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儿八经说民国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是胡雪岩的错吗?世界上所有的商人都是一个样,无孔不入,无奸不商,也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的“儒商”。但是为何欧美的商人能够极大的刺激社会的进步,而清朝的商人却到处的挖社会墙角呢?原因很简单,“法制不健全”。我们根本没有什么法律可言,一切的行为准则都是以道德标准来衡量的。而欧美法律的标准是首先把所有人定位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一切以约束一个坏蛋的办法来制定法律。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中国人做坏事儿,只是被道德谴责,骂你祖宗八代,再不行就动用祖宗家法,“关猪笼”、“打屁股”等等,这些行为也都是属于道德泄愤的表现。而欧美等国一直有法律审判的传统。这就是我们的差距。商人本身都是没错的,他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是好是坏,还是要看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了。
既然胡雪岩这么样想尽办法来牵制左宗棠,那左宗棠就丝毫没有办法吗?事实上,左宗棠这种顶层的精英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商人给绑架了呢!也正是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这些措施,才最终导致胡雪岩最后的身败名裂。一场官商对决的大戏也即将上演,请看下集“左宗棠的反击”。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0-18 20:39:32 +0800 CST  
真不好意思更新的慢了,但是白天太忙了,只能晚上写会儿,我会努力的。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0-20 16:45:28 +0800 CST  
西北的左宗棠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憋屈,虽说他日后收复新疆的故事被大书特书,但是大多都是从战术上来分析的。可是打仗是要花银子的,需要花大把大把的银子,没有钱,谁替你卖命?左宗棠现在就是没钱,不光自己兜里一分钱没有,还欠了一屁股外债,关键是他的那个钱袋子胡雪岩,一门心思的只要捞上一笔,处处给他出难题。如果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别说最后要收复新疆了,估计自己的部队就要宣布解散了。所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中,他如何解决自己的财政问题,要比他如何的打仗好看的多。几十年以后,也有一个人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的部队也是缺衣少粮,于是他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战略方法,整个部队所有人都动起手来,该种地的种地,该纺布的纺布,结果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部队的穿衣吃饭问题,他们从此走向了胜利的康庄大道。没错,那个人就是毛泽东。我说过,清末的精英们能力水平,绝不亚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精英。几十年后的毛泽东能够想到的办法,左宗棠自然也会想到。而且左宗棠的设想更是一盘大棋。
要说起左宗棠这盘棋,还得从他借款说起。
左宗棠在不断的借款中,终于发现,再也借不过来了。原因很简单,所有他能想到人,都被他借了个遍,什么外国人,本地土豪的,反正该借的都借了。可是,关键你借别人的钱,凭什么让别人放心你就一定有能力还上呢?就像是一家公司要去银行贷款,总要拿着自己的固定资产做个抵押吧?为了这个抵押左宗棠把西北的赈灾款都挪用了,自己直接把裤衩都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别人还怎么信任你?关键是,光绪皇帝也多次下圣旨要各地给西北筹款,可是各地政府都把皇帝的话当成了屁,根本就不听你的,什么西北军饷,老子一个子儿都没有。这一下,政府的信誉度荡然无存,对左宗棠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结果别人就更加的不信任你的还款能力了。
虽说别人都不再给左宗棠借钱,可是一个奇怪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发现各地的有钱人,竟然把大量的贷款都给了李鸿章搞北洋水师。同为封疆大吏,凭什么差距这么大呢?答案只有一个,李鸿章手里有个上海海关,他能拿着一部分关税作为贷款抵押。谁不知道这里肥的流油,把钱贷给你,根本就不怕你还不了。可左宗棠有什么?整个大西北穷的要死,别说什么海关关税了,连土匪的保护费都不会在这里收。也许这个难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确实无解。可是左宗棠这种牛人,开创性的提出一个理念,叫做“重建丝绸之路”。这个口号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没错!和我们现在所提的“一路一带,重建丝绸之路”是不是很像?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也就是沿着这条路,把我们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到了西亚,中东和欧洲地区。从此我们也开辟了这一条横跨欧亚地区的商业街。这条商业街上卖什么的都有,自由贸易市场异常的活跃,经济发展迅猛。政府在这里也设立了大量的关卡,从而收取更多的保护费。
可是到了封建时代的中后期,我们一直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搞不好关系,汉民族经常跟少数民族就兵戎相见起来,双方为了相互的防备,就把所有的边关都封锁了。丝绸之路慢慢的也就没有了。左宗棠今天要把这件事儿重新提起,是他发现如果利用西北这条路和沙俄做生意,要比通过海上做生意方便的多。等等!现在不正和沙俄准备打仗呢吗?怎么还做上生意了。这就是这个世界最奇特的地方,以前我们的历史书里都在渲染双方一旦开战,都是血海深仇的矛盾,恨不得吃了对方的肉才过瘾,还怎么可能做起生意来呢?其实,对战的双方哪里有这么大仇?都是拿着国家的钱干活的人。谁也不认识谁,哪里来的深仇大恨呢?自古以来,中外敌国双方的军队做生意,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关键是,双方的利润都是非常大,中国生产的这些丝绸和羊绒,经过沙俄一倒手,卖到西欧等地,利润能翻好几倍,这么大的利润怎么能不干呢?左宗棠这么干,也能够解决一大部分的西北军军费问题,双方互惠互利。西北战场上也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双方在战场上打的不可开交,可是私底下生意做得也是如火如荼。
左宗棠利用西北地区的这条丝绸之路,开启我们的一路一带模式,鼓励东部地区的人民来沙俄或是西亚地区做生意,把我们的陶瓷、丝绸和茶叶卖给他们。左宗棠的目的也是要把这条路上的整个经济拉动起来,实现这个地区的共同富裕。左宗棠不光是拉动民间的商业行动,他自己同时也没闲着,抽调出一部分兵力开始干起了和后来毛泽东做的同样一件事儿,自己动手“纺布纺纱”。自己纺织出来的纱也参与到生意交换中来。而且,西北地区的羊绒、羊毛特别的多,西北军直接就地取材,做起了大大的羊绒生意。军队做起一个事情来,肯定效率非常的高,从生产到运输,给客户是一条龙的服务,风吹日晒,兵荒马乱都阻止不了他们的生意往来。所以没用一两年,西北军的军费开始盘活,一切都要朝好的方向发展。
左宗棠经营完这生意之后,也并没有拿赚回来的钱急着投入到军队中来,而是发展起了自己的兵工厂。为了摆脱对外国武器的依赖,左宗棠开始重新搞起了武器研发,山寨起了德国货,而且山寨的水平也是越来越高,模仿的越来越像。进口的武器也就越来越少。
这时最着急的当属胡雪岩了,左宗棠重修丝绸之路之后,对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小了。关键是他有了这条跟沙俄做生意的道路之后,许多人敢把自己的钱贷给他了。贷款也就变的越来越容易了,胡雪岩从中捞取利润的空间就会不断的被压缩,钱庄里的流动资金开始变的紧张起来。关键还有左宗棠的武器进口开始大量的减少,这使得胡雪岩更加的是雪上加霜。摆在胡雪岩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渗透到左宗棠的“重修丝绸之路”中来,参与到他的纺织大业中来,因为做生意也是用钱启动的,而筹钱这个事儿,胡雪岩原来是最在行的,这也是他能否活下来的唯一希望。所以当左宗棠安排胡雪岩东部地区筹钱去时,胡雪岩不得不去,也没啥办法不去。可是当他跑到这些地方时,又发现了一道难题摆在他的面前,所有的有钱人把钱都投给了盛宣怀,胡雪岩作为江浙商帮的领袖人物,竟然号召不起来大家在西部投资,这领袖当的是相当的尴尬。因为盛宣怀有个更加盈利的项目“发展湖北矿业”,挖矿这个事儿,一直到现在都是比较赚钱的行业,在当时更是如此,更何况盛宣怀后面还有李鸿章撑腰,大家都纷纷表示要把钱投资在这里。这一下,胡雪岩有点傻眼了,这可怎么办?中国的资本市场就这么大,不在这里投钱,就在那里投钱。找不到投资西北的资金,左宗棠还要他干嘛?总感觉胡雪岩的动作要比盛宣怀慢上一拍。
想要东山再起的胡雪岩必须重新再想一条思路了,仅仅依靠一个左宗棠是不够的,他需要找到更多的政治力量来支持自己这个红顶商人,而一桩轰动全国的大案给了胡雪岩一个天大的机会,而这个案子也被我们排成了电视连续剧,曾经把无数的人也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这个电视剧的名字就叫《杨乃武与小白菜》,里面的情节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可是这个案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正义凌然,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绝对的正义。请看下集“大案的背后”。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0-20 23:09:40 +0800 CST  
无耻小广告来了,我写的东西除了在天涯发布以外,还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并且公众号为第一时间发布平台,里面除了我正在写的近代史之外,还有我以前写的西游记和文革系列。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捧个场,谢谢支持!刷下面二维码即可!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0-20 23:14:11 +0800 CST  
@我是白羽飘飘 2016-09-27 22:06:19

说起日本的明治维新,我们传统意义上都认为这是一次伟大的改革运动,是他的成功使日本一举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但是细细一看,明治维新搞的这一套东西一点都不新鲜,他们什么引进西方工业技术,什么改编军队编制,什么鼓励经商、消除阶级,甚至建立几个大型的国有企业。这些东西不要说是他们原来的幕府搞过这一套,就连我们的大清朝不也是在搞这些东西吗?这么老套的东西为啥能在明治天皇的手下成功呢?为啥我们的大清帝国就失败了呢?

