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唯物史观  长篇连载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鼓励、再更新一节。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 唯物史观占据统治地位

唯物史观后来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利益博弈到了白热化;在这种背景下,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思想家,有意无意的就把唯物史观推到了极致。

为什么代表工人阶级的思想家,会把唯物史观推到极致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工人阶级的大名就叫无产阶级。既然是无产阶级,这个利益群体就没有过多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们不怕赤祼祼的谈论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上一切看似神圣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上层建筑,都被他们彻底的市俗化。
总而言之,在这些为了三餐一宿忙碌奔波的人眼中,除了利益,好像就很难知道还有其它的。
总而言之,你不论跟他们讲什么高大上的理论,他们肯定会和你绕到现实利益上。总而言之,我们信你的理论,我们的经济收入会有明显的提高吗?我们的生活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吗?

卫道之士面对他们这种愚昧的逻辑,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利益、利益、利益,利益!你们难道只知道利益吗?
问题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却会告诉他们,我们的目标无它,就是让你们经济收入一天比一天高,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
总而言之,如果信奉一种思想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的经济收入一天比一天少,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差,这种思想扯得再高大上,它也是邪教的思想啊!当然了,思想如此,法律也是如此;宗教也是如此;国家、统治者也是如此。
再总而言之,什么思想、政治、道德,能代表我们现实利益,就是好的;否则它扯得再高大上,也不过是在扯淡罢了。

现在,我们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好了,那就是让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缩短到八小时!
相信一种思想,相信一些政治家,就有机会一天只工作8小时。听到这种好事,那些屁也没有一条的无产者,自然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我们必须得知道,大家当时的工作时间,都是10个小时,甚至12、乃至15小时以上。
面对他们上窜下跳的样子,卫道之士都急了,因为你们想让国家规定八小时工作日?你们疯了吗?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国家完了,我们的社会完了,你们也完了!总而言之,你们这些愚昧的人啊,只要你们对政治经济学有基本的了解,就不会提出这种可笑的、无理的要求。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22:54 +0800 CST  
在构建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上层建筑时,最开始是从政治经济学入手的,然后顺着这个缝隙,就开始大举向法律政策方面渗透了。
当时的政治经济学,一直存在一个难以调和认识,那就是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政策,参与经济运行吗?

一方的观点很简单,那就是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国家也不可以通过法律政策的形式参与经济运行。
因为在他们看来,经济运行自有它的客观规律,看不见的手会把它调节的很好,任何人为干预经济的行为,不论它的初衷有多善良,最后都会好心办坏事的。
比如,制订八小时工作日、禁止使用童工,表面上代表了工人的利益,实际上最后会损害工人的利益。
总的来说,国家最好不要人为的干预经济运行,就让看不见的手自己去调节好了。

另一方的观点则很简单,那就是国家必须立法介入经济运行。因为没有法律政策介入经济运行,工人与资本在相关的博弈时,那就会完全处于劣势,他们的劳动时间将会无限延长,他们的收入会被无限压低。
最迫切的事,就是国家必须立法制订八小时工作日、禁止使用童工。
更主要的是,经济危机为什么一再会周期性的出现,原因就是因为工人的工资待遇太低了,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的消费能力永远也跟不上生产力的能力。

这两种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很难简单的说谁是谁非,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的阶级性,谁也能看出来。
一切是显然的,处于老板的角度,肯定会喜欢前者的理论;处于工人的角度,肯定会喜欢后者的理论。
总的来说,在这种争论经中,通常总是屁股决定大脑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23:23 +0800 CST  
在这种博弈中,后来有一场非常著名的争论,那就是工人一天劳动多长时间,最为合理的?
一种观点认为,制订八小时工作日非常荒谬,因为通过大量的数据可以证明,资本的利润就是在八小时后产生的,如果制订八小时工作日,会把无数投资者都弄得血本无归,最后工厂不断倒闭,整个社会就完了,工人的利益更无从保障了。
总而言之,就算国家要立法限制每天的最长劳动时间,也应该限定在九小时、或是十小时,因为八小时工作日,它实在不符合经济规律,这样做的结果,肯定会好心办成坏事。

