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五十年》——百万字完本专题历史力作

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H

镇守大西北的一个老将郭淮,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也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从曹操时代就崭露头角的、一直带兵打仗的老将。郭淮的老婆是谁呢?是王凌的妹妹,所以郭淮见了王凌的面,还要叫一声哥。对于司马懿这样的政治老手来说,在夺权以后,一丝一毫的不稳定因素,都是绝对不可以有的,他让郭淮去长安,是因为他的威名、智谋足以同时抵挡蜀汉和安抚西北少数民族,足以独当一面,自己的亲信当中,还没有人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派郭淮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但是,司马懿也知道郭淮并不一定完全拥护自己,所以在他到大西北上任的同时,又给他加派了一个陈泰做刺史。陈泰是谁呢?他是陈群的儿子,自小就和司马师、司马昭关系很铁,而且在司马懿政变的时候,陈泰还劝曹爽投降,从感情上和实际举动上来说,陈泰当然比郭淮更靠得住,他还能起到监视郭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大西北的部队就被分割给了两个人统领,两个人同时叛变的可能性,比一个人就小很多了。

在王凌事件爆发以后,郭淮的老婆、也就是王凌的妹妹也自然不能幸免,司马懿派出的御史很快就到了郭淮家里,要把他老婆绑走,准备杀掉。郭淮在西部呆了这么多年,亲信旧将、各族好友无数,一听说要郭淮的老婆要遭殃,一下子就围拢过来几千个人,甚至还有都求御史不要带走王女士,然而,司马懿的命令实在难以违背,御史还是把王女士带走了。御史前脚一走,这几千个兄弟一起跑到郭淮那里,请求出兵,把王女士劫回来,在古代,抢劫朝廷钦点囚犯,就是造反,郭淮寻思着自己一世英名,到头来却要落得个谋反的名声,一时间下不了决心。然而,郭淮的五个儿子也一起跪到郭淮跟前,不断的痛哭哀求,头都磕出血来,最终,郭淮实在不忍心眼睁睁的看着妻子无辜被杀,终于同意人们去救王女士。

有了郭淮的命令,人们自然一拥而去,硬是把王夫人抢了过来,御史面对这么一群武士,自然不敢硬对着干,只好回洛阳去跟司马懿汇报。御史前脚刚走,郭淮的信后脚就到了司马懿的手里,郭淮在信里说:“五个儿子爱他们的母亲,就是献出性命都在所不辞,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五个儿子也就都活不下去了,我郭淮也就活不下去了。我这次放纵属下去抢我夫人,确实是违法,我愿意认罪伏法,接收处罚。”

郭淮反抗得如此激烈,连司马懿都没有想到,他之所以敢派御史去抓王夫人,就是认为郭淮会服软,可是郭淮并没有服软,而且他一句话,就能说动一支部队为他抗旨,这种实力,是绝对不能硬碰硬的,搞不好,就会是一次大西北各族的联合兵变。在郭淮实力的逼迫下,司马懿选择了宽恕,郭淮本来足以构成谋反的行为,居然就此轻松化解了。不过,宽恕并不等于谅解,但即使不原谅,司马懿再也不敢玩儿什么调郭淮回洛阳的老招数了,从此以后,郭淮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长安。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4 14:56:32 +0800 CST  
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I

除了郭淮,在王凌政变前夕,当时的封疆大吏,还有最起码两个是曹爽的亲信,王凌的副手、扬州刺史诸葛诞、豫州刺史毌丘俭,都在王凌死后先后起兵反对司马家族。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他们是曹爽的亲信,但这并不能说他们之间就亲密无间,毌丘俭、诸葛诞后来反对司马家族,并不代表着他们现在就会跟着王凌起兵。但是,王凌起兵的时间越长,各路摇摆不定的地方长官,像郭淮、毌丘俭、诸葛诞这些人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才是王凌起兵事件最大的危险性,如果不是司马懿下手太快太猛,让所有人都手足无措,鹿死谁手,还真是不一定。

但司马懿毕竟是司马懿,他不会让王凌的谋划得逞,他的当机立断、他的动如雷霆,最终让他取得了胜利。不过,这样的折腾,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毕竟太苛刻了,在回到首都洛阳之后,筋疲力尽的司马懿病倒了。

关于司马懿此次的病因,西晋人干宝写的《晋记》里有一个传说:王凌走到河南项县的时候,路过已经死去的曹魏帝国名将贾逵的庙,就向贾逵的塑像大喊:“贾大人,我王凌这颗心,到死都忠于国家,只有你知道啊!”司马懿回到洛阳,就梦到了王凌和贾逵的鬼魂向他索命,结果就被生生的吓死了。

鬼神之类的传说,当然只能是当做热闹看了,但司马懿这一回,却是真的一病不起了。

公元251年8月5日,曹魏帝国太傅司马懿去世,享年72岁,和王凌服毒自杀的时间,仅仅差了不到三个月。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4 18:40:47 +0800 CST  
6 、司马懿的悲剧A


司马家族从东汉开始,历经200余年,最终在司马懿的手中,在当时中国各大家族排行榜上荣登榜首,成为掌握当时中国最强大国家实权的第一家族。作为我们主人公司马炎的爷爷,作为司马家族的开山祖师爷,作为整个三国时代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我们有必要再聊聊司马懿。

司马懿发动的一场政变,成了司马家族乃至整个士族时代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司马家族包括司马懿本人正式登场的方式,永远被后人所强烈鄙视。效忠了曹家几十年、伺候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主子的司马懿,对曹家做出的所有杰出贡献被彻底推翻,给当时中国半数地区带来和平生活的功绩被一朝抹杀,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狼心狗肺、禽兽不如的野心家,他对曹家几十年的忠诚也都变成了伪装。

就是同时代的人,都对司马懿的这种行为极度唾弃。曹爽死后,消息传到蜀汉帝国,曾经和曹爽交过手的蜀汉大将军费祎(一),专门写了一篇《甲乙论》,来讨论曹爽被杀的真相。费祎提出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曹爽这帮人,完全靠着他们的爸爸、爷爷,才能登上高位,然而他们辜负了人们的希望,结党营私、骄奢淫逸,司马懿为了国家,为了自己辅政的责任,这才奋起一击,把曹爽一党全部消灭,大快人心;另一种说法是,司马懿本来就和曹爽尿不到一个壶里,他早就想尽办法想把曹爽除掉,在曹爽一再犯错的时候,他在一旁偷偷高兴,等到曹爽失尽人心,他又突然动手杀人,这哪里是正人君子的做法呢?如果当时曹爽真的想要谋反,那么他一定想要害死小皇帝曹芳,司马懿关闭城门说曹爽造反,不更是把小皇帝置于死地吗?其实司马懿也知道,曹爽根本就没想过谋反,他绝不可能害曹芳,所以他司马懿才敢放心的关城门、搞政变,曹爽罪不至死,却落得满门抄斩,甚至连何晏的儿子,母亲贵为公主,是皇室血脉,都难逃一死,司马懿的行为,可以说是滥杀无辜、狭私报复。

