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道藏》里的玄学和科学

不扯远了,说我们地球小世界。

地球小世界初成时,地球为正圆形,从地球角度观察,日月绕地球运行,其规律是,日绕地球一周360度正好花费360周天,日行一度;月绕地球运行,其规律是,月绕地球一周360度正好花费36天,日行十度。

太阳日行一度,月亮日行十度,这是日月运行的标配;破坏了这个度,就叫做“日月失度”。

日月失度的原因可能是九炁不断损耗的缘故。简单来说,太阳月亮就和人类400米绕圈跑步一样,年轻人跑一圈,假设为X分钟,那么老年人跑一圈,按普通情况算,应该为X+n分钟,n为自然数。当然,这个解释对太阳越来越慢能说的通,对月亮越快,30天左右一轮,说不通。

一年360天,一个月36天,这是天地初成时的日月规律。在当今残存古历法上,似乎能找到影子。哪个民族的历法是一个月36天呢?

答案是:彝历。彝族历法把一年分10份,每份36天,纪日采用十二天为一单位,以冬至日为岁首。

以上内容,正是描述天地初成时,日月未失度时的日月规律。正因为现在日月失度,所以彝历被一直忽略了。然而,依楼主所见,彝历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久远。

此外,多条线索表明,彝族很可能是古中华重要的一脉。依楼主对彝族文献的初步研究,认为,彝族留下来的很多文献,可以提高到最高级别来重视和研究,即,彝族文献,与古中华汉族一脉流传的道藏、古印度吠陀文献等,都是研究地球世界古文明,甚至宇宙文明的一流文献。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4 10:29:10 +0800 CST  
上图,依 道藏 和彝族文献 制作的世界初成时的日月运行规律图: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4 11:50:03 +0800 CST  
刚看到某气象台预报江淮将有强降雨,楼主在两个月前在本帖内就预估到降雨带在夏季北移淮河流域,有图为证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4 18:15:08 +0800 CST  
关于日月度行图,多说几句补充下。

但凡现代的人,都知道地球绕太阳转。楼主也知。

但是通观 道藏, 无论是说高等世界还是说低等世界,还是说人,都是以下模式:

有大地,地块中间有高山,名叫人鸟山,因形得名,又叫须弥山,日月绕其山而行。

这怎么回事啊?

当代人看道藏,应该有两个疑惑。

一,月亮的地位问题。从西方天文学角度,月亮好小,在太阳系里只是地球的小弟,在太阳系里没有位置。而按道藏思维,日乃阳炁之极,故为太阳君、月乃阴炁之极,故为太阴君,所以地位与太阳是平等的,高于五星的地位。而在天文天文学,五星地位高于月亮。
二,为何使用地心作为坐标原点。从西方天文学角度,使用地球绕太阳模式,月亮绕地球模式。道藏不是,使用月亮、太阳绕地球模式。

为何?简单的说,任一坐标体系都是可以的。只不过,以地球为坐标原点,可以直接看到宇宙天地运算的结果,而以太阳或者银河系什么地点作为坐标原点的话,要进行的非常复杂的计算,但是结果还不一定对。只有算对了,才能与地球为坐标原点的结果相媲美。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5 08:32:44 +0800 CST  
那么,什么叫做直接看到宇宙天地运算的结果?

举例说明,请问,80年代出生的人与90年代出生的人有什么区别。

西方科学的一般模式如下:主要从基因学、社会学角度入手来讨论,还可能涉及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营养学等等角度来讨论问题。

东方科学,直接看星空。星空就是答案。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5 08:40:09 +0800 CST  
前面说到大雾,继续结合历史来看看。

据 《明史·五行志》记载,

洪武十八年二月,久阴。
正统五年七月戊午、己未及癸亥,晓刻阴沉,四方浓雾不辨人。八年,邳、海二州阴雾弥月,夏麦多损。
景泰六年正月癸酉,阴雾四塞,既而成霜附木,凡五日。八年正月甲子,阴晦大雾,咫尺不辨人物。
成化四年三月,昏雾蔽天,不见星日者累昼夜。九年三月甲午,四月丁卯,山东黑暗如夜。二十年五月丙申,番禺天晦,良久乃复。二十三年十二月辛卯,大雾不辨人。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景东昼晦者七日。十六年四月辛亥,甘肃昏雾障天,咫尺不辨人物。十八年秋,广昌大雨雾凡两月,民病且死者相继。
正德十年四月,巨野阴雾六日,杀谷。十四年三月戊午,阴晦。
嘉靖元年正月丁卯,日午,昏雾四塞。三年,江北昏雾,其气如药。
天启六年六月丙戌,雾重如雨。闰六月己未,如之。

