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

@时年拾年qq 2018-08-14 10:14:43
既是了了见佛性,那就等同于佛了,为什么却等同于文殊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人常说“信佛”、“佛教组织”等等这些词,自然“佛”就是佛教界的最高领导人,而释迦摩尼是佛教的老祖宗,所以被称为“佛祖”,他手底下有什么燃灯佛、药师佛、包括斗战胜佛等等
文殊是个菩萨,如观音菩萨,他们比佛要低一个级别,但人家可是有实实在在的实权的,老百姓还就喜欢这样的,因为有实力就可以给我办实事儿啊,这就好比去医院......
-----------------------------
哈哈哈,看来朋友对于世法颇有心得啊,可惜佛法不是这个道理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4 23:10:26 +0800 CST  
这一年冬天,夜已经很深了,灵祐禅师却来到怀海禅师的方丈室参学,既然自己是来求法的,哪里还分什么白天黑夜哦。
看到有弟子前来求教,怀海禅师同样是不会拒绝的啊,他更担心自己的弟子不来参学,更担心自己的弟子不能开悟呢。
怀海禅师看到灵祐来了,便对他道:“你去看看旁边的火炉里还有火没?”
灵祐禅师走了过去,看到火炉已经熄灭了,便拿起火钳在火炉里拨弄了一下木炭,便对怀海禅师道:“师父,火炉没火,已经熄了。”
怀海禅师道:“我先前看见都有火的呢。”
于是怀海禅师走过去,用火钳拨开火炉上面的木炭,然后在最下面找到了还在冒着火星的一块木炭。怀海禅师把它夹起来对着灵祐禅师道:“你说没火了,这个不是火是什么?”
灵祐禅师望着这块闪闪发亮的木炭,忽地大悟玄旨。于是马上给怀海禅师礼拜致谢,并且向怀海禅师详细的叙说了自己的领悟之处。
不过,对于弟子的开悟,怀海禅师依旧保持着对学生循循诱导的宗师本色。他对灵祐禅师道:“灵祐啊,你这只是暂时有所得而已。经文中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方省己物不从他得。’所以西天五祖提多迦尊者道:‘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你现在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希望你能善自护持。”
第二天,怀海禅师带领着灵祐禅师等一帮弟子到山中去干活。对于师父来讲,那是不会放过任何教导学生的机会的。
于是怀海禅师望着灵祐禅师道:“灵祐啊,带着火来没?”
灵祐禅师马上道:“带得有。”
怀海禅师道:“在哪里呢?”
灵祐禅师顺手就拈起一枝木柴,然后对着木柴向吹炭火一样吹了两下,再递给怀海禅师。
怀海禅师一看,不由得点头赞叹道:“如虫御木。”看来,自己的这个上首弟子,真的是开悟了啊。

又一天,怀海禅师在给学生们上课讲道:“同学们,你们要知道,佛法不是小事啊,我从前被师父一声大喝,把耳朵震得聋了三天呢。”
黄檗希运在下面一听,不由得把舌头吐了出来。
怀海禅师看见了,便道:“希运啊,你以后莫非是想承嗣马祖去么?”
黄檗希运道:“不然,今天因为师父讲课,我得以领略马祖的大机大用,但是我不识马祖,如果我承嗣马祖的话,以后我就会丧失我的传人的。”
怀海禅师高兴的道:“如是,如是。见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你很有超师之见啊。”
得到了师父的肯定和表扬,黄檗希运于是立马礼拜致谢师父。
后来,黄檗希运的师兄沩山灵祐问他的徒弟仰山慧寂道:“怀海大师参见马祖公案,他们两个前辈的意旨是什么呢?”
仰山慧寂道:“此是显大机大用。”
沩山灵祐又接着问道:“马祖有那么多的法嗣,你说说看其中有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啊?”
仰山慧寂道:“怀海禅师得到了大机,希运禅师得到了大用,其余的尽是唱导之师。”
沩山灵祐点了点头道:“如是,如是。”

这一天,沩山灵祐、五峰常观、云岩昙晟三人都来到方丈室伺候怀海禅师。
怀海禅师望着沩山灵祐道:“并却咽喉唇吻,你怎么道?”
沩山灵祐作为大师兄,对于师父的话语,早就心知肚明了。他马上把问题踢了回去:“却请师父道。”
怀海禅师道:“我并不担心费唇舌给你说,只是恐怕以后会丧失我的法嗣。”
随便怀海禅师又问五峰常观道:“并却咽喉唇吻,你怎么道?”
五峰常观回答道:“你叫我并却咽喉唇纹,可是师父你也应该一起并却才是。”
怀海禅师摇了摇头道:“无人处斫额望汝。”
随即怀海禅师又问云岩昙晟道:“并却咽喉唇吻,你又怎么道?”
云岩昙晟回答道:“师父有没有咽喉唇吻?”
怀海禅师叹了口气道:“看来,我的法嗣要在你的手中断绝啊。”
果然,云岩昙晟在怀海禅师身边学习了二十年之久,直到怀海禅师圆寂,也没有得到怀海禅师颁发的毕业证书。怀海禅师圆寂后,云岩昙晟来到了药山惟俨禅师那里,才最终领悟了禅宗要义,获得了药山惟俨禅师颁发的毕业证书。
对于这个公案,宋末元初的高峰原妙禅师评唱道:“大小沩山推恶离己,今日忽有人问原妙并却咽喉唇吻道将一句来,即向道柴荒米贵,忍饥无暇祇对。”

有一个禅僧来到怀海禅师的方丈室,对怀海禅师道:“抱璞投师,请师一鉴。”
怀海禅师道:“昨夜南山虎咬大虫。”
禅僧道:“师父果然禅法高明啊,只是为什么不给我方便呢?”
怀海禅师道:“掩耳偷铃汉。”
禅僧道:“不遇中郎鉴,还同野舍薪。”
怀海禅师一听,走过去对着这个禅僧就开打。
禅僧道:“天啊,天啊。”
怀海禅师道:“你在这里乱叫唤啥?”
禅僧道:“罕遇知音。”说完后,这个禅僧拂袖便行。
怀海禅师看到后,不由得道:“我今天在这个学生面前输了一半啊。”
到了晚上,怀海禅师的侍者问道:“师父今天被这个学生不肯了就作罢了啊。”
怀海禅师一听,也是上前就打。
侍者也大声叫到:“天啊,天啊。”
怀海禅师点了点头,也用那个禅僧的话回答道:“罕遇知音。”
侍者得到了师父的肯定,便立即礼拜师父,即表示感谢师父的教诲,更表示自己承当了师父的肯定。
怀海禅师道:“一状领过。”

