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回菊 3754楼 2014-02-07 21:21:39
把这贴从千古谁人识王睿中转过来,希望更多的网友参与讨论王祥王雄身世问题。
王隐晋书中记述的王祥50岁出仕,任过司隶校尉、高贵乡公三老、司空、太尉、太保,封雎陵公。泰始四年去逝,年八十九,生于180年。弟弟是王览,字玄通,光禄大夫。这个王祥我们可心称为琅琊王祥。
唐晋书中记述的王祥极为混乱,似乎是拼凑的史料,互相矛盾。我们不妨称之为三个王祥的综合体,一个可叫孝子王祥,早期避难庐江,对后母极孝......
-----------------------------
《晋书李憙传》:“及魏帝告禅于晋,憙以本官行司徒事,副太尉郑冲奉策。”此处应该为太保郑冲。而此时太尉为王祥。

魏帝禅位于晋,太尉王祥选择了回避。曾经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为国家的统一而立下赫赫战功的的三国第一英雄已86岁,垂垂老矣。他已无力阻挡魏被晋取代的命运。


《宋书礼制》:“咸熙二年十二月甲子,使持节、侍中、太保郑冲、兼太尉、司隶校尉李熹奉皇帝玺绶策书,禅位于晋。”

虽晋武帝封王祥为太保,可王祥以年老疲耄请辞,晋武帝不许。王祥干脆不上朝。
泰始三年(267)御史中丞侯史光认为王祥久病,不能按时朝会尽臣礼,请求免去他的职务。詔曰:“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前後遜讓,不從所執,此非有司所得議也。”王祥固乞骸骨,詔聽以睢陵公就第。

翌年四月,王祥薨,墓碑刻“魏太保王氏神道”。王祥对得起九泉之下曹操、曹丕对他的知遇之恩。

难道非要86岁的老英雄殉节才算得上曹魏的忠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7 22:26:29 +0800 CST  
黄初元年(220)曹丕称帝,想要以杨彪为太尉,先让使者告杨彪。杨彪坚决推辞道:“我杨彪担任过汉朝的三公,遭到乱世而不能对国家有所补益,现在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再去新的朝廷任职。”曹丕拜杨彪为光禄大夫。

黄初二年(221年),在十月的百官大会时,赐杨彪权杖和衣袍,朝会时位次三公,待以宾客之礼。

数年后有鹈鹕聚集于灵芝池中,下诏公卿举荐有独特行为、操守的君子。司空王朗举荐杨彪,文帝因此为杨彪设立官吏士兵来保护。

公元225年(黄初五年),杨彪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杨彪也有事迹在曹魏,也曾被担任曹魏的光禄大夫,位三公之下。难道杨彪就是曹魏大臣?

