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hyt_yc 3424楼 2013-12-30 23:10:55
陈寿裴松之刘义庆都是小人,反对他们的观点一定正确。
但反对楼主观点的,一定是喷粪。
我不说了行不行?
除非你不再选择性地回复我的问题。
-----------------------------
不要给我扣帽子。我从没说过他们三人是小人。自认为是陈寿、裴松之的千古知己。

楼主:wzheguilai0416 时间:2010-06-29 00:08:17

夏侯湛为何自愧不如,力挺陈寿《三国志》,甚至于毁坏自己的《魏书》,窃以为正是陈寿巧妙的构思。

陈寿以帝纪为主线,王祥伯父荆州刺史王睿、魏国最后一任太尉王祥、王祥之子凉州刺史护羌校尉王浑、幽州都督王乂、王戎为次线(王祥是《三国志》中的第一男主角,不折不扣的红花。)

楼主:wzheguilai0416 时间:2010-06-10 07:58:56
有朋友说我根本没读过书,就只读过裴松之注《三国志》。我送朋友一句打油诗。
不会读书莫要谈,单单裴注费人参。
若将裴注能参透,唤作高手也不惭。

读懂了裴注,也就读懂了裴松之,更读懂了三国。

千载以来,谁真正了解裴松之时而悲愤,时而无奈,时而冷嘲热讽,时而默然无语的复杂情感呢?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0 23:19:32 +0800 CST  
@hyt_yc 3424楼 2013-12-30 23:10:55
陈寿裴松之刘义庆都是小人,反对他们的观点一定正确。
但反对楼主观点的,一定是喷粪。
我不说了行不行?
除非你不再选择性地回复我的问题。
-----------------------------
你是反对我的观点。你第二次发言怎么说的?什么是喷粪?比喻说脏话或说没有根据、没有道理的话(骂人的话)。你连我的帖子都不读,就冒出一些伤人的话,不是喷粪?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0 23:25:17 +0800 CST  
@hyt_yc 3424楼 2013-12-30 23:10:55
陈寿裴松之刘义庆都是小人,反对他们的观点一定正确。
但反对楼主观点的,一定是喷粪。
我不说了行不行?
除非你不再选择性地回复我的问题。
-----------------------------
你只是反对我的观点?你第二次发言怎么说的?什么是喷粪?比喻说脏话或说没有根据、没有道理的话(骂人的话)。你连我的帖子都不读,就冒出一些伤人的话,不是喷粪是什么?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0 23:26:01 +0800 CST  
@hyt_yc 3424楼 2013-12-30 23:10:55
陈寿裴松之刘义庆都是小人,反对他们的观点一定正确。
但反对楼主观点的,一定是喷粪。
我不说了行不行?
除非你不再选择性地回复我的问题。
-----------------------------
你是哪只耳朵听见、哪只眼睛看见我说陈寿、裴松之刘义庆都是小人的?有证据请直接粘贴出来我的原文。看你也一大把年纪了,请不要为老不尊,睁着眼睛说瞎话。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0 23:38:42 +0800 CST  
@hyt_yc 3424楼 2013-12-30 23:10:55
陈寿裴松之刘义庆都是小人,反对他们的观点一定正确。
但反对楼主观点的,一定是喷粪。
我不说了行不行?
除非你不再选择性地回复我的问题。
-----------------------------
再列几处我对裴松之的崇敬之情。

楼主:wzheguilai0416 时间:2013-12-18 12:47:38

有“良史之材”长于叙事的陈寿此举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对于雍奴城的问题,我极为尊崇的史学家裴松之选择了沉默。

