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消亡首罪宁——贾府抄家探微

一、前八十回关于抄家的暗示

《红楼梦》第五回暗示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方向和结局,在全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文中警幻仙姑转述宁、荣二公之灵关于家族命运的预言: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世,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
贾府最终“树倒猢狲散”的结局是无可争议的不可挽回的,而且被抄家。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道: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 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古人曾说:‘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第七十五回又通过尤氏点明:
“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
根据“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总体暗示贾府是难以逃脱和甄家一样被抄家的命运的。百二十回程本《红楼梦》第百零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便给予贾府抄家暗示以明确而肯定的回应。但是贾府被抄家的原因却与第五回的暗示不相契合,也与经济原因以外只有谋反、谋大逆等十恶大罪才抄没家产的清朝法律不相符合。
第五回对贾府抄家原因的暗示主要是通过秦可卿的判词和曲稿完成的。
秦可卿判词是: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该判词高度概括了贾府抄家的原因,并对宁、荣二支子孙作了明确区分:荣国府“不肖”子孙不能读书中举建功立业坐吃山空导致家境日窘逐渐衰败;宁国府贾珍贾蓉父子贪图享乐耽于情色淫逸无忌成为贾府抄家的主要罪状。
秦可卿的曲稿是: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该曲稿对贾珍和秦可卿公媳罪恶孽情彻底揭露,明确指出贾珍应承担家事消亡的责任。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04:00 +0800 CST  
三、前八十回中贾府所犯能够招致抄家的罪过。
第一款、贾珍和秦可卿公媳私通违背封建伦理实属大逆不道之重罪,这是宁国府抄家的主要原因,也是“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所揭示的主题。即使放在今天,即使放在性开放的西方,如果公爹与儿媳妇上床也是比较讨厌的事情。
珍卿二人奸情做的并不隐秘,在宁国府中成了公开的秘密,连不为主人所喜只知吃酒的焦大都公开骂出:“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样没天理的话来,两府中还有几个人不知道呢?“凤姐和贾蓉也摇摇的闻得,便都装作不听见”。公媳私通到连儿子都默许的程度也太荒唐的可笑,淫邪的无耻了。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贾珍处置不当,留下一个极其重要的人证——秦可卿丫环宝珠。第七回可卿死后贴身丫头瑞珠触柱身亡,“此事可罕,合族人也都称叹。”而且“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秦可卿寄灵铁槛寺后,“宝珠执意不肯回家,贾珍只得派妇女相伴。”一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名著,不可能写下无用之笔。笔者认为作者安排此段文字的目的就是令读者生疑,猜测珍卿二人奸情,并将一妙龄少女置于铁槛寺中虚度寂寞光阴,在机缘巧合时公开珍卿奸情大有可能。
第二款、私藏甄家物事,竟遭池鱼之灾。窝藏甄家物事者系王夫人,此事成为抄检贾政系统家产的主要原因。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和第七十五回宁国府夜宴祠堂异兆之间夹入两件事,即甄家女人拜会王夫人和贾珍聚众夜赌。诚所谓上应祖宗异兆,下符智者(探春)之言,这两件事必于贾府之败甚有关联。王夫人私藏甄家之物其罪极大,且做的又不隐秘,连尤氏的随从老嫫嫫们都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啊!百二十回程本《红楼梦》在贾府抄家后贾母说:“江南甄家还有几两银子,二太太那里收着,该叫人就送去罢。”抄家的差役竟然只抄贾家的财产而放过甄家的财产,这差役也太胡闹了,也太不合格了!甄家,一个比贾家还富贵的封建大族在抄家时竟然向外转移银两?几个女人能够转移几千两,几万两,还是几十万两?要知道,即使古代换算方式,一市斤等于十六两,一百斤也只有一千六百两,几个女人(贵族家的小脚女人)能为甄家私藏多少银两。这也太荒唐了!笔者认为甄家转移的若不是干系极大的犯罪铁证,便是贾府私寄在甄家的犯禁之物,甄家在抄家之前紧急送还。不管怎么解释,甄家送来的物事,决非银两,实应是干犯禁条,牵连抄家之重要原因。
第三款、贾琏偷娶尤二姐大逆不道,一旦案发其罪极重,成为抄检贾赦一支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社会特别重视孝道,宣称以孝治天下。第十六回贾琏的一段话表明了当时皇帝对孝的重视。
贾琏道:“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在贵贱上分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岂有不思想之理? 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所以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椒房眷属入宫请候。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谕旨,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关国体仪制,母女尚未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者,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尽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事。”此段文字不但告诉了读者贾元春省亲的缘由,而且告诉我们当时社会重视孝道,一旦违背,无论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是不能允许的。偏偏这段话又是贾琏所转述的,其中揶揄之情、讽刺之味、暗示之意是令人深思的。为什么贾琏只能偷娶尤二姐呢?除了惧怕王熙凤外,其主要原因是违背了朝廷法律。第五十七回有段文字很重要。
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许嫁娶。
皇帝的小妈死了,全国人民都要戴孝,不得举行婚礼。平安州同知贾琏更不能娶小老婆。在此国孝期间,贾琏的大爷贾敬吞金服砂去世,尤氏派人告知随驾孝慈县陵的贾珍。第六十三回有段文字:
且说贾珍闻了此信,急忙告假,——并贾蓉是有职人员。礼部见当今隆敦孝弟,不敢自专,具本请旨。原来天子极是仁孝过天的,且更隆重功臣之裔,一见此本,便诏问贾敬何职。礼部代奏:“系进士出身,祖职已荫其子贾珍。贾敬因年迈多疾,常养静于都城之外玄真观,今因疾殁于观中。其子珍,其孙蓉,现因国丧,随驾在此,故乞假归殓。”天子听了,忙下额外恩旨曰:“贾敬虽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忠,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门入都,恩赐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此旨一下,不但贾府里人谢恩,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贾敬去世,皇上特下恩旨,可见那是一个“隆敦孝弟”的时代。守孝期间子女是不允许嫁娶的。第四十六回:
鸳鸯冷笑道:“老太太在一日,我一日不离这里;若是老太太归西去了,他横竖还有三年的孝呢,没个娘死了,他先放小老婆的!”
贾敬去世,贾琏也按制守家孝,是绝对不能娶妾的,否则是大逆不道的。这一点王熙凤看的很清楚:
再者珍大爷也是做官的人,别的律例不知道也罢了,连个服中娶亲、停妻再娶 使不得的规矩,他也不知道不成?你替我细想想,他干的这件事,是疼兄弟、还是害兄弟呢?
深知律例的王熙凤暗算尤二姐时便命旺儿调唆张华去都察院告贾琏“国孝家孝,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等重罪。连“张华也深知利害。”官司打完后,借刀杀人的王熙凤也担心张华“将此事再告诉别人,或日后再寻出这由头来翻案”,决定派旺儿“务将张华治死。”但旺儿却瞒过王熙凤放走了张华,这既为贾琏发现王熙凤害死尤二姐提供了可能,也为政敌借贾琏之罪攻击贾赦父子提供了依据,为贾府败亡埋下了祸根。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08:49 +0800 CST  
第四款、王熙凤私自放贷,盘剥重利。这件事最早出现于第十六回,借平儿之语叙出。随后又多次提到。第三十九回平儿和袭人闲谈中透露“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最后一次是第七十二回:
凤姐忙道:“……旺儿家的,你听见了。说了这事,你也忙忙的给我完了事来。说给你男人,外头所有的帐,一概都赶今年底下收了进来,少一个钱我也不依。我的声名不好,再放一年,都要生吃了我呢!”旺儿媳妇笑道:“奶奶也太胆小了。谁敢议论奶奶,若收了时,公道话,我们倒还省些事,不大得罪人。”
从文中可知王熙凤违法放账收入既多且狠,得罪了许多人,落了个“放账破落户儿”的臭名。此罪一旦立案,办案人员为求证据而抄检贾府也大有可能。