同理,王祥应为曹魏大臣而非晋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7 22:32:51 +0800 CST  
@gotu111 3753楼 2014-02-07 20:24:13
然而,司马懿在西线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间,损兵折将,以至于留下“畏蜀如虎”的笑柄;
你确定你看的是三国演义么
-----------------------------
@wzheguilai0416 3755楼 2014-02-07 22:07:27
《汉晋春秋》: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
司马懿碍于面子不得不追击诸葛亮。追上却又不敢与其交战。
《汉晋春秋》:“宣王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
-----------------------------
@燕京晓林05 3760楼 2014-02-07 22:52:36
兄说司马懿平辽东主要依靠某位神秘副帅?这有证据吗?推论可不能说服人。
-----------------------------
当然有证据。请耐心翻翻第7页后面帖子。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7 23:12:55 +0800 CST  
@回菊 3759楼 2014-02-07 22:46:36
看来遗训上的生年85很可能是将自己一生作为魏纯臣看待,入晋后的4年不算上。那个遗训一定是提前就想好了。看来这王祥到死也不糊涂,说自己生年85是一定有用意的。糊涂的倒是我们这些读史的人,只去看表面文章了,没想到这里面还有更深刻的用意。王祥也肯定想到自己将来一定会上史书,是想作魏臣入魏书。可惜,后人还是把他列入了晋书作晋臣,看来是违背了这老头的心愿。
-----------------------------
回菊兄之言非常有道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7 23:23:11 +0800 CST  
@回菊 3759楼 2014-02-07 22:46:36
看来遗训上的生年85很可能是将自己一生作为魏纯臣看待,入晋后的4年不算上。那个遗训一定是提前就想好了。看来这王祥到死也不糊涂,说自己生年85是一定有用意的。糊涂的倒是我们这些读史的人,只去看表面文章了,没想到这里面还有更深刻的用意。王祥也肯定想到自己将来一定会上史书,是想作魏臣入魏书。可惜,后人还是把他列入了晋书作晋臣,看来是违背了这老头的心愿。
-----------------------------
我还没想到这一层意思。回菊兄真是高见。此时之人极其尚名节。呵呵,这老头倒是上了《三国志魏志》,且还是和自己家族的诸人合传,也可视为单独立传。只可惜被王导兄弟派人删除。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7 23:31:14 +0800 CST  
@回菊 3759楼 2014-02-07 22:46:36
看来遗训上的生年85很可能是将自己一生作为魏纯臣看待,入晋后的4年不算上。那个遗训一定是提前就想好了。看来这王祥到死也不糊涂,说自己生年85是一定有用意的。糊涂的倒是我们这些读史的人,只去看表面文章了,没想到这里面还有更深刻的用意。王祥也肯定想到自己将来一定会上史书,是想作魏臣入魏书。可惜,后人还是把他列入了晋书作晋臣,看来是违背了这老头的心愿。
-----------------------------
@wzheguilai0416 3762楼 2014-02-07 23:23:11
回菊兄之言非常有道理。
-----------------------------
@回菊 3764楼 2014-02-07 23:33:28
不过高贵乡公死的时候,王祥应该是司隶校尉吧,你说他保护不了高贵乡公也就罢了,因事出仓促,曹髦也是做皇帝中最有血气的,可是杀王经连带老母可不应该。王祥应该自责,还有什么脸面称魏臣呀。
-----------------------------
王祥已经自责了。王祥大哭说:“这是老臣的罪过啊!”涕泪交流,众人都感到惭愧。杀王经者为司马昭而非王祥。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7 23:42:35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670楼 2010-06-09 19:29:51
有比较才有鉴别。
裴松之默默地在注《魏志?三国志?曹爽传》引《魏名臣奏》,引出了完整的诏书,名为《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

裴松之注得不动声色,极其高明,却又十分感慨和无奈。
大家对比一下:
昔吴汉佐光武,有征定四方之功,为大司马,名称于今。太尉体履正直,功盖海内。先帝本以前后欲更其位者辄不弥久,是以迟迟不施行耳。今大将军荐太......
-----------------------------
@燕京晓林05 3766楼 2014-02-07 23:47:58
兄这个结论,太过武断吧?我以为据此得出的结论应为以下两点:
1、三国志所载诏书,不一定是全文,而是节选。
2、如果据此节选否定司马懿,则需要否定司马懿平定孟获、打诸葛亮和打辽东,也就是司马懿三大战功,都要抹掉。这完全没可能。
-----------------------------
没错,当时考虑不周,的确不可否认司马懿作为主帅的功劳。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7 23:54:46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678楼 2010-06-09 22:18:50
何曾是魏明帝曹睿的散骑常侍,整天出入禁中而与曹睿朝夕相处。在递交奏折之前,肯定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或者和一些大臣讨论过的。否则,何曾是不会轻易向皇帝建议设副统帅的。
奏折是否就是魏明帝对司马懿根本不放心,特意让何曾上疏设副统帅的呢?
或者根本就是司马懿对自己没有自信,主动找到何曾向皇帝上奏折,要求设副统帅呢?
其实,这两种推理都是成立的。
因......
-----------------------------
@燕京晓林05 3769楼 2014-02-08 00:01:18
您这推理确实都不能成立。您对司马懿的作战好像研讨的不够深入,错误较多。
-----------------------------
呵呵,我承认我对司马懿作战研究得不够深入。

