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情: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

自从被日本人抛弃后,张自忠已经生不如死地过了很多天。

鬼子兵开进北平之后,根本不理会所谓政务委员长的虚衔,张自忠躲在租界里,被全国痛骂汉奸,同秦桧、吴三桂之类著名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祖宗十八代都是声名震天,个别不够文雅的人天天问候他的女性亲属,甚至打算组团研究他家祖坟的地质构造问题。

从著名抗日领袖到汉奸卖国贼,只有短短十几天。张自忠在租界缩了又缩,终于一咬牙逃出日本人的监控,骑一辆自行车狼狈逃到天津,再坐船去烟台。

张自忠如何能逃出占领区,很长时间里都是个语焉不详的话题。单凭他一个人的本事,显然不可能跑路,事实上他能顺利脱身,同国民党军统的张子奇很有关系。

张子奇,天津电话局局长,国民党军统天津站骨干,号称“天津三宝”之一。

早在张自忠当天津市长的时候,张子奇就同他是老交情,当然张局长也不是省油的灯,没少利用这层关系搞情报活动。现在张市长落难,张子奇虽然不是共产党,却是铁杆抗日分子,所以义不容辞地调动军统资源,护送张自忠逃难。

在近代史上,张子奇是个不怎么出名的人物,一方面是因为,那个年代牛人太多了,拥兵十万往往也只挂个名字,何况只有几十个手下的情报干部;另一方面却也因为,张子奇做的事情,大都隐秘不宣,对他的历史,只能从各种文档中找到印迹。张自忠在北平沦陷时,安排的二十九军军眷撤退工作,张子奇出了很大力;张自忠死的时候,为他护棺归渝安葬的一文一武两个代表,武将是冯治安,文官就是张子奇。从这些记录里面,大概可以看出,张子奇同张自忠的特殊关系。

顺带说一下,张子奇有个儿子张北海,是纽约的有名作家,写过一本小说《侠隐》。张家在国共两党都有情报线的骨干,故事极多也极隐密,上涉开国领袖,下及北岳山民,可以写出另一本传奇小说来。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07 22:36:32 +0800 CST  
可怜的张自忠靠着张局长帮忙,好不容易跑到山东,去找老同事韩复榘求援,结果韩长官却不想见他,怕跟汉奸扯上瓜葛。下岗待业的张委员长只好给宋哲元打电报,得到的答复竟然是这里情况复杂,你不要过来,我叫秦德纯来看你!

张自忠在济南等了半天,总算秦德纯是个厚道人,真的跑来看他,两个人抱头痛哭,商量下一步怎么走。二十九军是回不去了,老赖在山东也不是办法,最后决定由秦德纯陪同,坐火车去南京见蒋介石。

张逆自忠的名声早已随各大爱国和不爱国的报刊骂遍全国,他要坐火车的消息一传出去,马上有人沿着铁路线等他。在徐州,一伙愤青成功地拦到他坐的车,冲上车厢要抓人,好在秦德纯足智多谋,把他关在厕所里,才骗过那帮学生。

躲在厕所里熬到南京,在萧振瀛等人共同求情下,蒋介石总算网开一面,把张自忠的问题定性为党国内部矛盾。正当他考虑张自忠工作问题的时候,从前的二十九军、后来的第一集团军又出了问题:宋哲元撑不住了。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09 18:16:46 +0800 CST  
自从逃出北平后,二十九军的士气一落千丈。这也容易理解,毕竟从前的抗日英雄军突然变成豆腐军,领导不是胆小鬼就是大汉奸,想再象从前一样呼风唤雨实在有点难。蒋介石给他们提了级别,宋哲元却管不住手下,几路人马在鬼子面前都是一溃再溃,更严重的是,一贯注意军纪的西北军竟然也开始乱抢东西,丝毫没有抗日军队的觉悟,甚至有的老百姓骂他们说,除了不烧房子外,他们跟鬼子没啥区别。

强大的敌人,离心的部属,全国的指责,重重压力终于摧垮了宋哲元的身体。他一直把军队当成命根子,甚至为此不惜放弃千古名城,但在激烈的战事和严酷的现实面前,宋哲元明白,自己已经不配这个司令的头衔,最好的选择就是及时撒手。他向蒋介石发出电报,愿意辞去所谓的第一集团军司令职务,原二十九军分散使用,谁愿指挥谁指挥,他实在是带不动了。