以上,是明代大雾的总结。由于历史事实常有错误,所以经过搞历史文献的专家考证自然是最好的。由此,楼主参考了 王冰冰《〈明史·五行志〉考论》,确认此处没问题。

历史极端天气是很好的解决天干地支与气象之间关系的宝贵材料。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5 09:38:10 +0800 CST  
前前楼说到,东方科学,直接看星空。星空就是答案。为何呢,先上图-宇宙星盘表。



很多朋友都见过机械手表。最外圈标了数字,里面是三个指针,分别代表时、分、秒。
宇宙也有表,很大的表。与机械手表不同的是,宇宙大表的最外圈是二十八星星(宿),里面有七个指针,在每一个小世界里,为七曜,即日月五星(木火土金水)。每个小世界的九炁变化速率不同,所以指针速度不同,其指向也不同。

换句话说,往北斗看去,看到的漫天星空,只有日月五星(还有几个小星)属于我们小世界的,其他都不是。

大宇宙日月诸星排在一条线开始跑的时候,就是大宇宙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天干地支历是大宇宙、大世界历,日月历是小宇宙、小世界历。我们通行的农历法现在一般被叫做阴阳历,这是有偏、不准确的说法,应该叫做大小宇宙合历:其中的干支历表述的是大宇宙时刻表,包含了当下的大宇宙信息,日月历则表述的是小宇宙时刻表,包含了当下的小宇宙信息。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5 13:29:04 +0800 CST  
昨日,上庐山玩。正好碰到地脉大开,地炁喷涌而出,正好结合图片来谈谈地脉、地炁,以及天炁与地炁的混合、融合,以及这种混合之炁与水汽、雾气的区别。

约6点多出发,抵达庐山含鄱口,大约8点多。含鄱口在庐山的山顶之一,能看到鄱阳湖,以及太乙峰等。

这是刚到含鄱口的样子。




在含鄱口的脚下翻滚的东西,一般人叫云,也有人叫雾,或者云雾。

这是过于简单的说法。庐山下有粗大的地脉,地脉在庐山下面分叉,往上分枝,然而后不断分细,整个地脉的干与枝,总体来看,犹如树冠状,伸展开来。山谷中有不少地脉开口,这种开口持续不断的喷涌出地炁,地炁是纯黑色。地炁一出地面就受到低垂下探的天炁的熏蒸,立即变为灰色。如果该地的天炁是高阳之炁,则地炁一出,甚至在地面下一段距离就已经被熏蒸为浓白色。

地炁纯黑色,天炁素色/无色。
先说混合:纯粹的混合的话,天炁地炁数量强度相等话,且金木炁相等,会变成灰色,如果发现灰色云,即可知等量天炁地炁在混合,并没有大量融合;天炁强度强于地炁,金炁大于木炁,金炁性白,则混合后会变成浓浓的乳白色,如果发现浓乳白云,即可知天炁强于地炁且在混合,因金炁大于木炁,不会有大量融合,也不会下雨。
再说融合:融合的话,需要天炁地炁数量强度大致相等,且木炁强于金炁,此时因木炁青,则黑色+青色=乌色,如果发现云团为乌色,则意味已经准备大量融合了。一旦融合,则出现下雨。如果天地炁强烈相等,则会出现雷电。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9 10:08:04 +0800 CST  
然而18日辛未日,未,地炁强之日。

刚到含鄱口没多久,即见地炁发力,四周云团颜色由淡白色为主逐渐变为以灰色为主,地炁从山谷中不断喷涌,逐渐封住了视线,正对面的太乙峰,即图片的右侧有尖尖山峰的山,慢慢的被地炁所封锁。见图,每图之间约间隔3秒。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9 10:15:30 +0800 CST  
这实在不妙,不一会地炁大涨,我们几乎被灰色的云雾,准确的说,应该是天地混合之炁包围了。




再看另一侧,地炁正疯狂的往上冲,要与天炁汇合。天上的云多略有青乌色,而图中可见地炁正一波波的上涌并交接天上的云团,这是雨将来之兆。三连拍,每个间隔2秒左右,手没稳住,图片参照物一致性略差了点,请自行脑补对齐:







另一侧,可以看到地炁疯狂喷涌并准备上攻的整体效果: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9 10:30:28 +0800 CST  
看来得抓紧时间游玩,先去容易受到气象影响的三叠泉,

路上,已经满山都是地炁为主导的天地混合之炁,按普通的说法,即大雾封了山。


抵达三叠泉索道下车站。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9 10:38:57 +0800 CST  
开始往三叠泉的三泉方向赶,路上的风景:

抵达二泉,这时可以看到天边呈现异象,宛若传说中的通往异界的通道:

抵达三泉,往上拍的效果,只能拍到第三泉的效果,上面还有两个泉水,大雾弥漫,看不见了: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9 10:43:19 +0800 CST  
刚才说了天炁与地炁的混合、融合的区别,
现在说,以及这种混合之炁与水汽、雾气的区别。

