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历史,比电影还精彩~

后梁的灭亡
五十二
后唐与后梁的大军长期在河北河南交界的黄河一带僵持不下,后梁虽然奸臣当道,用人不善,但主力大军都还在,后唐军一时半会吞不了。而后唐军方面,经过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租税与粮食越来越少,后勤保障越来越困难。李存勖又听康延孝说后梁准备从四面八方大举进攻后唐的太原等地,李存勖深感忧虑。康延孝前面的对话只是帮他打开了战略思路,但他还下不了这个决心,于是李存勖召集诸位将领商议对策。
但凡这种场合,肯定是有主和的,即所谓的鸽派,也有主战的,即所谓的鹰派。宣徽使李绍宏等人都认为郓州城门之外都是敌人所占领,孤立遥远,难以坚守,不如放弃,用这些地方换取后梁的卫州和黎阳,然后和后梁定约和好,以黄河为界,停止战争,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等到财力稍有积蓄时,再做打算。看出来了,这些人是主和的鸽派,说难听点就是投降派,如果需要运动式的政治整风,这些人马上就会被戴上投降派的高帽子,成为被打倒的对象。
后唐帝听后,很不高兴的说,要是这样下去,我就没有葬身之地了。于是停止了商议,单独召见郭崇韬,问他的意见。郭崇韬回答说,陛下不梳头、不洗脸、不解甲已经十五年多了,您的初心是想雪洗国家的深仇大恨。现在已经名正言顺地做了皇帝,黄河以北的士卒百姓们天天期盼天下太平,现在刚刚得到郓州这块很小的地方,不能坚守却要放弃它,这样还怎么将中原大地全部占有呢!我所担心的是将士们灰心丧气,将来粮食吃完了,大家都散了,虽然划河为界,到时又有谁会来为陛下坚守地盘呢?我向康延孝详细地询问过后梁的情况,日夜思考,我认为成败与否就在今年。梁国现在将全部的精锐部队交给了段凝,并把黄河决开,以此来保护自己,以为我们不能马上渡过黄河,所以就防备松懈。段凝本来就不是什么将材,他不能临阵决策,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大梁城内没有什么军队,如果陛下留下部分兵力坚守魏州,保卫杨刘,而你则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与郓州军会合,然后直入大梁国都,后梁一定会望风自溃。如果伪皇帝朱友贞投降或者被杀,那么他们的将领自然也会投降。不然的话,今年秋天五谷不登,军粮就要吃完了,如果陛下不下定决心,怎么能实现伟大的功业?后唐帝李存勖说,你说这些话说到我心坎上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30 09:12:31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五十三

康延孝的投降,给后唐皇帝李存勖带来了两个决定性的信息。一个是泄露了后梁下一步的战略行动,准备兵分多路、一起出动,攻打后唐的各个地方,包括后唐的老巢和大后方,太原。二是透露了大梁城空虚,并提出了决定性的建议,就是等待后梁兵力分散后,率大军直捣后梁的国都,大梁。前面康延孝与李存勖的对话,只是帮助李存勖打开了战略思路,但亲率大军深入敌境、直捣大梁的谋略,具有很大的冒险性,李存勖不会听完康延孝一个人的建议就马上去实行。况且康延孝还是个刚叛逃过来的人,谁敢保证他这建议不是给李存勖挖的坑。所以他需要慎重考虑,当他问完郭崇韬,郭崇韬也这么认为,那李存勖的战略决心就已经差不多这么定了。
公元923年的九月,王彦章率兵攻打郓州,李嗣源和李从珂率领骑兵逆袭,打退了王彦章的进攻,还抓获了三百多将士,斩首了两百多人,王彦章退守到中都。这一仗给后唐皇帝李存勖吃了最后一颗定心丸,他说,郓州大捷,足以壮我士气。九月二十八日,他命令前线将士们把妻子儿女等家属老小都送回兴唐府,即黄河北岸的魏州城,准备背水一战。
十月初一,李存勖自己也把魏国夫人刘氏、皇子李继岌送回兴唐府,并和他们做生死诀别说,成败在此一举,如果我不能成功,就把我们全家都集合起来,到魏宫一起自焚。
十月初二,后唐帝李存勖率领大军从杨刘渡过黄河。初三,到达郓州,稍作休整,命令李嗣源为前锋部队,半夜又继续挺进。初四早晨,后唐军的前锋部队与后梁军遭遇,毫无悬念,后梁军大败后,被一直追到中都,后唐军包围了中都城。王彦章在城中没有防备,他立下决心,果断地率军突围,后唐军怎么会放弃他们最擅长的追击机会,他们奋勇追击,再一次大败后梁军。王彦章率领几十个骑兵逃跑,后唐军的龙武大将军李绍奇单枪匹马去追击他,李绍奇听出是王彦章的声音,大喊一声:“王铁枪!” 话音未落,李绍奇的长槊已经剌向了王彦章……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01 00:29:15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五十四
