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历史,比电影还精彩~

后唐的灭亡
五十二
讨伐军总司令王思同还不知道城西南已经投降,还在督促士兵登城,就在这时,有人大喊了一声: “城西的兄弟们已经入城接受赏赐了”!正在攻城的士兵们一听,立马弃甲缴械,高喊着投降领赏去了,喊声震的地动山摇。到了中午,乱兵都进了城,城外朝廷的军队也都溃散了,王思同等六位节度使都跑路去了。这么多人都是奔着领赏来投降的,可潞王李从珂没有这么多钱拿来赏赐,只有把城中所有将士百姓的财物收集起来,用来犒劳军队,甚至连锅碗瓢盆等器皿都估价赏赐给了军队。不给赏赐怎么办,万一来投降的人一看没赏赐,指不定下一次战斗时又跑对面去了!王思同、药彦稠等败退到长安,没想到王思同的副手,也就是西京长安的副留守刘遂雍把城门一关,不让他们进城门,王司令只得灰溜溜地奔向潼关。
一开始李从珂还担心长安是东进的拦路虎,现在好了,他听说刘遂雍不让王思同进城,高兴坏了,于是率大军向洛阳挺进。李从珂先派人去慰问刘遂雍,刘遂雍很大方,迎接拜见了李从珂,并把府库中的钱财都拿出来赏赠给路过的大军。
西面步军都监王景从等从前线奔逃回洛阳,带回了前线溃不成军的消息,朝廷内外蛋都惊掉了。闵帝李从厚不知该怎么办,对康义诚等人说,先帝去世时,我不在身边,谁来继承大位,都是你们几个说了算,我本来就不想与别人争当皇帝。没办法后来继承了大位,年纪还很轻,国家大事都是委托给你们诸位办理。诸位把关于国家社稷的大计上报给我,我哪里敢不听从?当时兴兵讨伐凤翔时,你们都夸大其辞,认为凤翔很容易平定,可现在把事情搞到这个地步,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扭转这祸局?我打算亲自去迎接潞王,把皇帝大位让给他,如果还不能免去罪罚,我也心甘情愿了。朱弘昭、冯赟一听都吓尿了,不敢对答,要知道李从珂是来清君侧的,清的就是他们,皇上真要是一冲动把皇位让给李从珂,皇上可能没事,而他们两只有死路一条。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2-03 07:13:42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五十三
康义诚想用皇宫警卫部队迎降来为自己邀功,他对皇上说,朝廷军队的溃散,是由于主将指挥失策。现在,还有很多侍卫部队,我请求亲自带兵去扼守要地,招集逃散的部队,请陛下不要过于忧虑!闵帝李从厚想派使臣去召石敬瑭,让他统兵去抵抗李从珂,康义诚坚持请求自己去,闵帝便把将士们召集起来进行战前动员,调用全部府库财物犒劳军队,并且承诺,平定凤翔之乱以后,每个人加赏二百缗钱,如果府库不足,就卖掉宫中的锦帛珍玩。因此,军士们更加的骄横,肆无忌惮,身上背着皇上所赏赐的东西,却在路上相互张扬说,到了凤翔,还要像这样再弄一份赏赐。两头打战,将士们在中间脚踩两只船,两头通吃。这边刚给完赏赐,指望他们到前线去英勇杀敌,没想到到了前线,他们可能立马投降到对面,又能领到一份奖赏。在那种年年有战打的年代,有经济头脑的人,一年光靠不停地投降过来、投降过去,也能挣不少。
朝廷看李从珂是铁了心要造反,就派楚匡祚(祚读做)到宋州杀李从珂的儿子李重吉,楚匡祚把李重吉拷打折磨一番后才把他杀了,并没收了他的家财,后来又杀了李从珂已经出家当尼姑的女儿李惠明。
934年的三月二十日,任命康义诚为凤翔剿匪总司令,王思同为副司令,把朝廷的家底都全赌上了,让康义诚率领侍卫部队前去剿匪。前面说了,这些人身上还背着皇上给的赏赐,转身就毫不顾忌的议论准备去投敌,好再挣点赏赐。李从珂东进洛阳的路上没有遇到丝毫抵抗,朝廷沿途的驻军都争先恐后的开城投降,生怕城门开的比别人开晚了。三月二十七日,东进大军到达了陕州(现在的河南三门峡),为了瓦解朝廷的人心,安抚人心惶惶的洛阳城,李从珂发布了告洛阳同胞书说,大家不要惊慌,我来只是清除朱弘昭、冯赟这两个人,其他人一概不追究。这种通告的威力不亚于百万雄师,很多人本来就不想替朝廷卖命,摇摆不定、犹豫不决,一看这通告就放心了,反正李从珂是来找这两人算账的,跟我们吃瓜群众没有半毛钱关系,跟着去抵抗只有死路一条,投降了还有奖赏,要是有可能,不知有多少人想把这两人抓了送给李从珂领赏。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2-04 06:17:50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五十四
李从珂的这种通告就是一种瓦解敌人军心士气、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没错,朝廷先后派出的各路军队,一遇到李从珂的部队就投降,没有一个人意打的,连副司令王思同也被抓获后杀了。这时,康义诚率领的军队到达了新安(现在的河南新安,在洛阳西边,陕州东边),新安距三门峡的李从珂只有九十多公里,两个多马拉松就跑到了。康义诚底下的将士们到了新安后,三五成群,自己相互结合,就像过马路闯红灯一样,聚够一群人就一起走,争先奔向三门峡投降,连绵不断。穿着盔甲拿着兵器跑的多慢啊,跑慢了奖赏都被前面的人领完了,于是一路上都是丢盔弃甲。最后,在康义诚指挥下的人只剩了几十个,康义诚本来一开始就是抱着投降领赏的心态来的,没想到下面这些龟孙子跑的比自己快多了,等自己去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奖赏可领,可能早被前面这些龟孙子领完了。康义诚在路上遇到了潞王李从珂的侦查骑兵十多人,康义诚解下了佩戴的弓和剑作证,请求让骑兵带着自己去向潞王投降。过了不到一个月,也就是李从珂当皇帝后,找了个理由把康义诚斩首了,还灭了族。
