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儿八经说民国

白老师换了个马甲又回来了,同样的照片,不一样的名字,内容开始写民国史。正儿八经说民国

白老师终于开始写民国史了,对于我自己来说内心无比的兴奋,首先再也不用写文革时那么的小心谨慎了,一不小心就有被封号的危险。其次,这段历史确实值得我们大写特写。他是中国自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思想大爆发时期,各种大师成批的出现。他重新掀起了中国历史的篇章,解读了他的历史,才能更好的解释现在中国的由来。可以说,民国史是结束封建王朝的开始,更是社会转型的起点。这里有爱情、有哲学、有暗杀、有战争,更有各种思想碰撞中的火花。所以,白老师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非要写他不可。为了写这部民国史,我也是查了很多的资料,比如费正清教授的剑桥中华民国史,陶菊隐先生的北洋军阀史话,之间还有很多人的回忆录。我最重要的两个参考资料还是唐德刚先生的各种民国口述历史系列,和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我还是受他们两个人影响比较多一点。我会尽我所能把这段历史写成一部可靠的,值得推敲的历史系类,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第一部:迟暮的帝国
第一篇:到底是谁惹得祸
清帝国是一个悲催的朝代,论君王的勤奋,自清以后十二帝,没有一个不勤奋到底,没有一个敢待在家里做木匠的,他们的努力程度,跟明朝的皇帝形成了巨大反差。看到这里明粉们别骂我,没错,我就是拿清朝的皇帝跟明朝的皇帝比了,单凭清朝皇帝的勤奋,绝对能够碾压明朝皇帝好几条街了。可也有人说了,明朝是如何的开明。而清朝就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可是事实是,闭关锁国是从明朝开始的,封关禁海可是明朝提出来的,要不然怎么会有戚继光抗倭呢?当时倭寇的重要组成成分都是浙江的当地老百姓,他们有的世代以国际贸易为生,本来干的好好的生意,明朝来了这么一下封关禁海,结果他们的合法生意就变成了走私生意。从此这些当地的老百姓和倭寇就厮混在了一起,其实这群人中,不光有当地的老百姓和日本浪人,还有一些落魄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可以说倭寇之患,就是以浙江当地老百姓为主力,再加上一大群的外国人,组成的联合国部队。只不过日本浪人,都比较二一点,每次冲锋都是跑在最前面,都以牺牲自己为无上荣耀,所以,大家的印象里,倭寇变成了日本人的代名词。那么倭寇是怎么结束呢?真的是戚继光比较生猛,消灭了所有人吗?当然不是,你不给人家饭吃,还继续实行封关禁海的话,凭什么不造反?凭什么不跟你政府对着干?戚继光难道还会杀了所有人不成?倭寇之患真正结束的原因,还是因为明朝出了一个万历皇帝,40多年不上朝,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老儿不上朝,老子也不上班,反正这天下是你姓朱的,于是当时出现了,政府管控的空前松弛,当时的市场完全没有了政府干预,成为了一个完全的自由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封关禁海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老百姓又可以自由的进行海上贸易了,从此倭寇之患才得以大大的减少了。
那么明朝为什么要封关禁海呢?官方的解释是,我们的皇帝是一种封闭的,腐朽的象征,他们本身就代表着愚昧与短浅。所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分析,皇帝就是夜郎自大,不愿意和世界融合在一起。可是这套理论显然有点空、大、傻。明显说服不了人。明朝为何要这么做,在史学界也有很多分歧,比如有人说是,西班牙人在马来西亚屠杀了大批华人,还有人说我国是实行的朝贡体制,跟开放贸易相互冲突。我觉得这两套说法有些站不住脚,封建王朝的皇帝,很少有能够关心老百姓死活的,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统治是否稳固,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是否下降。所以,西班牙人杀再多的华人,跟皇帝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还有就是我们的朝贡体制,万国来贺,每年每个藩属国都要进献贡品,为了体现我大国风范,我们对所有进贡的国家,进行封赏,而且赏的东西要远远大于进贡的物品。所以,许多国家都争相向中国进行朝贡,甚至还经常有,为了争取谁向中国朝贡,而引起内讧的闹剧。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当时的中国不就是冤大头吗?可以这么说吧。所以,朝贡体制一旦建立,我泱泱大国根本不会放低姿态跟你搞什么自由贸易。但不管怎么说,一个普通的朝贡体制,代替不了民间的贸易行为,皇帝享受皇帝的朝贡,而老百姓自由贸易赚自己的钱,大家各赚各的钱,互不干扰。所以这些原因只能是辅助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我认为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美洲发现了大量的银矿,成批成批的银子运到了中国。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以银子作为硬通货币,就算什么票号再多,最后也是用银子结算。可是美洲的银子大量的充斥到了中国市场,扰乱了中国市场,形成了非常严重通货膨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大批的流落到了国外,而中国留下了这些不能吃、不能穿的银子,所有人的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但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很容易,换算一下市场汇率就行了,我这里是1两官银兑换你美洲来的10两白银就行。可是当时的中国都是摇头晃脑的孔学弟子,哪里会什么换算啊?所以当时的政府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封关禁海。其实,皇帝和大臣们没有办法,但是他们清高的没想过问一下老百姓,老百姓办法多的是,他们在对外贸易时,开始大量的启用易物换物的办法进行交易,比如拿本国的陶瓷更换西班牙的大炮,再用西班牙的大炮更换日本的漆器,然后再用日本的漆器在中国进行贩卖。这样中间换取了大量的差价,由此出现了一大批的巨商大贾。由此可见,只要还老百姓一个自由的市场,他们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解决掉。
清朝建立之后,又在明朝封关禁海的基础上,更加的变本加厉起来。因为清军入关时,一直有个最大的软肋就是海军。当时,还有一个世界上都能数一数二的汉族海军盘踞在中国附近,他们的首领名字叫做郑成功,而他盘踞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宝岛台湾。虽然清军和他中间就隔着一个台湾海峡,但是清军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清朝来了一个更狠的,叫“迁界禁海”,把沿海地区的老百姓全部都迁到内地来,实行坚壁清野。直到台湾回归之后,清朝的海禁才有所放松,但是政府搞出又搞出一个广州十三行,实行官办的对外贸易,政府发现这行还不错,利润很是丰厚,于是决定坚决把海禁政策坚持到底,垄断对外贸易。这些才是中国真正闭关锁国的原因。可是这些东西,是中国的根本落后的原因吗?我觉得是,但不能是主要原因。就算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但是他还有很多机会再次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列。可是他自身的特性,又一次次的把他拉入了谷底。所以,他的这个自身特性才是他没落的主要原因。那么他的这个特性是什么?又是怎么把中国这么一个国土庞大,历史悠久的国家推向一个无底的深渊?这正是我写清朝末年的一个原因,只有了解到了这段历史,才能更好的解释,民国的由来,和民国的真相。晚晴的这段历史,我们就从第一次鸦片说起。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6-27 21:42:00 +0800 CST  
鸦片不只是毒瘾
鸦片这东西,让中国的老百姓想起来就恨得咬牙切齿,这东西让多少家庭倾家荡产,让多少健硕的身躯,变得弱不禁风。就是因为它,中国被称作是东亚病夫,就是因为他,中国被强开国门。但是也是因为他,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反思,也是因为它,社会转型加速发展。可以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历史千年不变,全部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千篇一律。可是鸦片战场之后,中国政治变化翻天覆地,让你目不暇接。那么这个鸦片到底对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下面细细说来。
鸦片并不是完全的舶来品,早在清朝初期,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就已经开始盛行吸食鸦片,有“竹管啖烟”之说。鸦片原产地于南洋地区,以印度地区种植出来的鸦片最佳。英国占领印度之后,一直把这种东西作为一个敲开其他国家大门的炸药,用这个往你们家门口一放,不怕你不开门。英国最早跟中国进行贸易时,也是抱着一种和平正义的思想来的。毕竟他们都是以绅士自居,想着自己的工业水平比较发达,自己做的钟表、呢绒等产品,在中国一定好卖。可是当他们真正的踏入中国的时候,傻了眼了,在中国,富有的只是皇亲国戚、高官贵族,而这些人都是少数人。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穷的叮当响。甚至是我们一直鼓吹的“康乾盛世”中,最繁荣的乾隆时期,当英国使者马嘎尔尼见完乾隆之后,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中国只有皇家的宫殿,是如此的恢弘和奢侈。但是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他们的房子一个个破烂不堪,人们看上去如此的瘦小饥饿。”这就是我们引以骄傲的康乾盛世的真实写照。可能有人又要问了,我们北京有骄傲的四合院,这都是我们中国草根文化的代表。可是事实是,四合院大家真住的舒服吗?一套院子,五六间房子,挤着祖祖辈辈十几口人。大家干什么都挤在一起,你刷完尿盆,我洗脸。你觉得这样的地方能舒服吗?当时北京真正的有钱人是很讲究,家里要好几套的院子,还分成什么前院后院。可这仅仅是有钱人,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木有钱的,他们只能挤在一个小院子里,里面连个厕所都放不下。街道之中随地大小便的多的是。老百姓就这么一个生活水平,你让他拿什么去买英国的东西?
