以每个坞堡又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封建王国。广大的农民,则纷纷失去土地,只有沦为豪强大地主的佃客、部曲或奴婢,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到了灵帝统治时期,由于宦官专权的局面变本加厉,皇帝贪婪昏庸,政治更加黑暗,土地兼并更为严重,百姓的生活更没有保障,再加上水、旱、蝗、瘟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使百姓流浪四方,饿殍遍地,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当百姓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便不断地爆发起义。桓、灵二帝统治时期,小规模的起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而由于组织不周,力量分解以及缺乏经验等原因,都受到官军的镇压而失败了。而这时正有人周密地筹画着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一场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了。正是:熔岩翻腾行地下,一朝喷发九州崩。欲知筹画起义的是什么人,请接看下回。

①尉廨:县尉的官衙
②暴室:宫中织作染练的地方,后妃有罪常被打入此地,进行幽囚或服苦役。
③石:容量单位,一石是10斗,古代读shí,不读dàn,汉代一石约合今40市斤左右。
④进贤冠:文官戴的一种冠。
⑤三府:司徒、司空、太尉三公的官府。
⑥鸱枭:猫头鹰一类的猛禽。
⑦徒附:指佃客,部曲等农奴式的依附农民。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05 14:48:26 +0800 CST  
第三回 设神道张角兴兵
受火攻波才殉难

话说筹画起义的领导人是张角,冀州钜鹿郡人。利用太平道的宗教形式,来宣传和组织起义。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是原始巫教、神仙方术和老庄思想的结合。因为假托黄帝和老子为教主,所以最初又称为黄老道。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派别,为张角所创立,供奉中黄太乙神,主要经典是《太平清领书》。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到处为人治病。治病的方法是:让病人向鬼神跪拜,说出自己的过失,请鬼神宽恕。然后张角口念咒语,用朱砂在黄纸上画符(画上各种神秘的符号),把符纸烧成灰,和水令病人饮下;除此之外,也使用一些药物。他治好了不少病人,人们把他看成是神医。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名声大振。他借着看病的机会,到处宣传太平道的教义,招收弟子。告诉人们说:
“汉朝是‘苍天’,如今气数已尽,即将由‘黄天’来取得天下,太平道便是代表‘黄天’的。到那时候,财富均平,没有贫富之分的太平世界便要到来,人们都会脱离苦难,过着幸福的日子。”
当时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在走投无路之际,他的说法使人们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自然是很容易接受的。他传教十多年,信徒分布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八州,相当于今山东、河北、湖北、河南、安徽以及江苏、浙江等地区,达到数十万人。在一个时期里,下层民众——主要是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等掀起了参加太平道的热潮,甚至有的人家变卖了家产,抛弃了家庭,从远方来投奔太平道。不少地方的乡村大道上,人流滚滚,络绎不绝,大多数是去投奔太平道或找太平道徒给治病的。有的人没有到达目的地,便死在道路上了。
当时有不少达官贵人和豪强地主信奉黄老道,但那是在上层社会流行的神仙方术学说,和张角的太平道有所不同;而他们还不知道张角究竟要干什么,还认为张角的太平道和他们所信奉的黄老道是一回事。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郡县和朝廷还认为张角“以善道教民,为民所归”,并不加以提防。
张角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认为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要发动了。他把八州的徒众按军事组织编为36方,大方一万人,小方六七干人,各方都设立了军事统帅,决定在来年3月5日,各地同时起义,这个日期恰逢甲子年、甲子日。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以激励起义群众推翻东汉政权 (苍天),建立太平道政权 (黄天)的信心。又派出很多人分赴京师雒阳和各州郡,在皇宫和官府的门前偷偷地用白土写上“甲子”两个大字。大方马元义还频繁地往来于京师雒阳,接收了中常侍封谞(胥,xū)、徐奉两个人为信徒,这两个人又暗中在宫里串连了一部分宦官,准备届时做内应。马元义又把荆、扬两州的徒众数万人调到邺县作为发动起义的据点之一。一切都准备就绪,只等来年3年5日一到,各地就同时燃起起义的烈火。
到了第二年,即光和七年 (公元184)正月,大方马元义和张角的弟子唐周潜入雒阳活动。唐周在雒阳看到了宫禁之森严,官兵之众多,产生了害怕的心理,忽然想到:造反是要杀头灭门的,不如事先告发,还可以保住身家性命。于是便到河南尹何进那里去告密,泄露了起义的计划和马元义在雒阳落脚的地点。何进接受了告密,赶紧上奏给灵帝。灵帝到这时才恍然大悟,知道形势非常严重,赶紧命人逮捕了马元义,把他车裂了。灵帝又命尚书台行文三府、司隶校尉等机构,在宫内外清查太平道的信徒,很快便有百姓、武士和宦官等一千多人被捕,不久便都被杀死了。这些人当中,有的确是太平道的信徒或者和太平道有联系,有的则与太平道毫无瓜葛,硬被说成是太平道徒,稀里糊涂地被处死了。河南尹何进因为处理此案有功,被封为慎侯。灵帝又向冀州刺史下诏:马上到钜鹿去捉拿张角及其各个头领。
雒阳发生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钜鹿,张角知道计划已经败露,形势万分危急。只好提前起义。他马上派出许多人骑快马连夜飞驰到各地,通知各地提前发动起义,8州36方便在2月同时并举了。张角称“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起义军自称是“黄天”的军队,头戴黄巾,以为标志,服装和旗帜也多用黄色,所以称为黄巾军。他们到处焚烧官府,攻杀官吏,由于各州郡事先没有什么准备,纷纷被黄巾军攻破,各州郡的官吏,死的死,逃的逃。旬月之间,各地民众纷纷响应黄巾军,人数愈聚愈多,在八州的地面,几乎都成了黄色的海洋。因为他们人数众多,到处都是,密密匝匝地像蚂蚁一样,统治者也称他们为“蚁贼”。
黄巾军的主力,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一支在河北,由三张领导,战斗在钜鹿、广宗、下曲阳等地;两支在河南,一支由波才、彭脱等领导,战斗在颍川、汝南、陈国等三个郡国;一支由张曼成领导,战斗在南阳郡一带。此外还有卜己领导的一支,战斗在东郡。这些起义队伍,对京师雒阳形成了北、东、南三面包抄的形势。
灵帝听说张角起了兵,不禁大惊失色。他首先加强了京师的防务,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命他统率南郡的左右羽林军和北军的五营士兵各一部分,屯守都亭;又在雒阳附近设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八关都尉,捍卫京师的门户;以议郎曹操为骑都尉,统率羽林骑兵。灵帝又马上召集群臣会议,研讨紧急对策。在金殿之上,大臣们面面相觑,唉声叹气,谁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来。沉寂了一段时间,有一人出班启奏,大家定睛一看,乃是北地太守皇甫嵩。此人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好诗书,习弓马,才兼文武,颇有名气。只见他出班后,手捧笏板,躬身向灵帝启奏说:
“臣以为:现在贼寇猖獗,天下骚动,正是国家用人之时,应该马上解除党禁。大赦‘党人’,使他们能为朝廷效忠,讨伐黄巾。又:现在国库空虚,军费没有着落,如何讨贼?陛下应拨出中藏之私钱,西园之厩马,以供军用。这二者如能做到,则黄巾可破,社稷可安了。”
灵帝听了皇甫嵩的意见,心中犹豫不决,当时没有表态。大赦“党人”是否可行,他拿不定主意;至于拿出自己的私藏做军费,好像剜去自己的心头之肉,他真是舍不得。但大难临头,此外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退朝后,和中常侍赵忠、张让、夏恽等人商议。他们这些人是最怕宽赦和起用“党人”的,惟恐他们一旦被重新起用,会对自己的一伙进行报复,所以极力反对皇甫嵩的意见,以为这如同饮鸩止渴,断不可行。灵帝又问计于中常侍吕强,吕强说:
“党锢之事,积时甚久,国人一直愤怨难平。如今黄巾四起,社稷危殆,如不宽赦这些人,惟恐他们对朝廷失望,与张角合流,共同反对朝廷,则天下变乱之势必将更加滋蔓扩大而不可收拾,那时便悔之不及了。请陛下先诛除左右贪浊之人,大赦‘党人',‘党人'的妻子家属流放到边地的,都让他们回归本郡。对各地的刺史和二千石进行一次严格的审查,好的继续留任,贪暴者撤职查办。如此则积怨可消,黄巾不难平定了。另外,如今国库空虚,军费无着,皇甫义真劝陛下出中藏之钱以助军,也是一项好的办法,陛下应以社稷为重,不应吝借。”
吕强的话虽然颇有一些“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味道,灵帝乍听之下并不太舒服,但反复地思考之后,觉得他的话与皇甫嵩所见略同,还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他最怕“党人”和黄巾结合,所以便下了最后的决心,在三月下诏:大赦天下“党人”,凡“党人”一律释放和解除禁锢,妻子家属流放到边郡的,都由公车送回本郡。
灵帝虽然采纳了宽赦“党人”的建议,但吕强所提出的“诛除左右贪浊之人”,则根本不能实行,因为这指的是那些受宠的宦官们,他长期对这些人偏听偏信,自己已经不能自拔了。这时曹节、王甫等人已死,最受宠信、掌握大权的中常侍主要有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亏,kuī)等10人,人称“十常侍”,他们都被封了侯,贵宠不可胜言。灵帝和张让、赵忠的关系最为亲呢,他常常对人说:“张常侍是我公(父亲),赵常侍是我母。”由于灵帝对十常侍非常宠信,他们便越发骄纵贪婪,无所顾忌,争相建筑豪华的第宅,简直可以和宫殿相媲美。有一次,灵帝想要登上永安宫的候台了望,十常侍恐怕皇帝看到他们的住宅,便指使善于观风望气的宦官尚但进谏说:
“天子不应该登高,登高则百姓虚散,于朝廷不利。”
灵帝很迷信,便信以为真,打消了登上候台的念头,而且从此竟不敢登临其他台榭了。十常侍乘机奉承灵帝说:
“陛下真是一位爱护百姓的明君啊!”
十常侍们对吕强恨之人骨,便要设法除掉这个“内奸”。于是由赵忠、夏恽等出头,对灵帝诬陷吕强说:
“吕强日夜研读 《霍光传》,并且和‘党人'往来频繁,他们要依照霍光的故事,废掉陛下另立新君。”
原来霍光是汉武帝时出击匈奴建立了殊功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他和桑弘羊等大臣共同接受武帝的遗诏,辅佐年幼的昭帝即位。昭帝死后,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因为昌邑王即位后劣迹甚多,他不久又废掉昌邑王,迎立宣帝即位。灵帝听说吕强要学习霍光另立新君,立刻勃然大怒,命中黄门带兵去收捕吕强。吕强事先知道了消息,悲愤地说:
“大丈夫尽忠国家,岂能面对狱吏受辱!惟恐我死之后,天下更要大乱了。”
然后便在中黄门带兵到来之前,饮鸩而死。他的宗亲子弟完全被杀掉了。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07 14:29:40 +0800 CST  

