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历史,比电影还精彩~

后梁的灭亡
三十二
周德威正率领一千多骑兵从幽州出发前往晋阳驰援,而刘鄩在进军、撤军的往来折腾中,死掉了将近一半的战马,他暂时失去了战斗目标,像无头苍蝇,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后来他得知临清有晋军的粮食储蓄,他打算攻占临清来断绝晋军的粮食补给。周德威知道后,紧急追赶刘鄩的军队,派出骑兵抓了刘鄩的十多个哨兵,把他们的手腕打断以后放了他们,让他们回去告诉刘鄩说,周德威的大军已经进入临清了。刘鄩的大军一听这消息,心都碎了,想奇袭晋阳,被晋军提前增兵进入晋阳,想奇袭一个不起眼的粮库临清,又被晋军先自己一步进入临清,刘鄩用兵本来挺神的,但他碰上了更高一筹的晋王李存勖。
此时的刘鄩只能在旷野上四处奔走,士兵们都十分害怕。第二天一早,周德威率军掠刘鄩的军营而过,进入临清,刘鄩一看周德威的大军今天才到临清,知道自己上老周的当了。他率领部队迅速赶到了贝州,这时,晋王率军驻扎在博州,刘鄩驻扎在堂邑,周德威率军攻打刘鄩,没有攻下。第二天,刘鄩驻扎在莘县,晋军接二连三的来了,刘鄩整治莘城,挖战壕坚守,并从莘城到黄河修筑起了甬道,用来运送粮食和物资。晋王则在莘城以西三十里扎营,两军烟火相望,每天要交战好几次。
晋军派了一千多人手持大斧去砍刘鄩营寨的寨木,士兵们一看很害怕,很多逃出了营寨,被晋军俘虏。晋军后来又派人去攻打梁军输送粮食物资的甬道,切断梁军的补给。后梁皇帝朱友贞责怪刘鄩不速战速决,一会跑去打晋阳,一会跑去打临清,劳师动众,浪费粮食和物资,并问他现在有何良策,刘鄩直接说没有,现在的良策就是给我粮食,我就能破敌。皇上这下更来气,很生气的问他,你要这么多粮食是为了破贼还是为了“疗饥”!注意“疗饥”这个词,用的很有意思。刘鄩跟身边的人说,别理那个傻帽皇帝,他在深宫之中,整天听些小人们阿姨奉承的话,不懂带兵打仗。
几天之后,刘鄩又一次出动大军,准备去攻打镇州、定州,晋将李存审带两千骑兵拦腰横击,李建及又率一千多银枪队杀来助阵,刘鄩又一次大败而归,晋军一直追到了营寨门口。这刘鄩用兵都是剑走偏锋,反正就是不和你正面决战。后来他又派了几个人去晋王那里诈降,想去收买厨师,下毒谋害晋王。那种乱世的帝王厨师,都是十分忠诚可靠的人,炒的菜难吃不要紧,关键是要政治思想过硬,绝对忠诚,绝对可靠,别下毒害我,厨师要是背叛了,那一年还不得被毒死三百六十五次。所以,那时的帝王级厨师,哪有那么容易被收买!事实也是这样的,刘鄩的阴谋被晋王知道了,把诈降的人全杀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02 05:02:03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三十三
再来看后梁,后梁的皇帝,都是靠杀老爹或兄弟当上的,朱友珪杀了老爹朱全忠,过了没几天的皇帝瘾,自己就被兄弟朱友贞结果了。现在的朱友贞,皇位能坐的安稳吗?谁能保证他那些兄弟没有想法?没错,就是有想法!康王朱友敬,目有重瞳,就是眼睛有两个瞳孔,这在古时候,绝对的帝王之相啊!这简直就是老天在明目张胆的暗示我,我是当皇帝的料,就差老天直白的在我脸上刻四个大字,这是皇帝。其实我十分怀疑,那双瞳就是今天的白内障,可能是中间长了一条白内障,把眼球一分为二。管你是白内障还是黑内障,在那种乱世,只要身体有点异于常人的,都觉得是老天在暗示自己,我就是未来的皇帝。什么眼睛白内障而叫目有双瞳的,什么胸侧长副乳而叫胸有双乳的,什么耳朵从小被爸妈揪长而叫双耳垂肩的,什么弓腰驼背直不起身来而叫双手过膝的等等,都是觉得自己是当皇帝的料。朱友敬目有双瞳,他觉得自己才应该是后梁的皇帝,你看朱友贞,身体上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都没有,他怎么可能是皇帝,不过是替我看几天皇位而已,于是他密谋要除去朱友贞。
公元915年的十月二十四日晚,朱友敬趁着德妃的葬礼,埋伏了自己的几个心腹在朱友贞的寝殿里,准备暗杀朱友贞。可能朱友敬找的杀手都是些二货,很不专业,被朱友贞发现了,朱友贞鞋都没穿就翻墙跑了,然后让卫兵立即搜查寝殿,抓住杀手全都杀了。第二天,朱友敬也被抓住杀了。目有双瞳的朱友敬没当上皇帝,反而因此送了自己的小命。从此,朱友贞就疏远了朱家自己人,重用外戚和其他人,如果用的都是有才干的人也行啊,可朱友贞用的都是些阿姨奉承、卖官鬻爵的小人,于是朱家的后梁江山更加混乱不堪。
后梁政务混乱,内事不修,外事就全寄希望于刘鄩了,公元916年的二月,后梁帝朱友贞催促刘鄩赶紧进攻,刘鄩只是坚守不出。晋王只是略施小计,就让刘鄩的几万大军灰飞烟灭。晋王留李存审守营,然后大张旗鼓到贝州慰劳将士,说自己要离开魏州回晋阳去。这下可让刘鄩逮到机会了,刚好皇帝也在催他速战,于是他向皇帝朱友贞请示攻打魏州,朱友贞没有说可以打,也没说不可以打,他只是说,现在全国都交给你了,后梁社稷的存亡,在此一举,希望你努力去作战。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03 00:03:07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三十四
