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

@kkcolcol 2019-04-18 13:24:41
顶一个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8 17:56:32 +0800 CST  
@红旗迎风飘P 2019-04-18 14:43:08
在未见四祖前,心还有挂碍,还有人的虚荣心,万邦来朝,百鸟朝凤是做为人的最高境界,这时的法融还沒完全看破红尘。见四祖后,人的虚荣心没有了,这时的法融已经彻底看破红尘,鸟儿来捧场对法融没有意义,对鸟儿也没有了意义,因为鸟儿也不会干费力不讨好的对自己没好处的事。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
朋友的观点可备一说。希望朋友能多多交流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8 20:46:36 +0800 CST  
@kpcnet 2019-04-18 14:51:08
mark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8 21:35:29 +0800 CST  
@peaceece 2019-04-18 20:54:12
达摩佛学院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8 23:09:20 +0800 CST  
良价禅师虽然在江西省宜丰县天宝乡创立了吉祥禅院,并且弘法了两年时间,却并没有在江湖中打开局面。
公元859年,良价禅师来到了同在宜丰县的洞山游方。良价禅师看到洞山古木参天、环境幽静、鸟飞兽走、溪水潺湲,于是立即就喜欢上了这里,当即决定自己要在此处建寺弘法。
所谓机缘巧合,当地的富绅雷衡是个佛教信徒,他看到良价禅师看中了这里,于是立马就将属于自己的山林和田地捐献给了良价禅师。
于是良价禅师在信众们的支持下,就在洞山上创建了一座广福禅寺(今普利寺),并以此为基地,在此大弘自己所独创之禅法,并且在弟子曹山本寂的推波助澜下,在江湖中形成了禅宗五家之曹洞宗。从此后,江湖中人也就以洞山良价来尊称良价禅师了。

良价禅师在洞山弘扬禅法,声势浩大,自然就吸引了非常多的江湖中人前来学习交流。
这一天,因为是良价禅师的师父云岩昙晟的忌日,所以良价禅师就在僧堂中悬挂昙晟禅师的画像,并且举行纪念活动。
有僧人上前指着昙晟禅师的画像问良价禅师道:“你曾经问昙晟禅师道‘百年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抵对?’昙晟禅师说‘只这是。’莫便是否?”
僧人之意,是问画像就是本人吗?透过画像能认识真人吗?色身就是法身吗?透过色身能体悟法身吗?
良价禅师道:“是。”
僧人接着问道:“意旨如何?”
良价禅师道:“当时几错会先师意。”
对于前述道理,一般人都可以领会。不过虽然通过画像能认识真人,但是画像依旧是画像。通过色身能明白法身,但是色身依旧是色身。
纵使如此认识,依旧是在色法真假这种二元对立的概念中寻思,自己的体悟依旧没有跳出经文固定的思维模式。
佛法是圆融之法,是不落两边的。而禅,更是要你一见就悟的,这中间没有任何的停顿,没有任何的思维。所以,当你在看见画像的同时,立即就要明白那个大事,也就是“只这是”。
这个僧人随即又问道:“未审昙晟禅师还知有也无?”
良价禅师道:“若不知有,怎解恁么道?若知有,怎肯恁么道?”
良价禅师此语禅理精深,并且极具曹洞宗回互之妙。
对于这个公案,唐末五代的长庆慧棱禅师开示学生道:“既知有,为甚恁么道?”
当然,对于良价禅师的答语,慧棱禅师也是非常满意的,所以他又下语道:“养子方知父慈。”
南北宋交际间的曹洞宗第一高手宏智正觉禅师作偈评唱道:“怎解恁么道,五更鸡唱家林晓。怎肯恁么道,千年鹤与青松老。宝鉴正明验正偏,玉机转侧看兼到。门风大振兮规步绵绵,父子变通兮声光浩浩。”
南宋龙华觉体禅师评唱道:“诸禅德,这则公案若唤作云岩真话,未免乌焉成马。何故?不见道:世间无限丹青手,到此都来画不成。”