作为同时代的人,费祎对司马懿的评价可以说是一针见血、深入骨髓,我个人认为,这个评价,绝大部分是极为正确的,但根本观点却又不尽然正确。我和司马懿先生没喝过酒,也没有什么交情,甚至早先我也很厌恶他,但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他的故事以后,我想为他说句公道话。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4 20:54:25 +0800 CST  
6 、司马懿的悲剧B

如果你是一个感性的人,你绝对不会喜欢司马懿。他长得一点儿也不帅,也没有留下什么潇洒和感人的故事,最重要的,他是个外表慈祥、内心狠毒的人。从他的一生来看,他灭了很多人的三族,无论是干掉政敌,还是用兵打仗,他都毫不留情,哪怕是违背誓言,哪怕是千夫所指,他也能毫不犹豫的以少数人的性命,去换取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只要有胜利,他不在乎死多少人,不管这些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

但是理性上来讲,司马懿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同时是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从汉中对策、关羽对策,再到干掉孟达、熬死诸葛亮,他几乎没有什么失误,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在谋略、内政、用兵方面的灵活和严密,不仅在同时代出类拔萃,即使和曹操这样的老前辈相比,也有着独特的光芒。一个人有几次头脑灵光确实不容易,但是像司马懿这样一辈子杰出就更难了,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人得多么聪明,才能把政治、战场形势看得这么透,才能害死关羽、熬死诸葛亮、干掉曹爽、闪掉王凌。

费祎说的很对,司马懿确实知道曹爽根本没有想谋反,但是他自己被曹爽逼得走投无路、气得抓狂,所以只有给他扣上一个造反的帽子。但是,曹爽是不会伤害曹芳的,因为他是首辅大臣,曹芳这个小皇帝,恰恰是他的挡箭牌,别管你司马懿干什么,曹芳的安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说费祎说司马懿发动政变不考虑曹芳安危,是不对的,说他早就想让曹爽完蛋,是更不对的。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5 07:41:54 +0800 CST  
6 、司马懿的悲剧C

曹爽辅政的前几年,如果没有司马懿拼了一把老骨头东征西讨,他曹爽坐不稳首辅的位置,如果司马懿在那个时候就为难曹爽,大可以说自己已经太老了,走不动了,把实打实的战场扔给花花大少曹爽,看着他丢尽脸面、出尽洋相,看着他由于战场失败而被人们更加唾弃,但是,司马懿没有这么做。讨伐蜀国的时候,曹爽很有可能被截断退路而全军覆灭,也是司马懿给夏侯玄写信,才让明白了危机的夏侯玄把曹爽劝回了魏国。如果当时司马懿就早有独霸魏国的野心,大可以放任曹爽全军覆没,然后再出来挽救败局,理所当然的独霸朝纲,可是司马懿也没有这么做。

曹爽兵败回来以后,越发嚣张放纵,权力已经使他更加狂妄自大、更加心胸狭窄、更加看着比他强百倍的司马懿不顺眼,248年曹爽指派李胜借机来刺探司马懿的近况,其实就说明曹爽已经对了司马懿动了杀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李胜看到的是一个仍然精力充沛、老而不死的司马懿之后,等待司马懿一家老小的将是什么结局。我本人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坚持相信,正是李胜的这次拜访,使司马懿下定了拼命一搏的决心。

如果从万恶的封建专制制度上讲,司马懿本身也是个受害者。近两千年前的官员,没有什么退休制度,也没有什么国家可以出逃,只要进入官场,就只有两种结局:玩儿到死和被玩儿死。司马懿不是一个人,在他背后,有庞大的司马家族,有庞大的亲信网络,这个网络已经被曹爽视为眼中钉,如果不反抗,这么多人中的大多数就不会再有任何人得到以前那样像样儿的重用。所以,为了这么大的一个网络,为了自己的整个家族,司马懿要发动政变,要夺回属于自己一派的权力。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5 09:51:56 +0800 CST  
6 、司马懿的悲剧D

实际上,司马懿的政变,是顺应人心的,得到了曹魏帝国多数权贵的同情和支持,像郭太后、蒋济、高柔这些人,在政变中都站在了司马懿一边,他们都认为,司马懿搞政变是为了匡扶曹魏、拯救帝国,司马懿无论是在智慧上、还是道义上,都站在了显著的制高点,没有人怀疑他的动机。

可是,当德高望重、受人敬仰的司马懿反击曹爽成功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最高权力,在士族专权、皇权并不十分强大的士族时代,摆在他面前的其实有两条路:勤勤恳恳的做首辅大臣,争做第一士族;架空曹魏皇室,做第一家族。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性格,让司马懿选择了后者,然而即使他这么选择,也不是没有道理。

司马懿作为一个大臣,却掌握了只有皇帝才能有的权力,他想再把这种权力交还给皇帝,就会面临全家被杀的危险,因为曹魏以前,都是皇权占绝对优势的专制时代,没有几个专制君主,能够容忍夺过自己权力的人,还好好的活在自己眼皮底下。司马懿之前的大多数历史都告诉他:失去权力,他一家老小就可能会被玩儿死,保持权力,他还可以保证一家老小的安全。

有一句话经典的话:权力就像老虎,骑上去了就不能下来,下来就会被老虎撕得粉碎,所以只有一直硬着头皮骑下去。司马懿的老上级曹操也说过,权力我是不交的,交出去我一家老小就会遇害的。司马懿不愿意冒断子绝孙的危险,从他发动政变的那一天,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将对曹爽的反击变成对曹魏帝国的颠覆。何况,从历史潮流上来讲,出身士族的司马家取代曹魏皇室,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士族出身的司马家族,将迎合历史潮流,带领全中国大大小小的士族们,最终走进中国士族的鼎盛时代。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6 08:30:09 +0800 CST  
1、重任在肩的大伯A

司马懿去世了,但是司马家族还需要有人来统领、来保护,因为在这个家族的周围,还有很多双高晨莫测的眼睛,在意味深长的盯着、看着,他们再也不会认为司马家族是一般的大臣,司马家族也就再也不能按照一般大臣的路数来经营了。