可是中国的东西在英国却异常的好卖,中国产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品,都被英国的大街小巷一扫而光,贸易最繁荣的时候,出现在乾隆时期,如果乾隆皇帝能够有藏富于民的思想,鼓励民间贸易,中国必将在此时完成一个大的社会转型,什么资本主义,什么改革创新,都不在话下。那么还会有此后的鸦片战争吗?还会有被被别人追着屁股打骂?可是如果有了民间贸易,就意味着皇帝没有了垄断,没有了出口商品的高额利润。乾隆表示一百个不愿意,所以加紧控制广州十三行,禁止民间贸易。乾隆以一己之私利,错过了中国进步的大好时机。都说清朝的道光丢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怂了,咸丰也丢人,第二次鸦片战争跑了。可是我说,最应该被钉到中国耻辱柱上的就是乾隆。他不光为了自己谋取暴利而禁止民间交易。更是他在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给了东印度公司鸦片专营权。从此,鸦片在中国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我国对外贸易瞬间也变成了逆差。大把大把的银子流入到了英国人的口袋里。
当鸦片开始在中国盛行之后,乾隆这时才缓过劲来,原来自己挣的钱,又被英国人给拿走了,这可怎么行。于是又开始强力禁止鸦片。可是这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你是关不上的。大家都知道了鸦片这个东西太过暴利,于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要干。成批成批的鸦片的开始大规模的走私。乾隆时期,还好一点,毕竟乾隆算的上是手腕强力的皇帝,这个国家还能管得住。可是到了嘉庆皇帝之后,就开始不行了,由以前的小规模走私,变成了大规模的武装走私。这就已经算英国政府跟中国政府,挑明着干了。就问你让不让送鸦片,不让就准备打你。嘉庆皇帝表示很服气,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可是到了道光皇帝时期,鸦片变得越加的泛滥了,甚至在各地都有了英国人的鸦片仓库,我们著名的黄埔军校所在地,就是一个著名的鸦片仓库。
说起道光这个人,为人极为的可笑,他属于那种又便宜就占,遇到困难就躲,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比如道光一直推行节俭,他要带头做表率,明确表示宫里非节日,不得吃肉。有这么一天,他突然想吃片汤,片汤就是把面削成一片一片的,下在汤里。这是民间最普通的一种家常便饭了。可是当他让小太监去御膳房做时,竟然说做不出来。他当时也没当一回事儿,可是第二天这个小太监尽然搞出一个片汤御膳房,花了几千两银子。道光知道之后竟然也不怎么生气,这件事情还还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你说你平时连吃口肉都不让,这时竟然花个几千两银子搞出个片汤御膳房,这个小太监从中不知贪污了多少银两,他在你眼皮子底下贪污,你竟然不把他给宰了,可见道光对这个国家的掌控已经完全没有了分寸。还有他衣服上著名的补丁,为了提倡节俭,他带头在衣服上打补丁,可是下面的官员为了效仿他,大家都争相在衣服上打上了补丁,最后在京城炒作到,打一个补丁要几十两银子。那场面简直就是一场嘻哈风的大穿越。
在面对鸦片的问题上,道光依然表现的极为的无厘头,他总认为只要我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够杜绝。可是对于国际形势的分析,对于两国之间军事力量的对比,对于一旦开战后的结果,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关于禁烟,期初在朝廷上也有两派意见,第一种是以林则徐为代表,主张严惩吸食鸦片的人,为期一年,。如果谁还敢再碰鸦片,百姓格杀不论,官员革职查办,洋人谁敢再卖鸦片,扔到海里喂王八。另一种是以琦善为代表,他主张不能这么严厉的处罚吸食鸦片者,如果真要像林则徐这么干,江南沿海地区的人要被杀光了,因为吸的人太多了。他主张杜绝鸦片的办法就是闭关锁国,坚决的不同洋人做生意,鸦片之患自然就没了。
琦善的办法明显不靠谱,当时的英国跟中国之间的鸦片贸易,已经是动用武力威胁了。你不让我送鸦片,我就打你。你还谈什么闭关锁国?我们都知道琦善这个卖国贼不靠谱,那么林则徐就靠谱吗?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开始正式禁烟,就以为着向英国开战。林则徐给道光建议禁烟的同时,还把他的战略计划禀报给了道光。道光当时觉得很靠谱,这才放心的让林则徐虎门销烟。可是林则徐的战略计划是什么呢?其实说来也是极为的简单,也极为的不管用。这个计划就是买大炮。
此时的清政府已经35年不用兵了,最近一次打仗,还是为了剿灭白莲教起义。可是白莲教是一群拿着大刀和长矛的老百姓。现在他们要面对的可是拥有现代化武器的英国人。自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世界的战争已经从以前的陆地战,变为现在海陆结合战,单一的发展其中一块,只能算是瘸腿走路,而清朝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现代化战争。那时的海上作战非常讲究船炮结合,有船必有炮,有炮必造船。没有船的炮就是一个空架子,不具备战斗能力。可是没有船的炮,不具备灵活性,放到那里依然是个摆设。比如这次林则徐的这次战略部署里,就只有在几个隘口排上几门大炮。英国人一看这场景就乐了,炮是死的,船才是活的,于是他们只是封锁了珠江口,便掉头去打浙江的定海县城了。还就不信了,你所有的海口上都能放上大炮了。关于林则徐为什么只注重炮,而不注重船?他自己也有一套说法,就是怕那么个大家伙在海上跑,惊动了龙王。当时像林则徐这样的精英阶层都能说出来这样的话,可见中国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甩的多远?历史的教科书里,经常把琦善这样的人描述成一个狗屁不通的大坏蛋,你看人家林则徐,把广州防守的多好,愣是逼走了英国人,但是实事是,人家英国人是战略性的转移好不好?我们这全是在道德标准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如果我们理性分析,琦善和林则徐同样的不靠谱。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帝国内部,从上到下无一人准备充分的战争,可是这却是一场并不见得会败的战争。我们也不见得就毫无还手之力。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6-29 07:44:08 +0800 CST  
1838年年底,林则徐虎门销烟,派兵进驻澳门,驱逐英国人出境。清政府算是威风了一把,可是英国人算是郁闷了。中国的鸦片都能算得上是他们本国的经济命脉了,整个19世纪,凡是英国人建的高楼大厦,哪一个跟鸦片没有关系,于是英国政府愤怒了。尤其是维多利亚女王愤怒了,说起这位女王,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便是维多利亚秘密,性感的内衣秀。可是真正历史上的维多利亚女王,却是极为的具有两面性的人,她的一面是对本国国民的,在她的手里,英国迅速崛起,国内的工业、农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英国的老百姓表示很幸福,这一面呈现出极为的和蔼可亲。可是她的另一面却是极为的冷酷无情,尤其对待殖民地的问题,她恨不得要把这里的人榨取个干净,特别是在对待中国鸦片问题,她表示出了强硬的态度,清政府敢禁烟,我们就要派兵打他们。但是国会的一些保守党是不同意的,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对中国怜悯的,有认为太花钱的,还有人认为打不过的。但维多利亚女王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必战态度。她强力的游说国会,赶紧出兵。1840年4月,英国国会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以271票对262票,同意出兵。现在的好多历史学家就此开始发挥了。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个偶然事件,如果国会投的反对票多于赞同票,那么这场战争是打不起来的。可是,我还是坚持唐德刚老师的观点,鸦片的利润太大了,几乎关系到英国当时的经济命脉,就算他们这次不通过,下次也一定会通过的。没有维多利亚女王的游说国会,还会出现铁血人物继续支持打仗。
关于这次英国出兵的理由,也是很有意思,他们说自己商人的在华利益受到威胁,林则徐把他们都轰走了。我这是要教训一下中国政府,我们是报仇而来的。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总司令懿律的带领下,奔驰而来。当时的英国舰船40余艘,士兵4000余人。而中国是20万八旗兵和66万的绿营军。从人数上中国明显占优,一人吐口吐沫,就能淹死英国人,但事实上对方根本不和你玩肉搏战,这86万人也根本没有向英国人吐痰的机会。他们直接利用自己船坚炮利的优势,直接把船开到了天津的大沽口。道光此时傻了眼了,他不明白为啥我泱泱大国这么不经打呢?他不明白,国外的轮船加大炮咋这么厉害呢?道光开始变怂了,他从一个主战派,马上变成了一个主和派。其实此时的英国只是利用他们擅长的海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天津,中国军队优势根本没有发挥出来,中国地域广阔,英国人就这么点人,中国完全可以拉出空间,切断对方粮食供应,英国人自然就会乱了方寸。可是首先乱方寸的却是道光帝,他答应英国人,严办林则徐,把这家伙给发配新疆去。由以前的主和派代表人物琦善跟英国人谈判。此时的琦善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的这个皇帝,这节奏变得也太快了。前期还把林则徐当宝贝似的捧在手心,这一眨眼的功夫就被发配新疆了,下一步到底是想战还是想和,他心里也是没谱。心里没谱,就只有一个字“拖”。跟懿律谈判,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可是琦善真的想多了,他还不明白弱国无外交的概念,人家懿律又不是傻子,就你那个小心眼,早被看透了。所以懿律在1841年的1月7日,突然进攻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逼着你琦善到底是签还是不签,此时的中国还没有电报、也没电话,琦善不可能把英军的这次突然进攻迅速的汇报给道光,而道光也不可能给你指示,你下一步要怎么做?一切一切都要琦善自己做一个决定,于是琦善和懿律拟定了《穿鼻草条约》,但也只是拟定,没有签字。这份条约的内容为: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英国政府600万银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
这份协议的拟定看得出来琦善还是尽力了的,他的所作所为也不像后来说的卖国贼,刀子都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换做是谁都要签。至于割让香港、赔款之类的条文,打不过人家,啥都别说了。此时的香港还只是一个小渔村,还看不出来有什么潜力可挖,放在清政府的手里,永远是一个小渔村而已。至于赔款600万银元,相对于此后《南京条约》的2千1百万银元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开放通商口岸,我总觉得这都不能算作是不平等条约,人家跟你平等的做生意,这太正常不过了。可惜,当琦善拿着这份条约给皇帝汇报时,道光相当的不满意,马上就抄了琦善的家。并派奕山为全权代表去广州替代琦善。刚来到广州的奕山,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决定给英国人来一场夜袭。这就好比是一群街头小流氓,早上被警察给打了一顿,晚上决定拿着砖砸警察局玻璃,结果是惹怒了警察,非要把你们都抓起来不可。奕山的夜袭英国军营虽然成功了,结果第二天就被英国人一顿胖揍,奕山也不愧是人中豪杰,见形式不对,直接举起了白旗。签订了《广州和约》,中国不但撤离了广州,还赔了600万两银元。想想琦善给英国人签订的穿鼻草条约,钱是一分都没少给,丢了广州不说,还被打了一顿。道光的这个皇帝按中国的传统理念,是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大有翩翩君子之风,可是一跟世界接触起来,看着怎么这么土呢?
