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传统史书说到杨国忠猜忌打击安禄山时,总说这是杨国忠的私人行为。其实呢,如果没有唐玄宗默许,杨国忠敢这样做,死十回都是少的。
因为安禄山是什么级别的人,这种人的升降沉浮,岂是一个宰相可以随便决定的?
更主要的是,你打击这种人,致使这种人情绪失控,弄得天下大乱,就是让你自己说,你觉得一颗脑袋能抵了罪吗?

史书在写相关历史时,总是把唐玄宗按老年痴呆去写,总而言之,谁也知道安禄山就其一匹恶狼,就唐玄宗把他当成一只萌萌的宠物狗;谁也知道杨国忠是奸臣,就唐玄宗认为他是治国的能臣;更主要的是,杨国忠背着唐玄宗胡折腾,唐玄宗竟然一直云里雾里。

其实呢,只要在局中,谁也知道,杨国忠的所作所为,通常就是唐玄宗的意思。
否则,不要说别的了,仅仅是杨国忠背着皇帝,把安禄山逼反的事实,就足以让杨国忠从政治舞台上永远消失。[注6]

就算因为各种原因,唐玄宗不把杨国忠清理出局;但是唐玄宗只要有正常人的智商,也绝不会继续重用杨国忠了;因为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正常人怎么还会把他当成心腹继续重用呢?
问题是,在马嵬坡兵变前,杨国忠一直都是唐玄宗的主要助手。甚至普遍人都认为,唐玄宗后来决定转进到蜀地,也是听从了杨国忠的劝说。[注7]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41:50 +0800 CST  
对于唐玄宗与杨国忠的这种关系,大家都是在装傻充楞。总而言之,好像他们真的都相信,唐玄宗老年痴呆了,所以杨国忠可以背着唐玄宗为所欲为。最后捅出了天大的娄子,依然啥事都没有。

安禄山对此装傻充楞,是因为这是他造反的绝佳理由。总而言之,不是我要造反,实在是因为皇帝已被杨国忠这个奸贼迷惑了,所以我必须得替皇帝把这个奸贼清理出局。[注8]
而哥舒翰之类的人装傻充楞,是因为只有如此才可以遮遮掩掩的对抗中央政府。总而言之,看到不利于自己的政令,哥舒翰等人就说,这并不是皇帝的意思,这是奸臣杨国忠的意思。总而言之,我对抗的不是皇帝,而是奸臣杨国忠。[注9]

唐肃宗之类的人装傻充楞,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把皇帝的爪牙拔掉。
换而言之,皇帝之所以一再犯重大失误,就是因为有奸臣杨国忠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得把他清理掉。
杨国忠被清理出局后,太子就拒绝跟着唐玄宗南下了了,总而言之,大家都希望我北上;太子北上后,就擅自称帝了,总而言之,大家都希望我称帝。

而史书对此装傻充楞,显然是为了维护皇权的神圣性、神秘性。总而言之,唐玄宗已这样老年痴呆了,依然拥有着不可言说的权威、尊荣。
当然了,一个皇帝老年痴呆到了这种境地,虽然大家赶他下台,多少也有点不忠不义,但是相信大家还是能理解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42:27 +0800 CST  
传统的历史,都是基于皇权视角所写。所以它不会用权力博弈的角度分析政治史,因为用权力博弈的角度分析政治史,就会把皇权的神圣性、神秘性捅破。因为在这种视角下,人们会清晰的发现,人们之所以会跪拜在皇权的脚下,永远是受制于各种利害关系。
所以基于皇权的角度,它永远会把历史写成各种,忠奸善恶脸谱分明、是非对错一目了解;聪明愚蠢充满戏剧性故事。这种故事,一方面会让人喜闻乐见,另一方面,也会让人对皇权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神圣、神秘感。

许多时候,我们总想从历史书中吸取一些经验,而历史书却总是和我们一本正经的讲阿拉伯故事。
因为在这种故事中,历史永远是和现实脱节的。所以看着这种故事,我们除了获得满满的廉价优越感,好像不会得到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在这种故事中,历史当事人常常都愚蠢的让人不可思议。