楼主:wzheguilai0416 时间:2010-07-15 10:00:36
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对比王祥与王雄,结果隐约发现“卧冰求鲤”、“黄雀入帷”、“风雨守礼”的孝子王祥与令鲜卑臣服、肃慎纳贡的幽州刺史兼护乌丸校尉王雄好像是一人。 我深信裴松之必定会给出线索,因为河东闻喜裴氏与王雄一支代代通婚,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姻亲关系(王戎的儿媳、大女婿;王衍的一女婿都为闻喜裴氏)。 果不其然,根据裴注,青龙四年(236)王雄失踪后,景初二年(238),魏国灭辽东之战的最大功臣是一位威名素著的大臣名将——副统帅,当时便感觉此人即为王雄。 之后线索彻底中断。我若说梦中得到指点,大家肯定会嗤之以鼻。当时的确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位白发如雪的老人说王祥在荆州(此梦几年前便说起过)。我的理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估计是我潜意识在提醒王雄又转战荆州。于是便从238年后的荆州入手。 而根据裴注:正始二年(241)年,朱然等围攻樊城,荆豫都督夏侯儒作战不力,召还为太仆。新任荆豫都督不明。 仔细寻绎史料,《太平御览》引裴子《语林》记载王祥作荆州,儿子同时亡。一个儿子遗言葬还旧茔,一个儿子遗言葬在洒满热血的战场——荆州。王祥当时泪如雨下。而《晋书》刻意隐瞒王祥“作荆州”的经历。 大家如果仔细阅读裴注目前版本的《三国志》,就会发现很多荆豫都督的蹊跷。 当确信王雄与王祥为一人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王祥本来可以名垂青史,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智圣”、“武圣”,受到后人的膜拜。只因为自己的孙子为人所杀,而仇人及其后代一直担任宰相,他们掌握着生杀大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凌驾于皇权之上,他们控制着修史的权力,操控着舆论导向,于是王祥从此默默无闻,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垃圾、废物,直到今天依然。 《三国志》中王祥虽被刻意雪藏,可无处不在。高平陵之变、……邓艾、钟会之死,……等似乎都和此人有关。 大家如果对比王祥、诸葛亮、陆逊。就可以轻松发现究竟谁是衬托红花的绿叶,谁又是被绿叶衬托的红花?


做人要有底线。既然你给我扣了顶“我说裴松之是小人”的帽子。证据何在?请你粘贴出原文来。我明天等着。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0 23:51:57 +0800 CST  
呵呵,开篇便说,只要有一人相信,足矣。开始的确没有一点勇气。没想到这篇荒诞不经、哗众取宠的帖子居然能成为精品,6、7次被推荐到首页。

把以前和回菊掐架的一些粘贴过来,以后有必要好好整理整理:

作者:locinderella 回复日期:2010-06-13 01:40:18
楼主高见,追了一天的帖子,脑袋都大了。楼主庞征博引,洋洋洒洒,假设大胆,求证仔细,是如今浮华社会难得的学问人。

作者:风之隐者 回复日期:2010-06-25 20:14:50
楼主此帖若改名为:《三国奇冤——被阴谋刻意掩盖的英雄》是不是更吸引人点?
我是下午无意间才发现这篇雄文的.看了你的分析,才猛然发觉,三国志只怕实质上是官方版的三国演义。
怎么才看到。
此楼主之过呀!

作者:biworld 回复日期:2010-06-27 21:12:36
刚刚看了第一页,觉得作者着实不易,故在此顶一顶!

曾想建议作者将有关内容写得有趣一些,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但转念想,这种具有颠复性内容的文章,如果写得不严肃,那就没有任何可信度了,还不如不写.

如此看来,更觉作者不易.佩服佩服!

另:此文确解我不少三国的疑问及困惑,再顶!

作者:风之隐者 回复日期:2010-07-13 20:10:02
楼主关于辽东战役的观点,就已经和大家通常认知的三国演义、三国志差异巨大了;又涉及到古代的“豪门”谱系,这就专业性更强了。

楼主莫灰心,估计许多人和我一样,不是只看不发言,而是不知道说啥了,就只能看了。

专业性的帖子,大概是不如调侃风格、情色风格的吸引人些;但自有关注者在。

楼主请继续。一直在看呢!