我只想请燕京晓林05兄回答:

既然列何曾的奏折为《魏名臣奏》,应当是他的奏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魏名臣奏》都是成对出现的,即大臣上奏折,皇帝下诏书。或者皇帝下诏书问,大臣上奏折答。

辽东之战前,何曾上了一封奏折,如果被皇帝的诏书一口回绝,噎得够呛。魏国45年的奏折,何止上万,为何把这篇选入《魏名臣奏》吗?

就像你作为公司的员工或副处级公务员,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准备了一份提案交给向公司老总或主管领导,结果老板或主管领导当场否决了。你的脸涨得通红,郁闷得连续几天喝闷酒。

可年终,公司却给了你了个一万元的红包或主管领导告诉你升正处了,并且笑眯眯地拍着你的肩膀说:你的建议不错。年轻人,好好干。只要好好干,前途大大的。”

并且,你还还上了公司的宣传板、宣传册或被上级机关通报表彰。
这可能吗?

看来,这位副统帅还是有存在可能的。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0:07:06 +0800 CST  
裴松之就像金庸笔下的令狐冲,斜斜一剑刺出,看似无招,却一招致命。
裴松之接着注引《毌丘俭志记》云:时以俭为宣王副也。

可见副统帅还真是存在的。这名副统帅绝不会是别人,就是毌丘俭。

毌丘俭初出茅庐,还只是小菜鸟。焉能称得上“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

对比一下:《魏名臣奏》与干宝《晋纪》

《魏名臣奏》:“臣闻先王制法,必於全慎,故建官授任,则置假辅,陈师命将,则立监贰,宣命遣使,则设介副,临敌交刃,则参御右,盖以尽谋思之功,防安危之变也。是以在险当难,则权足相济,陨缺不预,则才足相代,其为固防,至深至远。及至汉氏,亦循旧章。韩信伐赵,张耳为贰;马援讨越,刘隆副军。前世之迹,著在篇志。今懿奉辞诛罪,步骑数万,道路回阻,四千馀里,虽假天威,有征无战,寇或潜遁,消散日月,命无常期。人非金石,远虑详备,诚宜有副。今北边诸将及懿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卒有变急,不相镇摄。存不忘亡,圣达所戒,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盛其礼秩,遣诣懿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虽有万一不虞之灾,军主有储,则无患矣。”


