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新解




左起第三行第二字,被误读成“丧”。
从洪水可以联想到大禹治水,也可以联想到大水肆虐的大地,我暂定此字为“裂地”。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04 09:07:06 +0800 CST  
大克鼎铭文记载的历史是大盂鼎的后继,大克鼎中出现的"丼",从地望看可能是八水环绕的长安。

可以认为,大盂鼎记载的是由夏、丁,迁移到西安的过程;大克鼎记载的是在西安建城的过程,并纪念(帚)夏为宁夏。

"宁",象形为"心系之处",此字出现在史墙盘。

希望陕西杨公寨遗址能发现更多的证据。

在迁移到“井”,并最终定位“丼”的过程中,
将会出现道家阴阳符号的前身,
并出现第一个侯的封地“孝”。
子为继,孝为先。“孝、考、寿”都为地名,后引申转变为常用语。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05 11:30:53 +0800 CST  

再对比遂公盨中的“子夏”,尤其是最后一字“辛夏”,以及铭文中的宁,大禹,太极符的前身(左下角“公”字右边),等等。

可以认为遂公盨中的“遂”为误读,实际应为“考”侯之地。

请注意,在“孝,考”两个封侯出现的时候,“寿”还未出现,依此就能判断很多时间顺序。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05 14:25:16 +0800 CST  


再对比遂公盨中的“子夏”,尤其是最后一字“辛夏”,以及铭文中的宁,大禹,太极符的前身(左下角“公”字右边),等等。

可以认为遂公盨中的“遂”为误读,实际应为“考”侯之地,并且肯定不是山东,路程太远无法到达,而且“乙”将在随后出现。

也就是说,帚夏,武丁,武乙,虽同为一时之人,仍可细分彼此。

请注意,在“孝,考”两个封侯出现的时候,“寿”还未出现,依此就能判断很多时间顺序。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05 14:30:07 +0800 CST  
【百度】
[zhēn xún]
斟寻 编辑
[1]古国名,姒姓,大禹之后,曾经是夏代君主太康、桀和有穷后羿的都城。古书或写作“斟鄩”,与斟灌并称“二斟”。 其地点有三说:一是在今山东省潍坊市;二是在今河南巩义市(原巩县)西南;三是在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
[2]古姓氏,斟寻国之后以国为氏。有三说:一是禹后,姒姓,《史记·夏本纪》:“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潜夫论·五德志》所载“姒姓分氏”中亦有斟寻,云“皆禹后也”。二是祝融之后,曹姓。贾逵《左传注》认为二斟是祝融之后的曹姓,《姓氏寻源》卷二十二《下平声·十二侵》引《姓谱》云:“(斟寻氏),夏诸侯,以国为氏。祝融之裔。”三是高阳之后,己姓,见《路史·国名记丙》。当以较早的《史记》记载为是。

------------------------------------------------------

斟(开头)的地名为帚夏的后续,现在可确定在长安(周原)。
遂公盨最后一字为立“帚”之辛。
遂公盨,史墙盘,大克鼎,全部都在说帚(夏)迁移之历史,并确认帚夏已失,
“老”字,为纪念帚夏之前的卜。
“考”字,为纪念帚夏之灵,
“孝”字,为帚夏之后。

“寻”字,即为帚字象形。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06 12:09:24 +0800 CST  
《大盂鼎铭文》新解

金文的于作为【于图像】时,象形会意为归天。于在皿上之盂,可释为祭祖灵的一种仪式。从祭祀的角度对《大盂鼎》进行象形解读,浮沉千年的三代之夏的脉络,斑驳的华夏先民自黄土高原之(帚)夏和(武)丁迁移的身影,全都变得清晰起来。湮没的上古历史,在铭文寥寥数字,在我心却是波澜壮阔。


仅以此文纪念伟大的华夏祖先五千年前从今天的宁夏乘船起帆,由黄河顺流而下,经大禹疏通的渭河,迁移到西安建鼎立夏的壮举。








释文





符号标注:[]内为添加的辅助字,?为字形不清疑似字,[?]为缺失,()内为旧释或释读。





隹九月王在宗周令盂(祭祖灵)王若(祖皇),曰,盂丕(归葬)显(后继)玟王受天有大,


令祀(祀人而非神,无示)珷王嗣玟,作。


邦祭(社)厥匿(祖皇归位),匍(哺育权柄)有四(天下)方(诸侯),


赐地(畯?)正(至丁)厥民,祀先王后代(粤?)即?事夏祖?,酒(酉)先王(无)昭(敢?)祭酒(醇?),有魂魄番归(魂归),祀先王(无)昭釃(分酒)古天[与]地皇(黄帝?),


