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祯的几点看法

病重是一回事,往死里治是另一回事。不敢苟同兄台的观点哦。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5 04:58:47 +0800 CST  
纪录片“南宋”里有这么一段话说宋高宗:当一个人的心态支配着感情,当一个人的感情支配着权利,当一个人的权利支配着许多人的命运。这个人的心态,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赵构的身上,便昭彰了人性的多元,和灵魂的复杂……崇祯作为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同样是这样决定了国家、臣子、民众的命运……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5 05:05:38 +0800 CST  
@scufs83 2016-09-24 23:38:12

楼主有些冤枉崇祯了。他的位置你换条狗去坐也是这结果,换条虎也是这结果。。崇祯政府对地方人力物力的控制程度太低,动员力甚至不如鞑清,咋搞?

-----------------------------
@王杰维 2016-09-25 03:32:20

兄台,女真的基本盘不过几十万人,大明又是多少人口?何来可动员的力量明不如后金?大处来讲,从政治战略来说,是否应该是先平内寇,再图后金的次序。而非两头靡师,哪里危险先救哪里的愚蠢对策?从战术来讲,内寇要么剿尽斩草除根、要么抚平不再兴乱,时剿时抚,如何平贼?小处来讲,崇祯的用人之愚、之急,哪个臣下能让他满意?正如我所说的,即便把张居正给他,他能用吗?会用吗?即使就算袁崇焕有罪可杀,那孙承宗如何而死?---闲赋在家,被后金军攻灭而殉国?孙传庭又如何身亡?-----还不是被崇祯活生生逼着出潼关去和闯贼战死?作为危局之下的帝王,连个起吗应对的策略都拿不出来,后金明明要议和,不准,闯贼等人明明是逆匪,可却要安抚。臣子们无所适从,却要背负“诸臣皆可杀的”罪孽。这便是崇祯,你所说的被冤枉的“一代明君”。呵呵……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
这位兄台,明与后金的决定性的战役是萨尔浒和松锦两战,松锦之战中明军之所以战败的原因主要是有四个:1、朝廷决策大误,锦州被围后,崇祯屡次催逼洪承畴出兵解围,正中皇太极围城打援的策略。2、督监不和,将有不从。洪承畴和监军意见相左,指挥部统一,个别将领又不听号令。3、指挥失当,洪承畴在具体的指挥中也犯了两个大错误:先是孤军深入,粮草尽丧后又仓皇南退。4、兵将怯懦,有畏金私自撤退的(王朴等),也有畏敌不前的(杨绳武、范志完敛兵不敢出,不去救援洪承畴)。当然,崇祯催战确有粮草糜费太巨,支援吃力的原因。但这并不是松锦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5 13:42:53 +0800 CST  
@scufs83 2016-09-25 13:37:41
崇祯战略上最大的失误就是分封一个儿子去相对安全的南京或者凤阳周边。学学宋徽宗,明朝好歹还能再玩百年。
-----------------------------
这倒也许是一个好策略,但他真的没这个政治智商,没办法的……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5 13:53:18 +0800 CST  
@zgcrking 2016-09-25 14:13:22
@王杰维
-----------------------------
请讲。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5 16:41:00 +0800 CST  
这个情况我个人觉得很难比较吧?而且这个命题太大了。如果非要拿宋徽宗时期和崇祯时期纵向比较的话,可以看这几个方面:1、从军事实力来讲,敌人---后金远不如金。2、经济状况方面宋优于明,明的经济水平肯定高于宋,但子万历开始到崇祯,家底子已很薄。3、地缘来讲,明又优于宋,明在长城一线设防,甚至关外还有宁远等据点,宋却无燕蓟,无险可守。在骑兵横行的冷兵器时代,宋在这一点上劣势明显。4、从国内形势来看,宋优于明,徽宗时虽然不是太平盛世,但不似明崇祯时天下贼寇群起。综合所述,我还是觉得崇祯时的形式略好于徽宗时。宋面临的金太强大,有无险可守。明虽看着势危,但如果战略得当,用人得当。起吗能保住关内,不须像金和南宋那样划界。这方面的问题没有系统考虑过,几点愚见仅凭主观臆断。还敬请高人指点!拜谢。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5 17:11:53 +0800 CST  
@scufs83 2016-09-25 13:37:41
崇祯战略上最大的失误就是分封一个儿子去相对安全的南京或者凤阳周边。学学宋徽宗,明朝好歹还能再玩百年。
-----------------------------
地方不够,写到后面了。请指正。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5 17:16:46 +0800 CST  
这几日在此处耽误几多,天涯好几个好贴都没去跟读。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5 18:41:50 +0800 CST  
@祯子 2016-09-25 20:51:57
现在还有很多弱智相信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为了和金议和了。