有一天,赵州从谂禅师也跑到师伯百丈怀海这里来参学。怀海禅师问道:“你从哪里来的啊?”
赵州从谂道:“我从南泉禅院来的。”
哦,原来是师弟南泉普愿的门人啊。怀海禅师接着问道:“普愿最近给你们是怎么上课的啊?”
赵州从谂道:“师父讲未得之人直须悄然。”
怀海禅师笑了笑道:“悄然一句且置,茫然一句作么生道?”
赵州从谂看到师伯发问勘辩自己来了,也不说话,只是进前三步。
怀海禅师随即对着赵州从谂就是一声大喝。
赵州从谂立即作出缩身的样子出来。
怀海禅师笑着道:“大好悄然。”
赵州从谂一看怀海禅师果然是绝顶高手,也就不和怀海禅师玩了,转身就出去了。

有一天,怀海禅师在课堂上对大家道:“我想给西堂智藏师兄送封口信,你们哪个可以去啊?”优秀的师父,是会想出任何问题出来开示学生的。
五峰常观禅师马上举手站了起来道:“师父,我去。”
怀海禅师道:“你怎么样传话呢?”
常观禅师道:“等我见了智藏师伯就给他说。”
怀海禅师紧跟着问道:“那你说什么呢?”
常观禅师面对师父的逼问,却是脚跟不乱:“等我回来在说给师父听。”
禅,是活泼泼的,是要应机随便的。如果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者标准程序在那儿可以供你学习参考,那么这个禅也就不是禅了。
如此看来,五峰常观禅师可谓深得怀海禅师的真传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5 08:49:06 +0800 CST  
@kkcolcol 2018-08-15 11:43:48
说一下个人肤浅的体会,百丈禅师给我一种郭靖的感觉,功力深厚,但朴实无华,对于自己的不足,从来不隐瞒,表示甚至有口笨的感觉。也难怪别人说他得大机,未得大用。

今天这几个公案中,有一个不太明白,就是百丈说他在禅僧面前输了一半,是输在那里了呢?还望楼主赐教。
-----------------------------
谢谢朋友关注。
百丈怀海说输了一半,只是一句应机之语啊。不可当做实语看待的。
这种话语在禅宗典籍中多着呢。
《六祖坛经》记载:
一僧问六祖慧能曰:黄梅意旨,甚么人得?
慧能云:会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还得否?
慧能云:我不会佛法。
看到这里,你能说慧能大师真的不会佛法吗?

《五灯会元》记载:
镜清道怤问荷玉:“甚处来?”荷玉:“天台来。”镜清道怤曰:“阿谁问汝天台?”荷玉:“和尚何得龙头蛇尾?”镜清道怤曰:“镜清今日失利。”
镜清道怤看经次,僧问:“和尚看甚么经?”镜清道怤曰:“我与古人斗百草。”镜清道怤却问:“汝会么?”曰:“少年也曾恁么来。”镜清道怤曰:“如今作么生?”僧举拳,镜清道怤曰:“我输汝也!”
看到这里,你能说镜清道怤真的失利和输了吗?

禅师们的机锋,那是非常不好应对的,禅师们的话语,也是不容易理解的。
1、任何高明的禅师,对于自己的话语,都要做到随说随扫的,不管是“胜”的还是“输”的,都要扫干净。当你能彻底扫干净时,不管面对任何对手,你怎么会“输”呢,最多半斤八两而已。当你能彻底扫干净时,又有什么输赢之分呢?
2、当禅师在说自己不懂,我不如你,我输了的时候,也许他真的不懂真的输了真的不如你,但是保不准他们在以退为进呢。你如果意识不到这点,你已经先输了啊。
3、应机时须知“烂泥里有刺” 啊。如果你一旦认为别人不懂别人输了别人不如你的时候,你恰好掉在对方的陷阱里去了啊。而输的人一瞬间就变成你自己了。
4、所以请朋友看清楚百丈怀海禅师最后那句话“一状领过”。这才是大宗师的话语啊,这才是把是非得失成败胜负生死荣辱扫荡得干干净净之语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5 13:45:08 +0800 CST  
@牧童139 2018-08-15 18:11:28
学人贵在掏粪而出,相比“我执”兄弟们正磨刀霍霍,正等着心气起,一哄而起,什么资历,足迹,圣境,神功,异象,高下就是个屁.你说呢?
-----------------------------
谢谢朋友关注。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朋友掏粪之说,来自于《法华经.信解品》吧。
虽然禅宗有无数的法门,宗师也有层出不穷之手段,不过,现在的人,对于禅,要想一超直入,顿悟本来,实在是件异常艰难之事。所以,循序渐进,就成为很多人的首选了。
不论是学佛还是修禅,不论是悟前还是悟后,那些什么资历、足迹、圣境、神功、异象、高下、是非、荣辱等等东西,都不能蕴含在心中的。你每蕴含一样东西,你就多背负一样东西,而且这些东西一旦深入骨髓,是很难再放下的。不然的话,你终究不能到达彼岸。而你要想顺利抵达彼岸,你只有把那些东西放下,而且还得把放下也放下,如此才能真正的到达彼岸。不过,等你真正到达彼岸的时候,你最终会发觉,你原来就在这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学佛是个终生大事,任何时候都懈怠不得。
在修习的路上,愿与同参们共勉。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5 20:52:51 +0800 CST  
@莫一明 2018-08-15 22:01:04
禅顶难悟,只能当故事看了。
-----------------------------
不止是禅机难悟,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是能一蹶而就的呢?还是百丈怀海禅师的得意弟子黄檗希运说得好啊: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5 22:29:41 +0800 CST  
章敬怀晖禅师也是马祖道一手下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他在马祖手中取得毕业证书后,便在京城里弘扬禅法,声势非常浩大。不过,他在百丈怀海眼里,就是一个小师弟啊。因为如果只看年龄的话,怀海禅师比他大三十多岁,完全可以作他的父辈了啊。
听闻章敬怀晖在京城里搞得风生水起的,怀海禅师有些担心。怀晖禅师只跟随道一师父学习了四年禅法,他对于洪州宗的法门彻底领悟了吗?如果没有领悟的话,他在京城里搞得如此热闹,不但会误了自己,还会给师父丢脸啊。而且更会误导众多抛家弃子不辞艰辛前来参禅悟道之士啊。
师父不在了,自己作为大师兄,可得替师父把宗门看护好啊。
于是,怀海禅师立马叫来一个僧人,如此这般的叮嘱一番后,这名僧人就离开百丈寺,直奔京城而去。
这个僧人到了京城长安,就直奔章敬寺而去。等到怀晖禅师上堂说法的时候,这个僧人按照怀海禅师的吩咐,立马从僧众中站了出来,展开坐具礼拜后,随即站了起来,脱下一只鞋,用衣袖拂去上面的灰尘,然后再把鞋倒着头翻转过来。
对于这种当时禅宗江湖第一高手使出的怪招,别说普通信众看得云里雾里的,就是那些长期闯荡江湖的禅客,很多照样会看得莫名其妙的。
幸好,怀晖禅师跟他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所以,怀晖禅师看见这个僧人使出这个招数,马上说道:“老僧罪过。”
古代的禅师们开堂说法,就如武馆开张一般,随时都会有人来踢馆的,你要是对付不了,你这个师父肯定就当不下去了,而结果常常就是关门大吉。幸好,怀晖禅师能见招拆招,抵挡住了别人的勘辩。
这个僧人回到了百丈寺,向怀海禅师汇报了整个情况。怀海禅师对于怀晖禅师的表现非常满意,看来,这个小师弟真的领悟了师父的禅法了啊。看来,师父颁发毕业证书给他,完全是正确的啊。
不过,北宋的黄龙悟新禅师却评唱道:“百丈逞尽神通,不如章敬道个老僧罪过。”

