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伐

明史(34)

史书没有记载“庆阳小元帅”的真实姓名,按照后来事情的发展,估计这位小元帅应该也是张良弼、张良臣家族中人,这里暂时称他为小张元帅吧。
小张元帅原本对元朝也是忠心耿耿的,毕竟庆阳军团也是关中劲旅嘛,既然老大张良弼出逃宁夏府,与扩廓帖木儿合作共同对抗明军;而老二张良臣也夜袭明军于庆阳城外,横下一条心与明军对抗到底。故此,小张元帅在明军刚刚合围庆阳城之时,也积极地参与抵抗活动。他私下派出间谍,往原州方向突围。这名叫张五十九的间谍肩负的使命是与攻取原州的韩札儿取得联系,企图引韩札儿兵团从泾州走捷径进抵庆阳城,从西南方向进攻明军的西部行营。
小张元帅的战略意图,与当时已经是庆阳城的老大张良臣的战略意图互为表里,后者派出间谍与贺宗哲兵团取得联系,引贺宗哲兵团由凤翔府出发,进抵庆阳正南方,进攻那里的明军南部行营。
也就是说,小张元帅和张良臣的执行的两条战线,就是让韩札儿兵团和贺宗哲兵团同时发起进攻,从西南和南面出发,与庆阳城内的元军里外夹击,共同对付明军。

计划往往是美好的,现实通常却是残酷的。
张良臣与贺宗哲联系的间谍被明军巡逻队逮捕,明军中的“内奸”宁文明被徐达处死。
小张元帅派出的间谍张五十九也被泾州的明军巡逻队逮捕,下场同样是:处死!
这样一来,庆阳城内,第一次与外援联系的战略失败了。
这个挫折,令小张元帅心里出现一丝的失意。在城头仰望星空时,他看到城外的明军行营在黑压压的夜空下,却灯火通明,各种旗号掩映于夜色中。
“我们能退敌么?”
他的几名亲随在低声议论:“此战难胜啊!”
小张元帅喝道:“不得妄议!”
亲随顿时不敢作声。
可是,小张元帅心内忧虑之情却悄然萌生。

就在处死张五十九之后的第八天,明军征虏大将军徐达眼见己方已经做足战备工作,就发布指令:攻城!

有学者指出:其实徐达没有什么本事,每逢打仗都是人多欺人少。之前对付张士诚,无论是常州战役、安丰战役,还是平江战役,都动用数十万兵马围攻敌军,用持久战战胜敌人。如此而已。
——也许,不少读者,历史爱好者,被历代以来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诸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迷惑了。实际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是很少的,那些以多胜少的战役则是数不胜数的,另外,那些旗鼓相当的战例也比以少胜多的战例为多。
别的不说,就以长平之战为例。秦赵两国动用几乎全国的武装力量及后勤部队进行旷日持久的大会战,这样的战役才是需要重点分析的。那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实在是凤毛麟角,胜利往往存在偶然之中,不能作为军事的指导性教材。
徐达指挥的常州战役、庐州战役和平江战役,都是大兵团作战,双方参战人员都超过十万,甚至去到几十万,这样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和官渡之战可比的么?对方没有袁绍那么窝囊废,也没有曹操那样骄傲自大,更加没有苻坚那样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岂能一击即溃,一战即胜?
在常州,徐达遇到的敌将,是张士诚最伟大的将军张士德!他可是张氏集团最为强横的将领,张士诚之所以有自称大周皇帝的那一天,全靠他这位弟弟张士德的英明神武的协助!更何况,他还有另一支得力的援兵:吕珍部队。而且,那是发生在1356年的战役,当时朱元璋集团刚刚接手应天府,一切军政事务繁多而复杂,江南地区的各个军事派系尚不明朗,徐达的旗下,不少指战员竟然出现投降张士诚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双方兵力超过二十万人的战役,你说,由阁下来指挥,会发生袁绍兵败官渡的事情么?
在安丰,徐达遇到的敌将,就是张士诚手下除了张士德之外最厉害的角色吕珍。安丰之战,以刘伯温同志所说,此战朱元璋不应卷入其中。可是,朱元璋既然名义上是小明王的下属,主上有难,怎么能够坐视不管呢?他部下那些红巾军士卒,都是在明教教义的感召下,参加革命战争的,如果朱元璋不发兵救援安丰,如何安抚这批红巾军战士?安丰之战,徐达担任敌前总指挥,他不仅要面对刚刚杀死刘福通的吕珍,还要对付由庐州方面前来增援吕珍的左君弼,甚至还有另一支来自河南行省的元军竹昌、忻都部队,他们是隶属于扩廓帖木儿的。也就是说,徐达对付的敌人来自三方面,同样不是一把火就可以烧走的敌人!即便如此,徐达的战斗力也是很强劲的,三方面的敌军都被他一一搞掂,要不是这时候陈友谅忽然从后面捅来一刀,动用倾国之兵力围攻洪都,朱元璋不得不召回徐达和常遇春,摘取安丰之战的胜利果实的必然还是徐达无疑。
在平江,徐达指挥的是灭国性的战役,可以说,他一生中最大规模的战斗就是平江战役了。不久后,他指挥的庐州之战、山东之战、汴梁之战、洛阳之战、大都之战、太原之战、定西之战和漠北之战,都不能够与平江战役相比。可以说,徐达指挥的平江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典范,它是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时期的大城市攻守战。张士诚已经是困兽,却不屈不挠,坚决抗争到底,直至打到剩下一兵一卒,仍然不投降。历时十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激战!由于本文主要记述大明北伐战争,对平江之战也只点到为止。
总之,徐达面对的敌人都不是脑残,更不是白痴,庆阳城内的张良臣,当然也是个劲敌!

徐达命令:同时攻打庆阳四个城门!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也就是说,不打没有胜算的战役。徐达可以同时围攻庆阳四门,可见明军战士在数量上远远多过庆阳城内的元兵士卒。
孙子兵法亦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它的意思是没有开战之前,就要对战争的胜败作出预测,这些预测不是头脑发热时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双方的各种因素一一对比分析得来的。有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来思考,有从兵员、武器、后勤等因素来分析,甚至,还有人认为应该从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的拥护方面来思考问题。总之,庆阳之战没有爆发之时,后人就认定张良臣必输。
这多少有点儿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了。

因为,在庆阳战役爆发的那个时候,张良臣是不会认为他是个输家的!
你看他一声令下,城上箭如雨下!火铳大作!
但是,徐达的部下毫不退缩,不断前进,把城外的各种防御工事都摧毁,荡平,直至城下。
张良臣的“七条枪”在城上吆喝呼啸,更大更多的箭雨和滚石纷纷扑下来。
明军的各个前线指挥官来回督促,头破血流、支离破碎、鬼哭狼嚎、断肢残骸……无数悲惨的形容词充斥着庆阳城上城下!
怎么会充斥在庆阳城上?
因为明军的攻城器械也轮番攻击城头的元军!
你看那些攻城车、抛石机、高斗、飞车等等,把火箭、巨石、火药……纷纷掷向城头、城内,可以说,城外尸横遍野,城上尸积如山;城外血肉模糊,城上血流成河!
如是者,一天过去了。
看看天色已晚,双方守兵歇息。

徐达看着一个个指战员回来复命,他心情虽然略显轻松,但头脑不断地飞转着:应该加强攻势。
于是,他派出三道指令——
第一道,着李德明将军巡逻环州,及时响应从庆阳西北面前来增援的元军部队。
第二道,着王敬祖将军协防庆阳北面的彭原镇。加强庆阳北面的防御力量。
第三道,着傅友德将军前来会合,正面攻击庆阳南门。

李明德刚刚出发不足一天,即刻带着一名战俘回来了。
这名战俘,又是元军的间谍,名叫竹笴,竟是扩廓帖木儿派来的蒙古人!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8-18 12:50:42 +0800 CST  
明史(35)
原来这名间谍竹笴,是扩廓帖木儿派来的。他向庆阳城内的张良臣报告了他的主人(齐王扩廓帖木儿)和庆阳老大张良弼联合对抗明军的消息。张良臣又把庆阳城被明军四面包围的军情让竹笴带着,回报给宁夏府的扩廓帖木儿。不料,就是环州和庆阳交界处,明军将领李德明把竹笴擒获了。
徐达听闻回报,毫不犹豫地下令:处斩!

当傅友德统军会合大将军徐达时,把另一则粉碎间谍的消息也带来了。
原来,扩廓帖木儿久候竹笴,都不见他回报军情。知道不能只靠竹笴了,他又派出四名间谍,从六盘山西南麓潜入庆阳战区,岂料又被冯宗异的巡逻骑士生擒。冯宗异审问这批间谍,他们都拒绝回答,一言不发。冯宗异大怒,喝令把他们都杀了。
傅友德把这个消息告知徐达,徐达微微一笑,说:“王保保黔驴技穷,恐怕是吓破胆了!只是派间谍来,怎不见他的大军前来?”
傅友德说:“听闻副将军已经攻破了上都,元主生死未卜,大同战区亦胜负未知,王保保岂敢全力拼搏?”
“好!我们就抓住这个机会,把庆阳拿下,看他王保保还有什么伎俩!”
徐达说罢,传令:明日抓紧攻城,不容敌军有喘息之机!

次日,明军再次大举攻城,双方激战,战况十分惨烈,城外云梯、战车、抛石机、火炮时而轮番上演,时而击中开火;城上则各种防御武器争相表演,时而一片箭雨,时而一场火海。
两军战斗到下午,忽然间,庆阳上空风云变色,西北天浓云滚滚,眨眼间,乌云罩顶,天色昏暗。两军将士被眼前的天地突变惊呆了,正在张口结舌之际,整个庆阳上空黑压压,狂飙乱窜的流云翻滚,离地面越来越低,这种气势连“山雨欲来风满楼”也不能近似!
不知谁刚说了句“风来了”,就见土堆上的两三根长草伏地而倒,随即,空中发出呼啸之声,暴风不知从哪个方向刮来了!霎时间,狂风怒号,飞沙走石,眼睛都不能睁开!
就在天地变色,昏暗一片之际,一道闪电,横空叱咤,一不留神,炸裂般的雷霆如万钧之力,教人双耳欲聋。跟着就暴风肆虐,墨云压城城欲摧!
双方士卒不由自主往自己的营垒奔去,一场大暴雨就要来临了!
厮杀瞬间清场般,双方士卒抽离而去,剩下的血腥残忍等待着暴雨的洗刷!

不料,伴随天昏地暗的,却不仅仅是暴雨一场,“霹雳”、“啪啦”豆大的冰雹也隆重登场!
暴雨夹着冰雹,在黄土地上无情地洗刷、冲击,躲闪不及的明军阿兵哥被雨水淋了个落汤鸡,跑得慢的元朝蒙古佬被冰雹打了个鼻青眼肿。有些士卒竟然被倾盆大雨激发的洪流冲倒,辗转间已是泥人一堆,叫苦连天;有些将军又被滂沱冰雹打得人喊马嘶,屁滚尿流,仓促间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眼看这场天变雨雹把双方战士搞了个乱哄哄,凄凄惨惨,何曾想它竟然一下就不可收拾,整个下午都暴雨倾盆,没有一点儿收住的意思!
结果?
那么一大片几乎寸草不生的庆阳城郊地区,平日里缺水的黄土层干瘪松散,一阵风来,就黄沙漫天,令人睁不开眼。如今被暴雨冰雹肆虐多时,水土流失自然不在话下,那些无树丘、杂草山、黄土塬、孤岭堡、小山峁、顶天梁、如莽谷、枯井洼……泥沙随雨水奔流,决堤般从千岩万壑中冲出,瞬间积聚成黄泥洪流,泛滥成灾,势不可挡!

徐达等明军指战员倒吸一口凉气,哎呀,看来,与人斗虽然其乐无穷,与天斗却是无可奈何也!徐达急忙传令全军撤往高地,躲避这场暴雨洪流。
元军那边,各个前线指挥官也急急忙忙收兵回城,扯起吊桥。
不料,他们的老大张良臣“咄”了一声,说:“不能收兵!”
众人不解,望着他,心里琢磨着:你不过凡人一个,如何与天斗?
只见张良臣说:“众位莫惊惧,此等风雨,我关中将士早已习以为常!你们看——”
他指着雨幕中朦朦胧胧的明军动向,说:“他们肯定没有遇过这样的天气,必定往高处退避,这正是我军贾勇作战的绝好时机!”
他的话音刚落,两员大将即刻出列,齐声道:“我俩愿意出城杀敌!”
虽然大雨早已把他二人淋得湿漉漉的,但是,张良臣看得出这二人都是他的七条枪成员,一个叫“混铁枪”,一个叫“镔铁枪”。
张良臣点头同意,但是又补充一句:“除了他俩出击敌兵之外,我军还要乘势出城打水回城。”
又有两条枪出列,他们是“盘龙枪”和“湛金枪”。
张良臣大喜,马上命四人带兵冒着暴雨出战!

果不其然,元军不顾生死,冒雨淌水,冲出东门,往明军撤退方向杀来之时,一部分明军本身已经被暴雨冰雹打到满心惶恐,毫无斗志,猛回头见元军不要命杀来,更是惊慌失措,溃散而去!
盘龙枪和湛金枪乘机带着七八百名战士在城东的合水河吸水回城。
“这些虽是洪水,总比城内没水要强一些。”
张良臣捋着胡子,对身边的几位将佐和参谋说。
他又说:“虽然城中有井水,我全城军民用水的确是个大问题,列位,有何高见?”
有个姓柴的将军说:“若每日里出城与敌军争夺水源,我以为不是个好计策。”
“哦?”张良臣看着柴将军问,“你有什么好方法?”
对方说:“我军可以在城内挖暗渠,与城外河流相通,那么,河水就源源不断流进城内,何必出兵相争,伤害士卒呢?”
“好计策!”张良臣赞道,他说:“柴知院真是高明!”于是就命令柴知院和胡知院二人领兵马上落实“暗渠引水”计划。

这时,雨势稍稍减弱,张良臣刚刚委命完毕,那边,出城作战的混铁枪和镔铁枪竟然派人前来求援!
“不是吧?”
“明军不是溃散而去的吗?”
“怎么我军还要求增援?”
张良臣急问何故。
“明军突然杀了回头!我军兵员不足,情况十分危险!”

原来,那两条枪得势不饶人,紧紧追杀溃败的明军,这就惹恼了一员明军大将了。
他就是明军龙骧卫指挥使金朝兴!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8-20 16:11:18 +0800 CST  
谢谢支持!另外,有朋友质疑了。飞翔,太原之战时搞夜袭,大同之战时下大雪,庆阳之战时下暴雨、冰雹。还有什么内奸、间谍,你这《大明北伐》真是奇哉怪也,是你瞎编的吧?什么天气都有,什么时间都会发生战斗?
——说对了!大明北伐真的是奇哉怪也的!此后,更加离奇古怪的战斗都会接踵而来。我不敢瞎编,也无需瞎编。所有情节均来自《明 太 祖实录》和《皇明开国功臣录》。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8-21 00:04:07 +0800 CST  
明史(36)

金朝兴,原本是巢湖附近民兵水寨的头领,朱元璋占据和州时,急需船只渡江夺取江南地区,便亲自前往巢湖水寨,凭着运气和口才,把巢湖水师的总头目李普胜(一作李国胜)说服,后者带着俞通海父子、廖永安兄弟一同投奔朱元璋和州兵团,金朝兴觉得他们离开,自己独力难支其他敌对势力的攻击,也跟着投靠了朱元璋。
之后,金朝兴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大大小小战役,包括镇江之战、常州之战,还有什么池州战役、婺州战役、绍兴战役……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参与龙湾之战、鄱阳湖之战和平江之战了!
金朝兴,日后的宣德侯,为人足智多谋,兼且勇猛异常,尤擅骑射,实为一员不可多得的勇将。1367年十月大明北伐,他跟随征虏大将军徐达出征,其时的头衔是昭勇大将军、振武卫清军指挥使。
北伐中原时,金朝兴转战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攻克大都之役,他也参与了,战功不断,在入关中作战前,他的军衔上升为龙骧卫指挥使。

庆阳这场忽然而来的暴雨加冰雹,正对着东门外的明军袭来,明军仓促之间撤退好几里,不料元军在两条枪的指挥下,穷追不舍,明军士卒被他们一轮冲杀,溃散奔逃。金朝兴刚刚在小山岗上带着本部人马躲避山洪,看到元军嚣张跋扈,意气高扬,而自己的同袍则死伤无数,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不由得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他喝令冲下小山岗,与敌军拼命。他的亲随劝他:“大风大雨,下着冰雹,阻力很大,不宜出战。”
金朝兴“呸”一声,道:“元兵也是人,怎么我怕他们不怕?来来来,跟我来杀敌!”
说罢,第一个冲下小山岗,他的部属怎敢不听,也跟着呐喊着冲下来。

镇守东门的大将是顾时,他见龙骧卫全军投入战场,也不顾什么风雨冰雹了,他即刻传令:擂鼓助威!
两名鼓手正想擂鼓,顾时忽然说:“等我来!”
说罢,接过鼓手递来的两根擂鼓槌,他望着金朝兴的龙骧卫冲入敌阵,发现雨势竟然变小了,而冰雹也不再下了,那龙啸虎吼般的狂风竟然也弱了,于是,他高呼:“众军兵!天时好转了,冲杀敌寇!”
说罢,“咚”、“咚”、“咚”,顾时操起擂鼓槌,狠命地打击战鼓!
龙骧卫众将士听到了,无不振奋,其它东门的各路驻军,也跟着扑了上来!
金朝兴举着长枪冲在最前面,恰恰好,正正对着元军的镔铁枪。

镔铁枪见一匹战马驮着一员明将从高处扑来,那气势真的不可抵挡,他便一挥手,身后的几名弓箭手一松弓弦,“嗖”、“嗖”、“嗖”……几支飞箭正面撞向金朝兴!
金朝兴用长枪拨打雕翎,飞箭纷纷落地。
他举枪高呼:“杀贼!”
战马风驰电掣般冲入敌阵,身后的明军骑兵也潮水般涌来,元军士卒在雨中追打明军已经多时,浑身湿透、泥泞满身,早已疲惫不堪,如今被新生的明军一轮冲击,勉强抵抗着,眼看不能取胜,便步步后退。镔铁枪和混铁枪忙派人向城中求救。
此时,顾时的大军重返战场,战士们抖擞精神,士气如虹,奋勇杀敌。元军招架不住,纷纷败退。
风渐渐停息,雨稍稍减弱,顾时亲自擂战鼓,还没有打完第二轮,那边的元军已经崩盘般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张良臣来不及派出援兵,两条枪已经带着残兵败卒逃回城中。张良臣不禁懊恼万分,心中暗暗叫苦,却也不肯认输。他连忙传令抓紧城内的守御工作。
可是,他身后,一位年轻的元帅——小张元帅,面上流露出异常的神色,匆匆离去。

庆阳东门先败而后胜,徐达接报,大喜,传令:天色已晚,收兵!