要说明为啥明治天皇能够改革成功,我们还需要推翻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个认识,就是我们总认为只要虚心的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必定也能走向一条富强民主的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明治维新真的全盘西化了吗?按我的历史观来判断,明治天皇不仅没有全盘西化,而且还越来越走向了封建时代。他们也只是穿上了西装,打起了领带,骨子里还是效忠天皇那套东西。也就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天皇的权利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建立的所谓西式话的学校,也在拼命的灌输如何维护天皇权利,这和西方所说的什么自由、民主差了十万八千里。他们虽然积极引进了大量西方工业,但是工厂里等级森严,基层的工人就和机器人一样,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权可谈。也就是说日本的崛起,也正是在这种高压态势下开始的。而我们大清帝国的洋务运动恰恰相反,由于多方势力力量均匀,所以好多事情我们都要商量的来,从来没有说慈禧一声令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奕䜣头脑一冲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大家做个什么事情,都是多方势力相互角逐的结果。我们所建设的工厂里由于有大量的外国专家,工人的人权反而变的很高,该休息时就得休息,该加班就得给钱。这就是明治维新的改革真正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不是越来越开明,反而是越来越封建,他们可以死心塌地的围绕在天皇身边,天皇可以说一不二。甲午之后的戊戌变法,非要仿造日本建立什么君主立宪,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救中国。我们的历史书也把康有为给捧上天了,好像只有他能够拯救中国一样。可是,我们反观那时的戊戌变法就是一堆狗屁,他们根本没看懂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怎么一回事儿,明治维新中虽然是君主立宪制,还成立了什么议会,什么首相,但是在天皇面前,这都是些摆设,起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天皇永远是说一不二的。只有天皇有了这么至高无上的权利之后,他才能调动所有国内资源,挖掘所有的国内潜力。比如:他虽然强调土地是私有财产,但是在商业壮大中,必然要伴随着土地的大量吞并,必将有大量的农民没有工作,但是他们会为了天皇效忠,不要说没地种,没饭吃了,就算让他们饿死也心甘情愿。所以,日本在明治时期,虽说国内矛盾也很大,但是没有引起什么大的社会动荡。所以天皇的绝对权威才是日本崛起真正的秘密。这和我们传统封建社会何等的相似,中国哪个繁荣时期,不是伴随着一个绝对权力的皇帝呢?而哪一次的衰败不是有一个掌控不了这个国家的君王呢?那么这么看来,封建社会也不错,民主社会不一定就好了吗?这么分析下来也太过偏见了,不管一个选择了哪种制度,每种制度的演变都是要有代价的。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他的代价就是漫长的时间,从来没一个民主国家会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整个社会漫长的磨合才能形成。而封建的、专制的社会,他的代价是什么?我觉得日本的经历就会告诉你一个很好的答案。

任何权利都不是真空的,他都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的,而封建的天皇,他的权利基础不是来自什么贵族,而是来自于基层百姓,正是通过他们的倒幕运动,才使得天皇从新走向政治前台。但是一个尴尬的问题来了,如果这个社会想要迅速崛起,必将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被牺牲的人,大多又都是基层百姓,当基层人民和新兴的资本社会产生巨大矛盾的时候,天皇该站到哪一边呢?明治天皇很尴尬的经历着这一切,一边是支持自己的百姓,一边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况且日本这个地方,要啥没啥,大家就那几片地能种粮食,都被建成工厂的话,会饿死人的。可是不建工厂,整个社会就会停滞不前。所以天皇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侵略别人。只有从别人家里抢出来东西,他们才能保证有饭吃。日本的侵略性就在明治维新成功的这一刻,已然埋下了种子。明治维新的弊端还有一个,就是天皇是靠基层百姓拥戴上来的,为了拥护天皇,他们可是不少打仗,也没少死人。天皇一旦被成功的推向了前台,基层百姓就有了这种以下犯上的传统。他们自己认为这么干是一件光荣的传统,到最后基础的军官甚至敢违抗天皇的命令。日本也因此逐渐失控起来,直到最后他变成了一头洪水猛兽,深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所以,日本的将来的命运都是在明治维新时就已经埋下了祸根。这也就是封建、专制体制下的代价,专制的东西就像是一剂春药一样,兴奋起来很快,也很爽,但是爽过之后呢?就像广告词里说的一样,身体被掏空了。

也许有人说了,中国古代不也都是封建体制吗?我们怎么没有侵略别人呢?反倒是别人来侵略我们。其中的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第一:我们地大物博,产粮食的地方比较多,反观我们周围的其他的地方,要不是草原,要不是沙漠,种不了粮食,我们侵略他们干什么?第二:不知大家发现这么一个规律吗?中国盛世之后,必将衰败,没有哪个王朝能够一直兴盛下去的。我认为有的历史学家就此现象分析的很好,他们说,盛世之后,人口必将增加。而中国面积就这么大,粮食产量是固定的,所以养不了这么多人,这样才会出现不断的衰败过程。所以,我们的人口长期以来不可能会超过1亿人,一旦超过1亿人口,这个王朝必将衰败。不过这里有个特例就是清朝,在康乾盛世,我们的人口就长期的超过了1亿,原因是我们引进了土豆这种高产农作物,大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但即便是这样,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粮食产量增加速度,也永远满足不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负担。所以,清王朝在康乾盛世之后,一路衰败。如果这套历史分析理论成立,这也就解释了,中国封建王朝更替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扩张,没有侵略。但是侵略者从来也不会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像我们的元帝国一样。他们巩固自己侵略的成本也将变的非常高,这就是封建王朝的悲哀,不侵略必将衰败,侵略别人也必将失败。这就是封建的代价。

我们今天说了这么多的纯理论知识,大家一定觉得有点枯燥吧,比起之前的文章,今天没有历史故事,没有勾心斗角,但这才是我们写这些文章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看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看世界的角度才对。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要坚持写下去的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排出大量的精英去欧美学习,明治政府的第一大臣岩仓具视,派出了自己的使团游历各国,这个使团的阵容可谓是豪华异常,他们的团长就是明治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当然还有一个当时不太出名的小弟“伊藤博文”。他们的第一站本来设计好的是来美国,可是美国人由于占领他们的时间太长了,反而对他们很冷淡,让他们心灰意冷。不过,欧洲那边倒是很热情,尤其是德国,当时的德国也是刚刚建立,第一任大哥俾斯麦,那可是大名鼎鼎,刚上任不久就活捉了那个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三世,国内工业是蒸蒸日上,国家态势呈火箭式上升。大久保利,第一次见到这么一个传奇人物,很是兴奋,在招待会上直接问俾斯麦,一个国家的富强到底是工业还是制度决定的?脾斯麦对这个问题大为的吃惊,因为对比之前中国的代表团团长崇厚,他的目的就是旅游,看看德国......
-----------------------------
谢谢指出错误,以后我会注意的。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0-22 23:55:21 +0800 CST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视剧叫做《叫做杨乃武与小白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杨乃武的姐姐到刑部告状,扑倒在钉板上背状词,那情形是流血就像流泉水一样,一会儿就流了一地。搞的我现在心里想起这个桥段还是有点阴影的,太他妈血腥了,应该被划入少儿不宜才对。不过我还记得那时看到这里时,我妈都被感动稀里哗啦的,然后我妈告诉我,人得有莫大的冤情才敢这么干的,这是拿着生命在诉讼冤情。之后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也或多或少的看过别人怎么写这个案子,大部分都跟反腐败有莫大的关系,也有人直接把这个案子就说成了是清末的一次伟大的反腐运动,为此,那个总被别人说成“老娘们儿”的慈禧也被强行洗白了一把,把她说成勇于面对腐败的斗士。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坏人得到了惩罚,正义得到了伸张,整个世界有了美好的结局。
近期,我由于要写近代史的缘故,所以查了很多资料比如《光绪政要》,《清史稿》等一些文献,里面或多或少的对这个案子都有些记载。逐渐的在里面看出了很多的猫腻,远远不是我们电视剧里演的那么简单,我现在甚至不太确信杨乃武到底是不是被冤枉的?也许有人问了,白老师写的近代史,怎么关心起破案来了。我在这里也解释一下,不是我非要关心这个案情,而是随着这个案子的真相大白,扯出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正是他在这里的翻云覆雨,才使得这个案情变得更加的朴素迷离,也正是他的浑水摸鱼,才使得他再一次的咸鱼翻身。好了废话少说,我们还原案情,来看看这里的来龙去脉,当一把神探的感觉。
1873年10月的一天,一个余杭县磨豆腐的小生意人葛品连突然暴病身亡,据说死的时候全身青黑,于是爱管闲事的街坊大妈开始到处传唱,说这个葛品连很可能是被毒死的,而这个下毒的人很可能是葛品连的老婆毕秀姑(小白菜)和他老婆的情人“杨乃武”。民间大妈的力量是无穷的,瞬间就感化了葛品连的老母,在大家的怂恿下,葛品连的老母跑到余杭知县击鼓鸣冤。这个余杭知县刘锡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跟杨乃武结了梁子,总觉得杨乃武不顺眼。于是便决定亲自带着人对葛品连开棺验尸。这个验尸官名叫沈祥,也可能是为了巴结自己领导,他一口咬定葛品连就是被毒死的,因为全身青黑必定死于下毒。有人表示不服,凭什么?凭什么全身青黑就是死于下毒呢?沈祥嘿嘿一笑,拿出了自己的“至尊经典”《洗冤录》,这叫有法可依。于是所有人都服气了,大家拍手叫好。请大家记住这个“洗冤录”,他还会出现在我们故事里。那么《洗冤录》到底是个什么东东?这么神奇?如果你不知道,我建议你还是看一下我们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这本《洗冤录》就是那个电视剧里的主角宋慈写的。之后,这本书也背奉为中国的法医经典。可是宋慈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是宋朝期间,距杨乃武时期也都七八百年了,科学一直在进步,你总不能还一直拿着《圣经》当科学吧?可是当时的人们就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觉得越是前人的东西,越是经典。现代人做出什么样的伟大作品,在当下的时代都是狗屁,刻舟求剑这类话都是说给别人听的。这本书在这个案子的以后审理过程中,还会闹出各种各样的笑话。
坐实了杨乃武是被毒死之后,知县刘锡彤马上就把毕秀姑给提溜到县衙,不由分说一顿毒打,之后,毕秀姑马上招认,是杨乃武给了自己一包毒药,然后自己下毒毒死了丈夫。这下好了,案情真相大白,奸夫淫妇,马上拿下。于是刘锡彤快马加鞭派人去抓杨乃武,此时的杨乃武刚刚考上了举人,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正准备衣锦还乡的从杭州归来,本想着迎接他的是乡亲们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然后自己再发表一通感人肺腑的励志演说,大家都来激动一把。可是不曾想,刚到家迎接他的却是“大棒子”。被抓到县衙的杨乃武开始也没当回事儿,因为朝廷有规定,读书人取得功名之后,到县衙是要有个座位的,并且决不能对其动刑的。但是杨乃武忘了一条,如果你触及刑法,朝廷还是会夺取你的功名,该判你邢,还是会判你邢的。于是,刘锡彤不由分说,拉过杨乃武就是一顿棒子,就问你招不招?杨乃武被打的死去活来,县太爷说什么他都认了。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0-24 17:05:31 +0800 CST  
但是清朝的法律也是很严格的,不是你个县太爷想判谁,就能判下来的。特别是对待死刑的问题上,不论你是一个农夫草民,或是一个皇亲国戚,只要是涉及到死刑问题,必须皇帝亲自签署才行,从县太爷到皇帝,之间更是要经历许多部门的监督。杨乃武的案子被刘锡彤坐实之后,就申报到了杭州知府陈鲁那里,陈鲁是一个行伍出身的野汉子,对审案子这种事儿,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打完再说,于是杨乃武与小白菜又被打了一顿,打完的结果出来了,这两人通奸害死了葛品连。之后,陈鲁就愉快的把案情申报给了浙江按察使蒯贺荪,主管整个浙江刑事案件的蒯贺荪按说应该是一个行家才对。事实上,蒯贺荪确实是一个行家里手,他以前是跟着左宗棠南征北战的,什么样的人,什么难处理的问题,他都见识过。并且在此期间,还负责军队的各种采购,可谓是能文能武,深得左宗棠信任,并且为人相对清白,不论在军队中,还是在政府中,还从没出现过什么贪污现象。本来的剧情发展到了这里,杨乃武与小白菜应该鸣冤昭雪才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也可能这两个被打怕了,蒯贺荪两次提审两人,结果他们俩的供词一模一样,都是通奸谋害亲夫。于是蒯贺荪就把案子交给了浙江巡抚杨昌浚,给出的结果是“无怨无滥”。平心而论,杨昌浚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官,不仅自己没有贪污腐败,为人清廉,当国家有难时,他还把主动把自己的养廉银子,全部捐给了正在饥肠辘辘的西北军。可谓是一心为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这么一个好官,当遇到杨乃武这桩案件时,肯定会是小心谨慎,毕竟涉及到了人命官司。于是,他派出候补知县“郑西皋”去再查查,有什么冤情没?可是这哥们儿到余杭县之后,就被刘锡彤灌了个烂醉,吃了人家的最短,回来肯定不敢说实话,所以他给杨昌浚的汇报是“万事OK,木有问题”。于是杨昌浚就以蒯贺荪的报告为准,上报朝廷。
可是,杨乃武还是偷偷的干了一件事儿,就是在狱中写了一封和自己在县衙招供完全不同的供词,里面说自己被如何的行刑逼供,如何的冤枉。并把这份供词交给了自己的姐姐“杨菊贞”。于是杨菊贞便拿着这份供词跑到了北京都察院告状。都察院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杨昌浚重申这个案子。结果杨昌浚让陈鲁重新审,结果陈鲁又把杨乃武与小白菜打了一顿,结果他们俩的供词还是通奸,谋害亲夫。于是,这个案子维持原判。可是杨菊贞非常不服,接着往上告。但是这一次却引起了光绪和慈禧的兴趣,于是他们派出了以浙江学政胡瑞澜为首的专案组,接着查。可是查出的结果依然是维持原判,就是通奸。杨昌浚长舒一口气,他越发的感觉到这个案子绝不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背后有一只强大的黑手在操作,要不然一个普通的农妇怎么会把案子捅到慈禧那里去呢?可是这个人是谁呢?