另一种观点,从感情上只会告诉前者,你少扯淡吧!
我们希望国家制订八小时工作日,你们就能计算出资本的利润只产生于八小时之外?你们也太天才了吧!
当然了,争论的时候,如果用这种逻辑,那就等于认输了。
当时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经济学者,他一直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辩护,但是他的政治经济学水平,与对手相比,似乎差着一大截。于是辩论来辩论去,最后竟然发出了怪叫。总而言之,用经济学理论我说不过你,我就和你撕X扯X。
问题是,作为经济学家,他为工人利益辩护时,就这种水平,本身证明你就是在那无理取闹。因就类似的事实,似乎可以证明,就你这种政治经济学水平,也想指导国家经济运行,最后只会损害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更会损害了工人的根本利益。
所以,类似的辩论工作,一定需要马克思那种级别的学者领衔;总而言之,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不是真理,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当时,谁敢和他争论,通常不会取得好结果。

在这种争论中,双方的观点谁是谁非,很难简单的判断。但是双方的屁股坐在什么地方,相信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有人是为资方的利益辩护,有人就是为劳方的利益辩护。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23:54 +0800 CST  
代表资方利益的政治经济学专家,通常总会信誓旦旦的说,我们这样说,绝没有任何私心,完全是站在国家、社会、全民的角度思考问题。
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者,通常总会告诉他们,你们的屁股坐在地方,傻子都能看出来,你不用装什么客观。

就好像,老板、工人在劳资问题讨价还价。
老板说,你一天最少得工作十个小时,甚至十三个小时,而且必要时还得加班;当然了,也不要和我谈加班费,因为这是你的义务。
工人说了,我一天最多工作八个小时,加班嘛,必须得给我加班费,而且还得我愿意。
他们谁的要求更合理?这个我们很难简单的去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某个人引经据典的认为,工人一天最少应该工作十个小时,甚至十三个小时,还得随时准备义务加班,最为合情合理,它肯定是在帮老板说话。如果有人认为他是为了国家、社会才这样说,多少是有点在扯淡;至于有人认为他是帮工人说话,那更扯淡到了极点。

不管双方争论得怎么昏天黑地,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就是普遍国家都渐渐承认,“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运行存在太多的弊端。所以国家必须得通过宏观调控参与经济运行,更得用政策法律保障工人的权益;否则这个社会就无法正常健康的发展。

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最终会占据统治地位呢?
这不是简单的因为人们的思想认识、思想道德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工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密集,他们在维护自己利益时,更容易实现了普遍的广泛的协作。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24:23 +0800 CST  
其实呢,在工人与资本博弈时,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争论。那就是工人是否有权通过聚众闹事一类的方式(说得正式点,就是XX、XX、XX),让资方提高工资待遇呢?

一种学者自然认为,这是非法的,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允许这种事,它肯定会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所以政府必须得严厉打击这种行为。

另一种学者则认为,工人必须得保留这种权力,否则在劳资博弈中,工人的权益根本无法保护。关键是,只有工人保留类似的权利,才有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

上面两种争论持续多年,最后代表工人利益的理论占据上风,于是所有文明国家的法律都承认工人有XX、XX、XX的权利。
国家的法律发生这种变化,并非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而是双方力量发生了变化了。

在最初,认为工人应该有这种权力的理论,不要说无法得到法律的认可了,就是敢宣扬这这种观点,也会成为政府打击的对象。总而言之,如果你的影响力不够,政府当时就敢抓你,随便给你定一条寻衅滋事罪,就可以法办你;如果你的影响力够大,政府也会给你一个选择,那就是我们不欢迎你,你可以到别的国家,如果你不愿意,就不要怪我们不客气。当然了,这就是马老太爷一生不幸的重要根源所在。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24:48 +0800 CST  
但是在此过程中,唯物史观开始由马克思系统的整理出来。

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大约有以下几条。

第一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相关的利益博弈中。任何一个阶级(处于相同的经济地位,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群体),都想控制国家机器,都制订对自己有利的法律政策。最后谁的目标能实现呢?显然就看谁的力量更强大罢了。
在无产阶级革命时,这一切表现的非常清晰。最简单而言,围绕劳动法的制订,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是上窜下跳,折腾了一年又一年,折腾的惊天又动地;最后一系列代表工人利益的政治经济学、法律政策开始占据统治地位。