次日,徐达正准备再次攻城,忽传李德明将军自环州回来了!
徐达召见了他,李德明兴匆匆地诉说了一段故事——
原来,宁夏府扩廓帖木儿眼见派出的间谍都没有回来报告军情,情知其中有变故,也不再等情报了,他马上命令平章申城、参政冯贵二人领兵二万,往环州而来。
环州,就夹在宁夏府和庆阳府之间,是宁夏元军和庆阳明军之间的缓冲地带,可是,这里驻扎了数万名明军步骑兵,他们的使命就是阻隔扩廓帖木儿直接南下支援庆阳的张良臣。
明军指挥官正是李德明,他受命领兵阻挡宁夏元军南下。
这位李德明是阿谁?
原来此人不是别个,正是元军指挥官申城的连襟兄弟!
李德明原本是元朝将领,为元军大将貊高的部将。貊高又是谁人?
那可要追述当年扩廓帖木儿的义父察罕帖木儿时代了!

察罕帖木儿在元末红巾军起义时,与李思齐聚众抵抗,响应朝廷号召,剿灭红巾军。当时,他的周围团结了不少蒙古勇士和汉人豪杰,貊高、关保、孔兴、脱列伯等等,都是平定民变军的大将。其中,貊高和关保最为厉害,不仅备受察罕帖木儿的重用,也声闻于朝廷,以善于用兵著称。
可是,到了后来,察罕帖木儿与山西的蒙古权贵孛罗帖木儿交恶,后者是皇帝妥懽帖睦耳的的国丈,他的女儿是皇帝的其中一位皇后。两个“帖木儿”不仅交恶,而且交战,在河南和山西混战不堪。最后,孛罗帖木儿失败被杀,他的部属划归察罕帖木儿统领。察罕帖木儿环顾周遭,觉得自己的嫡系战将貊高最为得力,于是让他统率孛罗帖木儿的部属。
这么一来,貊高就成了另一个军事巨头了。
这个军事巨头日夜在孛罗帖木儿的原班将佐的包围下,日渐认识到察罕帖木儿并非朝廷的顶梁柱,很可能是曹操、袁绍之类的大军阀,变暗中与朝廷的皇太子取得联系,成为监视察罕帖木儿的一股力量。
不巧,察罕帖木儿被山东的叛军刺杀,接任者是貊高等人的小辈,扩廓帖木儿。
扩廓帖木儿统领河南、山东和山西的元军,貊高也是他的下属。元朝最高统治者下令扩廓帖木儿为天下军马大元帅,调集所有部队南下与朱元璋决战。
岂料,关中集团,以李思齐和张良弼为首,拒绝听命。扩廓帖木儿大怒,马上派貊高、关保等领兵讨伐不用命的关中集团军。
就在这场战役中,貊高和关保突然反戈一击,他们不仅没有讨伐关中军,反而调转枪头对付扩廓帖木儿,说他不打汉人,只打内战,是朝廷的叛军!
扩廓帖木儿怒不可遏,亲自对付貊高、关保和关中军,元朝的内战爆发了。

元朝之所以灭亡得如此迅速,其中一个重要的军事上的原因就在于此!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8-24 18:20:17 +0800 CST  
明史(37)

扩廓帖木儿在元末群雄之中,尤其在北方,是难逢对手的。貊高、关保二人无论如何多谋善战,再加上关中军的声势浩大,都难以战胜扩廓帖木儿。结果,貊高、关保被先后败死。他们的残余部队又被扩廓帖木儿收编为自己的军队,李德明就是其中一员战将。然而,李德明不肯服从扩廓帖木儿的统领,与数十员将佐离开了扩廓帖木儿的阵营,径直奔往大都,回归元中央政府。
可是,大都也不是安全之地,1368年八月,大明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攻克大都,李德明就是追随元顺帝向北逃亡的一份子。徐达领大军开进大都后,常遇春统兵追击元顺帝不及,徐达又命薛显、傅友德、曹良臣、顾时等巡逻古北口,以备蒙古军队卷土重来。就在古北口,明军的将士把走在最后的几十名蒙古将佐擒获,李德明就是其中一员战俘。
当然,李德明是个明白天下大势之人,他投降了明朝,徐达命他随军听用。
从此,李德明就成了明军将领,追随徐达解放山西、继而进入关中,效力疆场。

这次庆阳会战,徐达特别任命李德明为环州战区指挥官,实则颇有深意。一来,扩廓帖木儿是貊高的死敌,而李德明就是貊高的部将;二来,李德明根本不服扩廓帖木儿管。这次用李德明为庆阳明军的屏藩,还有另一层用意——李德明与扩廓帖木儿的部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不,扩廓帖木儿派来的元军统领中,就是李德明的连襟兄弟申成!

果不其然,徐达通过李德明,把招降书投递给申成,申成沉吟良久,找来参政冯贵,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讲述了一遍李德明的来信内容。
冯贵叹息道:“听闻大都失陷,上都也不保,山东诸地,大江南北,皆为大明所有。齐王(指扩廓帖木儿)屡战屡败,如今关中大半都是明军天下,齐王独木难支也!”
申城啧啧连声,说:“古人云良禽择木,良臣择主,说的不就是今天么?”
二人取得一致意见:投降明朝!
于是,他们带着十多名战士,离开了元军大营,向李德明营垒奔来。
李德明很高兴地接待了他们,问:“为什么才来了十八人?”
申城道:“惭愧!投降之人,何敢动众?”
冯贵说:“德明,齐王待我不薄,我十八人前来归降,已经心中有愧了,若还带上军队,后人不知如何书写我们了!”
“也罢!”
李德明说:“多多益善,少少无拘。大将军必定会重用你们!”
然后就带着他们前来大将军大营。

听罢李德明所言,徐达鼓掌道:“申、冯二将军识时务者,俊杰也!”就吩咐他们下去休息,准备投入战斗。他就调兵遣将,准备再次攻城。

不料,昨天午时刚发生天变,今天一到午时,天空又再突变!
这一次,没有大雨,也没有冰雹,只有狂风大作!而且,是西北大风!
这风从城内平地而起,所到之处,卷起尘土飞扬,砂砾、枯草翻翻滚滚,犹如千军万马,直扑城外明军大营!
张良臣在城头上看天时,辨方向,心中窃喜,便叫来七条枪,说:“昨天冰雹、大雨送贼军赴黄泉,今日,大风再送他们去森罗殿!你等领六千孩儿,出击东门贼寇,为昨日捐躯的勇士报仇雪恨!”
七条枪领命,即顺风而来。

顾时得报,叫来金朝兴等将佐,说:“胡虏乘风势出城掠阵,我军需如此如此,方可破敌!”众人即带兵分头而去。
元军七条枪勇猛异常,连破明军四道栏栅,战壕、防御工事上的明军纷纷逃跑躲避,狂风卷着沙泥,在明军的屁股后紧紧追赶,元兵则呐喊连天,箭雨纷飞,杀将过来。
眨眼间,元军已经追出好几里,黄土地的平缓处被一道山梁截断了,大风沙也在这里进入了死胡同。
七条枪连忙察看四周地形,原来这里就是当年他们处死叛变军民的屠场——杀囚坪!
这个屠场是个环形谷地,前方一个入口,三面都是黄土山梁,谷内四方皆为平地,约有二里长。当年,他们就是把一批批“罪民”、“叛军”赶入这个杀囚坪,将他们乱箭射杀,或者纵马军刺杀手无寸铁、带着脚镣手枷的罪民。于是,这里充满怨气,每一寸土地都有一两个鬼魂在这里游荡,庆阳人都不敢往这边来,将此地视为人间地狱。
何曾想,今天元军追杀明军,竟然闯入了杀囚坪!

就在此时,狂风再起,飞沙走石,霎时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闯入杀囚坪的元军连眼睛都睁不开,连忙用双手捂住眼睛,生怕沙粒吹进眼帘,两耳只听到怒号的狂风,不由得停下脚步,转身就要往谷外逃跑。偏偏这时,一种嘶叫声,哭喊声,不知从何处飘来!细听之下,犹如鬼哭狼嚎般,又似冤魂索命,曾在此处屠杀罪民的元军士卒不仅双腿颤抖,心胆俱裂!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8-26 21:33:13 +0800 CST  
明史(38)

就在这个时候,明军从他们的后面抄掠过来,元军前队被杀囚坪堵死了,后队受到明军猛烈攻击,互相不能照应,便大乱起来。偏偏杀囚坪的上空,三面环形山如同高高的平台,一队明军在上面不断投掷滚石、檑木,发射弓弩、火器,元兵死伤无数!七条枪虽然勇猛,面对如此战局,也慌张起来了。
“逃吧!”混铁枪吼叫一声,率先领兵突围,其余六条枪也不甘人后,鱼贯而出。
明军指挥官金朝兴奋力截杀,元军走投无路之际,只有选择缴械投降这条路了!

杀囚坪之战,元兵大败,张良臣的七员勇将(“七条枪”)中,战死的有三人:镔铁枪、蛟龙枪和盘龙枪。
投降的有一千余人。
张良臣大惊,一时间手足无措,“怎么是好?”、“怎么是好?”成了他的口头禅。
这时,他的部将姚晖出列说:“大人,我们可以假装与敌寇讲和,等待援兵。”
“假装?如何假装?”
姚晖说:“前者,我有同乡名吕德者,数与敌寇交战,不幸被俘,现在敌寇军中听用。若我等与吕德联系,商议讲和,或可拖延时间。”
“吕德既然投降了敌寇,怎么会与我们讲和?”
“大人不知,吕德被俘,为势所迫,不得己伪降于敌,他曾经写信给我,说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如今我军数战不利,若与他联系,休战讲和,也是一个拖延时间的方法。”
“好吧。姚平章,你去办吧。”

于是,姚晖登上城头,高声大叫:“愿与吕德阵前答话!”并把战书射出,声称愿意讲和。
吕德连忙转告大将军徐达,徐达看着他,想了想,问:“吕将军,之前在山西解县你不敌我军,然后在秦州,又不敌而去,为我大明勇士所擒,本将军念你忠于元朝,对地方军民并无祸害,故此留用于军中,今天城中敌军呼你阵前答话,你应该知道怎么回应吧?”
吕德连忙作揖下拜,说:“大将军再生之恩,吕德没齿难忘!庆阳姚晖邀我答话,可能是想投降我大明。”
“嗯。姚晖在庆阳任何职?”
“平章。”
“有些什么事迹?”
“他是张良弼最信任的将领,张良弼离开庆阳,特地留下他自己的弟弟张良臣和姚晖合力守城。”
“我是问,他是好官还是……”
“哦,姚晖曾经在庆阳和灵台等地修桥补路,还兴办学校,……”
“那么,这么说来,他还称得上是个好官啰?”
“不过,他田产很多。”
“田产多,也就是军粮多,他能过来,对我军也是件好事。好吧,既然姚晖要求你去阵前答话,你尽管去,尽量把他招过来。至于张良臣这厮,他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这次叫姚晖来议和,十成都是为了拖延时间,等他的哥哥和王保保来救他。除非他献城投降,否则一概不答应!”
“是!”

吕德兴匆匆赶到阵前,姚晖也出城来见,于是二人在阵前嘀咕了好半天,才各自回去。
究竟他们聊了些什么?
吕德回营后,把姚晖的意思转告大将军,大将军一摆手,说:“不接受他们的条件,我军继续攻城!”
那边的姚晖回报张良臣后,张良臣也说:“那就打吧!”
可以转告各自领导的话,他们都说了。
只能在两人之间流传的窃窃私语,却在下面——

姚晖满脑子里想着的是吕德的几句话:“老乡,元朝没了,蒙古人不行了,你如果还死死抱着庆阳城,难道你想和它一起灭亡吗?你纵然想当忠臣,也得想想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听说你的母亲还健在,难道你想她老人家白头人送黑头人吗?你看看我,我归顺了大明,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平平安安,大明圣上已经恩准我和其他的战友在庆阳战事结束后,回乡安享晚年。”
姚晖当时说了句:“宋朝不是有文天祥吗?”
吕德笑道:“那,你不记得,宋朝还有吕文德、吕文焕两兄弟呢!吕文德是宋朝名将、忠臣,他弟弟吕文焕一开始也想做忠臣,可是后来为什么竟然投降了元朝呢?”
吕德继续说:“我叫吕德,和他也许是一家子呢,现在我代表他回归自己的祖国,有何不可?”
姚晖听了,眨巴眨巴两只眼睛,喃喃自语:“若我投降,怎么对得起张良弼?”
吕德说:“张良弼算什么?你如果归顺大明,你对不起的人是元朝皇帝。既然你连元朝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张良弼算什么东西?”
“这……这……我要想想,我不能马上回复你。”
“好,你考虑考虑吧,但是,不要我等太久啊!”

几次出城作战都失败,城里的军民大众头脑满是失败阴云,姚晖虽然口里说着要考虑考虑,实际上他也打好注意,准备在合适的时间做他能做的事情。
当然,有人比他更先进。
白天,七条枪还在东门外的杀囚坪与明军斗个你死我活,夜里,在西门,居然一大班元兵,带着各自的家小,偷偷溜出庆阳城,向西门外的大明驻军投降!
镇守西门的明军大将,就是傅友德,他把消息以及降兵带给大将军,徐达了解后,对降兵说:“知天命,顺民意,归我大明者,良民良兵也!尔等今后就是我大明的臣民了!”然后,命左右把降兵登记在案,安排他们的住宿和工作。当然,所谓的工作,除了参战之外,就是后勤奔走之事。
徐达正想对傅友德说些什么,有两名降兵还跪在地上,没有离开。
便问:“尔等为何还不下去?”
那两名降兵连忙递上书信,说:“我家小张元帅有密信上呈大人。”

原来,小张元帅眼看张良臣连日败阵,知道庆阳大势已去,不能再战,于是,和几名心腹爱将商量,打算投降明朝!
这次,一大班兵卒出城投降,里面就是他派出的两名士兵,带着密信,来见徐达,希望徐达能够接纳他的归顺云云。

徐达看看傅友德,傅友德也看看徐达,二人只是微微笑。
徐达说:“你们小张元帅负责什么方面的工作?”
“军械局。”
徐达心说:“好家伙!”
于是说:“这样吧,你们回复小张元帅,他毁掉城中的军械局,就是为大明立了大功!”
又说:“我不写回信了,免得被张良臣截获。这里有个信物,是我随身的玉佩,你们交给小张元帅,把我的要求告诉他吧。”
说罢,就把身上的玉佩解下,交给那两名士卒。
士卒应声而去。

等他们消失后,傅友德问:“大将军,他们可信么?”
“连场大败,城中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纵然小张元帅不可信,难保没有小李、小陈元帅出来投降我军。”
“友德,”徐达接着说,“张良臣求和不成,必然会孤注一掷,今日东门一战,他损失不少,明日,他可能会出西门闯营,你要小心在意。”
“末将知道!”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8-30 20:28:57 +0800 CST  
明史(39)

徐达和傅友德正在商议军情,忽然骑士来报:
胡虏出城袭击我西门营垒,已被右副将军(冯宗异)击退!