本案再次维持原判之后,并没有马上停下来,反而是越加的波澜,首先《申报》全篇报道这件事情,全国上下的老百姓感到无比的愤慨,民间的力量开始蠢蠢欲动,许多人开始呼吁,要政府采取西方的法庭模式审理此案。当时的情节就跟现在的网络喷子一样,开始大骂政府昏庸无能,里面肯定有贪污腐败。矛头直指杨昌浚跟蒯贺荪,天地良心,其实他们俩哪里有什么贪污?不仅没有贪污,而且都是把自己的工资奖金拿出来支援国家打仗,你说这种好官哪里去找?那有人问了,为啥在整个案件的过程中,他们就不能好好的看看卷宗呢?整个案件是漏洞百出,葛品连死的时候,杨乃武正在外地考试,怎么会有机会给小白菜毒药呢?这么大的疑点,杨昌浚跟蒯贺荪就不能看看嘛?答案是,他们俩真的没空,杨昌浚作为浙江巡抚,大事小事一把抓,北洋水师建立,管他要钱,西北军打仗也管他要钱,谁不知道你浙江有钱?这么多大事儿都处理不完,哪里有时间细细过问这么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呢?可是蒯贺荪呢?你就是负责刑事案件的,怎么也不操心呢?其实,他也冤枉,虽说自己是一个浙江按察使,但是更是杨昌浚的副手,杨昌浚忙起来,你也是什么都要管。
不仅民间的舆论一边倒的支持杨乃武,就连朝廷内部也开始有人为杨乃武鸣不平。久经官场的杨昌浚开始觉得大事不妙,自己已经陷入了别人的政治陷阱。再这么下去,自己将要晚节不保。于是向朝廷提出辞职。说自己没干好,没能明察秋毫,请朝廷让自己辞官回家。朝廷安抚杨昌浚道:“我信任你,没事的”。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杨昌浚的浙江内部开始起哄,十八个祖籍浙江官员,开始联名上书,要求重审此案。这些官员中,下至县令,上至侍郎,五花八门,品类齐全。基本代表了政府系统中的各个阶级力量。再加上民间的舆论作用,慈禧真的坐不住了。迫于各方压力,慈禧宣布三法司会审,重审此案。
三法司会审在古代一直是被认定为最为公正的审批,因为里面涉及到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里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贪污腐败的可能性较小,原因是:你总不可能把所有人都买通吧?所以,古代只要是三法司会审,这个案件肯定会真相大白的。可是问题了,一切的公正的审批都是基于科学的侦破手段上的。如果我们拿出十足的科学证据,三法司会审绝对没有问题。可是如果还是拿着那本《洗冤录》呢?三法司会审虽说不贪污,不受贿,但是没有科学的证据做基础,整个案件就会变得相当的可笑和愚昧了。
此时距案发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了,为了公平公正期间,三法司把葛品连的尸体出坟里面刨了出来,要当着所有人的面进行尸检。三年了,别说当时的科学技术侦查不出来什么问题,可能对于我们现在的刑侦手段来讲,也是很有难度的。不过没关系,三法司请出了当时大清帝国的首席验尸官“荀义”,这老爷子可不白给,一生中破了无数的答案要案,这次仍由他破案,相信大家都会信服的。于是老爷子对这具三年钱的尸体,进行了认真的核查,从头骨,到脚趾头一一排除,他发现所有的骨头呈黄白色,所以断定死者生前没有中毒的迹象。也由此可以判定死者生前是病死的,不可能是中毒身亡。而他的依据就是宋慈的《洗冤录》。全国老百姓开始拍手叫好,正义虽然来的太迟了,但终究还是来了!看到这里,我也崩溃了,中毒身亡就算是肌肉发黑,那也是血液和肌肉吸收,骨头能不能吸收都是两说的,况且这是一具三年前的骨头,什么样的毒药能够在骨头上存留三年呢?这么讲是不是太扯淡了。可是,人家荀义是有依据的,法医盛典“洗冤录”里记载过的好不好?谁不服?
于是杨乃武与小白菜被沉冤昭雪,而一直要辞职而不成功的杨昌浚被革职查办,然后浙江官场中,从知县刘锡彤到按察使蒯贺荪全窝给端了。基本的案情就是这样了,电视剧里的这个桥段,也有了让人皆大欢喜的结果。但整个案件还是疑点重重,其中就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对这个案件最为关心的人不是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而是远在西北的封疆大吏左宗棠。左宗棠给朝廷是三番五次的写信说明自己对这个案子的看法,甚至还派人去勘察此案,并在这个案子确实发现杨乃武品行不端,就是一个风流书生,经常的沾花惹草,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并不为奇。而且还上书表达了对荀义侦查结果的不满,认为这就是在胡闹。左宗棠拿这么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跟整个官场和民间舆论对着干,也实属无奈。因为,杨昌浚和蒯贺荪除了是浙江的要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就是原来他们都是左宗棠的副手,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左宗棠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亲信。左宗棠在西北打仗,筹钱的事情,除了胡雪岩之外,大多也都是这么两位在浙江帮他筹到的。没错,这件案子远不是刑事案件那么简单,一支黑手就在背后操控着这一切,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为了给一个举人鸣冤昭雪,他的真正目标就是左宗棠。那么是谁对左宗棠下此狠手呢?大家别乱想,不是左宗棠的政敌李鸿章,而是左宗棠的亲信胡雪岩。因为,杨乃武在狱中给自己的姐姐那封伸冤信的时候,说道:“你告状时可以找这么几个人“汪树屏、吴以同、夏缙川”。他们肯定会帮我的”。而这三个人也确实是帮了他的大忙。不过他们之所以要帮杨乃武,除了他们因为是杨乃武的朋友之外,他们还跟胡雪岩走的也很近。但是更深层次的,他们不仅跟胡雪岩走的近,还跟另外一股政治势力有关系。胡雪岩的一张泼天大网就这么铺好。请看下集“咸鱼翻身”。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0-24 17:06:40 +0800 CST  
共军还是尽量少说吧,太敏感。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0-24 21:48:51 +0800 CST  
左宗棠在西北搞出个一路一带之后,整个西北战场的局势开始出现好转,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有钱了,贷款问题迎刃而解,武器研发水平也大幅度的提高。可这时发愁的却是胡雪岩,他以前靠贷款,靠武器贩运赚取高额利润的模式受到严重打击。并且更糟的是左宗棠安排自己去江浙一带借钱,可是大部分的资金都被盛宣怀给抢走了。他发现自己对左宗棠的牵制能力越来越小了,如果还想靠着左宗棠来发大财的几率也变得越来越渺茫。如果他还想保持自己雄霸一方的经济实力,就必须重新再找一股新的政治力量作为依托。其实,商人在那个时代真的挺悲催的,只能依附于官僚体制才能生存,说得好听点给自己取个名字叫做“官商”,要是说的难听就是“破鞋”,想什么时候扔了你,就什么时候扔了你。如果在这种体制下,官不像官,商不像商,还来谈什么创新,谈什么经济发展,简直就是扯淡。现在逐渐失去政治依托的胡雪岩要想发展,就不可能说要对自己内部进行产品升级,全心全意服务市场,而更多的是要在政治上再一个靠山。可是这种找靠山的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特别是像胡雪岩这种大佬级别的人物,本身的政治力量就是盘根错节,大家都知道你是左宗棠的人,如果把你吸纳到自己的麾下,就是在向左宗棠宣战了。环顾当时整个清朝的政坛人物,还没有人有这个胆子。所以,对胡雪岩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自己培养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而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子,正好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
如果要问胡雪岩为什么能够成功,其实许多人能够给你很多很多的答案,但是我认为其中有个非常关键的一条,他知道怎样储备人才,儒生雅士,三教九流,无所不用其极。说不定哪个就会在将来派上用场呢?比如这次自己的家庭教师“吴以同”,就真的帮上了他的大忙。胡雪岩本是一个小伙计出身,没有什么文化,后来的官帽子都是用银子堆出来的。可是他却异常的重视子女教育,于是便聘用了当时小有名气的举人“吴以同”当家教。吴以同的水平也真是不白给,虽说现在还是一个白身,但却能经常的给胡雪岩出几个主意,甚至到了最后,胡雪岩有什么大事儿要办,都要过问一下这个吴以同,看来好好读书还是有点用的。而吴以同还有个乡试同科,至交好友,就是我们的大案男主角“杨乃武”。杨乃武蒙冤之后,让他姐姐去找的三个人中就有这个吴以同。
而这三个人中吴以同只能算是一个小角色,而另外一个人的身份更加的特殊,此人名叫“夏缙川”,其实夏缙川本身并不怎么厉害,他只是一个武举人出身,不知道怎么尽然和杨乃武搞在一起。但是他有个哥哥却很厉害了,此人名叫夏同善,此人现在不怎么出名,但是在当时可谓是名噪一时,他的文章精彩至极,当时的人评价“在曾(曾国藩)、左(左宗棠)之上”,而且很受慈禧的赏识,让他直接当了光绪的老师。而夏同善跟这个吴以同的关系也非常的不错。
可是杨乃武要他姐姐找的这三个人中,夏缙川和吴以同也只能排在后两位,第一位汪树屏才是个最要的人物,他也是杨乃武的乡试同科,现在任从七品内阁中书,看上去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小官,可是他也有个牛逼的哥哥“汪树棠”,在刑部担任员外郎,按照现在的级别划分的话,应该是全国主管法律的副司长。杨乃武找到他,就相当于一竿子插到底,想不翻案都难。看来同学的力量不可小视啊!