收到宋哲元的辞呈,蒋介石倒没多惊讶。他曾经多次照顾二十九军,还给了很多政策优惠,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大败。宋哲元愿意走人没什么不好,刘汝明和冯治安还都算称职,只是五十九军(从前的三十八师)是张自忠的人马,骄兵悍将谁也收服不下来,实在是一件麻烦事。

在经过各路人马纷纷说情后,蒋介石终于答应,张自忠可以回去将功补过,领导五十九军再立功勋。宋哲元既然辞职,第一集团军当然是拆散使用,谁都不待见的张自忠领着老部队来到五战区,向急于求援的李宗仁报到。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11 22:34:45 +0800 CST  
李宗仁不喜欢张自忠。

他们两个人本来就没有交情,“张逆”又是全国知名的汉奸,随时可能调转枪口打自已,只是枪杆子里面出友谊,前线吃紧的时候,不喜欢也要变成喜欢。鬼子在淮河南线已经成功达成突破,于学忠和三十一军都没能拦住他们,其他两个桂系军还在赶来的路上,李宗仁实在找不到人手去堵漏,于是张逆自忠就成了唯一的救星。

带着复仇雪耻的愤慨,张自忠和他的五十九军赶到了前线,此时东北军已然招架不住,不仅丢了重要的阵地,还被日军追着打,正在溃退之中。张自忠毫不客气,下令全军出击,同鬼子缠在一起,所有重归“老长官”领导的团营长们全部冲在第一线,如排山倒海一般向鬼子的桥头堡冲去。日军突然遭到打击,十分吃惊,只好撤过淮河,重新找渡河点。

收到淮河北岸“大捷”的消息,李宗仁松了一口气,桂系的援军很快就赶到战场,从侧后方攻击日军,淮河南线战场随即稳定下来。而在另一边,张自忠也长舒了一口气,因为通过这场胜仗,他终于有机会向全国人民证明,自已不是汉奸,从前不是,将来也不是,永远不是!

淮河南线只有一个日军师团,李宗仁可以应付过去,但北线的矶谷、板垣两大师团,就不是他的残兵旧将能支撑的了。整个徐州战场开始渐渐明朗,形状象一个大写的Y字,Y字下面是淮河,日军的十三师团已经被张自忠、于学忠和桂军联手拦住;左上方是矶谷师团,正在排开孙侗萱的干扰,全力顺着铁路线南下;右上方则是板垣师团,准备通过临沂顺着公路赶往大运河,左右两条路的交界点就是Y字的中心,那里有大运河的渡口,叫台儿庄。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14 22:54:33 +0800 CST  
在赶往临沂之前,板垣师团已经赶了很多天的路。

他们本来是攻克太原的模范部队,偏偏因为抢了龙山师团的功劳,被调到第二军进攻青岛。坐着火车赶到站时,于学忠已经南下支援淮河,日本海军陆战队毫不客气,直接接管了整个青岛。

根据日本陆海军的协议,青岛是陆军的地盘,可是鬼子本来就是一伙强盗,不光对外不守信用,在内部也没有诚信可言。海军看着陆军天天受表彰,心里实在不服气,眼前的果子不摘白不摘,硬是毫不客气地抢了下来。按说抢了也就抢了,板垣师团千里迢迢赶来策应,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怎么也得给一点人性化待遇;帝国海军却是敌我立场十分坚定:青岛是海军的地盘,陆军与狗不得入内!

海军是帝国立命之本,可怜的板垣只好呆在城外干瞪眼,连个宿营的地方也找不到,只能四处打地铺,找上级帮忙说情。经过一番拉关系、谈感情,好不容易才弄到几间房子住,还没多睡一会,就接到南下的命令,要他们走Y字线的右路南下临沂,准备经台儿庄渡过运河,会师徐州。