皇帝一听派出的康义诚大军这么溃不成军,惊吓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急忙召朱弘昭来商议该怎么办。朱弘昭一听皇帝急召自己,说,这么急着召见我,是要加罪于我啊!说完就跳井里死了!朱弘昭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他不自己死,等到了皇帝那里,皇帝也会说,弘昭啊,你看李从珂的事情搞到这地步,该怎么办啊?反正李从珂说了,他来主要是找你和冯赟(读晕)算账的,你看着办吧,是让我和洛阳城的人陪你一起死呢,还是就你自己一个人死!真要等皇帝把这些话都明说出来,那场面也太尴尬了,还不如自行了断。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2-04 23:34:59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五十五

京城的巡检安从进(巡检这官职可能相当于京城武装力量的司令官),早就被李从珂收买拉拢了,他听说朱弘昭已死,就到冯赟家里杀了冯赟,灭了冯家一族,然后把朱弘昭、冯赟的人头送给了李从珂。闵帝李从厚一看大势已去,想跑到魏州去,他召孟汉琼先到魏州去安排一下,孟汉琼连理都不理,一人骑着马直接奔三门峡投降去了,跟其他人相比,他投降去已经够晚了,不过晚去有晚去的好,晚去几天可以多活几天,他投降后没多久就被李从珂斩首在路边了。李从厚当皇帝前,有个亲信牙将叫慕容迁,后来提拔他为控鹤军指挥使。此时此刻,只有这种亲信能信得过了,李从厚与慕容迁秘密谋划,让他带领所属士兵把守玄武门,好让自己北渡黄河逃到魏州。当晚,闵帝李从厚带了五十名骑兵出了玄武门,并对慕容迁说,朕即将去魏州,慢慢再图复兴,你率领有马骑的控鹤军跟我走。慕容迁说,就算肝脑涂地也跟着皇上。闵帝李从厚感动的热泪盈眶,真是患难见真爱啊!闵帝擦拭着眼睛、高兴的出了宫城,回头一看,慕容迁不但没跟来,还把城门关了,把自己关城外了!李从厚瞬间感觉已经生无可恋,再也不会相信真爱了。
934年的四月初一,天还没有亮,闵帝逃到了卫州以东几里的地方(卫州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新乡一带),遇到姐夫石敬瑭。真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啊,闵帝大喜,向姐夫询问保存江山社稷的大计,石敬瑭说,听说不是派康义诚去讨伐叛军了吗,怎么样了?陛下为什么到这里来了?闵帝说,别提了,康义诚也叛变投敌了。石敬瑭垂头长叹了好几次,说,卫州刺史王弘贽是位老将,懂得很多事情,请您等我和他商量。于是石敬瑭就去问王弘贽,王弘贽说,以前天子逃跑流亡的也不少,但都是组团逃亡的,随从有将相、侍卫、府库、法物,这样使得随从的人和天下人有所依恃和希望;而皇上现在什么也没有,只有五十骑兵跟着他自己,我们虽然有忠义之心,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石敬瑭回来把王弘贽的话告诉给闵帝,闵帝的随从弓箭库使沙守荣、奔洪进上前责备石敬瑭说,您是明宗的爱婿,富贵同享了,患难却不肯承担,现在,天子流亡在外,把希望寄托给你,以图复兴,你竟然拿这四样东西来做托辞,这简直就是要出卖天子投敌叛变!沙守荣说完抽出刀就要刺杀石敬瑭。石敬瑭的亲将陈晖来救他,沙守荣与陈晖相斗而死,奔洪进也自刎而死。石敬瑭的牙内指挥使刘知远带着士兵赶来,杀光了闵帝左右及随从的骑兵,只是留下一个光杆皇帝不顾而去。石敬瑭于是向洛阳进发,准备去京城重新拜认老大。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2-08 12:23:32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五十六
934年的四月初三,潞王李从珂进京,百官在路上列队迎接,潞王传命说,还没有去拜明宗的灵柩,不能接见大家。虽然这时李从珂已经是天下之主了,但礼节性上的表面文章还得做好。他入宫拜见了曹太后、王太妃,又到西宫,趴在明宗的棺材上嚎啕大哭,边哭边诉说自己带兵进京的原因。宰相冯道率领百官来拜见,多次上书劝潞王即皇帝大位。潞王很严肃、很无奈地告诉冯道说,我这次来,实在是逼不得已,我可不是奔着皇帝这个大位来的,等皇帝还朝,先帝安葬,我理当回我的藩镇去,你们各位突然讲这样的事,很没有意思啊!
什么事都得讲究水到渠成,路还没铺平,这皇帝能急着当吗?现任的闵帝李从厚虽然只身一人流亡在外,但毕竟还是名正言顺、合法合理的皇帝,如果李从珂自己急着当皇帝了,那就是篡位了。所以, 934年的四月初四,很识时务的太后下令废闵帝李从厚为鄂王,委任潞王李从珂主持军国大事。初五,太后命令潞王即皇帝大位,注意,是命令,太后的命令,谁敢不听啊。到这里,已经是水到渠成了,初六,李从珂在明宗灵柩前“不情愿”地即位了,他就是后唐末帝。末帝,从末这个字就能知道,李从珂是后唐最后一个皇帝了,可是,他这皇帝能当几年呢?谁会来灭了他呢?