这么快?
是的。
张良臣得知一大班士卒出西门投降明军,心下大怒,立刻组织力量,亲自领兵扑了出来。
其时,正好傅友德押着投降的元兵前往大将军中军大营。
西门明军营垒左翼是宁国卫部队,指挥使是陈德成,他闻讯即领兵前来与元兵交战。庆阳那七条枪虽然只剩下五条枪,但是攻击力仍然十分强劲,陈德成看看不能取胜,只好带兵撤回自家营垒,坚守不出。
元军见宁国卫不出战,便又扑向右翼的武卫营。营内指挥是张四,早在元军与宁国卫部队交战时,就想出营协同作战,后来见元军势大,宁国卫撤回营垒,便也坚壁固守,隔着营寨防御体系,只把弓弩火箭向着元军射来。五条枪左冲右突,一时间没能得手。
就此时,负责指挥明军西面行营的最高统帅冯宗异得报,马上发兵来救。张良臣见前面的营垒无法撼动,后面的明军又掩杀过来,不敢恋战了,下令:撤回城内!
于是,这一轮冲锋,又夭折了。

徐达连忙派傅友德回西面行营,同时,在中军选出勇将都督佥事陈德,随同傅友德一起镇守西面行营。
陈德,徐达的老朋友,也是凤阳老乡,朱元璋起兵之初的二十四将之一,日后的临江侯。朱元璋回乡招兵时,陈德就投奔了他这支革命队伍,之后,一直从军征战,为朱元璋集团的王牌军——帐前亲兵的十大元帅之一。在对付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兼并战争中,陈德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朱元璋对这个老同志也没有亏待,明军北伐时,陈德的军职为定国上将军,大都督佥事(也就是副大都督,正三品)。
徐达派陈德协助傅友德,用意很明显,他不仅要加强西面行营的防御力量,还要让陈德成为这个行营的最高指挥官。当时的傅友德军衔较陈德低一级,冯宗异呢?他不是西面行营的最高指挥官么?
别忙,徐达指令冯宗异回中军大营,商议军情。

那边的张良臣刚刚回到城中,几名亲信急急跑来,附耳报告。
张良臣一听,本来出兵冲击明军没有取胜已经一脑子火了,现在听了亲信的报告,更是怒不可遏。他喝令:“都绑了!”
什么事情?
原来,城内的纠察奸宄的校尉发现了庆阳小张元帅有通敌叛变的嫌疑!
张良臣一声令下,他的五条枪不由分说,迅速带兵径直奔往小张元帅的府邸,将它团团围住。
小张元帅自从派出使者向徐达呈递降信后,心里一直都忐忑不安,一则担心使者不能完成任务,二则担心自己的叛变行为会被张良臣发觉,总之是坐立不宁,寝食难安。
五条枪等两三百人忽然一哄而入,小张元帅措手不及,当场被擒。
当他被带到张良臣帅府时,张良臣用手指着他骂道:“你也是张氏子孙,怎能叛变降敌?”
小张元帅挣扎了几下,说:“你还想顽抗到何时?难道要全城军民都随你而死么?我们已经没有救兵了!”
张良臣脸色大变,喝令:“不忠不孝之人,斩了!”
左右一拥而上,又拉又扯,就想把小张元帅推去帅府外面的行刑台。
这时,平章姚晖对张良臣说:“大人,暂时收监吧,这个好歹也是你的子侄辈,等退敌后,再斩不迟。”
张良臣叹了口气,说:“姚平章,你这一念之仁,会坏大事了!”
姚晖上前一步,低声说:“大人,你不记得了吗?小张元帅麾下将士不少呢?”
张良臣一怔,说:“他能得死士乎?”
姚晖接着说:“属下以为,先把他收监,然后将他的亲信一一拘禁,再行定夺为妥。”
这时候,另一名幕僚熊左丞道:“据闻,小张元帅连日来在府邸与众亲信密议,如今只捉拿了主犯,从犯尚未归案,不如我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定可一网打尽!”
张良臣一听,便鼓掌叫好。
于是,他们定下张良计,准备明日一早召集全军将佐议事时,把小张元帅的亲信统统逮捕。

不巧的事随即发生,小张元帅被捉拿时,他派出城与明军接洽投降事宜的士卒刚好潜回城来,远远就看到小张元帅全家被捉拿,押往大帅府。他俩又急又惊,连忙躲在一旁。
怎么办好呢?
主子肯定被杀头了!
他俩远远跟随着,就在大帅府外监视着,可是,等了好半天,都没有动静,既没有听到小张元帅被斩的消息,也没有看到小张元帅被释放。
估计,是被囚禁起来了!
于是,他俩急急忙忙奔向小张元帅的各个亲信的住处,请求他们出手相助。
其时,天色已晚,那两名亲兵向小张元帅的亲信将士报告情况后,六七名与小张元帅一条心的将佐当机立断,决定劫狱,救出他们的领导。

当晚,城外的明军仍然时不时放几炮,呐喊着,做出攻城的姿态。这种扰敌的战术在庆阳被围后,每天都上演着,不是在东门,就是在西门、南门和北门,有时候甚至四门同时传来紧急军情,总之,元军几乎每晚都无法安睡,忙于戒备和防御。次日,明军又来一批真正的攻城士卒,守城的元军继续拖着疲惫的身心与明军决斗。
可以估计,长此以往,假以时日,庆阳如何守得住?
张良臣早就习惯了失眠,连续几个晚上都熬通宵,不是在帅府里与众亲信幕僚筹划守城妙招,就是与他们商讨如何突破明军的封锁线。

这不,又一个头痛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听从了柴知院的计策后,城内果真就挖了一条暗渠,与城外的河流相通,河流缓缓地由暗渠流入城内,数十个储水池接纳了河水。庆阳的饮用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然而,好景不长,十多天后,这条暗渠被在城外阵亡士卒的遗体堵塞了!
好不容易把那些浸泡多时的遗体清理后,发现河水已经被污染了,臭不可闻,不能马上引用。这些被污染的河水竟然又流入了储水池里!
这个消息到达张良臣耳朵时,他激动地骂人了:“怎么搞得,如此好端端的一条引水暗渠,就这样被糟蹋了!去查查,到底是谁干的!”
柴知院说:“阵亡的战士被洪水冲到河里,他们的遗体到处漂浮,很容易就堵住暗渠的入水口。这不是谁故意做的。”
张良臣啜了他一口,嚷道:“难道这是天意?”
“大人,不用着急,城里不是还有几口深水井么?”柴知院安慰道。
“那是救命用的后备水井啊,城里几十万军民,不用几天,就用光它们了!”张良臣长叹一声。
“事到如今,储水池的水不能饮用了,我们再挖一两条暗渠吧。”柴知院说。
张良臣点点头。

明军那边,也知道庆阳城有暗渠与城外河流相通了——降卒不断提供城内的消息。
几名高级指战员纷纷向徐达建议往河里投毒,等庆阳元军大量饮用了有毒的河水后,无力作战。
徐达摇摇头,他说:“不能投毒。各位,你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攻克庆阳,里面的都是我大明的百姓,怎么能用毒药去害他们呢?我们只需多费几天功夫,他们就没法子守下去了。”
赶来参加这次军事会议的冯宗异也说:“当日,我们在平江与张士诚决战,耗时九个多月,也没有用到毒药这东西。”
“圣上一再告诫我们,不要妄杀平民,不要屠戮无辜百姓,我们不是要摧毁敌军的城池,而是要摧毁他们的反抗力量,只要他们投降,庆阳的军民都是我大明的良民!此后,大家都要注意,不得使用毒药。”徐达叮咛道。

一夜无话,次日凌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徐达刚刚起床,就见中军来报:傅友德将军带着庆阳小张元帅前来归顺了!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9-04 20:17:57 +0800 CST  
明史(40)

原来,庆阳小张元帅被张良臣囚禁在大牢,竟然在当晚被小张元帅的几名亲信劫狱而出!
小张元帅仓惶奔逃,不敢回家,也不敢逗留在城内,唯一的选择就是带着心腹和几名家眷连夜逃出庆阳城,向西门外的明军大营投降。
傅友德马上将他们送到徐达的中军大营。
大将军徐达闻讯大喜,马上召见小张元帅,安抚良久,随即下令:不得虐待降者!
小张元帅见徐达甚有大将风度,内心暗自庆幸没有再呆在庆阳城内。
徐达详细地询问他有关庆阳的城内军民动态,小张元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徐达大喜,吩咐好生照看小张元帅及其心腹、家眷,之后马上召集高级将佐商议军情。

徐达对部署说:“虽然庆阳小张元帅没有把城内的军械局捣毁,但是,他的归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用的情报。”
大伙儿都在安静地听着。
徐达继续说:“韩札儿那边已经被冯将军打败了,但是凤翔府那边,贺宗哲仍在围攻我军。凤翔的金兴旺、周焕努力周旋,已经抵抗贼人近十日了。小张元帅报来的庆阳消息称,贺宗哲很可能会放弃凤翔,转而北上,与韩札儿的散兵游勇会合,共同攻击我庆阳大营。”
冯宗异说:“韩札儿已经被我连窝端掉了,他如今早逃回宁夏去了。他留在灵台附近的确有些散兵游勇,可是,毕竟人丁单薄,不足为虑。”
徐达微微笑,说:“若贺宗哲北上,那些人丁单薄的散兵游勇就会成为向导、前锋了。”
右丞薛显说:“大将军意思是我军需要加强灵台那边的防线力量吗?”
“薛右丞果然眼光精准。没错。贺宗哲要迅速北上,必走灵台路径,目前我军在灵台的守军主要以韦正部为主,另有部分当地的千户所军士,防御力量肯定是不够的。”
徐达带着大家到地图前比划道:“庆阳已经开战一个多月,双方战斗多以城池攻防战为主,城内贼兵屡次出击,都被我军粉碎。可见,张良臣的突围力量有限,光凭城内兵力,他没有能力取胜。故此,他必然渴望援兵来救他。如今,韩札儿兵团已经败北,王保保正面来救的部队的指挥官又归顺了我军,如今有可能成为他的救星的就只有贺宗哲部了。”
说到这里,他一只手拍了拍薛显的肩膀,另一只手又拍了拍傅友德的肩膀,说:“主上当日委派你俩做我的左右先锋官,如今,是你俩表现的时候了。”
薛、傅二人连忙作揖说:“愿听命。”
徐达说:“灵台这道防线,你们一起去,休教胡马度阴山!不能让贺宗哲进入庆阳战区,灵台一线要成为他不敢进入的雷池!”
二人高声道:“得令!”

他俩刚想离去,徐达又叫住了他们,他指着旁边的李茂将军说:“李将军昔日曾与贺宗哲同袍,皆在王保保麾下效力,对贺宗哲之伎俩颇为熟悉,你俩带着李茂将军去,有他相助,事半而功倍!”
他有对李茂说:“李将军此去,可借机劝降贺宗哲。”
李茂连忙下拜领命。
于是,薛显、傅友德、李茂三人领兵出发,灵台防线从此成为贺宗哲不可逾越的鸿沟!

冯宗异看着他们离去后,就对徐达说:“环州那里,正面对冲王保保的攻击,李德明将军虽然把他们的指挥官招降了过来,但是元军还是会大军压顶而来,王保保会另外指派其他将领统兵的。”
徐达想了想,说:“兵来将挡。我想用些元朝过来的军官去协防环州。”
这时,一直都在倾听,从来没有发言的汤和,发言了。

汤和,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发小,与徐达同为朱元璋最亲信的兄弟,这时候,他以偏将军的军衔,御史大夫之文职随军效力。一年多前,汤和挂“征南将军”之职,解放了福建行省,随即又参与解放广东、广西之战,可谓劳苦功高。大将军徐达攻克长安(奉元路)后,传檄各地,令诸将会师凤翔,汤和就是那时候进入关中的。庆阳会战,汤和负责打击元军的外围据点,兼招安关中各地的山寨义军,都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历次军事会议上,他都习惯于倾听,从不做声,特别是徐达发号施令时,他就像一个小学生,安静而虔诚地等着老师安排工作。
不过,他毕竟心里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只因徐达如同明星一般,光芒四射,除了冯宗异、薛显、傅友德等少数几个指战员能够在大将军面前畅所欲言之外,其他人,包括他汤和,都不敢啃声,不要说唐突冒犯了。
这次,不知汤和出于什么心理,他脱口而出:“大将军喜欢用元降将,难道不怕他们逃跑吗?”

徐达看着他,说道:“鼎臣(汤和字鼎臣)老弟,其实我是想让你去的。”
汤和也看着他,答道:“末将愿往!”
徐达笑了:“杀鸡焉用牛刀!你留在我身边,为我生擒张良臣!环州,就让他们去吧。”
汤和傻笑道:“好!我就要生擒这个张良臣!我就在庆阳等着捉他,哪里都不去了!”
徐达对站在军帐最后的两名将佐招了招手,他们上前作揖下拜。
徐达说:“李荣将军、贾宽将军,你二人增援环州的李德明将军,你们都是关中将领,主要是通过你们的现状,通知宁夏那边的元军,大明是个乐土,让他们也归顺过来!”
李、贾二将领命。
徐达又说:“关中诸将,若归我大明,仍然统领自己的本部人马,军俸不变,军阶不变,若有立功,必赏!诸将家属,私人田产,必受保护!尔等需要宣示我大明威德,让流徙塞外沙漠的我族同胞归国,共享太平!”
二人高声道:“得令!”

听完大将军的调兵遣将,冯宗异、汤和、郭子兴等人简直以崇拜的目光注视着他们领导,心里发出的都是一样的呼声:怎么大将军会有如此的胸怀,如此的见识,如此的成就?要知道,当初,就是十多年以前,我们还是一脚泥一脚水的耕田佬!这庆阳,定然拿下了!
“其余诸将,努力攻城!”
徐达再次下达攻城命令。
这次,明军四门同时发起攻击,每个城门都有两支部队在战斗。这两支部队,一支进行常规的地面攻城战,另一支则使用地道战术,从不为人知的某些城内瞭望的盲区开始挖地道,向庆阳城内不断挖掘地道。这种战术可以称为“立体战术”了。
当然,张良臣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的确没有能力出城破敌,可是,对守城,他可是经验十足的。明军使用地道战,他也有破解方法:在城内挖壕沟,掘深井,将明军挖入城的地道拦截住,用狼烟、粪汁、火药等物品投入地道,用“烟熏火燎”攻击地道里面的明军士卒。
总之,双方又大战了两天,难分难解。

忽一天,徐达正在阵前督战,皇帝朱元璋竟然又派来了增援部队。
前来增援的是大都督府佥事吴祯(与陈德同级),他还带来了皇帝的一道诏书!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9-05 21:02:58 +0800 CST  
明史(41)

大都督府佥事吴祯,日后的靖海侯,也是朱元璋初期的二十四将之一,刚刚自海路平定福建不久,皇帝朱元璋就委派吴祯带上圣旨,前往关中,协助大将军徐达攻取庆阳城。
大都督府佥事,也就是当时大明帝国最高军事指挥部大都督府的副都督,吴祯最大的功劳就是在1357年到1367年十年间与他的哥哥吴良镇守江阴防线,阻遏平江张士诚势力的西进。这道江阴防线,有力地阻遏了张士诚通过南运河进入长江,继而逆流而上进攻应天府(今南京)的企图,是朱元璋坚实的水道防御力量。它与另一道陆路防线——长兴防线一起共同拱卫着当时朱元璋集团的统治核心应天府。两条防线都担负了十年时间的防御使命,使朱元璋放心南下浙东,西进江西及湖广地区。
也就是说,吴祯是不可多得的防守型军事人才。
朱元璋得知徐达久攻庆阳不下,就把吴祯派来了。这个能够在江阴弹丸之地守御十年之久,粉碎张士诚集团军无数次军事进攻及政治渗透的吴祯将军,定然会给庆阳前线带去宝贵的“反经验”——如何守城,就会如何攻城。

果不其然,吴祯宣读了朱元璋的圣旨后,就问起徐达前线的军情。
徐达就把近两个多月来,与张良臣的反复拉锯战,以及王保保发起的多次外围援救战事简要地说了一遍。
吴祯说:“刚才圣上有旨,道及攻克庆阳后的事宜,可见,圣上对夺取庆阳信心十足,毫不置疑。大将军可要早日破敌。”
徐达笑道:“圣上明见万里,洞察秋毫,庆阳必下。张良臣虽然负隅顽抗,我军多次粉碎他的挑衅,也解决了王保保方面的多路援军,现在张良臣黔驴技穷,应该在城内长叹,惶惶不可终日了。”
吴祯问:“大人,听闻王保保南下军队进驻环州外围,不再前行,果有此事?”
徐达说:“正是。李德明等将军在那边防备着。”
吴祯指着身后一将,说:“大人,你看看,他就是圣上派来的。”
徐达早注意到吴祯后面站着一员大将,当然,徐达是认识他的。

谁啊?
李伯升!
这个李伯升不是别个,正是当年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多次交手,屡次击败朱元璋集团军的张士诚的结拜兄弟!
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领兵二十万,消灭张士诚势力,他们在平江外围发起多次攻坚战,李伯升当时担任张士诚的司徒(即最高军事长官),屡战不胜,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不得已投降了徐达。徐达攻破平江城后,马上命李伯升前往张士诚府邸,劝说他的旧主归降。岂料张士诚甚有骨气,宁死不降,竟然悬梁自杀,幸得李伯升及时解救。虽然最后,张士诚还是没有投降,欲绝食求死,朱元璋不胜其愤,下令处死张士诚。李伯升则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官封平章政事,开始为大明皇朝效力疆场。
这次,吴祯把李伯升也带来了。
李伯升连忙过来行礼,徐达笑道:“李平章,你来得好,环州防线,非你莫属!”
“得令!”
“李平章先下去,休整一天,明天出发吧。”
李伯升领命而去。

李伯升走后,徐达和吴祯,还有冯宗异、耿炳文等人继续议事。
吴祯说:“李伯升去环州,正是个好人选。”
冯宗异说:“是啊。他就是一面招牌,张士诚的结义兄弟都可以在我大明担任平章政事一职,只是这一点,足以动摇胡虏军心。”
徐达微笑,捋着胡子。
他问吴祯:“国宝(吴祯原名吴国宝,吴祯是朱元璋赐名,庆阳之战时,他还是叫吴国宝),你当初防守江阴,经验老到,张良臣如今龟缩在庆阳城内,如何克制他呢?”
吴祯说:“庆阳有无水路入城?”
“有啊。张良臣还派人挖了几条人工河道。”冯宗异说。
“好,今晚我就去探探路。”吴祯说。

原来,这个吴祯,真是个厉害的角色。
他不仅是个了得的水手,还擅长乔装改扮去刺探军情!