作者:卡TO卡 回复日期:2010-07-13 20:44:29

一直关注琅琊王氏,我承认现在真的快被楼主带到沟里去了。疑点重重,分析的有理有据。
作者:固囿团 回复日期:2010-07-15 03:13:49

历史永远是冰山一角,我是在角与角之前按自己的想像和志趣连线,画出或奇妙或怪诞的漫画。
你是从一角慢慢探下去,试图还原一座冰山。
我可能误连误画,你可能盲人摸象,我们似乎都得承认,因为历史太诡异了。
如果你郁闷我骂你,别恨我,恨安阳那帮专家,他们先入为主的宣布那是曹操的幕,所以我觉得你是先入主的宣布王祥是三国第一人。但今天细想,你和他们确不一样,他们为了钱,你是为了一个心中的英雄。
……大家都在折腾古人,如果先贤们泉下有灵,我们都是狗仔队,他们天天被英雄来小人去,怎么能安呢。
但历史终将证明,这种折腾,是有意义的。……

作者:约克公爵 回复日期:2010-07-21 14:28:41
王祥这种人,就是所谓“历史的背面”

他的事迹和传说,究竟是怎样,在历史背光的一面摇曳,模糊不清。期待楼主的新作

作者:风之隐者 回复日期:2010-07-19 22:16:27
楼主你要继续啊,对于能拿得出有力的证据的质疑,是有回复的价值;而对于什么证据没有,居然对楼主进行人身攻击的,我都替你鄙视它。
只有无才无德之人,才不拿真本事比真本事,而指望用卑鄙手段把人骂走。
期望楼主更多关于王祥的的介绍,毕竟很多人看书,囫囵吞枣而已,包括我。
作者:石破天_ 回复日期:2010-10-27 23:30:03

十分敬佩楼主的为人、学识和研究精神,相信你做了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情。我对这段历史知道得不多,这段时间都在疯狂的加班,我都是在坐车时间和厕所时间在手机上一点点把贴子看完的,在所有我了解过魏晋史的资料中,楼主的作品是最专业、最有价值的,读罢有如清风拂面,又如醍醐灌顶!
作者:一行一号 时间:2011-06-26 17:28:21
不错不错

作者:守护心灵的树 回复日期:2011-06-23 07:44:58
好帖子

作者:2012年12月22日 时间:2011-08-07 18:40:55

好文


上天涯社区,用Chrome浏览器扩展 天涯助手,谁用谁知道!

作者:聊公 回复日期:2011-08-30 06:43:18
马克一个,好好拜读。楼主新见迭出。

作者:jxj751010 时间:2011-08-30 11:43:56
读三国,总感觉曹魏、晋无开天辟地之大才,拿什么来收服四方?读LZ此帖才释然。
作者:要花不要锦 时间:2011-08-30 12:03:52
深邃
作者:黄弟1989 来自:手机版 时间:2011-08-30 12:37:50
本人热爱历史,但没研究这么细,楼主博学,顶!
者:归汉郎官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1-09-01 10:02:01
楼主,提个小意见,你的回复太多了,冲断正文了。。手机党,从第一天追就被吊胃口,一路追过来,到现在,我大致明白的是王祥王雄可能是一个人,三国志应该被王览的后人篡改过,并且由于琅琊王氏特殊地位,王祥的功绩处于被抹杀状态。。

有个疑问,哪怕王导杀王澄,那王祥的后代为什么不为家族复仇呢?在王导家族肆意摸黑王祥这么多年,王祥后代为什么没有能力对抗呢?

楼主,如果可以,能否把回复和正文分开,不要回复大段后开始正文,一不小心就晃过去了。。
者:炮打商务部 时间:2011-10-07 09:53:53
好文!花了点时间把第一页看完了。宁静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