干宝《晋纪》:“干宝晋纪曰:帝问宣王:"度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宣王对曰:"渊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为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审量彼我,乃预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县远,不能持久,必先拒辽水,后守也。"帝曰:"住还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魏名臣奏》引经据典,为一篇经典的奏折,而干宝《晋纪》除了显示司马懿的狂妄外,没任何水实质内容。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0:15:08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691楼 2010-06-11 18:34:56
正文继续:
今人看来,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司马懿最值得称道之处莫过于东灭公孙渊。至于南讨孟达,西拒诸葛亮,都值得诟病。
曹魏时期的文人是否如此认为呢?
诔文是中国古代哀悼死者、叙述其生平事迹并表达悲伤 情感 的一种文体。唐太宗李世民时书法家欧阳询在《文选》时存有司马懿薨后的诔文,却与今人的看法大相径庭:
魏相国舞阳宣文侯司马公诔曰:
......
-----------------------------
@燕京晓林05 3771楼 2014-02-08 00:08:29
文中也没提平定孟达,兄是否也要说平孟达也是假的?其实这个文很简洁,战功主要写征讨外敌的,而孟达和公孙其实属于内部叛乱,所以都不写。而不是说这两个战功都是假的。
-----------------------------
没错,我早已知道此诔文不能证明什么,并且还发现有颂扬司马懿平辽东的诔文。关键问题是有没有副统帅。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0:17:29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678楼 2010-06-09 22:18:50
何曾是魏明帝曹睿的散骑常侍,整天出入禁中而与曹睿朝夕相处。在递交奏折之前,肯定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或者和一些大臣讨论过的。否则,何曾是不会轻易向皇帝建议设副统帅的。
奏折是否就是魏明帝对司马懿根本不放心,特意让何曾上疏设副统帅的呢?
或者根本就是司马懿对自己没有自信,主动找到何曾向皇帝上奏折,要求设副统帅呢?
其实,这两种推理都是成立的。
因......
-----------------------------
@燕京晓林05 3769楼 2014-02-08 00:01:18
您这推理确实都不能成立。您对司马懿的作战好像研讨的不够深入,错误较多。
-----------------------------
@wzheguilai0416 3770楼 2014-02-08 00:07:06
呵呵,我承认我对司马懿作战研究得不够深入。
我只想请燕京晓林05兄回答:
既然列何曾的奏折为《魏名臣奏》,应当是他的奏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魏名臣奏》都是成对出现的,即大臣上奏折,皇帝下诏书。或者皇帝下诏书问,大臣上奏折答。
辽东之战前,何曾上了一封奏折,如果被皇帝的诏书一口回绝,噎得够呛。魏国45年的奏折,何止上万,为何把这篇选入《魏名臣奏》吗?
......
-----------------------------
@燕京晓林05 3774楼 2014-02-08 00:21:19
副帅问题,你已经论证过了,没错呀,就是母丘俭。但是你没理由否定母丘俭是副帅,这是你随后的问题。这个副帅,上表说的很清楚,其作用不是分司马懿的权,也不是要监视司马懿,更不是要替代司马懿部署行军打仗,而是担心大军深入敌境,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比如主帅阵亡或负重伤不能指挥,因此需要提前指定副帅为接替者。换句话说:如果司马懿没有出意外,这个副帅就是个摆设。
-----------------------------
“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毋丘俭刚到幽州,景初元年(237)与公孙渊交战也是损兵折将,焉能称之为“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且担任景初二年(238)的副统帅?另副统帅还要“盛其礼秩,遣诣懿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此役明显还是和《三国志》刻意雪藏的太和六年魏和辽东燕国的第一次战役完全类似,水、陆进攻公孙渊。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0:29:04 +0800 CST  
把后面一句删掉,今天太晚了,有空再认真分析。


“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毋丘俭刚到幽州,景初元年(237)与公孙渊交战也是损兵折将,焉能称之为“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且担任景初二年(238)的副统帅?另副统帅还要“盛其礼秩,遣诣懿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0:30:30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772楼 2014-02-08 00:15:08
裴松之就像金庸笔下的令狐冲,斜斜一剑刺出,看似无招,却一招致命。
裴松之接着注引《毌丘俭志记》云:时以俭为宣王副也。
可见副统帅还真是存在的。这名副统帅绝不会是别人,就是毌丘俭。
毌丘俭初出茅庐,还只是小菜鸟。焉能称得上“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
对比一下:《魏名臣奏》与干宝《晋纪》
《魏名臣奏》:“臣闻先王制法,必於全慎,故建官授任,则置假辅,陈......
-----------------------------
@燕京晓林05 3775楼 2014-02-08 00:25:17
我不知道为何老兄对司马懿如此愤恨?
虽然司马懿人品不好,但是军事上还是很厉害的,兄如果不是被蜀汉史料所误导,应当不至于如此贬低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兄就是贬低了司马懿,打辽东副帅也是母丘俭,而不是您推测的王雄。咱不能说不符合自己猜测的食疗,都一棒子打死。您这个不科学。
-----------------------------
惜墨如金的《三国志》洋洋洒洒近二百言,借幽州刺史崔林的别驾之口给涿郡太守王雄上课,告诫王雄要如何如何治边。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事实呢?崔林根本就没担任过幽州刺史。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云尚书令桓阶认为崔林非尚书才,从尚书左迁为河间太守。而《魏名臣奏》的作者正是陈寿。