李从厚虽然被废为王,但作为前朝皇帝,只要还活着,就会一直成为 的心头疙瘩,说不定哪天又被居心不良的人拥立起来造反。卫州刺史王弘贽把闵帝从驿馆迁居到卫州府衙,李从珂派王弘贽的儿子王峦去用毒酒鸩杀他。四月初九,王峦到卫州谒见闵帝,闵帝问他干什么,王峦不回答。王弘贽几次给闵帝进酒,闵帝知道酒有毒,不肯喝,敬酒不吃,只能吃罚酒了,王峦只好把他勒死。其实闵帝李从厚是个性情宽厚的人,对兄弟真诚和睦,当时虽然遭到秦王李从荣的忌恨,但闵帝始终以坦荡的胸怀对待他。当皇帝以后,对潞王李从珂也没有什么猜忌嫌隙,而是朱弘昭、孟汉琼那一伙人猜疑离间,闵帝又不能不听从他们,所以导致了最后的祸败。可能也正因为他性情宽厚,所以驾驭不了朱弘昭那些大臣。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2-14 00:45:07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五十七
李从珂皇帝是当了,可他接手的也是一片烂摊子,他从凤翔发兵时,许诺进入洛阳以后给军士每人赏钱一百缗(读民),很多人可都是奔着这奖赏来的,要是不兑现,说不定又要发生什么大乱。他询问三司使王玫,府库中有多少钱,王玫回答说有数百万,李从珂派人查实,发现才有不到三万两,而赏军费用预计需要五十万。末帝大发雷霆,王玫提请搜刮民财来补足,搜刮了几天,只得到数万缗,末帝对官员们说,军队不能不赏,百姓也不能不体恤,这事怎么办才好?官员们建议,可以收房产税,根据房屋来收,管你是自己买房住的,还是租房住的,通通预借五个月的租金给中央,末帝李从珂同意就这样办。说是借,在那种换皇帝比换内裤还频繁的年代,借了谁来还?
为了兑现对将士们的奖赏承诺,官员们绞尽脑汁搜刮百姓,最后只搜刮得六万,末帝李从珂急眼了,把给钱不积极、搜刮不积极的人都抓起来关进了狱中,监狱都住满了,百姓不堪重负,只有选择上吊、跳井来结束自己卑微的生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兵的整天在市场上游手好闲,脸上还显得很骄傲,好像在炫耀说,看我们屌不,这江山可是我们打下来的。老百姓聚在一起责骂他们说,你们这些人为皇帝卖命打仗,立功也不容易,但是,你们立功却要使我们百姓挨鞭子抽、棍棒打,还要出钱作你们的赏金,你们这些人还扬扬自得,你们不知愧对天地吗?
百姓实在是被榨干了,最后连太后、太妃值钱的衣服首饰都拿出来了,也才凑了二十多万,远远不够兑现当年的承诺,没办法,有多少发多少,当时承诺一人一百缗,最后一人只发了一二十缗。那个时期的将士都被惯的非常贪得无厌,发钱少了,大家很不满意,就编造流言说,除去菩萨,扶立生铁。这么说是因为闵帝李从厚对下宽厚软弱,而末帝李从珂对下则刚强严苛。大家表现出一种后悔怨恨的心理,如果这时有人肯出三十缗,他们立马就会掉转枪头对向李从珂。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2-17 02:51:46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五十八
四月初十,石敬瑭入朝,他入朝一方面是来奔他岳父明宗李嗣源的丧,一方面是要来拜一下现在的皇帝。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两人都是因为勇猛善斗而被李嗣源看重,但两人心里暗自较劲比斗,平时就不是很和睦。现在,李从珂当了皇帝,石敬瑭是不得已才入京朝拜,试想,石敬瑭会怎么想?你李从珂只是一个捡来的野种,并不是真正的李家人,你有什么资格继承大统?而我,是李家的女婿,现在李家的人都没了,于情于理于法,都应该由我来继承皇位!可是,坐上皇帝宝座靠的是实力,不是靠情,更不是靠理!安葬完岳父大人后,石敬瑭想回自己驻地又不敢主动提出,当时他病得很严重。也不知是真病还是装病,曹太后和魏国公主几次替他说情,而从凤翔一路跟来的将领们大多劝说末帝李从珂把他扣留在洛阳。李从珂看到石敬瑭又瘦又衰弱,估计是想着活不了多久了,所以不担心他,便说,石郎不但是我亲戚,关系密切,而且从小与我一起长大,现在我做了皇帝,不依靠石郎还能依靠谁呀!于是仍任用他为河东节度使。河东就是黄河以东地区,现在的山西西南一带,黄河走向呈“几”字形,在陕西与山西这一段是南北走向,也就是“几”字的右边这一带,所以叫河东。
石敬瑭离开了洛阳,犹如猛虎归山,龙入大海,他开始谋划如何保全自己,就如造反前的李从珂一样,君臣一旦相互开始猜忌,作为臣,生路好像只有一条,那就是造反!当时,石敬瑭的两个儿子在中央当内使(官方叫内使,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人质),石敬瑭把岳母曹太后的左右都收买了,让他们窥探皇帝李从珂的一举一动,并随时向他报告。所以,虽然他远在河东,但宫中的事,他知道的比宫里的人还清楚。石敬瑭经常在人们面前装的病入膏肓的样子,好像明天就要到阎王殿报道一样,说自己是将死之人,不能领兵当将帅,希望这样让朝廷不要顾忌他。