这篇文章应该列为大学文史专业的必读科目,第一课,学时三个月,^_^。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1 00:52:38 +0800 CST  
@老实人口讷受欺 3432楼 2013-12-31 00:20:15
好几年没上煮酒了,这个帖子竟然还在。
开始还以为楼主是开玩笑的,没想到是认真的。
楼主,你这几年一个人换着马甲,孤独地拱着这个帖子
然后马甲跟马甲之间还要假装亲热与陌生,自己夸自己写得好,糟不糟心啊?!
你以为这样拱啊拱啊,这个穿凿附会的扯淡帖子就会有机会出版?
作为一个在出版社混过几年的前编辑,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别作梦了!
原因不在于你这个帖子通篇扯淡。扯淡咱们不怕......
-----------------------------
呵呵,谢谢你把处女贴奉献给我,并且给了三次。我们曾经是同行啊。我也在一家省级出版社和国内还算有名气的图书发行公司做过几年编辑。幸会幸会。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1 00:59:37 +0800 CST  
@老实人口讷受欺 3432楼 2013-12-31 00:20:15
好几年没上煮酒了,这个帖子竟然还在。
开始还以为楼主是开玩笑的,没想到是认真的。
楼主,你这几年一个人换着马甲,孤独地拱着这个帖子
然后马甲跟马甲之间还要假装亲热与陌生,自己夸自己写得好,糟不糟心啊?!
你以为这样拱啊拱啊,这个穿凿附会的扯淡帖子就会有机会出版?
作为一个在出版社混过几年的前编辑,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别作梦了!
原因不在于你这个帖子通篇扯淡。扯淡咱们不怕......
-----------------------------
@wzheguilai0416 3436楼 2013-12-31 00:59:37
呵呵,谢谢你把处女贴奉献给我,并且给了三次。我们曾经是同行啊。我也在一家省级出版社和国内还算有名气的图书发行公司做过几年编辑。幸会幸会。
-----------------------------
抱歉,不是处女贴,原来是位写民国的高人。久仰久仰。别说不加精,多次被推荐到首页, 就是被淹没在唾沫里,我也要为王祥辩护(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时的声明),。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1 01:12:47 +0800 CST  
@hyt_yc 3434楼 2013-12-31 00:31:48
忍不住,再说两句。
首先,我犯了个错误:王祥活到了三国归晋以后。陈寿没资格给他做传,所以此事与陈寿无关。裴松之相应地也应该与此无关。正如明史无吴三桂传。
其次,建议你回顾一下,“喷粪”是谁首先说出来攻击对方的?我的帖子只有调侃,没有过主动的攻击。请你看清楚再攻击。
再次,你没说过陈寿裴松之是小人,但你的论证过程否定所有魏晋史的相关结论。我因此得出你反对相关史书作者的结论,是我过于武断。
你所有关于王祥与王雄关系的论证,只是“比对之后觉得好像一个人”。以此论证你的观点,那么“莫须有”也能说服天下人
-----------------------------
《魏志》记载到了泰始九年。而王祥薨于泰始四年。且王祥先后辅佐曹氏六代、终生以魏臣自居,列入《魏志》也未尝不可。呵呵,我的观点有萌芽、充实、成熟,难道不正符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究竟是信口开河还是证据充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贴四年来,几百人相信,真是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1 01:28:04 +0800 CST  
@hyt_yc 3440楼 2013-12-31 08:55:31
《魏志》记载到了泰始九年。而王祥薨于泰始四年。且王祥先后辅佐曹氏六代、终生以魏臣自居,列入《魏志》也未尝不可。呵呵,我的观点有萌芽、充实、成熟,难道不正符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究竟是信口开河还是证据充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贴四年来,几百人相信,真是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
呵呵!好一个“魏臣自居”!如果不做晋的三公,不用他“自居”,公论都会推他为魏臣。只可惜,王祥最终是......
-----------------------------
呵呵,高人还是现身来指点一二了。王祥以魏臣自居,有魏太保(任)王氏神道为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1 09:07:39 +0800 CST  
@hyt_yc 3440楼 2013-12-31 08:55:31
《魏志》记载到了泰始九年。而王祥薨于泰始四年。且王祥先后辅佐曹氏六代、终生以魏臣自居,列入《魏志》也未尝不可。呵呵,我的观点有萌芽、充实、成熟,难道不正符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究竟是信口开河还是证据充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贴四年来,几百人相信,真是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
呵呵!好一个“魏臣自居”!如果不做晋的三公,不用他“自居”,公论都会推他为魏臣。只可惜,王祥最终是......
-----------------------------
既然高人现身了。就从第一代王睿说起。我的观点:荆州刺史王睿和荆州刺史王敏为一人。