可是这些人如果想给杨乃武翻案,也有个难处,就是只能旁敲侧击,不能直接参与,毕竟这个案子还是人家浙江省的,还是得有杨昌浚说了算。就算是汪树棠这么牛逼的人物,也只能是案子提交刑部以后,说一声证据不足,让他们打回去重申。没有慈禧、光绪的恩准,是不能亲自参与的。所以这三个人对此也很犯愁,该往下怎么走,他们心里也没底儿。
有这么一天,夏同善在杭州守孝期满,准备回京复职,老同学吴以同拉着他说要晚上聚一聚,我请客!其实,哪里轮得到吴以同请客啊,乖巧的胡雪岩怎么放过这个跟皇帝老师吃饭的机会呢?于是便成了吴以同请客,胡雪岩掏钱。在吃饭期间,夏同善和吴以同讨论最多的就是杨乃武的案子,他们俩可谓是唏嘘半天,一筹莫展。他们俩没办法,可是胡雪岩有办法,他明白一个道理,这个案子的关键点不在于你有多少关系,而是在于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只要她能够坚持不懈的告状,能够全心全意的告状,这个官司才能不断的发酵,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杨乃武才能有告赢的机会,可是只要她稍有松懈,不管你有天大的关系也是白搭。要知道,你告的可是已经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余杭知县刘锡彤这么简单了,而是整个浙江的官员。况且浙江老大杨昌浚还有左宗棠这个大后台。想要撼动这棵大树,可谓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为什么胡雪岩要冒着跟左宗棠撕逼的风险去救杨乃武呢?原因有这么两个,第一:杨昌浚主管的浙江省和胡雪岩一样,也是左宗棠重要的经济来源。只有把杨昌浚干倒了,左宗棠才能越发的离不开自己,这样他才能继续垄断西北战场的经济命脉。这简直跟谈个恋爱差不多,为了得到自己女神的爱情,必须要打败所有的情敌。第二:皇帝一天天的在长大,他身边的政治力量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虽说现在是慈禧说一不二,但是按照正常自然规律,慈禧应该活不过光绪的,很明显投资光绪肯定是相当于投资一个潜力股。但是他又总不能直接告诉光绪,说我想对你以身相遇吧?这种赤裸裸的拍马屁行为,太过低端,很容易让人反感。而高一级拍马屁的方式,就是想办法迎合他身边的人。比如光绪的老师夏同善。但是胡雪岩的马屁功夫远远不止于此,因为最高级的拍马屁功夫,不是阿谀奉承,而是引领潮流,带领自己需要拍的对象,走向一个更高级的政治高度。而胡雪岩就具备这样的能力,他决定帮助杨乃武,不仅仅是看中了夏同善,更看重了光绪的另外一个老师“翁同龢”。翁同龢是整个朝廷中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对左宗棠和李鸿章搞的这一套经济改革,很是不爽。认为他们是在破坏祖宗基业,大逆不道。而此时翁同龢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刑部右侍郎。也就是说,如果此时如果翁同龢能够抓住杨乃武案件的机会,不仅仅能够狠狠教训左宗棠一下,还能为自己捞取很大的政治资本。毕竟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破了一个惊天大案。而这一切都是胡雪岩的功劳,翁同龢能不感激他吗?
但是,胡雪岩需要拍马屁的终极人物还不是翁同龢,相比下面这一位,翁同龢级别还是太低了。此人便是光绪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这个奕譞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说他了不得不是因为他的才能有多大,而是因为他们家的小孩太厉害,出了两个小皇帝,第一个是自己的儿子光绪,第二个是就是自己的孙子宣统。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可能整个晚清历史都要改写了。但此时的他比较郁闷的,自己在满清贵族内部一直被奕䜣压制,毫无还手之力。在满清贵族之外,又比不过李鸿章跟左宗棠。自己空有光绪这个儿子当皇帝,自己却是一直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可是如果他这次能够借着杨乃武的案子,敲打一下左宗棠,自己马上就会在政治舞台上树立出自己的威信,将来他儿子光绪能够亲政之时,自己必定也能雄起一把。而这一切又都是胡雪岩的功劳,这种拍马屁的本事,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学的来的。
那么胡雪岩有信心打赢这场官司吗?其实就在胡雪岩准备动手的那一刻,他已经断定,这场官司肯定能赢。因为杨乃武有个非常特殊的身份“举人”,说白了也可以把他叫做“读书人”。这些读书人在电视剧里大家见得比较多,可是在封建时代,这些人绝对比现在的大学生稀有多了。一个村子里也找不出来几个,就算这些读书人考不上什么功名,最坏的也能混上一个乡村教师。虽说收入可能不太高,地位却比农民伯伯要高很多。许多读书人就是这样死守着自己的那份荣耀,就算是读书读一辈子,最后什么也混不出来。也要坚持读书,其他工作坚决不干。就像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辈子除了装逼什么都不会。连饭都快吃不上了,也不肯踏踏实实的干点什么。孔乙己这么做的原因也只有一个,他和其他读书人一样,放不下自己那个读书人的架子。那么读书人的身份有什么好的,让这么多人赴汤蹈火?其实也没什么好的,无非就是能得到社会上的那份尊重,那份虚荣。可就是这份虚荣却把天下所有的读书人捆绑在了一起,别看平时他们之间内部斗的昏天暗地,你死我活。可是外人绝对不能欺负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要是听说哪个读书人,被一个商人或是种地的给欺负了,你放心,四面八方的读书人定会蜂拥而至,非要找你讨个说法不可。此时的杨乃武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可是却受到如此的遭遇,所以,他的故事很能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因为朝廷之中,大部分还是靠科举考试上来的读书人掌权的。所以才会有十八名浙籍官员联名上书要求重审的故事。再加上夏同善和翁同龢一直在慈禧面前添油加醋,汪树棠在审理过程中全力辅助。这个案子十九八九也就差不多要翻过来了。胡雪岩也就是看中了读书人的这份虚荣,才敢于下注赌上一把,非要在大清朝的官场中搅和一把。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0-26 22:41:41 +0800 CST  
更还有民间对此案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申报》像是连载小说一样,连续报道这件事情,整个舆论变成了一边倒。所以,我们大清朝首席验尸官荀义,拿着本《洗冤录》就把案件搞清楚了,这到底是他装迷糊,还是真的就这水平,也只能问他了。但是可以肯定,当时他的压力肯定大的不行。这件案子按照这套剧情发展下去,基本上也就板上钉钉的翻过来了。
但是胡雪岩要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难道要当上这件事情的旗手,当面鼓对面锣的跟杨昌浚干上一架吗?胡雪岩当然不会这么干,因为这是一种极为愚笨的办法。这样不仅仅一下子把左宗棠给得罪了,更重要是自己的真是目的要去拍一下奕譞的马屁,要依附于这股政治势力。他明白,自己不能太过冒尖抢了别人的风头。所以,胡雪岩选择了另一种办法,就是全力资助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所以,在杨菊贞多次进京告御状的路费、住宿费、伙食费都是胡雪岩出的。并且胡雪岩找过杨菊贞谈谈话,告诉她人间自有真情在、天网恢恢,想想你在牢里受苦的弟弟,有什么苦都要坚持住。总之一句话,无论遇到什么苦,都要坚持下去。胡雪岩对杨菊贞这么说,并不是他真的相信什么正义和法律,而是他知道只有杨菊贞坚持告状,上面的人才好运作,正所谓民不告官不究,你如果松懈了,那么谁也不可能替你翻案。而且胡雪岩更真实的想法是,杨菊贞在告状的路上,受的苦越多越好,只有这样,这件事情才越好炒作。一个前途光明的读书人,蒙冤受难。一个是翻越千难万阻,坚持喊冤的姐姐。这不就是媒体最爱报道的事情吗?我都知道,全程报道这件事情的《申报》是英国人创办的,可是胡雪岩跟英国人却是老交情了。那么《申报》会不会受到胡雪岩的影响,这件事情还真不好说。
胡雪岩通过自己一系列的动作之后,可谓是为奕譞他们几个铺出了一条政治大道,奕譞借此机会,扛过了维护正义的大旗,呼吁大家要为杨乃武鸣不平,煽动读书人的情绪。并且在慈禧面前正义凌然的引经据典,讲了一大堆反腐倡廉的例子,并且告诫慈禧,如果一个国家正义得不到伸张,那么这个国家离完蛋也就不远了。所以,杨乃武翻案之后,奕譞也成了最大的政治赢家,朝廷中那些读书人对他另眼相看,觉得这家伙对读书人就是好,大家都要全力支持他。慈禧也是高看了他一眼,看来我们皇族里除了奕䜣之外,还是有其他人才的。甚至在民间,奕譞也获得了极好的口碑。而这一切,都是胡雪岩在暗中操控的,奕譞对此心里怎么能没数呢?
好了,这个案子我们花了两期的时间算是彻底的给破了。回顾整个案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真的有正义可言吗?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杨乃武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更或是一个脑子进水的智障人士,这个案子会得到这么大的关注吗?如果胡雪岩不被左宗棠快要挤兑成一条咸鱼了,他会管这个闲事儿吗?奕譞要是没看出这个案件中的政治机会,他会出手相助吗?一个社会真正的公正,并不是因为案件中这些人在社会中是什么地位,是什么工作,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可是当时的社会不可能做到这一步,如果做不到这一步,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正义。法律应该是一块独立的净土,他不应该跟政治、金钱、舆论甚至感情牵连到一起。我们也盼着这一天尽快到来吧!