如果一切顺利,板垣很快就能赶到台儿庄,把李宗仁轰出徐州。无奈帝国海军开船炸鱼是把好手,上岸后实在水土不服,占领青岛那么多日子,天天忙着祝捷,谁也不知道要整备一下道路、方便陆军兄弟下一步行动,弄得板垣师团只能靠两条腿,拖着重装备在破路上行军,很是辛苦。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16 02:31:58 +0800 CST  
板垣向临沂开进的时候,李宗仁也是紧张万分。他手头上已经没有多少象样的部队,只能从坐冷板凳的杂牌军里挑人,这时被派到临沂去的,是西北军老将庞炳勋。

通常来讲,西北军给人的印象是雄兵似虎、猛将如云,但庞炳勋却实在没什么名气。同时代的韩德勤、宋哲元全都独当一面的时候,可怜的庞将军一直守着他的起家部队,蹲在山沟里喝西北风。李宗仁想起他,实在是因为手上的人马已经不堪到极点,不找庞炳勋就得亲自出马了。

李宗仁手上“不堪”的人马,是东北军缪登流和川军出身的韩德勤。

缪登流就不用多说了,在当年的长城抗战中已经证明了自已的草包本色,他没当汉奸纯属意外,只是因为鬼子看不上这种废材,这才保住了自己的臭名;而韩德勤作为著名的抗日草包,整场抗战里除了和顾祝同关系好之外,实在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本事。

两年多后,韩德勤在江苏坐拥十万大军,被不到一万新四军打得没有存身之处,甚至自已也做了俘虏,最后灰溜溜地从地盘上逃了出去,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自已的无能。在他原形毕露之前,火眼金睛的李宗仁已经一眼看穿了他的本质,毫不客气地把他拒于门外,因为有时多一个猪一般的队友,比多几个敌人还可怕。

而除掉这两个废物,李司令紧急情况下能找到的人手,就只剩庞炳勋了。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17 22:38:17 +0800 CST  
在派庞炳勋出战之前,李宗仁已经跟他进行过一次“印象深刻”的会面。

从中原大战后,倒霉的庞炳勋跟宋哲元一样,缩在山西的山沟里。张学良不待见他,阎锡山也不喜欢他,好在徐永昌看他有点本事(似乎也说不上),有一顿没一顿地接济他的生活。蒋介石也不厚道,先把他从山西拉到河南去剿共,又从河南调回山西继续喝风,庞老头刚刚熟悉山西的水土,想找个地方养老,没想到抗战爆发了,他只好带着几个团的弟兄顶在河北前线,很快被火力凶猛的日军打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地撤到五战区。

按照惯例,庞司令新来乍到,应该跟战区司令见个面,谈谈思想拉感情。而这次会面果然给李宗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常来讲,国军的将领们见领导时,都喜欢显得朝气蓬勃,有一种积极想上的精神,即使是不得志的杂牌将军,出镜时外观也要衣着笔挺,让人知道自己是有投资价值的。可庞炳勋的形象却是一差再差,不仅人长得寒碜,而且还瘸了一条腿,看着就提不起劲来。

庞瘸子(外号)走进长官部的时候,李宗仁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他是西北军的老将。因为他年纪实在有点老,三八年已经五十九岁,马上就该领退休工资了。

堂堂五战区来了这么个瘸腿怪老头,李宗仁心里十分别扭。但毕竟是大风浪里走出来的,他没有表现出情绪,而是和颜悦色地问庞老头,一路打仗辛苦了,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关照吗?

听到李宗仁的亲切问候,庞炳勋想了想,十分不好意思地说,想求李长官解决一下编制的问题。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19 18:25:41 +0800 CST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庞炳勋虽然没啥功劳,但毕竟资历深,国防部看在他没有苦劳有疲劳的份上,给了个军团司令的虚衔。第三军团司令部下面有一个军(四十军),全军一共一个师(三十九师),全师统辖两个旅,一共四个团兵力(!),还不如其他条件好点的师(无语)。

堂堂军团长只有四个团,庞炳勋在战场上实在不够用,所以私下里又招了一个团的兵,全“军团”好容易凑到一万三千人,重火力包括四门山炮、六十门迫击炮。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这么点可怜的人马,被军令部知道后,竟然还威胁说,必须把那个团裁掉,否则扣发粮饷,让他在山沟里继续挨饿!