其一、字形。敏与睿的繁体字极为接近。

其二、避讳。“睿”字在曹魏及东晋时期需要避讳(曹睿、司马睿)。故王睿须别用一字代替。

其三、任职时间。王敏是中平二年(185)或中平三年(186)始任荆州刺史,而王睿自杀则是永汉元年(189)年十月前后。

其四、由裴注引《吴录》:“叡与长沙太守孙坚坚共击零、桂贼。叡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可知王睿与孙坚曾镇压中平四年(187)或五年(188)的叛乱。

其五、待遇。王睿《王敏》与王雄(王祥)都是被雪藏或被泼粪的对象。由裴注可知王睿为名士,且欲起兵讨伐董卓。而目前版本《三国志》:“荆州刺史王睿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

另《水经注》:“桓帝中平二年封荆州刺史王敏为侯国。”桓帝无中平年号。明清学者考证灵帝讹桓帝。三年讹作二年。《水经注疏》:“朱灵帝讹作桓帝,三年讹作二年。赵云:《後汉书?灵帝纪》,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六月,荆州刺史王敏,讨赵慈斩之。盖以有功封也。戴改灵,改三。”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1 09:11:16 +0800 CST  
谢谢楼上的朋友。我不是王氏本家之后。老家是山西洪洞县。我也没有大家风范。自认为是热心肠,看不惯王导王敦的所作所为。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1 10:55:22 +0800 CST  
@DruculaC 3443楼 2013-12-31 09:14:08
看到第4页,突发奇想,楼主莫不是王氏本家之后?
更难得的是楼主记忆力超群,博征旁引,文笔严谨连贯,此乃大家风范。非常人不可为也。
-----------------------------
呵呵,抱歉,我不会用手机回复。刚回家。欢迎这位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1 12:18:34 +0800 CST  
@DruculaC 3443楼 2013-12-31 09:14:08
看到第4页,突发奇想,楼主莫不是王氏本家之后?
更难得的是楼主记忆力超群,博征旁引,文笔严谨连贯,此乃大家风范。非常人不可为也。
-----------------------------
开头部分有两处硬伤。

第一处:“ 又比如《孙破虏讨逆传》中的“虏”及“逆”其实是曹魏最后一任太尉(军委主席)王祥的亲伯父荆州刺史王睿;西晋第一位皇帝司马炎的亲曾外祖父曹魏第一任司空(国务院副总理)后官至司徒(国务院总理)的王朗;曹魏第一任相国(国务院总理)华歆等等。”

有材料说三国志的目录到宋朝才有。然而裴松之注却已提孙破虏传、讨逆传,未详孰是。

第二处“可仔细斟酌目录及内容,目前版本的《三国志》并不是绝对以魏国为正统,其实是以吴国为正统的。”改为“可仔细斟酌目录及内容,目前版本的《三国志》并不是绝对以魏国为正统,其实是以蜀汉为正统的。”

如目前版本的《三国志》自刘备一出场,便从天命的角度竭力为刘备造势。

开场白: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兒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而曹丕一出场,平淡如水,气势上立即便弱了三分。

开场白: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裴松之毫不示弱,则引《魏书》为曹丕造势:“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

细节描写:

刘备: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曹丕:无。

裴松之则引《魏书》:(曹丕)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举茂才,不行。

又引曹丕《典论》自叙,曹丕五岁学射箭,六岁知射箭。八岁能骑射。宛城一战10岁的曹丕独自骑马突围。他广拜四方名师,精通剑法。奋威将军邓展武艺高强,通晓五种兵器,素以空手入白刃而名扬天下。月华如练,曹丕手持一根甘蔗,轻描淡写地连续击中邓展,令邓展等将军们心悦诚服…………。

丝毫不令人意外的是:目前版本的《三国志》在皇后的问题也有猫腻。

穆皇后本是刘焉的儿媳、刘瑁的妻子,善相者相面后认为当大贵。刘瑁短命,在群下的劝说下,刘备纳为夫人。
《蜀志?穆皇后传》:“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瑁死,后寡居。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群下劝先主聘后,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於子圉乎?”於是纳后为夫人”

呵呵,穆皇后“善相者相后当大贵”。而曹丕母亲及妻子甄妃呢?

