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




1.罗秀添伤


在1909年只有几天过年的时候,罗秀重病,冲里的郎中都来看了,不管用,她的丈夫很心急,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到处打听方子,又翻遍古书,想寻找办法。却都没有起到作用。看到母亲每天烧香拜佛,他想起几年前因母亲生病去南岳进香,此时他不那么信神佛了,但仍然提出要去。
家里没同意。自古以来没这样的规矩,女子从夫,怎么可以让丈夫去做这些事呢?拗不过,只好等过了年天气暖和一点再作打算。他陪在一秀床边,给她讲故事。
到大年初二,一秀的病情急速恶化,气息微弱。今天来看,罗秀得应该是中毒性痢疾之类的病,山冲里没有医治的药,一周之内就可以致命。
相逢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转瞬已到了告别的时候。
很多很多年前的一天,彼此爸妈的血脉里,注入一个胚胎,时间的白驹过隙,世界的绿水青山,挡不住你我的相见,一个陌生的生命,从此与我休戚相连。
当年我嫁到这里,并不是因为“爱情”,我也不明白“爱情”,这两个字还是后来你教的,而你是书本教的。你还有书本的世界,我的世界,在听到婚讯的那一刹那,就决心到你为止了。
初婚时,正是妙龄,空气温度,都刚刚好,你虽掩嘴而笑,对父亲安排的这场婚事决不满意,我却内心认命,决心开创一个新的局面。那一天你有着清新的面孔,我有着灿烂的笑容。
那一天,你自嘲桎梏莲花,生在地狱,却仰望天堂;那一天,你侧在家门口,心烦意乱,出神凝望;那一天,四周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你却黯然神伤;那一天,你取下胸前红花,呼朋饮酒,笑中带伤;那一天,你愤然离家,爬山涉水,高声嚎唱。
这些,都在我的眼里,可是,只有我,没在你的眼里。我,从来也没有被你认识过的我,在这世上,我只有你一人,而你对此一无所知。
3年的时间,像放电影一样过去了;那一开始曾想象的美好也都过去了。时间终究挡不住你我的分别,挡住不住那美丽的开始,最终成繁花落寞的过眼云烟。
我多想回到3年前,时间却是3年后。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6 13:51:39 +0800 CST  

"美方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中方向美承诺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还没看内容。如果这个标题概括了内容,那这个标题好奇怪。意思是说头牌资本主义国家承认你的身份(什么身份?),你去跟人家承诺“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人们大众的呼声嗓子都喊哑了,也没见来个承诺)。绕了半天,我们还得感谢大洋对岸啊。

想起比尔盖茨说,当今,要看真正的资本主义,你去那960万平方公里。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6 22:55:59 +0800 CST  

