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

@时年拾年qq 2018-05-27 12:19:51
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武则天当时召请天下禅师赴神都洛阳授法,神秀大师这样的得道高僧估计有不少(除了禅宗,还有别的宗派的大师),所以智诜大师能离开也有这方面原因吧……处寂大师也挺传奇的……
-----------------------------
古代不论是佛家各派的高僧,还是道家各派的高道。只要有盛名的,一般都会被皇帝请入宫中说法。
不过,对于皇帝而言,他们虽然表面上学佛修道,其实只是为了延年益寿,为了长久统治,为了祈祷福德。真心学佛修道的,一个都没得。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27 15:51:37 +0800 CST  
寺庙的知客上前接待了他,但是此人态度坚决,指名道姓要见处寂禅师。
知客赶紧跑到方丈室去给处寂禅师汇报,处寂禅师端坐在禅床上两眼微闭正在打坐,听了知客的汇报后,头也没抬:“我身子有点不舒服,叫他回去吧。”
知客又赶紧过来传话,叫这个新罗僧回去。说完,知客就走了,只留下一个小和尚在那里看着这个新罗僧。
什么有病,这分明就是个借口啊,怎么,我这个老外就真的成了外人了吗?新罗僧心里有些小小的意见。
不过,德纯寺四方来参学的人那么多,也没听说那个被处寂禅师拒之门外啊,怎么轮到自己,处寂禅师就不待见自己了呢?
新罗僧在屋里转着圈,苦思冥想着原因,忽地,他抬起手来使劲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自己怎么这么糊涂呢,自己学费都没交,别人凭啥接见你呢?
学费,自己还是有那个决心和能力交得起的。古人为法忘躯,敲骨取髓,刺血布施,我又算什么呢。再说了,慧可大师都可以交条胳膊的学费,我也可以嘛。
于是,新罗僧随手向自己的腰上摸去,这才想起自己出门根本就没带戒刀。他又在屋里左右打望,屋里除了桌椅板凳香烛佛像,又哪里有什么刀枪之类的东西呢?
小和尚在一旁看到新罗僧东张西望的,便上前问道:“师兄在找什么东西吗?”
新罗僧道:“小师弟,你这里有刀没有,有的话,麻烦给我找一把来,越锋利越好。”
小和尚望着新罗僧充满某种渴望的眼神,心里不由得一颤,这人满脸杀气,难道是想在这里杀人啊。
于是,小和尚便支吾着道:“我,我去给你找找看。”
说完,小和尚便退出房门,就在退出房门的一瞬间,还算聪明的小和尚顺手就把房门掩过来关上了。然后大喊着跑开了:“师父,不好了。师父,不好了。”
新罗僧苦笑着摇了摇头,暗暗道,大惊小怪的,真是没见过世面啊。
房门被关上了,刀是没指望了,看来,只有在这屋里就地取材了。
新罗僧望着满脸慈祥的佛像,走了过去,拿起香案上的香油,直接淋到自己左手的小指上,然后从身上撕下一小条布,用香油浸湿过后,把自己的左手小指包裹了起来,然后拿起香案上熊熊燃烧的蜡烛,直接就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点燃,看他的神情,他点燃的不是自己的手指,却像是在点燃一根蜡烛一般。
手指点燃后,新罗僧在佛像面前跪拜了下去,嘴里轻声地念诵着经文。
房门哗的一声被推开了,最先听到动静的知客推门冲了进来:“你在干什么?”
新罗僧举着那根还在燃烧的指头道:“师兄,我在给处寂禅师交学费。”
对于任何佛学院来讲,敢交如此昂贵学费的学生,没有不抢着录取的道理的。
自然,处寂禅师也就收下了这个新罗僧,并给他取了个法名,叫做无相。
对于这种意志超凡足可比肩慧可大师的学生,处寂禅师自然是另眼相看的。于是,处寂禅师把无相禅师随时带在身边,时刻悉心指教,处处用心开导。
两年后,无相禅师尽得处寂禅师真传。于是,无相禅师便拜别处寂禅师,来到了离德纯寺数里之遥的天谷山石岩下坐禅,也像师父那样修习头陀行。
不过,无相禅师也常常隔三差五抽空回去看看处寂禅师,反正距离不远嘛。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正月,处寂禅师秘密的派遣自己的家人王锽到天谷山去,叫无相禅师找个无人的时候来见自己。
无相禅师看师父如此神神秘秘的相邀,心想师父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给自己,于是赶紧抽了个空来到了处寂禅师的方丈室。
处寂禅师看到无相禅师来了,起身把房门关上,然后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包裹出来,对着无相禅师道:“这是达摩祖师历代相传的金襕袈裟,武则天从我的师叔慧能大师那里拿来,又赐给了智诜禅师,智诜禅师又交付给了我,我现在把他交付给你,希望你能好好的保管它。你拿着金襕袈裟走吧,以后找个好点的寺庙住下,把我们这系的禅法好好的传承下去。”
无相禅师拿着金襕袈裟走了。自己的禅法已经有优秀的传人了,处寂禅师终于放下心来,看来,是到了自己歇息的时候了。
于是,处寂禅师把弟子们都喊了过来,告诉他们道:“我离开这个俗世的时候到了,你们一个个好自为之。”
然后,处寂禅师便端坐在禅床上,到了夜半子时,处寂禅师就在禅定中圆寂了,享年八十七岁。


第四节 神秀法嗣

一、名字盖国
当元珪禅师、福先仁俭禅师、破灶堕和尚、处寂禅师、慧能大师和弟子们在各自的地盘上努力弘传禅宗法门时,神秀大师的弟子们也没闲着,而且,神秀大师的弟子们牢牢地占据着整个北方地区,并且借助朝廷的力量,成为了天下佛学的中心,成为了中国佛教的领袖,其声势和影响力,远远超过当时存在的其他所有佛教派别。
