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集萃】唐诗宋词皆风流【持续连载。修改版】

@塞北豪客 2018-10-25 22:01:06
写的好,赞。
-----------------------------
谢谢塞北的豪客!!!!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5 22:04:15 +0800 CST  
@塞北豪客 2018-10-25 22:01:06
写的好,赞。
-----------------------------
欢迎交流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5 22:04:31 +0800 CST  
贴一首我自己的“逃避现实”的诗作,欢迎争鸣:
《无寻无遇》
作者:大唐宰相
我在吞吐冷雾的湖边感悟春天
避开那些桃红柳绿,去空山
漠听寥落的晨钟暮鼓
扬眸白鹭反复诘云的孤独

层峦叠密,旁峰独立擎天沉思
松林浓郁,幽深同化了春风的温度
我的脚步,在无声的山水画里
纵深的介入,俯瞰我如
旷野一点,沧海一粟,似有似无

万籁俱寂,空谷无视我的独步
漫行,无有目的
竹笋的睡梦,掠过我的惺忪
小草的无语,扫进我的静视
不数石阶,多年坚守严肃的凹凸
不思老松,沧桑阅历斑驳的冷酷
无睹青竹,把许多思绪寂寞成朴素
我赶在春天的前头,步入深山,
直觉,春来迟的静穆
穿行于,或潜心或矜持或严肃,
或沉心静书的老石的记忆
清风拂卷,佛烟翘云楚,竹简淡素
间或有木鱼隐约的讲述
艄杆老了,并非拒绝访客回渡