继续更新。。。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7 09:23:03 +0800 CST  


罗秀遗愿:希望你能追求一个小幸福的生活


所有的人都退出去,毛小三陪在她的身边。眼泪打转,这是最后的告别。
她望着床前的毛小三。心有千言万语,嘴无一词一句。脸上还是那爽朗而羞怯的笑容,羞怯是她受的家教,爽朗是她的性格。她好像觉得,这场告别,不是她要离开他,离开这个比自己小了3岁的丈夫,而是他要离开自己。她和他是那样的亲近,好像本来就是亲人。她其实从来都不懂他,他讲的那些心事,那些典故,那些新名词,那些梦想,她概概不懂,她只是觉得一个妻子,应该安静地听丈夫说话,她想以后终究会懂的,只是刚过了3年,却等不了。
若非前世曾见过你,今生总会来到这寂寞清冷的小屋,促成这短暂的欢缘?她望向远方那望不到的娘家,眼泪流下来……转眼,遗留之际的目光望向了上屋场对面的楠竹圫,她希望死后能葬在那里。当年她嫁到这里,在找不到他的时候,她总在这个风景秀丽的楠竹坳坐一下午,喜欢上了这里,是她没有想到,它是用来埋我的。
夏天的时候,那里会开满各样的小花。也是在夏天农闲时分,这个小丈夫曾带着她去山上玩,他那么地开心,像猴子一样地跳着蹦着,摘野果子,爬树,在林间小道上跑上跑去,围追堵截抓捕蜻蜓蝴蝶,然后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等她急忙去找他时,他又突然从草丛里跳出来,扯她的头发,吓唬她,追打嬉闹,让她不知如何是好,心里却暗自欢喜。阳光从高高的枝叶间倾泻下来,直到转成阴影的那一瞬,她又感觉这种欢喜是不长的,一眨眼一切会成记忆,人终究不能跟时间和命运赛跑。
秋阴不散霜飞晚,垂杨紫陌洛城东,当时携手处,草木几枯荣?
后来累了,在一块大石头上歇着,她记得他曾给她讲过他刚看的一个故事,汉朝一位王子,小时候流落民间,跟邻居的姑娘青梅竹马,结为夫妇,后来当上皇帝了,还念念不忘民间贫穷的结发妻子,在朝堂之上孤独地问文武大臣谁能帮他找回遗落的宝剑?她其实并没有明白“南园遗爱、故剑情深”这两个典故的含义,记住它只是觉得美好:连皇帝都那么重感情呢!可见人世间的美好还是很多的,来到这世间一趟,能发现这点,不知能不能说是没有怨恨了呢?
她想在那座山上,守着这份美好长眠。
当年她嫁到这里,她多想为毛家,不,是为他生个儿子,可是她还是女儿身,更别说怀孕。他一直把她当妹妹。他的决定,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这点她很清楚。只是空暇的时候,她请他教写第三个字,“家”,第四个字,“回”,有一天她把这两个字调了个个儿连起来写在一块木板上,立在他去山上看书或找人聊天回来必经的路口,到现在她很想知道,当他带着得到知识的喜悦快步走过时,他是否也曾看到那两个鼓起勇气写出来的大字,在阳光下闪烁着静默的光彩和力量。
那么,相信在他的身边,将来一定还会有别的女孩,成为他的女人。不知该为他欢喜,还是该为自己感到悲凉。这样的矛盾,应该就是为他欢喜的代价。
我知道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将来你也许不愿意再记起。在“爱情”面前,我们都是错生的人。我们首先错而生在这样的时代。你跑得太快,而我已经跟不上。如果我注定成为旧时代的符号,那么请相信,不是我的错。我也诅咒这样的时代,可是我无法选择,我多么喜欢我能有选择!生活在和平、强盛、自由的环境里,穿上漂亮的蓝色百褶裙,在香水雨中走过,提着秀水买的LV包包,在夕阳下走过长长的街道去和你约会,接着发来的短信,故意不回,在脸上浮现刁难而幸福的微笑。
如果是在那时,你要记住,即使不通过父母之命,我也一定会走向你。牵着你的手再也不放开。
你下班不回家的时候,在回家的路口贴条警告你。
你上班的累的时候,在MSN上安慰你。
我仍然希望你追求一个小幸福的生活。在我看来,生活是第一位的,它强过理想,强过事业,强过雄心壮志。人活得快不快乐,应该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终极追求。而生活,在我这个没有读过书的人看来,它就是人和人的关系,事与事的组合?你常说万事皆有理,可我认为万物也皆带情。每一个人都是带着感情的平等的生命,爱情它是活在这世上可以聊以自慰的东西。
几年后,走出韶山的毛小三同学在长沙遇见他的初恋情人陶斯咏,斯咏跟他讲起同样的话,只是她表达得更强烈。
她又想起了去河边洗菜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阳光懒洋洋地照着,苍鹰在空中盘旋,后来的回忆里,每一个瞬间都似乎停住了时间的脚步,每一个时刻都似乎历经千年万年,她记得最清楚的是有好几次他似乎想拉住她的手,她其实很期待的,她没有说出口……她笑了。
感谢你。在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仅明白了爱情、生活,也懂得了生命。如果你是块冰,我心也已融化。清泉从冰雪的身体里流出,我的生命因为有你生命的重叠而终究不凡。因为有你,我找到关于自己生命的明亮的切入点。我曾经认为遇见你、嫁给你于我是天赐恩情,我将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呵护备至,可是3年来,深恩负尽。因为我发现:执著于爱,不过是为了找回我自己。
当你再趟过那条小河,走过那片山坡,你只要曾听说,有个女孩,她曾经来过。