在神秀大师所有的弟子中,声望最隆的,当属普寂禅师和义福禅师。其中,普寂禅师更是在神秀大师打好的坚固基础上,得到了从皇帝王公大臣以及士人阶层乃至普通信众的一致推崇,气势遮天,一统江湖,直至达到名字盖国的地步。别说当时所有的禅宗人物远远不及,就是对比神秀大师在世时,也绝无不及。

普寂禅师,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出生于长乐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户冯姓人家。
小时候的普寂禅师,不但非常聪明伶俐,而且特别爱好文艺,对于国学中的经史子集乃至书法,都是非常爱好的。对于周易之类的书籍,普寂禅师也是认真研读用心体悟。
不过,普寂禅师学了几年后,发觉那些书籍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很多疑问,更不能解决最为重要的生死大事。于是,普寂禅师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佛经上面。
当时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的壁上人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听者云集。于是,普寂禅师便大老远的赶过去,在壁上人那儿学习《法华经》、《唯实论》、《起信论》等经论。然后又到了东都洛阳端和尚那儿去受了具足戒。随后又来到了荆州南泉寺跟随弘景律师学习戒律。
如此一番求学后,普寂禅师觉得应该找个清静的地方消化下肚子里的知识了,再说了,出家为僧,除了书本上的东西,实际的修行那是更为重要的。
于是,普寂禅师又来到了嵩山,找了一个僻静之地隐居了起来,全部身家就是一件粗布衣服,每天只吃一顿麻麦,这完全就是一副苦行僧的生活。
不过,普寂禅师在山中修行了一段时间,还是感到不满意,觉得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出家修行,不仅仅是使身体感到安逸,功夫有所长进,而是为了解黏去缚,了脱生死。可是自己现在却被文字所缚,不能彻见自己的本来面目。看来,是该重新找个高明的禅师来指导下自己才是。
而在当时的嵩岳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名气最大声势最显赫的,莫过于少林寺的法如禅师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28 09:02:24 +0800 CST  
@kkcolcol 2018-05-28 10:21:04

-----------------------------
谢谢朋友关注。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28 11:14:39 +0800 CST  
@夜临2018 2018-05-28 13:33:42
过来看一看
-----------------------------
谢谢关注。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28 14:15:19 +0800 CST  
@画芯的小朋友 2018-05-28 18:40:12
要是那些禅宗故事能白化就好了,大部分看着费劲看不懂
-----------------------------
谢谢朋友的关注。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禅宗故事,本就是本人写作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也是拙作取名为《中国禅宗演义》,而不取名《中国禅宗史》的根本原因。
不过,看来本人的努力和朋友的要求还有点差距。本人在以后的创作中会加以注意的。
但是,有些佛教的专用词语不方便在文中进行翻译,比如涅槃、真如、三昧等等,这就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佛学基础知识才行。
另外,很多禅语因为具有隐晦性和多义性,根本就不能翻译,因为你一旦翻译,马上趣味全无,毫无禅意可言。而且有些禅话是不能翻译的,因为禅宗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不说破原则,凡是斩钉截铁说禅是什么或悟境是什么的,都会被明眼人呵斥的。所有,拙作中有些语言迫不得已用典籍中的原文。
再次感谢朋友的关注。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28 21:46:49 +0800 CST  
于是,普寂禅师从隐居的深山走了出来,去找法如禅师参学。当普寂禅师爬山涉水前往少林寺,走到半路时,碰到了一个看来也是准备前往各处参访的僧人。
同是外出参学的僧人,狭路相逢,自然就攀谈了起来。
僧人问道:“师兄风尘仆仆的,准备往哪里去呢?”
普寂禅师道:“我准备上少林寺,去找法如禅师参学。”
那僧人道:“哦,看来你要失望了。”
普寂禅师有点莫名其妙:“怎么了?”
那僧人道:“法如禅师不久前已经圆寂了。”
普寂禅师一听,不由得心里拔凉拔凉的,比冬天的冰雪还要浸骨。自己怎么这么时运不济啊,禅法如此高明的法如禅师圆寂了,浩瀚天地,茫茫人海,我又该到哪里去找哪个师父求学呢?
那僧人看到普寂禅师异常伤心的愣在那里,于是安慰道:“师兄不用伤心,法如禅师的弟子们现在都按照师父的临终遗言,全部往当阳玉泉寺去找神秀禅师学习深造去了。师兄如果有心参学的话,何不也去玉泉寺找神秀大师参学呢?”