关于这个《穿鼻草条约》中国人不满意,英国人也相当不满意,觉着自己费了这么大的劲,得到的利润太少了,于是乎,让自己的总司令懿律也滚蛋,换成璞鼎继续打。英国人为了钱,决定连脸都不要了,什么条约都不遵守了,不给够钱,老子打你没商量。英军继续北上,连续攻克鼓浪屿、厦门、定海、宁波以及平湖。一种定海总兵葛云飞拼死相争,英军也是损失惨重。接着英军又打起了长江门户“吴淞”,江南总兵陈化成决定坚决防守,而总督牛鉴却想议和。陈化成坚决不同意什么讲和,我朝将领就应该战死沙场报效国家。经陈化成这么一说,牛鉴幡然悔悟,决定要和陈化成一道战死沙场。结果第二天,陈化成死守炮台,牛鉴竟然偷偷的带着人跑了。此时的陈化成已经顾不上什么生气了,继续带人苦战,最终真的战死沙场。
而更热闹的还在后面,镇江驻防副都统海龄认为吴淞失守,肯定有汉人出现了叛徒,于是在自己内部开展了一场针对汉人的肃反运动,汉人被大量的屠杀,此时已经是军心大乱。7月21日,英军带领着6600人轻松打败了镇江外的绿营军,越城而入,与1500蒙古骑兵进行巷战。以前让中国人骄傲的蒙古骑兵,曾经几乎横跨真个北半球的蒙古骑兵,在面对人类的科技进步的武器时,显的如此的苍白无力。以前电影里演的那时的中国骑兵,在面对外国人的火枪时,嘴里念着刀枪不入,然后光着膀子,抡着刀就冲了。我觉得这是对中国军队的侮辱,当时的中国军队虽然愚昧,但却不傻。火枪在中国已经使用几百年了,中国人怎么能不了解其中的厉害呢?他们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勇气的体现,更是一种军人荣誉的体现。此时这种巷战的打法,更是有利于火枪的优势,而骑兵根本冲杀不起来,再加上英军人数明显压倒性超过中国,所以镇江之战,中国军队只能是完败,英军共死军人37人,伤129人。而中国死了600人。这次带头对汉人进行肃反的海龄自杀。
关于海龄这个人,你说他忠,他确实是忠心不二,在兵败城破的情况下,选择自杀,而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苟且生活。你说他是个混蛋,他确实是一个混蛋,随意猜测汉族士兵,搞起自己内部的大屠杀,导致军心不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这次内部肃反,城外的绿营军根本不会这么轻而易举被英国人攻破,也就不会有城内的蒙古军拼死巷战的结果。其实海龄的这种和汉族相互猜忌的心态,很能反应出清朝政府的这种特点,这种民族矛盾一直到清朝灭亡都没解决掉。但是如果把民族矛盾的这个屎盆子完全扣到清朝的头上也不合适,中国的汉人跟其他的少数民族打了几千年,你让清朝这个二百多年历史的政府解决掉,有点不现实。但清政府作为一个以少数民族为统治阶级的政府,民族矛盾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也成为清朝灭亡的一条重要的导火索。
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靠近南京,道光皇帝再也没什么话好说了,你说签约就签约吧,反正我是被你按到了,你说让我摆什么姿势,我就摆什么姿势。关于这个条约,我们高考时已经被老师强令要求被烂了,我就不再赘述了。谈谈我的感受,《南京条约》跟后来的一系列条约来比较,很难像是一份不平等条约,至少表面上看来不像,除了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千1百万银元以外。但是香港当时真的是一个小渔村,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损失并不算大。而且赔款也不怎么多,只是够得上英国军舰不远万里而来的开支罢了。但是这份条约只是表面上的平等,背后却是极大的不平等,因为中国被迫开放了五大通商口岸,虽然英国政府答应要向中国和平的交关税,可是鸦片却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中国,清政府再也别想禁烟了,东亚病夫的招牌你是带定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是输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确实绝对的心不服,口不服。因为英国人根本就没有怎么进攻内陆地区,好多人连英国人的毛都没见到一根。这也为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埋下了一个大大的伏笔。但此时的道光皇帝,顾不上这么多了,因为他的后院又起火了,太平天国的小火苗开始准备呼呼的上蹿了。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6-30 07:47:07 +0800 CST  
谢谢捧场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6-30 17:54:30 +0800 CST  
给大家请个假,明天不能更了,有点事情,后天继续。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6-30 22:44:57 +0800 CST  
金田起义
1814年1月1日,洪秀全出生在了广东花县的一个清贫之家,家里日子过得相当艰苦,可是家庭环境阻挡不了一个少年追梦的心,小时的洪秀全便励志要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于是他把全身的心血放到了读书上面,一定要金榜题名,荣归故里。但是残酷的科举考试告诉他,醒醒吧!别做梦了,你离那个金榜题名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科举考试第一步,就是要获取考试资格,必须参加本州、本府的生员考试,也就是考秀才,只有考上了秀才,你才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举人之后,你才有机会参加全国统考,全国统考之后才能算作是金榜题名。可是我们的洪秀全这个第一步就迈不出去了,16岁来广州参加秀才考试“落榜”。23岁来广州参加秀才考试“落榜”,24岁来广州参加秀才考试,毫无悬念的继续“落榜”。
可能有人说了,洪秀全是不是脑子不好使,考了三次,怎么能都不过。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当时的科举考试比的可不是脑子,而是比的家里是不是有钱。大家别误会,我所说的这个钱可不是用来行贿的,当时的政府再怎么腐败,在科举问题上,谁也不敢腐败,科举制度在这点上还是值得表扬的。那么用钱来干嘛?当然是请家教了,就跟我们现在的高考生一样,请一个北京四中的高级教师要多少钱,请一个命题组的老师来当家教多少钱。可以说,当时多少富商巨贾,名门望族,都是倾全家族之力,才能够培养出一个状元来。像洪秀全这种寒门子弟,想靠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除非他是绝顶聪明,要不然就是痴心妄想。可是洪秀全的智商也只是一般人,所以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是理所应当的。洪秀全考不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州这片的才子太多了,这里从来就是我国人文荟萃之地。汪精卫也是这里考出的秀才,你看看他写的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对比一下洪秀全的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龙潜海角恐天惊,暂且偷闲跃在渊”。把这些诗一对比,就看出来了,为啥洪秀全连考不上了秀才了。洪秀全写的这些东西,真的不能算作是诗,如果编成一个儿歌还凑合,他的文采真的不怎么样,他也真的不是一个参加科举考试的料儿。可是他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就在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鼓舞之下,在第三次考不过之后,他竟然大受刺激,把自己给逼出病来了。这一病就是40多天。可是我们的老子曾经说过,福祸相依,这一生病并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因为病完之后,他有身上有了特异功能,运用胸中之气,可以给人看病,不行你抬高退,使劲往下跺两脚试试,看看你的腿麻不麻。而比这个特异功能更邪乎的是,他自称在生病时看到了耶稣和上帝。
我们现在读起这段史料,一看就知道是他瞎编乱造的,事实上他真的是瞎编乱造,他的见到上帝的灵感来自于,他第二次考试期间,一个叫梁发的人发的一本小册子《劝世良言》,本来洪秀全真没把这本书当回事儿。随手就放了起来。第三次落榜时大病一场,病好了之后,有一次上厕所没纸了,顺手操起这本书来。在厕所闲来无事,读着读着来了灵感,老子不读书,不考试了,要搞一个拜上帝教。他宣称自己生病时见到了上帝,可他所见的上帝长什么样呢?他说了是:“黑袍、金须、庄严肃穆”,可是我怎么觉得这个上帝和我们京剧里的包公一个样呢?估计洪秀全没少看戏吧?反正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就拿着他这个上帝开始宣称自己是上帝他儿子,耶稣他兄弟,你说我的出身牛不牛?并且他还应上帝的要求,让他下凡除妖。除此之外他还编了个老三篇《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洪秀全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还是有效果的,还真收了一个信徒冯云山。于是他们俩到广西桂林紫金山进行传教。
为啥洪秀全这个广东人要跑到广西传教呢?这就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起了,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口通商,全国各地所有的东西要从广州过,所以此地催生了许多船夫、纤夫等职业。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变为五口通商。广州的优势没有了,货运的中心开始转移到了上海。于是大批的船夫、纤夫失业了,而这些失业的人员以广西人居多,吃不了饭,自然造反的人就多了起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我国的地域融合一直是个大问题,现在的北京人看不起上海人,上海人看不起中国人,河南人总被全国其他人看不起,其实哪里都有好人坏人之分,这点大家心里都明白,可就是该看不起,还看不起。现在的人都没解决这个问题,那时的人们自然更不好解决,就单单一个两广之地,不仅民族繁多,甚至同一个民族还要有“生”“熟”之分,谁来的早就是“熟”,谁来的晚就是“生”。广西西江流域的人说“粤语”,桂江两岸则说“桂林官话”,洪秀全是一个在广州说“粤语”的客家人,在他们老家广州花县,把他们看作是少数民族,要受歧视的。而广西贵县、桂平紫荆山这一带大家都说粤语,他们沟通起来没有代沟,所以他们也只能在这一带传教、造反。
但此时的洪秀全离造反还有段距离,他当时也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人人尊敬的传教士。但问题了,仅凭着他看过的这一本梁发的小册子,总感觉对上帝和耶稣是一知半解,估计给教徒解释时,有些故事是编不园的。于是他想找一个专业的传教士进修一下,在洪秀全34岁这一年,他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来到了美国传教士罗孝金处进行进修,在洪秀全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没过多长时间就被罗孝金撵出来了,快滚!有多远滚多远。想想也是,正规的传教士谁敢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圣经上说耶稣可是上帝的独子好不好,你来这里说自己老子是上帝,自己兄弟是耶稣,人家不骂你才见鬼呢。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洪秀全所创立的这个拜上帝教不能算作是一个宗教,更像是法轮功之类的邪教。首先他没有明确的教义,自己编了故事说自己是上帝儿子,结果找了个大麻烦,他的手下杨秀清和萧朝贵就可以说自己就是上帝或是耶稣他哥哥,反正都比洪秀全的辈分大,于是杨秀清喝多了之后,也经常出现假借天父附体之名,把洪秀全喊过来打屁股的闹剧。没办法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洪秀全还不能不认,可是这个心里对杨秀清恨的牙根直痒痒,这也为太平天国的内讧埋下一个大大的伏笔。
其次,洪秀全他们宣扬超自然力量,也就是特异功能,什么喝了圣水之后刀枪不入。可是问题来了,喝了圣水之后在战场上被打死怎么办?洪秀全他们解释道,这是因为你心不诚的缘故。凡是没被打死的都是心诚之人,被打死的都是你修炼程度不够。洪秀全的这种邪教以宣扬特异功能起家,所以他们就要每天编织更多的谎言来说服别相信这个特异功能的存在,并且来编织更多更多的谎言来证明上一个谎言的正确性,可是谎言越多,被拆穿的可能就越大,一个起于谎言的政府,注定不会走太远。
洪秀全就这么一个邪教组织,他的起点太低了,也注定他就是一个小格局的起义斗争。他不知道如何笼络人心,不知道如何的安抚百姓,大家一门心思的烧杀抢掠,比日本鬼子好不到哪去。真的不像我们教科书里说的那样,有多么的伟大。而这个太平天国的名字,听上去像个政府吗?反正我是怎么看,怎么别扭,我还是非常赞同唐德刚教授的结论,太平天国就是一个宗教的代名词,一个梦想中的天堂而已。
那么洪秀全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造反的心了呢?其实我觉得他直到金田起义时还是无心造反的,可是他无心造反,广西的清政府却盯上他了。起初的时候,广西政府真没把洪秀全当回事,19世纪40年代末的,各种以宗教为主题的造反团体多了去了,什么“天地会”、“三合会”已经做的很大了,清政府的注意力全放在了他们的身上,至于洪秀全他们的拜上帝教,在当时政府看来,这就是“聚众滋事”,属于社会治安问题。可是,随着这些大的帮派被清政府赶着无路可去的时候,他们纷纷都来投奔洪秀全,特别是天地会老大罗大纲也表示归顺上帝。清政府这才傻了眼了,原来我们费了这么大的劲竟然成全了这个洪秀全。于是清政府集结力量干他丫的。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02 00:33:41 +0800 CST  
可是中国人总是自作聪明,我们总是遵循着兔死狗烹的理念,认为把敌人消灭了,自己就得被皇帝给办了。所以在剿匪这条路上,我们发明了一套新打法,叫做围而不打,明明能弄死你,我就是不打你,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之后,剿匪的政府军发现,剿灭土匪不光能保身,而且还能发财。每年政府给他们要划拨大量的银子。不光政府给银子,而且还能和土匪一道抢劫沿途的百姓。这个买卖太好了,必须坚持下去,土匪坚决不能被消灭干净,于是便有了“养匪自重”。此时的洪秀全就是转了个这么样的空子。政府的剿匪军没正经的打仗,可是洪秀全他们可是很认真的反扑的,1850年12月初,在一次重大的弹压行动中,太平军打死了清军副将伊克坦布,顿时上下军心大增。眼看马上就要到教主38岁寿辰了,于是他们决定在金田搞一个“万寿起义”,就这么糊里糊涂,他们踏上了一条造反的不归路。其实所谓的“金田起义”也是在洪秀全他们打下了半壁江山之后追加的。当时的他们哪里会想那么多,根本没有明确的起义时间,起义文告,全是随机的一次偶然事件。洪仁玕在日后被俘后说:“本不欲反,无奈官兵侵害,不得已而反也”。中国的一些所谓的大事儿,其实发生时总是那么的儿戏,比如我们8.1建军节,原来的计划只是贺龙、叶挺只是为了脱离国军的一次军变,可是后来却造就了一支红军部队。我们7.1建党,当时大家也只是为了开会聊天,根本没当一回事儿,直到日后大家都记不起那天开会的具体日期了。只记得那天比较热,所以就蒙着头定在了7月1日。可是就这些一件件看似平常无奇的小事儿,都引起了一场巨大的蝴蝶效应。此时的金田起义,便拉开了中国一场改变国运的太平天国运动。一场空前的好戏即将上演,可以说没有太平天国就没有“曾胡左李”这一干汉族精英,没有太平天国更没有清政府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场大戏即将开演。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02 00:34:15 +0800 CST  
