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回目隐真事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甄士隐即真事隐,梦中之通灵即补天被弃之石。“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意为:真事隐于梦中石上。开篇写: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甲戌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
注意正文和批文连用三次“石上”,强调这两字的重要。“石上”即石之上部或石之头,所以书名叫石头记。那块石在书中多次出现,可是多数场合被称为“蠢物”。
石既为蠢物 ,石上(或石头)就是“蠢物”二字之上,即“蠢”字,“蠢”字拆开是“三人一日二虫”,最上是“三人”。
所以,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意为真事隐于“石上”,石上即“三人”,红楼故事主旨写三人。和尚说此三人都跟甄士隐有“一面之缘”。
“石头”“石上”写的主题是“三人”,那这三人是谁呢?

先来研究甄士隐这个人物。脂批说甄就是真,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甄家就在江南。
甄士隐是书的作者,甄士隐者真是隐,出家是假,真的是隐居写书去了。第一 末甄士隐跟着道人走了,这个道人是“说人道人”的意思,就是构思小说编故事。甄士隐出家是“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第十二回跛足道人从褡裢中取出《风月宝鉴》这本书来,批语写“此褡裢犹是士隐所抢背者乎?”提醒:跛足道士装《风月宝鉴》的褡裢,就是第一回末尾甄士隐背走的褡裢。可见此书就是甄士隐写的。因此甄士隐并没有出家。出家是个比喻,就是跟社会断绝关系,隐居写书去了。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06 18:47:16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06 18:49:33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06 18:50:16 +0800 CST  
第十二回这个情节告诉看官,风月宝鉴的作者就是甄士隐。