王彦章被刺成重伤,同时马也跌倒了,于是后梁第一猛将就这么被李绍奇捉住了,还抓获了后梁军的监军张汉杰、曹州剌史李知节、副将赵廷隐、刘嗣彬等二百多人,斩杀了好几千人。李绍奇是何人?为什么王彦章王铁枪这个五代数一数二的猛将会被他一招就活捉?李绍奇这个人前面讲过,忘了的可以倒回去再看看,他原名夏鲁奇。在915年的七月,他跟随晋王李存勖带领一百多骑兵去侦察刘鄩的大营,中了刘鄩五千多人的埋伏,一百多骑兵与五千多人大战了三个时辰,最后冲出了五千多人的包围圈,晋王才死了七个人,夏鲁奇护主突围,一个人就杀了一百多人,浑身遍体鳞伤,最后李存勖给他赐名李绍奇。看完他这段传奇战史,战场上一个人斩杀了一百多人,王彦章被他一招活捉,一点都不奇怪。
李存勖以前对王彦章都是敬畏三分的,因为他确实很勇猛,搞不好一不小心被他生擒了,所以一直尽量避免和他硬碰硬。王彦章可能因此而有点骄傲了,他曾经对人说,李存勖就是一个斗鸡小儿,没有什么可怕的。现在被李存勖活捉了,李存勖对他说,你不是常说我是小儿吗,今天服不服?王彦章回答说,天命已去,没有什么好说的。其实李存勖很爱惜王彦章的才能,想重用他,还赐药让他治疗伤口,多次派人去给他做思想工作,想让他归降。王彦章说,我本来就是一介屁民,承蒙梁国的恩宠,让我当了上将,今天兵败力穷,死是预料之中的事,纵使后唐皇帝可怜我让我不死,我又拿什么面目去见天下人呢?哪有早上还是梁国的将领,晚上就变成唐朝大臣的道理,这种事我王彦章干不出来。李存勖又派李嗣源亲自去说劝降他,王彦章平时很轻视李嗣源,所以李嗣源去劝降时,王彦章都是躺着跟他说话的,还直呼李嗣源的小名,很明显,这么有气节的人,是不会归顺的。过了没几天,在南下的征途中,李存勖到底还是把宁死不降的王彦章斩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02 09:15:56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五十五
这一战可是决定性的一战了,后梁的第一猛将已经被擒,这个消息要是传到首都大梁,足以引爆全城。这一仗太值得庆祝了,没错,将领们都在举杯庆祝这一次的胜利,李存勖也举杯对李嗣源说,今日之功,全靠你和郭崇韬,如果听了李绍宏等人的话,我们的大业就毁了。接着他又对各位将领说,原来我所担心的只有王彦章,今天他已被擒,这是天意要灭亡梁国。段凝目前还在黄河边上,是进是退,应该向哪个方向去才好呢?各位将领认为,都说梁国没有什么防备,但不知道是真是假,现在东方的各路兵马都集中在段凝的军队里,所以建议先攻打周边的城池,扩大根据地,逐步向大梁包围逼近。康延孝再一次坚决请求以闪电战攻取大梁。李嗣源也说,兵贵神速,现在王彦章已被抓获,段凝一定还不知道,就算有人跑去告诉他,段凝将信将疑也要三天时间来决定,假如他知道了我军动向,就会发兵援救,但是有决口的黄河阻挡他,他需要渡过黄河,几万军队渡河,船只难以很快地准备好。我们从这里去大梁最近,前面没有高山险阻,把部队排成方阵向前挺进,昼夜兼程,两个晚上就能到达大梁,那时,段凝还没有离开黄河边,朱友贞就已经被我们抓获了。所以,康延孝的谋略是对的,请陛下率领大军慢慢来,我愿率领一千骑兵作为前锋直取大梁。
闪电战直取大梁,康延孝的战略再次得到顺利的贯彻实施,后唐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命令下达后,各路兵马都想直奔大梁,都想第一个冲进后梁的首都城。当天晚上,李嗣源就率大军出发,昼夜兼程直奔大梁。十月初七,后唐军到达曹州,曹州投降。
王彦章被擒、曹州投降等一些前线的战败消息接二连三的传到了大梁,有人告诉后梁帝朱友贞,王彦章已经被后唐军擒获,后唐军长驱直入,就要到大梁城来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03 14:21:04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五十六
朱友贞听说后唐大军马上就要杀到大梁来,吓得把全家人集合在一起边哭边说,完了,完了,我们已经完了。他又不甘心的召集大臣们问他们有什么良策,大臣们都大眼瞪小眼。后梁主对敬翔说,我平时没听你的话,才到了今天这地步,现在情况非常紧急,你千万不要怨恨过去,赶紧为我们想想办法!敬翔边哭边说,我前前后后贡献的意见,无一不是忠心耿耿,陛下当初起用段凝时,我极力建议不可使用,他们那些小人相互依附勾结,只会在领导面前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所以才导致今天这样,现在唐军就要到来,而段凝隔在黄河以北,不能赶来援救。想请陛下出去到北面狄族那里躲避一下,您一定不会听从我的意见,想请陛下出奇兵与唐军交战,陛下一定又会犹豫不决。眼前这形势,即使是张良、陈平在世,也无力回天了,请陛下赐我先死,我不忍心看到国家的灭亡。敬翔说完和朱友贞面对面痛哭了一场,哭的那个无助悲惨,伤心绝望!