所以司马懿在临死前,没有把权力还给皇帝曹芳,他利用自己皇帝之父的权威,把权力交给了大儿子司马师,从此以后,司马家族注定要走上一条逆臣贼子的道路,再也不能回头。

在司马懿死的当天,司马师就用皇帝曹芳的名义,做了享受一品待遇的扶军大将军,同时录尚书事,全权负责全国大小事务。

虽然司马师顺利的接替了司马懿的权力,但这个时候的司马家族,可并不就是一统江山、天下第一了,司马师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占领四川的蜀国、占领长江以南的吴国就不用说了,他们都知道司马师当家是名不正言不顺,都对政局不稳的曹魏帝国虎视眈眈,并且已经开始计划对魏国发动进攻,而最危险、最微妙的就是曹魏帝国的内部。

虽然没有一个人对司马师接替司马懿掌权表示反对,但并不能说法司马懿和司马师这么做是合法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了贵族制度以后,君权可以世袭,大臣的权利就不再可以世袭了,而且按照实际情况来说,辅政大臣的儿子还是辅政大臣的家族,最后往往会被皇帝干掉。所以在一片祥和之下,却有无数刀枪,司马师分不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现在的朋友在什么时候就会成为敌人。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对于曹魏帝国的很多士族大爷们来说,当初跟着司马懿干掉曹爽,和现在跟着司马师干掉曹家,是两码事儿,当司马师一步步架空曹家的时候,他们能支持吗?能支持到什么程度?到什么时候就会不支持了?

所以现在摆在司马家族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司马师能撑住这个局面吗?

我们现在就来介绍一下司马炎的大伯、司马家族的第二任领导者——司马师。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6 14:58:28 +0800 CST  
1、重任在肩的大伯B

司马懿有很多儿子,但是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大司马师和老二司马昭,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他们父子三人在对外作战的时候简直就是黄金组合,到哪里都是父子同心、一致对外。然而,当司马炎的老爸司马昭名气还不是太大的曹睿时代,年纪轻轻的司马师就已经是全国闻名了。当时,由于并没有司马懿和曹爽的争斗,司马师和夏侯玄、何晏这些人还不是仇敌,他们的名声也不相上下。何晏是一个自大到极点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人,也评价司马师是不可多得的能够扛起国家重担的栋梁之才。

而最难得的是,司马师不光有名声,还有实际能力,他并不像同时代的其他名士那样喜欢显摆,而是少言寡语、不怒自威。我们都知道,当初曹爽为了把夏侯玄放在大西北,就让司马师继任了中护军(中央禁卫军副司令),像很多朝代的禁卫军一样,曹魏帝国的很多禁卫军军官士兵,都是军官子弟,仗着家里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关系,自由懒散、难以管理,就连当初担任禁卫军领军将军的蒋济,为了平衡各种关系,都对禁卫军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提拔禁卫军军官,也只能公开买官卖官。到了夏侯玄接任中护军,也摆不平这些乱七八糟的关系,禁卫军的管理,仍然非常松懈,直到司马师当了中护军,才在选拔任用人才的时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有功就赏、有过就罚,这么一弄,所有禁卫军将士都服服帖帖,他的同级、领导对他也刮目相看,这些人当中,自然包括他的亲生爸爸司马懿。

司马懿刚开始计划发动政变、诛杀曹爽的时候,为了保密起见,一开始只和司马师谋划,而司马昭一点儿都不知道,等到政变前夕,司马懿才把司马昭叫来,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一切。政变前一天深夜,司马懿秘密的派人去看司马师和司马昭,见司马昭在屋里来回乱窜、睡不着觉,而司马师睡的安安稳稳,和平常没什么两样儿。

清晨的时候,司马懿集结私人部队,突然发现司马师的部队里多了三千个人,而且都是侠客武士,不是正规军,这才知道司马师早就在暗地里招募了这么多的敢死队员兼特种兵,而且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人知道这些人的身份,连一贯神鬼奇谋的司马懿,都对自己这个大儿子黑白两道通吃的本事佩服不已。在政变期间,司马师的这三千特种兵发挥了中坚作用,让司马懿如虎添翼。政变之后,劳苦功高的司马师被封为二级侯爵——长平乡侯,不久就晋升为卫将军。司马懿死了以后,司马师接管曹魏帝国的中央大权,有的人对这种现象不但没有非议,反而还认为这是子承父业、众望所归。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7 10:27:05 +0800 CST  
1、重任在肩的大伯C

252年1月2日,司马师升任大将军,走到了大臣官位的最高点。有人想拍司马师的马屁,请司马师改变国家制度,来个新老大新气象,而司马师却说,先帝们订的制度已经足够完备了,除了军事,不能频繁变更。说实话,司马师不是不想来他个新气象,但是一来新气象,就要改革,一改革,就会触动曹魏帝国皇室和士族的利益,所以司马师清醒的吸收了曹爽众叛亲离的教训,只要大家允许他掌权,他一定给予厚报,一定不会侵犯他们的既得利益。于是,就在这种前提下,司马师下大力整顿朝政,制定了许多惠民政策,提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使得本来已经日渐腐朽的曹魏帝国,开始重新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但司马师的掌权路,却注定不会顺利,因为对内部人他可以安抚、可以温水煮青蛙,但是对敌国,他却无法安抚,人家也不会听他的安抚。就在司马懿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52年4月,东吴帝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也去世了,由于继承人孙亮只有九岁,所以由大臣诸葛恪担任首辅大臣,全权负责朝政,曹魏帝国和东吴帝国,都进入了外姓人说了算的时代。

和司马师一样,诸葛恪也是威望、资历不足,虽然他这个首府大臣是孙权临死前以自己意愿指定的,但是他的地位并不稳当,人们也不认为他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资格,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诸葛恪也必须干几件大事儿,比如说,挑战一下儿连孙权也不敢贸然招惹的曹魏帝国。

诸葛恪敢于挑战曹魏帝国,就是因为他看出了曹魏帝国的政局并不稳当,以他这样光有名气、没有战绩的一个人,要是司马懿还活着,就是再添他三分胆子,他也不敢。就在当年的10月,诸葛恪就侵入了曹魏帝国的领土,在东兴(安徽含山)修建堤坝,还派兵在两岸修了碉堡守护。

不论是什么时代,在别人的国土上修建军事设施,这就是宣战。司马师刚刚执掌曹魏,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公然抽自己的脸,在11月就派出了三路大军发动进攻,由于东路统帅胡遵、诸葛诞轻敌,结果被东吴军偷袭成功,死伤过半,第二年年初,司马师只好承认失败,命令大军全线撤退。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7 18:52:05 +0800 CST  
1、重任在肩的大伯D