《三国志?田豫传》泼墨般地描述太和二年(228))护乌丸校尉田豫马城被围之役(550字),无限放大田豫的英勇、智慧,结果鲜卑骑兵纷纷吓得丢弃战马、弓箭而逃,田豫威震沙漠,只可惜由于幽州刺史王雄支党的阻挠,田豫才未完成大业。《三国志》描述此战竟不可思议地前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版本(近千字)。

事实呢?田豫被围困在马城七天,中书监刘放举荐素为鲜卑信服的阎柔的弟弟上谷太守阎志劝和,田豫方才狼狈地解围。幽州刺史王雄兼领护乌丸校尉后,先后令鲜卑臣服、肃慎纳贡,立下旷世奇勋,而十余年后,田豫终于升省部级(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此时他已年过七旬。田豫的升迁,不知是否是借其儿女亲家,中书令孙资之力?

《三国志》中王雄无传、无籍、无任何背景,且龌龊、丑陋。而《三国志》外的史料中的王雄则完全是另外一种面孔。《魏名臣奏》之孟建奏折中“雄才兼资文武,忠烈之性,逾越伦辈”;曹丕诏书“雄有胆智技能文武之资”;《上武略士表》“幽州刺史王雄,□□气□,长涉道艺,天性仁勇,刚毅有略,约身俭己,务养吏士,能得人欢心,谓当任为大将”。王雄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元康末年陈寿去世后《三国志》被立为国史,而此时王戎、王衍兄弟分别担任司徒、尚书令,晋惠帝太子、尚书仆射领吏部裴裴頠、秘书监、掌国史贾谧都是王戎兄弟的女婿。

《九家旧晋书》及唐修《晋书》皆载二兄弟极力主张以泰始元年断代。而目前版本的《三国志·魏志》的历史截止咸熙二年(265),明显有着泰始元年断代的痕迹。将心比心,谁会立一部自己的祖父无传、无籍、且屡屡捏造史实往他身上泼脏水的史书为国史?

除雪藏西部从事王雄征西外,目前版本的《三国志》还可以雪藏魏和辽东燕国的第一次战役。若非裴松之注,我们不可能知道幽州刺史王雄从陆路、汝南太守督青州从水路联合夹击公孙渊。更不可能知道公孙渊突然向孙权俯首称臣的原因。青龙元年,公孙渊又为何出尔反尔,突然杀掉孙权派来的使臣,吞掉其近万精兵及财宝?


