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之圣贤的长相说开

【原文】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07:34:13 +0800 CST  

瓠巴、伯牙,相传为春秋战国年间的高明音乐家。流鱼,水中游鱼出听;《大戴礼记》作渊鱼。六马,形容很多马,并非天子六驾之马。仰秣,停下吃草而仰头挺琴的意思。
“行无隐而不形”,行为不会因为隐蔽就不会被人发现。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山中藏玉则草木葱茏,深渊有珠则崖岸也不干枯。老荀是语言高手,那这些比喻人之内涵带来的外在魅力。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行为向善而拒绝邪僻,又怎能不被世人抬举?

这段老荀是说学问有成的好处。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07:45:00 +0800 CST  
【原文】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古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07:52:21 +0800 CST  

这段老荀是讲述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学恶乎始?恶乎终?”,学习要从哪开始到哪结束。恶(wù),何,哪里。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学习的内容要从背诵经文开始,终于研究礼法。数,内容;古儒多理解为“数术”,其他现代人翻译为方法,都是牵强附会的扯淡。经,指后面提到的“诗、书、礼、乐、春秋”这五经。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学习的意义在于先做个追求道德学问的士子,最终向圣人方向努力。老荀的学说里将精英分为士、君子、圣人三等;士,得道有志的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常年不懈用功就会有收获,一直要学习到死才停止。没(mò),通殁,嗝屁。
须臾,片刻。
《书》,指《尚书》。政事之纪,记录政坛风云的资料。
《诗》,指《诗经》。中声之所止,中正之声的极致。止,比喻到达极致。
法之大分,社会规则的根本。类之纲纪也,事务的纲要。
道德之极,道德的规则。极,则、规矩。
敬文,宣扬文明的意思。之所以说“《礼》之敬文也”,因为先秦时代信奉“周旋揖让之节。车服等级之文”的观念。
中和,中正平和之意。
“《诗》《书》之博也”,意思是《诗经》和《尚书》内容上博大精深。
“《春秋》之微也”,指《春秋》微言大义。
“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在老荀眼中认为上述学习内容就是宇宙真理。毕,全、完整。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08:16:16 +0800 CST  
【原文】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 君子如向矣。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08:39:04 +0800 CST  

这节老荀说的是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的不同
箸乎心,在内心生根的意思。箸(zhù),通著,鲜亮。
形乎动静,一动一静能体现出来。
“端而言,蠕而动”,形容小的言行举止。
“一可以为法则”,都可以为人楷模的意思。一,同样。为法则,为法而则之;法,范式;则,遵循。
“入乎耳,出乎口”,形容为学肤浅者喜欢得瑟、炫耀,刚听到点什么就倒出来给旁人,做不到渊沉大容。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比喻的说法,嘴巴和耳朵之间距离四存而已,小人爱卖弄,积淀上HOLD不住,又如何能让自己充实。
禽犊,馈赠品,犊通椟,老荀还是比喻当代的浅薄知识分子喜欢卖弄。
囋(zá),多话。
非也,不对啊,有病哈!
“君子如向矣”,与前面的小人好叽叽歪歪相对比,君子是有问才答的意思;向,通“响”,回应,所谓“善待问者如撞钟,小叩小鸣,大扣大鸣,不扣不鸣”。

这段也很有现实意义,对煮酒混的各位同学。要沉心做出学问再一鸣,这样才可能惊人;乃们现在这种弄法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纵然能哗众取宠一时也很快昙花一现。

对了,有可能有小同学不服气,耍什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责难本帅为何就爱得瑟?
你也看过本帅的道行和手艺了,是内门能比得了的,所以哥不需要大音希声,哥的层次足以给乃们布道了。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08:55:41 +0800 CST  
【原文】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09:01:25 +0800 CST  

老荀这节强调的是亲近名师的重要性。

“学莫便乎近其人”:便,便利、快捷;近,亲近;其人,指师者。
法而不说,记录现实、阐述规则但不加深度说明的意思。
故而不切,讲的是过去而与当代现实脱离的意思。
简而不速,过于简约而忽略了很多东西。速,讹字,正字当作“逮”,不逮,不及。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仿效师者在学习和实践“君子之说”的做法。方,通“仿”。君子之说,正派的学问。
尊以遍,得到全面的知识。尊,通“遵”,循行。
周于世,通达世事的意思。周,通达。

老荀说的很在理,名师和普通教书匠或江湖术士的差异太大,譬如哥这个半吊子就在《荀子》乃至古文上肯定强过99.99%混煮酒的,乃们其实完全在学习《荀子》上把哥当老师葱白的O(∩_∩)O~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09:11:23 +0800 CST  
【原文】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3:01:58 +0800 CST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学习最便捷的路径是真心亲近贤师,其次是崇尚礼法。经,通“径”。
安特将学杂识志:怎么能学到百家之说,开阔学识。杂,指百家之学、杂类之说。识、志,都是记的意思。
顺诗书而已耳:只能诵背诗书罢了。
末世穷年:老来的意思。
陋儒:浅陋儒士。老荀是和瞧不起儒生的,后续的章节里经常出现腌臜儒家的场景。
原先王:探索先王之道。
本仁义:以仁义为本。
礼正其经纬蹊径:用礼法来贯穿各种学术纹理。经纬蹊径,纵横道路。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就好像手握皮袍的领子,用手指把毛抹顺当,那么皮衣上的裘毛自然基本上都顺向。挈(qiè),用手提着。裘,皮袍、皮衣。诎,通“出”。顿,用力抹平。
不道礼宪:不遵循礼法之路。道,经由。宪,法则。
以锥飧壶:用锥子进餐。飧(sūn),熟食。壶,古人指盛饭的器具。
法士:懂礼法的士人。
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不崇尚礼法,及时能说会道,也是不入流的小儒。