满朝文武都是大眼瞪小眼,没有办法,朱友贞只有硬着头皮自己上了,他先驱赶城中的老百姓上城头守城。又当面选择亲信,丰厚地赏赐他们,让他们去催促段凝的军队来救援,可是这些亲信们,拿了赏赐出了大梁城,就一个个石沉大海,不知所踪,派出一个,跑一个,派出一个,跑一个,最后救兵没请来,金银珠宝花了不少。朱友贞又召来宰相郑珏商量,这宰相请求自己拿着后梁的传国玉玺去假装投降,以暂时缓解危机。开什么玩笑,刚刚才有那么多人拿着金银珠宝就跑了的人,现在把传国玉玺给你?还拿去敌营?万一你拿着玉玺去投敌,去了就不回来怎么办?朱友贞说,现在这处境的我,不敢爱惜这个传国宝,只是如果按照你的这个办法,真能解除国难吗?郑珏低下了头,好久才说,恐怕不能!左右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大臣们都缩着脖子发笑,真是太过分了,这种时候还能笑出来,好像亡国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朱友贞日夜哭哭涕涕,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宰相的话倒是提醒了他,万一有人抱着传国玉玺去投敌怎么办!他赶紧把传国之宝放在卧室里,就这么天天看着,天天守着,但最终还是忽然不见了,等他发现时,已经被人拿去迎接后唐军去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05 06:17:34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五十七
923年的十月初八,有人报告说后唐军已经过了曹州,尘埃漫天,兵马众多。后梁主朱友贞对皇甫麟说,李存勖与我们是世仇,不可能投降他们的,他们也不会放过我们的,我不能死在他们手上,如果我下不了手自杀,你可以把我的头砍下来。皇甫麟哭着说,我为陛下挥剑与唐军大战是可以的,但不敢接受这个诏令。朱友贞说,你难道打算出卖我吗?皇甫麟被逼的想自杀,后梁主拉住他说,我们一起死吧,黄泉路上也好做个伴。皇甫麟于是杀了后梁皇帝朱友贞,随即自杀。堂堂后梁皇帝就这样绝望的自己下令砍自己的头,悲惨的死去。朱友贞这个人其实不算大坏人,他为人温和并恭敬,而且简朴,不是那种荒淫无道,胡作非为的人。只是他特别庞爱和相信赵岩、张汉杰,使他们独断专行,作威作福,丢弃和疏远了敬翔、李振等旧臣,不听他们的意见,所以最终导了致灭亡。
十月初九一大早,李嗣源的军队就已经到达大梁城,王瓒开门出来投降,李嗣源进入城内,安抚城内军民。这一天,后唐帝从梁门进入城内,后梁国的百官们在后唐帝的马前迎接,并跪在地上请罪,后唐帝宽慰他们,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官位上。李嗣源出来迎接并祝贺唐帝,后唐帝喜不自胜,用手拉着李嗣源的衣服,用头撞了一下李嗣源说,我取得天下,是你父子二人的功劳,我要和你们共享天下。共享天下!说得容易,又有几个开国皇帝是能和开国功臣共享太平天下的!李嗣源真能于李存勖共享天下吗?擦亮我们的钛合金狗眼拭目以待!后唐帝命令访求后梁主,不一会儿,有人拿着后梁帝朱友贞的脑袋献给了后唐帝。段凝后来也带着军队,大老远跑来投降了,投降后,继续在后唐当官,他进进出出的样子,还洋洋得意,后梁的很多旧臣看着都想上去掏他的心,挖他的肺。
至此,朱全忠在907年灭亡唐朝而建立的后梁王朝,在经历了短暂的16年后,就这么惨淡的又被后唐灭亡了。可是,处于这种混乱的时代,李存勖的后唐王朝又能存在多久呢?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06 00:04:12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史到此结束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06 06:36:48 +0800 CST  
马上会接着写后唐的灭亡,喜欢看的朋友可以关注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09 20:12:46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公元923年,李存勖把后梁灭亡了,自己当了后唐皇帝。为什么国号要叫唐?因为想向世人证明,我是匡复继承李家唐朝,不是造反得的天下,况且我也姓李,一切都合情合理,大家就不要闲言碎语非议我这个皇帝的合法性了。
李存勖当了后唐皇帝后,一方面想尽快笼络人心,一方面也想显示自己宽宏大量的君王气度,前朝的很多旧臣都既往不咎,依旧履行原来的官职,只杀了一些罪大恶极的人。所以,很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奸臣小人也都留了下来,像前面说的,大家都想挖他眼吃他肉的段凝就是这种人。不过这也是每一次改朝换代后新皇帝的一般做法,也是为了尽快安定人心。