这次大败,对于刚刚上台的司马师来说,无异于一场八级地震。威信大打折扣就不用说了,关键是他继承最高权力本来就不合法,这样的失败,无疑更容易会让忠于曹魏帝国的势力趁势而起,这个时候,如果司马师恼羞成怒,像曹爽那样用嚣张来掩盖失败,那他最后一定会失败,而且会比曹爽败得更快、败得更惨。但司马师毕竟是司马师,他充分吸取了曹爽的错误,在战败回来以后,司马师首先诚恳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认为,是自己没有接受将领们的意见,才导致失败,所以,他赦免了所有将领的罪过,只是处罚了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昭。司马师说,安东将军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却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要处罚,结果,司马昭被撤销了新城乡侯的爵位,而其他将领,则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司马师通过这一招儿,大大收揽了人心。要知道,他司马师虽然是首辅大臣,可他并不是皇帝,在他和皇帝之间,还有很多摇摆不定的力量,尤其是很多重要将领和皇族、司马家族都有千丝万缕的私人关系。司马师如果把失败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只会让他们怨恨,而不会让他们尊敬,一个总是把失败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统帅,一定会众叛亲离。所以司马师只处理了司马昭一个人,他这是杀鸡儆猴,让所有的将领们都明白,他司马师也不是好惹的,以后不出力,司马昭就是他们的榜样,而司马昭呢?司马昭是他司马师的亲弟弟,怎么处罚也不会隔心的。这一下,将领们对司马师又害怕又尊敬又感激,司马师在全国将士们心中的低位,又大大的提高了,他的失败,也被他表面上的“大公无私”而掩盖了。

司马师的这次失败,让诸葛恪更加坚定了曹魏帝国不堪一击的看法,于是,就在两方罢兵的两个月后,也就是公元253年3月,他集结了全国的精锐,足足二十万人,发动了东吴历史上规模空前绝后的一次进攻,与此同时,蜀汉帝国的姜维也带领几万人,包围了曹魏帝国的狄道(甘肃临洮)。自从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东吴三路大军遥相呼应以来,将近二十年,曹魏帝国都没有遇到过这么大规模的入侵,这不仅是司马师当权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也是曹魏帝国创业者相继去世以后遭遇的最大的一次危机,整个曹魏帝国上下惊恐、人心动荡,大家都在睁大眼睛看着司马师,看他将要怎么样拯救曹魏,连带拯救他自己。

就连一贯能沉得住气的司马师,现在也害怕了,不过,他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在广泛听取意见之后,他派出了叔叔司马孚,率领二十万人抵挡诸葛恪,一直拖着诸葛恪,就是不和他决战,同时又下令镇守西北的郭淮、陈泰也坚守不出。最终,蜀军因为粮草不济,只好撤退,而东吴的诸葛恪也因为长时间攻城不下,又赶上水土不服,最终死伤过半,惨败而归。诸葛恪回去以后,像曹爽一样恼羞成怒,越失败越嚣张,最后众叛亲离,在公元253年8月被东吴皇族杀掉,从此以后,东吴和蜀汉再也不能对曹魏帝国形成合力,司马师、司马家族、乃至整个曹魏帝国,终于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司马师,终于胜利了。

这次大胜,司马师运筹帷幄、处变不惊,以静制动,最终大获全胜,保证了曹魏帝国的安全,他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曹魏帝国大多数人的钦佩和赞扬,他也成为了继司马懿之后,曹魏帝国新一代的守护神。司马师提拔的将领邓艾,在战后有这么一段话:“孙权刚死,新君即位,大臣们并不是都心服口服,东吴帝国的士家大族,每个都手握重兵,领着那么多的私人部队,他们仪仗自己的实力,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诸葛恪刚刚接管大权,在中央不能得到高官的支持,在外又不知道珍惜部下,打牢根基,却带着全国的军队去打仗,结果失败如此,又得罪老百姓,又伤将士们的心,他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到头了。从前,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哪个不是国王的首席大臣,可是老国王一旦死掉,哪个不是功败身死,诸葛恪的才能,不如这四位古人,对自己的警惕,却更松懈,他的灭亡,近在眼前。”

邓艾的一席话,对司马师来说,又是赞许,但同时也是警告。司马师和诸葛恪,身份地位何其相似,然而,事事做法都和诸葛恪相反,所以司马师能先败后胜,而诸葛恪却先胜后败;然而司马师和诸葛恪的身份又何其不一样,因为无论是伍子胥这些前辈,还是诸葛恪这个同时代的辅政大臣,他们的权力,都是他们的君主给的,他们的君主,对他们都是如此的信任,却还无法保证他们善始善终,何况司马师的权力,是他老爸通过杀了无数人夺过来的呢?司马师的每一次成功,都会使他的敌人们越来越恨他入骨;司马师的每一次成功,都会使司马家族的处境更加危险。

因为,最大的危险恰恰来自魏国的内部,最不愿意司马师成功的,正是他口口声声宣示效忠的顶头上司、曹魏帝国真正的皇帝——曹芳。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8 08:49:10 +0800 CST  
2、司马师的大屠杀A

自从8岁即位,曹芳就没有做过一天真正的皇帝,先是曹爽、后是司马懿、再是司马师,他除了衣食住行这些虚的东西以外,哪点儿还像个皇帝?曹芳已经渐渐明白,自己当年是被司马懿一家给黑了,只有再反过来黑了司马家,才能真正做个皇帝。但因为没有什么实权,曹芳暂时只能对司马师采取忍让态度。

大家都在尽量回避着一个问题:曹魏帝国现在到底是谁说了算?