且说灵帝在解除党锢以后,又拨出一部分中藏之钱和西园厩马,作为军用,调动天下精兵,来镇压黄巾军。任命尚书卢植为北中郎将,统率北军五营校尉的一部分将士,到冀州去讨伐张角,并征调天下诸郡之兵,共赴冀州合师进剿;任命北地太守皇甫嵩为左中郎将,谏议大夫朱儁(俊)①为右中郎将,带领北军五营校尉的一部分将士和三河的骑士,还有招募的兵勇,共4万余人,由皇甫嵩和朱儁各统一部,去镇压颍川、汝南和陈国的黄巾军。
朱儁,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人。几年前出任交州刺史,镇压了梁龙起义,因功封都亭侯,征调入朝为谏议大夫。因为他镇压起义有经验,所以这次又命他统兵去镇压黄巾军。朱儁受命后,表请朝廷,任命了几员部将,其中一人是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县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做郡县小吏的家庭。自幼机智勇敢,少年时就充当县吏。17岁那年,和父亲孙锺共同乘船到钱唐,中途遇见海盗胡玉等人正在岸上瓜分他们所掠取的财物,行人和船只到此都不敢前进了。孙坚对父亲说:
“我可以把这些海盗击退。”
孙锺急忙阻拦他说:
“算了吧,这不是一个小孩子能办到的事。太冒险了。”
孙坚二话没说,马上提刀上岸,用手比比划划,东指西指,好像指挥士兵包围这些海盗的样子。因为岸边树木丛生,海盗们看不见哪里埋伏着士兵,就吓得丢下财物、狼狈地夺路逃窜了。其中一个海盗跑得慢些,孙坚跑上前去一刀就把他砍倒,然后割下了首级。父亲看到这种情形,非常吃惊。从此以后,孙坚的机智和勇敢,就在远近闻名了。熹平元年 (公元172),会稽郡发生了以许生、许昭 (又作许韶)为首的农民起义,许生自称“阳明皇帝”。朝廷命扬州刺史臧旻(民,mín和丹阳太守陈寅共同带兵镇压起义,孙坚以郡司马的名义召募兵勇1000多人,协助臧旻和陈寅作战。到了熹平三年 (公元174),起义被镇压下去,臧旻把孙坚的军功上奏朝廷,朝廷任命孙坚为盐渎县丞,后来又转任盱眙 (虚夷,xūyí)县丞和下邳(批,pī)县丞。孙坚历任三县县吏,结交了不少习武好斗的青少年,这次朱儁表荐孙坚为佐军司马,他在下邳所结交的青少年,都愿意随他去出征,他又把盐渎和盱眙的那些青少年也召集起来,又招募淮、泗精兵,共有1000余人,随同他前去作战,受朱儁的节制。
且说皇甫嵩和朱儁率军迸入颍川郡后,朱儁和孙坚首先和波才所领导的黄巾军交战。只见黄巾军的队伍里,黄旗招展,战士们个个头裹黄巾,也有不少人穿着黄色的服装,真像是一片黄色的海洋。他们手持矛、戟、刀、农具等,喊声震天,铺天盖地地涌上前来。因为官军的人数比黄巾军少,而且士气低落,刚一交战便败下阵来,伤亡惨重。虽说孙坚所率领的1000多人战斗力很强,但因为人数不多,也没能挽救整个战局。皇甫嵩听说朱儁败退,只好进保长社。但波才随后便带兵赶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长社。当时正是农历四月,长社城外杂草丛生,因天旱少雨,新草长得不高,遍地都是枯黄的旧草 杂于新草之间,枯枝败草非常干燥。波才是农民出身,没有军事经验,在城外依草木而结营。夜里,长社城内的官军,见城外黄巾军人数众多,营盘整齐,灯火点点,有如天上的繁星,还不时传出高亢而悲壮的民歌俚调。官军见此情景,心中都很恐慌,士气非常沮丧。皇甫嵩派出几名探子,偷偷出城察看形势,回来把黄巾军依草结营的情况作了报告,皇甫嵩马上召集军中的将领们开会。他在灯光之下,见各个将领一个个都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的样子,便先鼓励了一番,然后对他们说:
“兵有奇变,不在人数之多寡。如今贼军依草木结营、容易为风火所破。如果我们乘黑夜因风放火,他们必然要惊惧慌乱,然后出兵攻之,四面合剿,则田单②之功可成也。
恰巧半夜起了大风,于是皇甫嵩便命令士卒们每人拿一束苇把,蘸上油脂,一部分士卒登城,一部分精锐的士卒溜出城外,摸到黄巾军的营地附近,便点着火把,放火烧营,城上的士卒举着火把呐喊助威。等到黄巾军的各营都起了火,皇甫嵩便下令鸣金击鼓进军,城内的士卒鼓噪而出。这时朱儁也率军转移到这里,再加上骑都尉曹操也率领羽林骑兵赶到,合力冲杀。黄巾军虽然作战英勇,但因为突然遭到火攻,阵势已乱,指挥失灵,终于被官军打败,牺牲了数万人,余下的已经溃不成军了。灵帝听皇甫嵩在长社取胜的消息,马上颁下诏书,封皇甫嵩为都乡侯。
六月,波才率领余兵退守阳翟,被皇甫嵩和朱儁击败,波才被杀牺牲。彭脱所率领的一支黄巾军,也在西华被皇甫嵩和朱儁击败;彭脱也战死了。这样,活动于颍川、陈国、汝南等三郡国的黄巾军便完全失败了。皇甫嵩向灵帝上表报捷,把军功归于朱儁,朱儁被封为西乡侯,调任镇贼中郎将。灵帝又诏命皇甫嵩进攻东郡的黄巾军,朱儁进攻南阳的黄巾军。
且说左中郎将卢植,率军进攻冀州张角领导的黄巾军主力,屠杀黄巾军一万多人,张角、张梁退保广宗,固垒坚守。卢植在广宗城下修筑营垒,挖掘沟堑,并用云梯四面攻城,从五月攻到六月,久攻不下。正值灵帝派小黄门左丰来视察战事,这左丰到了卢植军中,气焰非常嚣张,根本就没把主帅卢植放在眼里,阴阳怪气地到处找碴儿。副将宗员对卢植说:
“左丰摆出这种架势来,不过是要我们送给他贿赂。”
卢植是一位儒学大师,性情刚直,非常讨厌官场上的陋习,不禁气愤地说:
“我们浴血疆场,给皇帝效力,他不代表朝廷搞赏我们,也就算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贿赂他?真是岂有此理!”
任凭左丰在军中百般挑剔,极尽威胁恐吓之能事,卢植自始至终没有买他的账,左丰空手而归,非常恼火,便向灵帝进谗言说:
“广宗之贼本来是很容易破的,但卢植怯懦畏敌,不肯出力作战,不过是固垒息军,以待张角自破而已。”
灵帝闻言大怒,派出槛车把卢植押解回朝,交付廷尉治罪,判处流放,到边地服役。但不久由于皇甫嵩的保荐被赦回,仍然任尚书之职。
卢植被罢黜之后,灵帝又任命河东太守董卓为中郎将,到冀州去接替卢植的职务。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父亲董君雅,曾任颍川郡纶氏县尉。董卓性情粗暴凶猛,从少年时代起,便有游侠之风。曾出游于羌族部落中,结交了不少部落首领。青年时代,被郡守聘任为掾属,凉州刺史成就听说他很骁勇,又聘任他出任州里的兵马掾,命他带领骑兵去讨伐羌胡。他身体魁梧,膂力过人,善于骑射,带着两个箭囊,可以在马上左右驰射,屡次大破羌胡,有时一次斩获上千人,羌胡对他很畏惧。后来并州刺史段颎 (窘,jiǒng)闻其名,推荐给司徒袁隗为掾史。桓帝末年,被选入宫中为羽林郎 (皇帝的侍从)。不久因镇压汉阳羌人起义有功,拜官郎中,递升至并州刺吏、转河东太守。因为他素以骁勇而闻名,所以这次灵帝让他接替卢植去攻打张角。他到广宗后,接连不断地发起攻城,却没能把城攻下来,灵帝闻讯大怒,又派槛车把他押解回雒阳治罪。正是:前番槛车囚儒将,此次桎梏锁枭雄。欲知董卓回朝下场如 何,请接看下回。