新国家建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通知周围的邻国,我们现在是新国家、新政府、新皇帝了,你们跟我们打交道要注意了,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也是显示国威君威的时候。923年的十月初九,李存勖进入后梁国都大梁城,没几天,他就派人去通知吴、蜀两国,他已经把后梁灭了,言下之意就是要让他们小心点,要么纳贡称臣,要么等着被讨伐。吴蜀两国都很害怕,但吴国一个叫严可求的大臣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听说李存勖刚刚取得中原地区就骄傲自满,而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驾驭部下,所以要不了几年,他们就会爆发内乱,我们只要低调谦虚点,给他们送点礼物,说点好话,守卫好我们的国境,安定好我们的百姓,坐等他们发生内乱就可以了。这严可求放在今天,绝对是个当之无愧的预言大师、预言帝。其实,预言这东西,我觉得并不是信口雌黄,凭空乱说。真正的预言是对事物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通过一些别人不注意的事物来洞察它的规律、判断它的发展方向。这种人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眼光和判断。同一件事,常人看过之后就没了,但是他能通过这件不起眼的事物推想到很多、很远。这种能力通过知识和经验的高度集中和积累,是可以达到的。比如,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在当时都可以预言,一个平时比较骄横的开国大将,建国后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基本都会被兔死狗烹。因为,很多前朝历史都是这样的。
没错,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基本就是按严可求所说而发展的。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10 00:11:01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李存勖生于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又是北方的沙坨人,从小就是跟着父亲在外面征战天下,打战和冲锋陷阵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但在文化方面,可能连扁担大的一字都不一定认识,更别说读点治国理政的书了。古时候,没读过书就是像严可求说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驾驭臣下,以为还是像沙场上那样,大事小事、恩怨情仇都只需一碗酒就能摆平,要么就是靠杀人来摆平。这就是你看为什么有文化有远见的皇帝,都要找个很厉害的老师,从小就教太子读书。
李存勖不只通知邻国他灭了后梁,还派出各路使者,通知了各个地方的省长省委书记。要他们上表称贺纳贡,重新来认他这个老大。于是,各地的地方大员都陆陆续续的进京朝贡。河南省长兼省委书记张宗奭(读是)带着数以千计的钱币和马匹来朝贡,李存勖让自己的皇子们拜他为兄长。李存勖对他说,想把朱全忠挖出来鞭尸焚烧。老张对李存勖说,朱全忠虽是国家的大仇人,但他已经死了,刑罚对他已经没有用了,诛灭了他的全家,已经够报仇了,就不要刨坟鞭尸了,这样也可以显示皇帝您的皇恩浩荡。后唐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只是铲除了他坟上的阙室,砍掉了他坟上的树木。
还记得前面发生在老张身上的事吗?当时后梁皇帝朱全忠到属下张宗奭家避暑,待了三天,把张宗奭一大家子的女人基本全奸淫了一遍。老张的儿子忍无可忍提着刀要去砍朱全忠,被戴无数绿帽子的老张把儿子拦了下来,硬生生把这口气忍了。当时忍了是出于无奈,因为老朱是皇帝,这也能理解,但现在竟然还替死去的朱全忠求情,就不好理解了。要是一般人,恨不得亲自把朱全忠挖出来挫骨扬灰,怎么还会为他求情!所以,这种人宽阔的心胸和非凡的气度,不是你我屁民所能望其项背的。换成你我屁民,早就被气死无数次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屁民注定就是屁民,成不了人家那样的大人物,因为心胸气度没人家大。没有那样的心胸和气度,即使偶然的机会成了那样的大人物,也活不了几天就被憋屈死了,哈哈。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11 17:26:42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虽然李存勖不识字,但别以为李存勖就是个只知道打战的大老粗,他有个很高雅的爱好,那就是从小就很喜欢玩音乐,他是个被战争耽误了的音乐家和演员。如果他不是生在战乱年代,不去当兵打战,可能就会成为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和演员。以前在外征战时,他身边就随身带着很多歌星和演员,那时叫伶人。他可不是像养宠物那样用来供自己取乐的,他是真心喜欢歌唱和演艺这门艺术。他自己就是一名歌星影星,他经常给自己也涂上粉墨,和其他歌星影星一起在宫庭大院里唱啊跳啊的。他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李存勖有一次在演戏时,自己喊自己“李天下,李天下”,有一个叫敬新磨的演员突然上前就抽了他一耳光,后唐帝被抽懵逼了,突然变了脸色,其他演员也被吓尿了。但敬新磨不紧不慢地说,“治理天下的皇帝只有一个,你在称呼谁呢?” 后唐帝李存勖听了很高兴,毕竟这也是在演戏,别说打耳光,床戏也是很正常的剧情需要嘛,于是赏赐他丰厚的礼物。就这样,当时的歌星演员都倍受庞爱,经常侍奉在李存勖左右。这在现在看来,能这样和属下们打成一片,被抽耳光都不生气,李存勖简直是千载难逢、平易近人的好领导啊!可在当时,这皇帝就是不务正业,亲小人,远贤臣,因为在娱乐事业还没开化的那种时代,戏子在人们眼里就是属于小人一类。演员怎么了?歌星怎么了?美国的里根总统不也是演员出身吗!