第五款、贾珍引诱世家子弟聚众赌博。这款是贾府败亡的极重要原因,因为正是在尤氏观赌之后,贾珍夫妻中秋节开夜宴,引发祠堂异兆发悲音事件。自古以来管理正常的政府都严格禁赌,凡家规严正之家也都严格禁赌。第七十三回贾母闻知家中有人赌博便动了怒气,训斥了一向宠爱的探春。贾母道:“我不料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的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当下邢夫人尤氏等都过来请安,李纨凤姐及姊妹等皆陪侍,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里的人,比先放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小玩意儿,不过为着熬困起见。如今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甚至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的事。”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什么不早回我来?”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且连日不自在,所以没回,只告诉大嫂子和管事的人们,戒饬过几次,近日好些了。贾母忙道:“你姑娘家,那里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以为赌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未免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其中夜静人稀,趁便藏贼引盗,什么事做不出来?况且园内你姐儿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倘有别事,略沾带些,关系非小!这事岂可轻恕?”探春听说,便默然归坐。凤姐虽未大愈,精神未尝稍减,今见贾母如此说,便忙道:“偏偏我又病了。”遂回头命人速传林之孝家的等总理家事的四个媳妇来了,当着贾母申饬了一顿。贾母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告者罚。”林之孝家的等见贾母动怒,谁敢徇私,忙去园内传齐,又一一盘查。虽然大家赖一回,终不免水落石出。查得大头家三人,小头家八人,聚赌者统共二十多人,都带来见贾母,跪在院内,磕响头求饶。贾母先问大头家名姓,和钱之多少。原来这大头家,一个是林之孝家的两姨亲家,一个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妇之妹,一个是迎春之乳母。这是三个为首的,馀者不能多记。贾母便命将骰子纸牌一并烧毁,所有的钱入官,分散与众人;将为首者每人打四十大板,撵出去,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打二十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入圊厕行内。又将林之孝家的申饬了一番。林之孝家的见他的亲戚又给他打嘴,自己也觉没趣;迎春在坐也觉没意思。黛玉、宝钗、探春等见迎春的乳母如此,也是“物伤其类”的意思,遂都起身笑向贾母讨情,说:“这个奶奶素日原不玩的,不知怎么,也偶然高兴;求看二姐姐面上,饶过这次罢。”贾母道:“你们不知道。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我都是经过的。况且要拿一个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宝钗等听说,只得罢了。贾母并不是一个很严厉的人,有时候对晚辈很溺爱,但在家庭禁赌方面雷厉风行,毫不手软,甚至连迎春的乳母也不放过,而且还发表了对奶妈仗势胡为的痛恨。联系到曹雪芹之祖母曾为康熙之乳母,其中含义何等深奥。贾母禁赌最终引发了抄检大观园。但随后的第七十五回却又有贾珍引诱世家子弟赌博。原来贾珍近因居丧,不得游玩,无聊之极,便生了个破闷的法子,日间以 射为由,请了几位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较射。因说:“白白的只管乱射终是无益,不但不能长进,且坏了式样;必须立了罚约,赌个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因此,天香楼下箭道内立了鹄子,皆约定每日早饭后时射鹄子。贾珍不好出名,便命贾蓉做局家。这些都是少年,正是斗鸡走狗、问柳评花的一干游侠纨裤。因此大家议定,每日轮流做晚饭之主。天天宰猪割羊,屠鹅杀鸭,好似临潼斗宝的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里的好厨役好烹调。不到半月工夫,贾政等听见这般,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了,武也当 ,况在武荫之属。”遂也令宝玉、贾环、贾琮、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跟着贾珍, 射一回方许回去。贾珍志不在此,再过几日,便渐次以歇肩养力为由,晚间或抹骨牌,赌个酒东儿,至后渐次至钱。如今三四个月的光景,竟一日一日赌胜于射了,公然斗叶掷骰,放头开局,大赌起来。家下人借此各有些利益,巴不得如此,所以竟成了局势。外人皆不知一字。近日邢夫人的胞弟邢德全也酷好如此,所以也在其中。又有薛蟠头一个惯喜送钱与人的,见此岂不快乐?贾珍和秦可卿公媳私通,违背伦理纲常,从宏观上影响封建统治秩序,但毕竟是家庭内部问题,不直接威胁政府利益。聚众赌博则大不然,贾母的观点实际上代表了主流统治者的观点,因为他直接冲击社会统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一旦被告发,捅到最高统治者那里,直接抄家求索证据是很正常的事情。贾珍虽是政府官员,但从不把法律放在心上,他虽自以为做的隐秘,可有邢德全和薛蟠这两个混人在内,岂能保得住密,岂能不惹出点乱子来?程高本安排薛蟠在离京二百多里小县城,斗气打死酒店当槽的张三,并未对贾府抄家产生原因。笔者认为邢德全和薛蟠在赌场惹出大乱子成为宁国府抄家的导火索。第六款、贾赦贾琏父子交接外官,结党胡为。贾赦世袭爵位,属于京官。封建社会特别禁忌京官交接外官,尤其是交接掌握兵权的武将,因为他不是普通的结党营私,容易拥兵自重行谋反大罪。明朝严嵩拱倒夏言的最大罪行就是诬告夏言交接外官,结果是死刑;同样徐阶倒严世藩也是诬告通倭,结果死刑。贾赦和平安节度使往来极为密切。第六十六回隆儿说:“老爷有事,是件机密大事,要遣二爷往平安州去。不过三五天就起身,来回也得半月工夫。”贾琏从平安州回来后,“贾赦十分欢喜,说他中用,赏了他一百两银子,又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头赏他为妾。”我们知道贾赦贪财好色成性,现在竟这样大方,可见他父子二人所谋必是见不得人的“机密大事”。在前八十回中作者未就此事留下任何暗示,但仅交接外官就足以让贾赦身首异处了。更何况王熙凤调唆张华告贾府时说:“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要说贾赦谋反当皇帝,谁都不相信,但平安州一旦出事,把他捎上却很正常。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09:29 +0800 CST  
第七款、来自政敌的暗算是贾府被抄的重要原因。在封建社会官场信条是千里做官只为财,发财的目的是搞好自己奢侈的生活。除了包拯、海瑞等几个有名的清官,满朝文武有几个清正廉明一尘不染?除了贾赦父子交接外官,贾府所犯过错带有很大的普遍性,皇帝不可能把贪官全部除掉,即便是以血腥手段整治贪官污吏的朱元璋也做不到。也就是说因贪污被整治的官僚不过三种:如果不是偶然的倒霉蛋,那就是做的太出格了,或者被政敌咬住不放松。封建官僚为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总是结合成官僚集团。《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从而形成了以贾府为首的官僚集团。其中贾家以其崇高的爵位广结朝廷重臣,构成了极其广阔的网络。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发现贾府所交接的多是开国元勋之后。这些世袭军功贵族,他们和贾府一样爵高位尊俸禄优厚但并不掌握太大实际权力,也没有额外经济收入。正如贾珍所说“除咱们这样一两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若不仗着这个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真正皇恩浩荡,想的周到”。贾府之所以没有快速没落,其主要原因便是收入的多元化和政治身份的转型。贾府收入除了有俸禄、有地产(第五十三回黑山村乌进孝所送钱物按今日市值折算应在千万元以上)、还有官场的灰色收入。贾府本来属于世袭军功贵族集团,在文字辈贾敬、贾赦、贾政中贾敬是进士出身,贾政“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科甲出身的”,最后担任了员外郎,基本完成了向科举文职官员转型。但是随着十四岁考取秀才的贾珠去世,玉字辈的珍、琏、宝玉、贾环均不喜读书,贾府也有向世袭穷官转变的可能。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后,贾府意外转型成外戚集团(皇帝的母族、妻族、驸马们和郡马们)。虽然,外戚本身并没有收入,虽有节日的额外赏赐,但每年的额外贡奉更多。可是,外戚往往倚仗皇帝的宠幸,得到极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比如第三十七回贾政点学差和第七十回贾政顺路赈济海啸灾民都是很肥的差事,轻易不能到手的。但是,由于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均不能积极上进,宝玉、贾环、贾兰尚幼,他们均未得到实质性利益。一旦贾元春去世,这些政治上一无所能,生活上奢侈腐化的人,很容易被人抓住辫子并置于死地。这也是“树倒猢狲散”的含义。本书的主人公贾宝玉,是我们所喜爱的对象,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其实一无所能,完全寄生在他所讨厌的那个阶级身上(宝玉虽会诗文,但只要不应科举,不做别人的门客,他在那个社会就没有收入,因为那个时代写诗不能挣稿费)。贾府中有远见的贾政深刻认识到家族前景黯淡,全力教育二子一孙,但从前八十回暗示看整个家族中只有年幼的贾兰和贾菌是读书上进的人,他们取得功名应在贾府抄家之后了,他们不能挽回贾府衰败的命运。贾府虽然财厚爵高,但是“生齿日繁,事务日盛”“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以至于贾琏、王熙凤经常借当,还不能满足来自于宫中的勒索,第七十二回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的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在宫中的太监们看来,他们拥戴贾元春,照应贾府诸人,目的就是从中分一杯羹,至于你贾府有没有本事捞钱,那是你贾府的本事,有钱没钱都不能少我们这一份。贾府一旦得罪宫中太监,那么就不仅是影响家族命运,而且会影响贾元春。因为太监固然需要皇帝宠妃的照顾,但是成群结党的太监也能影响皇帝对妃子的态度,进而再影响贾府命运。百年望族贾府虽然社会关系极为广阔而复杂,但是和忠顺府为代表的皇族关系却很一般。忠顺府长史贾府索取蒋玉菡时,贾政“心下疑惑”,暗暗思忖“素日并不与忠顺府往来,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忠顺府是皇帝的本家,谁会对他不敬?谁会无缘无故去得罪他?贾府诚富贵,但北靖王命长史官路祭秦可卿时(王位之高,决定了万不能亲自主祭五品官之亡妻),贾府的三个当家人贾珍、贾赦、贾政统统当路跪谢,可见二者位阶悬隔,贾府又为何敢得罪比北靖王还要富贵的忠顺府呢?那可是亲王啊,只比皇帝差一个品级!贾政和忠顺府长史的对话相互间连礼仪性叙谈都没有,可知两府关系很糟。贾宝玉私交蒋玉菡本属个人情投意合,并无政治斗争的内涵,但在忠顺王府看来必定认为是故意制造事端,故意不把忠顺府放在眼中。这是忠顺府绝对不能承受的,故而派出长史官兴师问罪。贾政深知其中利害,而且明白此事也无法解释,祸端已经酿成,无可排解,这才引发了痛打宝玉事件。忠顺府必定记恨在心,饲机暗算贾府。政治上没有远见,经济上日益窘迫,生活上腐朽堕落的贾府一旦丧失贾元春的庇护随时都有被政敌抓住辫子置于死地的可能。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09:52 +0800 CST  