这节承上节,继续阐述向名师学习以及学习时要在崇礼的原因。老荀真的很搞很有才,两千年前说的话今天都有用。哥看煮酒就存在大批不崇尚人文正道,只晓得胡编乱造的写手,也就是老荀说的散儒、陋儒。娃子们也不知道将来能不能明白自己这样是毫无前途的。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3:47:27 +0800 CST  
【原文】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4:15:19 +0800 CST  
作者:16寻道 时间:2013-07-08 13:54:13

看了半天了。楼主先生的古文确实很好,不过思想还不够开放大气;如此做学问可以,觉悟大道尚显不足。交个朋友吧,我喜欢的是思考人生意义。
。。。。。。。。。。。。。。。。。。
握手,我们是朋友啦,经常交流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4:17:13 +0800 CST  
自顶一记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6:06:46 +0800 CST  

问楛者勿告也:给你来谈非礼话题者别搭理他。楛(kǔ),本义是不精致或恶劣,荀子在此指与礼法无关或抵触的事情。“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就相当于“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的意思。
有争气者:一心辩论求胜者。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还是讲来跟你说正事的人可以好好理论,胡搅蛮缠的别浪费时间搭理他们。
礼恭:态度恭敬。
言道之方:谈论道义之术。方,术、法则。
辞顺:言辞不谬。
言道之理:切磋道义的细理。理,纹理,指细节内容。
色从:表情显露真诚从善。
言道之致:指明道义的极致。
瞽(gǔ):盲人。荀子这句是说交谈中不注意对方反应的人是情商低下的睁眼瞎。
匪交匪舒,天子所予:出自《诗经·小雅·采菽》,全段为“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描述诸侯朝觐周王时穿着王室赏赐的礼服、气度从容不迫的样子。匪,同“非”,不。交,急迫。舒,迟缓。予,给予、赏赐。

这一段老荀是谈论在求学中如何正确处理辩论和研究的事宜,荀子的学说立足于“礼”,所以他主张切磋学问应该围绕礼法展开。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7:37:15 +0800 CST  
《劝学》只剩下最后一段了,哥也就一鼓作气把它搞完了。
让兄弟们下班先,给我家母夜叉说谎要加回班,回家晚点了O(∩_∩)O~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7:41:45 +0800 CST  
【原文】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7:44:12 +0800 CST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射一百发箭,一枝不中都不能叫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指行车千里只差半步。
伦类不通:指在自然事务上古没有通达。
仁义不一:指在心性上做不到“一以贯之”。一,纯一。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就是凡夫俗子了。涂巷之人,道路上奔波不定之人。这是老荀的又一个比喻,形容为学不专。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掌握的正经道理少而善于歪门邪道,这就是夏桀、商纣和盗跖(zhí)之流嘛!盗跖,古籍记载的春秋末年的大盗,实际上应该是绿林好汉。
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完全、彻底地向善,这才是真正的为学之人。

这段老荀强调为学者应全心全意地追求善道。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7:57:22 +0800 CST  
【原文】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古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8:13:05 +0800 CST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君子明白要追求完美的道理。粹,纯粹。
故诵数以贯之:所以诵说以贯通大义。数,内容,既包括文也包括义。
为其人以处之:效仿古人处理事务的方法。
除其害者以持养之:清除所有妨害道义之事来保持所学的宗旨。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让眼睛不去关注为学时不因关注的物象。下面几句的句式一样。
及至其致好之也:等到学业大功告成的意思。
目好之五色:眼睛能看到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务的意思。下面的句式一样。常见版本理解“之”为胜于,牵强啦。
心利之有天下:心中思虑的是造福天下。
权利不能倾也:权位和利益不能诱惑学成者之意。
群众:众人,一大群人。
天下不能荡也:拥有天下这种美事也无法动摇学成者之心志。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指学成者活在世上如此,逝世时依然如此。
成人:指成就“全之尽之”的非凡学者。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上天的伟大在于光明,大地的雄伟在于辽阔,君子的不凡在于德学完美啊!见,显。光,通“广”。
这段是总结,老荀向大家介绍学问大成后德操完美的妙处,当然有点虚构啦。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8:33:27 +0800 CST  
●哥的感受是这样的:

老荀太能忽悠啦,才华横溢哦,那一个个比喻是妙手迭出、华丽绚烂,哥的眼睛都快看花了。
不过,哥很佩服老荀的最终意图:为学的根本就是积善成德,修炼道德操守,养成君子人格。这是传统文化精英的上乘境界!当然,现代的学科要庞大的多,好东西多的很,老荀讲的东西就做不得全部当真了,要与时俱进才好。

OK了,哥该回家了,也不知道路上堵车不,楼下的车位要被人占完了才叫惨。
楼主 月亮上的野人  发布于 2013-07-08 18:40:29 +0800 CST  

楼主:月亮上的野人

字数:44162

发表时间:2013-07-05 22: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5 13:11:55 +0800 CST

评论数:148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