那么在这个案子的过程中,左宗棠就不知道胡雪岩的小动作吗?我觉得还真不一定知道,此时的他正和沙俄扶持的傀儡政府打得不可开交,忙得要死要活,很难说有其他心思观察胡雪岩的小动作。况且此时的胡雪岩在浙江,而左宗棠在西北,胡雪岩又对这些小动作干的极为的隐蔽,左宗棠还真难发现其中的猫腻。不过,杨昌浚的倒台,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左宗棠不得不又重新启用胡雪岩,因为胡雪岩成为了他的独苗苗,不用也得用。这一下,胡雪岩不仅在政治上获得了另一个份政治力量,在经济上又要重新的咸鱼翻身了。
现在的左宗棠在西北战场上可谓是节节胜利,要说左宗棠真的很厉害,在朝廷不给钱,胡雪岩不给力,武器落后的情况下,竟然以一人之力,独挡沙俄的进攻,一举击败了当时强大的外族侵略者。这个神奇的老爷子是怎么做到的呢?是靠着自己的天才的军事能力,还是另有隐情?最有意思的还是西北战场的结局。明明是打赢了,却差一点签上一个不平等条约。而且这件事又一次的差点引起国际争端。请看下集“不争气的谈判”。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0-26 22:44:16 +0800 CST  
在晚清的军事史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连年在打仗,有给外国人干的,有个自己人干的,可是这么多的战役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有几个?或是像我们古代打仗时那些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几个?不过想一想,我们倒是经常被别人以少胜多,外国人带着几千人,开车着船,拿着炮就我们几十万人给灭了。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科技和武力不对等的基础上的,整个战役打下来也没什么精彩的?那为什么到了这个时期,我们的经典战役变少了呢?难道是我们没有军事人才了?以前的诸葛、武穆不见了吗?其实,人类知识一直是在进步的,我一直不认为古代人会比现代人聪明,因为我们是站在他们的知识积累上的。所以近代史上的那些名将应该是比诸葛、武穆更厉害才对。可是为什么整个近代史我们都是在挨打呢?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整个战场格局都已经变了,我们不再是以前那样靠着骑马打仗就能上的年代了,以前我们可以占着地形、靠着天时,趁着人和,甚至可以站在观星台上,猜猜明天该怎么打?可是到了现在科技大发展的时期,什么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慢慢的淡化了,整个战场上出现了海陆空立体式打击,大家开始从以前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打仗,开始慢慢的依靠自己的武器、科技来打仗了。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又建立在一个东西的基础上,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做“经济”。说白了,就是“钱”。有钱才能维持住你的一支现代化部队的需要。所以,近代史上的战争已经打的不再是什么神机妙算了,更多的就是经济,看谁有钱,看谁能拖死谁?所以,曾国藩打仗时,才会提出一个“打呆仗,结硬寨”的傻瓜操作理论。就是要跟你太平天国拖下去,看谁能拖过谁。结果是太平天国大内斗,自己一蹶不振被干趴下了。所以整部近代史中,你很难发现再出现什么巨鹿之战、淝水之战这么经典好看的战役了。大家大多都是在玩的是消耗战。这也是为什么整个近代史中,很少有什么经典案例的原因。你去看每一场战役的背后输赢的关系,都会得到同一个原因,就是双方的经济出现了各种问题。
带着这么一个理论,我们再来看西北战场的左宗棠,他为什么要千方百计的解决自己的经济来源问题,也就是这么一个原因,其实在西北战场上真没有什么好打的,无非是沙俄扶持了一个新疆的傀儡政府“阿古伯”。论实力而言这个傀儡政府哪里会是左宗棠的对手?可是就因为他背后有个沙俄做大哥,才使得他们跟左宗棠撑了这么长的时间。可沙俄的日子最近真的有点不好过,首先他内部各种民主主义抬头,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其中此时的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多次,还好都没成功过,但是已经够他难受的了。其次,沙俄还想继续扩大自己在欧洲的势力,于是决定先跟土耳其干上一架,虽说是打赢了,但是却遭到了许多欧洲国家的反对,大家不会允许有个强大的沙俄出现在自己身边的。结果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让沙俄对土耳其赔礼道歉。搞的沙俄很是被动,他们虽然打赢了战争,却还要向土耳其进行赔款。就在这一系列的折腾之下,沙俄意识到自己必须停下向东方扩张的脚步了,自己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再扶持那个傀儡政府了。于是这个叫做阿古伯的傀儡,彻底的没爹没娘了,只能等着被左宗棠给收拾了。可是阿古伯知道,像他这种搞分裂的家伙,被抓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还怀揣着一丝希望,跑到英国人那里,求英国人帮忙,给左宗棠说一声,给个面子,我承认我们新疆是清朝的附属国总行了吧?我给大清朝当孙子总能放过我吧?可是,左宗棠是那么好糊弄呢吗?这个孙子你还真的当不了,非要你的命不可。于是左宗棠快马加鞭,在英国人来找自己谈判之前,一举拿下阿古伯,这个孙子一看大势已去,只好自杀而亡。左宗棠也在1877年年底,收复了除俄国占领的伊犁之外的整个新疆。自从太平天国时期开始的新疆问题,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左宗棠的手中得到了解决。不过如果我们回顾整个这段历史,你会发现,左宗棠真的不是靠什么战术打赢的,而是靠着自己在西北的经济策略,活活的把沙俄给拖死的。可是这件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伊犁依然被沙俄给占着呢!
伊利这个地方,对新疆的意义非常重大,他紧邻俄属突厥斯坦北部的九个城市。这里不仅农业发达,矿产丰富。而且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其木扎提山口海拔12208英尺,是通往南疆的要津之地。就这么一个商业和军事要地,俄国人自然不肯放过。新疆发生动乱之后,沙俄便以保护回民的口号,占领了这里。但是当时的俄国人还是比较要脸的,总不能在以后的历史书上说出这里是被他们给抢来的吧?于是,他们编造一个谎言,说我们只是为了保护当地回民才来暂管这里的,只要这里恢复平静,我们马上就把这里还给政府。沙俄嘴上说的好听,可是心里无比的龌龊,他们很快的就扶持一个阿古伯傀儡政府,目的只有一个,永远的占领这里。现在阿古伯被收拾了,新疆恢复了平静,你沙俄总应该把伊犁还回来吧?于是,清政府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团进行谈判。而这个代表团的团长叫做“崇厚”。
这个崇厚也是我们的老熟人了,当初就是他和奕䜣一直在跟曾国藩争夺海军的领导权。说实话,崇厚一直在中国外交史的评价一直不怎么高。原因是这哥们确实不怎么争气,他也从来没有把外交当成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过。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他的水平变现的其实满抢眼的。再加上他也很得奕䜣的赏识。这些都说明他的智商和水平都是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的。可是,你看看他组团去跟外国人搞外交时都干了点啥?去德国购买武器时,就知道在德国吃喝玩乐。去英国谈判购买军舰时,依然是在英国吃喝玩乐。去法国赔礼道歉时,还是在法国吃喝玩乐。其实这哥们儿,真不适合搞外交,说不定要是发展旅游业,会是是一把好手。难怪俾斯麦对他的评价,就是一副商人嘴脸。他的这幅嘴脸,也真是像极了我们现代的大型国企领导,哪个领导去考察,不是去游山玩水的?可是,环顾我们晚清时期的外交家们,水平大多都是很一般,甚至后面外交一把手的李鸿章,水平也就那一回事儿。所以,人才的匮乏永远是至于一个国家或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跑到俄国谈判的崇厚,这次的目的依然是游山玩水,他对整个西北的局势毫不了解,对俄国现在窘迫的现状也毫不知情。他还是习惯性的认为,这次谈判还是应该清政府赔两个银子,大家各自回家了事。而且这次俄国的外交大使可是有备而来,他们完全了解崇厚这个家伙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便在刚刚见到这个家伙时,就开始拍起他的马屁,把他捧成一个世界级的一流外交家,中国剩下的人谁也比不了。我们俄国人也不上你。这一下崇厚更加的飘飘欲仙,再加上俄国人又带着崇厚的团队连吃再喝,连玩再拿。崇厚马上就开始把持不住自己了。我说什么来着?这和我们大型国企的领导有什么区别吗?于是一份荒唐的《里瓦几亚条约》正式签订,里面表面上是把伊犁归还给了中国。可事实上,却把十分之七的土地给了俄国,里面甚至包括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木扎提山口和特克斯河流域。并且允许俄国舰队可以在清政府境内的松花江流域航行400英里。最后,清政府还要向俄国赔了500万卢布。这份电报发回北京的时候,整个清政府炸了锅了。奕䜣马上下电报,告诉崇厚这个条约万万不能签。可崇厚回答却是已经签过了,说啥都晚了。并且这哥们还在清政府未经同意的情况自己大摇大摆的北京了。1879年10月29日的这份条约,成为了我们外交史上的一份莫大的耻辱。
此时最伤心的莫过于左宗棠,这老爷子费了那么大力气,却换回来这么一个结果。他什么交情,跟颜面也不顾了,立刻上书要求要把这个崇厚给宰了,并且要用武力相威胁,重新签订条约。不光是左宗棠这么想,整个大部分的官员也都纷纷上书,要把重新签约,这份屈辱实在是不能忍。这其中,最为言辞最为激烈和出彩的就是年轻的詹事府右庶子张之洞,他在他的奏疏中大声呼吁,“不改此议,不可为国”。他也正是凭借着这次机会一跃成为了晚清政坛上的活跃人物。但是也有人唱反调的,此人就是我们的大红人李鸿章。原因是,他的主张是先发展海军,建设海防,然后再说新疆的事情。为此他跟左宗棠之前已经有过一次大讨论,关于这个我们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了。李鸿章这次也因此落下一个胆小鬼的骂名,可是我们要是站到现代人的角度上来看,他这么干确实不对,但是要是站到那个时代的立场的上,他这么说也是不无道理,毕竟国家的钱比较紧张。建设海防也是很重要的,十几年之后,也印证了他的推测,甲午战中一败涂地,原因还是我国的海防没跟上形势的变化。可是李鸿章在当时属于极少派,说话就是放屁,根本没人听得见。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1-01 18:48:50 +0800 CST  
整个朝廷的一致烘托下,慈禧下令把崇厚给逮起来,准备来个秋后问斩。这一下把世界人民给轰动了,一向以软弱闻名的清政府一下子雄起了一把。这简直就是儿子出现了叛逆期,开始向老子反抗了。于是所有发达国家的外交官开始问责清政府,虽然他们都觉得崇厚就是一个酒囊饭袋,但是却是清政府软弱的标志了,一旦这个标志被砍下去,以后还怎么欺负你?就连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也来凑热闹,他也给慈禧写信,为崇厚求情。于是本该判死刑的崇厚变成了死缓,先关着你再说。
中国的这些举动刺激最大的当属俄国人,好不容易谈下来的局面,清政府竟然不认账了。于是他们也是心急火燎的派出自己的海军舰队进入中国海域,并且在边防处加派了大量的陆军军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放出话来,你们要敢杀崇厚,我们就会给他报仇。这场面搞的好像是崇厚摇身一变,成了俄国人的大哥一样。不过清政府又不傻,左宗棠接连上疏,表述现在的局势。明确指出“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于是清政府的态度是,继续谈判。这次他们派去的代表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此人也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外交人才,常年出使英国,对国际事务还是比较熟悉的。这次跟俄国人谈判,他给自己定目标是“对待领土问题,寸土不让。对待通商问题,讨价还价,对待赔款问题,可以商量。”而且曾纪泽还在英国外交部取得了非官方的协助保证,英国驻圣彼得堡大使在暗中为他出主意。这次的谈判可谓是万事俱备。
在谈判的过程中,俄国人真的应了中国那句话,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本来气势汹汹的俄国人,一看中国人来真的了,马上就有点怂了。由于他们深陷欧洲战场,国内矛盾非常严重。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再跟中国抗衡。前期派进中国的军队都是在瞎咋呼。可是尽管俄国是个纸老虎,但是老虎也是要面子的,让他们把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总要给个台阶下来吧!于是,俄国人在谈判上变成了一个扭扭捏捏的小媳妇,明明是想把自己以身相许,但是嘴上又说不出来。就这么谈判一下子拖了大半年。曾纪泽的谈判策略是,你拖任你拖,脱光了,我就真不要你了。这个问题总要有个了断的。终于在1881年2月24日,签订了《圣彼得堡条约》,其中伊犁地区全部归还给中国,其中包括了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地区。但是不包括西部一些地方,因为那里收容了大量不愿回国的回教难民。当然,中国也考虑到了俄国人的面子问题,还是要给台阶的,给了俄国人九百万卢布,约和五百多万两银子,但是这些钱不能算是赔款,而是俄国人一直在外打仗所消耗的军费。自此,新疆问题算是彻底得到了解决。