空山清凉,依然还是晴日,没有细雨
春阳并不撇忘空山,只是来迟
我在孤云下,块石上翻动清凉的简书
漠视山涧的节奏,漠听春天的脚步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5 22:15:08 +0800 CST  
@塞北豪客 2018-10-25 22:01:06
写的好,赞。
-----------------------------
请阅读我自己的“逃避现实”的诗作,请斧正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5 22:16:31 +0800 CST  
当然,从文学艺术性上来讲,也不能忽略这类诗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孟浩然的田园诗呈现了一种“理想虚幻之美”,刘昚虚的很多诗歌则体现出一种“清淡”之美。刘昚虚善于用清淡的语言,写清淡的景物,抒发清淡的情感。诗人对要描写浓艳的景物,不是用浓笔重彩对它作直接的绘声绘色的描绘,而是首先用“清淡”的审美意识对它进行审美观照,然后再以表现出“清淡”的审美效果为前提对它进行“淡”写。这样,无论多么“浓”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也就变得“清淡”起来了。比如,夕阳晚照的景色,应是一幅金光散射、红霞漫天的浓艳图景,可是在刘昚虚的笔下,却是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和“日暮还家望,云波横洞房”(《江南曲》)。
两句都没有直接写夕阳的光辉与色彩,前句侧重写日落后用天海“青苍”的冷清景象,后句侧重写日落时湖面上与水相接的云,使夕照呈现出一派“清淡”的景象。在五彩斑斓的自然景物面前,诗人选取写入诗句的景色却往往是舍艳求淡的,这在诗歌史上是很有特色的。
再如写美人,前朝常见的都金碧满眼的香艳图画,可在刘昚虚的诗中却变成了:
“玉手欲有赠,裴回双月珰”(《江南曲》),
"孤影临冰镜,寒光对玉颜”(《积雪为小山》)
的清淡风格。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范畴发展史中,“空灵”有着深厚的渊源。
“空”也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老子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即是一种空无之美。这一美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空”多指一种含蓄、深远。到了禅宗兴起,“空”便成为文人士大夫谈禅的热点话题,并被引入到诗歌、绘画与书法中后,对中国艺术创作和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从而形成了以“空灵”的意境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准则。
唐代诗人王维喜爱在山水田园诗中营造一种空境,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等等,往往给人一种空灵、玄远、寂静、闲适和清丽的审美体验。
刘昚虚在诗歌中经常体现出对“空灵”境界的追求。比如他的《寻东溪还湖中作》:
出山更回首,
日暮清溪深。
东岭新别处,
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
此路还独寻。
幽兴方在往,
归怀复为今。
云峰劳前意,
湖水成远心。
望望已超越,
坐鸣舟中琴。
本诗写登山寻赏东溪直至日暮时分,沿着山路步行回到舟中的游赏经历。再如《阙题》中的“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之句,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秀出幽深。表现的是诗人静观寂照时感受到的自然界的轻微响动,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超以象外而入于诗心,显示出心境的空明与寂静。刘昚虚的山水诗创作,从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带有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化义蕴,饶有禅意和禅趣。
总之,刘昚虚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诗风清淡空灵,其清淡类似于孟浩然,空灵类似于王维。他的很多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当时的诗坛上,他是一个交游广泛,创作活跃的诗人,他与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张子容等人一起,形成了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群。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6 07:04:09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6 10:06:00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6 10:06:38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6 11:08:45 +0800 CST  
33.
实际上,至杜甫,唐朝的诗歌已经到了巅峰,其基本的风格轮廓也已经出现:
其一,任何文学,包括唐诗宋词特别是唐诗,无怪乎就是作者是把观照主题聚焦于社会现实的写实或者是聚焦于个体心灵的意象,其表象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在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李白出现后,唐诗的浪漫主义高峰达到顶峰;杜甫的出现找平了浪漫主义先行一步的差距,也把唐诗现实主义推到了极致。
当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非是截然独立的,相反,有时二者恰又是相互包容的和相互促进的甚至是兼容并蓄相得益彰。在历史现实中的两派诗人的深厚友谊很有趣的证明了这一点。如:李白与杜甫的致密关系。这说明,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其主流价值观都是积极进取正向取向的;是怀有强烈爱国主义,积极反对外来侵略的;是秉持正义弘扬公平嫉恶如仇的;是积极的面对人生的。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比较来说,现实主义比较排斥“逃避现实”,追求“个体心灵安逸”的“田园诗派”,较为亲近勇于投身边疆御外战争现实的“边塞诗派”;或者说,“边塞诗派”其实就是带有“边疆、疆旅”特色的现实主义。同时,浪漫主义的个性基因也浸润了“边塞诗派”,使边塞诗歌在描述严酷战争的氛围上也充盈着“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
诚然,“浪漫主义”的血液也流通到了“田园诗派”的身上,田园诗歌是凭借了浪漫主义的“脚手架”才得以构筑“世外桃源”中现实的“草芦”理想的“别墅”的。
其二,在初唐,历时近一百年,宫廷诗几乎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这段时期的宫廷诗具体又可分为三个流派:一个是太宗时期的宫廷诗,一个是高宗时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派,第三个是武则天统治时期以沈佺期和宋之问为代表的诗派。但是,“宫廷诗”都是局限在极小的“一隅”的“现实加颓废”,它不属于现实主义的,更不属于浪漫主义。它是独立的,又是“荒废”的,因此,初唐宫廷诗总体价值并不高。
其三,自“文章四友”(指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和崔融)和“沈宋”(沈铨期、宋之问)之后,宫廷诗开始逐渐突破原有局限,有所发展。而同时期的“初唐四杰”则唱出了初唐诗歌的新声。再后来,陈子昂对六朝以来萎靡诗风的批判及其诗歌革新理论,为初唐诗歌带来了一片全新的气象。可以说,陈子昂并不归属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流派,但称他为盛唐诗歌的开拓者绝不过分。可以说,初唐四杰加陈子昂是唐诗最初接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人,分别是唐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开拓者。
其四,进入盛唐时期,诗坛涌现一大批优秀诗人,可谓名家辈出。其中第一个重要诗派首推“吴中四士”,他们是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和包融。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就属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实际上,初唐王绩开创的“归隐诗”就是“山水田园诗”的最初形态,可以说,王绩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至后来,从张九龄到王维、孟浩然,直到刘昚虚,山水田园诗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其清高超脱的诗风和“空”、“灵”的特点。在这一时期,王维、孟浩然将“山水田园诗”推到了极致。当然,王维、刘昚虚又和孟浩然有所不同,就是在“田园美景”中,旁生了“超然脱俗的”“空”和“灵”。
其五,“边塞诗派”最早的创立人应该是骆宾王,和杨炯,从初唐诞生边塞诗,直到盛唐边塞诗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都显得豪情万丈。直到岑参,唐诗的“边塞诗”发展到了巅峰。
其六,与初唐相类似,将盛唐诗歌推向巅峰的诗人也不归属于其中的任一流派,他们就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非任何一个诗派所能及。他们的典型代表符号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从这里我们看一看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才是包括唐诗在内的文学作品最基本标志。
那么,以上我们提到的诗人,重要的都介绍了,只有一位“把边塞诗派”推向巅峰的岑参还没有诞生。
岑参应该出来了!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6 12:43:59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6 16:54:06 +0800 CST  
34.
开元三年(715年),杜甫三岁,刘昚虚一岁,李白则已经是14岁的少年了。
此时,岑参出生于生于湖北荆州一个时代官僚贵族家庭,不过,此时的岑家已经大不如前,他的父亲只是一位仙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仙州地区行署专员,或者仙州市长的级别,但是,那时人口很少,虽然级别在那里,但是相比于现在官小多了。)。岑参的曾祖父岑文本是太宗时期的宰相,伯祖岑长倩是高宗之相,伯父岑羲睿宗时期的相。但岑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伯父岑羲亦被斩杀,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岑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岑参祖籍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其高祖岑善方的时候由南阳棘阳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 。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
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7 10:30:00 +0800 CST  
岑参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期间,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转送各路名人,以求得到赏识。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御林军的排长级干部)。
天宝八年(749年),岑参被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边疆自治区的长官府普通秘书)。初次出塞的岑参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年(751年),36岁的岑参回到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大唐著名诗人交游,深受这些大腕名流的启迪。
天宝十三年(754年),岑参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相当于边疆自治州的司法局长或法院院长),再次出塞。
此时,岑参的报国立功之情更切,其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相当于部级下面的中层,大约司厅级)。由于他频繁地上书指摘权佞(“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终被权佞人物报复,于乾元二年(759年)被降职改任起居舍人(立于殿内,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记录秘书,内勤秘书)。不满一月,又贬谪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和刺史差别大了,刺史是州长官。长史只是刺史的秘书长,相当于幕僚。)。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地区)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可见,岑参最大的官职就是刺史。但是,后来这个刺史的官职又被罢掉了,他就计划东归故里荆州,但是因多种原因未成,作《招北客文》自悼。770年客死成都的家中。享年56岁。
看,有时一个这样的诗人的一生,不知是悲是喜?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7 10:55:16 +0800 CST  
【重发这几段】:


33.
实际上,至杜甫,唐朝的诗歌已经到了巅峰,其基本的风格轮廓也已经出现:
其一,任何文学,包括唐诗宋词特别是唐诗,无怪乎就是作者是把观照主题聚焦于社会现实的写实或者是聚焦于个体心灵的意象,其表象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在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李白出现后,唐诗的浪漫主义高峰达到顶峰;杜甫的出现找平了浪漫主义先行一步的差距,也把唐诗现实主义推到了极致。
当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非是截然对立的甚至都不是绝对独立的,相反,有时,二者恰又是相互包容的和相互促进的甚至是兼容并蓄相得益彰。在历史现实中两派诗人的深厚友谊很有趣的证明了这一点。如:李白与杜甫的致密关系。这说明,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其主流价值观都是积极进取正向取向的;是怀有强烈爱国主义,积极反对外来侵略的;是秉持正义弘扬公平道义嫉恶如仇的;是积极的面对人生的。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比较来说,现实主义比较排斥“逃避现实”,追求“个体心灵安逸”的“田园诗派”,较为亲近勇于投身边疆御外战争现实的“边塞诗派”;或者说,“边塞诗派”其实就是带有“边疆、疆旅”特色的现实主义。同时,浪漫主义的个性基因却深刻浸润了“边塞诗派”,使边塞诗歌在描述严酷战争的氛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
诚然,“浪漫主义”的血液也流通到了“田园诗派”的身上,田园诗歌是凭借了浪漫主义的“脚手架”才得以在心灵的“世外桃源”中构筑起了现实的“草庐”理想的“别墅”的。
其二,在初唐,历时近一百年,宫廷诗几乎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这段时期的宫廷诗具体又可分为三个流派:一个是太宗时期的宫廷诗,一个是高宗时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派,第三个是武则天统治时期以沈佺期和宋之问为代表的诗派。但是,“宫廷诗”都是局限在极小的“一隅”的“现实加颓废”,它不属于现实主义的,更不属于浪漫主义。它是独立的,又是“荒废”的,因此,初唐宫廷诗总体价值并不高。
其三,自“文章四友”(指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和崔融)和“沈宋”(沈铨期、宋之问)之后,宫廷诗开始逐渐突破原有局限,有所发展。而同时期的“初唐四杰”则唱出了初唐诗歌的新声。再后来,陈子昂对六朝以来萎靡诗风的批判及其诗歌革新理论,为初唐诗歌带来了一片全新的气象。可以说,陈子昂并不归属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流派,但称他为盛唐诗歌的开拓者绝不过分。可以说,初唐四杰加陈子昂是唐诗最初最接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人,分别是唐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开拓者。
其四,进入盛唐时期,诗坛涌现一大批优秀诗人,可谓名家辈出。其中第一个重要诗派首推“吴中四士”,他们是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和包融。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就属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实际上,初唐王绩开创的“归隐诗”就是“山水田园诗”的最初形态,可以说,王绩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至后来盛唐,从张九龄到王维、孟浩然,直到刘昚虚,山水田园诗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其清高超脱的诗风和“空”、“灵”的特点。在这一时期,王维、孟浩然将“山水田园诗”推到了极致。当然,王维、刘昚虚又和孟浩然有所不同,就是在“田园美景”中,旁生了“超然脱俗的”“空”和“灵”。
其五,“边塞诗派”最早的创立人应该是骆宾王,和杨炯,从初唐诞生边塞诗,直到盛唐边塞诗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都显得豪情万丈。直到岑参,唐诗的“边塞诗”发展到了巅峰。“边塞诗”是具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是以浪漫主义的精神观照现实的杰出典型,是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当代的毛泽东同志诗词作品也是这样的典型。)
其六,与初唐相类似,将盛唐诗歌推向巅峰的诗人也不归属于其中的任一流派,他们就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非任何一个诗派所能及。他们的典型代表符号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才是包括唐诗在内的文学作品最基本标志。
那么,以上我们提到的诗人,重要的都介绍了,只有一位“把边塞诗派”推向巅峰的岑参还没有诞生。
岑参应该出来了!