这一天,有个僧人问良价禅师道:“请问师父,寒暑到来如何迴避?”
寒暑者,冷热也,是非也,生死也,得失也,荣枯也,等等等等。
而这些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可是,当这些非常实际的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良价禅师马上启发道:“何不向无寒暑处去?”
这个僧人随即问道:“如何是无寒暑处?”
良价禅师道:“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良价禅师的这句禅语,在中国禅宗史上那是非常有名的。
这个世界真的存在无寒暑处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自然,这个世界也就没有一个真的无寒暑的地方供你躲避寒暑。
你要体会寒,你只有在寒中才能体会寒的滋味啊。你要体会暑,你也只有在暑中才能体会暑的滋味啊。
你要想熟练驾驶大船,你只有在大江大河乃至于大海中去经历大风大浪才行啊。
你要想体悟禅道,你只有一头扎入深深的禅海才是啊。
所以,你只有在荣枯中才能体会荣枯,你只有在生死中才能真正的体验生死……。
所以,你逃避寒暑是没有用的,而且这个世界从内到外也没有那个地方可以让你逃避寒暑。
良价禅师此语禅理深刻,也充分体现着曹洞宗即事而真之禅法特点。所以良价禅师这个禅语传入江湖后,立即就引来了众多禅师的热议。
北宋大道谷泉禅师评唱道:“无寒暑处,如何唱和?热即乘凉,寒即向火。多口阿师,一场懡囉。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北宋黄龙悟新禅师评唱道:“洞山袖头打领,腋下剜襟,怎奈这僧不甘。如今有个出来问黄龙,且作么生支遣?”良久,悟新禅师道:“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北宋湛堂文准禅师作偈评唱道:
热时热杀寒时寒,寒暑由来总不干。
行尽天涯谙世事,老君头戴楮皮冠。
南北宋交际间的佛性法泰禅师作偈评唱道:
无寒暑处为君通,枯木生花又一重。
堪笑刻舟求剑者,至今犹在冷灰中。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9 10:42:20 +0800 CST  
今天发出的帖子怎么不在了呢?重发试试。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9 12:00:10 +0800 CST  
@hjzhou62 2019-04-19 07:29:21
周五的问候,拜访楼主,欣赏佳作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9 13:36:54 +0800 CST  
@钱越2017 2019-04-19 09:02:39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9 14:33:46 +0800 CST  
@冷月888 2019-04-19 10:42:12
早上好,冷月前来拜访支持,加油!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9 16:11:39 +0800 CST  
@kkcolcol 2019-04-19 12:12:20
顶一个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9 17:55:37 +0800 CST  
这一天,一个僧人问良价禅师道:“请问师父,三身之中阿那身不堕众数?”
三身者,应身、报身、法身也。对于所有的佛教徒而言,每个人都是想着要脱离苦海的,每个人都是想着要跳出轮回不堕众数的,每个人都是想着自己能修炼成阿罗汉至菩萨乃至于成佛作祖的。
可是,修炼成佛了还会不会退转甚至是堕落呢?即便是明悟了法身之理,还会不会迷失转去呢?
良价禅师道:“吾常于此切。”
别说是你们这些学生,就是我这种在你们眼里已经悟道了的大宗师,对于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关切的呢,也是非常在意乃至于如履薄冰的呢。
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不要妄想着一旦悟道了就万事大吉了;不要妄想着一旦成佛作祖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你们要明白,哪怕你达到了佛祖的地位,如果一旦停止修行违背戒律不能保证一日十二时辰都在大定中,那么就一定会退转乃至于堕落下去的。
佛法之修炼,是没有尽头的,也是绝对不可以停止在某一境界的。时刻不停的修炼就如同流水一样,要永远使之流动,如果你一旦停止,那么这个水就一定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进而发臭变质的。
所以,别说你们这些学生,就是赵州从谂这种禅宗功夫登峰造极威震江湖的大宗师,即便是年满八十岁了,还在江湖中四处参访八方游历。
可是,还是有些学生不能领悟良价禅师的话语。所以,有僧人来到江西宜黄县之曹山参访曹洞宗的另一位祖师曹山本寂禅师道:“良价禅师说‘吾常于此切。’意作么生?”
本寂禅师随即道:“要头便斫去。”
又有僧人就这个问题去参问曾经九上洞山的雪峰义存禅师道:“良价禅师说‘吾常于此切。’意作么生?”
这个僧人话音刚落,义存禅师提起拄杖就打道:“我亦曾到洞山来。”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承天宗禅师评唱道:“一转语海宴河清,一转语风高月冷,一转语骑贼马趁贼。试请辨看?忽有个衲僧出来道总不与么,也许伊具一只眼。”
北宋保宁仁勇禅师作偈评唱道:
此切堪伤向外求,至亲何故似怨仇。
始终满面无惭色,更有曹山乞你头。
明末清初的远庵本僼禅师作偈评唱道:“吾常于此切,堪笑堪悲向君说。莺啼处处暖风生,愁客须边不消雪。柳眉细,花容悦,香飘云外同时节。”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20 10:23:43 +0800 CST  
@hjzhou62 2019-04-20 07:01:40
周六的问候,拜访楼主,欣赏佳作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20 14:15:39 +0800 CST  
随心而易: 黑名单 举报 2019-04-19 23:22:58 评论

