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西方学者白保罗的观点------即“壮侗语和苗瑶语不属于汉藏语系”以及“古中原人非汉人”

与楼主从“考古学文化”、“体质人类学”这两方面地得出的那些推论,是完全相一致的!

也即,西方学者白保罗并没有在瞎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9 23:28:33 +0800 CST  
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同汉语之间,其相同或相似之处来自于相互【借用】,这意味着,古代汉语曾经受到过古代南方人的语系的显著影响!

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同汉语之间,其相同或相似之处来自于相互【借用】,这意味着,古代汉语曾经受到过古代南方人的语系的显著影响!


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同汉语之间,其相同或相似之处来自于相互【借用】,这意味着,古代汉语曾经受到过古代南方人的语系的显著影响!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9 23:37:13 +0800 CST  
以上的这个推断非常地重要,所以,楼主必须重复三遍!

因为只有充分地理解了以上这一点,我们方才能够理解,在汉藏分离之后,“古汉语”和“古藏语”究竟走上了怎样的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9 23:40:44 +0800 CST  
根据【“基础同源字”】所占的高比例来判断,古汉语和古藏语应该具有“同源性”的关系!

根据语言学家的推断,汉藏分离的时间是大约距今4000-5000年

虽然,两者在分离之时处在了相同的的起跑线上,两者的初始状态基本一致,并无差别

但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时期,两者的发展状态就已经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语法”】上!古汉语,“在商朝时”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孤立语”的特点(尽管还残留一部分的黏着语的迹象);而古藏语,“直到今天”依然属于“黏着语”(尽管也具备一些孤立语的某些特点)


换句话说,【语法】是一个语言的“进化程度”的一个标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3:39:50 +0800 CST  
给大家打个比方,方便理解:

一对一母同胞的兄弟,刚出生时两兄弟的身长差不多(都是婴儿嘛),然而,长着长着就拉开了身高差距,还没完全成年呢,一个已经身高一米八(类似武松),一个才一米五(类似武大郎)

我们不能因为两兄弟的身高差距颇大,就去否认他们二人一母同胞的同源性亲缘关系!

而“语法”就类似于“身高”,代表的是一种语言的进化和演变的速度,与语言的“同源性”判断关系有限

然而,有太多的人偏偏喜欢仅仅用“语法”的相似性(而不是“基础同源字/词”),来判断不同语言的“同源性”,这是大有问题的!

比如,

有人根据现代汉语是孤立语,现代藏语偏黏着语,就去否定“汉藏语系”的存在

还有人根据苏美尔语有类似汉语的孤立语的特点,就贸然猜测,苏美尔人与华夏汉族同源,进而再推导出,华夏文明来源于苏美尔文明,这些都是在不负责任地乱说瞎说

问题是,一些错误的观点在网络上经常地广为流传,就如同,大家觉得“商人是东夷人”一样,这些错误的观点比正确的观点还要流行、更吸引大家的眼球!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3:56:58 +0800 CST  
谬误说上一百遍,也成真理了

所以,要改变这种“深入人心”的错误观念,还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楼主即便反复地解释,依然会有人跟什么也没有听到一样,依然坚持错误的观念,拒绝更正已有的错误结论,那叫一个固执啊~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03:42 +0800 CST  
“语法”,代表的是一种语言的进化和演变的速度,我们不能仅凭“语法”上的相似性,就去贸然地断定两种语言的“同源性”!


“语法”,代表的是一种语言的进化和演变的速度,我们不能仅凭“语法”上的相似性,就去贸然地断定两种语言的“同源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06:06 +0800 CST  
如果从【“语法”】的角度来分类的话,全世界的语言以简单地分类,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孤立语 ------ 黏着语 ------ 屈折语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18:54 +0800 CST  
可问题是,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演变方向,

究竟是从左到右:

孤立语 → 黏着语 → 屈折语


还是从右到左:

屈折语 → 黏着语 → 孤立语



这个判断的过程还是经历了一番曲折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24:40 +0800 CST  
在一百多年前,汉语被西方语言学家认为是“婴儿”的语言,这是好听的说法,其本质含义却并没有那么萌,意思就是“最原始初级的落后语言”!