①儁:俊字的古写,多用作人名。
②田单是战国时齐国的将领,曾用火牛阵大败燕军。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09 13:41:11 +0800 CST  
greystone2018:何出此言!看我的序言《答客问》了吗?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10 12:27:00 +0800 CST  
如果以参考《演义》为主,还叫什么《本义》?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10 14:01:15 +0800 CST  
第四回 黄巾浴血战两河
凉州聚义震三秦

话说董卓被槛车押回雒阳后,也被流放到边地服役,和卢植落了个相同的下场。
再说南阳战场,南阳郡是东汉皇帝的家乡,被称为“帝乡”,皇族和外戚甚多,他们倚仗特权,兼并了大量的土地,这里的土地最集中,农民的生活最痛苦,因而社会矛盾也最尖锐。张角在河北起兵时,张曼成率领数万名太平道的徒众,也在这里同时起兵。张曼成自称“神上使”,起兵之后杀了太守褚贡,屯兵于宛(冤,yuān)县附近。张曼成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在宛县一带屯兵100多天,没有主动地图谋发展,因而失去了许多战机,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6月,南阳太守秦颉带兵来攻,张曼成事先没有作好任何准备,又不太懂军事,仓促应敌,指挥不当,终于被官军打败,张曼成也在作战中牺牲了。张曼成之死,不仅激怒了黄巾军士兵,也激怒了广大的民众,他们踊跃地参加了起义军,立志要为张曼成报仇。南阳黄巾军很快地发展到十多万人,共推赵弘为帅,一举攻下了宛县,屯兵驻守。
镇贼中郎将朱儁在结束了颍川、陈国、汝南三郡国的战事后,奉诏移师南阳,和荆州刺史徐璆 (求,qiǔ),南阳太守秦颉合兵,包围了宛县的黄巾军。由于黄巾军人数众多,防守严密,战士斗志昂扬,官军从六月围到八月,屡攻不下。在这种情况下,朝廷里的十常侍又乘机陷害朱儁了,他们向灵帝启奏说:
“朱儁在宛县旷时数月,劳师无功,分明是拖延时日,不敢和贼寇决战,应该用槛车押回朝廷治罪。”
灵帝听了他们的话犹豫起来,一时拿不定主意,司空张温知道了十常侍的阴谋,赶紧向灵帝上疏说:
“昔日秦用白起,燕用乐毅,都是旷年历载才克敌制胜的。朱儁讨伐颍川的黄巾,已经取得全胜,现在麾师南指,方略已定。临战易将是兵家之所忌,岂能在这紧要关头撤换主将呢!应该宽其期限,假以时日,以促使他成功。”
灵帝览章后,方有所悟,就打消了把朱儁押回治罪的念头。
且说赵弘,他看到官军对宛县屡攻不下,就滋生了骄傲轻敌的心理和速战速决的急躁情绪。一天,赵弘率领几万人马,主动地出城求战,便在城下和官军展开了一场恶战。由于赵弘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士兵们虽然作战非常英勇,却只是盲目拼杀,毫无章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互相之间的呼应和配合很差,赵弘在指挥上也不懂得合、散、进、退、迂回、包抄等军事艺术,结果被官军杀得大败,伤亡惨重,赵弘也战死在宛县城下。守城的副帅韩忠,在城上看到主帅牺牲,军心动摇,便赶紧鸣金收兵,然后紧闭城门固守。由于军中无主,大家又推韩忠为统帅。韩忠打定了主意,决不再出城作战,无论朱儁怎样攻城叫阵,他也不再应战了。
朱儁开始时是用云梯攻城,士卒伤亡惨重,于是便改换了一个新办法,命令士兵围城修筑几座土山,临近城墙,用兵严密把守。然后便和秦颉等人商定,让他们带一部分士兵佯攻城的西南角,自己则率精兵5000人埋伏在东北角。韩忠正在帐中和首领们议事,忽听部下报告说:
“敌人从西南角发起攻城!”
他赶紧下令,把大部分义军都集申在西南角,东北角的防守力量却空虚了。不料在西南角的登城与反登城之战正打得难解难分时,朱儁却率领精兵通过土山,并以云梯配合,从东北角冲上了城头。等到韩忠接到报告,赶紧向东北角增兵时,朱儁已经指挥士兵登城成功,同时城门已被打开,官军像潮水一般涌进了城。韩忠只好收拾余部,退保小城。
原来韩忠这人,既不懂军事,性格也有些懦弱,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心中非常惶恐,便决定投降,连夜写下降书,第二天一早,派人送到朱儁营中。但朱儁志在把农民军斩尽杀绝,不接受他的投降,便斩了来使,然后急速攻城。小城内的黄巾军眼见得没有退路,只有拼死一守,因为城守甚严,官军屡攻不下,损失惨重,士气大为下降,朱儁只好暂缓进攻了。
一天,朱儁和司马张超登上土山,观察小城的情况,然后对张超说:
“我明白了。贼军外围的城守虽然非常严密,而内部营房里却呈现出人心惶惶,一片混乱的样子。他们所以拼死守城,是因为乞降没有被接受,突围又不能,只有死战,别无选择。万人一心,还难以抵挡,何况是10万人呢!不如如此这般……。”
于是在这天夜里,朱儁突然传令:把包围小城的工事一律拆除,士兵们都撤人主城内隐蔽起来,只留一部分士兵在主城外。天亮之后,韩忠和其他首领巡视小城,见小城外静悄悄的,原来官兵已经解除了包围,只见一部分官兵还在缓缓地撤走。韩忠和其他首领们商议,都认为死守小城,终非善策,不如乘机弃城出战,还可以争取主动。于是韩忠下令:全体将士出城作战,去追击退走的敌人。不料黄巾军刚刚出了小城,忽听金鼓齐鸣,朱儁等人率领人马从主城中杀了出来,佯装退走的敌人也回过头来交战,宛县城下的一场恶战又开始了。黄巾军因为突然受到攻击,缺乏心理上的准备,加上韩忠等将领又缺乏指挥作战的经验,一举被官军打败,牺牲了一万多人。韩忠看到形势不利,又动摇起来,向朱儁去投降。朱儁表面上接受了投降,准备在他们放下武器之后,再统统消灭掉。不料这时南阳太守秦颉沉不住气了,为了给前太守褚贡报仇,竟迫不及待地杀了韩忠。逼使黄巾军降而复叛,在孙夏的统率下,又退回宛县的小城,闭门死守。但这时黄巾军锐气大减,士气低落,朱儁下令急攻,司马孙坚率领自己手下的精锐战士首先登上了城头,其他各部的士兵也随后攀登上来,小城终于被官军攻破。孙夏率义军退走,朱儁率官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双方又在西鄂县的精山一带展开了一场恶战,黄巾军又牺牲了一万多人。这支义军队伍在这里被打散,分成了若干小股,转移到各州郡去了。至此,河南颍川和南阳等地的黄巾军主力便都失败了。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11 09:21:05 +0800 CST  