2007年,我推了应酬,关了手机。先是坐飞机,然后坐火车,接着坐汽车、摩托车,最后步行,跋山涉水,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韶山。在游人如织的背景里,在故居对面的楠竹坳,在离毛家父母坟墓不远的地方,看到一座没有祭品,没有鲜花,没有墓碑,游人罕至的冷冷清清的小坟头,用栅栏隔着。我想,她已经在这里陪伴着毛家父母安静地躺了近100年啦。
罗秀离去后,17岁的毛小三,也要远行了。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7 10:30:21 +0800 CST  


本来想接着更新,无奈回来太晚,眼皮打架,偷懒先睡觉了。对不住朋友们,呵呵。

富士康13连跳,微雨的夜空,为他们祈祷。无论离我们多么遥远,亦是我们的同胞,亦是同等的生命。珍惜生命,珍爱生活。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8 01:11:45 +0800 CST  


网友春申君后:

关于罗一秀。有的资料上说大4岁,有的资料上说大3岁,大6岁肯定是错误的。这不是老毛回忆的时候故意夸大年龄差距,而是在那样战火纷飞,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的高度紧张的岁月,又时隔多年,记忆会出现偏差。就像把建党节定在七月一日,实际上一大召开的日期是7月23日至31日,这也是因为事隔将近20年后,当年的代表们竟谁都记不清具体开会的日期了,只记得“那是一个比较热的夏天,在上海”,后来没办法,一商量,就把建党日期定在7月1日,这些我们以后都会讲到的。

如果按照毛氏族谱和罗氏族谱记载,一秀出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比主席出生1893是早了4年。罗姓在韶山也是大姓,罗一秀的家离韶山冲不到10里路,现在属于韶山市场林村。父亲叫罗合楼或罗鹤楼(1871-1943)。罗合楼先后有6子5女,但长大成人的只有3个女儿,其他都夭折了,一秀就是他的大女儿。这样,他们家3个女儿,毛家3个儿子,也算门当户对。而且他们还算是远房亲戚,因为一秀的外公就是从韶山冲里的毛姓人家,离主席的家只有2里路。两人结婚,可以说是“亲上加亲”。

在韶山的时候,老人们一般不说起这些。偶尔提到也就是说大了3岁。最后我也采用这个说法。这是出于民间风俗的考虑。在旧时候的民间,女比男大的婚事是很多的,而一般女大2岁多,3岁多,4岁,都说成“大3岁”,这是因为合了“抱金砖”的民间说法。

不过你的帖子还是提醒了我,要有更加严谨的态度。背景资料在正文中不好一一作交代,也该在回帖中做个说明。我会尽力。更加严谨就是不能只信一方资料,有可能的话还应该找其他资料来作证。比如族谱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但它也有问题,当时修谱是在民国时期,那时候交通信息都不便,难免会出错,毛氏族谱对主席儿女的记载就曾有过错误。


至于说到他们之间毫无感情可言。这与情理不符,也与实际情况不符。老毛本身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对与罗家的联姻关系他是很重视的。有的资料记载,毛离开韶山冲那天,还在岳父家的地里干了半天活。1925年他与杨开慧带着孩子回韶山,还特意去看望了罗合楼老人。1950年毛岸英回韶山,毛特地嘱咐他去看望过一秀的堂兄罗石泉。罗一秀最小的妹妹嫁给了韶山东茅塘的毛华村。1959年老毛本人回韶山,还请了毛华村过来吃饭,毛华村就是那位著名的“打着赤脚见主席”的人,毛主席立即把自己的一双大皮鞋送给了他。在北京时候他就托人关照过罗家人的生活、工作情况。

前面“又快乐又郁闷”对“不信神佛转变”的回答基本上符合我意。谢谢。同时他说到,斯诺现场采访受到口音的干扰,还是有不少错误的地方。《西行漫记》不止采访毛一人,而是采访红军很多人,当时没有普通话的普及,斯诺本人在书中也曾提到,虽然中间隔着翻译,但他还是能感觉到采访对象说的很多词语听上去“有如天音”。而且他又是用英语写作,写完后又再翻译成中文。有些句意的表达在准确度上是要打折扣的。当年采访出于革命战争时期,也是红军第一次大规模接受国外媒体采访,连主席本人都要服从宣传的需要。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8 10:13:35 +0800 CST  