怀海禅师有一天在法堂里坐禅,一直到了四更天,怀海禅师依然纹丝不动的坐在那里。
云岩昙晟当时是怀海禅师的侍者,他看到师父一直在坐禅,便在外面候着,没敢来打扰师父,自然,师父都没休息,他作为侍者,更是不敢休息的。
可是都半夜三更的了,师父还是好好的坐在那里。云岩昙晟忍不住走了进去,在怀海禅师旁边待着,看看师父有什么吩咐没有。可是前后两次,怀海禅师都端坐着没动。
现在都四更天了,师父还在坐禅,云岩昙晟又忍不住走进了法堂,在怀海禅师身边伺候着。
就在这个时候,怀海禅师不知怎的,忽地大声呸呸呸的向外吐唾沫。
伺立在一旁的云岩昙晟吓了一跳,赶紧问道:“师父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用力吐唾沫啊?”
怀海禅师望了他一眼道:“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境界,跟你说了你也不明白。”
云岩昙晟道:“师父啊,我是你的侍者呢,你不给我说,哪你给谁说去啊?”
怀海禅师道:“你不用问了,这既不是你该问的事,也不是我应该说的事。”
怀海禅师越不说,云岩昙晟的好奇心就越发的被勾起来了,他就越想知道究竟。于是继续道:“师父啊,我就算是死了也想知道究竟啊,还望师父慈悲,告诉我吧。”
怀海禅师道:“唉,你实在是烦人啊。那我告诉你吧,刚才我在这里坐禅,本来坐得好好的,却不知怎的,忽然想起菩提涅槃之类的东西来了,所以我就用力唾口水。”
云岩昙晟听得莫名其妙的,能时时想着菩提涅槃之类的东西,是好事啊,怎么还不对呢?于是他问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师父又何必一天到晚给我们讲菩提涅槃了义不了义之类的知识呢?”
看到这个学生不能领会自己的开示,怀海禅师不由得摇了摇头道:“我白给你讲这么多了啊。所以先前跟你说,不是你该问的事,也不是你所能领悟的境界。”
禅宗,对于外在的万事万物乃至于内在的心境等等,都是既不废也不立更不粘的。
比如坐禅,马祖道一刻苦坐禅,却被师父南岳怀让批评。智隍禅师坐禅二十年禅功精湛,却被六祖慧能大师呵斥。哪么是不是坐禅就不对呢?坐禅肯定是对的啊,只要你能做到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只要你能明白禅非坐卧,你尽管去坐。而实际上,真正的僧人,你看到过有谁不坐禅的呢?
学习经书上的知识同样如此,那些什么菩提啊涅槃啊了义不了义啊等等,你必须去学,你才能正确理解佛法的真谛。可是你认为学习后有所得有所悟,并且把这个东西当做宝贝一样的蕴含在心中,却又是被你的得和悟所缚了啊。
禅家讲究不依倚一物,不论是知识还是悟境,不论达到何种程度,都是不能死抱着不放的。所以怀海禅师在坐禅时,蓦地想起菩提涅槃,会及时警觉而唾。
很多读者朋友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某个禅师开悟了,就可以一了百了啦,就可以不用再学习再修行了。
其实,悟后的修行和保持功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你不修不学,一定会退转回去的。所以,整个禅宗史上的那些大师们,没有一个会在悟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的,没有一个不在悟后做好保任功夫的。
怀海禅师不仅在坐禅时能时时警觉,而且在自己八九十岁时,同样能做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样从思想到行动,都没有任何一刻放松自己的修行。由此可见,怀海禅师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宗师啊。