在这种表面上相安无事的状态下,时间的巨轮已经推进到了公元254年,司马师掌权已经到了第四个年头上。而我们的主人公司马炎,已经幸福的长成了18的大小伙子。

在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可怜的司马师却是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因为他的神经无时无刻不在全力紧绷着。司马师深深的知道,首席重臣和第一叛臣之间,只有那薄薄的一层距离而已,如果有一点点的差错,有一点点的情报没有打听出来,司马家族就很有可能不会再看到明天的太阳。

所以司马师只能拼命的去派出眼线监视别人,上到皇帝、下到百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报告给司马师。通过近几年来源源不断的情报汇总分析,司马师渐渐的发现有些人的危险性,已经越来越大。

被司马师列入重点监控对象的人,有天下闻名的名士首领夏侯玄、当朝的国丈张缉、中书令(皇帝办公室主任)李丰,还有一个,就是当今的曹魏帝国天子曹芳。

自从曹爽被杀之后,夏侯玄就被司马懿调回中央,担任了没有实权的太常(祭祀部长),在曹爽一党的核心成员中,他是唯一一个幸免于难的人。夏侯玄能活命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他是皇亲国戚,曹魏帝国的法律有规定,除了谋反大罪,其他的罪在理论上都可以赦免;第二,他是全国闻名的名士,在那个年代,名士的社会力量是无穷的,无端残害名士,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司马懿政变的时候,打得是为曹魏帝国谋求生机的旗号,夏侯玄是曹爽一党,却没有参与曹爽的恶政,司马懿就没有足够的理由和时间找茬儿干掉他,只能把这个隐患留给儿子司马师去解决。

但是政治上的失败,并没有让夏侯玄的名望有丝毫减损,在那个年代,政治上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一个名士人生的失败,相反,悲剧英雄夏侯玄的威望越来越高,大有文化明星、哲学巨子的派头,从中央官员到平头百姓,都对他万分仰视,就连谁和他喝了一顿酒、吃过一顿饭的事情,都会被人们记载下来、流传开来、广为传颂。

但是,对于司马师来说,夏侯玄的名声越大,他就越危险,他拥有的潜在能量也就越大,他不死,本来就失眠的司马师会更睡不安稳。不过,像自己那位足智多谋的老爸司马懿一样,司马师对夏侯玄也是干瞪眼没办法,因为他也没有借口干掉夏侯玄。

如果说夏侯玄只是潜在的威胁,那么当朝的国丈张缉,和本来应该是自己亲信的中书令(皇帝办公室主任)李丰,就真的大有问题了。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8 14:38:58 +0800 CST  
2、司马师的大屠杀B

当朝国丈张缉,字敬仲,他的爸爸,就是曹操时代、曹丕时代的西北名将张既。张缉和他的爸爸一样,对行军打仗也有独到的看法,他最早的官职,就是温县县令(河南温县),当时,诸葛亮屡次发动对攻击,张缉仔细分析了蜀军的作战规律,就给当时的皇帝宠臣、中书令(皇帝办公室主任)孙资写了一个对策报告。孙资看完以后,觉得张缉说得非常有道理,就向皇帝曹睿推荐他,让他做了骑都尉(骑兵指挥官),参加对蜀战争,战后,张缉因为战功,被调入洛阳做了尚书郎(国务院处长)。

在尚书郎的位置上,张缉也做得非常出色,时间一长,连皇帝曹睿都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有一天,曹睿特意把张缉叫来,然后叫来一个大仙给他看相,看他能做多大的官。皇帝都特别看好的人,自然好歹也是个侯爵、三公,谁知道大仙看完,却说张缉最多只能做到部长级的官员,曹睿特别惊讶,就问大仙:“张缉这么有大才的人,怎么只能做到这种职位呢?”

做完尚书郎以后,张缉到东莞郡(山东莒县)做了太守,按照惯例,他手下带了几千人的士兵。在独当一面的时候,号称通晓军事的张缉却暴露出他自己致命的缺点:自以为聪明,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带兵带人都一样,那就是要团结人,可是张缉领兵以后,光记着曹睿夸自己是未来巨星那些话了,除了敛财和找手下的毛病,他什么实惠事儿也没做,手下人一提起他,不是哼哼就是嘿嘿,没有人说他的好话。

然而,底层人的意见,自然是无法反映到洛阳城里头去的,洛阳的名士权贵们,还都认为张缉是个实干家,张缉的名声,也就一直保持着虚假的美好。公元252年2月,在经过认真的选择之后,曹芳立张缉的女儿做了皇后,张缉鸟枪换炮,成了当朝的国丈,光荣回京,做了挂名光禄大夫(国务顾问)。

张缉本来就认为自己神力非凡,如今一夜成名,自然更是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在他认为,自己已经是皇帝的老丈人,这曹魏帝国的天下,自然也有他的一份了,本着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精神,张缉好几次给皇帝写信,陈述他讨伐吴蜀、一统天下的大志,好像这曹魏帝国里,就他一个人能够匡扶神州了。

但张缉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现在的曹魏帝国,不是他的皇帝女婿做主,真正做主的,是司马师。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8 19:49:46 +0800 CST  
2、司马师的大屠杀C

自从多了张缉这么一个苍蝇,司马师本来就非常不好的心情,更是日日沉重。苍蝇还不死人,但是他恶心人,张缉是当朝国丈,如果他够聪明,在这种皇帝被权臣挟持的敏感时刻,就应该低调做人、暗地做事儿,可是张缉总是特别高调,总是往往司马师的眼里钻。就在司马师被诸葛恪打败的那一年,张缉在司马师的身边议论诸葛恪的成败,他说:“我料定诸葛恪一定会失败。”当时诸葛恪刚刚大胜,声望正处于顶点,司马师听张缉这么说,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张缉说:“诸葛恪威震其主、功盖一国,就是想不死,又怎么可能呢?”司马师一听,感到非常有道理,但也立刻意识到张缉这是在说自己,怨恨和防备的种子,也就在这一刻种下了。

根据司马师的情报,张缉还不止是一个爱显摆、不知深浅的国丈那么简单,他还有更秘密的一面,因为他和司马师另一个秘密关切对象李丰,来往非常密切,密切到他们有多铁,连司马师都说不好了。

李丰,字安国,爸爸李恢,曾经做过曹魏帝国的太仆(皇帝仪仗部长)。曹魏帝国刚刚建立之后,年仅十七八岁的李丰以平民百姓的身份,随父从军到了邺城。在邺城,李丰一副名士做派,小小年纪就开始品评人物,而当时的人们也都对李丰刮目相看,全邺城都知道有个李丰。等到李丰跟着父亲移驻许昌,名声就更大了,李恢觉得李丰的这种名声,太不实在,这样下去,对年轻的儿子并没有什么好处,就让李丰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当时的太子曹睿听说了李丰的名声,就把他聘为自己的文学(文化顾问),等到曹睿即位,李丰也就正式步入了仕途。

有一次,曹睿和一个从东吴投降过来的人聊天,聊着聊着,曹睿就问,你们东吴那边,认为我们中原这里谁是名士?那人就说,我听说过一个叫李丰的,当时,李丰还只是个黄门郎(皇帝秘书侍从),论官职来说,绝对只是个中层干部,曹睿一听东吴的人居然还知道有个李丰,就非常吃惊的说:“李丰的名声,都传到你们东吴去啦?”当时对李丰更是刮目相看。曹睿死后,李丰做了郭太后永宁宫的太仆(皇太后仪仗部长),后来一路高升,先后做到了侍中(皇帝高级顾问)、尚书仆射(国务院副总理)。