继续更新。。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8 10:37:42 +0800 CST  


2.虔诚地跪在老师面前,眼泪哗哗


他听了表兄文运昌介绍,想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继续读书。那是一所新式学堂,开设英语、数学等课程。他在病床上跟父亲讲了这个愿望。而父亲早有安排:他想把大儿子送到湘潭的一个米店去当学徒,学成归来接手自己的生意。
无论怎么软磨硬泡,父亲坚决不改变他的想法。
他不再说话了,只是一日日躺在床上。
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离家出走,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以死要挟,他已经快20岁了。那些都是小孩子做的事。即使父亲管不了他,还有韶山的宗族势力,他们早就对他不满意了,再闹下去,他这个被贴了“贰臣逆子”的标签的人下场无法预料。
他感到了绝望。而毛麓钟老师,前来看他了。
听到老师的脚步声,他马上从床上坐起来,用仅有的一点力气下床,几乎是条件反射,他朝老师,跪下了。
是的,那个从不跪孔圣人,不拜老师,嘲笑课堂的叛逆少年,如今规规矩矩地跪在老师面前。喊着“先生”,满是泪水。是悔恨?是迷茫?是焦虑?是脆弱?
毛麓钟赶紧把他扶起来,到床上坐下,拉着他的手,满是怜惜地看着这个学生。他曾出生入死,在战场上见过金戈铁马,枪林弹雨,人肉翻飞,听过炮声震天,杀声遍地,这一刻仍然令他动容。
虽然师徒间的缘分不长,但毛麓钟相信这是他教过的、遇到过的所有年轻人里面最上进,最好强也应该是最有前途的人。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颗种子。春来发芽,秋来掉渣,大雪茫茫的冬天,被埋在地下,第二年又顽强地生长出来了。你要知道,在人生的四季里,每个人都有走背字的时候,都有困惑迷茫的时候。每个人的“四季轮回”也各不相同,迎来这“第二年”的时间或长或短,重新生长的时候,总会有困难,有些人重病,有些人死去,有些人却脱胎换骨。为师知道你志存高远,你不仅想看到方寸间的事实,你还要能洞察时代深处的脉动与趋势。那么,走出去吧,只有走出去你才能看得到!过去已无法修补,只有志存不忘,重新开始,从头开始,你才能迎接属于你的明天。
我们看懂了历史,却仍旧要面对现实,这是最痛苦的。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我们的生活,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将成为历史,这部历史可能没人写,写了没人看,看了也没人感兴趣,但那是你自己的。
所以,边学习,边行动。做你认为对的事,在行动中觉悟,在过程中通晓。当你在做一件事情上感到无能为力时候,你换一种方法;当你换了方法,还无奈时,你换一个环境。就这么简单。
而你父亲那里,我去做工作。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8 11:33:30 +0800 CST  

3.出乡关!