在此过程中,各种上层建筑的阶级性表现的非常明显。

总而言之,资本家通常都反对国家立法保障工人权益。而且冠冕堂皇的理论很多,最经典的就是这样提高用人成本,普遍工厂都会破产的,到时国家就完了,社会就完了,工人的利益就更无从保障了。
当然了,工人通常都希望国家立法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总而言之,工人的力量太过分散,如果没有政府出面严厉打击各种黑心老板、血汗工厂,工人就会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更总而言,资本家通常都反对工人有聚众闹事的权利(美其名曰XX、XX、XX),因为允许工人有这种权利,那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还不大乱了?
当然了,工人普遍希望国家立法承认工人有这种权利。总而言之,工人拥有这种权利,只是为了对付不遵守法律的黑心老板、血汗工厂,绝不会用它无理取闹的。说这一切会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那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家、经济学家、政治家的屁股坐在什么地方,通常都是可以看到的。甚至而言,政府的屁股坐在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来。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25:28 +0800 CST  
顺着这角度,马克思又做出一个经典的论断,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总的来说,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下,就会有不同的阶级(处于相同经济地位下,有着相同利益诉求的人),而不同的阶级,就会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
所有的阶级都会试图让代表自己利益诉求的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占据统治地位。当然了,最后哪种上层建筑会占据统治地位,就看大家博弈的结果了。总的来说,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意识形态上,通常也会占据统治地位。

顺着这个角度回看历史,马克思又做出一个经典的论断,人类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
总的来说,统治者可以高高在上,绝不是因为他神功无敌,更不是因为人们对他有多忠心。而是因为统治者代表着一种利益分配秩序,而这种利益分配秩序又代表着某些利益群体的利益,所以这些利益群体就会积极维护这个利益分配秩序。
总的来说,大家维护的是一种利益分配秩序,而不是某个人。

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许多幼小的孩童,依然可以维持高高在上的权力。
人们尊重某个幼小孩童的权力,并不是因为什么所谓的忠心,而是因为把这个幼小的孩童赶下台,存在的利益分配格局就会被打破。

当然了,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许多皇帝虽然丧失了权力,并且被权臣一个劲的欺负,依然可以高高上。
人们依然把这个傀儡皇帝捧得很高,并不是因为所谓的思想在作怪,而是因为把这个傀儡皇帝赶下台,已存在的权力分配格局,就有可能被打破。

一个人想篡夺皇帝的权力,通常并不是简单的在侵犯这个皇帝的权力,而是必然会破坏这个已存在的利益分配秩序。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26:24 +0800 CST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更有一个经典的论断,那就是环境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环境。
这个论断听起来多少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只要大家能明白上面几个论断,再理解这个论断,应该没有任何难度。因为前面几个论断,显然已清晰明白的说了,各种看起来高大上的层建筑,从来都是屁股决定大脑,而不是大脑决定屁股的。

我一再说历史是上层建筑,所以同一个历史人物、同一个历史事件、同一个社会、同一个时代,在不同的人的笔下,会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许多人竟然因此说,这是唯心史观。这真是咄咄怪事,如果这都是唯心史观,那还有什么是唯物史观呢?

历史是上层建筑,本身就意味着,控制着话语权的人,拥有历史的记述权、解释权。占据统治地位的历史书,就是由他们所记述。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了,司马迁拥有什么话语权了?问题是,我们看到的汉代之前历史,主要就是由他所写。真正的问题在于,司马迁在说话的时候,必须得时刻看好统治者的脸色。有一次,司马迁没有看好统治者的脸色,就去随便发表意见,于是他就被推入了蚕室。面对此情此景,司马迁说,这是我的错、这是我的错,我竟然犯了这种低级的错误。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29:06 +0800 CST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这些经典论断,在马克思生前,已得到普遍学界的认同。所以不管大家怎么看马克思,都得承认他是一个学界的巨人。

马克思主义一直被西方主流社会视为异端邪说,主要是因为他还有一个更著名的论断。那就是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我们应该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制度。
如果马克思愿意抛弃这个论断,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可以过得更好一些。问题是,如果马克思放弃了这个观点,那他就不是历史上的马克思了。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一生败也由此,成也由此。如果马克思不死守这种观点,他就不会被西方流社会所排斥打压;问题是,马克思成为现代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也主要是因为他死守这个观点。