后唐帝李存勖有一次出去打猎,践踏了百姓的庄稼,当地县令站在他的马前进谏说:“陛下是老百姓的父母,怎么能够毁坏了他们所吃的东西呢?是想让他们饿死后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吗?”这种顶撞上司的话,别说是封建皇帝忍不了,就是现代化的现在,以这样的口气跟领导说话,政治前途肯定是没了,虽说不会死,但领导会让你比死还难受。除非是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听真话和反对意见上瘾的领导,可能听后会很高兴,还会进行赏赐奖励,可毕竟几千年来,只出了李世民这么一个。想都不用想,李存勖听了十分生气,大声斥责让这个县长离去,并准备后面找机会要弄死他。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12 23:28:35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那个敢抽皇帝嘴巴子的敬新磨一看皇上要杀这个县长,于是赶快追上县长,并把他抓回到李存勖的马前,责骂他说:“你身为县长兼县委书记,难道不知道我们的陛下喜欢打猎吗?为什么你要任意让百姓到处耕种,来妨碍我们的陛下驰骋打猎呢?你罪当处死!”因此请求后唐帝把他杀掉,后唐帝笑了笑就把他给释放了。由此可见,这些伶人也是会做善事的。
李存勖用人不当之一,就是又重用了宦官。还记得唐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吗?就是宦官当权,皇帝把宦官当成心腹,让他们掌握大权,军权。唐朝末年,有志之士都在喊着诛除宦官,经过几次变乱,确实诛除了很多宦官,但已经为时已晚,各方面的矛盾和弊端已经深入骨髓,无法化解,所以杀尽宦官已没能挽救李家唐朝。
924年,也就是李存勖灭亡后梁的第二年,他就下令让当时侥幸逃脱而散落民间的宦官回来,本来他身边当时已经有五百多宦官了,加上回来的,达到了一千多人,而且给养丰厚,又委以重任,把他们当心腹!李存勖派宦官到各个军区担任监军,军区司令出去打战或者去朝廷,一切军府事务都是监军说了算,而且他们代表的是皇帝和中央,经常凌驾于军区司令之上,与司令们争权,所以各地的司令们对他们都很怨恨!前车之鉴才多少年啊,就忘的一干二净了,李存勖这是典型的要自己作死啊!
李存勖用人不当之二,就是用了一个横征暴敛的租庸使,孔谦。租庸使相当于国家的税务局长兼财政局长,这么重要的职位,李存勖授予给了这么一个小人,李存勖也是在作死!孔谦想多搜刮点民财来讨好后唐帝,所以,凡是皇上赦文中免除征收租税的人,孔谦仍然要向他们征收。后来慢慢造成了每次皇帝下发诏令,人们都不相信,百姓们也怨恨这个朝廷。要知道,历史上很多民变都是因为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激起的,何况这时候的老百姓都是久经战乱的穷苦人民。而就这么一个小人,李存勖后来还授予他“丰财赡国功臣”的荣誉称号!这也印证了严可求所说的,李存勖根本不知道如何驾驭部下和大臣。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13 10:40:41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李存勖重用宦官的恶果很快就显现出来。这些宦官们最擅长的就是宫廷斗争,而这恰恰是李存勖那些开国将领们所最不擅长的,因为他们都是从行伍出身起家的,从小根本没读过书,只知道战场上直接了当、真刀真枪的斗争,不知道宫廷斗争的手腕和权谋。试想,他们同处于一个朝廷中,会有什么好结果!又遇到这么一个不知道如何驾驭臣下,如何平衡朝中势力的皇帝,必定会搞得血雨腥风。
这些开国将领和功臣中,第一个被诬陷排挤的就是郭崇韬,还记得这个人吗?他为李存勖立下的战功无数,献出的奇谋无数。就在去年,也就是923年,他与李存勖堪比“隆中对”的一段对话,让李存勖亲率大军,直取后梁国都大梁,一战定天下,灭了后梁。灭梁后,郭崇韬身居当之无愧的首功大臣,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加官进爵是肯定的,不必细说,还赐他铁券,可以免死十次,可是,这铁券真能保他不死吗?