34.
开元三年(715年),杜甫三岁,刘昚虚一岁,李白则已经是14岁的少年了。
此时,岑参出生于生于湖北荆州一个时代官僚贵族家庭,不过,此时的岑家已经大不如前,他的父亲只是一位仙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仙州地区行署专员,或者仙州市长的级别,但是,那时人口很少,虽然级别在那里,但是相比于现在官小多了。)。从前,岑参的曾祖父岑文本是太宗时期的宰相,伯祖岑长倩是高宗之相,伯父岑羲睿宗时期的相。但岑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伯父岑羲亦被斩杀,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岑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岑参祖籍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其高祖岑善方的时候由南阳棘阳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 。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
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岑参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期间,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转送各路名人,以求得到赏识。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御林军的排长级干部)。
天宝八年(749年),岑参被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边疆自治区的长官府普通秘书)。初次出塞的岑参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年(751年),36岁的岑参回到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大唐著名诗人交游,深受这些大腕名流的启迪。
天宝十三年(754年),岑参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相当于边疆自治州的司法局长或法院院长),再次出塞。
此时,岑参的报国立功之情更切,其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相当于部级下面的中层,大约司厅级)。由于他频繁地上书指摘权佞(“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终被权佞人物报复,于乾元二年(759年)被降职改任起居舍人(立于殿内,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记录秘书,内勤秘书)。不满一月,又贬谪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和刺史差别大了,刺史是州长官。长史只是刺史的秘书长,相当于幕僚。)。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地区)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可见,岑参最大的官职就是刺史。但是,后来这个刺史的官职又被罢掉了,他就计划东归故里荆州,但是因多种原因未成,作《招北客文》自悼。770年客死成都的家中。享年56岁。
看,有时一个这样的诗人的一生,不知是悲是喜?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7 13:13:25 +0800 CST  
35.
岑参死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
当代能收集到的岑参诗403首,其中,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综合来看,岑参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是七言歌行。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像《火山云歌送别》以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
“暖屋绣帘红地炉,
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
金镗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
问着即是苍头奴。”
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
“胡地苜蓿美,
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
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
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
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
剑水羽书稀。”
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在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
岑参的诗,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高适则是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其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与高适不同的是,在题材上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因此,我说,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岑参的诞生将唐代边塞诗推向了高潮也达到了巅峰。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8 07:09:59 +0800 CST  
35.
岑参死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
当代能收集到的岑参诗403首,其中,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综合来看,岑参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是七言歌行。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像《火山云歌送别》以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
“暖屋绣帘红地炉,
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
金镗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
问着即是苍头奴。”
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
“胡地苜蓿美,
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
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
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
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
剑水羽书稀。”
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在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从中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
岑参的诗,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高适则是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其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与高适不同的是,在题材上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
因此,我说,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岑参的诞生将唐代边塞诗推向了高潮也达到了巅峰。


36.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如: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综合来看,岑参写边塞,是着眼于边塞的军队现实,在深刻观照边塞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又神奇瑰丽;岑参写山水,在临摹自然景物上有清丽俊逸的特点。岑参实际上是一位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诗人。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8 07:37:00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8 08:46:01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8 08:46:34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8 08:47:02 +0800 CST  
@一品龙茶 2018-08-17 17:55:01
点赞此楼领红包抢红包
-----------------------------
感谢一品龙茶的慷慨,欢迎继续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8 08:48:33 +0800 CST  
37.
岑参的代表作: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暮秋山行》
唐代: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此诗描写了暮秋时节,诗人独步山林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绘了暮秋的景色,突出了山林的空寂,也映衬了作者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惆怅的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构思新奇巧妙,意境幽远凄清。描写山风萧瑟、寒林有声的秋日之景。
三、《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
作者:岑参 (唐)
玉垒天晴望,诸峰尽觉低。
故园江树北,斜日岭云西。
旷野看人小,长空共鸟齐。
高山徒仰止,不得日攀跻。

此诗前后配合,于是天与地、旷野与长空便浑然一体地交融起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风物图轴。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10-28 15:58:47 +0800 CST  

楼主:大唐宰相2014

字数:265176

发表时间:2018-08-15 03:57:5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8 18:37:52 +0800 CST

评论数:11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