综合以上分析,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对贾府最终彻底破亡的暗示十分明白。即使贾兰和贾菌发奋读书科举及第,但是“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袍长”暗示告诉我们这两个极有志气的青年虽然取得富贵,但并不能适应官场的黑暗,最终自我淘汰出局。《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其续作极多,但大多数都强行扭转了“遍被华林”(鲁迅语)的悲凉之气,贾宝玉科举高中并和林黛玉夫妻美满举案齐眉的确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标准。实事求是的说高鹗是极有才华的优秀作家,其续作文辞优美、立意明确,虽然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之意,但对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处理还是很恰当的,对金陵十二钗人生的安排也都充满了悲剧氛围。今天的人们固然可以对高鹗指三说四,但又有几人敢续写一下呢?续写的有一个超过高鹗作品呢?虽然我们拥有一些电影和电视的剧本,但那个东西是服务于影视的拍摄,而不是供读者直接欣赏的,何况这些剧本关于《红楼梦》的处理也有商榷之处。高鹗如果不续《红楼梦》独立去写作,也许会有更好的作品,但是他没有实践这种可能。对于高鹗,我们应当高度的尊敬和充分的理解。高鹗续作固然不能完全符合曹雪芹的暗示,也是非常优秀的著作。生活在相近时代的两个作家,高鹗可能理解到曹雪芹的思想精神,当然也可能理解不了,但对于贾府命运,对于宝黛爱情的创作就有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二人对时代的不同认识。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所反映的是一种末世观,是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来象征那个时代的没落。曹雪芹在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点明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整体认识,而这个没落时代的最终结局是“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聪明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飞鸟各投林】)。高鹗固然对当时的时代有些不满,但仍然有所憧憬、有所希望。他安排贾宝玉最终出家除了回应曹雪芹的暗示,也应暗含了他自己的意识;他安排“兰桂齐芳”不能仅仅理解成对最高统治者的歌颂,还应理解为整个时代未来的希望。二人的区别不仅是个性的不同,主要是世界观的不同。但是文学作品不宜直白地表达作者对时代的认识,尤其是对时代的抵触,当时的文字狱氛围也不允许作者那样写。因此曹雪芹只能通过贾家为首的封建大族的逐渐没落和最终败亡来象征他眼中的江河日下的即将崩溃的末世。不过,《红楼梦》是文学作品,他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必须符合但当时的时代实际,不能是作者政治观点的传声筒。贾府是百年旺族,宁、荣二公是开国元勋,具有广阔的社会关系网,没有最高统治者的首肯是搬不动的。第六十八回张华去都察院状告贾府仆人旺儿,青衣人(捕快)尚不敢缉拿,可见其权势之大。至于皇帝,当然可以革倒贾府抄没其家产的,问题是皇帝难道闲极无聊去难为自己的大臣?贾府虽然触犯了许多律条但决不会谋反,决不会反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即便贾宝玉也只是讨厌科举制度,反对读死书谋求利益的“禄蠹”,反对思想控制追求自由爱情而已。贾府骄奢淫逸巧取豪夺也不过是整个统治阶级的通病,我们必须承认封建时代确有海瑞之类的清正官员,但大部分官员工作的目的就是挣俸禄捞外快。皇帝(或者重要当权朝臣)为什么不惩处其他官员(连贾雨村都能开恩起复),单单革倒贾府,单单抄没贾府呢?贾府到底在那个环节上直接触犯了皇帝(或者重要当权朝臣)的利益,诱使他们下此重手呢?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10:50 +0800 CST  
四、贾府之败与《一捧雪》中莫府之败相类似的重要关节点。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时共点了三出戏,各有其象征含义,其第一出为《豪宴》。脂砚斋对此评点是:“《一捧雪》 中伏贾家之败”,意思是《豪宴》这出戏选自《一捧雪》,读者可以从这出戏领悟贾府败落。这个评点说明贾府之败落与《一捧雪》中莫家之败落相类似。那么,《一捧雪》是什么故事呢?《一捧雪》是清朝李玉所作之传奇(一种文学体裁)。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在故乡钱塘休假,与善于裱褙的穷书生汤勤风尘相识。汤勤为人刻薄寡恩,不但无意报答,反而嫉恨莫怀古的优裕生活。时值冬暮,莫怀古邀汤勤宴乐,狂欢之际,莫怀古让宠妾李雪艳以祖传玉杯“一捧雪”(又名温良盏)劝酒取乐。自识甚高的汤勤更是嫉妒愤恨。莫怀古进京后将汤勤荐于权臣严世蕃门下。汤勤不但不思报答,反欲谋占雪艳,遂撺掇严世蕃索取一捧雪,借机置莫怀古于死地。莫怀古以赝品相献,并被提拔为太常寺卿。但汤勤识破玉杯有假,严世蕃派人至莫府搜索。仆人莫成将杯藏匿躲过一劫。为保玉杯,莫怀古弃官而逃。严世蕃向全国下达通缉令,莫怀古在蓟州被担任总兵的老朋友戚继光拿获。既要解救主人,还不能连累戚继光,和主人长相酷肖的仆人莫成甘愿代主受死(本传奇又名《斩莫成》)。莫怀古逃亡古北口。戚继光带莫成人头和莫怀古家眷进京应付严世藩,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指挥陆炳奉旨拘捕戚继光,严世蕃命令汤勤会审。审案时,雪艳见良心未泯的陆炳有帮助莫怀古和戚继光的倾向,雪艳暗示陆炳知道汤勤意在美色。心领意会的陆炳遂判雪艳为汤之妾。贪恋女色的汤勤才同意结案。洞房花烛之夜,雪艳刺杀了汤勤后自杀。莫怀古为保住祖传玉杯,不惜丢官、弃家、舍妾,辗转中原,改姓为李,隐蔽落户。(非常有意思的是“一捧雪”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玉杯的收藏者在21世纪初贡献给人民)如果贾府之败与莫府之败相类似的话,那么必须在前八十回中找出三个关节点来:1、能置贾府于死地的政敌——相当于严世蕃;2、贾府断然不能献出的宝物——相当于一捧雪;3、在政敌面前谮害贾府的告密者——相当于汤勤。有此三者就足以解开贾府败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内部倾轧,笔者前面所列举的贾府败亡七款重罪只是贾府政敌攻击贾府的借口而不是根本原因。如果还有第4个关节点的话那就是贾府中哪一个女孩被人垂涎——相当于李雪艳。作为第5点的必然连带是谁在垂涎这个女孩?虽然在《一捧雪》中谮害莫家和垂涎美色的是一个人,但是,《红楼梦》毕竟不能等同《一捧雪》,虽然有些类似。现在,我们就一点点的解读。1.能置贾府于死地的政敌。为什么不是皇帝呢?因为当时文字狱的肃杀氛围不允许作者把最高统治者作为反面形象描写,在前八十回皇帝的形象是正面的。如果皇帝根据贾府的罪过严格执法,该罚的罚该奖的奖,就像高续本一样,那么,作品中的时代岂不太光辉灿烂了?大厦将倾仅仅是指一部分罪恶的封建贵族,那么作者和作品的深刻内涵又从何谈起?其实,作者的悲痛不仅是自己不能去挽救时代的沉沦,还包含这个时代已经“运终数尽”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了。因此,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处理除了反面形象这种手法外,就只能采取虚化方式。所谓虚化方式就是让一些我们比较讨厌的人(贾赦、贾珍、贾琏、贾蓉、薛蟠等)被我们更加讨厌的人(忠顺王、贾雨村等)用极端罪恶的手段扼杀,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美好的人(黛玉、宝钗、妙玉等)成为“案上鱼肉”任人宰割,在这个过程中最高统治者浑浑噩噩,他既不能澄清吏治,也不能主持正义,这个过程表面看来是一个偶然,但善良勤奋者(贾兰、贾菌等)最终不能在黑暗的官场生存被迫选择离开(今嫌紫莽长),整个时代充满了痛苦和无奈,在这个过程中最高统治者虽然高高在上,其实尸位素餐毫无作为,不过是一个政治符号而彻底虚化。因此,贾府的政敌必须是权臣。拟之于《一捧雪》这部作品虽然攻击的是严世藩和汤勤,但既然负时代责任的是嘉靖帝,那么攻击的矛头当然最终指向皇帝。那么,谁是贾府的政敌?从前八十回来看,与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军功贵族明显不睦的是忠顺亲王为代表的皇室系统,也就是皇帝的本家们。这个倒符合中国国情,大多数家庭常因本家(父母兄弟)和外戚(岳父家和女儿家)的利益冲突而闹矛盾。皇室当然是骄傲的,但他们未必惹得起皇帝宠妃的娘家,虽然他们从内心也未必看得起这些外戚们。忠顺亲王老千岁的老字不是说年龄大,而是说他是皇帝的亲叔伯(中国古代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庶生长子不一定继位),也就是老皇帝的兄弟们。于此相对应的长公主也不是年龄大,而是表明其身份是皇帝的姐妹,与皇帝的女儿相区别。忠顺亲王不但爵高位尊,而且与贾府素不往来,因此是贾府强有力的政敌。但是忠顺府为什么难为贾府呢?打倒贾府要得罪许多政治势力,除非双方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难道为了蒋玉菡?这不太可能。蒋玉菡是个著名戏子,不但扮相漂亮,为人温柔可亲,而且言语便给应对得体,在酷好男风(同性恋)的上层统治者中颇为有宠。但是蒋玉菡毕竟不是一个美女,他不是陈圆圆,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妻妾是独占的、排他的,蒋玉菡只不过是上层统治者的玩物而已,连宠物的档次都不到。忠顺王确实喜欢蒋玉菡,但蒋玉菡与北靖王也有往来,忠顺王不可能不知道,两个王府并没有发生冲突。贾宝玉和蒋玉菡在紫檀堡置办产业过与世隔绝的情爱生活,确实得罪了忠顺王。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蒋玉菡从上层统治者的共同玩物变成了贾宝玉的专房之宠。贾宝玉与蒋玉菡关系暧昧,是忠顺王所不能容忍的,从而引发两家的激烈冲突。但贾宝玉在忠顺府兴师问罪后放弃并出卖了蒋玉菡,放弃了到手的权益,蒋玉菡的身份回到了正常。紫檀堡事件加剧了贾府与忠顺府的矛盾,但要说忠顺府为了这件事置贾府于死地,也就太不符合政治运作的规律了。从前八十回中我们能够找到的贾府政敌只此一家,两家的冲突也只有紫檀堡事件,紫檀堡事件在忠顺府拱倒贾府的政治斗争中一定起了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其他更加重要的原因,忠顺王可能在贾府败落时落井下石,但不太可能担任主攻。那么,什么是两府间决定性的矛盾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点。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13:27 +0800 CST  