这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看阿凡提的故事,总希望从这里学到一些智慧。而事实上呢,我们只能获得一些充满快乐的笑声,因为故事里的坏人,常常都是脑残弱智的非常可笑;我们在现实中,好像永远也不会遇到这样施展智慧的机会。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43:03 +0800 CST  
总的来说,此时的安禄山站在了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上,是选择忠诚?还是选择背叛?安禄山实在有些犹豫不定了。

从理论上,安禄山继续到长安城,从大概率上,也是不会有事的。
因为唐玄宗默许杨国忠公开打击安禄山,本身就证明,唐玄宗还是把安禄山当成好兄弟看的。仅仅是唐玄宗认为,这个好兄弟还需要进一步调教。

总而言之,一个耳光、一块糖的,让安禄山习惯这种天威难测的生活;让安禄山习惯对皇权的依赖、恐惧。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唐玄宗真对安禄山动了杀机,肯定不会默许杨国忠公开打击安禄山的。
此时的安禄山,还在自己军区之内,如果他一个想不开,难免会狗急跳墙的。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真对安禄山动了杀机,自然会对安禄山表现的非常友善,因为有如此,才有机会让安禄山再度自投罗网。
这种政治智慧,就是小学生也会拥有的。换而言之,就是让一个小学生处于唐玄宗的位置上,只要他真想收拾安禄山,也会对安禄山露着甜蜜的笑容。
你一方面想骗安禄山到长安城,一方面磨刀霍霍谁也能看到。你当安禄山是傻子?还是你自己脑子进水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43:45 +0800 CST  
军事上、政治上,虚实两个字,可以产生无数种变化。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赤壁之战后,曹操率军逃到一个三岔路口上,看到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哪条路上有伏兵呢?
大家都看到小路上有炊烟升起,大路上却非常安静。
用最简单的思维判断,肯定是小路上有伏兵,因为小路上有炊烟升起。
问题是,曹操思维比较复杂。所以曹操就说,小路上肯定没有伏兵!为什么呢?因为小路上如果有伏兵,他们肯定会做好隐蔽工作,怎么会让我们看到炊烟呢?
但是很不幸,小路上就是有伏兵,因为在小说中,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会这样分析问题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小说中的曹操再聪明一点,再深入分析一下,是不是就会选择大路呢?从理论上,应该是会选择大路的!

这是情报分析的困难所在。
因为简单的思考,你会选择A;你深入再思考,也许就会选择B了;你再深入思考,也许就会又选择回A了;当然了,你再深入分析一下,没准又选回B了........;从逻辑上,这样可以无限循环下去。
现在问题是,哪个选项正确呢?这个实在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你无法确定对方会怎么想。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44:10 +0800 CST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盟军会不会在诺曼底登陆?美军会不会在仁川登陆?按理说只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德国也好、朝鲜也好,都是分析来分析去,就是分析不出来。
再经典的问题就是,二战时德国会不会进攻苏联?按理说,这更是一个二选的问题,但是斯大林分析来分析去,就是分析不出来。
再经典的问题就是,德国会西进吗?这依然是一个二选的问题,但是张伯伦分析来分析去,就是分析不出来。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有人说,有人在事前就猜中了答案,所以这个人的判断力如何高明,那不过是拿肉麻当有趣罢了。
因为这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随便拉出一个人,闭着眼睛蒙,也有百分之五十猜中的概率。猜中这种问题,有什么了不起?
更主要的是,许多时候你能猜对这种问题,仅仅是因为你情报资料有限,或是你想问题简单。绝不是因为你真的有多高明。如果你的情报资料多一些,你想问题复杂一些,你没准也会猜错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45:19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太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看到杨国忠竟然在中央政府公开拘捕、打击自己的亲信[注10],安禄山会怎么想呢?

用最简单的思维看,自己此去中央政府肯定凶多吉少,因为杨国忠这样打击自己,肯定是得到了唐玄宗的默许,就这是唐玄宗要清洗自己的前奏。
问题是,再往复杂了想一下,安禄山肯定会知道,自己此去中央政府,应该是有惊无险的。因为唐玄宗真对自己动了杀机,怎么可能会这样打草惊蛇呢?

