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湮灭——南明兴亡录(长篇连载)

@伪前排 2016-08-05 21:00:06
@日月昔风
周末来了,奥运来了,幸福的日子也来了!问候好友
-----------------------------
谢谢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05 21:06:12 +0800 CST  
@伪前排 2016-08-05 21:00:06
@日月昔风
周末来了,奥运来了,幸福的日子也来了!问候好友
-----------------------------
本人这两天想休息一下,可能不会更新,但还是会一直写下去的,谢谢支持。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06 15:13:50 +0800 CST  


六、勋贵搅局与政局变动

福王朱由崧登基为帝,使南明内部的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继文官、武将、宦官之后,另一股政治势力——勋贵,也加入了争权夺利的斗争。所谓“勋贵”,基本都是在明朝开国和靖难中,为明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立下大功的功臣后代。臣僚立下功勋后,获得了爵位,爵位由家族后人继承,世世代代为贵族,受朝廷供养。勋贵虽然拥有极高的地位,但绝大多数并无实权。而到了南明弘光时期,沉寂已久的勋贵也不甘寂寞,卷入到了政治漩涡之中。

福王朱由崧至浦口时,魏国公徐弘基(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后人)带人迎接。朱由崧就任监国之后,任命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入阁办事;马士英加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衔,仍任凤阳总督。对其他一系列官职也一一作了安排。就当时来看,史可法似乎是“首辅”,马士英虽然升了官,但只是加了头衔,实际官职未动。然而这一切,很快就被勋贵的政治投机所打破。

魏国公徐弘基首先发难,指责史可法“拥立无功,可杀”。其实,傻子都明白,朱由崧不可能杀掉史可法。徐弘基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以史可法为政治标靶,来向新的统治者表示忠心而已。另一位诚意伯刘孔昭(明朝开国名臣刘伯温后人),在福王入南京后,高呼拥戴福王,扬言说若福王不登上大位,就“大家一起死”,可谓拼命做政治秀。福王登位之后,刘孔昭自认“拥戴有功”,要求进入内阁掌权,文官们以勋贵入内阁并无先例为由,加以制止。刘孔昭当即表示:“即我不可,马瑶草(马士英字瑶草)何不可?”朱由崧于是召马士英进入内阁。

由于马士英在当时和后世都被斥为“奸臣”,所以很多人觉得是马士英想当首辅,故意安排刘孔昭“表演”。但我认为,刘孔昭虽然是渴求权力的政治小丑,但他自恃名门之后,极为轻狂,倒也未必能受马士英摆布。马士英当然是有政治野心的,但作为一个城府极深的老官僚,他也深知史可法名望很高,夺权恐怕并不会如此心急。马士英之所以能获得重用,根本还在于他见风使舵,与宦官武将联手,拥戴朱由崧上位,让朱由崧心怀感激而已。

无论如何,勋贵的搅局造成了马士英进入内阁的结果。史可法深知自己在册立新君的问题上“站错了队”,朱由崧不会信任自己,更糟糕的是,自己写的“七不可立”信落入马士英手中,对自己非常不利。心灰意冷之下,史可法 “自请督师”,离开了政治中心。

马士英成为首辅之后,大权独揽、贪污受贿,进一步加剧了党争,本就根基不稳的弘光王朝,更加摇摇欲坠了。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08 20:55:48 +0800 CST  
马士英见风使舵,拥戴朱由崧上位“有功”,获得重用可以说是必然的,但如果没有勋贵插手搅局,弘光王朝的政治变动恐怕不会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因此,勋贵对南明的政局混乱、党政严重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08 21:09:56 +0800 CST  
七、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演变,最终出现了内阁首席大学士,即内阁首辅这一“无名之相”。内阁首辅拥有极大的权力和极高的地位,因此首辅之位成为了无数人争夺的对象。

到了南明弘光时期,马士英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波折之后,终于登上了首辅之位。对于这位马首辅,无论明末清初还是后世,都是骂不绝口、经久不息。究其原因,除了马士英主政时期,弘光王朝腐败严重、不思进取、文恬武嬉之外,当数马士英任用了一个他的老朋友——阮大铖。这个阮大铖,历来也是被无数人怒骂。虽然他也确实不是好人,甚至可以说是个疯狂的恶棍,但我倒要深扒一下,给大家详细说说,阮大铖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变成臭名昭著的大坏蛋的。