谢谢捧场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02 17:03:53 +0800 CST  
@孙栋2015 2016-07-02 17:52:18
加油 跟了
-----------------------------
谢谢捧场。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02 21:35:41 +0800 CST  
疯狂的胜利
就在洪秀全金田起义的前几个月,中华大地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儿,道光皇帝死了,怎么评价这个皇帝呢?我想来想去两个字非常适合他“悲催”,他一生过的极为的悲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皇帝该过的日子,为了提倡自己倡导的节俭,他可以每天穿着补丁衣服,平时甚至连块肉都不舍得吃,大家看他的那个画像,简直瘦的有些营养不良的感觉。他甚至有时可以混到后宫没钱的地步,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本应该是富有四海的地步,天下都是你的,怎么能没钱呢?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挥霍无度,把钱花完的,事实上是因为他只花内库的银子,而从不花国家的钱。这简直就是包公、海瑞在世啊!宁愿自己清贫,也要廉洁奉公、克己守法。你说这样的好皇帝哪找去?而且道光还有没有一点不良爱好,什么好色、什么好珍奇异宝,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处理国家大事,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而且还没有人给算加班。你说这样的好皇帝,我们应该拥护吗?我的意见是,谁爱拥护谁拥护,这个人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就这么傻叉,当上皇帝,是整个国家的悲哀。
道光日子过的悲催,但是为了养活后宫这么多人,竟然想出一个馊主意,他开始变卖别人给他的贡品,但是要是直接卖,他又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决定自己以赏赐的名义给大臣,然后由皇后出面给他们要钱。身为一个皇帝,他竟然用这种方式榨取手下官员家里的钱,这帮官场老油子,会从自己家里拿吗?他们会用同样的手段分摊到下级官员的身上,以此类推,最后还是分摊到老百姓身上。而且所有官员都会打着皇帝的旗号这么干,结果就是所有老百姓都会骂道光是昏庸无能。事实上道光确实是昏庸无能,他自己虽然极为的节俭,但是他手下大臣基本上没一个不贪污的,甚至连他身边的小太监都是能捞多少就捞多少。民间的各种反抗运动风起云涌,国家已经是满目苍夷。再加上在禁烟运动中,没有处理对外关系,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他又对前线指挥人员极为的不信任,战事稍有不利就换人,导致大批的将领伤透了心。而且也没有发挥清军的优势,出现了劣势就投降,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第一次鸦片战争可谓是丢了夫人又折兵,让中国丢尽了人。一个大大的东亚病夫的帽子,死死的扣在了我们的头上。
道光走了,可谓是挥一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但是留下了一大堆的烂摊子,此时的清政府最大的问题不是外国人,而是这个疯狂成长的太平天国。就在咸丰登记的之后不久,太平就给咸丰送了一份大礼,老子在金田起兵造反了。其实洪秀全此时起兵真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时机了,首先全国各地造反的人比较多,清政府不可能集中全部力量对付你一个。其次,道光本来对下面人的约束能力就不强,大家哪里有什么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怎么在战争中再捞点钱。咸丰刚刚上台,下面参与围剿的官员,更是变本加厉的哭诉太平军是如何的厉害,而我们是如何的努力,如果朝廷能够再给我们投入一点,我肯定就能把他们剿灭了。总之一句话,皇帝快给钱,不给钱,我们是不干的。可关键是,这帮人给了钱也不好好干,这就是我们以前说过的“养寇自重”,值得一提的就是向荣这家伙,整天追在洪秀全屁股后面跑,总在围剿时给洪秀全他们留个口子,双方好像是商量好的一样,只要洪秀全给向荣留下一点战利品,只要向荣能向上级交了差,向荣就会把洪秀全放出去。所以,就凭着洪秀全所带领着这么一群着了魔的乌合之众,竟然能够做到割据一方,向荣这些官员的功劳可谓是功不可没。
1851年春,洪秀全带领着自己这帮起义的兄弟们开始在广西瞎晃悠,他们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只知道哪里官兵少,他们就往哪里跑。于是在桂平、武宣和象县附近晃荡了9个月。3月23日,洪秀全突然在武宣县东乡镇,宣称自己与自己的兄弟耶稣同时“登基”了,封自己为天王。同年9月25日,攻占了永安,并在12月17日,搞了一个著名的“永安封王”。要说此时的洪秀全有多少人呢?这个争议比较大一点,比较赞赏太平天国的我朝红色教授,比如罗尔纲教授,非要说他们有三四万人。可是我们翻开地图看一看,这个永安有多大就知道了,现在的永安也只有2942平方公里,而且山地居多,适合居住的地方并没多少。况且那时的永安,肯定没有现在的永安面积大,就这么屁大的地方,要住三四万人的军队明显不现实,一个三四万的军队,至少要有一个一万人左右的后勤人员负责后勤运输,才能供应的起这么庞大的军队消耗,而且这三四万人还要有家眷,所以如果按我朝传统的红色理论,洪秀全一共有10万人左右才比较合理,再加上永安当地的土著人,此时的永安应该有十五万人左右。我查了一下,永安到2003的人口共计是31万人。现在的永安人民住的可是楼房,而且各方面的交通、水利要比以前发达的多。所以,要说那时的永安就能有15万人,明显不合适,夸大的成分太多太多了。我认为唐德刚教授的理论还是比较靠谱,此时的洪秀全也就只有两三千人。从三四万人一下跌倒两三千人,这个跨度也太大了吧。没办法,一些红色的教授为了要适应我朝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硬要把他说成是一个革命的,先进的团体,必须要把此时永安封王时的部队数量扩大才行,因为这涉及到太平天国的格局问题,如果此时的太平天国就有两三千人,而洪秀全就封了五个王,难免让人想起了我国戏曲里几个和尚上坛登坛作法,封你一个什么四大护法,封他一个什么十八罗汉。为了避免让人联想起此类场景的出现,必须把永安封王的格局扩大化,表明此时的洪秀全已经具备了抗衡天下的势力。可事实是,日后被俘的太平天国将领,在说到这段历史时,都说当时他们真没想那么多,大家只是为了给广大信徒提劲而已。如果我们仔细看看他所封的这五个“王”和这五个“王”所管辖的范围,大家就能明白了,此时的洪秀全就是在登坛作法。他封杨秀清为东王,管治东方各国。封萧朝贵为西王,管治西方各国。封冯云山为南王,管治南方各国。封韦昌辉为北王,管治北方各国。封石达开为翼王,羽翼天朝。每次看到这里,我都想笑,当时的情景是洪秀全领着两三千,封了五个天王,并且还要这五个王能够管治世界,你说这不是邪教,这是什么?他怎么也和我们教科书里的革命性和先进性扯不上关系。而且此时的洪秀全后宫娘娘已经达到了36人。就那么两三千人,还要搞出这么老婆,就这么个素质,如果清政府要想消灭他们,真的可谓是轻而易举。可是,来剿灭太平军的官军们,没一个正儿八经想动手的,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发财”,灭了太平军,我们还怎么向皇帝要钱?于是他们在皇帝的三令五申的情况下,懒懒散散的集聚了一万四千人,围住了永安城。而且又一次跟洪秀全很有默契的放出一个缺口,让他们给跑了。
永安之后,洪秀全他们沿途开始抢人当兵,谁家的有男孩的都要抓来当壮丁,日后的忠王李秀成,就是在此时被抢来的。之后他们去围攻桂林,打了一个月打不下来。于是他们决定不在广西混了,开始北上入湘,往湖南混去了。湖南人民可谓是民风彪悍的地方,我朝开国将领就有多少是湖南人。此后曾国藩的湘军更是锐不可挡。洪秀全来这里招兵,算真是来对了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对清政府那是一百个不满意,正是过不下去的时候。结果湖南来了这么一支反政府武装,他们是毫不犹豫立马加入。湖南人加入后的洪秀全才有了那么一点抗衡天下的意思。但是他们又迷茫了,下一步该怎么办,湖南一直是一个不适宜割据的地方,早晚政府军会杀过来的,所以有人向他们建议,应该是继续北上,夺取武汉,然后目标夺取咸阳,之后仿照唐朝建国模式,由西向东统一全国。洪秀全听着也有道理,决定就这么干了,于是他们继续北上,在1853年1月攻克武昌,此时洪秀全共有军队七万五千人,对外号称50万人。但是问题来了,他发现如果自己顺江而下,攻取南京等地更方便一点,什么咸阳、唐朝模式的,看起来是遥遥无期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南京这些地方,他有钱啊。咸阳这些西北之地,穷的要死。于是洪秀全这些人临时起意,从攻克咸阳改为攻克南京。
可是他怎么就不动动脑筋想一下,为什么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由北向南,或是由西向东统一全国呢?唯一的例外就是朱元璋,但是这是有特殊情况的。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南方一直有钱,而北方一直比较穷。只有过穷日子的士兵才会有战斗力,整天都萦绕在温柔乡里,谁还会拼命打仗。而洪秀全就犯了一个这样的低级失误。看来他科举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是有原因的,连个中国历史都不了解,怎么能考上。此时的洪秀全不管那么多了,攻克南京正是他的梦想,多少金银财宝、多少美女在等着他。1853年3月,洪秀全攻克南京,一个落魄的童生,带着一群失业工人,在这种机缘巧合的历史背景下,完成了一次屌丝大逆袭的华丽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05 08:02:49 +0800 CST  
蜕变。
洪秀全进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杀人,先把南京的4万满人杀了个干净,然后又把在清政府里当过差的汉人,称之为“妖”,大家可以随意捕杀。妖之外的汉人,男人称之为“男行”,女人称之为“女行”,直接编入队伍。没收个人财产,谁家里都不能有钱。而且还规定,夫妻之间不能同床,谁想同床必须打报告,上级长官批准了才行。凡是违反此规定的,拉出去砍脑袋。整个南京城变成了一个大军营。也可以说变成了一个大地狱。
我们尾随而来的都督向荣屯兵南京东郊孝陵,自己“江南大营”,另一位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郊外建起来“江北大营”。看起来阵势很大,其实还是相互扯皮,还是那句话“养寇自重”,我们是来赚钱的,不是为了打仗的。于是这三方的日子过的都很滋润。
可是别急,向荣这些人都是历史的配角,这场战争的主角曾国藩还没出来,那么此时的曾国藩在干嘛呢?说来好笑,我们这个号称近代所有伟人的偶像,此时还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及其固执的愤青呢!别说带兵打仗了,他这时连自己的小命都差点丢了。那么是什么让他从一个2B青年,变成了我们的一代伟人呢?我们暂且撇开洪秀全,来说一下曾国藩。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05 08:03:39 +0800 CST  
近代史中,用任何华美词汇来评价曾国藩都不为过,可以说他是百年之中一等一的人杰,毛泽东、蒋介石都是他忠实的粉丝,毛泽东就说过,近代之中只服曾国藩。而蒋介石更是事事、处处都要模仿曾国藩的为人。但是我们抛开曾国藩的圣神的外衣,他也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头几年带兵打仗,弄不弄就要跳船自杀,以至于这些自杀的故事还被写在咱的历史书里。我初中时对曾国藩的印象就是一个实足的失败者,一个一事无成的家伙。可是后世给他的称呼却是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晴散文“湘乡派”创始人。那么我们到底怎么来评价曾国藩呢?我觉得用大器晚成再合适不过了。
曾国藩生于1811年11年26日(嘉庆16年),此时的曾家生活还算是殷实,衣食无忧,还能上的起私塾。小时候的曾国藩一点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学习比较刻苦而已,属于老师眼里的好学生。那时的好学生自然以程朱理学为自己的人生指导,所以这时的曾国藩做事低调、谦虚,但是很刻板,他每天的生活极为规律,每天必须是早睡早起,每天坚持练字,写日记,甚至晚上绝对是足不出户。就是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下,好学生曾国藩参加科考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授翰林院庶吉士。道光朝时期的曾国藩没有什么作为,更没有什么失误。我觉得他这时的生活态度很像是一个国企快要退休的老干部,大家混个资历而已,只要不犯错就行。但是曾国藩的骨子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读书人,凡是真正的读书人,心里总有那么一点傲气,无论遇到哪种情况,总是放不下那个清高的架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套儒家理论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此时的他之所以能够这么像别人一样混下去,只是觉得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他觉得自己定能大展宏图。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道光死了,咸丰登基了,咸丰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让臣下给自己提意见,看看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告诉我,我是不会计较的。其实咸丰也就是这么一说,无非就是想表明一下自己高风亮节、海纳百川的气概,说一说别当真。可曾国藩当真了,他马上上书力陈咸丰的不是,当咸丰拿到这份上书时,气得直接扔在地上,大骂曾国藩这个王八蛋,非要把他给宰了不可。幸好曾国藩在朝中还是有几个朋友的,大家到咸丰面前说了一堆的好话,算是把曾国藩从鬼门关里捞了回来。按说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是41岁了,都说四十不惑,可是曾国藩此时依然很迷惑,皇帝不是说好的要提意见的吗?我提个意见怎么了?此时曾国藩的母亲正好去世,曾国藩又耍起读书人的拗脾气,老子还不跟你们玩了,我回家守孝去了。此时的曾国藩还是一个十足的书呆子,中国历史上的书呆子多了去,有带兵打仗被全歼的赵括,有清新高雅、宁死不从的嵇康,还有那个忠烈刚硬、被灭了十族的方孝孺。他们可以自命清高、可以忠一不二。但就是不可能成就出一番大事业,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有了后来的成就,是因为他变了,从一个呆头呆脑以读书人自居的书呆子,变成了一个精于事故,人情练达的一代伟人。而成就他,就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40多岁的曾国藩可以依然是碌碌无为,苟且一生。可是就是因为太平天国,彻底打透了他僵木的脑袋,成就了清朝最后的回光返照,这可能是洪秀全唯一的历史贡献吧!