别人都能扩军抗日,为啥我不能?庞炳勋很是不服。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眼看军令部要动真格,他只好把意见放到心里,采取拖字战术扯皮。军令部见多识广,对这种把戏自然是一眼看穿,于是一个想扩军,一个要裁员,闹得不可开交。

堂堂军团司令连一个团都摆不平,李宗仁很理解庞炳勋的痛苦。都是杂牌出身,自然也不用客气,李宗仁毫不犹豫地表示,编制的事有他去打交道,庞司令只管安心去海州休整,军饷什么的不用担心。

庞炳勋感激地点了点头,然后提出另一个要求:他的部队在前线损耗实在太大,不敢指望长官给大炮坦克之类奢侈品,能不能补充些子弹?

补充弹药是军队的正常程序,军团司令却要亲自找战区司令走后门,也实在是穷得没办法了。李宗仁十分大方地挥挥手:五战区的军械库还有不少弹药,你们尽管拿!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20 11:35:15 +0800 CST  
在李长官的亲切关怀下,年近花甲的庞瘸子廉颇再饭,带着五个刚刚领齐工资的团来到海州。作为西北军里的老将,庞炳勋并没有十分出色的功绩,打起仗来也经常被对手冲垮,但他有一条别人比不上的本领,就是他做人非常实在,对手下不是一般的好,因此那些小兵不管是被收编还是俘虏,事后总会不辞辛苦地跑回来,归投庞大爷的门下。从中原大战到长城抗战,没有人看得起他,只有几个团的老兵一直紧紧跟在身边,不管是山西的凄风冷雨还是河北的枪林弹雨,始终不离不弃。

在海州呆了一段时间,庞炳勋收到了李宗仁的紧急调令,要他们迅速赶到临沂布防;他们要面对的,是板垣师团手下坂本旅团的猖狂进攻。

受了长官的关照,自然是要出力拚命的,庞炳勋什么条件也没有讲,甩着白胡子赶到了临沂。板凳还没坐热,前线就传来消息,敌人进犯莒县,急需救援。

所谓防守临沂,不是光守一个城,而是要建立一个防御体系,守卫临沂为中心的一大片地方。听到敌人来犯的消息,庞炳勋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两个团,指挥官是旅长朱家麟。

在朱家麟赶到莒县之前,守卫莒县的,是一支并不正规的游击队,司令叫刘震东。

刘震东,山东木匠,在东北军任文书一职,由于工作努力上进,一路升迁到少将师长。

山东人能在东北军里做官,而且从木匠变成将军,刘震东已经可以算是手艺人里的成功人士了。但好景不长,很快日本人打进东北,他也成了东北义勇军的一员,倾家荡产拉起一支队伍,在白山黑水里同鬼子打游击。义勇军没能呆住,他就退到察哈尔拉抗日同盟军,一九三六年跟着东北军移到西安,七七事变后坚决要求抗日,在南京无人理睬,靠着奔走门路才弄到一个“五战区第二游击纵队司令”的空头委任状。

当时的山东还不是敌后,八路军也没有来,刘震东只能再度变卖家产,拉起一支民兵。这支民兵连步枪都不够,不少人手上只有木枪,能被五战区收留,实在是因为李宗仁已经穷疯了,只要站得住、会走路的都要,刘司令虽然缺人少枪,好歹可以去站个岗,起到凑数的作用。

二月二十一号,板垣师团片野联队进犯莒县的时候,守在城池里的只有紧急赶到的刘震东。面对逃得空无一人的县城,刘震东没有迟疑,以最快速度布好防线,然后在午夜迎来了庞炳勋的两个团。

守军已经赶到,刘震东的任务也算差不多完成了,但看到朱家麟的队伍后,他却没有走,而是带着所有人一道留下来。因为曾经在东北跟鬼子干过仗的刘司令明白,莒县很大,光凭朱家麟的那点人马,恐怕是不够应付的;虽然游击纵队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打游击,但是此时情况实在太危急,他的人手虽然也有限,好歹可以起到帮忙的作用。