《三国志》不仅雪藏王雄,还捏造史料往王雄的身上泼脏水,难道燕京晓林05兄看不出来吗?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0:39:03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772楼 2014-02-08 00:15:08
裴松之就像金庸笔下的令狐冲,斜斜一剑刺出,看似无招,却一招致命。
裴松之接着注引《毌丘俭志记》云:时以俭为宣王副也。
可见副统帅还真是存在的。这名副统帅绝不会是别人,就是毌丘俭。
毌丘俭初出茅庐,还只是小菜鸟。焉能称得上“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
对比一下:《魏名臣奏》与干宝《晋纪》
《魏名臣奏》:“臣闻先王制法,必於全慎,故建官授任,则置假辅,陈......
-----------------------------
@燕京晓林05 3775楼 2014-02-08 00:25:17
我不知道为何老兄对司马懿如此愤恨?
虽然司马懿人品不好,但是军事上还是很厉害的,兄如果不是被蜀汉史料所误导,应当不至于如此贬低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兄就是贬低了司马懿,打辽东副帅也是母丘俭,而不是您推测的王雄。咱不能说不符合自己猜测的食疗,都一棒子打死。您这个不科学。
-----------------------------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假设你和你哥哥为就是王戎兄弟,分别担任司徒、尚书令,皇帝是你亲家,尚书仆射领吏部以及国史编篡委员会主任也是你女婿。你会把一部捏造史料、往你爷爷的身上泼脏水的史书为国史?如果你会,那我没啥好说的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0:44:59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678楼 2010-06-09 22:18:50
何曾是魏明帝曹睿的散骑常侍,整天出入禁中而与曹睿朝夕相处。在递交奏折之前,肯定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或者和一些大臣讨论过的。否则,何曾是不会轻易向皇帝建议设副统帅的。
奏折是否就是魏明帝对司马懿根本不放心,特意让何曾上疏设副统帅的呢?
或者根本就是司马懿对自己没有自信,主动找到何曾向皇帝上奏折,要求设副统帅呢?
其实,这两种推理都是成立的。
因......
-----------------------------
@燕京晓林05 3769楼 2014-02-08 00:01:18
您这推理确实都不能成立。您对司马懿的作战好像研讨的不够深入,错误较多。
-----------------------------
@wzheguilai0416 3770楼 2014-02-08 00:07:06
呵呵,我承认我对司马懿作战研究得不够深入。
我只想请燕京晓林05兄回答:
既然列何曾的奏折为《魏名臣奏》,应当是他的奏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魏名臣奏》都是成对出现的,即大臣上奏折,皇帝下诏书。或者皇帝下诏书问,大臣上奏折答。
辽东之战前,何曾上了一封奏折,如果被皇帝的诏书一口回绝,噎得够呛。魏国45年的奏折,何止上万,为何把这篇选入《魏名臣奏》吗?
......
-----------------------------
@燕京晓林05 3774楼 2014-02-08 00:21:19
副帅问题,你已经论证过了,没错呀,就是母丘俭。但是你没理由否定母丘俭是副帅,这是你随后的问题。这个副帅,上表说的很清楚,其作用不是分司马懿的权,也不是要监视司马懿,更不是要替代司马懿部署行军打仗,而是担心大军深入敌境,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比如主帅阵亡或负重伤不能指挥,因此需要提前指定副帅为接替者。换句话说:如果司马懿没有出意外,这个副帅就是个摆设。
-----------------------------
@wzheguilai0416 3776楼 2014-02-08 00:29:04
“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毋丘俭刚到幽州,景初元年(237)与公孙渊交战也是损兵折将,焉能称之为“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且担任景初二年(238)的副统帅?另副统帅还要“盛其礼秩,遣诣懿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此役明显还是和《三国志》刻意雪藏的太和六年魏和辽东燕国的第一次战役完全类似,水、陆进攻公孙渊。
-----------------------------
@燕京晓林05 3780楼 2014-02-08 00:59:50
咱们理解不同。首先这个奏章及时被采纳了,也不一定是一个字不拉都要采纳,只要主要意思采纳就不错了。
其次,这个奏章 说要选:,你不能断定这是四个条件并存还是四个条件之一!如果您坚持是四个条件并存,那这个人不好选。
其实当时母丘俭是: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在北方应当算是重臣了,睡得职位能赶上他?他此前还在荆州刺史任上历练过(那里也是前线),又和公孙交过......
-----------------------------
坐镇幽州近二十载的前任幽州刺史护乌丸校尉王雄如果在世,是否符合“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1:03:35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772楼 2014-02-08 00:15:08
裴松之就像金庸笔下的令狐冲,斜斜一剑刺出,看似无招,却一招致命。
裴松之接着注引《毌丘俭志记》云:时以俭为宣王副也。
可见副统帅还真是存在的。这名副统帅绝不会是别人,就是毌丘俭。
毌丘俭初出茅庐,还只是小菜鸟。焉能称得上“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
对比一下:《魏名臣奏》与干宝《晋纪》
《魏名臣奏》:“臣闻先王制法,必於全慎,故建官授任,则置假辅,陈......
-----------------------------
@燕京晓林05 3775楼 2014-02-08 00:25:17
我不知道为何老兄对司马懿如此愤恨?
虽然司马懿人品不好,但是军事上还是很厉害的,兄如果不是被蜀汉史料所误导,应当不至于如此贬低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兄就是贬低了司马懿,打辽东副帅也是母丘俭,而不是您推测的王雄。咱不能说不符合自己猜测的食疗,都一棒子打死。您这个不科学。