下边的内容发不上来了,系统说有违反政策和法令的内容。不知讲黄巾起义有什么不可?等一等,只好刪去一段,明天再发。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13 17:06:04 +0800 CST  
中平二年 (公元185)3月,这支凉州起义军进攻三辅,灵帝命皇甫嵩带兵坐镇长安,讨伐凉州起义军。皇甫嵩因平黄巾有功,已被朝廷提升为左车骑将军,领(兼任)冀州牧,封槐里候,食邑8000户,声名甚为显赫。灵帝又把流放到外地的董卓召了回来,拜中郎将,随皇甫嵩领兵西行。但皇甫嵩在三辅一带打了几个月的仗,并没有取胜,中常侍赵忠,张让等人平时与皇甫嵩不和,就在灵帝面前诬陷他“心存异志”,灵帝便下诏把皇甫嵩调回,收缴了他的左车骑将军的印绶,又削减了他的食邑。八月,灵帝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为副,由二人接替皇甫嵩的职务,统帅西行各军。又颁下一道诏书,把中郎将董卓提升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共同受张温的节制。董卓和周慎先行带兵出发,过了一些日子,张温以司马孙坚为参军事,也率军西行了。
张温和孙坚到了长安,张温命人把正在前方作战的董卓和周慎召回长安,筹画下一步的作战部署。而自从皇甫嵩被召回朝以后,董卓满以为自己会被朝廷任命为讨伐凉州起义军的统帅,不料朝廷又派了一个张温前来,心申甚为不满,就没有马上到长安去,而是拖延了好多日子才到长安去见张温。张温谴责了董卓,说他不应该来得这么晚,贻误了军机。而董卓不仅毫无自责之意,反而出言不逊,顶撞张温,还说征伐边章、韩遂,用不着急于进军,坐在一旁的孙坚,见董卓如此骄悍蛮横,早已气得脸色发青,而张温却表现得非常平和镇定。在董卓出去更衣 (上厕所)时,孙坚对张温说:
“董卓应召稽留,不知认罪,反而口出狂言,应该马上推出斩了,以绝后患。”
张温无可奈何地说:
“董卓在河朔间素有威名,今日斩了他,只恐西行没有依靠。”
孙坚不以为然地说:
“明公亲帅王师,威震天下,何必非要倚靠一个董卓不可?如今董卓有三项大罪,不可不斩。傲对主帅,轻上无礼,一罪也;边章、韩遂跋扈经年,应及时进讨,而董卓却说不必急于进军,沮军疑众,二罪也;受命讨贼无功,应召稽留,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领兵,没有不果断地斩杀违犯军令之人以立军威的,如今明公袒护董卓,不立即将他斩首,赏罚不明,威刑不立,日后何以号令三军?”
张温不忍心杀董卓,便对孙坚说:
“文台,你出去吧,不要让董卓产生疑心。”
孙坚站了起来,愤愤地说:
“今日不杀董卓,以后定是国家之大患啊!”
然后长叹而去。过了一会儿,董卓回来了,张温向他询问了前方的军情,又对他以好言抚慰了一番。
这时边章、韩遂和北宫伯玉等人领导的凉州起义军,已经攻到右扶风郡美阳县附近,逼近东汉的园陵。张温率领京师和各郡的步骑10万多人,驻屯美阳,保卫园陵。边章、韩遂率军来攻,官军连连败北,大有难以招架之势。到了十一月初的一个晚上,天上出现了又红又亮的流星,划空而下,光束长有十余丈,把双方的军营都照得通亮,驴马受了惊,都鸣叫起来。边章和韩遂两个人都很迷信,认为这奇特的天象,必然要预示着什么大事,便把营中一个善于占卜观星的人召入帐中,向他请教。这人说:
“流星又称贼星,官方称我们为‘贼’,所以流星的陨落要应在你们几位头领身上,我军必须马上撤回凉州,不然便有丧失主帅的危险。”
二人闻言非常害怕,和其他几位头领研究了一番,便决定退兵。在退兵时,受到官军的堵截追赶,双方免不了要有几场恶战,最后还是甩开了官军,退回金城郡去了。这时张温所统率的西征军队共有六支,有五支打了败仗,损失都很惨重,只有董卓的军队全师退还,屯于右扶风。董卓因此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封斄 (台,tai)乡侯,食租税千户。而董卓也就因此自恃有功,更加傲慢起来了。
中平三年 (公元186)二月,朝廷为了给坐镇长安的车骑将张温打气,派使者持节到长安,就地拜张温为太尉。节,是一根竹竿上挂着用牦牛尾做成的三层穗,作为传达皇帝命令和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三公在外任职,是从张温开始的。但由于张温在外长期劳师无功,十二月又被调回京师。
中平四年 (公元187)三月,凉州起义军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内讧,韩遂把边章、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三个人都杀了,然后和王国领兵10多万人进围陇西郡,陇西太守李相如率部起义响应,和韩遂、王国联合,声势大振。灵帝闻报大惊,下诏命凉州刺吏耿鄙统帅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6郡之兵,讨伐韩遂和李相如。这州郡的官兵哪里是起义军的对手?结果是凉州刺吏耿鄙等在作战中失败,被起义军杀死了。在耿鄙战败之前、他手下的军司马马腾带支人马转移到其他地方去驻守,听说耿鄙兵败身亡,便率军来到汉阳郡,向起义军投降,以后成为凉州起义军的重要头领。正是:凉州义军方奏凯,又有英豪入伙来。欲知马腾是什么人,请接看下回。