刘鄩命令澶州刺史杨延直率领一万人开赴魏州,杨延直半夜到达了魏州城南,城中的晋军选拔了五百壮士偷偷出城突袭杨延直的军队,杨延直没有防备,一万大军一溃而散。第二天一大早,刘鄩的大军全出动,从莘县来到魏州城东,和杨延直剩下的军队会合。李存审率领军队紧跟在他们的后面,李嗣源率领城中的部队出城迎战后梁军,对刘鄩已呈前后夹击的态势。这时晋王也从贝州赶来,与李嗣源的军队会合,正好在刘鄩军队的前面。刘鄩看到,几乎惊倒,他大喊一声,是晋王啊!这个时候自己可不能转身就跑,要不然一窝蜂的逃跑,自己都被自己踩死了,再加晋军追杀上来,几万大军就完了,于是故作镇定,引兵稍作退却。
晋王率军紧跟其后,一直到了旧元城的西面,与李存审的部队相遇。晋王的军队在西北面摆好阵,李存审在东南面摆好阵,刘鄩的军队则在他们的中间围成圆阵,刘鄩大军四面受敌,双方交战很久后,后梁军大败,刘鄩率几十骑兵冲出包围跑了。梁军七万多步卒,被晋军围住攻打,被打的招架不住,只好都爬到了树上,以致很多树都被压断了。晋军一直追到黄河边上,杀的杀,淹的淹,后梁七万大军损失殆尽。刘鄩收集起溃散的军队从黎阳渡过黄河,退守滑州。
后梁不能再把希望寄托于刘鄩了,匡国节度使王檀秘密上疏建议派关西军队去袭击李存勖的老巢晋阳,朱友贞听从了他的意见。派河中、陕等各路军队共计三万余人,很快就到达晋阳城下,昼夜急攻。由于城中没有准备,于是征发工匠及市民们登城拒守,城墙有好几处几乎被踩陷,连监军张承业这种见过大场面的人都感到非常害怕了。这时退居在太原的将领安金全,前去拜见张承业说,太原是晋王的根本之地,如果失守,国家大事就全部完了。我虽然又老又病,仍然在为国担忧,请求把库存兵甲交给我,我去攻打后梁军。张承业将库存兵甲交给了安金全,安金全率领着他的子弟以及退役将领的家人共有几百人,乘夜出晋阳北门,在羊马城内向后梁军突然发起进攻。梁军将士搞不清什么状况,晋阳不是没有守兵吗,怎么还来反攻我们?于是非常惊恐,引兵撤退。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05 10:39:13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三十五
晋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听说晋阳被敌人偷袭,派牙将石君立率领五百骑兵前往增援。上党到晋阳,石君立朝发夕至。可以打开手机地图看看,也就是大概从今天的山西长治到太原,距离约两三百公里,火车都得五六个小时,一千多年前的石君立骑马朝发夕至,他骑的肯定是宝马!梁军扼守汾河桥,石君立率军飞夺汾河桥,直奔晋阳城下,他高声大喊说,昭义侍中的大军已经到了。于是率军开进晋阳城,石君立马不停蹄,当天夜晚,就与安金全等率兵分别从各城门出击梁军,梁军被打死打伤的有十分之二三。
第二天,王檀领兵在晋阳城外大肆抢掠一番后撤回。晋阳城安全了,但晋王李存勖有点小气,他喜欢居功自夸,因为这次晋阳解围的谋略不是他想出来的,所以他对安金全等也就没有奖赏。
后梁皇帝听说刘鄩大败,王檀偷袭晋阳又无功而返,大声叹道,我的大势已去!朱友贞多次下诏召刘鄩进见,刘鄩就是抗旨不去,傻子都能明白,此时的刘鄩,去了就是个死。
北边的刘鄩大军已经灰飞烟灭,整个河南震动,又看刘鄩抗旨不来,于是将士们军心摇动。墙倒众人推,916年的四月,朱友贞派指挥使李霸率领一千多人进驻杨刘,十九日,他率领部队开出宋门,当天晚上,又率部队回城,大声喧闹,放火剽掠,反叛了朱友贞,攻打皇宫的建国门,后梁帝被逼上了建国门楼。叛军把帐篷浇上油,用长竿子架起来,准备烧毁城楼,形势十分危急。龙骧四军的指挥使杜晏球率领五百骑兵驻扎在球场,他从门缝里看到李霸的军队没有穿戴铠甲、头盔,于是率领骑兵向叛军发起进攻,一会叛军就被打败逃走了。后梁帝看到有骑兵去抗击反叛的军队,高声问道,这不是我的龙骧将士吗!谁是叛军首领?杜晏球回答说,叛乱者只有李霸一部,其他的军队都没有动,陛下您只管率领控鹤禁军守住宫城,等到天明,我一定能够击败叛军。杜晏球率兵将叛军全营将士以及家属全部诛灭,杜晏球也因此功而被提拔为单州刺史。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06 00:05:08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三十六
后梁正处于风雨飘摇中,人心不稳,邢州、沧州望风而降,投靠了晋王。八月,契丹出兵三十万,号称百万,侵掠晋国北边,俘虏了振武节度使李嗣本。契丹王阿保机又派出使者向大同防御使李存璋送去书信勒索财货,李存璋斩杀了使者。契丹又向云州发起了进攻,李存璋全力抵抗。
古时候的人最看重的就是孝,这也是自己的一块广告牌,做好了天下传颂你,做不好天下唾弃你,所以都推崇孝子,不会为了革命事业而爹娘去世都不回去。那时候爹娘去世不回家奔丧守孝的,都是反面典型,是一生的污点,尤其是当官的,一旦被人举报,不管再大的官,直接废为屁民,都不给你降职降级的机会。晋王李存勖也很仁厚孝敬,他虽然经常在河北一带征战天下,但心中一直记得常回家看看,他经常回到晋阳去看望曹夫人,每年要回去两三次。看看一千多年前的人家晋王李存勖,天天干着征战天下的大事还要一年回去两三次看望爹娘,再想想现在的我们,没有干征战天下的大事,可几年能回去一次看望爹娘!