《魏志?后妃传》: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於谯纳后为妾。

对于曹丕的母亲,裴松之引《魏书》:后以汉延熹三年十二月己巳生齐郡白亭,有黄气满室移日。父敬侯怪之,以问卜者王旦,旦曰:"此吉祥也。"

对于曹丕的妻子、曹叡的母亲,目前版本的《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

裴松之则引《魏书》:“后以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逸薨,加号慕,内外益奇之。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诸姊怪问之,后答言:"此岂女人之所观邪?"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在继位的问题上,目前版本的《三国志》泼墨般地为刘备称帝造势(2700余字左右)。先是群臣上表(745字),接着刘备上表(576字),然后群臣再上表(697字)。其中不乏天命、符瑞、星象、河图、洛书,五经谶、纬等等等。

而曹丕继位,则仅有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的册书(207字),为渲染刘备继位字数的十分之一弱。裴松之抖擞精神,一口气引《魏书》10000多字为曹丕造势,天命、符瑞、星象、河图、洛书,五经谶、纬等等等更是在气势上压倒了目前版本的《三国志》。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1 13:51:34 +0800 CST  
@老虎神仙狗 3447楼 2013-12-31 17:47:46
提个建议,楼主最好能多开几个帖子。例如专门以王睿王松开帖。
-----------------------------
谢谢。过段时间,有空的话,以王祥、王雄、王睿、王松、王戎等人专门开几个帖子。王睿、王松的家世还是先放放,以后开新帖探讨探讨汉末三国时的王莽一族。接下来从虎豹骑和幽州突骑聊起。敬请雅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12-31 21:11:25 +0800 CST  
@hyt_yc 3440楼 2013-12-31 08:55:31
《魏志》记载到了泰始九年。而王祥薨于泰始四年。且王祥先后辅佐曹氏六代、终生以魏臣自居,列入《魏志》也未尝不可。呵呵,我的观点有萌芽、充实、成熟,难道不正符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究竟是信口开河还是证据充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贴四年来,几百人相信,真是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
呵呵!好一个“魏臣自居”!如果不做晋的三公,不用他“自居”,公论都会推他为魏臣。只可惜,王祥最终是以晋臣知名的。二十四史自有体例。如果王祥能入魏史,那么洪承畴这个崇祯亲自祭奠过而且满朝文武公认的“忠臣”自然就应该入明史。
大胆假设没错。你也的确大胆假设了。但你求证了这么久,假设依然是假设,连一条实在点的证据都没有。你不觉得这就是一个笑话吗?
好几百人相信?呵呵!好多人呀。只可惜比不上日本海啸后买盐的人数。
——————————————

《晋书》有列传,并不代表此人为晋臣。嵇康是最明显的例子。王祥更是典型。

泰始元年(265)十二月,《李憙传》:“及魏帝告禅于晋,憙以本官行司徒事,副太尉郑冲奉策。”此处应该为太保郑冲。而此时太尉为王祥。

晋武帝践祚,王祥选择了回避,虽晋武帝封他为晋太保,可王祥以年老疲耄请辞,晋武帝不许。王祥干脆不上朝。

御史中丞侯史光认为王祥久病,不能按时朝会尽臣礼,请求免去他的职务。詔曰:“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前後遜讓,不從所執,此非有司所得議也。”王祥固乞骸骨,詔聽以睢陵公就第。

王祥致仕的时间极可能就在泰始元年(265)或二年(266)。

你可能体会不到先后辅佐六代曹氏的王祥的复杂心情,也可能体会不到古人对于名节的重视。三年后,王祥薨,墓碑刻“魏太保王氏神道”。王祥对得起曹操、曹丕对他的知遇之恩。

在你看来,几百人比不上日本海啸后买盐的人数。而在我看来,莫说有几百人,只要有一人相信王祥就是王雄,足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01 04:03:32 +0800 CST  