事实上,如果此时的唐玄宗,对安禄山露出甜蜜的微笑,安禄山才应该有说不出的害怕,因为唐玄宗对自己笑的这样甜,是不是想骗自己自投罗网呢?
后来有一个大唐皇帝,想收拾一个军方大佬时,就是因为笑容太甜了,所以那个军方大佬马上发现,其中肯定有诈,因为这笑容,也未免太甜了!皇帝对自己笑得这样甜,肯定是想骗自己离开军区。[注11]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46:17 +0800 CST  
从这层意义上,安禄山如果继续到长安城,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唐玄宗真的要抛弃安禄山,绝不会这样对安禄山的。事实上,唐玄宗现在这对安禄山,就是给安禄山一个表忠心的机会啊!

如果皇帝露着甜甜的微笑,手里拿着诱人的糖果让安禄山过去,安禄山过去了,能证明他是皇帝最忠心的小弟吗?肯定是不能的。
现在皇帝磨刀霍霍之声,聋子都快能听到了;各种劝皇帝杀安禄山的声音,几乎成了路人皆知的秘密,在这种背景下,安禄山手握可以让天下风云变色的力量,却依然乖乖跑到了皇帝身边,这能证明他是皇帝最忠心的小弟吗?应该是能的!因为面对此情此景,还有人还要说安禄山不忠于皇帝,那他的心理得多阴暗啊!

问题是,再深入想一下。
皇帝没有用甜蜜的微笑、香甜的糖果诱惑安禄山;而是用这种磨刀霍霍的样子考验安禄山,是不是因为皇帝认为,在此时此刻,用甜蜜的微笑、香甜的糖诱惑安禄山,只会让安禄山觉得,前面肯定是一个死亡的陷阱,所以就反其道而行之呢?

这个实在难说的很。但是大概率上看,皇帝应该对安禄山并没有浓浓的恶意。因为一方面磨刀霍霍的路人皆知,一方面骗安禄山离开军区,这也未免太不合情理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47:01 +0800 CST  
此时的安禄山,显然处于一个人生的关键十字路口上,他应该向哪走呢?
他继续到长安城赴命,从大概率上,应该是没有事的。但这意味着着他以后永远只能在皇帝天威难测的恐惧中生活。因为皇帝会不会杀他,这个实在是一点谱也没有的事。
选择背叛,从大概率上,应该是看不到胜算的。但是,如果你能获胜,不但可以从天威难测的阴影中走出,更有机会成佛成祖的。

安禄山应该怎么选择?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后来许多军方大佬都会面对。因为是继续忠于皇帝,还是选择背叛,这真是一个大问题。
好像怎么选,也是正确;好像怎么选,也是错误的。

但是就晚唐历史看,从大概率上,选择背叛,都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因为皇帝能调动的资源太多。
安禄山、史思明那样牛的人,拥有那样多的资源,一旦造反开始,都是以全家死光光为结束。
李光弼、仆固怀恩在军界的地位,实际上都不弱于郭子仪,只因为不服皇帝,当时就踏入了地狱之门。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53:03 +0800 CST  
后来,宋高宗在收归兵权时就劝拥兵大佬说。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大唐中兴名臣,但是郭子仪永远忠于皇帝,所以一生功德圆满;李光弼在最后一个坎上突然掉链子,难免成为千古憾事。[注12]
总而言之,一念之间,就是天堂与地狱。你九九八十一难都经历了,希望不要在前面的小坎上摔倒了。

但是,功臣们很容易在这个小坎上摔倒。因为,拥兵大佬永远有一个问题难以想通,那就是皇帝昏庸、邪恶,大家是不是也应该永远忠于他?
皇帝给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当然了!
问题是,如果没有受过系统的洗脑的教育。谁也会觉得这太荒谬了。皇帝昏庸邪恶,我们也应该永远忠于他,凭什么啊?
所以,大唐皇帝有难时,希望李光弼前去救援他,李光弼竟然好像没事人一样。因为皇帝信任奸臣、祸国殃民,这样的昏君,你处于李光弼在位置上,会救他吗?