当时,契丹在侵扰北方,具体侵扰有多严重,那就只有石敬瑭说了算了,反正不管严不严重,这是个绝佳时机。他趁此向朝廷请求增兵运粮,并催促的很急,朝廷当然得给,所以中央不顾当时的水灾、旱灾和饥饿的百姓,给石敬瑭调拨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朝廷生怕石敬瑭一言不合就造反,又派使臣去赏赐军士们夏衣,宣布传播皇帝李从珂的诏书慰问军队官兵,官兵们多次山呼万岁。很明显,朝廷这也是想提醒一下官兵们,你们是朝廷的军队,是皇帝李从珂的军队,要时刻牢记为谁当兵,为谁打仗! 石敬瑭看官兵们山呼万岁,有点害怕了,他的幕僚段希尧建议他杀了那些带头喊万岁的,于是他命令斩了带头喊万岁的三十六个人。末帝李从珂听说这些情况后,更加怀疑石敬瑭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2-24 08:11:07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五十九
936年的正月二十三日,这天是李从珂的生日,他大摆宴席,在宫里搞了个生日趴,石敬瑭的老婆晋国长公主上寿祝贺完毕,就要告辞回晋阳。当时末帝李从珂有点喝高了,就说道,刚来就这么急着回去,是忙着回去帮助石郎造反吧!后来石敬瑭听说后,更加的害怕。每一句闲言碎语和不经意的话,都可能使他造反的心更坚定一点。石敬瑭在一点一点准备着,他把自己在洛阳及各地的财货全部收拢送回到晋阳,借口说是资助军费,但傻子都能看出来他心怀异志。这就是无解的死循环,他越做准备,皇帝越怀疑,皇帝越怀疑他就越做准备,最后都不知道到底他是真的想反还是真的被逼无奈,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一样!李从珂也料到可能会走到相互撕破脸的那一天,他和近臣们从容淡定地说,石郎是朕的至亲,没有什么可猜疑的,但是流言总是源源不断,万一真与他闹翻了,怎么办才好?众臣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一天散会后,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崧(读松,高大的山峰)退下来对同僚吕琦说,组织好不容易培养了我们,我们怎能把自己等同于众人,只知道观望,现在能想些什么办法呢?这个吕琦差点就改写了中国历史。他说,河东如果想造反,必然勾结契丹作为援助,契丹太后因为他的长子李赞华归降了中国,屡次要求和亲,但是,他们要求释放李赞华回去并没有获得同意,所以和议没有成功。现在,如果把李赞华放回去并与他们议和,每年再用十多万缗的礼物、钱财送给他们,他们一定会高兴地答应。如果这样,那么河东就算想造反,也无能为力了。李崧说,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样。但钱、粮都要从三司支出,需要进一步同张丞相商量。他们便把事情告诉了丞相张延朗,张延朗说,按你们的策划,不但可以制约河东,也可以节省十分之九的戍边费用,没有比这更好的谋略了,如果皇上听从了这个意见,让老夫我去办理就行了。又一个晚上,李崧、吕琦把这个想法报告给末帝李从珂,末帝大喜,赞扬二人的忠心,二人于是私下草拟《遗契丹书》,就等皇帝一声命令,然后开始实施。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2-26 23:38:14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六十
从今天很多人的三观来看,吕琦这战略毫无疑问,简直就是卖国,又是释放人质、又是每年送钱、又是求和,国家尊严在哪里?民族尊严在哪里?吕琦这主张是很冒险的,是很容易被所谓的爱国者们扣上“卖国贼”这顶帽子的。从后来的历史看,吕琦这项战略主张是绝对可以打一百分的,这项战略只差一点点就可以改变中国历史,怎奈一千多年前也有“爱国贼”,让这项本可以暂时挽救后唐王朝的战略得以流产,历史让另外一个人改写了。
末帝李从珂把他们的谋略告诉了枢密直学士薛文遇,薛文遇说,您是堂堂华夏神州的天子,万方敬仰,现在却要屈身来侍奉北边那些夷狄野人,不是太耻辱了吗!再者,如果那些胡人想按照过去的做法,要求迎娶公主去和亲,我们怎么拒绝他?接着就慷慨激昂的朗读了唐诗《昭君诗》说,“安危托妇人”!可能是薛文遇诗朗诵的功夫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只需三言两语就能让听众拨云见日、如沐春风、豁然开朗。没错,就这么厉害,李从珂听完后立马就改变主意了。他紧急召见了李崧和吕琦,大发雷霆地责备他们说,你们都是熟读历史的人,是辅佐天子获得天下太平的,竟然出了这么个主意!朕有一个女儿还乳臭未干,你们是想把她抛弃到北方那大沙漠去吗?而且,把这么多人民的血汗钱白白送给胡虏,是什么居心?是想卖国求荣吗?李崧和吕琦顿时就吓懵逼了,一开始不是还表扬我们了吗?怎么突然就变的截然相反了?“卖国贼”这帽子可是谁都戴不起啊,一旦戴上,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了!他们被李从珂这突如其来的责骂吓得汗流浃背,赶紧请求宽恕说,微臣们的本意只是想竭尽愚拙的想法来报效国家,不是在替胡虏作打算,不是想卖国,希望陛下明察!二人已经无数地次拜谢求恕不止,末帝还是指责不停。吕琦因吓得一时气力不继,叩拜稍有停顿,末帝就说,吕琦你很倔犟啊,都不肯叩拜我了,你还肯把朕看做人主吗?是想去叩拜北方的契丹主吗?吕琦干脆不拜也不求恕了,直接说,是我们谋事不善,请陛下治罪吧,多拜有什么用!末帝的火气稍有缓解,制止了他们的叩拜,并赐给每人一杯酒,让他们出宫了。从此群臣不敢再提和亲的建议。过了几天,末帝任用吕琦为御史中丞,以表示对他的疏远。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3-01 23:50:46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六十一