阮大铖的一生,真的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唉,说多了都是泪啊!”阮大铖这个人,虽然被很多东林和复社一系的人称为“阉党余孽”,他也确实一度投靠过阉党,但如果追根溯源,在投靠阉党之前,阮大铖也曾经是一名“光荣”的东林党党员,是东林党名人高攀龙的弟子。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0 16:00:19 +0800 CST  
明朝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快速形成,与东林党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搏杀。而阮大铖也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吃尽了苦头。东林党重量级人物左光斗是阮大铖的好友,在天启四年时,他让阮大铖出任吏部都给事中。但由于东林党内部“分赃”不均,赵南星、杨涟等东林党人不让阮大铖就任,把他打发去了工部。在六部中,吏部是“人事部”,权力很大,而工部相对而言逊色很多,这让阮大铖极度郁闷。东林党这边不给优待,阮大铖却赶上了阉党“扩招”(大太监魏忠贤为了争夺权力,正在拼命拉拢官员)。不久之后,阮大铖就在魏忠贤的帮助下,成功调任吏部,后来又成为了太常少卿。

虽然官运亨通,但阮大铖成了东林党的“叛徒”,处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十分为难,加上他也看不惯阉党和东林党的争权夺利,因此不久之后就辞官回乡。阮大铖很有才华,尤其擅长创作戏曲,在江南名气很大。辞官之后,阮大铖“以戏会友”,结交了不少朋友。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0 16:00:44 +0800 CST  
崇祯皇帝继位之后,阮大铖希望能被重新起用,于是写了两份奏章。一份的意思是:阉党不是好东西;另一份的意思是:阉党和东林党都不是好东西,天启四年后魏忠贤乱政,天启四年前东林党乱政。阮大铖将这两份奏章交给他的朋友杨维垣,让他观察政治形势、见机行事,哪份对阮大铖有利就向朝廷递交哪份。悲剧就此注定,阮大铖大概没搞清楚,这个杨维垣,与东林党矛盾极深。因此,他很快就将阮大铖的第二份奏章呈交朝廷。这下,朝廷炸锅了,阮大铖可谓捅了马蜂窝。

在东林党人的眼中,情况是这样的:邪恶的大太监魏忠贤,为了权力,纠集了一批官员中的人渣败类,祸乱朝纲、陷害忠良。而忠于皇上、为国为民的东林党人们,与以魏忠贤为首的“恐怖组织”阉党展开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一批东林党人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左光斗、杨涟等)。终于等来了“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打击阉党,让天下(其实是东林党)重见光明。

而现在,有一个叫阮大铖的老兔崽子(年纪不小了),居然上书说我们东林党跟阉党是一丘之貉,都不是啥好东西,真是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良心大大的坏了。东林党人们本就喜欢拉帮结派、惹事生非,现在阮大铖居然主动跳出来找抽,他们自然不会放过。很快,弹劾阮大铖的奏章犹如雪花般飞入皇宫。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东林党大呼小叫、喊打喊杀,但崇祯皇帝对阮大铖并不感兴趣,毕竟不过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说是阉党好像都还不太够资格,你们吵什么吵?不过,崇祯皇帝也在记录阉党名录罪行的《逆案》中给了阮大铖一个位置,以“交结近侍又次等”位列《逆案》第五等,永不叙用。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0 16:01:17 +0800 CST  
阮大铖本想重新出山,结果落了个“永不叙用”,赔本赔大了。不过他是江南大地主,非常有钱,终日吃喝玩乐写戏曲,倒也不亦乐乎。由于东林党势力太大,阮大铖希望与东林党和好,但却因此惹恼了东林党的分支机构——复社,再次惹来大麻烦。

复社在明朝崇祯二年由张溥等人创立,原本只是一个学术组织,但由于其成员大多是东林党人,因此也很快卷入到政治斗争之中。崇祯年间的首辅温体仁,对复社这类民间的政治组织极为反感,利用政治权力打击复社势力。复社于是花钱贿赂了朝中的司礼监太监,在一系列的“暗箱操作”之下,扳倒了温体仁,让周延儒再次当上首辅。阮大铖在其中出钱不少,让周延儒感恩戴德。