此次中俄谈判,一直是被认定为中国外交史上一次重大的胜利,但是他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一:他使得我们的一些激进派,开始盲目的自大起来。人有时就是这样,越是自卑的人,越是容易盲目的自大。反而是那些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做到谦虚。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总被别人欺负,这一下欺负回了别人,感觉自己特牛逼起来,自信心爆棚。为此还出现一大批以张之洞为首的“清流党”。曾纪泽谈判回国后,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他冷静的劝导大家,不要盲目自信,要大家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可是这种民族热情一旦被点燃,很难被熄灭了。就算你是谈判的大功臣也不行。这也为我们甲午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第二:新疆得到了重视,以前这里,自古被我们称为西域之地,很少能被政府给看上的。就算这里被政府管辖之后,也经常派一些不入流的官员前来管理这里,这些人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抢东西,抢美女,一点都不重视民族关系。导致各级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的关系极为紧张。这也是为什么新疆总是搞独立的重要原因。可是通过这次战争,清政府算是看懂了新疆的重要意义,于是他们派此次西北战场上表现突出的年轻军官刘锦棠为这里的首任巡抚,正式设立新疆为一个行政省。到任之后的刘锦棠,真是不白给,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并且尊重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新疆也从一个被战火侵蚀过的废墟,开始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起来。从此新疆问题才算是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
西北的这个烂摊子,总算是暂时性的画上了一个句号。可清政府的命运就像是歌里唱的一样,“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北面刚闹完,南边又出事儿了,请看下集“不该输掉的战争”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1-01 18:52:13 +0800 CST  
晚清时期的中国真的可谓是多事之秋,自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国内乱七八糟的事情就没停过。刚刚解决完西北问题,越南又出事儿了。
越南那块地方在此时还不能叫这个名字,它那时的名字比较洋气一点,叫做“安南”,跟前任联合国秘书长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也是唐朝人给他们起的,因为这里原来就是中国的地盘,归安南都护府管辖。虽说唐朝完蛋之后,安南得以独立,可是这里一直深受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到了明清时期,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朝贡国。可是到近代之后,法国人看上了这里,他们侵占别人的办法,还是老一套,先派出传教士,让安南人相信上帝的存在。可是安南此时的国王嘉隆帝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儒家人士,看见传教士就恶心,于是,开始在全国发起了一场反教会活动。法国人一看软的不行,马上就给你来硬的,派出军队揍你丫的。安南的嘉龙皇帝,是一位铁了心跟中国混的主儿,拼命派出人马跟中国联系,请求救援。
摆在清政府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是派兵支援,第二条看着不管。按现在教科书的说法,安南一直是中国的小弟,况且跟中国接壤,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所以,对待安南,于情于理都应该打。而当时的清政府也正是有两派人吵的不可开交,一派的价值观跟我们现在的教科书是一样的,他们认为谁欺负我们就必须打回去。这一派的代表人有两个,他们就是在新疆问题上,最为激进的张之洞。还有一个是看张之洞出名了,也想效法的张佩纶。这一派大多都是以翰林出身的知识分子组成。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特别能骂。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都很高,经常的在文中引章据典,骂人不吐脏字。基本上可以骂遍朝廷无敌手。这些人还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优雅的名字“清流派”。而另一派,则是被我们的教科书说成胆小儒弱的保守派,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奕䜣跟李鸿章。特别是李鸿章,他坚定的认为,我们在没有完成海上建设之前,真的不能贸然跟世界强国开战。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在海军的建设上。说白了,就是要把钱花在自己的北洋水师上面。况且,中国真的没必要跟法国人干仗,安南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解决。李鸿章的此理论一出,马上就被清流党被骂成了一个贪生怕死、只顾敛财的腐朽老头。清政府搞了二十年的自强运动,怎么就不能跟法国人干仗了?
但是历史的事实是,站起来每天喊打喊杀,和教科书在这方面有共同的价值观的清流党,不一定就是爱国的。而那个敢于站出来,冷静思考的李鸿章,才是真的为了这个国家着想。此时的法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面积的下岗潮铺天盖地的席卷整个法国。此时的法国政坛也是极为的不稳定,再加上此时法国也正和德国、英国谈判瓜分非洲的问题。所以,他们对中国的强势态度,就是强弩之末,虚张声势而已。他们在对待安南问题,必然采取快进快打的战略,不可能一直在这里耗着跟你死撑的。如果,此时清政府真的能像李鸿章说的那样,积极谈判,双方互让一步。这场战争完全就可避免。但是可能也有人说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趁法国虚弱的时候,干上一架呢?其实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打仗是要钱的,要花很多很多的钱。而此时的清政府哪里不需要钱?更重要的是海防建设还没有完备,这些钱应该花到这里。如果我们当时没有这么多花钱的地方,加强北洋水师的力量。甲午战争还真就不一定会输。
此时的中国是战还是谈判,就看慈禧的态度了。其实慈禧大内心里是想和谈的,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新疆问题,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内耗,再加上日本一直在 、琉球问题上挑衅,使清政府已经是首尾不能兼顾。从理性方面分析,慈禧应该选择谈判。可是晚清的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地方了。他的整个历史前进方向都是各方势力相互拉扯的结果。而此时张之洞所代表的清流党,明显占有优势。于是,慈禧的态度开始摇摆,要不咱打一仗试试看?其实这场战争清政府要是以坚定的态度打下去,必然也能把法国揍一顿。可是慈禧还是犹豫了,此时她的心态是又想打又想和,于是便做出两手准备,一方面派李鸿章去跟法国人谈,另一方面派军队悄悄的和安南境内的黑旗军汇合。这个黑旗军来头可是不小,他们本来是太平天国的一个分支,起初,也是一支一心要跟清政府死磕到底的部队。最后太平天国覆灭,黑旗军在主帅刘永福的带领下,被迫跑到了安南。正好安南国王嘉隆帝,准备跟法国人干仗呢,刘永福便作为一支抗法部队编入安南政府。清政府一面想帮助安南政府,另一面又不想暴露自己出兵的事实,和法国人发生正面冲突,所以也只能承认了黑旗军的合法地位。也就是说,他们属于是私下对安南的支持,一旦安南和法国开战,无论双方谁输谁赢。清政府这么干,对法国,对安南都是有个体面的交代。如果历史真的能够这么发展下去,那么对清朝而言,这么干可是一个万全之策。可是历史真的没有如果,历史的发展还是有那么多的偶然因素。
李鸿章找法国人谈判还算是顺利,一切跟他预想的一样,法国人根本就没想全面开战。所以李鸿章的谈判结果相当的让人满意,首先法国人不要战争赔款,并且承认安南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是中国必须从安南全面撤兵。按道理来讲,这已经是清政府取得的最大成绩了,可是国内的清流党很不满意,认为李鸿章出卖国家主权,我们撤兵,这不就是把安南给卖给法国人了吗?于是四十七份奏章联名弹劾李鸿章。可怜的李鸿章为了谈判呕心沥血,最后落下一个这么样的下场。朝廷看到这些奏章之后,又变得犹豫了,到底该不该撤兵呢?结果就在这一个犹豫之间,大祸已经酿成。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1-04 16:44:05 +0800 CST  

李鸿章找法国人谈判还算是顺利,一切跟他预想的一样,法国人根本就没想全面开战。所以李鸿章的谈判结果相当的让人满意,首先法国人不要战争赔款,并且承认安南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是中国必须从安南全面撤兵。按道理来讲,这已经是清政府取得的最大成绩了,可是国内的清流党很不满意,认为李鸿章出卖国家主权,我们撤兵,这不就是把安南给卖给法国人了吗?于是四十七份奏章联名弹劾李鸿章。可怜的李鸿章为了谈判呕心沥血,最后落下一个这么样的下场。朝廷看到这些奏章之后,又变得犹豫了,到底该不该撤兵呢?结果就在这一个犹豫之间,大祸已经酿成。
谈判虽然成功,但是中国在安南的军队一直未接到撤兵的命令,可是法国人这边已经是急不可耐了,一些大头兵带头找到中国军队,让中国人滚出这里。这些中国军人还是比较有血气的,你敢说让我滚,我就敢宰了你。于是中国军队真的就把这些前来挑事儿的法国军人给宰了。法国人一下子变得彻底愤怒了。巴黎方面强烈谴责中国人不守信用。并于1884年8月23日,在法国人孤拔的带领下,全面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开火。此时的清政府有点傻眼了,看来法国人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于是政府想起了那两个最为激进的清流党,张之洞和张佩纶。你们俩不是天天喊打仗吗?这次来真的了,你们俩就上吧。于是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张佩纶会办福建海防。清政府这么安排明显是操蛋,这两个家伙都是过嘴瘾的人,让他们读书还行。打仗这个技术含量这么干的活儿,他们可能马上就能干的了吗?真以为人人都是白袍将军陈庆之吗?结果也就是,法国人不费吹灰之力,在一个小时之内打沉了十一艘中国军舰,并且全面摧毁了当初法国人帮我们修建的马尾船厂。这里本来可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也是法国人跟中国人蜜月的历史。可是这一切就在这一个多小时内全毁了。此时的负责福建海防的张佩纶才明白,看来这把是吹牛逼吹大了,法国人专挑自己防务的区域干一仗,自己却被干的稀里哗啦的。为了躲避责任,张佩纶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含糊其辞,避重就轻,玩起了文字游戏,起初北京政府拿到这份奏折之后,还以为是我们打赢了呢!这文化人说话水平就是高!可是纸里是保不住火的,打败仗这种消息马上的就传到了北京,可把慈禧给气坏了,整了半天就搞出这么个玩意儿。于是下令让这个张佩纶滚蛋,马上抄家戍边。可是现在的清政府已经算是跟法国人撕破脸了,不打也不行了,索性开始正儿八经的向法国人宣战。可是你别说,真的打起来,中国人还就不虚了。老将冯子材联合当地的黑旗军竟然还在谅山一带,把法国人打的惨败。这时的清政府决定见好就收,还是谈一谈吧。而谈判的结果是,中国承认安南和法国的一切条约,法国人从澎湖列岛撤兵。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失去了对安南宗主国地位。从此越南彻底沦落到了法国人手里。对于清政府的这一做法,又被我们的教科书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明明是打赢了,却还跟法国人谈出这么一个龌龊的结果。可是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冯子材虽然打赢了一仗,可是侥幸的成分也非常多。冯子材已经把战线拉的过长了,他也根本没有能力再打下去了,所以他虽然此时暂时的打赢了,如果不全面撤兵,说不定也会被人家给全歼了的。清政府此时跟法国人谈判也再合适不过了。况且,这场战争已经发花费了清政府一亿多两银子,并且还负债两千多万两。这么多银子,清政府已经是吃不消了。所以,那些骂清政府无能的人,如果换做是你们试试,你们该怎么办?