袁崇焕收复不了辽东,但守是没问题。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战斗力很弱的,很容易剿灭。只要不是两线作战不会这么惨。

第一次提议和的是金。说明也是打的很难受。
-----------------------------
从战略讲,崇祯正确的选择理应是先安抚后金,集中精力平内乱。搞定家里的事,后金并不足虑。再观近现代,蒋介石不也是安内不尽先攘外,最后去的台湾吗。当然,蒋介石和崇祯不同的是有个把兄弟坑哥。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5 22:03:07 +0800 CST  
@祯子 2016-09-25 20:51:57

现在还有很多弱智相信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为了和金议和了。

袁崇焕收复不了辽东,但守是没问题。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战斗力很弱的,很容易剿灭。只要不是两线作战不会这么惨。

第一次提议和的是金。说明也是打的很难受。

-----------------------------
@湖广天下熟 2016-09-26 11:51:16

老实说,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袁的政治智商很低。且不说毛文龙本无反意,东江镇在建州敌后,环境险恶,他的粮草都要经过山东等内地地方提供。虽然袁是蓟辽督师,是文一品。但毛也是一品武馆,持尚方宝剑,至于他交通敌国的罪名还尚在两可之间。袁如无崇祯皇帝命令,那就是矫召擅杀,这一点满清修的《明史》也是承认的。建议你看看这个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3/,虽然这个也偏激,但有助于客观评价。
-----------------------------
自古武将,像郭子仪那样知进退之度的并不多。袁崇焕讲“五年平辽”不过是想慰籍圣心。不曾想圣心难测。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6 19:39:53 +0800 CST  
@甄宜嘉 2016-09-26 19:43:25
阉党也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夏允彝在《幸存录》中一针见血指出明朝亡国两党都难辞其咎。仍囿于党派偏见的黄宗羲不同意夏的观点,甚至诋毁“幸存录”为“不幸存录”。可见一旦形成党派偏见要改变有多难,就连黄宗羲这样的大思想家也难以超脱。
-----------------------------
党争在很多朝代都存在,帝王雄才伟略,便能掌控。反之,朝政必乱,天下都可能糜烂。崇祯朝恰恰是后者……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6 21:04:53 +0800 CST  
@甄宜嘉 2016-09-26 19:47:24
夏允彝字彝仲,抗清少年英雄夏完淳之父,乙酉与陈子龙起兵反清,兵败被杀。父子皆不愧完人。
-----------------------------
史可法也是东林党人,再看夏氏父子,可见明末的儒生及东林党也未必都是满口忠义,贼来则降。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6 21:07:33 +0800 CST  
@甄宜嘉 2016-09-26 19:43:25

阉党也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夏允彝在《幸存录》中一针见血指出明朝亡国两党都难辞其咎。仍囿于党派偏见的黄宗羲不同意夏的观点,甚至诋毁“幸存录”为“不幸存录”。可见一旦形成党派偏见要改变有多难,就连黄宗羲这样的大思想家也难以超脱。

-----------------------------

@王杰维 2016-09-26 21:04:53

党争在很多朝代都存在,帝王雄才伟略,便能掌控。反之,朝政必乱,天下都可能糜烂。崇祯朝恰恰是后者……

-----------------------------
@百年柯尔特 2016-09-26 22:25:38

“党争在很多朝代都存在”这话应该说是所有朝代才对。阉党,文人,士族是封建朝代的三大基石,阉党实际是皇权的延伸。阉党过强或过弱,其灭朝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
阉党强弱和王朝灭亡在个别朝代的确如此,东汉、唐、明最为典型,但并非历史规律,说阉党是封建王朝的三大基石之一,在下不敢苟同。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6 22:58:24 +0800 CST  
@祯子 2016-09-27 09:43:07
咦?有敏感词吗?怎么没发出去?

再试试。

崇祯打掉魏忠贤是第一个错误。杀袁崇焕是第二个错误。不杀张献忠李自成是第三个错误。不同意议和或是说不果断议和第四个错误,不迁都第五个错误。

没救了。
-----------------------------
战略不当,用人不当才是大失误哦。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7 10:50:56 +0800 CST  
@甄宜嘉 2016-09-26 19:43:25

阉党也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夏允彝在《幸存录》中一针见血指出明朝亡国两党都难辞其咎。仍囿于党派偏见的黄宗羲不同意夏的观点,甚至诋毁“幸存录”为“不幸存录”。可见一旦形成党派偏见要改变有多难,就连黄宗羲这样的大思想家也难以超脱。