既然法如禅师都要求自己的全部弟子去找神秀禅师学习,看来这个神秀应该不会比法如禅师差到哪里去吧。
于是,普寂禅师听从劝说,立马改道,直奔当阳玉泉寺而去。
普寂禅师到了玉泉寺后,因为他本来就有深厚的佛学功底,更有真实的修行功夫,再加上苦心求学,虚心请教,所以神秀大师对于普寂禅师特别的看好。并且特意拿来两本书,交给普寂禅师道:“这是<思益梵天问经>和<楞伽经>,这两部经,是禅学的宗要之门,你认真研读,应该大有收获。不过大道秘密,不论是看经,还是有所证悟,都不应有炫耀之心。”
于是,在有空的时候,普寂禅师对这两部经书细心研读,仔细体会书中的佛法真意。
在玉泉寺学习的过程中,神秀大师常常要派一些弟子出去办事,比如做法事啊化缘啊传信啊等等之类的。可是往那些富裕的地方有油水的地方,大家都抢着去。对于那种穷山恶水没有油水的地方,还有虎狼纵横的深山,以及蚊蝇乱飞瘴疠猖獗之处,大家却又退避三舍,唯恐师父安排自己去。
但是普寂禅师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于所有人都不愿去的地方,普寂禅师每次都要求神秀大师安排自己去。如此一来二去,神秀大师自然对普寂禅师非常器重了。
所以,在普寂禅师待在玉泉寺的六年时间里,神秀大师把自己的所有看家本领都传授给了普寂禅师。而普寂禅师也终于彻底领悟了佛法大意,感觉自己的内心没有任何的依靠,没有任何的束缚。在坐禅时和没有坐禅时,自己都是在一片虚无宁静中。
普寂禅师非常的高兴,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于是,他便来到神秀大师的寝室,想告别师父,去找个清静之地居住。
鸟儿长大了,翅膀硬了,肯定要让他在长空翱翔的啊。神秀大师自然不会让普寂禅师一辈子待在自己这个窝里。于是对普寂禅师道:“你从嵩山来,还是回嵩山去吧。那里也是一个好地方啊。”
于是,普寂禅师便又重新回到了嵩山居住,有人前来参学时,普寂禅师也不失时机的指点一二。只不过,这一次普寂禅师并没有在嵩山居住多久。
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则天派人迎取神秀大师到东都洛阳传法。神秀大师到了洛阳后,就赶紧派人给普寂禅师送了封特快专递,叫他来洛阳跟随自己。自己有好处了,可不能把最得意的徒儿搞忘了啊。
普寂禅师收到师父的特快专递后,立马就来到了洛阳天宫寺,拜见神秀大师。普寂禅师来到洛阳,除了要跟随师父闯荡禅宗江湖外,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让师父帮忙解决自己私度沙门的身份问题。普寂禅师虽然出家有些年头了,而且也授了具足戒,可是依然没有取得国家正式承认的合法僧人身份,这对于任何一个想在佛门干出点成绩的人来讲,都是心里永远的痛啊。因为没有僧籍,你随时都面临着被官府抓捕的可能,你更没有合法的传法资格,更没有哪个寺庙敢请你去当主持让你弘法。
僧籍,这对普寂禅师来讲,是个天大的问题,不过对于神秀大师来讲,就是一个小小的问题。
没两天,神秀大师便利用武则天来听法的机会,向她引荐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普寂禅师。一来可以在皇帝面前露个面混个脸熟,二来请武则天帮忙解决僧籍问题。
这个问题,对于武则天来讲,那就更不是问题的问题了。别说僧籍,就是让你上天,还不是她一句话的事。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本来就是高龄老人的神秀大师更是越发的苍老了,这样,神秀大师接班人的问题,就提到了皇帝的议事日程上了。
经过神秀大师的推荐,唐中宗李显特意下达诏书,命令普寂禅师代替神秀大师统领僧众,这就使得普寂禅师成为了天下佛门的合法领袖。没过多久,神秀大师便圆寂了,至此,普寂禅师便身份独尊,一统江湖了。
神秀大师在世时,虽然贵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但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帝王将相打交道,而且只在两京待了不到六年时间就去世了。所以并没有大规模的聚众收徒。不像现在我们的很多法师,对于前来皈依之人,那是来者不拒,致使皈依之徒,达数万乃至数十万之多。
而普寂禅师却和神秀大师不一样,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有利的环境,大开法门,广收徒众,以至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明百姓,都争先恐后的前来拜普寂禅师为师。就连大唐有“诗佛”之称的王维的母亲,也拜普寂禅师为师,并且追随普寂禅师学习佛法长达三十余年,成为了普寂禅师的铁杆粉丝之一。
由此普寂禅师可谓众口共传,天下知闻,气焰喧天。
但是,普寂禅师虽然徒众众多,却非常注重戒律在僧众日常修行中的作用,坚持在传统的佛教中禅戒并行。并且首先自己做好表率,从不违反什么戒律,自然下面的人也就跟着循规蹈矩了。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唐玄宗李隆基要巡幸东都洛阳,于是把普寂禅师的师弟义福禅师喊来陪同自己一路。又把普寂禅师安置在长安兴唐寺,统帅长安这种京师重地的大小僧务。
自然,普寂禅师也没浪费掉这种机会,京师重地,朝廷里多少大大小小的政府要员在哪儿啊。于是,普寂禅师广开禅法,吸引了众多的官员前来参拜并成为了他的皈依弟子。
至此,普寂禅师的声势,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
普寂禅师的禅法,《大照禅师塔铭》记为:“其始也,摄心一处,息虑万缘,或刹那便通,或岁月渐证。总明佛体,曾是闻传;直指法身,自然获念。滴水满器,履霜坚冰。故能开方便门,示真宝相;入深固藏,了清净因;耳目无根,声色亡境,三空圆启,二深洞明。”
这种禅法,和神秀大师时时勤拂拭的禅法如出一辙,都是讲究渐修的。和慧能大师的南宗顿教,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普寂禅师在长安兴唐寺圆寂,享年八十九岁。唐玄宗李隆基特意下诏,赐予普寂禅师“大照禅师”的谥号
普寂禅师出丧之日,那是盛况空前啊。王公大臣以及士庶僧众倾城哭送,整个城市荡然为之一空。由此可见普寂禅师当时的声势之隆。
普寂禅师圆寂后,他的弟子们重金聘请了当时大唐国内碑文第一的李邕来为普寂禅师撰写碑铭。而李邕在《大照禅师塔铭》第一段便石破天惊的写道:“但重元门深四海大君者,我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之谓也;入佛之智,赫为万法宗主者,我禅门七叶大照和尚之谓也。”