但是不能说清政府在这次跟法国人的对决中,就一点失误没有。恰恰相反,清政府的失误太大了,首先对此时的清政府而言,最好的决定就是和谈。其次真的不行,就下定决心干上一仗,我们未必会输,最多再去找别的国家借点银子。可是清政府虽然知道和谈是上策,但是却受到清流党的影响,非要试探性的跟人家干上一仗。就是清政府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导致是谈判没谈好,打仗也没有准备好。这本该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结果成了大亏的局面。慈禧面对这种局面也是气的不能行,一怒之下把清流党人员全部清除朝廷。可奇怪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清流党的代表人物张之洞竟然一点事儿都没有,不但没事儿,后来还娶了李鸿章的女儿,当了李中堂的女婿。一直到最后飞黄腾达,成了改革派的领军人物。这其中缘由,我们随后再说。通过这场中法战争,中国再一次在世界人民面前丢了一次人,原来清政府搞了这么长时间的改革运动,到最后也是这么不堪一击啊!原来我们也是一支纸老虎。于是其他国家也纷纷的效仿起来法国来,先是英国人占领起了柬埔寨,日本人后来开始盯上了 。势要把中国的藩属国全部抢过去。
不过通过这次战争也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一个是上海著名的地产大亨哈同,此人的一生可谓是极为的传奇,他本是一个非常屌丝的犹太人,几经辗转的来到中国。刚到中国后,他也是什么都干过,当过看门的大爷,跑过饭店的伙计。甚至流浪过上海的街头。就在他极为落魄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位中法混血女孩“罗俪穗”,别看这个女孩的老爹是个法国人,可是她基本上算是一夜情的产物,法国老爹根本不负责,没两年就回法国了,留下了这孤儿寡母在中国不闻不问。所以,可怜的小俪穗生下来就没爹,更可怜的是她妈在她六岁时也去世了。剩下一个人的小女孩在那种乱世中能做什么?答案是相当的悲惨,只能做妓女。而且罗俪穗干的这种妓女还是那种接待船员的妓女,由于船员长期在海上漂泊,一年也见不到几个女人,所以在两性问题上口味相当的重,这种接待船员的妓女也就变成了妓女中最为低端的一种,也是别的妓女都不愿意干的事情。而没爹没娘的罗俪穗就是干着这么一份工种,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哈同认识了罗俪穗,并对她是一见钟情,发誓自己要将来是发达了一定把她娶回家。也许就是这种动力,让哈同在工作尤为的努力,几年之后小有成绩,成为了沙逊洋行懂事。刚有起色的他,马上翻遍了整个上海滩的花街柳巷,就是要找到罗俪穗。一个小有成就,西装革履的商业精英,一个破衣啦撒,混迹江湖的妓女。就这么样的走到了一起。我们再看看历史上的其他爱情故事,大多都是女人望穿秋水的等情郎,男人忘恩负义的丢老婆。很少有男人对一个女人能够这么专一,这么用情的。我们之前都是用非常冷血的、理智的态度来分析近代史,里面除了斗争就是利益。可是每次看到哈同的故事,我心里都会一热,原来世界上所谓的爱情,一直都存在。
好男人哈同也是回报的,他真正的发家就是靠着他这个混迹江湖的妓女老婆起来的,要说这个世界上有商业天才,估计大家都没意见,可是要说这个世界上还有那种像罗俪穗这样的天才,你估计是难以相信的。中法战争爆发之后,特别是老将冯子材打败了法国军队,在上海法租界的法国人都慌了,他们以为这次法国人是彻底完蛋了,大家都要想办法到香港躲一躲,于是上海的法国人开始大批的抛售自己的房子,而且卖的非常便宜,但是整个上海滩却无人敢买。此时罗俪穗建议哈同把他们全买下来。她对哈同说,“清政府就算打赢了这场战争,将来必定还会和谈。这些法国人肯定还会回来的。”一个花街柳巷的底层妓女,眼光尽然超过了那么多的上海精英。当初有人给罗俪穗算过一卦,说她旺夫,其实这个卦还不够准,她不能算是旺夫,她简直就是上帝派来让哈同发财的使者。结果哈同是通过低价购买的这些房子,又高价的卖给了那些法国佬。也就是通过这次机会,他一举成为上海最大的地产大佬。如果哪天,你跟一个老上海人说起哈同建的公园,哈同建的公路,可能他还会跟你吹上一天,那都是些什么牛逼的建筑,非洲运来的大红木直接铺成路,阿根廷运来的大块条石直接按上墙,总之一句话,什么东西牛逼,用什么。但是他们基本上也都没见过,因为这里在日本侵略之后,早就被搞的面目全非了。他们这些老人,也都是听别人吹的。可是,白老师怎么写着中法战争就扯到哈同身上来了呢?因为,在哈同的屋子里来过许多大人物,其中最牛逼的那个叫做“孙中山”。我们以后还会讲孙中山在哈同家里的故事。
中法战争不仅改变了哈同的命运,还改变了另一个人的命运,此人就是我们的老熟人“胡雪岩”。如果哈同的命运在此期间是上升的,而胡雪岩就是彻底完蛋的。他一手经营的商业帝国,就是在此期间轰然倒塌的。请看下集“轰然坍塌”。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1-04 16:45:21 +0800 CST  
阅读量过三千了,给自己加把劲!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1-05 08:57:48 +0800 CST  
权利是这个世界上最吸引人的东西,多人为他是魂牵梦绕,飞蛾扑火。可是真的当你达到了权利的最高峰时,蓦然回首还是发现会被一样东西所驯服,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做“规律”。没有人能够迈过这个坎儿,政治权利最高峰的慈禧是这样,而经济权利最高峰的胡雪岩也是这样。
左宗棠在西北跟俄国人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也是胡雪岩资本积累最快的时候,他可真不少在这里大发国难财。但是胡雪岩的眼光绝不是要发个财这么简单,他要站到国内经济象牙塔的塔尖上,他要俯视所有人,他要成为这个商业帝国里的真正的老大。事实上这一切他真的做到了,他不仅在政治上能够依托多方政治力量,而且在商业领域中能够说一不二,操纵整个帝国的经济命脉。可是他的胃口已经不限于在国内的小打小闹了,他要联合起其他的大商人,跟外国人也来干上一架。
1876年,胡雪岩为左宗棠办下了百万银两的巨额贷款,但还是老规矩,胡雪岩第一时间并不是把这些钱交给左宗棠,而是把先把钱放到自己的阜康钱庄上,大家一看胡雪岩敢用战争贷款来做抵押,纷纷都把钱放到他这里,于是一个清朝版的高息贷款就这么形成了。前面存钱的人,拿着后面存钱人的钱当作了自己利息。高息贷款一旦形成,胡雪岩的整个商业帝国就会变的超级有钱,越来越多的人把钱存到这里等着吃利息。谁让这里的利润太吸引人呢?直到21世纪的我们依然前赴后继的往里面扔钱。
有钱之后的胡雪岩并没闲着,他要把这些钱干一件大事儿。决定跟洋行商人豪赌一把,得胜的人垄断整个市场,失败的人倾家荡产。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除鸦片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陶瓷、丝绸和茶叶。其中最大贸易量的就是丝绸。每年的销售量超过了总销售的一半以上。胡雪岩就决定在丝绸方面跟外国人打一仗。就在1876年,他获得了大量战争贷款之后,便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囤积了大量的生丝。上海滩的生丝价格开始陡然暴涨,涨到外国人傻眼的地步,胡雪岩自然也从中获取了大量的暴利。
此后,胡雪岩好像是上瘾了一样,经常性的开始玩起了这种囤积居奇的把戏来。他不光是自己玩,还拉上整个江浙一带的丝绸商跟他一起干。这些丝绸商纷纷表示,我们这么干,得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行啊!想要从老百姓手里第一时间把生丝都买下来。我们可没这么多钱!于是胡雪岩说,没事儿!我有,我把钱钱借过你们。不光是我借钱给你们,我还拉来了许多的商行都可以借钱给你们。其实这些丝绸商们的内心是煎熬的,在他们面前有两条路,第一跟那些洋人合作,但必须承受外国人给我们的贷款歧视,在高额的贷款利率之下,这些商人很难有什么高额利润。第二跟胡雪岩合作,虽然眼下贷款利率低,可是谁不知道胡雪岩是个吸血鬼,等这个家伙把洋人干趴下了,以后还是要受他的摆布。不过最终胡雪岩还是凭借着自己这个红顶子和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获取了大家的信任。大家也是走一步说一步,先看好眼下胡雪岩的低利息吧!