晋王看完老娘后,就带兵去救云州了,契丹人一听晋王来了,赶紧就撤兵,晋王也撤兵返回。为何后来契丹就一直没有大规模南下入侵,全赖一个大家不是很熟悉的人,韩延徽。这个汉人是当时燕王刘守光派去契丹求援的使臣,因为他不下拜,契丹把他扣留了,后来重用了他,他教契丹人开垦种植荒地、建立政府衙门、修筑城市、设立市场集市、使很多人都有了老婆,简直就是让契丹人改革开放了。契丹强大了,后来能威服各国,韩延徽功不可没,契丹人把他当神一样。落叶要归根,没多久,韩延徽跑到了晋阳,投奔晋王,晋王安排到自己幕府下,但遭人嫉妒,他感觉很不安全,就请求回去看望自己的老母。同乡人王德明问他,有什么打算,他说要回契丹去,王德明说,你逃跑回来,现在再回去不是找死吗?韩延徽说,没有了我,契丹人就像没有了手和眼,我回去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杀我!于是看完老母亲后,他又回到了契丹,果然,契丹王见他回去,感觉像从天而降,非常十分极其的高兴。问他说,前段时间去哪了,他说回老家看望母亲,但是怕大王不同意,就不辞而别了。从此,契丹王更加宠爱重用他,契丹王称帝后,让他做了宰相和中书令。后来晋王派使臣到契丹,韩延徽带信给晋王,说自己回到契丹,不是不留恋英明的晋王,不是不思念故乡,我是怕留在晋王身边,有人嫉妒,说我坏话。又以老母相托,并说,只要他韩延徽在契丹的一天,一定不会让契丹南下入侵。这就是李存勖称帝后,契丹一直没有大规模南下入侵的原因。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08 13:43:37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三十七
917年,幽州城里的周德威被契丹大军昼夜围攻,情势非常危急,周德威向晋王求救,晋王南边正在与梁军作战,想救怕分散兵力,想不救,失去幽州城事小,要是失去周德威这个社稷之臣,那事就大了。晋王犹豫不决,这时,只有李嗣源、李存审、阎宝劝晋王去解救周德威。晋王高兴地说,从前唐太宗得到一个李靖就能抓获颉利,今天我有三个猛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李存审、阎宝认为敌人没有多带物资,这种攻势不会维持太久,等他们在野外掠夺不到吃的,就会自己撤回去,然后我军再紧追其后而攻打。李嗣源不同意这种战略思想,他说,周德威是国命所系的大臣,现在朝夕难保,哪还有时间等待敌人士气衰弱!我愿为前锋赶赴前线救援。晋王很赞同李嗣源的想法说,你说的很对。四月,晋王命令李嗣源领兵率先前进,阎宝率领镇州、定州的军队跟在后面,后来,怕他们兵少,又派李存审率兵随后增援。
八月,他们三路大军共七万多人在易州(现在的河北易县,在北京西南面)会合。八月十七日,李嗣源、阎宝、李存审率兵从易州向北出发,李嗣源和他的养子李从珂率三千骑兵为前锋,在距幽州六十里的地方,与契丹军队相遇。契丹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军吓得惊慌退却,晋军从两翼紧随其后。契丹军在山上走,晋军在山涧中走,每到一个谷口,契丹军就拦截晋军,李嗣源父子奋力战斗,才能继续前进。到达山口时,契丹人用一万多骑兵挡在晋军前面,晋军将士吓得脸都绿了。李嗣源带领一百多骑兵奋勇当先,他脱掉盔甲,扬鞭上马,并用契丹语对契丹人说,你们无故侵犯我们的疆土,晋王命令我率兵百万直捣西楼,要灭了你们的种族。于是纵马大战,三次冲入契丹大军的阵中,斩杀契丹酋长一人。晋军后面的部队也刚好赶上来,一起向契丹人发起进攻,契丹军被击退了,晋军才得以出了山口。
李存审命令他的士兵们砍来木头,做成鹿角,每人手持一根,部队停下来时,就搭成营寨,契丹军绕着营寨经过,晋军从营寨中万箭齐发,遮天蔽日的箭射向契丹军,契丹人死伤的人马把路都堵住了。晋军快要到达幽州时,契丹军早已严阵以待。李存审命令部队在契丹军的后面摆好阵势先不要动。又命令老弱病残的军队拿着点燃的柴草前进,使烟雾遮天,契丹人不知道晋军到底有多少人马。这时,晋军击鼓大喊,一起出战,李存审督促后面的军队乘势追击,契丹人被打得大败,席卷全部士卒从北山逃跑,满山遍野都是契丹军丢弃了的战车、帐蓬、铠甲、羊、马等。晋军乘胜追击,俘获和斩杀了的契丹兵数以万计。八月二十四日,李嗣源等进入幽州,周德威见到他,激动的握着他的手痛哭流涕。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09 22:58:09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三十八
917年的十一月冬天,河北河南一带的黄河结冰了,晋王知道后兴奋的说,征战这么多年,被一条黄河限制着不能南下,现在黄河结冰了,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于是他赶紧赶赴魏州。
917年的十二月二十三日,晋王在朝城打猎,这一天天气特别冷,晋王看黄河的冰已经很坚固,就率领步兵、骑兵过了黄河。梁军三千士卒驻扎在杨刘城,晋王迅速发起进攻,当天就攻下了杨刘城,并抓获守将安彦之。身在洛阳的后梁皇帝朱友贞正准备到南郊祭祀,突然听说杨刘城失守,路人都传说晋军已经到了大梁,跟从皇帝出行的官员们都很担忧自己的家人,心想着家人这会估计都已成晋军刀下鬼了,大家面对面的嚎啕哭泣,朱友贞吓得南郊祭祀也不搞了,赶紧奔回大梁,实际上那都是路人的谣传,晋军还没那么快就杀到大梁。
公元918年八月,在北边打败契丹人的周德威、李嗣源、李存审等各路晋军兵马在魏州集结。这个晋王李存勖,都马上要当皇帝的人了,还在像个年轻的猛将一样,喜欢带上几个人就跑到敌人的营寨前去挑战,有好几次都差点回不来了,全靠李绍荣拼死保卫,才得免于难。赵王王熔和王处直都曾派使者给晋王送信说,百姓的性命和您连在一起,国家社稷的兴旺也和您联系在一起,大王您怎么能轻率到这个地步,动不动就亲自去冲锋陷阵!李存勖笑着对使者说,想平定天下,不身经百战怎么能办到?我怎么可以整天窝在家里养膘!
一天早上,这李存勖估计是一大早要活动活动筋骨,他又准备带几个人就出营作战,李存审拉住他的马一边哭一边劝说,大王应当为了天下多保重自己,那些冲锋陷阵的事是将士们的职责,是我李存审这类人做的,不是大王应做的事情。李存审硬是把李存勖的马拉了回来。又一天,晋王趁李存审不在,骑着马嗖的又跑了出去,回过头对他的左右说,那老家伙老是妨碍我出去嗨!