太平天国这把火在中国烧的太厉害了,以至于咸丰拿他们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其实咸丰也并不是我教科书里所宣传的昏庸无道,狗屁不懂。他心里对手下那种养寇自重的做法还是有数的,他很明白单靠现在的八旗军,跟太平天国是打不过的。所以,他颁布了一道命令,允许各地方组建自己的兵团,自己练兵,自己收税。于是各个地方上出现各种不同的地方武装。曾国藩便是其中一员,他守孝期满之后,便在郭嵩涛的推荐之下操办湖南团练。此时的曾国藩练兵也发挥自己的刻板的精神,始终要求军队按书里写的那样做事,不能趁火打劫,不能奸淫掳掠,要能够做到军民一家亲。可是当兵的是要发工资的,此时咸丰要你自筹军饷,你不让他们抢东西,发的钱从哪儿来?曾国藩说没关系,我有办法。于是他很天真的去找当地大地主、大商人去要钱,这帮老滑头,没有好处给他们,没有武力相威胁,他们打死也不会给你的。所以对方表示地主家也没余粮啊!气的曾国藩是干瞪眼却毫无办法。接着他扭头又去找当地的巡抚大人,希望给巡抚大人谈一下民族大义、国家精神。希望大人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政府的名义,强令这些大地主、大商人拿点钱出来。可是在当时的社会,这些大地主、大商人哪个人在政府中没有后台,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没有后台,是做不到今天这个位置的。地方巡抚自然也是他们腐蚀的对象,什么金银财宝、香车美女都没少送。所以曾国藩想通过巡抚来压这些商人,简直就是白日做梦。此时的曾国藩除了气愤之外一点办法都没有,他觉得自己是为了国家,甚至是为了你们这些大地主、大商人财产不被太平军给抢了,才这么拼命的组建起一支部队,可是这些被他保护的人,一点力都不想出。他心里已经出现了极度的不平衡,他觉得这个国家、这个朝廷都是欠他的。
要说如果洪秀全真的是上帝派来的,那么上帝让他来只有一个目的,成就曾国藩。就在曾国藩郁闷的时候,洪秀全慷慨的帮了他一把。如果说洪秀全真的是雄才大略之人,此时定都南京之后他,就应该有两个不错的选择,第一:跟英国人搞好关系,然后经营江浙,使民心真正的归顺天国。第二:全力北伐,舍弃这些温柔乡,一举攻下北京,夺取天下。可是这两点他都没做好,占领南京之后的洪秀全一头扎进了温柔乡里,一下子把后宫老婆弄出了88个。洪秀全这么干,他手下的几个王也这么干,其中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在湖南的时候战死了,五大王里也只剩了三个。这三个人以杨秀清在南京城里最为穷凶极恶,此时的洪秀全只知道和他88个老婆翻云覆雨,基本不理朝政。总览朝政大权的就是杨秀清,洪秀全的老婆多,杨秀清的老婆也不少,不光老婆多,杨秀清还要搞出几个太监,北京的咸丰有什么,他就要什么。可结果却是,他把南京城的孩子阉割无数,却一个都没弄出来,太监这个东西真不是你把小弟弟一割就行了的,他割了之后,还需要进行去腐生肌、蜡条通便、蚕室护理等一套防护措施,而且实行阉割的人都是世代相传的绝活,他们对长短大小掌握的分毫不差,而且还钢刀锋利,仅仅这把钢刀就不是一般地方能买到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太监制度,都是帝王之家沿袭千年的传统,岂能是你一个刚刚组建的小政府学会的。只是可怜了那被用来当试验品的孩子,谁家的父母能不心疼啊!
就在洪秀全和杨秀清这么个享受策略下,他们还有什么心思经营江浙,还有什么心思全力北伐呢?可是,他们跟北京的咸丰已经是处于你死我活的地步了,而此时的太平军士气正盛,如果不北伐的话,这不就白白错过了好机会吗?于是洪、杨决定派出两个偏将林凤祥、李开芳统兵北伐。此时这两位将领的年龄也只有28岁,而他们所带领的北伐军人数也只有万人左右。你让两个这么年轻的偏将,领着这么几个人就想北伐,这简直就是个笑话,所以北伐军在出征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他的失败。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应付差事了事,如果林凤祥他们失败了,拿他们出来顶罪就行,如果他们成功了,自己还能当一把真正的皇帝,洪秀全的小算盘打的叮当响,可是洪秀全他们忘了,林凤祥他们是来替自己打仗的,北伐准备这么不充分,对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可是我之前说过,洪秀全是上帝派来成就曾国藩的,他们带兵北伐给了曾国藩一个大大的机会,首先清政府中的名将胜保、向荣、僧格林沁都来全力应对北伐军,而南京的洪秀全就只能让给曾国藩了。其次,就算这次太平军的北伐军人数不多,将帅不行,可是也迁出了他们一部分主力,给曾国藩提供了有利时机。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07 08:15:18 +0800 CST  
抓住时机的曾国藩于1854年2月25日,帅兵1万7千人出征太平军,开始时的曾国藩是相当顺利的,一路打下岳州、攻陷武昌。捷报马上就传到咸丰那里,咸丰很高兴,许诺曾国藩为湖北巡抚,并命令他去攻打靖港,此时曾国藩犯了轻敌的毛病,以为靖港没几个人,轻而易举的就能拿下。而且他进攻时是顺风,这把曾国藩给乐坏了,想着自己只要顺风而下,定能一举拿下这里,想想周瑜火烧赤壁的场景,这真是天助我也。可是他不知道,风向的优劣之势是可以通过战术的调整,反过来的。顺风帮了周瑜的忙,却给曾国藩带来了大麻烦,他的水军刹不住车了,一股劲的往岸上漂过去了。而太平军根本就没要跟他们打水战,他们放弃了船只,准备在陆地上跟他们干,此时的曾国藩傻了眼了,眼看着自己的船只跟听话的小狗一样,被风吹到岸上,没被吹上岸的都被太平军的钩子勾上岸,眼看人家给你船上放火杀人,眼看着自己的这点家当消失殆尽,自己毫无办法,悲愤之余的他决定跳河自杀,手下的人是拦也拦不住。这时他手下有个幕僚叫做张寿麟,告诉他,他的湘军已经在另一个战场上把湘潭拿下了,我们虽然输了一场,但是还算是赢了一场。这样曾国藩才打消了寻死的念头,可是张寿麟是骗他的,他根本不知道湘潭那边打赢了没。所幸这个谎言成真了,随后战报,湘潭的湘军真的打赢了,还消灭了一万多的太平军。这算是抚平了一下曾国藩受伤的心吧。就在曾国藩刚刚平静下来之后,咸丰又给曾国藩的伤口上撒了把盐,原来许诺过的湖北巡抚不算数了,该成兵部侍郎了。原因是有人向咸丰进鉴,汉人不可信,于是咸丰动了心思,决定把曾国藩从一方诸侯,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曾国藩手里的湘军还是解决不了粮饷问题,说白了此时的曾国藩还是一个空有军队的穷屌丝,再没有钱的话,随时都有哗变的可能。曾国藩的压力,那是相当的大。
此时曾国藩就是这么一个通脑不变通的书呆子,如果这么下去,别说将来能够大有作为了,连自己的小命都快保不住了。不过接下来曾国藩的小命真的差点丢了,又是败仗,又是要闹着跳河自杀。不过凤凰涅槃之前都是痛苦的,这些失败就是曾国藩的涅槃时的火把。只有熬到了最后,才能展翅高飞。但此时的曾国藩已经40多了,生命留给他的时间也真的不多了。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07 08:16:44 +0800 CST  
这几天搬了新家,许多朋友来暖房,搞的我每天忙的不可开交,所以更新的慢了很多,还请大家多多见谅。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09 23:32:45 +0800 CST  
太平天国的经济制度
太平天国曾经有过许多机会可以统一中国,但就是因为洪秀全这些人眼光太过短浅,导致他们一再错过,最后太平天国也变成了一场成就曾国藩的运动。就在太平天国刚刚占领南京之后,隔壁上海的英国人就对他们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搞的是拜上帝教,英国人可能觉得他们的信仰都是上帝,说起话来比较有共同语言,况且这个清政府在签署完南京条约之后,总是说话不算数,违约情况一大堆。所以英国人对这个刚成立的太平天国有了兴趣,可是如果英国人知道洪秀全号称是上帝的儿子,杨秀清号称是上帝他兄弟的话,估计鼻子都要气歪了吧。1853年3月洪秀全攻克南京,4月份英国人便派出驻华大使兼香港总督乔治.文翰往南京谈建交的问题,可是洪秀全跟杨秀清非得让人家跪着接见,这英国人怎么能干,于是双方不欢而散。太平天国从此丧失了一个大大的好机会,此时的中国人都不太懂外交,在跟外国人打交道的水平上,咸丰是和洪秀全一个档次的,他们从来就没有过国家的概念,老子得的这块地叫做天下,我册封给别人的地盘才叫做国家,你们都得听我的。虽说现在的中国打不过英国人,可是嘴上服,心里是不服气的。压根就没想过还有跟英国人合作这种事,跟别提让国际上其他国家认可了。但是在对待英国人方面,咸丰跟洪秀全有一点是非常的不一样,就是清政府被英国人一顿胖揍之后,不敢禁止鸦片贸易。而洪秀全还没被英国人揍过,所以他开始打起了鸦片的主意。
在我们的教科书里,总是说清政府不禁烟,而太平天国禁烟,所以就说清政府是腐朽的,而太平天国是先进的,我总认为这种数学公式性质的历史评判,太过扯淡了。首先不管是清政府还是太平天国,双方都是想禁烟的。不是因为他们体恤国民,让中国脱掉东亚病夫的招牌。而是因为鸦片贸易,让中国损失了大把大把的银子,这些银子全流到了英国人的口袋里,你说哪个政府心甘情愿的这么做。其次,清政府好多当地团练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鸦片税,比如后来曾国藩的湘军,他们的军饷大多就是来自鸦片贸易的份子钱。这么多地方的实权派都在依靠鸦片发财,这鸦片在清政府中自然禁不了的。而太平天国不同,这是一个由宗教结合在一起的政府,所以大家的思想高度统一,说禁烟就必须要禁烟,要不然真把你脑袋砍下来。虽说太平天国没有鸦片贸易,但是太平军真的很有钱,连曾国藩他们都说,太平军缺粮不缺钱。那么太平天国的钱从哪里来呢?在揭晓这个答案之前,白老师再给大家出一道题,一个国家采取哪种方式,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的组织起成百上千的人们好好劳动?答案肯定不是礼贤下士的去聘请高薪人才,然后尊重个人发展,激发个人潜能。这套东西是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东西,我们的国家不适合,因为不能立竿见影,对自由市场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的组织起大家劳动的方法,就是打着共有制旗号,以国家的名义强制性组织大家生产。说白了,就是搞一个计划计划经济,全国实行国有制企业。太平天国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就是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状态。那么这套东西运行的怎么样呢?答案是相当好,据说南京城内有个叫吴复诚的武汉人,给洪秀全提出建议,把所有城内的工人全部以军事化管理,工人以万人为单位,每万人分成一军,每军长官必须是本行业之人,因为不能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而且凡是在这里工作的机匠全部可以免兵役、减捐税,反正政府给他们的优惠要比别人多的多。因此这些工厂也成为了当地富商士绅的避难所。所以这些工厂越搞越红火。最后这些东西都能出口到其他的国家,他们接着又做起了外贸。他们的生意是越做越好,钱是越挣越多。整个太平天国之内出现了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新景祥。这简直就是一个社会主义的试验田啊,一些现代红色历史学家,会经常借此讴歌太平天国运动。至于说到他们的失败原因,只是因为他们过于理想化了,社会进步的太快,中间没有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导致的。可是我要说,如果有台时间穿梭机的话,真该把这些胡说八道的人扔到太平天国时期,看看他们如果当一个老百姓的话,能够活几天?