因为汉语缺少词形变化且语法简单(语法仅靠词序和虚词),属于“孤立语”,在西方人看来,实在是太落后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30:57 +0800 CST  
然而,真正调查古代语言、原始语言(即到近现代还基本保持在部落阶段文明很‘原始’的亚非拉土著语言)”,【大多数野蛮人的语言的语法标记都比今天的语言更丰富】

这下子,轮到西方学者傻眼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32:39 +0800 CST  
西方人一看,这原来的结论不大对劲儿啊,是不是我们搞反了呀!

然后,西方人再重新审视他们最熟悉的语言----印欧语言的发展历史,果然发现:

“即使在在语法标记丰富的印欧语系(屈折语)里,语法标记的复杂程度也是在随时间改变的。屈折语的典型代表是梵语,可梵语是嘛?是印度在日常使用中已经死亡了的古老语言。同样的,欧洲屈折语的更典型代表也不是近现代欧洲各国语言,而是什么古希腊语、拉丁语,也是死得差不多的老家伙们。和英语相比屈折较多强制语法标记较强的什么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之类的,和文献可考的古代状态一比,也是“弱”了不少。即便是越来越“孤立语化”的现代英语,其屈折程度也远逊于古英语,因为古英语是一种有着高度屈折变化的语言,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都有着复杂的词尾屈折变化或元音变化,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也即,欧洲的语言从文献可考的语言发展历史来看,是从屈折占优势向粘着甚至孤立占优势转换(也即,人类语言是由屈折语→黏着语→孤立语逐渐演变而来)”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38:20 +0800 CST  
尤其是,越来越“孤立语化”的现代英语,按照原有结论判断,英语岂不是正在走向衰落和原始?

这怎么可能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41:15 +0800 CST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西方学者原来的结论彻底搞反了!(中国学者也有搞反结论的时候呢~)

实际情况应该是:

【人类语言是由“屈折语→黏着语→孤立语”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


这才是比较正确的结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44:21 +0800 CST  
为什么“野蛮人”的语言,其“语法标记”明明就是更多、更复杂?

其实这是因为:

“野蛮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不强,所以需要对抽象概念(语法标记总是表示更抽象的概念)强制性加上很多标记来帮助自己整理头脑。这也是说得通的,就像人学骑车,开始不会的时候,你对你的动作特别注意,等你真的会了,一切对动作的调整就推进了无意识的状态。同样,因为理性思维能力不强,才对理性思维下抽象的概念加上明显的关注,如果抽象概括一般化的思想过程对你来说如水之鱼那样“自然”了,那你和它也就相忘于语序语义的浆糊了。

或者野蛮人理性不强感性强,把对世界的感知用语言的“刀子”割得更“零碎”,强制性标记因此也是多的,这又恰恰是野蛮人的语言更加“具体而且神秘主义”的表现。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房德里耶斯又认为,文明发达和扩张,会让语法标记在总体上趋少,这个过程是不大可逆的。除非未来文明发展受到重大阻碍甚至衰退消亡。

当然,房德里耶斯最后又一次强调,即使如此,也不能说文明发达以后更“理性且抽象”的语言就比野蛮人“具体而神秘”的语言更好更先进,一切只是适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已。”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48:20 +0800 CST  
房德里耶斯认为,【“文明发达和扩张,会让“语法标记”在总体上趋少,这个过程是不大可逆的。”】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东亚的“古汉语”和“古藏语”,在两者刚刚分离的时候,处于相同的起跑线,大家一样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说“古汉语”的人群和说“古藏语”的人群,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速度,一个早早地走向了“文明”之路,一个仍停留在“原始部落”阶段上千年,从两者的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发展进化的速度差别:

古汉语,“在商朝时”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孤立语”的特点(尽管还残留一部分的黏着语的迹象);而古藏语,“直到今天”依然属于“黏着语”(尽管也具备一些孤立语的某些特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4:55:28 +0800 CST  
其实,上古汉语曾经和古藏语古羌语一样,也曾有罗嗦的后啜和字格,具有黏着语和屈折语的特点。但是,自从汉藏分手之后,古汉语的进化突飞猛进,而藏语的进化则比较迟缓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外部推动力所导致的。上古汉语在远古时代(可以上溯到所谓的“原始汉藏语”的时代),曾经历过较封闭的发展,达到过语法标记特别丰富的阶段,后来因为华夏汉族的急速扩张(这个扩张一直延续到周秦时期),汉语才变成了比较彻头彻尾的“孤立语”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5:01:01 +0800 CST  
另外,楼主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北方青铜人群在南下之后,受到了南方语系的显著影响,楼主在之前就强调过,【苗瑶语、壮侗语同汉语之间,其相同或相似之处来自于相互的“借用”,这意味着,古汉语曾经受到过古代南方人语系的显著影响!】

我们已经从“考古学文化”、“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这三个不同的学科,从三个不同的方向都推导出同一个推论,那就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原居民非汉人,而是南方人群,他们应该说南方人的语系,比如,苗瑶语、壮侗语、甚至是已经消失的古东夷语!】


我们还知道,现代的“南方语系”,包括壮语、苗瑶语、越南语、泰语都是“孤立语”的典型例子,虽然我们不清楚三千多年前这些南方的语言是否如汉语一般也是孤立语,但是,至少也是往“孤立语化”的方向在进化演变着。

而北方语系呢,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都不属于“孤立语”,比如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藏羌缅语系都属于“黏着语”,意味着,古代的北方人群在早先时期(比如新石器时代),发展是明显落后于古代的南方稻作人群(包括古中原人在内)!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5:12:02 +0800 CST  
汉藏缅语系特别值得一提,因为在这个语系里有两朵与众不同的奇葩,一是汉语,二是彝语

这两者之所以与众不同,

一是,因为二者都是“孤立语”,明显不同于汉藏缅语系里的其它语言是“黏着语”;

二是,因为与汉语与夏商周青铜文明有关,而彝语可能与三星堆青铜文明有关或靠近,两者都与从西部传来的“青铜文化”有关系,而“青铜技术”催生了文明的较早产生;

三是,这两者都是北方人群南下,都有可能受到了南方语系的“孤立语化”语言的显著影响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5:15:50 +0800 CST  
为什么从语言的进化程度来看,南方语系大多偏孤立语,而北方语系大多偏黏着语屈折语,似乎北方人的语言更接近“野蛮人”的复杂语言呢?

理由大家也猜得出来

在新石器时代,农业首先最早起源于南方而不是北方,北方的农业种植技术,很有可能是由南方北上的稻作人群传播来的,北方的稻作/粟作混作农业区,也许最早都是由南方扩张到北方的人群创立的,所以,【在古中原地区、古海岱地区有可能曾经属于南方人的“南方语系”】

否则,从北方/西北而来并入主中原的的商人和周人,他们的语言不会如此快速地演变进化成“孤立语”的!

因为无论是古藏语古羌语、还是阿尔泰语乌拉尔语等众多的北方语言都不是孤立语,为什么商人和周人到中原之后,其语言会发生快速的进化和演变?

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当一种语言在相对广大的地域里快速扩张和其他“土语”各种融合交汇发展的时候,这种语言也好,其他“土语”也好,其语法标记特别容易被“忘掉”,而走向“孤立语化”,一个典型的现代例子就是英语的表现,英语是印欧语系里“孤立语化”走得最快的一种语言,缘于英语在全球的扩张性。另外,商人和周人的语言,还很可能受到了入主中原之前、后的,当地的南方土著居民的“孤立化”的“南方语系”的显著影响


“语言”,是很容易受到外来的影响的,这和“炊具文化”(饮食习惯)的顽固性是不太一样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30 15:27:46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