3天后,毛小三同学用一顿饭解除了与父亲的无形“永久劳动合同”。他是怎么解决的呢?当时没有劳动局,越来越懂得利用斗争手段的毛小三就因事设人,请人组成了一个劳动局仲裁委员会,他们是舅父两位,表兄两位,本家堂兄毛宇居,自己的老师毛麓钟,好朋友李涑清。
毛麓钟老师说得顺生无言以对:“我在外面这么多年,发现一个现象,湖南人只有走出湖南才能有所作为,所谓‘楚材晋用’,年轻人,就应该让他们去闯,去拼,就应该尊重他们自己的打算,不要只想着把他们拴在身边。我说得不客气一点,你的崽伢子连堂客都死了,你还留他干什么!”
有的资料上说,除了仲裁委员会耐心的说服外,毛小三同学还倒赔了父亲一年的工钱,以此赎身,如果这是表现顺生吝啬、爱钱,我对这种说法持有怀疑,因为后来毛小三仅仅在湖南第一师范5年的读书生涯中,就花掉家里150多块大洋(学费就免费的),这些银子,都是顺生从他的周转资金里生生挤出来,一次一次去汇给远在长沙的儿子。
离家的前夜,顺生手持家法,让他跪在自己的面前,立下两条规矩:一,不打流(成为流民传回韶山来丢父母的脸);二,不做坏事。(就是违法的事,抓起来坐牢了没人救你)。毛小三则把在杂志上看到的一首诗抄下来纸上夹在父亲的账簿里,这就是那首著名的“立志出乡关”。
1910年秋天,毛小三走出韶山。他先来到了湘乡东山小学,在这里读了半年书后,第二年春天又转去长沙。几百年前,他的祖先是先来到湘乡,而后到了韶山冲,几百年后他的路线一样,只是方向相反,以湘乡为中转站,去闯外面的世界。
对,他要做的是出去“闯世界”。读书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他走了。很多人的话语在耳边响起。
“蔡锷将军曾跟我说过一句话: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我把它送给你,希望你不要忘记。纵使你能闯出万贯家财,无上荣誉,至高权力,最终都要消失,而不消失的,是做众生牛马、心系天下苍生的理想和信念。”这是毛麓钟老师对他的最后告诫。
“我相信走的路多了,自然就会有你的伯乐——即使没人做你的伯乐,你可以做这个世界的伯乐。”这是李涑清给他的勉励。
“岁月是一张不能倒转的唱片,这抬起的脚一旦跨出去,便意味着永不折回。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你载誉归来。”这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两位表兄给他写的新句子,写在一张卡片上。他的行李里,塞满了表兄送给他的新式书籍,比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
八舅特意为他写的一幅字,笔法苍劲:洛阳城里花飞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还有父母亲的叮咛……
别了,韶山,别了,母亲,孩儿再不能在你跟前尽孝,你重病,孩儿再不能跋山涉水为你去求神拜佛,但是我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别了,韶山,别了,父亲。这一天我不劳动,不读书,不跟你吵架,不玩耍,我只远行。
身后,是沉默了17年的韶山。韶峰撑起半边天,一峰如断一峰连。

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侏罗纪公园》(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是个生命的话)。
(第一部分完)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8 11:36:21 +0800 CST  

呵呵。多谢朋友们支持。有一直支持我的老朋友,也有新加入的伙伴。谢谢你们。你们的支持和对这个帖子保护我会记在心里。鼓励我不敢偷懒,多来写贴,少去打升级。

第一部分终于写完了。接下来是第二部分,毛小三同学在长沙的七年求学生涯,这七年,对他来说,是很关键的七年,他由此飞快地成长,心胸、志向、智慧、行动力都不可同日而语,也遇到各色各样的人。所以这一部分也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希望我能写好。请期待。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8 21:48:19 +0800 CST  


我会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写正贴,毕竟时间有限,平时也得上班。有些内容我想正贴里也慢慢会有解答。不过我会注意尽量多回帖的。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8 21:51:27 +0800 CST  

作者:wdjiujiu 回复日期:2010-05-28 17:42:05

" 所以,边学习,边行动。做你认为对的事,在行动中觉悟,在过程中通晓。当你在做一件事情上感到无能为力时候,你换一种方法;当你换了方法,还无奈时,你换一个环境。就这么简单。’说来容易做来难啊.

————————————————————
确实。我也有这种感觉。所以王阳明才讲究知行合一。其实我们最难做到的往往是最简单的道理。我的感受是,不妨先从一件小事开始,一件比较容易做的事情开始,只要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不要想那么多,先去做,做了再说,慢慢地就会形成小习惯。
古人有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8 22:05:37 +0800 CST  

继续更新。。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9 05:45:39 +0800 CST  


第八章 顺江而下


1.第一站:东山!