他率领几百骑兵直抵梁军营寨,梁将谢彦章在河堤下埋伏了五千多精锐部队,晋王率领的十几个骑兵刚过河堤,伏兵就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十来层。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11 23:24:31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三十九
晋王在包围圈中奋力拼杀,他的后援骑兵也在包围圈外奋力拼杀,最后晋王才得以冲出包围圈。这时李存审的救援部队也正好赶到,才把梁军击退。晋王到这时才开始认识到李存审给他讲的话都是一片忠心。
918年的十二月,冬天,晋王想亲率一万多骑兵直取朱友贞的都城大梁,周德威告诉他说,梁军的大部队还在,我们这样急躁冒进没有好处,晋王不听。十二月十九日,晋王把军中老弱病残都留在魏州城,烧毁营寨,率军十万直奔大梁,梁将贺瑰也率大军弃营紧跟在晋王之后。十二月二十三日,到达胡柳陂。二十四日早晨,侦察兵报告后梁的军队从后面跟了上来。周德威说,我们已经深入敌境,一定要考虑周全,不可以轻率行动,这里离大梁已经很近,后梁的士卒都很思念家人,后面没有退路,心中愤怒又激动,我们要靠机智和谋略来战胜他们,大王应该按兵不动,我用骑兵先去骚扰一下,让他们得不到休息,到晚上他们营垒还没有修好,柴火锅灶还没准备好,趁他们没休息也没吃饭时,就可以一举消灭。晋王说,以前在黄河上恨没有看到敌人,现在敌人来了又不敢打,还等待什么,你周德威是不是老了,胆子小了,为什么这么胆小害怕呢!然后回头对李存审说,你运送粮草先行,我为你殿后,快去灭了梁军。于是把他的亲信部队先派去,周德威不得已率领幽州的军队跟着晋王,临行前对他的儿子说,晋王不听劝,我不知道要死在哪里了!
贺瑰的梁军组织成战斗阵形已经赶到,横跨数十里,晋王率领禁卫军攻打后梁军的战阵,奋勇冲杀,往返十多里。梁军的第一猛将、外号“王铁枪”王彦章的军队先被击败,向西逃到了濮阳。押运武器、粮草的晋军在阵地的西面,他们看见梁军的旗帜,被吓得四处逃散。为什么一向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的晋军会被逃跑的梁军吓得四处逃散?因为那时押运粮草的后勤兵都是些老弱病残,大爷大妈,甚至可能还有妇女儿童等,身强力壮的都在前线打战,都是临时抓壮丁抓来的,根本知道什么是军纪,只知道保命要紧,所以被吓得四处逃窜很正常。他们逃窜进了周德威率领的幽州阵营,幽州大军被冲乱,酿成了自相践踏的群体性事件,周德威一时无法制止,父子都稀里糊涂就死了。周德威可是晋国德高望重的社稷之臣,废了那么大力把他从契丹人围困的幽州城里解救出来,现在却因晋王的刚愎自用而死了。
晋军队伍已经大乱,梁军从四面八方围攻过来,攻势异常猛烈,晋军的主力大军危在旦夕。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12 22:53:19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四十
晋王占据一处高地收集散兵,到了中午,军队才又重新集合振作起来。贺瑰率兵占据了中间的一座小山,晋王对将士们说,今天,占领这座山的人就可以取得胜利,我要和你们一起夺取它。于是他率兵首先登上了山,李从珂和禁卫军大将李建及率领步兵跟在他的后面,梁军见势纷纷下山,晋军轻松夺取了这个高地。
倒了傍晚,梁军在山的西面列阵,疲惫的晋军看见后面露难色。晋军有些将领认为部队的散兵还没有全部集合起来,不如先收兵回营,明天再继续战斗。天平节度使、东南方面军司令阎宝说,王彦章的骑兵已经败退到了濮阳,山下只有步兵,傍晚时都想回家,我们居高临下攻打,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如今大王已深入敌境却出师不利,如果再率兵撤退,一定会被打败,一些尚未集合好的部队听说我们又被梁军打败,一定会不战自败。凡是与敌人决战胜负,一定要认真观察形势,而一旦形势已经搞清楚,就要果断,不能疑惑。大王的成功与失败,在此一举,如果不能决一死战,夺取胜利,即使收复散兵回到北面,河朔一带也就不归大王所有了。昭义节度使李嗣昭说,敌人没有营垒,日夜都想回家,只要用精锐的骑兵去骚扰,使他们不能吃晚饭,等他们退却时,我们就追击,这样就可以打败他们。我们如果收兵回营,他们就会整理好部队卷土重来,谁胜谁负胜就不知道了。李建及穿起战甲、拿起武器就出发,他说,敌人的大将已经逃跑,大王的骑兵一无所失,现在攻打这些疲乏的士卒,如摧枯拉朽一样轻而易举,大王只管在这山上,看臣下为您破敌。晋王惊讶地说,如果不是你们这么说,我几乎耽误了大计。于是,李嗣昭、李建及率骑兵高声呼喊着冲向梁军的阵营,其他部队在后面紧跟,梁军大败。另外还有元城令吴琼、贵乡令胡装,各率一万多老百姓在山下拉着柴,弄得灰尘漫天,击鼓呐喊助威。梁军自相踩踏,到处都是丢弃的兵甲,被晋军打死的达三万多人,晋军损失也很惨重。这一战,两军各损失了大概三分之二的士卒,都不能重新振兴起来立即组织再次进攻。
李存勖回到大营,听说周德威战死了,痛哭流涕哭的死去活来,边哭边责怪自己说,丧失了这么好的大将,都是因为我的过错啊。还算有点自知之明,知道是自己的错。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13 15:18:22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四十一
这一战,李嗣源和李从珂失去了联系,李嗣源看到晋军被挫败,也不知晋王去了哪里,有人说,晋王已经向北渡过了黄河。于是李嗣源也踏着冰向北渡过了黄河,准备到相州去。而李从珂一直跟着晋王夺下了土山,晚上战斗中也有不小的功劳。十二月二十五日,晋王攻下了濮阳,李嗣源听到消息后,赶紧到濮阳来见晋王,晋王很不高兴的说,你以为我死了吗?过了黄河准备逃去哪里?李嗣源叩头谢罪,从此以后晋王对李嗣源就冷淡了一些。
晋军到了德胜渡,王彦章败散的士卒,有些逃回了大梁,他们说,晋军取得了胜利,马上就要杀到这里了。不一会儿,晋国的散兵也有逃到大梁询问住处的,大梁人误认为是晋军已经杀到,于是整个京城惊慌失措。皇帝朱友贞赶快驱赶京城的老百姓登上城楼,本打算连夜逃到洛阳,一看天黑路难行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梁军的散兵回到大梁的不到千人,大多负伤的人都各自逃回了家乡,一个月以后才整顿成军。