这种把普通人和皇帝(而且唐玄宗还在位)并列而论的写法,在中国这个封建制国家,在中国这个等级异常森严的国度,在连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的地方,那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纵观中国佛教史和中国禅宗史,仅此一例而已。由此也可见普寂禅师在世时,声势之隆,简直无以复加。所谓普寂禅师名字盖国,实在不是虚言啊。
普寂禅师虽然圆寂了,但是,除去他的国师身份外,他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身份,却引来了本是在玉泉寺的同门师弟后来成为慧能大师弟子的神会禅师的猛烈抨击。
神秀大师在世时,被弟子们推崇为禅宗六祖。神秀大师圆寂后,他的头号弟子普寂禅师也被僧众们推崇为禅宗七祖,而普寂禅师也以此自居。这从当时普寂禅师的弘法规模和其声势熏天来看,普寂禅师作为禅宗七祖,也是实至名归的。不过,神会禅师却不这么看,于是孤身北上抗争。至此,一场神秀北宗和慧能南宗争夺正统嫡位的激烈斗争,拉开了艰巨甚或残酷的帷幕。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29 08:42:48 +0800 CST  
@时年拾年qq 2018-05-28 23:54:20
又一位大师圆寂了,虽然他们在你的笔下和在历史上确实是活了七八十岁、八九十岁了,算是长寿的人了,我还是觉得好人不长命
-----------------------------
谢谢朋友关注。
朋友如此看法,只是你个人的感概而已啊。
文天祥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庄子曰:死生同状。道通为一。
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寿。
佛家曰:不来不往,不生不灭。
禅家曰:活在当下。
如此多的高见,足可供你一观。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29 12:09:05 +0800 CST  
@kkcolcol 2018-05-29 12:21:22

-----------------------------
谢谢朋友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29 13:07:33 +0800 CST  
@时年拾年qq 2018-05-29 14:58:25
@四川红尘洗梦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土豪打赏。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29 16:48:26 +0800 CST  
二、大智义福
在神秀大师众多的弟子中,义福禅师是仅次于普寂禅师的又一个声势显赫的得法弟子。
义福禅师,上党铜鞮(今山西沁县)人,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出生于一户姜姓人家。
在很小的时候,义福禅师就羡慕佛家学说,就知道自己要远离世俗的种种贪欲。他的母亲对孩子的这种思想也是非常赞赏的,所以,义福禅师的母亲在不幸早逝的时候,就希望义福禅师以后能出家为僧,好好学习佛法。
义福禅师长到十五岁的时候,就遵照母亲的遗训,外出参学,准备出家为僧了。
义福禅师长期在河北河南一带参学,虽然他还没有正式的剃度出家,但是他时时刻刻都以一个正式僧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不违反佛家的任何戒律,所以义福禅师受到了当地人们的普遍称赞。
义福禅师除了学习佛家经典外,对于《老子》、《庄子》、《尚书》、《易经》等等这些当时社会上的顶级畅销书,也是孜孜不倦的学习研究的。
后来,义福禅师又来到了汝南中流山灵泉寺,在寺中学习《法华经》和《维摩经》。《法华经》和《维摩经》是佛教大乘佛经,不仅经文优美,而且含义隽永,所以佛家各宗各派人士,对于这些经书都是喜闻乐见认真研读的。义福禅师对于这些经文,也是非常喜爱的,他日夜勤读不辍,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独自背诵,并且一字不差。
后来有一天半夜时分,义福禅师一个人在房间里端坐着念诵《法华经》和《维摩经》,忽然感觉到院子里好像有风雨声,可是天上月亮依旧高悬,清光万里。义福禅师觉得很奇怪,于是就走出屋外去看个究竟。一看之下,义福禅师不由得大为惊异,原来天空中竟然落下了几百颗舍利。自己虔心读诵经文,竟然感得上天落下舍利。这种祥瑞的出现,更加坚定了义福禅师学佛的决心。
过了没多久,义福禅师又来到了东都洛阳福先寺。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找个真正的高僧来指导自己学习经文,于是便找到了当时非常有名的杜聉法师,向他学习大乘经论。在杜聉法师的悉心指导下,义福禅师对于很多佛教的经论,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对于佛教中那些非常艰涩的教义,都有了明确的认识。
这个时候,法如禅师在少林寺开法,传播弘忍大师的禅宗课程,声誉鹊起,逐渐成为了整个北方地区佛教的翘楚。这自然就强烈的吸引了义福禅师的高度关注。于是,义福禅师背上行李,离开洛阳福先寺,来到了少林寺,准备找法如禅师学习禅宗课程。可是,等到义福禅师风尘仆仆的来到少林寺后,才得知法如禅师不久前已经圆寂了。义福禅师一下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感到非常的伤心,常常在寺中悲忧不已。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自己已经来到了少林寺,也算是和少林寺有缘吧。于是在唐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义福禅师在少林寺正式落发受具,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僧人。此时,义福禅师已经三十二岁了。
义福禅师在没落发受具前,就是严格按照一个僧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这下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僧人后,更是严守戒律,每天只吃一顿饭,过着近乎苦行僧的生活。生活虽然清苦,但是义福禅师却怡然自得,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义福禅师的脸上看出任何的厌苦之色。
义福禅师虽在少林寺落发受具,可是法如禅师已经圆寂,而且法如禅师的弟子们按照师父的遗训,全部跑到荆州玉泉寺去找他们的师伯神秀大师进修去了。少林寺此时并没有顶尖的佛法高手在家,义福禅师此时是学无可学啊。