郭崇韬也是军旅出身,急性子,暴脾气,他位兼将相,又兼任地方节度使,权力快赶上皇帝了,门前的车马每天都是挤得满满的。由于他急躁易发脾气,皇帝宠爱的宦官们想求他办事,多数被他怼回去。每天要处理这么多事务,难免急躁易怒,可能宦官们求他办的事又多是些见不得人的事,被怼回去也是正常。可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宦官们就很怨恨他,每天在皇帝那里说他的不是。郭崇韬感到很愤怒,想要制服这些小人但又无能为力。
有人拍郭崇韬的马屁,说他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从此,郭崇韬以出生名门而自居,选人用人也开始重视人的门第,推荐选拔一些门第好却华而不实的人,看不起一些过去有功劳的故旧。因此,朝廷内皇帝宠幸的宦官忌恨他,朝廷外过去的功臣们也怨恨他。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14 06:48:24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郭崇韬四处不讨好,他想逐渐隐退。都说惹不起咱躲得起,可一旦进入那种政治争斗的漩涡,躲你也躲不起,不是郭崇韬想退就能退的。如果退了,手中没权了,可能敌人就会趁机把你赶尽杀绝、斩草除根,怕你有一天死灰复燃!他多次请求把枢密使的职务让给李绍宏,皇帝始终没有答应。后来又请求把一部分枢密院的事情分给宦官掌握的内诸司,以此来削减他的一些权力。按理说,郭崇韬这么主动削减自己权力,已经退让了,够意思了。但是,他这么大的开国功臣,威望摆在那里,就算什么官职都没有,只要往朝堂上一站,就是一种无冕之王,就是一种威慑!所以宦官们还是整天没完没了地指责他的过失。
郭崇韬感到很郁闷,于是和他的亲信们商量准备离开宫廷到自己的地盘去。有人对他说,这怎么可以,蛟龙离开了水,蝼蚁都可以制服它。再说了,到自己的地盘就安全了吗?就可以全身而退了吗?太天真了,不可能的!功高盖主的开国将领,身在皇帝常年四季见不到面的外地,只要有人在皇帝面前说上两次,说郭崇韬在地方招兵买马准备谋逆造反,那他的死期也快到了!历史上多少地方诸侯不都是这样被逼反的吗?一开始本来没有的事,或者是身为一方统帅,在地方加强士卒的训练,招兵买马,为的是巩固国防,这是职责所在,理所应当。但是有人在皇帝面前不停诬陷,说这是别有用心,想扩大势力造反。往往越是有人要暗害自己,就越是要加强防备,要防备就要不停加强扩大自己的实力,这就又给了对方证据,所以就这么被逼着一步一步形成既成事实,最后干脆造反就造反吧!一造反,那些诬陷的人更得意了,皇上你看,我说的没错吧,我早就说这人想造反!其实都是君臣相互不信任,小人在中间挑拨诬陷,一步一步被逼反的!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18 01:01:10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李存勖打算把刘夫人立为皇后,因为有正妃韩夫人在,皇太后又不待见这个刘夫人,郭崇韬也曾多次劝说,因此李存勖就没有把刘夫人立为皇后。后来,亲信们都劝郭崇韬说,您如果请求立刘夫人为皇后,皇帝一定很高兴,皇后也会更高兴,这样,内有皇后的帮助,那些伶人宦官们就不敢整天诬陷你了。郭崇韬听从了这些人的意见。于是和宰相带领百官一起上奏,请求立刘夫人为中宫皇后。924年的二月十五日,李存勖立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没想到这刘皇后出身贫贱,没见过钱一样,等到她显贵以后,还是一副市井小民的小家子气样,一心专注集蓄财物,她在魏州时,连那些柴草果菜都进行倒卖。等到立为皇后以后,各地送给朝廷的贡品都分为两份,一份送给皇帝,一份送给皇后。因此她的财宝堆积如山,但她只知道用来抄写佛经或送给和尚尼姑。
924年,这才是李存勖灭亡后梁的第二年,一年都没有,天下就已经被他管理成这样,用人不当搞得民怨沸腾,功臣被诬陷排挤,连自己的老婆皇后都这般德行,这样的皇帝,能当多久?