经过前面胡柳陂这一战,双方都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都没实力发起决战。到919年八月,梁军大将贺瑰死了,开封府尹王瓚顶替了他。
920年七月,死灰复燃的刘鄩带兵围困同州(现在的陕西渭南大荔县),朱友谦向晋王求救,晋王派李存审、李嗣昭、李建及、慈州刺史李存质率兵前去援救。九月,李存审等到了河中,当天过了黄河,驻扎在了朝邑。
梁军平时很轻视河中兵,每次战斗都要对河中兵穷追不舍,李存审于是挑选了二百名精兵,搀杂在了河中兵队伍中间,一直逼近刘鄩的军营挑衅。刘鄩又率领一千骑兵出去穷追猛打,结果发现这河中兵一夜之间突然变得很凶猛,十分吃惊。从此以后,刘鄩不敢轻易出动。后来刘鄩被晋军一路追击,大败而逃,晋军一直追到了渭水,杀死俘获了刘鄩的很多人马。李存审等所到之处都张贴檄文,告示关右地区,同时率兵攻占了很多地方,一直到下邽(读归,今陕西渭南的下邽镇),拜了唐皇帝的陵墓,一群大男人一起哭坟后,带兵返回。后来过了不到一年,刘鄩被人诬陷,说他剿匪不力,养寇自重。皇帝朱友贞听信了谗言,诏刘鄩到洛阳医病养病,然后让人暗中把他毒死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17 15:19:00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四十二
公元921年,蜀王、吴王等多次写信请晋王称帝,晋王把这些书信让他的手下们看,并慷慨激昂的说,从前也有很多人写信劝先王称帝,先王对我说,当时我派兵去诛灭了乱臣贼子,威振天下,我那时如果挟持天子而令诸侯,占据关中,自己起草赐封九锡和禅让的天下文告,谁能阻止我?但是我们李家世代效忠皇帝,我誓死不能这样做,你以后也要全心全意恢复唐朝社稷,不要效法这些人的做法。李存勖接着说,先王对我讲的话好像还在耳边一样,让我称帝这种建议我听都不敢听,说完就哭了。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铁血男儿,这眼泪说来就来。
不久,晋王身边的人都在劝李存勖称帝,他拗不过这帮人,只好让人去买玉石来准备做传国玉玺,因为唐朝的传国玉玺不知因战乱丢哪里去了!以前黄巢攻进长安的时候,魏州和尚传真的师父得到了传国之宝,珍藏了四十年。无巧不成书,可能也是天意,刚好在这时,传真以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玉石,准备把它卖掉,有人认出了这个让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天大宝贝,就对传真说,这是传国之宝,于是传真就到魏州把传国玉玺献给了晋王。真是瞌睡碰到一枕头啊,这下也不用去买玉来现做了。晋王的左右将佐们都举怀祝贺,觉得这是天意要让晋王称帝。
922年正月,契丹人又来入侵北边,晋王带领李嗣昭等率大军北上,又一次大败契丹,还抓获了契丹王的一个儿子,契丹退兵回去。梁军听说晋军的主力都北上了,准备集结兵力攻打魏州,晋王一听魏州形势危急,于二月又率大军只用了五天时间,就从幽州赶回魏州增援,梁军听说晋王回来了,赶紧撤兵。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17 23:43:44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四十三
922年的四月二十四日,梁军派出一千多人抢夺晋军的粮食,李嗣昭设下伏兵,阻击夺粮的梁军,差不多把梁军全都杀死或捕获,只剩下五个人、仅仅只有五个人藏在废墟的墙缝中,李嗣昭想赶尽杀绝,骑马围着用箭射他们。梁兵没有投降,也在射箭还击,没想到一箭射中了李嗣昭的脑袋。之前交代过,李嗣昭当年在城头喝酒时,被箭射中脚,他怕扫了大家的酒兴就偷偷拔了,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在座的人都不知道。这个时候他又被箭射中了脑袋,他会怎么办?没错,一个字,拔!刚好李嗣昭箭袋里的箭用完了,只剩一个敌人还没死,可能是本来就有点强迫症的他,看着周围的敌军全是躺着的,眼前还有一个是站着,他的强迫症又犯了。他毫不犹豫的从自己脑袋上拔下那根箭来继续射杀梁兵,梁兵一箭就被他射死了,他的强迫症也顿时好了。太阳正好落山,李嗣昭带伤回到了大营里,被射伤的地方流血不止,当天晚上就死了。
其实当时他中箭后,应该赶紧骑马往医生那里跑的,不要拔箭,这样应该是不会死的,只剩一个梁兵就让他们逃命去呗,非要赶尽杀绝。李嗣昭可是晋王不可多得的猛将,左膀右臂,晋王听说李嗣昭死后,好几天都吃不下肉、喝不下酒。
晋王任命李存进为北面招讨使,令李嗣昭的儿子们护送李嗣昭的灵柩回晋阳安葬。他的儿子李继能不接受晋王命令,而是率领他父亲的几千名牙兵,从军营护送灵柩回潞州。晋王派遣弟弟李存渥追上李继能,并给他讲要护丧到晋阳,而不是回潞州。李继能的兄弟们都感到忿怒,差点杀了李存渥,李存渥逃了回来。李嗣昭有七个儿子:李继俦(读仇)、李继韬、李继达、李继忠、李继能、李继袭、李继远。本来李继俦应当接替他父亲的爵位,但他平时比较软弱,凶暴狡猾的李继韬把他囚禁起来,假装让士兵们劫持他为留后,然后李继韬自己再公开谦让一番,再把这件事报告给晋王。意思就是,晋王你看,是大家逼我顶替我爹的,我谦让很多次了,但被逼的没办法,只好从了。晋王因为战争正处于重要阶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任命李继韬为留后。过了一年不到,李继韬就被弟弟李继远和他人挑唆蛊惑而投敌叛变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18 23:19:46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四十四
李继韬派李继远出使后梁请求以泽州、潞州为后梁属地,自己也成了后梁的属官,还用两个儿子在后梁作为人质,这把后梁皇帝高兴的,比捡了金条子还乐呵。难道这些人当时就看不出来后梁快灭亡了?怎么还会背叛一个气势正盛的晋王,去投靠一个苟延残喘的后梁?可叹这李嗣昭一生的英明神武,生的儿子却是这般货色,他要是知道了,都该被气诈尸了!