社会主义中的国有经济和计划经济,都会涉及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的一把手必要很独裁才可以,什么事情都是这一个一把手说了算的,比如市场定价、比如物流运输等等。我从来不相信一个权力独大的独裁者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甚至没有一个会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你看我们中国的历史中有多少民间的绿林好汉,被逼无奈造反起义,没能成功之前,都是军纪严明,爱民如子。可是一旦得势之后,马上翻脸不认人,其堕落、其腐化程度都会十倍于原来的政府。人性都是自私、贪婪的,中国就这么点资源,如果你想贪婪,就意味着别人没饭吃。你说洪秀全这么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穷屌丝,占领南京之后,会把一个平头百姓放在眼里吗?所以,尽管天平天国很有钱,但只限于这个政府的高级领导干部有钱,他们有钱到可以堆砌出一座金山、银山。而老百姓呢?说好的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于是你不再有自己的家了,连家里的房子跟所有东西都成了国有资产,你只能跟大家一起睡宿舍,连跟老婆要亲热一下,繁衍一下下一代都得通过上级领导的层层的审批。这种机器人似的生活方式,哪个正常人会受得了?所以一个独裁的政府,他们所做的政府能够迅速的积累起大量的财富,他们可以修建起大量的公路、铁路和政府大楼,城市可以上去变得如此的井然有序,欣欣向荣。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通过讹诈老百姓得来的,大多数人所创作的财富,要远远大于他的所得才可以。所以,洪秀全可以搞出88个老婆来,而杨秀清可以在民间任意阉割男孩,非要搞出几个太监来。
那么这种讲究绝对权力的独裁政府,他们内部注定也是会不平凡的,内部斗争肯定会层出不穷,因为他们这种社会的性质就是必定要一个人说了算。结果就在他们占领南京之后的第三年,发生了严重的大内斗。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11 08:32:03 +0800 CST  
最近真是太忙了,所以更新的少了,回来过了这几天,好好给大家补上。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11 08:32:53 +0800 CST  
“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这是推背图里的一句话,没想到放在太平天国里真的灵验了。都说推背图是一本神书,对照太平天国的套路来看,我真的信了。清朝入关之后,是不许留发的,必须要搞出一个辫子。而太平军所提倡的就是汉族的传统形式蓄头发,留胡子。有时我总觉得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陋习,不刮面,不理发,整天在外出兵打仗,连个澡也洗不成,脏不脏啊?身上没有虱子才见鬼呢!所以谁要说中国传统的都是好的,谁就先应该蓄起头发,留起胡子,看你受得了不。而太平军所有人都必要蓄发,留胡。乃至别人见了他们都要喊长毛。他们出去打仗时,也爱穿着白衣服,认为这是一种宗教形式,可以在战场上刀枪不入的。推背图里的“头有发、衣怕白”正好应证了这些。那么“太平时,王杀王”呢,就是指的太平天国的大内斗。
中国历史上建国之后,杀功臣的事情多了去了,西汉刘邦杀韩信,李世民杀自己的兄弟,朱元璋杀了一票功臣。但是唯独这个太平天国的内斗,吃相太难看了。没见过哪个国家,刚刚站稳脚跟3年,就相互残杀的。1856年的这一年,本来应该是太平天国14年中,最光荣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份,在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丞相陈玉成和刘秀成的通力合作下,太平军一举攻入向荣的江南大营。解了3年的南京之围。最后搞的向荣羞愤而死。向荣本来也有无数次的机会可以剿灭太平军,可是就是怀揣着一颗“养寇自重”的心,难以自拔,导致太平天国不断做大,直到最后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一口把自己吞了下去。在向荣死于8月9日的消息传到南京之后,最得意的就是东王杨秀清,此时的天王洪秀全每天沉迷酒色,掌管国家命脉的就是杨秀清,当得知向荣死之后,杨秀清开始极度膨胀了,他认为这都是他的功劳,想着自己天天头上还要顶着洪秀全这个酒囊饭袋,心里很不平衡。就是这种不平衡的刺激下,杨秀清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于是他以西线紧急为借口,偷偷的派出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前去督战,整个南京城里就剩下自己和洪秀全了。
可是杨秀清的政治斗争水平真的不怎么样,你说你要想耍流氓,想霸占洪秀全,你出其不意就行了,趁着天王不注意,你把他拉到小胡同里,想干吗就干吗,任他喊破喉咙也没人听的到。可是,杨秀清非不这样做,在要霸占洪秀全之前,非得要告诉对方,我今晚非要强奸你不行。有这么一天,东王杨秀清突然来了感觉,搞出一个“天父下凡”,虽然这门手艺他经常搞,但是每搞一次,都会增加他和洪秀全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最近一次,他闲自己的妃子质量不行,竟然看上了洪秀全后宫里的四名娘娘,这四个人中,还有一个是自己的亲妹妹,这家伙连自己的亲妹妹都不放过,简直就是禽兽不如,丧心病狂。为了得到这四个人,他就搞出一个天父下凡的闹剧,说要代表天父宣布,东王劳苦功高,天王要把后宫的四个妃子送给他,不仅这样,还要打天王的屁股。洪秀全恨的牙痒痒,但是又不能揭穿他,只好认栽。可是这一次,杨秀清借着天父下凡,不是要你老婆的,而是来要你命的。杨秀清下了大神之后,让人把洪秀全喊过来,给洪秀全说:“你和东王都是我的孩子,东王有大功劳,为何只做一个九千岁?还有他的孩子,是不是也要抬高一下?”洪秀全赶紧回答:“东王应该做万岁,他的孩子,他孙子,他孙子的孙子,都他妈是万岁。”杨秀清表示很满意,所以附在他身上的天父也很快离开了。
洪秀全一看杨秀清回过神了,就问:“你做了万岁,那我怎么办?”杨秀清早就想好了,回答说:“那你就做万万岁。”洪秀全表示很高兴的答应了。此时的洪秀全一点都不糊涂,他太明白了,此时南京城里都是杨秀清的人,自己要敢说个不字,马上就会人头落地。为今之计只有先拖住他,然后去外面喊兄弟,才能保证自己的位置不被别人霸占了。于是,洪秀全跟杨秀清商量说:“亲,反正你的生日快到了,咱下个月你生日的时候,我就从了你,昭告天下,正式晋封你当万岁怎么样?”杨秀清表示,哥哥真够意思,今天就不霸占你了,日后机会多得是。可是杨秀清太天真了,他真以为这个整天花天酒地的洪秀全,会脱光了衣服,躺在床上等着你强奸吗?他好歹也是科举出身,虽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是却能略懂中国历史,以下犯上的例子太多了。他才不会跟你玩硬的,当务之急赶紧写信,去外面喊兄弟。于是就在当晚,洪秀全秘密的派人送出书信分别给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说:“自己快被别人霸占了,快来救我”。并且派出自己的女兵,严防天王府,防止东王反悔突然袭击。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洪秀全要用女兵呢?男兵都去哪了?答案是:男兵有的是,但是自己后宫的老婆太多了,生怕有人给自己戴了绿帽子还不知道,所以天王府内就是不用男人,本来他们是想搞出几个太监用用,结果活活的整死许多条人命,均已失败告终,具体情节前文有过交代,这里不再赘述。所以他只能用女兵,不过这些女兵可真不是一般人,她们大部分都是广西人,整天翻山越岭、趟河过桥,所以不管外面的女人是如何的娇气,她们的性格却生来彪悍,而且关键是从来不裹足,全是自然天足。整个女兵部队就像是一个个梁山上的孙二娘组成的一样,战斗力一点都不比男人差。就是这支娘子军,在此后的天王府保卫战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北王韦昌辉离南京比较近,是第一个得到洪秀全书信的,于是他于9月7日,带着三千精兵,偷偷的潜入南京城。当天他有没有和洪秀全见面密谈,已经无从考证。反正就在他刚入城的当天晚上,韦昌辉便伙同燕王秦日纲,一起杀入了东王府,此时的杨秀清还在天真的幻想自己的天王梦呢!结果全府上下,毫无防备,被杀了个干净。据传说,杨秀清是被人用刀,直接从背后来了个官堂风,死的时候也是极为的悲惨。不过他真的是死有余辜,真的应该把他千刀万剐才对,在南京城中,他除了搜刮美女之外就是抢钱,整个千年古都,金陵之所,被他搞的民不聊生,一刀被杀也真是便宜他了。
韦昌辉杀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开始以搜捕东党余孽之名,开始在南京大肆抓人,排除异己,这也都是中国历史的老套路了。中国凡是有点大的动静,比如改革,比如肃反。都要有人站出来以此为名,排除异己的。所以,老子才会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国家别动不动就要发这么大的力。可是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很少有人来反省的,犯了错误也要尽力掩盖。所以我们经常好了伤疤忘了疼,一个坑能不断的掉下去。
前有车后有辙,一个造反的杨秀清倒下了,另一个造反的韦昌辉站起来了。杨秀清可以当皇帝,我为什么就不行。此时的韦昌辉大肆排除异己,也在培养着自己的势力,他之所以,不敢马上动手,还是因为他在等一个人,此人便是翼王石达开。要说整个天平天国唯一让人对他们的结局,能够同情一点的,就是石达开。但他也没有历史书上评价的那么好,他的眼界、他的兵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但是他身上保留了一种穷人的质朴,至少他还会通情达理,至少跟随他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韦昌辉在造反前,本想得到石达开的支持。但石达开的路比较远,所以在东王被杀十几天之后,他才进入南京城。到了南京之后的石达开,被眼前的鬼哭狼嚎给镇住了,之后,韦昌辉变找到石达开谈话:“兄弟,咱把洪秀全给做了吧。”石达开没说话,其实他心里从来就没想过造反这种事儿,不管是他以后再次逃离南京也好,他也只是想保全自己而已。所以晚上,石达开带着人偷偷跑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石达开虽说不敢造反,但也绝不是一个忠于洪秀全的人,他明知洪秀全这时有难,不来帮忙,却偷偷跑了出去。这好比黑社会大哥带头打架,小弟竟然跑了一样,这个小弟要被骂死的。幸好石达开人缘好,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看见石达开跑路的韦昌辉,马上派人去追,可是没追上,索性自己带着人就去天王府干上了。