大将军徐达道:“国宝,如今你贵为国家重臣,不可以身犯险。日前,庆阳城内小张元帅已经归顺了我军,城内情况已经约莫明了,无需你去刺探军情了。那太危险了。”
吴祯道:“大将军,想当年,在定远、滁州、和县,圣上带着咱们四处战斗,那时,我吴祯和兄长不是经常外出刺探军情么?”
耿炳文笑道:“国宝兄,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他伸手拍拍吴祯的肚子,继续说,“你看看,你现在的肚子这么大,还能畅游潜水么?”
吴祯大声说:“有何不可?肚子大了,水性更好,沉不了!”说完哈哈大笑。
徐达也笑道:“如今,庆阳已经绝援,就等它绝粮了!国宝不用再去冒险了。”
这时候,一位大嗓门的将军说话了:“庆阳那么难攻么?已经两个多月了,不如今晚夜袭他们吧。”
大家一看,哦,原来就是双刀王弼。

王弼,官封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日后的定远侯,这次,吴祯也带上他到前线助战。
王弼骁勇善战,元末天下大乱,他召集乡里,在洪泽湖附近三台山结寨自保。不久就带着部队归顺了朱元璋。那时候,朱元璋刚刚夺取了滁州县城,四方英豪纷纷前来投奔,王弼就是其中的一支山寨兵的首领。由于他善使双刀,人称“双刀王”。朱元璋把他收编在自己的侍卫军(亲军)里,还让他担任了小队长。随着朱元璋势力的不断扩张,双刀王参与了许多战役,战功累积不少,到朱元璋改革军制时,王弼就任为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负责保卫主上的工作。大明北伐,王弼随军征战中原,也参加了山西太原战役。稍后就回应天复命,这次,他也跟随吴祯,进入关中,协助大将军攻取庆阳。

听了王弼叫嚷,汤和瞥了他一眼,意思是说:“这里还轮不到你说话。”
不错,在徐达、汤和、吴祯、耿炳文面前(他们都是二十四将成员),的确是轮不到王弼说话的。可是,在当年平江战役中,常遇春曾经对王弼说过这样的话:“大家都说你勇猛无敌,你看能够为我取敌军上将首级么?”王弼应声而出,双刀飞舞之际,张士诚的将士不敢接战,纷纷败退。常遇春乘机掩杀过去,张士诚部队大败而逃。王弼由是扬名军中。
故此,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没有轻视过王弼,每每大战,都会带上这位“双刀王”,“双刀王”也没有让他的主将失望,只要有他出战,没有失利之战果。
可是,汤和却不如此认为。他觉得双刀王就算是个厉害的勇将,也不过是个侍卫军的头目,在官阶上差得远了,根本不能和他这位朱皇帝的发小相提并论,故此,并不把王弼放在眼里。
王弼是个粗人,哪里领会得到汤和的意图?见汤和看着他,还以为是鼓励他出战,于是又说:“大将军,末将愿意夜袭敌军!”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9-12 12:49:00 +0800 CST  
明史(42)

徐达说:“王将军,今日刚到前线,莫急于战。”
王弼作揖退下。
徐达道:“各位将军,我大明战士云集庆阳城下,兵力数倍于敌军,为何久战不下呢?”他用目光巡视着在场的高级将佐,继续说,“一则庆阳城池高峻险要,若拼力攻城,我军伤亡人员必多;二则,王保保屡次派来援兵,我军与之周旋,解决外围敌军,也费时不少;三则,这是最重要的,圣上要我军全克庆阳,不以多杀戮为首要任务,城下之日,不得屠戮城内民众,他们都是我大明百姓。各位,可要深刻领会圣上的谕旨精神。”
他站了起来,在大幅关中地图前,比划着庆阳的周遭,说:“原州敌兵已退,凤翔府的金兴旺又牵制了贺宗哲的部队,我军傅友德、薛显部在灵台战线严密防控贺宗哲的北上,同时,北来的元军因领军主将归顺我军,余部在环州一带盘桓,不敢再前进。由此,庆阳所有的外援兵力都被我军拦阻,无法救援张良臣。张良臣数次出城挑战,都被我军打败。被困两个多月,庆阳城可谓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了。不过,我军仍不可掉以轻心,慎防胡虏孤注一掷,困兽犹斗。”
徐达面向大家,继续说:“当年,唐太宗还是秦王时在陇西与薛举父子对战,第一次战役,轻敌冒进,结果失利而回。第二次战役时,薛举已死,其子薛仁杲勇猛无敌,号为“万人敌”,太宗避其锋芒,围而不战六十余日,薛仁杲粮尽,其部卒纷纷叛离而去。太宗乃出奇兵诱敌,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了薛仁杲精锐部队,薛仁杲山穷水尽,不得已而投降了太宗。我军这次庆阳之战,与太宗灭薛之战相仿。各位,如今圣上增援我们,我军士气再上一层楼。本将命令全军整饬奋发,三日后攻城!”

随后,他给诸将分派各项任务。
他强调道:“张良臣被困多时,数战不胜,欲罢不能,城内虏军戾气必盛,我军三日后攻城,士卒伤亡人员肯定不在少数,故此,此三日内,负责扰敌、疲敌的将军要注意了。”
说到这里,他看着负责扰敌、疲敌的八员战将说:“你们必须分派好士卒,用各种战术,包括烟火锣鼓及箭炮,一天十二个时辰轮番扰敌、疲敌,特别是清晨、午后和夜间,同时在四个城门外开展活动,让敌寇无法休息,连续三天下来,胡虏必定困顿不堪。”
八员战将出列接受指导。
徐达又说:“此外,庆阳城墙绵延二十余里,必有守备薄弱之地段,你们在这些地方进行扰敌、疲敌,胡虏来回奔走,不仅身心疲累,而且担惊受怕。如此者三天三夜,张良臣如何再战?”
八将应声领命。

众人听在耳里,看在眼内,大将军徐达如此如此训话,这般这般派将,他们早已经熟悉、习惯了,内心那种信服感油然而生。
徐达再说:“我军兵困庆阳,幡然来归者,日渐为多,此乃我军攻克庆阳的必须借助的重要力量。着耿炳文将军负责领归顺兵团向城中发射招降书信。”
耿炳文连忙出列领命。
徐达对他说:“耿将军,你命归顺的士卒写家书,让他们的亲朋好友知道,我大明的好处。让小张元帅带他的亲兵们向城内喊话和发射箭书,招降城内的军民。”
耿炳文问:“有奖赏么?”
“有!”
徐达说:“若能归顺我大明者,无论军民,其田产、家居及私人财物归于原主,我大明军队保护他们的既有的财产。若能擒拿胡虏主裨将佐及各级官僚来献者,按大明军功行赏!”
他招呼旁边的一众幕僚过来,对他们说:“招降书信要写简单些、明白些,让城内百姓能看懂!”
众幕僚齐声应允。耿炳文就带着他们下去了。
徐达再说:“招降、扰敌、疲敌,让城内的张良臣心惊胆战!”

随后,他对顾时、俞通源、陈德和郭子兴说:“尔等在这三天内负责策应扰敌、疲敌及招降战士,一旦城内出兵,你等则分段截杀胡虏,休教他们接近我军势力范围。”
四将应声领命。
徐达又说:“此外,王弼将军负责指挥南面行营的三个卫军,三日后出击庆阳南门。”
王弼领命。
徐达再说:“吴祯佥事,你负责指挥东面行营的三个卫军,三日后出击庆阳东门。”
吴祯领命。
徐达又说:“冯宗异将军,你负责指挥西面行营的三个卫军,三日后出击庆阳西门。”
冯宗异领命。
徐达又说:“汤和将军,你负责指挥北面行营的三个卫军,三日后出击庆阳北门。”
汤和领命。
徐达最后说:“没有分配到任务的将军们,尔等随本帅于中军策应各路军马。”
众人应声领命。

“诸位,现在随本帅登高台视察一下前沿阵地。”
于是,大众跟随徐达登上一座土石结构的瞭望台。这座瞭望台高十丈,加上奠基在一座土丘上,土丘加上瞭望台,高度超过二十丈,比庆阳城墙还要高出一丈余!可以说,整个庆阳城,都在瞭望台的视野之中!
其时,天色虽近黄昏,瞭望台离庆阳城不过二里,但是城头上的建筑物、防御掩体、守护工事、军用物资历历在目,各色人员的来往流动也影像朦胧,可见程度十分高。
一边看,吴祯一边笑道:“大将军破敌,真是名不虚传!张良臣有什么伎俩,也无法逃得过俺大将军的法眼。”
徐达指着东西两翼的高坡,对大家说:“不仅仅这座瞭望台,我军在庆阳四门都修建了瞭望台,总计十二座,每隔二里有一座瞭望台。三日后,黎明时分,我军四面出击,以瞭望台上的大旗为号,红旗则进攻,黑旗则撤退。”
众人听了,点点头。
徐达说:“这是圣上当年龙湾之战大破陈友谅的战术,各位有印象吧?”
汤和说:“当然有。当时,圣上在卢龙山上也是以旗帜为号指挥进退的。”
“现在那里已经改名叫狮子山了。”冯宗异道。

徐达对一直跟随自己身后,也一直都没有说话的部将王敬祖说:“敬祖,你是我的亲随骑兵指挥官,三日后,你随王弼将军正面攻击庆阳南门,若胡虏出城迎敌,你和王将军需如此如此,把他们引到中军包围圈。”
王敬祖和王弼朗声领命。
“若彼等不敢出城,尔等则攻城。”
徐达对他俩说。

从瞭望台上下来后,徐达吩咐众人各自休息。他回到中军,马上传召小张元帅和他的几位亲军侍卫,交待他们书写招降书信。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9-12 21:42:40 +0800 CST  
43.

小张元帅归顺明军以来,每天都被大将军徐达召见,与他一起的,还有冯贵、申成等人。徐达不仅向小张元帅询问庆阳城内军民情况,还详细地听取冯贵、申成二人对宁夏府军事情况的汇报,当然,徐达以及他的幕僚还反复宣读并解释了大明对待起义归附者的政策。他们这些归附者把自己管辖的部门、职权之范围也一一向徐达反映,徐达总是微微笑,吩咐幕僚把反映和汇报仔细记录下来。
如今,他再次召集这批归附者,对他们说:“庆阳被围两个多月了,内外交困,却仍在顽抗王命天兵。圣上不欲看见生灵涂炭,不愿听闻杀戮百姓之事。今日叫你们过来,是要大家做做城里亲友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归顺我大明。”
小张元帅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小舅子,在城内负责供应军中衣物的,我想写招降信给他。”
徐达点头称善。
冯贵说:“小将并不是庆阳人,不过,我愿意前往北门招降,我有个老乡在那边谋生。”
“哦?”徐达问,“你是哪里人啊?”
“我是延安人,我有个老乡在庆阳养羊。估计庆阳被围这段时间,他的羊群应该被张良臣没收为官粮了。我去劝说他们,应该会归顺我大明的。”
“妙哉!”
徐达赞道:“这招儿绝。”
他看了看申成,似乎在问:“你呢?”
申成说:“大将军,末将惭愧啊,在这边没有熟人,李德明是我妻子的妹夫,我和他都是河南人,在庆阳地区没什么亲友。看来很难完成大将军的任务了。”
徐达笑了,说:“没有庆阳的亲友,其他地方有么?”
申成想了想,说:“贺宗哲军中的右丞,是我的表弟葛彬。”
“如此甚好!”
徐达鼓掌道:“你负责修书一封,让你的表弟归顺过来,算你奇功一件!”
“遵命!”

次日,按照大将军徐达的安排,明军轮番派出扰敌、疲敌和劝降大军,一时间,庆阳城内城外,一片混乱!城外,扰敌、疲敌的明军分批定时骚扰元兵,呐喊声震天动地;城内,元兵忙于应付,来回奔走,叫嚷、吵闹声此起彼伏。归顺兵团不断地把招降书信射向城头,起初,元军士卒把书信拾获后,呈递给长官。长官见是招降信,马上销毁,还召集士卒训斥他们,不准看招降信,否则,杀无赦。士卒哪敢不听?渐渐地,对招降信既不上交,也不查阅,甚至不予理会。还有大量的招降书信跌落到城内的民居、街市之中,巡视街道的士卒马上把招降书信没收。可是,就有那么一些招降书信,到了极少数人的手上,他们不仅开拆了书信,还读懂了里面的内容!当然,他们也不敢回应明军的招降,只是在心里暗暗想到:万一城池陷落,不要抵抗,投降不仅可以免死,还可以保存家产!
小张元帅那位负责管理军中衣物的小舅子自从小张元帅出城降敌之后,他也被张良臣的检校侍卫盯梢上了,他除了忐忑不安,担心被张良臣逮捕之外,也暗暗做好准备,时刻准备着出城投降。
小张元帅的招降书信没有去到他小舅子的手上,反而到了张良臣的勇将五条枪手上了。他们把书信呈递给张良臣,良臣大怒,说:“杀他全族!”
于是,五条枪领兵火速搜捕小张元帅的亲族,包括父亲、母亲以及妻子那边的亲戚,总共六七十人,当场逮捕,即时格杀。那个小舅子走得快,竟然跳下人工河道,往城内奋力游泳,逃出生天。
当他死里逃生,见到小张元帅时,大哭一声,就晕倒在地了!
及至就醒后,小张元帅听罢家族惨剧,放声大哭,他咬牙切齿嚷道:“张良臣,我要你死无全尸!”
——这么一句,预示了张良臣的下场。

那边的冯贵呢?
他那位老乡,是个养羊大户,李大户。本来他的羊群是在城外圈养的,战争打响后,他在“坚壁清野”的号召下,退入城内。开始,他把羊只的价格抬高,还以为可以大发战争财。谁知,庆阳被围一个多月后,军中存粮已经捉襟见肘了。张良臣在幕僚的建议下,推行战时军需政策,一切商户农户的粮食统统没收入军中,由军队统一支配。李大户悔不当初,却也无可奈何。
冯贵带着几个亲兵,乔装改扮成农夫模样,赶着十几只羊,走在庆阳北门外的滩涂上。城上的元兵看见了,也不敢出来抢劫。可是这批赶羊者冲着城头大喊,说是养羊李大户的羊只送来了。
元兵上报长官,长官起初不理会,这是张良臣的将令:不可出城。
后来,赶羊者叫嚷时间长了,那个长官想了个主意,把养羊李大户叫来,让他仔细辨认:是不是他的羊倌,是不是他的羊只。
李大户看了好半天,终于认出了冯贵。
冯贵是元军参政——他还不知道冯贵已经投降了明军。
怎么成了羊倌,还说是我的羊倌?
李大户心知必有乾坤,又不敢道破,就说是自己的羊倌,求长官让他进来云云。
守城长官谨慎之极,他说:“可以进来,但不能开城。”他命人把箩筐系上绳子,投下城外,让冯贵等人把羊只放在箩筐里,由元兵拉上城头来。
冯贵等人叫道:“大人,我们也要进城,否则,敌寇会杀掉我们了!”说罢,大哭起来。
长官想了想,终于同意了,也让冯贵等人坐在箩筐里,拉了上城头。
冯贵一上城,见到养羊大户,就哭喊起来,说明军把大户留在城外的羊只统统征用了,他怕大户责罚,就带着几个弟兄,把剩余的十几只羊赶来庆阳城,希望大户能够体会他的一片忠心,不要责罚他们。
李大户毕竟商人身份,见冯贵如此表演,心中也明白七八分了。
于是,他骂了几句,就带着冯贵等人下城去了,那些羊只,当然被长官没收了。
回到李大户的住处,冯贵露出本来面目,对李大户说:“李兄,你死期不远了!”
李大户吓得连忙跪下,问:“冯参政,你给洒家一条活路吧。”他还以为冯贵以贵人身份给自己点头哈腰,惹毛了冯参政。
冯参政说:“你的羊群哪里去了?”
“张平章征用为军粮了。”
“这么说,你是资助张良臣了?”
“是!是!小人在城内,怎敢不听张平章的命令?”
“如果明军杀入城来,你就是死罪一条了!”
“小人也知道有这一天,可是,我在城内,怎敢不听命令?”
“为今之计,我指条活路给你吧。”
“愿听大人指示。”
“老实说,我如今已经是大明将军了!这次入城,其实是带你走活路的。”
李大户顿时明了,连连磕头,说:“大人!大人!你真是良臣择主啊!我能追随大人左右,弃暗投明,保存性命,于愿足矣!”
冯贵说:“好!你能跟着我,定有你的好日子过。”
李大户问:“那,要小人做些什么呢?”
冯贵说:“上菜再说吧,我还没吃饭呢!”
“好,好,好!”