十一月,晋王的又一个重臣张承业死了,晋王这么多年能四处征战,钱粮补给始终充足,全是张承业在后方的功劳!张承业又是先王李克用的托孤大臣,忠心耿耿,敢于直谏。李存勖在前方打仗,后方的军府政事一律交给张承业,张承业大抓农桑生产,储备钱粮,收买兵马,征收赋税,执法严格,从不宽容权贵亲戚,因此晋阳城内一片和谐盛世,军队钱粮不缺。
晋王有时候需要钱去赌博或者赏赐给一些歌星舞星,那时叫伶人,张承业都不肯给他,把钱管的比他老婆管的还严。晋王拿不到钱,于是就在钱库里摆了一桌酒席,这一桌酒席,引发了一幕戏剧感特别强的故事。从后面看,这桌酒席应该有不少人参加,至少有李绍荣、阎宝、张承业、晋王李存勖、还有晋王的儿子。晋王摆这桌酒席的目的很明确,要钱!酒过三巡,他让儿子李继岌给老张跳舞,可能跳舞时还顺带唱了几句把要钱这个意思表达明白了,可是任凭李继岌唱啊跳啊的,老张只把一些饰有珍宝的带子等物赠送给李继岌,就是不给现金。晋王有点看不下去了,指着库里堆积如山的钱物高声叫着儿子的小名对张承业说,“和哥”缺钱,七哥你应当送他一堆钱,送这些破东西不值钱!张承业说,我送给少爷的这些东西,都是从我的俸禄里扣的,钱库里的钱,是大王用来养战士用的,我不敢把公物当作私礼拿去送人。晋王听了更不高兴了,就借着酒劲说了几句讽刺老张的话,把老张一下子也惹毛了。要知道,他一生气随口就是一堆无懈可击的大道理。他义正言辞地对晋王说,我是先皇的老臣,这些钱不是留给我的子孙的,我之所以珍惜这库里的钱,是为了帮助大王你成就霸业,不然的话,你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用,何必还问我呢?不过等钱财用完,百姓和将士们也就会远离你,你的事业将一无所成!晋王一听更生气,不给钱也就算了,废话还那么多,于是回头向李绍荣要剑准备上刀子。老张也很来劲,他也不怕,站起来倚老卖老拉住晋王的衣服就哭,边哭边倾诉说,我受先王的遗命,发誓要为国家诛灭后梁朱氏,如果因为吝惜国库里的钱物而死在大王手下,我在地下见到先王也就无愧于心了,大王你动手吧,让我现在就去见先王吧!老张这一口一个先王不停!晋王一看这老家伙动不动就把他老爹抬出来压他,也没辙了。阎宝从旁边拉开老张的手,想让他退下,怕晋王一来气真把他杀了。没想到暴脾气的老张人老拳未老,晋王不敢削,我还不敢削你阎宝吗?他气愤地挥起沙包大的拳头,一拳就把阎宝打翻在地,还骂他说,阎宝,你本是朱温的同党,投降晋王后,晋王对你有大恩大德,你不思尽忠报国,反而想用这种谄媚的手段来求得安稳吗?可怜这无辜的阎宝,本来想做个好人,不但挨了老张的一记老拳,还被老张这样奚落讽刺!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20 09:04:14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四十五
李存勖的母亲曹太夫人听说这事后,急忙要召见晋王,晋王是个孝子,生怕惹他妈生气。他赶紧惊慌的直叩头,向老张道歉说,七哥,我因为喝多了而顶撞您,这也必然得罪了太夫人,请七哥您原谅我,我们一起痛饮几杯,这事就当没发生过。于是晋王连干了四杯,没想这老张还蹬鼻子上脸了,一杯也不肯喝。晋王只好入宫见他老母亲去,曹太夫人又派人去向老张道歉说,小儿顶撞了特进,刚才已经责打了他,请特进见谅!第二天,曹太夫人又和晋王一起亲自来到张承业的府上向他道歉。之后不久,按照先帝的遗旨,授予张承业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老张很任性,他一再推辞不接受,因为他一直寄希望于李存勖家能恢复唐室,一直到死都只称自己是唐官。
公元923年四月,晋王在魏州牙城的南面修筑祭祀神坛,二十五日,晋王李存勖登上祭坛,祭告上天,随即登上了皇帝宝座,国号为大唐,一般我们叫后唐。尊其母晋国太夫人曹氏为皇太后,尊其父的正妻秦国夫人刘氏为皇太妃。以魏州为兴唐府,是为东京,在太原府建立西京。任命豆卢革为门下侍郎,卢程为中书侍郎,两人都为同平章事,任命郭崇韬、张居翰为枢密使,卢质、冯道为翰林学士,张宪为工部侍郎、租庸使,又任命义武节度掌书记李德休为御史中丞。
皇帝宝座虽然坐上了,但后梁还没有灭亡,李存勖密召李嗣源说,梁人的计划是吞并泽州、潞州,在东边却疏于防备,如果能取得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就直捣后梁心腹,你觉得东平可以拿下吗?李嗣源自从在胡柳陂一战中因为没有跟从晋王,而是率兵北渡黄河,感到很惭愧,一直想建立奇功来弥补。于是他回答说,打了很长时间的仗了,人民都很疲惫,如果不出奇制胜,就不可能成就伟大的功业。我愿意一个人去完成这次任务,并一定会给您带来好消息。李存勖很高兴。
四月二十八日,李嗣源率领五千精锐从德胜(德胜渡,古时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现在的河南濮阳南边)直取郓州(现山东东平县)。到达杨刘(现东阿县东北杨刘村,在黄河北岸)时,太阳已经落山,阴雨绵绵,道路漆黑,将士们都不想再继续前进了。高行周说,这是天助我也,梁军一定毫无准备。于是趁黑渡过黄河到了城下,郓州人还毫无察觉。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20 15:57:58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四十六
李从珂首先登上城门,杀死守城门的士兵,打开城门让队伍进去,接着进攻牙城,城中大乱。二十九日早上,李嗣源的部队全部进入城内,守将逃奔到大梁。李嗣源禁止士兵烧杀抢掠,他安抚百姓,整肃城内秩序。李存勖听到后高兴地说,总管你真是奇才,我们的功业就要成功了,于是立即任命李嗣源为天平节度使。
后梁帝朱友贞听说郓州失守,当时就吓尿了,他在大街上把逃回来的守将斩了,命王彦章代替戴思远为北面剿匪总司令,仍然用段凝为副司令。这王彦章可是五代时期数一数二的猛将,估计也就比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弱点,他的铁枪在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所以当时都叫他“王铁枪”。
李存勖的后唐军都打到眼皮底下了,后梁帝越发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他召见新任剿匪总司令王彦章,想知道个底数,问他多久可以击败敌人,王司令就回答了两个字,三天!三天?你没看错,就是三天!在场的左右大臣都哑然失笑了,要不是顾及到当前形势那么紧急,皇帝又那么惊慌着急,他们都想坐到地上搓着大腿放声哈哈大笑。朱友贞本想再说,老王,你别开玩笑了,我在问你正经话呢,我都快急死了,你还逗人家开心!可是他看到王彦章根本不屑去理会周围嘲笑的人,眼神里露出的是斩钉截铁和不容置疑的霸气,朱友贞就不好再问了,他似乎从王彦章的语气中和眼神中看到了希望!