二月二十二号,日军开始攻城,用密集炮火轰击城墙,城头督战的刘震东中弹,身亡。

刘震东,别名曦州,山东沂水人氏,一八九三年生。家贫辍学,木匠为业。自幼豪侠,为人爽直,为人打抱不平状告权贵,二十五岁迫走关东,入奉军任文书职。因聪敏机谨,得入东北讲武堂,与张学良共读,大受赏识,连升排、连、营、团、旅、师长各职,二八年入北平陆军大学第八期学习,结识李宗仁、卫立煌等军政要人。三一年东北事变,刘震东任义勇军第五军团总指挥,转战辽河、热河、察哈尔等地。三七年抗战爆发,刘求战于南京,何应钦不纳,百般运作得投李宗仁麾下,倾家荡产赴难抗日,终阵亡于莒县,追授中将衔。

从民间艺人到少将师长、游击司令,木匠刘震东没有显赫的战功,也没有出彩的传说,他的存在仿佛只是历史书上不经意的名字,一个拿着木枪对抗大炮的野路子司令,一个倾家荡产只求一战、而且还打了败仗的草头王。但我相信,我们的民族能生存和延续,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刘震东这样的英雄,无论身属国共,无论战功胜负,他们都会把自己顶在在第一线的枪林弹雨里,宁死不退。

在继续写下面的篇章之前,必须默默地在心中给刘将军敬一个礼。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22 00:46:06 +0800 CST  
刘震东死后,朱家麟带着剩余的部队又坚持了两天,甚至同冲进城的日军爆发了激烈的巷战,最后才撤出莒县。

朱旅长不能不撤退,因为鬼子已经形成了包围圈,再不走就要全军覆没。在他撤后不久,坂本旅团(二十一旅团)也赶来同片野联队会合,一齐追击朱家麟,两支部队在汤头镇迎头相撞。

防守汤头的是庞炳勋的一个团。在同朱家麟会合后,他们一同挡住坂本旅团,整整顶了一个星期才撤退。坂本刚刚出城追击,立刻左右各冒出一个团来,形成三面夹击的形势。

坂本不知道,他的部队已经是庞炳勋的最后一点底子,再也找不出多余的人手了。眼看自已“轻敌冒进”落进包围圈,坂本反应极其灵敏,立即撤回了汤头镇。

五个团的杂牌军,加上一个瘸腿老头子,居然顶住了一个旅团,李宗仁顿时大为兴奋,毫不吝啬地对庞炳勋进行了嘉奖。但到三月五号,在调来坦克、重炮加强后,坂本又一次发起了进攻,这一次庞炳勋再用什么计都没效果,鬼子很快强攻到离城十里的地方,他的五个团无论如何是挡不住了。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23 23:55:08 +0800 CST  
收到庞炳勋的求救电报,李宗仁顿时汗都要下来了。临沂显然是不能放弃的,但他手上又没有预备队,万般无奈下,他再次派出了张自忠。

此时淮河北岸战局已经稳定下来,张自忠带着他的五十九军连夜出发,一天一夜急行一百八十里地,终于在三月十二号赶到沂河。奄奄一息的庞炳勋赶紧派人联络,告诉张军长:我已经顶不住了,你快进城来救我!

收到庞炳勋的消息,张自忠却没有进临沂城,而是告诉对方说,救是一定要救的,但是硬在正面顶也是顶不住的,所以你还要坚持一阵,等自已从侧面进攻解围。

张自忠说到做到,很快他就带着五十九军渡过刺骨的沂水,向坂本发起进攻;坂本当然也不好惹,立刻回转大军,同张自忠缠在一起,一个村一个屋地拚刺刀。

打到三月十六号,李宗仁相信,张自忠已经不行了。

五十九军在临沂侧翼拚了整整两天,毫无进展,板垣的火力却丝毫不见减弱。从常理上讲,他的进攻已经丧失了突然性,应该赶紧撤过沂水,再度请示上级领导、加派援兵才对。

张自忠也知道攻击不利,但他也知道,在自已身后,李宗仁并没有任何预备队,自已一撤,庞炳勋就要陷入绝境。就在李宗仁绝望四顾的时候,张自忠下了一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命令:全军将领一律补充前线,军长张自忠带警卫部队也编入战阵,所有火炮全部推到第一线,夜间打光全部炮弹后发动进攻,总之日子不过了,不成功,便成仁!