徐达在瞭望台上观察了好半天,见自己的手下果然贯彻了自己的攻城策略,不禁点点头,走了下来。
第二天,明军再次执行扰敌、疲敌策略。
徐达在中军帐内,接到陈德派人来报告:“俘获张良弼部将王让等八人。”
咦?张良弼不是在宁夏府么?他的部将怎么来了庆阳?
来人说:“他们不是在庆阳被擒拿的,而是在环州被李伯升平章捉拿后,送过来的。”
徐达看了看旁边的冯宗异,说:“李伯升果然立功了。”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9-13 20:44:16 +0800 CST  
大明北伐

44.
冯宗异说:“大将军,以李伯升昨天出发计算里程,他应该还没有抵达环州前线,因何能擒获张良弼的部将呢?”
徐达点点头,便问使者:“李平章如何擒获贼将?”
使者回答:“李平章火速行军,一日行军近二百里,于环州边境擒获贼人。”
徐达和冯宗异对视一眼,惊叹道:“伯升当年若有如此速度,张九四何至于覆灭?”

徐达道:“带上来!”
张良弼的右丞王让等八人被带上来,一个个战战兢兢,跪在地上,不敢做声。
徐达喝道:“汝等是何人?为何进入我环州战区?有何阴谋?速速招来,饶你不死。”
王让磕了几个头,说:“大人饶命!我是张良弼大人的手下,叫王让。我家大人因弟弟张良臣被贵军久困庆阳,他与齐王(指扩廓帖木儿)数次派出援兵相救,皆无法解围。近因齐王独自领兵远走永昌,深感独力难支,特命小人持张大人信物潜往庆阳,叫张良臣不要再行抵抗,不要再作无谓的牺牲,嘱咐他归顺贵军以活全城生灵。”
徐达问:“张良弼若早作此打算,与李思齐皆为我大明重臣矣!汝等所持是何信物,能取信于张良臣?”
王让呈上一条棉布缠着的金腰带,说:“这是我家张大人平日使用的金腰带。”
军政使把金腰带接来,呈上来,徐达和冯宗异细看之下,果然是鎏金溢彩之金腰带!
王让又说:“张大人还让小人带来了一件白色的软毛大衣,这是当初张大人离开庆阳之时,他弟弟张良臣送给他的礼物,上面有张良臣亲自绣上的‘张’字。”说罢便把白毛大衣递了上去。
徐达、冯宗异也细看一遍,果然如此。

徐达道:“既然汝等主人都劝他弟弟投降,为何他本人不投降?”
王让说:“这个小人不清楚,小人只是奉命行事,求大人饶命!”
徐达笑道:“那么,汝等想归顺我大明否?”
“小人愿降!”
王让等八人齐声道。
徐达命他们退下,由军政使安排王让的工作住宿后,就对冯宗异说:“王保保既然窜到永昌去了,庆阳援兵已绝,不日就可攻克了!”
冯宗异点头说:“是啊,永昌在甘肃那边,离宁夏府几近六百里,与庆阳相距千里之遥。王保保技穷矣!”
徐达说:“如此说来,他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举动了。”

冯宗异笑道:“王让等人,可以如此使用,张良臣必定中计!”
徐达说:“此计甚妙。吴国宝(即吴祯)也白忙乎了!”
“国宝还是改不了他的 惯啊!”冯宗异道。
怎么他俩竟如此说吴祯呢?

原来,吴祯乔装改扮为牧羊人,跟着冯贵,进入了庆阳城!
老实说,吴祯是没有必然冒这个险的,庆阳被围两个多月,在他还没有到庆阳前线之时,城内早已经断粮了。老百姓被逼“捐献”出所有的粮食作为军需后,军士们也没熬多少天。进八月之后,庆阳地区没有下过雨,还经常刮起大风沙,饮用水和食物奇缺。张良臣面对此情此景,一筹莫展。有谋臣献策,也不过是搜罗城中能够下腹的飞鸟、鼠类和草根树皮,后来有战士偷偷地宰杀负伤的战马,再后来,对重伤的人员也痛下杀手了!史书记载,张良臣这座庆阳城最后发展到煮食人肉!简直人间悲剧!
就是这个时候,冯贵赶着羊只靠近庆阳城。
当时城头上的元兵将士看见一批羊只靠近,心里早就想着出去劫掠,只因为“不准出城”的将令如同紧箍咒一样,罩在他们头上,故此不敢出城。及至守城将领反复斟酌,采用了一种他们认为“最为安全”又能占有羊只的方法,把那十几只绵羊以及冯贵等几名牧羊人统统拉上城头。
冯贵等牧羊人跟着李大户下城去了,城头的士兵欢天喜地地拉着羊只,急急忙忙举行烤羊肉大餐!

冯贵等人到了李大户家后,一番恐吓,李大户乖乖听命。
这时候,站在冯贵身后的吴祯闪了出来,他说:“冯参政归我大明,正是良禽择木也!李大户,我大明欢迎你!”
李大户听闻眼前这位牧羊人模样的壮汉如此发言,知道此人来历不简单,却也不敢过问,只是点头称是。
冯贵说:“李兄,这位是我大明的都督佥事大人。大人欲你如此如此,配合执行这项任务。”
李大户忙说:“敢不如命!敢不如命!”

再说张良臣,他自知无力支撑,却也不肯投降,明知城内已经山穷水尽,眼前那五条枪,也开始疲累不堪了。这天,已是明军扰敌、疲敌和招降的第二天傍晚了,张良臣在议事大厅聚集了“五条枪”以及一众高级将领官僚,对他们说:“我哥哥一直都没有派人来庆阳,我城内也无法与他通讯。如之奈何!”
“七条枪”骁勇善战,自从折了两人,只剩下张德、张山、张珪、张俊德、张顺德这“五条枪”后,屡次出城作战,不是大败亏输,就是无功而返,在这两个多月的城池攻防战中,他们也累得死去活来,这两天,明军扰敌战术再次把他们折磨地不像人样。
听闻张良臣此问,张德说:“大人,属下有一言,不知该不该说。”
张良臣说:“但说无妨。”
张德刚想说,旁边的张山用手肘撞了他一下,可是张德还是说出来了:“大人,贼人久困我城,如今我军已经断粮多时,城池恐不能守了。”
张山又撞了他一下,张德偷眼看看张良臣,张良臣果然脸色一变,张德连忙改口说:“不如我等拼死突围,投靠宁夏府吧。”

原来,张德与张山等人已经密议过,想出城投降明军!
这次张良臣召集大家议事,张德就想提出归顺明军的想法,可是张山一再警告他,不要惹怒张平章,否则,真会成为刀下之鬼。
当张德执意建言时,张山又一再提醒他,张德终于把自己的意见改成“突围投奔宁夏府”。张良臣听罢,一言不发,两眼盯着议事厅上面的横梁,那里写着四个字“忠孝传家”。
这时,平章姚晖说话了:“突围凶险啊!贼人重重包围,连环州也是他们的了。如果我军突围,向宁夏方向进发,沿途超过二百里,都是贼人的营垒,我军乏食多时,哪里支撑得了!”
“去宁夏府的确不易,不过,贺宗哲如今在凤翔府,不如我军突围南下,与之会合,取了凤翔,再作打算吧。”
柴知院说。

张良臣点点头,他赞成柴知院的主意。
于是,他委派战将:着张德、张山等五条枪于明日清晨,打开东门,与柴知院部向明军作试探性突围。柴知院和五条枪的任务是尽量吸引更多的明军,作战时间是三个时辰。
在三个时辰之内,姚晖等部队出南门,攻击徐达的中军大营!
而与此同时,张良臣则带着所有的精锐部队,出西门突围。

张良臣不知道,就在元军出动前,城内的吴祯已经行动了!那时,正是徐达攻城命令下达前的凌晨时分,具体时间是1369年八月二十日凌晨。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9-20 10:09:23 +0800 CST  
45.

吴祯、冯贵等人在养羊大户李大户的协助下,在上半夜,召集了十几位亡命之徒,宴请他们在李大户家的院子喝酒吃肉。这帮亡命之徒本来就是李大户的庄客,各人家里已经断粮多时,吃饱后,也不肯离开,都在那里盘算着,如果东家能让他们也带点饭菜回家该多好!这时候,冯贵出面了。他先是给庄客各人派发了五斗米,让他们带回家去,然后再回来东家院子听候指令。这批庄客带回去家的话是:准备带羊只回城犒劳军士。
凌晨,庄客都聚集在院子里,吴祯出来了,他说了几句:“各位壮士,我们不是出城带羊只回来,而是要破门归顺大明王师!我是大明将军吴国宝,如今带各位活命图富贵去!”
冯贵和李大户,还有另外几位乔装改扮成羊倌的明军士卒也扬臂高呼:“归顺大明!”同时,拔出刀剑,把庄客团团围住。
众庄客皆唯李大户之命,如今见李大户也是大明军士的一份子,而自己这班人都给包围住,哪里还有不从之理?不自觉地,都叫嚷着“大明”、“大明”。李大户和冯贵等人马上给庄客分发武器,吴祯说:“各位,端起大家的大碗,把这酒喝了!”
说罢,吴祯一饮而尽,随即“砰”,摔在地上。
冯贵、李大户也饮酒摔碗,众人纷纷效仿。一片“砰”、“砰”之声过后,吴祯举起利剑,叫道:“杀了守门的士卒,我们投奔大明!”
于是,这一队人,乘着夜色,操着家伙,迅速扑向东门。

柴知院盘算着明早出东门攻击明军大营,虽然很早就上床休息,却迟迟未能入睡。明天他的使命是吸引更多的明军前来战斗,以便小平章张良臣从西门突围。这分明就是一种有去无回的自杀式的袭击行为。想着明天可能就是自己生命最后一次战斗,他哪里睡得下?旁边的大小老婆,还有隔壁房间的孩子,倒是睡得很香。哎,也许再也不能看到他们了。
柴知院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和他一样也无法入睡的,还有“五条枪”中的张山和张德,他们也是与柴知院执行同一任务的。张德离开大帅府后,一直埋怨跟着自己的张山,他说:“你为什么阻止我劝平章张大人归顺大明?”
张山说:“傻蛋,你如果说出来,我和你可能已经成了刀下之鬼了!”
“不会吧,我们不是为张大人卖命了那么多年么?他还会杀我们不成?”
张山问:“你是想自己活命还是想张大人活命?”
“我想大家都活命!”
“要是只能选一个呢?”张山说,“如果张大人不肯归顺大明,你说,你应该怎么办?”
张德想了很久,最后说:“那,也只求自己活命了。”
张山点头说:“是啊。”
他拍着张德的肩膀,说:“明天突围,能成功么?”
张德说:“我看,张大人或许能成功突围,我们就只有战死在东门沙场了。”
张山低声说:“我不想死。”
张德问:“难道我们可以不出城作战?”
张山说:“不是。”
他把声音压得更低:“如果柴知院不要命地冲杀,我们就如此如此,把他捉了,献给明军。这样,我们就可以活命了。”
张德把眼睛瞪得圆圆的,他问:“就凭你我两人干这事?”
“不是。”张山拉着张德,向一条阴暗的小巷子走去。

巷子的尽头,就是姚晖平章的府邸。
那里已经聚集了六七位高级将领,有姚晖、葛八、熊左丞、胡知院、梁帖木儿、刘子元等人。他们竟然在密谋献城投降!
原来,张山早就与姚晖等人相约一起归顺大明,他今天阻止张德劝张良臣投降,就是担心张德激怒张良臣后,会带来更糟糕的事情,致使献城归降事宜不能顺利进行。
当下,姚晖见到张德和张山,便叫他们进来,众人举行一个仪式:歃血盟誓归降大明,不得背信弃义,向张良臣告密!
但是,什么时候归顺?
众人商量多时,决定:明天大军突围之时,就是献城之时!各人把守的各个城门,一旦明军来攻,马上开门投降。
大家散后,回到家里,想着这桩献城大事,哪里还睡得下?

张良臣,也睡不下!
听听他的心声吧——
唉,哥哥把庆阳留给我把守,想不到,今天这庆阳要丢了。
想不到,徐达竟然有那么多军队,哥哥和扩廓帖木儿一连几路救援部队,都无法为我解围。这些救援部队,为什么如此不济?连贼人的封锁线都无法突破?几乎三个月,消息不通,哥哥那边不知道如何,他也不知道我这边怎样。这仗怎么打得如此窝囊?想当年,我们兄弟几个,连同“金牌张”、“七条枪”,横行关中,谁个不服,哪个不从?如今,李思齐投降了贼寇,而哥哥也远远躲在宁夏府,天亡大元了!我在这里为谁保守城池?明儿突围,不去宁夏府吧,也不想去凤翔府了!我想回故乡……
正想着,忽然听到窗外儿子在喊他:“爹爹!爹爹!有要事!”
张良臣便把身旁的妇人推开,应他儿子:“啥事子?”
“要紧事!”

张良臣连忙下了床,批了外衣出来,他儿子张保保急切地说:“伯父命人驰书来了!今在北门外候命入城!”
张良臣说:“你伯父命人驰书来了?他如何突破贼人的封锁线?何有凭证?”
张保保,十七八岁的青年人,把金腰带和白色软绵大衣呈上,说:“他们说这就是凭证。”
张良臣接来,进了房间,仔细地看,果然,金腰带是兄长张良弼的,白色大衣是自己送给兄长的!颠扑不破,果然是真的!
“快快传令,让他们进来!”
张保保马上奔驰而去。

不用再详细描述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庆阳哪里还守得住?
不说吴祯等人破东门而出,也不说姚晖等人献城,只是说这个张良弼下书人诓骗张良臣打开北门这一事儿,庆阳就守不住了!

张保保吩咐士卒把北门打开,下书人哪里是张良弼的手下左丞王让那八人?除了王让出来诓骗守城的张保保之外,其余的七位都是明军的骁勇战士!
当吊桥刚刚降下,王让一马当先,冲了上去,他后面的七条好汉一涌而上,挥刀的砍断吊桥,持枪的刺死门卫。负责攻打北门的明军大将汤和早在夜色的掩护下,在战壕里隐藏好多时了,如今见吊桥放下,即时奋起,数百名骑兵人喊马嘶,数千名步兵争先恐后,源源不断冲上吊桥,又源源不断杀入城内!
张保保叫苦不迭,一时间六神无主,惊慌失措,只好逃跑!
他往哪里跑啊?
家里啊!
他要向父亲报告——明军已经杀入庆阳城了!

他的老爹还没有接到儿子张保保带来的噩耗,那边的吴祯已经砍死了东门的元兵,打开了东门。这是他负责的战区,他的几员部将,诸如金朝兴、顾时等,早在城外接应,见城内洞开,吴祯命人燃点火焰为号,他们也鼓噪而起,潮水般涌入庆阳城内!

徐达的指令是二十日清晨发动袭击的,可是自从捕获了王让等人,审讯得知来自张良弼的情报后,就把袭击命令提前到凌晨时分。如今汤和和吴祯带头分别冲入北门和东门,负责南门战区的王弼一见东方火起,哪里还按耐得住?要知道,他就是打仗打冲锋的双刀王呢!
看,王弼如何破南门!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9-26 18:30:38 +0800 CST  
46.

王弼策马高呼,一队队明军士卒打着火把,挺着刀枪,向南门涌去。
负责南门守卫工作的,正是庆阳平章姚晖。他在上半夜联络了一众元军将佐,打算一早就开城门归顺明军。刚刚躺在床上,就听到城外喊杀连天,亲兵来报,说明军攻城来了。姚晖一想,与其明早归降,不如马上开门接纳明军,这可是一份见面礼哟!
于是,姚晖急忙离家,赶赴现场,同时召集葛八、熊左丞、胡知院、梁帖木儿、刘子元等人赶来南门。
王弼赶到护城河边,就见城头灯火通明,一众元军将士拥着姚晖,高呼:“攻城的大明将军这边看来!”
王弼抬头见时,姚晖命人把元军白色大旗投掷到城外,十几名士卒高呼:“这是我们的姚平章大人,我们大人要归顺大明!”一边把红旗飞舞起来。
红旗,就是明军的军旗。
王弼也叫士卒回应:“归顺我大明者,请开城门,让我们进去!”
城头上高高拉着吊桥的缆绳徐徐降下,在吊桥刚刚放下,与地面持平时,庆阳南门也被十几名士卒打开了。姚晖、葛八、熊左丞、胡知院、梁帖木儿、刘子元等人在路旁指引,王弼马上催动战马,带着明军数千名战士潮涌而入!

与此同时,涌进东门的明军,则遇上了仓皇带兵前来堵截的柴知院。柴知院督促众士卒拼死抵抗,但是,如何抵抗得了冯贵、金朝兴、顾时等人为首的明军战士?不多时,“团团围住”、“困兽犹斗”、“血流成河”、“筋疲力尽”这些词语就派上用场了。最后,柴知院死于乱军之中,吴祯部队再也没有遇到抵抗了。

这时候,庆阳的东门、北门和南门都被明军攻破了。
围城时间几乎三个月,庆阳城内军民断粮缺水,哪里还有抵抗的力气?在突破城内的过程中,三支军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占据三门后,就迅速接管各大衙门,各个军政机构,姚晖等人带着王弼、王敬祖等勇将,直奔庆阳平章府,这是张良臣的府邸。
很快,就在日出之前,庆阳平章府邸已经入驻明军部队,高高飘扬的明军大旗取代了那面白色的蒙古军旗。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张良臣在这个时刻没有任何反应!他既没有呼号着领勇士突出重围,也没有躲在家里的床底下吓得哆哆嗦嗦,更没有冲锋陷阵高调地为国捐躯,无论是汤和、吴祯,还是王弼,都没有找到张良臣父子!
三门都被攻克了,那还有一个门,西门呢?
莫非张良臣从南门突围而去了?