怀海禅师有一天睡到半夜三更的时候,忽然醒了过来,醒过来后,怀海禅师忽地想要喝汤。可是他想到此时已经是半夜三更了,侍者早就睡熟了,实在不方便把他喊起来煎汤给自己喝的,于是也就作罢了。
侍者在外面睡得正熟,哪儿想到师父已经醒了要喝汤呢。正在酣睡之际,忽地有人在敲门,侍者赶紧起来问道:“谁啊?什么事啊?”
门口那人道:“师父要喝汤,你赶紧煎好给师父送过去。”
侍者赶紧起来穿好衣服一阵忙碌,终于把汤煎好了,然后赶紧端着给怀海禅师送了过来。
怀海禅师看见侍者端着汤进来了,不由得道:“谁让你煎汤来给我的啊?”
侍者道:“先前有人敲我的房门,说师父要喝汤,我就起来把汤煎好并给你送来了。”
怀海禅师听后,不由得自责道:“我实在算不上是个懂得修行的人啊。如果我真的精通修行的话,就应该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啊,就应该能如如不动的啊,这样,又岂会被别人窥探到我的行踪和心思。今天晚上,我竟然被土地神窥见了我的心识,所以才有这种事情发生啊。”
作为当时禅宗江湖的头号老大,怀海禅师能如此的时时处处警醒而自觉,实在是堪为人师啊。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修炼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点的神奇状况,他们高兴都还来不及呢,又哪里会去警醒和自觉呢。而如果没有这个警醒和自觉的功夫,很多人要么失去最初学佛(修道)的目的,要么过分追求所谓的神通而最终出现各种走火入魔的状况。这种例子,生活中并不鲜见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6 08:45:41 +0800 CST  
@kkcolcol 2018-08-16 10:14:32
百丈怀海想起菩提涅盘吐吐沫这事,太逗了,真了不起啊!
-----------------------------
谢谢朋友关注。
修行,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是人们想象中一了百了的。
任何人,如果不能在时时处处有警醒和自觉的精神,那么,从你不自觉不警醒的那刻起,你就已经“堕落”了,你以前所得的,在这一刻也就失去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6 10:52:11 +0800 CST  
@我是大土豪 2018-08-16 12:56:41
建议看台湾版的《禅宗经典》一共四册,经典要读原文,儒释道三家都在传递一个中心
-----------------------------
谢谢朋友关注。
1、经典要读原文,没错。
2、禅宗典籍原文,里面的很多公案,很多禅师的禅语,想必有很多朋友会不怎么看得明白的。所以,能有点提示,能有点解说,读者也许能更容易理解些。这也是本人创作这本书稿的原因之一。
3、现在出版的那些禅宗典籍,就本人的阅读而已,里面的错误实在是有点多啊。比如《五灯会元》、《指月录》、《景德传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等等,本人可以非常轻松的在里面找出数十处甚至于一二百处错误出来,而且这种错误还是原则性的错误,那种把“己”和“已”、“曰”和“日”写错的,本人还是当做可以谅解的不算在里面。
4、禅宗典籍是非常庞大的,一般人要全部看完,确实不容易,所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来看,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五灯会元》、《碧岩录》,都值得反复阅读。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6 14:06:32 +0800 CST  
@牧童139 2018-08-16 09:05:01
这说法没毛病啊,当今时代,众生根识尘鼓荡激烈,身难由已,水牯牛只顾跑别家田里乱刨,全忘了本自具足,古人尚有片刻歇息的福分,,信息时代充沛,直怼有效多了,加上科学上注脚多多,有大量实验支持.也算一种进化吧.
-----------------------------
谢谢朋友关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在这个娱乐多元的岁月,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红尘,一个人要想做到心静和心净,尚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体悟到“本自具足”。
所以,参禅悟道,是一件长期而艰巨之事。不过,修行,“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希望所有人最后都能“乐”起来。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6 17:21:47 +0800 CST  
又一天,怀海禅师带领着大家在地里干活,有一个僧人忽地听到寺院里开饭的鼓声响了,他不由自主的哈哈哈大笑起来,也不管师父喊没喊收工,也不顾别的师兄弟们还在干活,一个人扛起锄头就回寺里去了。
怀海禅师在一边看到了,不由得赞叹道:“好啊,好啊,这就是闻声悟道的观音入理之门啊。”
这个僧人应该随时随处都在参禅悟道之中,哪怕在干活的过程中也不例外,正在久久寻觅中,忽地一声鼓响,在这个僧人心中,直是虚空粉碎,惊醒梦中人了啊。这就和香严智闲的一击忘所知如出一辙。既然明白过来了,还在“路上”波波寻觅干嘛,自然得“归家”稳坐了。自然,这个僧人也就哈哈哈大笑着扛起锄头就“回家”去了。
这个僧人虽然开悟了,但是怀海禅师依旧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毕业证书,可不能乱发啊。所以怀海禅师回到寺院后,马上把这个僧人叫了过来问道:“刚才你悟到了什么道理,以至于大笑着扔下众人回到了寺里?”
僧人回答道:“哪有什么道理哦,刚才只不过是我肚子饿了,听到开饭的鼓声响了,所以心中高兴,便赶紧回寺吃饭来了。”
怀海禅师听后,感到非常的高兴,不由得哈哈哈大笑不已。
在那个时候,干农活,并不只是简单的干活而已,而是要在干活中参禅悟道的,而是要把禅修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的。所以中国禅宗才会产生特有的农禅制度和农禅文化。
所以,怀海禅师才会在干活中考察开示学生。不过,当怀海禅师问这个僧人悟到什么禅理时,这个僧人只是以实实在在的肚子饿了想吃饭回答。
问“虚”的禅理,答以“实在”的肚饥吃饭,以实应虚,以有对无,以有相对无相,看来这个僧人深得慧能大师三十六对的真髓啊。
这种“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的思想,以其率直天真,简单直入的禅风,从此后在禅林里非常的盛行,在后世同样产生了很多类似的公案,影响了一大帮的参禅悟道之士。
由此也可以看出,禅,并不在什么虚无缥缈的地方啊,它就在你的身边,它就在生活中的随时随处,就看你有没有慧眼去发现它,有没有虚心去感悟到它。
对于这个公案,后来唐末五代的长庆慧棱禅师代怀海禅师说道:“也是因斋庆赞。”
南宋水庵师一禅师作偈颂道:
孰云意在钁头边,一击圆通彻大千。
大笑低头归去后,饥餐且莫与人传。
南宋的另一禅宗大家无准师范禅师对此也作了一则偈颂:
风前一曲动离愁,那个行人不举头。
手把花枝半遮面,不令人见转风流。