这才一年不到,开国功臣们都害怕伶人和宦官们的谗言和毁谤,整天都担惊受怕。也真是难为这些英雄了,战场上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断胳膊断腿,抛头颅洒热血,浑身上下伤痕累累,几十年来从没害怕过,退缩过,一路不知踏着多少敌人和自己的鲜血和尸体,走到解放后的现在。如今,一年都没有,他们就在那些卑鄙龌龊的小人面前害怕了,退缩了!前面郭崇韬害怕了,想隐退,现在,兵马副总管李嗣源也害怕了,他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李存勖一样没有答应他。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19 00:25:34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平时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很多大贪官,已经贪了很多,足够用几辈子了,收手退下来不就更安全了吗?为什么不急流勇退?从这可以看出,不管你是贪官还是像李嗣源这样的功臣,到了那种位置上,不是你想退就能退的。贪官要是退了,你有很多把柄在别人手里,别人把你喂这么肥,就指望你一直在位,有事好照应,他们会让你退吗?你退了,他们还得再花重金重新喂个新的。像李嗣源、郭崇韬这样的功臣,都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又没有把柄在别人手里,按理说,我高兴就留,不高兴就走,谁能拦我!但是想一想,这些开国将军,一路杀过来,每个人底下都跟随着一帮忠心耿耿,一心要建功立业的年轻人,这个开国将军的位置,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你换来的,在他们眼里,辉煌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们都指望你身处高位,带领他们平步青云。这些大功臣如果想急流勇退,底下那帮追随者会怎么办?那还用想,肯定是赶紧拦着别让退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老领导走了,今后谁来罩着他们啊!所以看前面郭崇韬要退时,很多人都在劝他别退!再说,就像前面所说,退下去也不一定就安全了,无权无势了,可能死得更快!
924年的三月,李存勖的大将,镇守幽州的节度使李存审病重,想在死前见一见皇上,可是郭崇韬从中作梗,不想让他觐见皇上,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毕竟李存审也是战功卓著的大功臣。要论战功,其实郭崇韬与李存审相比差远了,李存审是打了无数场大战役的将领,前面讲过的解救幽州之战,胡柳坡之战等重大战役中,都有李存审的巨大功劳。而郭崇韬,最关键的就是在最后关头,献出了直取大梁这一决定性的一计。这也是李存审为什么会病重的原因,他是心病!李存审不只是地方节度使,他还是中书令,又是蕃汉马步总管,应该相当于部队总司令。他一直自认为自己是诸将之首,几十年来打了无数次战役,基本每一场他都参加了,可是偏偏这最后一场,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场,也是决定性的一场,直取大梁一战,他没有参加,没有他的半点功劳在里面。所以,遗憾、可惜、激愤、不甘等心情每天都充斥着他的内心,最终病倒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20 10:35:12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郭崇韬知道李存审已经不行了,才允许他来朝见皇上,可是,诏书还在路上,李存审就怀着悲愤与不甘于五月十五日在幽州病死了。
生前,李存审经常教育他的儿子们说,你爹我少时提剑离家乡,投身于革命事业,四十多年的拼杀,从一个无名小卒一直升到将相,在这期间,万死之中逃生不止一两次,就像家常便饭一样,不是你爹我吹牛逼,光是割开骨肉取出箭头就有一百多次,身上的伤疤数都数不清。说着就把从身上取出来的箭头交给了他的孩子们,让他们收藏起来。并继续教育道,你们赶上好时候了,生在解放后的富裕家庭里,但是你们不能忘本,要知道你们的父亲起家是很不容易的,别忘了艰苦朴素的作风。
李存勖的新王朝才刚建立,一方面是有功之臣怀着激愤死去,一方面却是无功小人加官进爵,对比鲜明。当初在胡柳坡战役中,李存勖的伶人周匝被梁人抓获,李存勖很是想念他。等后唐军进入汴梁的那天,周匝在马前拜见了后唐帝李存勖,李存勖高兴坏了。周匝在他面前哭诉说,我之所以能够活到今天,全靠后梁的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帮助,希望陛下赏给他们两个州,让他们做州长,以此来报答他们对我的恩情。后唐帝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郭崇韬劝李存勖说,陛下要封赏的应该是那些和你共同打天下的人,这些人才是英豪忠勇之士。今天刚解放,跟你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这些有功之人,还没有一个得到封赏,却要先任命一个优伶为刺史,你这样做恐怕很快就要失掉人心。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25 12:33:07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因为郭崇韬的反对,周匝的请求暂时没有同意。但一年之后,伶人们经常提起这件事,于是后唐帝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过周匝,一直没有兑现,我现在感到都没脸见这三个人了,你讲的都很对,可作为皇帝,说话不算话太没面子了,所以你要顾及一下我的面子。就这样,五月初五,李存勖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当时亲军中跟从李存勖南征北战而没有封得刺史的人,心都拔凉拔凉的,无不愤怒叹息。