不过没几天,神秀大师的声誉,便远远地从荆州那边传过来了。义福禅师一想,这个神秀禅师,应该不会是个冒牌货吧,不但有如此的声誉,而且法如禅师的众多弟子们都不远千里前去找他求学,想必此人应该是有真材实料的吧。
于是,义福禅师也收拾好行李,不远千里来到了荆州玉泉寺,拜谒神秀大师,跟随他学习禅宗课程。
来到玉泉寺后,义福禅师感到非常的满意。神秀大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禅理高深,对于禅定也是非常的有心得。这正合义福禅师的胃口。
于是义福禅师便安下心来,在玉泉寺虚心向神秀大师请教。
十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这一天,神秀大师被武则天请到了东都洛阳,义福禅师作为神秀大师的得意弟子,也跟随着师父一起来到了洛阳城。
在洛阳城里,义福禅师一直跟随神秀大师学习禅法,并尽心尽力的服侍好神秀大师,所以深得神秀大师的喜爱。
公元706年,神秀大师在洛阳圆寂前,只有义福禅师作为嗣法弟子守在身边,神秀大师给义福禅师秘密的付嘱了很多的东西,可惜义福禅师从不声张,别人自然也就不晓得具体的内容了。不过,唐朝以神通力闻名于世的万回禅师第一次见到义福禅师时,不由得脱口对众人道:“宏通正法,必此人也。”
神秀大师圆寂后,义福禅师在嵩岳寺被众多信众迎请到了首都长安,在终南山化感寺建立法堂,弘扬神秀大师的北宗禅法。虽然义福禅师此时已经登坛说法,成为一方宗主,但是义福禅师依然严格保持着自己多年来的苦行僧生活习惯。除了教授学僧弘传佛法外,义福禅师平时都在化感寺方丈室里默默地坐禅。并且十六年来,从来没有走出寺门一步。光是这一点,义福禅师就已经比从古到今的很多这样禅师那样法师强过很多倍了。
义福禅师不但是神秀大师的得意弟子,有非常正统的传承,而且学识渊博,又严守戒律,并且对于坐禅这种当时道俗两方都喜闻乐见的修行方式非常精通。所以,义福禅师受到了不论是正统佛教还是世俗信众的大力支持和狂热追捧。以至于前来找义福禅师参学的道俗人士常常挤满山间的道路。致使化感寺在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时期香火繁盛,盛极一时。
唐玄宗开元十年,公元722年,首都长安的广大信众,又迎请义福禅师主持慈恩寺。慈恩寺是长安城里最为著名,也最为辉煌壮丽的寺院,而且是皇家寺院,没有皇帝的首肯,一个僧人那是绝对无法主持这种皇家寺院的。义福禅师能主持这种寺院,充分说明了朝廷上下和普通信众对于义福禅师的高度重视。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巡幸东都洛阳,叫义福禅师跟随自己一路。义福禅师一行前往洛阳,经过蒲州和虢州时,两州的刺史带领着众多的政府官员和数量庞大的善男信女,手持旗幡和鲜花,夹道欢迎义福禅师一行,以至于所有的道路都被信众们堵塞得水泄不通。由此可见当时义福禅师在朝廷上下和广大信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
到了洛阳,唐玄宗便安排义福禅师主持福先寺弘扬禅法。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唐玄宗又把义福禅师招致京城长安。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唐玄宗又下令,叫义福禅师到东都洛阳,主持南龙兴寺。由此可见,义福禅师虽然贵为国师,受到朝廷上下的格外礼遇,可是也常常身不由己啊。所以,古代的很多得道高僧,是打死都不愿意和朝廷或者帝王打交道的。
义福禅师受到皇帝的宠幸,四处主持寺院,这就使得朝廷上下以及普通信众前来给义福禅师供奉钱财的人,那是非常的多啊。而且他们供奉的钱财的数目,也是非常的巨大。可是,义福禅师很小的时候,就是严格遵守佛家戒律的,自己多年来也是洁身自好,过着近乎苦行僧的生活。所以,对于钱财这些身外之物,义福禅师从来都是不放在眼里,更不会放在心里的。所以每到一处,对于信众施舍的钱财,义福禅师都是舍弃而去,从不接受的。这一点,使得义福禅师足以傲视古往今来众多的出家人,看看我们现在众多的富贵寺庙和富贵和尚,对比古人,不知他们心里作何感想。
义福禅师到了南龙兴寺后,发现这里非常幽静,很适合自己禅修,于是便决定自己哪儿都不去了,就定居于此了。当然,此时的义福禅师已是七十七岁高龄的老人,也没法再在洛阳和长安之间来回奔波了。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八月,义福禅师生病了,而且病情还有点严重。于是义福禅师便闭关修养,谢绝一切人事往来。并且告诫自己的弟子说:“吾闻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已非由人。当自勤力,以济神用。”义福禅师这种佛理,和他的师父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出一辙。不过,义福禅师的弟子们听了后,都觉得师父是在说最后的付嘱之语。
第二年的五月,义福禅师的病情更为严重了,就连斋饭都吃不下几口了。五月二十四日,南龙兴寺上空忽然出现了十余道白虹横贯天空,整天辉映,而且没有消散的迹象,所有看到的人都不禁咋咋称奇。
当时的兵部侍郎张均、中书侍郎严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礼部侍郎韦陟,平时都经常来拜谒义福禅师,听禅师给他们讲经说法。他们这下听说义福禅师快不行了,于是在五月二十五日,一起来到了南龙兴寺看望义福禅师。
义福禅师看到他们来了,于是打起精神,登上平时讲经的讲台,准备像往常一样给大家说法。
等到大家都聚集来了后,义福禅师神色不动的为大家上了一堂佛学课。然后望着大家平静的道:“我将要在今天离开你们,现在我算是正式的和你们道别。”
大家听了后,一个个都心情沉重,默不作声。但是也没有一个人离开,大家都想多看义福禅师几眼。
不过,兵部侍郎张均却坐不住了,他悄悄的对刑部侍郎房琯道:“我常年服用道士们炼制的金丹,并且从来没有参加过别人的丧礼,所以,我就先走一步了。”说完后,张钧便偷偷的溜走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30 10:11:00 +0800 CST  
@kkcolcol 2018-05-30 11:12:25

-----------------------------
谢谢朋友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30 12:23:20 +0800 CST  
@cunyz 2018-05-30 11:49:23
加油!
-----------------------------
谢谢朋友鼓励。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30 12:48:54 +0800 CST  
@cunyz 2018-05-30 11:49:46
这个做全了是功德一件!