其实,安史之乱前后,因为这种问题,摔倒的拥兵大佬实在太多了。
事实上,你让那些造反作乱的大佬去说,肯定都是皇帝信任奸臣、祸国殃民,所以他们才造反的,所以他们才追求自治的。总而言之,他们这样做,可全是为了国家人民啊!
大唐的资料比较有限,而且拥兵大佬没有真正修成正果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好像很难看清楚。但是,我们只要看一下民国时代的历史,大约就非常清楚了。总而言之,哪个拥兵大佬在反对中央政府时,也会说自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都会大骂中央政府祸国殃民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54:12 +0800 CST  
[注1]:岁入官俸二十四万贯,私利不在焉。....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不胜纪。
[注2]:其宅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注3]:诸孙数十人,每问安,不能尽辩,颔之而已。
[注4]:郭子仪每见宾客,姬妾不离侧。杞尝往问疾,子仪悉屏侍妾,独隐几待之。或问其故,子仪曰:“杞貌陋而心险,妇人辈见之必笑,他日杞得志,吾族无类矣!”
[注5]:仆固怀恩、李怀光、浑皆出麾下,虽贵为王公,常颐指役使,趋走于前,家人亦以仆隶视之。
[注6]: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它,殆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作乱。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上不听;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
[注7]:初,国忠闻难作,自以身帅剑南,豫置腹心梁、益间,为自完计。至是,帝召宰相计事,国忠曰:“幸蜀便。”帝然之。
[注8]:会有奏事官自京师还,禄山诈为敕书,悉召诸将示之曰:日「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它。诸君宜即从军。
[注9]: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干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童关;六月,癸未,召杜干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注10]:是夏,京兆尹李岘贬零陵太守。先是杨国忠使门客蹇昂、何盈求禄山阴事,命京兆尹围捕其宅,得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反状,使侍御史郑昂之缢杀之。
[注11]:展疑之,曰:“展自陈留参军,数年至刺史,可谓暴贵矣。江、淮秀贼所出,今之重任,展无勋劳,又非亲贤,一旦恩命宠擢如此,得非有谗人间之乎?”因泣下。
[注12]:时俊与秦桧意合,故力赞议和,且觉朝廷欲罢兵权,即首解所统兵。帝从其请,复召范同入对,命林待聘草诏书奖谕,略曰:“李、郭在唐俱称名将,有大功于王室;然光弼负不释位之衅,陷于嫌隙;而子仪闻命就道,以勋名福禄自终。是则功臣去就趋舍之际,是非利害之端,岂不较然着明?”意盖有所指也。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2 09:54:42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再更新一节。

第十二节 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此时的安禄山,站在了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上。
他应该怎么做?

如果他愿意像郭子仪那样,始终一副诚惶诚恐的、死也要忠于皇帝的样子。会是什么结局呢?
从大概率上看,唐玄宗还会继续信任他的。

就算退一步说,安禄山一直逆来顺受,最后依然让唐玄宗杀了,谁也得说,安禄山就是一个大忠臣;一个宁死也要忠于皇帝的大忠臣;以后史书会把他写得金光闪闪,并且号召大家永远学习他、景仰他。
关键是,如果安禄山的人生就如此定格了,人们再说到这段历史,难免都会说,安禄山太傻了,如果我是安禄山,我一定会造反的;而且指天划地的一分析,安禄山如果敢造反,肯定就能成功。

但是很不幸,安禄山没有选择这条路,所以安禄山就是另一种盖棺定论了。

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人应该怎么选择呢?
安禄山对此,肯定想了又想,终于在小弟们的劝说,决定起兵造反了。
结果呢,一年之后,安禄山就死于非命了,又过了一年,家族毁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3 09:50:53 +0800 CST  
郭子仪也曾走在这种十字路口上,而小弟们也都是一副支持郭子仪和皇帝分庭抗礼的样子;但是郭子仪却选择了对皇帝诚惶诚恐的样子,更选择了一副死也要忠于皇帝的样子。[注1]
郭子仪也曾走在这种十字路口上。鱼朝恩宴请郭子仪赴宴,有人说,这是标准的鸿门宴。所以小弟们纷纷表示,愿护卫郭子仪赴宴。郭子仪说了,我是朝廷大臣,如果没有皇帝的许可,鱼朝恩长了几个脑袋,就敢杀我?反过头来说,如果这是皇帝的意思,我全副武装的率人赴宴,我这是想干什么?总而言之,如果是皇帝要杀我,我绝不会反抗的。[注2]
皇帝一直猜忌郭子仪,当皇帝陷入危难之际时,虽然人们都说,只要郭子仪趁打劫皇帝,就可以如何如之何,但是郭子仪依然不为所动。[注3]
郭子仪表现在外,就是这样傻、这样的天真。
问题是,结果呢?
凡夫俗子渴求的一切,郭子仪都拥有了!