-----------------------------

@王杰维 2016-09-26 21:04:53

党争在很多朝代都存在,帝王雄才伟略,便能掌控。反之,朝政必乱,天下都可能糜烂。崇祯朝恰恰是后者……

-----------------------------

@百年柯尔特 2016-09-26 22:25:38

“党争在很多朝代都存在”这话应该说是所有朝代才对。阉党,文人,士族是封建朝代的三大基石,阉党实际是皇权的延伸。阉党过强或过弱,其灭朝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

@王杰维 2016-09-26 22:58:24

阉党强弱和王朝灭亡在个别朝代的确如此,东汉、唐、明最为典型,但并非历史规律,说阉党是封建王朝的三大基石之一,在下不敢苟同。

-----------------------------
@百年柯尔特 2016-09-27 12:27:59

太监的地位在清朝应该是最低的,起码早期是这样。甚至有不得干政不得出京城,都的改姓赵和高(不忘秦的教训)。但事实上太监就是在清早期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至于后期当然更不用说了。举例来说:康熙够强势够厉害吧,有千古一帝的叫法,依然重用太监,梁九功,赵昌...还有个太监叫魏珠更是权倾一时,九阿哥胤禟也牛吧,令乃子弘晸呼其为伯父,自己和他称兄道弟。这是太监在最不受待见的朝廷里的状况。至于其他朝代你可想见太监多牛批了吧。

太监生存必须依赖皇权,皇上对他们自然也放心,把他们当着制衡文人和士族(有时候是外戚)的主要力量。所以封建社会的权利就是皇上塔尖,下面太监,文人,士族三权分立。
-----------------------------
士族和文人相通之处甚多,很多文人变来自士族,士族又多受教育是为文人,怎可分而论之?另外,你讲的士族是“哪个概念的士族”?传统的士族(门阀)严格意义上讲,南北朝开始衰落,唐末已经基本消亡。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7 13:19:39 +0800 CST  
@外比与贤 2016-09-27 19:01:13
崇祯的失败,关键是他自以为是,听不进诸臣的进言,而且没有一个像张居正那样的首辅,就是有,他也不会重用张居正的,这就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毛泽东知道在治国上他离不开周恩来,尽管他不时的拿捏周恩来,也知道周对他没有什么二心,他毛在用人上可以说滴水不漏,而崇祯就没这个水平了,其实,一个国家的首脑,用人是非常重要的,你只有会用人,才能发展和稳定。崇祯在位时,光大臣就被他换了几十个,这样的首脑怎么可能成功呢?
-----------------------------
总之崇祯不是个合格的帝王,他的问题岂止不纳谏,多了去了。拿他和主席比,太抬举崇祯了,呵呵。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7 20:05:40 +0800 CST  
@开啡尔64 2016-09-27 16:54:29
崇祯皇帝个人在明诸帝里,还是个好皇帝。毛病就是猜忍好杀,杀魏忠贤杀袁崇焕就是,真是朱元璋的子孙。他如果真能主持议和,他就超越了那个时代,中兴之主也未可知。
-----------------------------
客观的讲,明代帝王还真找不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崇祯呢,只能算是一个勤奋的,好皇帝是算不上的。皇帝行不行也要看业绩滴……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7 20:08:00 +0800 CST  
@开啡尔64 2016-09-27 16:54:29
崇祯皇帝个人在明诸帝里,还是个好皇帝。毛病就是猜忍好杀,杀魏忠贤杀袁崇焕就是,真是朱元璋的子孙。他如果真能主持议和,他就超越了那个时代,中兴之主也未可知。
-----------------------------
对了,朱棣相对是最优秀的,在明代帝王里。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7 20:08:58 +0800 CST  
@薄福 2016-09-27 21:56:41
一首诗表达个人对明末的感慨。

历朝代有亡国君,罄竹难书亡国臣,

群臣不思死社稷,可怜天子守国门;

江山向来多风雨 ,自古谁能少吹淋,

气节彰显在乱世,唯敬崖山众英魂。
-----------------------------
我已经在前面说过:天子本可不守社稷,有臣可守;君王本可不死社稷,民心可用。把责任都推给臣下,此君王本就是亡国之君!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7 21:59:13 +0800 CST  
@南粤首席大律师 2016-09-27 21:51:23
崇祯临死的一句话反过来说就对了,臣非亡国之臣,君乃亡国之君。明末名将如云,被个急功近利驭臣无术的崇祯折腾光了
-----------------------------
善,我也如此看法。
楼主 王杰维  发布于 2016-09-27 22:00:02 +0800 CST  

楼主:王杰维

字数:103930

发表时间:2016-09-24 02: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2 13:30:40 +0800 CST

评论数:134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