怀海禅师在百丈寺弘法二十余年,在禅宗史上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乃是“百丈野狐”公案。
怀海禅师每天除了带领大家干活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大家上课宣讲佛法禅学。
自然,作为当时禅宗江湖的头号龙头老大,怀海禅师每天讲课时,前来听课的僧众那是非常多的,能亲自聆听到当世禅宗第一高手的金口玉言,对于所有参禅悟道之人来讲,都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啊。
有一个老头,也混杂在人群中,每天都来听怀海禅师宣讲禅法,下课后,大家散去了,他也就走得不知去向了。
这一天,他又混在人群中来听怀海禅师讲课,可是怀海禅师宣布下课后,同学们都散去了,他还站在那里眼巴巴的望着怀海禅师不肯离去。
怀海禅师定睛一看,这个老头不是寺庙里的人啊,他站在这里望着自己不走干嘛呢?
于是怀海禅师关切的问答:“老人家是谁啊?”
这个老人答非所问的道:“我不是人。”
怀海禅师笑了笑,作为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头号禅宗大师,你是人也好,你是鬼也好,你是神也好,你是佛也好,在他的眼里都是一要的。所谓众生平等嘛。
怀海禅师道:“你不是人,哪你是什么啊?”
老人道:“过去迦叶佛在世时,我曾主持此山。因为有学僧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我回答道:‘大修行人不落因果。’结果因为回答不正确而被判误导学僧,遂获得五百生都投胎变作野狐的果报。现在听到师父讲解禅法,觉得师父禅法高明,举世无双,希望师父能替我回答这个问题,使我能脱离野狐身。”
作为禅宗江湖的第一高手,自然不可能有什么问题可以难住怀海禅师的。所以怀海禅师也当仁不让的道:“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我来替你回答。”
这个老人不由得大喜过望,赶紧恭敬的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这个问题让他沉沦在野狐生中很多次了,他太想知道自己到底哪个地方错了啊。
怀海禅师平静的道:“不昧因果。”
怀海禅师话一出口,这个老人不由得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回答错了。于是他赶紧给怀海禅师作礼致谢道:“多谢师父,多谢师父。我现在已经脱离野狐身了,不过我的野狐身现在还在山后,恳请师父能按照圆寂僧人的处理方式来处理这具野狐尸体。”
怀海禅师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这个老人也随即就不见了。
怀海禅师于是马上喊来负责寺院僧众事务的维那,叫他马上击鼓集众,告诉大家,一会儿午饭后去送别圆寂的僧人。
维那通知大家后,大伙儿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别说现在整个寺院没有死人,就是专门照顾病人的涅槃堂里也一个病人都没得啊。可是师父为什么要让大家饭后去送别死去的僧人呢?
大家满头雾水的吃完午饭后,怀海禅师就带领着大伙来到了山后的一处石岩下。怀海禅师上前用柱杖在里面挑出了一只死去的野狐狸,然后叫大家按照处理圆寂僧人的标准,依例把它火葬了。
当天晚上,怀海禅师在给学生们上晚自习的时候,把白天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同学们。
班长灵祐同学还没来得及举手发言,副班长希运同学就站了起来问道:“师父啊,古人只是回答错了一个问题,竟然就会堕入野狐身五百生。可是现在有人能回答所有的问题,而且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天衣无缝异常完美,哪么这个人又应该获得什么果报呢?”看来,希运同学是想用这件事来反将师父一军啊。
怀海禅师道:“你走到我身边来,我给你说。”
希运同学走了过去,可是没想到他刚一走到怀海禅师的跟前,竟然直接就给了怀海禅师一巴掌。
但是怀海禅师挨了一巴掌,不但没生气,反而对希运同学的这个举动非常的满意。他笑着赞赏希运道:“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当时的班长灵祐同学在寺院里担任负责僧众斋粥工作的典座一职。怀海禅师的江湖兄弟司马头陀来到灵祐那里问道:“典座啊,你怎么看待怀海师父的野狐公案呢?”
作为一帮同学的班长,灵祐自然学习成绩是非常优秀的。他看到有禅宗江湖中人来勘辩自己,也没说话,而是直接伸出手去把门抓住来回扇动了三下。
司马头陀皱着眉头道:“你这样太粗野了吧。”
灵祐道:“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灵祐和希运都不说话回答问题,反而都直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悟境,看来,他们对于马祖道一和怀海禅师一脉相承的禅法中的“大用”之运用,实在是可以登堂入室了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7 08:49:40 +0800 CST  
@kkcolcol 2018-08-17 10:44:47
顶一个
-----------------------------
谢谢朋友一路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7 13:03:24 +0800 CST  
@多边形360 2018-08-17 11:41:15
这则公案太有名了。求楼主略释“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谢谢!!!
-----------------------------
谢谢朋友关注。
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字面意思是:我以为这个胡须已经非常的红了,想不到还有比他更红的胡须啊。
这是一个表示表扬和赞赏的句子,表示后者更胜于(强于)前者。含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
这个句子在禅宗典籍中常常出现。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7 16:37:45 +0800 CST  
@西风瘦马71 2018-08-18 00:12:49
道信大师敦敦教导所有的学生
谆谆教导,你这是故意调皮呢,还是写错了?前面还有几个这样的情况,也不一一指出了,如果故意闹着玩,建议加上引号??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
1、朋友所说的,是本人的笔误,已在电脑原稿上修改。本人在此诚恳接受朋友的批评和指正,并向所有的读者朋友致歉。
2、朋友说还有几处这样的错误,敬请朋友不吝指出,本人好及时更正。
3、创作这部书稿,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也许朋友们看到的就是一些简单而粗浅的文字,但对于我来讲,任何时间、人物、事件、师承等等,都是需要本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和核实的,特别是在各个典籍记载不一致的情况下,那就更要费心去做出自己的判断了。
4、出现任何错误,都是不应该的,自然也是本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如果有读者朋友发现拙作有任何的不足和错误,敬请不吝批评指正,本人一定诚恳接受。
再次感谢朋友对拙作的关注和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8 11:15:48 +0800 CST  
本人今天的更新,发了两次上来,结果发出去不久就看不见更新的内容了。咋回事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8 12:04:21 +0800 CST  