洪秀全可不是杨秀清,洪秀全好歹还是读过两年书的,知道韦昌辉得防着,而杨秀清就是一个烧炭的工人,没读过书,以为洪秀全说过的话就是真的。看来知识还是很重要的。防着韦昌辉的洪秀全,让人把天王府把持的严严实实的,韦昌辉根本打不进来,这时就看出来一个宗教政府的优势了,大家这么多年的拜上帝教不是白学的,许多人还是忠于洪秀全的,真把他当耶稣他兄弟般的供奉着。所以,当韦昌辉进攻洪秀全时,好多人出来拼死抵抗,导致北王韦昌辉直接被打死了。可怜的北王,空想着过一把皇帝瘾,却命丧黄泉。可怜的太平天国,起事的五个王,战死的战死,互杀的互杀,最后一个也看情况不对,跑路了。只剩下一个洪秀全成为了孤家寡人。可是洪秀全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还可以过美女如云的日子,还可以左拥右抱的生活下去。可是他真正的敌人才刚刚苏醒。按说太平天国内斗的时候,正是曾国藩趁虚而入的好时机,可奇怪的是,此时的曾国藩却不见动静,不仅没动静,曾国藩也差点成为千夫所指的混蛋。可是这却成为了他凤凰涅槃之前的最后一把火,就是这一把火,才能把他从一个老年愤青,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一代宗师。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14 10:00:04 +0800 CST  
凤凰是一种开天辟地之时的神鸟,自它开始,百禽演类,呈现出世间丰富多彩的鸟类物种。曾国藩也是这样的人物,湖南在曾国藩成名之前,出现的名人十根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但曾国藩之后,名人的数量是数不胜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这样的大人物自不必说,就连对岸的马英九、宋楚瑜这样政界大腕,他们的祖籍也全都是湖南人。很难想象这种大师成堆成堆的集中到一个地区是什么感觉。你可以说这种现象跟曾国藩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全是湖南人勤奋好学的结果。但是曾国藩的家书,曾国藩的家训,曾国藩的为人,在湖南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竞相模仿,就连那个外省的蒋介石也要处处模仿曾国藩。所以,曾国藩作为一个湖南人的楷模,这种影响力是无可厚非的,对湖南人的影响力也应该是巨大的。
我们前面说过,太平天国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成就了曾国藩。但是真正让他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却是大清朝,他早年间带兵是相当的苦逼的,没军饷、没粮食、到处受排挤。败仗一个接一个,跳河的冲动也是一次接一次。1857年间的曾国藩彻底崩溃,父亲的去世算是给了他最沉痛的打击。在这种极度沉重的打击下,他竟然把自己的部队,扔到一边不管了,自己跑回家奔丧去。封建时代的官员,当自己的父母去世时,是必须要回家守孝三年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或是皇帝离不开你的时候,就可以不让你去。这种做法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夺情”。曾国藩作为一个在外领兵打仗的将领,正好符合夺情的需要,换句话说,就算他不符合夺情的情况,此时他在外打仗,谁能管住你。可是曾国藩不管那么多了,自从他组建湘军以来,处处不顺,事事不顺,对外打败仗也就算了。可是内部许多人也在排挤他,咸丰说好的给他湖北巡抚不算数了,最后给了他一个有名无实的兵部侍郎。当地政府和当地的巨贾富商都是他要保护的对象,可是这些被他保护的人对他也是爱理不理,既不出钱也不出力。曾国藩的部队可谓是军纪严明,别说有像其他兵痞的烧杀抢掠了,就连在老百姓家混顿饭也不行,真的是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八大纪律,七项注意”做的相当的到位。可是老百姓对他也是敬而远之。湘军所到之处,别说是百姓能箪食壶浆了,就连主动给口水喝的人都没有。可是这些人一旦被太平军给掳走了,让干嘛就干嘛,是要钱给钱,让出力就出力。因为太平军的处理方式很简单,不干活就宰了你。书本里说好的“仁、义、理、智、信”都去哪了?说好的儒将风采都去哪了?以前的教育里,名将不就是应该,每天捋着胡子,坐在灯下看春秋吗?你看看人家那个洪秀全,天天抱着那么多老婆睡大觉,什么“仁、义、理、智、信”,什么名将风采,全不搭边,但人家有花不完的钱。自己苦逼到恪尽职守的地步,严格按照圣人经典做事,可是结果还是一穷二白。一般人遇到这一连串的打击,心里自然都是崩溃的。此时的曾国藩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正常人了,所以,他下定决心不跟你们玩了,扔下了自己的湘军不要了,就是要回家守孝。也许有人说,这都是曾国藩装逼装的,他内心里就是一个玩冥不化的老官僚,走仕途才是他的终极目标,此时在家守孝,就是为了体现一下自己的重要性。其实也能这么说,曾国藩确实是在耍脾气。但是他之后的表现,就是装逼就装的有点大了。咸丰虽说不太信任汉人,但现在兵荒马乱,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当曾国藩耍脾气要守孝时,咸丰又不干了,于是便找人告诉曾国藩,回来干活吧,祖国人民需要你!可曾国藩告诉咸丰,让我打仗可以,必须先给我江西巡抚的位置,要不然,谁爱干谁干。此消息一出,整个朝野沸腾了,原来曾国藩是一个如此心胸狭窄之人,竟然为了自己的一时气愤,至国家生死存亡于不顾。所有人开始对曾国藩进行口诛笔伐,就连以前支持曾国藩的人,也开始对他进行声讨。
如果,你此时还只是一个平凡人,那就继续沉落下去,跟咸丰,跟这个社会干到底。可是曾国藩不是一个平凡人,他是一个近代史上的圣人,谁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是圣人的,每个人都是缺陷的,但是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能够经常的自我反省,而曾国藩就符合这些条件,此时的曾国藩已经47岁了,回想起自己以前干过的那些傻事,他真的该反省一下了,其实人不可能让社会适应自己,只能自己适应这个社会。保持一个很高的道德节操啥时候都没错,但是你不可能以自身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比如他的弟弟曾国荃,脑子有点单细胞,身上有种兵痞特质,喝个酒,打个架都是常事儿,但是作战极为的勇猛,算是曾国藩手下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悍将。可是曾国藩非要以自己的道德标准要他,什么不能打架斗殴,不能喝酒闹事儿,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种标准像是一道枷锁一样,死死的扣在了曾国荃的身上。结果搞得他弟弟也很郁闷。手下将士的战斗热情也消沉了许多。
还有跟咸丰皇帝怄气这种事儿,也太幼稚了,这个国家都是人家的,你要没有和皇帝叫板的实力,就不要干那种傻乎乎的怄气行为。到最后没有一个人会说你好的,就像这次伸手去要江西巡抚一样。也就是从这里之后,曾国藩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以前的那种执拗,固执的曾国藩不见了,他开始变得通情达理,开始变得胸怀宽广。以前总是试着改造任何人,把别人都变成自己的克隆。现在他可以容纳任何人,可以和任何人进行愉快的交往。
其中,曾国藩最大的改变就是他筹集军饷的方式,以前他的军饷大多来自于地方税收,反正皇帝是不会给你一分钱的。不过由于曾国藩并不是什么地方大员,所以税收经常的收不上来,找有钱人去要,别人还都不给,总之一句话,凭什么给你。在筹钱这个问题上,确实很让曾国藩头疼,于是曾国藩决定改一下思路,打起了鸦片的主意,这些想法,在他此次脱变之前简直是不可能想象的,鸦片这个东西是多么多么的让人痛恨。曾国藩作为一个圣贤书生,怎么干这种事呢?但曾国藩就这么干了,在他的管理范围内,他开始抽取鸦片税。凡是经营鸦片他都要抽取税收的,从此鸦片变得更加的透明、合法。这个利润就太大了,要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开始对鸦片贸易有些失控,成群成群的人都对鸦片是蜂拥而至,有吸着鸦片倾家荡产的,也有靠着鸦片发大财的,比如那个上海有名的地产大亨哈同,他的第一桶金就是靠鸦片起来的。总之这个鸦片是让有的人哭,也让有的人笑。如果曾国藩想充实自己的军饷,鸦片这个东西,怎么能够放过。于是他开始垄断自己地方上的鸦片税,想在我这里搞鸦片,就必须要缴税。仅通过这一项,曾国藩就有钱了,再也不会变成以前穷光蛋似的屌丝军团了。只有军队有钱了,统帅才能说话管用,要不然大家都跟着你混什么?也只有有钱了,人家才能给你卖命,要不然人家都图啥?从此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湘军才算组成。
从此以后,湘军的战略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占那个,夺这个,每天要喊打喊杀。变成了稳步向前,甚至是为了稳步,可以不向前,由一支极为积极进取的军队,变成了一支极为保守的军队。此后,曾国藩打仗第一件事儿,就是挖战壕,然后做出防守姿态。谁也不能搞偷袭,也不能搞什么突然袭击,都得老老实实的给我打。什么孙子兵法,什么吴起兵法,这些兵法韬略全都靠边站,老子就不信你这个,全都要老老实实一板一眼的往前打。曾国荃有一次看准了时机,对太平军搞了回偷袭,得胜而回。但是曾国藩却对他这个弟弟一顿乱骂,并且警告他,如果下次不按自己的战术方式打,再来一次贸然出击,就宰了他。曾国藩还对自己的这套战术,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打呆仗、结硬寨”,这个仗打的确实挺呆的,但是这么做好使吗?前期真的看不出来,因为曾国藩的这套战略措施,导致他丧失了很多提早结束太平军的机会。那么曾国藩为啥要这么干呢?答案很简单,他看懂了时局,也看懂了太平天国,首先,如果太早的剿灭太平天国,对曾国藩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这么大一支湘军队伍,让咸丰怎么能放心,太平天国一旦完蛋了,下一个完蛋的就是自己,一出兔死狗烹的戏剧将要再次上演。所以,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他要对手下这几万湘军的未来负责。其次,太平天国的格局也就这样了,他们没有能力搞出什么花样来了,随着他们北伐的失败,太平军已经从以前的主动进攻,变成了现在消极防守。关键是,他们的那次大内斗,损伤太过严重,其中损失最大的不是死了几个王而已,而是吓跑了石达开,随着石达开的离去,太平天国这家上市公司就已经可以宣布破产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请看下集“石达开之死”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16 00:29:14 +0800 CST  
整个太平天国中,值得惋惜的将领并不多,石达开就是其中一个人,但是也绝不像我们宣传的那样,他是什么政治家,军事家,更可笑的是,还把他评为什么武术家。反正我们的宣传是,谁一旦被确定为好人,那就是一点缺点都不能有,凡是跟他占一点边的,都能成为什么家。正史上,我是没见过石达开跟别人比划过什么功夫,从何谈起武术家呢?还有如果石达开真的是一个政治家,就不会在知道北王要造反的时候,偷偷溜出南京城了。要知道,这时如果北王杀了洪秀全,那么北王当老大,第一个记恨的就是石达开不配合工作。让他自己孤军奋战,费了这么大的劲。可是实事上,北王被洪秀全给杀了,当洪秀全了解到石达开早就知道北王要造反时,却自己溜出去了,这种行为就是明显的不忠。心灵受到重创后的洪秀全,本来变得就变的多疑多虑,所以,对石达开更是加倍的防备。可以说,石达开的那次离去,是双方都不讨好,将来不管是谁杀了谁,最后都会对石达开多了几分猜忌。石达开是双方都对其失去了信任。就这种政治做派,还能称得上是政治家吗?