可是所有人都明白,这种靠着贷款盲目的扩张自己的方式,极为的危险。每个丝绸商都需要剑拔弩张的抢购老百姓家里的生丝。一旦有稍有闪失,有老百姓把丝绸卖过了外国人。那么这个生丝的垄断同盟就会土崩瓦解。所以,大家都会拼命的去购买生丝,自己没钱,借钱也要买,然后囤货,这样才能再卖出高价钱。这样下来整个资金链就会绷的非常紧,大家手里没有了余钱,只能等着胡雪岩的贷款活着。
就在大家乐此不彼的跟胡雪岩垄断生丝行业的时候,突然听说胡雪岩的钱庄金嘉记圆号突然没钱了,有个大户从这里一下子取走了20多万两银子。这一下所有的丝绸商开始紧张起来,该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取这么多钱,都干嘛去了呢?这时胡雪岩出来告诉大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不要担心钱的问题,我已经得到了可靠消息,欧洲重要的丝绸生产国意大利,已经闹起了旱灾,欧洲的丝绸已经欠收了。只要我们熬过去这个冬天,欧洲的商人肯定会首先倒下的。到那时世界上的丝绸生意就都是我们的了。于是大家听完之后,就都热泪盈眶的热烈鼓掌。那我们就在死撑一下,等等看?于是大家继续回家借钱,接续的买生丝。可是他们也就真的错过了这最后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
那么胡雪岩钱庄里的钱去哪了呢?资金这个东西从来不会闲着,他们只会往有更高利润的地方流过去。胡雪岩的钱庄给的利息自然非常高,但是有个地方给的钱更多,这个地方就叫股市。大家从胡雪岩钱庄里取的钱,都买股票了。此时对大清帝国来讲,股票依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早在1872年,同治皇帝就曾经批准设立轮船招商局,这也是第一家经过官方认证,可以向民间发放股票的公司。然后,《申报》开始大肆的鼓吹股票的神奇功效,就是它使得西方国家迅速的富强起来,就是他使得老百姓的腰包迅速的鼓起来。它的功效堪比大力丸,强心壮体,滋阴补阳。它的功能堪比GDP,反应一切社会发展现状。就在《申报》的大肆忽悠下,中国开启一个全民炒股的黄金时代。可是《申报》只是鼓吹了股票光彩的一面,但是他没告诉大家,股票也是一只狰狞的怪兽,可以吞噬你的一切。
早在明朝万历对自己的老师张居正“挫骨扬灰”,发泄情绪的时候。欧洲人为了为还清国内的战争债券,发明了股票这个东西。刚开始的时候,股票发行顺利,市场运行稳定。可是总会有人发现其中的漏洞,借此可以大发一笔横财的。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监管没有经验,所以有些人开始随意的发行股票,公司亏损严重,发行股票筹钱。公司破产,继续的发行股票筹钱。甚至几个人合伙办一个皮包公司,也能发行股票筹钱。整个欧洲市场乱套了。大家再也无心干什么实业了,全都信心满满的投入到了股票行业中来,结果股价被抄的一天高过一天,整的跟我们现在的楼价一个样。直到有那么一天,这个被吹起的泡沫被扎破了,整个股票行业轰然倒塌。整个欧洲经济陷入了一片死局。当时所有发行股票的欧洲国家,只得下令关闭股票市场,这一关就是100多年。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经过多少代经济学家的管理。直到欧洲国家认为重新发行股票的市场已经成熟之后,股市才重新的在欧洲地区得以运行。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之后,欧洲股价永远的跟企业经营状况挂钩起来,企业运行的好,股价变高。企业运行的不好,股价下跌。
此时的清政府也正在接受和早期的欧洲一样,被股票的绑架的命运。由于《申报》的大肆宣传,股票马上也成为了一种救国救民的神化利器。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市井之徒,全都一拥而上。甚至到闺中小姐,都要卖掉自己的细软首饰,积极的投身到股票行业中来。当时两个熟人一见面,谈话内容必然是股票。你要是不买点这东西,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话。结果,在这种全民炒股的热潮中,骗子公司也开始大行其道。事实证明,中国人做起假来,要比外国人聪明的多,欧洲人当初为了骗股票,敢把自己亏损的企业说成是盈利的。可中国人说,这样做太麻烦,要什么公司啊?几个人合起伙来,摆个地摊都敢发股票。但是,这些疯狂的股票背后,也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比如盛宣怀和郑观应他们创办的造纸业、通矿业和牛乳业,在股票的刺激下,也看起来是蒸蒸日上。甚至整个国家的GDP都被拉高了不少,人民生活水平看起来是那么的富足和健康。中国人也马上就要做上火箭,直奔小康水平了。可是这一切都只是泡沫的海市蜃楼,凡是虚假的东西,就算再美也是要破灭的。
就在大家都洋溢在股市泡沫中的时候,胡雪岩开始难受了。因为大批的人开始从他的钱庄里取钱,去投向每天一个价的股市。而此时上海的生丝价格,也被抄到高的离谱,欧美人愿意出每磅17先令4便士,而这些生丝卖到伦敦之后,只有16先令6便士。也就是说,欧美人从上海每买一磅生丝,不算运输、人工和损耗,就已经赔了8便士。可以说胡雪岩已经把这些外国佬给逼到了绝境。可就算是这么高的价格,胡雪岩依然不卖给他们。他的目的不是要干趴下这些外国人,而是要彻底的弄死他们。更为糟糕的就是,此时的欧美都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这些商人的日子非常的不好过,胡雪岩对他们这么干,无疑于是雪上加霜。但是,这些欧美商人也不是吃白饭的。好吧!既然你无义,也别怪我无情,我们非要给你来个鱼死网破不行。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1-07 20:49:34 +0800 CST  
在决定跟胡雪岩真正的干上一架之后,外国人很快的发现了胡雪岩的弱点,就是在资金链上。他的这条资金链已经绷的太紧了,于是这些经久商战的外国人,开始为胡雪岩布下了一道天罗地网。首先,他们拒绝购买胡雪岩的生丝,你不是牛逼吗?老子还不要了,任凭你多少钱,我们一根丝都不买。这样下来,胡雪岩原本紧张的资金链,开始更加紧张起来。第二,他们开始哄抬上海的房地产,那时的房价开始变的和现在一个样,一天一个价,一天比一天高。一个普通老百姓只要有套房子,瞬间就变成了百万富翁。于是大量的资金涌向到了这里,胡雪岩的钱庄里,开始有大量的资金被提现。社会上的流动资金开始变的越来越少。这也为胡雪岩失败后,再也借不到钱,埋下了一个大大的伏笔。外国人最后一招,也是最狠的一招,就是抬高股价,那个时期的中国人在操作金融方面,明显的知识不足,他们也不太理解什么是买空卖空。可是外国人这一套,早就被玩了一百多年了。他们首先利用《申报》操作股票的好处,让大家都来炒股。许多人开始把钱从胡雪岩的钱庄里取出来,投入到股市中来。这么一来股价泡沫迅速形成。泡沫一旦形成,这些外国佬便有了操作空间,他们再次利用《申报》,开始鼓吹中国经济不行了,中国股市更是乱七八糟,将来这么下去,中国股市必然是走向完蛋。于是造成了大家大面积的恐慌,大家纷纷开始抛售自己手中的股票,便在此时,他们把资本大量的涌入到了股票市场中,使股价再一次的虚高起来。当时最大的蓝筹股开平煤矿,从原来的100两每股,一度又一次的被抄成了260两每股。当然外国人抬高股价的做法,又不是为了给中国人搞福利,而是为了榨取更多的钱。就在股票一高一低之间,外国人找准了合适时机,一举将手中股票全部抛空,这一下,股票这个美丽的泡沫,一下子被打入了谷底。老百姓这才清醒的意识到,股票原来只是一张张,一文不值的废纸。而这些外国人,只用很少一部分的资金,便一手制造了这个泡沫。他们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从而大量的资金涌入到外国人的口袋里。一百多年之后,也有一个外国人利用这套方法,席卷了除中国之外,整个亚洲亚洲地区的钱。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索罗斯”。他也是利用这种买空卖空的手法,差点干夸了整个亚洲经济。
外国人这三板斧下去之后,胡雪岩真的顶不住了。他的钱庄开始变的资金尤为短缺。更为让他们雪上加霜的是,胡雪岩的那个意大利闹旱灾的消息根本不准,那时的天气预报也跟现在这么不靠谱,意大利不但没有闹旱灾,而且是风调雨顺,丝绸大丰收。于是他和他的商业联盟之间的这些生丝,就真的砸到手里了。更为重要的是,此时中国跟法国人因为越南问题干上了,法国海军迅速的封锁了黄浦江。以前因为由胡雪岩出面跟其他国家谈下来的贷款问题,开始浮出了水面。最早的时候,胡雪岩为了自己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主动的承担给外国人要贷款的事情,然后把谈下来的钱,首先放到自己钱庄里。这一下好了,一旦战争开始,大家都怕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被打垮,将来还不起他们钱,大家都来找胡雪岩要钱来了。中国句话说的好“出来混的,早晚要还的”。当初左宗棠在西北战场上,被胡雪岩给折腾的不轻,现在的胡雪岩算是彻底的傻眼了。胡雪岩一手经营起来的商业帝国,马上就要完蛋了。那么谁是压倒胡雪岩的最后一根稻草呢?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李鸿章手下的盛宣怀,那么盛宣怀对胡雪岩这么干是有意为之,还是另有隐情?而胡雪岩最后的命运又将如何?请看下集“最后一根稻草”。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1-07 20:51:12 +0800 CST  
@稻穗畔hu 2016-11-07 21:18:39
@我是白羽飘飘 2016-10-21 09:05:01

自01年接触股票,初出茅庐,一不小心遍体鳞伤,好在保住性命。后反复思索,不耻下问,多年下来,也是略有心得,今在此免费帮助有缘人,愿可以让刚入市不久的小散少碰点壁,各位可以加我企鹅 87.8289744 验证注明0806 只送30人 不会的可以来问我
-----------------------------
刚说完股票,就有人来发股票广告啊?中国现在的股票也是一团糟,和清末有什么区别?还是劝大家远离股票,珍惜生命。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1-08 08:38:19 +0800 CST  
@萧烟 2016-11-08 11:29:23
民国,值得正儿八经说一说

关注,互相走访吧
-----------------------------
行啊!相互学习吧!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1-08 21:32:18 +0800 CST  
@萧烟 2016-11-08 11:29:23
民国,值得正儿八经说一说

关注,互相走访吧
-----------------------------
看了一下您的以前的帖子,您可是位大家。我刚才说什么相互学习算是打脸了。应该是向您好好学习才对!向前辈学习!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11-08 21:36:38 +0800 CST  

楼主:我是白羽飘飘

字数:2689

发表时间:2016-06-28 05: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1 01:15:39 +0800 CST

评论数:50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