那么,这个老主持到底错在哪儿呢?
首先,因果你是逃不掉的,任何人都逃不掉。别说你是个主持,就算你是佛,也同样逃不掉。
因果律可以说是佛教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因果律,佛教的一切理论和修为,统统都会失去最基本的落脚点。
红尘洗梦在前面的章节中,讲到元珪禅师时,曾记录元珪禅师的开示道:“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这即表明佛并不是万能的,也说明了佛同样不能脱离因果。(定业其实也是因果。)所以,这个老主持在这点上回答错误。
其次,这个老主持回答不落因果,那么就肯定有一个落因果存在,佛法是圆满之法,而老主持如此直接的把万法二元对立起来,实在是没有领悟佛法的真谛啊。所以老主持在这点上又是错误的。
可是人们正是因为惧怕因果,所以才要信佛,所以才要费尽艰辛参禅悟道的啊,如果不能脱离因果的话,哪么如此多的人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佛干嘛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因果,是可以避免的。
这样说,估计很多人会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这绝对不是什么脑筋急转弯的问题,这是要真参实修才能弄明白其中奥秘的问题。
这个老主持同样不能弄明白因果的落还是不落的问题,万幸的是,他还有机会得以听闻当时的禅宗第一高手说法。而怀海禅师给出的答案就是“不昧因果”。
任何一个人行走在学佛参禅的道路上,那是首先应该抱着不问前程的态度的,所谓“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如果你学佛参禅,今天想着能不能有福报,明天想着自己能不能长寿,后天想着自己能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大后天想着自己能不能往生西方。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那么,你不但注定会白费功夫一无所得,而且注定会在因果里循环往复永无脱期。
所以,不论是前程还是因果,“不昧”,也就是无事于心无心于事,是最正确的认识。
所以怀海禅师不昧因果这句话一说出来,这个老主持便立马脱离了野狐身,也就是说他悟道后,就立即摆脱了因果律的制约。如此看来,因果律还是可以摆脱的啊。
为什么不落因果却最终还是落在了因果里,而不昧因果却能摆脱因果的束缚呢?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无数的参禅悟道之士对此发表着各自的高见。
雪峰道圆禅师曾经在江西黄檗山积翠庵参学于黄龙慧南,有一天他正在寝室里坐禅,忽地听到隔壁有两个僧人正在那里争论怀海禅师的野狐公案,一个僧人道:“不昧因果也未脱得野狐身。”另一个僧人反驳道:“不落因果又何曾堕野狐身?”
雪峰道圆在隔壁听到这番话后,不由得心意大动。他便立即起身前往黄龙慧南禅师居住的地方赶去,在渡过小溪的时候,雪峰道圆猛然有所醒悟。等见到了黄龙慧南禅师后,雪峰道圆向慧南禅师通报了自己的所闻所悟,话还没说完,雪峰道圆就已经激动得眼泪鼻涕流得满脸都是。
都这个样子了,还说什么法啊。于是慧南禅师叫雪峰道圆到自己侍者的床上去休息,先睡个好觉,有什么事睡好了再说。
雪峰道圆睡在床上,不知怎的忽地坐了起来,然后马上就怀海禅师的野狐公案作了一首偈子:“不落不昧,僧俗本无忌讳。丈夫气宇如王,怎受囊藏被盖。一条楖栗甚纵横,野狐跳入金毛对。”
然后,雪峰道圆就把这首偈子拿去给慧南禅师看,黄龙慧南看后,不由得非常高兴,立马就印证了雪峰道圆所悟。
海印信禅师作偈评唱道:
不昧不落,二俱是错。
取舍未忘,识情卜度。
执滞言诠,无绳自缚。
廓尔太虚,何处摸索?
海印信禅师的偈子比较直白易懂,他在怀海禅师的基础上,更翻进一层,彻底抛弃不昧不落两种见解,颇具禅家的超越胆识和一物无倚的禅门宗旨。
南宋肯堂彦充禅师也作偈道:
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行处我不行。
全身跳入野狐窟,赢得风流五百生。
肯堂彦充禅师的偈子又别具一格,表现出了禅师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在禅师的眼里,天堂也好地狱也罢,神人也好畜生也罢,没有什么东西是禅师不能承当的,没有什么东西是禅师要刻意回避的,畜生身和天人身有何差别?野狐窟里,不也正好可以修行吗?
肯堂彦充禅师的师爷大慧宗杲禅师有一段话,正好可以和他的话两相对应。
大慧宗杲道:“如果有人问我圆悟先师圆寂后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就跟他说堕到大阿鼻地狱去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圆悟先师在里面饥餐洋铜渴饮铁汁。哪么还有人能把圆悟先师救得出来吗?我说无人救得。哪么为什么救不出来呢?我说这正是圆悟先师他老人家的寻常茶饭啊。”
在开悟禅师的眼里,天堂也好地狱也罢,只要心安,何处不是安乐窝?洋铜铁汁也好鱼翅海参也好,只要不挑,什么不是佳肴?所以,阿鼻地狱洋铜铁汁尚且是寻常茶饭而处之泰然,野狐身又算得了什么呢?不也同样可以安然处之吗?
元朝的楚石梵琦禅师评唱道:“古今尽向不落不昧上妄生卜度,未有一个出格,带累百丈老人也在野狐队里。梵琦不是钉桩摇橹胶柱调弦,海枯终见底,人死脚皮穿。”
明末清初的元洁净莹禅师评唱道:“丛林尽道不落堕因果,不昧脱因果,山僧敢道饶你总不恁么道,亦未尝脱得他野狐身在。且道利害在什么处,贪观天上月,失却手中桡。”
元洁净莹的师兄且拙净讷禅师也评唱道:“净讷更不学百丈就窠打劫,待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便与震声一喝。当时若下得这一喝,管免后代儿孙不作野狐见解。”
从以上禅师的评唱中,我们可以看出,禅师们对于任何问题,都是语出常情的,都是不囿于一家一言的。他们深知参禅悟道,是不能粘于一物一境的,必须层层翻进,必须层层剥落,进而真正的做到一物无倚,达到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之境。真到了这个地步,什么是非、得失、荣辱、善恶、菩提涅槃乃至于生死都是两头语,至此,又何有因果可入,又何有因果可出呢?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8 13:34:31 +0800 CST  
@莫一明 2018-08-18 16:19:02
顶。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8 16:41:55 +0800 CST  
@kkcolcol 2018-08-18 20:52:33
顶一个,禅宗高僧真是洒脱,承认因果,但不昧因果,重视经教,但不拘泥经教,重视坐禅,但不执着坐禅,永远都不落两边。
-----------------------------
谢谢关注,朋友所言极是。
如果抛弃因果,则不信佛理;如果不看经书,则不明佛理;如果不坐禅,则不悟佛理。但是如果沉迷因果,则陷佛理;如果拘泥经教,则迷佛理;如果溺于坐禅,则死佛理。
纵观佛家各派,只有禅宗能真正做到不在两头立,亦不居中间。所以历史上那么多律师和法师在同禅师的争辩和交锋中,常常都是以失败告终。禅宗其“理”和“行”,确实是高人一筹的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8 22:27:17 +0800 CST  
三、百丈禅法
百丈怀海的禅法,虽然他的徒孙仰山慧寂说他得到了马祖道一的“大机”,但是,怀海禅师实在是大机大用俱全的一代宗师,可谓深得马祖道一的全部真传。
而且怀海禅师从小至老,勤学不辍,对于佛教的各种经文,那是一直都在用心苦读,对于佛教的戒定慧三学,同样勤修不懈。所以,怀海禅师不论是“教”还是“宗”,都是得心应手拈来便用。我们可以从怀海禅师在给同学们上课的教学内容中看出其博大精深而又独具特色的禅法。