石敬瑭想试探一下李从珂对他是否还信任,他不停上奏说,自己病得快不行了,已经带不了兵,打不了战了,不能在镇守河东这么重要的地方了,赶紧把我调到其他地方去吧!因为李从珂当时放他回河东时,曾经当面承诺说,不会再派人去替换他,所以,石敬瑭想以此来试探一下皇上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李从珂对石敬瑭请求调动的事,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调也不好,不调也不好,犹豫不决!936年的五月初二半夜,李崧有急事请假在外,皇帝身边是薛文遇在独自值夜班,末帝李从珂和他讨论河东石敬瑭的事情。薛文遇说,俗话说,“当道筑室,三年不成”(意思就是在路中间盖房子,人多口杂,指指点点,没有统一意见,三年都盖不好。现在的俗语叫“师傅多了把房子盖歪了”)。薛文遇说,这种事情只能由皇上您进行决断,群臣各自都在为自身的利害作打算,怎么肯说实话!以臣看来,河东的事,不管调不调他都要反,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不如先发制人,先把他给收拾了。以前,有算命的说国家今年会出个旷世奇才,出奇谋,定天下,听薛文遇说的这么高瞻远瞩、头头是道,李从珂毫不怀疑,这个旷世奇才就是薛文遇!他非常高兴的说道,爱卿的话,使我豁然开朗,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决心按你的谋略实施!
李从珂立即命薛文遇写调职命令,任命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任用马军都指挥使、河阳节度使宋审虔为河东节度使。调令一出,文武两班大臣们听到是调动石敬瑭,都相顾一脸懵逼!
936年五月初六,后唐末帝李从珂派人催促石敬瑭速赴郓州上任。石敬瑭很疑惑害怕,怕朝廷先发制人收拾他,便和他的将领们讨论说,我来河东时,皇上曾当面答应我终身不再派别人来替换我,现在又这样,莫不是像今年他过生日时,同我老婆所讲的那样吗?我如果不造反,朝廷就要先发制人,我怎么能束手被擒!我要上表说有病,来试探朝廷对我的意向,如果他对我宽容,我就臣服于他,如果他对我用兵,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掌书记洛阳人桑维翰说,皇上是养子却取代了大位,人们是不会依附支持于他的,而您是明宗的爱婿,反倒把您当作叛逆看待,这不是仅仅靠低头臣服就能免于一死的,只能为保全自己另想办法了。北边的契丹一直和先帝明宗约做兄弟之邦,现在,他们的部落就近在眼前,如果真能推心置腹地曲意讨好他们,万一有急变,早上叫他们,晚上就能来相助,还担心什么事办不成吗?听了桑维翰这番话,石敬瑭于是便定下了造反的决心。联合契丹,这个改变历史方向的战略,本来应该是由李崧、吕琦提出并实施的,现在被石敬瑭抢先一步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3-04 05:50:52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六十二
936年五月初十,昭义节度使皇甫立上报石敬瑭叛乱。石敬瑭上表说,皇帝李从珂是养子,不应该继承皇位,请把皇位传给许王李从益。李从珂气的把石敬瑭的表章撕碎扔在地上。五月十四日,李从珂下令,削夺了石敬瑭的官爵。
石敬瑭起兵造反,坑了不少家人,留在京城的儿子右卫上将军石重殷和皇城副使石重裔,听说老爹在河东起兵造反,躲藏到了老百姓的井里。石敬瑭的弟弟沂州都指挥使石敬德做的更绝,他听说哥哥起兵造反,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女儿后逃走,没多不久还是被抓获,最后死于狱中。堂弟都指挥使石敬威吓得只有自杀。七月初二,李从珂抓获了石重殷和石重裔,诛杀了他们,并把窝藏他们的老百姓灭了族。
石敬瑭派人去向契丹求救,并让桑维翰起草国书,向契丹主俯首称臣,我猜可能是石敬瑭从小老爹死的早,缺少父爱,所以他请求认契丹主为亲爹,并准备以侍奉亲爹的礼节来侍奉契丹主。他还准备约定事成之日,割让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的大片国土给契丹。刘知远劝他说,称臣就可以了,用对待亲爹的礼节对待他就太过份了。用金银财宝贿赂他,就足以使他发兵来帮我们,不必许诺割让国土给他,如果割让国土,怕以后要成中国的大患,后悔就来不及了。石敬瑭不听,谁都不能阻挡他那颗急切寻找父爱的心。国书送到契丹,能想象到,国书的开头称呼估计是父亲大人在上,小儿敬瑭叩禀,结尾落款估计是小儿敬瑭顿首。契丹主耶律德光收到国书后非常高兴,他给这个突然降临的儿子写了回信,答应到时发动全国人马来助他造反。
936年九月,石敬瑭的“亲爹”耶律德光率五万骑兵向南进发,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连绵不断五十多里,对外宣称三十万大军。古代打战都这样,一万人也可能对外号称百万雄师,目的就是要先从气势上把你吓死。九月十五日,契丹主到达晋阳,他先派人对石敬瑭说,我打算今天就攻打贼兵,行不行?石敬瑭赶紧派人去告诉他们说,后唐军力量很雄厚,不可以轻视,请等到明天再议论好如何开战也不晚。使者还未到达契丹军营,契丹就已经同后唐军打起来了,石敬瑭派刘知远出兵助战,击败了唐军。当天晚上,石敬瑭出北门,拜见亲爹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握住石敬瑭的手,与这个突如其来的儿子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3-06 05:39:59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六十三