1910年秋天,毛小三走出韶山冲,第一站是湘乡东山。在那里,他见到了传说中的“新式学堂”,读了半年书。
东山小学“新”在它开设了自然、地理、英语等课程。毛小三同学第一次上英语课,下课了老师说“Bey—Bey”,他想:“这西式课堂也要拜拜?老子在韶山都不拜……”
他在这里的收获是读了更多更新的书,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以前梦寐以求的新式书籍。表兄文运昌借给他一套《新民丛报》的合订本,《新民丛报》是1902年梁启超办于日本横滨,他由此知道了康有为、梁启超。梁启超,这个人将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他最大的偶像。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弟子,当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思想文化界骄子,以写书为主要途径,宣扬他的改良思想。这个人是个狂人,在他短短56年的生命时光里,除去前20年正常的学习时光外,平均每个月写下的文字有35000字左右,并且这些文字都是在大量的社会活动之外完成的,我估计他是写书累死的。梁氏文章的主要特色是充满感情,一枝带有感情的笔,让人不知不觉就着了迷,连世界杯都不用去看,如今去读他的《饮冰室合集》,读着读着就会忍不住跟着朗诵起来。
梁启超号任公,他的粉丝毛小三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子任”或“学任”,意思是想做梁启超的弟子,把他的事情接着做下去。
我们要注意,从这时候起,毛小三一生大概用了25个名字,每一次改名,都代表着一种希望,亦是因为一种失望。想问他曾有过多少的梦想与希望,又有过多少的挫折与失望,看看他曾用过多少名字就知道了。
从报纸上,他还了解了日本的崛起,学会了唱一首日本歌。在韶山冲里,他想不清日本这样的小国家为何能打败中国,现在总算有了些了解。
在阅读了梁启超的文章《新民说》后,他写下自己的感想,这是现在能找到了他最早的政论文字,文章如下: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
请记住这里面出现了两次的一个词:人民。
当然,短短半年的时间,能学的也就这么多了。在这个学校里,他显得相当另类。大冬天的,只有他一个人不穿棉衣,穿两件薄衣服,外面还故意不系扣子,别人都以为他“很屌”。而且每天天刚蒙蒙亮,宿舍里就没他的人影了。
他穿着单薄衣服,踏着霜和雪,跑步上东台山。在山顶,他大声朗读着一段白话文: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怕只怕,做印度,广土不保;怕只怕,做安南,中兴无望。怕只怕,做波兰,飘零异域;怕只怕,做犹太,没有家乡……”
大家都知道了,这个违禁出版物的作者叫陈天华,别号“草庐俊杰”。这是他自杀前写下的文字,他的家乡,就是毛小三同学幼时习武老师的家乡——梅山。
“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伤心细数当时事,同种何人雪耻仇?
“俺也曾,洒了几点国民泪;俺也曾,受了几日文明气;俺也曾,拔了一段杀人机……”
他读了一段,便放下手抄本。虎虎虎,操练一套梅山拳。是的,他在空旷无人的山上继续在做一件自己很久没做的事情:练武。
这种读书习武的模式,开创了他保持一生的习惯。不管是默默无闻还是备受排挤的时候,不管是日理万机还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可以忘了做任何事情,但有两件事情一直坚持,一是发奋读书,一是坚持锻炼身体。
练到一身大汗回来,他就跑到校外的井里打水,搞冷水浴。一桶冷水冷水淋下,爽!
在这里,他还跟同学打了一架。这是乡土观念的关系,大家欺负他是外地人,见他长得像根竹竿,以为没什么力气,班上一位最凶悍的湘军子弟找他挑衅。他没有帮手,自己应战,两人打了一个平手。从此以后,一般人不敢轻易找他麻烦了。
作为一个外乡人,他只能在人群中落落寡欢。参加不了班上湘乡弟子的活动。他其实很想融入他们的队伍中去的,但这种乡土观念的隔阂,是没有办法完全打破。只是意外地认识了好打抱不平的萧子嶂,这个人也爱好写诗,后来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萧三。而他有个哥哥叫萧子升,目前正在长沙读书,经常寄一些报纸回来,等他的报纸寄到湘乡,都已经过时了。毛萧两人都不满足于看这些二手消息,于是决定去长沙,到湘乡驻省中学去读书。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9 10:31:09 +0800 CST  

作者:活的精采 回复日期:2010-05-29 10:44:16
搞笑的,这世界上还真有傻子相信马主义?