至于军事家,他在局部战场上表现的还不错,但是在大局观上,在大的战略方向上的水平,离军事家还有很大一个距离。除此之外,石达开在用兵上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惜兵”。同样面对的是大渡河,石达开就不敢贸然强过。因为他害怕手下死的太多,结果导致了清兵的增援部队赶到现场,石达开再也过不去了。可是几十年后的红军,带人过大渡河时,最先到达的陈赓部队也犹豫了,他也怕手下死的太多怎么办。可是真正的名将林彪出场,他才不管你那么多,就得给我往前冲,结果是红军一飞冲天,从此蛟龙入海,国民党再也拦不住了。所以,石达开跟真正的军事家林彪比起来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所以石达开称之为军事家,难免也有些牵强。
可是就因为石达开的这些缺点,让他在那个混沌的世界里,看起来更有一些人性。当天王、东王都在南京吃喝玩乐,拼命盖房子,找老婆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外出打仗,也可能是看不惯其他王的那些做派,想离开那个是非圈。也就是他身上的这一点人性,让太平天国的其他人,都看到了一点希望。其实,人们之间很少能见到什么傻子,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只不过他遇到事情能够明白的快一点,别人遇到事情明白的慢一点。但是终究都会明白的。洪秀全搞得那套宗教理论,刀枪不入,药到病除之类的鬼话,大家还是能明白过来的,只不过已经是身不由己,只能任人摆布。但是当他们看到,那群什么天王、东王等一群王八蛋中,还有一个能够为别人着想的翼王时,心里才会有希望干下去。
东王、北王被杀之后,跟洪秀全一起起家的几个穷哥们儿基本全完蛋了,也只剩下了一个石达开。在经历过这两次造反之后,此时的洪秀全可谓是疑心重重,更加的对石达开加以戒备。所以把石达开放在外面怎么也不放心,于是以扶政天朝的名义,把石达开拉回了南京。要不然说石达开不能称之为政治家呢,扳着脚趾头想想都能明白,洪秀全真的会用你来扶政吗?他真正用来管理国家的,是他的两个兄弟,一个叫洪仁发、另一个叫洪仁达,他们也分别被封为安王和福王。可是石达开就真的就回南京了,其实我们来看一下石达开的整个一生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很容易相信别人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投降清军的。容易相信别人的石达开来到南京之后,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别人监控,每个人都对他投向怀疑的眼光。如果自己要再不走,估计小命都要丢了。于是他在1857年的6月2日,第二次逃离南京。
当洪秀全得知石达开跑了之后,马上派出自己的心腹爱将蒙得恩追赶石达开,蒙得恩果然没有辜负洪秀全的期望,很快就追上了石达开,但是在追上了之后,这个心腹爱将竟然重新认石达开当了大哥,跟着他一道跑了。可见此时的洪秀全已经开始不得人心了。他的那套神神道道的东西,已经不太管用了。离开南京后的石达开,有些不知所措,以他的战略眼光,很难看得出来,下一步该怎么办?他这期间,也曾经给洪秀全写过信,说自己只是替天王往外扩展地盘去了。其实,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大家都很明白,石达开是想找个地方割据一下,跟太平天国和清政府重新上演一出三国演义。可是在哪割据呢?他的心里开始没有谱的。
石达开最早的选择地是浙江、福建这一带,答案很简单,这里的地方都比较有钱。可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够成功在此割据,成为一方诸侯的。原因也很简单,这里不具备割据的条件,从地势上来讲,这里处于中国最低的地方,其次这里即能从陆地进攻,又能从海上进攻,防守起来很麻烦。还有一点最重要的,这里比较有钱,钱这个东西简直就是一把双刃刀,谁都知道有钱是件好事儿,但是有了钱的人,打仗总是不行,因为有钱了就要想自己的房子,想自己的老婆,顾念太多了,所以在科技真正的成为战斗力之前,一般都是蛮夷的没有钱的人,打败了文明的有钱人。石达开最初的时候想选择这里来割据,明显有点不太靠谱。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19 16:31:03 +0800 CST  

所以石达开在这些地方晃荡了一圈之后,于1857年的9月份,帅精兵万人入江西,经过景德镇入赣南、抚州,再又掉头回了浙江。这一大圈绕的让人头蒙眼花,很难看的出来他有什么战略意图。好多历史书上都说太平天国是如何的厉害,可是我们细细的品味太平军的作战特点,不难发现,太平军打起仗来,跟流寇一个样,打下来一座城池,从来不想如何的占领,如何的经营。他们进城第一件事儿,就是烧杀抢掠,第二件事儿,就是跟这座城池说拜拜。就这种流寇式的进攻方式,很难说有什么厉害的,他们之所以前期能够形成割据势力,还是因为此时的清兵水平太次了。石达开也保持着这种流寇式的作战方式,所以他在江西一带来回跑,很难的说得清有什么战略意图。虽说没有战略意图,但是却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货,由于石达开仁义的名声在外,他所到之处,可谓是从者如云,一路上太平军的精锐都跟他而去。这才是对太平天国最大的打击,以前的什么东王、北王造反,虽然场面很大,但是基本上没有牵连到基层士兵,这次倒好,石达开把基层的精锐士兵带走一大半。此时的石达开也可谓是兵强马壮,于是他终于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割据目标“四川”。相信石达开看书不多,但是《三国演义》还是看过几遍的。知道一穷二白的刘备占领四川之后才能成为一方诸侯。但是四川也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地方,此地是个盆地形状,易守难攻,要想到四川当这个土皇帝,也要付出代价的。石达开之所以,前期没有选四川,还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现在有了资本,就是想去冲一下。于是他在1859年开始领兵在湖南、广西一代流窜。这时所有的饥民都知道石达开要干嘛?三国演义在我国的传颂度是相当高的,所以这些人也跟着石达开准备去四川凑个热闹。一时间,石达开的人马一下子达到了20多万人。一路上他也是顺风顺水,先冲入湘西,后由经过靖州、泸西、乾州、永绥,进入川东,直逼涪州。但是石达开也没直接攻取涪州,而是延江而上,攻下遵义,再西窜到昭通。这时已经是1863年的春季了。
石达开于1863年5月中旬,兵临大渡河,来到了铁索桥头。几十年之后的红军也是这样的来到这里,要知道在这种地方,说话最算数的不是什么政府军队,而是当地的土司。红军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早在大部队到达之前,就派人来给当地土司搞好关系,什么喝酒拜把子这种事儿,我党军队也没少干。只有这样,红军大部队才能安然渡过。可是此时的石达开不太懂这其中的道理,以为自己有兵,有家伙。谁都可以不放在眼里。于是就在他到达大渡河后,当地的土司王应元就把这个铁索桥给拆了。这下石达开傻眼了,以为没有办法了。可是他不知道,大渡河对岸的清兵人数稀少,就算没有了铁索桥,只要他带人强渡大渡河,也是能打的过去的。可是对方的清兵为了迷惑石达开,在岸边做了很多的假人。这招本来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做法。如果石达开真的是一个军事家的话,此时不管对岸有多少人都得要试一试,因为如果不试,待在这里会被活活饿死。就算对岸敌军众多,也是战死。反正都是死,干嘛不搏一把呢?就在石达开犹豫不决之际,清兵的援军真的到了,石达开再也过不去了。石达开缺少一种将领的勇气和对战场的嗅觉,他害怕自己的手下死的太多,但是打仗哪里可能不死人的,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取得胜利。
此时知道已经没有退路的石达开做了一个极为幼稚的举动,他主动向清军“请死”,只要放过他的手下人,怎么着都行。石达开真的是读书太少,他不明白我国的光荣传统,就是打仗从来是不择手段,从来没有哪个名将在战场上可以信守若言的。如果放过了石达开的手下,他们肯定会对石达开感恩戴德,将来也肯定会有人,打着为石达开报仇的旗号,继续跟清政府对着干的,这种赔钱的买卖清军是不会干的。于是就在清军答应了石达开的请求之后,于石达开投降之后,全歼了所有石达开的余部。包括他五岁的儿子,和两个月大的弟弟。我们中国有句名言,叫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对自己不利的隐患一个都不能留。1863年6月13日,石达开被清兵送往成都,凌迟处死。怎么评价石达开呢?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容易相信别人,能够替别人主动请死的一个好人,但是他绝不是一个好的将军,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的能力远远不够。那么既然石达开的能力不行,既然太平天国将领的整体水平都不高,他们为什么能够折腾这么长时间呢?只能说他们的时机实在是太好,当太平军北伐失败后,当石达开带走了太平天国大部分精锐之后,清政府根本没有能力派兵对其进行剿灭,因为他们也是自身难保,因为英法联军杀进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也不是像我们教科书里所宣传的那样,其实如果清政府能够妥善处理其中的一些问题,这场战争根本不会打起来。但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才算是真正的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才算是真正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神经。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底因何而起,火烧圆明园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请看下集“打你打倒服”


楼主 我是白羽飘飘  发布于 2016-07-19 16:31:39 +0800 CST  

楼主:我是白羽飘飘

字数:2689

发表时间:2016-06-28 05: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1 01:15:39 +0800 CST

评论数:50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