事实上,不管这个论断是对是错,他显然深远的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现代史。
我这样说,不代表我认为,如果马克思放弃这个观点,人类现代史就会发生天翻覆地的改变。事实上,这个观点可以影响人类现代史,主要是因为有着它特定的经济基础。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29:39 +0800 CST  
说到唯物史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国主流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但是真正接受唯物史观的人有多少呢?其实非常少。至少离开课堂、离开各种学术场合,在分析历史时,大都是用英雄史观分析历史。
最简单而言,翻开网络大历史版块,扑天盖地的全是英雄史观、唯心史观的内容。总而言之,说到历史社会变迁的原因时,都是人们的思想道德发生了变化,甚至就是因为某些帝王将相的思想道德不同。

更惊人的还在于,当你表达一下唯物史观时,他们就会说,你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因为你标准自己是唯物史观,却认为历史是上层建筑,所以同样一个历史事件、同样一个历史人物、同样一个时代、同样一个社会,在不同的人笔下,就是一个个的罗生门,你这样分析历史,算哪门子历史唯物主义,这不是标准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吗?
是的,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但是我们看到记录,通常总会有无数种版本;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确切无疑的版本,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我们看到资料非常有限,如果资料足够丰富,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时代,都会以天差地别的形象出现。
现代史资料丰富,所以任何一个影响时代的历史大人物,都会以会以圣人、邪魔、三七开、四六开的多重形象出现。总而言之,有的历史书中,把他说得如同圣人一样,有的历史书中把他说得如邪魔一样;有人则会说,他们有功有过。他们最后会以哪种形象定格,主要是看话语权控制在哪些人手中。

总的来说,历史是上层建筑,它永远是随着经济基础变化的。
最经典的就是,在传统史书上,虽然对岳飞也微词,但是从来不会有一个历史学者认为岳飞最大的罪恶,就是他镇压杨幺等人的起义,因为在地主阶级控制话语权的时代,这永远不是什么罪恶。但是,后来经济基础变了,所以最权威的宋史专家说到岳飞时,总会免不了说,岳飞一生中最大的罪恶,就是镇压杨幺等人的起义,当然了,这个是受制他的阶级局限性,我们不能苛求。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30:05 +0800 CST  
看完这三节内容,相信大家对上层建筑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经济基础为什么决定上层建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
接下来的几节,我会试着分析,为什么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总会不断的变化呢?
这个问题简单的去说,自然就是生产力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就会跟着不断变化。但是这种回答,显然是不足以应对许多人的质疑。
因为在许多人眼中,如果这种理论成立,那相同的生产力阶段,人类的社会就应该是一样的,问题是,谁也知道,人类社会在相同的生产力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如何产生的?是因为各自地区,出现的英雄人物思想道德不同吗?显然不是的。

请关注下一节,国家的起源与本质(上)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16 19:33:14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再更新一节。

第二章 经济基础是如何让社会发生变化的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与本质 契约的产物(上)

人类社会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永远是生产力!
相对而言,什么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永远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人类活动的范围会必然会越来越大,人类社会的组织必然会越来越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会从方圆几十里,渐渐扩展到方圆几百里、几千里、上万里的范围,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实现空间物移、信息传递时,自然会变得越来越轻松。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拥有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多,人类交换的规模频率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人类隔山跨海进行商业活动的动机越来越强烈。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拥有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多,人类通过掠夺侵略可能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人类不远千里万里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动机,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总的来说,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那是越来越大。

历史上伟大的统治者(我这里所说的伟大,只是说功业,与道德无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生于了特定的历史阶段,否则,他纵然神功盖世,也无法实现他的伟大。
最简单而言,如果处于旧石器时代,秦始皇、凯撒、阿育王扎堆组成个兄弟团,也无法建立一个所谓的帝国。因为那种生产力条件下,他们联手奋斗到死,恐怕也就是一个部落首领罢了。
反过来说,当相关地区发展到了青铜器高度成熟的阶段,没有张三、会有李四去实现相关地区的统一。所以,在相关时代,欧亚大陆的主要地区,都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统一。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20 14:56:47 +0800 CST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如果没有一个权威机构的存在,属于人类社会的,恐怕永远是无休无止的混乱纷争。
最开始,人类社会存在的权威机构,只要可以调节方圆几十里范围的利益纠纷就可以了。因为再遥远的地方,和大家好像是没有什么关系。
后来,人类社会需要的权威机构,必须得能调节方圆几百里、几千里范围利益纠纷,否则属于人类的,也是无休无止的混乱纠纷。
发展到现在,人类社会需要的权威机构,必须得能调全球利益。否则整个地球就会乱成一锅粥。