哪里逃得了?
把守西门的明军大将,正是陈德。他没有抢攻庆阳西门,而是命士卒包围着西门口,一旦元兵从里面跑出来,即刻围打逮捕。偶尔有几股元兵逃窜出来,见此情形,干脆弃械投降了事。
张良臣也没有逃出来。
陈德觉得很郁闷,怎么张良臣没有冲出来呢?

徐达和冯宗异一直都站在瞭望台上,在夜色朦胧之中,观看这场庆阳的破城之战。徐达对冯宗异说:“终于拿下庆阳了,你马上传令下去,不得妄杀平民,已经归顺的元兵,不得虐待他们,更加不能杀害他们。”
“是。”冯宗异急急忙忙去传令了。
这时,没有捉到张良臣的消息也传来了。
徐达心想:张良臣把庆阳军民害惨了,若他当时一心一意归降,哪有今天城破人亡的惨况!城内多少军民因此而丧命,我军也伤亡不少,皆战之罪也!
他走下瞭望台,对身边的左营指挥使朱杲说:“你领兵入城,搜捕张良臣,杀之。”
朱杲问:“若他欲降呢?”
徐达说:“当初,他已经假投降了一次,害死多少人啦?圣上一再告诫,说此人狡诈之极,为免后患,缉捕即杀之!”
朱杲领命,引数百战骑而去。

是啊,张良臣父子哪里去了?
不及细想,徐达指挥中军在清晨进入庆阳城北门。汤和、冯宗异、吴祯、俞通源、陈德、郭兴、王弼等人已经在庆阳平章府邸恭候着他。
“出榜安民了么?”
冯宗异回应:“出了。”
“向百姓派发粮食吧!”
负责后勤的将领连忙下去准备。
“元军将士归顺的集结起来,愿意留下的录用,否则,遣散回家。”
“诺!”
俞通源领命去办。
徐达用赞许的目光巡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将佐,他说:“庆阳已经拿下,然而这里的百姓困弊不堪,接下来的安抚工作,冯宗异全权负责,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要骚扰了他们。”
“诺!”冯宗异领命。
徐达又说:“我军将士辛苦了!军政司抓紧时间录取战功,用三日时间论功行赏!”
众人齐声应命。

徐达坐下后,问道:“张良臣下落如何了?”
众人都说:“不知道。”
徐达脸色一沉,说:“想我大明勇士二十余万人,怎的就逮不住张良臣呢?”他看着几位归顺的将领,问,“莫非张良臣府中有地道通向郊外?抑或已经潜伏到民间之中?”
小张元帅上前回答:“没有。据小人所知,张良臣家中并没有挖地道。”
姚晖也说:“小人也清楚张良臣家中的情况,小人愿意前去搜查!”
徐达笑道:“好,姚平章愿往,甚好!”
那边的朱杲出列,道:“小将也愿往!”
徐达说:“姚平章,到张良臣家中搜查,朱杲到除其家之外的地方搜查!”
“请示缉拿后如何处置张良臣!”两人问。
“杀。”
二人领命而去。

徐达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心想:张良臣好歹也算是一条好汉,可惜他阴险狡诈,先诈降,再反叛顽抗,如此之人,留下来,恐怕是个祸根。算了,一了百了,杀了省事。
旁边的汤和、吴祯没有做声,他俩同时想到的是另一个人物:吕珍。
当年,吕珍身为张士诚手下最得力的将军,他多次击败朱元璋部队,并且生擒了朱元璋的水师大将廖永安,又在绍兴与胡大海周旋半年之久,不仅令朱元璋部队损兵折将,甚至把亲军都指挥使冯国用(也就是冯宗异的兄长)也射死于阵前。朱元璋当时怒气攻心,几乎晕厥,他发誓要对吕珍碎尸万段,当场向所有指战员都下了死命令:日后若擒吕珍,必杀之。
果不其然,绍兴之战后,仅仅八九年光景,朱元璋势力如日中天,张士诚疆场日蹙,在朱元璋发布消灭张士诚的命令之后,他的军队气势如虹,鲸吞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吕珍数轮战斗均大败亏输,不得不归降了徐达。徐达面对昔日的劲敌,想起朱元璋的誓言,于是命刀斧手,把吕珍斩杀于两军阵前。
事后,徐达曾经叹息:吕珍也是一条好汉!
如今,对张良臣这位死守庆阳的元军头目,大凡出色的指战员,何曾不会发出“惺惺相识”之感呢?毕竟一时瑜亮啊!

可是,整天,八月二十日一整天,几乎把庆阳全城都翻了个天,还是没有找到张良臣父子。军政司问徐达:现在要不要向圣上报捷?
徐达反问:“张良臣未曾就缚,如何报捷?”
朱杲和姚晖查问了张良臣府邸的所有下人,都说张氏父子已经逃离了张家府邸,张良臣的几个小老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徐达不高兴了。
他叫来朱杲,说:“你搜查了哪些地方?”
“凡是能够躲藏人的地方,小人都搜查了。”
徐达说:“若是打了败仗,你是张良臣,你往哪里逃?往哪里躲?”
朱杲想了想,说:“树上?”
徐达摇摇头。
这时,一个幕僚在旁边说:“当年隋朝军队攻陷建康,陈后主和他的后妃躲在宫里的枯井去了。”
徐达和在场的几位指战员齐声说:“还不去搜查全城的水井?”
朱杲马上应声而去。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9-27 16:07:39 +0800 CST  
47.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投射在庆阳城古柴口的旗杆上时,大都督佥事吴祯一如既往地早起,他带着十几名巡逻兵纠察这一街区的治安环境。毕竟张良臣还没有逮住,吴祯担心这位张平章会在城内突然发动军事暴动,故此向大将军徐达提议巡逻街区并带头执行这一任务。
忽然,他听到一阵噪杂声传来,接着就是一帮战士高呼:“捉住张良臣父子了!”
吴祯一喜,快步跑过去。但见左营指挥使朱杲带着一帮战士把一辆囚车押运过来。那囚车的轱辘发出“叽叽咕咕”的声音,里面两人头发蓬松,人头都卡在囚车的空洞上,双手被反绑着,两脚也带上了脚镣。吴祯不认识他俩,就问:“他们就是张良臣父子?”
朱杲连忙过来行礼,然后说:“是的。”
“张良臣!”吴祯喝道。
张良臣见有人问话,便把头抬起来,双眼通过散乱邋遢的头发的缝隙,看到吴祯,明军的高级将领,却不答话。
吴祯威严地用眼神盯着眼前的落水狗,喝道:“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跑,不能跑则降,不能降则死!大将甘心为虏哉?”
张良臣从鼻孔喷出些涕水,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何必言语辱我张良臣!”
那边的朱杲也喝过来一句:“张良臣,你乃自取其辱!本已归命王师,因何叛逆自寻死路!”
张良臣不再作声了。

徐达听闻已经擒获张良臣父子,连忙召集将士,升帐审讯。
张良臣父子被五花大绑,推到徐达面前,可是张良臣站在那里,不肯屈服,也不肯下跪。
徐达指责他:“张良臣,你既已归降我大明,因何还要反叛?”
“徐达!休要折辱我父子,要杀要剐,随你便!”
徐达微微一笑,不再理会他,而是问朱杲:“朱指挥,你是如何逮住张良臣父子的?”
朱杲回答:“这是副指挥陆成发现的。”
“哦,召陆成入来。”

不一会儿,左营副指挥使陆成快步跑了进来,行礼后,徐达问他:“在哪里找到张良臣父子?”
陆成说:“在报恩寺的枯井里。”
汤和笑道:“果然逃到井里去了!”
冯宗异叫道:“张良臣,你还叫嚷着什么啊?休要折辱我父子?躲到井里去,做王八了!你自己在侮辱自家呢!”
徐达微笑道:“好陆成!真有你的,躲到井里都能找到。”
于是,他命朱杲领刀斧手推出张氏父子,斩立决!
可叹,一代英豪张良臣父子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这时候,徐达唤来军政司,对他说:“现在可以写捷报给圣上了。记住,克城日期是今日。”“今日”就是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二十一日。
随后,他对陆成说:“陆成,今日开始,你军衔为指挥使。”
陆成连忙下跪领命。
徐达又说:“这份捷报,由你呈递给皇上。”
陆成高声回应:“遵命!”
接下来,就是全军庆功宴。
次日,陆成带着攻克庆阳的捷报火速前往京师应天府报捷了。

这一场庆阳会战,终于结束了。从五月中旬张良臣先降而后叛,到八月下旬明军攻克庆阳,张良臣父子被杀,足足超过三个月。此战,徐达动用二十余万关中明军部队,定点包围庆阳,先解除外围元军的防御力量,并派兵拦截扩廓帖木儿的三路救援部队,不断采用疲敌、扰敌、招降等战术,加上适当的攻城、诱敌出战而后包围剿灭敌方有生力量的战术,明军最终以较少的伤亡,成功消灭了张良臣部队,夺取了庆阳府——关中元军的最后一个据点。
消息传来,仍在凤翔府死斗的贺宗哲不敢恋战,急急忙忙带着军士从小路往宁夏府撤军。岂料,那个申成已经做足功课,把贺宗哲的一支劲旅带到明军阵前投降了!当然,这支劲旅的领兵官,就是申成的表弟葛彬!
徐达闻讯大喜,马上任命葛彬为庆阳副指挥,隶属于大都督佥事陈德。

然后,大将军徐达开会,部署关中军政事务。
他把高级将佐召集到帅府,对他们说:“日前,圣上有旨,说攻克庆阳后,着本帅与汤和、吴祯回京师复命,关中诸军事则由右副将军冯宗异掌管。如今,庆阳以下,我当领旨回京了。诸位,可要好好料理关中。”
众人齐声领命。
徐达说:“陈德,你镇守庆阳。”
陈德出列,领命。
徐达又说:“李伯升,你镇守环州。”
李伯升也领命。
徐达又说:“冯宗异,你全权负责关中地区的军政事宜。”
冯宗异出列领命。
徐达又说:“其余众将官,皆各守本职,期间若有调动,必须经冯宗异审核,并报圣上裁决。”
众人应允。

会议结束后,徐达单独留下冯宗异,对他说:“庆阳虽下,关中表面上太平了。可是,不要忘记了,张良弼还在宁夏府,而王保保远遁甘肃,或者在那里集结力量,你在这里,可要时刻留意。”
冯宗异说:“大将军所言极是。只是,王保保一败再败,还有力量来滋事么?”
徐达说:“宗异,贺宗哲并没有损失什么人马,此刻他的部队走到哪里去了?你知道么?”
“这……这贺宗哲如同阴魂一样,不过,大将军,请你放心,竟然他撤出了凤翔府,必定往北逃逸,我这里有薛显和傅友德,必溃其兵!”
徐达点头,说:“一定要认真对付贺宗哲。”
冯宗异应允。

次日,大明征虏大将军徐达带着汤和、吴祯等人返京复命。
冯宗异一直把他们送到城外十里处,临别之时,吴祯拍了拍冯宗异的肩膀,说:“老冯,关中就交给你了!”
老冯笑道:“你放下吧,大将军放心吧。”
众人一揖而别。
走了几步,吴祯回首叫嚷道:“老冯,我们回京帮你向圣上讨个大大的封赏给你啊!”
冯宗异心头猛然一动,心想:“不是吧,他们回去论功行赏了?我还在这里战天斗地?”
望着大将军一行人绝尘而去,冯宗异忽而一阵失落感涌上心头!

他打着马往回走,身边的士卒鱼贯而从,可是,冯宗异脸色早已没了笑容,刚才还欢声笑语的。
他甚至耷拉着脑袋,心里一个劲儿想着:他们都回去领功邀赏去了,可我呢?我还在这里干嘛?对付贺宗哲,对付王保保?为什么圣上只留下我在关中?我也想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啊!这一仗已经打得够久了!
是不是啊,冯宗异果真有这样的想法?他还是大明一等一的大将军么?
他回来后,不停地做同一件事,就是喝酒!喝闷酒!
身边的将士个个欢天喜地,人人忙着为庆阳百姓做着重新生活的事情,可是这位右副将军冯宗异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
不是吧,除了酒,还有色?
对极!
他身边的女子,就是张良臣家的妇人。
冯宗异喃喃自语:你们都回去领功,邀赏,晚上就和老婆孩子一个炕!我呢,在这里喝西北风啦。我也要女人!
至于么,冯宗异至于变成这么一个人吗?
这算什么?
他还要做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09-28 21:00:37 +0800 CST  
48.

冯宗异在孤灯下,思前想后,往事一桩接一桩,如泛起之沉渣,他本人也觉得嚼之无味。
十五年前,蒙元朝政腐败,民族压迫严重,各级地方政府暴虐百姓,加之灾荒连年,老百姓无以为生,于是土匪山贼横行,更有自称“红巾军”的明教信徒揭竿而起,称王称帝。这些民变组织多数是当地难以生活下去的农民一类的下层百姓组成的,他们结伴四处抢掠,杀人越货,官府多方征剿,民变军却此伏彼起,无法平息,于是天下大乱。淮河以南的濠州定远周边同样山贼土匪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为求自保,不少乡绅豪强便组织武装力量,自称“义军”,建造营寨,保护乡村和县城。定远妙山,就有这么一支“义军”,他们不仅保卫自己的庄园田舍,还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平叛工作,时常出击反政府的各处山头土匪。这支义军的首领就是冯国用和冯国胜两兄弟。
冯氏兄弟能文能武,据说最爱读孙吴兵法,在自保与平叛的过程中,他们的目光越来越高远,对形势的判断也越来越清晰:元朝要灭亡了,是时候加入更强大的势力了。
当朱元璋带着两万多部众从濠州城南下,与几股元军数轮战斗后,夺取了定远县城。妙山冯氏兄弟第一时间认定:这就是他们要加入的势力了!
当他们带着部众前往朱元璋营门求见时,朱元璋,乞丐和尚出身的红巾军小头目,当时并不为人所知。他所在的郭子兴集团,军阶比他高的红巾军将领数不胜数。连汤和,朱元璋的发小,也是千夫长出身。相比于朱元璋最初的官阶“九夫长”来说,汤和可真是个大头目。可是,千夫长汤和对九夫长朱元璋竟然恭恭敬敬,如同对待自己的上官那样。这样一来,当朱元璋成了郭子兴的上门女婿时,“朱公子”的称呼就多了一层更加特别的意义了。及至,朱元璋回乡招募了七百名士兵,郭子兴禁不住大喜,授以“朱公子”总管之职。就是这个朱总管,带着他精选的“二十四骑将”从濠州出发,向南发展时,运用计谋,连续攻克、收服了多处山寨民变军和元政府的地方驻军,他的部队如同滚雪球一样,不足一个月,竟然扩张到两万多人!
朱总管带着这两万多人的部队,扫荡定远之日,恰恰就是冯国用、冯国胜兄弟投奔之时。
朱总管初次看见冯氏兄弟,却是与之前投奔他麾下的战士不一样的。当初他亲自筛选出来的“二十四将”,不错,个个都是虎背熊腰,战斗力惊人,可都是农民头一个,刚刚从田里洗了脚,操起家伙就过来投军的。就徐达一个多少读过几天书罢了,其他,包括朱元璋本人,哪个不是大老粗一个?可是冯氏兄弟俩就不一样了!他俩竟然身上穿着儒生服装!从头到脚,就像书生一个!虽然之前,朱元璋刚刚接收了一个书生李善长,但那却是比朱元璋年长二十岁的老书生!朱元璋还没有发现李善长有什么过人之处时,又来了这对儒生打扮的年轻人。最年长的冯国用,仅仅比朱元璋大四五岁的样子,而年少的冯国胜,甚至还没有朱元璋的年龄大呢!这一年(1354年),冯国用才三十岁出头,冯国胜也就二十三四岁的样子。故此,面对如此一对儒生打扮的山寨首领前来投军,朱元璋好生奇怪。便问:“你俩穿戴就像个读书人,想必饱读诗书,很有见地,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好主意给我呢?”冯国用说:“过了我们南方的大江,就是富饶的金陵城。若能攻克此龙盘虎踞之城作为根据地,号令天下,派将领四处征伐,不贪图子女财物这些蝇头小利,打响为民除害的旗号,倡行仁义,收揽人心,不要说割据称王,就连做天下之主,也不在话下!”
此话一出,朱元璋犹如当头棒喝!
是啊,整个濠州集团军,包括郭帅在内,那个元帅不是为了子女财物而起兵造反呢?结果,经常为了争夺所谓的胜利果实,斗个你死我活,完全丢失了昔日反元的初衷!就是因为看着这些不仅窝里斗而是虐害百姓的家伙不顺眼,朱元璋才冒出独自带少到不能再少的二十四人经营四方的念头来!如今,他手下两万多战士,每日里除了训练格斗技术之外,朱元璋还特别教导这批战士要服从军纪,不得为害百姓。可是,这么庞大的军队,如果真的服从了军纪,严明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么,这军队喝西北风么?他们的军粮从哪里来啊?只是占山为王,的确是靠抢夺坑骗的,然而,这军队纪律一旦严明起来,是否要想想最核心的问题:吃什么?吃谁的?
如今冯国用的提议,一下子就把朱元璋内心苦闷了好几年的难题解决了!冯国用这番话,至少给朱元璋三个建议:第一,要有富饶的根据地,不能流动作战;第二,要有最崇高的理想——做天下之主,不能贪小便宜;第三,通过“仁义”来收揽人心,以此实现最崇高的理想。
当朱元璋周遭的民变首领每天都在算计如何解决军队的吃饭问题以致敌我不分,不惜兵戈相向,互相仇杀之时,朱元璋听到“仁义”、“人心”几个字,如同在浸泡在浑浊的空气中,忽地刮来一股强大而清新的气流,把污浊的空气一扫而空,令人耳目一新!
朱元璋霎时间对冯氏兄弟充满好感,不仅收留了他们和他们带来的部队,还把他俩留在自己的身边,作为亲信助手!
这可是美好的回忆哟,怎的,冯国胜(也就是冯宗异)现在回想起来,索然无味了呢?
原因当然就是日后不久发生的事情了。
根据冯国用,还有后来的李善长以及陶安等多位幕僚和将领的建议和积极参与,朱元璋果真就是渡江作战,从1355年夏季开始,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就把金陵城夺了过来,作为他朱氏集团军的根据地。其后,果然就是命令将领四出作战,朱氏地盘迅速膨胀,到1358年时,以金陵为核心,一个方圆过千里的朱元璋势力范围彻底形成。与他相邻的,在西边是徐寿辉、陈友谅势力范围,在东边,则是张士诚势力范围。1358年,朱元璋的军队进入浙东地区,这里是元朝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区,可由于这里多次遭受徐寿辉的红巾军的冲击,元政府的军事防御体系薄弱不堪,更加不要说镇压力量了。所以,朱元璋的部队几乎没有受到多大的抵抗就把徽州、严州、处州、衢州等江浙上游地区囊括过来。
1359年的二月底,朱元璋的兵锋已经触及绍兴路。当时,领兵的就是朱元璋的大将胡大海,他指挥超过十万战士围攻绍兴,张士诚手下第一大将吕珍负责把守这座城池。胡大海从二月,到六月,与吕珍大战小战过百轮,占不到丝毫便宜。有见及此,朱元璋派出冯国用统领的总制亲军前往助战。
冯宗异在十年后再次回忆这场绍兴之战时,他兴味索然的是:他哥哥冯国用就在阵前受伤,而后不治而卒。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因此而伤心不已,泣不成声!
这位当时朱元璋帐下最为得力,也最宠信的将军冯国用再也得不到更高的评价了!
也许有人认为,徐达才是朱元璋最得力、最宠信的将军。当然,这在后来,徐达的确与这两个“最”成功地确立了关系。可是,在1359年上半年之前,徐达还不能与二“最”相配。这是为何?
朱元璋崛起时,郭子兴这个大帅是如何部署他的队伍的?朱元璋果真就是全盘接收了郭氏的衣钵,把郭子兴的整个军队都顺顺利利地接管过来了吗?为什么朱元璋的总制亲军的都指挥使不是徐达而是冯国用?那时候的徐达在做什么?还有哪些郭子兴的部属在阻碍朱元璋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连串的问题,足够冯宗异思考、回忆三天三夜了!当然,我们也很感兴趣。毕竟朱元璋的潜龙时代,更具吸引力。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0-04 15:27:21 +0800 CST  
49.

