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呵呵,晕了。更正:郑袤出为广平太守。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卢子家、王子雍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1 04:11:20 +0800 CST  
回菊,我绝对没有咒你的意思。我一点都不怪你,反而赞许你这种疑古的精神,只是态度需要端正。
我专门引王览孙子们王导、王彬、王邃的别传就是想告诉你王览可能并未做过官,只是一介平民。并且至少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时还引,可见必有一定的真实性。须知东晋及南朝,王览的后代们不仅权倾朝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凌驾于皇权之上。
因此所谓王览担任司徒掾属,清河太守,宗正、光禄大夫都并不是史实。王朗提携王览更为虚言了。
王朗有一妻子未获得封号,我觉得并不奇怪。儿子有嫡、庶之分,妻子亦然。庶妻是无权获得封号的。
我力挺王祥(原名王雄),不仅仅因为他是魏国太尉,主要因为王祥集智、勇、忠、乂、信、孝于一身,为至德之人。他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居功至伟;毫不夸张地说,他一手打造了曹魏全境的军事防线。(绝非虚言,有史为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每当魏国处于危急之时,王祥总是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1 10:27:30 +0800 CST  

我不想说太多,建议你仔细读一下王基的墓志。从王子成父入手,思考一下王姓的起源及王基与王朗的关系。
在王姓起源上,王导撒了个谎,其权倾朝野的子孙后代们为了面子,只好不遗余力地撒成千上万个谎言来掩盖。这就是历史的悲哀!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1 11:06:34 +0800 CST  
呵呵,琅琊王氏崛起的领军人物王祥依靠王朗,不可告人吗?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1 11:18:13 +0800 CST  
我也对门阀之风深恶痛绝。
凡事都要讲证据,不能凭个人喜好,不能凭空推理。
魏元帝咸熙二年十二月甲子,使持节侍中太保郑冲、兼太尉司隶校尉李熹奉皇帝玺绶策书,禅位于晋。
太尉王祥选择了回避。
御览四百九十六: 晋受禅时,廊庙之士,莫不懽容。而(王)祥色不加怡。时人为之语曰。王公恨恨。有送故之情也。
曹魏灭亡,王祥黯然神伤。
《金石录》:魏太保任(王)氏神道。
与司马孚完全相同,太保王祥至死以魏臣自居。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1 11:44:35 +0800 CST  
呵呵,我从一开始就没想说服自称不懂古文的你。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1 11:59:07 +0800 CST  

陈泰呕血而死,算不算魏的忠臣?
司马孚、王祥至死都以魏臣自居,算不算忠臣?
司马懿的侄子司马顺,守节不移,发配武威,算不算忠臣?
御览四百九十六: 晋受禅时,廊庙之士,莫不懽容。而(王)祥色不加怡。时人为之语曰。王公恨恨。有送故之情也。
王祥此举算不青史留英名?
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西晋禅魏,“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1 15:17:09 +0800 CST  
那山阳公死的时候,王肃还专门上奏以"皇"礼待遇葬他来,能说明他是魏国的忠臣吗
..................................................
应该是:.....能说明他是汉的忠臣吗
回菊真是太滑稽了。我都怀疑你是故意的。王肃怎么是汉的忠臣呢?王肃起家官为魏文帝的散骑侍郎,未在汉朝任职,太语无伦次了吧。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3 10:20:01 +0800 CST  
王朗与许靖书:王肃生於会稽。王朗若是不带妻子,哪来的儿子?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据《魏略》:王朗原名王严。《魏略》的作者鱼豢终生以魏臣自居,怎么又是避曾外孙晋武帝司马炎之讳呢?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有两个名字的大有人在。
陆逊原名陆议;《陆逊传》
贾逵原名贾衢;裴注《贾逵传》引《魏略》
程昱原名程立;《程昱传》
郭汜原名郭多;裴注《董卓传》引《英雄记》
李义原名李恢;李义,魏卫尉。中书令李丰、兖州刺史李翼之父。
廖化原名廖淳;《廖化传》
荀爽原名荀谞;裴注引《虞翻别传》:颍川荀谞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谞,爽之别名也。
……
……
如果王祥就是王雄的别名,我相信,更多的朋友会认为:三国第一英雄的称号非王祥莫属。
王雄是否就是王祥的别名呢?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4:32:23 +0800 CST  
。陆逊原名陆议,改名的时间必为太和二年之后。《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二年(228)秋九月,曹休率诸军至皖,与吴将陆议战于石亭,败绩。陆逊生于183年。
王朗原名王严,后改为王朗。我认为是王朗在青年或中年时代改名,而非避司马炎之讳改名。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5:06:38 +0800 CST  
有历史学家评价高贵乡公过于鲁莽,凭意气用事,一点不晓得暗暗积蓄力量。可谓公论。与康熙除鳌拜相比,高贵乡公还是太嫩。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5:10:05 +0800 CST  
正如你所言:其实,我掌握的史料实在是非常的少.读的书更是少的可怜.我连<三国志>都没有全看,只是反复的读几篇,对感兴趣的人或事,到网上查查相关情况.
对<晋书>来说,根本就没有读过,也没见过.我好读的是史记.反复的看,好思考而已.