2、贾府断然不能献出的宝物,也就是使贾府与忠顺府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那个物件。贾府的贵重之物极多,但是刘姥姥眼中的贵重与忠顺府眼中的贵重相差十万八千里呢!在前八十回中写到的贾府珍物计有三处:第五十三回的慧纹璎珞;第四十八回贾赦通过贾雨村霸占的石呆子的二十把旧扇子;第七十一回贾母庆寿寿礼中两架贵重围屏。这些珍物中最贵重的是慧纹,贾府通共只有三件,其中两件送进宫去给了皇上。剩下的慧纹璎珞虽然稀罕,但对于贾府也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不象莫怀古的祖传玉杯“一捧雪”那样万不可舍弃,如果忠顺府以抄家相威胁,贾府不会不献出慧纹璎珞,因为贾府的主人虽然贪婪但并不像石呆子一样骨气,交接权贵保护自身是其正常选择。除此之外,贾府的其他东西未必入得了忠顺府的眼,最起码不会为了一件物品得罪一大批贵族。那么,到底什么东西价值连城到引起忠顺府觊觎呢?答曰:惟有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而已。《红楼梦》故事是从女娲炼石补天写起,此书五个名字中最早的一个便是《石头记》,难道这块幻形入世的石头(通灵宝玉)仅仅是故事的原始记录者?笔者认为通灵宝玉不但见证了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而且是二人爱情故事的推动者,也就是木石前盟;通灵宝玉不但记录了贾府从繁华到败亡的全过程,还是贾府败亡的原因之一。通灵宝玉本身就是故事的重要内容,没有通灵宝玉,《红楼梦》的故事就没法发展,这样才能叫《石头记》。但是在整个前八十回除了第二十五回解魇魔法外,通灵宝玉没有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这块玉在八十回后一定还要牵连许多重要故事。通灵宝玉是贾宝玉出生时嘴衔的五彩晶莹美玉,事属奇异,京城万人皆知,难以避人耳目,上起北靖王水溶,下至袭人的两姨妹子,甚至于红尘之外清虚观的小道人都渴求一见。而且这通灵宝玉还有三种特殊作用: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自从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用通灵宝玉解除了马道婆的魇魔法之后,通灵宝玉的功用完全被证明,它不仅是稀罕物,而且具绝世功用。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觊觎通灵宝玉的人不在少数,但一则权势不敌,二则元春护持,尚未有此等事情发生。但是元春去世后,大树既倒,猢狲当散,何人又能为贾府遮蔽风雨?假如忠顺府要紧人物得了邪祟,强迫贾府献出通灵宝玉也是可能的。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贾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无论是感情还是脸面都决定了贾府都断难将此物献出。从第五十二回我们知道怡红院有过两次重要盗窃事件,一次是良儿偷玉,另一次是坠儿偷了“虾须镯”,如果怡红院再出一次盗窃事件,偏偏把通灵玉偷了,贾府想献也没办法,也只好弄一个赝品。忠顺府为得到通灵宝玉处心积虑收集贾府种种违逆大罪并告知朝廷。向朝廷检举贾府的忠顺府顺理成章地得到去贾府抄检罪证的权力,当然也就可以假公济私搜检通灵宝玉。也就是说,贾府种种不法行为虽然是其被抄检的根本原因,但是导火索确是通灵宝玉。这样一来,《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则和《一捧雪》中的玉杯一样为主人家族带来噩运。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13:53 +0800 CST  
3.在政敌面前谮害贾府的告密者——相当于汤勤。忠顺府知道并垂涎通灵宝玉,这个好理解。其实垂涎宝玉的多了去,但他们的势力小,有贼心无贼本事。问题是如果贾府弄块假宝玉献上去,谁在忠顺府献谗言证明玉的真假呢?这个人必须和贾府交往密切,必须和贾宝玉有过多次接触,必须赏鉴过通灵宝玉。在整个前八十回,除了贾府本身以及重要血亲(史家、王家、薛家)以外,和贾宝玉交往密切的人物有柳湘莲、赖尚荣和蒋玉菡,和贾府关系密切的有孙绍祖、傅试和贾雨村。因此我们就在这个范围内讨论。贾府本身虽然“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第七十五回),尤其赵姨娘、贾环母子和王熙凤、贾宝玉姐弟宛若寇仇,但贾府也是他们自己的家。贾环暗算贾宝玉是正常的,但要说他为了害宝玉而拱倒贾府就纯属胡说八道了,更何况他也够不上忠顺府的层次。史家、王家、薛家和贾府关系密切暗算贾宝玉的可能不大,因为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王仁虽然品德低下,薛蟠有些呆傻,但他们都是普通身份,够不上忠顺府。更何况薛蟠在贾府败亡中的作用是赌场杀人,王仁的作用是拐卖巧姐承担“狠舅”角色。第四十七回赖大家举办喜宴,通过字里行间,我们知道贾宝玉、柳湘莲和赖尚荣关系非常密切,柳、赖二人肯定接触过通灵宝玉。柳湘莲已经出家,而且身份低微,没有谮害贾宝玉的可能。赖尚荣是贾府的家生奴仆,托赖贾府势力竟能外任知州。清朝法律,赖尚荣便是做了宰相,即便是赎了身,他还是贾府的奴才,贾府犯罪,他还有连坐之责。赖尚荣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会出卖贾府,更何况他是京外官员,够不上忠顺府。蒋玉菡是死去的秦钟以外和贾宝玉接触最密切的男性,他不但赏鉴过通灵宝玉,而且和忠顺王关系密切,还最终娶了贾宝玉的通房丫头花袭人,因此从表面看来他最接近《一捧雪》中的“汤勤”形象。但是在第二十八回中对蒋玉菡的描写非常正面,没有一点反面暗示,便是脂批也未有这种点评,倒是有很多条对贾、蒋二人暧昧关系的略带欣赏的调侃之语。现在我们看看二十八回中蒋玉菡的女儿诗: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这首诗其实描写的是贾府抄家前后的花袭人。第二十回麝月蓖头时的有段脂批:“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结合二者我们大致可推知花袭人的人生轨迹: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后,花袭人成了贾宝玉公开的通房丫头,贾宝玉迫于薛宝钗的讽谏外出求学,花袭人悲伤思念(第一句);抄家之后,贾府经济窘迫,花袭人随贾宝玉、薛宝钗夫妇过了一段贫寒的生活(第二句);为了节省开支,薛宝钗遣散女婢,花袭人被迫离去(可能是其兄花自芳花几十两银子赎买,也可能诸婢女感于恩义不忍离去袭人念及宝玉生活需要起带头作用),临走前请求宝钗留下麝月照顾宝玉;回家后袭人嫁给了蒋玉菡过上了情投意合的幸福生活,而且夫妻二人经常在经济上接济贾宝玉(后两句)。蒋玉菡在前八十回中故事并不多,但在全书中的作用其实大于秦钟和柳湘莲,在贾宝玉一生中颇为重要。蒋玉菡这个名字颇为别致:“蒋”去草头是将,“玉”肯定指贾宝玉,菡去草加水是涵,三字相连是将玉涵,其义便是将贾宝玉涵养的意义。《红楼梦》中人物取名皆有特义,蒋玉菡又不可能有其他解释。因此,蒋玉菡断非谮害贾宝玉之人。有些朋友可能对袭人有微词:你看袭人的簿册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嘛!破席难道不是斥骂袭人最终改嫁不守贞节么?其实这是错解,在全书中作者对所有的女儿都充满了同情,也就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他对失节的红楼二尤如此,他对情孽深重的秦可卿更是如此,以至于将她列入十二钗正册(虽然是最后一名,但薛宝琴、甄英莲却只列入副册)。作者不可能独独去责备花袭人这样一个自己费尽心血塑造的美好女子,他不仅不像同时代古人那样迂腐,也不像现在的一些人那样小心眼。鲜花固然是指花袭人之姓,破席则是指她痴心编织(席乃编织之物)的嫁给宝玉作姨娘“争荣夸耀”之梦想最终破灭,还是嫁给了平头百姓,而且还是个戏子(那个时代戏子地位很低)。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16:08 +0800 CST  
笔者在此花大篇幅解读蒋玉菡夫妇是因为蒋玉菡虽然有符合谮害贾宝玉的条件,但其真实角色正好相反。现在我们讨论和贾府关系密切的三个人:孙绍祖、傅试和贾雨村。孙绍祖在第七十九回出场,“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此人“现袭指挥之职,”而且“相貌魁伟,身体强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平心而论,这个人物出场时并不反面,比贾赦、贾琏父子和贾珍、贾蓉父子有能力且高尚一些,最起码他还保留了军功世家的本色,有些真本事,能够上战场。按理说孙绍祖应该非常巴结贾府才对,因为第五十三回贾政的妻兄“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大约是军事系统的督察长),贾政的连宗族侄“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参与最高军事决策的领导人)。这是贾政一系在政治上的最高峰,贾政本人虽未被提拔(也许元春不愿老父过多参与政治),但其至交均被重用,背后明显有元春的作用。王子腾和贾雨村都是孙绍祖的该管上司,孙绍祖又为什么不怕得罪贾府甘当“全不念当日根由”的“中山狼,无情兽”呢?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说贾赦为了五千两银子卖女儿,要说孙绍祖心疼五千两银子,那就有点胡闹了,那不过是孙绍祖的遁词而已。根本原因是贾赦和贾政二人的择人观截然相反。贾赦认为孙绍祖“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情愿择为东床娇婿”。孙绍祖也想通过贾赦巴结贾政并最终通达贾元春以求升迁,二人一拍即合。问题是贾政“深恶孙家”不但不肯通融援助,恐怕还会故意使绊。孙绍祖不是普通人物,应酬权变,一旦知道内情,其心中愤恨可知,所以羞辱折磨迎春,才“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要说孙绍祖有谮害贾府的动机,有谮害贾政父子的动机,那是大有可能的。但是孙绍祖无此能力,因为贾政深恶孙绍祖,二人交往极少,所以第七十九回中说“宝玉却从未会过这孙绍祖一面的,”孙绍祖也就没有接触到通灵宝玉的可能。作者在【喜冤家】一曲中点明孙绍祖之恶在于淫媾迎春至死而非败亡贾府之人。当然,贾府败亡之际孙绍祖落井下石是大有可能的,但他肯定不是关键人物。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17:05 +0800 CST  