1355年,坐镇滁州的郭子兴大帅命前线的朱元璋为和阳总兵官,朱元璋担心其他的部将会不听指挥。冯宗异记得,其时,他和兄长,还有李善长曾为此伤过脑筋,终于为朱元璋设计了一条服众的妙计。朱元璋先把委任状压下,没有马上公布郭大帅的命令。他先召开前线军事会议,说到和阳城墙已多段倒塌,需要维修和巩固,还当场分派了任务,让诸将负责各段工程的修缮工作,并约定三日为期限,届时验收各段工程。最后,朱元璋一再强调:这是重要的工作,涉及到和阳的防御能力,诸位皆不得掉以轻心!
谁知,现场众多将佐果然无视朱公子的部署,他们眼里哪有朱公子的存在?不过是郭大帅的女婿,还是倒插门的,出身如此之低,只不过刚好打了几场狗屎胜仗,抢掠滁州、和阳两座城池罢了,就在那里发号施令,真是小鬼当家啊!
所以,根本没人搭理这道所谓的命令。
三天期限眨眼就到了,朱元璋带着众人验收各段工程,结果发现,除了他自己负责的全部完成之外,其他的将佐不是根本没有施工,就是吊儿郎当,没有完工!
这下,朱元璋火了,他抓住这个把柄,决定再召开军事会议。这次会议,他故意稍稍来迟一点点,就发现,会场上早已坐满了人,不仅挤挤压压,更甚至的是,只有在门边上的一个位置没人坐,这可是最末位了。这不就是留个朱元璋的么?在大家的心目中,朱元璋果真就只能坐那个位置!
朱元璋看在眼里,不做声,他坐在最末位置上,宣布会议开始。
冯宗异和他的哥哥就站在朱元璋的身后,如同侍卫一样。

朱元璋先向大伙报告了验收的结果,大伙儿听到大家都没有完工,乐了,都是一个样儿,没什么问题啊。
可是,朱元璋接着就总结说:“除了我负责的地段全部完工之外,各位都没有完工。”
“大家以为如何?”他反问道。
大伙一愣!
朱元璋站了起来,一板一眼地说:“和阳是一座重要的城市,敌兵随时都会过来攻击,防御工事没有做好,大家的安全都有问题。”
“郭公,昨天来了一道命令。”他示意冯国用拿出了郭子兴的委任状,当堂就宣读:“朱元璋为和阳总兵,为诸将之首!”
朱元璋继续说:“郭公以朱某能谨慎御敌,顾全大局,故有此命。今和阳城墙的修缮工作如此细微,诸君竟不得力,未能为郭公分忧,是否无视军法!”说着,他的眼光充满严厉,嗓门也明显高了起来。
此言一出,众将无不敛容,再不敢嬉笑了。
朱元璋又说:“若,哪位将官以为朱某不能胜任和阳总兵,可以出列,向郭公申明因由,朱某必当让贤!”
说着,他的目光再一次巡视整个会场。
会场上鸦雀无声,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还有什么谁能像他那样,不出一个月就纠结了两万多战士,不到半年,就夺取了两座城池?
这时,一位千户长站了起来,他高声说:“我汤和愿意听从朱公子的号令!”
大家一看,原来是汤和!
汤和刚说完,另一位镇抚官也高声说:“我徐达愿意听从朱公子的号令!”
徐达说完,另一位比他俩更大嗓门的将官也说:“我赵继祖愿意听从朱公子号令!”
赵继祖是何人?
这可是郭大帅的同村老乡,最初响应郭子兴濠州起事的那批“元老级”人马中,就有赵继祖此人!
原来,郭子兴也真的想过这一问题:朱元璋年纪轻轻,资历尚浅,如何能服众?他在下委任状的同时,也派人秘密通告赵继祖,要求他密切配合朱元璋当总兵。
赵继祖出了声,他的一个好朋友,也站了起来,说:“我邵荣也听从朱公子的号令。”
邵荣的兄长邵二、邵肆都表态了:服从朱公子号令。
如此一来,现场就有几乎三分之一的将佐支持朱元璋了,其他的由于没有把城墙工程修缮后,哪里还敢发表异议?
于是,朱元璋当场拍板,他说:“既然大家都听我的,这次城墙没有完工的,必须在两天之内完成!”
众人唯唯听命,朱元璋从最末位处站起来,向 位走去,冯氏兄弟紧紧跟随。那里原先坐着的将官连忙站了起来,把位置让给朱元璋。
朱元璋瞟了他一眼,原来是张天佑——郭子兴的小舅子。
朱元璋坐下后,干咳了一两声,说话了:
“不过,这几天,在和阳城里,我发现,不少将士竟然违法军纪,情况恶劣!”
朱元璋转话题了!

这时,冯国用拿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字,可是大伙儿都不认字,朱元璋说:“念给大家听听。”
冯国用念道——
城西桂花街李氏被军中掳去,其父哭诉于营门;
北郭城下绸缎店被军中掠去二十匹,店家被军士殴打;
城中和阳坊赵百年之妻王氏被军中掳走;
城郊西河村六农户之妻女皆为军中掠去;
……
众人听得不是滋味,朱元璋忽然大喝一声:“够了!不要再念了!我们身为红巾义师,郭公将官,为何而战?今军中毫无纪律,视百姓如猪狗草芥,取人妻女,夺其财货,这可是义师之所为!如此行径,如何服众,如何收揽民心!与胡元鞑子有何二样!”
他站起来,围着众人兜了一圈,接着说:“听我令者,明日辰时,都把掠来的民女给我交出来!”
话音刚落,汤和、徐达等人齐声应命。
朱元璋继续说:“不听我令者,以郭公之命为是!如此可好!”
话已经说到这个点子上,众人哪里还敢不从,纷纷表示服从朱公子之命。

会议结束后,众人离开会场。朱元璋也走了出来,就听到大厅外面他的一众嫡系战士高呼:“朱总兵!朱总兵!朱总兵!”
那些嫡系战士是谁人?
耿再成、花云、丁德兴、吴复、赵德胜、郭兴、郭英、耿炳文、顾时、陈德、费聚、唐胜宗、陆仲亨、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张铨、周德兴、胡大海、郑遇春、邓愈、吴祯、吴良、李善长、范常等人,再加上他身边的冯国用、冯国胜、汤和、徐达,真是人才济济!其他的郭子兴部属见了,不禁心寒:朱元璋果然有一套!

次日,和阳街头上果然人声鼎沸,军士把掳掠来的妇女统统放还给和阳百姓。一时间,丈夫唤娇妻者,母亲叫女儿者,儿女叫亲娘者,哥哥叫妹妹者,不一而足!场面看起来十分热闹,民情欢欣。朱元璋带着一众嫡系巡视街头,不知哪个叫了声:“朱总管来了,你们的妻女能相认,都是朱总管的意思!大家可要谢谢朱总管!”
老百姓听闻,连忙下拜感谢朱总管!
朱元璋对身边的冯国用说:“民心如此,可用矣!”
冯国用点点头。
徐达在旁边也说:“民如水,君如舟,说得对啊!”
朱元璋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到底,不能丢失了民心!”

冯宗异想到这个关节上,叹了口气,暗想:若然大哥没有去世,如今,也是一方面的军事大员了!
对冯国用的英年早逝,朱元璋伤心至极,看着冯国用才几岁的小孩儿,摇摇头,最后,叫来冯国胜,对他说:“你兄长不幸逝世,他孩儿还小,不能继承他的职务,如今,你来做亲军都指挥使吧!”
冯国胜连忙下拜领命。
从此,冯国胜就继任为朱元璋的总制亲军都指挥使!
然而,冯国胜与他的哥哥冯国用一比,就差了一大截了!
可不,话说,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亲自领水陆大军二十万,从应天府风风火火赶赴前线,要与陈友谅拼命。冯国胜担任水师前锋,刚刚出了龙湾,就发生意外了!这个意外令冯国胜很不是滋味。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0-07 20:58:23 +0800 CST  
50.

1363年七月六日,吴国公朱元璋亲率水陆二十万大军在应天府龙江祭神誓师西征,以帐前亲军都指挥使冯国胜为水军前锋,浩浩荡荡向江西行省洪都而来,他要与陈友谅决战!
话说这日风和日丽,天气出奇的好,吴军大小战列舰逆流而上,一时间,万舸争流,旌旗飞舞,战舰上衣甲、铠仗、旗帜、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没奈何”……等等,应有尽有,数不胜数!冯国胜的前锋主战舰更是遥遥领先,刚刚航行到新河口河段时,竟有两头大鱼,一左一右,引导吴军战舰前行。在阳光的照耀下,鱼鳞闪耀着金光,它们出没于波浪之中,远观如同蛟龙出海一般!竟然一直护送着吴军过了安庆的小孤山。众人,包括刘伯温在内,都向朱元璋祝贺道:这可是龙云护驾,此战必胜!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冯国胜很不是滋味!
何故?
原来,在差不多到鄱阳湖湖口时,一阵阵狂风刮过,江面上翻起巨浪,冯国胜刚好乘坐着小艇巡视前锋水师,一个巨浪劈头盖脑扑来,他的小艇被打翻了,冯国胜堕入水中!幸好左右水手急忙施救,才把他从死神手上抢救回来。
朱元璋听闻这个意外后,马上前来探视,他见冯国胜浑身湿淋淋,狼狈不堪,就说:“我的勇士!江东桥、石灰山的勇士,怎么如此不堪这小风浪?”
冯国胜连忙下拜道:“臣负主公所托,请主公责罚!”
朱元璋扶起他,说:“我是说,蛟龙应该狂飙于九天,不应在阴沟里搁浅!”
这时,刘基也过来看望,但没说什么。
“换了衣服,定定惊,好好休息,明天再出发。”朱元璋说罢,就带着众人离开了冯国胜的战船。
走了十几步,朱元璋对左右说:“冯指挥翻船落水,莫非是上天给我警示,此战失败?”
徐达说:“主公,陈友谅乘我军攻打庐州而没有直取应天,反而围困洪都两个多月,这已经是天上赐予主公的大礼了!”
朱元璋又看看旁边的刘基,问:“刘老先生,你以为如何?”
刘基停了下来,煞有介事地望着苍穹,一会儿说:“的确,上天有警示,此战必胜!”
“果然?”朱元璋急问。
“冯指挥覆船,的确是不祥之事。不过,主公,如果冯指挥不是在这里覆船,而是在两军阵前覆船,岂不是更糟糕?”
朱元璋点头认同。
刘基又说:“如今,冯指挥在这里覆船,就是提醒主公,冯指挥不宜到前线作战!”
朱元璋醒悟,他说:“的确。大家都知道冯指挥在这里发生了意外,心里会有一层阴影,如果他不再参战,就可以消除众军士的疑虑了!刘老先生,你说是不是?”
“主公英明!”

次日,朱元璋作出决定:冯指挥使马上回应天,提防平江张士诚的袭击。而前锋部队则由徐达指挥。
就这样,冯国胜失去了参加鄱阳湖之战的机会!
那可是一场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水战!冯国胜由此错过了!
当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应天府时,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为什么一场风浪竟然剥夺了自己参加鄱阳湖之战的权利?
幸好,十多天后,徐达也回到应天府了。
原来,鄱阳湖大战一开始,徐达就带着先锋部队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敌军巨型战舰一艘,杀敌1500人!
这么一场开端之战,让朱元璋增强了信心,他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打赢陈友谅。同时,他也截获了陈友谅派出的使者,这些使者负责联络平江张士诚,打算共同夹击应天的朱元璋。朱元璋马上作出反应,派徐达星夜赶回应天府,协助李善长、冯国胜等人保护大本营。他对徐达说:“陈友谅这边,我搞掂;张士诚那边,你搞掂。”
徐达领命而去。
冯国胜听闻徐达也回来了,心里才稍稍平复下来。
徐达对他说:“国胜,主公是担心张士诚会在我们背后捅来一刀,故此让你和我回来应天共同应对。”冯国胜点点头。

如今,独自一人呆坐庆阳大帅府中,冯宗异想着这些往事,忍不住又喝了几口闷酒:分明就是嫌弃我,怕我的翻船意外带来军心不稳!
忽而,他把酒杯扔出去,吼道:“美人在哪?”
就见两个美人颤颠颠地从帐内哆嗦着出来,冯宗异喝道:“过来,给老爷子我更衣!”这两名张良臣家的妇人哪敢不如命?
如是者,冯宗异天天酒色度日!
手下的将佐看着眼里,没有一个敢吱声,这位冯将军不是大将军徐达哟,当初皇帝老子可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开金口对亲家,许了娃娃亲,要帮自家的五皇子(日后的周王)娶冯宗异的小女儿的!虽然朱元璋也把徐达、常遇春的女儿娶作自己儿子的妻子(徐达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四皇子燕王朱棣,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大儿子太子朱标),可都没有冯宗异家那么高调。冯宗异的另一个女儿还许配给常遇春的儿子常茂为妻,虽然这都是娃娃亲,可就等着孩子们长大了,就完婚了。常茂,这名字,还是皇帝朱元璋起的名字!
很明显,朱元璋与功臣联姻的做法,本意就是:共同富贵,共保富贵。
正因为如此,每当冯宗异发脾气,他的部属都不敢吭声。

不过,冯宗异还是有主见的,毕竟名将啊,荒废了半个月后,他也开始工作了。
这天,他收到来自临洮的战报。
原来,镇守临洮的指挥使韦正来报:吐蕃来犯。同时,又报:贺宗哲来寇兰州。
冯宗异大怒:岂有此理!我正愁没处出气,番兵胡虏竟敢前来受死?来来来!升帐,出击!

早在七月时,扩廓帖木儿就派使者说服了吐蕃出兵骚扰临洮。当时,徐达在庆阳大战张良臣,吐蕃军队就屯兵临洮以西三四十里的洮河原,跃跃欲试。
徐达解决庆阳之战后,领旨回京前,他派指挥使韦正坐镇临洮,防备吐蕃。此时,吐蕃出击了。韦正一边部署兵力拒战,一边派人向冯宗异请示并求助。
冯宗异接报后,先派人命韦正出击,然后亲自率领步骑军一万七千人,赶来援助,并对付贺宗哲。
见有援兵,韦正不再固守临洮,他要出击吐蕃了!