尚书(国务院)是曹魏帝国最有实权的部门,同时也是最繁忙的部门,李丰到了这里以后,暴露出了当时名士共有的特点:眼高手低。自从他到了尚书以后,就开始连续的以有病为由不上班,曹魏帝国的法律规定,官员请病假一百天就停发俸禄、自动解职,李丰不想丢官丢钱,就数着天数,快到一百天就来上班,上了几天又请病假,然后就又病他个九十多天,如此反反复复,病的天数反而比上班天数多出几十倍。但在当时,名士的威力是无限的,李丰即使这么破坏规则,大多数不知情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崇拜他。

由于李丰大名士的身份,他的儿子大儿子李韬得以有幸迎娶了前任皇帝曹睿的大女儿齐长公主,从名分上说,齐长公主就是皇帝曹芳的姐姐,这样一来,李丰和曹魏皇室成了儿女亲家,他们一家人,都开始飞黄腾达。李丰有两个弟弟,一个叫李翼,一个叫李伟,由于也成了皇亲国戚,他们很快都登上了高位,不过,像李丰一样,这两位李大人也是做人成功、做事完蛋,李伟就曾经因为长期贪杯误事,结果导致大西北两个郡出现叛乱,但是,由于李丰又是名士,又是皇亲国戚,没人敢得罪他们,他们也没有受到任何制裁。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9 09:37:46 +0800 CST  
2、司马师的大屠杀D

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难以长久,就在李丰不断享受与皇室联姻带来的好处时,司马懿和曹爽明争暗斗也越来越激烈,曹魏帝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分成了两派,李丰左右逢源,和两大巨头都是不近不远,所以司马懿政变之后,李丰没有受到牵连,在司马师执政之后,他更是被官升一级,做了中书令。按这一层说,李丰应该是司马师的人,应该忠于司马师。可是,司马师是曹魏皇室的敌人,他执政以后,李丰这个皇亲国戚也就微不足道了,李丰希望重现皇亲国戚的威风,可是皇帝曹芳不掌权,这种希望就不能实现,所以,司马师虽然给李丰升官加爵,李丰的内心还是同情和支持曹芳。

因为李丰是中书令,他的工作任务,就是负责把皇帝的命令上传下达,是专门伺候皇帝曹芳的,虽然司马师已经大权在握,但是那执行命令的玉玺,还在曹芳的手里,这位皇帝,还是得发挥一下橡皮图章的作用的。李丰本来就支持曹芳,所以一来二去,两个人谈话的内容,就成了如何恢复皇权、怎样干掉司马师。李丰和当朝国丈张缉的家离得很近,因为都是皇亲国戚,所以平时没事就总是混在一起,关系非常要好,在曹芳立志要夺回皇权之后,李丰和张缉的关系就不仅仅是要好,而是同谋了。

由于李丰总是被皇帝曹芳单独叫去谈话,而且别人不能听,谈话内容完全保密。司马师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一个皇帝,有什么事怕让别人知道呢,怕事就是怕人,如今全天下让曹芳害怕的人,恐怕就只有自己了。

曹芳一定是在和李丰商量怎么对付自己。

司马师觉得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了。

实话实说,像李丰和张缉这样的人,说话的时候比谁都漂亮,做起事儿来却是怎么也做不成。要想干掉司马师,就凭他们这两个毁誉参半的名士,那真是玩笑一般。但是,和司马懿一样,司马师也是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人,既然他皇帝曹芳想要夺权,那就得把他的信徒们一网打尽,让所有人都明白,谁才是曹魏帝国的老大。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29 19:54:38 +0800 CST  
2、司马师的大屠杀E

这一天,司马师把李丰叫来,然后直接就问他,你和皇帝平时说些什么。李丰当然说,也没有什么,我这工作不就是天天呆在皇帝身边,能有什么。

短暂的沉默之后,一向沉稳儒雅的司马师突然抽出宝剑,拿起剑把儿就照李丰的身上狠命的戳去,一下接着一下,一直就这样把李丰活活打死,然后让人把尸体直接送到廷尉(司法部)。握着还带着鲜血的宝剑,司马师咬牙切齿的发出了命令:“把李丰的儿子和他的同党夏侯玄、张缉,给我尽数抓起来!”

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逮捕和审问。

当李丰血肉模糊的尸体被送到廷尉的时候,掌管廷尉的钟毓被吓了一跳。作为一个几代祖上都混迹官场的高干子弟,钟毓非常清楚,这是司马师在检验他是否忠诚,然而,他不敢独自揽下这么大一个麻烦,只好推脱说:“李丰的死不是我这个法官依法裁判的,得有皇帝的诏命,我才能接受。”于是,钟毓把李丰的惨状写成报告,让人给皇帝曹芳送去。

当知道司马师公开打死李丰的消息以后,曹芳的心都碎了,李丰是他的亲信,这种亲信,这么忠诚的人,恐怕以后都难以培养了,司马师的作法,其实就是在向他这个皇帝宣战。曹芳顿时气得暴跳如雷,多少年来对历代权臣的忍耐,在此刻一起爆发,他叫来人,想要去质问司马师,然而,郭太后恐惧的拦住了他,让他赶紧回来不要生事,因为她知道,现在的曹魏帝国,已经没有什么皇帝和太后了,绝大多数人只认得一个人,那就是司马师。

由于皇帝都不敢说话,夏侯玄等人自然没有经过丝毫抵抗就被逮捕,然后,司马师立刻命令钟毓(玉)负责审问夏侯玄。不久,钟毓就把伺候皇帝曹芳的永宁署令(太后宫总管)乐敦、黄门监(皇宫副总管)苏铄和冗从仆射(皇宫办公室主任)刘贤一起逮捕,并公告天下说,这三个人自己招认,李丰和他们计划,在曹芳册封贵妃的那天,利用皇帝和所有大臣都参加的机会,逼迫皇帝杀掉司马师,然后拥戴夏侯玄当大将军、张缉当车骑将军,掌握朝廷大权。

所有让司马师感到危险的人,都在这份要人命的口供里。

接下来,就轮到理论上的谋反头目——夏侯玄了。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30 09:26:50 +0800 CST  
2、司马师的大屠杀F

夏侯玄当然是被冤枉的。如果他有和司马家族翻脸的血性,当初曹爽被杀的时候,他早就该反了他娘的,那个时候总管关东都不敢反,何况现在手上一个兵都没有呢?然而,司马师说他造反,他自然就得造反,分辩的机会是没有的。

钟毓提审了夏侯玄,问他谋反的事情,夏侯玄只是用眼睛默默的盯着他,然后慢悠悠的说:“你一个部长级的高官,却甘愿当司马师的手下来审问我。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你一定要口供,你替我写吧!”钟毓不是傻子,也没有丧尽天良,他知道夏侯玄和李丰这档子事根本没有关系,他只是司马师手下的牺牲品而已,然而,在这个时候,事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向曹魏帝国真正的老大司马师交差。钟毓只好自编自写,连夜替夏侯玄写了一份完全承认谋反事实的口供,以最快速度拿给夏侯玄看,而夏侯玄只是看了看,一句话也没有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看到夏侯玄这个样子的钟毓,反而痛哭起来,而他是为什么而哭呢?为他的卑鄙?或者是他的良心?或者是他对夏侯玄的命运的一声叹息?