怀海禅师有一天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这段话完全用不着翻译,它简单易懂,但是其中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佛理和禅机,完全可以看作是怀海禅师的禅学纲领。
任何人,只要他能做到不拘文字、心性无染、但离妄缘,那么他一定能体露真常,一定会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的,此时,他表面看着还是个人,但是实质上他已经是个体悟了如如之理的佛了。
不过,古往今来参禅悟道之士,如龙门下等待飞跃的鲤鱼,多得数不胜数,但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如跃过龙门的鲤鱼一般,实在是不多见的啊。

有学生问道:“我们现在都已经出家受戒了,而且身口清净,已具诸法。这样的话,我们能得到解脱吗?”
怀海禅师道:“你们这个样子,只能说得上是得到了一点点的解脱,还没有得到心的解脱,更谈不上达到一切处解脱的地步。”
这个学生一听,没想到自己还差得这么远啊。于是赶紧问道:“请问师父,什么是心解脱和一切处解脱啊?”
怀海禅师道:“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忻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
怀海禅师的这段开示,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实在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啊。
不论是普通的善男信女,还是那些参禅悟道之人,他们进入佛家的大门,有几个不是有所求的呢?
他们求升官求发财,求健康求福报,求往生西方,求佛求法,只要对他们有所利益的东西,没有他们不求的。
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凡有所求,皆是虚妄。凡有所求,皆是束缚。有所求是苦,但是,无所求同样要扬弃,同样不能坐在无为法中,只有这样,才能离开一切妄缘,达到一切解脱如如自在的境界。

有学生又问道:“请问师父,如何才能真正的得到自由啊?”
禅宗,就是要使人脱离一切束缚,最终得大自在的。所以,这个学生所问的问题,也是大家都想弄明白的问题。
怀海禅师道:“你现在要自由就是自由的啊。”顿了顿,怀海禅师接着道:“如果世间的财、色、名、食、睡五欲和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都吹来的时候,我们能如如不动,心情不跟随它们动而动,对于世间的悭吝嫉妒贪心爱欲自我等等,能做到层层剥落一丝不挂,乃至于一切污垢的和清净的,都通通忘掉。这样,就好像日月当空一样,并不是有什么缘由它们才出来照耀天地的啊。所以,如果我们的心时时就像木石一般对于万事万物能无动于衷,每一个念头都好像要抢救自己燃烧的头一样念兹在兹,也如同大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使自己的内心没有任何的疑误,那么这个人,天堂也好地狱也罢,都是不能把他收摄的。这个人,自然能在天地间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了。”

对于佛,这个佛教最核心的人和最核心的词,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普通老百姓也好,帝王将相也好,众多的佛门高僧也好,几乎每个人都对佛顶礼膜拜深信不疑的。
不过,这种情况到了慧能大师那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慧能大师在佛教史上第一个破天荒的把佛拉下了神坛,把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佛拉向了自己的内心,从而使佛成为人们心中时时可及的存在。而马祖道一更是提出了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而怀海禅师则更进一步,他直接就把佛等同于人。这不只只是怀海禅师小时候觉得佛和人相貌无别,他更是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佛就是人,人就是佛。
所以,怀海禅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讲道:“自古自今,佛只是人,人只是佛。不用将定入定,不用将禅想禅,不用将佛觅佛。”
并且,为了打消人们对于佛可望不可及的思想,怀海禅师又讲道:“佛只是去住自由,不同众生而已。”
不过,为了避免有的学生望文生义,简单的认为自己就是佛,也为了给同学们解释佛是个什么样的人,怀海禅师又继续给同学们讲道:“佛是无著人,无求人,无依人。”
所以,你不要简单的以为你是个人你就是佛了。你必须经过各种修炼,达到无著、无求、无依之境,你才能称之为佛。
但是,所谓凡有所求,皆是虚妄。很多人对此却不能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因为他们简单地认为求佛求法,求菩提求涅槃,求往生西方之类的求,是正求,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是,这些所求,在开悟的禅师眼里,同样是要被呵斥的妄求,而且,这些妄求在貌似正确的追求的掩盖下,更会迷惑人,更能让人沉陷其中而不可自拔。
所以,怀海禅师又谆谆告诫道:“心若不乱,不用求佛求菩提涅槃,若著佛求属贪,贪变成病,故云佛病最难治。”所以,必须是彻底的无著、无求、无依,你才能彻底的自由,你才能称之为佛。
怀海禅师把佛直接等同于人,这既体现了他的开创意识,更体现了怀海禅师的大无畏精神,因为要把历来高高在上接受人们顶礼膜拜的佛和人之间划上等号,这是需要天大的勇气和开创精神的,而这,恰好就是禅宗能得以发展创新且不断壮大并最终独占鳌头的最为根本的原因。

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举手问道:“‘依经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宇,即同魔说。'师父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这个问题是把双刃剑,非常难以回答。每个出家之人,每个参禅悟道之士,可以说没有哪个人不看经书的。不过,绝大多数人看经书,看到后来常常成为知解之徒,他们一个个只会望文生义和依经解义,对于经文背后所蕴含的真意,他们常常茫然不知所措。而且,经文如同过河的船筏一般,你过了河,就必须要舍弃船筏,你不可能一直背着船筏上路啊。所以,依经解义,实在是三世佛怨啊。
但是,你如果认为经文既然如此靠不住,而不依经解义,那么你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因为经文是你学习的基础,是你所有理论知识的最终来源。你既然称之为佛教徒,你不依据佛经哪么你依据什么呢?即使是历来呵斥死读经书的禅宗,它同样是佛教下的一个宗派,它同样要以佛教的经文为其理论的根本落脚点的。你不依据佛经,哪么你依据道家经文、儒家经文乃至于圣经之类的,哪么你不就成为外道了吗?所以,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啊。
依据经文不对,可是不依据经文同样不对,这可不是什么哲学上的悖论问题啊,这需要禅客们在实际的生活和修行中去真参实修,才能得出正确的并且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每个禅师给出的绝对不一样。
而怀海禅师对此回答道:“固守动用,三世佛怨。此外别求,即同魔说。”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9 08:52:07 +0800 CST  
@kkcolcol 2018-08-19 17:03:08
顶一个,在百丈怀海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禅师的风骨和脊梁。
-----------------------------
谢谢朋友关注。
百丈怀海禅师确实当得起这句赞誉。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19 18:29:41 +0800 CST  
任何的佛理和禅意,都会在你时时处处的“动”和“用”中一览无遗的显示出来,可是,你如果死守着这些动和用不放,不能对这些东西进行“扬弃”,哪么同样会是三世佛怨。在日常生活中也好,在参禅悟道的修行中也好,你不能固守任何东西。
可是如果你离开“动”和“用”去求,哪么“禅”又在何处呢?所以,你必须达到无事于心无心于事的境界,你才能进入禅的大门,除此之外,任何有心的作为,实在是外道的作为啊。
这段问话自从诞生后,后世的禅师们,就常常用这个问话来作为参学的内容,更成为禅师们表达悟境和互相勘辩的话语。