甄士隐就是第一回自称“余”的那个批书人。甲戌本正文介绍甄士隐“姓甄名费”处,脂批指出“甄”就是真,“费”就是“废”。提醒看官,甄士隐这个人物是个真人,而且是个废人。
在元妃省亲回中,有这样一则批语:
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庚辰本侧批)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08 19:57:37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08 19:58:45 +0800 CST  
这位自称“余”的批书人,说自己成了“废人”,可见他就是第一回的甄士隐。
红学家蔡义江先生认为,这位自称“余”的批书老者,极有可能就是曹頫,此人保藏着石头记原稿,视书稿为命根子。
以上分析说明,这位批书的老先生,不光是写批语和保存书稿,他也是书的作者之一。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08 19:59:21 +0800 CST  
甄士隐梦中是在什么地方结识了“蠢物”呢?太虚幻境。
太虚幻境是个什么地方?第五回详细描写太虚幻境。那里清一色全是女子,分三等登记造册。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是按逛妓院套路写的。先看各等女子的簿册,册是还有画图。然后吃茶饮酒听歌曲,最后是跟美女睡觉。贾宝玉是个未成年人,没有性经验,仙姑还“秘授以云雨之事”。后院还有海鬼夜叉作打手。
太虚幻境的取材的“原型”是人间的妓院。太虚跟妓院的不同之处是:门口立着一个大牌坊。
曹雪芹把太虚幻境写为一个大妓院,并不是亵凟神仙,而是贬损皇室。书中有一个明显证据,就是那个名叫山子野的园林设计师,他在设计大观园省亲别墅时,完全仿照太虚幻境大牌坊的图纸。暗示读者:这个象征皇权的建筑是门口立着牌坊的妓院
太虚幻境里的人怎么生活的呢?省亲回中有一首《杏帘在望》的诗,“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形容太虚幻境即皇宫里的生活。他们不耕田不织布,却有顶级享受。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10 21:14:45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10 21:15:19 +0800 CST  
第一回甄士隐梦入太虚幻境,批语是“四字可思”,对这四个字要仔细思考。太者大也,虚清义近,后文有个清虚观,“虚”作“清”看。因此太虚幻境即“大清换境”。大清皇室换了个地方和名称。
甄士隐梦中太虚幻境跟“蠢物”有“一面之缘”,暗写作者在大清朝堂跟“三人”都有一面之缘。那此三人就是三位清帝。甄士隐梦识通灵暗写作者有缘结识三位清帝,康熙雍正乾隆。省亲回中脂批“俺先姊仙逝太早”中的“先姊”应是“先帝”,即康熙。
因此甄士隐不可能是曹霑,康熙年代他还没有出生,雍正间不过是个小娃娃。甄士隐只能是曹頫。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11 09:23:42 +0800 CST  
结论:红楼作者是“余二人”,即曹頫与儿子或侄儿曹霑两人合作写成的。书的主题是“三人”,即康熙雍正乾隆。“一日二虫”是对三人的评价:康熙像个君主的样子,称为一日,雍乾二位是虫。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11 18:24:17 +0800 CST  
第一回写:“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曹雪芹是书的作者,这是没有疑问的。
有人说曹雪芹不是书的作者,只是个加工整理者,这是笑话。“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十六个字足以说明曹雪芹是作者,付出了十年心血,你能说他不是作者?就算别人写的底本,此人不敢发表,曹雪芹拿来加工整理,那作者也是曹雪芹。因为发表文章要负社会责任。红楼梦如果犯了文字狱,乾隆皇帝会因为曹雪芹只是个加工整理者而饶恕他吗?首长的报告出了错,能推到代写的秘书身上吗?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13 09:23:11 +0800 CST  
有两条批语足以证明曹雪芹就是原创作者。
第一回甲戌眉批: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后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
两条批语都是自称“余”的老先生写,说明曹雪芹是书的原创。有人说曹雪芹不敢说自己是作者,既然敢把曹雪芹三字写在第一回,又说自己“十年辛苦不寻常”,就有敢于担当不怕惹祸的勇气。
但曹雪芹只是署名,作者应该不止一人。另一则眉批指出作者是“余二人。”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此条批语能解开红楼作者之谜。
按蔡义江先生说,批书的老先生保存着《石头记》书稿,可能就是曹頫。
曹頫是罪余之人,带过枷号,社会上名声臭了。人们怕受牵连,不愿意跟他交往。本人也自惭形秽没脸见人。再加上年老有病行走不便,过着不会亲友不通庆吊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切事情全由儿子(或侄儿)曹霑出面,人们把他渐渐遗忘了,好像世上没这个人一样。“废人”即无用之人。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能解开书中“荒唐言”背后真谛的人,即读懂书中真正寓意的人才是知音,才能跟作者产生共鸣。读不懂的人尽管你才高八斗满腹经纶,说的头头是道,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不着边际。
因此“哭成此书”也有悲叹“能解者”很少之意。“能解者”只有批书的老头和写作圈内几个人。下文的“脂”即脂砚,此人批书当然也是知音,他也支持或参与了书的创作,有可能是“芹”的同辈。
从“哭成此书”一句,可以基本断定《石头记》已经写完了。没写完一般不会用“成”字。甲戌本“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就是说书已经定稿完工了。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壬午年即乾隆二十七年,这年“芹溪”“泪尽而逝”死了。“书未成”三字似与“哭成此书”有点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哭成此书”是指书稿已经写完;“书未成”是指书没有印成刊本。
既然写完了为什么说“书未成”呢?写书的目的是传给世人,不是为了死后往棺材里放。而私下手抄传阅是不可靠的,极有失传泯灭的可能,只有只有付坊刻印,才能有广泛的读者群,以至流传后世。因此把书稿付坊刻印是父子二人的终生愿望。
但是曹家是罪余之人,帮助罪犯后人写的书稿付坊刻印,弄不好会掉脑袋的,谁愿意担这样的风险呢?所以一直到甲午乾隆三十九年,书还只是手抄本,未能刊印。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老头常哭他的儿子,想自己也是风烛残年,不久人世了。
“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还是说印书的事,一直到甲午年,儿子死了十多年了,书还没有刊印。他想起书中的癞头和尚带石头幻形入世,空空道人将故事拿去传人,那只是作者的艺术想像。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把《石头记》手抄本印刷出版?恐怕没有。这是多么令人惆怅的事!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一芹一脂”——“脂”即批书马甲为“脂砚”的人,此时“脂”“芹”两个年青人都死了。“芹”和“脂”在世时,曾四处奔走试图实现《石头记》刊印出版,但失败了(参看周汝昌《曹雪芹新传》第三十章)——只留下我这个将死的老头了,出书无望。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批书老先生的心愿:如果老天爷有眼,遇到一两位“能解者”知音,见义勇为出资出力,把手抄本付坊刻印,那该多好!
“是书何本?”一般解为“幸”字误书,大可商榷。“幸”与“本”字形相差很大,识字者决不会写“幸”为“本”。“是书何本”是“这书何时能出印刷本”的意思,因为写本人的内心活动,无需外人看懂,省略了几个字。
“余二人”,指老先生和死去的“芹溪”两人,当为父子两人。老先生估计自己有生之年是等不到书的刊印了。如果真有书稿刊印出版那一天,我与芹两人在九泉之下也会欣慰,没有什么遗憾了。
批语盼望的“一芹一脂”两人,就是后来的程伟元和高鹗。他们在乾隆五十六年将石头记手抄本用活字印刷出版,书名用《红楼梦》。从此以后,红楼梦成为名著广泛流传。作者“余二人”在九泉之下,应该大快遂心了。