李丰的弟弟李翼,当时正是兖州刺史(黄河下游南岸地区),当得到李丰失败的消息后,就琢磨下一步该怎么办。李翼的妻子,正是曹操的大谋士荀彧的孙女,荀女士继承了荀彧的智慧,她问李翼:“你大哥死了,你也一定活不成,趁现在逮捕你的人没到,赶紧逃到东吴去吧,你手下有谁可以信得过,赶紧保护咱们一起走!”

和他那位大哥李丰一样,李翼平日里仗着自己是名士,狂傲不羁,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人们不反对他已经算难能可贵,到了这种灭门大祸的节骨眼儿,谁肯替他卖命呢?李翼这里一迟疑,荀女士已经看出来真相,她痛苦的说:“你在一个大州做官,居然连一个亲信都没有,就是跑了也得被抓啊!”李翼说:“我要是跑了被抓住,全家都得被杀,我要是不跑,估计你和孩子们还能活命,算啦,我就在这儿等死吧!”结果,果然像李翼预测的那样,司马师没有滥杀无辜,李翼虽然被抓,但是荀女士和两个儿子都活了下来,后来,李翼的一个儿子李斌,还进入了西晋王朝的政治核心,权倾一时,不过,这都是将近五十年以后的事儿了。

2月22日,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夏侯玄、张缉、李丰的儿子李韬、乐敦、苏烁、刘贤以及他们的家人,全部被押往洛阳东街刑场,尽数杀掉。据现场的人说,夏侯玄脸色不改、行动如常。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30 15:31:53 +0800 CST  
2、司马师的大屠杀G

曹芳继位之后,夏侯玄和曹爽的高参何晏、邓飏,都是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也都是开口高深、闭口虚无,成为了国家级的巨星,高官贵族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对他们崇拜的五体投地,争着和他们来往,只有傅嘏(古),对他们敬而远之。有人很奇怪,问傅嘏为什么要这么做。傅嘏就说:“夏侯玄志向很大,可是没有真本事,只会制造虚名。何晏嘴上说的挺高尚,真正做事却特别下作,光喜欢和别人练嘴皮子,其实根本没有主见,他就是人们说的那种一张利嘴假大空、耽误国家大事的人。邓飏做事,有始无终没原则,又爱名又爱利,容不得半点儿批评,听不进一点儿反对意见,谁比他强他就嫉妒谁。话太多一定惹是生非,嫉妒心太强一定不能真心待人。我观察这三位今日明星,一定会弄的家破人亡,躲着他们都来不及,怎么还会去招惹他们呢?”傅嘏还和李丰关系十分不好,对他的一个朋友说过:“李丰对人虚情假意,全靠小聪明,而且还特别喜欢权力斗争,如果让他负责国家大事,一定会招惹杀身大祸。”结果,何晏、夏侯玄、李丰全都惨死,傅嘏的话不幸全部应验。

司马懿政变的时候,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计划外逃到蜀汉帝国之前,曾经让夏侯玄跟着一起走,可是夏侯玄却选择了留在魏国。司马懿去世的时候,当时的中领军(中央禁卫军司令)许允认为曹魏皇室的威胁已经解除,可是夏侯玄却说:“老兄,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司马懿是前辈长者,他起码还能念在旧日的情分上善待我们一下,如今他的儿子当权,恐怕再不会容得了我们啦。”

夏侯玄、李丰、张缉事件,实际上是曹爽事件的续集,洛阳城第二次的大屠杀,实际上是司马师为了巩固他爹司马懿的政变成果,对曹魏皇室在洛阳城里残余势力的进一步剿灭。和自己的爸爸司马懿一样,司马师只是打击了反对司马家族的大臣,对皇帝本人却没有任何伤害,但是从此以后,曹魏皇室更加势孤力单,司马家族彻底露出了抢班夺权的真面目,而摆在曹魏帝国大臣们面前就只剩下两条路:忠于司马师,或者死。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6-30 20:13:54 +0800 CST  
3 、废立大权A

夏侯玄等人被杀一个星期之后,司马师逼迫皇帝曹芳和皇后张氏、也就是叛臣贼子张缉的女儿离婚,而曹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什么也不能做。

此时此刻,曹芳终于意识到司马师的真实嘴脸。作为一个皇帝,他却连自己妻子都保护不了,现在再谈什么谁说了算的问题,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赶紧把忠于自己的大臣放到外地去做官,留下一点终于曹家的种子,才是最要紧的事情。想来想去,在这么大的洛阳城里,到现在还能忠于自己的,也就剩下了个中领军许允,于是,曹芳把许允叫来,交给了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到河北(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去上任,为曹魏帝国留下一颗复兴的种子。

许允,字士宗,河间郡高阳县人(河北高阳东),他的父亲许据,曾经做过曹魏帝国的典农中郎将(武装屯垦司令)。

许允的家族,在冀州一直都是大族,在那个年代,许允这种身份是不愁官做的,在曹魏帝国建立不久,他就被司徒王朗聘为自己的属官,走上了一条平步青云的道路。在做官的同时,许允也开始谈婚论嫁了。

许允的老婆姓阮,非常有见识,但是长得非常丑。早在许允和阮女士经大名士桓范介绍相亲的时候,一看阮女士长得那么丑,见面打了个招呼就跑出屋外去了,找机会就想走。这个时候,冰雪聪明的阮女士猜到了许允的心思,就派丫环朝屋外偷看,丫环说,屋外有一个姓恒的大人,阮女士说,桓大人是个讲风度的人,他一定会劝许允进来。果然,桓范出于礼貌,硬是让许允再进屋,跟阮女士说再见。许允勉强进去,说完再见就想走,结果阮女士冲过来,一把就抓住许允的衣服。