记得有一个笑话。
大意是阎王爷问即将转世投胎的人说,你想转世投胎成什么样的人?
这位老兄得不得的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是想成为郭子仪那样的人。阎王爷听后就说,大哥,你过来当阎王吧,有这么好的人生,你让我出去投胎享受吧。
从某种意义上,郭子仪的人生,完美的都有些不可思议了。

世人渴求的金钱美女、高官厚禄、权力地位、奢侈繁华,他都拥有了。
他本人高寿,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郭子仪活了85岁。[注4]
家族兴盛,子孙女婿都是非富即贵;儿子娶公主、外孙女后来是皇后,重外孙当皇帝。[注5]
更主要的是,他活着的时候就是时代的偶像,死后更是世人的偶像;而且生前一言一行都可以左右大局,死后家族兴盛不衰。
他奢侈享受、甚至是骄奢淫逸,没有人非议他。[注6]
他傲慢无礼,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注7]
他对皇帝永远诚惶诚恐,但是权宦、宰相都小心翼翼的与他相处[注8],而且皇帝也得谦虚的说,如果郭子仪想当皇帝,就轮不着他当皇帝了。[注9]
他一副超然无为的样子,但是藩镇大佬对的尊敬,更是胜过对皇帝、对政府尊敬。[注10]
这种人生,想一想,也太难得到了。与此相比,皇帝算什么啊?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3 09:52:31 +0800 CST  

如果穿越回晚唐,你有机会选择成为任何一个人,你会选择当谁呢?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成为郭子仪的,因为郭子仪的人生太完美;完美的都可以称之为奇迹。
许多偶像级的大哥,之所以能取得偶像的地位,那是因为他们用近于清教徒的生活换取的。换而言之,他们生活简朴、在男女问题上简单节制;而且终其一生总是夹着尾巴在作人,从来不敢过分张扬。
如果他们生活骄奢淫逸、对人傲慢无礼,虽然会让世俗之人崇拜,却绝不会让有识之士崇拜,因为这就是暴发户的形象啊。
说起这种人,有识之士也许会说,他们的一生没有白活;但是世俗之人难免会说,他们的一生真是白活了。因为人生在世吃喝玩乐、骄奢淫逸,他们都没有尽情享受过。

但是,郭子仪不同,说到人生吃喝玩乐,郭子仪丢掉的那点东西,也会让普通人忘洋兴叹的,面对此情此景,最世俗的人也得说,郭子仪这一生真的没有白活。因为人家吃一顿宴席的费用,就是十万缗[注11];现在的暴发户摆阔,有几个能玩的这样大。
当然了,说到高大上的东西时,郭子仪丢掉的好点东西,也会让普通人忘洋兴叹;面对此情景,写在青史上,最装X的史官,也得说,郭子仪的一生真的没有白活。因为这就是人臣的典范;甚至是人臣不可超越的里程碑。

如果时光可以重回,安禄山会怎么选择,没有人知道。但是单纯的基于利益考量,安禄山肯定也想成为郭子仪,而郭子仪绝不可能想成为安禄山的。
如果我们有机会处于那个时代,单纯的基于利益考量,相信谁也会希望自己成为郭子仪,而不希望自己变成安禄山。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3 09:53:06 +0800 CST  
安禄山选择了造反,他的长子,当时就让皇帝杀了。而安禄山只是多活了一年时间,然后在内外交困中,被自己另一个儿子杀了。又过一年,安禄山全家被杀了。
如果安禄山选择忠于皇帝,一定会比这差吗?实在未必。

皇帝再度下旨让他到长安,他就再到长安好了。皇帝一定会杀他吗?实在未必。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他是皇帝棋局中,最不可或缺的一枚棋子。他以前得到的一切,都是在皇帝主动给予的,绝不是他逼迫皇帝得来的。

更主要的是,奸臣杨国忠说安禄山会造反,还怂恿皇帝一副磨刀霍霍的样子,安禄山拥有让天下风云变色的实力,一听皇帝让自己到长安,还是二话不说就到长安。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有人非要说安禄山是大奸臣,那大忠臣长得是啥样啊?