九月二十一日,李从珂宣布要亲征,儿子雍王李重美说,陛下眼疾还没有好,不能长途跋涉到那风沙之地,我虽然还小,但愿意替陛下征讨北方。李从珂本来就不想北行亲征,听了儿子这些话,很高兴。但是底下的大臣们都劝他亲征,末帝李从珂不得已,于第二天,就从洛阳出发北伐。各路军队自从凤翔推戴李从珂以来,日益骄悍不听指挥,统兵将领们害怕他们作乱,光靠给糖吃捧着哄着,不敢用军纪法纪来约束,后唐军在这方面已经输了。
李从珂到了河阳,心里害怕北行,就召集宰相、枢密使讨论救国方略,宰相卢文纪迎合末帝的旨意说,国家的根本,大半在黄河以南,契丹胡兵忽来忽走,不能久留,被围困的晋安大寨非常坚固,况且已经派出范延光、赵德钧等各路兵马前去救援,陛下不要担心。河阳是要地,陛下的车驾应该留在这里镇守,安抚南方和北方。可以暂时派近臣去前方督战,如果不能解围,陛下再向前进发也不晚。二十四日,派枢密使、忠武节度使、随驾诸军都部署、兼侍中赵延寿统兵二万人开赴潞州。二十五日,末帝李从珂去了怀州。
末帝李从珂很担心晋安寨(今太原市南郊的小店区一带)的军事形势,向群臣询问对策,吏部侍郎龙敏建议扶持李赞华为契丹国主,派兵送他归国,同时朝廷发出檄文宣布这件事情,契丹主耶律德光必然内顾不暇,退兵回国,然后我们再选募军中的精锐去攻击他,这也是解围的一种办法。这本是个很好的谋略,末帝也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但执政的诸大臣担心不能成功,争论之中竟然作不出决定,不了了之。这个李赞华就是耶律德光的哥哥,原名叫耶律倍,本来是契丹的皇太子,老爹死后,皇位之争中,太后更喜欢弟弟耶律德光,于是耶律倍无奈让位于弟弟。耶律德光当契丹主后,长期被软禁监视的耶律倍在930年带着美人和喜爱的书籍从现在的大连坐船跑到了中原,李嗣源当时用迎接天子的仪式欢迎了他,后来赐名李赞华。
李从珂整天活在忧愁与沮丧中,从早到晚都是愁眉苦脸,痛饮悲歌,有人劝他北上亲征,李从珂说,你不要再提这个了,一提到石郎,就使我的心胆都掉落地上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3-12 11:25:04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六十四
936年十月初七,李从珂下诏遍集天下将吏以及民间的马,又动员百姓当兵,每七户出一个,自己准备武器,称作“义军”,定期在十一月全部集中。结果只得到二千余匹马,征夫五千人,对战况于事无补,但百姓却因此受到了很大骚扰。
耶律德光对乖儿子石敬瑭说,虽然我和你妈从不认识,但我从三千里以外来和你共度危难,一定会成功的。我看你器宇轩昂,骨骼惊奇,真是个中原之主啊!我要立你做天子!按老套路,石敬瑭推让了好几次,将吏们也按老套路哭爹喊娘的跪着劝他求他,大家来回这么演了几出,最后答应了。契丹主耶律德光起草册封的文书,命令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自己解下衣服冠冕亲授给他这个乖儿子,搭建了坛台,就在这一天,石敬瑭即了皇帝之位。契丹人也很会玩谋略,为什么千里迢迢带大军来,没攻下几块地盘,就急着封石敬瑭为皇帝?很明显,你不就是让我来助你当皇帝吗?好了,现在你是皇帝了,给我送钱割地的承诺也该兑现了!
乖儿子石敬瑭毫不犹豫地割让了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个州给“亲爹”耶律德光,这就是路人皆知的“燕云十六州”!也就是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如果要论中国历史上哪个卖国贼最能卖,可能谁都比不上石敬瑭!“燕云十六州”,从此之后就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中原大地从此完全暴露在契丹的铁蹄之下,它的危害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宋朝的衰败和灭亡跟这有直接的关系。 就这样还不够,石敬瑭仍答应每年送丝织品三十万匹给他们。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3-13 08:30:56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六十五
就这样,石敬瑭用国家领土、金银珠宝换来了儿皇帝的宝座,虽然他是个卖国的儿皇帝,但毕竟那段历史是属于他的,还得给他一个与其他皇帝一样的称呼,他是后晋的开国皇帝,就叫后晋高祖皇帝。936年十一月十四日,儿皇帝石敬瑭下令,改长兴七年为天福元年,实行大赦,命各种法律法规都遵循明宗李嗣源时的旧规,立晋国长公主为皇后,任命了自己的文武大臣。这样,石敬瑭的后晋和南边李从珂的后唐王朝对立并存。