————————————————
网友活的精彩,不知你真正看过马克思的论著没有。别的不说。那种严密的逻辑性,会让人感叹,也能学到很多,能开创思维。有可能的话,建议你看一点。

以后帖子会涉及,马克思主义或者说共产主义,不止是为穷人的,更是为富人的,为暴富者指出一条路。因为没有草根集团的整体崛起,没有每一个屁民、小民、草民获得公正和幸福,每个人都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一个公正而且整体幸福的社会,应该是所有人的追求。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9 11:15:33 +0800 CST  
作者:金公羽 回复日期:2010-05-27 15:46:07
原文-----
2007年,我推了应酬,关了手机。先是坐飞机,然后坐火车,接着坐汽车、摩托车,最后步行,跋山涉水,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韶山,,,,
---------------------------------------
金公胡说:
2007那年,本人大开手机,一路汽车然后步行,也来到韶山。在屋场及周边徘徊并沉思,假设着一代伟人在此处曾经的幼稚与深沉。还在村边一家极小的杂货店边上,帮衬了一瓶烧酒和两包花生豆等,与看店并本已喝开了的老头子,边喝边聊,聊屋场及周边的风水地理,聊他儿时所听到的小伟人与非小伟人之趣事秩闻。我在韶山整整盘桓了一天,看到和听到以及想到不少的事,就是没想到----楠竹坳还有一座“罗秀添伤墓”。

——————————————————

呵呵,也许我们去过同一家杂货店。也许我们还曾擦肩而过。我是10月份去的。当时心情极为低沉。从05年开始,已经看了整整2年的佛经了。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9 11:21:31 +0800 CST  


继续更新。。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9 22:31:01 +0800 CST  

2. 亲眼看到大清朝是怎么垮的


1911年春天,微风还在吹拂着大地,湘江上一只顺流航行的又旧又小的机帆船里,出现了毛萧两个人的身影。他们立于船头,心潮澎湃。带着“走向大城市”说不出的兴奋;怀着对未来绚丽无比的期望,在这艘破船上吹风。
终于到长沙了。
第一次到这样繁华的城市,有着说不出的新鲜。
长沙1904年被(注意这个字)辟为通商口岸与外国通商,开始“对外开放”。当时整个长沙城有大约80万人口,正在飞速发展,整个城市像个大建筑工地,到处在修桥补路,到处在挖坑打桩,马路上疾驶而过的洋车,街道上偶尔一现的金发女郎,路边小店“买不买没关系,进来瞧一瞧,全部2元!全部2元!”的生意口号,让人眼花耳鸣,应接不暇。
萧三后来回忆:第一次来到这么多人中间,毛“兴奋得说不出话来。”
虽然繁华,但这样的城市、这样的世道却无法让人亲近,总觉得它缺点什么。是人心浮躁?还是笑贫不笑娼?繁华一日千里,总觉与我无关系。不垢不净的城市里灯火辉煌,却也鬼影幢幢。借用战国时代张仪的一句话来说: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按照原计划,毛小三进入了湘乡驻省中学学习。湘乡驻省中学堂建于1906年 (清光绪32年),由湘乡籍的湘军将领创立,一般来说它只招收湘乡子弟。但这难不倒毛小三同学,他会说湘乡话,他就说他是湘乡人。
从小在湘乡外婆家长大,他本来就带有一点湘乡口音。在东山时,表面上对自己受排挤不屑一顾,暗地里却是学了不少湘乡话的(细心)。这次入读湘乡驻省中学,以及后来穷困潦倒时能住到湘乡会馆,会说湘乡话都起了一些作用。
“好不容易”进了这个学校,应该珍惜才是吧?不过他又只读了半年。到了10月份,一场巨变发生,他扔下学业,报名参军,他要亲自去战斗。
这一年,是清政府的最后一年。5月,清政府宣布在铁路问题上“国进民退”(在大清朝,民间是可以在铁路上投资的),收回四川的铁路为“国有”,实际上却是想转手卖给外国人,而民退出之后,政府却不打算退还四川民众原先投资在铁路中投的股份,这他妈明抢啊。连一向只打麻将不谈国事的成都人都怒了,整个四川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清政府急急从湖北武昌调兵去镇压,没想到后院起火,10月份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的浪潮风卷全国。中华大地,要改朝换代了。
在说到他当兵的故事前,我们要来简单梳理一下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流程。因为过了这个年,就是2011,辛亥革命过去整整100年了,据说武汉市政府已准备投资200亿到明年搞场庆典,政府还是有钱啊。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29 22:54:04 +0800 CST  