监?少王,洪灾?(法?),少保先(导?)王[?]有四方,刻(我)船皇(闻?)殷述。


令隹殷行封(边?)侯田地[于]先王后代,教(殷)正(至丁)权柄(百?),


分封(辟?)分后代(率?),启航?(肆?)于酒古?裂地(丧?)。


追祀(祀人而非神,无示)夏[为]夏邦,辰?有大服?,


拜隹即朕?小子学(宫)[使]夏勿乩?(占卜失传),


拜乃(高龙)分封(辟)天厥[至]今?。


刻(我)隹即井地?,庙(有门)于玟王?正(至丁)德若玟,


王令天地(二)三界(三)徙?(正无尾)[至]今?。


拜隹令夏盂(祭祖灵)绍?(开邑?)荣?(众先灵),


敬?(苟)神属之域,德帆船(经)执夏族徽,[顺]朝流,移鼎,分叉,分社祀[与]祖庙,


奔?走[至]下属分地(畏?)[为]天[于]下属分地,王曰分流,


令夏盂(祭祖灵)井地,乃(高龙)嗣祖南公。


王?曰盂(祭祖灵)祭品[作]开邑(绍),祭先王(夹?)墓(死?),


赏?(降赏)栽(戎?)夏族徽,立辛中,建寨(卜辛)合权(公辛)建鼎(夙?)移鼎,


开邑(绍)。刻天厥番归四方先王后代。


刻鼎,移权柄(遗?),眉(省?)引(先)王受民?受疆土,锡夏鬯一袋(卣?)二十衣市鹿?车马?。


锡厥?祖南公旅?用,合寨? 。


锡夏建邦(邑无口,初始状态),赏?(降赏)四伯,立鬲贝?驭?至于?庶?,


立京?有五十有九夫,锡驾?(尸?),赏?(降赏)王?臣执有三伯,百?(人)鬲千有五十夫,


执?庙?万?[?]厥土。


王曰盂(祭祖灵)若,敬?乃(高龙)正,勿洪灾?(法?),朕?令盂(祭祖灵)用殷?王?休用,


作,祖南公宝祭隹王二十又三祀。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08 22:26:17 +0800 CST  
《大盂鼎》铭文新解修订版



《大克鼎》铭文新解释读迁移的过程。
《小盂鼎》铭文新解说明(帚)夏被认为厥亡。

《大盂鼎》载:“正”为丁地(父丁),赏“夏”四伯,赏“丁”三伯。

说明周宗室之丁为“曾”的前身,这也是为何“曾”诸侯不为国的原因。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0 11:05:33 +0800 CST  
父乙原为“商”。
《大盂鼎》的分叉分流,如果是在灭商以后,那“乙部”是分流到“洛阳”还是“楚”或“中山”?

想象一下,夏和丁受灾迁移都如此砥砺艰难,更何况率师远征之武王伐商。

为何同一时代的古人,居然分为三部,夏,丁,乙。
尤其是“曾”和“中山”,其铭文居然返祖,更华丽,更贴近圣书体。

这些看似是不解之谜,实际解释可能非常简单。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0 11:30:28 +0800 CST  
“公”字新解




“南公”显然是误读,“南”实际为建贞或建寨。

“公”字是外太空视角对华夏文明的总称。

由宁夏银川附近迁移到周原平原后,出现“八”的象形,
“凡”的象形代表周原平原并建“周”,
然后出现一直被误读的“兮”的象形,
最后迁移到“曾”。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2 13:57:16 +0800 CST  



《大盂鼎》迁移后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2 14:06:43 +0800 CST  




迁移创造出的道家阴阳符。

真正的“道”字也将出现。
“道”的象形解释,与“渊”与“寿”同解,试与道龢之象形新解。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3 08:04:36 +0800 CST  
今天315,讲讲甲骨文金文释读中的一些重大误读:

一:
最大的误读就是"癸",图案中类似“田”的象形都是指一个地方,
误读出“鬼方“这一根本不存在的异族。

二:
母,女:其实都是“夏”的象形,被通假延用至今。
姜:羊角的象形为初始,所以姜为初代的夏人。

《五帝本纪》:”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其中:
虞,我现在不敢解释这个字。
姒,象形为天赐夏姓。
姬,象形为乘舟而至的姜人。
子,《遂公盨》《史墙盘》等等中提到的 "子夏"。
孝,为前夏后代之子,象形为“子侯”,称为子氏。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5 09:38:04 +0800 CST  
四、
刻,伐,我:
早期铭文中就没有“我”这个人类意识,“刻”鼎,刻甲骨,刻兽皮都为告知于天。
想象一下,天又如何告之于人?一样是通过刻画图案的形式“示”人,如“臣”,“监”等与眼睛有关。
伐,为天的命令,可能(照)示在辛或中(门)上,后出现“言”字和“谏”。
利,象形为刻兽皮。一些鼎等器具铭文有刻龟甲的象形。
君,象形上“父”下“地”,“父”为执权,“君”可释为“执权地之下”,引申为“告天下”。