你对《三国志》根本不熟悉,更对王祥不熟悉,我觉得我们很难交流。
谢谢顶贴。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5:28:18 +0800 CST  
呵呵,王祥高平陵政变前究竟身居何职?王祥究竟是在后母去世之前还是之后才出来做官?王祥与王览究竟是何关系?卧冰求鲤、黄雀入帷、吕虔赠刀等神话传说的可信性究竟有多高?
前人没研究透,今人就有责任研究。
再者请你这位历史学会的会员评价评价王导,如何?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5:55:49 +0800 CST  
呵呵,拙学寡文和回菊是一人?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6:05:20 +0800 CST  
呵呵,就是你尊崇的王夫之谓王导“内戢强臣,外御狄患,暇则从容谈说,自托风流。”对王导一生作了极高的评价。
而你认为“王导之徒,说不上伊、霍之功,反有芒刺之嫌。至于王敦之乱,不能避其咎,伯仁之死何能逃其责?名利作怪罢了,不谈也罢。”
看来,你也并非完全认同王夫之啊!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6:20:25 +0800 CST  
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临江仙》的作者、明朝状元杨慎却目王导为叛臣。明朝大学问家崔铣(崔后渠)、王阳明都一无例外地认为王导为叛臣。赵翼则先扬后抑。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6:37:37 +0800 CST  
慎尝反复《晋书》,目王导为叛臣,颇为世所骇异。後见崔後渠《松窗杂录》,亦同余见。近读阳明《纪梦》诗,尤为卓识真见,自信鄙说之有稽而非谬也。其自序曰:“正德庚辰八月廿八夕,卧小阁,忽梦晋忠臣郭景纯氏以诗示予,且极言王导之奸,谓世之人徒知王敦之逆,而不知王导实阴主之。其言甚长,不能尽录,觉而书其所示诗於壁,复为诗以纪其略。嗟乎!今距景纯若干年矣,非有实恶深冤,郁结而未暴,宁有数千载之下,尚怀愤不平若是者耶!”诗云:“秋夜卧小阁,梦游沧海滨。海上神仙不可到,金银宫阙尚嶙峋。中有仙人芙蓉巾,顾我宛若平生亲。欣然就语下烟雾,自言姓名郭景纯。携手历历诉衷曲,义愤感激难具陈。切齿尤深怨王导,深奸老猾长欺人。当年王敦觊神器,导实阴主相缘夤。不然三问三不答,胡忍使敦杀伯仁。寄书欲拔太真舌,不相为谋敢尔云。敦病已笃事已去,临哭嫁祸复卖敦。事成同享帝王贵,事败仍为顾命臣。几微隐约亦可见,世史掩覆多失真。袖出长篇再三说,觉来字字能书绅。开窗试抽晋史阅,中间事迹颇有因。因思景纯有道者,世移事往千馀春。若非精诚果有激,岂得到今犹愤嗔。不成之语以筮戒,敦实气沮竟殒身。人生生死亦不易,谁能视死如轻尘。烛微先几炳《易》道,多能馀事非所论。取义成仁忠晋室,龙逢龚胜心可伦。是非颠倒多有,吁嗟景纯终见伸。御风骑气游八垠,彼敦之徒草木粪土臭腐同沉沦。”郭景纯梦中诗:“我昔明《易》道,故知未来事。时人不我识,遂传躭一技。一思王导徒,神器良久觊。诸谢岂不力,伯仁见其底。所以敦者仇,罔顾天经与地义。不然百口未负托,何忍置之於死地!我於斯时知有分,日中斩柴市。我死何足悲,我生良有以。九天一人拊膺悲,恶室诸公亦可耻。举目山河徒叹非,携手登亭空洒泪。王导真奸雄,千哉人未议。偶感君子谈中及,重与写真记。固知仓卒不成文,自今当与频谑戏。傥其为我一表扬,万世万世万万世。”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6:40:05 +0800 CST  
窃以为王导忠奸难有公论。《世说新语·尤悔》:王平子始下,丞相语大将军:“不可复使羌人东行平子面似羌。
王平子刚从荆州下建康,丞相王导告诉大将军王敦说:“不可再让那个羌人到东边来。”因为王平子脸长得像羌人。
王敦的提拔,与王衍有着莫大关系,史称狡兔三窟(王敦任青州刺史,王澄任荆州刺史,其实湘州刺史也是王衍安排)。王敦杀害王雄的孙子王澄后大权独揽,一直想废帝自立,难免会有在牒谱上造假的嫌疑。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6:52:46 +0800 CST  
《南史·王僧孺传》:“入直西省,知撰谱事。先是,尚书令沈约以为:”晋咸和初,苏峻作乱,文籍无遗。后起咸和二年(327),以至于宋,新书并皆详实。
可见,牒谱在咸和元年(326)已经被毁。王敦虽死(324卒),可王导一族的势力犹在。
王导是否借重新修谱之机而舞弊呢?不得而知。但《王导碑》中王导源于仙人周太子晋,值得商榷。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7:07:53 +0800 CST  
我如果信口胡说王雄就是王祥,相信论坛内的唾沫星子会把我淹没。可如果王祥就是王雄,就是淹没在唾沫星子里,我也要替王祥辩护。哪怕这种声音极其微弱。
其实,裴松之、刘义庆、房玄龄等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答案。只不过有些人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根本不愿承认。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0-05-28 17:14:08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