这年的四月,潞州发生叛乱,李存勖命李嗣源与李绍荣去平定了叛乱。这个李绍荣就是当年的元行钦。当时,他是刘守光的手下,913年,李存勖的晋军攻打幽州的刘守光,李嗣源与元行钦两人八次交战,元行钦被李嗣源射中八次,元行钦都拔箭力战,并射中李嗣源的大腿,最后身体不支请降。李嗣源赞赏道,真是个壮士啊!于是将他收为养子。此后,元行钦随李嗣源四处征战,多次生擒敌将,名震军中。后来晋王李存勖爱慕元行钦的骁勇,多次向李嗣源索要元行钦,李嗣源无奈,只得将元行钦送给李存勖,李存勖赐名元行钦为李绍荣。
李存勖打战喜欢亲自冲锋陷阵,元行钦都寸步不离地随身护卫。919年,李存勖战败被梁军包围,情况危急。这时,元行钦望见晋王旗帜,单骑救主,冲入敌阵将李存勖救出。李存勖哭着说,我要和你共享荣华富贵!从此,元行钦深受宠信。后来有一次,李存勖在内殿大宴群臣,发现元行钦不在,便问,绍荣在哪里?有官员回答说,现在是宴请使相,李绍荣是散官,殿上没有他的座位。次日,李存勖就任命元行钦为宰相,并从此不召群臣到内殿,只宴请武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27 00:23:17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十一
924年的六月十九日,后唐帝任命李绍荣即元行钦为归德节度使、同平章事,并留他在宫中,担任警卫,宠遇丰厚。李存勖和太后、刘皇后经常一起到他家串门。李存勖有个宠姬,长得很漂亮,曾生过一个儿子,于是刘皇后对她非常的羡慕嫉妒恨。这时,李绍荣的妻子去世没多久,一天,李绍荣在宫中侍奉皇上,后唐帝就问李绍荣说,你还打算再娶妻子吗?如果想,我可以为你去求婚。刘皇后赶紧就接过话来,指着后唐帝的那个漂亮宠姬对后唐帝说,皇上既然这么可怜绍荣,为什么不把这个小妞赏赐给他呢?李存勖没想到被自己老婆的给挖坑了,一时无言以对,难以拒绝,只好犹犹豫豫、支支吾吾的答应了。皇后怕李存勖反悔拒绝,没等李存勖支吾清楚,就赶快让李绍荣拜谢皇上。第二天一早,等后唐帝想去告别一下他的宠姬时,发现早已经被轿子抬出皇宫送给李绍荣去了。李存勖因为这事好几天都没吃饭。
六月二十五日,李存勖任命李嗣源为藩汉内外马步总管,接替死去的李存审。当初,李嗣源北征契丹时,路过东京兴唐府,东京的武器库中有供给皇帝用的精细铠甲,李嗣源写了借条给副留守张宪,就取走了五百具铠甲,张宪因军队在行军中,来不及请示后唐帝就给了李嗣源。李存勖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地说,张宪不遵守诏令,擅自把我的铠甲给了李嗣源,这是什么意思?于是罚了张宪一个月的俸禄,并命令他亲自去军中把铠甲取回。这表面上看是在责罚张宪,实际是对李嗣源擅自动用自己的武器装备不满。我们历史上的无数史实证明,不管你是皇帝多亲密的人,擅自动用皇帝的武器和军队都是大忌!任凭你战争时期的关系有多亲密,到了和平时期,君臣之间的猜忌就是这样开始的。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28 08:23:16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十二
后来,李存勖打算在即位的神坛那修建一块球场,张宪说,前年陛下在那里即位,这个神坛不能毁掉,可以在其他地方开辟个球场。可是几天过去了,球场还没有修好,后唐帝就下令毁掉即位时用的神坛。张宪对郭崇韬说,这个神坛是皇帝用来给上天祭祀的,是皇帝受命于上天的地方,怎么能它毁掉呢?郭崇韬很从容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李存勖,这李存勖不听还罢,一听更来劲,反而马上命令手下们把神坛毁掉。张宪私下对郭崇韬说,忘天背本,这是最大的不祥之兆啊。
南汉主听到后唐帝灭了后梁,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派使者何词来朝贡,并暗中窥探一下中原的强弱。925年的二月二十一日,何词到了魏都。他回去后对南汉主说,后唐帝骄傲荒淫,不管政事,不必害怕。南汉主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以后就断绝了和中原的来往。
后唐帝李存勖本来就生性刚愎好胜,不愿意权力都下放给大臣们,迁都洛阳后,又听信伶人宦官的谗言,对过去那些老将们疏远忌恨。树大招风,那些伶人宦官们诋毁的对象,肯定是从身边的大功臣们开始。李嗣源家在太原,925年的三月初五,他上表请求调卫州刺史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这样对他照顾家里比较方便。李存勖看了之后却很生气地说,李嗣源掌握兵马大权,身居大镇,军政大权在我手中,他怎么能为他的儿子跑官求官呢?于是贬李从珂为突骑指挥使,让他率领几百人戍守在石门镇。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1-29 00:29:56 +0800 CST  

楼主:一蓑烟雨摇

字数:526

发表时间:2017-05-21 22:57: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8 20:48:55 +0800 CST

评论数:6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