在张自忠不要命的猛攻下,坂本旅团终于支撑不住,几处阵地都被攻破;庞炳勋也不客气,趁你病要你命,跟着下达了攻击令。三面受敌的坂本旅团鸭梨山大,只得且战且退,一直退回到汤头镇,全军被打死一个大佐联队长,伤亡三千多人,连后方的兵站都没能顾上,成了西北军的战利品。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25 12:18:19 +0800 CST  
@yishimenghuan 2017-09-25 13:43:10
看了上海、南京战役,再对比台儿庄。
如果李宗仁代替蒋介石作为抗日领袖,会不会好很多?
@红朝笑笑生
-----------------------------
李宗仁的基本盘,是桂系一个省的几个军。凭他的这点实力,能镇得住中央军,那是见了鬼;就算他接管了中央军,能让地方派系和红军接受指挥,那是更见了鬼。
桂系能够坐大的原因,是各地方实力派都把它推到前面,组成制衡中央的松散联盟。要是桂系坐到主席台中央,那啥也别说了,华南华北全部独立或自治,大家开战吧。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25 14:51:19 +0800 CST  
先战淮北,再捷临沂,张自忠两战两胜,顿时声名雀起,成为新的抗日明星,从前的处分命令自然是一笔勾销。但临沂的大捷并没有解决问题,李宗仁仍然是焦头烂额,台儿庄的下方、右面局势都开始稳定的时候,左面的矶谷师团却是一天也不闲着,正在不停地找麻烦。

矶谷的左面是孙桐萱的鲁军。这支部队战斗力有限,矶谷拨出一个旅团同他们周旋后,剩下的大军仍在继续南下,准备顺铁路线到台儿庄,渡过淮河去徐州抓李宗仁。

李宗仁也无计可施了,他只好向蒋介石发出求救电报。这一次委员长的答复很干脆:调汤恩伯二十军团驰援。

蒋介石的嫡系分三大派,分别是汤恩伯、胡宗南、陈诚,用今天的话来讲,应该叫嫡系的三个代表。胡宗南和陈诚都在华南征战,华北最强劲的中央军只剩下汤恩伯集团。

经过南口的血战和大同的被黑,汤恩伯撤到后方大力扩充,手下部队不仅全部补回,还多出不少来。蒋介石发令的时候,汤司令的二十军团有七万多人,兵精粮足,是华北举足轻重的嫡系亲兵,足以解决五战区的困境。李宗仁最开始没敢直接伸手要汤恩伯军团,只想调一两个军应应急;没想到汤司令认为他的军团应该集中使用,不宜分散消耗,主动提出全军支援五战区,蒋介石竟然也是一口答应,同意二十军团东调增援。

对蒋介石的慷慨,李宗仁可以说是喜出望外,当然他也明白,这种好事总是有利有弊的。调一两个军固然不够强大,但是他却能指挥得动;而整个汤恩伯军团是蒋介石的嫡系亲兵,进退都由委员长直接控制,战区司令的意见只能起个参考作用,危急关头怕是不好指望的。但是不管怎样,这个大军团毕竟是实力最强的劲旅,也是徐州战场上的大救星,无论如何是件大好事。只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那就是汤恩伯和他的七万大军不会飞,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到战场,在此之前五战区必须自已想办法,稳住左翼战线。

李宗仁已经要抓狂了。翻遍整个第五战区也找不出能拉上去的援军,自已的警备部队才几百号人,总不能连司令部都不站岗吧?就在他满头大汗的时候,亲密战友白崇禧来了电话:有支部队不大能打,你们要不要?

接到消息的李宗仁顿时大喜若狂。此时什么部队在他眼里都是救命神仙,立刻向白崇禧表示,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肯抓鬼子就是好猫。白崇禧在电话里还要犹豫,李宗仁已经顾不得体面,在电话里大喊:快点派人来救命,兄弟我要完蛋了!