润十一月的十四日,后唐末帝李从珂这时才知道石敬瑭已即帝位,晋安寨已经投降。众人议论认为,天雄军府还完好,契丹必然惧怕崤山以东,不敢南下,皇帝应当到魏州去巡幸。李崧也劝后唐末帝南还,后唐末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洛阳城听说北边的政府军溃败,民心震动,城中的百姓四面出逃,逃窜到荒山野岭躲起来。老百姓都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往山里逃跑了。那时的城里人,估计每家时时刻刻手边都准备着一个急救包,里面把贵重物品都装好,一有风吹草动拎起来就跑。百姓想逃也没那么简单,守城的门卫不让百姓往外逃,这是要拉着全城百姓陪葬啊!幸亏雍王李重美还有一颗仁爱之心,他说,国家多难,不能为百姓做主,又禁止他们去求生,只能增加我们的恶名,不如听其自便,事情安定了自然会回来!于是下令任凭洛阳城的百姓们随便出走。
后晋高祖石敬瑭准备大军南下,“老爹”耶律德光举着酒杯对这个乖儿子说,我千里赴义,现在大事已成,我如果再向南进军,黄河以南的人必然惊骇逃散,你应该自已率兵南下,人心就不会太恐惧。我命人带五千骑兵护送你到河阳桥,想要多少人随你渡河由你决定。我留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如有紧急情况,我就下山去支援你,如果你能自己平定洛阳,我就返回北方去!说完与乖儿子执手相看泪眼,久久不能作别,他脱下自己的白色貂皮大衣给乖儿子穿上,又送了二十匹好马,一千二百匹战马,并说,愿我们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不要相忘!从这离别眼泪和貂皮大衣可以感觉到,这两人应该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还饱含着深深的“父子情”,越来越像真父子了!不,甚于真父子,石敬瑭对他亲爹估计不会这么好!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3-15 08:18:56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六十五
就这样,石敬瑭用国家领土、金银珠宝换来了儿皇帝的宝座,虽然他是个卖国的儿皇帝,但毕竟那段历史是属于他的,还得给他一个与其他皇帝一样的称呼,他是后晋的开国皇帝,就叫后晋高祖皇帝。936年十一月十四日,儿皇帝石敬瑭下令,改长兴七年为天福元年,实行大赦,命各种法律法规都遵循明宗李嗣源时的旧规,立晋国长公主为皇后,任命了自己的文武大臣。这样,石敬瑭的后晋和南边李从珂的后唐王朝对立并存。
润十一月的十四日,后唐末帝李从珂这时才知道石敬瑭已即帝位,晋安寨已经投降。众人议论认为,天雄军府还完好,契丹必然惧怕崤山以东,不敢南下,皇帝应当到魏州去巡幸。李崧也劝后唐末帝南还,后唐末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洛阳城听说北边的政府军溃败,民心震动,城中的百姓四面出逃,逃窜到荒山野岭躲起来。老百姓都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往山里逃跑了。那时的城里人,估计每家时时刻刻手边都准备着一个急救包,里面把贵重物品都装好,一有风吹草动拎起来就跑。百姓想逃也没那么简单,守城的门卫不让百姓往外逃,这是要拉着全城百姓陪葬啊!幸亏雍王李重美还有一颗仁爱之心,他说,国家多难,不能为百姓做主,又禁止他们去求生,只能增加我们的恶名,不如听其自便,事情安定了自然会回来!于是下令任凭洛阳城的百姓们随便出走。
后晋高祖石敬瑭准备大军南下,“老爹”耶律德光举着酒杯对这个乖儿子说,我千里赴义,现在大事已成,我如果再向南进军,黄河以南的人必然惊骇逃散,你应该自已率兵南下,人心就不会太恐惧。我命人带五千骑兵护送你到河阳桥,想要多少人随你渡河由你决定。我留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如有紧急情况,我就下山去支援你,如果你能自己平定洛阳,我就返回北方去!说完与乖儿子执手相看泪眼,久久不能作别,他脱下自己的白色貂皮大衣给乖儿子穿上,又送了二十匹好马,一千二百匹战马,并说,愿我们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不要相忘!从这离别眼泪和貂皮大衣可以感觉到,这两人应该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还饱含着深深的“父子情”,越来越像真父子了!不,胜于真父子,石敬瑭对他亲爹估计不会这么好!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3-16 09:54:13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六十六
936年的润十一月二十五日,当李从珂还在与众将讨论进攻河阳时,底下的将校们都已经把投降书用飞一般的速度送到了石敬瑭面前。后晋帝石敬瑭担心李从珂向西逃走,派遣了一千契丹骑兵扼守在西逃路上。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李从珂从凤翔起兵造反,向东进攻洛阳时,沿途的政府军都以飞一般的速度来向叛军投降。如今,石敬瑭从北方起兵来造他的反,也是来进攻洛阳,李从珂沿途的政府军也都同样用飞一般的速度向叛军投降去了,唯一变了的,只是叛军与政府军的角色互换了!