五、
殷,教:“殷”的象形为在中(腹)部刻字,“教”为显示中腹部所刻。
叔:象形为侧头向上,引申为告天,见“叔”字新解。

《大盂鼎》出现的“井地”,实为现在的“周原平原”,横和纵象征当时疏通的河流。

凡,象形为上“方块”,下“点”,由“公”字新解可知,“方块”代表黄土高原,点代表新建之移居地“明”,所以“凡”代表整个周原平原,平凡,凡人,都由此衍化。

殷商,应为“丼”商。“丼”,象形解释见“殷”字,可能丼与殷读音相同,后通假。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5 13:07:09 +0800 CST  
@justn0vv 2019-03-04 09:07:06

左起第三行第二字,被误读成“丧”。
从洪水可以联想到大禹治水,也可以联想到大水肆虐的大地,我暂定此字为“裂地”。
-----------------------------

《竹书纪年·黃帝軒轅氏》黃帝軒轅... : 一百年,地裂。帝陟。

此字又出现在《小盂鼎》等铭文中,有4地和5地,可正式隶定为“地裂”。

由此引证出一个疑似黄帝的象形。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8 19:27:17 +0800 CST  
《小盂鼎》铭文新解



小盂鼎》铭文接连《大盂鼎》铭文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为“禘珷王成王”。
“三左三右”印证《大盂鼎》铭文新解的正确,解释了“共和”执政的源头。

地裂,见上贴释文。

帚夏四伯和正丁三伯降等级为叔,这是从未被发现的确凿证据。

一直误读的“孚/俘”应被释读为“授/受”,象形解释与“受”和《大盂鼎》的“赏”同源。
不管是解释为“授/受”还是“孚/俘”,一次给予1万匹马,在那时也是不可想象的事,这还不包括“车”。

周原三“叔”一到迁移地就受命制陶,吃穿用都不愁,这才让今天的我们能看到那么多的周原遗址青铜器。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8 20:47:37 +0800 CST  
“凡”,见“公”字新解,见“金文常见误读”。

凡字代指夏和丁在周原平原建立的新国,周的前身。
《周礼》出现最多的就是“凡”,在《天官冢宰》中有“凡建國,佐後立市,...”一句。

“凡”字的变体还出现在《毛公鼎》中,“毛”为误读,实为“邦”,其铭文也在说迁移到周原平原建国之事。
可惜百年未得正解。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8 21:05:23 +0800 CST  
@justn0vv 2019-03-18 20:47:37
《小盂鼎》铭文新解
小盂鼎》铭文接连《大盂鼎》铭文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为“禘珷王成王”。
“三左三右”印证《大盂鼎》铭文新解的正确,解释了“共和”执政的源头。
地裂,见上贴释文。
帚夏四伯和正丁三伯降等级为叔,这是从未被发现的确凿证据。
一直误读的“孚/俘”应被释读为“授/受”,象形解释与“受”和《大盂鼎》的“赏”同源。
不......
-----------------------------

拓片1之9至10字以前被释读成“昧爽”,
既望,辰巳,甲申,昧爽,
从全句看,总有一个是误读的。原版拓片实在太模糊,我也很无奈。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19 21:16:21 +0800 CST  
拓片2第1字,格物致知的格字,象形意义为开垦田地,“口”代表田,释为“开地”。
“格周庙”,“周”字还未完全成型,也意味着“凡”正在建设挖掘中。

拓片4倒数第2字,
【或】,口”上下各“一”,下“爪”右戈,释为“域”。
“口”上下各“一”,说明是延着挖掘的地基边建了两堵墙,
后来进化到四面各“一”,四面建墙,这时候可称为“城”或“國”了。

现代人类都见过拳击赛,有美眉举着字牌写着round 123告知观众回合。
或--》国的金文演化史,显示出“人”具有学习创造能力,
在那个与天交流靠“刻字牌“的时代,不得不说是人类展现的奇迹。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20 12:04:27 +0800 CST  
《小盂鼎》铭文新解



“宾”字新解

宾,繁体“賓”,由《大盂鼎》“即朕小子学(宫)夏勿乩(占卜亡)”一句可知 “乩” “勿”同为一个词根:亡(镜像)。

圣书体:俘虏的象形

宾,象形为在室内纪念亡天(一),释为“前夏(邦)”。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22 15:07:13 +0800 CST  



从“宾”字的象形解释看,夏商周三代最重要的就是王朝之生与死的祀礼,王者相关葬礼程序的繁琐在《周礼》中有详细记载。最终,野蛮的殉葬制度随着文明发展被取消了。

祀礼的象形显然与“周”字的口无关,反而与“虞”有重大关系。

“虞”字的象形部首引出一个重要的命名规则,可惜自秦汉起之中国历代都不识。
这也是我认定“鬼方,猃狁(獫狁)”两个所谓异族为误读的原因。
楼主 justn0vv  发布于 2019-03-22 18:48:47 +0800 CST  

楼主:justn0vv

字数:140556

发表时间:2018-12-16 05:54:4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4 03:16:36 +0800 CST

评论数:9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