根据以上三点我们大致理清了贾府败亡的主要问题,如果还有第4个关节点的话那就是贾府哪一个女孩被人垂涎——相当于李雪艳。作为第5点的必然是谁在垂涎这个女孩?4、《一捧雪》中汤勤谮害莫怀古的主要原因就是垂涎李雪艳之美貌。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两个故事完全类比化。但是贾雨村在甄士隐家竟以丫头娇杏为红颜知己,湖州相逢当即索取为妾,这说明情色在贾雨村出卖贾府中应当是一原因,更何况《红楼梦》是一部“大旨谈情”之书,情色渗透到所有故事情节中。那么谁是那个为贾府带来灾祸的女孩?在第八十回终结时,贾府称得上美女的主人只有王熙凤、贾探春和贾惜春三人(李纨年长迎春已嫁);寄寓之女亲眷有黛玉、湘云、宝琴、邢邮烟、李纹、李绮六人而已(抄检大观园后宝钗避嫌回家);比较美貌的妾有贾赦之嫣红和贾琏之平儿(尚为通房丫头)二人;比较美貌的丫头有鸳鸯、袭人、麝月、玉钏、紫鹃、侍书、林红玉(小红)七人(金钏、晴雯已逝,司棋、芳官已逐,黄金莺随宝钗离去)。另外有一个带发出家的女尼——妙玉。在以上的诸艳中,众丫头是不需考虑的,如果贾雨村甚至比贾雨村还显贵的人物明确表示喜欢贾府的丫头作妾,贾府是不会拒绝的。虽然贾母曾经拒绝贾赦娶鸳鸯的要求,那里边虽有贾母需要鸳鸯照顾生活的原因,其实还有疼顾儿子年高体衰的因素。当贾府面临重大威胁时,是不会吝惜一个丫头的,贾府败落后宝钗和宝玉就遣散麝月以外的包括袭人在内的所有丫头。我们知道《一捧雪》中汤勤看中的是莫怀古的美妾李雪艳,那么贾赦、贾琏父子会不会贪恋自己的美妾呢?贾赦父子都是好色烂淫之人,但是他们并不珍惜疼爱女儿,贾赦一高兴就把秋桐赏给了贾琏,他们会疼顾两个小妾?如果有位高权重之人,他连女儿都敢献!凤姐不但已经婚育且因操劳过甚而多病,至于湘云、宝琴、邮烟三人都已定亲,即使有人强娶,也只能是给史家、卫若兰家、薛家、梅翰林家和邢家带来麻烦,与贾家关系不大。李纹、李绮姐妹二人均未婚配,但贾府也没有把她俩许配宝玉和贾环的任何倾向,与贾家关系也不大。贾探春一定会远嫁,贾惜春肯定会出家,何况她还小呢!如果真有权势绝高之人惊世骇俗欲娶妙玉(这种事连贾赦、贾珍、贾琏也没脸做),估计贾府也不会为弱者出头,大不了把妙玉请出贾府,各人自扫门前雪罢了。排除完毕后,我们发现最有可能的竟然是林黛玉!有些朋友看到这里可能说我混蛋加胡闹,宝黛爱情难道是被外力所破坏,而不是被贾府掌权者所破坏么?但是如果有一个为贾府带来麻烦的人,那么一定是黛玉,因为黛玉本家无人其婚姻必定为贾府主持,而且贾府如果同意把黛玉外嫁,就牵扯到贾宝玉的寻死觅活,这样贾府必定面临很难的选择。笔者之所以认定林黛玉,主要原因是她是贾府诸艳中唯一被贾府本身男丁以外男人赏识过的女孩,也就是说她的美貌和多才已经传出了内闺。按照封建礼教,府外男人无论地位高低都不可能见到内闺诸艳。在第三十三回,为搭救宝玉的性命,王夫人“忙忙赶往”贾政“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是做了祖母的人,众门客还要回避,何况诸艳?但是林黛玉却被贾雨村和薛蟠欣赏过。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而且在第三回和第十六回两次送黛玉进京。在十三回作者写道:“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屡上保本,故来候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徒之谊,故同路结伴而来。”贾雨村对小时候的黛玉就很欣赏:“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第二回)。至第十六回黛玉回京“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贾雨村也会更加欣赏黛玉。薛蟠见黛玉是第二十五回凤姐和宝玉被魇魔法后,贾府乱哄哄的: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了: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那里。要说贾雨村艳羡黛玉,那是一定的,美貌当前谁不艳羡?但这个官迷首先考虑的是官位 ,尤其是被降职之后,他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得罪贾府而影响仕途关系网的。但是如果元春去世,贾府地位迅速下降,偏偏有远比贾府更荣耀之人欲娶一个才貌双全之女为妻妾,贾雨村就有可能去做大媒!而且贾雨村如果有更高的靠山,以他的品行落井下石是大有可能的,借机揩油也是可能的。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19:10 +0800 CST  
要说薛蟠娶黛玉那就胡乱了,但这个混家伙肯定艳羡不已,甚至于在薛姨妈面前露过意思,只不过薛姨妈担心黛玉体弱多病两下里都不适合罢了。第五十七回“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一段中薛宝钗拿哥哥薛蟠开黛玉玩笑未必没有原因。薛蟠娶不成,但这家伙要不把林黛玉怎么怎么美貌传扬的京城皆知,那他还是薛蟠吗?贾宝玉有个美貌丫头(花袭人)他还乱显摆呢。而且贾宝玉把林黛玉文采高妙的大名也传出了大观园。此事出于第四十八回:宝玉道:“前日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议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谁不真心叹服。他们都抄了刻去了。”贾宝玉抄出去的诗肯定都是林黛玉的,一则黛玉诗才确高,二则贾宝玉又爱人及诗,每次大观园评诗论词他都唧唧歪歪地替黛玉出头,而且故意贬低宝钗。这种替黛玉扬名立万的事,宝玉最喜欢,他绝不会放过机会。朋友们可以想见当时场景,估计宝玉正向着黛玉得意洋洋呢。林黛玉才貌双全啊!估计传遍了京城,哪时代能有几个女诗人呢?很容易招人觊觎,因为谁不想个佳人啊!黛玉等同为“雪艳”的证据还有一条,她的丫头叫雪雁。雪雁是黛玉从苏州带来的小丫头,“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虽过数年长大成人,但在前八十回极少故事,连爱博心劳、天天腻在潇湘馆的宝玉都不欣赏她(宝玉曾经艳羡过紫鹃),因此估计这个丫头不会给贾府带来麻烦。但是熟知当时流行戏曲,且将《一捧雪》中之《豪宴》(本折中有雪艳)一折写入《红楼梦》的曹雪芹,不会随意把和“雪艳”读音相谐的名字给黛玉的丫头吧?其目的无过用丫头的名字“雪雁”暗示其主人正是“雪艳”而已。第5点,现在我们讨论贾府对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所持的态度,以及宝玉以外是谁又中意黛玉?黛玉在贾府长期寄居,与贾宝玉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合府的仆人皆知,第六十六回兴儿也说宝玉的婚姻是林黛玉,“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第二十五回王熙凤也借林黛玉爱吃贾家暹罗官茶开玩笑说让林黛玉做贾宝玉的媳妇。但是也不过开玩笑而已,第五十五回凤姐和平儿谈家常时说:“宝玉和林妹妹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可见凤姐从未把二人当成正经的婚姻。这是因为她知道贾宝玉的婚姻必定由贾母和元春做主。按照常理,以贾母的年龄和阅历,不会不明白宝黛超出常规的亲密,尤其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词试宝玉”之后。贾母为什么没有察觉呢?第七十八回(前八十回将尽之时)有段贾母的文字: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得。我为此也耽心,每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他原是丫头,错投了胎不成!贾母把宝黛之间的亲密爱情看成了宝玉对女孩的博爱之情。宝玉虽是贾母的心头肉,她虽溺爱但并不是没有原则,如果知道宝黛私情早就会亮明态度了,无论是同意还是反对,绝不会任其自由发展。第五十六回贾母亮出了溺爱的底线: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不容他刁专去了。就是大人溺爱,一则生的得人意儿,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疼可爱,背地里所才纵他一点儿。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了。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19:38 +0800 CST  
看看,读者多知道贾母从贾政手里救出了宝玉,那是她认为宝玉不该打,要是该打的话,她老人家比贾政还狠呢。高鹗在续书中让贾母按照凤姐的掉包计完成了宝玉和宝钗的婚礼,那确实把她当成慈祥的刘姥姥了,她根本就没这么麻烦,一起打死便是。贾母对宝玉婚姻的设想在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时点明:你可如今也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罢了,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也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贾母不是不想给宝玉说亲,关键是她老人家眼界太高,一般人根本不入眼,整个前八十回中除了秦可卿以外只有薛宝琴入了眼,偏偏薛宝琴已经许了人。剩下的湘云、宝钗、邮烟、李纹、李绮都入不了眼。至于黛玉,仅从性格来论,就更等而下之了,黛玉的“性格儿”是贾府所有女孩中最差的,即便是今天也不是所有男孩都喜欢的,爱情只需要一点火花,生活却需要全部,作品中绝佳的人,生活中可能是不能忍受的人。如果允许选择,而且只在金陵十二钗中选择意中人,每个人从个体爱慕,得出的结论可能大相径庭,古人竟有评价宝钗和黛玉优劣而大打出手的。《红楼梦》读者欣赏黛玉者较多,除了黛玉本身出类拔萃外,也受主人公宝玉的审美观影响。宝玉喜欢黛玉,王夫人认为宝玉最好的妻子是宝钗,可在前八十回老太太明确表示喜欢的是宝琴,这就是审美差别。至于贾元春,第十八回端午节独把宝钗的礼物等同宝玉,态度十分明了,连宝钗“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至于王夫人,那就更简单了,凤姐生病期间,就请宝钗协助李纨、探春管理家务。所以说宝黛二人虽然爱的死去活来,虽然闹出许多波澜,但在贾府的主宰那里,根本就没当回事,竟成了小孩子过家家,她们压根就没考虑过宝玉意愿。在前八十回除试探宝琴外,贾府没有把宝玉的婚姻正式提上日程,所以贾母的态度也未明确。黛玉确实不符合贾母的标准,但是当时贾母见到的女孩除宝琴外都不符合她的标准。虽然贾母表示过欣赏宝钗,但宝钗进贾府那么长时间,贾母从未有过议亲宝钗的暗示,而且在第四十回还对宝钗的住室表示不合意,嫌“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那么,贾母为何认为宝钗不如宝琴呢?贾母为何认为宝钗虽然优秀但不如宝琴适合宝玉呢?其实,作者在第八回对宝钗的十六字总评“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已经说出了宝钗的缺点,那就是太虚伪,城府太深。贾母虽然喜欢凤姐,但有时也嫌她太精明,比如第五十回贾母就用小婶子吃猴子尿戏弄凤姐。贾母特别欣赏宝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她很阳光,很青春,坦诚不虚伪。贾母这个人,阅历丰富,很难蒙哄。