至于芹溪是曹頫的儿子呢,还是曹顒的遗腹子,则无关紧要,反正是曹寅的孙子。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14 18:10:46 +0800 CST  
结论:红楼作者是“余二人”,即曹頫与儿子或侄儿曹霑两人合作写成的。书的主题是“三人”,即康熙雍正乾隆。“一日二虫”是对三人的评价:康熙像个君主的样子,称为一日,雍乾二位是虫。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22 08:18:03 +0800 CST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甲戌本凡例写: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25 17:47:15 +0800 CST  
此段开头语讲的很清楚。贾雨村就是假语村言。假语即假话,村言就是粗话,骂人的话。贾雨村即作者写书用的文字,作者的代言人。
作者”风尘碌碌”,怀念当年的女子,所以写这本书。明明是作者自己“风尘怀闺秀”,为什么回目写“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呢?只能说明两点:一是贾雨村即作者,二是书中写的儿女闺情故事全是假的,因为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代称,全为假话。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25 17:47:53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25 17:51:47 +0800 CST  
要读懂红楼梦,必须给贾雨村平反。他是书的作者,曹雪芹自己改头换面,到红楼戏里串演角色。

注意“作者自云”即“作者自己说”,“自云”二字似属多余。
“作者自云”真正意思是“作者自说自话”。第一回是作者自说自话,即作者跟读者对话。因此甄士隐跟贾雨村就是同一个人,同为作者化身。
同是影射作者,分工各有不同。甄士隐是用譬喻暗写作者遭遇,贾雨村是用假话隐语,暗示石头记的内容。甄贾二人即脂批的“余二人”。甄士隐暗写曹頫,贾雨村的“原型”极有可能就是曹頫的儿子或侄子曹雪芹。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29 20:42:13 +0800 CST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甲戌本侧批:隔壁二字极细极,记清】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假话,妙】表字时飞,【实非妙】别号雨村【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胡诌也】人氏,…………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31 11:42:18 +0800 CST  
介绍贾雨村的文字用了如此多的批语,明告看官,有关贾雨村的情节都是“假话” “胡诌”,“实非”,实际根本没有的事。
假语就是假话,村言就是“村粗之言”骂人的话。后文写了一个信口开河的刘姥姥,“与贾雨村遥遥相对”(甲戌本批)。
贾雨村看似一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刘姥姥是个令人同情的贫苦农妇,是作者用的“幻笔”,要反过来看。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31 11:42:52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31 11:45:13 +0800 CST  

楼主:微尘土

字数:599

发表时间:2018-03-07 02:47: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22 13:34:57 +0800 CST

评论数: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