-----------------------------
@wzheguilai0416 3779楼 2014-02-08 00:44:59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假设你和你哥哥为就是王戎兄弟,分别担任司徒、尚书令,皇帝是你亲家,尚书仆射领吏部以及国史编篡委员会主任也是你女婿。你会把一部捏造史料、往你爷爷的身上泼脏水的史书为国史?如果你会,那我没啥好说的了。
-----------------------------
@燕京晓林05 3783楼 2014-02-08 01:09:58
拜托!您先告诉谁是王戎兄弟的爷爷?您不会说是王雄吧?这可是你自己胡乱认定的,人家王戎兄弟有认为爷爷是王雄吗?
-----------------------------
王雄不是王戎、王衍的爷爷?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1:12:21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772楼 2014-02-08 00:15:08
裴松之就像金庸笔下的令狐冲,斜斜一剑刺出,看似无招,却一招致命。
裴松之接着注引《毌丘俭志记》云:时以俭为宣王副也。
可见副统帅还真是存在的。这名副统帅绝不会是别人,就是毌丘俭。
毌丘俭初出茅庐,还只是小菜鸟。焉能称得上“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
对比一下:《魏名臣奏》与干宝《晋纪》
《魏名臣奏》:“臣闻先王制法,必於全慎,故建官授任,则置假辅,陈......
-----------------------------
@燕京晓林05 3775楼 2014-02-08 00:25:17
我不知道为何老兄对司马懿如此愤恨?
虽然司马懿人品不好,但是军事上还是很厉害的,兄如果不是被蜀汉史料所误导,应当不至于如此贬低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兄就是贬低了司马懿,打辽东副帅也是母丘俭,而不是您推测的王雄。咱不能说不符合自己猜测的食疗,都一棒子打死。您这个不科学。
-----------------------------
@wzheguilai0416 3779楼 2014-02-08 00:44:59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假设你和你哥哥为就是王戎兄弟,分别担任司徒、尚书令,皇帝是你亲家,尚书仆射领吏部以及国史编篡委员会主任也是你女婿。你会把一部捏造史料、往你爷爷的身上泼脏水的史书为国史?如果你会,那我没啥好说的了。
-----------------------------
@燕京晓林05 3783楼 2014-02-08 01:09:58
拜托!您先告诉谁是王戎兄弟的爷爷?您不会说是王雄吧?这可是你自己胡乱认定的,人家王戎兄弟有认为爷爷是王雄吗?
-----------------------------
你真的不知道王戎、王衍的爷爷是王雄?呵呵,原来我是和一位历史门外汉在辩论。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1:14:12 +0800 CST  
@燕京晓林05 3785楼 2014-02-08 01:12:59
您这个逻辑蛮奇怪:就是先毫无依据认为王雄=王祥=王戎兄弟爷爷,而后再来推论说王戎兄弟不可能同意抹黑王雄的《三国志》。
您的逻辑是前提条件就错了:王雄不是王戎兄弟的爷爷,何来《三国志》抹黑王戎兄弟爷爷一说呢?
对不对?
-----------------------------
我一直以为王戎兄弟的爷爷是王雄,原来不是啊。既然你说我是胡乱认定的。还请燕京晓林05兄指点迷津:王戎兄弟的爷爷究竟是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5:15:48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772楼 2014-02-08 00:15:08
裴松之就像金庸笔下的令狐冲,斜斜一剑刺出,看似无招,却一招致命。
裴松之接着注引《毌丘俭志记》云:时以俭为宣王副也。
可见副统帅还真是存在的。这名副统帅绝不会是别人,就是毌丘俭。
毌丘俭初出茅庐,还只是小菜鸟。焉能称得上“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
对比一下:《魏名臣奏》与干宝《晋纪》
《魏名臣奏》:“臣闻先王制法,必於全慎,故建官授任,则置假辅,陈......
-----------------------------
@燕京晓林05 3775楼 2014-02-08 00:25:17
我不知道为何老兄对司马懿如此愤恨?
虽然司马懿人品不好,但是军事上还是很厉害的,兄如果不是被蜀汉史料所误导,应当不至于如此贬低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兄就是贬低了司马懿,打辽东副帅也是母丘俭,而不是您推测的王雄。咱不能说不符合自己猜测的食疗,都一棒子打死。您这个不科学。
-----------------------------
@wzheguilai0416 3778楼 2014-02-08 00:39:03
惜墨如金的《三国志》洋洋洒洒近二百言,借幽州刺史崔林的别驾之口给涿郡太守王雄上课,告诫王雄要如何如何治边。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事实呢?崔林根本就没担任过幽州刺史。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云尚书令桓阶认为崔林非尚书才,从尚书左迁为河间太守。而《魏名臣奏》的作者正是陈寿。
《三国志?田豫传》泼墨般地描述太和二年(228))护乌丸校尉田豫马城被围之役(550字),无限放大田豫的英勇、智慧,结果鲜......
-----------------------------
@燕京晓林05 3787楼 2014-02-08 01:17:13
问:您依据什么说是对王雄泼脏水?难道说田豫坏话王雄绝对不可能干?这个你需要提供证据了。
其实您有限自立前提条件再来论证:就是先确定王雄是好人,因此如果有批评王雄的,那就一定是泼脏水。
其实,当时将军们之间相互告状很正常吧?
-----------------------------
田豫传载护乌丸校尉田豫被围马城之战:胡人又追击田豫至马城,将其重重围困,田豫严密防守,令司马树立起旗帜,奏起鼓乐,率步骑兵从南门杀出,胡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哪里,便向哪里攻击。田豫则率领精锐骑兵从北门冲了出来,擂鼓呼叫冲杀,两面发起冲击,胡人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都丢弃弓箭、战马逃走了。田豫率兵连击二十余里,胡人的尸体布满了原野。