“无寒暑处为君通,枯木生花又一重”,楼主周末晚上好,潜水日久,特上来问侯老朋友,现在讲到了曹洞宗,曹洞之"曹”究竟是指曹山本寂还是曹溪惠能,如果是本寂,好像辈份师承不合适,如果指曹溪之曹好像也不通?呵呵,一直困惑,希望楼主多多指教!另外本寂的枯木龙吟公案又是一道大餐,我等坐等高见。
————————————————————————————————
谢谢老朋友关注和交流。
在中国禅宗五家中,只有曹洞宗之名称,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和争议。
一、有些人认为应该叫洞曹宗。因为洞山良价是师父,曹山本寂是徒弟,自然洞山在前曹山在后,所以应该叫洞曹宗。
二、近代虚云禅师认为应该叫洞云宗。因为曹山本寂之法嗣数传而终,曹洞宗全靠良价禅师的弟子云居道膺传至今天。所以叫洞云宗更为合理。
三、大多数人称之为曹洞宗。曹洞宗的称谓,最早出现在法眼文益禅师的《宗门十规论》中:“曹洞则敲唱为用,临济则互换为机,韶阳则函盖截流,沩仰则方圆默契。”
曹山本寂出生于公元840年,而文益禅师出生于公元885年,在如此接近的年代就出现了曹洞宗之准确称谓,这种可信度是绝无差错的。而且文益禅师乃是法眼宗之掌门,道眼通明,自然不会打胡乱说。而且文益禅师在江湖中之声望在云门文偃圆寂后,几乎无人可及,自然其话语是有权威性的。
曹洞宗之曹,自然是指本寂禅师所居之曹山。
良价禅师创立的宗旨,在本寂禅师的手中得到了完全的具体化和落实,从而大放异彩威震江湖,本寂禅师之弘法声势,是要强于师父良价禅师的。而且叫曹洞宗从读音上比叫洞曹宗顺口,所以江湖中就把这一派称之为曹洞宗了。

综上所述
一、良价禅师和本寂禅师这一派的名字,叫曹洞宗才是正确的。
二、曹洞宗之曹,指本寂禅师所居之曹山。因为曹山本寂在当时弘法声势浩大,再加上读音之顺口,所以叫曹洞宗。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20 17:32:02 +0800 CST  
@一阵疯818 2019-04-20 09:16:02
洗梦弟,周末好,大吉大利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20 18:34:01 +0800 CST  
@钱越2017 2019-04-20 09:38:14
周末好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20 19:02:58 +0800 CST  
@冷月888 2019-04-20 09:58:15
好作品必须天天支持!祝朋友事事顺心,吉祥如意!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20 19:18:59 +0800 CST  
这一天,良价禅师问一个僧人道:“世间何物最苦?”
这个僧人回答道:“地狱最苦。”
不论是出家人还是世俗中人,没有哪个不害怕下地狱的。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十八层地狱,那是所有人的噩梦。在那里面,绝对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特别是其中的无间地狱,更是时时受苦刻刻遭罪且永无出头之日。
不过,良价禅师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道:“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
出家人抛家弃子离亲背友,四处参访八方游历,为的是要彻见本来面目啊。如果不能明悟那个最终大事,实在是有负披在身上的这件袈裟啊,实在是有负八方信众的供养啊,而这,才是一个僧人最该自责最该痛心疾首的事情啊。
良价禅师此话,实在是作为一个师长的苦口婆心之语啊。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丹霞子淳禅师作偈评唱道:
镬汤炉炭几何般,地狱三途未苦酸。
须信新丰亲切语,袈裟之下莫颟顸。
北宋末期的枯木法成禅师作偈评唱道:
人生最苦不知休,逐浪随波真可忧。
一句若能超佛祖,蒙头坏衲更何求。