继续更新。。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30 18:36:49 +0800 CST  


第九章 百年辛亥


1.大清政府被自己玩死了


大清政府在灭亡前,还是有很多机会不灭亡的。
1901年起,清政府下定决心,进行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并推广到军事、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史称“清末新政”。
在这些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立宪”。这是好事情啊。说明统治阶级内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求变求新在精神上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立宪相当于把皇权(以皇帝为代表的官僚权力集团)削弱,以前皇帝是比“宪”还宪的阳澄湖大闸蟹,横行天下,从不考虑被清蒸或红烧,现在要让一部“法”来成为“宪”,阻力可想而知。
1905年清政府“预备立宪”,一时间,“立宪”、“宪法”成了最时髦的话题、最热的热词,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布衣百姓,不口谈“宪法”,你还不好意思上王府井。这边刚问,“喂,哥们,你知道宪法么?”那边理也不理,扭头走了,走了50米后回头扔过来一句:哥是玩民事诉讼法的!啊,好牛啊,多了3个字。这人叫什么?一打听,他叫沈家本。学法律的肯定知道,这个人是当时著名的法学家,在“大清修订法律馆”的组织下,1906年他和伍廷芳(另一法学家)合编了《大清刑事诉讼法》和《大清民事诉讼法》。后来大清修订法律馆还组织编写了《商法》和《公司法》,堪称与国际接轨。
立宪这玩意儿以前没搞过,也需要与国际接轨。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学习对象——日本。日本自明治维新(1867年)改君主立宪以来,有如老汉吃春药,迅猛勃起,国力大增,1904年日俄战争中竟然打败了强大的沙俄。清朝王公大臣们又找到一个公费出国的好项目,纷纷赴日欧考察一番,回来报告立宪有三大好处:第一,皇位永固。实行君主立宪后,皇帝不仅可以千秋万载,而且平时不用上班,呆在皇宫看电视,有外宾来的时候出来接见一下外宾,新年元旦的时候对国民讲两句话就可以了。第二,能获得国际承认,原先说我们是专制的外国人通通都会闭嘴。第三,可以消除内乱,立宪了,革命党人就失去奋斗目标,就会一拍而散。
有这等好事,那就快立啊。抓紧点!
又过了两年,1907年,清政府成立预备立宪的机构——谘议局。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拟定以9年为期,逐步推行宪政,召开国会(拖了7年,再准备个9年,耐性不好的早一头撞死了)。请大家注意这个日子,3个月后,光绪帝和老佛爷在同一天相继去世,前后相差不到24个小时,2岁的溥仪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末代皇帝——宣统。由于还处于穿开裆裤时期,暂由他的老爸醇亲王载沣掌握摄政大权。同时放权臣袁世凯回河南老家“养病”。醇亲王载沣年轻,相貌堂堂,更重要的是大清国的主宰者终于又回到了男人手中,民间议论:怕“醇王新政”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当时的人们确实对年轻的载沣寄予厚望(人们总是很容易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就连“关心”中国时事的外国人也不例外。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托马斯•米拉尔德在慈禧去世一周后写了一个长篇政论文章,名字叫《后慈禧时代的清国政局》,里面对醇亲王“寄予厚望”,因为他出过国,“他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西方世界,其心智和视野,并没有因为紫禁城的城墙而受到限制。”在民间,更是对“新政”时代的到来想入非非,媒体上热炒,某论坛出现了818醇亲王的政治走向等帖,火爆一时,然而很快销声匿迹。
因为,人们发现立宪的事情在换了一个主子后按照原思路继续往前推进。实行的是拖字诀。
既然官府的推进是老牛拉破车,那么民间的反应怎么样呢?





楼主 我是没别的了  发布于 2010-05-30 18:40:35 +0800 CST  

楼主:我是没别的了

字数:138224

发表时间:2010-05-19 03: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30 03:39:10 +0800 CST

评论数:192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