李从珂已经英勇不再,此时的他,已经是穷途末路,案上之肉。二十六日,后唐末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雍王李重美等带着传国宝玺登上宣武楼,准备放火自焚。刘皇后堆聚柴草,准备把宫室也一起烧了,我得不到的,谁也别想得到!眼看这不知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累死了多少百姓的辉煌大殿就要化为灰烬,前面敞开城门让百姓随意出逃的雍王李重美再一次为百姓站了出来,他真是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人。他及时劝谏刘皇后说,你把宫殿都烧了,新皇帝来了,一定还要盖新的,修建宫室又要劳民伤财,我们死了,还要给民众留下怨恨,能得到什么好处!于是,刘皇后停止了焚烧宫室,雍王李重美这几句话,不知省了多少民脂民膏,救了多少百姓性命。
王淑妃对曹太后说,事情已经很危急了,我们应该暂且躲藏一下,不要急着死,等姑夫(石敬瑭)来了再有话好好说。曹太后说,我的儿子、孙子、媳妇、女儿都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忍心独自偷生!妹妹你自勉吧!王淑妃便同许王李从益藏匿起来,终于免一死,而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雍王李重美等都随着一把大火化为了灰烬,烟消云散,仿佛不曾到过这个混乱的世界!写到这突然想起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3-17 12:36:51 +0800 CST  
后唐的灭亡
六十七
936年润十一月的二十九日,儿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车驾入宫,实行大赦。十二月初一,石敬瑭到河阳,设宴为契丹兵饯行,送他们回国。接着,又追废后唐末帝李从珂为庶人。
十二月初三,后晋高祖任用冯道兼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感觉这个冯道好厉害,他才是五代那个混乱不堪年代的最大人生赢家。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放在几千年历史中皆准的定律在冯道这里不管用,管你换皇帝和改朝换代如换内裤般频繁,反正他的宰相位置雷打不动,谁来当皇帝都得请他来当宰相,他才是几千年来政坛上的超级不倒翁!他最先是跟随燕王刘守光,后来投奔了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然后他就担任了刚灭亡的后唐、现在石敬瑭的后晋,下一个朝代后汉,再下一个朝代后周等四个朝代十任皇帝的宰相!不过,他被后人骂了不少,因为那是强调忠君思想的年代,你看吕布,为什么总被人用“三姓家奴”来骂他,就是这原因!讲道理,你的皇帝都去自焚了,你也应该跟着一起去的,朋友一生一起走嘛!
后来,石敬瑭又把兴唐府改称广晋府。到此,后唐王朝已经寿终正寝,成为历史,躺进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坟墓之中,未来是属于石敬瑭的,属于后晋王朝的,但后晋王朝躺进自己的坟墓,也是早晚的事,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三国演义里有句话叫“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3-19 16:39:01 +0800 CST  
后晋的灭亡正在奋笔疾书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4-04 11:25:40 +0800 CST  
后晋的灭亡

石敬瑭为了当皇帝,干出了认贼作父,出卖领土,出卖人民等最让中国人所不齿的事来,终于在公元936年灭了自己的舅子哥唐末帝李从珂的后唐王朝,建立了自己的后晋王朝。他这种用没有下限的行为换来的王朝能长久吗?多行不义必自毙!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是句唬人的废话,历史上很多坏事干尽的人最后不是活的好好的吗?但那只是没应验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会应验的!所以,大家千万别以为这是句骗人的鬼话,就去干一些不仁不义的事,还自豪的以为自己跟历史人物一样枭雄。
石敬瑭入主洛阳后,任用李崧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用桑维翰为枢密使。由于是刚得到天下,各地的藩镇大多还没有臣服于石敬瑭的后晋王朝,有的虽然臣服了,但是反复不定,今天高兴了上书称臣,明天一个不高兴就起来造你的反。由于战争的烧杀掠夺,百姓穷困潦倒,官家府库中的金银财物已经耗费殆尽,而契丹又没完没了的索要征调。所以,桑维翰劝谏晋高祖要诚心诚意来安抚各地藩镇,不要再计较新仇旧怨。 用谦卑的言词和丰厚的献礼,来结好契丹; 同时加强军事训练和国防力量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以充实仓储; 保持商业贸易畅通,以交流丰富财货。石敬瑭同意了这些措施,几年之间,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中国稍显安定。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4-08 23:11:04 +0800 CST  
后晋的灭亡

937年的二月,石敬瑭的亲爹耶律德光北归经过云州(现在的山西大同一带)时,大同节度使赶紧出城迎接,却没想到被契丹主扣留不让回城!城里的节度判官吴峦对众人说,我们堂堂礼仪之邦,怎么能对北方的这些野蛮夷狄俯首称臣!一句话就把大家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激发出来了,于是众推举吴峦为云州的领头人,紧闭城门不受契丹之命。契丹一看,你家皇帝都得叫我爹,你们还敢这么放肆,给我打!于是,契丹也不北归回家了,围着云州打了半年,可楞是没打下来。这么凶猛的契丹兵,半年时间,攻个城都攻不下来,不科学啊!其实很科学,契丹擅长的是骑兵,在开阔地作战可以战无不胜,可要是讲攻城守城,他们差的就不是一点两点,一年两年了,他们在开阔地横扫千军的骑兵在攻城时毫无用处,总不能骑着马去爬城墙吧!估计他们连什么叫云梯都没听过,就更别说像诸葛亮那种在墙脚积土成道而登城的高级玩法了,像射雕英雄传里每人穿两个大翅膀飞进城去的科幻级攻城方法,更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以前在北方打战根本不会遇到什么攻城战、守城战,因为他们就没有这么大、这么高的城池啊!他们的城也就是很多顶帐篷聚集在一起而已,只要骑兵往那帐篷上一撞,帐篷就被踏平了,可现在,任你骑兵再厉害,你骑着马往云州城墙上撞一下试试?
云州虽然没被攻破,但被围了半年,估计也是弹尽粮绝了,吴峦只好派人向皇帝求救,儿皇帝石敬瑭只好写信给自己的老爹耶律德光,请求对云州高抬贵手。能想象到,这种信,少不了一口一个父亲大人,少不了一口一个不孝儿,大家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想象这信的内容是怎么写的!我想到的是这样的,父亲大人在上,不孝儿石敬瑭对下属管教不严,对您不敬,耽误了您北归的行程,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别跟吴峦一般见识,别因此耽误了您的北归行程,回头我会好好惩治他!契丹主看完书信后很满意,于是撤兵解围了,石敬瑭也把吴峦调离了云州。
楼主 一蓑烟雨摇  发布于 2018-04-09 07:03:08 +0800 CST  

楼主:一蓑烟雨摇

字数:526

发表时间:2017-05-21 22:57: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8 20:48:55 +0800 CST

评论数:6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