这一天,良价禅师作了一首偈开示学生们,偈曰:“贪嗔痴,太无知,赖我今朝识得伊。行便打,坐便捶,分付心王仔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
贪嗔痴三毒,是使人沉沦于生死苦海的根源,所以,每个出家人没有不对此高度重视的。
既然贪嗔痴是使人沉沦之根源,是障道之根本,那么每个人都要认识它们三个,进而了解它们三个,进而管教它们三个,进而约束它们三个,进而转化它们三个,最终到达化贪嗔痴三毒为戒定慧三善之境。
对于良价禅师的这个开示,北宋神鼎洪諲禅师评唱道:“我则不然,贪瞋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即往,坐即随,分付心王拟何为。无量劫来原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
明末清初的天岸本升禅师评唱道:“恁么说话,若在大觉门下,打折驴腰未放过在。何故?既有让王节,何争洗耳清。虽然如是,也须是个人始得。”
明末清初的云林慧辂禅师评唱道:“石叟也放它不过。贪瞋痴,谁不知,证龟成鳖也由伊。担雪填井,击火然眉,欲与心王下一锥。藕丝孔里藏难得,更教何地立先知。”
随即慧辂禅师又说道:“若从洞山语下打发将去,寒则普天匝地寒。若从神鼎语下打发将去,热则普天匝地热。若从云林语下打发将去,大清国里许汝一员衲僧。”

这一天,良价禅师又来到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良价禅师开示道:“知有佛向上人,方有语话分。”
成佛作祖,是每个禅僧梦寐以求的目标。可是,当你成佛作祖了,就万事大吉了吗?就一了百了了吗?
禅,那是没有止境的,是不允许你停留在任何一机一境上的。所以纵使是达到了佛祖的地步,也不能停滞留恋于此。
所以,数十年后云门文偃禅师道:“直得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色,始是半提。直得如此,更须知有全提时节。”
如此看来,洞山良价和云门文偃这些大宗师之境界,实在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啊。
良价禅师在课堂上刚一开示完,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问道:“请问师父,如何是佛向上人?”
良价禅师马上回答道:“非佛。”
这个公案传入江湖后,立即就引来了众多禅林高手的热议。唐末五代的保福从展禅师道:“佛非。”
从展禅师的师兄云门文偃解释道:“名不得,状不得,所以言非。”
法眼宗的掌门人文益禅师评唱道:“方便呼为佛。”
南北宋交际间的禅宗第一高手大慧宗杲却不以为然的道:“二尊宿恁么提持佛向上事,且缓缓。这里则不然,如何是佛向上事?拽拄杖劈脊便打,免教伊在佛向上躲跟。”
南宋报恩行秀禅师评唱道:“我要问洞山,佛向上人还有答话分也无?”
明末清初的东明通茨禅师在开示学生时,举了云门文偃禅师的话语后道:“大小云门犹作这般见解,山僧当时若在,但冷笑一声。”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21 08:57:40 +0800 CST  
@hjzhou62 2019-04-21 07:05:10
周日的问候,拜访楼主,欣赏佳作
-----------------------------
谢谢朋友关注和交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21 13:39:01 +0800 CST  
@蒙山微雨 2019-04-21 13:50:52
请教,初学者读《中论》是不是难度太大了?
-----------------------------
谢谢老朋友关注。
这个问题,本人是深有感触的啊。多年前,本人阅读《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第一遍看下来,不但毫无感觉,而且看得是头昏脑涨啊。多年以后,自认为有点佛学基础了,再次阅读三论,稍有点感觉。后来再次阅读三论,依旧感觉艰涩难懂。于是本人不由得感慨,中国的三论宗在历史上存在不久即消失,实在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啊。
所以,本人窃以为对于初学佛法者,最好找些佛学基础知识方面的书看,先了解一下佛家的一些概念和基础知识,再去找些大乘经典看,记住,是看经,不是看论。
所以除非是专业人士,否则的话,没必要阅读三论,因为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们的义理。况且它们的义理还繁琐艰涩,你即便投入时间和精力,也不见得会懂。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21 17:51:09 +0800 CST  
@kkcolcol 2019-04-21 15:24:24
顶一个
洞山良介老婆心切,所传之法更象教下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和支持。曹洞宗相比于临济宗沩仰宗和云门宗而言,教理上的东西稍微多点。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21 19:28:02 +0800 CST  

楼主:四川红尘洗梦

字数:1665631

发表时间:2018-03-18 19:25: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0:53:01 +0800 CST

评论数:28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