阮大铖本以为自己能就此东山再起,但复社中的大量东林党人,十分“记仇”,决心再次打击阮大铖。东林党历来的攻击手段都是写奏章弹劾,而这次,复社成员更进一步,用了新的斗争形式——贴“大字报”。崇祯十二年,复社召开大会,由顾杲(顾宪成之孙)、黄宗羲(黄尊素之子)带头,发表了《留都防乱公揭》,公有142人签名,矛头直指阮大铖,扬言“为国除奸”、“以塞天下乱臣贼子之胆”。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0 16:01:51 +0800 CST  
复社成员众多,吴伟业、陈子龙、吴昌时、杨以任、马世奇、方以智、陈定生、冒辟疆、侯方域、吴应箕等众多的文人才子都是复社成员,所以《留都防乱公揭》一经公布后影响极大。阮大铖一时间臭名远扬,成了过街老鼠,他的朋友们大多离他而去,当时在南京要是有谁被说认识阮大铖,简直比死了亲爹还难受。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阮大铖在南京是实在待不下去了,他灰溜溜的逃进南京郊外的牛首山“隐居”了起来。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著名戏曲学家阮大铖,就这样躲入深山当人猿泰山了。以目前的形势,自己出山是不可能了,于是阮大铖向周延儒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马士英,让他做官。这为日后弘光王朝激烈的党争埋下了伏笔。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0 16:02:20 +0800 CST  
实事求是的说,阮大铖固然有政治投机行为,但当时的他,并没有对国家和人民做过什么坏事,无非是得罪了东林党而已。东林党以狭隘的门户之见出发,把阮大铖视为大奸大恶之徒,大肆诋毁攻击,所制造出来的舆论压力几乎能把人逼死,实在是害人害己,最终将自己和弘光王朝都送上了绝路。

其实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死或许并不那么可怕,身败名裂、众叛亲离才真是锥心刺骨,让人痛不欲生。“不杀尽东林,不成世界”,阮大铖站在高山之巅,发出了歇斯底里的怒吼。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0 16:02:39 +0800 CST  
@伪前排 2016-08-07 12:59:50
回访。周末问候!有事外出,不能看贴了,先顶一下
-----------------------------
多谢相顶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0 21:29:08 +0800 CST  
八、阮大铖出山

马士英成为首辅之后,“知恩图报”,非常希望起用阮大铖,他向皇帝上疏说:“臣至浦口,与诸臣面商定策。大铖从山中致书于臣及操臣刘孔昭,戒以力扫邪谋,坚持伦序。臣甚韪之。但本官天启年间曾任吏科都,同官魏大中争缺,本官虽近让,与当时诸臣嫌隙遂开,因牵入魏忠贤逆案。其实本官既未建祠,未称功诵德,径坐以阴行赞导。夫谓之赞导,
已无实迹,且曰阴行,宁有确据?故臣谓其才可用,罪可宥也。”(《偏安排日事迹》卷一)

从马士英奏章的内容可以看出,马士英并非要推翻《逆案》替阉党翻案,只不过是替阮大铖说了一通好话,内容也基本属实,希望皇帝起用阮大铖而已。然而,马士英的这一举动立即引爆了东林党这个“火药桶”。刘宗周很快上疏说:“大铖进退,关江左兴衰。”(《刘子全书》卷十八)

由于刘宗周是东林党大佬,威望很高,立即引来了大量东林党官员的附和上疏。大学士姜曰广、兵部侍郎吕大器等东林党人大闹朝堂,与马士英等人唇枪舌战,吵的不可开交。马士英气得半死,暂缓了起用阮大铖的计划。这里要说一下,马士英是一个历经宦海沉浮的人,他混迹官场多年,曾经被罢官,后得益于阮大铖向周延儒推荐,被重新起用。作为一个官场老油条,马士英“玩政治”确实有两下子。他找了当时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让他出面,为阮大铖说话。

钱谦益在之前册立新君时积极拥戴潞王,“站错了队”,深怕自己会被治罪,加上他也不甘心做礼部侍郎,很想升官,于是很快与马士英达成了默契,其人品也真是可见一斑。与马士英谈妥“内幕交易”之后,钱谦益奋笔疾书,写下了《矢愚忠以裨中兴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大肆宣扬“不复以党论异同徒滋藩棘,则人才日出”,“逆案之贾继春、阮大铖者,皆慷慨魁垒男子也”。领袖“叛变”让反对起用阮大铖的东林党人们受到了沉重打击。阮大铖很快成为兵部侍郎,后又成为兵部尚书,钱谦益也升官为礼部尚书。