作为同学们的副班长,黄檗希运自然在学习功课上不能落在后面,他也站起来问道:“师父啊,从前的那些高僧们,他们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启发学生的呢?”
你问教学方法,那多的是啊。怀海禅师并没有回答黄檗希运的问话,而是端坐在那儿,静默良久。
用“良久”来表达悟境乃至于开示学生,怀海禅师的师父马祖道一以前也使用过,后来的禅师们更是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频频使用这招。
可惜,此时的黄檗希运还没毕业,还不是那个可以掌掴师父甚至于掌掴皇帝的绝顶高手。他看见师父不说话回答自己的问题,可自己又弄不明白,于是又接着问道:“师父啊,你在那里沉默不语什么话都不说,以后的那些学生们,又怎么能明白呢?我以后又拿什么给别人讲呢?”
看到自己的得意门生不能领悟自己的禅机,怀海禅师非常失望,他立马站了起来道:“我一直你为你是个优秀的学生,没想到你竟然还是这种见解。”
说完后,怀海禅师课都没继续上,转身就回方丈室去了。
师父用“良久”来开示学生,即使你当下便悟,犹迟半刻,尚落第二头,何况你还要喋喋不休的问东问西。自然,师父对你是没有好的评价的。
北宋云峰文悦评唱这个公案道:“百丈老人大似怜儿不觉丑,虽然如是,尽法无民。”
北宋的本觉守一禅师也作偈评唱这个公案道:
国泰由来自偃兵,路逢剑客也须呈。
虽然猛虎不食子,正令他时作么行。

这天,怀海禅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忽地有一个僧人大哭着从外面冲进了教室里。
怀海禅师关切的问道:“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啊?”
这个僧人哭着对怀海禅师道:“师父啊,我的父母都死了啊,请师父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来安置他们吧。”
怀海禅师道:“好,你先下去,明日来一时埋却。”
明日来一时埋却。是把这个僧人的父母一起埋了?还是把这个僧人连同他的父母一起埋了?还是把这个僧人割舍不断的红尘俗恋一起埋了?还是把自己的这个开示也一起埋了?具眼者辩看。
五代时的延寿慧禅师对此作偈评唱道:
此理分明答教人,爷娘俱丧向师深。
虽道分灯传正法,一时埋却始为亲。

有一个闯荡禅宗江湖的禅客来参学,他问道:“请问师父,如何是奇特事?”
怀海禅师道:“独坐大雄峰。”
禅客一听,不由得佩服万分,便立即礼拜致谢怀海禅师,不料怀海禅师上前抓住这个禅客就打。
独坐大雄峰,这是中国禅宗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句禅语。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顶天立地孤傲自立的禅师的高大形象,这是中国禅宗在发展传承过程中特有的精神内涵和精神情怀,佛教别的宗派是没有这种特立独行的精神和气概的。
这个问话的禅客也许从中看出了老师要求每个参禅悟道之人必须做到独立自觉的精神,达至不受人瞒的地步。于是心有所得,高兴地向怀海禅师礼拜致谢。却不料怀海禅师上前抓住就打。
任何悟境,任何有所得的东西,虽然高妙,虽然珍贵,但是,所谓金屑虽贵落眼成翳,所以,这些看似珍贵的东西,高明的禅师都是要从学生心里破斥掉的。只有如此,学生才能达到最终的一物无倚之境,才能彻底自由,才能真正的独坐大雄峰。
而且禅宗讲究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所以,不但要有独坐大雄峰的气势,更要能在“海底”深行,只有如此,方能牢笼不肯住,呼唤不回头。只不过,这个禅客在怀海禅师的痛打之下,有没有领悟到怀海禅师的一片苦心呢?
北宋的中际可遵禅师作偈评唱道:
巍巍独坐大雄山,咳唾风生天地寒。
直下棒头开正眼,隔云千里望长安。
北宋另一著名禅师宝峰景祥也作偈评唱道:
独坐大雄峰,言谈宇宙空。
不行峰顶上,四海路难通。
南宋的石田法薰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百丈机先疾似风,巍巍独坐大雄峰。
要知奇特中奇特,明月难教下碧空。

怀海禅师有一天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道:“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说完后,怀海禅师用眼光来回巡视着同学们,想看看那个同学对此能发表自己的高见,可是,这个话语实在有点古怪,同学们一个个都面面相觑,没有一个站起来发言的。
俗语有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是有人却能长时间不吃饭,而且不觉得饥饿。这是个什么人呢?而有的人终日吃饭却总是把肚子填不饱,这又是个什么人呢?这个世上真有这样的人吗?
而且师父的禅机历来犀利而深邃,这里面一定隐藏着自己还没看明白的机锋,所以,教室里的同学们没有把握,自然就没有人敢轻易的站起来发表高见了。
不过,面对怀海禅师的禅机,当你做上述的思维时,不好意思,禅门已经对你关上了。
禅宗讲究单刀直入,贵在当下便悟,如果你思而知虑而解,确实是鬼家活记,自救不了。
如果有人问红尘洗梦,答曰:“要吃便吃,说什么饥饱。”
这个公案产生后,后来也有许多禅师提出类似的问题来开示学人。
临济宗的龙头老大临济义玄禅师示众曰:“一人在孤峰顶上无出身之路,一人在十字街头亦无背面。那个在前,那个在后。不作维摩诘,不作傅大士。珍重。”又曰:“有一人论劫在途中不离家舍,有一人离家舍不在途中,阿那个合受人天供养。”
大慧宗杲禅师评唱临济义玄的开示道:“贼身已露。”看来,大慧宗杲果然不愧是南宋第一宗师,一句话实在有“一镞破三关”之力啊。
后来的雪峰义存禅师也开示学生道:“饭篱边坐饿死人,临河渴死汉。”他的得意弟子玄沙师备更进一步道:“饭篱里坐饿死汉,水里没头浸渴死汉。”他的另一得意门生云门文偃更是直截了当的道:“通身是饭,通身是水。”
后来,云门文偃禅师也利用类似的话语来启发自己的学生,他在课堂上讲道:“终日说事,未尝挂著唇齿,未尝道著一字。终日著衣吃饭,未尝触著一粒米,挂一缕丝。”
不过,真正的宗师是不会仅仅停留在这个境界的,而禅,是讲究层层剥落层层翻进的。
所以,云门文偃禅师随即又接着讲道:“虽然如此,犹是门庭之说,也须是实得恁么始得。若约衲僧门下,句里呈机,徒劳伫思。直饶一句下承当得,犹是瞌睡汉。”
这种见解,才是真正的大宗师的高见。看看上面云门文偃的下语,他能成为中国禅宗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最为顶尖的高手之一,实在是实至名归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20 09:02:39 +0800 CST  

楼主:四川红尘洗梦

字数:1665631

发表时间:2018-03-18 19:25: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0:53:01 +0800 CST

评论数:28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