如果安禄山没有造反,翻开安禄山的履历,安禄山有什么污点呢?
好像没有啊!
所谓安禄山靠坑蒙拐骗当了军界大佬,那不过是因为造反了;如果他一副宁死也要忠于皇帝的样子,即使死了,谁敢说他是靠坑蒙拐骗、心怀奸许混到那种地位呢?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3 09:53:58 +0800 CST  
唐玄宗死了,安禄山如果依然是这种逆来顺受的样子,新皇帝会杀他吗?估计也不会的。
一个军方大佬,举手投足之际就可以让天下风云变色,却是永远像狗一样的仆在皇帝脚下。
皇帝骂他,他只是可怜的摇着尾巴。
皇帝打他,他依然是可怜的摇着尾巴。
皇帝想杀他,他依然还是可怜的摇着尾巴。
皇帝害怕他,所以就用三道、五道铁链子捆绑他,把他关进铁笼子里,他依然还是可怜的摇着尾巴。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真把他杀他,谁也会觉得,皇帝那是一点点人性也没有了。因为面对此情此景,就是十世投胎的恶人,肯定也会不忍下手的。因为这条狗忠心到了这种境界、可怜到了如此境界,你还要他怎么样呢?

虽然皇帝的内心深处非常想告诉大家,他就是在这里装孙子罢了!再总而言之,你们现在看他这样可怜、忠厚,这都是表象罢了。只要有机会,他就一定会原形毕露的!

但是皇帝也只能把这种念头深深藏在心底。
因为皇帝真的这样说,会让所有的人都寒心的,因为人家都忠心到这种境界了,你不说人家是装出来,你让人家怎么做呢?难道你真让人家死了,才会满意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3 09:54:41 +0800 CST  
问题是,在皇帝的内心深处,也许就是这样认为的。总而言之,你这样和我装可怜,就是想博取人们的同情罢了。再总而言之,这是因为你时机还不成熟,只要时机成熟,你肯定会造反的。
如果司马懿早死几年,他就是纯臣了。如果皇帝早杀他们几年,哪有后来的事呢?
如果袁世凯早死几年,他也就是大清的忠臣了,如果皇帝早杀他们几年,哪有后来的事呢?

五代时期,后唐帝国某个军区出现了动乱,于是人们都让唐庄宗派李嗣源去安抚、平定;唐庄宗内心怎么想呢?实在是害怕到了极点。因为好不容易把李嗣源捆绑起来,现在又把李嗣源放出去,这就是传说中的放虎归山啊!
问题是,人们都纷纷劝说唐庄宗。总而言之,李嗣源忠心可表天地,在这种国家危急的时刻,你还没完没了的猜忌李嗣源,这怎么可以呢?
问题是,李嗣源脱困之后,就呼啸着向唐庄宗扑了过来。于是唐庄宗英雄一世,遂在穷途末路、众叛亲离中死了。
如果唐庄宗当时杀了李嗣源,谁敢说李嗣源活着,肯定会成为唐明宗呢?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3 09:57:05 +0800 CST  
臣子的忠心,皇帝永远不会相信。皇帝相信的只是各种力量的制约。
没有制约的权力,永远也不是可靠的。
尤其是围绕皇权的博弈,因为从大道理上,臣子永远忠于皇帝,那就叫扯淡。因为臣子应该永远忠于皇帝,那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算干什么的?他们怎么不永远忠于大隋皇帝啊!
是的,我们也知道,大隋皇帝是人渣。问题是,如果有人把大唐帝国灭亡了,大唐的末代皇帝,肯定也会变成人渣的。

传统历史是基于皇权视角所写,所以在这种历史书中,只有无限拉低各种政治人物的智商,才可以把历史的逻辑写顺了。
因为皇权视角写历史,自然会强调人们忠于皇权,就是因为各种高大上的思想道德。
问题是,处于局中的政治人物,都会清晰的知道,如果没有强大的利害关系制约,天下可以说都是乱臣贼子。
一切是显然的,没有强大的利害关系制约,人们会本能的相信一种歪理邪说,那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能代表天下人利益的人,才配执掌天下;否则,尧舜禹的禅让理论会等着皇帝;商汤周武的革命理论会等着皇帝。