后唐帝李存勖听说王彦章任总司令,不敢大意,亲自率领亲军进驻澶州(澶读缠,现濮阳市西南一片),命令马步都虞候朱守殷坚守德胜城,并告诫他说,王铁枪勇敢果断,他们乘着士气正盛,一定会来突袭,你要小心谨慎地防备他们。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21 05:23:36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四十七
王彦章率兵从开封出发,只用了两天时间,就飞速赶到滑州(现河南滑县,在濮阳市西南),滑州就在李存勖的澶州西南一点点,两人现在离着估计也就四五十公里远。五月十八日,王彦章大办宴会,并秘密派人在杨村准备船只,晚上,用船载着冶炼的工匠,并准备了吹火用的皮囊和炭,命六百名士卒手拿大斧,顺流而下,看这阵容不知道他是要去干什么去,难道要乘着船去河上搞烧烤趴?这时宴会还没有结束,王彦章装作是出去换衣服,实际上他已经率领几千精兵沿着黄河南岸直取德胜南城。这时天还下着小雨,尽管李存勖已经苦口婆心告诫过德胜守将朱守殷,要小心王彦章,可他还是没想到王彦章会来得那么快那么突然,一点防备都没有。王彦章船上的士兵将城门的锁用火烧断,用大斧把浮桥砍断,率兵迅速向南城发起进攻,斩首几千人,德胜南城这么毫无还手之力就被王彦章攻破。此时,离那帮左右朝臣嘲笑他刚好三天时间,怎么样,是不是有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样的霸气?
德胜城是当时在德胜渡夹着黄河而建的,黄河北岸的叫北城,南岸的叫南城,朱守殷用小船载着士卒从德胜北城渡过黄河来援救,但已来不及了。王彦章又向潘张、麻家口、景店诸寨发起了进攻,都攻了下来,于是王彦章的声势大振。
后唐帝李存勖派宦官焦彦宾火速赶到杨刘,与杨刘镇使李周在那里坚守。又命令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把房屋拆掉做成木筏,载着士兵和武器顺着黄河漂向下游的杨刘城,帮助杨刘城坚守,并把德胜损失过半的粮草薪炭运往澶州。王彦章也把德胜南城的房屋拆掉,做成木筏,顺着黄河漂下去。于是很有戏剧感的精彩一幕又上演了。王彦章在南岸漂,朱守殷在北岸漂,各走一边,遇到黄河拐弯或者狭窄的地方,大家就凑在一起开始火拼,黄河上顿时刀光剑影,喊杀震天,飞来飞去的箭像雨一样密集,有时整船整船的翻沉到河里。打着打着河道变直变宽后,大家又分开各走一边,刚分开一会又打在了一起,就这么打打分分,分分打打,一天要火拼一百多次,两军都互有胜负。等到达杨刘时,朱守殷的人伤亡了一半。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22 07:02:28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四十八
五月二十六日,剿匪总司令王彦章、副总司令段凝率领十万大军向杨刘城发起进攻,四面八方一起推进,昼夜不停。他们把九艘大船连在一起,横在黄河的渡口上,来阻挡朱守殷的援兵。杨刘城好几次都差一点就被攻陷,全靠李周与士卒们同甘共苦,全力抵御,王彦章才没攻下。王彦章于是退兵到城南驻扎,把营寨连起来坚守。
杨刘城的李周向李存勖求救,他让皇帝要日行百里的速度到达杨刘城。李存勖是率兵去救了,但他很淡定地说,有李周在那里,我有什么好担心的。于是他不紧不慢的日行六十里,还在路上抽空打打猎,六月初二才到达杨刘。后梁军修筑了重重营垒,防守十分严密,很难深入,李存勖十分担忧,就问郭崇韬这战要怎么打。郭崇韬回答说,现在王彦章据守渡口,他是想坐取东平。如果我们的大军不向南挺进,那么东平就难以坚守。我请求在博州东岸修筑营垒,巩固黄河渡口,这样既可以接应东平,又可以分散敌人的兵力。只是担心王彦章会侦察到我们的情况,来骚扰我们,到那时我们的城就修不好。请陛下召募敢死队,每天让他们去挑衅敌人以便牵制他们,如果王彦章十几天不到东边去骚扰,城就可以修好了。很明显,这郭崇韬是要在几天时间内修建一座城池。
这时李嗣源在郓州坚守,黄河以北的消息一点也不通,人心离散,朝不保夕。这时,正好后梁军右先锋指挥使康延孝秘密请求投降李嗣源。这个康延孝和李存勖是老乡,都是山西人,他本是太原地区的胡人,因为有罪,逃奔到后梁,当时属于段凝的部下。
这个人出现的很及时,记住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康延孝,他虽然是小人物,但是他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李存勖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跟他有莫大关系,是他出的计谋加速了后梁的灭亡,也加速了李存勖取得最后的胜利。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23 01:05:09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四十九
李嗣源派范延光把康延孝请求投降的信用蜡封好送到李存勖那里,范延光因此对后唐帝说,杨刘把守很坚固,梁军一定攻不下来,请在马家口修筑城堡,打通通往郓州的道路。后唐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派郭崇韬率领万人连夜出发,兼程倍道进奔博州,到马家口渡过黄河,昼夜不停地在那里修筑城堡。后唐帝李存勖则在杨刘,与后梁军昼夜苦战。郭崇韬只用了六天时间,就修筑了一座新城所以现在看到什么地方一星期盖一座高楼的新闻,一点都不稀奇,一千多年前的郭崇韬只用了六天就修建了一座城,看准了,是一座城,不是一座楼,那时可没有推土机、挖掘机、起重机等高科技!