总的来说,有人的地方有就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在小农社会中,皇权可以得到普遍认可,就是因为我们可以把皇权政治说得一无所是,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在广阔的小农社会里,如果皇权政治突然崩塌了,在它重建期间,属于人类的肯定是一场的灾难,因为在此期间,各种大规模的战争,那就是司空见惯的事。

国家出现,有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生产力发展到了足够的高度,这个条件是必须的。
在生产力非常落后时,人类的活动的范围就方圆十几里、几十里;可能产生各种联系的人口,也就几千、几万人。这种人类社会组织,再怎么折腾,恐怕也不能称之为国家。
所以国家产生的先决条件,就是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高度成熟的阶段,青铜器开始渐渐广泛使用。失去这种必要的条件,比秦始皇牛一百倍的人,也不可能建立起一个所谓的国家。

越来越庞大的国家出现。大约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生产力大约得达到青铜器高度成熟的阶段、铁器也开始出现了。失去这种背景,一个权力中心,想控制千里万里之外的地方,那就是不可能的事;在这种背景下,奢谈建立一个庞大的国家,就失去了基础。
第二、必须得有一个相对明显的经济、军事重心所在地。有一个相对明显的经济、军事重心,就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统治中心,强有力控制广阔的地区。如果没有这种相对明显的经济军事重心所在地,这个地区必然是小国林立,而很难构建起一个统一的社会组织。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20 14:58:43 +0800 CST  
秦始皇可以统一中国的基础,是关中地区的经济军事,在战国后期一直对关东拥有绝对的优势;所以秦国不论换多少秦王,也一直可以强有力的打压、蚕食关东各国;等秦始皇亲政时,秦国作为天下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已无可动摇了,统一天下,就剩下最后的一推了。
从这层意义上,秦始皇可以统一天下。那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当时青铜器高度发达了,所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非常强大,所以上千里万里之外的人群,也可以发生非常紧密的利益往来了。失去这种背景下,秦始皇本事再大一百倍,也不可能实现所谓的天下统一。
第二、秦始皇13岁就是秦王了;如果秦始皇是韩国的国王、或是燕国的国王,他本事再大一百倍,也依然也轮不着他实现所谓的天下统一。

当然了,凯撒之类的人也是如此的。
事实上,在凯撒走上政治舞台前的二三百年时间里,以罗马为中心的地区,在军事政治经济上一直打压、蚕食着周边地区,等凯撒走上政治舞台时,以罗马为中心的地区,已无可争议的是古代欧洲的唯一超级大国了。

总的来说,伟大的人物之所以是伟大的人物,自然是因为他非常杰出,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特定的环境、际遇。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20 15:10:14 +0800 CST  

我们一再说,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没有张三、也会有李四。
许多人总会反驳说,张三是天才、李四是废才,李四怎么能起张三的作用呢?我觉得,这种反驳,其实就是类似于抬杠,因为任何一句话都有它特定的语境。

我们这里所说的张三、李四,无论从哪个角度,也不会有本质的差别。这就好像,拿破仑在正式出道前就死了,另一个扮演拿破仑角色的人,肯定也是一个铁腕的人物,而绝不可能是一个废材,因为在那种背景下,废材怎么可能爬上那个位置呢?

再举一个更生活化的例子,有一部电影,导演开始想请李连杰主演,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李连杰不能参演。
在这种背景下,导演就认为,这部电影投资空前巨大、有第一流的编剧、第一流的制作人员、而且演员阵容空前豪华,让谁当主演,也一样能成为经典的。
面对导演这种话,如果有人非要反驳说,你从剧组找个发盒饭的人试?我觉得,这就叫标准的抬杠。
因为谁也知道,即使李连杰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主演这部电影,这个电影的主角,肯定也是一个无论外型、气质、地位与李连杰相当的影星。一个剧组发盒饭的人,怎么可能代替李连杰主演一部电影呢?