①先零羌:羌人的一种。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13 17:28:04 +0800 CST  
张角之死和黄巾军失败刪去了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13 17:29:30 +0800 CST  
第五回 鞭督邮刘备弃官
治济南曹操明志

且说这马腾,字寿成,祖籍右扶风郡茂陵县,是东汉初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父亲马平,字子硕,在桓帝时曾做过天水郡兰干县尉,后来失了官,便留在陇西,和羌人杂居,娶了羌女为妻,生了马腾。马腾身材高大,身长8尺有余(合今180多厘米), 高鼻梁,面目雄悍,具有一定的羌人体貌的特征,而性情贤明忠厚,很受人们的敬爱。年少时家贫,常在山中砍伐木材,背到城市中去卖。北宫伯玉,王国等起义后,马腾被州郡招募当了兵。州郡见他勇力出众,任为州从事,后又因战功提升为军司马。马腾投降义军后,和韩遂合兵在一起,二人都认为王国这人很有谋略,便共同推举他做了主帅。王国又率义军向三辅地区推进,灵帝闻讯非常惊慌,他又迁怒于张温,认为都是由于他长期在外征讨无功所致,便免去了张温的太尉之职,同时诏命各州郡全力进行讨伐。
正在三辅的局势再次吃紧的时候,渔阳人张纯和张举又在幽州起了兵。原来在张温坐镇长安时,张温派人到幽州征募了乌桓骑兵3000人,准备用他们与凉州起义军作战。前中山相张纯很有权势欲,想统领这支骑兵。而张温却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把这支骑兵委任涿县令公孙瓒统领,以张纯和前泰山太守张举为副,张纯对此甚为不满,就成为起兵的一个导火线。
公孙攒,字伯珪,辽西郡令支县人。出身于二千石 (太守)世家,青年时做了县里的小吏。生得面目俊秀,语音洪亮,口才又很敏捷。但他的最大的缺点,是性情粗暴。曾拜卢植为师,学习不够勤奋,仅仅是粗通书传而已。后来被举为孝廉,出任辽东属国长史,又调任涿县县令。张温听说公孙瓒非常英勇,而且熟悉少数民族的情况,就选中他统领乌桓骑兵。中平四年 (公元187)的春、夏之交,3000乌桓骑兵已经募足,公孙瓒、张纯、张举等便带领这些骑兵上路了。路上的供应很差,答应给乌桓骑兵的赏赐也没有兑现,乌桓兵有很多人逃走了,没有逃走的也很不安心。走到蓟县时,张纯便想乘这个机会利用乌桓骑兵造反。他私下里对张举说:
“现在乌桓兵叛逃的很多,他们对朝廷不满,都想作乱。朝廷想利用乌桓的力量扑灭凉州的叛乱,看来是办不到了。听说雒阳有个民妇,生的孩子长了两个脑袋,这是汉柞衰尽,天下有两主的征兆。如果我二人共率乌桓之众起兵,进则可以夺取天下,退也可以割据幽、冀,以观天下之变。机不可失,我们必须马上决断。”
这张举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两个人一拍即合,又和乌桓大人丘力居合谋,进攻蓟县、河间、渔阳、勃海等地,杀了许多郡县官员,屯驻肥如为根据地。张纯拥戴张举为主帅,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大将军、安定王。移书各州郡,声称汉朝气数已尽,应由张举君临天下,要求汉帝退位,敕命公卿们前来迎接张举。张纯又联合乌桓峭王苏仆延等率步骑5万人,进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等地。
灵帝听说幽州又有二张联合乌桓大人造了反,更加惊慌失措,诏命公孙攒为骑都尉,会同各州郡之兵,全力进行讨伐。各州郡接到诏书后,就纷纷在各地招募士兵,补充军事力量。
且说青州派出一名从事,率领一支军队北上,会同各州讨伐二张。路过平原时,这从事的故人刘子平前来拜见。旧友重逢,自然都有倾诉不尽的万语千言。在谈到这次带兵出来讨伐二张时,从事痛感青州人才缺乏,现在军中并没有通晓兵书战策之人可以襄助军务。刘子平说:
“现有一人带兵驻守在这里,这人为人敦厚,足智多谋,可以襄助你杀贼立功,不知你愿意会见他吗?”
从事忙问:
“但不知这人是谁?”
刘子平说:
“就是涿郡人刘玄德。”
从事一闻此言,喜出望外地说:
“我也素知此人颇有一些名声,只是无缘相见,能在这里会见他,真是求之不得啊!”
于是便烦刘子平赶紧去邀刘玄德,约定明日相见。
且说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自称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之子刘贞,在汉武旁元朔二年(前127)封陆成县侯。元鼎五年(前122),因为酎(宙,zhòu)金案免去侯位,被收回封地。什么叫酎金?原来按照汉朝的制度,天子在每年八月祭祀宗庙,所用的酒称为酎酒。到时候,同姓的王侯都要前来参加祭典,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助祭的份子钱,称为酎金。武帝为了打击地方分裂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便以列侯们所出的酎金不合规格为借口,如金子的成色不好,重量不足等等,收夺了106名列侯的封地,刘贞也在其中。他的后代降为平民,散居于陆成县附近各地,刘备自称自己的家庭就是其中的一支。但据史料的记载来看,刘备的祖父以上,世系已不可考,朝廷的档案也没有什么记载,东汉皇帝并不承认他们是皇族,所以刘备的皇家血统其实是很难说的。至于《三国演义》说是人称“刘皇叔”,更是没有什么根据了。刘备的祖父刘雄,举孝廉、当过东郡范县令。父亲刘弘,做过州郡的官吏。刘备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和母亲贩履(卖草鞋)织席为业。他家院子的东南角有一老桑树,足有五丈多高(约合今3.5丈左右),枝叶繁茂,从远处看树冠就好像一个车篷。刘备年少时,和同宗的小伙伴在树下玩耍,对大家说:
“我将来一定要坐上这样的羽葆盖车。”
羽葆盖车是一种车篷外面连缀着鸟的羽毛为装饰的车子,只有天子才能坐这样的车。他的叔父刘子敬听到他这样讲,急忙阻止他说:
“你不要胡说,这是有灭门之罪的。”
15岁时,母亲让他和同宗的刘德然共拜同郡人卢植为师。因为刘备家境贫寒,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在经济上资助刘备,和对他儿子的待遇没有什么两样。德然的母亲对丈夫说:
“我们和他各自一家,怎么能长期这样呢?”
刘元起说:
“这孩子和常人不同,以后必然能成大器。我们宗族之中出现这样一个人才,是应该好好照顾的。”
这时公孙瓒也在卢植门中学习,和刘备成为同窗学友。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把他当作兄长看待,二人处得很好,但刘备对公孙瓒的粗暴性格,却不怎么喜欢。刘备不怎么发奋读书,喜欢狗马、音乐,还爱穿好衣服。身长7尺5寸 (约合今173厘米),体貌以手臂长、耳朵大为特征。史书上说他“垂手下膝”(把手下垂,可以超过膝盖),“顾自见其耳”(向后回顾,可以看见自已的耳朵),这都是夸张性的传说,并不可信;但手臂长,耳朵大当是事实,所以后来他的敌人骂他为“大耳儿”(小说中敌人骂他为“大耳贼”)。他平时说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是个内向型的人。喜欢屈己待人,为人比较宽厚。但有时上来脾气,也有粗暴的一面。好结交豪杰,有许多青年人都争着和他交往。
黄巾起义爆发后,州郡的豪强地主纷纷组织“义兵”,对抗农民军。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资累千金,二人常常周旋于涿郡一带贩马,在涿郡结交了刘备,认为他将来定可成就大事,所以就资助他很多金钱,让他组织武装,去镇压黄巾军。刘备招收了一批壮士,用两个大商人所资助的钱财,打造武器,制造盔甲,组织了一支规模不大的军队。在招募壮士的过程中,关羽和张飞也投靠了刘备。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在家乡因事惹祸,亡命到了涿郡。张飞,字益德,在晚一些的记载中,又写作翼德①,涿郡人。他比关羽小几岁,把关羽当做兄长看待。张飞早年的事迹,史书上没有记载,所谓“张飞卖肉”等等,乃是后来的民间传说。关羽和张飞都是性情刚烈的硬汉子。武功都很好,人称他俩都是“万人之敌”,他们都很敬佩刘备的为人,都诚心实意地受刘备的节制,刘备对他二人也非常器重,三个人常常同床而寝,同桌而食,在私生活中恩若兄弟。而在稠人广坐之中,关羽和张飞二人则谨守侍从之礼,终日侍立在刘备的身边,不敢有所怠慢。至于所谓“桃园三结义”,乃是后来形成的传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备所拉起的这支武装,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人数并不多,实力很有限,并没有受到社会上的重视。也没有形成独当一面的力量。在征讨黄巾军的过程中,只是对州郡的官军起了一些配合的作用。后来这支队伍辗转流徒,到了平来。