马士英、阮大铖、钱谦益都高兴了,广大东林党员更加愤怒了,他们利用一切机会起哄闹事、大行党争,而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寻找借口、拼命打击东林党,弘光朝廷风起云涌、乱成一团。而在纷繁复杂的党争乱象中,最出名的,当属“打马案”、“弘光三案”与“顺案”。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4 15:30:33 +0800 CST  
九、笏板向首辅背上打去……



就在弘光朝廷为是否该起用阮大铖吵的翻天覆地,马士英焦头烂额之际。朝堂上出现了惊人的一幕,让马士英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原因很简单,马士英挨揍了。


中国的古代政治史,似乎就是一部“忠奸史”。历朝历代,“忠臣”和“奸臣”进行了旷日持久、波澜壮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斗争。生命不止、斗争不休。朝中出了“奸臣”,“忠臣”怎么办呢?一般都是在朝堂上向皇帝直言进谏,或者是写奏章弹劾,极少数以死进谏的,用自己的脑袋瞄准宫廷大殿的柱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猛撞过去……斗争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公然在朝堂上打人,还是很少用的,毕竟大家都读圣贤书,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都懂。很少,并不是没有,大明“忠臣”黄澍就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对待“奸臣”,光靠骂是不行的,拿自己脑袋撞柱子又似乎太对不起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好好锻炼身体,在必要的时候抄家伙揍他丫的!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4 18:08:40 +0800 CST  
黄澍当时官居湖广巡按御史,是左良玉军队的监军,与左良玉关系很不错。左良玉这个人前文已有提到,他在崇祯年间就已经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南明弘光王朝建立后,左良玉根本不把这个“新政府”放在眼里。朱由崧监国和即位的诏书颁到武昌,左良玉开始时拒绝“领旨”,在湖广巡抚何腾蛟等人的劝说下,才勉强接受了诏书。上行下效,左良玉的部下们自然也不把弘光王朝当回事。


黄澍受左良玉之托,入朝觐见皇帝,顺便也打探一下弘光朝廷的虚实。不过,黄澍还有另一个身份——东林党人。这下就麻烦了,身为东林党人的黄澍,对“敌人”马士英极为憎恨,很快在朝堂上惹出事来。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4 18:09:02 +0800 CST  
黄澍入朝,向皇帝行礼完毕之后,立即对马士英破口大骂,历数马士英“罪行”,大致意思是:马士英在崇祯年间贪污受贿,带兵镇压农民起义军畏敌不前,崇祯皇帝被“闯贼”逼死,马士英见死不救,当了首辅之后,更是腐化堕落、胡乱用人……黄澍口才不错、滔滔不绝。马士英涨红了老脸,一句辩解的话也说不出。黄澍越说越激动,举起上朝时官员拿在手中的笏板(仓促间找不到趁手的家伙),猛地向马士英背上打去,边打边喊:“愿与奸臣同死!”坐在御座上的弘光皇帝朱由崧也被搞蒙了,沉默了许久才憋出一句话来:“卿(黄澍)且出。”这场闹剧才算结束。


黄澍这一闹,不仅让马士英受到了身体上的伤害,更让马士英那既不幼小更不纯洁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自觉老脸丢尽、实在下不来台的马士英,只好上疏“乞退”。但马士英心里并不想走,皇帝心里也不想让他走,“乞退”不过是做做样子。马士英很快得到了皇帝的“慰留”,继续当首辅。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4 18:09:27 +0800 CST  
黄澍自知闯了大祸,脚底下抹油,一溜烟逃回左良玉的军营“政治避难”。也有说法是马士英让黄澍快滚,毕竟马士英是堂堂首辅,“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是立马就治黄澍的罪,是很掉价的,账可以以后慢慢算,现在不能授人以柄。无论如何,黄澍是在朝堂上骂了首辅、打了首辅,还全身而退,实在是风光了一把。当时的东林党人们,对黄澍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要向“忠义之士” 黄澍同志学习,与马士英这样的“奸邪小人”斗争到底。


马士英是不是奸臣,我保留意见,我清楚的是,黄澍绝不是忠臣。日后,他劝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后来更是劝左梦庚和自己一起投降清朝。降清之后,他为清军进攻福建当向导。在福建做清朝的官后,更是为清军对付郑成功出谋划策……