-----------------------------
谢谢朋友关注。
创作《中国禅宗演义》,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就目前本人这个写作进度,至少还得再花两年的时间,才能把文章全部写好。
创作《中国禅宗演义》,本人绝对是不敢妄求有任何的功德的。
如果写作此书有任何功德的话,本人愿意把此功德全部回向给所有的读者朋友,全部回向给这个世界的一切众生。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30 19:34:10 +0800 CST  
当然,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义福禅师的法眼。等到张钧走远后,义福禅师忽然把房琯叫到身边,对他道:“我与张钧交往有很多年了,我看出他有非同寻常的灾祸,等到灾祸降临时,他的名誉和节操都会受到天大的伤害。如果刚才他不走,能把这个法会坚持完的话,那么他的福报就足以使他免受以后的灾祸啊。但是他却悄悄的溜走了,实在是可惜啊,实在是可惜啊。”
说完后,义福禅师又紧紧握着房琯的手道:“你以后一定会成为朝廷的中兴名臣,你一定要好自为之啊。”
古代得道高僧的悬记,历来都不会有差错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义福禅师的悬记,非常的准确。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并且攻占了洛阳和长安,张钧也被叛军活捉,为了活命,张钧在安禄山的临时政府中担任了中书令的高官。不过,当安禄山的叛变被镇压后,张钧这种投降变节之人,自然受到了从朝廷到民间的一致抨击,脸面全无,名节俱毁。不但官没保住,还被唐肃宗永远流放于合浦郡。
而房琯却在安禄山叛乱的时候,死心塌地的追随唐玄宗,并且为平叛出谋划策,自然受到了皇帝的宠爱,并被唐玄宗任命为史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就相当于宰相了。并且在后来的唐肃宗手下,同样受到重用。对比张钧的遭遇,实在是天渊之别啊。
义福禅师给房琯他们道过别后,就回到方丈室的禅床上端坐着,到了晚上,他对守候在自己身边的几个得意弟子道:“躺着离开和坐着离开,有什么差别呢?”于是,便躺下身去,右胁枕手,垒足而卧,安然的圆寂了。享年七十九岁。
唐玄宗听说义福禅师圆寂了,马上派出特使前来慰问,并且下令,义福禅师办丧所需的一切开支,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随后又赐予义福禅师 “大智禅师”的谥号。
义福禅师圆寂后,被安葬于洛阳龙门奉先寺北岗。下葬那天,政府官员身穿孝服前来送别者有数百人之多,而普通信众身穿孝服前来送别者,则有万人之众。当义福禅师的灵龛被抬往墓地时,天上祥云浓集,并且雷声四起。不过,当义福禅师的灵龛被安置好后,天上的云也一下就散开了,并且雷声也忽地停止了,广大的信众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当时的中书侍郎严挺之也身穿孝服前来送行,并且亲自撰写了《大智禅师碑》文,以纪念义福禅师辉煌灿烂的一生。而《大智禅师碑》则由当时非常有名的书法家史惟则书写,被称为开元第一碑,受到了后世书法界的高度重视。


三、降魔藏师
如同破灶堕禅师一样,这又是一个不知道真正的法号,而以外号当做法号的禅师。
降魔藏禅师,生卒年我们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了。他俗家姓王,祖籍赵郡(赵郡的治所在历史上多次变更,有时在今河北高邑县,有时在河北赵县。)他的父亲是安徽亳州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所以降魔藏禅师从小就跟随着父亲在亳州生活。
降魔藏禅师是个非常奇特的人,自己的父亲是个公务员,可是他在还是个儿童的时候,居然不跟随自己的家人学习儒学和世法,而是找了个出家师父学习佛法。别家的小朋友都喜欢三五成群的约在一起玩,可是小小的降魔藏禅师却喜欢一个人找个清净的地方独处。
亳州历来有很多的厉鬼,并且常常兴风作浪变化异形来恐吓甚至危害群众。弄得亳州城里城外的很多人,都不敢一个人到处乱走,尤其是在荒郊旷野,更是没有谁敢一个人单独行走的。
可是我们只有七岁的降魔藏禅师却从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什么妖魔鬼怪,自然就更不会害怕什么恶魔厉鬼了。因为他喜欢清静,所以他常常一个人在一间空屋子里待着,并不担心有什么鬼魅魍魉来找自己玩。有时更是一个人跑到野外空旷的地方待着,也不害怕有什么鬼怪来把自己掳走。
别说七岁,就是十七岁二十七岁三十七岁的人,叫你一个人在荒郊野外待着而不起任何的胆怯慌乱之心,恐怕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办不到。由此可见,我们小小的降魔藏禅师,那是胆气过人,非常人可比啊。
等到年龄长大以后,降魔藏禅师那就更不把什么妖魔鬼怪放在心上了,所以大家都送了他一个外号,叫做降魔藏。
随着年龄的增大,降魔藏禅师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正式拜个师父学习佛法才是。于是,他来到了广福院找到了明赞禅师,要求学习佛学课程。
明赞禅师一眼就看出降魔藏禅师是个可以重点培养的人才,一番对话过后,降魔藏禅师语出常情,非一般人所能及。明赞禅师感到非常高兴,立马就收下了降魔藏禅师。不但在寺中给他安排了具体的工作,并且亲自指导降魔藏禅师学习《法华经》。
《法华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书,即使是禅宗人士,对于此经历来也是非常重视的。《法华经》强调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可成佛。这种思想,佛教的任何宗派,都是乐于接受的。
从小就聪明伶俐的降魔藏禅师在明赞禅师的指导下,只用了个多月的时间就把这部经书彻底的领悟了。明赞禅师非常的满意,既然面试和笔试都合格了,明赞禅师立马就给降魔藏禅师落发,并且给他授了具足戒,如此一来,降魔藏禅师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僧人。
降魔藏禅师除了学习律宗的相关知识外,还外出四处参学,只要是自己认为有名的寺庙,有名的禅师,没有不登门拜访求教的。在这期间,降魔藏禅师倾心于禅宗南宗,所以重点学习南宗的顿教法门,可惜的是,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知晓降魔藏禅师到底是跟随慧能大师学习禅宗课程,还是跟随慧能大师的哪个弟子学习禅宗课程了。
降魔藏禅师学习是非常刻苦的,就在学习南宗顿教将要捅破最后那层纸的时候,神秀大师在北方声誉鹊起,势压各方。于是降魔藏禅师便背着小包袱,来到了荆州当阳度门寺找神秀大师学习禅宗北宗课程。
降魔藏禅师见到神秀大师之后,两人进行了一场颇有禅意的对话。
神秀大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降魔藏禅师道:“降魔藏。”
神秀大师道:“你叫降魔,可是我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山精木怪,莫非你要作魔不成?”
降魔藏禅师学习了很多年的南宗顿教,回答自然不落俗套:“有佛才有魔。”
神秀大师作为弘忍大师门下的大师兄,对于南宗顿教的种种作略,还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对于降魔藏禅师的回答,神秀感到非常的满意:“你要是魔的话,必定会居住于不可思议的境界啊。”
但是对于神秀大师的赞赏,降魔藏禅师没有接受,反而更进一步的回答道:“就连佛也是空,又哪里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境界呢?”