水汽是由水蒸发而成的,在阳光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它的规律是挥发速度恒定,从无色到淡白色。
用数学函数表达就是简单的线性函数:y=ax

地炁,是阴炁经由地层而喷涌而出,又叫水炁,纯黑色,它的规律是挥发速度受到,四个地支的综合影响,或者简单的说,受到地支的变化而变化。
用数学函数表达就是个三角函数,y=sin(x),0≤x≤360。

对比一下:
水汽,挥发速度恒定,遵循线性函数,无色到淡白色
水炁,挥发速度多变,遵循三角函数,纯正黑色

举例说明。楼主在庐山上,太阳当空,保持不变的照射强度。此时山谷中的云雾,当然是有一定部分的是水汽,水汽的量不会突然变动的,颜色也基本不变化,为淡白色;而地炁水炁会突然变化的,比如子日/时初出,午未日/时大涨,亥日/时绝息。

楼主在庐山上,觉察到大约9点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9 20:54:16 +0800 CST  
刚才不小心点了发表。小改动一下:
水汽,挥发速度恒定,遵循线性函数,无色到淡白色
水炁,喷涌速度多变,遵循三角函数,纯正黑色

举例说明。楼主在庐山上,太阳当空,保持不变的照射强度。此时山谷中的云雾,当然是有一定部分的是水汽,水汽的量不会突然变动的,颜色也基本不变化,为淡白色;而地炁水炁会突然变化的,比如子日/时初出,午未日/时大涨,亥日/时绝息。

楼主在庐山上,觉察到大约9点,当日即辛未日的辰时尽巳之初时地炁大涨,规律性再明显不过了。地炁涨出来后,山谷的云雾逐渐变了颜色。从我发的图就可以看出来。原本云雾是既有白色也有灰色的云团。后来几乎全体都是灰色、淡黑色的云雾,这种云雾,就是地炁、水炁为主导的地炁天炁混合之炁,加上水汽,混合在一起的杂合之物,即我们常说的云雾。

有朋友可能会质疑,图片里的灰云或许是风把下面的云雾吹上来的吧?可能并没有楼主你说的什么狂涌之类的。

楼主的反应:当然是有风,但是要结合其他四面的情况,楼主也上了整体图,即知,地炁是在喷涌而出,而且楼主在当场,并没有感受到多大的风。所以,风的因素肯定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就是地脉大开,地炁狂涌而出。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9 21:02:55 +0800 CST  
再补充两个水汽和水炁的区别:

一、发生地有区别:
地炁水炁由地脉而出,如果某个山头/山腰有大量的中小地脉,则此地地炁氤氲,云雾缭绕。而地脉并非在每个山头都有,所以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假如同一海拔高度的某地区,某段路有大量地脉,另一段则没有,那么进入有大量地脉的地区,则立马被云雾缭绕,而一旦离开了该路段则立马云收雾散。常人往往觉得不可意思。这些云雾根本不是云雾,实乃天炁地炁之混合之物也。

水汽主要是水比较多的地方,而且需要较强的阳光照射。
二、体感不同。
地炁水炁属阴炁,有阴冷森寒感。
水汽有湿润感。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9 21:13:52 +0800 CST  
降雨也分两种。

一种雨水,是地表水蒸发水汽上升,然后集合而成。水是H2O,已经是大粒子组合绑定了。

另一种雨水,是天炁地炁融合而成。天炁地炁都是极为精微的小粒子,未组合、未绑定。天炁地炁融合为雨水的过程,就是精微小粒子迅速组合、粗大化、再组成H2O的过程,然而H离子、O离子也不是 阴炁粒子、阳炁粒子。与阴炁阳炁粒子相比,H/O太大了。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19 21:30:22 +0800 CST  
楼主的气象模型4.0预测的气象结果被现实气象打了不少次脸,准确率不算高。

痛定思痛,仔细盘算,结果发现月亮历没有放进来!

先闭关 继续摸索一下先。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20 19:36:13 +0800 CST  
不多说了,楼主这,官方天气预报晴,外面雷电交加,大雨如注。好大的雷,吓人。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21 20:22:52 +0800 CST  
今日夏至。按道藏的说法,斋戒,持正念,勿作恶。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21 20:24:07 +0800 CST  
继续说宇宙星盘表。

北斗九星,七显二隐,就是大实盘的指针。看T象,先看大实盘的指针的指向,再看小宇宙的诸星排布。大实盘表明了大宇宙的进程,小宇宙诸星表明了小宇宙当前的进程。北斗九星,上接九天,每一星上接一天。九天由九炁所化,九炁又有不同颜色。人常说的三元九运,三元是宇宙三元的小映像,而九运就是由九炁轮流值班所主宰。T象历来是通知者所烟雾的,所以点到为止吧。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25 11:05:33 +0800 CST  

楼主:tydulong

字数:184795

发表时间:2016-04-21 19: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12 19:43:25 +0800 CST

评论数:24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