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湮灭——南明兴亡录(长篇连载)

剃发令颁布之后,清朝严令各地官府和清军执行,四处捕杀拒绝剃发的汉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圣人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发式服饰是人类文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统治者如此倒行逆施,自然激起了汉人们更为激烈的反抗。明末清初的华夏大地,战事四起、杀声遍地、生灵涂炭、尸山血海,与清朝的剃发易服政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9-25 20:36:07 +0800 CST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剃发易服政策遭到了广大汉人的强烈反对,激起了无数人的反抗,甚至一度危及清朝的统治,为何清朝统治者还是要拼尽全力将其贯彻落实呢?我觉得答案大致有二。


一是当时的满洲人,文明程度较低,入关之后难免会像历史上很多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一样逐渐汉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且当时满汉文化习俗不同,很难有认同感。这些都是满清统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既然在文化上比不过,那就不妨从文化的外观方面下手,先将汉人“满化”,以此来稳固统治。


二是以此立威,消灭汉人的不服之心与反抗意志。由于汉人的人数远远多过满人,难免有不少人不愿意被满清统治和奴役。而且古代“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广大乡村,除了在赋税、司法、科举这几个方面与朝廷官府有联系之外,基本处于乡绅族长所统领的“自治”状态。剃发令正好可以用来树立清廷的权威,摧垮汉人心中的不服,让穷乡僻壤里大字不识、从没进过城的农民,也见识见识“我大清”的厉害,方便给“我大清”培养顺民奴才。


孙之獬的奏章里,有一句话颇具深意,基本可以概括剃发易服的原因。“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王家桢《研堂见闻杂记》)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9-25 20:36:34 +0800 CST  
顺便说一下孙之獬的结局。1647年,孙之獬被撤职,回到了山东淄川。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赶上了谢迁等人领导的反清起义。攻入淄川的义兵们,对这个残害了无数同胞的汉奸狗官恨之入骨,将其一家老小全部杀掉。孙之獬本人最惨,被五花大绑游街示众,大家在他头皮上戳了很多洞,用猪毛给他“植发”,折磨了十几天之后,才最终被肢解大卸八块。死讯传出之后,大快人心、普天同庆。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9-25 20:37:16 +0800 CST  
二十九、清朝暴行之占房


除了大规模的屠杀和全国性的剃发易服之外,清朝统治者在明末清初还颁布实行了一系列暴政,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要说的,是占房。清军进入北京之后,由于多尔衮约束军纪,烧杀抢掠行为较少,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清朝统治者作为异族征服者的狰狞面部也很快暴露了。清廷下令将北京城东部、西部、中部的居民全部逐出,将其房屋分给八旗官兵们居住,致使大量百姓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之后,这种强行占房的政策多次在各地实施,例如多铎率军占领南京后,也将南京城东部和北部的居民逐出,让八旗官兵入驻。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9-28 16:13:55 +0800 CST  
除了大规模的占房之后,清廷还以“防疫”为名,屡屡侵吞汉人的房屋财产。明末清初的北京一带,各种疫病十分严重。而满洲人由于之前对这些传染病没有接触,自然也就没有抗体,一旦染病往往很快毙命,甚至连顺治皇帝本人也死于天花(出家之说不可信)。因此,清朝统治者对疫病十分恐惧,极尽一切手段让其远离。当时的北京,如果有某个汉人家庭出现疑似疫病的症状,官府会立即派人将全家赶往偏远地区,任其自生自灭,而其房屋财产,自然又被侵占。


随着清朝在各地统治的逐渐稳固,清廷下令在南京、杭州、西安、成都等大城市中圈地占房,逐走大量汉人以修建满城。让满洲人居住在满城之内,以此监视和防范汉人百姓。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9-28 16:14:20 +0800 CST  
@伪前排 2016-09-27 12:46:17
@日月昔风
问候!!
-----------------------------
多谢支持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9-28 16:14:42 +0800 CST  
@随心小魔女 2016-09-27 13:08:17
@日月昔风
欣赏佳作,收藏了。
欢迎也去我那踩帖: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981610-1.shtml
-----------------------------

你的小说挺不错的,刚去踩了,谢谢支持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9-28 16:16:07 +0800 CST  
三十、清朝暴行之圈地


如果说占房的影响还不是很大,那么接下来要讲的这几项,圈地、投充、捕逃,则是大大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


接下来先说说圈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大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支撑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石。清初的满清权贵们,出于为满洲贵族和八旗子弟的利益考虑,大肆圈占汉人土地,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


清军入关后,大量的满洲八旗官兵及其家属进入中原,这些人在中原大地上没有土地,于是将贪婪的目光瞄向了汉人脚下的土地,希望掠夺广大汉人百姓的土地与财富。清廷出于笼络满人八旗,巩固统治的考虑,于1644年十二月正式发布圈地令,一场北方大地上的浩劫随即拉开序幕。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9-28 18:02:10 +0800 CST  
清廷最初的本意,是将无主的田地,或者是在有主的田地中分出一部分,给予满洲贵族官员以及八旗士兵壮丁。“期于久远凡近京各州县民人无主荒田,及明国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等,死于寇乱者,无主田地甚多。尔部可概行清查,若本主尚存或本主已死而子弟存者,量口给与。其余田地尽行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清实录•世祖实录》卷之十二)


但此令一下,政策执行却全走了样。满洲贵族官员们依仗权势,将大量汉人百姓的土地财富据为己有。时人史惇生动地描绘了圈地时的景象,“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内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恸余杂记》之《圈田》)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9-28 18:02:38 +0800 CST  
清朝顺治年间的三次大规模圈地,圈占土地约十六万顷。此后,圈地仍在断断续续地进行。不少满清贵族官员在圈地过程中大发横财,尤其是多尔衮所领导的正白旗,强占了华北的大片肥沃土地,让其他的满清贵族也羡慕不已。满洲贵族官员和八旗将士们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导致不少土地荒芜,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圈地令更让大量的汉人百姓被扫地出门、一无所有,激起了无数人的反抗。


到了1685年,清廷出于缓和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地也圈的差不多了),终于下令停止圈地,这项断断续续执行了四十多年的恶政才正式宣告结束。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9-28 18:03:03 +0800 CST  

楼主:日月昔风

字数:52517

发表时间:2016-08-01 23: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30 21:53:59 +0800 CST

评论数:1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