对于这种绝对的南宗顿教的语言和思维,神秀大师身边的弟子们听了,一个个都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进而对降魔藏禅师钦佩不已。
当然,神秀大师对此也是非常满意的,于是便留下降魔藏禅师在身边学习深造。
没过多久,降魔藏禅师就从神秀大师那儿毕业了。离开的时候,神秀大师对降魔藏禅师道:“你与少昊之墟有缘,你往那儿去吧。”
少昊之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古代那些得道高僧们的悬记,历来是不会错的。所以降魔藏禅师离开神秀大师后,在外面参学游方了几年,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按照师父的悬记,来到了山东泰山灵岩寺居住。
在灵岩寺,降魔藏禅师因为对于禅宗南宗和北宗的教义都有相当的造诣,所以前来找他学习的僧人越来越多,影响深远。逐渐的,降魔藏禅师就把灵岩寺打造成了北方的一个禅学中心。
降魔藏禅师虽然皆习禅宗南北宗,但是他最终从神秀大师门下毕业,所以他的思想和禅法,归根到底还是以神秀北宗为主。所以降魔藏禅师在泰山灵岩寺教授学僧时,除了理论知识外,还非常严格的要求僧人们坐禅的。
所以,白天学习和劳作,晚上坐禅修行,就成为了每个僧人寺院生活的全部。
可是僧人们白天劳作,并且坚守过午不食的佛训,晚上还不睡觉而去坐禅,这样下来,很多僧人在坐禅时,都不能很好的保持禅定状态。一个个不仅身体疲惫,而且哈欠连天,睡意此起彼伏,并且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根本就没法制止。
降魔藏禅师一看,这样不行啊,大家的时间浪费了,还不能收到坐禅的效果。看来,得想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才是。
于是,降魔藏禅师找来很多茶叶,分发给每个僧人,让他们随身携带,并且允许他们可以在需要时随时饮用。
北方本来没有喝茶的习惯,可是为了抵御睡魔解除疲乏,也为了充饥之需,于是每个僧人都在降魔藏禅师的带领下,学会了煎茶和饮茶。
不过,你别说,僧人们每天喝了茶之后,肚子也没那么饿了,更重要的是精神头十足,睡意也逐渐的减轻了,坐禅时也更安稳了。寺院从上到下对于降魔藏禅师的这个举措都是高度称赞。
这样,降魔藏禅师便成为了中国禅宗史上禅茶的最初源头,禅茶之道,历朝历代的高僧们都是非常重视的,许多高僧在禅茶上还留下了很多优美的传说和故事,并且禅茶之道一直流传到今天都没有衰竭之象。
降魔藏禅师虽然在少昊之墟声誉鹊起,并使泰山灵岩寺成为北方的佛学中心之一,可是他的徒弟们似乎就没那么争气了。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神会大师在滑台大云寺开设“无遮大会”,为禅宗南北宗定宗旨。降魔藏禅师的弟子崇远禅师登台应战,结果大败而归。不仅给降魔藏禅师丢了脸,更给整个神秀北宗丢了脸。
降魔藏禅师在泰山灵岩寺弘法数十年,有一天,他终于感到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于是,他把自己的弟子们召集了过来:“我现在已经是个老朽之人了,任何事物都有个最终的归处,现在就是我回归的时刻了。”说完这话后,降魔藏禅师就圆寂了,享年九十一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31 08:52:50 +0800 CST  
@回复真麻烦 2018-05-31 10:13:16
演义在哪里?越来越像流水账了!
-----------------------------
谢谢朋友的关注。
朋友批评得很正确,我诚恳接受。
朋友的批评,对于我来讲,是个两难的情况。
神秀禅师的法嗣普寂禅师、义福禅师、降魔藏禅师等人,他们当时在整个中国实在是占据领导地位的,其声势远非别的宗派及其法嗣可比。在本书中要是不写他们,实在是于禅宗史不符。可是他们又是被慧能后代弟子们批评的对象,致使在禅宗史籍中他们的着墨不多,从而导致写作时材料不丰富,创作出来自然就不那么“好看”了。
所以,不写,和事实不符,作为中国禅宗,必须提及他们。写的话,材料少,不好写。这就导致了被朋友批评的情况出现。
这种情况同时还出现在牛头宗和智诜系传人中,作为中国禅宗,不写他们是严重与事实不符的,可是要写他们,相对于慧能系作为禅宗正统来讲,他们在禅宗典籍中的记载,自然要少得多。这也导致他们的故事不好写。
其实这个情况本人也是注意到了的,所以很多不方便写的派系和人物,本人还是忍痛割爱放弃了的。比如弘忍弟子宣什及其念佛宗,本人就是放弃了没写。
再次感谢朋友的关注和批评,在以后的创作中,本人会注意这些情况的。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31 11:02:31 +0800 CST  
@kkcolcol 2018-05-31 11:53:24

-----------------------------
谢谢朋友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31 13:24:21 +0800 CST  
@kkcolcol 2018-05-31 11:55:44
查了一下, 义福禅师身边的“房琯”,是翻译《楞严经》的房融的儿子。
-----------------------------
朋友说得不错。(握手)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31 13:27:51 +0800 CST  
@宁智渊远 2018-05-31 12:12:19
写这么多,有人看吗
-----------------------------
谢谢朋友的关注。
每个作者把文字发表在这里,都是希望有人观看的,而且都是希望观看的人越多越好的,本人也不例外。
本文目前每天的点击量有四百多,这个成绩不算很好,但至少还是有几百个朋友在点击观看的。这,就是鼓励我继续创作的巨大动力。
如果某一天,拙作没有点击量了,没有任何朋友观看了,本人一定会选择静静的离开的,好把位置让给更有才华的朋友和更具阅读力的文章。
再次感谢朋友的关注,希望朋友能对拙作批评指正。也再次感谢所有花费自己宝贵时间来阅读拙作的朋友。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31 16:05:01 +0800 CST  
@时年拾年qq 2018-05-31 18:08:30
玄奘大师当年在那烂陀进行辩论,如果输了连命都没了,所以我们都盼着他能赢,赢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为他而庆贺,,,但是这个大会输了就输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没有什么丢脸的,大家共侍一佛,同共一法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
-----------------------------
大家共侍一佛,同一法身。这个话说得不错。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5-31 23:52:33 +0800 CST  
第五节 遗身养兽

当弘忍大师的徒子徒孙们在忙着弘法时,弘忍大师的同门师弟牛头法融的徒子徒孙们,同样没有闲着,他们一直占据着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锲而不舍的弘扬着牛头法门。
智威禅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出生于江宁(今南京)迎青山一户陈姓人家。
智威禅师出生后,和别家的乖宝宝看起来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天天都依偎在父母的身边,享受着父母满满的溺爱。可是,在智威禅师四五岁的时候,这个父母眼中的乖宝宝却干出了一件天大的事情出来。
这一天,当智威禅师的父母从外面干完活回来后,忽然发觉家里的宝宝不见了。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自己的宝贝儿子,那可是心尖尖上的肉啊。
智威禅师的父母急坏了,也吓坏了。宝宝出什么事了?是一个人走远迷路了?还是被人贩子拐跑了?他们发疯似的四处寻找八方打听,可是哪有什么智威禅师的踪影。智威禅师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的,却也毫无办法。
不久后,有人告诉他们,前面的天宝寺统法师新收了一个侍童,非常的聪明可爱,听说这个侍童也是迎青山人,你们是不是去看看?