且说刘子平向青州从事介绍了刘备的情况,从事在第二天就把刘备请来相见。和刘备交谈之后,党得这人胸怀大志,果然不同于常人,就让刘备带领他手下的人马,随州兵共同去征讨二张。他们刚刚走出平原不远,便在路上和二张的军队遭遇。经过了一场恶战,由于众寡悬殊,青州官军和刘备的军队被杀得大败,损失甚为惨重。刘备受了伤。眼看就要被俘,他就躺在死人堆中装死。战斗结束后,关羽和张飞在死人堆中找到了他,用车子把他拉回营地。在以后的战斗中,刘备打了几个胜仗,因军功被任为安喜县尉。
这时因军功被朝廷任命为地方官吏的人很多,朝中文职官员对此很有意见。他们认为武人多数是不学无术的,剽悍有余而才识不足,而且地方上武人出身的官吏多了,容易拥兵自重,使朝廷难以控制。另外宦官集团也怕这些武人会对他们形成威胁。灵帝采纳了文官和宦官的建议,下诏给各州郡,对于因军功而被任为长吏者,要严加审核,对一些没有治民之术的武人,要进行淘汰。一天,中山国相派督邮②到安喜县,听说是来淘汰武人的,刘备也在其中。刘备想设法挽回一下,便带了关羽和张飞,骑马来到督邮所下榻的传舍。在门前向守门的武士递上了事先写好的“谒”,上有姓名、官衔、拜见事由等内容。那士兵接过了“谒”,进去片刻便走了出来,投谒于地,粗暴地说:
“督邮大人贵体欠安,概不会客!”
刘备只好俯身拾起了谒,和关羽、张飞怏怏离去。回到尉廨,越想越生气,觉得这地方官员太难当了,一个小小的督邮,竟如此作威作福,使自己受到这样的窝囊气!想来想去,便决心要狠狠地教训这督邮一番,然后弃官他去。于是便带着关羽、张飞和十几名经常跟随他的骑士,骑马疾驰到传舍。守门的士兵没有挡住,一行人便闯人房中。督邮正跪坐在床上,猛一抬头,见一伙人气势汹汹地立在他的面前,不知眼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刘备大声地说:
“我收到中山相的命令,来收捕你!”
话音末落,关羽、张飞等手拿绳索,不由分说,便上前把督邮捆绑起来,拖出门外,放在马背上,打马疾驰而去。他们人多势众,随从督邮来的几名吏卒怎能阻挡得住?眼巴巴地看着督邮被劫走了。刘备等人拖着督邮打马疾驰,将要出了中山国界时,便都下了马,放下了督邮,把他绑在一棵树上,刘备手持马鞭,用力地对督邮抽打起来,一边打,一边骂道:
“你一个小小的督邮,竟敢如此傲慢无礼,目中无人!都是你们这些凶恶的官吏,把官场弄得乌烟瘴气!我宁愿丢了这县尉不做,也要好好教训你这小子一顿!”
刘备越说越气,越气越用力地打,一共打了不下100下,只打得督邮衣服破碎,遍体伤痕,血迹模糊,不断地呻吟求饶,而刘备还是不解恨,就拔出宝剑来,要割下他的脑袋。督邮苦苦哀求,刘备才慢慢地收回了宝剑,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县尉的印绶解下来 挂在督邮的脖子上,说了声“且饶了你这条狗命!”便丢下了督邮,一行人上了马,走出中山国的地界,到别处去了。《三国演义》说鞭打督邮的人是张飞,那是写小说的人出于塑造典型性格的需要,而根据史书的记载鞭打督邮的却是刘备。其实督邮来安嘉县淘汰武人,本是执行中山国的命令,一没贪赃,二没枉法,本人并没有什么过错。不见刘备是为了杜绝请托(防止走后门),刘备鞭打督邮,打的并没有理。
不久,刘备等一行人流落到丹阳郡治宛陵,正赶上大将军何进派遣都尉毌(贯,guàn)丘毅(毌丘,复姓)到这里募兵,他们便和毌丘毅所招募的军队同行,毌丘毅还拨出一部分士兵由刘备带领。他们走到下邳,遇到了一股农民军,刘备所部力战有功,毌丘毅表奏朝廷,任命他为下密县丞。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15 20:45:41 +0800 CST  
从史料记载看,督邮并没有索贿,不能想象他必然索贿。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16 17:18:00 +0800 CST  
再说曹操。在黄巾大起义期间,配合皇甫嵩和朱儁镇压黄巾有功,事后由骑都尉调任济南相。他偕妻子卞氏到了济南国的治所东平陵县,拜见了济南王刘康,然后用了一段时间,察访了这个地区各方面的情况,发现这里原来政治黑暗,弊端丛生,不禁忧心忡忡。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曹操,正是血气方刚之时,很想有一番作为,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便下定决心要大刀阔斧对这个地区进行一番治理。他任济南相的时间总共不到半年,却做了几件历任济南相长期以来难以做到的大事:
一是平心选举。选举又称察举,是指州、郡、国以孝廉、秀才等名义向朝廷举荐人才。但这时选举不实已成通病,各州郡并不是公平合理地举荐人才,而是凭权势和贿赂,举荐上去的多是一些平庸和低能之辈。曹操既不阿谀权贵,也不收受贿赂,而是按照标准来举荐人才,扭转了察举不实的弊端,使真正的人才能为国家所用。
二是奏免贪官污吏。王国内共有10个县,各县的令、长多数是阿附贵戚、宦官的贪官污吏。曹操摸清情况后,上奏朝廷,罢免了其中的9个人,留任的只剩下一个人了。朝廷再派下来的令、长,慑于曹操的威势,无不老老实实,不敢再贪赃枉法了。
三是铲除奸宄 (轨,guǐ)之徒。凡是危害一方违法乱纪的土豪恶霸,地痞恶棍,不管他们的后台是什么人,一律绳之以法,该杀的杀,该服刑的服刑,该没收家产的没收家产,雷厉风行,决不手软;,这些人一个个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腿快的逃往外郡,腿慢的便受到了究治,一时奸宄敛迹,社会秩序大为改观。
四是禁绝淫祀。所谓淫祀,就是不合礼法的、具有强烈的迷信色彩的祭祀。西汉初年的城阳景王刘章,因为和周勃、陈平等人诛除了专权的外戚“诸吕” (吕后的家族),有功于汉朝,所以在他死后,城阳国为他立了祠堂,进行祭祀。后来青州诸郡国争相仿效,都为城阳景王大修祠堂,济南国尤为盛行,共有祠堂600多个。城阳景王的祠堂发展得这样多,主要是迷信上的原因。人们觉得刘章生前满腹韬略,死后也必然神通广大,加上一些迷信的人们无中生有,辗转相传,说他如何托梦、显灵等等,便唤起了许多善男信女的宗教热情,到祠堂来祈福、求财、求子、问卜及祈求禳除灾祸、祛除疾病的人络绎不绝、接踵而至。每年还要在东平陵举行几次迎神赛会,届时真是场面浩大,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光是这些赛会,每年便要浪费掉大量的财物。曹操认为这些淫祀如果不加禁绝,必然会增加百姓的负担,影晌社会秩序的安定,于是下令拆除了各地城阳景王的祠堂以及其它不合礼法的祠堂、牛鬼蛇神的祭坛等等,严禁人们再搞这些祭祀活动。
济南国经过曹操这一番严格的治理,果然是效果非常显著,社会秩序安定,社会矛盾也大为缓和。济南王刘康对曹操的政绩非常满意,曹操自己也颇有一些洋洋自得的情绪了。《对酒》一诗,大约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诗曰: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 (工,gong)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戴。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治,zhì)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人。囹圄(玲语,líng yǔ)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 (毛碟,máodié)皆得以善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今 译
对酒当歌。那太平时光,官吏不在百姓门前呼喊叫嚷。
君王贤明,宰相、百官都是忠良。
人民都懂得礼让,没有人相争告状。
耕种三年,可以储下九年粮,家家粮谷堆满仓。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必头顶肩扛。
雨水均匀充足,百谷茁壮生长。
好马退下战场,跑在田里送粪忙。
公侯伯子男,都有爱民的心肠,能斥退奸恶,拔擢贤良。
养育百姓,有如父兄一样。
犯礼法之人,处刑轻重适当。
路不拾遗,监狱空虚,到年终也没有犯人上刑场。
人人活到八、九十岁,都能寿终在堂。
恩德深又广,草木昆虫也沾光。