在贾母心中,宝钗也并不比黛玉有多大性格优势,特别是薛蟠娶了夏金桂这个泼妇后,贾府必须考虑薛蟠夫妇的负面影响。无论王夫人和贾元春真实态度如何,她们必须服从于贾母的态度。至于贾政,在点学差归来后对宝玉的态度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第七十八回有段文字:近日贾政年迈,名利亦渐冷,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孙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因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祖宗。而且就在这一段后,贾政召二子一孙作了“风流俊逸,忠义慷慨”的《姽婳词》。对于率性而为的儿子,贾政流露很大的欣赏。很多读者认定贾政是一个迂腐呆板的禄蠹,进而推论他一定喜欢宝钗而讨厌黛玉,这是不对的。贾政最宠爱的女人是谁?赵姨娘。贾宝玉最喜欢的丫头是谁?晴雯!两个女人比较人气,大约没有几个人喜欢赵姨娘,也没有几个人不喜欢晴雯。但我们评价赵姨娘时一定要考虑探春是她的女儿,母女总有相似的地方。细品一下赵姨娘和晴雯有很多共性:容貌标致,俊逸风流,言辞尖利,逞强好胜。假如宝玉娶了类似王夫人的薛宝钗,并纳晴雯为妾,那关系绝对是王夫人和赵姨娘的再版。如果是黛玉和晴雯这两个尖刻人组合,贾宝玉或在天堂(二人的性情和容貌都入宝玉之心),也可能在地狱(如果二人相互尖刻)。我认为宝玉妻妾的最佳组合是黛玉和袭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贾政喜好的女孩和宝玉其实一个风格。再举个例子,王夫人跟前的大丫头是谁?是金钏!金钏就非常类似晴雯,而且结局也极类似。王夫人跟前的大丫头不就是贾政跟前的大丫头么?王夫人也和小妾们争宠,但她也绝不会选一个贾政特讨厌的女孩在跟前,那不是故意把贾政恶心跑嘛。金钏死后,王夫人把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玉钏,其中有顾念主仆之情的因素,也许有填补金钏死去后自己房中美色吸引力的目的。看看玉钏在贾宝玉那儿的言语举止活脱脱就是另一个晴雯。如果让贾政在宝钗和黛玉中为宝玉选妻子,他可能从理智上选宝钗,而从感情和审美上选择黛玉。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20:05 +0800 CST  
由于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红楼梦》的结局,我们很难从前八十回中得出贾府掌权者特别看好宝钗而坚决反对黛玉的结论。事实上,由于生活范围的限制,青春萌动的薛宝钗对俊逸的宝玉也有一些涟漪,尤其在宝钗刚进贾府时,但从理性上薛宝钗从不看好宝玉,她给宝玉起的外号是“富贵闲人”“无事忙”,都有揶揄之义。在第四十二回宝钗评价宝玉的一句话就更有意思:“并不是为宝玉知道教着他(惜春)画,那就更误了事了”。在整个前八十回我们找不到多少宝钗喜欢宝玉的文字。抄检大观园后宝钗离开贾府回薛家居住,除了抄检大观园的客观影响,也应有薛宝钗主观上的选择,迎春已嫁,湘云、邮烟相继定亲,探春也开始说亲,她是当姐姐的,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如果宝钗真心喜欢宝玉,她就是再理智,也不会轻易离开贾府,她毕竟是青春期的女孩。如果她有选择权的话,她不会选与仕途经济背道而驰的宝玉。如果说黛玉的薄命是不能和宝玉终成佳偶的话,那么宝钗的薄命恰巧是和志向不同的宝玉结成了婚姻。所谓薄命,是指不合自己的意愿。具体到每个人则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薛藩娶了贾迎春,而孙绍祖娶了夏金桂,即便不是佳偶,但也不至于如此痛苦,尤其是迎春。有些读者认为薛姨妈母女二人处心积虑的拆散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谋求宝二奶奶的位置,那就有点胡乱了。要知道那个时代女孩根本就不能主宰婚姻,而且薛家的交往人群都是上层社会,根基和贾府相当并且有前途的不会是少数,比如冯紫英、陈也俊等等。正常情况下,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并不是没有希望。问题是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宝玉还未来得及表明自己对黛玉的爱,或者有较长时间为某件事离开京城去了外地,有身份相当乃至于远远高出贾府的人托贾雨村为媒向黛玉求亲,在这种情况下,贾府可能就很痛快地应下亲事。要知道,以黛玉的家庭情况,即便是在今天,贾母、贾赦、贾政也是黛玉的合法抚养人和监护人,在那个时代贾母母子完全可以做主,根本就没有征求黛玉意见的必要。作为深闺女儿,黛玉根本就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可能,她唯一的选择就是以死殉情,从而酿成爱情悲剧。有些朋友可能说,请拿出证据来。在第二十八回宝黛二人口角正烈时,宝玉因冯紫英之请匆匆离去,黛玉遂赌气说道:“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脂砚斋评点道:“何苦来!余不忍听。”也就是说林黛玉一语成谶,因宝玉长期在外无可奈何而死。那么,宝玉为什么长期在外呢?细分析起来无过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护送探春远嫁,宝玉诚然无实际工作的能力,这种出远门的工作多由贾琏担任,但是宝玉和探春感情很深,伴送也是可能的。不过,笔者也认为虽有可能,但也不大,因为宝玉实际社会经验太少,而且身体太弱,不到万不得已贾府不会让他出远门。第二个原因是躲避柳湘莲一案的牵连。第一回甄士隐为《好了歌》做解注中有一句话:“训有方,保不定以后做强梁”。脂砚斋对此点评是:“言父母死后之日,柳湘莲一干人”。也就是说柳湘莲在父母去世后曾经做过强盗。柳湘莲在第四十七回出场,出场便是和贾宝玉分别,当宝玉问远出原因时,柳湘莲冷笑道:“你不知道我的心事,等到跟前你自然知道。”搞得很神秘。再出场则是六十六回在平安州这个注定不平安的地方救了薛蟠一伙。这件事很奇怪。薛蟠一行人并不少,强盗当然也不少,柳湘莲一个人在没有任何人证的情况下赶跑所有强盗,而且夺回所有财物,这也太不可信了。唯一的解释就是柳湘莲本来就是强盗一伙,抢得心满意足之后,准备洗手不干回归主流社会,恰巧薛大傻撞上,柳湘莲做此一局,既可以让薛蟠为他作宣传,还可以解开二人的疙瘩回归京城。随后柳湘莲因尤三姐而看破红尘。天下没有永远的秘密,八十回后平安州强盗案发,合京城都知道柳湘莲和宝玉关系亲密,要说贾宝玉是强盗,全京城都没人信,但是让他去解释说明情况,甚至说出柳湘莲藏身之地,那么贾宝玉也就只好远出躲避了。有些朋友会说都察院连贾府的仆人都不敢拿,谁敢让宝玉到官?如果柳湘莲案发于元春去世之后呢?如果此案发于贾府各种不法事件暴露手忙脚乱之际呢?第三个原因是根据第二十八回冯紫英引宝玉离开黛玉的暗示,猜想这次离去也与冯紫英有关。如果宝玉离开京城避难会去哪儿呢?毫无疑问老家南京(金陵),因为第三十三回宝玉被打后贾母便嚷嚷回南京,而且第五十六回甄宝玉出场后,史湘云便说宝玉:“你放心闹罢,先是‘单丝不成线,枯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了,闹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处处暗示表明宝玉逃走去了南京。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21:30 +0800 CST  
综合以上分析,宝玉远出南京的原因可能有三个,当然也可能把以上三则合成一个总事件。在元春去世后,贾府丧失保护伞,风雨飘摇之际探春远嫁,柳湘莲案发牵连宝玉(柳湘莲名字暗含留下牵连的意思,当然也可以谐成与尤三姐相恋,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强盗头子盗跖也姓柳),冯紫英担着干系偷偷告知贾府,并出主意让宝玉以护送探春为名避走南京(冯紫英的名字暗含冯家儿子是英雄的意思),贾宝玉在南京遇到流落街头的甄宝玉,风声过后两个宝玉一起回到京城,黛玉却早已殉情而亡,随后不久贾府被抄,出狱后两个宝玉无以为生,只有做乞丐,正符合脂砚斋在“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注释中所说“甄玉、贾玉一干人”。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确定黛玉就是那个被觊觎的女孩,而且还知道黛玉殉情于宝玉远出的无可奈何中。那么我们讨论第5点觊觎黛玉的是谁?他是贾雨村么?林黛玉是本书的第二号人物,作者在宝黛爱情上作了许多悲剧性的暗示,而且在其归宿上还有一些暗示。我认为觊觎黛玉的众多人物中应该有贾雨村,虽然他不是唯一的一个。他身份很高(兵部大司马,协理军机,放在今天就是中央军委副 了,最起码也是军委委员),班辈相当(他连宗成为贾政的世侄,和宝玉一样是黛玉的表哥),而且有续娶的经历。评心而论,如果娇幸病故,三十五岁左右,最多也就四十的贾雨村应该是佳偶,放在今天,估计也是许多未婚女郎的理想人选。虽然他年龄比黛玉大二十岁左右,但在那个年代不应是个障碍(其实在今天也不是很大障碍),考虑到古人结婚年龄偏早,女孩在十六岁左右结婚,这个障碍比今天略小。虽然贾雨村曾经是黛玉的老师,但从古到近师徒结婚的多了去了,何况二人的师徒关系应服从于贾政和贾雨村的叔侄关系。如果贾宝玉未表明爱慕黛玉的感情就远去南京,如果娇幸在此时染病身故,如果贾雨村向贾政求娶黛玉,极端欣赏贾雨村的贾政会拒绝吗?他凭什么拒绝?虽然脂砚斋对他作了一个尖刻而准确的评价:古今穷酸,色心最重(其实兄弟我就既穷酸,又重色。读红楼的人多数重色,像贺龙老总、徐海东大将那样直爽尚武之人就不读红楼,人家品三国、煮水浒),但是我仍然认为最终向贾府求娶黛玉的不会是贾雨村,因为第七十二回告诉我们贾雨村降职了,虽然未点明降职的原因和降职的程度,但对于贾雨村这个官迷打击是极大的,他的心事不会放在娶佳人上,而应该是放在怎样官复原职上。除了贾雨村,爱慕黛玉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北靖王水溶。曹雪芹起名很有讲究,全书人名没有没特殊含义的。从古到今,姓水的名人很少,作者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呢?关于北靖王名字有“永溶”“世荣”“水溶”等多种说法,很多名家从曹雪芹生活环境的方言,从曹雪芹社交环境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说是花了大力气的。但是,曹雪芹是一个大作家,而且是一个不挣稿费的作家,其创作的目的不过是浇胸中之块垒,欲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创作目的的崇高,决定了创作过程的严肃,一个以挣稿费为目的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媚俗,媚俗才有发行量,才有稿费。一个名作家都植根于生活,植根于生活环境,因此其作品必然带有其生活环境和生活历史的痕迹,比如鲁迅作品之浙江味,沈从文作品之湘西味,老舍作品之北京味,都是很浓郁很明显的。但是这三位作家又有中国作家的明显共性,中国读者很轻易就会确定他们不是欧美作家,因为他们作品中没有上帝、圣母、舞会什么的。