这就好像,当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了青铜器高度成熟的阶段,庞大的帝国自然会逐步出现。在这种背景下,秦始皇、阿育王、凯撒之类的人因为各种原因缺席,肯定也会有一个与他们地位、能力、气质相当的人去完成这个任务,而在那个时代,与他们地位、能力、气质相当的人多的是。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20 15:20:49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许多学者都是从这个角度解释国家的起源与本质。
换而言之,随着人类社会剩余增多,人与人的关系必然普遍恶化,如果没有一个强大暴力机构存在,人与人之间就会像狼一样的彼此看着对方,谁也会不丝毫的安全感。
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就需要通过契约关系,建立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社会秩序。而想实现这一切,就需要授权一些人建立一个拥有众多暴力机构的国家机器。
这种解释,虽然已把国家定义成了暴力机器,而且是调节人与人利益关系的产物,但是这种解释,显然非常浪漫的。因为在这里面,它主要的字眼是契约、是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而我们非常熟悉的、关于国家的定义,则显然没有这样浪漫。
我们非常熟悉的,关于国家的定义是: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在这种解释中,国家作为调节利益关系的特质,依然被清晰的展示出来,关键是它不再以维护大家共同利益的形象出现,而是以压迫工具的形象出现。

在这一节里,我先从交通媒介的发展,分析国家的起源与本质,所以就从契约论的内容入手。关于阶级压迫工具的内容,我放到下一节,这里就不多说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20 15:21:43 +0800 CST  
以人类活动范围的变化,分析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大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就是方圆十几里的范围;毫不夸张的说,也就是一个村落水平罢了;更主要的是,当时所谓的国际社会,恐怕也就是方圆的百十里的范围,毫不夸张的说,也就是一个县级地区罢了。
在这个阶段,一个统治者任他有通天的神功,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帝国。事实上,在这个阶段的权力者,称他们为统治者都有些滑稽,因为比较符合他们身份的词,其实就是首领、酋长。
这个阶段的权力者,并不神秘,因为他们与普通人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他们依然是劳动者、战士,只是因为表现优秀,所以开始担当一定的管理职责。在这种背景下,世袭制就是一件不可以想象的事。
在这种背景下,谁敢高呼世袭制有理,肯定会被当场打死的,因为你想这样欺负人,你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没有?所以此时的政治思想,都是原始的民主政治思想;总而言之,首领的地位,有能者居之,无能者下来。
此时对应的政治组织,套用学术名词,就是部落、部落联盟。
此时的阶段,对应的生力水平,大约也就是旧石器工具阶段。总的来说,它就是原始社会。

此时的上层建筑非常简单。
因为调节这种简单的社会,约定俗成的禁忌、道德、首领的权威、就可以胜任了;绝不需要各种复杂的专职的暴力机构、也不需要复杂的法律条文。因为这样小的群体,有啥事召集大家开开会,一块举手表决就可以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20 15:22:12 +0800 CST  
人类社会处于第一个阶段时,权力主要以首领权力的形式出现。首领形式的权力,主要是靠人的体力、智力、勇气、魅力维持;这种权力覆盖的范围非常有限,至少用这种权力形式,想管理几百里以外的地区,是绝对不可能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第二个阶段时,权力主要是以职务的形式出现。职务为形式的权力,主要各种机构维持的,这种权力可以覆盖的范围上,从理论上是无边无沿的,只要你的机构设置的足够大、足够精妙,只要你的交通、媒介手段够先进。

权力主要以首领权力形式出现时,它通常总是民主的政治形式。
因为首领形式的权力,对个人的要求非常高,一个人的体力、智力、勇气、魅力不够,他的权力就会消失。
但是当权力,渐渐以职务的形式维持时,它渐渐就会进入专制、世袭的政治形式。
因为职务的权力,对个人的要求不是很高,因为这种权力主要是靠各种机构维持的,只要相关机构设置的足够精妙,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也可以高高在上。
到了此时,权力终于开始渐渐向专制、世袭的方向发展了。