这首诗,反映了曹操的政治理想,这是封建等级制度下的理想国,东方式的乌托邦。尽管在封建社会里,这种理想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如能励行改革,也可以出现一个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曹操在济南国不到一年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但曹操的所作所为,触犯了豪门贵戚和宦官集团的利益,他们对曹操非常嫉恨,正准备伺机报复,要置曹操于死地。正是:豪势难容如水火,宦海茫茫波涛多。欲知曹操在仕途上有哪些坎坷,请接看下回。

①西晋成书的《三国志》写作益德,是具有原始性的记载,北魏成书的《水经注•沮水注》写作翼德,是较晚的记载。
②督邮:汉代各郡的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管狱讼,缉扑等事。每郡分几部,每部有一督邮。用今天的话说,督邮就相当于专员。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17 20:23:58 +0800 CST  
四川五斗米道起义的事发不上来,只好刪掉了。凡是古代农民起义带有迷信色彩的内容都发不上来。大约是系统设计了这样一种程序,没有办法。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19 20:17:55 +0800 CST  
前益州刺史郤俭非常贪暴,激化了益州的社会矛盾。在刘焉入川以前,又发生了马相、赵祗领导的起义。他们起兵于广汉郡绵竹县,号称黄巾军,共有数千人。起兵后杀死了绵竹县令,进攻雒县,又杀死了益州刺史郤俭,然后进击蜀郡和犍(钱,qián)为郡。旬月之间,一连攻进了三个郡,声势大振,迅速发展到10多万人,马相自称“天子”。又乘胜攻入巴郡,杀了郡守赵部。但由于起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缺乏组织和训练,领袖人物也不懂军事,所以起义很快便被州从事贾龙镇压下去,然后贾龙便率兵迎接刘焉入川。刘焉把州治从雒县迁到绵竹,对百姓实行宽惠政策,收买人心,图谋拥兵自立。
再说幽州牧刘虞,在中平六年(公元189)春天,到州里去上任。刘虞,字伯安,东海郡郯县人,也是皇帝的同宗。过去曾任幽州刺史,为政清廉,在幽州推行德化政策,赋税徭役比较轻,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附近的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会莫,huìmò)等少数民族首领,都随时向幽州进贡,没有骚扰边境的。后来受到朝中宦官的诬陷,曾被罢官,黄巾起义爆发后,又加以起用。刘焉建议设置州牧,灵帝考虑刘虞过去在幽州名声昭著,为各族人民所信服,所以任命他为幽州牧,继续出镇幽州。
这时公孙瓒拜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兼领辽东属国长史,统领一支人马,防御乌桓,是镇守幽州的重要军事将领。几年来经常和二张和乌桓大人丘力居作战,损兵折将,未能扭转局面。刘虞到幽州的治所蓟县上任以后,仍然推行德化政策,轻徭薄赋,息境安民,对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采取安抚的方针。他派人到鲜卑人聚居的地方,向鲜卑大人晓以利害,约定以后和平相处,互通信使,开放贸易,不许再骚扰边沿地区。鲜卑大人素来是敬服刘虞的。从此双方便结束了敌对状态,鲜卑大人还定期向州里贡献土产。刘虞又通知鲜卑和乌桓,购求张举和张纯的首级,如果有人送来,必然要厚加赏赐。张举和张纯听到这消息非常惊慌,只带少数人马逃亡出塞,余众便逐渐瓦解了。不久,张纯的门客王政杀了张纯,带着首级来见刘虞,得到了很优厚的赏赐。张举见势头不妙,只身逃亡在外,隐遁起来了。乌桓大人丘力居也罢兵回去,派遣使者来见刘虞,答应以后为朝廷守边,不再滋事。刘虞撤回了边沿地区的大量屯兵,只留降虏校尉公孙瓒率步骑万人,驻屯在右北平。长期用武力未能解决的乌桓、鲜卑骚扰的问题,被刘虞用和平方式解决了,还影响了二张武装集团的瓦解。灵帝对刘虞在幽州的功绩非常满意,派遣使者到蓟县,就地拜刘虞为太尉,仍然兼领幽州牧,封容丘侯。但公孙瓒却对刘虞在幽州的作法很不满意,他反对对少数民族“结以恩信”,主张用武力解决,声称要“扫灭乌桓,澄清幽燕”。两个人因为意见不合有过争吵,公孙瓒对刘虞怀恨在心,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在二张军事力量瓦解的同时,凉州起义军也受到了挫折。王国、韩遂和马腾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十一月,包围了右扶风郡的陈仓县。灵帝听说三辅地区又紧张起来,便重新起用了皇甫嵩,拜左将军,命他督率前将军董卓,各率2万人,去解救陈仓之围。王国、韩遂把陈仓包围了80多天,一直没有攻进去,自己却拖得疲惫不堪,特别是军粮供应不上,促使士气更加低落,战斗力更加削弱,皇甫嵩和董卓带兵前来时,王国等自知难以抵御,只好撤围而去。不久,韩遂、马腾废掉了王国,起义军首领之间互相倾轧,力量便逐渐削弱了。不过尽管这时二张已经失败,凉州起义军进攻三辅的战事已经平息,天下却没有太平,在东方,青州和徐州的农民起义正在发展蔓延,他们号称黄巾军,被称作青徐黄巾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到处攻打郡县,杀戮官吏,各州郡无力抵抗,朝廷也无可奈何,天下是越来越乱了。