我承认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都有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但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总是追求特有性和普遍性的高度统一。比如老舍作品虽带有京味,但只要懂汉字的人都能看懂,可我们真和老北京交流就会发现老舍的京味是提纯的、修饰的京味。曹雪芹肯定读过《诗经》和《离骚》,也读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些作品虽有特色,但有共性,那就是几百年、几千年后一般读者大致能看懂。如果不是特别的提示硬抛给了我们,你说一千万个读者中平均能有一个自己知道北靖王的原型是清朝的某位王爷么?那么你起这么个名字有什么用处?而甄士隐、贾雨村这些名字的特殊含义绝大多数读者都明白。因此,我们断定北靖王的名字没那么复杂,如果那么复杂,曹雪芹也就算不上优秀作家了。我们还是从文本角度来解读这个名字。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这句话从广义上讲确实有泛指所有男人和女儿的含义,但也应有特指的含义。从文本和贾宝玉的内心世界来看,水一般的女儿无疑是指林黛玉,因为“林姑娘从来”没“这些混账话”。从文本看,泥一般的男人是指薛蟠,因为在第六十七回作者告诉我们薛蟠在虎丘山上买了个泥像,“与薛蟠毫无相差”,而且他也却是粗俗不堪的人。水溶这个名字带有溶解女儿情,溶化女儿心的含义。(当然,北靖王也可谐成北京王,也就是主宰北方的王,水在中国五行学说中代指北方,即北方壬癸水,水溶和薛蟠从不同角度担当了清朝皇帝的分身。此属题外话,在此不展开。)在第七十六回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联,前一句指湘云家庭败落、夫妻远别、寒门寂寞,后一句指黛玉月冷风寒、无可奈何、葬花寒塘。黛玉葬身于水是毫无疑问的,虽然此水非彼水,但在多谐指,多暗示的《红楼梦》中,水溶必定与黛玉的归宿和结局有关联。北靖王最早出场于第十四回,是前八十回书除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以外出场最多的十个男人之一(其他九个为甄士隐、贾雨村、秦钟、冯紫英、蒋玉菡、柳湘莲、张友士、板儿、冷子兴。至于孙绍祖,其所有故事均系转述)。北靖王的形象非常正面,其优点概括为三点: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性情谦和。这些都是其本身优点,至于继承的王位和家产,我们还没算呢。《红楼梦》中任何一个女孩嫁给水溶这样的男人,也不能算委屈吧!薛宝琴、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估计都不委屈吧。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就是贾元春也不能说委屈。除了情有独钟者,公正地说水溶比贾宝玉要优秀些,问题是林黛玉恰巧情有独钟。贾宝玉为人特别,不喜欢交接士大夫,却为水溶人格魅力所感染,相知相契,经常到王府拜会,现在我们分析二人交往,找找线索。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21:57 +0800 CST  
最无悬念的情节是蒋玉菡把北靖王赠送的茜香国女王贡奉的大红汗巾转赠宝玉,宝玉则把袭人所赠松花汗巾转赠蒋玉菡,随后宝玉又把蒋玉菡赠的茜香汗巾转赠袭人。这一路转赠下来,所有读者都承认——最终贾宝玉把袭人也赠到蒋玉菡被窝里了。所以东西是不能乱赠的,尤其在大观园里,只要赠东西,没有不出故事的。北靖王曾经赠送贾宝玉一串鹡鸰香念珠。第十六回贾宝玉见到从苏州归来的黛玉,立即“将北靖王所赠鹡鸰香串珠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则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考虑到汗巾转赠暗示的婚姻,我们必须考虑这段文字背后的含义。很多读者认为这说明黛玉鄙视权贵。问题是贾宝玉不也和林黛玉一样鄙视权贵么?如果作者以此来表达黛玉的高尚,那么珍重转赠的宝玉岂不世俗到与黛玉志趣不同么?他两个又怎样心心相印?《红楼梦》确有反礼教的倾向,但不能把任何地方都看成反礼教。即便这段文字真有反礼教的倾向,但也不能只做单项的唯一解释。念珠,又名“念佛珠”,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之串珠,大家在影视作品中经常见到。制作念珠用材不一,粒数有十八、二十七、五十四、一百零八之分。鹡鸰,一种鸟,很常见,但在中国古文化中有很特殊的含义。《诗·小雅·常棣》中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的句子。后世遂以“鹡鸰”喻兄弟。《水浒传》第一百回宋江死后悼文中有“双双鸿雁,哀鸣在沙渚矶头;对对鹡鸰,倦宿在败荷汀畔”的句子,其中以鸿雁之哀,鹡鸰之倦隐喻梁山兄弟事业失败。有的版本为“双双鸂鶒,游戏在沙渚矶头;对对鸳鸯,睡宿在败荷汀畔”。这就很不好,因为鸳鸯一般喻男女情色,只有喻兄弟的鹡鸰才符合《水浒传》。鹡鸰不只是代表兄弟之义,还有自由自傲于山林的意义。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守塉》有“鲲鹏戾赤霄以高翔,鹡鸰傲蓬林以鼓翼”句子。乐处蓬林以自傲的鹡鸰确乎有不与高翔于赤霄(喻朝廷)的鲲鹏(喻权贵)相合作的倾向。概括说来,鹡鸰香念珠有指点兄弟向佛之义。那么作者安排北靖王(水溶)赠此念珠于宝玉,宝玉又转赠黛玉,黛玉又掷而不取,这些事件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在下猜测八十回后故事:贾宝玉远走南京避柳湘莲之难,贾府向北靖府求助,北靖王帮助澄清了宝玉的冤屈。本已降职的贾雨村,又因咸鱼翻身的门子的攻击,薛蟠殴杀冯渊案、强占石呆古扇转赠贾赦案纷纷露出水面,贾雨村和贾府相互牵连,贾雨村也向同一阵营的北靖王求救。为得北靖王欢心,贾雨村投其所好,渲染黛玉的才貌双全、风流妩媚。已经有所耳闻的北靖王遣贾雨村为媒求娶黛玉为妾。贾府自然答应。黛玉久等宝玉不至无可奈何冷月夜投水而死(但在名分上,她已是水溶之妾,所以水溶就是黛玉的归宿,这也是水溶名字含义之一)。宝玉从南京归来痛苦不已,真情大白。水溶既伤黛玉之死,更愧宝玉知己之情,激愤之下,迁怒于贾雨村。无可如何的贾雨村为求生计,转向忠肃王献媚,通灵宝玉成了见面礼。宝玉遭此巨变,虽同宝钗完婚,但意趣不同,最终出家为僧。如果朋友认为我太过离奇,那么在第四十五回也有暗示。贾宝玉在风雨之夕去探望黛玉,黛玉对宝玉所着北靖王赠送的雨具——蓑衣、斗笠和棠木屐子(棠木亦喻兄弟)颇表欣赏。黛玉不觉笑了,说:“那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则说:“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黛玉笑道:“我不要它。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儿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度,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满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脂砚斋评道:“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儿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再联系一下黛玉《秋窗风雨夕》中核心句子“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从脂评来看,这段文字断然不能仅从字面理解成宝黛二人的花前月下。它告诉我们宝黛虽情意契合,但已经是秋风渐起,危机逼近了。要说黛玉有点反礼教,那也源自于自己婚姻的不自主,她有感于秋风秋雨,取例于描写爱情悲剧的乐府诗,不过是为自己未来担心而已。此时宝玉来访,渔公渔婆之戏不过是镜中之缘,水中之花而已。虽然在第五回中宝黛爱情悲剧已经定调,二人从互相试探口角不断最终莫逆于心,但凄凉之味却是从这儿开始的。“秋”代指黛玉所处的环境——礼教时代。“秋风”代指贾府中能够参与宝玉婚姻问题而又不满意黛玉的人。贾府的决策者确乎不满意黛玉,对比宝琴便知。 “助秋风雨来何速”一句是全诗的核心,而分析这句诗的主干则是两个字:雨来,至于“助秋风”和“何速”都是附属部分。那么“助秋风”的“雨”是谁呢?整个前八十回与“雨”字有关联者只有一人——贾雨村。虽然作者给贾雨村的名字以明确的解释,但作者擅长“绛树两歌”,一语多关。贾雨村在宝黛爱情悲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破坏作用,贾雨村不主动做媒,北靖王不会向贾府求亲,黛玉也可等宝玉归来。在全书中,黛玉共三次拒绝宝玉转赠物品:第一次北靖王的鹡鸰香念珠,第二次贾元春端午节赐礼,第三次就是北靖王的雨具。这三次转赠都和宝黛爱情悲剧有关,而来自北靖王的关联只有一种解释:男女之情,他向黛玉求亲。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22:41 +0800 CST  
为什么说北靖王求娶黛玉为妾呢?虽然北靖王已经娶亲,难道他的老婆不能恰巧去世么?让我们才貌双全、风流妩媚的黛玉去作小老婆,也太欺负人了吧?那么,我们回答一下原因。在第四十三回有一暗示:贾宝玉要到府外去祭奠投井而死的金钏,托辞就是“北靖王府里的要紧姬妾没了”。这确实是宝玉的借口,但不是随意捏造的借口。北靖王府和贾府往来甚密,捏造是不可以的,因为容易穿帮,万一贾府派人前去慰问,岂不麻烦。何况以宝玉之为人,唐突佳人、咒魔姬妾夭亡,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金钏在贾宝玉心中甚为要紧,如果贾政像贾赦赐秋桐于贾琏那样的话,金钏正与袭人、晴雯、麝月相当,正是要紧姬妾。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北靖王府没了一位极重要的有名号的侧妃。黛玉做北靖王的侧王妃,或者说小老婆,在那个历史时代,不能说辱没身份,某种意义上讲,还有点高攀。如果花袭人的家里赎回袭人,那样她就可以嫁普通人做平头夫妻。但袭人宁愿留贾府做通房丫头,连她哥哥都认为是意外之喜。荣国府大千金贾元春被册封被贤德妃,整个贾府都喜气盈腮,其实也就当了皇帝的有名号的小老婆,放在贾府,也就像赵姨娘是贾政的有名号的小老婆一样。但在未册封之前,贾元春不过是皇帝普通的小老婆,其身份就像官宦人家的通房丫头,正如平儿之于贾琏,香菱之于薛蟠。但是,未册封的贾元春也是贾府的骄傲,从冷子兴的口气看,整个社会也都对贾府表示羡慕。公府大千金做皇帝的通房丫头是一种骄傲,换句话说,做王爷的正妃或者侧妃也不是辱没身份。黛玉的身份远低于元春,即便是林如海在世,黛玉做北靖王有名号的小老婆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我们在感情上不好接受。北靖王为什么不像薛宝钗求亲呢?如果那样,倒是皆大欢喜。原因有5点。第1点,薛宝钗家是皇商,归根结底是商人,而那个时代社会文化有点鄙薄商家。黛玉则不然,其父林如海是前科探花,那可是全国大考第三名,正所谓家学渊源。而且黛玉是贾政的外甥女,贾政亦有儒雅之名,外甥肖舅也是常情。第2点,宝钗之兄薛蟠是个糟透了的呆霸王,其无法无天京城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呢?妹妹肖兄,是人们的常规思维,更何况夏金桂的搅家星术,也传遍了京城。北靖王是个很理性的人,这点在他初见宝玉时的谈话就可知道,他便有意于宝钗,也要顾忌薛蟠的负面影响。第3点,来自贾雨村的影响。黛玉是贾雨村的学生,贾雨村的文采风流是不可否认的,他把自己欣赏的女孩介绍给北靖王,这个力度是很大的。贾雨村没有见过宝钗,但他见过薛蟠,而且薛蟠给他带来过很多麻烦,他会把薛蟠的妹子介绍给北靖王吗?第4点,宝玉对黛玉诗作的宣传,使黛玉声名远播。虽然书中多次点明宝钗的才学略高于黛玉,问题是北靖王不知道啊。第5点,北靖王妃的影响。在第七十一回,北靖王妃和南安太妃一起见到了大观园五艳,虽然南安太妃更欣赏探春和宝钗,但青年妇女和老太太选择标准往往不同。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5 10:23:17 +0800 CST  