因为皇权政治模糊、甚至隐藏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再看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就会觉得他们太愚蠢了、幼稚了、荒唐了,因为他们实在没有道理这样玩啊。
问题是,如果皇帝真把各种看似愚蠢、荒唐、不能端上台面的东西都扔掉,他分分钟钟就会被清理出局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3 09:57:53 +0800 CST  
我在写历史时,有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

第一、我从不认为一个大哥级的人物,政治智商、战略眼光,会比一个普通的初中生差劲。
如果史书中的大哥级人物,政治智商、战略眼光低到了,可以让一个普通初中生都居高临下指指点点时,通常都是因为史书模糊、隐藏许多重要的细节。这种史书不论多权威、多高大上,我也会本能的去怀疑。

第二、我从来不认为那些在政治舞台上能一言一行左右大局的人,思想道德会比普通的初中生单纯。如果史书中的大哥级人物,思想道德单纯让普通初中生都忍不住想教他们怎么做人时,通常都是因为这种内容就是政治宣传。

第三、我从不认为,一个能影响时代的坏人,会是一个只靠各种下三滥手段维持权力地位的人。想成为一个普通的坏人,这个很容易;但是想成为坏人的战斗机,他肯定有着过人的勇气、信念、才智、甚至有着大奸若忠的形象。

当然了,以我这种基调写出的来的历史,在许多有识之士眼中,那就是脑补历史、发明历史。国为在他们看来,权威的、高大上的史书,怎么可能会模糊、隐藏重要的历史细节呢?总而言之,你没事总怀疑权威的、高大上的史书记述,一看就是传说中的民科!
再总而言之,在众多权威的历史书中,历史上的人物都是忠奸善恶、贤愚美丑脸谱分明的;你非要胡扯什么,如果资料丰富,人们会发现,忠奸善恶、贤愚美丑常常会变得颠倒过来,你这是标准的历史虚无主义,你知道不?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章 渔阳鱼阳鼙鼓动起来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3 09:58:50 +0800 CST  
[注1]:秋,七月,上召子仪还京师,以李光弼代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士卒涕泣,遮中使请留子仪。子仪绐之曰:“我饯中使耳,未行也。”因跃马而去。
[注2]:元载恐其相结,密使子仪军吏告子仪曰:“朝恩谋不利于公。”子仪不听。吏亦告诸将,将士请衷甲以从者三百人。子仪曰:“我,国之大臣,彼无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来,汝曹欲何为!”乃从家僮数人而往。
[注3]:广德初,吐蕃入京师,代宗幸陕,将军王怀忠闭苑门,以五百骑劫诸王西迎虏,遇郭子仪,怀忠曰:“上东迁,宗社无主,今仆奉诸王西奔,以系天下望。公为元帅,惟所废置。”
[注4]:及门,郭氏子弟迎拜于外,王不答拜;子仪卧不能兴,以手叩头谢恩而已。六月十四日薨,时年八十五,德
[注5]:八子、七婿皆为朝廷显官;诸孙数十人,每问安,不能尽辩,颔之而已。
......暧,子仪第六子。年十余岁,尚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时升平年亦与暖相类。.....贞元中,帝为皇孙广陵郡王纳暧女为妃。......广陵王即位,为宪宗皇帝,妃生穆宗皇帝。
[注6]: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注7]:仆固怀恩、李怀光、浑皆出麾下,虽贵为王公,常颐指役使,趋走于前,家人亦以仆隶视之。
[注8]: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
[注9]: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
[注10]:田承嗣方跋扈魏州,傲狠无礼,子仪尝遣使至,承嗣西望拜之,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李灵曜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独子仪封币经其境,莫敢留之,必持兵卫送。其为豺虎所服如此。
[注11]:上命元载、王缙、鱼朝恩等互置酒于其第,一会之费至十万缗。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6-13 09:59:17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310376

发表时间:2018-06-01 18:51: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04 05:14:18 +0800 CST

评论数:89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