且说黄巾起义失败以后几年来,朝廷中外戚和宦官的斗争以及宫廷内部的继嗣之争愈演愈烈,情况错综复杂,成为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了。中平五年(公元188)八月,灵帝为了加强禁军的力量,设置了西园八校尉⑤。以小黄门蹇(剪,jiǎn)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都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议郎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这支禁军有上、中、下三军。因此虽然有八个校尉,实际领兵的权力却在上、中、下三校尉的手中。小黄门蹇硕壮健有武略,灵帝非常看重他,所以特拜为上军校尉,是西园军的统帅。袁绍任的中军校尉,是副统帅。长期以来,袁绍广交豪杰,蓄养死士,看到朝政昏暗,一直不想出来作官。他和何进常常往来,二人都很憎恶宦官,都想找机会诛除宦官,他俩在这个问题上是志同道合的。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何进晋升为大将军,就把袁绍请了出来,作了大将军府的掾史⑥,不久又在何进的荐举之下,作了侍御史,虎贲中郎将,现在成为西园的八校尉之一,也是与何进的荐举分不开的,从此与何进相配合,和宦官集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且说这何进,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人,出身于屠户家庭。他的同父异母的妹妹是一个很出色的美人,权力欲极强,立志要入官伴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控制朝政。宋皇后被害后,朝廷又派人到民间选美女入宫。按照惯例,屠户的女儿不算是“良家女”,是不能被选入宫的。但她家用重金贿赂了主管的宦官,才得以被选入宫。入宫后受到灵帝的宠爱,生了皇子刘辩。就是以后的少帝,何氏被立为贵人。灵帝接连有几个儿子夭亡了,这次还怕保不住,就按照迷信的作法,把刘辩寄存在“有道术”的史子眇家,刘辩也就号称“史侯”。光和三年(公元180),何氏被立为皇后。她性情残忍嫉妒,后宫的女人都很怕她。有个王美人,生得非常美貌,称得起是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长于书法和算术,也很受灵帝的宠爱。王美人有了孕,因为惧怕何皇后的嫉妒,就吃了打胎药,不想生下这孩子了。不料吃药没奏效,胎还是安然不动。光和四年(公元181),生下了皇子刘协,就是后来的献帝。何皇后果然非常嫉妒,竟用药酒毒死了王美人。灵帝大怒,要把何皇后废掉,但由于她和当权的宦官关系非常好,赵忠、张让、夏恽、段珪(规,guī)等人为她求情,灵帝不能违拗这些人的意旨,加以对何氏还有很深的感情,只好赦免了她。皇子刘协由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抚养,号称“董侯”。由于妹妹的入宫,何进成了皇戚国舅,官运开始亨通起来,黄巾大起义爆发以后,由河南尹升迁至大将军。但现在自己的兵权竟在上军校尉蹇硕之下,他怎能不恼火呢!
到了中平六年(公元189)四月,灵帝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宫廷内部争夺嗣君的斗争便激化起来了。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自然要立何皇后自己所生的皇子刘辩,而灵帝一向认为刘辩为人轻佻,没有威仪,不适合作君主,而属意于皇子刘协。灵帝的病愈来愈重,自己知道快要不行了,便让董太后领着9岁的刘协到病榻前面来,又把蹇硕召来和刘协见面。灵帝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
“史侯轻佻无威仪,我久想立董侯为储君(太子),但又怕引起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的不满,以至拖延至今。我死之后,你一定要与诸常侍一道扫除一切障碍,扶立董侯登上皇位。”
又对刘协说:
“赶紧过来拜见蹇校尉!”
皇子刘协拜过蹇硕之后,灵帝又吃力地对蹇硕说:
“这事就拜托给卿了。”
蹇硕跪在床前,痛哭流涕地说:
“陛下对臣的信任,臣实难报答于万一。臣宁肯肝脑涂地,也一定要扶立董侯即位,以不负陛下的嘱托。”
不久,灵帝便在嘉德殿逝世,终年34岁。蹇硕秘不发丧,赶紧和董太后以及太后之侄骠骑将军董重商议,决定先杀何进,然后拥立皇子刘协为帝。于是就在嘉德殿的屏风和帷幔后面埋伏下武士,派人以灵帝的名义召何进到嘉德殿觐见,准备在他到来之后,立刻将他杀死。何进还不知皇帝已死,听说皇帝要召见,也没加什么戒备,立刻奔赴嘉德殿,走到殿外,正值蹇硕的司马潘隐站在门口,潘隐和何进有旧交,他迎上前去,用目光示意。何进知道其中有诈,不禁大吃一惊,赶紧从便道跑回军营,立刻引兵屯驻百郡邸⑦。蹇硕没有除掉何进,不敢贸然拥立皇子刘协为帝,只好把灵帝的死讯发布出去。第三天,何进调动大军封锁了皇宫,拥立17岁的皇子刘辩即皇帝位,历史上称为少帝。尊何皇后为皇太后,临朝听政,改年号为光熹,封皇子刘协为勃海王。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录尚书事。录尚书事,是总揽朝政之职,当时权臣多加此官衔。
何进对蹇硕非常痛恨,同时也知道宦官是天下人共同痛恨的,所以他在掌握政权之后,便与中军校尉袁绍暗中谋划诛除蹇硕和其他宦官。
蹇硕诱杀何进未成,又风闻何进要进行报复,心中疑虑不安。他给中常侍赵忠、钩盾令宋典写信,谋画“关闭内省,收扑何进”。这信被中常侍郭胜看到,这郭胜和何进是同郡人,两家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不愿意诛除何进,恰巧这时赵忠也对蹇硕很不满意,认为他“手握禁军,骄纵跋扈,没把诸常侍放在眼里”,因而赵忠和郭胜便没有按照蹇硕的意思去作,郭胜还把蹇硕信中的内容透露给何进,何进感到大祸已经临头,必须先发制人,争取主动,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扑了蹇硕,马上便把他杀了,蹇硕所统领的禁军,完全被何进兼并了。正是:克敌必须先下手,免得日后反遭殃。欲知何进与袁绍诛除宦官的计划能否实现,请接看下回。

①都尉:在郡中负责军事、治安的官员,相当于郡里的武装部长兼公安厅长。
②天禄,又称天鹿,鹿形,长尾,一角。金蟾,一种蛤蟆。二者都是神话动物。
③翻车:就是龙骨水车,汲水用。
④渴乌:利用虹吸管作用,以气引水,是原始的水泵。
⑤校尉:汉代高级军职,官阶略次于将军。
⑥掾史:中央或地方官员属官之通称。
⑦百郡邸:各郡驻京机构集中的地方。

楼主 天行健1927  发布于 2019-03-21 15:47:34 +0800 CST  

楼主:天行健1927

字数:644020

发表时间:2019-02-25 05:24:1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5 09:31:22 +0800 CST

评论数:36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