智威禅师的父母听说后,哪有不去一看究竟的道理呢。于是,他们立马来到了天宝寺,进去一看,天啊,这不正是自己的宝贝儿子吗。
原来,小小年纪的智威禅师,竟然一个人偷偷的来到了天宝寺,找到了统法师出家为僧了。
智威禅师的父母也没办法,孩子这么小,就已经自己出家了,看来是上天注定的结果啊。再说了,只要看到孩子好好的,自己就放心了。
于是,智威禅师就在天宝寺跟随统法师学习佛法。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智威禅师又来到了幽岩寺受具足戒。
长大了,智威禅师的视野和阅历自然也就开阔和丰富了起来。此时,在江浙一带,牛头宗的声势最为显赫。而当时最有名望的禅师,就是牛头山佛学院第四任院长法持禅师。于是,智威禅师背上包裹,来到了牛头山参拜法持禅师。
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智威禅师的禅法日臻完善,最终,在法持禅师主持的毕业论文答辩中,智威禅师在佛学院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勇夺第一。被法持禅师委任为牛头山佛学院第五任院长。
智威禅师主持牛头山佛学院后,广开禅门,致使江浙一带的参学之士,竞相前来牛头山佛学院报名入学。
有一天,一个叫慧忠的僧人前来院长办公室报名入学,智威禅师一见慧忠,不由得脱口说道:“牛头山的主人来了啊。”此话一出,周围的僧众都不由得大吃一惊。
慧忠和尚进入佛学院后,老老实实的跟随着同学们一起学习各种课程。
忽然有一天,慧忠和尚前来拜别师父,说要去别的地方四处参访。智威禅师自然不能强留,便让他外出参学。
佛学院里多的是学生,走了一个慧忠同学,智威禅师还有那么多的学生要教授,还有那么多的僧务要处理,自然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这一年的夏天,智威禅师方丈室外院子里的凌霄藤,本来正是开花繁茂的时候,却不知怎么的全部枯萎了。佛学院的僧众一看,这个枯萎的凌霄藤放在这里,太影响美观了,于是,就想把凌霄藤砍掉,重新栽种点别的植物。
智威禅师看见了,便出来制止道:“你们不要砍掉它。”
侍僧道:“它都完全枯萎了,不但不长绿叶不开花,还到处飘落枯萎的叶子,而且有这些枯萎的植物在这里也不好看,我们砍掉后,重新栽种点好看的植物来装点师父的院子。”
智威禅师笑着道:“它还没有死,等到你们的慧忠同学回来后,它就会重新繁盛起来的。”
慧忠同学,他都出去那么久了,音讯全无,还会回来吗?不过,既然师父都这么说了,大家也只能罢手。
没过多久,慧忠果真从外面参学回来了。更神奇的是,院子里本来已经完全枯萎了的凌霄藤,竟然全部充满了生机,重新繁茂起来。牛头山上所有的僧众看到后,一个个都不由得咋咋称奇。
在佛学院众多的学生中,智威禅师是特别看重慧忠同学的,认为他天资聪慧,可以把牛头山佛学院的招生规模和影响力扩大。于是,智威禅师特意出了两道题,来单独对慧忠同学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智威禅师道:“莫系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
慧忠同学回答道:“念想由来幻,性自无终始。若得此中意,长波当自止。”
智威禅师又道:“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处坐。”
慧忠禅师回答道:“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智威禅师一听,感到非常的满意,认为慧忠同学完全领悟了禅法的精髓。于是,便立即委任慧忠同学为牛头山佛学院第六任院长。
牛头山佛学院有了新的领导后,智威禅师便离开了牛头山,来到了金陵延祚寺居住。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二月十八日,智威禅师预知自己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了,于是他吩咐守在身边的另一个得法弟子玄挺道:“我的师父法持禅师在这里圆寂后,遗体直接扔到了山林中去喂养鸟兽。我圆寂后,也希望能效仿法持师父。所以你们不要给我准备什么棺材墓塔之类的,直接把我放在山林中就是了,这样的话,我的遗体还能让鸟兽们吃上几顿饱饭。”说完,智威禅师便端坐着圆寂了。享年七十七岁。
玄挺他们自然不敢违背师父的遗训,于是把智威禅师的遗体,抬到了山林之中布施鸟兽。
古代的禅师,豁达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对比现在我们看到的众多的豪墓,不知他们有何感触。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6-01 08:53:57 +0800 CST  

楼主:四川红尘洗梦

字数:1665631

发表时间:2018-03-18 19:25: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0:53:01 +0800 CST

评论数:28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