田豫是自己杀出来的吗?上谷太守阎志扮演了什么角色?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5:16:46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772楼 2014-02-08 00:15:08
裴松之就像金庸笔下的令狐冲,斜斜一剑刺出,看似无招,却一招致命。
裴松之接着注引《毌丘俭志记》云:时以俭为宣王副也。
可见副统帅还真是存在的。这名副统帅绝不会是别人,就是毌丘俭。
毌丘俭初出茅庐,还只是小菜鸟。焉能称得上“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
对比一下:《魏名臣奏》与干宝《晋纪》
《魏名臣奏》:“臣闻先王制法,必於全慎,故建官授任,则置假辅,陈......
-----------------------------
@燕京晓林05 3775楼 2014-02-08 00:25:17
我不知道为何老兄对司马懿如此愤恨?
虽然司马懿人品不好,但是军事上还是很厉害的,兄如果不是被蜀汉史料所误导,应当不至于如此贬低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兄就是贬低了司马懿,打辽东副帅也是母丘俭,而不是您推测的王雄。咱不能说不符合自己猜测的食疗,都一棒子打死。您这个不科学。
-----------------------------
@wzheguilai0416 3779楼 2014-02-08 00:44:59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假设你和你哥哥为就是王戎兄弟,分别担任司徒、尚书令,皇帝是你亲家,尚书仆射领吏部以及国史编篡委员会主任也是你女婿。你会把一部捏造史料、往你爷爷的身上泼脏水的史书为国史?如果你会,那我没啥好说的了。
-----------------------------
@燕京晓林05 3783楼 2014-02-08 01:09:58
拜托!您先告诉谁是王戎兄弟的爷爷?您不会说是王雄吧?这可是你自己胡乱认定的,人家王戎兄弟有认为爷爷是王雄吗?
-----------------------------
呵呵,真是碰到高人了。原来王戎兄弟的爷爷不是王雄而是另有其人!!!燕京晓林05兄肯定有新发现,还请指点迷津。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8 05:18:57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