看到李宗仁如此情急,白崇禧叹了一口气,给他派去了那支不大能打仗的军队:川军。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09-30 13:27:33 +0800 CST  
白崇禧不敢派川军,是因为一直以来,川军都是非常不能打的军队。

说起来川军当年打红军的时候也勇过一阵,不过那是保卫家当的最后关头,平时的道德品质那是相当成问题,一杆破枪、一杆烟枪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全国军阀都知道,所谓川军,那是居家旅行都摆不上台面的次品。

抗战爆发的时候,刘湘曾经慷慨激昂地宣布,从前打内战多年对不住国家,现在要舍家卫国、出川抗日,所有人都很振奋;但等他真把川军拉出来了,所有人又都大跌眼镜。

川军是穿着草鞋单衣出来的,装备差就罢了,杂牌么,大家都心里有数。但这里面大部分人连四川也没出去过,一到外省就惊呼连连,加上语言不通,又没什么钱,一上场就有点惹人烦。

最开始,川军是调到最吃紧的山西,结果面对鬼子的凶猛炮火顶不住,同晋军一路溃退下来。小气的阎长官舍不得拨粮饷,川军等不来上头的补给,只好自已动手、丰衣足食,带上人和枪去有粮的地方强行化缘,甚至砸开军械库,从里面直接拿想要的东西,而且态度还很不好,充满四川地方特色的口头语。

阎锡山当然不是好惹的,听说有人抢他的家当,立刻勃然大怒,找军事委员会告了黑状。军委会也很头痛,按理说私抢军械库是该枪毙的,但四川毕竟是战略大后方,不能不注意统战工作,只好把川军调走了事。

这时河北和山东的第一战区司令程潜也缺兵,军委会于是找程潜商量,让他接收川军。没想到程潜一听川军要来,吓得直摇手:阎老西都招待不了的部队,兄弟我哪伺候得起,你要派他们来,我就辞职走人。总之宁可没有人,不能有坏事的人。

一面是有人要兵没有,一面是有兵没有人要,退回四川去又太没面子,最后白崇禧想起李宗仁,才算解决了川军的问题。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0-01 14:28:48 +0800 CST  
李宗仁就这样迎来了败绩连连的川军。

李宗仁没有歧视杂牌的习惯。广西自已也不富裕,属于苦孩子出身一类,从看到川军的第一眼起,他就从穷孩子的角度明白了,川军为什么要砸仓库。

已经是滴水成冰的冬季,却没有人操心他们的冬装,川军穿的还是单衣草鞋,整支队伍又冻又饿,加上水土不服,医药、枪弹、粮饷都没有保障。

他们是怀着保家卫国的心情出发的,个个都有敢死队的觉悟。国家却把他们当成了叫花子,连饭都不给吃饱,天天喝的是稀汤,看的是白眼,怎么会有战斗力?!

李宗仁是老杂牌,自然最理解杂牌的痛苦和尊严。同对待庞炳勋一样,他和颜悦色地接待了川军,尽其所能地弄了一些补给,然后四处张罗,给他们补发军械。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0-02 21:15:53 +0800 CST  
军令部对杂牌向来不讲客套,看在李长官、李司令的金面上,破例大方了一把,给川军补充了一“大”批武器:一个师二百来支步枪。

手面如此微薄,李宗仁很不好意思。无奈各处都缺装备,五战区前期损耗太大,军械库尤其紧张,要什么没什么;只能一面张罗,一面向川军司令邓锡候解释:我们实在也穷,不过弹药还够,可以多拿一点,回头有枪了再给补充!

从太原到河北,再到山东,川军也知道自已不招人喜欢,总算还好,有个第五战区肯接收他们,而且战区司令亲自操心他们的冬衣。看见李宗仁满脸为难的样子,邓锡候也不含糊,眼泪汪汪地向他发誓:川军保证听从长官指挥,奋勇杀敌,以报答知遇之恩!

事实证明,邓司令没有说大话。

川军的第一个任务,是守卫Y字左边的一个点,津浦线上的滕县。

接到防守任务的是两个师: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全师三千多人;一二四师,师长税梯青,全师四千六百人。

按理说一个师没有一万人也该有七八千,但川军家底实在穷,又经过几个月损失,能剩下这点人马已经不错了,装备更是差得不行。李宗仁也没指望他们有多大战果,只要求尽力挡住矶谷师团,等待汤恩伯的援兵到来。