《晋书补正》分析阮籍、嵇康等曹魏之人之所以出现于《晋书》是因《三国志》中无传。而王祥之所以出现在《晋书》是因《三国志》中其传被人为删除。居然把王祥和洪承畴相提并论,呵呵。

晋武帝践祚之时,三国第一英雄王祥已垂垂老矣。难道非要老英雄自尽才算忠于曹魏的魏臣?观王祥在晋朝的所作所为,除了辞职就是装病不上朝,司马炎不得已只好允许王祥致仕。

王祥已充分展现了“忠臣不事二主”的气节。

值得一提的是,王祥任太尉时,幼子王乂出任幽州都督,继续控制控制幽州及幽州突骑。二人一内一外,加之王戎时任位置险要的兵马粮草大郡——河东太守,王祥家族在曹魏末年的地位已举足轻重。

泰始元年十二月(265),王祥已86岁,马上便87岁。英雄暮年,已挡不住幼主被异性取代的历史洪流。

另《晋书?王祥传》称得上千古奇文。奇就奇在全篇由一个破绽串一个破绽而成。耐人寻味的是,大多数破绽居然是史官故意而为之,且能轻松地找出。

这种隐晦的曲笔手法真可谓高明。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01 11:46:09 +0800 CST  
@文X丢失 3366楼 2013-12-27 10:59:42
呃 坟帖。 还晃到 “张八百大败孙十万”的字眼, 顿时,这片探讨 历史 帖子得有多不严谨。
-----------------------------
欢迎继续指正。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赵翼在《皇朝经世文统编·经武部》载《古来用兵兵多者败》云:“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02 07:44:14 +0800 CST  
已就幽州安次侯、荆州刺史王睿开名为”千古谁人识王睿(荆州刺史刘表的前任)”的新帖。地址:http://bbs.tianya.cn/post-no05-306720-1.shtml接下来会陆续开“汉末幽州童谣避世之地的割据豪强——渔阳王松”、“令人瞠目结舌的汉末三国时的王莽一族”等帖。本帖以后重点只写王祥。欢迎指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02 09:40:53 +0800 CST  
谢谢楼上的两位。

虎豹骑与幽州突骑:从曹魏征讨韩遂、马超的重骑兵说起

关于重骑兵,直接转百度百科的定义:“一般指冷兵器战争时期的一种重装骑马兵种。该兵种一般人马均装备有防护性能良好的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长矛为主,以强大的冲击力和优秀的防御力而著称。”

曹魏是否拥有重骑兵呢?

曹操征韩遂马超一战,《武帝纪》:“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

《三国志》所载看不出虎骑究竟是轻骑还是重骑兵。

裴松之注引《魏书》:“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

前面人淡如菊朋友认为铁骑为写意,而非写实。呵呵,其实关键在于“精光耀日”。耀日的精光?明光铠?千真万确!曹魏军队的五千铁骑所穿的正是明光铠。

明光铠在胸、背甲上各有一椭圆形的铜或铁金属板,以提高了胸部与背部的防御力。由于打磨得极其光滑,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精光,故得名。


曹魏时期是否已拥有明光铠呢?答案是肯定的。曹植《先帝赐臣铠表》:“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代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自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激烈的战斗时,战马极易被弩箭击伤,古人是如何保护自己心爱的坐骑呢?给战马披上前表中的马铠。

官渡之战时,曹操拥有的马铠极少,不到十具而已。曹操的《军策令》:“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

曹操征韩遂、马超时,已派出五千重骑兵。马铠和明光铠(尤其是后者)对制作技艺均要求极高。其一需要能工巧匠,其二需要长时间(多则一年少则数年)的锻造、打磨。

其实一人处有现成的明光铠和马铠。此人自然是割据幽州童谣的避世之地的豪强、曹操心目的“窦融”——渔阳王松。(待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03 06:59:03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