五、探春远嫁线索钩沉北靖王妃(正妻)在书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五十八回,贾母随祭孝慈县陵时曾同北靖王太妃(母亲)、少妃(正妻)同赁一官宦的家庙居住。第二次是第七十一回,北靖王妃和南安王太妃来贾府为贾母祝寿,并且接见了宝钗、宝琴、黛玉、湘云、探春等内闺五艳,并且还送了礼。我们仔细分析,发现北靖王妃和南安太妃这次祝寿都有特殊目的。《红楼梦》是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之巨著,一字不可改,一字不可减,作者为何让这两个王妃接见大观园之钟毓五秀?南安太妃见见贾府姑娘们也属常情,但《红楼梦》是小说,不是起居注,断不能照录生活,所选之素材,所构之华章必须为中心服务,断不允许旁逸斜出无用之文!二王妃此行之目的就是在贾府寻找中意的女孩来做媒。老于世故、洞察人情的贾母肯定明白二妃之意,故其所出确为大观园之精华。但是贾母为什么不让迎春和惜春出场呢?原因简单,南安太妃的身份决定了托媒的人地位很高,贾母只能把最优秀的探春捧出来。何况,古时相亲和今天大不相同,你把三姊妹同时亮出来,任人挑拣,也太伤贾府的身份和女孩的自尊了。这五个女孩中宝琴、湘云已经定亲,属于陪衬,所考虑者无过探春、宝钗和黛玉而已。南安太妃虽和湘云“最熟”,却“一手来拉探春,一手来拉宝钗,问几岁了,又连连夸赞”。既然来贾府探底,探春必然是相看重点,宝钗长相丰腴富态,容易召老人喜欢,所以是相看的第二重点。“又拉着黛玉、宝琴,也着实细看,极夸一会”。黛玉虽是许多男孩梦中情人,估计老太太不喜她那身段,谁也不愿弄个药罐子放家里,所以最后相看。至于宝琴,已经定亲,虽然优秀,也只能敬陪末位,走过场而已。有些朋友说,南安太妃怎么知道这么详细?请问:那个人相媒前不打听打听?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7 10:40:43 +0800 CST  
那么,南安太妃相中探春了么?相中了,因为在这之后第七十二回有官媒前来正式提亲。文中虽未直接点明求亲对象,但“太太还说老爷才来家,每日欢天喜地的说骨肉团聚,忽然就提起这事,恐老爷又伤心,所以且不叫提这事。”文中的太太是王夫人,老爷是贾政,因此提亲对象肯定是探春。二王妃联袂而来为谁说亲呢?七十一回寿宴完毕后,贾母立传凤姐询问所收礼品中的围屏数目。围屏是重礼,即便在大富大贵之家,也是珍重之物,第六回宁国府贾蓉奉贾珍之命去王熙凤家去借玻璃炕屏。所以,一般人不会随便送围屏,就好比今天过生日也很少送轿车一样。这次礼品中有十六架围屏(国公府嘛),但其中优异者只有两家,放在今天就宝马一级了。第一家是江南甄家的一架大围屏,“十二扇”,正面是大红缎子刻丝“满床笏”,反面是泥金“百寿图。”对于此事,脂批道:“好!一提甄事。盖真事欲显,假事将尽。”也就是从本回起,虚化、敷演的故事情节已经铺陈完毕,作者直描生活的真实,贾府从衰亡期转入败亡期,大观园诸艳正式开始自己凄凉的秋天。前七十回虽然也源于生活,但作者概括、升华的东西是很多的,自此以后,以曹家抄家为素材的“树倒猢狲散”开始了。江南甄家和贾家亲厚无比,而且更加富贵,送架围屏是应当的。第二家异常突出的却是“粤海将军邬家的一架玻璃”围屏。这个粤海将军的称号既不同于贾代化的一等神威将军,也不同于贾珍的三品爵威烈将军,这两个都是不掌事权的爵位,而粤海将军带有地名,应该是负责广东(粤)一带事务的军事统帅。从前七十回我们找不到任何一点贾家和邬家交往的描写,即便是场面最宏大的秦可卿出殡。这就太奇怪了,邬家从广东,走那么远的路到京城,给一个素无交往的的贾家,送一份大约等同甄家超过史家(贾母娘家)王家(王夫人娘家)薛家(在贾府寄居的富亲戚)的围屏来拜寿,背后肯定有特殊的考虑。老于世故的贾母只要查询围屏,也就明白其中之意了。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做事的模式,富贵人家有富贵人家的做事模式。其实放在今天,也是无功不受禄,送礼必有求的。粤海将军为什么请南安太妃来摸底呢?南安王的封号是怎么得来的呢?第一代南安王或在王朝初建时征服南方有关,或者平定了南方的动乱。总起来说,南安王府应该和南方的将领有相对密切的关系,粤海将军镇守广东沿海,委托南安王府私下相亲是正常的。刘心武老师也认为南安太妃此次来贾府是相亲,目的是为南安王相亲。我认为南安太妃不是给儿子相亲。母亲不漏声色为儿子打前站相亲是可能的,但从七十二回官媒说媒来看,南安太妃断然不是给儿子说媒。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7 10:41:08 +0800 CST  
1、南安王的位阶和贾政差别太大了。南安王这样爵位尊贵的贵族,他的正妃一般由皇家赐婚,我们从正史和古代文艺作品中经常发现记载,最起码也应由北靖王这个阶位的贵族出面。《红楼梦》中仅仅是官媒出面为探春议亲,那么说明男方地位和贾府相当,不可能是王位之尊。在此谈一下中国古代爵位差别。西周实行分封制,普天之下,只有一王,所以齐桓公讨伐楚国,责其谮号王爵,楚国表示认罪。分封贵族,赐给公、侯、伯、子、男各等爵位,但公爵极高,很多方面可以和王分庭抗礼,等闲不肯封授,除了宋国毫无疑义外,其他封国可能都不是公爵,比如晋国是侯国,春秋首霸齐桓公的正式爵位也是桓侯。按照古代官制,考虑到升迁的可能,某些时候,允许虚提一级,比如贾蓉是五品龙禁尉,秦可卿应得宜人封号,但死者上封,所以她的铭旌大书四品封号“恭人”。宋国是殷商后人,封上公,虚提为天下诸侯的上阶也是应该的。到汉高祖白马之盟,明确非刘氏不王,刘氏以外,最高为侯国。为什么没有公国呢?因为公爵享有许多其它爵位不能拥有的特权,其它爵位之间是量的差别,比如俸禄,但公爵则是质的差别,比如《三国演义》曹操封公爵就受到很大障碍,因为公爵有“瞻拜不臣”(和皇帝平等交流)等九锡特权。王爵就更厉害了,建立藩国、确立王都、拥有独立军队,所以我们生活中有“独立王国”这样辞汇,但没有“独立侯国”这样辞汇。汉魏以后,除元朝、明朝外一般朝廷不设立实质性藩国,即便如此,王和公也极其名贵,等闲不授。清朝平定三藩后,汉人不王,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也不过一个侯爵。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7 10:41:29 +0800 CST  
2、贾政敢怠慢南安王吗?官媒为探春提亲结果如何?七十二回中“太太还说老爷才来家,每日欢天喜地的说骨肉团聚,忽然就提起这事,恐老爷又伤心,所以且不叫提这事”这句话说明贾政夫妇委婉的拒绝了这门亲事。广东那么远,骨肉分离,团聚更难。王夫人的表态就是嫌远,要在京城附近为探春择嫁。如果是南安王要娶探春,贾府会拒绝吗?他敢拒绝吗?贾府先祖有佐命创国大功,封宁、荣二公,但仅封一代,到贾珍已经降为“三品爵威烈将军”了。至于贾政,在前八十回,没有升级,始终是员外郎。员外郎和南安王差多少等级?北靖王府和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就可以和他分庭抗礼。把女儿嫁到京城的王府,这不是天上掉馅饼么?贾政不可能不答应,何况是议亲而不是迎娶。贾政夫妇拒绝了粤海将军家的提亲,但迎春嫁后,探春的婚事确实应该考虑了。我们从王熙凤和平儿的谈话可知探春的婚姻很不顺利,因为她是庶出(小老婆生的),弄的穷嫌富不要,成了剩女。就在这时,广东附近某藩国,也就是今天东南亚的某个岛国通过粤海将军向朝廷提出和亲。粤海将军向贾府提亲被拒,心中肯定不高兴,借这个机会捉弄一下贾府是大有可能的。你们嫌粤海远,现在弄一个更远的,而且你还不敢拒绝。粤海将军有这么大神通么?应该有的。要知道节制一方的军事统帅权力极大。探春和番去做一国王妃,才符合六十三回“王妃”之谶。除掉寿宴送礼外,还有一个证据说明探春远嫁广东。探春的判词有“一帆风雨路三千”一句,也就是说探春坐船走了三千里才到了婆家。有些朋友可能说:不对,从北京坐船走运河到杭州,出海走海路到广州应该是六千多里,难道曹雪芹按公里计算的?这就牵扯到考虑问题的视角,从贾母祝寿开始,按脂批暗示贾家和甄家分身结束,我们考虑问题应该联系曹雪芹本身的故事,而曹雪芹抄家前生活在江宁(今南京),从南京坐船走水路到广州确实三千多华里。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便探春从北京出嫁,我们考虑问题也应当以南京为视点,因为南京是贾府原籍。古代的户籍管理比今天要严格的多,甚至比建国以后、改革开放前那一段时期的户籍管理还要严格,因为在雍正之前政府不但征收土地税,还要征收户口税,也就是说每家每年要按在籍人口纳人头税,户籍就是收税的依据。而且政府征收兵役和劳役也以户籍为依据,那时服兵役和劳役不但是义务而且无报酬。今天,我们的户口本主要体现居住地,户籍和房权联系紧密,和古代大不相同。从第四回“护官符”可知贾府原籍在南京,那里不但有房产而且有人口。从严格角度讲,贾家是南京人,贾宝玉、贾环、贾兰要参加科举必须回南京。即使参加最基本的考试,贾府子弟也不能在北京参加,不要说宝玉的老爷爷是国公爷,就是他爹是国公爷也不行,那个时候对高考移民的管理比今天严格的多。所以贾府死了人,都要迁回南京安葬,铁槛寺只是临时的寄灵地。如果探春出嫁到广东,她必须从南京把户籍迁到广东,人走六千里,但从户籍看,出嫁了三千里。所以“一帆风雨路三千”是讲得通的。当然,探春远嫁和番,也就是今天的跨国婚姻,户籍问题怎样解决,在下孤陋寡闻,还真不知道,但总要告知南京方面,不然人家怎样销户呢。不过,古代也得有出国签证,否则,出境、入境使者的团队怎样管理?为什么讨论宝黛爱情又扯到探春远嫁呢?因为探春远嫁不但从路程上必须经过南京,而且从手续上也要到南京迁户籍。这样才为宝玉提供一个送亲为名、避难为实的远走南京的机会。有些朋友可能说宝玉避难为什么非去南京不可?因为宝玉不去南京就不可能遇到甄宝玉,而遇不到甄宝玉,贾府到那里去弄一块酷似通灵宝玉的假宝玉去蒙骗忠顺府?(总之,从逻辑上我们得找出一个甄宝玉送玉的机会,否则我们就没法解决这一注释)而且探春远嫁后,除了年龄尚小的惜春外,大观园未定亲的女孩就只有黛玉了,因为李纹、李绮的婚姻决定权不在贾府手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致搞清了引发贾府抄家的一些线索和暗示,并且搞清贾雨村在贾府败亡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还知道贾府的败亡不但影响了宝黛爱情,而且宝黛爱情也加速了贾府的败亡,事实上,贾府的败亡和宝黛爱情悲剧这两条主线最终拧结(不是凝结)在一起。
楼主 yc雨花石  发布于 2012-07-27 10:43:19 +0800 CST  

楼主:yc雨花石

字数:90351

发表时间:2012-07-25 18: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16 15:12:05 +0800 CST

评论数:29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