在当时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阮女士的行为简直可以说是惊世骇俗,许允吓得一哆嗦,赶紧问她:“女人有三从四德,你这样能占几个?”阮女士反问:“我只有长得丑这一条不符合三从四德,正人君子有百种行为规范,你又占几条?”许允说:“我全占!”阮女士大笑说:“君子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就是要有德,你只看我的相貌却不看我的德行,你还敢说你什么都占!?”许允一听,一下子被阮女士的话所折服,很快,两个人就结婚了。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7-01 09:55:04 +0800 CST  
3 、废立大权B

许允情场得意,官场也十分顺当。按照当时官场的惯例,许允做完三公的属官,就到尚书去做了吏部郎(国务院处长)。吏部郎的职责之一,就是选举太守级的官员,许允也是个名士,所以他选拔任免官员的标准,也比较个性,几乎不按规则来。有一次,一个太守本来任期已满,许允却还让他继续做官,这种公然违背制度的作法,搞得连皇帝曹睿都勃然大怒,就派出虎贲卫士来抓他,让他去解释。许允的老婆听到消息,赶紧光着脚就跑了出来,跟许允说:“咱们的皇帝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只能用道理说服他,求他讲情面可是一点儿用没有。”

等许允到了曹睿那里,曹睿就问他为什么不按规则任免官员,按照老婆的交待,许允不慌不忙的说:“那个太守任期的年限确实已经到了,可是日期还没到,所以文书虽然到了,我还是让他继续做官。”曹睿一查档案,果然是年限到了日子不够,当场就原谅了许允,等许允告辞的时候,曹睿突然发现他这个主管人事升迁的吏部郎,身上的衣服居然非常廉价,顿时大为感触的说:“真是个清官啊!”于是,赏赐了他好多东西。

而许允的家里人,这时候都认为他死定了,一起哭个不停,好像许允已经死了一样,只有阮女士举动如常,还做好饭等他回家,结果,许允果然平安无事的回来,阮女士对丈夫能力坚信不疑,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更加牢固。

由于政治立场和脾气性格高度一致,许允和夏侯玄、李丰的关系一直非常好,有了大名士的推举,再加上曹睿的欣赏,许允的仕途更加顺畅。不久,他就官升一级,做了尚书(国务院部长)。

许允做的是哪个尚书,史书上并没有明说,从他有权选拔尚书郎(国务院处长)来看,他当的应该是最有实权的吏部尚书(人事部长)。不过,像夏侯玄、李丰、何晏这些所谓的名士一样,许允最大的毛病就是不靠谱,在挑选尚书郎的时候,他又明显的违规,结果触犯刑律,和主管这项工作的同事袁侃,一起被押进大牢,按照当时的律法,许允、袁侃他们可能会被判死刑。

这一下许允可算是进了深沟了。可是,名士的力量是无限的,有人不舍得让许允死掉,就找到大牢里的袁侃说:“你的父亲袁涣,曾经对国家有过大功,你是功臣的后代,按照八议的规定,你铁定是不会死的,不如揽下主要责任,让许允留下一条命。”要说袁侃也真义气,果然在被审的时候承担了主要责任,结果,两个人都没死成。然而不久,义气的袁侃得病死了,大难不死的许允,由于名声太大,居然再次出山,到地方上去当太守,没几年,就回到朝廷做了侍中(皇帝高级顾问)、尚书(国务院部长),最后做到位高权重的中领军(中央禁卫军司令)。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7-01 15:56:06 +0800 CST  
3 、废立大权c

李丰被杀的时候,很多大臣为了向司马师表忠心,都跑到他的家里去报到,许允知道好友被杀,虽然非常难过,但是为了自己的安危,也只得往司马师的家里赶,可是走到半路,还是扭头回家了,因为他不愿意违心的向司马师低头。许允是中领军,是全体禁卫军的统领,在这个时刻他不到司马师的家里来讨口风,这种行为,其实就等于向司马师宣战了。司马师听说许允半路而回的事情后,非常生气的对周围的人说:“我只是杀李丰这些人,不知道那些不相干的名士们为什么这么不满意呢!”

但许允是幸运的,因为司马师现在还没有找打借口干掉他,然而幸运是暂时的,因为司马师从此以后把他列入了必杀名单。夏侯玄、李丰等人被杀以后,曹魏皇室一手培养起来的大名士们,如今还好好活在洛阳城里的,几乎就剩下许允一个了。曹芳知道司马师做事是一定会做绝的,他不会放过许允,也不会放过自己,为了保护许允,也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在夏侯玄被杀的当年秋天,曹芳没有经过司马师的同意,直接发圣旨晋升许允当镇北将军、都督河北(黄河以北军区总司令)。

司马师在第一时间内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他虽然气得又想杀人,不过碍于曹芳的面子,他还是忍住了怒气,给许允写了一封情谊深厚的信,在信里,司马师夸许允说,河北虽然比较安定,可却是国家的北疆,许大人您本来就是河北人,而且又名震全国,您的上任,一定会被传为美谈。许允接到司马师的信,感到非常惊喜,这一下好了,名义上的皇帝乐意,实际上的皇帝也乐意,两边都乐意,两边都不得罪。

人往往容易被喜事冲昏头脑,许允也不例外。尚书(国务院)里的同事们听说许允要成为封疆大吏,都向他道喜,好多关系好的人,都开始准备上任时候的旌旗、官服了。许允哥哥有个儿子叫许素,他的脑子比较活,一听说司马师居然赞成许允上任,怎么想也觉着不对劲,就找到许允,把当初司马师怨恨许允的话告诉了他,然而,许允觉得不可能,他还劝许素说:“你们这些俗人不懂,我去上任,正是给国家增光添彩啊!”回到家里,许允还跟他妻子阮女士说:“这下好了,能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可是阮女士却担忧的说:“你还想着远离是非?大祸就要临头了!”

然而,直到许允上任的当天,没人见到司马师有任何行动。于是,曹芳特地集合全体大臣来给许允送行,还特别让许允走到自己身边,百般叮嘱。也许是意识到了这是一次生离死别吧,许允痛哭失声,曹芳也眼含热泪,这种君臣互相托付、依依不舍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而这种极具威胁的事情,立刻就有人报告给了司马师。

忠于皇帝的许允,一旦掌握了黄河以北的庞大军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既然已经杀了那么多人,就不在乎多死一个。

楼主 YOU2YOU3YOU62005  发布于 2013-07-02 09:56:16 +0800 CST  

楼主:YOU2YOU3YOU62005

字数:324855

发表时间:2013-06-12 17:5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7 06:47:36 +0800 CST

评论数:48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