当权力主要以首领形式出现时,它并不神秘,因为它覆盖的范围有限,所以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权力的本质。
但是当权力主要以职务的形式出现时,它渐渐就会变得神秘,尤其是当相关的机构越来越庞大时,人们更会觉得它神秘异常。因为高高在上的权力者,一言一行可以左右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人,可以让几百里、几千里外的人服从自己。这一切想一想,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如果高高在上的权力者,是一个年幼的孩子时,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20 15:25:49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顺着前面的话题说。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社会就会进入第三个阶段。

进入第三个阶段,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可以达到几百里了。简单说,怎么也相当于现在市级地区吧。而当时所谓的国际社会呢,大约就有上千里的范围了。称此时的国际社会为天下,应该不算太夸张了。
进入这个阶段的权力者,就是标准的统治者了,而且变得越来越神秘了。因为此时的统治治与普通人相比,已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在自己集团内部,各种权力者的终身制世袭制,已变得完全合法了。

此时对应的政治组织,不论从哪个角度,也可以称之为国家了。但是这种国家,还受制于交通媒介落后,所以从表面上看,它好像是一个国家,其实是一个有着强大权威机构的国际社会。总的来说,各地都拥有巨大的自治、独立性。
此时的阶段,对应的生产力水平,大约是青铜器发展的阶段,对应在中国的历史,大约就是夏、商、周的历史。
分封制的国家形式,并不是简单的受制于人们思想,而主要是受制于交通媒介。在这个生产力阶段,比秦始皇再伟大一百倍的统治者,也无法建立一个中央集权格局的帝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就会进入第四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背景上,一个统治机构,可以直接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到了此时,建立传说中的帝国终于成为可能。
这个阶段对应的生产力水平,大约是青铜器高度发达、甚至铁器也开始渐渐普及了。
进入这个阶段后,随着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还会有许多变化,并且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再非常直观,所以这里就不多说,因为说得越多争议越多。

这里介绍这四个阶段,只是希望大家知道,社会的发展,主要是靠生产力发展推动的,不是靠人类的思想推动的,更不是靠某个大人物的思想推动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细节上,可能有些粗糙,希望所谓的有识之士不要和我抠着字眼讨论。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20 15:33:19 +0800 CST  
这四个历史发展阶段,随便翻开一本历史地图册,大致流览一遍,就会有非常直观的感觉。
开始,整个欧亚大陆,就象一个无边无垠的大海;人类社会是以一个点、一个点的形式存在着,就象汪洋大海中的小孤岛。
后来,这些小孤岛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一个个的文明区域,但是如果说欧亚大陆是一个边无的大海,那人类社会依然还象一个个的孤岛,只是他面积越来越大,而且联系越来越广阔。
再后来,几条大河流域附近,形成了庞大的文明地域。这种发展过程,绝不是因为出现了某个伟大人物,而是因为人类在应用石器工具时,积累出越来越多的经验,让这种工具越来越有利于改造自然;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会加工金属工具、并且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

为了让大家历史有更直观的感觉,我接下来拿中国历史疆域的变化说事。
最开始,我们所谓的天下,只是黄河中游那片地方(夏);后来的天下,变成了黄河中下流那片地方(商);再后来,则变成了黄河上游、中游、下游那片地方(周)。
再后来呢,长江一线,也开始渐渐进入文明范围(春秋战国)
进入这个阶段,因为生产力发展,所谓的天下经济、战争交流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广泛,所以建立庞大帝国的基础渐渐成熟。于是秦国出现了。

再后来呢?长城以北地区,也终于开始进入这个文明圈子,虽然它还是以野蛮人的形象出现,但是它也形成了庞大的、统一的政治组织(虽然还是比较松散),并且能与中原王朝相提并论了。
再后来呢?西域也开始进入了这个文明圈子,并且与中原王朝有了广泛、普遍的往来。
再后来呢?青海、青藏高原也进入了这个文明圈子,虽然它们还是野蛮人的形象出现,但是它们显然与中原王朝的经济、政治、军事往来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普遍了。
再后来呢?中原王朝与中国历史疆域之外的地区,也开始有着越来越广泛普遍的接触了。

这种变化,绝不是某个天才人物产生的结果,而是人类生产力缓慢积累的结果。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4-20 15:37:24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5277

发表时间:2018-04-09 23:41:3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9 14:18:20 +0800 CST

评论数:13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