三月十五号,张自忠还在右线跟板垣拚大刀的时候,矶谷师团先头部队来到了滕县,挡在他面前的,是急急忙忙赶到的王铭章。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0-04 15:51:46 +0800 CST  
谢谢大家这么久的支持!
一直以来,都有朋友问我,什么时候能买到全套的连载书。非常遗憾的是,纸质书的出版有相当阻碍,所以我决定,将前面的内容仔细整理一遍,修正措词和相关内容,做成电子书提供给有兴趣的读者。目前第一部已经整理完毕,计二十八万字,时间从最开始到中原大战结束,定价人民币22元。想要书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dingyuan1894,然后用微信转帐的方式付款交书。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0-04 20:51:07 +0800 CST  
面对城头稀稀拉拉的枪声,日军十分骄狂。虽然他们只有一个联队(少一个半大队)两千人,最先赶到的不过两个中队四百人,但鬼子的轻机枪和掷弹筒能普及到小队,而王铭章全“师”也找不出几挺机枪。

日本人动作神速,王铭章其实也是一路急赶。日军到城郊的时候,川军只有两个营进了城,眼看事情要糟,王铭章急调附近的三六六旅增援;结果部队在城外同鬼子发生遭遇战,野战中拚不过对方,只冲进一个营的援军。

第二天,日军后续部队全部赶到,第六十三联队绕过滕县继续南下,由第十联队负责攻城。

两个师八千人打两千鬼子,看上去很有优势,其实很没把握。守在城里的王铭章只有三个营兵力,而城外的一二四师和其他川军野战火力实在薄弱,对鬼子阵地构不成大的威胁。王铭章只能带着仅有的部队堵住城门,同日军死磕,城郊外围的一二四师却遭到鬼子炮击、轰炸,阵地反而被一点点挤出去。汤恩伯的先头部队倒是接到了命令,一路北上增援,可是迎头碰上了鬼子的六十三联队,一场混战之后,汤恩伯不得不下令撤退,等后续部队接应。

王铭章无怨无悔地在滕县坚守了两天。在两天时间里,鬼子先后出动迫击炮、步兵炮、野战重炮对他轮番轰击,最后甚至连坦克都开了出来,川军的作坊造步枪当然打不穿钢甲,小兵们只能把手榴弹挂在身上,冲出去同归于尽。三月十七号,日军攻进城里,王铭章给李宗仁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决心死拼,以报国家。

李宗仁的译电员译出电报的时候,王铭章已经带着大家在街上打起了巷战。几小时后,一串机枪子弹击中了他,当场殉国。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0-05 12:33:33 +0800 CST  
王铭章的死没能挽救滕县的陷落。潮水一般的日军很快占领了城里大小要点,残余川军一直坚持到十八号中午,终于陆续撤出阵地,包括师长在内,一二二师伤亡七百五十多人;而城外的一二四师野战中被打得更惨,伤亡一千五百多人,滕县县长周同在城破时从城墙上跳下,自杀殉国。

从数字上看,王铭章和他的战友是失败的,他们连两千人的日军都打不过,反而付出了两千多人伤亡。由于鬼子经常缩小伤亡数字,很难弄清他们的真实情况,但从后来的行动上看,这些部队的损失不会太大。

然而我始终记得鲁迅先生说过的一段评论: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

在凶猛残暴的日军面前,没有时间布防、没有火力加强、失去友邻支援的杂牌川军师长王铭章和他的部下们,明知失败仍然以性命相搏,只求拖住日军尽可能多一天。无论战绩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折不扣的英雄。历史书上往往只有胜利者的豪迈,少有失败者无畏的抗争,我却相信,正是有无数这样不怕失败的英雄,我们才迎来了最终的胜利。

王铭章和刘震东,都是我中华民族永远的无畏英雄,永远。


国民革命军五战区高级参谋、第二路游击司令刘震东中将遗照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上将遗照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0-06 02:13:05 +0800 CST  
在这里说一声:一直以来,都有朋友问我,什么时候能买到全套的连载书。非常遗憾的是,纸质书的出版有相当阻碍,所以我决定,将前面的内容仔细整理一遍,修正措词和相关内容,做成电子书提供给有兴趣的读者。目前第一部已经整理完毕,计二十八万字,时间从最开始到中原大战结束,定价人民币22元。想要电子书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dingyuan1894,然后用微信转帐的方式付款交书。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0-06 02:14:28 +0800 CST  

楼主:红朝笑笑生

字数:1051847

发表时间:2014-05-24 19: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6 18:29:50 +0800 CST

评论数:290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