既然吐蕃七月就已经屯兵洮河原,为什么不即时发动攻击,偏偏要等到九月才攻击临洮呢?
原来吐蕃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已经是不存在的了,这些吐蕃兵,是十几个吐蕃部落临时集结起来的部队,扩廓帖木儿之所以能够说服他们继续效忠元朝,原因也只有一个,就是给他们好多好多的好处,粮食和钱财是不能少的。可是,扩廓帖木儿作出的许诺并不能即时生效,况且,他也没有那么多的钱粮赠送给吐蕃部落。于是,他决定参考唐代郭子仪的做法,派出使者,对吐蕃军队说:只要你们拿下临洮,任由你们抢掠。如果,能够拿下凤翔府和奉元府,也任由你们抢掠。
这的确很有吸引力,只是,必须要拿下了那些城池才能生效。拿下城池,是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的!吐蕃部落也不是傻瓜,思前想后,犹犹豫豫,时间就过去了一个多月。
偏偏这时候,朱元璋也不失时机地派出多路使者,前往吐蕃,招降诸部落。究竟朱元璋为吐蕃承认大明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作出了什么样的让步,或者说,用什么条件来让吐蕃归附,在目前的史料中已经无法找到详细的记载了。总之,从七月到九月初,大明的“招降政策”还是有效的,吐蕃兵没有在庆阳之战期间发起攻击明朝,仅仅是屯兵观望而已。
这就叫扩廓帖木儿坐卧不安,他没有和张良弼打招呼,就带着本部人马赶去甘肃永昌,决定用武力威胁吐蕃就范。
没法子,吐蕃兵不得不出击了,毕竟蒙古军不是好惹的。
这一场,大明与吐蕃之战,开锣了!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0-10 11:10:17 +0800 CST  
51.

临洮,顾名思义,就是在洮河岸边的城市,按照元末明初的地理志来说,临洮在洮河的东岸,而吐蕃兵驻军于对岸的洮河原。这时已经是九月底,将近十月(注:如无特别提醒,《大明北伐》记载的日月都是阴历,即农历;年份则为阳历,即公元纪年)了,虽然这里的雨季才刚刚结束,夜间的气温却早已接近零度,偶尔甚至跌穿零度。韦正,凤翔卫指挥使,他奉命接替原来的守将潘彝镇守临洮,直面对付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的可能进犯。
韦正的来历,前文从有所述及,他在庆阳战场上负责邠州防线,抵御贺宗哲的北上庆阳战区。大将军徐达听闻吐蕃响应元朝齐王扩廓帖木儿的号令,进犯临洮,又想起常遇春离开关中时曾对他说到临洮守将潘彝(或作潘毅)不是守城的料子,并说此人贪婪而凶残,若久镇边疆,必为国之蠹虫,民之祸害。于是,徐达就派韦正前往临洮,代替潘彝守城,潘彝则另派它地。
这个韦正,也是条好汉子,虽然在三十六员明初功臣排行榜中没有他的名字,但自从北伐以来,他的军事才能逐一显现,大将军徐达也青睐于他。
比如,在攻克元大都后,韦正就以凤翔卫指挥使之军职,随同中书右丞薛显攻取永平。他们的军队在沙河遇上了元朝丞相也速的蒙古铁骑军,两军混战多时,元军大败,韦正生擒敌将平章高家奴,明军乘胜夺取了永平城,也速仅以身免。这是发生在洪武元年九月间的事情。
更让徐达对韦正有好感的是:韦正负责没收、查抄北平城元朝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官员的府邸的财产、图籍、府库,共得黄金二十五万两,白银五十万两,各种珠宝珍玩、翠玉象牙及奇禽异兽、绫罗绸缎、锦绣貂皮无法计算,韦正竟然珠宝无所取,美女无所好,十分廉洁,把这些财物一一记录在册,上报大将军。
徐达查看后上报京师,他望着韦正,微微笑。
后来,他对常遇春说:“韦正此人,可以作一方父母官矣!”
常遇春点头,问:“大将军熟悉他么?”
“他爹是韦德成,想当年,我还是他爹手下的小兵呢?”
原来,十五年前,韦德成是郭子兴大帅手下的管军总管,那时朱元璋还是小兵(九夫长)呢。
“可惜,”徐达追加一句,“那年,他和邵肆领兵攻打宣州,不幸落水,牺牲了。”
常遇春说:“宣州那场仗,幸得主公亲征,才把敌将谢国玺的长枪兵打垮。”
“主公对韦德成很怀念,特别命人做了他们的塑像,在功臣卞壶庙里供着,还收养了德成的义子,把他养大成人,他就是韦正了。”
徐达又说:“如今韦正廉洁奉公,也能冲锋陷阵,不枉主公的养育之恩啊!”
常遇春说:“就给些机会他去历练历练吧。”
徐达又说:“你那蓝玉小舅子如何了?”
“跟着我吧,才23岁。”常遇春说。
“你锋芒这么厉害,他还有出头之日么?还是让他跟别人吧。”
“跟谁啊?”
“傅友德吧。”
“傅友德,这个,我喜欢。”常遇春笑了。

韦正坐镇临洮,见天气开始寒冷,知道城外洮河东岸的吐蕃兵可能会有所举动,于是,派出两支哨骑,由赵琦、汪灵真保统领,巡视周围的地形地势及吐蕃的营垒。
赵琦,原名赵脱脱帖木儿,听名字就知道他起了个蒙古名字,本来是李思齐的部属,归附明朝后,改名为赵琦。
汪灵真保,就是原来元朝的巩昌路的守将。明军攻陷凤翔府,李思齐退守临洮,徐达命冯宗异做先锋,继续进军。途径巩昌路,该地的土官汪灵真保带着全城军士及当地的绅士豪族出城投降。徐达命郭兴镇守巩昌,让汪灵真保随军征讨临洮。
李思齐投降后,汪灵真保和赵琦都做了临洮的守备将军,韦正用他们为前哨,可谓用对人了。
两日后,他们不仅巡视了敌军的营垒和周遭,还给韦正带来回紧急军情:河州地区的吐蕃部落一土官,名叫锁南的酋长,带着番兵率先向临洮进犯!
韦正问:“此酋竟敢率先犯难?”
赵琦说:“大人,锁南是被逼迫而反的。”
“何解?”
汪灵真保说:“前任大人的……做法欠妥了。”
“哦?”
“韦大人,实不相瞒,我俩都是陇西人士,颇知此间民情。临洮地近番疆,胡族、吐蕃、羌人杂处,历代以来,都是混乱之地。国家处置此地,愚以为,宜抚不宜剿。”
韦正点头称是。
“之前的潘彝大人屡用征剿之策,吐蕃族人稍有剽掠,即遭镇压,随即屠戮殆尽。胡羌汉等族人有入城来附者,潘大人往往不理情由,责问他们为何迟迟不来归附,对他们不是严刑拷打,就是凌迟处死。我觉得,潘大人太狠了。试问,附近各族人氏哪肯归附?这次锁南进犯,就是受了王保保和吐蕃各部酋长的唆使,又得不到我朝的招抚的缘故啊!”赵琦说。
“哪,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韦正问。
赵琦说:“以抚为主,以剿为辅。锁南进犯,我军痛击之,善待战俘,给以粮食和衣物,让他们回家,这样就可以瓦解敌方军心了。”
韦正想了想,又问:“今锁南来犯,如何痛击呢?”
赵琦说:“锁南有勇无谋,屡为潘大人所败,只是没有好好安抚,故此屡败屡战。”
汪灵真保说:“这次,汪某愿意出北城,绕到敌后,与韦大人前后夹击之,锁南必败!”
韦正说:“好!”
随即部署兵力,如此如此,果然大败锁南番兵。

锁南败退后,一百多人成了韦正的俘虏。
韦正将他们集合起来,吩咐他们去冲凉洗澡,更换衣服,还给他们理发,整理好胡子,然后请他们大吃一顿,有酒有肉,最后,每人发放了粮食和御寒衣物,让他们回家去。
受伤的呢?韦正叫军医把他们的伤患处治好,然后,也放他们回家去!
这批战俘感动啊,流着泪,跪在韦正面前,发誓再也不敢前来抢劫了。韦正把潘彝当年的所有刑具统统收集起来,就在那些战俘面前,一把火烧个精光!
战俘们不肯走了。他们叫嚷着:“我们要归附大明,做大明的臣民!”
韦正呵呵一笑,让他们回家。
消息传出,临洮周遭的各酋长无不动容,纷纷放弃与大明为敌的念头,三头四日,就有小部落、大部落的头目带着亲随,前往临洮归附韦正。最后,连那个经常进犯临洮的锁南酋长也带着部属前来投降了。
韦正再做一个举动,把其中的勇猛战士收录为自己的侍卫,并经常带着他们走访临洮周边地区,了解民情,当场解决各种民政问题。

临洮以西的洮河原呢?数万的吐蕃部队正虎视眈眈这座临洮城,不肯离去!
这时,韦正接到消息:右副将军冯宗异往六盘山截击贺宗哲,另派巩昌卫指挥使郭兴前来临洮助战!
打吧!
韦正不能再等下去了,否则,郭兴到达临洮时,即便两军合击,解决了河西的吐蕃兵,哪又是谁的功劳呢?
好!
九月二十四日,出击!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0-11 11:33:36 +0800 CST  
52.

九月二十四日,清晨,天气阴,气温零下二度。
凤翔卫指挥使韦正,统领五千名步骑兵,打开临洮西门,但见城外一条大河,仍在滚滚北流!咦!河水怎的没有结冰?
侍卫骑兵俞本说:“虽然天气较冷,但由于前期曾有暴雨,河流水量较大,河水却是没有结冰的。”
“那如何过江?”
“那正是番兵不敢东进的原因呢。”俞本说。
此时,赵琦过来说:“韦大人,其实,上游的河段很多都已经结冰了。日前,我和汪灵真保探明上游河段漂流着很多冰块。”
汪灵真保建议说:“或者我们绕道至上游从冰封的河面过去击杀番兵?”
韦正抬头望了望天空,见上空阴云密布,萧杀的气流顺着风向把战旗吹得猎猎作响。他打马沿洮河岸边奔跑了半里路,随即回来,对大家说:“祭神灵,破番兵!”
大家连忙去准备,韦正唤来俞本,对他说:“你速带几十名战士,到上游河段,如此如此行事!”
俞本领命带人去了。

不多时,韦正站在河边,焚香祝祷,仰天高声道:“我,韦正,依仗国家威德,镇抚一方,本欲休养生息,令人民和平福乐。不意贼人横行,剽掠我民,继而窥伺我境,蠢蠢欲动!是可忍,孰不可忍?无奈大河横阻,贼兵就在眼前,却无以翦灭!如此,何以上报国家,下护黎民?天意欲我平此贼寇,则天降神灵,着此河流顿时结冰!”
众人看着,心里暗暗好笑:虽然天气也算很冷,但是,要河流顿时结冰,谈何容易?韦大人不是在开我们玩笑么?
韦正祝祷之后,向天空发射一枝雕翎箭。
天,阴沉沉的,风,越来越大,可是,河水依然滚滚北流。
韦正登上一个高坡,再次焚香祝祷,再次仰天高声叫嚷:“上苍神明,请赐我力量,翦灭贼寇!”说罢,再次向空中发射第二、第三支雕翎箭,然后举着军旗挥舞着,他对三军高呼:“众将士,呐喊起来!”
赵琦指挥众人高呼:“神明赐我力量,翦灭贼寇!”
三军将士如此高呼,如同一道声浪,从临洮西门向对岸传播。

那边的番兵,首领叫包锁南,听闻明军在对岸装神弄鬼,觉得好笑,吩咐:“如此天气,河水怎么结冰?要它结冰,再过一个月吧!你们都不要理会他们!”
可是,明军的呐喊越来越厉害,嘈到番兵坐卧不宁,包锁南不耐烦了,叫道:“出营去看看!”
谁知就在他们打算集结队伍出营时,他们听到的不仅仅呐喊声!在那些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分明夹杂着马蹄奔驰的声音!
怎么回事?
莫非河流真的结了冰,明军果真杀过来了?
打开营门一看,噢,我的天,只见明军将士如狼似虎杀将过来!那洮河上面,奔流的河水不知何时竟然冻结了,明朝阿兵哥在上面奔走如飞!
冲在最前面的正是韦正,凤翔卫指挥使!他的左边,是赵琦;右边,是汪灵真保,带着一大队明军扑向吐蕃营垒。但见骑兵举着明晃晃的大刀,步兵则分为三翼殿后,左翼是长枪兵,中翼是弓箭兵,右翼是长斧兵,如同泄洪的江流,又似泛滥之浪潮,令人魂飞魄散,心胆俱裂!
最该死是他们还叫嚷着:“神灵保佑,翦灭贼寇!”

包锁南这些吐蕃族人,蒙昧之极,对山川鬼神尚且膜拜不已,如今见明军居然能够呼唤神明冻结洮河,哪还得了?不敢接战,转身就逃跑!
哪里跑得远?
韦正指挥大军一路砍杀追击,包锁南部死伤惨重,最后全体奔溃!
韦正正杀得开心,忽然听到身后一阵号角之声,回头看时,只见战场上又来了一彪人马!这支人马从山梁上奔驰而下,继而也渡河投入战斗!
高高飘扬的一面大旗上,赫然在目的是一个斗大的“郭”字!
原来,大明巩昌卫指挥使郭兴领军到了!

二军眨眼会合,包锁南走投无路,只好缴械投降!
这场明朝与吐蕃的战役由此结束!
韦正见着郭兴,郭兴竖起拇指,笑道:“韦大人,神兵天降,好!”
韦正拱手道:“郭大人,谢谢你的相助!”
郭兴笑道:“就算我不来,贼寇也被你扫平了!”
二人哈哈大笑,带兵押着俘虏回城去了。

这就奇怪了,怎的洮河会结冰?难道真是神灵保佑?
《明 太 祖实录》这么写道:
“未几有冰如巨屋,自上流而下,风随之,河冰遂合。(韦)正即率兵直捣虏营,虏大惊,以为神,俱投戈请降。”
这,为免难以令人相信。
俞本的《纪事录》这么写道:
“须臾,有一巨水筏自上流而下,直至其处,坚冻不动。(韦)正令兵布沙土而渡,大败锁南之兵,擒者纵之,兵还而冰复解矣。”
两相对比,俞本的更为可信而且具体。
对韦正祷告神灵破敌一事,俞本作出如此慨叹:
“若非天祐,何以致此!”
其实,韦正在祷告神灵之前,已经派俞本等骑士往上游寻觅并制造巨型木筏,这些木筏顺流而下,其中冲击并携带着众多的漂浮冰块,当这些木筏抵达临洮西门附近时,由于河道稍稍收狭,木筏与东岸相撞而受阻,韦正马上命士兵用布袋装满沙土填河,于是,一道木筏与冰块,再加上布沙土的浮桥就制造而成!明军步骑兵乘机冲过对岸,翦灭了吐蕃部队。
这才是临洮之战的真相!

吐蕃兵已经摆平,韦正和郭兴开开心心在指挥部举行庆功宴会。
然而,那个叫俞本的骑士,从郭兴出现到宴会结束,一直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
郭兴,本名郭子兴,注意,他不是朱元璋的岳丈郭子兴,而是同名同姓而已。不过,这个郭兴(为了区别,以后称作郭兴,不过,几乎所有的史料都记录为郭子兴)可真的与朱元璋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是亲戚关系,郭兴是朱元璋的妻兄(俗称大舅子)。
说起来,郭兴比朱元璋更早参加濠州红巾军,据说,他的老爹是术士。所谓术士,其实就是算命先生罢了。朱元璋还是小兵时,经常出外战斗,往往跟随着一些大头目东抢西掠,有时候,又与元兵厮杀几回。有一次,他跟随郭兴战斗到郭兴的老家,郭老爹出来招待了他们这支红巾军小分队。据说,当时郭老爹十分认真地观察了朱元璋的面相,脱口而出,说:“阁下之相贵不可言!”然后,又给自己的儿子郭兴看相,看完郭兴后,再看另外一个儿子郭英,最后说出这一句:“你俩的相格都是封侯之相,不过,你俩的富贵,必须依靠刚才那个人才能实现。”说罢,用手指了指朱元璋。
当然,这个故事,绝对就是官方制造的朱元璋做皇帝的“天命论”之一,不过,郭老爹即使没有说这些神乎其神的事,他马上让自己的小儿子郭英也跟着当兵去倒是真的。而且,他甚至还把自己的女儿郭惠也送给朱元璋做小老婆也是真的。
就是因为郭兴的妹妹郭惠,做了朱元璋的不知第几个小老婆这件事,让俞本,韦正信任的骑士用异样的眼光一直盯着郭兴这个“皇亲国戚”。
他心里想着:这鸟人有啥本事?还不是靠着裙带关系爬上来的?
于是,在他的回忆录里,郭兴就成了丑角,什么“酒色贪婪,鄙人也,无战伐之功,因椒房之戚,故至此职”就是俞本的定论。
事实上,是这样的么?
当然不是。
就拿临洮之战来说吧,明明郭兴有参战的,只不过是稍稍后到了一会儿,可是,在大明战报里,临洮之战就没有提及郭兴。这不是说韦正故意隐瞒了郭兴参战,而是郭兴没有把韦正的战功占为己有。要知道,巩昌卫指挥使郭兴,同时兼任大都督府佥事,也就是明朝最高军事指挥部的副都督,在官阶上要高韦正很多级别。他没有这样做,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郭兴不是俞本眼中那种人(虽然他也有犯错的时候)。

这边临洮战罢,那边冯宗异又如何对付宿敌贺宗哲呢?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0-12 21:04:31 +0800 CST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27285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4 10:11:21 +0800 CST

评论数:50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