王彦章听到此事,大吃一惊,赶紧率领数万大军直奔郭崇韬的新城。六月十五日,对新城发起紧急攻击,把十余艘战船连起来放到河的中间,断绝郭崇韬的援兵。当时马家口新城的板墙刚刚修好,但城墙很低小,由于赶时间,修墙用的沙土质量也不好,还没有修建瞭望台和守城设施。郭崇韬慰劳士卒,身先士卒,四面抵抗,同时派出密使向后唐帝告急。后唐帝从杨刘率领大军前来增援,在新城西岸摆开阵势,城里的士卒望见援兵来到,士气大增,大声斥骂喊杀。后梁军砍断了连接战船的绳子收回了战船,王彦章撤除了包围,退到邹家口坚守。至此,郓州李嗣源与皇帝李存勖之间的消息道路才打通。
七月初五,后唐帝率领军队沿着黄河向南开进(黄河在这一段是南北走向,所以叫沿着黄河向南),王彦章于是放弃了邹家口,又想去攻打杨刘。十二日,后唐军的游击队在黄河南面一带击败了后梁军的流动部队,副总司令段凝以为后唐兵主力已从上游渡过了黄河,大惊失色,他当面指责总司令王彦章不应当深入郓州之境。副手为什么敢这么当面指责总司令?因为段凝朝中有人,后台很硬!看到后面就知道。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23 14:01:45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五十
六月十六日,后唐帝派李绍荣直抵梁营,抓获梁军的哨兵,后梁军被吓得半死,李绍荣又纵火烧了后梁军连在一起的战船。王彦章等听说后唐帝率兵已经到达邹家口,于十七日撤去了对杨刘的包围,逃到杨村去坚守。后唐军追击梁军,梁军士卒死亡将近一万人,丢弃的物资、粮食、铠甲、武器、军锅、幕帐等数不胜数。
王彦章本来就很憎恨朝中的赵岩、张汉杰干扰国政,他当了招讨使后,对其亲信说,等我凯旋而归,一定杀掉这帮奸臣以谢天下!朝中的赵岩、张汉杰听到这话后,就私下议论说,我们宁愿被后唐军杀死,也不能被王彦章所杀。于是他们相互谋划,准备除掉王彦章。招讨副使段凝平时就很嫉妒上司王彦章的才能,因而献媚依附赵岩、张汉杰两人。这就是前面他作为副总司令敢当面指责总司令的背后原因,因为朝廷有人替他说话。他在军中动不动就和王彦章作对,千方百计败坏王彦章的名声,惟恐他建立战功,经常偷偷地记录王彦章的过失,报告给后梁皇帝。每次前线送来捷报,赵岩、张汉杰都把功劳说成是段凝的,因此打了那么多仗,王彦章竟然连奖状都没得过一张。等王彦章逃回到杨村后,后梁主听信了谗言,怕王彦章一旦取得战功难以控制,于是就把他总司令的职务撤除,并调回大梁。这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后梁皇帝这是自己在砍自己的左膀右臂。后来,朱友贞可能是有所醒悟,又命令已经不是总司令的王彦章率领一万多人北上,想去夺回郓州,但派了张汉杰这个奸臣去监督他的军队。
王彦章被撤总司令后,段凝用厚礼贿赂赵岩、张汉杰,想做总司令,但是反对的人比顶他的人多多了。敬翔、李振据理力争,认为不能任命段凝为总司令,皇帝认为段凝没有过错,不应该无故罢免他。最后由赵岩、张汉杰作主,还是用段凝代替了王彦章做北面招讨使。这个决定让老将们都很愤怒,士卒们也都不服气。天下兵马副元帅张宗奭(读是)对后梁皇帝朱友贞说,我做天下兵马副元帅,虽然已经老了,但足以为陛下抵御北方侵略者。段凝是个晚辈,他的功名不能服人,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意见很大,他会给国家带来祸患的。敬翔也说,军队的将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现在国家的形势已经很危急,陛下任命主将怎么还这么草率?后梁主都没有听从他们的废话,一心一意就是要作死!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26 23:44:54 +0800 CST  
后梁的灭亡
五十一
八月,后梁皇帝朱友贞命令从滑州把黄河大提决开,把洪水引向东面灌注曹州、濮州以及郓州三城,以阻断后唐兵。一千多年后的抗日战争中,老蒋为阻击日军,不惜淹死三四十万老百姓的黄河“花园口决堤”方法,难道是从朱友贞这里学来的?
八月二十七日,康延孝率领一百多骑兵来投奔老乡李存勖,后唐帝当场就脱下自己穿的锦袍玉带赏赐给他,并任命他为南面招讨都指挥使,兼任博州剌史。后唐帝让周围的人都退下,然后向康延孝询问后梁的情况。于是,一场堪比诸葛孔明《隆中对》的战略对话开始了。我个人觉得,康延孝这段对话,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强很多,因为虽然《隆中对》把当时的战略形势分析的很好,但自《隆中对》以后,刘备很多年都还没有完成他的霸业,即没吞了吴国,也没灭了魏国,最后自己还被灭了。可康延孝这一段对话之后没几个月,李存勖就按他的战略思路把后梁灭了,威力很强大,效果很明显,所以说比《隆中对》要强很多。
康延孝回答李存勖说: “后梁的地盘不算小,兵力也不算少,然而看他过去所干的事情,最后一定会灭亡。为什么呢?因为梁主愚昧软弱,赵岩、张汉杰独揽大权,在内勾结皇宫人员,在外接受贿赂,官职的高低只看贿赂的多少而定,对才能和品德却不加选择,也不管有无功劳。段凝要智没智,要勇没勇,但一夜之间竟升迁到了王彦章、霍彦威的上面,自从段凝统兵以来,他任意约束士卒,以此来讨好权贵。还有,梁王每次出兵,不能把军权交给将帅,经常用亲信来监督军队,军队前进与否,经常受这些人的制约。最近又听说梁主打算四面出击,命令董璋率领陕州、虢州、泽州、潞州的军队从石会关直驱太原,命令霍彦威率领汝州、洛州的军队从相州、卫州、邢州、州侵犯镇定,命令王彦章、张汉杰率领禁卫军攻打郓州,命令段凝、杜晏球率领大军抵挡陛下您,他们决定在十月大举进攻。我认为,梁兵集中在一起确实不少,但一分散开就不见有多少了。陛下应该养精蓄锐来等待他们分兵作战,到那时您再率领五千精锐的骑兵从郓州出发,直捣大梁,擒获后梁那个伪皇帝,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天下就可以平定。” 李存勖听后如获至宝、十分高兴。其实,这样的战略对话,就像《隆中对》,必须读原文才能体会到其中气势如虹、酣畅淋漓的感觉,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读一读原文。
从这也可以看出,作为将帅,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决断,怎么去判断手下谋士及将军们的建议是正确的,是可行的,众说纷纭中,怎样去决断到底按哪个说的来做,而且像康延孝这样刚投降过来的,怎么去下决断该不该相信他,如果相信他,历史中也有很多被假装来投降献计的人欺骗而导致失败灭亡的。如果不相信他,万一他说的真的,就会错过一次转瞬即逝的绝佳战机。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7-10-27 08:41:42 +0800 CST  

楼主:一蓑烟雨摇

字数:526

发表时间:2017-05-21 22:57: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8 20:48:55 +0800 CST

评论数:6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