“打马案”虽然是一出闹剧,但对南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风波平息后,马士英派人前往武昌向左良玉要人,左良玉自恃兵多将广,拒绝将黄澍交出,让马士英愤恨不已。可以说,黄澍的举动大大恶化了左良玉与弘光朝廷的关系,使得左良玉在关键时刻造反,导致了弘光王朝的灭亡。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4 18:11:04 +0800 CST  
@伪前排 2016-08-13 23:14:11
楼主赶快更新啊
-----------------------------
今天刚更新了两个章节,毕竟现实里也比较忙,只能在空余时间写写。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4 22:34:36 +0800 CST  
十、弘光三案之大悲和尚案


要论这弘光时期最滑稽荒诞的事件,当属“弘光三案”,即“大悲和尚案”、“童妃案”、“北来太子案”。

先来说大悲和尚案,1644年十二月,一个和尚忽然在南京洪武门大声叫喊,声称自己是大明亲王。守卫不敢怠慢,立即将此人“请”走,交给上级处理。弘光皇帝听闻后也很吃惊,马上派官员审问。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和尚的供词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他在审问中曾称自己是崇祯皇帝,后又称自己在崇祯年间被封为齐王,但并没有接受封号,又改封吴王……唉,这样的供词别说骗别人,骗自己都困难。动刑严加审讯之后,这个和尚才说实话,本名大悲,是徽州人,在苏州为僧,根本不是什么王公贵族。最后,大悲和尚为自己的荒诞言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处斩。


其实我觉得,这个大悲和尚,很有可能是一名精神病人。遗憾的是,那个年代没有精神鉴定,也没有精神病人免责的法律条款。所以这位和尚在经过一系列的审讯和政治博弈后,被斩首了。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6 19:53:25 +0800 CST  
大悲和尚的供词虽然荒诞,但其中却有一句不那么扯淡的话,“潞王恩施百姓,人人服之,该与他作正位”。这下,阮大铖来精神了,他与东林党的“血海深仇”,前面已经说了。当他得知这个满嘴胡言乱语的和尚说了这么一句时,马上意识到,一个打击东林党的绝佳机会来了。


你们东林党以前不是一直喊着必须让潞王登基当皇帝吗?现在福王早已登基为帝,这个和尚居然又说这话,肯定是受东林党人指使。你们东林党人拥立潞王不成,就找人冒充亲王,替潞王鼓吹造势。你们真是居心叵测、妄图谋反。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阮大铖边想边写、奋笔疾书,很快就从大悲和尚的这句话入手,将一大批东林党人牵连其中。按照阮大铖的设想,要把大悲和尚案打造成“一批东林党人勾结串通,利用大悲和尚造谣生事,阴谋推翻弘光皇帝”的“谋反”大案。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6 19:54:15 +0800 CST  
如果事情真的按阮大铖的设想进行,弘光王朝只怕是要因此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所幸,弘光朝廷中还有一位比较有理智和良心的人,他就是阮大铖的好朋友马士英。马士英看完阮大铖的奏章后,差点吐血,大悲和尚说的扯,你阮大铖写的更扯!纵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不是这种“加法”吧!东林党拉帮结派、惹事生非,打压是应该的,但以这种荒诞的方式来掀起大狱、迫害官员,能服众吗?更何况现在国家已经沦落至此,难道不该讲团结吗?


马士英急火攻心,生怕再生事端,很快就将大悲和尚处斩了事,弘光三大案中波折最少、影响最小的大悲和尚案就此终结。


虽然后世的人一般都认为,阮大铖将“大悲和尚案”与东林党人联系起来,完全是政治污蔑。但我认为,阮大铖固然是借此报复东林党,用心险恶,但他的推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东林党人们对福王朱由崧登基为帝一直耿耿于怀,加上东林党成员众多,智商与品行良莠不齐。保不准真有哪个傻子东林党员,找一个疯子和尚来“拥立潞王”,借机生事。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点小猜测,大家只可作为参考。
楼主 日月昔风  发布于 2016-08-16 19:54:47 +0800 CST  

楼主:日月昔风

字数:52517

发表时间:2016-08-01 23: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30 21:53:59 +0800 CST

评论数:1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